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P-1类药物作用机制及优点 新型糖尿病药物研究设计思路
胰高血糖素样肽1分泌调控糖尿病治疗
胰高血糖素样肽1分泌调控糖尿病治疗一、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概述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是一种由肠道L细胞分泌的激素,它在调节血糖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GLP-1的分泌与食物摄入密切相关,餐后GLP-1的分泌增加,有助于降低血糖。
GLP-1通过刺激胰岛素的释放、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以及减缓胃排空速度来降低血糖。
此外,GLP-1还具有促进胰岛β细胞再生和神经保护等作用,使其成为糖尿病治疗的重要靶点。
1.1 GLP-1的生物合成与作用机制GLP-1由前体蛋白前胰高血糖素原在肠道L细胞中经过酶切生成。
GLP-1的生物活性形式主要是GLP-1(7-36)NH2和GLP-1(7-37)两种形式。
它们通过与胰岛β细胞表面的GLP-1受体结合,激活cAMP-PKA信号通路,从而促进胰岛素的释放。
同时,GLP-1还能通过抑制胰岛α细胞的分泌活动来降低胰高血糖素水平。
1.2 GLP-1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其主要原因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受损。
GLP-1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减缓胃排空、降低食欲、减轻体重等。
这些作用使得GLP-1成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手段。
二、GLP-1分泌的调控机制GLP-1的分泌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包括营养因素、神经内分泌因素以及肠道微生物等。
了解GLP-1分泌的调控机制对于开发新的糖尿病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2.1 营养因素对GLP-1分泌的影响食物摄入是GLP-1分泌的主要刺激因素。
不同类型的营养物质,如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都能促进GLP-1的分泌。
特别是含丰富膳食纤维的食物,能够显著增加GLP-1的分泌。
此外,食物的摄入方式,如餐次和餐量,也会影响GLP-1的分泌水平。
2.2 神经内分泌因素对GLP-1分泌的调控神经系统通过释放多种神经递质和激素来调控GLP-1的分泌。
新型降糖药:GLP-1及其类似物的作用机制?
新型降糖药:GLP-1及其类似物的作用机制?问题描述精彩解答胃肠道是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肠道内分泌细胞在代谢调节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Elrick等发现,在血糖变化水平相同的情况下,与静脉注射葡萄糖相比,口服葡萄糖可引起更多的胰岛素分泌,这种现象被称为“肠促胰素效应”。
人体内主要有两种肠促胰素:葡萄糖依赖性胰岛素释放肽(Gastric Inhibitory Polypeptide, GIP)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
不像其他胰岛素促泌剂通过KATP通道释放胰岛素,GLP-1通过刺激胰岛素前体基因表达而合成胰岛素。
这个效应主要是通过GLP-1与β细胞的GLP-1 受体结合后激活了环磷酸腺苷依赖的蛋白激酶A信号通路。
另外,GLP-1也可以通过抑制胰岛α细胞释放的胰高糖素而降低血糖。
但这个机制尚不十分明确。
在临床前研究中发现,GLP-1对胰腺的作用还包括保护β细胞,增加β细胞量。
但是生理性的GLP-1的半衰期很短,在体内会很快被二肽基肽酶4水解,而GLP-1类似物通过对人GLP-1进行结构上的修饰,从而可以模拟天然GLP-1的生理作用,又不容易被二甲基肽酶4水解,延长了半衰期,增加了活性GLP-1在体内的浓度。
目前在国内上市的人GLP-1类似物利拉鲁肽,与人GLP-1的同源性高达97%。
参考文献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6(1): 14-20.2. Henquin J.Diabetes.2000; 49:1751–1760.《糖尿病Q&A》介绍:《糖尿病Q&A》涵盖了糖尿病领域基础知识、糖尿病的诊疗和并发症、重大临床研究的各种常见的问题。
在这里这些问题都会全面科学的为您一一解答。
欢迎大家关注医学信息微信公共平台获得前沿的学术信息:1. 点击右上角↗关注我们或分享给你的同事;2. 也可以添加朋友→搜索诺和诺德医学资讯或者扫描下方二维码。
GLP-1作用机制
慢性β细胞 功能衰竭
胰岛素 分泌不足 β细胞 功能异常
二甲双胍 格列酮类
胰岛素、磺脲类 格列奈类
α-糖苷酶 抑制剂
肠促胰素效应
肠促胰素效应: 口服葡萄糖和静脉注射葡萄糖效应的比较
静脉血糖浓度(mg/dL)
时间(分钟)
C肽 (nmol/L)
200
100
0
01
60
120
180
01
中国糖尿病健康管理调查 2006 中国18个城市60家医院登记治疗超过12个月的糖尿病患者 参与分析的患者 2779 例
DiabCare Study 2006, Data on file
潘长玉等《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420-424,2004
达标率(%)
25.9%
29.5%
44.6%
0
10%
20%
胰岛素、磺脲类 格列奈类
α-糖苷酶 抑制剂
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HbA1c 达标的比例不足50%
NHANES=美国人群的一项全国健康营养检查调查. Saydah SH et al. JAMA. 2004;291:335–342.
HbA1c 水平 <7%
血压 <130/80 mmHg
总胆固醇 <200 mg/dl
270
180
90
0
-30
0
60
120
180
240
*
*
*
*
*
*
*
时间 (min)
-30
0
60
120
180
240
20
10
0
时间 (min)
GLP-1及其相关制剂的临床应用 王泽想
GLP-1及其相关制剂的临床应用王泽想(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医院呼和浩特010080)2型糖尿病的自然病程中胰岛β细胞功能及其细胞块呈现进行性下降[1]。
新提出的糖尿病治疗“四联”方案即生活方式干预联合二甲双胍、噻唑脘二酮(TZD)和GLP-1受体激动剂[3],其中GLP-1早期保护胰岛β细胞、减少β细胞功能受损及阻止细胞凋亡等日益为学术界关注。
本文就近年来GLP-1及其相关制剂在糖尿病治疗上的临床应用概况做一综述。
1.GLP-1的代谢及生理、生物学作用GLP-1(glucagon-like peptide-1)即胰高糖素样肽1。
是一种肠促胰素,主要由回肠、结肠中的L细胞合成。
肾脏在GLP-1代谢中起重要作用[5]。
天然GLP-1在体内很快被二肽基肽酶Ⅳ(dipeptidyl peptidase 4,DPP-4)降解,GLP-1的半衰期仅2分钟左右[4 ,5]。
降解生成的片段GLP9~36是GLP-1受体拮抗剂,使得GLP-1与其受体的亲和力降至原来的1%,即使有新的GLP-1补充,也无法发挥正常的生理作用。
GLP-1的主要生理、生物学作用特点是:促进β细胞葡萄糖依赖性地释放胰岛素;抑制α细胞分泌胰升血糖素,从而抑制肝脏葡萄糖生成;刺激胰岛β细胞增殖,诱导其再生,阻止其凋亡;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增加葡萄糖的利用;减弱胃肠道蠕动,延缓胃排空,降低食欲和食物摄入,降低体重;直接降低血糖;降低TG、FFA;降低血压;保护心血管等。
2. GLP-1相关制剂的临床应用根据GLP-1和GLP-1R在治疗糖尿病中的作用靶点,人们研究开发了三类药物:①GLP-1类似物;②GLP-1R激动剂;③GLP-1降解酶抑制剂(DPP-4抑制剂)[2]。
2.1 GLP-1长效类似物与GLP-1R激动剂GLP-1降糖作用具有葡萄糖浓度依赖性的特点。
血糖升高时,GLP-1与β细胞膜上的G蛋白偶联的特异受体结合,通过腺甘酸环化酶产生cAMP,激活蛋白激酶A及鸟甘酸交换因子Ⅱ(cAMP-GEFⅡ,Epac2)导致多种反应发生,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7]。
GLP-1及其类似物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GLP-1及其类似物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作者:盛灵通,孔建龙,秦健,管其君来源:《糖尿病新世界》 2015年第2期盛灵通孔建龙秦健管其君浙江华阳药业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53[摘要]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是一种肠源性激素,具有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释放,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促进胰岛β细胞增殖并抑制其凋亡、延缓胃排空以及保护心血管等重要作用。
天然的GLP-1在体内被二肽基肽酶-4(DPP-4)迅速降解,因此很难在临床中直接应用。
GLP-1类似物可以抵抗DPP-4的降解,增强与GLP-1受体的结合,有效延长作用时间,具有很好地应用前景。
该文就GLP-1及其类似物的作用特点、临床应用、潜在风险和不良反应等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糖尿病;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 R587.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4062(2015)01(b)-0022-02糖尿病是一种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代谢紊乱综合征。
据统计,2007年全球大约有2.5亿糖尿病患者,预计2025年将达到3.8亿[1]。
在传统的治疗方式中,大都是针对性地调控血糖水平,而对B细胞功能、低血糖、体重和心血管危险因素等方面并没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研究发现,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及其类似物不仅可以刺激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进而降低血糖,还具有保护胰岛B细胞功能、减缓B细胞凋亡并促进其再生的作用。
同时,在减轻体重、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等方面也有着其独特的优势[2]。
该文主要就GLP-1及其类似物的临床应用特点和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GLP-1的生成与代谢GLP-1是一种含有30个氨基酸的肽类激素,是肠源性激素的一种[3]。
在餐后食物刺激下,GLP-1主要由回肠与结肠的L细胞合成、分泌并释放入血。
其刺激胰岛素分泌等作用具有葡萄糖浓度依赖性[4]。
GLP-1降糖药作用机制、效用分析(优势分析)
常用降糖药对血糖、体重及内脏脂肪的作用2.1.1 GLP-1RA 降糖减重优势明显,是最理想的降糖药◆ 多项研究表明 GLP-1 受体激动剂不但具有显著的降糖疗效,同时兼有低血糖发生率低的优点。
除此之外,GLP-1受体激动剂还有一些降糖之外的作用,包括降低体重、降低收缩压、改善血脂紊乱以及潜在的心血管获益。
◆劣势主要包括胃肠道不良反应及一些罕见不良反应,同时由于纳入医保品种较少,费用高。
优势劣势降糖机制:降低低血糖风险,GLP-1类似物为血糖依赖性降糖,低血糖 发生率低。
同时促进胰岛β细胞的再生和修复胃肠道不良反应:通常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消化不良、 食欲下降等减重机制:抑制食欲,胃酸分泌、胃蠕动以及胃排空,减少肠道对食物 的推进和消化吸收低血糖:尽管单用GLP-1低血糖发生率较低,但与其他降糖药联用 时仍有低血糖风险心血管保护机制:舒张冠脉血管,增加冠脉血流,同时还可以增加心肌细 胞葡萄糖的摄取率,促进细胞能量代谢,增加心肌收缩力,抑制心脏重构 和心肌凋亡(利拉鲁肽、索马鲁肽和度拉糖肽被证明对心血管有益) 产生抗体:作为蛋白质源性药物在使用过程中易产生抗体,分子结 构同源性越高越不容易产生抗体(利司那肽和艾塞那肽抗体阳性率 较高) 甲状腺C细胞癌:促进甲状腺C 细胞环磷酸腺苷的形成,血清降钙素的合成及释放,导致发生甲状腺C 细胞癌的可能性增加 肾脏保护机制:GLP-1 受体主要分布在肾脏小动脉的平滑肌细胞内,其可以减少近端肾小管钠离子重吸收,改善球管平衡,降低肾小球压力 大部分产品未纳入医保,平均费用较高,目前仅仅只有3款产品纳 入医保(利拉鲁肽、艾塞那肽、艾塞那肽微球)分类 HbA1c 低血糖风险 体重 内脏脂肪 每月人均费用(元)常见不良反应胰岛素 ↓↓↓ ↑↑↑ ↑↑ — 103-402 低血糖 磺脲类药物 ↓↓ ↑↑ ↑ — 193-386 低血糖 格列奈类药物 ↓↓ ↑↑ ↑ —或↓ 212-916 低血糖 GLP-1受体激动剂↓↓ ↑ ↓↓ ↓↓ 408-2130 胃肠道 二甲双胍 ↓↓ ↑ ↓ — 137-139 胃肠道/乳酸酸中毒α-糖苷酶抑制剂 ↓ ↑ — 或↓ — 204-735 胃肠道 DPP-4抑制剂 ↓ ↑ ↔ ↔ 221-246 罕见SGLT-2抑制剂↓↑↓↓↓127-367泌尿生殖道感染/脱水2.1.2 GLP-1受体众多,可实现多重降糖机制胰高血糖素样肽(GLP-1)是人在进食过程中由肠黏膜内分泌细胞L细胞分泌的肠源性激素。
GLP—1类药物对糖尿病心血管保护的研究进展
GLP—1类药物对糖尿病心血管保护的研究进展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最主要的致死原因。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是近年来治疗糖尿病研究的热点之一,不仅可以有效降低血脂、血糖之效,还能降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保护患者的心脏功能,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
GLP-1有两大相关药物:GLP-1类似物和二肽基肽酶-IV抑制剂,该文主要就GLP-1的结生理作用以及两类药物的临床应用进行回顾。
标签:GLP-1类药物;糖尿病;心血管保护糖尿病作为一种主要由T淋巴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对患者的生存健康产生严重危害。
近些年来,全球范围内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
同时,糖尿病可以引发多种并发症,以高血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为主,给患者及家庭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
目前在糖尿病的治疗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虽然大约30%的患者经过治疗可以控制血糖,但在血糖控制也会导致低血糖以及体重增加等风险[1]。
基于此,探究糖尿病的新疗法对糖尿病患者而言至关重要。
近年来以肠促胰素为基础的降糖药物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GLP-1作为一种重要的肠促胰素,能够降低血糖水平,促使机体β细胞增殖和再生、抑制β细胞凋亡、控制食欲、增强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等生理作用[2]。
1 GLP-1概况肠促抑素效应最早于上世纪60年代出现,是指口服葡萄糖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同时,进一步的医学研究显示:人体的肠促胰素主要包括GLP-1和具有葡萄糖依赖性的促胰岛素多肽(GLP)。
GPL-1与促胰岛素多肽相比,GPL-1的促胰岛素分泌作用更强,加之GPL-1具有抑制餐后胰高血糖素分泌、延缓胃排空、抑制摄食之效。
以上均表明,GPL的临床价值更高。
GPL-1主要受进食和神经内分泌等因素的调节,由回肠和结肠黏膜L细胞分泌。
GPL-1作为胰高血糖原基因翻译后加工的裂解产物,其主要组成成分为氨基酸,在人的机体内以GLP-1(7-37)和GLP-1(7-36)NH2两种形式存在[4]。
GLP-1及利拉鲁肽整体介绍
利拉鲁肽在其他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潜力
肥胖症治疗
利拉鲁肽能够抑制食欲并减少食 物摄入,对于肥胖症治疗具有潜
在的应用价值。
心血管疾病预防
利拉鲁肽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 有望用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
疗。
神经退行性疾病
研究表明,利拉鲁肽对神经退行 性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未 来可能用于帕金森病、阿尔茨海
默病等疾病的治疗。
20世纪90年代
Glp-1被发现,具有降低血糖 和改善胰岛功能的作用。
2000年
利拉鲁肽作为第一个Glp-1类 似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2010年
利拉鲁肽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 督管理局批准,进入全球市场。
利拉鲁肽的药理作用
促进胰岛素分泌
利拉鲁肽能够刺激胰岛β细胞分 泌胰岛素,从而降低血糖。
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
利拉鲁肽能够抑制胰岛α细胞分 泌胰高血糖素,进一步降低血糖。
抑制食欲
利拉鲁肽能够作用于中枢神经 系统,抑制食欲,减少食物摄 入量。
延缓胃排空
利拉鲁肽能够延缓胃排空,延 长饱腹感,减少食物摄入量。
利拉鲁肽的临床应用与效果
降低血糖
利拉鲁肽能够显著降低2 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
平,改善胰岛功能。
控制体重
利拉鲁肽能够显著降低 患者的体重,减轻肥胖
问题。
心脑血管保护
利拉鲁肽能够改善血脂 水平,降低血压,对心 脑血管具有保护作用。
减少并发症
利拉鲁肽能够减少2型糖 尿病患者的并发症,如 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
变等。
03 Glp-1类似物与利拉鲁肽 的比较
Glp-1类似物的种类与特点
艾塞那肽
洛塞那肽
艾塞那肽是一种天然的GLP-1类似物, 具有促进胰岛素分泌和抑制胰高血糖 素释放的作用。
GLP-1糖尿病-市场研究
GLP-1受体激动剂一、GLP-1及GLP-1激动剂简介: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是回肠内分泌细胞分泌的一种脑肠肽,能够刺激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而且这一作用是葡萄糖依赖性的,效应的强弱与血糖浓度的高低有关,遇强则强(糖尿越高效果越好),遇弱则停,不容易出现低血糖等副作用。
天然GLP-1的缺点:天然GLP-1容易被体内DPP-IV降解,降解位点是肽链七八位的HA|EG,半衰期只有几分钟。
GLP-1受体激动剂:就是与GLP-1的受体相结合之后能够起到胰高血糖素样肽-1同样作用的药物,目前大部分GLP-1受体激动剂都是GLP-1的类似物,通过修饰GLP-1,如PEG 化等,延长GLP-1的作用时间,有口服和注射两种类型。
二、GLP-1的作用机制1、保护胰岛β细胞的作用●GLP-1可作用于胰岛β细胞,促进胰岛素基因的转录、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并可刺激胰岛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抑制胰岛β细胞凋亡,增加胰岛β细胞数量。
●此外,GLP-1还可作用于胰岛α细胞,强烈地抑制胰高血糖素的释放,并作用于胰岛δ细胞,促进生长抑素的分泌,生长抑素又可作为旁分泌激素参与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研究证明,GLP-1可通过多种机制明显地改善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或患者的血糖情况,其中促进胰岛β细胞的再生和修复,增加胰岛β细胞数量的作用尤为显著,这为2型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前景。
2、葡萄糖浓度依赖性降糖作用●作为一种肠源性激素,GLP-1是在营养物质特别是碳水化合物的刺激下才释放入血的,其促胰岛素分泌作用呈葡萄糖浓度依赖性。
●GLP-1具有葡萄糖浓度依赖性降糖作用,即只有在血糖水平升高的情况下,GLP-1才发挥降糖作用,而在血糖水平正常时,则不会使其进一步降低。
●GLP-1的这种葡萄糖浓度依赖性降糖特性是其临床应用安全性的基础与保障,从而免除了人们对现有糖尿病治疗药物及方案可能造成患者严重低血糖的担心。
GLP-1受体激动剂临床应用要点
GLP-I受体激动剂临床应用要点胰高血糖素样肽I(GLP-1)受体激动剂(GLP-IRA)不仅可以降低血糖,同时兼具减轻体质量、降低血压、改善血脂谱等作用。
我国已批准9种GLPTRA 类药物用于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T2DM),均基于激活体内GLP-I受体而发挥降糖作用。
由于药物自身结构和天然GLPT氨基酸同源性的差异,导致不同药物间药动学参数和临床疗效等差异较大Q1、GLPTRA分类(1)根据分子结构特点:①基于人GLPT结构的GLPTRA有利拉鲁肽、度拉糖肽、司美格鲁肽、贝那鲁肽,其氨基酸序列与人GLPT的同源性290%;②基于激动肽4结构的GLP-IRA有艾塞那肽、艾塞那肽微球(周制剂)、利司那肽、聚乙二醇洛塞那肽,其氨基酸序列与人GLP-I的同源性约为50%o(2)根据药代动力学特点:GLP-IRA可分为短效、长效及超长效制剂。
①短效制剂有贝那鲁肽、艾塞那肽、利司那肽,一般需要每天皮下注射1〜3次;②长效制剂包括利拉鲁肽、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需要每天皮下注射1次;③超长效制剂包括度拉糖肽、司美格鲁肽、艾塞那肽微球(周制剂)、聚乙二醇洛塞那肽,一般需要每周皮下注射1次。
2、GLP-IRA作用机制GLP-IRA与GLP-I受体结合可产生多种效果:①刺激胰岛素分泌——当血糖升高时,GLPTRA可以增加胰岛B细胞内环磷酸腺甘(cAMP)的数量,进而促进胰岛素的释放。
②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可能与胰岛A细胞有关。
③减缓肠道的蠕动一一GLPTRA可抑制胃排空,延长排空速度和减缓肠道的蠕动,进而影响血糖水平,且在影响食欲的同时,有减轻体质量的作用。
3、GLPTRA用法用量贝那鲁肽注射液:起始O.Img,2周后增至0.2mg;每日3次,餐前5min皮下注射艾塞那肽注射液:起始5ug,1个月后可增至IOUg;每日2次,早餐和晚餐前60min皮下注射;2次间隔6h利司那肽注射液:起始IOUg,第15天开始20μg;每日1次,任意一餐前Ih内皮下注射利拉鲁肽注射液:起始0.6mg,至少1周后增加至1.2mg或L8mg(建议单日不超过1.8mg);每日1次,任意时间皮下注射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剂量应按患者个体需求制定;若按剂量单位进行给药,一次1〜50剂量单位;每日1次,任意时间皮下注射注射用艾塞那肽微球:常规2mg,每周1次,任意时间皮下注射度拉糖肽注射液:起始0.75mg,最大推荐剂量为L5mg;每周1次,任意时间皮下注射聚乙二醇洛塞那肽注射:起始Slmg,控制不佳增至0.2πιg;每周1次,任意时间腹部皮下注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起始0.25mg,4周后增至0.5mg,至少4周后可增至Img(建议单周不超过InIg);每周1次,任意时间皮下注射4、GLPTRA不良反应(1)胃肠道反应:常见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不反应,但可随时间逐渐缓解,用药初期胃肠道不良反应症状明显,建议初始小剂量,根据耐受情况逐渐加至正常剂量。
GLP-1调控胰岛细胞增殖、凋亡的信号分子机制及中西药的研究
导胰腺干细胞分化为不 同的 内分泌细胞 , B细胞分 是 化 和成熟 的核 心调 控 因子 。G P一1可 以影 响 P X L D 1的 D A结 合 活性 、 式 激 活潜 能 以及 P X 一1的 N 反 D 基 因表达 j L 。G P一1作 为 化学 信 息与 细 胞 膜 上 的 G
A bsr c GL 一 1, x r s e y guc g nso gn lg n a p o t we a c e tc h r n h ts n h ss d a d s ce e y L c ls ta t P e p e s d b l a o r i a e e, r mo ebo lp n r ai o mo e t a y t e ie n e r t d b el i
的表达 产物 是胰 腺 生 长发 育 的主 要 调控 因子 , 在胚 胎 糖 和游 离脂 肪酸 , 抑制糖 毒性 和 脂肪 毒 性 , 间接 保 护 发育 9 5~1. d时可 促进 胰腺 小芽 生 长与 发育 , . 35 使其 细胞 , 维持 B细胞量。崔岱等 研究发现 G P一 促 L 1
胰腺 一十二指 肠 同源盒 因子 1 P X 一1 基 因 的小 鼠 , (D )
TCF- Cy l - c i D2。 n
. L 调 G P一1促进胰 岛 细胞增殖 的作 用消 失 。P X一1 因 3 2 G P一1 控 胰 岛 细胞 凋 亡 L D 基
G P一1可 降低 血 L
2 抑制 活性 氧 簇 ( O ) 活 性 氮簇 ( N ) 对 RS、 R S等 蛋 白偶联 受体 相结 合 , G 变 构后 与 A P结合 激 活 , 达 ; ) 使 s T
GLP-1类似物Liraglutide(利拉鲁肽)的作用可以持续24小时,每天仅需...
GLP-1类似物Liraglutide(利拉鲁肽)的作用可以持续24小时,每天仅需用药一次,能够提供类似于内源性GLP-1的生理效应,包括根据葡萄糖水平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糖素、延迟胃排空;在动物实验中,还能防止B细胞凋亡并促进其再生。
由于促进胰岛素分泌的作用是依赖于血糖水平的,因此发生低血糖的危险比较低。
临床试验证实,Liraglutide能够降低空腹及餐后血糖,HbA1C水平能够降低1~2%;某些试验甚至表明,Liraglutide能够降低某些心血管风险的生物标记,明显降低甘油三酯的水平。
当然,还需要进行相关实验验证究竟Liraglutide能否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进程。
在过去的30年中,全球和我国的2型糖尿病(T2DM)患病率急剧上升,给社会带来了日益沉重的负担。
总体来说,目前T2DM的控制达标率较低,且在过去5年中未能进一步提高。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降糖药物,在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方面也尚无突破性进展。
因此寻找新的治疗机制和研发新药物是提高T2DM治疗达标率的希望之一,而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的问世,是这方面的一个成功典范。
GLP—1是一种由胃肠内分泌细胞产生的肽类物质,属于肠促胰素的一种。
它能够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刺激胰岛β细胞增生、阻止胰岛β细胞凋亡、抑制胰高血糖素的释放、抑制胃肠道蠕动和胃液分泌、延迟胃排空、产生饱胀感和食欲下降等多重途径来控制血糖。
无疑,GLP—1将会开启未来糖尿病治疗的新篇章!礼来的产品是GLP-1类似物,其实是南美蜥蜴分泌的GLP-1,在美国使用时因为出现个别急性胰腺炎的病例,被FDA加黑框警告,因此这个产品在国外的销量一直上不去;诺和的产品是GLP-1的化学修饰物,半衰期比天然GLP-1长很多,但因为在动物身上发现细微的致癌性差异,在FDA 专家委员会投票时以6票赞成、6票反对、1票弃权的结果“暂时搁置”。
礼来的艾塞那肽是巨蜥唾液提取,与人类GLP-1同源性仅有50%多诺和的利拉鲁肽是人工修饰的,与人类的GLP-1同源性好像是90%,记不清了。
GLP-1作用机制
肠促胰素的生理功能
♦ 肠促胰素:
• 是肠道分泌的激素,可调节胰岛素对摄食的反应 • 进食后由小肠内分泌细胞分泌 • 帮助机体在进食碳水化合物后产生适当的餐后胰岛素反应
♦ 肠促胰素产生的促进胰岛素分泌的效应约占餐后胰岛素分泌 总量的60%左右
Nauck MA, et al.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1986;63:492-497; Drucker DJ. Diabetes Care. 2003;26:2929-2940.
180
肠促胰素及肠促胰素效应
1986年Nauck 和 Creutzfeldt 等人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肠促胰素效应减弱, 表明肠促胰素通路是2型糖尿病的一个重要治疗靶点
Nauck M, et al. Diabetologia 1986;29:46– 52.
2型糖尿病患者肠促胰岛素分泌激素作用减弱
正常人 80
Drucker DJ. Diabetes Care. 2003;26:2929-2940.
GLP-1的作用及其效应
GLP-1 在人体中的作用
进食促进 GLP-1分泌
增加β 细胞反应
Β细胞: 增强葡萄糖依赖的胰岛素分泌
促进饱感 降低食欲
降低β 细胞负荷
新型糖尿病治疗药物GLP1探究
重庆医科大学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申请书项目名称:新式糖尿病治疗药物GLP-1 的研究申请者:***指导教师: ***单位: ****电话: ******重庆医科大学实验教课管理中心申请日期:**** 年** 月** 日项目 新式糖尿病治疗药物 GLP-1 的研究名称研究 所属申请 起止 项目药物化学学科8000 元**** 年** 月至 **** 年** 月金额时间科研 小组 成员指导 教师研究 内容 和 意义 简介 (400 ~500字)项目性质学生自选研究课题型 姓名性别年级电话及电子邮箱胰高血糖素样肽一 1(glucagon-likepeptide1 ,GLP-1) 是由人胰高血糖素基因编码,并由肠道 L 细胞分泌的一种肽类激素, 拥有以下生理作用: 以葡萄糖依靠方式作用于胰岛 β细胞,促使胰岛素基因的转录, 增添胰岛素的生物合成和分泌;刺激 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克制 β细胞凋亡,进而增添胰岛 β细胞数目,克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克制食欲及摄食,延缓胃内容物排空等。
这些功能都有益于降低餐后血糖并使血糖保持在恒定水平。
GIP 不具备降低胰高血糖素分泌、 克制摄食和胃排空等 GLP-1 所具备的功能。
别的,在 T2DM 患者中并未察看到 GIP 缺乏,但发现了近似于 GIP 抵挡的状况,使 GIP 作用减弱。
所以 DPP-4 克制剂高升 GIP 的作用对 T2DM 并没有显然的治疗价值。
其余受 DPP-4 降解的肽类水平高升后产生的作用尚待研究。
而 GLP-1 近似物可较 DPP-4 克制剂更为强效、特异地高升 GLP-1 水平,更充足地发挥降糖作用。
一、立论依照 ( 项目的研究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剖析,附参照文件)30年前的中国人可能不会想到,糖尿病这类“荣华病”会在中国成为一大公共健康难题,困扰上亿中国人。
糖尿病已经成为威迫人类健康的杀手,当前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已居世界第二位。
2007 年全国为 3980 万估计2025年将达5930万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 GLP-1类药物作用机制及其优点,试提供一种新型抗糖尿病药物的设计思路?
A: 正常人胰岛素的分泌受多种因素的调节,其中两个主要的肠促胰岛素为葡萄糖依赖的胰岛素释放肽(GIP)和胰高糖素样肽1(GLP-1)。
进餐刺激后,抑胃多肽GIP和GLP-1由肠道内分泌细胞分泌,这两种激素在糖代谢中的作用促使人们开始研究其在2 型糖尿病治疗方面的价值。
有研究表明,外源性GLP-1能够使IGT患者的胰岛素分泌正常化,也能够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2型糖尿病患者GLP-1分泌功能受损,提示肠促胰岛素分泌系统损伤也许是2型糖尿病病理生理基础之一。
GLP-1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发挥生理作用,由于G蛋白偶联受体分布广泛,GLP-1可以作用于心脏、胃、肺、肠道、垂体、内皮、肾脏、胰腺和外周及中枢神经系统。
因此,GLP-1显示出多种药理作用,例如:降低血糖、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延缓胃排空以及增加饱腹感等。
后两种作用可以减少能量摄入。
生理性的GLP-1在体内会被二肽基态酶(DPP-4)迅速灭活,使GLP-1的理半衰期仅为1~2min。
降解生成的片段GLP-9~36是GLP-1受体的拮抗剂,使得GLP-1与其受体的亲和力降至原来的1%,即使再补充GLP-1,也无法发挥正常的生理作用。
正常生理下,GLP-1在体内主要由肾脏排泄,肾外组织起到协助清除的作用。
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GLP-1的药理活性,在研发新药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方向,第一种研制GLP-1类似物,第二种为研究DPP-4抑制剂。
DPP-4抑制剂有西格列汀和维格列汀,GLP-1类似物包括利拉鲁肽、度拉鲁肽和正在研究的口服GLP-1类似物索马鲁肽。
GLP-1及其类似物不仅可以刺激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进而降低血糖,还具有保护胰岛B细胞功能、减缓B细胞凋亡并促进其再生及毒副作用小的特点。
有别于传统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的优势首先体现在它的降糖机理上:GLP-1是肠道细胞合成的一种多肽,它能够根据体内葡萄糖水平的高低“按需”调节胰岛素分泌,就像给胰腺装了个“开关”。
当体内血糖过高时,它会将这一开关“打开”,释放胰岛素;而当血糖达到正常范围时,则“关闭”开关,使血糖停留在平稳的范围内,将低血糖发生的风险降到最低。
β细胞功能的逐渐衰竭是导致糖尿病不断进展的“罪魁祸首”。
现有的口服降糖药都不具备保护β细胞功能的作用,也就无法阻止糖尿病的进一步发展。
在全球40多个国家的4000多名糖尿病患者中进行的LEAD研究证明,诺和力可以改善β细胞胰岛素分泌的数量和质量,因此有可能延缓糖尿病的发展进程。
除了在降血糖、减少低血糖事件、保护β细胞功能方面表现优异,诺和力还能够降低体重。
同时,由于它能够降低收缩压,在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方面也发挥出优势。
这无疑给2型糖尿病患者带来了意外的“惊喜”。
此外,诺和力提供了最大的治疗灵活性,每天只需用药一次,且可在一天中任何时间给药,不受用餐时间限制,最大程度的方便了患者用药。
肥胖与糖尿病“密不可分”,肥胖既是糖尿病的早期症状,又是糖尿病的主要诱因。
一方面,长期持续肥胖群体中糖尿病发病率明显升高。
另一方面,在2型糖尿病群体中80%都是肥胖者。
而GLP-1在临床试验中表现出的降糖和减肥功效及所提供的便利性,有望促使2型糖尿病患者群体更好地坚持治疗和主动管理自身病情。
根据胰岛素的分泌调剂机制及GLP-1类似物的代谢:
第一、我们除了可以设计GLP-1类似物,我们还利用蛋白质结构解析技术以及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技术,认识到GLP-1类似物是如何和GLP-1受体结合,那些结合位点是真正起作用的,然后设计或者筛选有效分子,从而得到能够口服的GLP-1受体激动剂。
第二、开发抑胃多肽(GIP)对胰岛素调节的作用机制,根据GIP的分子结构以及生物学特征设计筛选类似物和GIP激动剂。
第三、GLP-1在体内会被二肽基态酶(DPP-4)迅速灭活,使GLP-1的理半衰仅为1~2min。
现有的艾塞那肽为二肽基态酶抑制剂,但其是用受内源性GLP-1储存量的限制。
当需要较高剂量的GLP-1时不能满足机体需要。
因此可以考虑将两药物联合起来设计成为前药。
同时也可以考虑设计强效持久的二肽基态酶抑制剂。
第四、降解生成的片段GLP-9~36是GLP-1受体的拮抗剂,使得GLP-1与其受体的亲和力降至原来的1%,即使再补充GLP-1,也无法发挥正常的生理作用。
可以设计药物降低降解产物与受体的亲和力,或使其尽快排出体外,减少GLP-1从肾张的排泄。
根据药物剂型:
改造利拉鲁肽注射剂剂型,使其成为更为长效的制剂,由一天用药一次变为每周用药一次。
这种已经获得了成功,市场上有望取代利拉鲁肽成为下一个重磅炸弹式药物度拉鲁肽。
进来有研究报道,GLP-1类似物索马鲁肽口服剂型正在进行三期临床实验。
这种改剂型若能成功,将大大改善2型糖尿病的用药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