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空间与图形等单元教材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数学下册“空间与图形”等单元教材分析

板二小王优凤

第三单元《分米和毫米》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学会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是毫米、分米概念的形成和在实际测量中的灵活应用

1.借助已经掌握的长度单位,引出对分米、毫米的认识。

在引出分米时,出示了一个长大约20厘米、宽大约10厘米的文具盒,告诉学生10厘米是1分米,20厘米是2分米。这样引出新的单位分米,能让学生知道表示文具盒的长、宽各多少,除了用厘米作单位还能用分米作单位,同时还知道1分米比1厘米大(10厘米才是1分米)。在引出毫米时,用直尺量数学书的厚,发现不到1厘米。比1厘米小的长度怎样表示呢?需要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

2.建立表象。

通过看直尺上的1分米和1毫米能让学生准确地感知它们的实际长度。在直尺上感知1分米和1毫米固然准确,但往往不牢固,离开了直尺或间隔了一段时间,首次感知的印象会淡忘。因此,让学生“说一说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借助学生身边的、熟悉的、自己找到的物体帮助长时记忆1分米是多长,以后在回忆1分米有多长或判断其他物体的长是不是大约1分米时,可以把熟悉的物体的长作为参照。1毫米是很短的,让学生寻找长1毫米的物体比寻找1分米的物体难。先列举了一些实例,如1分硬币、银行卡或电话卡、10张纸叠在一起的厚度都大约1毫米,让学生知道1毫米的物体还是比较多的。然后改变问题的提

法,不是问学生“哪些物体的长或厚是1毫米”,而是问“哪些东西的长度可以用毫米作单位”。凡是比较短的、薄的,不到1厘米的物体的长或厚,如米尺的厚度、蚂蚁的身长都可以用毫米作单位。用手势比画1分米和1毫米,是建立相关概念的活动。学生在用手势比画时,还可以经历“比画—在尺上验证—修正比画—再验证……”的过程,使1分米和1毫米的概念逐渐做到尽可能地准确。把新教学的长度单位和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联系起来,从小到大、从大到小依次排一排,想想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有益于学生在熟悉的1米、1厘米的概念上建立1分米、1毫米的概念,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3、结合测量教学单位间的换算。

相邻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可以应用于单位间的换算。本单元只进行比较简单的换算,只限于相邻的两个单位,而且都是单名数之间的换算。教材更新了换算教学的编写思路,结合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单位间的换算。

第27页第2题,因为问题是橡皮长多少毫米,这里不是教学单位的换算,更不是把复名数改写成单名数,而是在图形直观中通过3厘米是30毫米孕伏单位的换算。教学时要给学生机会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感受教材的孕伏。

第29页上面的一道例题,用文字语言和直尺图画同时表示了笔芯长6厘米,要求把这个长度改写成用毫米作单位。第29页下面的一道例题把课桌的高80厘米改写成用分米作单位。教学这道例题,一方面要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在交流中总结出改写的方法。另一方面还要比较这两道例题,比出要求上的不同以及思考方法的不同,从而掌握换算的方法。

第五单元《认识方向》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认识简单的路线图;在图上确定物体的相对位置,用方位词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难点:在图上确定物体的相对位置,用方位词描述行走的路线。

1、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构建对方向的认识。

教学方向知识如果不和现实情境联系起来将是无意义的,如果不和学生的自觉体验和主体活动结合起来将是低效的。

第45页例题呈现了一幅有九个场所(建筑)的平面图,教学活动分四个层次进行。第一个层次确定了新知识的最近发展区。第二个层次是学生体会东北面介于东面和北面之间、西南面介于西面和南面之间。只有体会了“东北”“西南”的含义,才是真正接受了新的方向知识。第三个层次是认知迁移,也是学生创造知识。这里讲“迁移”,意思是让学生类推出西面和北面之间是西北面、东面和南面之间是东南面,他们进行类推的认识基础是上一层次中对东北、西南含义的体验。这里讲“创造知识”,意思是“东北”和“西南”不是教材也不是他人告诉的,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尽管创造的空间不大,创造成果的新颖性不明显,但能使学生对自己认出来的方向体会深切,记忆牢固。第四个层次是开放的,可以在平面图上提出并回答许多问题,包括原有方向的问题和新学方向的问题。学生可以从中消化、巩固方向知识,锻炼看平面图的能力。

2、引导学生整理学到的八个方向,进一步弄清这些方向间的位置关系和排列顺序。填写要让学生独立进行,不要给予太多的提示。填写以后要组织学生交

流,说说在填写时是怎样想的。有些学生可能按顺时针方向逐个填写,也会有人先填出东、南、西、北,再填另外四个方向。两种填写都是可以的,要鼓励后一种填法,并让更多学生体会这样填写的好处。

第47页“想想做做”第3题自制方向板,为学生辨认方向提供简易的工具。这道题分两步进行:第一步照书上的样子折正方形纸,并在纸上填出八个方向,再一次整理方向之间的位置关系。第二步用方向板在教室里测定方向。把方向板上的“北”正对着教室的北面,教室的其他七个方向就清晰可见。这一步的活动落实了《标准》的要求:在东、南、西、北中任意给定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余的方向。要鼓励学生到校门口、家里、公园、田野和其他空旷的地方照这样测定方向。

3、用方位词描述位置关系,重点在描述。

(1)要教给学生基本的表达句式。

(2)启发用不同的方式描述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

4、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情境中学习简单的路线图。

行走路线经常变换方向是描述路线时的困难所在。

第47页例题的编排是有层次的。

教学活动可以分四步进行。第一步让学生熟悉公园平面图。看着图辨辨八个方向,找找公园的门,有哪些景点,指一指各在哪里。第二步让学生根据小明游览的景点和先后次序,在平面图上用铅笔轻轻画出行走的路线,为语言叙述行走路线多做些准备。第三步让学生明确要说清楚“从哪里向哪面走到哪里,再向哪面走到哪里……”第四步才是学生自己叙述。在学生叙述发生困难时,不要急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