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原理》课程课程一体化方案
《统计学原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统计学原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统计学原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统计学原理》是一门经济管理类学生必修的、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经济管理工作者和经济研究人员所必备的一门知识。
统计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总体数量变动关系和变动规律的活动的总称,是认识客观世界的有力工具。
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测定、收集、整理、归纳和分析反映客观现象总体数量的数据,以便给出正确认识的方法论科学。
然而,在教学中学生普遍的感受是统计学概念抽象、公式多而复杂、不好掌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足。
学生对统计学这门核心课程,缺乏认识,未能深刻了解统计学的作用,往往以满足于通过考试或者取得相应的学分为目的。
一、统计学教学现状从目前的教学状况看,仍然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要任务是记笔记,做练习。
然而这种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存在很多弊端:首先,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其次,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扼杀了学生的个性;第三,不利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第四,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理解。
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性、操作性很强的方法论科学,它的产生与发展始终与社会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际生活的千变万化和纷繁复杂决定了统计学不能只局限于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单纯的向学生传授统计知识,而应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统计学教学改革统计学是经管类系列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其在日常生活、经济分析、财务管理等许多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是,因为统计学科常常需要与大量的数据、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公式打交道,决定了统计课堂教学的抽象性和无味性,给课堂上老师的“讲”和学生的“学”都带来一定的难度,从而也直接导致了很多学生望“统”生畏,缺乏学好统计的信心与勇气。
为此,本人试图从以下方面对统计学的教学方法提出改革。
(一)精心设计好“第一堂课”,把握学生的心理,激发他们的兴趣学生对某门课的“第一印象”是好是坏,是“怕”是“爱”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好这门课的信心。
《统计学原理》教案设计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是用于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的统计模型, 可以通过最小二乘法进行参数估计。
回归方程的解读
回归方程表示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可以通过回归系数 来解释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
回归模型的检验
对回归模型进行检验包括模型的拟合优度检验、回归系数的显著性 检验和残差分析等。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简介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是用于描述多个自变量和一个因变量之间线性关系的统计模型,同样可以 通过最小二乘法进行参数估计。
多重共线性问题
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如果自变量之间存在高度相关关系,会导致多重共线性问题,从而 影响参数估计的准确性。
变量选择与模型优化
在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时,需要进行变量选择,选择对因变量有显著影响的自变量,并通 过逐步回归等方法对模型进行优化。
集中趋势度量
算术平均数
适用于定距数据和定比数据,能 较好地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
中位数
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数据,尤其对 于偏态分布的数据,中位数能更
准确地反映集中趋势。
众数
适用于定类数据和定序数据,表 示数据分布的峰值,但可能受极
端值影响。
离散程度度量
极差 最简单地反映数据的波动范围,但易受极端值影响。
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运用统计学方法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包括模型构建、
假设检验、预测等。
学习态度与参与度
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态度、课堂 参与度以及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等。
拓展延伸:大数据背景下的统计学发展
大数据与统计学的关系
阐述大数据对统计学的影响以及统计学在大数据 处理与分析中的作用。
《统计学原理》教学大纲
基本教学内容及参考课时安排第一章 绪论(3课时)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是全书的总纲。
通过对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明确统计的含义,了解统计的产生和发展、统计的性质和特点,掌握统计学的若干基本概念,为以后各章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本章学习重点是统计的性质和特点,以及统计学的若干基本概念;难点是各基本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三、基本内容−−⎧⎪⎪⎪⎪⎪⎨−−⎪⎪⎧⎪⎪⎪⎨⎪⎪⎪⎩⎩统计的含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科学统计的产生和发展统计的性质、特点和任务统计科学与统计工作的关系绪论统计学的理论基础哲学与政治经济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统计学的若干基本概念标志、变异与变量指标与指标体系第二章 数据的搜集与统计调查(4课时)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读者明确统计调查的概念和原则,掌握统计调查的种类和方法,了解调查方案、问卷设计及调查误差的有关问题。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本章学习重点是统计调查的种类,重点掌握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的概念。
本章的难点是调查单位与报告单位的区别、统计报表与普查的区别、重点调查与典型调查的区别。
三、基本内容⎧⎪⎧⎪⎪⎪⎨⎪⎪⎪⎩⎪−− ⎪⎪⎨⎪⎧⎪⎨⎪⎩⎪⎪⎪⎪⎪⎩统计调查的意义和原则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统计调查的种类定期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经济性调查与一次性调查统计调查的方法 直接观察法、报告法、采访法、 通讯法和实验调查法调查方案的概念调查方案调查方案的基本内容问卷设计调查误差第三章 数据的图表展示与统计整理(4课时)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明确统计整理的概念和程序,认识统计分组的意义和作用,掌握统计分组和变量数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统计资料汇总的方法和技巧,了解统计表的结构、种类和制表规则。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本章学习重点是统计分组的概念、作用,变量数列的编制方法;难点是掌握并运用统计分组的种类。
三、基本内容⎧⎪−−⎪⎧⎪⎧⎪⎪⎪⎪⎪⎪⎪⎨⎪⎨⎨⎪⎪⎪⎪⎪⎪⎪⎪⎩⎪⎪⎩统计整理的概念、作用、程序统计资料审核完整性、及时性、正确性统计分组的概念、作用按分组作用分:类型分组、结构 分组和分析分组按分组标志分:简单分组、复合统计分组统计分组种类 分组和并列分组按分组标志性质分:品质分组和 数量分组统计分组方法统计资料汇总⎪⎪⎪⎪⎪⎪⎪⎪⎪⎪⎪⎪⎪⎪⎩第四章数据的概括性度量(6课时)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熟悉数据的常见统计特征和相关度量。
《统计学原理》课程标准
《统计学原理》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1.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44101课程学分:4学分课程学时:72学时(其中,理论课72学时,实践课0学时)开设学期数:1学期适用专业:会计2.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技工院校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限选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并应用统计学的基础知识,熟悉一些常用的重要理论和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对统计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工作,提高学生对社会经济问题的数量分析能力。
3.设计思路本课程共十部分,包括:统计概述、统计调查、统计整理、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平均指标、标志变异指标、统计指数、时间数列、抽样推断、相关与回归分析。
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对教学内容分成了了解、掌握、运用三个层次要求。
对于书中案例分析、参考资料部分,以学生自学为主,不作考试要求。
为了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还应该注意完成一定的课后习题,这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相关知识。
授课教师应该在授课过程中注重结合实例,用比较通俗易懂的语言使学生理解比较深奥的理论,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任课教师还可自编一定的习题,让学生通过做题目来理解书本中的内容。
二、课程目标1.总体目标会计专业应该通过统计课程的学习与训练活动,了解并运用统计的相关知识,掌握统计的基本技能并养成热情真诚、诚实守信,善于沟通与合作的品格,为上岗就业作好准备。
2.具体目标(1)知识●掌握统计学基本原理及作业过程;●理解统计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实质;●掌握统计数据采集(野外采集、室内采集)的方法及流程;●了解统计数据管理的内容及方法。
(2)能力●能熟练运用统计数据进行数据采集操作流程;●能用常用的科学统计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数据,描述现象数量之间的联系和变动规律;●能应用计算机统计软件进行数据传输及处理。
(3)素质●注意培养严谨求实、勤奋动手实践的学风;●加强职业道德意识,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统计学原理教学设计
统计学原理教学设计一、引言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学科,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统计学原理作为统计学的基础,对于学习和应用统计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统计学原理的教学设计,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统计学的基本原理。
二、教学目标1. 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如总体、样本、变量等;2. 理解统计学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验设计等;3. 学会描述和展示数据的方法,如频数分布表、直方图等;4. 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统计量,如均值、中位数、标准差等;5. 理解统计学的基本推断方法,如置信区间、假设检验等。
三、教学内容安排1. 统计学基本概念和术语的介绍a. 总体和样本的概念及其关系b. 变量的分类和测量尺度c. 随机变量和概率分布的基本概念2. 数据收集和整理方法的教学a. 问卷调查的设计和实施b. 抽样方法的介绍和应用c. 数据清洗和处理的基本步骤3. 数据描述和展示方法的教学a. 频数分布表和频率分布图的制作和解读b. 直方图、饼图和条形图的应用c. 散点图和箱线图的使用4. 基本统计量的教学a.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和解释b. 方差、标准差和四分位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5. 统计推断方法的教学a. 置信区间的估计和应用b. 假设检验的原理和步骤c. 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基本概念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理论讲解:通过课堂讲解,介绍统计学原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实例演示:通过实际案例,展示统计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统计学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 实践操作:设置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实践任务,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5. 作业和考试:布置相关作业和考试,用于检验学生对统计学原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1. 学生作业和考试成绩的评价,以检验学生对统计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统计学原理》教案
《统计学原理》教案教案书名:统计学原理适用年级:高等教育教学目标:1.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基本的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法;3.学会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4.提高学生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概率论的基本概念和方法;3.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4.统计学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理论基础;2.统计学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统计学原理》教材;2.多媒体设备。
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第一课绪论1.介绍统计学的定义、产生背景和应用领域;2.分析统计学在科学研究、管理决策和社会调查中的作用;3.讲解统计学的发展历程和基本原理。
第二课描述性统计1.介绍描述性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讲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汇总方法;3.通过实例演示数据的展示和分析方法。
第三课概率论基础1.解释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探讨概率的计算方法和应用;3.分析离散型和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第四课数理统计基础1.介绍统计推断的基本原理;2.讲解抽样方法和抽样分布的概念;3.分析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的基本方法。
第五课参数估计1.讲解点估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探讨点估计的性质和评估方法;3.分析置信区间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第六课假设检验1.介绍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和步骤;2.探讨假设检验中的统计量和抽样分布;3.分析常用的假设检验方法和应用。
第七课方差分析1.讲解方差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方差分析方法;3.通过实例演示方差分析的应用。
第八课相关分析1.介绍相关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探讨线性相关和非线性相关的评估方法;3.分析相关系数的性质和应用。
第九课回归分析1.讲解简单线性回归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介绍多元线性回归和逐步回归的应用;3.分析回归模型的评价指标和应用。
第十课非参数统计方法1.介绍非参数统计方法的基本思想和步骤;2.讲解秩和检验、符号检验和卡方检验;3.分析非参数统计方法的优缺点和应用。
《统计学原理》教案
《统计学原理》教案第一章:统计学概述1.1 统计学的定义解释统计学是研究数据收集、分析、解释和展示的科学。
强调统计学在决策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1.2 统计学的应用领域介绍统计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经济学、生物学、医学、社会科学等。
引导学生思考统计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1.3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介绍数据、样本、总体、变量等基本概念。
解释定量变量和定性变量的区别。
第二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2.1 数据的收集方法介绍调查问卷、实验设计、观察法等数据收集方法。
强调数据收集过程中应考虑的伦理和有效性问题。
2.2 数据的整理与描述介绍数据的整理过程,包括数据清洗、数据排序等。
介绍频数、频率、图表等数据描述方法。
2.3 数据的可视化介绍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数据可视化方法。
强调数据可视化在数据理解和交流中的重要性。
第三章:概率与随机变量3.1 概率的基本概念介绍事件的概率、条件概率、独立事件等概念。
解释概率的计算方法和概率论的基本原理。
3.2 随机变量的定义与分类介绍随机变量的概念,包括离散随机变量和连续随机变量。
解释随机变量的期望、方差等统计特性。
3.3 概率分布与概率质量函数介绍概率分布的概念,包括二项分布、正态分布等。
解释概率质量函数的定义和作用。
第四章:统计推断与假设检验4.1 统计推断的基本概念介绍统计推断的目的是根据样本数据推断总体特性。
解释点估计、置信区间、假设检验等概念。
4.2 假设检验的方法与步骤介绍常见的假设检验方法,如t检验、卡方检验、F检验等。
解释假设检验的步骤,包括设定假设、计算统计量、判断结论等。
4.3 置信区间的估计与推断介绍置信区间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强调置信区间在统计推断中的作用和限制。
第五章:回归分析与相关分析5.1 回归分析的基本概念介绍回归分析的目的是研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解释线性回归、多元回归等概念。
5.2 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与评估介绍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过程,包括模型选择、参数估计等。
统计学原理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统计学原理》课程教学设计方案第( 1 )次课讲课时间 9.17本次课讲授的重点、难点1、统计指标体系及其分类2、统计总体、样本、总体单位的含义及相互关系3、统计指标与标志的联系与区别4、统计调查的基本任务及主要特征5、统计调查方案的制定需要学生自学的内容统计标志与标志表现、变量和变异、统计调查、调查对象、调查项目、调查时间和调查时限的含义等学生自学需要参考的资源(主教材、辅导教材、网络资源)1、浏览文字主教材、《统计学原理学习指导》内容、2、电大在线:VOD点拨中的第一章和第二章的内容。
作业的布置或作业的讲解安排(本次不安排不用填写)完成第一次作业中相关内容的作业小组活动的时间小组活动的题目安排(本次不安排不用填写)无小组活动的讲评无备注面授辅导教师签名:董建斌《统计学原理》课程教学设计方案第( 2 )次课讲课时间 10.8本次课讲授的重点、难点1、统计整理的一般概念2、统计分组3、组距、组中值的计算4、分配数列的作用,累计频数及累计频率的计算5、根据具体资料按规则编制统计表需要学生自学的内容组限(下线和上线)、组中值、频数和频率的含义次数分配的三种主要类型及其特征学生自学需要参考的资源(主教材、辅导教材、网络资源)浏览文字主教材内容电大在线:VOD点拨中的第三章的内容。
作业的布置或作业的讲解安排(本次不安排不用填写)第一次作业讲评小组活动的时间小组活动的题目安排(本次不安排不用填写)小组活动的题目:利用统计学的基本范畴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时间为20分钟小组活动的讲评教师在学生讨论完毕后进行总结、提升备注面授辅导教师签名:董建斌《统计学原理》课程教学设计方案第( 3 )次课讲课时间 10.15本次课讲授的重点、难点1、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的相互关系2、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计划完成相对指标的计算3、简单算数平均数、加权算数平均数、加权调和平均数的计算需要学生自学的内容算数平均数和强度相对数的区别、根据众数、中位数的含义确定众数和中位数、变异系数的含义学生自学需要参考的资源(主教材、辅导教材、网络资源)浏览文字主教材、《统计学原理学习指导》内容电大在线:VOD点拨中的第四章的内容。
统计学原理教案设计与实施帮助学生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
统计学原理教案设计与实施帮助学生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引言:统计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因此,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设计一个有效的教案尤为重要。
本文将针对统计学原理教案设计与实施,探讨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统计学原理的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确定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统计学的定义和基本原理;2. 学生能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如样本、总体、平均数等;3. 学生能够运用统计学的基本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4. 学生能够理解统计学在科学研究和社会决策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我们需要选择和组织适合的教学内容。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内容选择:1. 统计学的定义和基本原理:介绍统计学的定义,以及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如抽样、测量误差等;2.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介绍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样本、总体、变量、频数等;3. 统计学的应用方法:介绍统计学的应用方法,如描述统计、推断统计等;4. 统计学在科学研究和社会决策中的应用:介绍统计学在科学研究和社会决策中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具体的应用案例。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我们需要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并进行有效的运用。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授统计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认知;2. 实践法: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亲自进行统计学的应用,并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3. 讨论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互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统计学的概念和方法;4. 案例研究法:通过分析实际的统计学应用案例,让学生理解统计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方法。
《统计学原理》课程实施方案
《统计学原理》课程实施方案(来源:河南学历考试网 )一、课程的性质统计学原理是研究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去搜集、整理、分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数据,并通过统计所特有的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表明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速度、比例和效益,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规律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作用,描述社会经济现象数量之间的联系关系和变动规律,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考虑到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把本课做为基础课开设,本课的内容既包括统计方法,也包括必要的社会经济指标核算的基本知识。
使学生能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运用所学的统计理论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调查研究,并能运用统计方法分析、研究有关经济问题,为国民经济的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数字资料,提高经济管理水平。
因此,在教学上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基本统计指标的核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对统计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提高学生对社会经济问题的数量分析能力。
在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的教学中,对统计知识的需求不一样,因此有的内容对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要求,具体的要求将在各章的教学内容中加以说明。
三、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一)学时和学分1、学时:课内学时90课时(电视学时29课时、教学辅导学时45课时、自学及作业16课时)2、学分:5学分(二)教材本课程教材是由文字教材、音像教材和其他教材等多种媒体组成的一体化教材,要求学生能正确使用。
1、文字教材文字教材包括主教材和学习指导书。
本课程的文字教材为黄良文、陈仁恩主编的《统计学原理》(修订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6年10月出版。
2、音像教材音像教材有录象教材、录音教材和VCD光盘录象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媒体之一。
电视课以模块式讲授为主,以精讲和部分内容系统讲授相结合,在讲述课程内容的同时,对如何理解课程的重点、难点问题的思路、方法进行了指导。
统计基础课程为“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改革整体设计
统计基础课程为“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改革整体设计摘要: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关键在于培养学生既有一定的基础理论支撑,同时又具备有较强的工作动手实践能力。
作为高职院校我院经过市场调研,为了充分适应社会企业的要求和需求,提升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在统计基础课程设计设计和方案实践中探索“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该文对实施方案进行了详尽的论述。
关键词:教学改革教学做一体化实训项目引导1 课程定位与教学对象分析1.1 课程定位统计学是一门广泛地应用在各专业学科之上的基础课程,主要通过利用概率论建立数学模型,收集所观察系统的数据,进行量化的分析、总结,并进行推断和预测,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为了进一步满足职业技能需求,突出高职院校教学特色,强化学生社会实践操作能力,统计基础除了教授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等理论内容,还要结合运用一系列统计设计、调查、整理和分析统计资料的实训项目,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系统的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统计研究。
1.2 教学对象分析统计基础一般作为高职院校一年级的基础课程,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是市场营销等专业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
学生完成该课程后,为实践市场调查与推广奠定了基础,为通过市场营销的职业资格鉴定起支撑作用;后续课程有市场调查与预测、营销策划、市场开发实训。
但由于过去的统计基础均停留在学科理论教学,学生主要致力于概念认识、计算考试,导致“学”与“做”分离,不利于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提高。
因此该学科需要增加实训项目做向导,加强学生对收集所观察系统数据,进行量化分析、总结,以及进行推断和预测的能力训练,增强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强化职业技能。
2 课程目标设计2.1 能力目标(1)利用现代媒体收集社会公开披露的统计报告与其他相关信息。
(2)利用统计学理论设计有效的统计调研计划。
(3)利用多种渠道进行初级数据收集。
(4)利用指标理论指导进行有效的统计数据整理。
(5)利用指数理论指导进行科学的统计数据分析。
统计学原理教案
(1)数值型数据的分组、频数分布、图表显示;(2)分类数据、顺序数据 和数值型数据在图表类型上的选择 (1)以某一调查课题为例,说明从数据收集到数据整理在内容上的联系, 并从中理解数据整理的任务;(2)以某一组数据为例,先引导学生完成数 据整理的过程,再归纳数据整理的步骤;(3)突出数据整理的 Excel 的操 作,让学生体会 Excel 在数据整理过程中的便利和快捷,通过多媒体展示 Excel 操作路径。
(1)假设检验析的基本思想与步骤;(2)单总体均值的假设检验。
与参数估计并列,假设检验是推断统计两部分内容中另一重要分支,共同构 成推断统计内容体系,两者既有相同点又有区别,假设检验的思想更加抽象, 学习难度较,因此,(1)应在理解统计量抽样分布(中心极限定理)的基础 上来学习假设检验的内容;(2)把握假设检验结论的随机性与犯错误的概 率;(3)以案例形式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掌握解题的思路和步骤。
案例引入:通过案例《男女大学生平均月消费支出差异性检验》,说明假设
检验在实践中的作用,抛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结合实例
理解假设检验的思想。
一、假设检验的基本问题
1、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 2、假设检验的步骤 3、假设检验的两类错误 4、假设检验与参数估计的关系 小结:内容回顾,PPT 要点回放 第一节课后练习
案例引入:通过案例《见证奇迹》,引发学生思考,在完成一项调查之后,
怎样进行数据的整理?以什么形式展示整理的结果?
一、数据整理的程序
1、数据预处理 2、数据分类或分组 3、图表显示
二、统计分组
1、统计分组的概念 2、品质数据分组 3、数值型数据分组
4
教 学 过 程 (2)
2024《统计学原理》教案
《统计学原理》教案目录•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统计基本概念与方法•描述性统计方法•推断性统计方法•方差分析与回归分析初步•时间序列分析与预测初步•指数分析与综合评价初步•课程总结与展望01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统计学基本概念统计学应用领域统计学原理课程结构统计学原理课程概述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收集、整理、分析、解释和呈现数据的科学,是数据分析和决策制定的重要工具。
统计学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医学、工程学、商业等各个领域,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将介绍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包括描述统计学、推断统计学、实验设计等内容,帮助学生掌握数据分析和处理的基本技能。
1 2 3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了解不同数据类型的特点和处理方法,熟悉常用统计指标和统计图表的含义和应用。
知识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解释和呈现,具备基本的统计思维和数据处理能力。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和统计素养,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素质目标教学目标与要求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统计学原理》(第X版),XXX主编,XXX出版社。
参考书目《统计学导论》、《应用统计学》、《数据分析与统计建模》等。
同时建议学生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如中国知网、维普网等数据库获取相关文献和案例资料。
02统计基本概念与方法统计总体与样本统计总体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所要研究的事物的全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构成的整体。
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构成样本的元素的数目称为样本量。
总体与样本的关系样本是总体的一个子集,用于推断总体的性质。
数据类型与测量尺度数据类型根据数据所反映的变量的特征,可分为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
测量尺度对变量的测量精度和度量单位,包括类别尺度、顺序尺度、等距尺度和等比尺度。
不同数据类型与测量尺度的选择根据研究目的和变量特征选择合适的数据类型和测量尺度。
统计学原理课程教学一体化设计方案
统计学原理课程教学一体化设计方案一、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一)教学目的统计学原理是为广播电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的重要的基础课,它是研究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去搜集、整理、分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数据,描述社会经济现象数量之间的联系关系和变动规律的,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基本统计指标的核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对统计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提高学生对社会经济问题的数量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第一章统计总论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国家统计的职能、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一)统计的涵义及研究对象(二)统计研究方法(三)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第二章统计调查通过教学,使学生一般了解统计调查的基本任务和要求,重点掌握统计调查的方法和调查方案的制订。
(一)统计调查的基本任务和要求(二)统计调查的种类(三)统计调查方案(四)统计调查方法第三章统计整理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统计整理的概念和内容、统计分组、分配数列及统计表等概念和内容。
要重点掌握统计分组的方法,在分组的基础上进行次数分配数列的编制,并学会用统计表来表示统计资料。
(一)统计整理的概念和内容(二)统计分组(三)统计分布(四)统计表第四章综合指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各种综合指标的概念、作用及种类,理解各种综合指标的特点和应用场合并熟练掌握其计算方法,能作简单的分析。
(一)总量指标(二)相对指标(三)平均指标(四)变异指标第五章抽样估计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抽样推断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利用样本资料推断总体指标。
学习中应重点掌握抽样误差的计算、简单随机抽样下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及简单随机抽样下样本单位数的计算。
(一)抽样推断的意义及特点(二)抽样的基本概念(三)抽样误差(四)抽样估计方法(五)抽样组织设计第六章假设检验不做考核要求第七章相关分析通过本章学习,要了解相关分析的意义、相关的种类、回归分析的意义;理解回归与相关的区别和联系,熟练掌握相关系数的计算和应用,掌握简单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应用和分析方法。
统计学方法原理-软件操作与课内实验一体化教学理论与实践
统计学方法原理\软件操作与课内实验一体化教学理论与实践[摘要]在我国社会经济统计教学领域,长期存在方法原理教学、软件操作教学与课内实验教学相互脱节的现象,这不仅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也极大地阻碍了统计教学效果的提高。
本文提出“统计学方法原理、软件操作与课内实验一体化教学”模式,旨在深化统计教育改革,提高统计教学质量,充分发挥统计在社会经济实践活动中的认识作用。
[关键词]方法原理;软件操作;课内实验统计是搜集、整理、分析数据以认识事物整体特征的一门方法科学。
我国社会经济领域内的统计教育工作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算起至今有近60年的发展历史。
在有限的课时内,准确传授统计学方法原理知识,精心培养实际的数据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应用于今后的科学研究和社会经济实践活动,是广大统计教育工作者的一贯努力和追求。
然而,我国的统计教学活动却是长期陷于“艰涩、乏味、冗长”的窘境之中。
统计学原理性强,概念繁多,方法体系庞杂,要涉及大量数据,同时又十分强调实际应用,而一般高校统计学课程的计划学时仅为54或72学时,72学时已经是最高学时,教师要在给定课时内既保证方法原理讲解得深入透彻,又追求课堂效果的生动有趣,的确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加之教学过程中必须经常引用数据和图表,这要大量挤占课时,在传统的纸制教材、粉笔和黑板教学手段的局限下,其结局只能是大幅削减和压缩教学内容。
在我国,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社会经济统计学的教学内容一直是非常有限的,主要集中于“统计三数”的计算和统计图表制作这种描述性的统计方法上面。
进入80年代之后,社会经济领域的统计实践活动悄无声息地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统计数据的手工汇总,统计图表的手工制作逐步为计算机技术以及各类统计软件所替代。
原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开始越来越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统计教学与统计实践发生了严重的脱节,统计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有鉴于此,有关院校开始在原有的统计学课程之外,增设Excel、SPSS、SAS等统计软件操作课程,但这种机械的添加式教学改革,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统计学原理教学计划
统计学原理教学计划一、教学主题统计学原理是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主要研究收集、处理和解释数据的方法和技巧,可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市场调查、医学研究、经济分析等。
本教学计划的主题是通过系统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统计学原理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
二、活动安排1. 教学目标本教学计划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a. 了解统计学原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b. 掌握常见的统计学概率分布和假设检验方法;c. 能够运用统计学原理进行数据分析和解读。
2. 教学内容安排教学内容将按照以下顺序进行安排:a. 统计学基本概念介绍;b. 数据收集和整理;c. 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d. 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e. 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f. 实际案例分析和应用综合训练。
3. 教学方法本教学计划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a. 教师讲授:通过授课介绍统计学原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b.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的实践操作;c. 组内讨论: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案例问题;d. 课堂演示:教师通过案例演示,展示统计学原理的应用。
三、教材使用1. 主教材主教材《统计学原理》是一本经典教材,内容全面、体系清晰,适合初学者使用。
2. 辅助教材a. 《统计学基本概念导论》:简明扼要地介绍了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b.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详细讲解了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方法;c. 《统计学案例分析》:给出了丰富的统计学案例,可供学生进行实际应用训练。
四、评价与改进1. 教学评价为了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质量,将使用以下方式进行评价:a. 平时作业:包括课后习题、小组讨论汇报等;b.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和方法的掌握程度;c. 期末考试:通过综合分析实际案例,考察学生对统计学原理的应用能力。
2. 教学改进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和教学效果,将及时进行教学改进,包括:a. 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b. 加强与实际应用的联系,组织学生参与实际调查和分析项目,提升应用能力;c. 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自己的统计学原理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学原理》课程课程一体化方案一、课程的性质和特点统计学原理是为广播电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基础课,也是经济管理工作者和经济研究人员应该必备的一门知识。
它研究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去搜集、整理、分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数据,并通过统计所特有的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表明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速度、比例和效益,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规律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作用,描述社会经济现象数量之间的联系关系和变动规律,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
该课程的开出在政治经济学、经济数学基础、基础会计学课程之后。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通过对统计学原理理论及实际应用的讲授,使学生系统掌握统计学原理的基本原理、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提高经济分析和经济信息处理的能力。
一方面是为了进一步学习专业统计和计量经济课程奠定理论和方法基础。
另一方面也为学习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的后继课程和进行社会经济问题研究、掌握企业经营分析、行业发展分析,或者各种经济主题分析提供基本的数量分析方法。
教学的基本要求是:(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统计学原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2)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3)根据本课程是通过统计分析方法描述社会经济现象数量之间的联系关系和变动规律的特点,教学中要紧密联系社会经济活动的实际,把学科理论的学习及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对社会经济活动实际数据的分析联系起来,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善于使用本课多种媒体教材。
在学习中应有重点、有选择地使用好本课的教学材料。
二、课程的内容体系及教学要求1.本课程的内容体系《统计学原理》是一门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
其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用科学的方法去搜集、整理、分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数据,并通过统计特有的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表明所研究现象的规模、水平、速度、比例和效益等,以具体反映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作用。
其基本内容可归纳为以下方面:统计方案的设计、资料搜集及整理、综合指标、抽样推断、相关分析、动态分析等。
本课共设十章,分别为统计总论、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综合指标、抽样估计、假设检验、相关分析、指数分析、动态数列分析、统计综合分析与评价等。
整个课程的内容体系是按照统计学科及统计工作的逻辑关系顺序展开的,在阐述了统计学原理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基本指标的概念、计算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统计分析方法,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及难点所在。
在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的教学中,对统计知识的需求不一样,因此有的内容对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要求,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其中第六章、第十章不做具体的教学要求。
在各章的教学要求中,有关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内容按"了解、一般理解、重点理解"三个层次要求;有关指标的基本公式、计算方法及数量分析方法等内容按"会、掌握、熟练掌握"三个层次要求。
2.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统计总论1.了解统计的涵义,掌握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特点,了解统计学的基本方法。
2.重点掌握统计总体、总体单位、统计标志、标志表现、变量、变量值、统计指标等基本概念及相互联系和区别,在具体实例中确定这几个基本范畴。
3 .了解统计的三大基本职能,了解国家统计的任务、组织和管理。
第二章:统计调查1.了解统计调查的意义和要求;了解统计调查担负提供统计资料的任务。
2.掌握统计调查方案所包括的具体内容;掌握统计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及填报的概念及相互关系;掌握调查项目的确定;掌握调查时期和调查时限的区别。
3.了解各种统计调查方法的概念、划分依据及应用条件;掌握普查的特点和形式;重点掌握抽样调查的概念、特点、优点和组织形式。
第三章:统计整理1.了解统计整理在统计研究中起承前启后的地位。
2.掌握统计分组的概念、分组标志的概念及选择依据,掌握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方法;重点掌握单项式分组与组距式分组的区别;重点掌握组距的确定、组限的表示方法和组中值的计算。
3.掌握统计分布的概念、种类、分配数列的组成要素;频数和频率的含义及其作用。
4.掌握统计表的种类;了解统计表的编制并能运用。
第四章:综合指标1.了解总量指标的含义及其分类;重点掌握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的涵义及相互关系。
2.了解相对指标的概念和分类;重点掌握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的计算,掌握结构相对指标的计算和涵义,掌握强度相对指标的概念及计算;了解比较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的概念和计算。
3.掌握平均指标的含义、特点和作用;重点掌握加权算数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应用条件和具体运算,掌握理解权数的选择和影响平均数大小的因素。
4.掌握变异指标的概念及其种类;重点掌握标准差、变异系数的计算和应用。
第五章:抽样估计1.掌握抽样推断的意义、特点和内容;掌握全及总体和样本总体、全及指标和抽样指标、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等概念及区别。
2.掌握抽样平均误差、抽样极限误差的涵义及相互关系,重点掌握抽样平均误差、抽样极限误差的计算方法。
3.了解点估计的意义;重点掌握区间估计的两套模式的应用(包括均值估计和成数估计)。
4.了解抽样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及其类型;掌握简单随机抽样必要抽样单位数的计算。
第六章:假设检验1.了解假设检验的概念及其基本思路。
2.了解显箸性水平及其在假设检验中的作用。
3.了解双侧检验与单侧检验的方法。
4.了解两类错误的关系及检验功效的衡量。
5.了解符号检验与秩和检验的基本原理。
第七章:相关分析1.掌握相关的概念及分类,了解相关分析的主要内容。
2.了解相关图表的编制和意义;重点掌握相关系数的计算和应用。
3.了解回归分析的意义,重点掌握简单直线回归方程的建立并用最小平方法求解直线回归方程:Yc=a+bX,掌握回归系数b的涵义;了解估计标准误。
第八章:指数分析1.了解指数的意义,掌握指数的分类。
2.重点掌握用综合指数法编制总指数的方法、公式和具体应用;重点掌握算数平均数指数、调和平均数指数的计算公式及其具体计算;掌握综合指数与平均指数的关系。
3.了解现实中几种经济指数的意义及其计算。
4.重点掌握指数体系内容及因素分析(包括总量指标因素分析和平均指标因素分析)。
5.了解指数数列的意义及编制。
第九章:动态数列分析1.了解动态数列的意义和分类,掌握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的区别。
2.了解发展水平和平均发展水平的含义,重点掌握计算平均发展水平(序时平均数)的各种计算公式及应用条件。
3.掌握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增长量、平均增长量、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的含义,重点掌握发展(增长)速度、平均发展(增长)速度、增长量、平均增长量的计算并能灵活运用;掌握增长速度与发展速度,环比发展速度与定基发展速度,累积增长量与逐期增长量的关系。
第十章:统计综合分析与评价1.了解统计综合分析的概念、作用、特点及其一般步骤。
2.了解什么是统计比较,统计比较的基本规则以及国际统计比较方法。
3.了解统计综合评价的一般程序,主要方法以及综合国力中的应用。
三、课程教学媒体说明本课程的教学媒体包括:文字教材主教材、辅导教材(学习指导书)、音像教材、计算机辅助课件等1.文字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用书,是教学的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教材除系统、全面的反映了本门课程的全部内容外,在每章开头有教学目的及要求,章末有对本章重难点内容的小结,对重点、难点问题的掌握进行指导,并配备有一定数量的思考练习题,帮助学生对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运用;辅导教材主要对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典型例题的解题思路、方法及过程进行详细的示范,同时配有大量的不同题型的练习,用以强化学生对课程基本原理的理解及基本技能的掌握与运用。
本课程的文字主教材为黄良文、陈仁恩主编的《统计学原理》(修订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4版。
学习指导书为熊应进等主编的《新编统计学原理学习指导书》,中国物价出版社2004年出版。
2.音像教材音像教材有录象教材、录音教材和VCD光盘录象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媒体之一。
电视课以模块式讲授为主,以精讲和部分内容系统讲授相结合,在讲述课程内容的同时,对如何理解课程的重点、难点问题的思路、方法进行了指导。
该录象教材共29讲,由厦门大学陈仁恩教授和中央电大熊应进副教授主讲,国家统计局电教中心录制,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音像出版社发行。
各地可根据教学进度安排学生收看。
可在辅导课前或课间播放,也可由学生自行播放等。
VCD光盘是配合录象教材进行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各单元内容的总结、解答重难点及典型例题的讲解。
VCD光盘全套8盘,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音像出版社发行。
3.其他教材统计学原理CAI课件是学生自学的辅助教材。
课件以日常练习为重点,每一习题除有正确答案外,还提示做题所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适量的、针对性较强的习题练习,使学生掌握课程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对于错题,计算机自动记录到拾遗补缺中,学生可进行查阅和强化练习。
此外,在课件的重点、难点解释、例题分析和套型试题等内容,对学生把课程重点、难点,掌握做题方法,提高学习效率都有很大帮助。
由中央电大与甘肃电大联合开发。
4.网上教学资源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进度,充分利用电大在线()发布的网上教学资源,内容包括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实施方案、课程教学进度、课程学习重难点指导、具体案例分析,同时推出网上实时或非实时的辅导、教学信息发布及反馈、电子邮件答疑等静态和动态的手段帮助学生学习。
密切注意学生需求,及时解决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可以弥补传统媒体由于自身特点所造成的在教学过程中动态性欠缺的遗憾。
同时也鼓励学生与教师联系,共同探讨教学中的问题,交流学习体会。
条件成熟的地方可考虑开设热线咨询电话、网上教学辅导,回答学生提问,建立教师与学生的直接沟通渠道,等等。
5.直播课堂为帮助学生熟悉和掌握统计学原理的基本知识、基本核算与分析方法,提高统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教学过程中要组织学生收看直播课堂的,其内容包括各章节重、难点解答、学习方法及学习时应注意的问题及解题思路的提示、期末复习要求。
教学进度表中央电大课程主讲教师:熊应进:电话 E-mail: 省电大课程责任教师:徐玉凤电话:1 E-mail:漯河电大导学教师:高如岭电话: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