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绘画女性形象论文

合集下载

从唐代仕女画中发现仕女头部妆扮之美

从唐代仕女画中发现仕女头部妆扮之美

从唐代仕女画中发现仕女头部妆扮之美第一章唐代仕女画的兴起顾名思义,“仕女画”即是指描绘“仕女”的绘画作品。

仕女画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属于人物画的范畴。

在古代的时候,“士女”与“仕女”是通用的。

《诗经》日:“士与女,方秉阑兮”,“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勺药”,“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在秦代以前,士与女为两个相反的意思,士代指男性,女代指女性,也专指未婚的男女。

秦代之后,“士女”才渐渐合并为一个名词,且专指上层社会的贵族女.眭。

在绘画中,最早使用“士女”一词的是在唐代,见于初唐朱景玄所著的《唐朝名画录》中,提到周昉、陈闳、张萱、程修己……等人都善画“士女”,在画家评述中也多次提及“士女”一词,又如“周昉……又画士女,为古今冠绝”“张萱……画士女乃周叻之伦”“陈闳……人物士女可居妙品”等。

仕女画作为美人画的同义词,首先对象得必须具备美丽的外表、容貌、身材、姿态更符合唐朝人民普遍所认同的美的标准。

丰腴雍容中的雅致,正是盛唐美人所独有的。

帝国的繁荣,绽开在那些花样面容上,流光溢彩,令人颠倒沉醉。

唐代妇女脸上的妆容,前期是继承了前朝的传统妆容方式,只是比前朝更为夸张和富丽。

后期则是受到了西北少数民族的影响。

第二章唐代仕女的发型发饰与面妆第一节发型与发饰唐朝人生活奢侈浪漫,妇女们对装饰也十分注重。

她们的妆容力求浓艳,饰物讲究华美。

说到发式的话,虽然自古就人人皆梳发髻,但是在唐朝花样更多,而且喜欢将发髻加高。

贵妇人们大多喜欢用假发来增加发量,头发上再装点首饰,有簪、有钗、有梳子,还有已经化繁为简的金步摇。

1发型唐代妇女发型千姿百态,多种多样。

唐·段成式在《髻鬟品》中写道:“高祖宫中有半翻髻、反绾髻、乐游髻,明皇帝宫中有双环望仙髻,回鹘髻,贵妃作愁来髻。

贞元中有归顺髻,又有闹扫妆髻。

长安城中有盘桓髻,惊鹄髻,又抛家髻及倭堕髻”。

其实当时发髻的名称远远不止这些;另外还有百合髻,堕马髻,百叶髻和螺髻等等。

然而这些发髻的名称并没有画出形状,也没有做出说明。

中西方名家名画挥扇仕女图鉴赏结课论文

中西方名家名画挥扇仕女图鉴赏结课论文

中西方结课论文周昉挥扇仕女图作为封建社会最为辉煌的时代,唐代也是仕女画发展最迅速,最繁荣兴盛的阶段。

端庄华丽,雍容典雅,是对唐代仕女画的贴切形容。

《挥扇仕女图》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挥扇仕女图》是一幅描写唐代宫廷妇女生活的佳作,画作上并无作者款印,《清河书画坊》认定为周昉所做,盖由《宣和画谱》所记周昉作品”纨扇“而来【1】。

长卷绢本设色。

纵33.7厘米,横204.8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挥扇仕女图》全卷画有九个有身份的宫廷贵妇,二个侍女,二个内监,共计十三人,皆头挽高髻、细目圆面、长裙曳地。

全幅以横向排列的形式展示了人物的各种活动:执扇慵坐、解囊抽琴、对镜理妆、绣案做工、挥扇闲憩等。

作者注意画面横向疏密、松紧的韵律变化,纵向高低错落的层次变化从而使得画面结构井然有序,并避免了构图上的单调呆板。

图中色彩丰富,以红色为主,兼有青、灰、紫、绿等各色。

冷暖色调相互映衬显现出人物肌肤的细腻和衣料的华贵。

衣纹线条近铁线描圆润秀劲富有力度和柔韧性较准确地勾画出了人物的种种体态。

画作内容从右至左分为五个段落。

起首第一段为“挥扇”,凡四人。

一位妃子按纨扇慵坐,睡眼惺忪,眼神懒散。

她头上戴着精致繁复的玉莲冠,冠体玉质细腻温润,足见画工精湛。

身着洋红色襦裙,浅色披驳随意搭在肩前手边,裙上绣有精致的灰蓝色六边团花图样,画工细腻,可见其身份尊贵,裙子随着身体的姿态呈现褶痕,脚上部分的群体也隐约现出鞋子的形状。

其所坐的椅子上也雕刻有精细的画案,腰际垂绦。

其衣着华丽而倦倦无生机,深宫妇女任人遗弃的悲凉跃然纸上。

其右一女官,颔首,紫袍束带,官服上大团花纹细致生动。

贞观四年八月十四日,诏曰,冠冕制度,以备令文,寻常服饰,未为差等。

于是三品以上服紫,四品五品以上服绯,六品七品以绿,八品九品以青。

【2】由此可见此女官官阶在三品之上,也侧面说明了执扇妃子的尊贵身份。

女官两手横扇。

扇面为青色,画一对凤凰图案。

另有两女持梳洗用具侍立于左侧。

周昉画笔下的女性形象

周昉画笔下的女性形象

周昉,唐代画家,字仲朗,又字景玄,京兆人,生卒年不详。

[1]出身于仕宦之家,曾任越州(今浙江绍兴)长史、宣州(今安徽宣城)长史别驾。

多写贵族妇女,容貌美丽丰腴,衣着轻柔华丽,用笔劲简,色彩柔艳,为当时宫廷、士大夫所重,称绝一时。

其画风“衣裳简劲,彩色柔丽,以丰厚为体”。

[2]周昉生活在盛极而衰的时代,唐王朝的政治、经济危机日趋严重,弱小个体的命运和苦难逐渐引起艺术家的关注。

文学中反映社会矛盾、描写妇女不幸和苦闷的作品陆续出现;绘画中也已经开始表现宫女的凄苦与不幸,弃妇的悲哀与绝望,贵妇单调、愁苦的生活场面。

周昉即是这一时期著名的关注并表现女性形象的画家。

论及唐代女性艺术形象,我们通常注重其造型上写实求真,体态丰腴健壮,气质雍容高贵,展示出大唐盛世下皇家女性的华贵之美,却忽略了画家笔下女性内心世界的微妙变化。

周昉笔下带有哀伤之美的女性形象,迎合了这一特定时期封建官僚贵族的审美意趣而备受瞩目,并成为此后历代中国画女性形象的主要艺术特征。

周昉作为“游于卿相间”的艺术家,对上层社会有较为清醒的认识,从男性的视角他撷取并创作了丰富多彩的上层女性艺术形象,因此笔下的的女性形象便有了极为特殊的审美价值。

[3]这些女性形象涉及到生活的许多方面,如调琴、吹笛、啜茗、烹茶、焚香、凭栏、赏雪、捣练、下棋、游戏等。

他不但画贵族妇女,使她们个个容颜美丽、妩媚动人,而且注重表现她们精神上的苦闷和空虚,反映了贵族妇女奢侈生活外不为人知的另一面———精神困境。

她们生活在最高统治者身边,是有血有肉的女人,在感情上也需要更多的关爱和呵护,然而她们在深宫内院,没有人能够给予她们精神上的抚慰。

美丽和繁华只是暂时的,寂寞和哀愁却伴随她们一生,挥之难去。

以下我们结合周昉的作品来探究其笔下的女性形象。

《调琴啜茗图》(图八)[4],现藏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纳尔逊·艾金斯艺术博物馆,绢本着色,横75.3厘米,纵25厘米,是一幅描绘贵族妇人日常生活的作品。

浅谈唐代仕女人物画的艺术特色

浅谈唐代仕女人物画的艺术特色

美术艺术研究 Research on Art and Art131浅谈唐代仕女人物画的艺术特色王越(河北师范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24)摘要:仕女人物画的发展在我国历史上有着卓越的发展,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不同画家的艺术情感,也体现不同画家当下的审美情趣,仕女人物画的发展推动着我国艺术的渊源发展,尤其在唐代时期更是一座难以跨越的高峰,本文主要从唐代仕女人物画的主要代表画家张萱、周昉等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分析,来进一步发现唐代仕女人物画的艺术魅力,唐代仕女人物画一直是我国艺术表现的一座高峰,其特征仕女人物形象描写更是“肥美”,服饰艳丽,更能体现画家独特的审美理想和当下的生活意趣。

关键词:唐代;仕女人物画;华丽;肥美一、仕女人物画的风格中国仕女人物画在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尤其到了唐代仕女人物画又是一座难以跨越的高峰,在唐代时期社会文化空前大发展,艺术也进入了一个空前的大繁荣时期,仕女人物画的发展有国力昌盛作为基础,出现了一种新的审美理想“丰腴华贵”,早在唐朝时期之前,画家往往以“秀骨清风”为审美标准,画家笔下的人物也常常是“飘逸”注重线的质量,到唐朝时期仕女人物画已不把六朝所提倡的“清象”为标准,而是在反面找到了其审美理想“丰腴华贵”,这种审美理想都是有着深厚的经济基础,唐代经济空前发展致使画家更加注重表现上层统治阶级的审美理想,更多的是表现的是上层统治阶级的兴趣和爱好,其中盛唐、晚唐时期代表画家张萱和周昉及其作品代表就是这种审美情趣的集中体现。

二、唐代仕女人物画代表画家及其作品(一)代表画家--张萱及其作品唐代仕女人物画是人物画的一个分支,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绮罗人物画是其代表特征,而张萱、周昉代表的人物画就是这种审美特征的反映,代表画家张萱其描绘的仕女形象多以盛唐时期贵族妇女为典型代表特征,他画仕女多以服饰艳丽为主,对环境和赋色都很注重,画家作品往往体现画家独特的审美理想,张萱生活在盛唐时期,其代表作品也大多表现当时贵族的思想,其代表作品《虢国夫人游春图》描绘的是唐玄宗的爱妃杨玉环的姐姐虢国夫人和家眷陪从一起游春的场景,但是画家对于这幅作品并没有详细的描述背景,着重描绘人物的服饰,极其艳丽,描绘的马鞍及其华丽,描绘人物的表情极具闲情逸趣,描绘的人物组合紧张有序,安排得当人物绘画服饰线条流畅富有节奏。

浅析唐代工笔仕女画的形式美

浅析唐代工笔仕女画的形式美

文艺理论47摘要:唐代仕女画在中国传统仕女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唐代是封建社会中最为繁荣昌盛的一个时代,也是工笔仕女画发展崛起的一个时代,唐代独特的审美观以其端庄华丽,雍容典雅著称,深受人们的喜爱。

唐代仕女画在发展过程中,其表现领域也不断扩展。

尽管在现代人眼中唐代仕女画中出现的并不一定都是佳丽美人,但人们还是习惯于将仕女画称为“美人画”。

关键词:唐代审美观;造型;线条一、中国唐代对女性的审美观根据历史的研究,唐代的审美取向确实以丰满为主。

如果看唐代绘画、雕塑、陶艺和艺术的各种类型的女性形象的作品,留下的一个最突出的印象,则是“丰满华贵,热情开放的姿态”。

唐代的女性“胖”是丰满、华贵、大气;而画家笔下的仕女画,表现出的是自信的表情。

从武则天的历史描述也可以推断,她是宽宽的额头,丰满脸颊,体现出了唐代审美观中美的形象,所以当时皇帝赐名“媚娘”,因此她为以后靠近权力中心奠定了基础。

其次,唐代时期理念开放。

民族的繁荣与文明,使得当时的人都充满了自信,成为一个高度开放的国家。

在当时唐朝强盛的环境下,与各国的交流也很频繁,在受到不同的文明影响下,中国当时的民风也是热情开放的。

观唐代流传下来的仕女画作品,我们也不难发现,其中的女性形象的确丰满,而唐代独特的审美观造就了仕女画最繁荣的一个时期,所以唐代仕女画对之后的仕女画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和推动作用。

二、中国唐代仕女画的形象之美唐代仕女画美感十足,而仕女画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便是线条,在构图过程中,线条的运用体现画出人物的美,唐代仕女图的线条一般都以细线为主,大多使用的是游丝描的绘画手法,在这里就不得不提唐代最著名的《簪花仕女图》了,在周昉的这幅作品中,对五位贵妇与一位侍女的刻画中,对线条的体现十分明显,正好采用的细线条游丝描处理方法,粗一点的线条很少,线条简洁有力。

完美表现了当时的贵妇闲情雅致的宫廷生活。

这也是大多数唐代画家在绘仕女画中惯用的绘画技巧,在绘画过程中,细细的线条更容易表现出女性的质感,衣服的线条有时会略微粗一点,那是因为衣服会有大的折纹,它不可能是没有一点褶皱的。

人物画论文:唐代人物画服饰造型探微

人物画论文:唐代人物画服饰造型探微

人物画论文:唐代人物画服饰造型探微内容摘要:唐代绘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唐代的绘画作品对于理解唐代的服饰特点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文章通过对唐代人物画中服饰造型的分析研究,探索其对于现代服饰画的创作给予的启示,也为现代服饰画的创新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关键词:人物画线条服饰服饰造型中国人物画以描绘人物为主,画中的人物离不开与之相伴的服饰,服饰造型是人物画的重要依托,它表达了服饰的时代特色、人物的社会地位及个性特征。

历代服饰的造型随着不同时期人们的审美取向、生活习俗、兴趣爱好以及文化心态、宗教观念的变化而变化,这些变化在不同时期的绘画作品中都有体现。

唐代是我国传统文化十分繁荣和兴盛的朝代,也是人物画发展最成熟、最完善的时期。

唐代人物画中的人物形态和服饰造型颇具时代特色。

这一特征主要体现在唐代对各种文化采取广收博采的态度,譬如人物形态表达上受佛教影响颇大,比较突出人体体态的丰满圆润,形成以胖为美的审美标准。

人物画中服饰造型便是对佛教服饰采取兼容并蓄的方式,使之与服装巧妙融合,因而产生出无数新奇美妙、风格各异的服饰。

一、唐代人物画服饰造型线条的运用唐代人物画中,人物与服饰在造型手段方面主要以线为核心,服饰的整体造型也是以线的形式呈现的。

唐代人物画十分注重线条的运用,画家用线严谨,但不乏变化的节奏与韵律增强了画面的韵味,这除了线自身的特性外,也受崇尚自然状态的影响。

从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一幅战国帛画《龙凤人物图》来看,画面以洗练的线条勾勒出一个女子,侧立向左,两手合十神态虔诚,头后梳有一个垂髻,并系有饰物,身着宽袖紧身长袍,衣身以卷曲云纹样装饰,袖口用斜线装饰。

这充分说明服饰可以衬托画中人物的形态,让人物衣纹的线条细劲挺秀,表现出人物柔中带刚的风度。

在人物画中,线条的作用超出了塑造形体的要求,成为表达画家思想和感情的手段。

从这点看,战国、汉晋、六朝及隋代众多名家画作大量的遗稿给唐代人物画家带来诸多的影响。

唐代人物画论文

唐代人物画论文

一个时期里美术发展的趋向或转变,可以从当时社会意识、文化崇尚乃至经济关系中找出最终的根源。

唐王朝经过近百年的发展,政权已经稳定,经济富足,贵族中间的享乐主义不断加强。

如初唐时像阎立本那样以人物画表彰功臣,以绘画为"存乎借鉴"的政治性创作,已不显得多么需要,但阎立本的作品却还是代表唐朝的一个新水平,阎立本比较著名的有《步辇图》,《职贡图》《历代帝王图》,《步辇图》以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联姻为背景,画中对不同人物的身份与民族气质有鲜明的表现,突出描绘人物而省略背景也是这一时期常用的手法。

而《历代帝王图》通过对他们的动作、精神、生理特征等细致刻画,比较鲜明地展现了各个帝王的特点,画卷还注意通过侍从的排列以及步辇、坐榻等环境描写烘托人物的性格。

虽然从思想内容、艺术表现形式不能摆脱历史条件的限制,塑造形象各具特点,但也存在着当时人物画类型化的缺陷。

而神圣庄严的释梵天女竟以豪门中姬妾为模特。

这表明宗教美术中现实成分的不断增强,以至于将从中分离出来而发展为世俗美术。

吴道子创作的人物很有特色,与东晋顾恺之不同,他改变了以前画风那种粗细一样的"铁线描",善于有节奏的"兰叶描"。

突破南北朝时期的艺术形式,形成独特的风格。

吴道子善于把握人物传神生动,注意整体形象的塑造,所画女子壁画十分精彩。

他的风格影响到日本、韩国等地。

他的壁画如《钟馗捉鬼》利用幻想方式,成功塑造了外貌不扬而心地正直、嫉恶如仇捉鬼的神祗形象。

吴道子的可靠作品都已失传,现存曲阳北岳庙鬼伯石刻传系根据吴道子画本上石。

传为吴道子所画的石刻孔子像,线描磊落,形象上也具有唐代特点。

后世一些宗教画稿多托名吴道子,如《送子天王图》等可能都是五代及宋的壁画小样,但人物精神形貌、衣纹的转折飘举等方面体现了吴派的影响。

吴道子在艺术上不断创新,表现出时代的精神面貌,并从某种程度上曲折的反映了民众的思想愿望,其艺术形式和娴熟的技巧为群众乐见,从而获得了百代画圣的称誉。

美术鉴赏论文簪花仕女图

美术鉴赏论文簪花仕女图

美术赏析摘要丰腴雍容中的雅致,正是盛唐美人所独有的。

帝国的繁荣,绽开在那些花样面容上,流光溢彩,令人颠倒沉醉。

在唐代人物画中,也许没有哪一种题材更像仕女画那样,可以淋漓尽致地传达出这一盛世的声色风貌。

在这一时代,魏晋士大夫所推崇的“秀骨清像”也已了无踪影。

丰肥雍容中的雅致,是盛唐美人所独有的。

这种充满繁荣、自信、满足、大气的风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体现了一个时代的精神状态。

关键词唐代仕女画《簪花仕女图》周昉目录唐代具有对各种文化艺术兼容并蓄的非凡气度 (3)唐代的工艺美术具有健康、明朗、活泼的美学风范 (3)盛唐以后特别是描绘仕女生活情态的风俗画得到发展。

(3)《簪花仕女图》 (3)周昉,中国唐代画家。

字景玄,又字仲朗。

京兆(今陕西省西安市)人。

(3)《簪花仕女图》描绘的是春日阳光下几位贵妇赏花游园的场 (3)簪花仕女的意思是头戴花朵的贵族妇女,而《簪花仕女图》的得名便来源于此 (4)从图中仕女丰盈的体态中我们还了解到唐朝以富态为美的审美标准 (4)唐代的女性尤喜红色 (4)按时间来看,周昉创作这幅画的时代,刚刚经历了安史之乱 (5)在《簪花仕女图》之前,绘画大多表现的是那种亦仙亦幻的美 (5)唐代仕女画的气氛是轻松与美艳的 (5)正文由于唐代具有对各种文化艺术兼容并蓄的非凡气度,唐代美术在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又容纳了一些外来的艺术形式,丰富和发展了民族艺术传统,赋予作品一种丰富、健康、生气勃勃的时代精神。

唐代初年,人物画坛上,一是对传统艺术的继承和发展,扩大了表现题材,创造了一些表现当时人物和生活的作品,风格也更趋于雄健;一是在与西域美术交流的基础上,丰富了表现技巧,为盛唐美术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唐代的工艺美术随着手工业的繁荣和对外贸易、文化交流的频繁,也获得了生机,有了大的发展。

纺织、陶器、漆器、金银器以及雕刻等工艺门类,同绘画一样融合中外艺术精华,奇艺骈罗,具有健康、明朗、活泼的美学风范。

唐敦煌壁画女性形象研究

唐敦煌壁画女性形象研究

唐敦煌壁画女性形象研究敦煌壁画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尤其是唐代敦煌壁画,其细腻的描绘、生动的形象和丰富的故事情节,吸引了无数艺术家和历史学者的。

本文旨在探讨唐敦煌壁画中女性形象的特点及其影响,以期深入理解这一古老艺术形式的内涵和价值。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采用文献资料与图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唐敦煌壁画中女性形象的描绘特点、审美情趣和思想内涵进行深入挖掘。

还将运用审美评价等手段,对壁画中女性形象的线条、色彩、姿态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唐敦煌壁画中的女性形象具有鲜明的特点。

在外貌特征上,壁画中的女性多呈现出丰满圆润的脸庞、婀娜多姿的身材以及柔美流畅的线条。

这些特征既反映了唐代女性的审美标准,又展现了艺术家们精湛的绘画技艺。

在装饰细节上,女性形象通常穿着华丽精致的服饰,配以精美的头饰和项饰,彰显出女性的高贵与优雅。

在表情神态上,唐敦煌壁画中的女性形象具有传神的眼神和细腻的表情,表现出各种情感和内心世界。

唐敦煌壁画中女性形象的特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壁画为研究当时的社会文化、风土人情以及宗教信仰提供了宝贵的图像资料。

壁画中的女性形象为后世提供了审美的借鉴,成为传统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表现女性的范本。

唐敦煌壁画还对世界艺术产生了影响,成为众多艺术家汲取灵感的宝库。

唐敦煌壁画女性形象以其独特的特点和审美价值,为历史学、艺术学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同时,这些壁画也是我们深入了解唐代社会文化、宗教信仰和艺术风格的重要窗口。

在未来研究中,我们建议采用更多跨学科的方法,如艺术史、社会学、宗教学等,从多角度对唐敦煌壁画进行深入剖析,以挖掘其更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敦煌,这座位于中国西部的小城市,因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而闻名于世。

其中,敦煌壁画更是被誉为世界艺术的瑰宝。

这些壁画跨越了多个时代,从北魏到元代,展现了精湛的技艺和卓越的艺术价值。

然而,由于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敦煌壁画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从艺术风格学的角度解析唐墓壁画的女性形象

从艺术风格学的角度解析唐墓壁画的女性形象

从艺术风格学的角度解析唐墓壁画的女性形象□丁宸摘要:艺术风格学是重要的西方现代艺术研究理论,对人们研究国内外的艺术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艺术风格学侧重于对作品形式与风格的研究,重在“观看”。

该文作者借鉴艺术风格学的研究方法,对唐代墓室壁画女性形象的图像风格进行分类与总结,重点对比初唐时期、武周时期、盛唐时期三个时期墓室壁画的风格,寻找女性形象的变化规律。

关键词:艺术风格学唐墓室壁画女性形象沃尔夫林是20世纪上半叶瑞典著名美术史学家,他对观察的作品描述极为优美,并且结合文献考据加以研究,令人信服。

《艺术风格学》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书中提到的五对概念,其实并不能直接拿来研究唐代墓室壁画中的女性形象。

对此,笔者用绘画风格的研究方法,结合唐代墓室壁画的特点,总结其中的女性形象。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高峰时期,唐代的文化遗迹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唐代墓室壁画中,主要以女性人物为描绘对象的绘画被称为仕女画。

最早使用“士女”一词的就是在唐代,“周昉…画士女为古今冠绝可见唐代最擅于画美人。

女性题材的背后折射出当时的社会认知与女性所处的社会地位,无论是贞洁烈女还是浪漫多情的神女等,女性形象都会在特定的语境之下产生不同的审美趣味。

唐代是一个高度开放、社会稳定的时期,外来文化交流也使绘画获得了崭新发展,涌现出阎立本、吴道子等著名画家。

对女性形象的描绘在唐代达到鼎盛。

笔者以初唐时期、武周时期、盛唐时期保存完好的墓室壁画中的女性形象为例,基于艺术风格学原理,阐述女性形象的人体比例、体貌特征等。

一、初唐时期我国古代的画样与画诀广泛流传,画家画人物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顾恺之言:“画人物之鼻,亦须高耸丰隆则近古,画目必要方。

”王树村在《中国民间画诀》中谈到人体比例:“一手捂住半个脸,行七坐五盘三半。

”⑵可见人体比例对于画工描绘人物的重要性。

西方有代表性的人体比例研究是达•芬奇提出的“人平两臂长度为他的高度,从发髻线到下颌是人体比例近十分之一””西方人与中国人的人体比例是不同的”唐代的统治者大多笃信佛教,佛像画样比较齐备”根据工布查布译成的《造像量度经》中论及的佛造像尺度比例,可以一窥中国画工使用的比例”笔者参照达•芬奇的研究与《造像量度经》,对初唐时期有代表性的墓室房陵大长公主墓、新城长公主墓、邳国公夫人段简璧墓进行直尺测量,以探求比例的变化规律”据考古调查,献陵陪葬墓就有20余座,以高祖第六女房陵大长公主墓的规格为最高,保存至今的壁画不多”天井、甬道墓室现存壁画皆为仕女题材,墓室东壁南侧现存有持器侍女图(图1),图中人体比例约为1:8.7(不算发髻高度)”新城长公主墓甬道东壁正面的侍女形象,图118美术时空ART EDUCATION RESEARCH脸与肩的比例为1:2,正与《中国民间画诀》中提到的“面分三停五眼”"肩担两头”相对应。

隋唐敦煌壁画中女性造型分析研究

隋唐敦煌壁画中女性造型分析研究

隋唐敦煌壁画中女性造型分析研究【摘要】隋唐敦煌壁画中的女性造型是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审美特点和文化内涵。

本文通过对隋唐敦煌壁画中女性形象的绘制特点、服饰特点分析、体态描绘、表情变化和角色定位的研究,探讨了这些女性形象在艺术中的地位和表现形式。

通过综合评价隋唐敦煌壁画中女性形象的特点,探讨其对中国古代艺术的影响和意义,展现了女性形象在艺术中的独特魅力和历史地位。

对隋唐敦煌壁画中女性形象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古代社会的文化风貌,还对当代艺术和审美观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通过对这些女性形象的深入分析,可以进一步探讨古代中国的文化传统和美学观念,为今后的研究和探讨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关键词】隋唐敦煌壁画、女性造型、分析研究、绘制特点、服饰、体态、表情、角色定位、综合评价、艺术意义、研究启示、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隋唐敦煌壁画作为中国古代艺术的珍贵遗产,其中的女性造型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

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隋唐敦煌壁画中的女性形象承载了当时社会文化的特征和审美观念,对于了解当时女性的生活状态、审美观念和社会地位具有重要价值。

隋唐敦煌壁画中女性形象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面貌,还能对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和变迁进行深入探讨。

深入研究隋唐敦煌壁画中的女性造型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通过分析女性形象的绘制特点、服饰特点、体态描绘、表情变化和角色定位,可以揭示出隋唐敦煌壁画中女性形象的艺术特征和审美价值,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生活和艺术创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1.2 研究意义隋唐敦煌壁画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珍贵遗产,其中女性造型是壁画中重要的元素之一。

通过对隋唐敦煌壁画中女性形象的深入分析研究,不仅可以了解古代女性在服饰、体态和表情方面的特点,还能揭示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

研究隋唐敦煌壁画中女性造型的意义在于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的文化、社会和艺术发展历程,为我们探讨古代女性形象的变迁与演变提供重要的参考。

论唐代仕女画中的女性形象及审美观的形成

论唐代仕女画中的女性形象及审美观的形成

显示出积极的
一面

在大唐皇室中不乏异族的血统

如唐高祖李渊的母亲
出自拓跋鲜卑的独孤氏

唐太宗李世民的生母出自鲜卑族纥
豆陵氏

长孙皇后父系

母系皆鲜卑人


皇室如此

平民中与
异族通婚的也很常见

在少数民族的影响下

唐人不仅气质


大有胡气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歌舞的极盛时期

初盛唐时

健舞

尤为盛行
。 “
健舞

的动作矫捷

刚健

由于统治者的喜好
,“



中的

胡旋舞
”、“
拓技舞

常用于表演

从白居易的

胡旋


诗中可知

胡旋舞是疾速如风

刚健奔放的舞蹈


体现
了唐代崇尚

健美

的审美观

2、
自由

开放

华丽的着装

唐代仕女题材的绘画作品


不乏对华丽暴露服饰的描绘

女性的颈部

胸部和手臂裸
露在外

或在轻薄的纱衣下若隐若现

美术鉴赏浅论隋唐时期的人物绘画

美术鉴赏浅论隋唐时期的人物绘画

浅论隋唐时期的人物绘画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最繁荣的时期,由于隋、唐两代全国的统一,特别是唐代中期的一百多年间,政治稳定,国力强大,经济繁荣,国内各民族关系融洽,中外文化交流也相当活跃,很多艺术都在这一时期取得了关键的发展成就。

正如苏东坡所言:“君子之于学,百工之于艺,自三代历汉,至唐而备矣。

故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备矣。

”(《书吴道子画后》)。

隋唐人物画继承了魏晋南北朝人物的“传神”标准,题材内容更加丰富,出现描述和记录历史事件的史实性绘画,多人舞、大场面的构图可以看出这一时期人物画驾驭能力的提高,表现宫女题材的仕女画也出现了富有特色的固定模式,例如张萱和周昉分别代表唐代不同时期的人物画特点和精神面貌。

周昉,出身贵族,先后做官,对宫廷族妇女生活十分熟悉,因而对族妇人及侍女的气质神态把握精确,通过对人动作细节的描写刻画,体现也唐代人物画最重的以形写神的艺术特点。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说他“初效张萱,后有小异,颇极风姿,所画衣冠,不近闾里,衣裳劲简,彩色柔丽”。

《宣和画谱》评论他“多见贵而美者”,善画“贵游人物”,且作“浓丽丰肥之态”。

他别创一体的“周家样”,到周昉时代,“裙屐游宴”的绮罗人物画已成为与佛道绘画及封建纲常伦理并重的人物画主要题材了。

以周昉《簪花仕女图》为例,《簪花仕女图》是描写春夏相交时节一群服饰艳丽云鬓高耸的贵族妇女、赏花、戏犬、观鹤、漫步的场景,无论用笔、用墨设色都体现出唐代人物画的精髓,用笔纤细而又不却弹性。

设色清丽艳明对质感的描绘把握非常贴切到位,细纱衣轻薄透明,肌肤丰韵、白皙,头饰闪亮,多层烘然、罩染、分染相结合和以色代线的手法都开启唐代工笔人物的新风。

纵观唐代人物画《簪花仕女图》从内容上体现出绘画题材,较以前也发生了度化,转化人情世俗化。

从线段来看,唐人的线描也多了更多的度化,画面布局上用假山烘托主体,人物的用大小来体现主次,从贵族妇女的体态也体现了唐代人对人物审美要求!在隋唐人物画的众多著名画家中,吴道子是最有影响力的,尽管目前来看,没有一幅可以确认是吴道子的传世作品,无法亲见吴道子“吴带当风”的人物画的面貌,但是很多人仍然把他称为“画圣”,并十分认可他对中国绘画的贡献,可见吴道子在当时及后代所具有轰轰烈烈的影响。

画的是唐朝是女图主题系列精美的作文

画的是唐朝是女图主题系列精美的作文

画的是唐朝是女图主题系列精美的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那是在好多好多年以前,唐朝是中国最繁荣的朝代之一。

当时的人们生活得很幸福,并且非常喜欢艺术。

所以当时出现了很多非常棒的画家和工匠,他们用笔和颜料在丝绸等材料上作画,创造出了许多令人惊叹的杰作。

最有名的就是一些"女图"主题的画作了。

你们知道"女图"指的是什么吗?对了,就是画中描绘了各种各样的美丽女子形象。

这些女子或温柔大方,或俏皮可爱,或英勇果敢,样子千奇百怪,可谓应有尽有。

其中有一幅名画叫做《仕女图》,画中的女子个个美丽动人,看上去就像是从童话故事中走出来的公主一样。

她们或是拿着折扇在树荫下憩息,或是身着华贵衣裙在园中闲庭漫步,举手投足间尽显高雅温婉的气质。

画家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她们纤细的身姿和娇美的面庞,连画中的树木花草都栩栩如生,令人过目难忘。

再有一幅画叫《韦馥少妇图》,画中的女子身姿曼妙,正在对着一面铜镜打扮自己。

她的侍女为她梳洗盘发,旁边还有一位宫女端着妆奁过来伺候。

画家将场景描绘得如此生动有趣,让人仿佛置身其中,亲眼目睹这一幕发生。

还有一些画家擅长描绘英勇女性的形象,比如画家周昉就曾创作过一幅名为《橘衣仕女图》的画作。

画中的女子身穿橘红色的时装,手持弓箭骑马奔驰,英姿飒爽,当真是不可一世的女武神威风。

总之,唐代的这些"女图"主题精美画作堪称艺术瑰宝,至今还让无数人为之赞叹。

希望通过我的介绍,大家能对唐朝的艺术文化有了更多了解,也能欣赏到其中蕴含的独特魅力。

篇2你知道吗?在很久很久以前,中国有个朝代叫唐朝。

那时候,有许多很棒的画家,他们可会画画啦!其中有一些画家,就特别喜欢画女孩子的画像。

这些女孩子长得都超级漂亮,有的皮肤白白嫩嫩的,有的双眼明亮有神,有的身材婀娜多姿,看上去就像仙女一样!画家们把她们画得活灵活现,连眉眼之间的神韵都捕捉得淋漓尽致。

不过,你别看她们模样好看,其实她们可都是非常聪明能干的女工程师哦!有的擅长建筑设计,有的专长机械制造,还有的是水利专家,真是了不起!当时的皇帝超喜欢她们,经常请她们到宫里做重要工程。

浅析唐代仕女画

浅析唐代仕女画

浅析唐代仕女画□程元帅摘要:唐代仕女画是中国人物画的重要分支,唐代仕女画中的人物形象多丰硕饱满、雍容典雅、富丽华贵。

唐朝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仕女画画家为张萱和周昉,张萱画中的人物具有动态的意趣,而周昉画中的人物多为沉静的姿态,两人为后世的仕女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皆反映了唐朝自由开放的盛世局面。

关键词:仕女图周昉张萱唐朝是一个辉煌灿烂的全盛时代。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整个社会呈现出政治开明、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气象。

在这样的社会氛围和时代背景下,唐代的绘画艺术开始走向成熟。

中国人物画发展到隋唐时期已经较为完备,显示了泱泱大国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度与风范。

此时的人物画与秦汉时期的雄浑朴素、魏晋时期仙风道骨的含蓄大相径庭。

唐代步入 了辉煌灿烂的历史阶段,呈现出勃勃兴盛之势态。

唐代仕女画作为人物画的分支,拓新而出,并日渐成熟,焕发出巨大的审美创造力。

盛唐时期是中国人物画发展的又一高峰,人物画家名家辈出。

此时的画家注重把握传统,在继承之余又有所创造与发展,具有独特、鲜明的艺术特色,善于深入拓展与研究创作题材,具备成熟的技法,在画面中营造了深刻饱满的审美内涵,如此,盛唐人物画属实前无古人。

中国人物画到盛唐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画题,即绮罗人物。

绮罗人物是人物画科中专指以描绘上层妇女生活为题材的分目,主要代表人物为唐朝时期的张萱和周昉,而周昉是将绮罗人物这一题材之美推向极致的人。

绮罗人物一词中,绮罗指宫廷妇女身上穿的用丝绸制作的衣裙和一些华丽的布匹,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唐代贵族宫廷妇女的特征,画面中的贵族妇女身材肥硕,戴着精致华丽的发簪,身着艳丽的服饰。

在张宣的《虢国夫人游春图》与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图1为局部)中,仕女的形象均为面庞圆润丰满,身躯肥硕,肤如凝脂,脸颊微红,发髻高耸,袒胸露背。

由此我们可知,唐人推崇以丰肌为美。

其实,唐代仕女画的造型服饰并不是由画家个人的喜好决定,而是受当时社会风貌、时代审美的影响。

盛唐风韵:中国美术史论文

盛唐风韵:中国美术史论文

盛唐风韵——从唐朝仕女画看盛唐气象内容提要:唐朝是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国美术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

本文从张萱和周昉的唐朝仕女画说起,画中所描绘的女子体态丰腴、衣着开放,充分体现出唐朝女性地位的提高,以此为角度展现盛唐时期社会发展、社会风气自信开放的图景。

关键词:唐朝仕女画;女性地位;盛唐气象;自信雍容在中国的人物画历史中,唐朝的仕女画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体态丰满、衣着华丽鲜亮的贵妇人和手持纨扇的侍女,或沉静地坐着,或在园子里赏玩,或策马游春,或追逐嬉戏。

与汉朝、两晋、明清所欣赏的弱不禁风、“秀骨清像”的仕女相比,丰满的唐朝的仕女大气、雍容,充分体现了盛唐时期社会各方面的发达与人们的自信。

张萱和周昉的仕女画唐朝仕女画的代表画家是张萱和周昉。

张萱的代表作是《虢国夫人游春图》和《捣练图》。

《虢国夫人游春图》是描绘天宝年间杨贵妃的妹妹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带随从出游的场面,画中八个骑马女性,以人物闲适欢愉的意态和华丽的服饰烘托“春”的感觉。

虢国夫人“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不施粉黛,与侍女们自由骑马在郊外漫步踏青,我们可以由此看出唐朝的封建礼教对女子束缚较少,女子可以抛头露面、骑马出行。

《捣练图》则描绘妇女捣练、络线和缝制等劳动的情景。

人物造型丰腴健康,神态生动,姿态各不相同,特别是通过动作细节,穿插三个小女孩,或帮忙,或玩耍,传达劳动过程中的生活情趣。

人物整个画面色彩明艳华丽,疏密有致。

虢国夫人游春图唐·张萱捣练图唐·张萱簪花仕女图唐·周昉周昉作品的特点,据当时人记载是“衣裳劲简”,“彩色柔丽”,所描绘的妇女形象是“以丰厚为体”,这些特点都可以在现存周昉的作品《挥扇仕女图》、《簪花仕女图》中见到。

《簪花仕女图》取材宫廷妇女的生活,装饰华丽奢艳的嫔妃们在庭园中闲步,上身束抹胸,肥大曳地的团花大副长裙,肩披透体薄纱,盘起的发髻,簪上步摇钗,圆脸丰肌,气质华丽富贵,动作从容悠缓,神情悠闲矜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代绘画女性形象论文
摘要:唐代是人物画发展的黄金时代,唐代仕女画可以称得上是人物画高峰。

唐代社会的审美风尚体现在了绘画中仕女形象的变化之中。

从人物的精神面貌、服饰、装扮的不同来反映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

唐代仕女图是特定时期社会产物。

一、唐代绘画发展的历史背景
唐朝实行开明的对外政策,多民族的文化的融合,外来的文化对唐产生了很大影响,人们的思想进一步解放。

画家们从中吸收更多文化精华,从而在艺术绘画上有了很大的收获,无论是在表现技法还是在创作题材上都越发丰富。

其中佛教的传入也是中国人物画发展的重要原因。

隋唐以后,中国化的佛教形式完成,开宗立派的时代由此到来,大量的佛教造像的需要,促使宗教绘画也不断的发展,宗教美术后来逐渐与现实生活密切结合,也成为了人物画兴盛的主要原因之一。

唐代的人物画以贵族生活为描绘对象,特别是对宫廷贵族妇女生活的绘画,仕女图成为了这一时期绘画的点睛之笔。

唐朝的绘画水平超过了先前各个朝代,并影响到了当时的很多的国家,成为中国绘画史上一个巅峰时代。

张萱的《虢虢夫人游春图》、周昉的《簪花侍女图》,都是那个时期关于仕女图的代表作品[1]。

二、唐代仕女图的发展
(一)唐代仕女图面貌形成的原因
首先中国文化中的儒家道德观对仕女图面貌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影响。

在古代父权家长制度及男尊女卑的思想要求在这个男权社会里
培养的是“贤妻良母”,因此“三从四德”是那个时候女性的人生态度。

以此有关为统治者服务的妇女道德著作也变成了画家的描绘对象。

比方说东晋顾恺之的作品《女史箴图》属于教化类作品,就是为了宣扬妇女应遵守道德规范,为了讽谏放荡嫉妒而且擅权祸国的贾皇后。

他们欣赏的女性美是从道德规范方面来理解的。

而到了唐朝整个社会空前发展,多民族的文化融合交流及唐代哲学、思想、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对女性的评判标准有新改变。

唐朝对外交流频繁,此时西域“丝绸之路”在这个时候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畅通局面,而与西域毗邻的敦煌,也较早地受到了印度佛教文化的影响[2]。

其次唐代女性社会地位的不同。

唐代女性可分两种,一种是唐代社会上层古代宫廷中的贵妇,皇室女子,另一种是唐代社会中下层的一般普通的劳动妇女、婢女。

唐代工笔仕女画的主要表现对象是第一种上层女性及她们的生活,如武则天、杨贵妃、太平公主、金仙公主们等皇家女性。

她们在那个时代的活跃使得画家对贵族妇女更加的关注和积极描绘她们的生活方式。

三、唐代绘画中仕女形象的解读
从初唐到盛唐由于社会意识、文化崇尚乃至经济关系的转变,仕女图题材丰富,绘画中的女性形象也有了深刻的变化。

初唐时期阎立本的《步辇图》是以汉藏联姻的历史大事迹为背景,描绘的是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禄东赞的情节,画中可以看到作者将前来的使者描绘为鞠躬的动态,显示了他们的恭敬。

而唐太宗处于九个侍女的簇拥下,宽大的体态和威严的神经与侍女较小的身躯形成了强
烈的对比,使其成为画面的中心。

九个侍女安排在了唐太宗的前后,抬辇,扶辇,掌扇,张伞各有各的姿势,人物形象依然保留了魏晋时期削瘦的面貌,体态轻盈,神情自若,很好的反衬出了新唐初的朝气[3]。

初唐时期人物画主要是作为政治宣传工具,用侍女的娇小玲珑来反衬大唐天子的雍容华贵。

开元时曾任史馆画直的张萱擅长仕女画。

张萱以工笔重彩为创作手法,用鲜亮浓郁的色彩烘托出烘托出宫廷侍女悠闲的生活状态。

与顾恺之的《女史箴图》相比,他更多站在地主阶级立场、为地主阶级填补精神空虚服务的,以现实的生活为题材,具有一定的进步。

他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就是盛唐时期仕女图的代表作品。

画面中可以看到秦国夫人与虢国夫人在侍从、侍女的拥护下小心翼翼地前进。

其中四人穿襦裙、披帛,另外五人都穿圆领袍衫。

从画面中可以看到虢国夫人在画面中部的左侧,肩披白帛,淡青色窄袖,上襦和下身为金花红裙,裙下露出红色绣鞋。

秦国夫人居右上首,正面向虢国夫人好像与她谈论着什么[4]。

画面色彩艳丽,线条舒展,形态动感构成了一幅绝妙的游春图。

作者更加观注人物内心细微的变化,巧妙的运用线描和色调。

在张萱的画笔下,可以看到仕女人物形象已经显现出盛唐时“丰肥”的样子。

整张画面格调生动活泼,洋溢着雍容华贵的盛唐风貌。

周昉,中唐后期的画家。

字景玄,又字仲朗。

《簪花仕女图》是周昉的代表作品。

周昉笔下的仕女体态丰满,云髻高耸,头上簪着步摇钗,戴着不同的折枝花朵,身穿齐胸的贴身长裙,外披敞领宽肥的
纱衣,表现了仕女图“罗薄透凝脂”的绘画效果。

整个人物形象显得端庄贤淑,举止优雅高贵。

竖起的一面玲珑石上,盛开着粉紫色的辛夷花,在绿叶的衬托下使画面的气氛显得更加和谐富贵。

这迎合了中晚唐时期大官僚贵族的审美趣味,具有强烈时代感,成为唐代仕女画主要艺术特征。

在描绘人物外形的特征外,作者也仔细观察人物内心世界的微妙变化,他笔下的仕女形象带有一丝的哀伤美。

因为在他生活的时代,处于唐朝晚期,过了盛世的局面。

经过了安史之乱的唐朝,无论是社会经济还是风气都由盛转衰,社会矛盾日渐地尖锐。

揭示了贵族妇女精神世界的极度贫乏和幽怨。

结语
唐代是人物画发展的黄金时代,唐代仕女画可以称得上是人物画高峰。

唐代社会的审美风尚体现在了绘画中仕女形象的变化之中。

从人物的精神面貌、服饰、装扮的不同来反映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

唐代仕女图是特定时期社会产物。

从初唐时期人物的朝气玲珑到盛唐时期的丰满端庄、再到晚唐的哀婉雍容,唐代绘画中的女性形象经历了逐步发展变化的过程,从简单稚嫩到复杂成熟,总的来说,唐代绘画中的女性形象,丰肌秀骨、雍容典雅。

这种时代的审美特征及其变化不仅仅体现了大唐的审美风尚,也使得唐朝善于兼并融合的精神影响了这个时代的艺术大师们,让他们更勇于突破创新,用自己的艺术为现代人展现了中国历史上辉煌灿烂的时代。

参考文献:
[1] 王宗英.中国仕女画艺术史[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9.
[2] 阮立.唐代女性审美造型初探[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1(2):91-92.
[3] 牛筱桔.周昉画笔下的女性形象[J].图书与情报,2011(2):142-143.
[4] 立红.从<簪花仕女图>看唐代仕女画的审美风格[J].闽江学院学报,2008(4):116-1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