动物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四章脊索动物门(Chordata )

一、名词解释

脊索:介于消化道和背神经管之间,起支持体轴作用的一条棒状结构,来源于胚胎

期的原肠背壁。内部由泡状细胞构成,外围以结缔组织鞘,坚韧而有弹性。低等脊索动物脊索终

生存在或仅见于幼体时期。高等脊索动物只在胚胎期出现,发育完全时被分节的骨质脊柱取代。

背神经管:位于脊索动物脊索背面的中空管状的中枢神经系统。由胚体背中部的外

胚层下陷卷褶形成。脊椎动物的神经管前端膨大为脑,脑后部分形成脊髓。

咽鳃裂:低等脊索动物在消化道前端的咽部两侧有一系列左右成对排列、数目不等

的裂孔,直接开口于体表或以一个共同的开口间接的与外界相通,这些裂孔即咽鳃裂。低等种类终生存在并附生布满血管的鳃,作为呼吸器官,陆栖种类仅在胚胎期或幼体期出现。

尾索动物:脊索动物中最低级的类群之一。脊索和背神经管仅存于幼体的尾部,成

体退化消失。身体包在胶质或近似植物纤维的被囊中,故又称被囊动物。

逆行变态:在变态过程中,幼体的尾连同内部的脊索和尾肌萎缩消失,神经管退化

成一个神经节,感觉器官消失。咽部扩大,鳃裂数目增加,内脏位置发生改变,形成被囊。

经过变态,失去了一些重要构造,形体变得更为简单,这种变态方式即逆行变态。

小肾囊:尾索动物在肠附近的具有排泄机能的细胞,含有尿酸结晶。

头索动物:终生具有发达脊索、背神经管和咽鳃裂等特征的无头鱼形脊索动物。脊

索不但终生保留,并延伸至背神经管的前方,故称头索动物。

脑眼:位于文昌鱼神经管两侧的黑色小点,是文昌鱼的光线感受器。每个脑眼由一

个感光细胞和一个色素细胞构成,可通过半透明的体壁,起到感光作用。

背板和内柱:海鞘、文昌鱼等原索动物咽腔内壁背、腹的中央各有一条沟状结构,

分别成为背板和内柱。沟内有腺细胞和纤毛细胞;背板、内柱上下相对,在咽前端以围咽沟

相连。腺细胞分泌黏液使沉入内柱的食物粘聚成团,借助于纤毛的摆动,将食物团从内柱向

前推行,经围咽沟沿背板进入食道、胃、肠进行消化。

10.无头类:头索动物身体呈鱼形,体节分明,脊索终生保留,并延伸至背神经管的前

方,头部不明显,缺乏真正的头和脑,故称为无头类。

11. 有头类:脊椎动物亚门脊索只在胚胎发育阶段出现,后被脊柱所取代。脑和各种器官在身体前端集中,形成明显的头部,故称有头类。

12. 无颌类:圆口纲属于较低等的脊椎动物,缺乏用作主动捕食的上、下颌,又称无颌类。

13. 有颌类:包括脊椎动物中除了圆口纲物种外的所有类群。这些生物都具备了上、下颌,用于支持口部、加强动物主动摄食和消化能力。

14. 原索动物: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两个亚门是脊椎动物中最低级的类群,合称为原索

动物。

15.被囊动物:尾索动物幼体时期尾部有脊索及背神经管,身体包裹在胶质或近似植物

纤维素成分的被囊当中,所以又成为被囊动物。

五、问答题

脊索动物有哪些共同特征?与无脊索动物有哪些主要区别和联系?

1. 脊索动物的基本特征包括:脊索、背神经管、咽鳃裂、肛后尾、闭管式循环系统(尾索动物除外)、心脏位于消化道腹面等。其中脊索、背神经管、咽鳃裂是脊索动物三个最主

要的特征。

脊索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区别与联系:二者之间区别是显著的。脊索动物具有纵贯背部的支持结构脊索,后被脊柱所代替;中空的神经中枢位于背部;生活史的全部或部分时期具有鳃

裂;心脏位于消化道腹面。而无脊椎动物无脊索或脊柱,中枢神经系统呈索状且位于身体腹

面;无脊椎动物的鳃不位于咽部,用作呼吸的器官有软体动物的栉鳃以及节肢动物的肢鳃、尾鳃、气管等;心脏位于消化道背面;无脊椎动物的肛孔开口于躯干部末端。但脊索动

物的一些结构如:后口、三胚层、次级体腔、身体分节及闭管式循环也见于一些无脊椎动物。

这些共同点表明脊索动物是由无脊椎动物进化而来的。

脊索动物三大主要特征是什么?试各加以简略说明。

脊索动物的三大主要特征是脊索、背神经管、咽鳃裂。

脊索:介于消化道和背神经管之间,起支持体轴作用的一条棒状结构。内部由泡状细胞构成,外围以结缔组织鞘,坚韧而有弹性。低等脊索动物脊索终生存在或仅见于幼体时期。

高等脊索动物只在胚胎期出现,发育完全时被分节的骨质脊柱取代。

背神经管:位于脊索动物脊索背面的中空管状的中枢神经系统。由胚体背中部的外胚层下陷卷褶形成。脊椎动物的神经管前、后分化为脑和脊髓。

咽鳃裂:低等脊索动物在消化道前端的咽部两侧有一系列左右成对排列、数目不等的裂孔,直接开口于体表或以一个共同的开口间接的与外界相通,即咽鳃裂。原索动物和原始水栖脊椎动物终生存在并附生布满血管的鳃,作为呼吸器官,陆栖或次生水栖脊椎动物仅在胚

胎期或幼体期出现。

脊索动物门分为哪几个亚门?脊椎动物亚门分为哪几个纲?各亚门和各纲有何主要

特点?

脊索动物门分为尾索动物、头索动物、脊椎动物三个亚门。

尾索动物亚门的脊索和背神经管仅存于幼体尾部,成体退化消失,体表有被囊。

头索动物亚门脊索和背神经管纵贯于全身的背部,并终生保留。咽鳃裂众多,身体呈鱼形,分节,头部不明显。

脊椎动物亚门脊索只在胚胎发育阶段出现,随后被脊柱所代替。脑和各种感觉器官集中在前端,形成明显的头部。脊椎动物亚门包括以下几个纲:

圆口纲:无颌,缺乏成对附肢,单鼻孔,脊索及雏形的椎骨并存。

软骨鱼纲:骨骼为软骨;出现上、下颌,体表被鳞,鳃呼吸,成对的附肢形成适于水生

生活的胸鳍和腹鳍。

硬骨鱼纲:骨骼为硬骨;其它同软骨鱼纲。

两栖纲:皮肤裸露,幼体用鳃呼吸,以鳍游泳,经过变态后的动物可陆上生活,用肺呼

吸,具五趾型附肢。

爬行纲:皮肤干燥,外被角质鳞、角盾或骨板。心脏二心房、一心室,心室具不完全分

隔,胚胎发育中出现羊膜。

鸟纲:体表被羽,前肢特化成翼,恒温,卵生。

哺乳纲:身体被毛,恒温,胎生,哺乳。

脊索出现的意义?

脊索的出现是动物演化史上的重大事件,使动物的支持、保护和运动的功能获得

“质”的飞跃。这一先驱结构在脊椎动物达到更为完善的发展,从而成为在动物界中占统治

地位的一个类群。

脊索构成支持躯体的主梁,是体重的受力者,使内脏器官得到有力的支持和保护,运动肌肉获得坚强的支点,在运动时不至由于肌肉的收缩而使躯体缩短或变形,因而有可能向

“大型化”发展。脊索的中轴支撑作用也使动物体更有效的完成定向运动,对于主动捕食和逃避敌害都更为准确、迅速。脊椎动物头骨的形成、颌的出现以及椎管对中枢神经的保护,

都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化的发展。

以海鞘为例,说明何谓逆行变态?

海鞘幼体形似蝌蚪并具有脊索动物的三大主要特征:尾内有发达的脊索,脊索背方

有中空的神经管,神经管前端还有膨大的脑泡,内含眼点和平衡器官,消化道前端分化成咽,并有少量成对鳃裂。

幼体经短时间的自由生活后,身体前端的附着突起粘着到其它物体上,开始变态。变态过程中海鞘幼体的尾连同脊索和肌肉逐渐萎缩,并被吸收而,神经管及其感觉器官退化为一个神经节。咽部扩大,鳃裂数急剧增多,同时形成围绕咽部的围鳃腔;附着突起也为海鞘的柄所代替。附着突起在背面生长迅速,把口孔的位置推倒另一端,造成内部器官的位置也随

之转动了90°~ 180°的角度。最后体壁分泌被囊素构成保护身体的被囊,使它从自由生活

的幼体变成自由生活的柄海鞘。柄海鞘经过变态,失去了一些重要构造,体型变得更为简单,这种变态即逆行变态。

脊椎动物有哪些主要特征?

脊椎动物是脊索动物门的一个亚门,所以其具有脊索动物的三大共同特征。但脊椎

动物是结构最复杂、进化最高等的一个亚门,其主要特征总结如下是出现明显的头部,神经管前端分化出脑,并出现了集中的嗅、视、听等感觉器官;脊柱代替脊索,成为身体的支持

结构,低等脊椎动物脊索仍然终生存在,高等脊椎动物被脊柱代替,脊索退化仅留痕迹;除

圆口纲外,出现了上下颌,能主动捕食,提高代谢能力;除圆口纲外,出现了成对的附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