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四1昼夜交替现象
第1课《昼夜交替现象》教案(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
![第1课《昼夜交替现象》教案(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613f96fdb4daa58da0114aea.png)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第1课《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昼夜交替现象》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是整个单元的基础。
本课围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出假说——验证假说——提出可能的解释”这一主线开展,本课设计了三个有层次的活动:一是学生自由发表有关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说,让学生从熟悉的昼夜现象开始研究地球的运动,试着从地球和太阳的运动关系入手,来解释昼夜现象;二是做有关昼夜现象的模拟实验,让学生借助光照射到球体上,会在球体上形成亮面和暗面,来模拟昼夜交替现象,探究形成球体上亮暗交替现象的多种可能性——发光物体与球体的多种运动模式。
学生的解释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但所有的解释都要求得到模拟实验的证据支持;三是根据模拟现象提出有根据的多种可能的解释,并对这些解释进行分析,指导学生运用示意图对昼夜现象的形成进行解释。
日地运动的示意图可以较直观地表现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运动关系,也有利于学生的分析。
学生通过分析,可以初步认识到日地之间的相对圆周运动形成了昼夜现象。
【学情分析】通过课前调查发现,少数学生虽然了解昼夜交替现象,知道“地球在自转并且围绕太阳公转”这一科学事实,但都是通过书籍、电视等渠道获取的,知识是以零碎的形式存在,没有完整、有序地建构,因此说学生对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真正原因是困惑不解的。
五年级的学生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对周围世界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操作。
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只要教师加以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教学目标】1.知道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2.初步理解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3.能积极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并且进行验证。
4.能做好模拟实验和运用实验搜集证据。
5.培养主动探究、敢于质疑、积极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学生运用模拟实验、直观演示、画示意图等方式解释极昼极夜现象。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做全面的思考和分析,并用各种方式加以证明。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4、1昼夜交替现象-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4、1昼夜交替现象-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41d6e0c7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bf.png)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昼夜交替现象》一课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地球的运动》单元第一课。
本课旨在通过大胆猜测、科学探究让学生展示他们对昼夜交替现象的看法,为学生本单元后继探究学习做铺垫,而不是要求学生掌握形成昼夜交替的原因。
教材设计了三个有层次的活动:一是学生自由发表他们对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说;二是做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三是根据模拟现象提出有根据的多种可能的解释,并对这些解释进行分析。
教材列举了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四种假说,其目的是打开学生思路,引导学生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运动,提出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多种解释,并通过模拟实验去验证,使学生明白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需要用更多的证据才能加以判断;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认识到积极参与讨论,并发表有根据的解释是重要的;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合作的态度。
【学情分析】通过课前调查、统计分析发现,少数学生虽然了解昼夜交替现象,知道“地球在自转并且围绕太阳公转”这一科学事实,但都是通过书籍、电视等渠道获取的,知识是以零碎的形式存在,没有完整、有序地建构,因此说学生对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真正原因是困惑不解的。
五年级的学生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对周围世界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操作,只要教师加以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但五年级学生思维方式还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而昼夜交替现象产生原因是抽象的。
抽象思维的展开是以具体形象为基础的,因此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学生认知特点,契合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将宏观的物象直观化,不易观察的物体可视化,变难为易,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日地之间的相对圆周运动形成了昼夜交替现象。
【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知道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2)初步理解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2、过程与方法(1)能积极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并且进行验证;(2)做好模拟实验和运用实验搜集证据;(3)根据实验的情况修正自己的解释。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昼夜交替现象》课件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昼夜交替现象》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3b268eddd88d0d233d46ad7.png)
小组长: 监督工作 汇报工作
记录员:尊重事实,如实记录
温馨提示 :1. Fra bibliotek节手电筒跟地球仪的距离,差不多正好 能照亮半个地球仪。
2.确定一个点来观察昼夜交替现象。(在“地 球”上的中国贴上五角星。)
3. 有顺序的选择你们要验证的情况,讨论方 法后再进行。
4. 注意观察做标记的地方能否出现昼夜交替 的现象,并把结果记录在表格内 。
白天
黑夜
昼夜交替现象
太阳和地球之间怎样运动才能够出现“昼夜 交替”现象?
学生猜想
我们的预设
• 太阳不动,地球自转 • 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 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 • 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我们需要的材料
小组学会分工合作:
实验员: 科学实验 一丝不苟
材料员: 管理器材 整理器材
太阳不动,地球自转
地球绕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科学记录单 第( )小组
我们的猜测
画出示意图(自转用小圈, 能否出现昼夜交
公转用大圈)
替变化
太阳不动,地球自转。
√能 /不能
太阳不动,地球绕着 太阳转。
地球绕着太阳转,同 时自转。
地球不动,太阳绕着 地球转。
√能 /不能 √能 /不能 √能 /不能
通过今天的学习,谈谈 有什么收获?
5. 小组合作,做好交流准备。
昼 夜
汇报展示要求
• 1、汇报者按照小组的记录表边操作边讲解。 • 2、各小组不能重复实验情况。 • 3、汇报者语言表达准确、简约。
太阳不动,地球自转
太阳不动,地球绕着太阳转
地球绕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模 拟
太阳不动,地球绕着太阳转
昼夜交替的现象
![昼夜交替的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53618209844769eae009edbd.png)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实录萧山区云石小学谢勇波一、课前谈话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一个热身运动。
教师在黑板上贴一个圆。
师:你们觉得这个圆可能会是什么?生:地球,饼干......师:如果我给它再添上几笔,你们看是什么?教师在圆上画上两笔。
生:苹果师:简单画上两笔后,圆就变成了苹果。
老师这里还有三张纸,谁愿意上来画一画。
学生举手,教师选三名学生到黑板上画图。
师:你画的是什么?生1:西瓜生2:足球生3:饼干师:刚才三位同学画得不错,可惜画的都不够“大”,老师这里还有一幅画,你们看这个大不大?这是什么?生:太阳师:大吗生:大师:再看这幅,一个圆,一半是白的,一半是黑的,如果白的这边代表亮,黑的这边代表暗,你认为这个圆,应该贴在太阳的左边好,还是右边好?生1:左边师:为什么?生1:因为被太阳照着的地方是亮的。
师:那为什么这边是黑的呢?生2:这是因为这个圆不透明,光被另一边遮住了。
所以就暗了。
师:恩。
二、导入新课铃声响,师生问好。
师:我们来看一组照片,想一想你看到了什么?教师播放课件视频,白天的天安门和晚上的天安门交替出现。
师:你看到了什么?生1:我看到了天安门。
师;天安门在什么地方?生1:北京师:还有吗?生2:我看到了白天的天安门和晚上的天安门。
师:白天也叫昼,晚上也叫夜。
板书:昼夜师:你还看到了什么样的现象?生3:昼夜在不停地在交替。
师:我们把这种现象就叫做昼夜交替现象。
板书:交替现象三、提出猜测师:北京有昼夜交替现象,我们云石这里也有昼夜交替现象吗?生:有师:那么昼夜交替是怎样产生的呢?生;我认为是因为地球绕着太阳转产生了昼夜交替。
师:就是说,你认为昼夜交替的产生和地球、太阳有关,而且还是地球绕着太阳转产生的。
生:是的师:其他同学有与他猜测相同的吗?请举手生举手示意。
师:请你上来,能把你的猜测用图画的形式表示出来吗?生:能学生在实物投影上画示意图。
中间画一个太阳,旁边画一个地球。
师:那太阳绕着地球转,你怎么表示?学生用实线画地球运动的轨迹。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4.1 昼夜交替现象教科版 (1)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4.1 昼夜交替现象教科版 (1)](https://img.taocdn.com/s3/m/c4d8937252ea551811a68746.png)
《1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 昼夜交替现象》是属于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的第一课。
在科学课程标准中属“地球和宇宙”方面的内容。
“地球和宇宙”共包括地球的物质、地球的变化、天空中的星体三方面。
前面几册已经出现过关于地球物质与地球变化的内容,《地球的运动》一单元则是指导学生研究由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所引起的昼夜和四季的变化,本单元共有8课,前5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研究地球的自转,后面3课研究公转和与地球运动相关联的现象:四季和极昼极夜。
整个单元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人类探索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在对整个单元的逐步探索之后,最终孩子会认识到地球是如何运动的,使孩子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同时也为六年级继续学习宇宙空间的知识打下基础。
而《昼夜交替现象》一课主要是让学生展示他们对昼夜现象的看法。
教材设计了三个有层次的教学活动。
分别是发表关于昼夜交替的假说;做相关的模拟实验;根据模拟实验做有根据的解释。
这样层层递进的安排,让学生对昼夜交替现象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学情分析:昼夜交替的现象,学生每天都经历,都是非常熟悉的,而对于五年级的学生,通过看电视或书籍,有部分的同学是已经知道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围绕太阳公转这一科学事实,但是关于它们的成因证据,学生可能就说不出什么了,这说明很多孩子还没有真正理解地球的运动,他们的认识是不完整、不全面的,甚至有些是错误的。
同时本单元内容决定我们无法直观地感知地球的运动,这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也是有一定困难的。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2.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过程与方法1.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设,并能用模拟实验进行验证2.做好模拟实验和运用实验收集的证据。
3.根据实验的情况修正自己的解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积极参与讨论,并发表有根据的解释是重要的。
2.认识到同一现象,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解释,需要更多的证据来加以判断。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f18fa3bbcd126fff7050bb5.png)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昼夜交替现象》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的第一课。
昼夜现象的形成跟太阳光的照射,地球是球体,球体不断自转这三个因素相关。
一部分学生能够认识到这些,但大多数学生还不能。
而这一课恰恰不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形成昼夜交替的原因,而是让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昼夜交替现象做出比较合理的解释,让学生展示他们对昼夜现象的看法。
本课时设计了三个有层次的活动:一是学生自由发表有关昼夜交替的假说;二是做有关昼夜现象的模拟实验;三是根据模拟现象突出有根据的多种可能的解释,并对这些解释进行分析。
二、学情分析本课时面对的是五年级的学生,而我校属于中小城市,通过电视或书籍,部分学生已经知道地球在自转并且围绕太阳公转这一科学事实,也知道些昼夜交替是由于太阳和地球的运动引起的,但不能完整的、清楚表述。
三、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2、过程与方法:能提出地球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多种假说,并用模拟实验进行验证;做好模拟实验并运用实验收集的证据;根据实验情况修正自己的解释。
3、情感价值观:认识到积极参与讨论,并发表有根据的解释是重要的;认识到同一现象,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解释,需要用更多的证据来加以判断;树立在没有其它新证据之前,大胆猜测假设,并努力验证自己的猜测的意识;培养主动探究,积极合作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提出昼夜交替的假说,通过模拟实验验证假说,并尝试解释。
五、教学难点:运用示意图对昼夜现象的形成进行解释六、教学准备每组学生准备白色乒乓球一个、手电筒一个、实验记录表一张、小纸人一张七、教学活动过程设计(一)课堂引入:师: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经历一种自然现象白天和黑夜,而白天和黑夜是以怎样的形式出现的?生:白天过去黑夜就来临了,黑夜过去又是白天,师:白天又叫“昼”,黑夜叫“夜”,白天、黑夜重复出现的这种现象称为昼夜交替现象。
四1.昼夜交替的解释
![四1.昼夜交替的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5a260c7b27284b73f2425010.png)
“日心说”对天体的描述大为简化, 同时打破了过去认为其它天体和地球截然 有别的界限,是一项真正的科学革命。这 种学说和宗教的主张是相反的。为宣传和 捍卫这个学说,意大利学者布鲁诺被宗教 裁判所活活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因为支持“日 心说”同样受到残酷的迫害,被教会判 处终身监禁但他对科学独立的信仰从来 未被动摇过 。 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是漫长而又艰辛的:很多科学 家为之付出了努力,也有很多科学家受到了迫害…… 但人们对宇宙的探索并不会因此而停止……
“昼夜交替”的4中假说
1、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2、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3、地球自转
4、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我们提出的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各种运 动形式都能说明昼夜交替的现象吗?
运动形式一: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分析与解释 资料 运动形式二: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但地 资料
球本身不自转 分析与解释
运动形式三:地球在自转 分析与解释 资料 运动形式四: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资料
分析与解释
在古代,以希腊亚里士多德 为代表,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其它天体则以地球为中心,在不 停地运动。这种观点,就是“地 心说”。公元二世纪,天文学家 托勒密,把当时天文学知识总结 成宇宙的地心体系,发展完善了 “地心说”,描绘了一个复杂的 天体运动图象。
通过多年的探索,现在人们知道: 太阳并不是宇宙中唯一的恒星。天空中闪烁着群 星,都是像太阳一样能发光的恒星。它们距离地球很 远,其中最近的也有4.22光年。(光年是计量天体距 离的单位,光每秒传播约30万千米。)
现在,用射电望远镜已能观测到100亿光年外的 宇宙空间情况,但仍没有找到宇宙的边缘。
神奇的宇宙空间,
五下四1昼夜交替现象 完成PPT课件
![五下四1昼夜交替现象 完成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f8b1159a0116c175e0e4820.png)
“日心说”
哥白尼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随
着天文观测不断进步, “地心说”暴露出许多问 题。逐渐被波兰天文学家 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 所取代。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经
过近四年的观测和计算, 于1543年出版了《天体运 行论》正式提出“日心 说”。
“日心说”认为,太阳
不动,处于宇宙的中心,
太阳不动,地球自转
地球绕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我们需要的材料
观测点
温馨提示 :
1. 调节手电筒跟地球仪的距离,差不多正好能照 亮半个地球仪。
2.确定一个点来观察昼夜交替现象。(在“地球” 上的中国已贴上五角星。)
3. 有顺序的选择要验证的情况,讨论方法后再进 行。
4. 注意观察做标记的地方能否出现昼夜交替的现 象。
昼夜交替的解释实验:
我们的猜想
实验情况 (可画示意图)
能否解释昼夜交替
能
能
能 能 我们的结论: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 太阳与地球的运动 。
托勒密(90-168)
“地心说”
在古代,以希腊亚里士多 德为代表,认为地球是宇宙的 中心。其它天体则以地球为中 心,在不停地运动。这种观点, 就是“地心说”。公元二世纪, 天文学家托勒密,把当时天文 学知识总结成宇宙的地心体系, 发展完善了“地心说”,描绘 了一个复杂的天体运动图象。
白天(昼) 黑夜(夜)
昼夜交替现象
昼 夜
昼夜交替的解释:
我们的猜想
GZ
实验情况 (可画示意图)
能否解释昼夜交替
TYZ
ZZ
DZ
我们的结论: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太阳不动,地球绕着太阳转
太阳不动,地球自转
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四单元第1课《昼夜交替现象》教科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四单元第1课《昼夜交替现象》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8fec5807580216fc700afdae.png)
我们发现地球是一个球体,地球的一半被太阳光照亮,另一半处于黑暗之中。
我们把被太阳光照射到的一半叫做昼,没有被太阳光照射到的一半叫做夜。
在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早上,太阳从东边冉冉升起,迎来了白昼;到了傍晚,太阳又从西边落下,迎来了黑夜。
就这样,昼和夜日复一日的交替出现。
请同学们思考并讨论为什么昼和夜会不断交替出现呢?地球和太阳在怎样运动时才会产生这种昼夜交替现象?
(提示:讨论3分钟)
1.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2.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3.地球自转
4.地球围着太阳转,
同时地球自转
3.地球自转
太阳
地球
地球
太阳
太阳地球
在刚才的视频中有一个地方出现了错误,不知道同学们发现没有?
“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这一观点是可以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我们的猜想也一定要通过实验
word001
)教科书中的四种观点,哪一种观点是正确的?
根据图中的四种观点,地球上都可以产生昼夜交替现象,虽然教师已经知道昼夜交替。
博育学校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复习题
![博育学校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c53df39402d276a200292e26.png)
博育学校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复习题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第1课昼夜交替现象一、判断题1.在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中,手电筒代表太阳。
(√)2.地球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
(√)3.地球上有白天和黑夜,而且白天和黑夜是交替出现.。
(√)4.地球是围绕着太阳公转而且同时自传的。
(√)5.关于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说有很多种。
(√)6.。
“地心说”主张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所以天体围绕着地球运动。
(√)7.“日心说”主张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自转的同时也围绕太阳转。
(√)8.哥白尼认为地球包括其他星星都是围绕着太阳转动的。
(√)9.托勒密认为所有的日月星辰都是围绕着太阳转动的。
(×)10.勒密和哥白尼都是著名的天文学家。
(√)11.傅科摆利用了摆具有保持方向不变的特点,证明了地球在自转。
(√)12.太阳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发生的现象。
(√)13.向前行驶的汽车里看外面的景物在向后移动。
(√)14.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15.乌鲁木齐比北京先迎来黎明。
(×)16. 世界时区图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
(√)17. 经线每个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差相差一个小时。
(√)18. 人们在观星时方向,天上的星星每天围绕着北极星顺时针旋转。
(√)19.一年四季中,其他的星星都围绕着北极星东升西落。
(√)20. 其他的星星都围绕着在逆时针的运动。
(√)21. 晚上迷路时,可以通过北极星找到方向。
(√)22. 北极星的位置并不在头顶正上方,而是在人们视线上倾斜的北方的天空中。
(√)23. 恒星的周年视差,也能够证明地球在围绕着太阳不停地转动。
(√)24. 恒星周年视差是历史上证明地区公转的关键证据。
(√)24. “日心说”提出地球围绕太阳转动,这与地球的公转的意义是一样的。
(√)25. 地球自转的方向跟地球公转的方向一样。
(√)26. 北半球在冬季时,太阳直射点在南极。
科学《昼夜交替》说课稿
![科学《昼夜交替》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fe0b1947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8a.png)
科学《昼夜交替》说课稿开始: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将要说课的课题是《昼夜交替》。
一、说教材《昼夜交替》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3单元《地球的运动》的第一课时,是单元的起始课。
应在对本课内容进行教授和学习的基础上,对后续的学习内容稍作铺垫,或是在教学过程中无痕融入与渗透,让学生在学习之初就对“地球的运动”有较为整体的认知,防止片面化、割裂化、碎片化的学习。
通过低年级“描述太阳每天在天空中东升西落的位置变化,并利用这一现象,描述怎样利用太阳的位置辨认方向”和中年级“知道地球的运动方法,知道它们与一些自然现象有规律”等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对于天体的运动和自然现象及形成规律有了一定的了解。
昼夜交替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探索其成因是原始人类原始天文学研究的开始,本课围绕昼夜交替现象展开,通过科学史的阅读、简单易行的模拟实验等多种方式,带领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将自然现象与地球的自转运动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认识人类探索地球自转运动的历程,变抽象为直观,让他们能够从宏观角度形成“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认识的”的大概念,从学科角度形成“地球是运动的,地球有规律的自转产生了有规律的昼夜交替现象,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地球以外天体的升落方向”的学科概念。
本课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阅读活动,主要是认识昼夜交替现象及人类认识昼夜现象的历程。
首先通过读图引发对昼夜交替现象的思考、认识昼夜现象。
再通过阅读文字,了解古人对昼夜现象的解释历程。
第二部分是一个探究活动,通过模拟实验,认识昼夜现象,探索昼夜交替现象形成的原因。
第三部分进一步通过模拟实验,了解地球自转现象。
第四部分通过读图和讨论,理解地球绕着地轴在自转。
二、说学情通过二年级上册第2单元《天空中的星体》的学习,知道了太阳能够发出光和热、月相变化有规律、夜空中星星闪烁的秘密。
通过四年级下册第2单元《地球、月球与太阳》的学习,了解了地球的形状,认识了月球的运动以及太阳的运动规律,对于天体的运动和自然现象及形成规律有了一定的了解。
湘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1《昼夜的交替》
![湘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1《昼夜的交替》](https://img.taocdn.com/s3/m/929b2fee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fd.png)
讨论
要能看到太阳的东升西落, 我们怎样进行模拟实验呢?
模拟地球自转
实验方法
模拟太阳转动
动手实验 交流 小结
将实验现象记录在活动手 册中。
与其他小组的同学交流, 看一看大家是不是有了共 同的认识。
两种完全不同的实验,都 能模拟出太阳的东升西落 和昼夜交替。
两种完全不同的实验,都 能得到同样的效果。谁对?让 我们看看更多的研究证据吧!
美国人看实况直播和睡觉只能选其一了。(美国与我国的时差为 ﹣13到﹣16小时)
德国人会在白天(下午1点)看到实况直播。(德国与我国的 时差为﹣7小时)
澳大利亚会在晚上10点看实况直播(澳大利亚与我国的时差为+2 小时)
课后作业
写研究昼夜科技小论文
湘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
第四单元 地球的运动
1.《昼夜的交替》
比较思考:昼夜是怎样形成的?
在连续24小时(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天)中, 会出现哪些现象?
白天和黑夜
这是什么时候的图片?
白天
夜晚
关于昼夜现象你有那些感兴趣的问题?
交流:
(1)昼是什么意思?夜呢?昼夜交替是什么意思? (太阳的东升西落,太阳不断的从东边升起,西边 落下) (2)昼夜交替时动植物有哪些变化? (3)昼夜交替时人们的生活规律是怎样变化的? (4)昼夜交替是否与地球、太阳有关?有怎样的关 系? (5)昼夜交替的成因是什么呢?
太阳东升西落,地球 上昼夜交替。这些现 象是怎样形成的呢?
关于昼夜的形成,你们赞成哪 一种说法?说一说自己的道理 。
公元2世纪,希腊科学家托勒密(90—168) 提出了“地心说”。地心说认为地球处于宇 宙中心位置,并静止不动,太阳、月亮和其 他星球都围绕地球转动。
昼夜交替现象教案
![昼夜交替现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836771f964bcf84b9d57b86.png)
昼夜交替现象一、教材简析《昼夜交替现象》是科学教育出版社小学科学五年级下第四单元第一课,是地球的运动单元的起始课。
这一课主要不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形成昼夜交替的原因,而是让学生对昼夜交替现象做出比较合理的解释,这就要用到地球自转、公转等方面的知识,而这些知识又安排在本单元的后几课。
从教材编写来看,引起昼夜交替现象有好几种可能,教材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发挥最大的想象力,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并通过模拟实验去验证,重演一次人类认识昼夜交替现象的过程,通过这样一个过程虽然最后还没有找到正确的解释,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明白了科学需要通过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产生深刻的科学价值观。
五年级的学生虽然通过电视或书籍,大多数都已经知道地球在自转并且围绕太阳公转这一科学事实,但还没有足够的知识积淀和空间想象能力。
这节课要通过模拟实验去验证,重演一次人类认识昼夜交替现象的过程,通过这样一个过程虽然最后还没有找到正确的解释,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明白了科学需要通过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产生深刻的科学价值观。
本课从生活中的昼夜交替现象出发,引导学生思考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对其作出合理的假设,并通过模拟实验验证这些假设。
让学生认识到,对与一件事物的成因可能有有多种假设,而这些假设在获得新的证据以前,都是正确的。
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认识地球是不透明球体,在阳光照射下会产生昼夜区别。
2、知道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3、初步理解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过程与方法:1、能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并进行论证。
2、做好模拟实验和运用实验收集的证据。
3、根据实验的情况修正自己的解释。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识到积极参与讨论,并发表有根据的解释是重要的。
2、认识到同一现象,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解释,需要用更多的证据来加一判断。
3、培养主动探究,积极合作的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提出关于昼夜交替现象的不同解释,并通过模拟实验进行验证。
五级下册科学课件昼夜交替现象 教科版
![五级下册科学课件昼夜交替现象 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3c711c4bcfc789eb172dc8d6.png)
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
布鲁诺
伽利略
判处终身监禁
科学的探索是漫长而艰辛的, 有时候甚至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然而人们求知的欲望不会因此 止步,对未知事物的探究也不 会停止……
运动形式一: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运动形式二: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但 地球本身不自转 运动形式三: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运动形式四:地球在自转
五年级下册科学课件昼夜交替现象| 教科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课件昼夜交替现象| 教科版
1.我们的需要的材料
五年级下册科学课件昼夜交替现象| 教科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课件昼夜交替现象| 教科版
照此速度,科学家推算太阳绕地球一圈要花
1046.6小时。也就是说约要43
天才会发生一次昼夜交替
24 现象,不会 小时内发生一次昼夜交
替现象,这显然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昼 夜 交 替 的 认 识
昼
“地球自转,不 公转”时,地球自转一
夜
周就会发生一次昼夜现
交
象。如果是这样,地球
替
上某地的昼夜长短,气
的
观测点
2、调节蜡烛跟地球仪的距离,差不多正好能 照亮半个地球仪。 3、确定一个点来观察昼夜交替现象。 4根据实验推测一下那种假设的可能性高?哪种 低?为什么?
五年级下册科学课件昼夜交替现象| 教科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课件昼夜交替现象| 教科版
5.学会分工合作
实验员:
科学实验 一丝不苟
材料员: 管理器材 整理器材
昼夜交替现象
思考一下 : 1.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昼夜之分? 2.为什么昼夜会不断地的交替呢?
说一说:地球上有昼夜之分的原因
地球自身不发光,也不透明, 太阳在同一时间只能照亮地球 的一半 ,产生昼夜。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教材分析.doc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教材分析.doc](https://img.taocdn.com/s3/m/f73d0e9aee06eff9aff807ad.png)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对太阳有了初步认识、知道太阳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及昼夜交替的成因。
学生对昼夜交替已有丰富的感性认识,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但要他们解释“为什么” 就感到很困难了。
教材主要从四个方面介绍:1、比较思考:昼夜是怎样形成的?2、模拟实验:昼夜交替的成因。
3、操作发现:不同地点所处的时间差异。
4、阅读了解:了解人类认识昼夜交替现象的历史。
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运动有关。
2、过程与方法: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并旦进行验证;做好模拟实验和运用实验收集证据;根据实验的情况修正自己的解释。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积极参与讨论,并发表有根据的解释是重要的;认识到同一现象,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解释,需要用更多的证据来加以判断;培养主动探究,积极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认识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运动有关。
教学难点:会进行模拟实验,并能运用实验收集的证据进行分析。
教学准备:小地球仪、手电筒(功率高的二极发光管,无灯罩)、白纸、水彩笔、地球仪、小组记录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学习1、课件出示黑夜和白天的图片,观察图片,引入对“昼夜交替” 现象的认识。
师:同学们,你知道这两张图片分别是什么时候拍摄的呢?(学生回答:白天、晚上)2、揭示课题师:明亮的白天我们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昼(板书:昼);黑暗的夜晚我们也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夜(板书:夜)。
在我们居住的地球上,太阳东升,白天到来;太阳西落,夜幕降临。
第二天太阳又从东方升起来,白昼又来临。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昼和夜就这样不停地交替出现。
(板书:交替)这样一个交替过程,我们称为昼夜交替现象。
(板书:现象)思考: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昼夜?昼夜为什么交替出现?关于昼夜,你知道哪些?还有什么问题?(出示太空拍摄到的地球昼夜图片)今天我们就来探索——“昼夜交替现象” O【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观看图片引出昼夜的概念二、提出昼夜交替的假说1、谈话讨论:%1昼和夜最大的|x.别是什么?(昼有光,夜没有)%1假如地球是透明的,有昼夜之分吗?假如地球本身会发光,有昼夜之分吗?光从哪来的?(太阳)(意图:为实验选材做铺垫)%1也就是说要想地球上有昼夜出现,必须要有太阳。
昼夜交替教案
![昼夜交替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07ed900ba1aa8114431d9bd.png)
学科: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题:昼夜交替现象课时: 1 课时一、教学内容及其说明内容:《昼夜交替现象》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
说明:“地球的运动”是本单元的主题,而《昼夜交替现象》是本单元的第一课。
这一课不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形成昼夜交替的原因,而是让学生展示他们对昼夜现象的看法。
从教材编写来看,引起昼夜交替现象有好几种可能,教材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发挥最大的想象力,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并通过模拟实验去验证,重演一次人类认识昼夜交替现象的过程。
这样一个探究体验的过程,虽然最后没有找到正确的解释,但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亲身经历了科学探究,从而学着尝试应用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教学重点:小组合作推测假设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原因,并学习通过模拟实验进行验证——感受、学习用科学的思维方式探究、解决疑问。
教学难点:会做模拟实验,通过模拟实验和证据补充排除某些假说的可能性,了解只要地球和太阳作相对圆周运动,都可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二、教学目标及其说明目标:科学概念:1.知道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教学反思或调整2.初步理解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过程与方法:1.能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并进行验证。
2.做好模拟实验和运用实验收集的证据。
3.根据实验的情况修正自己的解释。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识到积极参与讨论,并发表有根据的解释是重要的。
2.认识到同一现象,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解释,需要用更多的证据来加以判断。
3.培养主动探究,积极合作的态度。
说明:为将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使每一节课成为聚沙成塔的沙,滴水穿石的水”;“用不同的行为化动词表述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尽可能用表现性目标表达需长期积累才可能实现的目标”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细化为以上几点。
三、教学问题及其说明(学情分析及对策)五年级的学生虽然通过电视或书籍,对地球在自转并且围绕太阳公转这一科学事实有所了解,但还没有足够的知识积淀和空间想象能力。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教案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be7d9ce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68.png)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教案1、昼夜交替现象教学目的:1、对昼夜交替现象能作出自己的解释。
2、和小组同学合作设计模拟实验,研究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
3、和小组同学分工协作,做好模拟实验。
4、在实验过程中实事求是,严谨认真。
5、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
教学重点:设计模拟实验验证假设。
教学难点:解释地球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的原理。
教学准备:小皮球(乒乓球)、手电筒(蜡烛)、白纸、水彩笔、小组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引入学习:1、谈话:每天早上,太阳从东边冉冉升起,每天晚上,太阳又从西边落下……就这样,白昼和黑夜交替出现。
2、思考: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昼夜?昼夜为什么交替出现?关于昼夜,你知道哪些?还有什么问题?二、提出问题:1、交流: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昼夜现象?昼夜现象为什么交替出现?2、解释:哪些情况可能出现昼夜交替?①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②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③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④地球自转。
3、讨论:哪一种解释是正确的?我们怎样知道哪种解释是正确的呢?三、实验探究:1、演示实验:(1)如果让乒乓球当作地球,手电筒当作太阳,被“太阳”照亮的一面相当于一天中的什么时间?(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呢?(黑夜)。
(2)在“地球”上贴(或画)一个小纸人,怎样才能让小人在同一地点(例如贴小纸人的地方)出现昼夜交替现象?用实验的方法检验每一种假设。
2、学生分组实验。
(1)对以上四种假设进行模拟实验验证,看这四种假设能不能解释昼夜交替现象,并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2)小组分工合作进行模拟实验。
3、交流汇报。
分小组汇报研究结果。
4、讨论:这些解释你赞同哪一种观点?为什么?四、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很多情况都会使地球上发生昼夜交替的现象,昼夜交替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同学们也可以查阅一下相关的资料,看看科学家是怎样研究得出结论的?把你们的资料和全班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昼夜交替现象①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②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③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④地球自转教学后记:2、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教学目的:1、知道“地心说”和“日心说”的观点及其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把我们的所有解释都用图画出来。张贴在墙上,然后去找地球运动的()再对这些解释进行()或()直到形成()
(二)、我能选出正确答案的序号。
1.昼夜形成的原因是()。
A.太阳绕着地球转B.地球绕太阳转的同时还在自传
昼夜交替现象(第1课时)
班级姓名小组
【学习目标】Βιβλιοθήκη 1、对昼夜交替现象能作出自己的解释。
2、和小组同学合作设计模拟实验,研究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
3、和小组同学分工协作,做好模拟实验。
【自主探究】
同学们,用你的细心作出一份让自己满意的答卷,老师相信你,加油!
一、了解感知
(一)、我能完成下列各题的填空。
1.生活中我们看到的物体运动,大多可以()地作出判断。人类生存的地球也在运动,但是地球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地球上的人和物体都在与地球共同(),我们很难(),因此,认识地球运动有一定的困难。
河北大名至诚学校五年级课堂导学提纲编号:KXTG—0013使用时间:2014-12-份数:200份编制人:李庆敏
2.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
A.地球上出现冷热不同的四季变化B.太阳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循环
3.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着太阳的那面是白昼,()着太阳的那面是黑夜。A.背B.向
二、深入学习
(三)我能判断下面各题的对错。
1.我们看不到大地在动,所以说地球是静止不动的。()
2.地球的自传决定了地球上昼夜的交替。()
3.一天24小时是根据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的。()
4.有时地球绕着太阳转,有时太阳绕着地球转。()
5.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三、迁移运用
四、我能正确解答下面的问题。
地球上的昼夜现象为什么会不断交替出现呢?地球、太阳在怎样运动时才会导致这种现象发生呢?说说我们的观点。哪一种观点是正确的?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哪一种观点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