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课程意识和其唤醒
教师培训重在唤醒与激活
教师培训重在唤醒与激活教师培训是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而教师培训的目标则是唤醒和激活教师的潜能和创造力。
作为教育系统中的重要一环,教师培训应该是一个互动的过程,通过培训来激发教师的热情和动力,让教师重新认识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以便更好地完成他们的使命。
唤醒是指唤起教师内心深处的热情和愿望。
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常常面临着各种压力和挑战,容易丧失对教育的热情。
而教师培训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方法,激发教师对教育的兴趣和热情,使他们重新体验到教育的乐趣和成就感。
唤醒教师的热情,可以使他们更有动力去思考和探索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激活是指激发教师的创造力和活力。
教师是教育的主体,他们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实践,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
而教师培训应该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提供给教师进行思想碰撞和交流的机会。
通过培训,激活教师的创造力和活力,可以帮助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培训应该重视唤醒和激活教师的内在能动性。
教师作为教育的推动者和引领者,他们的状态和态度对于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教师培训不仅应该关注教学方法和技巧的传授,更应该注重唤醒教师内心的热情和激活教师的创造力。
为了实现教师培训的目标,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和方法。
建立积极的培训氛围,激发教师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采用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和方法,包括讲座、研讨会、案例分析、教学观摩等,让教师通过不同的途径来学习和交流。
注重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践性,使教师能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教学中。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培训评估和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素养。
当前中小学教师应具备的课程意识及其唤醒
当前中小学教师应具备的课程意识及其唤醒
中小学教师被认为是影响和培养学生思想意识的关键群体,他们负责传授课程知识,
激发学生的阅读乐趣,指导学生正确把握学习重点、调整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因此,课程意识对中小学教师的重要性言之成理。
首先,中小学教师要形成课程意识,承认自己是学习的带头者。
他们要积极学习,不
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吸收和应用最新的教育理论,以提高教学
质量,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其次,中小学教师要把教学中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教学内容,将课程理念贯穿于
整个教学过程。
在教学中,中小学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主体性教育,注重以“师生深度探索”为基本思想,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发现新的学习方法,实现学习的转化,发掘学习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达到学习有效果的目的。
另外,要激发中小学教师的课程意识,学校要加强课程建设,坚持把课程作为学校发
展的统一思想,促进结构一致、整体统一、专业特色、学习有效的课程体系建设。
完善教
学资源,让教师和学生获取教育资源和学习资源,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建立课程体系的
考核制度,规范教师的教学活动,教师的教学水平,以激发教师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的教
学质量。
总之,要培养中小学教师的课程意识,既要提高教师的职业意识和责任意识,又要注
重学校的课程建设和资源建设,指导教师做好自己的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唤醒中小
学教师的课程意识,真正发挥其在教育中的作用,促进教育的发展。
教师唤醒讲座心得体会
近期,我有幸参加了关于教师唤醒的讲座,聆听了专家的精彩讲解,深感启发。
此次讲座让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唤醒学生的潜能讲座中,专家强调了教师唤醒学生潜能的重要性。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挖掘他们的潜能,让他们在快乐中成长。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 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他们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3. 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关爱与尊重。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座中提到,教师要学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找到乐趣。
以下是我对这一观点的理解:1. 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爱上学习。
3. 鼓励学生提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专家指出,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
以下是我对这一观点的体会: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
2. 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3. 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让他们学会面对挫折和困难。
四、提高自身素质讲座中强调,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唤醒学生的关键。
以下是我对这一观点的认识:1. 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2. 关注教育前沿动态,紧跟时代步伐。
3.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总之,此次讲座让我受益匪浅。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努力践行专家的教诲,关注学生的潜能、兴趣、心理健康和自身素质,为学生的成长成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相信,在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学生们一定能够在快乐中学习,健康地成长。
新课程改革下教师的课程意识及其唤醒
新课程改革下教师的课程意识及其唤醒作者:陶卉来源:《考试与评价》2017年第11期【摘要】教师课程意识是教师按照自身的教育哲学对于课程系统表现的能动反映。
教师课程意识具有生成性、个体性、缄默性和发展性等特点。
教师课程意识的觉醒是教师在与学生、教学环境的对话中,教师发挥教学智慧调试自身的教学方法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在课程情境中寻求教育意义,从而真正走向课程实践的自觉。
因此,唤醒教师的课程意识需要加强教师的行动反思能力,提升对课程的敏感意识;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程研究提升教师的主人翁意识;构筑学习共同体盘活课程资源。
【关键词】课程意识校本课程反思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内容突出强调了地方、学校和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参与力的重要性。
其中,教师在课程改革中扮演着核心主体的角色,新课程改革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教师参与课程的权利也不断得到解放,教师课程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科学化”和“标准化”的传统应试教育的枷锁,教师的传统的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等在课程觉醒中得到蜕变,从本质上改变教师“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观念,打破“个人主义”教师文化的根本,这对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究竟什么是“教师课程意识”?从哪些角度切入唤醒教师的课程意识呢?一、教师课程意识的概念探析随着概念重建主义运动的不断深入,许多国外课程专家都认识到了教师课程意识对于课程改革的重要性。
玛辛·格林(Maxine Greene)认为,课程意识就是在课程与个人生活履历(personal life situa-dons)之间架构联系,并通过大觉醒(wide-awake-ness)创造课程的价值。
玛辛·格林提及的“大觉醒”旨在说明教师在追溯人生与生命的需求,它体现了“人本主义” 取向的教师课程意识。
二、教师课程意识的特征1.生成性唯物辩证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是发展的,因而教师课程意识不是静止的存在,而是在“实践—反思—实践”无限循环的过程中,教师以“扬弃”的态度不断生成教师的课程意识。
教师培训重在唤醒与激活
教师培训重在唤醒与激活教师培训是教育领域非常重要的一环。
教师素质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关键因素,而教师培训则是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教师培训的目的是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质,拓宽教师的知识和技能,培养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
传统的教师培训注重知识的传递和技能的训练,但随着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教师培训的重点已经发生了转变,更加注重唤醒和激活教师的内在动力,使他们能够主动积极地探索学科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和教育实践能力。
唤醒教师的内在动力,是指从教师自身的兴趣、愿望、动机等方面入手,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意识,使他们获得自我价值的实现和满足。
教师是一群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职业人员,他们领悟知识、感受生命、传播智慧,为了实现好教育的目标,始终需要一种源于内在的动力不断前进。
在教师培训中,唤醒和激活教师内在动力的方法包括:首先,关注教师的成长需要。
教师在工作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挑战,如何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需要教师培训机构瞄准教师的需求,以学员导向为导向,以教师的职业发展需求为出发点,为教师提供合适的培训课程和服务。
其次,构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在教师培训中,传教育知识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形成轻松愉悦、活泼有趣的学习氛围,让教师在轻松、愉快中学习,从而激发教师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这样教师在返回学校后,会充满信心和热情,创造出更舒适、更温馨、更有特色的学习环境,从而让学生产生好奇和热爱之情。
最后,注重教师的导师式培训。
导师式培训的意思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扮演着导师的角色,通过对教师严格的评价和指导,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同时还能够让教师得到指导和鼓励,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
总之,唤醒和激活教师内在的动力是教师培训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教师培训应该注重教师的个性化需求,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并采取导师式培训方式,从而成功地激活教师的内在动力,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课程意识和其生成-教师的课程意识
教师课程意识和其生成|教师的课程意识什么是课程意识?课程意识涉和哪些基本要素?生成课程意识?这是当前课程改革中需要考虑的基本问题。
课程意识的核心是课程观或“课程哲学”(一)课程意识和其意义美国教育家麦克唐纳认为,教育活动系统是由教育目标系统、课程系统、教学系统和管理与评价系统构成的,教师要合理地展开教育活动,需要对四大基本系统形成完整清晰的观念和认识。
其中,教师对课程系统的理解与掌握乃至发明的程度,反映了教师的课程意识状况和课程建设能力水平。
课程意识是教师对课程系统的基本认识,是对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基本反映。
它包括对课程实质、结构与功能、特定课程的性质与价值、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课程评价,以和课程设计与课程实施等方面的基本看法、核心理念,以和在课程实施中的指导思想。
课程意识实质上就是教师教育行为中隐含的“课程哲学”。
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课程观与方法论。
课程意识意味着“教师即课程”,教师是课程的动态构建者、课程的生成者。
课程意识影响着教师的教育理念、对整个教育活动体系的认识与理解、对整个课程系统的认识、理解与处置方式、在教育中的角色乃至在教育中的生活方式。
(二)与课程意识相符合的课程观或“课程哲学”课程意识的核心是课程观或“课程哲学”。
教师课程意识的生成,需要明确课程观的基本问题,其核心是对待课程。
与课程意识关联最紧密的课程观是生成的课程观。
生成的课程观强调三个基本命题:第一,教师是课程的创生者,是课程由静态设计到动态实施并进入同学生活领域的重要要素和设计主体;第二,教师进入课程,时刻以自身的教育知识和教育理解为根据,对预设课程进行改造,教师就是课程自身;第三,课程实施的“创生取向”,教师时刻联系着同学的生活经验和同学生活领域的各种有意义的背景,并以此去改造“给定的知识”。
教师要从同学过去经验和未来精神解放的角度来讨论课程,不能局限于系统化的书本知识,而要关照个体作为“具体的活生生的存在”的“生活经验”,因为“人的生活的深刻性只有在独立个体的生活领域中去寻找”,而不能从个体以外去探求。
教师培训重在唤醒与激活
教师培训重在唤醒与激活教师是每个学校教育事业中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思想素质。
教师培训成为了教育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目前的教师培训多数还停留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上,忽视了教师内在的潜能和情感需求。
事实上,教师培训应该重在唤醒与激活教师自身的潜能,培养他们的情感智慧和反思能力,从而更好地去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教师培训应该重在唤醒教师自身的潜能。
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意识,但这并不仅仅是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
教师的教育能力还需要得到激活,需要通过培训去发现和唤醒内在的潜能。
教师在课堂上需要的不仅仅是教学技巧,更需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引导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培训应该以唤醒教师激情和创造力为重点,让他们在课堂上能够充满活力和激情地去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培训应该重在激活教师的情感智慧。
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引导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有足够的情感智慧,才能更好地去关心学生的成长,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
很多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只关注学科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需求。
教师培训应该重在激活教师的情感智慧,培养他们对学生的关爱和理解,让他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关心学生的成长,指导他们解决问题,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教师培训应该重在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
教师的职业发展需要不断地反思和总结,才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能力。
很多教师对于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方法往往缺乏反思,导致了教学效果的提升困难。
教师培训应该重在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让他们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总结反思,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育方法。
只有通过反思,教师才能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更好地去服务学生的成长。
幼儿教师的课程意识及其觉醒
幼儿教师的课程意识及其觉醒摘要:课程是任何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中介和桥梁。
目前,处于睡眠或者迷失状态是幼儿教师的课程意识中普遍存在的情况,其中在生活化中逐渐丧失教育性的课程内容,消解于多元化中的课程目标和课程价值,陷入混乱无序的课程实施过程,在多元化中无根的漂移的课程评价与反思是最重要的表现。
幼儿教师的课程意识有睡眠、迷失、觉醒三种状态,应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加强幼儿教师理论研究与督导,以园本课程开发为依托,培养教师反思批判能力,不断促进幼儿教师的课程意识从睡眠或者迷失的状态中觉醒。
关键词:幼儿教师;课程意识;意识觉醒引言所谓教师的课程意识是指教师对课程系统的基本认识与整体把握,也是教师对课程意义的敏感度与自觉性程度。
对幼儿教师的课程意识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不断促进其课程意识的觉醒与生成是唤醒我国幼儿教师的课程意识睡眠或者迷失状态的当务之急,是提高幼儿学前教育质量的要求,也是使幼儿园教育走出困境的重要举措。
一、幼儿教师课程意识的现状及问题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对幼儿教师课程意识的培养迫在眉睫。
目前,处于睡眠或者迷失状态是幼儿教师的课程意识普遍存在的现状。
(一)课程开发能力不足一方面,在基础教育领域,长期存在着课程与教学的二元对立局面,教师这一角色的实质是课程专家所制定的课程计划的忠实执行者,从而使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和创造能力逐步衰退甚至丧失。
另一方面,在课程活动中,教师不过是预定课程计划被动的“消费者”,缺乏自己的思想、创造和话语,教师的行为缺乏应有的活力,因此教学不断走向机械的、技术化的程序。
(二)课程主体地位被蒙蔽教学实践活动的两个主体是教师和幼儿,他们是教学实践活动固有的性质所决定的。
但是,照章办事的程序性劳动是长期以来幼儿教师的教学实践的真实写照,幼儿教师被专家制定的课程束缚了自己的思维,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应的幼儿则成了被动吸收的机器,教学走上无人的物流轨道,教师没有成为真正的课程改革主体。
唤醒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知教师职业的神圣与责任重大。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培训成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我有幸参加了本次唤醒教师培训,通过一系列的讲座、研讨和实践,我对教师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唤醒自我认知,明确教师角色在培训过程中,专家们强调了教师角色的转变。
过去,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而现在,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这一转变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培训,我深刻认识到,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我们要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影响学生,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专业素养提升学生。
因此,我们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以更好地履行教师职责。
二、唤醒教育理念,树立正确导向本次培训中,专家们从多个角度解读了当前教育理念,让我对教育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几个重点教育理念的体会:1. 以学生为本:教育要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我们要关注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重视学生全面发展:教育要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道德品质和审美情趣。
3. 创新教育方法:教育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育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 家校共育:家庭和学校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我们要加强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唤醒实践能力,提升教学水平培训过程中,我们进行了丰富的实践环节,如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分组讨论、案例分析等。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了以下两点:1. 教学技能的提升:在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学习到了许多教学技巧和方法,如课堂管理、教学设计、学生评价等。
教师培训重在唤醒与激活
教师培训重在唤醒与激活教师是教育事业中最关键的一环,他们的素质和专业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和教育质量的提升。
教师培训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传统的教师培训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今信息爆炸和社会多元化的需求,导致培训效果不佳。
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教师培训,将重点放在唤醒和激活教师的潜能上,以期实现真正的教育改革。
一、唤醒教师的激情与初心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激情和初心直接影响着教育的质量。
长期的教育压力和工作环境的辛苦往往会导致教师的激情消磨和初心迷失。
教师培训应该重在唤醒教师的激情与初心,让他们重新找回教育事业中的热情和目标。
我们需要通过心理疏导和情感交流,帮助教师释放心中的压力和焦虑,让他们重新找回内心的平静和愉悦。
培训课程中应该注重激发教师的求知欲和创造力,让他们重新感受到教育事业的魅力和价值。
学校和教育机构也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关怀和支持,让他们在工作中感受到温暖和安心,从而激发出更多的工作激情和责任感。
二、激活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我们需要通过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激发教师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专业素养的重要性和学习的乐趣。
我们需要注重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工作中能够不断地创新和改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校和教育机构也应该加强对教师的评价和激励,让他们在工作中感受到成就和肯定,从而激发更多的创新活力和工作热情。
三、培养教师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和技能的培养者,更是学生的引路人和榜样。
他们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
传统的教师培训往往忽视了教师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导致教师缺乏社会情怀和责任感。
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教师培训,将重点放在培养教师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上,以期实现教育事业和社会的共同发展。
四、建立多元化的教师培训体系我们需要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师培训课程体系,包括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创新,让教师在培训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提升,同时也能够实现思想和心灵的启迪。
教师培训重在唤醒与激活
教师培训重在唤醒与激活一、唤醒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是肩负着培养学生成才的使命的人。
但是,很多时候,教师们都容易忽略自己这个角色,而整天埋头于课程设计和备课之中。
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从教师培训入手,唤醒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他们明白自己肩负着一个重要的使命,不应该轻易放弃。
1.通过感性体验,让教师感受学生的成长需要。
2.通过专业知识的传递和教育理念的普及,让教师知道自己的使命。
3.通过优秀教师的分享,激励教师更加认真地对待教育教学。
二、激活教育教学的创造性教师不应该成为默默背书的机器,而应该是引领学生探索学科的引路人。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发挥出自己的创造性。
激活教育教学的创造性不仅能够提升教学效果,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学习中得到更多的成长。
激活教育教学的创造性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让教师有意识地去寻找、发现学生的问题,针对性地寻求解决方案。
2.通过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让教师能够更加理解学生的需求,从而改进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
3.通过与其他教师的交流和共享,让教师感知到集众人之智的力量,发扬自己的创造性。
三、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学习体验是引导学生获得知识和成长的重要环节,有良好的学习体验会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加投入,更加愿意接受教师的引导。
而教师的培训就能够帮助教师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更好地引导学生获得知识和成长。
1.通过创新及个性化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
2.通过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和互动环境,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和自主探究,进一步提升学习的实效性。
3.通过鼓励和赞赏积极学习的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提升整体的学习氛围。
综上所述,教师培训重在唤醒与激活,唤醒一个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活教育教学的创造性,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让教师能够更加自信,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引领学生不断成长。
【教学论文】《教师的作用:唤醒和鼓舞》【教师职称评定】
教师的作用:唤醒和鼓舞教师的任务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应该是对学生的唤醒和鼓舞。
1、唤醒学生的自信,鼓舞他们追求上进苏霍姆林斯基说:“对学生来说,最可怕的痛苦是自卑感:别人功课好,而我什么也不行。
”这是千真万确的。
很多学生不爱学习或者在学习上徘徊不前甚至倒退,其主要原因是自信心不强。
故教师要不断地深入学生,洞察每一位学生的自信心状态,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尽可能营造每一位学生自信的空间,鼓舞学生上进。
一旦学生找到了自信,就可产生出巨大的精神力量,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
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可通过赞赏、激励、发现闪光点等办法去实现。
2、唤醒学生的兴趣,鼓舞他们向往科学人是天生的学习者。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好多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对科学的向往大大减弱,从而出现了厌学、逃学等现象。
他们在学习面前的退缩、逃避并不能证明他们没有成功的潜力,究其原因,是我们的教育行为使个人学习兴趣衰落甚至丧失。
美国心理学家阿里克森认为:“任何人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中经过十年时间的训练,都可以有天才般的表现。
”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可见,教师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鼓舞他们向往科学比给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更有价值和意义。
当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感到学习充满乐趣时,学习就更为有效。
比如,语文课可增加一些诗文赏析、美文阅读;数学课可增加一些趣味题;政治课可渗透时事讲解;历史可穿插一些故事:地理、生物等学科可与当地地理环境、生物环境结合起来教学;体育、音乐等学科可增添一些游戏、比赛环节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因为这样的教学符合青少年的口味,符合青少年的认知特点。
3、唤醒学生的思维,鼓舞他们不断创新我们的传统教育太重视基础和考试,而忽视了学生创造、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每一个学生的思维进发出最灿烂的火花,这应该是教育核心之所在,教育的灵魂便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如何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突破常规,挑战传统,如何启迪学生的思辨品格,使学生敢于尝试、敢于发现,这是教育的至高境界。
课程意识与教学觉醒
课程意识与教学觉醒王一军在传统的教育理论中,课程是作为教学内容的文本形式出现的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这种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实体和内容,它规定学校“教什么” .而教学则是学校教育的过程和手段.它规定学校怎么教”。
课程是教学的方向或目标.是在教学过程之前和教学情境之外预先规定好的教学的过程就是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的过程.而不能对课程做出任何变革。
这样,课程和教学就被人为地分割开来。
新课程试图改受传统课程单一化,霸权化的缺陷努力解除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控制强调课程的体验性倡导对话、探究、合作的教育文化.无疑对课程与教学的整合提出了新的课题。
一、课程与教学的整合呼唤课程意识早在20世纪初,杜威就确立了课程与教学整合的理念.提出教材与方法、目标与手段等的内在连续性,但这一理念对中国教育的影响还仅停留在思想层面。
直到20世纪末,课程与教学的研究把重心置于活生生的教学情境,课程与教学的价值取向由“ 工具理性” 转变为“解放兴趣”。
课程与教学的界限再一次模糊“课程教学”的概念也应运而生。
这样,课程在本质上不再是对所有人都相同的普遍性的内容而是均等的学习机会。
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每一位老师和学生对给定的内容都有其自身的理解,对给定内容的意义都有其自身的解读。
教学也不仅是特定内容的机械传播,而是课程开发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课程事件的创作。
这种着眼于课程创生的教学就是无盈着课程意识的教学。
新课程对学生和谐发展目标及自主建构学习方式的诉求,蕴含着传统的学科中心课程向体验课程的转型这意味着课程的意义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生在学校所获得的经验和体验。
这样一种课程概念.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进程。
与之相适应.课程意识就是开放的、主的剧学的意识。
所谓开放的意识.就是儿童的课程必须是开放的因为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决定儿童发展的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意味着课程派自生活、指向生活是与学生的经验相联结的是学生能够体验的所谓民主意识.就是儿童的课程必须是民主的因为儿童既是社会的、民族的学校的、家庭的也是他们自己的儿童应该学什么需要课程共同体的快商、对话与审议意味着课程实施的过程即师生对话与合作的过程.是教育主体互动的过程;所谓科学意识.就是儿童的课程是科学的因为儿童的成长与发展是有规律的课程的发展也需要遵循规律意味着课程创生是一种师生协同的探究活动l意味着教育自身的创新。
论教师的意识唤醒
论教师的意识唤醒本文转载自湘北老方《引用论教师的意识唤醒》论教师的意识唤醒教师的意识唤醒是当前教育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沿课题。
研究指出,教师的意识唤醒,离不开教师的个体知识,它是重要的知识论基础;意识唤醒也离不开教师的交往实践,它是教师意识唤醒的重要实践论基础;意识唤醒还离不开教师的专业自主,它是意识唤醒的主体论基础。
近年,随着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许多学者强调,必须关注、倾听教师的声音。
教师发展,已从重视教师的各种知识与能力,转向关注教师内在自主性的生成,特别是专业意识的提升与自我觉醒。
专业发展,不仅仅是各种客观、可见的物质实体,而且更是主观、内隐的精神世界。
教师的意识觉醒,已被视为教育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内容,甚至是关键要素。
那么,教师是如何形成意识唤醒呢?教师意识的唤醒有其重要的知识论、实践论与主体论基础。
一、个体知识:教师意识唤醒的知识论基础知识观是教育发展与规划的重要基石,决定着教育改革的方向,并影响着教育目标的实施与评价。
传统知识观认为,知识是人类长期认识事物的结果,是一种客观存在,是对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反映,是人类的“公共财富”。
对教师而言,知识是学习的客观对象,独立于教师之外,与其认知方式与经验无关;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认识、掌握知识。
教师通过研读各种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知识,通过学习各种教学技能技巧而得到专业提升。
在这种传统的师资培训中,很少要求教师要有独立意识、批判意识与反思意识。
近年兴起的后现代知识观,则对此提出了批评,认为知识不仅是客观的、公共的,而且更是个人的,它是一种个体知识。
知识存在于每位教师的“心”中,对于同一种教育现象,每位教师都有基于自身经验的不同理解,建构了对事实的不同认识。
在后现代知识观的视野中,教师能够以自身的观念为出发点,积极地去理解这些知识,在构建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改造自身的观念。
“从新的眼光来看,教师不能视知识为理所当然。
为使其再次产生意义,他必须根据他有所改变的经验,来诠释并重新组织他所看到的事物,他必须是有主体意识的个体。
教师培训重在唤醒与激活
教师培训重在唤醒与激活教师培训是教育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着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
过去的教师培训往往只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视了教师内在的潜能和情感体验的培养。
在当下这个教育变革的时代,教师培训需要做出改变,重在唤醒和激活教师内在的能动性和热情,让他们成为真正有活力、有创造力的教育者。
教师培训要重在唤醒教师的内在潜能。
教师作为教育者,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和技能,但更重要的是,他们需要有一颗善于观察、思考和创新的心。
培训机构在进行教师培训时,应该注重激活教师的思维,让他们不断思考教学中的难题,勇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的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
教师培训要重在激活教师的情感体验。
教师是一个充满情感色彩的职业,他们需要有丰富的情感体验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
教师培训不应该只停留在理性思维和技术手段的层面上,更需要注重培养教师的情感能力和情感智慧。
这就需要培训机构提供更多的情感教育课程,让教师在培训中能够学会如何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如何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情感体验。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成为学生心灵的引导者,给予他们更多的爱与关怀。
教师培训还要重在唤醒和激活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教师是这个事业中的主要承担者,他们肩负着培养未来的重任。
教师培训不仅应该关注教学方法和课程设计,更要强调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培训机构要在培训中不断强调教师的使命,激励他们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只有让教师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使命与责任,他们才会在教学中全身心投入,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尽心尽力地去教育孩子们。
教师培训还要重在提升教师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教师是一个高度自律和自我管理的职业,他们需要有较高的自我认知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才能够更好地应对教学中的各种挑战。
培训机构在进行教师培训时,不仅要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要引导教师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培养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学会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和压力。
课程改革中教师应具备的课程意识及其唤醒
课程改革中教师应具备的课程意识及其唤醒[摘要]教师应具备课程的主体意识、生成意识、资源意识和评价意识,这需要通过鼓励教师开展叙事研究,予教师足够的专业自主权以及社会、家庭、学校合理分担教育责任等方式予以唤醒。
[关键词]课程改革课程意识唤醒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效果似乎正印证着国外的一项研究——改革方案被采纳后,教师的行为只有16%符合方案所要求的模式。
也似乎逃脱不了这样一个现实,即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绝大多数课程编制的计划,实际上没有在实践中得以实施,从而导致课程改革收效甚微。
目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作为改革最主要力量和课程实施最重要因素的教师必然与之脱离不了关系。
我们很容易发现当前教师们的课程意识仍比较淡漠,这将直接影响课程改革的效果。
课程意识是存在于教师理念中的教育哲学,它包括教师对教育的信念,对自己职业的认识,还包括教师个人的课程观、学生观、方法论以及实施这些理念的内驱力。
有学者谈到课程意识时,对之作了如下描述:课程意识要求教师首先考虑的还不是如何有效地教学,而是应该带给学生什么样的教育经验,包括什么样的课程最有价值,什么样的主题最值得探索。
而这首先需要思考的,我们究竟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受过教育的人该是什么样的,教育承担着怎样的职责和使命。
如此一来,作为教师应该关注的就不只是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教学策略、课堂教学模式等等问题,因为教育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操作行为,而是基于信念的行为。
据此界定以及当前教师们课程意识淡漠的现状,笔者认为,课程改革欲真正取得预期的效果,应唤醒教师以下几种课程意识。
1课程主体意识即教师应生成自身是课程实施主体的意愿和需要。
此意识的建立将从根本上转变教师以往所扮演的课程消费者、忠实执行者的角色,而成为课程实施真正的主人。
在此过程中,教师会自觉地减少或放弃在课程实施中所奉行的从上到下线性的、照本宣科式的精确或忠实的课程实施价值取向,更多地采取相互调适甚至是缔造的价值取向,从而将整个课程实施看作是一个由课程设计者和执行者共同对课程进行调节的过程,从而使课程在“应然”和“实然”之间能时刻保持着一种张力。
核心素养框架下教师课程意识的唤醒与自觉
核心素养框架下教师课程意识的唤醒与自觉作者:黄志军来源:《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7年第01期在核心素养框架下开展课程改革,唤醒教师的课程意识尤为重要。
从世界范围来看,无论是OECD、欧盟还是中国,核心素养框架的提出,都是为了回应“教育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根本性的问题。
教育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既牵涉到我们对教育价值的终极追问,也关乎学生培养规格的操作性问题。
总体来说,学校教育的最直接载体是国家、地方和学校开发、实施的课程。
这些课程动态地构成了学校教育生活的最主要部分。
要开发和实施这些课程,必然牵涉到教师对这些课程本身的理解。
教师如何理解核心素养、具备怎样的课程意识,直接决定了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发芽及生长态势。
按照“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课题组的界定,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当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框架的提出,既是对人才培养规格的战略考虑,也是对未来课程走向的内在规定。
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中小学基础教育过度强调基本知识和技能,相对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表现在教师的课程意识层面,就是“重教书轻育人”。
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既涵盖知识、能力和技能,又包括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够起到纠偏和引导作用,为课程改革增添新动力。
此外,核心素养要求教师站在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角度思考教学问题,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更为真实的、情境化的学习场景,甚至跨学科地开展教学工作,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的课程意识包括教师对课程功能、目标、内容、组织、评价等方面的基本看法和核心理念。
虽然教师的课程意识是一种观念层面潜隐性的东西,但是直接支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
要改变课堂教学,并不能仅仅关注教学行为,还必须唤起教师对课程意识的审视、反思和自觉,开辟出一条“双路径学习”的通道,最终达到改变、完善教师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教师课程意识和其唤醒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与保守课程改革不同,目前在我国兴起的新课程改革,其重要理念是要求教师能够积极主动参与。
为此,教师课程意识的觉醒是十分重要的。
课程意识是教师对其在课程决策与发展中地位与作用的敏感性、批判性、反思性意识。
当前,教师有三种课程意识形态,即天真意识、惯性意识与批判意识。
为唤醒教师课程意识,必需赋予教师专业自主权,并通过叙事、合作传记、价值之思等途径来实现。
一、新课程改革与教师的意识唤醒近年,我国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特别表示在激发同学学习兴趣、拓宽同学知识视野、提升同学综合素质、促进同学主动发展等方面。
但课程改革也引发了一些教师的困惑与不安,有些教师将课程改革片面理解为:它是专家、行政部门等制定的理想课程,自身只是课程的执行者、实施者,因而很少积极主动地参与课程改革。
甚至有的教师只看到各种课程文本与教材,只体会到工作负担加重了,却看不到专业发展的前景。
事实上,新课程改革突出的重要理念是,教师要从“课程执行者”转变为“课程参与者”。
当前,无论是后现代课程学者,还是批判教育学者都强调要关注、倾听一线教师的声音,教师不再是课程决策与发展的旁观者、可有可无的人,恰恰相反,他们是其中的重要一员。
目前课程改革中的最大问题,不是教师践行课程的能力不强,领悟课程的精神不够,而是课程意识的觉醒有待加强。
因此,教师课程意识的觉醒已被视为课程改革与专业发展的基本内容,甚至是关键要素[1]。
有学者认为,21世纪的教师教育必定是“以唤醒教师个体意识为基础”的教育[2]。
保守课程更多地强调教师要忠实执行、完成既定的教育目标,却忽视了教师对课程理解的多元性以和教师在课程发展中的主观能动性。
因此,它并不能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同时提升教师的专业化进程。
这直接导致了很多教师并没有发展出较好的专业能力以胜任课程改革。
以往的课程改革,教师除了有权决定“怎样教”之外,没有多少参与课程决策的权力和责任,因而课程参与能力的欠缺,乃至课程意识的淡薄就成为必定现象。
实际上,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有学者认识到,“课程改革不能离开教师,没有教师发展就没有课程发展”[3]。
这就要求教师的观念要从教学意识向课程意识扩展。
教师是否具有课程意识,是否形成新的课程观念,这是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重大挑战,也是重要的突破。
以往,教师更多具有的是教学意识,而课程意识十分淡薄。
新一轮课程改革,将课程意识提到了重要的位置,强调课程是由教科书即教学资料、教师与同学、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这就意味着教师在课程中角色的重大转型。
课程意识的唤醒,必将增强教师的批判精神、主体参与意识,“在课程改革中,教师批判精神的形成与发展有赖于其课程意识的唤醒。
只有当他们发生了积极参与课程发展的意识之后,他们的批判能力与精神才会逐步形成”[4]。
二、教师的课程意识和其三种形态“意识”意味着一个人对其心智过程的觉知,通过内省,他可以获知一些他个人所考虑和感觉的事物。
兹引用教师意识的几种代表性观点:“教师的意识觉醒是教师建立主体性、发展自主性、解放教育理想的重要关键。
教师必需对自身以和所身处的实践世界有更多的觉知,能够质疑、挑战习以为常的做法、现象。
”[5]“从新的眼光来看,教师不能视文化类型为理所当然。
为使其再次发生意义,他必需根据他有所改变的经验,来诠释并重新组织他所看到的事物,他必需有意识地进行探究。
”[6]“教师应被视为具有自主知能、批判意识和负有教育使命的转化型知识分子和公众的知识分子,是能主动、负责地检视并改善学校的课程与教学实践,而不只是受过专业训练的高级技师,因此教师是有意识的教育工作者。
”[7]那么,什么是课程意识?我们认为,课程意识是教师对于其在课程决策、开发与发展中地位与作用的信念以和他对于教师在课程活动中如何有效教学、同学如何有效学习等方面的想法。
它包括:敏感意识,即在课程决策与发展中,教师能否意识到他是主观能动的积极参与者;批判意识,即教师能否意识到,他不只要理解新课程的理念,而且还要运用自身的个人理论批判吸收与改进;生成意识,即教师能否意识到,课程不只是专家与行政人员的事,而且课程发展与教师的主体性密不可分。
当前,教师的课程意识主要有三种形态:天真意识、惯性意识与批判意识。
前两种意识均不利于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积极、主动参与。
1.天真意识它视因果关系是静态、既成的事实。
教师会天真地认为“自上而下”的课程方案一定优于实际的课程,因此不加考虑地绝对听从新课程的方案与规划,缺乏主动运用课程的意识与行动。
持有天真意识的教师会认为课程改革与发展是专家的事情,不需要自身的考虑与投入,因此缺乏对课程的反思与分析,“心甘情愿”地被动接受既定的课程方案。
实际上,课程不只是课程专家的事,它更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需要教师在实施课程教学活动中随时进行分析性、批判性考虑,对课程的适合性、课程实施的效果等进行主动的批判与分析,从而为相应的课程调整做准备”[8]。
2.惯性意识持有惯性意识的教师往往认为过去的课程总是好的,新课程的推行与实施总是较难的,也是很难掌握的。
因此,对新课程改革,这些教师往往有消极抵抗的心理,不愿接受新课程的理念、内容与方法,仍然喜欢依照从前的课程方案来开展教学活动。
布迪厄曾用“习惯意识”、“思想习惯”等语词来说明惯性。
惯性是教师对已有课程方案、教学方式的适应,它成为了教师的一种习惯状态与趋向。
惯性的形成说明教师对某种形态的课程、教学更“得心应手”,然而它往往也会使一些教师变得拘泥于已有的课程,而缺乏对新课程的接纳与敏感性。
3.批判意识假如说前两种意识还不能完全称之为意识的话,那么批判意识则是教师开始进行理性考虑与判断,真正具有了被唤醒的课程意识。
它表示在,面对新课程改革时,教师既不是想当然地认为以往课程模式一定不好,也并非主张新课程一概都好,而是带着批判的视角与眼光来积极地投入到新课程改革中,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新课程进行调整。
因此,持有觉醒意识的教师就成为课程制定与实施的重要参与者,是课程发展的主人,他的课程意识是被充沛唤醒的。
三、课程意识形成的保证与途径要唤醒教师的课程意识,必需要赋予教师课程参与的自主权,这是协助教师形成课程意识的重要保证。
“创设教师可以在课程决定与实施中的话语权,说出自身的观点的空间是非常重要的,要允许教师有他们自身的声音与观点。
”[9]专业自主权是教师具有专业自主能力、促进自我生长、解决自我问题的过程。
从动态过程分析,它是教师参与学校教育目标与政策决策的权力,针对学校有关教育的事务如课程、教学、设备等拥有专业判断的能力与权力,是经由教师个人不时反思且积极参与校务决策中获得的生长过程。
然而实际中,教师却非常缺乏选择权、参与权。
例如,有学者对美国威斯康辛州276名教师的研究发现,教师对参与决策虽然有高度兴趣,但其感觉到的实际参与机会较少[10]。
同时,教师只有当知觉到学校组织积极鼓励,才愿意去参与决策活动。
为此,学校层面要营造教师参与决策的氛围,赋予教师参与的权利,不只要在教育政策上得到重视与体现,而且更要在各级基层学校中得以最大程度地落实。
在切实保证教师参与课程决策与发展的同时,还要运用以下途径唤醒教师的敏感意识、批判意识与反思意识。
1.通过叙事提升课程的敏感意识叙事,即叙述故事,叙事是为了告诉某人发生什么事的一系列口头、符号或行为。
叙事是以教师的故事经验为基础的,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教师故事与教师研究的综合体,它不只是教师探究的一种形式,而且也是教师参与课程与教学的推动力。
它可以提升教师的课程敏感意识,可以深深地震动教师的心灵,增强其对于课程教学的敏感性,使教师敏感地意识到课程教学中蕴藏着许多丰富、深刻的教育内涵。
叙事是开放式的,是教师不带任何前提科学假设的,是教师带着“倾听”的眼光投入到课程与教学实践中,片断式地记录与叙述他们所看、所听、所思的一切。
对于所观察的课程活动是开放的,是不带任何限制性的,因此,它能提高教师的发现与敏感意识。
2.通过合作传记提升课程的批判意识合作传记是提升教师课程批判意识的重要途径。
合作传记能有效促进教师的自我了解,形成一起体意识。
在个人发展方面,它重视教师的声音和观点的自由表达,可以让教师获得应有的专业地位与尊严,从而建立起自信心与教学效能感;在社会发展方面,它能够突破教师的专业孤立,发展出相互支持与合作的团队与学习一起体意识;在专业发展方面,它可以通过分享经验与方法,使教师发展出更有效的教学战略,并反思自身的教学实践效果。
合作传记的实施通常包括6项步骤:生长团队的组成、自传的叙写、合作的诠释性分析、分析出个人理论发展的影响与过程、拟订未来的专业发展计划、实践反省与分享新建构的个人专业实践理论。
分享性互动能让教师感知到自身的专业声音与观点,激励教师更高的专业意识,提升自信心,以和从中学习到有价值的替代性经验,甚至批判、反省自身的经验。
教师通过与同事之间的专业交谈,特别是对于课程实施之后的感想的分享从而促进其课程批判意识的形成[11]。
3.通过价值之思提升课程的反思意识以往我们重视的是教师的工具性考虑,即对于如何改进教学能力、改进教育方法的考虑。
工具性考虑会促进教师的课程执行力与实施能力,因为教师会更多地考虑如何更有效地实施课程,如何将课程观念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行动中。
相反,价值之思则要考虑课程改革的可能性、可行性,它对于同学与教师发展究竟意味着什么。
因此,价值之思的显著特点是,教师要对课程的合理性基础与前提进行考虑,他必需要追问新课程改革在同学生长、实现完满人生中的价值与意义。
通过价值之思,教师的课程反思意识也就形成了,这样,教师就不只是课程执行者,而真正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力量和重要发起者,也就真正实现为“转化型”的知识分子。
【参考文献】[1] o’Donoghue,,andBrooker,.Therhetoricandt heRealityofthePromotionofReflectiondurin gPracticeteaching:,,99.[2] Grant,j..AnewEducationalParadigmforthe Newmillennium:,,:717-724.[3] Elliott,j..whatisActionResearchinSchools[j ].journalofcurriculumStudies,10,:355-357.[4]korthagen,.,9,:317-326.[5]Freire,P..:continuum,107.[6] Greene,m..Towardacommunityofwide-awa reness:Art,Imagination,,AZ:ArizonaStateU niversity,149.[7] Giroux,.TeachersasIntellectuals:,mass:Ber gin%26Garvey,79.[8] Danielewicz,j..TeachingSelves:Identity,Pe dagogy,,Newyork:SUNyPress,610.[9] Quantz,.,,,%26Preissle,j.,TheHandbookof QualitativeResearchinEducation[j].Newyo rk:AcademicPress,447-505.[10] Richert,.,Valli,ReflectiveTeacherEducation :;Newyork:SUNyPress,187.[11] cochran-Smith,m.,%26Lytle,.Inside/outsid e::TeacherscollegePress,85.原文载于:《教育理论与实践》xxxx 年9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