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与朱元思书》教学实录-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与朱元思书》教学实录《与朱元思书》是文学家吴均的一篇著名的山水小品,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
下方是由小编为你精心编辑的《与朱元思书》教学实录,欢迎浏览!师:请一位同学把课题写在黑板上。
(生纷纷举手)师:我找一位没有举手的。
(指一位同学)就是你吧。
你为甚么没有举手?生:我字写的不好。
师:没关系。
没有谁,不练习就把字写好的。
练习练习吧。
(生上台板书“与朱元思书”“吴均”)师:字写得蛮可以嘛,虽然不能说漂亮,但是笔顺都对,间架结构都合理。
要努力,大胆些,敢于表现,才有成功。
不表现,就没有成功。
今天就是一次成功,当了一次老师,板书课题。
(生欲回去)师:先不要走。
当老师还没有当完呢,给大家解释一下课题呀。
生:和……朱元思写信。
师:“与”,应解释为“给”,“与”有“和”的解释,书,有写的意思,但是在这里是名词,该当是“信”的意思。
你连起来解释一下。
生:给朱元思的信。
师:非常棒!你再看看书,会知道,这篇文章还有一个名字。
生:《与宋元思书》师:为甚么两个名字?到底是“朱元思”还是“宋元思”,曾经无从查考,大概过去刻板印刷的时分,刻写不清楚,让读者“朱”“宋”难辨认。
师:这是一篇骈体文。
师:再请一位同学当一当小老师,给大家范读一遍课文。
(生纷纷举手,指定终身。
)(先生把“缥碧”中的“缥”读成了一声,把“窥谷忘反”的“窥”读成了四声。
有两个先生起来纠正。
)师:缥,我们很容易读错,“缥缈”中该当读一声,而“缥碧”中只能读作三声。
“缥缈”还可以写成“飘渺”,都是若隐若现、隐模糊约的意思,而“缥碧”是青白色的意思。
“窥”只需一个音,就是一声。
他还把一个字读错了,“急湍甚箭”,“湍”应是一声,他读成了二声。
这封信美不美?一封信居然还写得如此美!下方我们一齐,齐声把全文朗读一遍。
留意,刚才纠正的字不要再读错了。
生:(高声齐读)“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师:经过大家的读,我也仿佛看到了吴均书信中描绘的那既娟秀、又壮美的景色。
八下21课《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2课时 )
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1课课题:《与朱元思书》主备人:仲宫中心中学仝梅复备:八年级备课组【课标分析】1.能利用工具书识字词;规范书写。
2.理解分析主要内容;随文学习基本词汇、语法知识的表达效果,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结合课文的内容和主旨,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3.诵读文言诗文,能借助工具书疏通文义;通过语气、节奏等朗读方法的训练,达到熟读成诵;在积累、感悟、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4.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学会复述、转述、即席讲话和主题演讲,提高学生表达、倾听和交流的水平。
【教学重点、难点】1.教材分析《与朱元思书》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文言文。
以书信短札的形式,用寥寥一百四十余字描写了富阳至桐庐一百余里秀丽的山水景物。
应重点让学生在反复朗读训练中,利用工具书,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疏通文意,在此基础上理解作者游览了富春江美景以后的感慨:“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返。
”体会作者向往自然美景,厌弃社会世俗意欲归隐的思想,则是教材的难点。
2.教学重点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从、任意、奔、轩邈、经纶、柯”。
通过语气、节奏等朗读方法的训练,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3.教学难点准确理解“鸢飞戾天”两句话的含义及其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文言文学习,学生已经对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有了基本的了解,对于课下注释中最基本的词义有了一定的感知。
积累了一些文言词语的意思。
1.学生基本能通过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理清文章思路、感知文章大意;能通过课下注释和手中的《古代汉语词典》疏通文义。
2.对于学困生,文言词语积累较少,对课文中有些句子理解上可能有些难度, 对于写景状物的手法存在一定问题,对本文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认识存在困难.【教学目标】1.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从、任意、奔、轩邈、经纶、柯”的意思和用法。
2. 通过语气、节奏等朗读方法的训练,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教案
第一课课型:新授课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和培养学生利用想象“望”“文”“生”“景”的能力。
2、品味语言、描绘画面,体会作者笔下富春江景色之美。
3、领略自然美景给人带来的情感体验和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和培养学生利用想象“望”“文”“生”“景”的能力。
难点:品味语言、描绘画面,体会作者笔下富春江景色之美。
三、突破重难点的方法和手段小组合作探究疑难四、教学课时2课时五、教学设计第课时【一】教学目标1、品味语言,感受富江景之美。
2、掌握并运用文章的写法。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品味语言,感受富江景之美。
难点:掌握并运用文章的写法。
【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集体收集并背诵写富春江的诗句:①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唐•韦庄) ②三吴行尽于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
(苏东坡) ③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元•吴桓赞) ④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
无声诗兴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
(清•刘嗣绾) 激发兴趣,快速进入课文。
【二、目标引领】1、品味语言,感受富江景之美。
2、掌握并运用文章的写法。
【三、意义建构】一、逐层解析课文。
(一)解析第一部分(第一节)1、字词解释:①风烟:指烟雾。
②共色:同样的颜色。
③俱:都。
④许: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
⑤独绝:独一无二;绝,极点。
⑥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
从,随着、跟从。
2、语段翻译: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
3、自富阳至桐庐一百来里的风景,作者是怎样概括的?可见本节在全文的作用是什么?提示: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总领全篇,使结构清晰,脉络分明。
4、请分别找出本段中写景、叙事、抒情的语句?提示:①写景: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教学实录-word文档
《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一、导入新课政府师:我国幅员辽阔,风光优美,到处都有让人留连忘返的山山水水。
上节课我们已对《与朱元思书》进行了整体感知,能理解文意,说出重点词语的意思。
课后要求大家──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说说吴筠是如何向好友朱元思介绍富春江山水的。
下面请大家说说自己的看法。
二、课堂研讨(学生拿出自己的材料,先在小组内交流)生1:作者在介绍富春江山水时先总写,再分写。
师:这叫写景有层次,先总后分。
哪些句子是总写,哪些句子是分写?生1:第一节是总写,二、三节分写。
生2:不对,总写富春江山水的句子应该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而不是整个的第一节。
因为前面的“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是交待写景的地点和范围,而不是写景。
师:还有不同看法吗?(摇头,无举手)正确。
板书: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总写)师:下面,我们一起把总写富春江山水的句子背诵一遍。
(齐背)师:分写部分先写──水,再写──山。
那作者是如果介绍富春江的“异水”的呢?生3:分两个方面,一是从“水皆缥碧”到“直视无碍”,这是写它的清澈;一是“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这是写它的湍急。
师:“水皆缥碧,千丈见底”和“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是什么意思?生4:水都呈现出青白色,千丈深的水清澈见底。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浪头像飞猛的骏马。
缥碧的意思是──青白色;湍──水流;甚箭──比箭还快;若奔──“像飞奔的骏马;奔──飞奔的骏马。
师:刚才这位同学的解释有错误吗?(学生思考、交流后无人举手)请大家查阅工具书,弄清“湍”的意思。
(学生查阅工具书)生5:“湍”音tuān,意思是“急流的水”,而他解释为“水流”。
“急流的水”,是指“水”,“水流”是指“水流动的速度”。
师:很好,你能用几个字词来概括江水的“异”?(语塞,其它学生举手)生6:清澈;湍急或者是清、急。
板书:水皆缥碧……直视无碍清澈(清)异水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湍急(急)师:第三节是从哪些角度来写“奇山”的?生7:从四个角度来写“奇山”的。
人教版八年级下《与朱元思书》教学实录
人教版八年级下《与朱元思书》教学实录人教版八年级下《与朱元思书》教学实录《与朱元思书》教学实录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不知道大家昨晚预习了没有?生(多数):预习了。
师:昨晚老师让我们的科代表布置了作业,要大家在网上或运用其它途径查找关于作者吴均生平及他在文学史上的贡献,不知道大家找到了没有?(生有的摇头,有的拿出复印资料以示查到。
)师:许建标,你来介绍作者吴均。
生有点不好意思地说:老师,我查的资料很短。
师:没关系,介绍清楚就可以。
生介绍作者:吴均,南朝文学家、史学家。
字叔庠,吴兴人。
其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文辞清拔有古气,亦能诗,原有集,已失。
师:很好,请坐下,介绍文字虽短,却能按老师的要求完成,学习态度认真。
师再请一位同学回答问题:罗彬(许建标的同桌),你听清楚了许建标从哪个方面介绍了吴均?生:主要从文学上的贡献介绍吴均。
师:很好,罗彬同学不但认真听,而且概括的能力也比以前提高了许多。
还有没有同学一点都不了解作者的。
生(3人):有。
师:是刚才没听清楚。
生一人笑答:也没听清楚,自己也没查。
师:很坦白,下次应认真对待作业。
(师出示幻灯片,并由此生读幻灯片上的文字。
生读: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人,南北朝时梁代的文学家。
他的诗文多描写山水景物,风格清新,在当时文坛上产生过较大影响,人们把他的写作风格称为“吴均体”。
(生把“庠”念yáng,“鄣”念zhàng)师(在黑板上写下“庠、鄣”二字):刚才林文峰同学把这两个字读准了没有?部分生说:没有,他把“鄣”成故障的“障”读。
(多数生不懂读) 师:那谁能上黑板把这两个字的注音注上。
(有部分学生读出字音,有一生忙着查字典。
)师:好,林丽红,你上台来注上音。
(生走上台注上“庠xiáng”“鄣zhàng”。
)师:正确,我们要向我们的科代表学习,勤查字典,做到字字落实。
生投去羡慕的眼光,有的在笑。
《与朱元思书》教案(共2课时,含译文)
《与朱元思书》教案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背诵并默写全文。
2.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的主旨。
3.引导学生品味赏析文章的语言美,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捉高鉴赏水平。
4.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志趣美、语言美。
2.背诵课文。
三、教学难点: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意。
四、教学方法1.朗读法。
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朗读。
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
可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在板书中教师给学生提供背诵提纲,帮助学生背诵。
2.合作探究法。
以学生为主体,在相互讨论中交流看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课堂真正成为学堂。
五、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作者简介;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调;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整体把握文意。
[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优美的风景能开阔人的视野、陶冶人的性情,跋山涉水不再是一种苦痛,今天我们就随着吴均的脚步去游览一下美丽的富春江,看看他《与朱元思书》中的胜景到底是如何的迷人。
二、预习交流、突破重点:1、作者简介:(学生作答)补:吴均出生寒贱,自幼好学而有超群的才华,所作诗文,深受当时行家称赏,其文章风格清拔而有古气,时人效之,称为“吴均体”曾做过吴兴主簿、建安王伟记室、国侍郎等官后官至奉朝请。
他为人耿直,因私下写《齐春秋》,并如实地记录了齐梁间的历史,萧衍“恶其实录”,便焚其书稿免其官职。
不久又奉诏撰写通史,未成而卒。
2、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注意以下词语的读音:飘荡(dàng)急湍(tuān)轩(xuān)邈泠泠(líng)经纶(lún)横柯(kē)3、把握节奏、重音、停顿。
《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意,背诵课文;2、感受富春江美丽的山水风光;3、学习作者表现富春江美景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的朗诵课文,体会富春江景色之美;2、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感情导入,引出文本导入:有人说: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富春江之美令人神往,南朝文学家吴均的山水小品《与朱元思书》清隽精美描绘了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文本,领略富春江之美。
(板书课题)释题:请学生解释“与”“书”的意思,说出题目的含义。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什么?生:1、信中写了什么内容?2、为什么要写这些?3、作者是如何描写景物的?师:好,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开启今天的学习之旅。
首先,请齐读“学习目标”生:齐读“学习目标”师:相信大家已经预习了本课,下面我们对照导学案,进行检测。
二、检测预习,读通文本(ppt出示预习检测答案)师:请同桌二人小组对改纠错教师统计预习情况师:课堂上最美的应该是朗朗的读书声了,我们进入第一个环节:读出音乐之美。
三、自主学习,读出音乐之美(Ppt展示要求及流程:1、自读一遍,读准字音和节奏。
2、小组内3号4号同学读,1号2号同学听读纠错。
3、4号同学展示,其余同学纠错。
展示优秀,加4分,错一处扣一分,本组纠错不加分,其他组纠错一处加一分。
4、所有4号同学齐读,其他学生听读,纠正一处错误加1分。
)师:请完成第一二项。
师:有请所以4号同学起立齐读课文。
师:4号学生声音不大,但还是很顺畅,有不正确的吗?生:纠错。
小组根据规则得分师:诵读本文,从句子韵律上,你发现了什么?师:是的,全文34个句子,四字句达29个之多,骈散句相间。
当我们放声吟诵,能感受到文句的节奏之美,音调的抑扬之美,旋律的复迭之美,请让我们再次高声朗诵,读准字音,读准节奏,体会文本的音乐之美。
师:的确是音调和谐,富有音乐美。
下面我们进入第二个环节,读出画面之美。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第二课时(一)检查背诵1、抽查2、集体背诵(二)品析课文1、望文生景:出示课文景物描写的句子,让学生闭起眼睛想像,然后把想像到的画面用语言描绘出来。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望景生文:让学生展示第一课时所画风景图片并欣赏,提问:此图此景使你联想到了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图片选择大致与“望文生景”相同)3、美点探究:如此秀丽的自然美景,作者并不是用摄像机拍摄下来的,而是用文字为我们描绘的,你想知道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吗?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吧!(1)品读文章的第一幅画面,思考作者总写了什么?①登舟纵目的总体感受: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②江上放舟的自由情态: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富阳在富春江的下游,桐庐则在其上游,因此作者是溯江而上,这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也是富春江的最佳游程。
请问作者是怎样评价这段游程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3)作者是怎样具体描绘富春江的奇山异水?“异”表现在哪里?“奇”在哪里?①江水清澈之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②江流气势磅礴之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4)从人的感觉角度看,这里分别运用了什么感官来描绘富春江的奇山异水?①视觉:山峰、树木②听觉:泉水、鸟叫、蝉鸣、猿啼(5)从修辞角度看,这里又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①拟人: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②对偶: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小结: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写雄奇的高山,使人感受到大自然那种强烈的生命力;而山泉声、鸟鸣声、蝉声、猿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部大自然的协奏曲,多么令人心旷神怡!这种美感更由于作者采用了对偶句式使大自然的音律美与文章的韵律美结合在一起,我们怎能不与作者产生内心的共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这几句也采用了对偶的句式从内心感受来写富阳美景对人的心灵的净化,真可谓“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6)文章的最后两句描写了山上的树木,齐读这几句,思考:作者抓住了树木的什么特点来写的?(树木茂密)小结:这四句是写山谷中树木蔽天,景象幽深,阳光只偶尔从疏枝叶隙间漏射下来。
《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
3.一词多义猿则百叫无绝(动词,穷尽、断绝)天下独绝(形容词,绝妙)负势竞上(动词,向上生长)横柯上蔽(名词作状语,在上面)一百许里(数词,指十个十)猿则百叫无绝(数词,极言其多。
这里指不停地,相当于副词)4.词类活用猛浪若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互相轩邈(轩,形容词用作动词,往高处伸展;邈,形容词用作动词,往远处伸展)望峰息心(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息)5.文言句式急湍甚(于)箭。
(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吾)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省略句,省略主语“吾”。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定语后置句,应为“飞戾天鸢者,望峰息心”。
)三、课堂研讨,合作探究1.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山中的各种声音,有什么作用?以闹写静,显示出山深无人的幽静。
含蓄地否定了世俗社会,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向往。
为后文的“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埋下伏笔,强调大自然对人潜移默化的作用,也表现了大自然的美丽。
2.面对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是如何理解作者的感慨的?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这里的一切是那么恬美和谐、幽静美妙,作者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暂时忘记了尘世的角逐和俗务的缠身。
作者为这奇伟、瑰丽、美妙、和谐的山光水色所陶醉,人变得更奋发,精神变得更高尚,境界也超出世俗的追求了。
理文言文重难点,注意借助注释梳理,然后进行小组汇报,教师要进行汇总梳理。
结尾处的写景有什么作用?结尾处补写了树木遮空,昼夜不分的景象,既照应前面对寒树的描写,又给山水增加奇异色彩,写峰上丛树枝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是虚写,前面对奇山异水的描写则是实写。
实写一方面给人以具体的感受,又为虚写提供了依据;虚写进一步突出实写。
两者实中有虚,虚中见实,共同表现“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本文中的“风烟”句、“从流”句以及“泉水”以下至篇末,都是骈句。
文章虽用骈体,但有散句穿插其中,别具一番参差错落的韵致。
《与朱元思书》教案(共2课时,含译文)
《与朱元思书》教案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背诵并默写全文。
2.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的主旨。
3.引导学生品味赏析文章的语言美,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捉高鉴赏水平。
4.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志趣美、语言美。
2.背诵课文。
三、教学难点: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意。
四、教学方法1.朗读法。
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朗读。
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
可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在板书中教师给学生提供背诵提纲,帮助学生背诵。
2.合作探究法。
以学生为主体,在相互讨论中交流看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课堂真正成为学堂。
五、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作者简介;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调;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整体把握文意。
[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优美的风景能开阔人的视野、陶冶人的性情,跋山涉水不再是一种苦痛,今天我们就随着吴均的脚步去游览一下美丽的富春江,看看他《与朱元思书》中的胜景到底是如何的迷人。
二、预习交流、突破重点:1、作者简介:(学生作答)补:吴均出生寒贱,自幼好学而有超群的才华,所作诗文,深受当时行家称赏,其文章风格清拔而有古气,时人效之,称为“吴均体”曾做过吴兴主簿、建安王伟记室、国侍郎等官后官至奉朝请。
他为人耿直,因私下写《齐春秋》,并如实地记录了齐梁间的历史,萧衍“恶其实录”,便焚其书稿免其官职。
不久又奉诏撰写通史,未成而卒。
2、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注意以下词语的读音:飘荡(dàng)急湍(tuān)轩(xuān)邈泠泠(líng)经纶(lún)横柯(kē)3、把握节奏、重音、停顿。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1课《与朱元思书》(第2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一、教材分析:《与朱元思书》,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
本单元是文言文教学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历来传诵的名家名篇,其中《与朱元思书》是一篇描写山水景物的精品,不仅让我们体味到作者高雅的志趣,同时还带给我们无穷无尽的美的享受。
新教材入选此文,意在引导学生继续学习名家描绘山水景物的名篇,继续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继续欣赏山水游记的优美意境,继续提高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设定:根据新课标中三维目标和阅读文言文的要求,以及结合本课的内容和地位、学生的认知实际,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几点: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家作品常识,能正确有感情朗读、诵读课文,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疏通文意,进一步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体会文中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的特点和骈散结合的写法。
3、体会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和把握文章的主旨。
过程与方法:1、学生预习,搜集有关写山水的诗文。
2、朗读、背诵、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品味优美的写景语言,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大好河山的热爱,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本文是一篇山水小品文,需重点介绍多层次、多角度描写景物的写法(将入微的观察,抓住景物的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熟读成诵感受文中优美的意境确立为教学重点)。
由于本文语言表达含蓄,寓意深刻,对八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上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确立理解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以及把握课文的主旨为教学难点。
三、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依据新课标提出的“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学生已有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朗读、诵读教学法、资料收集信息整合法、师生立体交流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
又依据新课标提出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理念,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适应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十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学习,指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质疑,自主合作,发挥想象,养成自主勾画圈点批注的学习习惯。
《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共3篇
《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共3篇《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本背景和作者生平经历。
2.分析文本主题和情节。
3.掌握文本中的常见词汇和语言表达。
4.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文本主题与情节分析,常见词汇和语言表达。
2.难点:商议文本潜在含义并分析作者的写作目的。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并简要介绍文本背景和作者生平经历。
2.分析文本主题,发现“家庭”是本文的主要话题。
在文中,朱元思向母亲询问获得自由和谅解的方法。
然而母亲提醒他只有坦诚又文雅的言语才能打动他的情感和理智。
3.理解文本情节,发现故事讲述了朱元思博得初恋女友美香子的爱的经过。
正如母亲所说,朱元思的文雅姿态和纯真的情感打动了美香子的心,两人在这种纯真浪漫的情感中相爱了。
4.掌握文本中的常见词汇和语言表达,例如“清丽”、“端庄”等形容词和词组。
5.讨论文本潜在含义和作者写作目的,商议文中的“自由”概念是什么意思。
这个问题提醒我们思考自由的定义和解决自由意志的局限性,这正是文本所探讨的问题。
作者希望通过这个故事告诫读者,如果你想获得自由并保持纯净和态度正确,你必须打动别人的心。
6.引导学生以个人的方式评论和分析文本,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阅读能力。
四、教学方法1.课堂教学法。
2.讨论和研究法。
三、教学步骤1.展示文本背景和作者生平经历,复习上一个课时的内容。
2.分析文本主题,展示文本中的故事情节。
3.教授文本中的常见词汇和语言表达。
4.讨论文本潜在含义和作者写作目的。
5.引导学生以个人的方式评论和分析文本,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阅读能力。
四、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和活动参与度。
2.教学笔记和作业完成情况。
3.考试成绩和讨论小组论文本次教学以小说《君の膵臓をたべたい》为教材,围绕纯净的情感和自由的概念展开,通过分析故事情节、掌握文本中的常见词汇和语言表达等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阅读能力。
《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
《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教材依据】《与朱元思书》是苏教版初中语文实验教材九年级上册五单元第十八课。
本课内容简单,但作者摹山范水抓住特点有层次写景的方法和文中优美的语言非常值得讨论探究。
一设计思路:1 指导思想: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基于此,我认为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应把学习权、话语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去反复研读、品味课文,探寻文章之美,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
2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欣赏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方法与途径反复诵读,品味赏析文章,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提高鉴赏水平。
学习作者抓特点、有层次写景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体会景物描写中寓含的鄙弃名利的思想。
3 教学重点欣赏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学习作者抓特点、有层次的写景的方法。
4 教学难点体会景物描写中寓含的鄙弃名利的.思想。
1二教学准备:师:查阅资料,整合资源,吃透教材,制作多媒体课件。
生:完成具体的预习任务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无数文人墨客吟诗作文,留下了许多山水佳句。
请同学们打开记忆的宝库,吟哦讽诵。
[设计思路:导入时设疑激趣,创设情境,,激活思维,使学生头脑中凸现出山川美景。
](二) 欣赏美景,描述意境要求 1 :请同学们用心听读,插上联想和想象的翅膀,欣赏吴均笔下富春江的山光水色。
师:播放多媒体Flash画面。
[设计思路:多媒体声情并茂的泛读,配合逼真鲜活的动感画面,马上可与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为探究课文做好准备。
]2 :用你喜欢的方式朗读。
注意用情读文,以心会意,描述你感触最深的写景语句的意境。
同学们各抒己见,互相评价。
[设计说明:(1)、本环节锻炼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口头表达和分析评价能力,并激发学生全体参与的热情。
(2)、为降低难度,老师可插放相关生动鲜活的画面,给学生一个支点。
《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作者:杜利媛来源:《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2022年第07期【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结构,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2.明白写景要抓住特点,感知文中所描写景物的特征,提炼出本文的写作技巧、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师:现在,让我们去神游富春江,想象自己就是作者吴均,在一个天朗气清的日子,背着旅游包,坐上了从宿迁到富阳的大巴车,然后转乘到桐庐的游船。
这时,你信步走到船头,只见——(教师播放古筝名曲《高山流水》,并展示与课文内容同步的优美风景图片。
)师(随机采访一名男生):吴均先生,请问您看到了哪些风景?生:我看到了清澈的泉水,泉水中的游鱼、细石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水流得迅疾,比箭还快,就像奔驰的骏马一样……(笔者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师:您还听到了什么声响呢?生:我听到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鸟儿互相和鸣,叫声嘤嘤,和谐动听……师:请问您这次旅游途中有哪些感受?生:我坐在船上,随着船儿任意地向东或向西飘荡,饱览沿途美景,身心完全放空,感到惬意从容、无拘无束、无牵无挂、怡然自得。
师:您如何评价富春江的山水?生:富春江的山水,天下独一无二!师:我有预感,富春江将会因为您的到来而名扬天下!生:您谬赞了。
师:谢谢吴均先生接受我的采访。
生:不客气。
(笔者与该生握手,众生笑。
)师:请大家看板书内容,再对照课文,说说老师少写了哪句话?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师:这句话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结合作者的经历和时代背景来谈谈。
(PPT出示相关材料。
)生:这句话传达出作者鄙弃功名利禄,厌倦官场政务,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师:吴均先生在游玩时拍了很多照片。
回去后,他发了一条朋友圈,上传了几张美图,附上了这样一句话:“今日畅游富春江,倍感舒适惬意;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一会儿,便有很多好友点赞评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一、导入新课
政府师:我国幅员辽阔,风光优美,到处都有让人留连忘返的山山水水。
上节课我们已对《与朱元思书》进行了整体感知,能理解文意,说出重点词语的意思。
课后要求大家──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说说吴筠是如何向好友朱元思介绍富春江山水的。
下面请大家说说自己的看法。
二、课堂研讨
(学生拿出自己的材料,先在小组内交流)
生1:作者在介绍富春江山水时先总写,再分写。
师:这叫写景有层次,先总后分。
哪些句子是总写,哪些句子是分写?
生1:第一节是总写,二、三节分写。
生2:不对,总写富春江山水的句子应该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而不是整个的第一节。
因为前面的“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是交待写景的地点和范围,而不是写景。
师:还有不同看法吗?(摇头,无举手)正确。
板书: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写)
师:下面,我们一起把总写富春江山水的句子背诵一遍。
(齐背)
师:分写部分先写──水,再写──山。
那作者是如果介绍富春江的“异水”的呢?
生3:分两个方面,一是从“水皆缥碧”到“直视无碍”,这是写它的清澈;一是“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这是写它的湍急。
师:“水皆缥碧,千丈见底”和“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是什么意思?
生4:水都呈现出青白色,千丈深的水清澈见底。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浪头像飞猛的骏马。
缥碧的意思是──青白色;湍──水流;甚箭──比箭还快;若奔──“像飞奔的骏马;奔──飞奔的骏马。
师:刚才这位同学的解释有错误吗?(学生思考、交流后无人举手)请大家查阅工具书,弄清“湍”的意思。
(学生查阅工具书)
生5:“湍”音tuān,意思是“急流的水”,而他解释为“水流”。
“急流的水”,是指“水”,“水流”是指“水流动的速度”。
师:很好,你能用几个字词来概括江水的“异”?(语塞,其它学生举手)
生6:清澈;湍急或者是清、急。
板书:
水皆缥碧……直视无碍清澈(清)
异水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湍急(急)
师:第三节是从哪些角度来写“奇山”的?
生7:从四个角度来写“奇山”的。
第一个角度是视觉,从“夹
岸两山”到“千百成峰”;第二个角度是听觉,从“泉水激石”到“猿则百叫无绝”;第三个角度是感觉,从“鸢飞戾天者”到“窥谷忘返”;乘下的内容也是从视觉角度来写的。
师:还有哪个同学需要补充或订正吗?
生8:归纳起来应该是三个角度,因为第一层和第四层都是从视觉角度来写的。
师:还有问题不明白吗?
生9:老师,“鸢飞戾天者……窥谷忘返”,我译得不够通顺。
生10:老师,“负势竞上”的主语是“高山”,还是“寒树”?师:哪位同学来帮他们?
生11:像老鹰飞到天上那样为名利而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那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幽静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了。
师:“鸢”怎么解释?
生11:指“老鹰”。
师:文中是指──像老鹰一样。
对,即“像鸢”。
大家想一想,在古文《狼》中,“其一犬坐于前” 中的“犬”怎么解释?(有学生说:像狗一样)对,在这儿,“鸢” 和“犬”的用法是一样的,都是名词作状语。
生12:“负势竞上”的主语是“高山”。
我们可以把主语看着是承前省,如果把它补出来应是这样的:“夹岸高山,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师:还有问题吗?(无人举手。
)
师:第一个视觉内容,是写山的高大,给人的感受是──高、寒;第二个听觉内容是写声响,这种写法叫──以声衬静;第三个方面是直接写作者的感受,它表达了什么样的感受呢?──对大自然的向往、留恋。
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可以说是逃避现实,消极遁世。
这既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留恋、向往,也含蓄地表达了他厌弃尘俗的心态。
在介绍“奇山”这一段里,作者从视觉、听觉、感觉等多角度来写山。
板书:
夹岸高山……千百成峰(视觉)
奇山泉水激石……猿则百叫无绝(听觉)
(高、寒) 鸢飞戾天者……窥谷忘返(感觉)
横柯上蔽……有时见日(视觉)
师:这篇短文是从南朝梁文学家吴筠写给他的好朋友朱元思的信中摘录的一段。
吴筠曾得宠于梁武帝,并任史官,后因直言,一度被贬。
虽然后来朝廷也曾恢复了他的官职,但他从官场倾轧中悟出了仕途的险恶,于是完全淡泊了功名。
他的这种思想在本文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我们阅读此文,不仅一起随着吴筠观赏了祖国的美好山河,也明白了作者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的心境。
师:下面,请大家浏览全文,列举文中所用的修辞方法。
生13:“泉水激石,泠泠作响”与“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与“猿则百叫无绝”等是对偶;“急湍甚箭”“鸢飞戾天者”等是比喻;“负势竞上”“争高直指”等是拟人;“千丈见
底”“直视无碍”是夸张。
师:抓住特征、有层次描写景物和从多角度、运用多种修辞来表现富春江山水的特点是这篇游记散文的主要特色。
三、求疵阅读
师:刚才我们探究的是这篇写景散文的突出特色,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它有没有不足之处。
(小组讨论,约3分钟后,举手) 生13:我们觉得“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意思有重复。
生14:我们觉得“横柯上蔽”到“有时见日”这一层显得多余,因为这一节前面两层已分别从视觉、听觉写出“奇山”特点,第三层再从感觉上写出自己的感受,这样,层次分明,结构完整,可书上又写上“横柯上蔽……有时见日”这一层,我们觉得是累赘。
师:同学们看问题,眼光独到,不迷信古人,能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这很好。
对作者厌弃尘俗的心态有什么看法?
生15:我觉得作者想逃避现实,消极遁世,这种想法是不好的,如果说当时官场黑暗,他更应该尽自己所能来根除时弊。
师:这位同学就作者的消极情绪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同学们能用辨证的观点来评价古人,很好。
四、比较阅读
师:同学们在初一时学过郦道元的《三峡》(幻灯投映出原文,并将原文发给学生,人手一份。
)自由阅读,请比较两文的异同点。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讨论后,小组代表回答)
生15(一小组代表):都是抓住山、水来写景的。
只不过地方不同,山水的特点也不同。
师:你能说说《三峡》是如何写山水的?
生15:先写山:“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这是写山连绵不断。
“重峦叠嶂,隐天蔽日”,这是写山的险峻、高大。
师:又是如何写水的?
生16(另一组代表):着重写夏水的湍急:“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生17:两篇散文都是从视觉、听觉、感觉等角度来写景。
师:大家说了这么多相同点,再看看有哪些不同点?(讨论后举手)
生18:富春江的山是“高、寒”;而三峡的山是“连绵、险峻”。
两处的水都清澈、湍急。
师:是的,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景,不同的景给人不同的感受,有时,就是同一地方、同一景色,也会因心境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情感。
富春江的山水让作者产生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而三峡的春冬是“良多趣味”,秋季则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使人感到哀伤,悲凉,寒气透骨。
这两篇文章都是通过对山水景物的描写,表现不同地区的优美风光。
以后我们写游记类的散文,要学会抓住地区景物特点来写景抒情。
课后请同学们观察一下我们板浦镇的风光特点,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写景散文,写到课外练笔本上,周末时交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