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啸山庄》中嵌套式叙述的美学功能
析《呼啸山庄》的叙事时间艺术
析《呼啸山庄》的叙事时间艺术
《呼啸山庄》是英国作家艾米丽·勃朗特的代表作,也是英国
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
小说以叙事时间艺术为特色,有着独特的表现手法,使整个小说充满着紧张的气氛和激动人心的戏剧性。
小说采用了“时间跳跃”的叙事手法,以及“跳跃式”的时间展示。
在叙事中,作者采用了“跳跃式”的叙事方式,以一种紧张的节
奏来表达情节的发展,从而使读者更加紧张。
这种叙事方式使得作者能够表达出很多深刻的思想,而不必过多地描述细节。
另外,小说也采用了“过渡式”的叙事手法,以一种舒缓的节奏
来表达情节的发展,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背景和人物的内心世界。
作者运用这种方式,让读者更好地体会到小说中的各种情感,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人物。
总之,《呼啸山庄》运用了多种叙事时间艺术,使小说充满着紧张的气氛和激动人心的戏剧性,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和故事背景。
《呼啸山庄》的叙事特色研究
《呼啸山庄》的叙事特色研究摘要:女性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以深刻的主题、诗化的语言、生动的人物形象受到了读者的喜爱,除此之外,小说独特的叙事手法也是作品获得成功的因素之一。
《呼啸山庄》以女管家纳莉和房客洛克伍德的交错叙述为主;在叙事时间上适当地加快或放慢,拿捏精准;通过自然,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关键词:《呼啸山庄》;叙事主体;叙事时间;自然《呼啸山庄》是女性小说家艾米莉・勃朗特的传世之作,是她唯一的一部小说,在英国文学史甚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一席。
该部小说问世于1847年,以希刺克厉夫和凯瑟琳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向读者展示了复杂的人性和扭曲的社会。
在《呼啸山庄》发行之初,评论家曾质疑其纷乱且不成体统,鉴于此,本文以其叙事特色为主题,从叙事的主体和时间、自然三个方面探讨这部小说的创作手法,解读《呼啸山庄》的独特魅力。
一、叙事主体的交错《呼啸山庄》以女管家纳莉和房客洛克伍德的叙述为主,交叉转换,小说中的人物也参与叙述,打破了以往小说中惯用的呆板乏味的套层结构,从不同叙述层面展开,小说由于多个叙述者的叙述,呈现出立体化的效果,小说结构紧凑,并且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从而使整部小说显得扑朔迷离,新奇而独特,引人入胜。
作者艾米莉・勃朗特别具一格地塑造了两位主要的叙述者,分别是呼啸山庄的女管家纳莉和房客洛克伍德,两位叙述者的身份不同,视角不同,带给读者的感受也不同,可以使读者感受到主人公丰富的情感和故事情节的曲折迷离。
《呼啸山庄》一共有三十四章,不同章节的叙事主体如下图所示:小说以洛克伍德的叙述开篇,通过他的日记,为读者展示了呼啸山庄以及山庄里的人和事,在他的眼里,似乎一切都不正常,对山庄他也充满了疑虑,从而引出了纳莉的叙述。
由他的好奇心引起了读者的好奇心,作者在小说中巧妙地设计了许多悬念,围绕着这些悬念的解开,小说情节和人物也逐渐清晰起来。
纳莉是与世隔绝的理想避难所――呼啸山庄的历史见证人,山庄的人世浮沉、兴衰起落都在她的的眼前发生。
电影《呼啸山庄》的叙事风格探析
电影《呼啸山庄》的叙事风格探析[摘要]小说的叙事风格、结构脉络很重要,在电影中,这两点同样适用。
电影中的每条线索、每个叙事都是为主题服务的。
在有限的电影时间里,主题都会在各种细节里展现出来。
导演会根据自己的叙事,让每条线索朝着既定的目标发展,由此牵引出故事的起因、高潮和结束。
在《呼啸山庄》这部电影中,独特丰满的人物、深刻突出的主题、流畅合理的结构和震撼贴切的画面,是这部电影最突出的叙事风格,本文将通过对小说《呼啸山庄》和电影《呼啸山庄》的分析,一同探究电影《呼啸山庄》的神秘。
[关键词]《呼啸山庄》;电影;叙事风格艾米莉的小说《呼啸山庄》非常有名,但由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却鲜为人知。
电影在小说的基础上进行了很多改动,十分吸引人。
在电影中,故事的叙事风格十分抢眼。
很多导演喜欢在电影中留下各种各样的悬念,吊足观众的胃口。
这样不仅能引人入胜,也增添了电影的情趣。
导演要将这些经典段落用电影的手法表现出来,而且还不能突兀和唐突,除此之外,导演描述的这些画面是导演本身和编剧对小说的理解,这种理解能不能被大多数观众接受也非常重要。
本文将通过对小说《呼啸山庄》和电影《呼啸山庄》的分析,来探究电影《呼啸山庄》的叙事风格。
一、小说《呼啸山庄》和电影《呼啸山庄》(一)小说《呼啸山庄》《呼啸山庄》是艾米莉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
小说整体比较压抑,激烈的冲突和故事的戏剧性更是让整部作品有了不一样的意味。
小说的叙事结构也与一般的作品不同,小说除了一般的平铺直叙外,还加入了倒叙等叙事手法,非常新颖。
小说中希刺克厉夫本是一名弃婴,被呼啸山庄的主人恩萧收养。
小说以希刺克厉夫与呼啸山庄的爱恨纠葛为主线,通过不同人物的命运沉浮来反映深刻的主题。
深刻刻画了希刺克厉夫与老主人的女儿凯瑟琳情愫暗生到由爱生恨的情感纠葛以及上升到呼啸山庄与画眉山庄两大山庄之间的矛盾冲突。
希刺克厉夫与凯瑟琳本来应该是幸福的一对,但由于误会以及凯瑟琳即将嫁给富有又英俊的埃德加为矛盾冲突点,直接导致了希刺克厉夫的离家出走及将来一连串的复仇行动。
《呼啸山庄》中的虚实之美和叙事特点
《呼啸山庄》中的虚实之美和叙事特点《呼啸山庄》中的虚实之美和叙事特点《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勃朗特姐妹之一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是19世纪英国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小说描写吉卜赛弃儿希斯克利夫被山庄老主人收养后,因受辱和恋爱不遂.外出致富。
回来后对与其女友凯瑟琳结婚的地主林顿及其子女进行报复的故事,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叙事特点吧!摘要:本文以《呼啸山庄》为例,剖析了艾米莉·勃朗特的“梦幻”与“现实”合一的写作风格、语言特色和主题坐标,阐明了在其小说中艾米莉以简练的文字、精彩的情节、深刻的寓意揭示了主人翁的精神状况和对生命意义的解读。
关键词:《呼啸山庄》叙事特点现实与梦幻《呼啸山庄》是艾米莉唯一的小说。
在知名度上,《呼啸山庄》较之夏洛蒂的《简·爱》稍逊一筹。
但《呼啸山庄》的神秘性和奇特性却是《简·爱》和其他小说所难以比拟的。
正因如此,它也就比其他小说更难以让人理解,更难以让人接受。
关于这一点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1)艾米莉·勃朗特在主题、人物形象、环境刻画、意象及情节构造等方面都借鉴了哥特式传统;(2)凭借其超乎寻常的想象力,将现实与超现实融为一体,给陈旧的形式注入了强烈情感、心理深度和新鲜活力,达到了哥特形式与激情内容的完美统一,使《呼啸山庄》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达到了让人难以忘怀的效果。
一、小说的叙事特点1.采用哥特式传统的写作方法《呼啸山庄》的哥特式传统的写作方法是小说的一大亮点。
在叙事结构上,《呼啸山庄》大体沿袭传统的框架式结构,即故事套故事的手法和巴洛克文学繁复的多重叙述层次来组织情节,同时又吸纳书信体小说多重叙述视角的特征,开创了同一虚构故事域多声部、多重框架的叙事模式。
《呼啸山庄》继承了哥特式传统,大量采用了哥特式手法。
其主题涉及了仇恨、阴谋和继承权的争夺。
弃儿希刺克厉夫被“呼啸山庄”的主人欧肖收养,欧肖的女儿凯瑟琳与他从小友爱,一起长大并产生了炽烈的爱情。
多层叙事的魅力——《呼啸山庄》的文本分析
多层叙事的魅力——《呼啸山庄》的文本分析作者:陈佳来源:《文教资料》2009年第18期摘要:《呼啸山庄》自诞生以来,便经历了各种褒贬不一的评论。
本文主要应用叙事学理论来分析《呼啸山庄》的文本结构。
首先,小说的叙事结构故事层与话语层交织而成,在耐丽和洛克伍德两个叙事者之外还隐藏着一个至高的叙述者(作者),她由此获得了作为一个女性的声音权威,接着再利用后叙事学的有关理论对小说与读者的关系作进一步阐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艾米莉对豪渥斯地区工业化的隐喻表达。
关键词:呼啸山庄故事层话语层隐喻《呼啸山庄》这部奇特的小说自诞生以来,便经历了各种褒贬不一的评论,贬斥者认为这部作品几乎不可理喻,其蕴含的“非理性”实在是有悖于当时的文艺审美观的:颂扬的人挖掘出它所蕴含的现代主义内涵,对其大加褒扬,称之为“旷世奇作”。
客观地讲,对于这样一部“曲高”并未“和寡”的杰作,要全面评析它实属难事。
本文拟从叙事学的角度对这部作品作一番阐释。
一、隐藏的至高叙述者研究《呼啸山庄》,首先碰到难题就是它复杂的艺术结构。
小说以第一人称“我”来叙述。
“我”是画眉山庄的房客洛克伍德,“我”的来访一步一步揭开呼啸山庄的故事。
由好奇心驱使,“我”偷看了凯瑟琳的日记,由此对凯瑟琳·恩肖,凯瑟琳·林顿,凯瑟琳·希斯克利夫这些名字产生了疑问。
更主要的是,“我”被呼啸山庄的男主人希斯克利夫粗暴、奇怪的举动所吸引。
随后,洛克伍德转而向女管家耐丽打听。
由于耐丽的母亲把辛德雷带大,她自己又照顾凯瑟琳、希斯克利夫,当凯瑟琳嫁给林顿后,她又来到画眉山庄。
因此她是全故事的目击者。
进而很自然的,呼啸山庄与画眉山庄的恩恩怨怨就在耐丽的叙述中,一点一点地展开了,构成了一个以希斯克利夫、凯瑟琳、林顿为中心的虚构世界。
在这个虚构世界中,耐丽的讲述内容是属于故事层。
讲述者耐丽是属于话语层,然而耐丽也不是完全置身事外,她自己也是另一个故事层的一分子。
《呼啸山庄》永恒魅力之叙事学解读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De .01 c2 1
箜 墨 箜 1期 鲞 2
J maoHbi n ei ∞ 0ifu ai s n 0 lf ueU irtoE nmcHm n e A u v sv f 8 “
S in e 1 ce c s
个叙述层讲述 不同的故事 ,叙述者不进人次叙述层充 当故事 角色 。 以在《 所 坎特伯雷故事集》 如果缺少了骑士讲 的爱情 中, 悲剧故事或是 商人讲 的家庭 纠纷 的故事 。故事情节依然可 以 继续发展 。而在《 呼啸 山庄 》 , 中 每一层 的框 架都是必不可少
的 , 打 开外 面 的套 子 。 面 的 内容 就 永 远 看 不 到 。 了 一层 , 不 里 少 那 一 层 包 裹 的 内容 就 看 不 到 了 。 2 多 重叙 事 视 角 的转 换 .
叙 事视 角, 叙事时 间和叙述者等方面的分析 , 在揭示《 呼啸山庄》 精妙 的叙事特 色的同时, 也展现 了艾米莉 . 勃朗特对 It ' 事技巧的创新和娴 熟运用。  ̄ 关键词 : 呼啸 山庄 ; 叙事结构 ; 事视 角; 叙 叙事时间; 叙述者
《 呼啸 山庄》 l 是 9世纪英 国著名小说家艾米丽 ・ 勃朗特短 暂一生 中所 写的唯一一部小说 , 以其强烈 的情感 , 它 个性鲜明
为基本线索 。 以他叙述 耐莉 所讲 的故 事为小说主体。 前三章洛
克 伍 德 先 生 以 第一 人 称 的视 角 来 叙 述 , 第 四章 开 始 , 管 家 从 女
耐莉的声音就取代 了洛克伍德 。其 间故事 中的几位 主要人物 凯瑟琳 、 希斯 克利夫 、 伊莎 贝拉等都曾经短暂地介入叙事 , 从
《呼啸山庄》叙事艺术浅析
《呼啸山庄》叙事艺术浅析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代表作品《呼啸山庄》是不朽的名著,受到全世界各地读者的喜爱,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其独特而具有魅力的叙事艺术。
基于此,本文从叙事视角、叙事系统以及叙事效果三个角度出发,对《呼啸山庄》的叙事艺术特色进行分析,以期丰富现有的对《呼啸山庄》叙事艺术的研究。
标签:《呼啸山庄》;叙事视角;叙事系统;叙事效果一、引言艾米莉·勃朗特是19世纪英国作家与诗人,著名的勃朗特三姐妹之一。
《呼啸山庄》是艾米莉·勃朗特一生中唯一的一部小说。
这部小说围绕希斯克里夫和凯瑟琳的爱恨情仇展开。
故事发生在19世纪,在英国约克郡一个阴沉的荒原上,弃子希斯克里夫被带回呼啸山庄。
山庄主人之女凯瑟琳喜爱希斯克里夫,但同时又无法拒绝拥有优渥生活条件的邻居埃德加·林顿,在两人之中纠结。
希斯克里夫因受辱与恋爱不遂后离去,凯瑟琳也因此嫁给埃德加·林顿。
数年后,希斯克里夫功成名就,衣锦还乡,重回呼啸山庄,开始了复仇之路。
令《呼啸山庄》从维多利亚时期其他作品脱颖而出的是作者与众不同的叙事艺术,书中描写了一个充满诗意与黑暗色彩的虚构世界,任由读者体会欣赏其中的爱恨纠葛。
在纯净的、荒原一般的浪漫风格中,总能找到哥特的、悲剧的死亡色彩。
二、《呼啸山庄》的叙事艺术2.1多元化叙事视角在《呼啸山庄》一书中,艾米莉·勃朗特突破了传统的单一视角模式,采用多种叙事视角,即第一视角与第三视角相结合。
在多元化的叙事视角的影响下,小说全文展现出一种奇妙的戏剧性结构。
2.1.1第一视角尽管艾米莉·勃朗特大幅度使用第一视角进行叙事,但与传统作品不同的是,她并没有就故事主人公展开第一视角,而是以呼啸山庄的拜访者,一个现代文明人洛克伍德来展开第一人称叙事,使这个怪奇荒凉的故事更具神秘感。
由于作者布局宏大,整篇小说时间跨度几十年,要与众不同地展现故事情节,吸引读者注意,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
多层叙事的魅力——呼啸山庄》的文本分析 陈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多层叙事的魅力— — —《呼啸山庄》的文本分析
陈佳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
摘 要: 《呼啸山庄》自诞生以来,便经历了各种褒 贬不一的评论。 本文主要应用叙事学理论来分析《呼啸山 庄》的文本结构。 首先,小说的叙事结构故事层与话语层 交织而成, 在耐丽和洛克伍德两个叙事者之外还隐藏着 一 个 至 高 的 叙 述 者 (作 者 ),她 由 此 获 得 了 作 为 一 个 女 性 的声音权威, 接着再利用后叙事学的有关理论对小说与 读者的关系作进一步阐述, 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艾 米莉对豪渥斯地区工业化的隐喻表达。
142
称为第二层次,指故事中的故事。 然而, 问题的关键是洛克伍德是否真的是整个故事
的叙述者呢? 虽然我们看到的是“我”这个叙述人称。 我们 知道,任何讲述都是站在某个视角上的解释行为,讲述中 包含了对于被讲述内容的理解评价, 耐丽讲的故事就不 可能是客观的,她肯定夹杂了自己的立场与观点,我们可 以从文本中看出,例如:“从一开始,希斯克利夫就在这个 家庭之中滋生了恶感,不到两年以后恩肖太太去世时,少 爷已经学会把自己的父亲视为压迫者而不是朋友。 ”[2]
这样就使我们对这个离我们很远的故事产生了亲切
感。 希斯克利夫、凯瑟琳、林顿的爱情属于第一个故事层, 而希斯克利夫、小凯瑟琳、哈里顿属于另一个故事层,再 加上至高叙述者的带领, 故事就有了一种忽近忽远的效 果,既使读者领略到一种神秘感,又不至于离故事太远。 事实上,历来的读者都对希斯克利夫投入了巨大的热情。 这就是关于故事层与话语层的叙事策略。
家庭主妇,作为有丰富经验的现代读者,我们当然不会单 纯地认定希斯克利夫是一个缺乏理智的疯狂的角色。 耐 丽的叙述越是冷静, 越会让读者感受到那个隐藏的叙述 者对希斯克利夫的巨大热情, 这个隐藏叙述者即艾米莉 本人理智地运用这种方法为自己获得了小说出版的机
打开神秘的中国盒——析《呼啸山庄》的多重叙事层次
南昌教 育学院 学报 文学 艺术
2 1血 00
打开神秘的中国盒
— —
析 《 呼啸山庄 》的多重叙事层次
周 结
( 中国矿 业大 学外 国语 言文化 学 院 江 苏徐 州 2 11 ) 2 16
摘 要: 《 呼啸山庄》历 来以深奥的 内涵著称, 实, 其 这部作品意义上的 多重性是建筑在其独特的叙事结构 的基础上的。本文从作 品的 多重叙事层次入 手, 通过剖析 《 呼啸山庄》中国盒式 的叙事结构, 探讨这种独特的叙述手法独特 的艺术魅 力。 关键词 :叙事层次;多重视 角;真 实性 中图分类号 :I0 文献标识码 :A 16 文章编号:1 0 — 7 7( 0 0) 4 0 3 — 2 08 6 5 2 1 0 - 0 10
术魅 力 。
时 ,与第一 重叙 事合并 成 了一 条线 。但 故事并 不能够就 此结 束 ,它 还 欠 缺 一 个 大 结 局 。 所 以才 有 了 洛克 乌二 度拜 访 山庄 ,
见证 希 克 厉 情 绪 的变 化 、 小 哈 里 顿 对 小 卡瑟 琳 的倾 慕 和他 渴 求
1 中 国盒 式 的叙事 结构
一
这 两 个 世 外 桃 源 ,好 奇 心 驱 使 他 不 断 去 探 询 他 所 不 理 解 的 事 。
交 融的立体世界 。…其间 ,除了洛克 乌几次 串场 ,故事 中的几 读者转达 。有时候 ,在 情节线 中断 的地 方 ,或是在故事跳 跃过 位人 物卡瑟琳 、希克厉 、伊 莎贝拉等 都曾经短暂地介入叙事 。 去 ,需要补叙 的部分 ,作者又这样安排 :由伊莎蓓拉 把她私奔 从 出 场顺 序 上 看 , 洛克 乌 为 第 一 叙 述 者 , 纳莉 在 时 间 上 属 于第 后 的伤心遭遇用书信方 式向纳莉吐露 ,或者 由山庄 的女仆把她 二 叙 述 者 ,她 应 约 所 作 的 回 忆 包 含 在 洛克 乌 的 叙 述 之 中 。也 就 在这户人 家中 的所见所 闻 ,以及她 的感想 ,说 给纳莉 听。有时 是 说 ,这 是一 个 故 事 中套 故 事 的 嵌 入 式 结 构 。 『 这种 中 国盒 候 ,环 绕 着一 段 意 义 的插 曲 ,作 家 还 采 取 了前 后 呼 应 、多 层 2 在
读书心得——《呼啸山庄》的空间叙事研究
读书心得——《呼啸山庄》的空间叙事研究艾米莉·勃朗特一生只写过一本小说——《呼啸山庄》,这部小说却让她名垂史册。
笔者从空间叙事的角度对《呼啸山庄》进行重新解读,以便为读者更好地理解小说内容提供新的切入点。
一、《呼啸山庄》中的空间叙事类型本文中的空间叙事类型指的是小说文本中的叙事空间种类,根据文本中空间的属性特征将叙事空间分为现实的生存空间和矛盾的内心空间。
(一)现实的生存空间生存空间是指小说人物生活中现实的物理生存空间,也可称为存在空间。
小说作品中的人物必须在一定的物质环境中进行日常活动,所以,生存空间作为人物生活其中的物质环境,既是人物活动的舞台,也是小说叙事展开的基点。
呼啸山庄中的“生存空间”主要包括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两大区域。
呼啸山庄高踞于贫瘠的荒丘之上,日夜经受着暴风的侵袭,这里有“瘦削的荆棘”,“过度倾斜”的“矮小的枞树”。
画眉田庄坐落于树木葱茏的优美峡谷,绿树、高墙环绕其间,林顿一家生活在风景如画的山谷中,他们沉静、文雅、顺从,有良好的修养和品位。
山庄和田庄、山上和山下,两种环境形成了鲜明对立的关系。
(二)矛盾的内心空间内心空间是指小说人物纠结的内在心理空间,是生存空间投射于人物内心世界并作用于思想意识之后所产生的空间。
文本中,外来访客洛克伍德通过阅读凯瑟琳的“日记”,了解到凯瑟琳矛盾的心理活动“我压根儿没有想到辛德雷会使我哭得这么痛心!可怜的希斯克里夫……如果我们违背了他的命令就把他赶出家门,并且发誓要把他降到他应有的位置。
”由此可见,凯瑟琳的内心空间是极其矛盾的。
她生活在一个没有家庭温暖和父爱的空间里,在家庭中的地位低微,致使她不顾一切和下等人希斯克里夫站在一起。
她对希斯克里夫的怜悯和同情,甚至对他的爱都是无法直接表达的,在“父权”专制的社会里,她只能以“日记”的形式袒露自己心灵深处的秘密。
二、《呼啸山庄》中的空间叙事结构著名小说理论家爱伦·坡强调小说家在“构造”(construct)小说之前必须对整体结构进行“预设规划”(preestablished design),事件的建构和组合方式都服务于“预期效果”(preconceived effect)的实现。
论《呼啸山庄》的叙事方式
论《呼啸山庄》的叙事方式摘要摘要本文着眼于小说视角的文体研究,旨在提出一个综合运用系统功能语法全面研究《呼啸山庄》小说视角的文体分析模式。
小说中的视角是作者对其小说内容所持看法的出发点,与小说的主题意义紧密相关,同时又蕴含在小说文本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中,因此具有一定的文体价值,值得对其进行深入的文体研究。
话语基调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的领域,本文提出了一个比较全面的系统功能语法的分析模式,系统化地运用话语基调的理论对小说视角的文体价值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
本文从艾米丽的《呼啸山庄》中选取适当的词句或段落作为分析对象,对叙事视角进行文体学研究,使对小说的分析趋于科学化和全面化,开拓探讨的广度和深度,加强对小说运作规律的掌握,对小说的表达方式的识别,对审美特征的深入认识,从而提高《呼啸山庄》欣赏和评论的整体水平。
通过分析,笔者发现从话语基调角度来分析文学作品不失为一种有效、科学的方法,并能使文章分析更有力度,更为深刻。
因此在验证话语基调理论的同时,也为文学作品的分析和欣赏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关键词:呼啸山庄,叙事视角,话语基调理论,话语研究AbstractThis study proposes a systemic-functional mode of analysis for the stylistic study of point of view in Whthering Heights.Point of view in fiction is the point of departure of the writer's outlook on the content of fiction.Due to its close relationship to the thematic meaning and artistic form of the fiction,point of view merits in-depth stylistic study.Tenor of discourse is the sub-field of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Systemic-Functional Grammar(SFG)provides the systemic description and explication of language's function on the semantic level and is widely applied to literary discourse analysis.Therefore,SFG is the potential analytical device for the study of point of view in fiction.The author of this thesis tries to choose some extracts from the novel in order to give a respectively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analysis of Wuthering Heights from the new perspective-stylistics.So this thesis hopes to provide objective evidence for the novel's aesthetic value through describing and analyzing the chosen point of view and linguistic fetures and their stylistic effects thus enabling readers to better understand and appreciate the subject's significance and artistic value.Through study ,I have found that analyzing the point of view in Wuthering Heigh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nor is an effective and scientific method,which can make the literary analysis more profound.Thereby,we not only testify the tenor theory through the analytical work but also acquire a new perspective for literary analysis and appreciation.Key words:Wuthering Heights,Point of view,Tenor theory.Discourse study目录前言 (4)一、场景的直接呈现 (5)二、强烈的戏剧冲突 (5)结语 (9)参考文献 (9)论《呼啸山庄》的叙事方式前言《呼啸山庄》是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Emily Bronte)短暂一生中所写的唯一一部小说。
《呼啸山庄》独特的叙事角度及其作用
3 2
文美莲:《 呼啸山庄 》独特 的叙事角度及其作用
《 呼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山庄 》独特 的叙事 角度及其作用
文 美莲
( 铜陵学院,安徽 铜陵,2 40 ) 40 0
在英 国文学史上 ,有一位英年早逝 、却 以唯一 鲜的现实。第二,因为叙述者置身事外,我们所看 部小说掀起评论热潮并享誉至今 的女作家 。她就 到的情况也因此客观、真实 。 小说以洛克乌对呼啸山庄的两次造访开始,向 是艾米莉・ 朗特 ;这部小说就是 《 勃 呼啸 山庄》 。这 部带给作者莫大哀荣的伟大作品, 之所 以“ 没有被时 我们呈现 了一幅家庭 内部不和达到高潮的画面:脸 间的尘土遮没 了光辉” 是因为与维多利亚时代的其 色 阴郁、态度粗暴的主人,冷漠无情 、傲慢无理 的 , 它小说相比,它有许多与众不同之处。它 以偏僻闭 下人,连看家狗也是凶猛残暴的。所有的人都是不 塞的荒原而不是热 闹繁华的大都市为背景;它描写 折不扣的坏性子 ,个个郁郁寡欢。我们还从中感受 的爱情故事狂热痛苦而没有温存含蓄甜蜜;它关注 到 了一种几乎压抑不住的愤怒和仇恨的气氛。窗台 人性 中的罪和恶而不是善和忍,并且认为黑暗和暴 上划拉的几个名字、凯瑟琳 的日记、洛克乌的恶梦 力是人类生活中真 实、积极而不可逃避 的力量【 以及希克厉对着夜色悲痛欲绝地呼唤凯瑟琳的激烈 j 】, 切 的罪恶都会在 自然和死亡中得到平息。除了思 反应,都紧紧地扣住读者的心弦,使人浮想联翩不 想内容上的独立性, 呼啸山庄》的作者在艺术构思 忍释卷 。这样的开头在感情上激起 了读者的适当反 《 呼啸 山庄》的情节与 上 同样体现 了独创性 。她没有沿袭维多利亚时代多 响。这一点非常重要 ,因为 《 数作家连篇累牍平铺直叙的传统,而是另辟蹊径 , 我们的普通经验差距很大 ,除非我们从一开始就以 创造出适合 自己主题 的形式——双重第一人称叙事 与它的基调相协调的思想状态去读它。否则我们~ 视角。正是这种叙事方法激起 了读者的浓厚兴趣 定会觉得它不可信。如果艾米莉 以希克厉和凯瑟琳 增加了作品的真实性 ;使作品的主题思想更容易为 童年较为可信的事件来开头 ,到了她 向读者讲述后 人所接受{作者成为戴着双重面具的“ 隐藏人’ ’ 来凯瑟琳精神崩溃及希克厉疯狂复仇、绝食而死等 一 隐藏在叙述者背后,毫无顾忌地通过主人公宣泄 自 奇特的突然变化时, 会让读者觉得难 以置信 。 可是 “ 她 以卓越 的胆识,一出马就猛攻读者怀疑心理的堡 己的情绪 ,同时也避免了描述 自己不熟悉的事情 。 1 一部作品的叙事视角,是作品中对故事内容 垒 。她径直 以鬼魂和凶猛恶狠的激情开始,在我们 . 进行观察和讲述 的角度l。由作品采用 的人称来体 心 中造成一种加强和刺激想象力的情绪,使我们毫 2 】 现,一般分为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两种。视角决定 不 困难 地 就接 受 了故事高潮 极 为动 人心 魄 的 事 【 4 舞台布置好了,于是艾米莉倒退2 年,通过 O 了叙述者在故事中的角色:第三人称叙述是从与故 件 。”J 丁恩这个人物来叙述故事真正的开端,并且一 事无关的旁观者的立场进行 的叙述 。多数情况下叙 耐莉・ 述者如同全知全能的上帝,了解过去, 预知未来。 直讲到小说开篇的地方—— 1o年冬天,然后再由 81 洛克乌代替耐莉,讲述他的第三次呼啸 山庄之行及 由于没有视角限制,作者获得了充分的叙述 自由。 它 的缺点是剥夺 了接受者的大部分探索 、解释作品 离开九个月之后回来,惊奇地发现呼啸山庄有 了很 的权利。而第一人称叙述的作品中叙述者同时又是 大变化——宅 门首次没有上锁 、院中溢满花香、小 故事中的~个角色。由于叙述者的视角受到角色身 卡茜在教哈里顿读书,整个 山庄沉浸在夜晚的平静 份 的限制,因而造成 了叙述的主观性,如同绘画中 之中。洛克乌于是向耐莉询 问缘 由,她接下去把故 的焦点透视方法, 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逼真感觉, 事讲完,整个故事豁然 明朗。小说以洛克乌漫步荒 有利于主观心理的描写[。以第一人称叙述的一些 原 、在并排竖立的三块墓碑前的沉 思结束 。作 品的 3 1 作品中,叙述者只是故事中的次要人物或旁观者, 开头和结尾都由洛克乌来叙述。借助这个陌生人的 这样的叙述往往较为客观一些。 呼啸山庄》中的视 眼睛,作者赋予故事额外的真实性。双重叙事技巧 《 角便属于这一类:故事 以第r人称讲述,但是它的 的运用,使得故事在两个叙述者交替讲述角色时出 - 一 讲述者并非故事的主角 ,而是两个旁观者 。他们一 现 了短暂的中断,这种中断进一步激起了读者的好 个是呼啸山庄和画眉 田庄的女仆耐莉- 丁恩,另一 奇心,从而牢牢地吸引住读者的视线。另外,小说 是 自认为消极厌世的城里人、画眉田庄新来的房 结尾的和谐气氛与开头的不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徉洛克乌。 整个作品的结构也达到了近乎完美的对称。 小说中的故事大多是 由耐莉・ 丁恩讲述。洛克 2在 《 . 呼啸山庄》的创作中,艾米莉・ 勃朗特 鸟主要 以一个 陌生人的眼光,讲述他前后几次造访 遇到的最大一个难题就是怎样避免把它写成一部不 啸山庄的经历和印象。这种叙述方法达到了两个 合道德的小说。因为故事的一半都在描写希克厉的 的。首先 ,它保证我们和旁观者看到的是一样新 复仇经过,故事中充斥着让人不安 的黑暗和暴力。
呼啸山庄故事结构
呼啸山庄故事结构
《呼啸山庄》的故事结构是复杂的叙事结构。
《呼啸山庄》沿用了传统的框架式叙事结构。
框架式叙事结构又称套匣结构,即故事套故事的叙事结构。
这种叙事结构具有以下特点:首先,讲究情节的完整性;其次,严格按照因果逻辑顺序对故事进行线性安排。
以阿拉伯文学名著《天方夜谭》为例,这部作品中的许多故事在叙述层次上都非常多,但即便是叙述者处于不同的虚构域中,故事之间的因果逻辑关系却非常明确。
《呼啸山庄》的框架结构大体如下:整个故事由外来者洛克伍德来讲述,他身兼数职,既是第一文本的叙述者,也是总体叙述者。
他叙述的话语中涉及到当事人耐莉,然后耐莉作为第二叙述人出现,她叙述的话语中又包含伊丽莎白、希斯克利夫等人物的叙述,于是,三度叙述文本出现了。
在众多叙事者的共同作用下,《呼啸山庄》故事形成了一层套一层的叙事结构。
电影《呼啸山庄》的文学性解读-精品文档资料
电影《呼啸山庄》的文学性解读呼啸山庄》是维多利亚时期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呼啸山庄》出自女性作家之手,却丝毫没有显示出女性写作的特质,在词句、情节、意象的使用上,艾米莉在作品中表现出强烈的自然主义特色,毫不掩饰地对当地的风土人情进行描述,大开大合式地描写主角之间的情感纠葛,迥异于当时英国社会上流行的文学。
在让人为狂风暴雨式的英国荒野乡村粗犷情感所震撼之外,也让人开始思考人和道德约束以及原始内在情感的关系。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呼啸山庄》也提供给了读者自己探查个人内心的窗口。
从尼采对文学的看法进行总结,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正是狄俄尼索斯的酒神精神狂放的重述。
而《呼啸山庄》的电影改编也层出不穷,本文分别选取1939年、2009年、2011 年三部不同年份改编的《呼啸山庄》影片样本,以2011 年版的《呼啸山庄》为主体,从文学性的角度分析电影《呼啸山庄》的深层文化意蕴。
、基于文学文本故事基础的《呼啸山庄》电影改编特点分析《呼啸山庄》从老乡绅恩肖带回一个吉普赛弃儿希斯克利夫开始,由于吉普赛人的身份和老恩肖对希斯克利夫的喜爱,让恩肖的儿子辛克雷感到妒忌和厌恶,在生活中处处为难希斯克利夫。
希斯克利夫和恩肖的女儿凯瑟琳青梅竹马,互相倾心,但凯瑟琳最终嫁给了画眉田庄的温文尔雅的林顿。
希斯克利夫出走后致富回乡,对凯瑟琳和辛克雷展开了报复。
然而却在下一代人故事重演中失去理智,最终幡然悔悟,让有情人终成眷属。
从故事文本来看,《呼啸山庄》嵌套了故事情节重复和回环的结构。
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的悲剧产生的原因既有社会性,也有其自身性格上的因素,而电影由于其拍摄的年限、时代、社会氛围的差异,在故事文本的呈现、演员的选择乃至服装布景道具的选择上也有所不同。
从1939 年到2011 年,不同的电影版本改编同样呈现了不同时代的读者(导演)对《呼啸山庄》关注点的变化,《呼啸山庄》文本中杂糅了爱情、复仇、阶级差异、自由理想等多种元素,电影则由于其时间的限制,需要进行缩减。
《呼啸山庄》中人物塑造的对称美与真实性
《呼啸山庄》中人物塑造的对称美与真实性
《呼啸山庄》中人物塑造的对称美与真实性:
一、塑造美
1、文学情节构筑美:以安德烈·伊夫林为支点,两个兄弟安德烈·伊夫林和希德里克·伊夫林张开双翼,通过安德烈·伊夫林的反抗性格和希德里克·伊夫林的吃苦耐劳型,塑造了不同的人物形象。
2、文学语言表达美:英国乡村的真实描写,犹如世外桃源般的挽歌,美轮美奂的言辞,如诗一般的节奏,文学深厚的思想,以及准确表达的细腻感情,都展示了文学巨匠手笔的高超表达能力。
3、建筑视觉美:书中“呼啸山庄”以及其它景观建筑都被精细描绘,营造出幽美浪漫的乡村美景,增添了书中的优美意境。
二、注重真实性
1、文学情节构筑真实性:书中的人物构思贴近实际,以贝蒂·摩根在险境中转离险境为例,整个小说构思伴随着剧情发展,让细节更加具体生动。
2、文学风格反映真实性:文中采用记叙文风格,语言质朴简练,把乡村生活用语言淋漓尽致地还原,把安德烈·伊夫林等人物的心理状态贴切地表现出来,让小说仿佛活灵活现一般,让读者有如身临其境的体验。
3、抒发乡土气息真实性:书中融入的乡村气息深厚,塑造的乡下人物
充满温情活泼,再搭配书中贴切真实的活动描写,加强了乡土印记,描绘出心有灵犀的乡间情景。
《呼啸山庄》中嵌套式叙述的美学功能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The Narrative Strategy of Wuthering Heights2 浅析中英恭维语3 逆成构词的分类及其认知机制和规律4 中学英语教学活动的主要设计原则5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New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6 浅析影视翻译中字幕和配音翻译的差异7 An Analysis of Humor in Frien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Violation of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8 An Analysis of The Woman Warri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struction of Discrete Identity in Chinese American Community9 目的论视角下旅游文本的翻译10 苔丝形象浅析11 浅析英语专业学生在听力理解中的策略运用12 英国议会制辩论--探究与实践13 福克纳小说中的圣经意象14 浅析《红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15 商务英语中缩略词的运用及翻译16 论小组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7 原版英语电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使用研究18 On House’s Model for Translation Quality Assessment——A Case Study of Li Mi’s Chen Qing Biao19 英汉委婉语的对比及翻译20 影视英文在初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性研究21 解析网络语言的变异22 The Politeness Principle in English Business Letters23 海明威的女性主义思想24 从合作原则的违反看小品“卖拐”中的幽默25 Sense and Sensibility in Jane Austen’s Persuasion26 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策略研究27 On the C-E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28 浅析构词法及其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29 试论用英语电影进行英语文化教学30 论《红字》里“A”字的象征意义31 论《简爱》中的经济意识32 性别差异在外语教学中的具体体现33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34 爱情,悲剧和战争——《永别了武器》关键元素的分析35 美国黑人英语在美国电影中的应用36 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以《我弥留之际》中三个儿子的悲剧为例37 论《呼啸山庄》中耐莉•丁恩的作用38 Awakening of the Black Women’s Self-consciousness—A Study of Four Major Female Images in Beloved39 英语中的性别歧视40 论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差异41 霍桑的《胎记》中乔治亚娜的死的深层原因探究42 从唯美主义角度解读王尔德的《快乐王子》43 《睡谷的传说》中理想与现实的矛盾44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儿童翻译——以《夏洛的网》两个中译本为例45 从二十世纪英国女装造型看女性主义思想对女性地位的影响46 论《睡谷传奇》中的幽默元素47 扭曲的“美国梦”--简析“鸡蛋的胜利”的主题48 从妇女主义视角看《紫色》中西丽的成长49 影响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因素研究50 从文化视角谈中美儿童家庭教育观和教育方法的差异51 从《马丁•伊登》分析杰克•伦敦的“超人”思想52 论英汉口译中的数字互译53 《日用家当》中的黑人文化意象分析54 戏剧《哥本哈根》中体现的两性家庭分工差异55 An Analysis on the Flexibility of Gulliver’s Personality56 从语域理论角度分析商务发盘函的翻译策略57 BB电子商务安全58 顺句驱动原则下英汉同声传译中英语非动词转换为汉语动词的研究59 从四个主要人物的叙述结构来分析《蝇王》的主题意义60 旅游资料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61 人性的救赎——从电影《辛德勒的名单》看美国英雄主义的新侧面62 Comparison and Transl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Euphemisms63 浅析MSN交谈中的话语标记语64 高低语境交流模式对国际商务谈判模式的影响65 浅谈毕业生求职面试技巧66 文化杂糅背景下的身份诉求——解读奈保尔的《半生》67 从《荆棘鸟》中三个女性形象解读女性主义发展68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Letter “A” in The Scarlet Letter69 浅谈《鲁滨逊漂流记》中现实主义元素70 《儿子与情人》中扭曲的爱71 女性的自我迷失与回归—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蒂凡尼的早餐》(开题报告+论文 )72 论《儿子与情人》中 “花”的象征意义73 论《兔子,跑吧》中兔子逃跑的原因74 《长恨歌》英译本意境的对比研究75 身体,规训与自我意识——《可以吃的女人》之福柯式解读76 英语中易混的修辞手法之区别77 超越和世俗——对《月亮和六便士》中Strickland和Stroeve的对比分析78 从接受美学角度看中英旅游文本的翻译79 跨文化视角中中英颜色词的对比及翻译80 冰与火具有毁灭生命的同等威力——《呼啸山庄》主题探讨81 浅析《老人与海》的主人公——圣地亚哥的人物形象分析82 论《丽塔海华丝和肖申克救赎》中的反讽83 从《野性的呼唤》浅析杰克伦敦的哲学思想及其哲学倾向84 试析美国个人隐私文化的现象及根源85 英语动物习语的研究及翻译86 英汉广告语篇中语法衔接手段对比研究87 论《紫色》中的姐妹情谊88 Discourse, Immigrants and Identity in In the Skin of a Lion89 聊天室中网络英语缩略词浅析90 Hip-Hop对美国社会文化的影响91 从目的论角度比较研究《彼得•潘》两个中文译本92 试析运动品牌口号语的中英译失误93 从翻译美学探究散文英译94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Color Word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95 Disillusionment of American Dream in death of a salesman96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英语禁忌语探析97 英语委婉语浅析98 高中英语写作作业的反馈及实施效果99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摘要的体裁分析100 浅谈中式菜名英译方法101 模糊语言在商务英语谈判中的语用功能102 顺句驱动原则下英汉同声传译中英语非动词转换为汉语动词的研究103 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调查104 情态人际意义的跨文化研究105 An Analysis of Gender in Oh,Pioneers!106 从交际翻译理论看幽默对话翻译——以《老友记》第一季为例107 成语翻译中的文化缺省与翻译补偿108 中国文化特色词汇的音译与中国文化的传播109 奥巴马演讲词的人际意义研究110 透过霍尔顿看《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代际关系111 从目的论角度剖析电影片名翻译112 A Contrastive Study on Traditional Festival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Disparity between Spring Festival and Christmas Day113 从《唐老鸭》看赵健秀的男性主义114 商标的特征及其翻译的分析115 英文小说中的中国文化认同——《京华烟云》赏析116 图式理论对中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117 天使还是悲剧制造者——浅析安吉克莱尔对苔丝悲剧的影响118 Jude the Obscure and Hardy’s World View119 中西颜色中“红”与“白”的文化差异对比120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时间观念121 《永别了,武器》悲剧特征分析122 《辛德勒名单》主人公性格分析123 威廉福克纳《圣殿》小说创作里的自卑情结124 论杰克•伦敦的个人经历和信仰对《野性的呼唤》主人公巴克命运的影响125 广告中的熟语模因探析126 论莎士比亚《尤利乌斯•凯撒》墓地演说中的人际意义的实现手段127 适者生存—对《飘》中生存意识的探究128 What Made Her Yield to the Reality?—An Analysis of Sue in Jude the Obscure129 研究《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美国梦的幻灭130 D.H 劳伦斯《盲人》中的人文主义研究131 《洛丽塔》悲剧结局因素探析132 The Religious Thoughts in The Pilgrim’s Progress133 优秀小学英语教师课堂词汇互动教学的运用分析134 《紫色》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135 回译在翻译教学中的作用136 论《白象似的群山》中海明威独特的写作风格137 《七宗罪》的人性解剖138 浅谈我国服装行业的网络营销139 英语商业广告以及公益广告的语言特点比较140 文化语境维度下中餐菜名的英译研究141 英语运用中的歧义分析142 O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of Automobile Brand Names143 简析译者文化背景对其处理习语翻译的影响--《水浒传》赛珍珠译本中的习语翻译144 浅谈简奥斯丁《劝导》的反讽艺术145 《月下独酌》两种英文译本之对比研究146 礼貌用语中的语用失误147 《紫色》女主人公性格分析148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in the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A Case Study of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OHenry’s The Cop and the Anthem149150 意象手法在《永别了,武器》中的使用151 福克纳《我弥留之际》中达尔形象解析152 中美企业招聘广告文化对比分析153 论《家》和《儿女一箩筐》中的中美家庭文化差异154 爱情描写与《》核心主题的关系155 中国奢侈品的营销之道156 《永别了,武器》主题的分析157 The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Oral English Class of Junior School158 《追风筝的人》作为成长小说的的体裁分析159 侠客精神和骑士精神折射出的文化差异—《七侠五义》和《亚瑟王之死》之比较160 英文小说中的中国文化认同——《京华烟云》赏析161 母语负迁移对中学英语写作的影响162 An Interpretation to The Characters in Nella Larsen’s Novel—Passing 163 从《永别了,武器》与《老人与海》浅析海明威的战争观164 An Analysis of Female Images in The Thorn Birds165 英语写作中干扰因素的分析166 浅谈来自《圣经》的英语习语167 论《宠儿》中的象征意象168 Reflections—Emily Dickinson’s Life in Her Poems169 中美时间观文化对比研究170 On the Translating Strategies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Seen from the Translation of E.B.White’s Charlotte’s Web171 试论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词块教学172 浅析托尔金在《魔戒》中的创作特色173 英语复合名词的认知语义研究174 试论金融英语词汇的特点与翻译175 小说《珍珠》中象征主义的运用176 数字的文化内涵及数字的翻译177 解读奥斯卡•王尔德的《莎乐美》中的女性意识178 语用策略在英语商务信函中的应用179 析《小妇人》中的超验主义180 论圣地亚哥性格的多重性及《老人与海》中的悲剧色彩181 Yellow Peril–the Image of Fu Manchu in the West182 A study on Lin Yutang’s Translation standards:faithfulness,fluency and beauty183 英语广告语中的隐喻认知184 论环境和社会制度对人的行为和品格的影响——以《雾都孤儿》中南希的形象分析为例185 论汉语成语中数字英译的语用等效性186 A Study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187 Translation of Advertising Slogans from Newmark’s Communicative Theory188 《紫色》中黑人女性意识的觉醒和成长189 美国品牌中国本土化进程中的文化冲突与融合190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与美国梦的破灭191 论《红字》的模糊性192 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策略研究193 弗吉尼亚•伍尔夫《海浪》的叙事技巧分析194 An Analysis of Gothic Features in Poe’s The Cask of Amontillado 195 比较研究王维与华兹华斯的自然观196 西方影视作品中的美国婚俗研究197 Jane Austen’s Views on Marriage Reflected in Pride and Prejudice 198 《呼啸山庄》中嵌套式叙述的美学功能199 关于王尔德童话的研究200 论英语委婉语的交际功能。
《呼啸山庄》的叙事特色
《呼啸山庄》的叙事特色摘要:《呼啸山庄》以其超越生死的爱恨情仇打动了一代又一代人,其中,独特的叙事特色是其独具魅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艾米莉〃勃朗特从女性书写的叙事角度出发,运用不可改变的叙事循环、复杂巧妙的叙事方式与叙事顺序、有意设计的叙事时距,写出了一个爱恨泯灭的自由荒原的故事。
关键词:《呼啸山庄》;叙事角度;叙事方式;叙事顺序;叙事时距勃朗特三姐妹中,艾米莉的《呼啸山庄》离没夏洛蒂的《安妃》有名、红遍,而且还招致抨击、憎恶与不满。
但她还给世人的唯一小说《呼啸山庄》历久弥新,以其绝妙的故事情节手法和震撼人心的主题,唤起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浓厚兴趣,迎合了众多评论家的特别注意。
终于,20世纪上半叶形势出现了变化,批评界对《呼啸山庄》的评价远远少于了《珍〃快乐》,读者也已经开始认知这部作品蕴藏的多样思想和精致的描述技巧。
《呼啸山庄》中,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青梅竹马、情投意合,他们受到压迫而反抗。
他们的爱情是基于性格上的一致、情感上的共鸣、志趣上的相投。
他们爱情的基础不是由互补性,而是由同一性构成的。
他们的爱情超越了生死的界限,带有神秘主义的味道,但又是现实的。
希斯克利夫对凯瑟琳有着绝对强烈的情感,爱之中又掺杂着极端的狠,他一步步地实行残酷的复仇计划,一步步让那些人跌入深渊,而最后看到小凯蒂和哈尔顿与他心爱的人相似的眼睛时,他放弃了,也释怀了,与凯瑟琳在呼啸山庄的高空上团聚。
在充满野性和平静相融合的文字底下,《呼啸山庄》为我们展示的是一段时间跨度长、感情炽烈、超越生死的爱情,这与世俗的爱情有着极大的不同。
读过《呼啸山庄》的读者,都被这虐深的爱念深深地打动,到底是要爱到什么程度,男主人公表达出充满毁意的爱。
而其深深的感染力正是与艾米丽独特的叙事有关,笔者将在下文对其进行详细论述。
一、女性书写的故事情节角度在《呼啸山庄》的创作时代,即维多利亚时代后期,女性越来越清晰的意识到女性在男性霸权中所受到的不公,在不断的反叛中,逐渐形成了一个主要以女性经验为来源与动机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那便是女权主义――它要求以一种女性的视觉对文学作品进行全新的解读,对男性文学歪曲妇女形象进行了猛烈批判;它努力发觉不同于男性的女性文学,重评文学史它探讨文学中女性意识,研究女性特有的写作、表达方式,关注女作家的创作状况它声讨男性中心主义传统文化对女性创作的压抑,提倡一种女性主义写作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The Narrative Strategy of Wuthering Heights2 浅析中英恭维语3 逆成构词的分类及其认知机制和规律4 中学英语教学活动的主要设计原则5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New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6 浅析影视翻译中字幕和配音翻译的差异7 An Analysis of Humor in Frien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Violation of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8 An Analysis of The Woman Warri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struction of Discrete Identity in Chinese American Community9 目的论视角下旅游文本的翻译10 苔丝形象浅析11 浅析英语专业学生在听力理解中的策略运用12 英国议会制辩论--探究与实践13 福克纳小说中的圣经意象14 浅析《红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15 商务英语中缩略词的运用及翻译16 论小组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7 原版英语电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使用研究18 On House’s Model for Translation Quality Assessment——A Case Study of Li Mi’s Chen Qing Biao19 英汉委婉语的对比及翻译20 影视英文在初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性研究21 解析网络语言的变异22 The Politeness Principle in English Business Letters23 海明威的女性主义思想24 从合作原则的违反看小品“卖拐”中的幽默25 Sense and Sensibility in Jane Austen’s Persuasion26 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策略研究27 On the C-E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28 浅析构词法及其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29 试论用英语电影进行英语文化教学30 论《红字》里“A”字的象征意义31 论《简爱》中的经济意识32 性别差异在外语教学中的具体体现33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34 爱情,悲剧和战争——《永别了武器》关键元素的分析35 美国黑人英语在美国电影中的应用36 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以《我弥留之际》中三个儿子的悲剧为例37 论《呼啸山庄》中耐莉•丁恩的作用38 Awakening of the Black Women’s Self-consciousness—A Study of Four Major Female Images in Beloved39 英语中的性别歧视40 论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差异41 霍桑的《胎记》中乔治亚娜的死的深层原因探究42 从唯美主义角度解读王尔德的《快乐王子》43 《睡谷的传说》中理想与现实的矛盾44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儿童翻译——以《夏洛的网》两个中译本为例45 从二十世纪英国女装造型看女性主义思想对女性地位的影响46 论《睡谷传奇》中的幽默元素47 扭曲的“美国梦”--简析“鸡蛋的胜利”的主题48 从妇女主义视角看《紫色》中西丽的成长49 影响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因素研究50 从文化视角谈中美儿童家庭教育观和教育方法的差异51 从《马丁•伊登》分析杰克•伦敦的“超人”思想52 论英汉口译中的数字互译53 《日用家当》中的黑人文化意象分析54 戏剧《哥本哈根》中体现的两性家庭分工差异55 An Analysis on the Flexibility of Gulliver’s Personality56 从语域理论角度分析商务发盘函的翻译策略57 BB电子商务安全58 顺句驱动原则下英汉同声传译中英语非动词转换为汉语动词的研究59 从四个主要人物的叙述结构来分析《蝇王》的主题意义60 旅游资料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61 人性的救赎——从电影《辛德勒的名单》看美国英雄主义的新侧面62 Comparison and Transl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Euphemisms63 浅析MSN交谈中的话语标记语64 高低语境交流模式对国际商务谈判模式的影响65 浅谈毕业生求职面试技巧66 文化杂糅背景下的身份诉求——解读奈保尔的《半生》67 从《荆棘鸟》中三个女性形象解读女性主义发展68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Letter “A” in The Scarlet Letter69 浅谈《鲁滨逊漂流记》中现实主义元素70 《儿子与情人》中扭曲的爱71 女性的自我迷失与回归—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蒂凡尼的早餐》(开题报告+论文 )72 论《儿子与情人》中 “花”的象征意义73 论《兔子,跑吧》中兔子逃跑的原因74 《长恨歌》英译本意境的对比研究75 身体,规训与自我意识——《可以吃的女人》之福柯式解读76 英语中易混的修辞手法之区别77 超越和世俗——对《月亮和六便士》中Strickland和Stroeve的对比分析78 从接受美学角度看中英旅游文本的翻译79 跨文化视角中中英颜色词的对比及翻译80 冰与火具有毁灭生命的同等威力——《呼啸山庄》主题探讨81 浅析《老人与海》的主人公——圣地亚哥的人物形象分析82 论《丽塔海华丝和肖申克救赎》中的反讽83 从《野性的呼唤》浅析杰克伦敦的哲学思想及其哲学倾向84 试析美国个人隐私文化的现象及根源85 英语动物习语的研究及翻译86 英汉广告语篇中语法衔接手段对比研究87 论《紫色》中的姐妹情谊88 Discourse, Immigrants and Identity in In the Skin of a Lion89 聊天室中网络英语缩略词浅析90 Hip-Hop对美国社会文化的影响91 从目的论角度比较研究《彼得•潘》两个中文译本92 试析运动品牌口号语的中英译失误93 从翻译美学探究散文英译94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Color Word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95 Disillusionment of American Dream in death of a salesman96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英语禁忌语探析97 英语委婉语浅析98 高中英语写作作业的反馈及实施效果99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摘要的体裁分析100 浅谈中式菜名英译方法101 模糊语言在商务英语谈判中的语用功能102 顺句驱动原则下英汉同声传译中英语非动词转换为汉语动词的研究103 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调查104 情态人际意义的跨文化研究105 An Analysis of Gender in Oh,Pioneers!106 从交际翻译理论看幽默对话翻译——以《老友记》第一季为例107 成语翻译中的文化缺省与翻译补偿108 中国文化特色词汇的音译与中国文化的传播109 奥巴马演讲词的人际意义研究110 透过霍尔顿看《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代际关系111 从目的论角度剖析电影片名翻译112 A Contrastive Study on Traditional Festival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Disparity between Spring Festival and Christmas Day113 从《唐老鸭》看赵健秀的男性主义114 商标的特征及其翻译的分析115 英文小说中的中国文化认同——《京华烟云》赏析116 图式理论对中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117 天使还是悲剧制造者——浅析安吉克莱尔对苔丝悲剧的影响118 Jude the Obscure and Hardy’s World View119 中西颜色中“红”与“白”的文化差异对比120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时间观念121 《永别了,武器》悲剧特征分析122 《辛德勒名单》主人公性格分析123 威廉福克纳《圣殿》小说创作里的自卑情结124 论杰克•伦敦的个人经历和信仰对《野性的呼唤》主人公巴克命运的影响125 广告中的熟语模因探析126 论莎士比亚《尤利乌斯•凯撒》墓地演说中的人际意义的实现手段127 适者生存—对《飘》中生存意识的探究128 What Made Her Yield to the Reality?—An Analysis of Sue in Jude the Obscure129 研究《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美国梦的幻灭130 D.H 劳伦斯《盲人》中的人文主义研究131 《洛丽塔》悲剧结局因素探析132 The Religious Thoughts in The Pilgrim’s Progress133 优秀小学英语教师课堂词汇互动教学的运用分析134 《紫色》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135 回译在翻译教学中的作用136 论《白象似的群山》中海明威独特的写作风格137 《七宗罪》的人性解剖138 浅谈我国服装行业的网络营销139 英语商业广告以及公益广告的语言特点比较140 文化语境维度下中餐菜名的英译研究141 英语运用中的歧义分析142 O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of Automobile Brand Names143 简析译者文化背景对其处理习语翻译的影响--《水浒传》赛珍珠译本中的习语翻译144 浅谈简奥斯丁《劝导》的反讽艺术145 《月下独酌》两种英文译本之对比研究146 礼貌用语中的语用失误147 《紫色》女主人公性格分析148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in the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A Case Study of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OHenry’s The Cop and the Anthem149150 意象手法在《永别了,武器》中的使用151 福克纳《我弥留之际》中达尔形象解析152 中美企业招聘广告文化对比分析153 论《家》和《儿女一箩筐》中的中美家庭文化差异154 爱情描写与《》核心主题的关系155 中国奢侈品的营销之道156 《永别了,武器》主题的分析157 The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Oral English Class of Junior School158 《追风筝的人》作为成长小说的的体裁分析159 侠客精神和骑士精神折射出的文化差异—《七侠五义》和《亚瑟王之死》之比较160 英文小说中的中国文化认同——《京华烟云》赏析161 母语负迁移对中学英语写作的影响162 An Interpretation to The Characters in Nella Larsen’s Novel—Passing 163 从《永别了,武器》与《老人与海》浅析海明威的战争观164 An Analysis of Female Images in The Thorn Birds165 英语写作中干扰因素的分析166 浅谈来自《圣经》的英语习语167 论《宠儿》中的象征意象168 Reflections—Emily Dickinson’s Life in Her Poems169 中美时间观文化对比研究170 On the Translating Strategies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Seen from the Translation of E.B.White’s Charlotte’s Web171 试论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词块教学172 浅析托尔金在《魔戒》中的创作特色173 英语复合名词的认知语义研究174 试论金融英语词汇的特点与翻译175 小说《珍珠》中象征主义的运用176 数字的文化内涵及数字的翻译177 解读奥斯卡•王尔德的《莎乐美》中的女性意识178 语用策略在英语商务信函中的应用179 析《小妇人》中的超验主义180 论圣地亚哥性格的多重性及《老人与海》中的悲剧色彩181 Yellow Peril–the Image of Fu Manchu in the West182 A study on Lin Yutang’s Translation standards:faithfulness,fluency and beauty183 英语广告语中的隐喻认知184 论环境和社会制度对人的行为和品格的影响——以《雾都孤儿》中南希的形象分析为例185 论汉语成语中数字英译的语用等效性186 A Study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187 Translation of Advertising Slogans from Newmark’s Communicative Theory188 《紫色》中黑人女性意识的觉醒和成长189 美国品牌中国本土化进程中的文化冲突与融合190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与美国梦的破灭191 论《红字》的模糊性192 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策略研究193 弗吉尼亚•伍尔夫《海浪》的叙事技巧分析194 An Analysis of Gothic Features in Poe’s The Cask of Amontillado 195 比较研究王维与华兹华斯的自然观196 西方影视作品中的美国婚俗研究197 Jane Austen’s Views on Marriage Reflected in Pride and Prejudice 198 《呼啸山庄》中嵌套式叙述的美学功能199 关于王尔德童话的研究200 论英语委婉语的交际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