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第2部分专题综合强化专题5实验探究题类型4有关物质性质的探究真题精练
2024年中考化学总复习 特色专题专训 题型五 实验探究题 (含解析)

题型五实验探究题基础作业1.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整理归纳反应规律时发现,有些化学反应发生时没有伴随明显的现象,他们就此进行了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怎样证明NaOH溶液分别与CO2及稀盐酸发生了反应?【分析讨论】(1)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可以用两种思路探究上述反应是否发生。
思路Ⅰ:验证有 ;思路Ⅱ:验证反应物减少或消失。
【实验探究】同学们分两组分别设计方案进行探究。
组别第一组第二组实验示意图【实验结论】(2)第一组同学将充满CO2气体的试管倒扣在NaOH溶液中,观察到 ,认为NaOH溶液和CO2发生了反应。
但有同学指出,还应进行CO2与反应的对比实验才能得出这一结论。
(3)第二组的小明同学向丙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后,观察到溶液颜色 ,得出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的结论。
小亮同学向丁中滴入AgNO3溶液后,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由此他认为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NaCl,你认为小亮的结论是 (选填“合理”或“不合理”)的。
(4)第二组同学进一步讨论后认为,如果将乙中的溶液蒸发结晶,再将得到的晶体溶于水,若在室温下测得该溶液的pH (选填“>”、“<”或“=”)7时,则能证明有氯化钠生成。
【反思与拓展】(5)氢氧化钠在空气中易变质,为了防止该药品变质,该药品要保存。
(6)下列物质,能进一步证明第二组的实验中“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的是(填字母)。
A.铜片B.氧化铜C.紫色石蕊溶液2.(原创)小赣同学在用过氧化氢溶液给室内消毒时,不小心将过氧化氢溶液溅到刚削好的苹果上,发现苹果上立即冒出气泡,这激发了小赣的探究欲望,请你参与探究。
【提出问题】苹果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吗?【猜想假设】猜想1:苹果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猜想2:苹果不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探究】设计并完成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 取5 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有气泡产生,木条不复燃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2 取5 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苹果,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苹果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讨论交流】(1)在探究实验中,“实验1”起的作用是。
(云南专用近年中考化学第2部分专题综合强化专题5实验探究题类型5有关影响因素的探究(含催化剂及催化

(云南专用版)2019版中考化学第2部分专题综合强化专题5 实验探究题类型5 有关影响因素的探究(含催化剂及催化作用)真题精练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云南专用版)2019版中考化学第2部分专题综合强化专题5 实验探究题类型5 有关影响因素的探究(含催化剂及催化作用)真题精练)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云南专用版)2019版中考化学第2部分专题综合强化专题5 实验探究题类型5 有关影响因素的探究(含催化剂及催化作用)真题精练的全部内容。
第二部分专题五类型五1.(2018·深圳节选)小明进行H2O2溶液制O2的实验探究。
结合下列过程,回答有关问题。
(2)FeCl3溶液作催化剂,向5 mL 5%的H2O2溶液中加入2滴一定浓度的FeCl3溶液,立即产生大量气泡.【已知】FeCl3溶液中主要含有三种微粒:H2O、Fe3+、Cl-【问题】哪种微粒对H2O2溶液的分解起催化作用?【假设】假设一:可能是H2O假设二:可能是Fe3+假设三:可能是Cl-【分析】①假设一不可能成立,理由是过氧化氢溶液中有水分子。
【实验】操作现象其他条件不变,向H2O2溶液中加入NaCl溶液无明显变化其他条件不变,向H2O2溶液中加入Na2SO4溶液无明显变化其他条件不变,向H2O2溶液中加入Fe2(SO4)3溶液立即产生大量气泡【结论】②假设二成立,而假设一和另一种假设不成立。
(3)催化剂比较从循环利用的角度分析,MnO2(填化学式)更适合作该反应的催化剂.2.实验探究一:课本第二单元课后作业中有“寻找新的催化剂”的探究内容,实验中学探究小组据此设计了如下探究方案.【提出问题】红砖粉末能否作为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如果能,效果如何?【实验探究】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及解释Ⅰ.A中无明显现象,B中产生大量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①产生的气体是氧气②红砖粉末能改变过氧化氢分解速率Ⅱ.向B试管中重新加入5%的过氧化氢溶液,反应停止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滤渣①又产生大量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②滤渣质量等于a g红砖粉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能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续表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及解释Ⅲ.两试管中均产生气泡且加入二氧化锰的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比加入红砖粉末的快红砖粉末的催化效果没有二氧化锰粉末好已知CuSO4也可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中考化学 第2部分 专题综合强化 专题5 实验探究题 类型1 有关反应后物质成分的探究真题精练

第二部分 专题五 类型一1.(xx·曲靖)某探究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在加热条件下,镁不仅能与水反应还能与氯化铵溶液反应。
小组同学对此产生兴趣,他们将砂纸打磨过的镁条加入氯化铵溶液中并加热,迅速产生大量气体。
为确定生成气体的成分,他们进行如下探究:【查阅资料】(1)镁与氯化铵溶液反应生成两种气体,每种气体只含有氮、氢两种元素中的一种或两种。
(2)镁与水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
(3)氨气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能与酸反应。
【提出问题】该气体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猜想一:H 2和N 2 猜想二:N 2和NH 3 猜想三:H 2和NH 3【进行实验】步骤一:小组同学闻气体气味,发现该气体有刺激性气味。
则猜想一不成立。
步骤二:同学们把产生的气体通入盛有水的A 装置中除去氨气,再将剩余气体依次通入B 、C 、D 装置中,一会儿后,加热试管中的氧化铜,观察到B 中溶液不变色,C 中无明显现象,D 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固体,试管口有小水珠。
装置C 的作用是吸收生成气体中含有的水分(合理即可),装置D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 2+CuO=====△Cu +H 2O 。
【得出结论】猜想三成立。
【拓展延伸】经过讨论,小华同学认为用点燃木条检验气体的方法代替装置D 也能达到相同的探究目的。
你认为是否可行?可行(填“可行”或“不可行”)。
2.(xx·昆明)在老师的指导下,小乐同学在探究金属和盐溶液反应时,发现将钠放入MgCl 2溶液中有气泡和白色沉淀产生。
为了进一步探究,小乐同学将充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得固体A 和滤液B 。
【查阅资料】①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②MgCl 2溶液呈中性。
【分析与思考】小乐同学根据所学知识对产生的气体和固体A 进行判断: (1)产生的气体是②(填序号)。
①CO 2 ②H 2 ③Cl 2(2)取A 加入过量稀盐酸,A 全部溶解,无气泡产生,则A 的化学式是Mg(OH)2。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类型汇总(含答案)(K12教育文档)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类型汇总(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类型汇总(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类型汇总(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类型汇总(含答案)1。
氯气(Cl2)是黄绿色气体,水溶液叫氯水。
把品红试纸(染有品红的纸)伸入氯水中,品红褪色。
【发现问题】氯水中的哪些成分能使品红褪色呢?【查阅资料】氯气溶于水,部分与水反应,方程式为Cl2 + H2O = HCl + HClO。
其中,HClO的名称叫次氯酸,是一种弱酸,具有强氧化性。
【猜想】猜想1:是氯水中的水使品红褪色的;猜想2:是氯水中的(填化学式)使品红褪色的;猜想3:是氯水中的盐酸使品红褪色的;猜想1:是氯水中的次氯酸使品红褪色的.【实验探究】【结论】综合分析:氯水中的(填化学式)使品红褪色,具有漂白作用(能使品红等有色物质褪色).【反思】(1)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价.(2)氯水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化学方程式为。
(3)向氯水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答案:【猜想】Cl2 【实验探究】③把品红试纸伸入到盐酸中【结论】HClO【反思】(1)+1 (2)AgNO3+HCl=AgCl↓+HNO3 (3)先变红色后褪色2.某实验小组对实验室中A、B、C、D四瓶无色溶液进行鉴别,它们分别是硫酸钠、稀硫酸、澄清石灰水、四种物质的一种。
可供使用的实验用品有:稀盐酸、稀硫酸、碳酸钠、紫色石蕊溶液、硝酸钡溶液、硝酸银溶液、稀硝酸溶液、玻璃棒、试管、胶头滴管。
(青海专版)2021中考化学复习 第2编 重点题型突破篇 专题5 实验探究题(精讲)试题

专题五试验探究题,备考攻略)物质变质的探究1.碱变质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变质缘由与空气中的CO2等酸性气体反应化学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 Ca(OH)2+CO2===CaCO3↓+H2O推断变质的方法检验生成物中是否有Na2CO3,假如有,则说明变质检验生成物中是否有CaCO3、假如有,则说明变质检验(1)加入过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证明已经变质。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2)加CaCl2或BaCl2[或Ca(NO3)2或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证明已经变质。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Cl2===CaCO3↓+2NaCl或Na2CO3+BaCl2===BaCO3↓+2NaCl;(3)加入Ca(OH)2或Ba(OH)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已经变质。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或Na2CO3+Ba(OH)2===BaCO3↓+2NaOH (1)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已变质。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2)观看容器壁上有白膜(或白色固体不溶于水),说明已变质除去杂质加入Ca(OH)2溶液或Ba(OH)2溶液,如向变质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过滤。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推断变质程度的方法(1)首先推断是否变质;(2)将变质后的生成物Na2CO3除去,再检验是否含有NaOH,假如有NaOH,则为部分变质,假如没有,则为全部变质(1)首先推断是否变质;(2)将变质后的生成物CaCO3除去(过滤),再检验是否含有Ca(OH)2,如有,则为部分变质,如没有,则为全部变质续表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推断变质的程度(1)取样品的溶液加入过量的(1)取样品加入盐酸有气泡产CaCl2或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过滤;(2)向滤液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假如变成红色,则为部分变质,假如不变红,则为全部变质生,则变质;(2)取变质的样品溶于水,过滤,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假如变红,则为部分变质,假如不变红,则为全部变质【特殊提示】溶解Ca(OH)2时,不能用观看到消灭白色浑浊的现象来推断是否变质。
2024年中考化学强化复习科学探究题

2024年中考化学强化复习—科学探究题1.小明发现一种淡黄色的粉末可以用于杀菌、消毒和漂白,于是想探究该固体的成份。
【提出问题】该淡黄色固体的化学成份是什么?【查阅资料】(1)硫单质是一种淡黄色固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点燃硫单质,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能与水反应,生成气体并放出大量的热。
【设计实验方案】方案一:取少量该固体粉末于试管中,加2mL水,振荡并观察现象。
方案二:在燃烧匙里放少量该固体,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
比较以上两方案,你认为的最佳方案是(填“方案一”或“方案二”),理由是。
【实验验证并得出结论】小明向盛有少量该固体的试管中加入2mL水,立刻观察到有无色气泡产生,并且验证出该反应同时生成了氢氧化钠(NaOH),确定该淡黄色粉末为过氧化钠(Na2O2)。
小明还想对生成的气体成分进行判断,他提出了以下三种假设:A、该气体是CO2B、该气体是O2C、该气体是H2①同学们首先一致认为上述假设中的(填“A”或“B”或“C”)肯定不合理,理由是。
①通过查阅资料,同学们又得知:在化学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就必然有元素化合价降低。
于是通过小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上述假设中的(填“A”或“B”或“C”)肯定也不合理....。
①同学们用如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进行实验检验,验证了上述分析的合理性:他们的方法是:打开活塞使水流入试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填“a”或“b”)处,发现木条复燃,说明生成的气体是氧气。
①小佳同学待试管内固体完全溶解且不再有气泡产生后,往试管内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又立即产生大量气泡,由此可知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过氧化氢,写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①小王同学用如图装置,测量生成氧气的体积:测量气体体积读数时,必须待试管和量筒内的气体都冷却至室温时才能进行,因此应选用图中的(填“A”或“B”),选择的理由或原因是。
2024年中考化学强化复习科学探究题

2024年中考化学强化复习—科学探究题1.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氮化镁(Mg3N2),氮化镁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氨气。
(1)写出镁在氮气中燃烧生成氮化镁的化学方程式;氮化镁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12克镁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固体的最大值为g、最小值为g。
(3)某学生对该混合物中氮化镁的质量分数进行测定,设计如下实验装置【查阅资料】ⅰ.碱石灰是固体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常作干燥剂,不与NH3反应。
ⅰ.2NH3+H2SO4 = (NH4)2SO4ⅰ.NH3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
【实验步骤】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精确称量镁在空气中燃烧后的固体5.00g 放入锥形瓶中→称量装置C→连接好装置→关闭活塞K→打开A 中分液漏斗活塞逐滴加入水,至样品恰好完全反应→打开活塞K→鼓入空气→再次称量装置C,装置C 增重0.34g。
请回答:ⅰ装置B 的作用是;ⅰ装置D 的作用是;ⅰ实验步骤ⅰ中鼓入空气的目的是;ⅰ固体混合物中Mg3N2的质量分数为;ⅰ实验证明此方法测定的结果偏低,可能原因是(写一条即可)2.实验盒中有5种没有标签的溶液,老师让实验小组同学鉴别这些溶液。
【调查研究】ⅰ实验盒中记录单上登记的5种溶液是:Na2CO3、CuSO4、Ca(OH)2、NaOH和稀盐酸,其中有颜色的是溶液;ⅰ查阅资料: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得到盐酸;ⅰ研究方式:从4种无色溶液中任意取出3种为一组进行鉴别。
【提出假设】同学们从4种无色溶液中取出3种,贴上A、B、C标签,并且假设这一组溶液可能是Na2CO3、Ca(OH)2和NaOH。
【实验探究】同学们按以下步骤进行鉴别:第一步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的A、B、C溶液,然后依次加入少量盐酸,实验现象记录如下:实验结论:C是溶液。
第二步依据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其中夹持固定装置已略去。
从长颈漏斗加入盐酸,可以观察到C溶液中气泡产生,A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B溶液无明显变化。
+2024年广东省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五综合实验(含科学探究)课件

考情分析
例题精讲 直击中考
年份
广东高频考点
分值 广州高频考点 分值 题型
二氧化碳制取、检查装
置气密性、多功能瓶使
2021 用、氨气制取、镁与盐
近年考
酸反应中“灰白色沉淀”
成分的探究
情
氧气和二氧化碳制取、
2022 确定纯验、催 20 化剂性质与探究、制 取氧气的仪器组装
【例题2】(2023年中考题)向盛有一定量纯碱溶液的试管中加入氯化钡
溶液,充分反应。
【提出问题】滤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氯化钠;猜想二:氯化钠和碳酸钠;
猜想三: 氯化钠和氯化钡
。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 产生白色沉淀 稀硫中酸,(答加案入合适理量即可)__(_答__案__合__理__即__可__)____
将玻璃导管伸入水中,用手捂住试管,若导管有气泡冒出,松
开手后形成一段稳定不回落的水柱,则说明气密性良好
。
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 K2MnO4+MnO2+O2↑ 。
考情分析
例题精讲 直击中考
(4)某同学在学习氮肥时,查阅资料:①氨气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 称为氨水;②氨水在浓度大或受热时易分解放出氨气。实验室用生 石灰和浓氨水在常温下能快速制取氨气的原因是_生__石__灰__和__水__反__应___ 放出大量热,浓氨水受热易分解放出氨气 ;制备氨气选择的发 生装置是 A (选填字母)。制得的氨气用装置 C 收集,入 气口为 c 。 (5)氨气有刺激性, E (选填字母)装置不适合吸收氨气。
专题五 综合实验(含科学探究)
第二部分 专题训练,聚焦新课标
云南专用版2019版中考化学综合强化专题5实验探究题类型2有关物质成分的探究(含混合物和未知物质)真题精练

第二部分专题五类型二1.(2018·十堰)某学习小组在帮助实验员整理化学试剂时发现了一瓶标签残缺的无色溶液(如图所示),经实验员分析可知原瓶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NaHCO3、NaOH、Na2CO3、NaCl 中的一种,请你对该试剂做出猜想并进行实验探究:【提出问题】这瓶试剂是什么溶液?【猜想与假设】甲猜想:NaHCO3溶液乙猜想:NaOH溶液丙猜想:Na2CO3溶液丁猜想:NaCl溶液【查阅资料】上述四种物质相关信息如下【实验探究2】另取瓶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产生气泡。
【实验分析】通过【实验探究1】可知丁同学的猜想一定错误。
甲同学仔细分析四种物质的相关信息表后发现自己的猜想错误,他的理由是在该温度下,碳酸氢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0%。
丙同学分析【实验探究2】并结合以上同学的实验结论,认为原瓶溶液是Na2CO3溶液。
【实验探究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 2NaCl+H2O+CO2↑。
【讨论交流】乙认为以上同学分析有漏洞,需要进一步实验确定,于是又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探究3】在【实验探究1】试管中的红色溶液中滴加过量氯化钙溶液(中性),充分反应后,试管中溶液仍呈红色,但有白色沉淀产生。
【得出结论】通过【实验探究3】可证明这瓶试剂为氢氧化钠溶液,但已经部分变质。
【反思与拓展】学习小组反思了这瓶试剂因为敞口放置而变质,得出了该溶液正确的保存方法,若要除去该溶液变质部分,所采用的方法是Ca(OH)2+Na2CO3=== CaCO3↓+2NaOH(合理即可)(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2.(2018·重庆B)某未知气体X 可能含有CO 、CH 4中的一种或两种,某同学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Ⅰ.加热时,CH 4能与CuO 反应生成Cu 、CO 2和H 2O ;Ⅱ.20℃时,Ca(OH)2和Ba(OH)2溶解度分别为:0.165 g,2.1 g 。
2024年中考化学强化复习科学探究题

2024年中考化学强化复习—科学探究题1.良好的学习方法能使我们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掌握更牢固,而且不同的知识点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让我们在理解知识的同时,更有效率地学习。
首先归纳方法:如图A是我们复习时归纳出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连线表示相互反应)和它的一种工业制备方法,请回答下列问题:(1)熟石灰(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可由生石灰(主要成分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氢氧化钙在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如某化工厂排放的污水中主要污染物是盐酸,可用成本较低的熟石灰进行处理,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用石灰浆(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抹墙,是利用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坚硬的碳酸钙: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反应可制取氢氧化钠,图B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由图可知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从该图可以看出,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微观粒子是。
(填写离子符号)(4)再如学科思想方法:如“具体→抽象”的思想,通过对氢氧化钙、氢氧化钠性质的认识,抽象得出:碱溶液中都含有,(填写离子符号)正是由于该离子的存在,导致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称作碱的通性,碱的通性有。
(请任写一条)。
2.市场上有一种“吹不灭”的蜡烛,外表和普通蜡烛一模一样,但是点燃后任你怎么吹都不灭.到底这种蜡烛中有什么玄机呢?学校化学兴趣小组决定一探究竟.【查阅资料】普通蜡烛由石蜡和烛芯制成,而吹不灭蜡烛是在烛芯上包裹一层打火石的粉末.打火石是由某种金属掺入少量稀土元素制成的合金,它的着火点只有150℃.当蜡烛燃烧时,金属并不燃烧.但当蜡烛吹灭后,未冷却的金属接触到氧气就发生燃烧,从而使蜡烛复燃.【探究与反思】(1)打火石是(填“混合物”或“纯净物”);(2)这种蜡烛燃烧时,蜡烛芯里的金属为什么不燃烧?.(3)这种蜡烛也可以熄灭,你采用的方法是:.【实验探究】吹不灭蜡烛芯内的金属可能是镁、铁或铜的一种,为确定该金属的成分,请你继续探究并完成下列有关问题:(不考虑打火石中稀土元素对探究金属性质的影响)【分析思考】请写出“实验3”中可能涉及的化学方程式:.3.某同学在学习木炭和氧化铜反应的知识后,产生了疑问: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有哪些同学们带着疑问进行了下列探究:【提出猜想】(1)猜想一:只有CO2;猜想二:只有CO;猜想三:。
中考化学第2部分专题综合强化专题5实验探究题类型4有关物质性质的探究真题精练0518

第二部分 专题五 类型四1.(2018·黄冈)对比实验是化学研究中经常采用的方法。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CO 2通入NaOH 溶液是否发生了反应,设计了下列两组实验。
请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一起探究并回答问题:【设计与实验】(1)实验Ⅰ中步骤一看不到明显现象,步骤二产生的现象是有气泡冒出。
(2)实验 Ⅱ 中步骤二看到有白色沉淀析出,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l 2+Na 2CO 3=== CaCO 3↓+2NaCl 。
(3)在实验 Ⅱ 的步骤一中CO 2和NaOH 溶液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但却看不到明显的现象,原因是CO 2与NaOH 溶液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Na 2CO 3。
【拓展延伸】现有下列信息:资料卡片一20 ℃ NaOH、Na 2CO 3在水中的溶解度 物质 溶解度 NaOH 109 Na 2CO 3 21.8资料卡片二20 ℃ NaOH、Na 2CO 3在乙醇中的溶解度 物质 溶解度 NaOH 17.2Na2CO 3 <0.01请你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一起利用以上料信息再设计实验 Ⅲ,证明CO 2确实与NaOH 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Ⅲ的操作为:把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中。
看到的现象是有白色沉淀生成。
2.(2018·南京)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铝的某些性质进行相关探究。
图1 图2【实验回顾】 (1)铝与稀盐酸反应。
①用如图1所示装置制取氢气。
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 +6HCl=== 2AlCl 3+3H 2↑; ②用B 装置收集氢气的原因是氢气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能否置换出盐酸和稀硫酸中的氢,判断的依据是金属是否位于氢前面,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和稀硫酸中的氢,位于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盐酸和稀硫酸中的氢。
【提出问题】铝能否与水反应生成氢气? 【查阅资料】(1)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起到保护膜的作用。
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题型四实验探究题

4. 钠是一种活泼金属,常温下能与氧气、水等物质发生反应。 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如 图是小亮将一小块金属钠加入氯化铁溶液中的实验过程示意图 。小亮邀请小静同学一起参与对滤液成分进行探究的实验: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氯化钠 猜想二:氯化钠和氢氧化钠 猜想三:_氯__化__钠__和__氯__化__铁___
气体燃烧, 听到轻微的 “噗”声
小彬的猜 想正确
【教师释疑】图1实验中,锌与稀硫酸反应,锌失去电子,酸溶 液中氢离子在锌片表面获得电子生成氢气。 【学生感悟】图3实验中,酸溶液中的氢离子从铜片表面获得 __锌___(选填“锌”或“铜”)失去的电子生成了氢气。
【得出结论】图2中两种金属触碰后铜__没__有___(选
【提出问题】图2中铜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作出猜想】同学们对产生的气体进行了以下 猜想:小知猜想是二氧化硫;小辰猜想是氧气; 小彬猜想是氢气。 他们作出猜想的理论依据是 _质__量__守__恒__定__律__(或__反__应__前__后__元__素__种__类__ _不__变__等__)__。
(1)先将乙醇放入盛有一定量氧气的容器中燃烧,然后将燃烧产 物通入上述装置,通入装置的顺序是__B_D__E_A__C_D___(装置可以重 复选用,也可以不选)。其中选用E装置的目的是_吸__收__并__完__全__除_ _去__剩__余__气__体__中__的__C_O__2,__防__止__对__C__O_的__检__验__产__生__干__扰____。
5. (2021云南)小英设计了探究SO2与AgNO3溶液反应的实验。将 SO2通入质量分数为1.7%的AgNO3溶液中,反应后过滤,得到 无色溶液A和白色沉淀B。对体系中有关物质性质分析得知沉淀 B可能为Ag2SO3、Ag2SO4或二者的混合物。 【查阅资料】Ag2SO4为白色固体,微溶于水;Ag2SO3为白色固 体,难溶于水,溶于过量的Na2SO3溶液。
中考化学第2部分专题综合强化专题5实验探究题类型4有关物质性质的探究真题精练

第二部分专题五类型四1.(2018·黄冈)对比实验是化学研究中经常采用的方法。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CO2通入NaOH溶液是否发生了反应,设计了下列两组实验。
请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一起探究并回答问题:【设计与实验】实验序号实验步骤一实验步骤二实验Ⅰ实验序号实验步骤一实验步骤二实验Ⅱ【探究与结论】(1)实验Ⅰ中步骤一看不到明显现象,步骤二产生的现象是有气泡冒出。
(2)实验Ⅱ 中步骤二看到有白色沉淀析出,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l2+Na2CO3=== CaCO3↓+2NaCl。
(3)在实验Ⅱ 的步骤一中CO2和NaOH溶液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但却看不到明显的现象,原因是C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Na2CO3。
【拓展延伸】现有下列信息:资料卡片一20 ℃ NaOH、Na2CO3在水中的溶解度物质溶解度S/gNaOH 109Na2CO321.8资料卡片二20 ℃ NaOH、Na2CO3在乙醇中的溶解度物质溶解度S/gNaOH 17.2Na2CO3<0.01请你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一起利用以上料信息再设计实验Ⅲ,证明CO2确实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Ⅲ的操作为:把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中。
看到的现象是有白色沉淀生成。
2.(2018·南京)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铝的某些性质进行相关探究。
图1 图2【实验回顾】(1)铝与稀盐酸反应。
①用如图1所示装置制取氢气。
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6HCl=== 2AlCl3+3H2↑;②用B装置收集氢气的原因是氢气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能否置换出盐酸和稀硫酸中的氢,判断的依据是金属是否位于氢前面,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和稀硫酸中的氢,位于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盐酸和稀硫酸中的氢。
【提出问题】铝能否与水反应生成氢气?【查阅资料】物质钠与水铝与水汞与水能否发生反应能反应能反应不反应【交流与讨论】(1)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起到保护膜的作用。
2020版河北中考化学刷题训练 专题五 实验探究题(中考第35题)

专题五实验探究题(中考第35题)类型一有关物质成分或物质性质的探究例1 (2019,鸡西)实验小组将澄清石灰水和碳酸钾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了滤液M,同学们对滤液M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探究过程如下:【猜想与假设】①含有KOH;②含有__KOH和Ca(OH)2__;③含有KOH、K2CO3;④含有KOH、K2CO3和Ca(OH)2。
【设计与实验】(1)大家认为猜想__④__一定不正确,其原因是__K2CO3和Ca(OH)2不能共存__。
(2)甲同学取滤液M样品,向其中加入足量的__稀盐酸__,不产生气泡,则猜想③不正确。
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Na2CO3+Ca(OH)2===2NaOH+CaCO3↓[或K2CO3+Ca(OH)2===2KOH+CaCO3↓]__。
【解析】【猜想与假设】澄清石灰水和碳酸钾溶液混合发生反应:K2CO3+Ca(OH)2===2KOH+CaCO3↓;当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时,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只有KOH;当氢氧化钙过量时,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有KOH和Ca(OH)2;当碳酸钾过量时溶液中的溶质有KOH、K2CO3,故②含有KOH和Ca(OH)2。
【设计与实验】(1)因为K2CO3和Ca(OH)2可以发生反应,故不能共存,所以猜想④一定不成立。
(2)由于碳酸钾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故猜想③错误,溶液中的溶质没有K2CO3。
(3)碳酸钠(或碳酸钾)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若猜想②成立,可以通过加入碳酸钠溶液(或碳酸钾溶液)来检验氢氧化钙的存在。
所以取一定量滤液M于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或碳酸钾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可验证猜想②成立。
【交流与反思】因为滤液M呈碱性,直接倒入下水道,会污染水源(或地下水、污染环境)等。
对应训练1 (2019,唐山路北区三模)氢化钙(CaH2)固体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
某探究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氢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
中考化学第2部分专题综合强化专题5实验探究题类型真题精练05

第二部分 专题五 类型六1.(2018·淮安)某课外活动小组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图1 图2(1)验证物质的燃烧条件根据图1进行实验,实验现象如图所示。
①80℃热水的作用是热源、隔绝空气。
②比较现象a 、c ,得出燃烧的条件是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着火点)。
(2)验证锌与铁的金属活动性①相同条件下,取等质量锌粉、铁粉,根据图2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观察到锌粉表面产生气泡的速率比铁粉快,由此得到的结论是锌比铁活泼。
②实验结束后,发现U 形管两边的金属粉末均无剩余,则硫酸剩余的情况可能是AB(填序号)。
A .左、右两边均有剩余B .左边有剩余,右边无剩余C .左、右两边均无剩余D .左边无剩余,右边有剩余(3)测定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已知H 2+CuO=====△ Cu +H 2O)根据图3进行实验,反应后测得甲中玻璃管(含药品)质量减少a g ,乙中U 形管(含药品)质量增加b g 。
图3①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b -a )∶a (用含a 、b 的式子表示)。
②下列因素中,对测定结果有影响的是AC(填序号)。
A.CuO粉末不干燥B.CuO没有完全转化为CuC.没有丙装置2.(2018·杭州改编)小金为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进行如下实验:步骤1:利用图甲所示装置,将干燥的O2从导管a通入U形管(装置气密性良好,药品如图所示);待U形管内充满O2后,在导管b处连接一活塞推至底部的注射器收集20 mL O2后在导管a处连接乳胶管并用止水夹夹紧,如图乙所示。
步骤2:一段时间后,观察U形普内的铁丝其现象如表所示。
(1)步骤12的方法是在b口放带火星的木条,如果木条复燃,则装满氧气。
(2)铁制品锈蚀的条件之一是需要O2,在此实验中能支持此条件的证据是潮湿的普通铁丝,通入氧气后,有较多红褐色锈斑,注射器中氧气减少。
(3)通过对比实验现象,此实验还可得出铁制品锈蚀的条件是铁与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部分专题五类型四
1.(2018·黄冈)对比实验是化学研究中经常采用的方法。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CO2通入NaOH溶液是否发生了反应,设计了下列两组实验。
请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一起探究并回答问题:【设计与实验】
实验序号实验步骤一实验步骤二
实验Ⅰ
实验序号实验步骤一实验步骤二
实验Ⅱ
【探究与结论】
(1)实验Ⅰ中步骤一看不到明显现象,步骤二产生的现象是有气泡冒出。
(2)实验Ⅱ 中步骤二看到有白色沉淀析出,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l2+Na2CO3=== CaCO3↓+2NaCl。
(3)在实验Ⅱ 的步骤一中CO2和NaOH溶液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但却看不到明显的现象,原因是C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Na2CO3。
【拓展延伸】现有下列信息:
资料卡片一
20 ℃ NaOH、Na2CO3在水中的溶解度
物质溶解度S/g
NaOH 109
Na2CO321.8
资料卡片二
20 ℃ NaOH、Na2CO3在乙醇中的溶解度
物质溶解度S/g
NaOH 17.2
Na2CO3<0.01
请你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一起利用以上料信息再设计实验Ⅲ,证明CO2确实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Ⅲ的操作为:把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中。
看到的现象是有白色沉淀生成。
2.(2018·南京)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铝的某些性质进行相关探究。
图1 图2
【实验回顾】
(1)铝与稀盐酸反应。
①用如图1所示装置制取氢气。
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6HCl=== 2AlCl3+3H2↑;
②用B装置收集氢气的原因是氢气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能否置换出盐酸和稀硫酸中的氢,判断的依据是金属是否位于氢前面,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和稀硫酸中的氢,位于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盐酸和稀硫酸中的氢。
【提出问题】
铝能否与水反应生成氢气?
【查阅资料】
物质钠与水铝与水汞与水
能否发生反应能反应能反应不反应
【交流与讨论】
(1)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起到保护膜的作用。
如生活中可用铝壶烧水。
铝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l+3O2=== 2Al2O3。
(2)除去铝表面氧化铝薄膜的方法(举一例)用砂纸打磨。
除上述方法外,还可以将铝片浸入氯化汞(HgCl2)溶液中,形成铝汞齐(铝汞合金)破坏铝表面致密的氧化膜且防止其重新生成。
【实验探究】
(1)将铝片完全浸入氯化汞(HgCl2)溶液中1分钟左右,取出,立即用流水冲洗干净后加入到蒸馏水中(如图2),其表面生成大量气泡、周围出现白色沉淀。
铝与氯化汞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3HgCl2=== 2AlCl3+3Hg。
(2)在导管口a处涂肥皂水,发现导管口有气泡形成,当气泡离开导管后,气泡上升(填“下沉”或“上升”),用燃着的木条点燃气泡,发出爆鸣声。
【实验结论】
铝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气。
写出铝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氢气的化学方程式:2Al+6H2O=== 2Al(OH)3↓+3H2↑。
【实验反思】
(1)图2装置内,在铝与水反应的过程中,若关闭导管上的活塞K,反应停止,其原理是关闭活塞K,容器内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回烧杯,固体与液体分离,反应停止。
当再次打开活塞K,反应继续,产生气泡。
铝未能生成氧化铝,其原因是容器内充满氢气,铝无法与氧气接触。
(2)汞有毒,会污染环境,兴趣小组的同学用硫粉处理单质汞,用饱和硫化钠溶液处理使用过的氯化汞废
液。
3.(2018·德州)在学习“酸和碱”后,瑞娟同学对“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进行再探究。
想到实验生成的二氧化硫是非金属氧化物,提出疑问:二氧化硫能否与水反应生成酸?
为此,瑞娟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点燃的硫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有少量的水)中,反应中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反应后,盖紧集气瓶口的玻璃片,振荡集气瓶;再打开玻璃片,仍能闻到刺激性气味;随后向其中滴入几滴紫色的石蕊溶液,瓶中液体变为红色。
瑞娟同学产生许多困惑:这种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色的物质是什么?怎样防止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中去?
瑞娟询问老师,老师告知:在涉及的反应中,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的性质相似;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化学式为H2SO3);亚硫酸还可进一步与氧气反应生成硫酸。
请你帮助瑞娟同学解答下列问题:
(1)请结合下列图示中所给实验用品,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二氧化硫不能使石蕊变红色。
实验操作:将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放入盛有二氧化硫的集气瓶内。
(2)分别写出生成亚硫酸、硫酸的两个化学方程式:①SO2+H2O=== H2SO3;
②2H2SO3+O2=== 2H2SO4。
(3)以上两个化学反应都属于化合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亚硫酸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4)亚硫酸、硫酸、盐酸和碳酸都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色,从微观角度分析原因是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
(5)为更多的吸收二氧化硫,防止二氧化硫散发至空气中。
有以下试剂,你认为用来代替集气瓶中的水最为合适的是④(填序号)。
①饱和氢氧化钙溶液;②饱和氯化钠溶液;
③浓盐酸;④饱和氢氧化钠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