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的几点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的几点思考
摘要:数学课的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延伸,是学生继课前预习、课堂学习之后对课堂知识的再巩固、再应用,并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达到知识迁移的活动。有效的课后作业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内化数学知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所以精心设计、合理布置作业,是教师教学设计时不容忽视的有机部分。
关键词:数学课后作业;设计;有效
“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新课标提出的理念,实现这一目标不仅依赖于课堂教学的改革,还依赖于作业的改革。作业是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和训练学生各方面能力的主战场,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一定数量的数学课后作业,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是当前数学教师有效设计作业所思考和探究的问题。
1.当前数学课后作业现状
如今,完成课后作业成了学生的“包袱”,不少学生为了应付作业,存在着敷衍了事,抄袭,甚至干脆不做,任凭处置等现象。其结果学生作业失真,教师在做大量的“无效劳动”,但是费力费时不见效。
究其原因:一是教师布置的作业量太多,“题海战”现象比较严
重,好多教师认为学数学只能通过训练才能取得效果。二是作业“无设计”现象突出。课后作业还存在着形式机械重复、方式一刀切等弊病。三是教师有效设计作业层次不高。在知识、技能、智力三个训练层次中,第一层次耗时过多,二、三层次相对薄弱,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科学、系统的训练。
2.课后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
2.1针对性原则。课后作业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作业的设计须符合数学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要求,须符合学生思维特点和认知发展的客观规律。作业的设计要围绕教材内容和学生基础,认真筛选,做到精选精练。
2.2差异性原则。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学困生提供基础性作业,不宜有难度。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有挑战性的作业,激励他们去钻研和探究。
2.3灵活性原则。作业的设计尽可能选课本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的习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智力活动,从不同方向去寻求最佳解题策略,培养综合地运用已有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2.4多样性原则。作业的设计要注意到题型的多样化和方式的多样化。避免机械重复,枯躁乏味的练习。
3.数学课后作业的合理设计
针对当前数学课后作业现状,结合教学工作中的实践经验,我认为教师在设计、布置作业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3.1作业设计力求少而精
课后作业应紧扣课堂所讲内容精心筛选,考虑习题的典型性和示范性、系统性和全面性。对重要的知识点,可让学生训练不同的题型,以发展学生的解题技能和应变能力。
有教师认为作业的类型固然重要,关键还是要有量,因为量变必能导致质变,只有反复的练习才能“熟能生巧”,才能提高成绩。
我们追求的数学课后作业是有效作业,是在规定限制的时间内取得更多可能的教学效果,既提高质量,又不增加负担。当前,各类学习辅导资料铺天盖地,良莠不齐,很多又是大同小异,如果教师信手拈来,盲目地布置给学生,往往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前应考虑哪些习题作业有利于巩固学生课堂所学
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成绩;哪些习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认真的筛选设计那些具有代表性、典型性、趣味性的作业,力求少而精,力争让学生的作业能够“以一当十,举一反三”,做到质高而量精。这样,既能保证学习效果,又能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3.2作业设计需要分层次
新课程观认为,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有它特殊性的一面,俗话说“十个手指有长有短”,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着素质、
智力、能力、心理因素等差异。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了让学生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不拿同一把尺子去对待所有的学生。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要分层次,有梯度。比如,按学生的学习成绩把学生分成几个不同层次的组,然后分层布置作业,分成必做题(基础题)和选做题(提高题);有的同学要全做,有的同学可以只做基础题,允许学生在作业中留有空白,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才能让不同情况、不同程度的同学都得到提高,都能体会成功。
3.3作业设计注重针对性
选题的目的要明确,有针对性,不能盲目选择;要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对学生课堂上已经熟练掌握的东西,课后可不布置或少布置。而对多数学生未熟练掌握的知识,课后可加强训练,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洞察学生思维中的盲区、误区,掌握学生的认知情况,通过课后作业巩固矫正。如何通过尽可能少的作业而达到良好的效果呢?我的建议是“老师跳入题海淘金,学生在岸上拾宝”。结合在教学工作中的实践经验,我认为教师在设计、布置作业之前,把课后习题和教辅上的习题做一遍,再进行筛选;一些思维训练高效、方法新颖的题目及时提供给学生,学生做的题目不多,但收效却很大。
.3.4作业的设计体现多样化:新课标指出学习和教学方法必须是开放而多样的。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作业的内容和形式上可
以有所变化,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开放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充分考虑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多样性和多变性。作业中有些题的解决不拘泥于某一种特定的方法,可以在启发学生探索各种解法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操作、发现、归纳,锻炼学生的多种能力。也可以根据适当的题型,变换条件和结论,由一题变多题,引导学生将问题步步深化,克服思维定式,开阔思路,培养他们发散式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解题的灵活性。
总之,学生的作业量过多,必然会挤占他们的欢乐时光,暗淡他们的多彩的人生。作为教育者,对学生的作业布置不应单纯靠数量取胜,而应求质变,教师的作业设计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多样性,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只有这样,作业才会充满魅力也才能使学生的作业真正实现“轻负高效”。(作者单位:甘肃民勤薛百中学)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国家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李永新、曾峥.中学数学教材教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3]薛东进.对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几点思考.教育学文摘杂志。2011(13).
[4]李正芳.对初中数学作业布置的几点思考.新课程(教育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