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法与权益法相互转换综合例题

合集下载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和权益法的转换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和权益法的转换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和权益法的转换成本法转权益法——增资【商誉综合考虑】【例1】商誉综合考虑:两次在初始入账时都已经考虑,不需调整。

商誉综合考虑:第二次负商誉冲掉第一次商誉20,还有商誉20,不用调整。

【例3】商誉综合考虑:本期的负商誉冲掉了上期的40,还要确认20的负商誉,即营业外收入20: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20贷:营业外收入20商誉综合考虑:两次确认初始投资时只应确认本次的营业外收入,第一次: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60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60第二次: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60贷:营业外收入60商誉综合考虑:第二次商誉冲掉第一次负商誉40,即本应确认第一次负商誉20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20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20商誉综合考虑:第二次商誉冲掉第一次负商誉60,还有180,不需要调整。

【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已评估值+商誉留存收益使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增加60,剩下的180则是这10%的评估增值。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60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60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180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180长投的账面价=法一:按账面600+1200+60+180=2040法二: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份额8000*22%+第一次商誉40+第二次商誉240=2040【例2】留存收益使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增加60,但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只增加了20,也就是说10%的评估价下降了40。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60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60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40贷: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40长投的账面价=法一:按账面600+1200+60-40=1820法二: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份额5800*22%+第一次商誉40+第二次商誉504=1820留存收益使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增加60,但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还下降了20,也就是说10%的评估价下降了80。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60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60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80贷: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80长投的账面价=法一:按账面600+1200+60-80=1780法二: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份额5400*22%+第一次商誉40+第二次商誉552=1780留存收益使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增加60,剩下的180则是这10%的评估增值。

成本法权益法转换例题

成本法权益法转换例题

例2:甲企业于2002年1月2日以520000元购入B企业实际发行在外股数的10%,另支付相关费用2000元,甲企业采用成本法核算此项投资。

2002年5月2日B企业宣告分派现金股利,甲企业可获得现金股利40000元。

2002年7月2日甲企业再以1800000元购入B企业实际发行在外股数的25%,另支付相关费用9000元。

至此持股比例达35%,改用权益法核算此项投资。

2002年1月1 13 B企业所有者权益合计为4500000元,分派的现金股利为400000元。

2002年度净利润为600000元,其中,1至6月份实现净利润为300000元。

甲企业和B企业的所得税税率均为33%.股权投资差额按10年摊销,并且不考虑追溯调整时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对所得税的影响。

甲企业的核算如下:2002年1月13投资时:借:长期股权投资——B企业522000(520000+2000)贷:银行存款5220002002年宣告分派股利时:借:应收股利40000贷:长期股权投资——B企业400002002年7月2 日再次投资时:第一,对原按成本法核算的对B企业投资采用追溯调整法,调整原投资的账面价值2002年投资时产生的股权投资差额=522000-4500000×10%=72000(元)2002年l至6月份应摊销的股权投资差额=72000÷10÷2=3600(元)2002年1至6月份应确认的投资收益=300000×10%=30000(元)成本法改为权益法的累积影响数=30000-3600=26400(元)借:长期股权投资——B企业(投资成本)410000——B企业(股权投资差额)68400——B企业(损益调整)30000贷:长期股权投资——B企业482000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26400第二,追加投资借:长期股权投资——B企业(投资成本)1809000(1800000+9000)贷:银行存款1809000(3)计算再次投资的股权投资差额股权投资差额=1809000-(4500000-400000+300000)×25%=1809000-1100000=709000(元)借:长期股权投资——B企业(股权投资差额)709000贷:长期股权投资——B企业(投资成本)709000股权投资差额按10年摊销,由于2002年1—6月份已经摊销了6个月,尚可摊销年限为9.5年,为114个月。

成本法与权益法相互转换综合例题

成本法与权益法相互转换综合例题

【例题1】(追加投资,成本法转为权益法,再追加投资,又改为成本法)江海公司2006年~2010年有关投资业务如下:(1)2006年1月1日,江海公司以610万元(含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10万元,支付的相关费用0.6万元)购入A公司10%的股权(A公司为非上市公司,其股权不存在活跃市场),A公司当日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6 000万元,投资时有一项固定资产为一栋办公楼,账面价值200万元,公允价值300万元,预计剩余使用年限为10年、净残值为零,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江海公司对A公司没有重大影响,江海公司采用成本法核算此项投资。

(2)2006年5月10日,江海公司收到A公司支付的现金股利10万元。

(3)2006年A公司实现净利润410万元,A公司因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增加资本公积100万元。

(4)2007年3月20日A公司宣告发放现金股利200万元。

(5)2007年A公司实现净利润910万元。

(6)2008年1月1日,江海公司又从A公司的另一投资者处取得A公司20%的股份,实际支付价款1 800万元。

此次购买完成后,持股比例达到30%,对A公司有重大影响,改用权益法核算此项投资。

2008年1月1日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7 200万元。

(7)2008年A公司实现净利润1 010万元。

(8)2009年4月20日,A公司宣告分派现金股利400万元。

(9)2009年A公司实现净利润610万元。

(10)2010年1月1日,江海公司又从A公司的另一投资者处取得A公司30%的股份,实际支付价款3 500万元。

此次购买完成后,持股比例达到60%,对A公司能够控制,改用成本法核算此项投资。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编制江海公司与投资业务有关的会计分录。

【答案】(1)2006年1月1日借:长期股权投资600应收股利10贷:银行存款610(2)2006年5月10日借:银行存款10贷:应收股利10(3)成本法下不作处理(4)借:应收股利20贷:投资收益20(5)成本法下不作处理(6)2008年1月1日①购入20%股权时: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1 800贷:银行存款 1 8002008年1月1日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7 200万元,成本1 800万元﹥7 200×20%=1 440(万元),首次投资时投资成本600=6000*10%,既不形成商誉又不形成营业外收入,综合考虑不需调整。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和权益法的转换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和权益法的转换

长期股权投资在持有期间,可能因持股⽐例下降或上升⽽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或由权益法改为成本法。

⼀、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 1.增资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 原持有的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影响、在活跃市场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因追加投资导致持股⽐例上升,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影响或是实施共同控制的,在⾃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时,应区分原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以及新增长期股权投资两部分分别处理: (1)原持有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理 原持有长期股权投资的账⾯余额与按照原持股⽐例计算确定应享有原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之间的差额: ①属于通过投资作价体现的商誉部分(即原取得投资时投资成本⼤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部分),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价值; ②属于原取得投资时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余额⼩于应享有原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价值,另⼀⽅⾯应同时调整留存收益(追溯调整)。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如下图所⽰: (2)新增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理 对于新取得的股权部分,应⽐较新增投资的成本与取得该部分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其中投资成本⼤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价值;对于投资成本⼩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应调整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同时计⼊取得当期的营业外收⼊。

注意:两次投资形成的商誉或计⼊留存收益(或当期损益)的⾦额应综合考虑,以确定与整体投资相关的商誉或应计⼊留存收益(或当期损益)的⾦额。

(3)对于原取得投资后⾄新取得投资的交易⽇之间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相对于原持股⽐例的部分 ①属于在此之间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中应享有份额的,⼀⽅⾯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价值,同时对于原取得投资时⾄新增投资当期期初按照原持股⽐例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应调整留存收益; ②对于新增投资当期期初⾄新增投资交易⽇之间应享有被投资单位的净损益,应计⼊当期损益; ③属于其他原因导致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中应享有的份额,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价值的同时,应当计⼊“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第4章 成本法权益法转换例题

第4章 成本法权益法转换例题

成本法和权益法转换的例题甲公司为上市公司,20×8年度、20×9年度与长期股权投资业务有关的资料如下:(1)20×8年度有关资料①1月1日,甲公司以银行存款4 000万元和公允价值为3 000万元的专利技术(成本为3 200万元,累计摊销为640万元)从乙公司其他股东受让取得该公司15%的有表决权股份,对乙公司不具有重大影响,作为长期股权投资核算。

乙公司股份在活跃市场中无报价,且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

此前,甲公司与乙公司及其股东之间不存在关联方关系。

当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均为40 000万元。

②2月25日,乙公司宣告分派上年度现金股利4 000万元;3月1日甲公司收到乙公司分派的现金股利,款项存入银行。

③乙公司20×8年度实现净利润4 700万元。

(2)20×9年度有关资料①1月1日,甲公司以银行存款4 500万元从乙公司其他股东受让取得该公司10%的股份,并向乙公司派出一名董事。

当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40 860万元;X存货的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分别为1 200万元和1 360万元;其他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同。

②3月28日,乙公司宣告分派上年度现金股利3 800万元,4月1日,甲公司收到乙公司分派的现金股利,款项存入银行。

③12月31日,乙公司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增加200万元,乙公司已将其计入资本公积。

④至12月31日,乙公司在1月1日持有的X存货已有50%对外出售。

⑤乙公司20×9年度实现净利润5 000万元。

其他相关资料:甲公司与乙公司采用的会计期间和会计政策相同;均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甲公司对乙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在20×8年末和20×9年末均未出现减值迹象;不考虑所得税等其他因素。

要求:(1)分别指出甲公司20×8年度和20×9年度对乙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的核算方法。

成本法与权益法部分例题答案及详解

成本法与权益法部分例题答案及详解

一、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成本法【例题】甲公司于20×8年4月10日取得乙公司6%股权,成本为12 000 000元。

20×9年2月6日,乙公司宣告分派利润,甲公司按照持股比例可取得100 000元。

假定甲公司在取得乙公司股权后,对乙公司的财务和经营决策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该投资不存在活跃的交易市场、公允价值无法可靠取得。

乙公司于20×9年2月12日实际分派利润。

『正确答案』甲公司应进行的会计处理为: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12 000 000贷:银行存款12 000 000借:应收股利100 000贷:投资收益100 000借:银行存款100 000贷:应收股利100 000进行上述处理后,如相关长期股权投资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进行减值测试。

在《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执行后,成本法核算变简单。

二、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权益法1 .第一阶段,投资时的处理(同成本法存在差异)①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比如,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1 000万元,投资比例为30%,如果初始投资成本为350万元,大于应享有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则此时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处理为:借:长期股权投资350贷:银行存款350②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其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接上例,如果投资方初始投资成本为260万,小于应享有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则处理为:借:长期股权投资260贷:银行存款260借:长期股权投资40贷:营业外收入40或将上述两笔分录合为一笔。

【例题】A公司于20×9年1月1日取得B公司30%的股权,实际支付价款30 000 000元。

权益法转成本法例题

权益法转成本法例题

权益法转成本法例题
甲公司持有乙公司20%的股权,采用权益法核算。

现甲公司决定从非关联方购买乙公司40%的股权,使持股比例达到60%,从而能够控制乙公司。

权益法转成本法的处理:
1. 甲公司原持有乙公司20%股权的账面价值为:
投资成本:10万元
损益调整:5万元
其他综合收益:3万元
其他权益变动:2万元
合计:20万元
2. 甲公司从非关联方购买乙公司40%股权,支付的对价为500万元。

3. 甲公司采用成本法核算,初始投资成本为:原权益法下的账面价值20万元 + 继续购买40%股权付出的公允价值500万元 = 700万元。

因此,甲公司在权益法转成本法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将原权益法下的账面价值与继续购买股权的公允价值相加,作为采用成本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

注册会计师CPA: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与成本法之间转换知识点

注册会计师CPA: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与成本法之间转换知识点

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与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之间转换包括以下情形:20%(权益法)→60%(成本法);60%(成本法)→20%(权益法)【快速记忆】长期股权投资转换,长期股权投资处理的一般规律:无论是增资还是减资:原20%的股权,在个别财务报表按照账面价值计量;原20%的股权涉及的其他综合收益和资本公积在转换日,在个别财务报表不转入投资收益或留存收益。

1.因追加投资等原因能够对非同一控制下的被投资方实施控制(通过多次交易分步实现的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例如:20%(权益法)→60%(成本法)】(1)追加投资时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原持有的20%的股权账面价值+新增投资所付对价的公允价值借:长期股权投资【新增投资所付对价的公允价值】贷:银行存款等借:长期股权投资【原持有的20%的股权账面价值】贷: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损益调整【或借记】——其他综合收益【或借记】——其他权益变动【或借记】(2)购买日之前持有的股权投资因采用权益法核算而确认的其他综合收益、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不作会计处理。

【例题·综合题】20%(权益法)→60%(成本法)A公司有关投资资料如下:(1)2×18年12月31日,A公司与甲、乙、丙和丁公司出资设立B公司,各方共同控制B公司。

A公司与甲、乙、丙和丁公司的持股比例分别为20%。

A公司以公允价值为2500万元的一条流水线出资,该设备系A公司于1年前自行建造取得,至投资设立B公司时账面价值为500万元,尚可使用10年。

A公司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增值税销项税额为325万元。

此外A公司另支付相关税费175万元。

2×19年11月,A公司将其账面价值为600万元的商品以840万元的价格出售给B公司,B公司将取得的商品作为管理用固定资产使用,预计使用寿命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0。

B公司自2×19年初至2×21年6月30日期间,累计实现净利润3162万元、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的债务工具发生公允价值变动(增加)750万元、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增加)为250万元。

权益法和成本法互转各种情况下合并和母公司报表的处理201301

权益法和成本法互转各种情况下合并和母公司报表的处理201301

一.增资由权益法转为成本法(30%-60%)因追加投资原因导致原持有的对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的投资转变为对子公司投资的,要追溯调整,将有关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调整至最初取得成本,追溯调账时,资产负债表科目正常些,利润表的科目要换成“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继后期间,自被投资单位分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未超过转换时被投资单位账面留存收益中本企业享有份额的,分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应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不作为投资收益(按权益法的思路处理,由于无损益调整明细,所以冲减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自被投资单位取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超过转换时被投资单位账面留存收益中本企业享有份额的部分,确认为当期损益。

【例题3·计算及会计处理题】2007年1月1日,甲公司以1500万元取得C 公司30%的股权,款项以银行存款支付, C公司2007年1月1日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5000万元(假定其公允价值等于账面价值),因对C公司具有重大影响,甲公司对该项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

甲公司每年均按10%提取盈余公积。

2007年C公司实现净利润1000万元,未分派现金股利。

2008年1月1日,甲公司又以1800万元取得C公司30%的股权,款项以银行存款支付,当日C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6000万元,取得该部分股权后,甲公司能够对C公司实施控制,因此甲公司将对C公司的股权投资转为成本法核算。

要求:编制甲公司股权投资的有关会计分录。

【答案】(1)2007年1月1日借:长期股权投资1500贷:银行存款1500(2)2007年末:借:长期股权投资——C公司(损益调整) 300贷:投资收益300(3)2008年1月1日①购入30%股权时:借:长期股权投资——C公司1800贷:银行存款1800②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借:盈余公积30 (300×10%)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70 (300-30)贷:长期股权投资——C公司300二、减资有权益法变成成本法(不需要追溯调整)(因减少投资导致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由权益法转换为成本法(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应以转换时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作为按照成本法核算的基础,不需要追溯调整。

[成本法与权益法转换]成本法权益法转换讲解

[成本法与权益法转换]成本法权益法转换讲解

[成本法与权益法转换]成本法权益法转换讲解[成本法与权益法转换] 成本法权益法转换讲解【经典例题1】(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2007年至2009年对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丙公司)投资业务的有关资料如下:(1)2007年3月1日,甲公司以银行存款2000万元购入丙公司20%股份,另支付相关税费10万元。

甲公司对丙公司的财务和经营决策具有重大影响,并准备长期持有该股份。

2007年3月1日,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9500万元。

甲公司取得该项投资时,丙公司一管理用固定资产账面原价为6000万元,原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已使用5年,预计净残值为0,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其公允价值为4200万元,丙公司所得税率为25%。

(2)2007年4月1日,丙公司宣告分派2006年度的现金股利100万元。

(3)2007年5月10 日,甲公司收到丙公司分派的2006年度现金股利。

(4)2007年11月1日,丙公司因合营企业资本公积增加而调整增加资本公积150万元。

(5)2007年度,丙公司接受投资后实现净利润(账面) 800万元,1~2月份实现净利润为100万元。

(6)2008年4月2日,丙公司召开股东大会,审议董事会于2008年3月1日提出的2007年度利润分配方案。

审议通过的利润分配方案为:按净利润的10% 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分配现金股利120万元。

该利润分配方案于当日对外公布。

(7)2008年,丙公司发生净亏损600万元。

(8)2008年12月31日,由于丙公司当年发生亏损,甲公司对丙公司投资的预计可收回金额为1900万元。

(9)2009年3月20日甲公司出售对丙公司的全部投资,收到出售价款1920万元,已存入银行。

要求:编制甲公司对丙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分录。

(“长期股权投资”和“资本公积”科目要求写出明细科目;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解析:(1)2007年3月1日,甲公司以银行存款2000万元购入丙公司20%股份,另支付相关税费10万元。

注册会计师考试章节学习考情分析考题预测之第34讲_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公允价值计量或权益法转换为成本法

注册会计师考试章节学习考情分析考题预测之第34讲_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公允价值计量或权益法转换为成本法

第四节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及处置一、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例题】20×7年1月1日,甲公司支付600万元取得乙公司100%的股权,投资当时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500万元,商誉100万元。

20×7年1月1日至20×8年12月31日,乙公司的净资产增加了75万元,其中按购买日公允价值计算实现的净利润50万元、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额资产(债务工具投资)的公允价值升值25万元。

20×9年1月8日,甲公司转让乙公司60%的股权,收取现金480万元存入银行,转让后甲公司对乙公司的持股比例为40%,能够对其施加重大影响。

20×9年1月8日,即甲公司丧失对乙公司的控制权日,乙公司剩余40%股权的公允价值为320万元。

假定甲、乙公司提取盈余公积的比例均为10%。

假定乙公司未分配现金股利,并不考虑其他因素。

甲公司在其个别和合并财务报表中的处理分别如下(以万元为单位):(1)甲公司个别财务报表的处理①确认部分股权处置收益借:银行存款 480贷:长期股权投资360(600×60%)投资收益120②对剩余股权改按权益法核算借:长期股权投资30贷:盈余公积 2(50×40%×10%)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8(50×40%×90%)其他综合收益10(25×40%)【提示】剩余40%的股权投资,原投资日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为600×40%=240(万元),大于原投资日应享有乙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500×40%=200(万元),体现为商誉,不需要调整长期股权投资。

经上述调整后,在个别财务报表中,剩余股权的账面价值为270(240+30)万元。

(2)甲公司合并财务报表应确认投资收益=(480+320)-[(500+75)+100]+25=150(万元)由于个别财务报表中已经确认了120万元的投资收益,在合并财务报表中作如下调整:①对剩余股权按丧失控制权日的公允价值重新计量的调整借:长期股权投资 320贷:长期股权投资 270投资收益50②对个别财务报表中的部分处置损益的归属期间进行调整:借:投资收益45贷:盈余公积 3 [50×(1-40%)×10%]未分配利润 27 [50×(1-40%)×90%]其他综合收益15 [25×(1-40%)]【解释1】对个别财务报表中的部分处置损益的归属期间进行调整20×7年至20×8年20×9年1月8日个别报表借:长期股权投资30贷:盈余公积 2(50×40%×10%)利润分配18(50×40%×90%)其他综合收益10(25×40%)借:银行存款480贷:长期股权投资360(600×60%)投资收益120合并报表借:长期股权投资75贷:盈余公积 5(50×100%×10%)未分配利润45(50×100%×90%)其他综合收益25(25×100%)借:银行存款480贷:长期股权投资405[(600+75)×60%]投资收益75调整分录借:长期股权投资45贷:盈余公积 3(50×60%×10%)未分配利润27(50×60%×90%)其他综合收益15(25×60%)借:投资收益45贷:长期股权投资45(675×60%-600×60%)上述调整分录合并为:借:投资收益45贷:盈余公积 3(50×60%×10%)未分配利润27(50×60%×90%)其他综合收益15(25×60%)【解释2】对个别财务报表中的部分处置损益的归属期间进行调整项目个别财务报表合并报表层面差额处置部分股权投资的成本360[600×60%]405[(600+50+25)×60%]45处置损益480-360=120万元480-405=75万元45结论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冲减投资收益45万元;同时,通过盈余公积3(合并报表层表面5-个别财务报表追溯调整2)、未分配利润27(合并报表层表面45-个别财务报表追溯调整18)、其他综合收益15(合并报表层表面25-个别财务报表追溯调整10),追加确认20×7年~20×8年的投资收益45万元。

成本法与权益法相互转换综合例题

成本法与权益法相互转换综合例题

江海公司2006年〜2010年有关投资业务如下:(1)2006年1月1日,江海公司以610万元(含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10万元,支付的相关费用0.6万元)购入A公司10%的股权(A公司为非上市公司,其股权不存在活跃市场),A公司当日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 6 000万元,投资时有一项固定资产为一栋办公楼,账面价值200万元,公允价值300万元,预计剩余使用年限为10年、净残值为零,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江海公司对A公司没有重大影响,江海公司采用成本法核算此项投资。

(2)2006年5月10日,江海公司收到A公司支付的现金股利10万元。

(3)2006年A公司实现净利润410万元,A公司因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增加资本公积100万元。

(4)2007年3月20日A公司宣告发放现金股利200万元。

(5)2007年A公司实现净利润910万元。

(6)2008年1月1日,江海公司又从A公司的另一投资者处取得A公司20%的股份,实际支付价款1 800万元。

此次购买完成后,持股比例达到30%对A公司有重大影响,改用权益法核算此项投资。

2008年1月1日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7 200万元。

(7)2008年A公司实现净利润 1 010万元。

(8)2009年4月20日,A公司宣告分派现金股利400万元。

(9)2009年A公司实现净利润610万元。

(10)2010年1月1日,江海公司又从A公司的另一投资者处取得A公司30%的股份, 实际支付价款3 500万元。

此次购买完成后,持股比例达到60%对A公司能够控制,改用成本法核算此项投资。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编制江海公司与投资业务有关的会计分录。

【答案】(1)2006年1月1日借:长期股权投资600应收股利10贷:银行存款610(2)2006 年 5 月10 日借:银行存款10贷:应收股利10(3)成本法下不作处理(4)借:应收股利20贷:投资收益20(5)成本法下不作处理(6)2008年1月1日①购入20%股权时:借:长期股权投资一一成本 1 800贷:银行存款 1 8002008年1月1日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7 200万元,成本1 800万元〉7 200 X 20%=1 440 (万元),首次投资时投资成本600= 6000*10%,既不形成商誉又不形成营业外收入,综合考虑不需调整。

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权益法、公允价值计量之间核算方法的转换

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权益法、公允价值计量之间核算方法的转换

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权益法、公允价值计量之间核算方法的转换鲤鱼网提供了《2015【注册会计师】《会计》基础辅导讲义(第四章长期股权投资及合营安排)汇总》:2015注会会计基础知识点学习:知识点: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权益法、公允价值计量之间核算方法的转换。

踏实做好每一个题目或者仔细体会每一份讲义、笔记,知晓考试考点所在,应该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提示】共计有6种情况:假定条件如下:5%(金融资产);20%(权益法);60%(成本法)(1)5%(金融资产)→20%(权益法)(2)5%(金融资产)→60%(成本法)【涉及合并报表】(3)20%(权益法)→60%(成本法)【涉及合并报表】(4)20%(权益法)→5%(金融资产)(5)60%(成本法)→20%(权益法)【涉及合并报表】(6)60%(成本法)→5%(金融资产)【涉及合并报表】(一)公允价值计量转换为权益法的核算【例如:5%(金融资产)→20%(权益法)】(1)原持有的对被投资单位的股权投资(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按照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进行会计处理的,因追加投资等原因导致持股比例上升,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在转按权益法核算时,投资方应当按照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确定的原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加上为取得新增投资而应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作为改按权益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

原持有的股权投资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以及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应当转入改按权益法核算的当期损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原持有的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其他综合收益【或贷方】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原持有的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投资收益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新增投资而应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贷:银行存款等(2)比较上述计算所得的初始投资成本,与按照追加投资后全新的持股比例计算确定的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在追加投资日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之间的差额,前者大于后者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前者小于后者的,差额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并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和权益法的转换及案例分析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和权益法的转换及案例分析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和权益法的转换长期股权投资在持有期间,可能因持股比例下降或上升而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或由权益法改为成本法。

一、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1.增资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原持有的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在活跃市场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因追加投资导致持股比例上升,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或是实施共同控制的,在自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时,应区分原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以及新增长期股权投资两部分分别处理:(1)原持有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理原持有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与按照原持股比例计算确定应享有原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之间的差额:①属于通过投资作价体现的商誉部分(即原取得投资时投资成本大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部分),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②属于原取得投资时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小于应享有原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一方面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另一方面应同时调整留存收益(追溯调整)。

借:长期股权投资贷: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如下图所示:(2)新增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理对于新取得的股权部分,应比较新增投资的成本与取得该部分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其中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对于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应调整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同时计入取得当期的营业外收入。

注意:两次投资形成的商誉或计入留存收益(或当期损益)的金额应综合考虑,以确定与整体投资相关的商誉或应计入留存收益(或当期损益)的金额。

(3)对于原取得投资后至新取得投资的交易日之间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相对于原持股比例的部分①属于在此之间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中应享有份额的,一方面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对于原取得投资时至新增投资当期期初按照原持股比例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应调整留存收益;②对于新增投资当期期初至新增投资交易日之间应享有被投资单位的净损益,应计入当期损益;③属于其他原因导致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中应享有的份额,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同时,应当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权益法和成本法互转各种情况下合并和母公司报表的处理201301

权益法和成本法互转各种情况下合并和母公司报表的处理201301

一.增资由权益法转为成本法(30%-60%)因追加投资原因导致原持有的对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的投资转变为对子公司投资的,要追溯调整,将有关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调整至最初取得成本,追溯调账时,资产负债表科目正常些,利润表的科目要换成“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继后期间,自被投资单位分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未超过转换时被投资单位账面留存收益中本企业享有份额的,分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应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不作为投资收益(按权益法的思路处理,由于无损益调整明细,所以冲减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自被投资单位取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超过转换时被投资单位账面留存收益中本企业享有份额的部分,确认为当期损益。

【例题3·计算及会计处理题】2007年1月1日,甲公司以1500万元取得C 公司30%的股权,款项以银行存款支付, C公司2007年1月1日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5000万元(假定其公允价值等于账面价值),因对C公司具有重大影响,甲公司对该项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

甲公司每年均按10%提取盈余公积。

2007年C公司实现净利润1000万元,未分派现金股利。

2008年1月1日,甲公司又以1800万元取得C公司30%的股权,款项以银行存款支付,当日C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6000万元,取得该部分股权后,甲公司能够对C公司实施控制,因此甲公司将对C公司的股权投资转为成本法核算。

要求:编制甲公司股权投资的有关会计分录。

【答案】(1)2007年1月1日借:长期股权投资1500贷:银行存款1500(2)2007年末:借:长期股权投资——C公司(损益调整) 300贷:投资收益300(3)2008年1月1日①购入30%股权时:借:长期股权投资——C公司1800贷:银行存款1800②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借:盈余公积30 (300×10%)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70 (300-30)贷:长期股权投资——C公司300二、减资有权益法变成成本法(不需要追溯调整)(因减少投资导致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由权益法转换为成本法(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应以转换时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作为按照成本法核算的基础,不需要追溯调整。

因增资扩股导致成本法变权益法例题

因增资扩股导致成本法变权益法例题

因增资扩股导致成本法变权益法例题在商场上打拼的朋友,特别是那些投资领域的小伙伴,肯定听过“增资扩股”和“成本法”和“权益法”这些词儿。

说得好像很高大上,其实就是公司融资时的一些财务小事儿。

如果你以为这些和你没关系,那就大错特错了,可能你正好碰到了这样的情况。

来来来,咱们就拿一个例子,带你走一遍,看看增资扩股怎么影响公司会计处理方式,怎么从成本法变成权益法。

咱们得搞清楚什么是“成本法”和“权益法”。

成本法嘛,说白了,就是你买了个公司股份,就按你花了多少钱来记账。

比如你花了100万买了一家公司的股份,简单点说,你就把这100万放账上,没啥变化,等着公司给你分红,或者股价涨了再卖掉。

反正就是你投资多少,账上就显示多少。

你赚的就是股息或股价的差价,跟这家公司关系不深。

就像你买了辆车,开得好坏跟你没关系,你看车跑得快不快,能不能带你到目的地就行。

可是!事情就变了,假如这家公司决定增资扩股,你之前投的钱不够了,它要通过发行新股来筹集更多的资金。

怎么办?你要不要再掏点钱?这个问题就来了。

如果你继续投资,意味着你要加大对这个公司的投资力度,那你和公司的关系也就不再是“无关痛痒”的投资者了。

你一掏钱进去,马上就变成了有话语权的股东——这时候,成本法就不再适用了,得用“权益法”了。

哎,听着是不是有点复杂?其实一点都不难。

简单来说,权益法就意味着你和公司是“朋友”了。

你不再只是拿了股份在外面等着赚钱,而是要参与到公司管理、决策等一系列事务中,公司的财务状况你得关注,公司的盈亏你也得关心。

随着公司的业绩变动,你账上的投资金额会跟着“摇摇晃晃”,涨了你就赚,亏了你就得扛。

这不就像和公司一起“同舟共济”了吗?再来仔细说说增资扩股怎么让你从“冷漠”的成本法变成了“亲密无间”的权益法。

增资扩股嘛,就是公司要发行新股,老股东如果不继续跟进投资,股份比例就会被稀释,可能你原本的股份在公司中的比重就变小了。

要是你不再投钱,就意味着你在公司中的话语权减少,甚至连“股东”这个身份都能被削弱。

金融资产、权益法、成本法8种转换的会计案例分析汇总

金融资产、权益法、成本法8种转换的会计案例分析汇总

金融资产、权益法、成本法8种转换的会计案例分析汇总首先,要搞清楚这些概念,此处所说的金融资产特指的是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并不核算长期股权投资。

此处所说的金融资产股权比例一般小于20%;长期股权投资的权益法一般20%-50%,成本法一般50%以上其次,三类资产的转换分为如下8种情况:1、金融资产转权益法2、金融资产转成本法(同一)3、金融资产转成本法(非同一)4、权益法转成本法(同一)5、权益法转成本法(非同一)6、权益法转金融资产7、成本法转权益法8、成本法转金融资产接下来,一个一个详解准则规定和案例分析。

1、金融资产转权益法《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第十四条:投资方因追加投资等原因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或实施共同控制但不构成控制的,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确定的原持有的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加上新增投资成本之和,作为改按权益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

原持有的股权投资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以及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应当转入改按权益法核算的当期损益。

例题:2015年1月1日,购入交易性金融资产1000万股,每股1元,占股10%;2015年1月31日,公允价值变为元/股;2015年2月5日,公允价值元/股,再次购入2000万股,耗资3000万元,此后共占股30%,构成重大影响,此时被投资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16000万元。

2015年1月1日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10000 000贷:银行存款 10 000000川哥点评:如果有交易费用,要记入借方投资收益。

2015年1月31日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2 000000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 000 000川哥点评:每月末确认公允价值变动。

2015年2月5日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15 000 000(*1000)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10 000000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2 000 000投资收益 3 000000川哥点评:根据准则,原持有的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为元/股*1000万股=1500万,但是账面只记载了1200万,另外300万还没到月底没来得及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因此直接记入投资收益。

金融资产、权益法、成本法8种转换的会计案例分析汇总

金融资产、权益法、成本法8种转换的会计案例分析汇总

金融资产、权益法、成本法8种转换的会计案例分析汇总首先,要搞清楚这些概念,此处所说的金融资产特指的是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并不核算长期股权投资。

此处所说的金融资产股权比例一般小于20%;长期股权投资的权益法一般20%-50%,成本法一般50%以上其次,三类资产的转换分为如下8种情况:1、金融资产转权益法2、金融资产转成本法(同一)3、金融资产转成本法(非同一)4、权益法转成本法(同一)5、权益法转成本法(非同一)6、权益法转金融资产7、成本法转权益法8、成本法转金融资产接下来,一个一个详解准则规定和案例分析。

1、金融资产转权益法《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第十四条:投资方因追加投资等原因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或实施共同控制但不构成控制的,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确定的原持有的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加上新增投资成本之和,作为改按权益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

原持有的股权投资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以及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应当转入改按权益法核算的当期损益。

例题:2015年1月1日,购入交易性金融资产1000万股,每股1元,占股10%;2015年1月31日,公允价值变为元/股;2015年2月5日,公允价值元/股,再次购入2000万股,耗资3000万元,此后共占股30%,构成重大影响,此时被投资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16000万元。

2015年1月1日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10000 000贷:银行存款 10 000000川哥点评:如果有交易费用,要记入借方投资收益。

2015年1月31日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2 000000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 000 000川哥点评:每月末确认公允价值变动。

2015年2月5日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15 000 000(*1000)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10 000000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2 000 000投资收益 3 000000川哥点评:根据准则,原持有的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为元/股*1000万股=1500万,但是账面只记载了1200万,另外300万还没到月底没来得及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因此直接记入投资收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题1】(追加投资,成本法转为权益法,再追加投资,又改为成本法)江海公司2006年~2010年有关投资业务如下:(1)2006年1月1日,江海公司以610万元(含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10万元,支付的相关费用0.6万元)购入A公司10%的股权(A公司为非上市公司,其股权不存在活跃市场),A公司当日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6 000万元,投资时有一项固定资产为一栋办公楼,账面价值200万元,公允价值300万元,预计剩余使用年限为10年、净残值为零,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江海公司对A公司没有重大影响,江海公司采用成本法核算此项投资。

(2)2006年5月10日,江海公司收到A公司支付的现金股利10万元。

(3)2006年A公司实现净利润410万元,A公司因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增加资本公积100万元。

(4)2007年3月20日A公司宣告发放现金股利200万元。

(5)2007年A公司实现净利润910万元。

(6)2008年1月1日,江海公司又从A公司的另一投资者处取得A公司20%的股份,实际支付价款1 800万元。

此次购买完成后,持股比例达到30%,对A公司有重大影响,改用权益法核算此项投资。

2008年1月1日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7 200万元。

(7)2008年A公司实现净利润1 010万元。

(8)2009年4月20日,A公司宣告分派现金股利400万元。

(9)2009年A公司实现净利润610万元。

(10)2010年1月1日,江海公司又从A公司的另一投资者处取得A公司30%的股份,实际支付价款3 500万元。

此次购买完成后,持股比例达到60%,对A公司能够控制,改用成本法核算此项投资。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编制江海公司与投资业务有关的会计分录。

【答案】(1)2006年1月1日借:长期股权投资600应收股利10贷:银行存款610(2)2006年5月10日借:银行存款10贷:应收股利10(3)成本法下不作处理(4)借:应收股利20贷:投资收益20(5)成本法下不作处理(6)2008年1月1日①购入20%股权时: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1 800贷:银行存款 1 8002008年1月1日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7 200万元,成本1 800万元﹥7 200×20%=1 440(万元),首次投资时投资成本600=6000*10%,既不形成商誉又不形成营业外收入,综合考虑不需调整。

②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10%的股权成本600万元=当日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6 000万元×10%,也不需调整。

2006年1月1日——2008年1月1日留存收益增加=[410-(300-200)/10]-200+[910-(300-200)/10]×10%=1 100×10%=110(万元)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110贷:盈余公积11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992006年1月1日——2008年1月1日其他净资产增加100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 10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102008年1月1日A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6 000+1 100+100=7 200(万元)(7)2008年末调整后的净利润=1 010-(300-200)/10=1 000(万元)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300(1 000×30%)贷:投资收益300(8)2009年4月20日借:应收股利120(400×30%)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120(9)2009年末调整后的净利润=610-(300-200)/10=600(万元)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180贷:投资收益180(10)2010年1月1日①购入30%股权时: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3 500贷:银行存款 3 500②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2006年1月1日——2008年1月1日留存收益增加=[410-(300-200)/10]-200+[910-(300-200)/10]×10%=1100×10%=110(万元)2008年1月1日——2010年1月1日留存收益增加=(1 000-400+600)×30%=360(万元)合计=110+360=470(万元)借:盈余公积47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423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470其他净资产增加100万元,100×10%=10(万元)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10贷: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 10【例题2】(减少投资成本法转为权益法,再减少投资权益法转为成本法)甲公司和B公司是两个没有关联方关系的独立公司,均按10%计提盈余公积,其有关企业合并资料如下:要求:计算确定甲公司的初始投资成本和固定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处置损益,并编制甲公司有关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分录。

(1)2006年12月27日,双方达成合并协议,由甲公司采用控股合并方式对B公司控制的A公司进行合并,合并后甲公司取得A公司70%的普通股股份。

2007年1月1日甲公司以一项固定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库存商品作为对价合并了A 公司。

该固定资产原值为2 000万元,已计提折旧800万元,公允价值为1 000万元;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价值为1 300万元(其中:成本1 200万元,公允价值变动100万元),其公允价值为1 600万元;库存商品账面价值为800万元,公允价值为1 000万元,增值税税率为17%。

相关资产均已交付给B公司并办妥相关手续。

发生的相关直接费用为30万元。

购买日A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5 000万元。

投资时有一项固定资产为一栋办公楼,账面价值240万元,公允价值480万元,预计该办公楼剩余使用年限为20年、净残值为零,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有一项无形资产为土地使用权,账面价值160万元,公允价值240万元,预计该土地使用权剩余使用年限为10年、净残值为零,采用直线法摊销。

假定该办公楼和土地使用权均为管理使用。

【答案】企业合并时:根据合并准则,甲公司的合并成本=1 000+1 600+1 000×1.17+30=3 800(万元)固定资产处置损益=1 000-(2 000-800)=-200(万元)交易性金融资产处置损益=1 600-1 300 =300(万元)借:固定资产清理 1 200累计折旧800贷:固定资产 2 000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3 800营业外支出——处置非流动资产损失200贷:固定资产清理 1 200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1 200——公允价值变动100投资收益300主营业务收入 1 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0(1 000×17%)银行存款 30借:主营业务成本800贷:库存商品800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00贷:投资收益100(2)2007年12月31日A公司全年实现净利润1 800万元。

【答案】2007年12月31日A公司全年实现净利润1 800万元,成本法下甲公司不作会计处理。

(3)2008年2月3日股东会宣告分配现金股利1 000万元。

【答案】2008年2月3日股东会宣告分配现金股利1 000万元。

借:应收股利700(1 000×70%)贷:投资收益700(4)2008年A公司实现净利润1 500万元。

2008年12月31日A公司因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增加100万元,未扣除所得税影响,A公司所得税税率为25%。

【答案】2008年12月31日A公司因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增加100万元及2008年12月31日A公司全年实现净利润1 500万元,成本法下甲公司均不作会计处理。

(5)2009年7月1日甲公司将其持有的A公司70%股份出售其中的35%,出售取得价款2 500万元,价款已收到。

甲公司对A公司的持股比例降为35%,在A公司董事会中派有代表,但不能对A公司生产经营决策实施控制。

当日办理完毕相关手续。

2009年A公司实现净利润1 100万元(假定利润均衡发生)。

【答案】2009年1月3日出售对A公司35%的股权,甲公司对A公司的持股比例变为35%,甲公司对A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应由成本法改为按照权益法核算。

出售对A公司35%的股权:借:银行存款 2 500贷: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1 900投资收益600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①剩余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3 800×50%=1 900(万元),与原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之间的差额=1 900-5 000×35%=150(万元),为产生的商誉,该部分商誉的价值不需要对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进行调整。

②2007年1月1日——2009年1月1日即原取得投资时至减少投资当期期初按新持股比例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应调整留存收益调整A公司2007年实现的净利润=1 800-240/20-80/10=1 780(万元)甲公司2007年应确认的投资收益=1 780×35%=623(万元)调整A公司2008年实现的净利润=1 500-240/20-80/10=1 480(万元)甲公司2008年应确认的投资收益=1 480×35%=518(万元)2007年1月1日——2009年1月1日应调整留存收益=623+518-700/2=791(万元)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791贷:盈余公积79.1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711.9③此期间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应享有的份额A公司因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增加100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26.25(100×75%×35%)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26.25④2009年1月1日——2009年7月1日即减少投资当期期初至减少投资交易日之间应享有的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计入当期损益。

调整A公司2009年实现的净利润=1 100-240/20-80/10=1 080(万元)2009年1月1日——2009年7月1日即减少投资当期期初至减少投资交易日之间应享有的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计入当期损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189(1 080/2×35%)贷:投资收益1892009年年末: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189(1 080/2×35%)贷:投资收益189(6)2010年1月1日甲公司将其持有的A公司35%股份出售其中的17.5%,出售取得价款1 600万元,价款已收到。

甲公司对A公司的持股比例降为17.5%,不能对A公司施加重大影响。

当日办理完毕相关手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