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两首》教学设计12-教学教案-初一语文教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下册《诗两首》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册《诗两首》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册《诗两首》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两首诗歌的基本内容,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培养他们对文学的热爱,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

1.2 教学内容1.2.1 诗歌背景:介绍两首诗歌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生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1.2.2 诗歌内容:解读两首诗歌的主题、意象、表达手法等,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1.2.3 诗歌鉴赏: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2.1.1 讲授法:用于讲解诗歌背景和诗歌内容。

2.1.2 互动讨论法:用于诗歌鉴赏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2.1.3 朗读法:用于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2 教学手段2.2.1 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诗歌文本、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2.2 纸质教材:用于学生阅读和笔记。

2.2.3 网络资源:用于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3.1 教学步骤3.1.1 导入:用问题或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1.2 讲解:讲解诗歌背景和诗歌内容,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情况。

3.1.3 鉴赏:让学生朗读诗歌,讨论诗歌的主题、意象、表达手法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2 时间安排3.2.1 导入:5分钟3.2.2 讲解:15分钟3.2.3 鉴赏:20分钟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4.1.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4.1.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他们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4.1.3 测试成绩:通过测试或考试,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4.2 教学反馈4.2.1 课堂反馈: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或发表见解,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

2023年七年级语文下册《诗两首》教案3篇

2023年七年级语文下册《诗两首》教案3篇

2023年七年级语文下册《诗两首》教案3篇七年级语文下册《诗两首》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词语,掌握词语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两位诗人,理解两首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3.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熟读《未选择的路》。

4.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5.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并激发学生的想象,对诗歌进行再创造,培养学生读诗的情趣。

6.借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直抒胸臆的构思,理解《未选择的路》一诗中的象征手法,逐步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反复朗读,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联系自身实际,深刻体会两首诗的思想意义。

四步教学法:读诗—说诗—悟诗—品诗,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鉴赏能力同步提高。

比较鉴赏法。

尊重学生鉴赏主体地位,以个人欣赏体验为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并说明理由,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学习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体味诗人因选择人生之路的慎重与无奈而引发的感慨,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

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结合体验,理解诗歌形象化的语言。

教法学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读准字音瞬(shùn)息伫(zhù)立荒草萋萋(qī)幽寂(yōu jì)延绵(yán mián)解释词语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瞬息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

幽寂幽静寂寞。

延绵延续不断。

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忧郁愁闷。

伫立长时间地站着。

涉足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

向往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达到。

二、赏析《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创设情景,激趣引读。

人生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时真的不遂人愿。

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今天我们来学习普希金的一首小诗,看看他是如何面对人生的。

《诗两首》教学参考教学教案

《诗两首》教学参考教学教案

《诗两首》教学参考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诗歌。

(2)理解两首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分析两首诗歌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通过分析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的美,培养对文学的热爱。

(2)理解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培养同理心和人文关怀。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两首诗歌的作者、时代背景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

2. 诗歌内容分析:分析两首诗歌的主题思想、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3. 诗歌韵律和修辞手法分析:分析两首诗歌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让学生了解诗歌的语言特点和艺术魅力。

三、教学步骤:1. 诗歌背景介绍:引导学生了解两首诗歌的作者和创作背景,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诗歌朗读和背诵:组织学生朗读和背诵两首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记忆力。

3. 诗歌内容分析: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分享,引导学生分析两首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4. 诗歌韵律和修辞手法分析:引导学生分析两首诗歌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分析能力。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参与、诗歌朗读、背诵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成果。

五、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展示两首诗歌的文本内容、作者简介和相关的插图等。

2. 诗歌文本:准备两首诗歌的文本,以便学生朗读和分析。

3. 相关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诗歌的背景和主题。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诗歌欣赏:组织学生欣赏两首诗歌的朗读视频,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两首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 诗歌创作: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诗歌,可以是仿写或者自由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七年级语文上册《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诗两首》的文学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内容,对两首诗歌的主题思想有初步的认识。
2.学会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意象等艺术手法,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3.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歌,提高朗读水平。
4.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积累一定数量的诗词词汇,提高古诗文阅读能力。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会设计以下几项任务:
1.诗歌填空: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诗歌的填空练习,巩固对诗歌字词的记忆。
2.诗词鉴赏:让学生从给定的几首诗中,选择一首进行鉴赏,锻炼学生的审美能力。
3.诗歌创作:鼓励学生模仿《诗两首》的风格,创作一首属于自己的诗歌。
“同学们,现在请你们完成以下课堂练习,检验一下自己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采用故事导入法,为学生讲述《诗两首》背后的历史背景和诗人的创作经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学们,我们知道,古代的诗人往往借助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想。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两首诗,它们的作者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们在诗中表达了对国家、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他们的心声吧!”
2.提高学生的古诗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力和审美情趣。
3.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感受诗歌的音韵美,提高语文素养。
4.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汲取情感营养,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教学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诗意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感悟诗歌之美。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诗两首》,希望大家能够从中汲取营养,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在课后,请你们继续阅读诗词,将所学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诗两首》教学教案

《诗两首》教学教案

《诗两首》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欣赏两首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学生能够分析两首诗歌的修辞手法和结构特点。

学生能够解读诗歌中的象征和隐喻。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提高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学生通过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和语言特点,培养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诗歌中的情感,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生能够培养对文学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两首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2. 教学难点:诗歌中的象征和隐喻的理解。

诗歌的深入分析和解读。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文本和相关的背景资料。

教学PPT或黑板,用于展示诗歌和重点内容。

教学音频或视频材料,用于辅助朗读和欣赏。

2. 学生准备:学生预习两首诗歌,了解诗歌的背景信息。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重点内容和个人的思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相关的文化背景或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2. 朗读与欣赏:教师组织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传达。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语言美和情感表达,鼓励学生分享个人的感受和理解。

3. 分析与解读: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解释诗歌中的象征和隐喻。

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解读诗歌的意义。

4. 写作与表达:教师给予学生写作任务,要求学生根据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创作一首小诗。

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诗歌的语言和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收获,回顾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过程。

教师鼓励学生反思自己对诗歌的感受和思考,提出进一步的学习计划或建议。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讨论情况,鼓励学生提问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2. 学生理解与鉴赏能力:通过学生的写作和口头表达,评估学生对诗歌主题和情感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诗两首》的教案

《诗两首》的教案

《诗两首》优秀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诗歌。

(2)理解两首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分析两首诗歌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两首诗歌。

(2)学会欣赏诗歌的美,提高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的魅力,培养对文学的热爱。

(2)领略诗歌中所蕴含的智慧和人生哲理。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1)作者简介:李白、杜甫(2)时代背景:唐朝(3)诗歌类型:山水田园诗、边塞诗2. 诗歌内容分析:(1)《静夜思》: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描绘了寂静的夜晚,以景托情,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2)《登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自身遭遇的感慨,通过描绘重阳节登高的场景,抒发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理解。

(2)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诗歌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意境体会。

(2)诗歌的文学鉴赏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简介诗歌背景,为深入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诗歌中的字词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鉴赏:(1)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提高审美能力。

(2)分析诗歌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强调诗歌的重要性和价值。

五、课后作业1. 背诵两首诗歌。

2. 写一篇关于两首诗歌的感悟或鉴赏文章。

3. 推荐一首类似的诗歌,并简要介绍其背景和特点。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七年级语文上册《诗两首》教案设计(通用17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诗两首》教案设计(通用17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诗两首》教案设计(通用17篇)七年级语文上册《诗两首》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① 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 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 道德、情感、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准备学生:查字典解决生字词;熟读课文;以“妈妈,我想说爱您”为题,写一段话,准备在班里交流。

阅读冰心表现母爱的诗篇。

查阅有关冰心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泰戈尔的资料,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金色花》《金色花》的篇幅短小,意蕴丰富。

写的是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发想像——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体味诗歌感情基调上,控制好语速、节奏和重音,提高朗读质量。

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提高感悟诗的能力。

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联想和想像在诗歌中的作用。

导入母亲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

母爱是人类情感中最崇高、最美好的。

现在请同学设想向母亲表达爱意的方式,然后以“妈妈,我想说爱您”为题,说一段话。

(学生略思考后,2—3名同学回答)同学们说的很好,都向母亲倾诉了自己深深的依恋之情。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表达母子之间亲密感情的诗——《金色花》。

《金色花》的作者是印度诗人、作家泰戈尔,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叫、沙子》、《沉船》等。

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检查生字词(可用大屏幕投影)朗读课文教师范读课文(播放音乐配音),学生仿读。

(教师的朗读一定要有示范作用,在朗读中把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

七年级语文教案《诗两首》

七年级语文教案《诗两首》

七年级语文教案《诗两首》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诗歌。

(2)理解两首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分析两首诗歌的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诗歌的美,培养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中的情感,提升情感素养。

(2)理解诗歌对社会、人生的启示,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诗歌。

(2)理解两首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难点:(1)分析两首诗歌的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

(2)深入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合作探讨法、欣赏教学法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两首诗歌的原文及注释。

2. 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两首诗歌的背景及作者。

(2)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学生结合注释,疏通字词,理解诗歌意境。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诗歌欣赏(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

(2)学生分享对诗歌的感悟和欣赏心得。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体验诗歌中的情感,提升情感素养。

(2)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7. 作业布置(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诗歌。

(2)写一篇关于两首诗歌的感悟体会。

8. 板书设计《诗两首》一、诗歌主题思想二、诗歌情感表达三、诗歌艺术特色四、诗歌修辞手法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

七、评价建议:1. 学生朗读和背诵诗歌的情况。

2. 学生对诗歌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的理解程度。

《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

《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

《诗》教学设计《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诗两首》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诗两首》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会认“庐”等9个生字,会写“吴”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课前准备】1、课文插图的实物投影。

2、课件。

(瀑布映衬青山、飞流直下的情景)3、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望庐山瀑布一、情境导入,理解诗题1、(投影展示插图)老师以优美的导语,把学生带进诗的意境。

同时随机讲解“香炉”“庐山”等词语。

2、理解诗题,认读生字“庐”“瀑”。

(注意“瀑”的读音)3、齐读诗题。

二、吟诵感悟,想象画面1、自由吟读,用笔圈出生字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自己读完以后再读给同桌同学听。

2、结合插图思考:诗人站在哪里?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物?3、伙伴之间交流,老师随机点拨。

4、组织交流或提出不懂的问题,老师进行指导,结合课件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紫烟”“遥看”“飞流直下”等词语。

5、老师小结:诗人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看着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产生了一种想象──这飞流直下的瀑布,真好像是银河从天上落下来一样!(学生齐读后两行诗句)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三、图文对照,熟读成诵1、让学生看图读文,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感情。

2、练习背诵,可同桌之间互相背。

四、巩固生字出示“庐”“瀑”“炉”“疑”,用卡片检查学生认记情况,用组词的方式理解字义。

五、学写生字1、出示下列要求会写的字:炉、银、烟、流。

2、启发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方法,记忆字形,老师点拨。

3、重点指导“流”字。

(提示:“流”右边的上半部分与“云”的区别,右下部分三笔之间的间距要匀称)4、学生先观察范字,再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初一上册语文《诗两首》教案设计

初一上册语文《诗两首》教案设计

初一上册语文《诗两首》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这两首诗所蕴含的哲理。

2、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是母爱的力量推动了世界的发展。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表达母子之间亲密感情的散文诗──《金色花》。

二、朗读诗歌1、前提扫除字词障碍:匿(nì)隐藏:不让人知道。

祷(dǎo)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衍(yǎn)2、朗读诗歌:教师配乐范读。

学生配乐仿读。

朗读指导:注意重音、语速、节奏、感情。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但不同的地方,朗读处理的方法是不同的。

例:“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妈妈不见了孩子,多么着急,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

这句应读出妈妈惊喜的语气。

例:“我不告诉你,妈妈。

”孩子撒起娇来了,为自己能给妈妈做些好事而高兴,还要对妈妈保密,让她莫名其妙。

这句应读出孩子撒娇、调皮的语气。

学生自由朗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一个调皮的孩子的口吻来读。

三、感悟诗歌1、教师导语:这一首散文诗,让我们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那么一种亲昵,那么一种亲热。

为什么孩子那么快乐,那么天真,那么活泼,那么可爱?{生:因为他沐浴着母爱。

}爱是交流的。

小孩子领受着母爱,也想着怎么回报母爱?2、合作学习:分组共同研讨下列问题(注:这些问题的提出,是学生在朗读诗歌过程中提出的具有共性的问题。

)⑴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我们中国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印度也一样。

泰戈尔把儿童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可爱。

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

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

泰戈尔的想像实在新奇而美妙。

⑵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看孩子为妈妈做了什么,就可以理解他的心愿。

《诗两首》教学参考教学教案

《诗两首》教学参考教学教案

《诗两首》教学参考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两首诗歌。

(2)能够分析并欣赏两首诗歌的艺术特色。

(3)能够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两首诗歌的主题、情感和形式。

(2)通过模仿、创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诗歌一:《静夜思》(1)原文阅读与理解。

(2)诗歌的主题分析:思乡、亲情。

(3)诗歌的形式特点:五言绝句、对仗工整。

2. 诗歌二:《登鹳雀楼》(1)原文阅读与理解。

(2)诗歌的主题分析:登高远望、感慨时光。

(3)诗歌的形式特点:七言绝句、意象丰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两首诗歌的主题、情感和形式特点。

(2)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古代文化背景和语言表达。

(2)如何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介诗歌的起源和发展,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阅读与理解:引导学生阅读两首诗歌,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 分析与欣赏:分析两首诗歌的形式特点和艺术特色,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

4. 模仿与创作:让学生模仿两首诗歌的形式和修辞手法,进行诗歌创作。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提问回答。

2. 诗歌理解与欣赏:评估学生对两首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诗歌创作与展示:评估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和展示效果。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2. 情境教学:利用图片、音乐等资源,创造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

3.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诗歌的内涵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七年级语文教案《诗两首》

七年级语文教案《诗两首》

七年级语文教案《诗两首》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诗歌。

(2)理解两首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意境。

(3)分析两首诗歌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2)学会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的魅力,培养对文学的热爱。

(2)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两首诗歌的字词认读与理解。

(2)分析两首诗歌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

(3)感受诗歌的美,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意境理解。

(2)如何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诗歌的美。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分组讨论,提高课堂活力。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 示范法: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提高朗读水平。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2)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理解诗意。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意境。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诗歌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

(2)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境,理解诗人的情感。

4. 课堂练习:(1)学生模仿诗歌的韵律、节奏,创作小诗。

(2)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互相评价。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五、课后作业:1. 背诵两首诗歌。

2. 写一篇关于两首诗歌的赏析文章。

3.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模仿创作。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背诵情况、赏析文章和创作诗歌的质量。

3. 小组合作评估: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贡献和团队合作能力。

七年级语文下册《诗两首》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册《诗两首》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册《诗两首》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诗两首》的作者及其背景,能够准确地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能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读、互读、集体读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运用小组讨论、分享心得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的美,培养对文学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学会品味诗歌,提升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诗两首》选自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包括《归园田居》和《春望》两首诗歌。

这两首诗歌分别描绘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2.2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诗歌阅读和鉴赏能力,但对于古代诗歌的理解还需加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更深入地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第三章:教学重点、难点3.1 教学重点:准确理解《诗两首》的内容和主题,把握诗歌的情感。

学会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2 教学难点:理解诗人通过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情感共鸣能力。

运用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进行诗歌创作和表达。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诗两首》的题目,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诗?诗的特点是什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诗歌,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4.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两首》,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的情感。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进行初步的诗歌鉴赏。

4.3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4.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理解情况,进行诗歌的讲解,包括诗歌的背景、意象、修辞手法等。

引导学生通过讲解,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4.5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七年级语文教案《诗两首》

七年级语文教案《诗两首》

七年级语文教案《诗两首》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两首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对诗歌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1.2 教学内容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分析两首诗歌的主题、情感和艺术手法诗歌的表达技巧和创作方法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两首诗歌的主题、情感和艺术手法。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创作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2.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两首诗歌的文本和图片。

使用诗歌鉴赏软件,帮助学生分析和欣赏诗歌。

提供诗歌创作模板和参考资料,帮助学生创作诗歌。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3.1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础知识(5分钟)第二步:分析第一首诗歌的主题、情感和艺术手法,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和价值(15分钟)第三步:分析第二首诗歌的主题、情感和艺术手法,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欣赏诗歌(15分钟)第四步: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10分钟)第五步:总结诗歌的特点和价值,让学生对诗歌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5分钟)3.2 时间安排第一步:5分钟第二步:15分钟第三步:15分钟第四步:10分钟第五步:5分钟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诗歌创作和对诗歌的分析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生可以通过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来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和不足之处。

4.2 教学反馈学生可以通过课堂讨论、提问和作业来提出问题和反馈意见。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进行教学调整和改进。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参考资料5.1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和诗歌鉴赏软件诗歌创作模板和参考资料5.2 参考资料王朝闻. 诗歌鉴赏[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杨洪基. 诗歌创作与欣赏[M]. 北京:语文出版社,2008.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教学活动活动一:诗歌知识问答,让学生测试对诗歌基础知识的掌握(5分钟)活动二:诗歌鉴赏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10分钟)活动三:诗歌创作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并互相评价(10分钟)6.2 教学目的活动一:测试学生对诗歌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年级语文下册《诗两首》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册《诗两首》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册《诗两首》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两首诗歌。

2. 分析并欣赏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1.2 教学内容1. 诗歌《春晓》的解析与背诵。

2. 诗歌《静夜思》的解析与背诵。

3. 诗歌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与讨论。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诗歌《春晓》和《静夜思》的背诵。

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2 教学难点1. 理解并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解析诗歌内容,讲解意象和修辞手法。

2. 互动法: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小组讨论。

3.2 教学手段1. 投影仪:展示诗歌文本和相关图片。

2. 音频设备:播放诗歌朗诵。

第四章:教学过程与步骤4.1 诗歌《春晓》的教学过程与步骤1. 导入:介绍诗人孟浩然,讲解诗歌背景。

2. 解析诗歌内容:分析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 背诵诗歌:引导学生逐句背诵,纠正发音和节奏。

4.2 诗歌《静夜思》的教学过程与步骤1. 导入:介绍诗人李白,讲解诗歌背景。

2. 解析诗歌内容:分析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 背诵诗歌:引导学生逐句背诵,纠正发音和节奏。

第五章:教学评估与反馈5.1 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达和合作能力。

5.2 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意见和建议。

2. 教学改进: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第六章:教学拓展活动6.1 活动设计1. 组织诗歌朗诵比赛:学生选择其中一首诗歌进行朗诵,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2. 写一篇关于诗歌的感受:学生根据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6.2 活动实施1. 诗歌朗诵比赛:在课堂上进行,学生可以自由报名参加,其他学生作为观众进行评价。

《诗两首》的教案

《诗两首》的教案

《诗两首》优秀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诗歌。

(2)理解两首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分析两首诗歌的文学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读诗歌,培养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的美,培养对文学的热爱。

(2)提高人文素养,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两首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两首诗歌的文学手法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生僻字词和古汉语用法。

(2)诗歌深层含义的解读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练掌握两首诗歌的内容、背景和文学特点。

(2)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素材。

2. 学生准备:(1)预习两首诗歌,了解诗歌的背景。

(2)查阅相关资料,对诗歌进行初步解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两首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两首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两首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和分享。

4. 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诗歌,分析文学手法和艺术特色。

(2)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展开批判性思维。

5. 课堂小结:(1)总结两首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强调诗歌的美和文学价值。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两首诗歌。

2. 写一篇关于两首诗歌的鉴赏心得,不少于300字。

3.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深入研究和解读,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的积极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2. 诗歌鉴赏能力:通过学生的课堂发言、作业和讨论,评估他们对诗歌主题思想、情感表达和文学手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诗两首》简单设计-教学教案-初一语文教案

《诗两首》简单设计-教学教案-初一语文教案

《诗两首》简单设计-教学教案-初一语文教案教学目的:1、通过诵读品味语言,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感受意境美。

2、教给学生欣赏诗歌的方法步骤。

3、引导学生感受亲情,孝敬回报父母。

教学过程:与学生交流,导入新课:有没有较长时间离开父母的经历?为什么离开?离开后想些什么?想家时怎么办?思念亲人是人类的一种普遍感情。

作家冰心在远离亲人、思念父母的时候,就把这种感情融化在一篇篇优美动人的诗歌、散文中。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的一篇:《纸船寄母亲》。

投影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师有感情的朗读,渲染气氛。

附投影:谢婉莹,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家。

笔名出自“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崇尚“爱的哲学”,母爱、童心、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

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

《纸船》选自《繁星》,是作者赴美留学途中所做。

这是作者第一次远离祖国、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当她孤零零的随着航船在海上漂泊时,对亲人、对母亲倍感思念,于是作者把自己复活的一颗童心寄托在小小的纸船上,写成了感人至深的不朽诗篇。

学生朗读,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注意把握节奏和重音。

(放悠扬而略带忧伤的背景音乐)请一位同学朗读,学生互评,再读。

听录音,比较一下哪些地方读的比我们好。

我们读得还不够好,是因为的诗歌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请同学们默读,品味揣摩语言,找出不明白的地方及最精彩的地方,小组讨论交流。

小组讨论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全班讨论。

教师注意精彩语句的朗读指导。

学生自己品读,便读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读完后给同学们描绘一下。

师总结欣赏诗歌的方法步骤(投影:诗歌欣赏的步骤:1、朗读吟诵,感受诗歌音乐美2、品味揣摩,感受诗歌语言美感悟诗歌意境美)3、联想想象,感受诗歌图画美学生进行背诵比赛。

过渡:歌颂母爱、歌颂亲情是永恒的主题。

父母无私的爱不仅会使子女无限思恋,而且也会赢得子女纯真的回报。

印度大文豪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就表达了这样一种感情。

诗两首教学设计-教学教案-初一语文教案

诗两首教学设计-教学教案-初一语文教案

诗两首教学设计-教学教案-初一语文教案授课日期:年月日总课时:4、诗两首安徒生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有情诵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基本把握诗歌基调。

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以及象征手法的运用。

3、情感目标:体验人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勇敢慎重地面对人生选择。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结合体验,理解诗歌形象化的语言。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创设情景,激趣引读。

人生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时真的不遂人愿。

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今天我们来学习普希金的一首小诗,看看他是如何面对人生的。

普希金,俄罗斯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

生于莫斯科一个崇尚文学的贵族家庭。

成年后不断发表诗歌评击时政,歌颂自由,被视为自由主义的代言人。

为此遭到了沙皇政府的多次打击,他对曾被两次流放,也曾身陷囹圄,但他始终不愈地信守着诗中表达的生活原则,即使付出生命也再所不息。

他虽然被沙皇政府阴谋杀害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鼓舞着人们。

他的诗具有很高艺术成就和无言的艺术魅力。

俄罗斯著名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别林斯基曾这样赞誉普希金的诗:“所表现的音调和语言的力量到了令人惊异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样柔和、优美,像松脂一样醇厚,像闪电一样鲜明,像水晶一样透明、洁静,像春天一样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剑击一样铿锵有力。

普希金写这首诗是在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纪念册上的。

那里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

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二、有情诵读,整体感知。

1、有情诵读:①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或者听课文录音。

②学生比读、评读诗歌,注重情感,注重感知。

《诗两首》教学设计12

《诗两首》教学设计12

诗两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 - 理解并分析两首不同类型的诗歌; - 掌握诗歌的基本要素和表现形式; - 展示对诗歌的创作和表达能力; -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两首不同类型的诗歌:《静夜思》、《春晓》;–PPT或者黑板、白板等辅助工具;–笔记本电脑或打印机。

•学生准备:–阅读材料:《静夜思》、《春晓》。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可以提前说一句引人入胜的诗句,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呈现两首诗歌•教师将两首诗歌的内容呈现给学生,并且带领学生大声朗读,感受诗歌的声音和节奏。

3.分析诗歌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静夜思》的诗歌内容,包括主题、情感表达等,并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如:诗人在描写什么事物?你觉得诗人在表达什么样的情感?4.诗歌形式的讲解•教师向学生讲解《静夜思》的诗歌形式,包括五言绝句的特点,让学生了解五言绝句的构成和韵律。

5.学生自主创作•教师要求学生用五言绝句的形式创作一首自己的诗歌,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创作。

6.学生分享创作成果•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分享自己的诗歌创作,学生可以交流彼此的感受和体会。

7.引入第二首诗歌•教师向学生呈现第二首诗歌《春晓》,让学生朗读并感受诗歌的意境。

8.分析诗歌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春晓》的诗歌内容,包括主题、情感表达等,并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如:诗人在描写什么事物?你觉得诗人在表达什么样的情感?9.诗歌形式的讲解•教师向学生讲解《春晓》的诗歌形式,包括七言绝句的特点,让学生了解七言绝句的构成和韵律。

10.学生自主创作•教师要求学生用七言绝句的形式创作一首自己的诗歌,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创作。

11.学生分享创作成果•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分享自己的诗歌创作,学生可以交流彼此的感受和体会。

12.总结与拓展•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歌的要素和表现形式,并激发学生对其他诗歌的兴趣与探索。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两首》教学设计12-教学教案-初一语文教案
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一、导入
大家已经接触到了许多诗歌,那么在上课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什么是诗歌?”词典上的解释是“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有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我认为诗歌的最大特点就是表现了一种美的追求。

《荷马史诗》表现了一种悲壮雄阔的英雄之美,《繁星·春水》表现了一种心有灵犀的美,即使是《恶之花》《死水》这样的诗篇,写了种丑恶的事物,也是为了表现对逝去的美的留恋和对现实毁灭美的愤慨,这是一种追求之美。

同样,我们可以从抒发个人情感的爱情诗中看到美的存在,而描写人生哲理的诗歌也同样是美的乐园。

我们学习这两首诗歌,首先要去体会这种诗歌的美,通过我们的朗读,通过我们的体会,通过我们的品味来感知这种美。

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俄罗斯文学博大精深,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且大师辈出。

同学们能说说他们的名字吗?(譬如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马雅科夫斯其、莱蒙托夫、普希金等。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广为传诵的俄罗斯诗篇,它的作者就是普希金。

学生自由回答
二、简介作者哪位同学知道这位具有国际影响的大诗人的情况?明确:普希金,俄罗斯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

生于莫斯科一个崇尚文学的贵族家庭。

成年后不断发表诗歌评击时政,歌颂自由,被视为自由主义的代言人。

为此遭到了沙皇政府的多次打击,他对曾被两次流放,也曾身陷囹圄,但他始终不愈地信守着诗中表达的生活原则,即使付出生命也再所不息。

他虽然被沙皇政府阴谋杀害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鼓舞着人们。

他的诗具有很高艺术成就和无言的艺术魅力。

俄罗斯著名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别林斯基曾这样赞誉普希金的诗:“所表现的音调和语言的力量到了令人惊异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样柔和、优美,像松脂一样醇厚,像闪电一样鲜明,像水晶一样透明、洁静,像春天一样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剑击一
可先让学生读有关资料,教师进行介绍,强调普希金的悲剧一生
样铿锵有力。

”但“诗是不可翻译的”,译诗不等于原诗,而我们现在又只能通过译诗来学习、欣赏,但愿我们能尽可能地领悟到这首诗的美。

三、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纪念册上的。

那里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

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四、听、读诗篇1、听课文录音。

2、划分朗读节拍。

3、自由朗读。

由教师范读,再由学生读
五、结合体验,研讨问题1、问:诗人在诗中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你感受最深
的诗句说说你曾有过的体验。

明确: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的时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我们一定要永葆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2、问:如何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诗的含义?明确:见教参。

3、问: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要用形象说话,最忌直白的说理,而这首诗通篇没有任何形象,却以说理取得了巨大成功,品味全诗,想想原因何在?
学生讨论
4、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许多人把它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作为鼓励自己的座右铭,你读了之后,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讨论,各持己见。

这首诗最美、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这里。

学生自由回答,最好联系实际
六、迁移积累1、仿句练习仿照《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第一节,续写下面的诗句。

假如生活捉弄了你,不要,不要
!。

2、
背诵全诗。

七、拓展提高:课后探究性阅读普希金诗诗集,下堂课交流。

作为作业完成三、《未选择的路》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1、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2、交流阅读普希金诗集的情况。

学生交流
二、导入新课: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的叮咛与嘱咐使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还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

该怎么办?美国诗人弗罗斯特在《未选择的路》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人生之路的思考。

介绍诗人: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

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

其代表作有诗集《少年的意志》《白桦树》等。

他在晚年成为美国的非官方的桂冠诗人,美国参议院曾作出决议向他表示敬意。

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因此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与艾略特同为美国现代诗歌的两大中心。

三、朗读诗篇四、合作探究1、请同学们反复读几遍全诗,思考诗中的“路”有什么含义?明确: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

这里其实运用的是文学艺术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2、全诗共5小节,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意思。

找出诗中最令你感动的诗句或词,谈谈你的体会。

先朗读由学生单独回答
明确:伫立(思索)——决定(选择)——选择之后的怅惘——多年后的回顾、叹息3、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

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

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明确:见教参“问题研讨”
五、感悟哲理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明确:答案不求一致。

譬如:人只能选择一条人生之路,必须慎重;人生道路的选择,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可以讲一讲苏格拉底有关麦穗的事例。

学生自由回答
六、分清象征与比喻的概念。

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区别?象征:用具体的事物
表示某种特殊的意义。

明确:所谓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求给予充分注意。

比喻,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

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象征一般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

出示两首诗,让学生判断这哪一首诗用了象征,哪一首诗用了比喻?“我靠长矛揉制面包,弄到伊斯玛洛酒,我将这酒饮尽,然后倚靠着这支长矛。

”——阿尔基洛斯科《诗人之矛》象一颗山上的风信子,被牧人用脚踏了又踏,却在地上开出紫花。

——萨福《新娘》本诗的美正体现象征的运用上,诗人用非常普遍的形象来阐述自己的观点,打动了读者的心扉。

首先明确概念,再由教师阐述两者区别
六、积累联想1、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

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请根据你的积累,另写出两条关于“路”的名言警句。

2、结合《爸爸的花儿落了》课后练习三,完成一篇小作文,谈谈成长历程上的体验。

七、综合性训练:出然后分小组出一期“诗歌园地”的手抄报。

《诗两首》教学设计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