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阅读课堂教学中读写结合训练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读写结合著名特级教师沈大安老师说:“读写结合蕴含了传统语文教学方式的精华,符合语文教学规律。
读写结合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思想。
”这里的“写” ,既是阅读内化的语言、写法的模仿、迁移和创造,也是借“写”叩问文本,进入语境与文本对话,凭借词语进行阅读分析、激活想象的过程。
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着重人文、轻工具,重感悟、轻写法的倾向,从一个角度导致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不高。
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文本的特点,确定读写结合点,适当安排小练笔,可以有效实现读写互动,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深入解读文本,找准读写结合点,明确训练目的。
新教材中有许多文质优美的文章,有的行文流畅,似流水淙淙;有的奔放豪迈,似热血沸腾;有的语言优美,宛若置身人间仙境;有的语言朴实,似娓娓道来,但却饱含着作者的深情。
可以说,教材中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范文。
怎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文本、运用文本?我认为,在深入解读文本的基础上,确定读写结合点,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文本,更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为阅读与写作搭建一条沟通的桥梁。
(1)以读促写,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
诗人杜甫曾写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可以说,他用最概括的语言表达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从某种程度上看,读与写密不可分,读可促写,读是写的前提。
读可以为写提供参考模式,给写以更多的启发。
在教学中,紧紧抓住这点进行设计读写结合点,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
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一课,第四自然段详细描写了盘古倒下后身体各部分变成了美丽的宇宙,想象丰富奇特,同时又运用了排比的句式,读来颇有气势。
因此我将这段中的排比句确定为本段的读写结合点,进行了如下的教学环节设计:首先学生自读课文,画出自己最受感动的句子,并在旁边简单地写写自己的体会。
然后全班交流讨论,谈体会。
接着采用师生配乐合作读的方式,男生读“他的”,女生读“变成了”。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策略摘要:在教师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教师通常采用的模式是教师在讲台上带领学生阅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文本解读—学生认真做阅读学习笔记这样的流程。
这种固定化的教学流程难以提升学生的语文文本阅读质量,在这种情况下,读写结合教学方法成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途径。
相比于传统教学手段,读写结合法更注重于学生对文本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加深学生对语文文本知识的理解,从而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策略探究引言阅读与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
而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将阅读与写作这两中教学内容结合起来,通过阅读的深人理解加强写作能力,同时通过写作方式的引导启发学生加深对于阅读作品的理解与鉴赏能力。
因此,读写结合的策略不仅有利于阅读能力的提升,同时也有利于写作能力的提升,对于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以及综合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长期以来,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当中,教师将阅读作为一种单独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未能完全发挥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对于语文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
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有效的提升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发挥阅读教学在语文综合能力培养上的重要作用。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1.1学生认为语文阅读枯燥乏味小学生受年龄阶段的思维发展程度的限制,在进行语文文本阅读和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系列的困难。
比如,在阅读过程中会遇见生僻字,字典很难进行查阅;在理解文本主旨感情的时候受到人生阅历的限制,在教师讲述作品的情感部分时没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从而导致学生在进行文章主旨类题目解答的过程中只会套用理论格式进行解答。
久而久之,学生在开展语文文本阅读时会觉得语文阅读枯燥乏味。
1.2教师对读写指导重视度不高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许多教师认为,只要学生平时多读书就可以提高阅读和习作水平,在平时布置作业时,经常为学生留一些读课文和抄写好词好句的任务,但小学生学习能力有限,整合知识的水平不高,即使将好词好句完全记忆,但是在运用过程中也会存在很大难度。
小学三年级语文作文写作指导: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小学三年级语文作文写作指导:从读学写,读写结合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作文教学时,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阅读中的知识和技能。
”②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利于学生从读学写,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这也是作文教学的基本途径。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三年级语文作文写作指导,供大家参考!小学三年级语文作文写作指导:从读学写,读写结合1、从阅读中学习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法。
我们在习作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把作文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
每学习一篇课文后,注意对该文的结构和写作方法进行分析。
如学习《槐乡的孩子》这篇课文,第三自然段作者是采用了总分的结构方式,先总写八月,天多热。
再举例分述天如何如何的热。
指导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表达方式,理解作者是如何选材如何把天热写具体生动,即对写景段落可以怎样布局。
又如学习《爬天都峰》,注意学习游记的结构特点。
在教学中持之以恒地把写作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联系课文,适当摹仿,仿中求创。
中外作家历来强调创造,但在写作中可以适当摹仿。
例如在写三上第六篇习作——写去过的地方时,这时就可以引导学生摹仿课文《香港,璀璨的明珠》来写一写我们的郑州。
在写作文之前,首先要让学生搜集整理有关郑州的资料。
接着让学生先模仿第一自然段写一写郑州所处的位置及简介,再模仿二三四五六自然段用总分的段式写一写郑州的商业,美食,旅游,夜景等方面的内容,再模仿最后一自然段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郑州。
这样,一方面学生有的写作的大概模式,另一方面对郑州又比较了解,写起来就容易得多了。
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很快就学会了,为本次作文开了个好头,亦为主题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指导仿写的同时也注意求创,写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习作。
小学语文三年级阅读教学小练笔的运用分析

小学语文三年级阅读教学小练笔的运用分析作者:沈国英来源:《速读·中旬》2021年第04期◆摘要:小学语文小练笔是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根据教材上的内容,让学生进行仿写或随机所写的一些小片段,小练笔的特点是篇幅小、形式灵活。
在教学中,教师基本上将阅读与小练笔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小练笔时根据阅读的内容进行模仿,从而提升写作的能力和水平。
文章分析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并探讨了小学语文三年级阅读教学中小练笔的运用策略,希望本文能为语文教师更好地进行阅读和小练笔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小练笔;策略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和作文一直是重点、难点,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将二者孤立看待,将阅读作为一个板块教学,又将作文作为一个板块,这种割裂的方式导致阅读和作文教学不能有机结合在一起。
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许多教师意识到了阅读与作文结合的重要性,并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小练笔帮助学生提升写作能力。
三年级语文教学中也有许多小练笔,教师要充分运用阅读与小练笔的结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文水平,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得到提升,真正有所收获。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小练笔运用的问题1.没有与课文结合起来阅读与小练笔结合,强调的就是将语文课本上的课文与小练笔结合,三年级的语文课本上有许多小练笔都是从课文上延伸出来的,但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却没有意识到课文对于小练笔的重要性,没有让学生从课文中进行练习写作,没让学生对课文段落进行模仿,这样必然不能让学生深入理解一篇课文的内涵和意义,也不能发挥教材最大的作用和价值。
2.小练笔模式僵化许多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练笔时出现了练习模式僵化的问题,教师认为小练笔就需要对课文进行模仿,因此就让学生一板一眼的完全模仿课文中的句子和段落儿,没有给学生一定的空间,没有让学生自由发挥。
比如,三年级第一单元“花的学校”这里,这里写到“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多教师在让学生模仿过程中,就让学生围绕着“雨”来写,可是自然界除了雨,还有风,有阳光,有日月,教师让学生模仿却只考虑到了“雨”,没有让学生根据这个句子,尝试着描写其他的自然景物、自然现象。
人教版3-6年级下册语文读写结合训练点

人教版3-6年级下册语文读写结合训练点作者:俞国平三年级下册语文读写结合1、燕子1.学写比喻句比喻时一定要用人们非常熟悉的事物来比喻人们不熟悉的事物;2.比喻要贴切本课就运用了恰当的比喻句,如把“电线”比作“五线谱”,把“停着的燕子”比作“音符”,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写一句贴切的比喻句。
2、古诗两首 1.按顺序写出春天的景物;2.抓住春天景物最突出的特点来写;3.融入感情,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本课的两首诗把春天的景物写得姹紫嫣红、多姿多彩,而又充满了生机。
写一句表达春天美景的诗句或一段话。
3、荷花 1.按花的不同姿态,不同特点去写;2.运用上恰当的修辞方法。
本课运用“有的……有的……有的……”写出荷花不同的特点晕适当的比喻句把一池的荷花写活了抓住事物的特点,写一段话表现自己喜欢的一种花。
4、珍珠泉 1.应恰当选择观察点,不能漫无目的地观察,那样的印象是模糊的;2.抓住景物的特点。
本课通过作者描写家乡珍珠泉水很绿、很深、很清,潭底冒出的水泡很美等特点,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抓住景物的特点写一段话赞美家长的美景。
5、翠鸟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本文对翠鸟的介绍作者就紧紧抓住了它在外形和动作上的特征,将翠鸟的美丽、敏捷展现在读者眼前,出示一种动物,学习抓住外形和动作上的特征,进行描述6、燕子专列使用倒叙的写法增添文章的新颖性文章的开头先写人们为燕子送行,然后记叙事情发生的原因即经过,最后回到开头送行的一幕,首尾呼应在本周的周记中,运用倒叙的方法表述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用对比写一样事物,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本文将小村庄以往的美丽和后来的被破坏进行对比,突出了表现了人们对自然的破坏看图,用对比的方法写两种事物8、路旁的橡树通过人物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人物品质文章主人翁的语言和动作写一段话通过人物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人物品质9、寓言两则描写人物的语言《南辕北辙》一文中用四次对话提示了故事内容以及去楚国的人不听劝告,执意而行的性格特点。
读写结合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读写结合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摘要:在我国小学教育体系中,语文教学是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
随着新课改的落实和推进,小学语文教学转变阅读教学方式,引入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增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是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的关键一步。
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忽视写作的必要性等客观现实,结合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要求,探究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路径。
关键词:读写结合教学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用引言教师使用读写结合教学方式能同时兼顾阅读与写作,可以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但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在读写结合教学法的具体应用方面依旧存在问题,因此教师应努力探索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使用读写结合教学法的策略,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1读写结合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①能够有效地丰富小学语文的教学形式。
读写结合不是简单的将阅读与写作拼凑起来,而是通过梳理阅读与写作的相同之处,将其作用结合在教学形式上,从而做出相应的改变。
一般而言,教师可以通过写作方式的训练,促进学生进行深度的阅读思考,进而使学生形成阅读思维与思考方式。
当然也可以借用阅读理解的形式,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会写作手法,并将阅读知识合理运用在写作中,最终实现以写促读,以读促写。
教师通过使用读写结合教学法,不但有效的提升了小学语文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不在枯燥读书、识字,也可以提升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主观积极性。
②能够有效地提升小学语文知识的阅读效率。
教师通过使用读写结合教学法,还能够有效地提升小学语文知识的阅读效率,提升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汲取效率。
在大部分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只是站在被动学习者的角度进行学习,而老师也是一味的站在讲台上进行讲解。
当学生对教师讲解的内容出现疑问时也不能及时、有效地快速反映出来。
所以,大部分学生都存在对小学语文知识理解不够深刻,以及无法有效应用的情况,进而影响自己语文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小学三年级读写结合教学的策略研修方案

《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的策略研究》实施方案鹿城小学云荫寺校区三年级语文组一、研修主题立项研究的背景《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对于中年段的要求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同时,《课标》在“前言”中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但在课堂上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也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课文越来越长,不少语文教师发出“越来越不会教了”的慨叹。
2、词语学非致用。
强调理解,忽视运用,使词语教学处于半程状态。
3、学生虽然已经学了很多文质兼美的课文,积累了丰富的词句,可大多数学生写起作文来还是愁眉苦脸、语言生涩,甚至是无话可说。
反思我们平时的阅读和习作教学,语文教师大都比较重视让学生读、说、思的训练,让学生真正动笔的机会却不是很多,对重点词句及课文中一些好的段、篇强调理解,忽视运用,使语文教学处于半程状态。
每一单元只进行一次作文训练,间隔时间比较长,学生练笔次数相对来说较少,致使阅读教学与习作脱节,导致学生的习作水平提高较慢。
阅读与写作结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
本人认为,如果所有的阅读课仅让学生读读课文,谈谈对课文的理解,那收获将是片面的、局部的。
相反,如果在讲读课文时,教师根据不同的课文,找到某个写作的训练点,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或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填补课文的空白,效果就不同了。
一方面,从学生写的片段,可以看出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这是一种比较科学的反馈方式;另一方面,这种片段练习,让学生从小处着眼,联系上下文来写,学生不会无从着手,畏难情绪较小。
长此以往,孩子们就会觉得写作不是件难事。
为此我们三年级语文研修团队制定了《小学三年级读写结合教学的策略研究》这一研修方案。
二、研修主题概念及研修主题的界定语文课程中的阅读不是目的,写作才是目的。
新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训练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训练》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一、问题提出的背景、目的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工具性很强的学科。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是否完全符合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正是读写关系的最好说明。
阅读是为了更好地写作表达,写作是阅读知识的巩固和发展,这是一个知识迁移的过程。
在阅读教学中适时渗透习作指导,实现读与写的有机结合,既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又是整个语文教学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要真正实现读写结合,必须注重阅读教学渗透习作指导的科学设计。
鉴于以上认识,结合我区语文教学实际,提出《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训练》这个课题。
二、研究目标1、总目标: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2、具体目标通过优秀课题成果的推广运用和完善,改变我区语文教学读写脱节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读写兴趣,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三、研究内容1、培养学生的读写兴趣和良好的读写习惯。
2、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3、探索出读写结合训练的系列方法和操作模式。
4、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5、丰富、完善、发展原成果的理论和实践,使学校的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得到整体提高。
四、研究重点。
(一)组织参加人员认真学习原成果的理论体系,深入领会其精神实质,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其操作方法和模式,验证原成果。
(二)寻找阅读习作教学的结合点,探索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训练的系列方法和途径,丰富、完善、发展原成果的理论和实践,创出自己的特色。
五、研究原则。
1、实践性原则让学生在读写中获得直接经验,又把已获得的经验应用于读写实践中,在实践中学习,在读写中提高。
2、趣味性原则应以激发小学生的读写兴趣为着眼点,使学生喜欢参加读写活动。
内容安排要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让学生在轻松活泼中学习知识,提高水平。
有效读写结合提高读写能力

有效读写结合提高读写能力贵州省思南县大坝场小学张洁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它们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是个互补的过程。
小学语文理事长崔峦老师说“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
”我在近三年的学校子课题《读写结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研究、探索中也深深感悟到,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怎样才能充分利用语文教材,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有效读写结合训练,切实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呢?一、关注语言表达、挖掘读写结合训练点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
”因此教师要凭借文质兼美的教材,深度挖掘,找准读写结合训练点,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捕捉学生的真切感受,拓展写的空间,让学生乐于动笔,促使学生读中悟写,读中学写。
“读写结合”分为两种不同的性质,一种是“外在”的,即学完一篇课文后,摘录其中的好词佳句,学习作者的写作顺序,并在习作中运用这些好词,或仿写文中句子的写法。
另一种是“内在”的,即学完一篇课文后,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和写作特点,逐渐理解、消化为自己的东西,并对日后的写作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尊严》,这篇课文内容很具典型性,文质兼美,给人以教益和启示。
我抓住阅读和写作的联结点,从写具体、写生动、有条理地写这几个目标出发,抓住课文的表达特点,引导学生读中学写,以写促读。
我设计的课内读写结合点是: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做到详略得当;学习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品质。
课外读写结合点是:仿写一个人物言行片段;以写事为主体,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格。
俗话说:“记得旧句子,必得新文章。
”我常常鼓励学生在课内外阅读时自主摘录文中的好词佳句、背诵精彩段落,博采众长,为己所用。
这样在习作中就能厚积薄发,下笔如有神助。
而且每篇课文学完后,我会从教师的角度给学生指出一些比较好的词语、句子和段落,鼓励学生积累背诵,并且要求学生有意识地在写话和作文中灵活运用。
小学三年级阅读课堂教学中“读写结合”训练的时机研究

小学三年级阅读课堂教学中“读写结合〞训练的时机研究结题报告江苏省邳州市八义集中心小学:高修军一、课题提出背景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老师常常有这样的困惑,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为学生品词析句、布局谋篇,甚至为了让学生积累更多的词汇死记硬背也用上了,可为什么学生的作文还是很干瘪,所传授给学生的那一套根本就没有派上用场,学生照例还是满纸流水账、大白话。
学生作文的最终提高大多还是依靠学生在某一个时机的顿悟,阅读教学似乎从来就没有发生过作用似的。
所以就有了一些教师想当然地把作文教学淡出了语文教学的视界,愈加导致了作文教学效率的低下。
当然也不乏另一种现象,那就是也有局部语文教师混淆了阅读与作文的界限,逢课必写、逢讲必练,仿佛在阅读教学中不来点写作就不够精彩似的,使得教学添了不少乱点鸳鸯谱的闹剧,毫无目的、方案、组织的写作训练,学生同样会无所适从。
叶圣陶先生说得好:“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
〞只有读中有写,写中有读,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在读写结合中,学生的习作能力才会逐渐提高。
三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同时,作为三年级的语文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三年级更是习作的开展阶段。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习作是难点,要想真正解决“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必须将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紧密地结合起来。
挖掘教材资源,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有效地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笔,使“读〞与“写〞融会贯穿。
二、课题的界定读与写是和谐统一、相辅相承的,在新课标中就明确诠释了这一理念,读与写既是学生语文素养最根本的构成,它们又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读与写的结合在广阔教师的心中已不是理念方面的问题,而是策略、方法方面的问题,其中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读写结合训练的时机到底在什么地方,所谓训练时机,就是指文本的概念意义、逻辑意义、思想意义,学生的知能结构、思维方式、图式框架,教学情境的创设、浸染、升华,这些因素是否调节到最正确状态,这是我们在进行读写结合训练的灵魂所在,也是笔者致力想研究和解决的问题,简单地说,可以把“时机〞廓清为文本理解的时机、学生心理开展的时机及教学气氛的时机等三个方面。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的五种方式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的五种方式作者:徐丽红来源:《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4年第05期“读写结合”是一个古老而新鲜的话题。
“读写结合”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是语文新课标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是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一种基本手段。
通过读写训练,可以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语文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目的。
读和写属于两种不同的认知方式,要实现两者的沟通,必须让写挤入阅读课堂,推行以训练为主,在写中巩固阅读知识,以促进两种能力的转化。
一、模仿训练语言学习总是从模仿开始的,要模仿写和说,日积月累,丰富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在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精彩之处、具有示范作用之处,组织学生进行句子仿写、片断仿写。
既帮助学生学习、积累表达的形式、知识和方法,又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例如,三年级上册的《小镇的早晨》第二自然段,先用一句话概括“小镇的早晨是安静的”,接着从“河面、河边、石桥、小船”等让人感受到小镇的安静。
我分析完段落,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了解段落结构特点后,指导学生仿照这样的结构特点——围绕中心句进行写段的训练。
学完课文,这又是一篇典型的“总——分——总”结构的文章,我又扩展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运用此法去写“校园的早晨”。
在语文课文中,还有很多典型构段形式,有总分总结构的,有分总结构的,还有的是中间过渡段。
遇到这些典型处,我都会及时地引导学生“画瓢”,通过这样有步骤的从读到写的训练,有效地形成了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能力结构,使学生写作文“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二、引申训练凭借课文,引发开去,写话题作文、材料作文或其他。
这样做,既是为了达成阅读教学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还是学生练习表达的好时机。
四年级上册的《一枚金币》这篇课文刻画了一位勤劳节俭的父亲、溺爱孩子的母亲、好吃懒做的儿子三个人物形象,故事虽小,教育意义却不小。
课后,我引导同学们做这样的小练笔:你想对父亲、母亲、儿子分别说些什么?学生一吐为快,有的称赞父亲的做法,有的批判母亲的教育方式,有的劝告儿子。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研究课题方案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研究课题方案一、课题的提出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绝大多数学生怕作文,尤其是农村小学的学生最怕作文。
而怕作文的重要原因就是课外阅读少,没有素材积累;没有生活底蕴,缺乏写作热情。
“少年时代的大量阅读,就好比在银行里储蓄,孩子可以终生享用它的‘利息’。
所以对小学生而言,要想真正解决“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必须将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紧密地结合起来。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
”只有读中有写,写中带读,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逐渐提高。
所以,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作好“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这篇文章。
为此,我校语文组特提出“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课题研究项目。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
”小学作文的基本职责和主要任务是培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小学生学习语言文字,主要是通过阅读和日常生活中的言语交际。
著名特级老师丁有宽老师最早提出读写结合训练,强调读中学写,以写促读的思想,克服了长期存在的读写分离的弊端。
2、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少年儿童个体智力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记忆力强而理解力弱,注意力适宜引到记忆类事物而不宜分散到难以理解的多种事物中去。
这就表明:少年时期应该有一个强化读书,大量积累语言信息而后运用的阶段。
3、朱作仁教授在其著述的《阅读心理》中,曾把阅读定义为“一种从书面言语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
”并指出这种“意义”,不但指阅读材料内说的“是什么”,对于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作者是“如何表达的”阅读不仅是自外而内意义的吸收过程,更是写作的基础。
4、心理学研究还指出,阅读是内化的吸收,是对基础知识理解的过程;写作则是外化的表达,是对基础知识运用的过程。
通过阅读记忆,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表达才具有心理前提。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读写结合策略

/基础教育2019年7月DOI:10.16681/ki.wcqe.20191316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读写结合策略马翠芳(甘肃省定西市临洗县第一实验小学,甘肃定西,730500)摘要:为了发挥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优势,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文章从完成读后感、引导仿写训练、促进续写文本三方面,论述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读写结合策略'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读后感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6401(2019)13-0254-01在开展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读写结合的形式来开展教学,发挥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优势,并且尽可能地产生“1+1>2”的教学效果,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完成读后感读后感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师检验学生对文本知识理解程度和理解深度的途径。
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课程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对语文文本的理解和认知,以读后感的形式呈现出来,能够进一步深化学生对阅读本文的认知叫同时,教师让学生对阅读文本进行读后感写作,也是锻炼学生语言组织能力,以及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
例如,在进行《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读后感的练习。
在开展憶儿,原来是一座村庄》这节课的教学前,教师让学生在课下对偲儿,原来是一座村庄》这篇文章进行初读,并将自己在初读之后,对这篇文章的认识,以及对其中情感的认知,使用“读后感”的形式进行记录。
在教学偲儿,原来是一座村曲这节课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以及学生自己对偲儿,原来是一座村曲这篇文章中结构、情感及语言特点等内容的调解进行读后感的写作。
在学生完成写作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将两次读后感进行比对,从而使学生在相互比较中,感受到自己对偲儿,原来是一座村曲这节阅读课学习的进步,同时,在两次针对同一篇文章的读后感练习中,就能提升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论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论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所以语文教学要重视语言的积累和实践,这就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的实践。
语文教学一方面要重视人文性,另一方面更应该重视它的工具性。
读和写是学生陶冶情操、丰富感情、表达情感的平台,是培养一个人人格的肥沃土壤。
如果说阅读是一种吸收的话,那么写作就是输出,二者关系紧密,相辅相成。
通过读写教学和训练可以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语文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
一、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重要性1、读与写的结合符合阅读的心理过程。
阅读和写作虽然是两种不同的心理过程,但二者可以相互沟通。
阅读的心理机制存在两个心理过程:一是从语言到思想,从形式到内容,从外部到内部,从部分到整体;二是从思想到语言,从内容到形式,从内部到外部,从整体到部分。
第一个心理过程是基础,后一个是提高。
写作的心理过程恰好与阅读的第二个心理过程吻合,所以阅读教学已包含了习作教学的指导。
2、读与写的结合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是人们进行交际的工具,语言恰好就是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产物,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核心。
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语言的学习和实践。
在《匆匆》这一课的教学中:“朱自清先生‘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那么同学们的时间又是怎样匆匆的流逝的呢?”学生们纷纷思索谈论,他们不仅思想上受到教育,而且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锻炼和提高。
3、读与写的结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根据学生“模仿性”特点,语文课本(包括阅读教材)提供了丰富的好词、佳句、美文,这些就是读与写结合的中介材料;根据学生“表现欲”这一特点,通过一些片段描写,及时运用积累的知识进行写作,满足他们表现的心理需要。
读中学写,以写促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指导策略探究

课程教育研究Course Education Research2024年第4期小学语文新课标要求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能够对语文学科教育的特点正确把握。
积极倡导让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来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通常会把阅读与写作两个板块分开教学,这就导致许多学生对“读”“写”等缺乏根本性认知。
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将阅读与写作两个板块合并进行教学,从而增强学生写作能力,强化学生的语文文学意识。
所以,在读写结合中必须要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激发学生的创编能力。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的意义(一)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引导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课外插图,插图中的语言文字比较简练,插图结构比较简洁,可以为学生创造无限的想象空间。
就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对文章中描绘的场景进行想象,然后用语言表达出自己想象的画面,从而增强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
教师还可以运用小练笔的形式对插图进行扩充续写,使学生展开想象力并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创作。
(二)注重对学生多元化写作方式的培养在写作教学中不能只单单要求学生会写小作文,也可以让学生对其他文体进行尝试,如看图写话、说明文、童话、诗歌等等。
教师可以让学生多尝试多练习,培养学生多元化的写作方式以加强学生对不同文体的阅读兴趣。
这样可以让学生接触更多的语文文体,进而加强学生对不同文体的认知,为以后更高难度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提升学生主动性思维意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意义在于提升学生的主动性思维意识,让学生可以自主地进行阅读训练,从文章中探知语言文字的奥秘。
主动性思维同时属于思维中一种高阶的知识产物。
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
从创新的角度出发,锻炼学生阅读中的思维意识,并在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让学生灵活思考,不要一味地追求阅读数量,这样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是具有文学色彩的丰富性的语言知识构成的一门学科,在教学时要避免古板的教学方式,创造新的教学方式,对学生们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去主动地思考、分析问题。
语文(心得)之以读促写,读中悟写,读写“双赢”

语文论文之以读促写,读中悟写,读写“双赢”要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主要方法是多写多练。
在小学三年级起,教材在每学期都安排了八次习作,学生的习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仅靠这八次习作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必须以多种形式让学生经常练笔。
笔者认为,结合课文的阅读教学进行练笔是行之有效的途径。
下面,结合某些课堂教学的片段, 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结合课文内容,选取着笔点,让学生有感而发,有话可写。
过去,无论是从教材编排、教学时数等客观因素方面,还是教师在教学的主观因素方面,在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中,都是重读轻写。
尤其是新课改后,个别老师对如“多读少讲”、“以读代讲”、“重读重悟”等一些理念的理解有所偏颇,在语文课堂上开展多种形式的、反反复复的朗读活动。
整堂课是热热闹闹,“书声朗朗”。
然而这些朗读活动,都是让学生为“读”而“读”。
没有读中谈悟,没有评读提升,更是把语文的工具性“冷落”一旁,更谈不上什么“读写整合”、“读中悟写”了。
那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来选取着笔点,让学生有感而发,有话可写呢?我们先看下面的教学案例吧。
[案例]某教师执教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九册《大瀑布的葬礼》时,先让学生读悟大瀑布昔日的壮美气势和读悟大瀑布现状的萧条无奈,接着开展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挖掘大瀑布枯竭的原因。
随后的教学环节是——师:孩子们,凝望昔日如巨龙奔腾咆哮、今日如生命垂危的老人一般的塞特凯达斯大瀑布(课件出示)1、人们仿佛听到大瀑布悲切的控诉_________________2、人们仿佛听到巴西人民深情地呼唤_______________3、人们仿佛听到巴西总统沉痛的号召_______________4、假如我也在大瀑布的葬礼的现场,我会向人类提出建议来挽救大瀑布_________________请大家自选一个话题,用最精练的话语写出来。
(学生展开联想,写感悟,交流所写)在上述的案例中,教师在完成《大瀑布的葬礼》一课的阅读教学任务之后,提供了四处着笔点,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或联想,进行有的放矢地练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三年级阅读课堂教学中读写结合训练
瑞安市实验小学吴向华我们三年级组研究的课题是《立足中段,从读学写》。
大家都知道在小学阶段,中年级是承上启下的过渡阶段。
把握好中年级作文教学的目标尺度,应是提高中年级作文教学实效的重要保障。
为了加强这个阶段性,有必要将抓住段落特点、读写结合作为三年级作文教学的重点。
平时我们教研组的老师是这样做的:1、查阅相关资料,进行阅读课堂教学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的交流。
2、选定课例,解读教材,找准课文的读写结合训练点,进行课内读写结合训练的有效设计。
3、执教教师自己独立进行设计,上研究课,教研组全体成员进行听课、评课。
今天林燕老师上的习作五就是感受父母的爱,写父母爱自己的一件事,学习如何抓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来把事情写具体,要有真情实感。
在教学中,林老师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举行综合性学习,了解了有关爸爸妈妈爱孩子们的一些事例,然后进行归纳,看着这些熟悉的事例,孩子们深有感触,原来父母的爱就是从这样的小事中体现出来的,再指导孩子们写作,孩子们就感觉自己有话要说,有话可写,这样水到渠成,情感得以升华。
抓准单元的目标,结合本单元的要点,深入孩子们的生活,进行有效地设计,从读学写,这样能够夯实孩子们写作的基础,提高孩子们的写作能力,为高年级篇章的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学期我们关注的重点是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深入挖掘教材,找准课文的读写结合训练点,进行课内读写结合训练的有效设计。
我们细细翻阅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本所入选的文章,发现在思想教育、题材选取、体裁安排、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方面,几乎都有供学生发挥的空间。
教学中,可以把教材蕴含的这种内在潜力挖掘出来,充分利用它来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
我们教研组的老师就认真研究教材,努力寻找了每课读写结合的训练点。
发现这么几处可以进行训练。
1.空白处补写。
例如学《荷花》这篇课文时,让学生在学习第3节“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时,围绕“有的……有的……”的句式描述白荷花的各种姿势进
行想象补白。
除了课本上描写到的姿态,荷花肯定还有很多姿态,你还能想象出荷花的其他不同姿态吗?用这样的句式写下来——“这么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张开笑脸,仿佛是一个顽皮的孩子开心地呼吸着新鲜空气。
有的头靠着头,似乎在_______;有的_________ 宛如___________;还有的_____________。
”
学习第4节“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
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的好梦……”一句,以拟人手法写蜻蜓和小鱼告诉“我”它们快乐有趣的事情,还会有谁前来说些什么呢?等进行空白处补写,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学生的写作能力。
2、课文补白:
18、《她是我的朋友》
医生用轻柔的声音安慰阮恒,阮恒立即停止了哭泣。
让我们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医生会说些什么?
教师的话:
课堂上让孩子们进行练说,然后马上写在小练笔本子上,用投影展示读几个孩子的写话,有的再进行补充。
例:
“亲爱的阮恒,我可爱的孩子,你不要害怕,也不要哭泣。
你不会死的,我只是抽了你身体里的一小部分血,过几天你就会恢复健康的。
等小姑娘也恢复健康之后,你们又可以在一起玩耍了。
你真是一个勇敢、坚强、有爱心的孩子。
”这样的课文补白,学生既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又提高了写话能力。
3、注重课后的小练笔
14、《检阅》学后练笔一:
我想对博莱克说几句话,还要把这些话写下来。
教师的话:
这是课后作业。
在学习课文之后,我让孩子们说一说。
大部分孩子能说,有的就干脆用上课堂笔记,这样也好。
例:
“亲爱的博莱克,你好!你是那么的自信、勇敢,你对生活充满了自信,充
满了希望。
我看到了你的自尊、自强的精神。
你让我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永远不能向困难低头。
我要学习你那对生活充满热情的好品质。
”
从你身上,我看到了生活的甜蜜和美好!我还为你有那么好的同伴而自豪,他们是那么尊敬、关爱残疾人!你可真是好样的!你真棒!你在检阅时的表现是那么地出色。
假如我在现场,我也会为你欢呼!为你鼓掌!
从孩子们的话语中我们不仅看到了自尊自信的博莱克,更是看到了自信、阳光、出色的孩子们,我们不仅为博莱克欢呼,更是为孩子们的精彩话语而欢呼。
4.写法的迁移
15、《争吵》学后练笔:
读了课文,我也想写写和同学发生过的一件事情。
教师的话:
这是文后的小练笔。
我在课中问孩子们:“你们是否有和同学争吵过?说说经过。
”
孩子们大部分有这样的经历,尤其男生。
如果没有争吵经历就写别的事也可。
一定要写真实的事,才有真情实感。
20、《妈妈的帐单》后的小练笔:
教师的话:
本单元是以“爱”为主题。
这篇课文写母亲的爱。
我就出示“母爱无边”的小诗歌,让孩子们仿写。
他们的爱都流露在他们写的小诗歌里,写得真不错。
例:
啊!温暖的母爱
妈妈的爱,是一碗温热的粥,
一丝丝温暖的热气传遍我的全身!
妈妈的爱,是一盏明亮的路灯,
扫去黑暗的阴霾,照亮我前进的旅程!
妈妈的爱,是一条前行的小船,
划去岁月的艰辛,载着我驶向远方。
妈妈的爱,是一束美丽的鲜花,
把迷人的芬芳注入我的心田!
妈妈的爱,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
为我遮避风雨,抵挡酷暑。
妈妈的爱,是一丝甜蜜的笑,
把鼓励藏进笑里!
妈妈的爱,是一句温馨的话语,
把关心和安慰融进话里!
妈妈的爱……
当然,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所取舍,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听说读写的最大效果。
如何“把写挤进课堂”?成为大家讨论的热点。
经过反复试教,交流讨论,我们逐渐对读写结合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
我们的感受:如果我们认真把握教材,适时适度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笔,就能使阅读和写作双丰收。
教师设计练习时,要从不同学生的能力出发,重在练习的质,而非练习的量。
这样,为每个孩子提供了练习的机会,同时也让每个孩子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那么,怎么样才能真正的立足学情,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托教材的特点,那读写结合做得更有效呢?
我们组进行了对策探寻
(一)、有的放矢,读写结合,找准练笔结合点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就好比是语文教学的眼睛,是吸收,是积累,是沉淀。
那么我们该如何使这两个不同不同的概念融合在一起呢?
1、深读感悟催生表达深度
文本是具有丰富内涵的,阅读文本就是催生学生想象、鼓舞学生表达的肥沃土壤。
于是,读,便成了学生写话的一个“意义情景”、一种不吐不快的言语生命欲求。
此时,“趁热打铁”,如剑在手,不动也难了。
这种状态就是小练笔的最佳温度,即学生情感和心理在作者、老师、文本共同精心编织成的情网中,产生了变化达到融合并有述诸笔端,急于交流的欲望。
2、指导写法降低练笔难度。
我们都知道阅读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提高言语表现素养、写作素养的手段与
过程。
孩子的情感是纯真的,潜在的爆发力也是前所未闻的,是需要一个导火线去点燃的。
此时此刻,我们需要思考的是要想让本次的练笔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是想让预设在生成中翻一番,我们必须导之有度,引之有法。
(二)、以人为本,巧妙评价,掌握评价的重点
心理学家托兰斯说:“我们要想促进创造力,就需要提供一个友善的和有奖赏的环境,以便使之在其中繁荣发展。
”小学生就是一株极为纤细的花朵,关怀勉励的话能使其盛开,熟视无睹会使之失色,不当的批评亦能使其凋零。
所以随文练笔时,教师引领学生向课文求援,让学生保持积极的心态、饱满的热情和强烈的表达欲望,在同别人的比较、文本的对照中发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让练笔真正促发思考,与文本共振。
总之,想要让“读写结合”训练更有效,我们就要充分地调查学情,立足生本、依托文本,确定练笔内容和目标,有的放矢地进行读写结合,人文、巧妙地激励、指点学生,让每个孩子都品尝到习作与表达的快乐。
这样,使读写结合更科学、更合理,更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高。
[困惑和问题]
读写结合是一个传统话题,如何在中年级的“读写结合”训练中注入一些新的活力?我们怎样遵循“读写结合”的教学理念,还可以采用哪些方法扎实落实“读写结合”的训练?我们组的老师还将继续研究下去,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