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老院模式发展概括综述

合集下载

养老模式研究综述

养老模式研究综述

面的供养 。因此 ,设施养老也是养老模 式的一种 。 ( 三 )自 我养老 1 9 9 9年 的 “ 全 国家庭养 老 与社 会化 养 老服 务研 讨会 ” 上首次提出 “ 自我养老”这个概念 , 是指 “ 养老靠 自己”的 养老方式 ,即老年人在 经济供养 、生 活照料 和精神慰藉方 面 都 以 自己为主 的方式。这种养老方式并不是完全脱离家庭和 社会 ,但是又不会给家庭 、社会和国家带来负担。穆光宗也 同意有 自 我养老 的养老模式 ,他根据 “ 养老支持力”将养老 模式 区分为家庭养老、社会养老 、 自 我养老三种。 ( 四) 居 家养老 “ 居家 养老”是学者 在家庭养老 和机构养老都 面临局限 时提 出的概念 。洪 国栋指 出 , 居家养老与家庭养老在经济来 源和生活照料上存在着本质 的区别 , 家庭养老 中经济来源 和 生活照料都是 以家庭 为主 , 而居家养老 中的养老经济来 源不 再是 家人 和子 女 ,而是政府发 给的退休金 , 生活照料和精神 慰藉 大部 分也来 自于社 区和邻里所提供 的各种 服务 。张文范 把居家养 老看 成是 以家庭养 老为主、社会养老 为辅 的养 老模 式的总称 。 ( 五) 享受型养老与保 障性养老 除了学界对养老方式做了界定,政界也对养老方式做了 形象地界定 ,即享受型养老与保障性养老 。这两种养老模式 的区分标准实质上是 由谁承担养老费 ,前者是 由家人承担养 老费用 ,即中国传 统的家庭养老模式 ; 而后 者是 由政府承担 , 也就是 “ 五保户 ”制度 ,政府给这类 群体每月发 放生活 费 , 在他们没有生活 自 理能力时 ,由政府安排住进敬老院 、福利 院等养老机构进行集 中养老。 三、国 内外现行的几种 养老模式 “ 老有所养 ”是 人类社会追求 的共 同的 目 标 之一 ,无论 是西方发达 国家 ,还是第三世界 国家都不例外 。 ( 一 )中国的养老模式 1 、家庭养老 。中国一直推崇 的 “ 养儿防老” , 把养 老的 任务交给儿女 ,尤其是 成年儿子 ,这也是 费孝 通先 生所 说的 “ 反哺式”养老模式。陈彩霞用社会交换论分析中国家庭养 老 ,她认 为家庭养老模 式既体现了代际间的互惠 ,又使老人 与子女、孙子女接触,提供了精神慰藉。张健、陈一荡等认 为 ,因为受到我 国传统孝文化的影响 ,由子女来赡养老年人 依然是目前我国主要的养老方式。宋宝安也认同家庭养老模 式与中 国的孝文化息息相关 ,但又与家庭这一人类社会基本 制度 的特征和功 能密不可分 。总的来说 ,“ 孝”文化 是我 国 家庭养老 的基础 ,决定 了我 国养老模式 的选择 。然而 ,由于

我国养老行业的发展现状与发展历程

我国养老行业的发展现状与发展历程

我国养老行业的发展现状与发展历程一、我国养老行业的发展现状20 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加快。

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从1990年的6299万增加到2000年的8811万,占总人口的比例由5.57%上升为6.96%。

我国目前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80岁以上高龄老人将以平均每年百万以上的速度增长,老年人增多,高龄比例加大。

预计到204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

同时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日益明显: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正以每年5%的速度增加,而到2040年将增加到7400多万人。

现今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一种世界性趋势。

由于我国人口本身特有的特点,导致人口老龄化引发各种复杂的社会和经济问题,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成为我国主动适应新常态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紧迫任务。

二、我国养老行业的发展历程1949 年新中国建立之后,我国养老服务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归纳起来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77)孕育发展阶段:基于计划经济的背景,主要解决部分困境老年人社会照护问题,对于入住养老机构的五保、孤寡对象以及优抚对象等,由政府开办的福利性养老机构提供生活照护型粗放式养老服务。

此时的养老服务还不是一个独立的概念和服务形式,包含在社会福利范围之内。

第二阶段(1978-1999)探索发展阶段:基于市场经济的背景,在完善政府为主的福利性服务的同时探索解决社会养老问题,与养老服务相关联的老龄工作机构、老年法规、养老机构和管理规章首次出现,老年人福利服务和养老机构提供的服务开始了新发展。

第三阶段(2000-2011)体系化发展阶段:根据联合国制定的标准,1999年中国正式进入人口老龄化国家行列。

养老服务、养老服务业及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成为关键词,养老服务从内涵、内容到政策法规、技术标准、人员等均有长足发展。

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积极应对的措施。

第四阶段(2012 年至今)快速发展新时代:2012年以习主席为核心的新一届领导班子,高度关注养老服务和老龄工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国养老服务进入新时代。

农村养老模式文献综述

农村养老模式文献综述

农村养老模式文献综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随着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农村养老模式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不同于城市的养老模式,农村养老模式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和挑战。

本文将从政府扶持政策、社会组织参与和家庭养老支持三个方面综述农村养老模式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政府扶持政策政府在农村养老问题上的扶持政策是推动农村养老模式发展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我国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村养老事业的投入,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以改善农村养老环境,提升贫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政府推出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为农村老年人提供了养老金和医疗保障,有效减轻了农村贫困老年人的生活压力。

政府加强了对农村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和改善,促进了农村养老服务的覆盖面和质量。

政府还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投入农村养老产业,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养老服务,提高服务水平。

二、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组织是农村养老服务的重要参与者,对于完善农村养老模式起着关键作用。

目前,我国农村养老服务已经吸引了一大批社会组织的参与,包括民间慈善机构、社会团体和志愿者等。

这些社会组织通过开展各类养老服务活动,提供老年人社交、心理和精神方面的支持,丰富了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提升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社会组织还能够拓宽农村养老服务的渠道,完善服务体系,为农村老年人提供更为全面的养老保障。

三、家庭养老支持家庭养老是我国农村养老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在农村地区仍然占据着重要地位。

在农村,大多数老年人依然选择依赖子女或者配偶来承担养老责任,家庭关系在老年人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转型和城乡差异加大,越来越多的农村老年人面临着养儿防老、家庭矛盾等问题,农村家庭养老模式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如何在维持传统家庭养老的加强社会养老的支持,成为农村养老模式发展的一个重要议题。

农村养老模式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养老事业的一个重要议题。

政府、社会组织和家庭需要共同努力,通过政策支持、社会参与和家庭支持,共同打造一个完善的农村养老体系,为农村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和保障。

我国养老机构发展历程与现状

我国养老机构发展历程与现状
人才流失严重
由于工作强度大、待遇偏低等原因,许多专业人 才不愿从事养老服务行业,导致人才流失严重。
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服务水平差异大
我国养老机构的服务水平参差不 齐,一些机构设施简陋、服务单 一,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
求。
服务标准不统一
目前,我国养老服务行业缺乏统一 的服务标准和规范,导致服务质量 难以保障。

服务方式个性化
养老机构应根据老年人的生活习 惯和偏好,选择合适的服务方式 ,如定时巡访、线上沟通、定制
活动等。
智慧化养老趋势加速
智能化设备应用
养老机构将更多地使用智能化设备,如智能家居、智能健康监测等 ,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信息化管理平台
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老年人信息管理、服务流程跟踪、服务 质量评估等功能的信息化,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传统养老模式转变
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逐渐 面临挑战,需要借助养老 机构提供专业化、个性化 的养老服务。
养老机构的重要性
提供专业服务
养老机构能够提供专业的 护理、康复、娱乐等服务 ,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 求。
减轻家庭负担
通过入住养老机构,老年 人可以得到专业的照顾和 护理,减轻了家庭的负担 。
促进社会稳定
“候鸟式”养老和“旅居式”养老等新型养老模式,适应不同老年人的
偏好。
个性化服务需求增长
服务对象个性化
随着老年人群体的增加,养老机 构需要针对不同老年人的需求和 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方案。
服务内容个性化
除了基本的养老服务,养老机构 还应针对老年人的特殊需求,提 供个性化的服务内容,如心理咨 询、营养膳食、定制康复计划等
养老机构设施与服务质量
设施

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研究

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研究

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研究二、文献综述国内外学者对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在国内研究中,杨景亮等人(2020)从政策角度分析了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现状,指出了政策支持不足、服务供给不均衡等问题。

而在国外研究中,Miller等人(2018)提出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的“黄金标准”,包括充足的服务供给、公平的服务分配以及老年人及其家庭的需求满足。

现有的研究尚未对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些研究还关注了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

陈博等人(2019)指出,社区养老服务能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照顾负担,促进家庭和谐,并降低社会养老服务的成本。

张华等人(2020)的研究显示,目前的社区养老服务存在服务内容单服务质量不高、服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且资金来源有限,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

总体而言,虽然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社区养老服务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来完善和发展我国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三、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相关政策措施,为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比较分析法: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其异同点和优劣势,为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实地调研法:通过走访养老机构、社区服务中心等场所,了解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实际运行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数据分析法:利用统计数据和相关指标,对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状况进行定量分析,揭示其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

通过综合运用以上研究方法,本文旨在全面、深入地研究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情况,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和改进措施提供参考和依据。

四、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关于养老服务业的文献综述简版

关于养老服务业的文献综述简版

关于养老服务业的文献综述关于养老服务业的文献综述1. 引言养老服务业是指为老年人提供居住、护理、康复、保健、文化娱乐等综合性服务的产业。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服务业成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领域。

本文旨在通过综述相关文献,探讨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现状、问题以及解决方案,为养老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2. 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与老龄人口的规模和结构密切相关。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老年人口规模逐年增加,预计到203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6亿。

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养老机构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养老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养老机构的规模不断扩大。

大型养老院、社区养老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等各类机构纷纷涌现。

2.2 养老服务水平提升近年来,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不仅仅提供日常生活照料,还注重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如组织各类文化娱乐活动、开展康复保健服务等。

2.3 养老服务业与互联网的结合养老服务业与互联网的结合为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通过互联网平台,老年人可以方便获取养老服务信息,预约服务项目,并与家人、朋友保持联系。

3. 养老服务业面临的问题尽管养老服务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但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3.1 养老服务供给不足目前,养老服务供给仍然滞后于养老需求,尤其是在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养老机构床位不足,居家养老服务覆盖范围不广。

3.2 养老服务质量亟待提高虽然养老服务质量有所提升,但仍然存在服务质量不稳定、护理人员专业水平不高等问题。

养老服务的提供者需要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服务质量。

3.3 养老服务费用偏高养老服务费用是老年人和家庭考虑养老服务的一个重要因素。

目前,养老服务费用偏高,难以承担,需要通过政府的扶持和市场机制的调整来解决。

4. 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方向与策略为了解决养老服务业面临的问题,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水平,需要探索以下发展方向和策略:4.1 加大养老服务供给力度政府需要加大投入力度,增加养老院床位数量,提供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供给,同时鼓励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等服务模式的发展。

关于养老服务业的文献综述[1]简版

关于养老服务业的文献综述[1]简版

关于养老服务业的文献综述关于养老服务业的文献综述引言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养老服务业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养老服务业涉及到提供养老服务的机构、养老服务的内容以及相关政策。

本文通过综述相关文献,对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现状、挑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期为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发展现状养老服务业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现状存在差异。

在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成熟的养老服务体系,比如和欧洲国家。

这些国家的养老服务体系包括养老院、日间照料中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等多种形式,满足了不同老年人的需求。

然而,发展中国家在养老服务方面存在较大的滞后和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在中国,养老服务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的发展。

养老院、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等逐渐完善,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然而,养老服务业还面临着质量不高、服务内容单一、服务设施不足等问题,亟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挑战与问题养老服务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些挑战与问题。

首先,人口老龄化带来了养老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养老服务供给存在一定的不足。

其次,养老服务业缺乏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管理,导致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此外,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资金来源和投资回报不平衡也是一个问题。

最后,养老服务业人员的培养和从业问题也需要解决,如缺乏专业人员和工作负荷过重等。

发展方向与建议为解决养老服务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需要采取有效的发展方向与建议。

首先,政府应出台更加明确的政策和规范,加大对养老服务业的扶持力度,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的发展。

其次,需要加强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提高设施的投资回报率,并注重质量与服务的提升。

此外,应加大对养老服务人员的培训和引进,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

最后,应推动养老服务业的科技创新,通过智能化技术提升养老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结论通过对养老服务业的文献综述,可以看出养老服务业在全球范围内都面临着发展不平衡、服务不足、质量不高等问题。

我国社区养老服务文献综述

我国社区养老服务文献综述

经济管理53我国社区养老服务文献综述张云帆 南京理工大学摘要:随着社区养老模式的不断发展,我国许多学者在社区养老问题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将从概念界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等几个方面,对近年来我国学者针对社区养老所做的研究进行概述。

关键词:社区养老;社会工作;社会保障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03-0053-01目前,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2015年人口抽样调查公报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6.15%,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已达10.47%,分别比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提高2.89个百分点和1.60个百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官网,2015)。

我国已经进入严峻的老龄化阶段,养老问题成为国家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传统的居家养老与社会养老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老人全方位、多层次的养老需求,结合二者优势的社区养老模式近年来迅速发展。

纵观近年来我国学者对社区养老的研究,文献数量众多,有较多的研究成果,针对个别城乡社区案例的实践研究也很多。

许多学者从不同方面对社区养老发展进行论述,讨论了我国目前开展社区养老服务的可行性和持续的进行发展。

本文通过对已有文献的进行梳理、归纳,从概念界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三个方面对已有文献进行综合评述。

一、概念界定社区养老是相对于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而提出的,指老人住在自己的家中或长期生活的社区里,在继续得到家庭、子女照顾的同时,又获得来自社区养老机构或相关组织提供服务的一种养老方式。

不同的学者对于社区养老的概念界定有着自己不同的理解与侧重,王盛和白雨晨认为,具体有两种涵义:一是指老年人住在自己家里,在继续得到家人关怀的同时,由政府补贴、社区承担养老服务和组织老人集体活动。

二是指根据发展规划建设的老年人集中居住的大型、专业化社区。

这种社区通常设置完善的健康、娱乐配套设施,也有良好的护理条件,老年人在这种社区可以参与同龄人的集体生活(王盛、白雨晨,2014)。

我国国内各地区老年卫生服务模式发展情况及特点

我国国内各地区老年卫生服务模式发展情况及特点

我国国内各地区老年卫生服务模式发展情况及特点摘要: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社会目前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

在我国老龄化局势呈现出“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的特征下,如何做好老年服务工作将成为重中之重。

本文选取了北京、上海、广州、青岛和合肥五个城市的医养结合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和归纳,我们发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养老需求的不断提升是医养结合事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但是,目前我国医养结合仍然存在多头管理、费用偏高、设施不完善、人才缺乏等问题。

因为,医养结合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当理顺管理体制、通过立法保护老年人权益,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的长效筹资和服务提供机制,完善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补贴政策,从而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健康养老模式。

一、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的背景(一)我国老年人口的现实问题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社会目前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

通过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分析,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将在2025年达到14%,也就是说2010-2025年,中国的老年人比例将平均每年提高个0.34个百分点。

[1]伴随着人口老年化出现的是老年人健康和护理问题的增多,老年疾病发病率的上升、治疗周期的延长,对长期性的医疗照护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

在我国老龄化局势呈现出“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的特征下,如何做好老年服务工作将成为重中之重。

(二)探究适合我国国情的老年卫生服务模式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当前,国内许多地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保障存在诸多问题,老年人的基本健康状况和精神卫生现状令人堪忧。

受人口的迁移流动、计划生育政策和老少分居等因素的影响,传统的家庭照料功能在进一步减弱。

与此同时,大多数的养老机构所提供的提供简单的生活照料服务,并不能满足老年人相应的医疗服务需求。

而大型医院则主要侧重于急性病症的医治,无法提供对于患有慢性疾病、处于康复治疗阶段的老年人的生活护理,较高的基层卫生服务需求与目前卫生服务模式与服务质量不协调。

如何提高老年人身心健康服务的质量,推动医养结合模式下老年卫生服务模式的健康发展,更好地为老年人提供切实有效的预防、医疗、护理、康复服务,成为完善老年卫生服务,提高老年卫生服务满意度的焦点。

我国居家养老模式研究综述与展望

我国居家养老模式研究综述与展望

物质养老和精神养老 的社会环境 。缺乏心理 沟通 和精 神抚慰 的 ‘ 空巢 家庭 ’ , 不符合居 家养 老模式 中 的 ‘ 家’
的概念涵义 。”
表 1 家庭 养老、 机构养老与社 区居家养老模式的比较
比较纬度 家庭 养老 机 构养老 机构 养老 社 区居 家养 老 以家庭 为核 心 , 以 社务 为依 托
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

体系。 ” 翻 第三 , 认为居家养老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 的
补充与更 新 , 是“ 建立在个 人 、 家庭 、 社 区和国家基础之

பைடு நூலகம்
“ 居 家养老” 的界定、 基本 特 征 及 研 究 意 义
上的 ,它是 以居 家养老为形式 ,以社 区养 老网络为基 础, 以国家制度 政策法律管理为保证 , 家庭养 老和社会 养老相结合的养老体系” I 引 。 第 四, 强调居家养老是经济 社 会发展到一定 阶段 的产物 ,这种养老方式 需要 良好 的社会 环境 ,张卫东认 为 : “ 居家养老 的家不 是一个物 理空 间概念 , 而是 具有人文关 怀 、 情 感交流 , 同时具 备
能力的 、一个最 切实可 行的和一个最有效 的养老保障
地方各级政府纷纷掀起 了一股探索 “ 居 家养 老” 模式 的
热潮 , 而有关“ 居家养老” 文献亦如雨后春笋。 这些研究
成果不仅 极大地 丰富 了居家养 老的文献 和数据 资源 , 而且为进一步更好地探索“ 居家养老 ” 模式 打下 了坚实
作者简介: 张 波( 1 9 8 6 一 ) , 男, 四川 巴中人 , 助理 研 究 员 , 博 士研 究 生 , 研 究方 向 : 社 会福 利 学 、 社 会 工作 。

我国城镇社区养老服务文献综述

我国城镇社区养老服务文献综述

我国城镇社区养老服务文献综述【摘要】我国城镇社区养老服务一直备受关注,本文对我国城镇社区养老服务进行了综述。

在引言部分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在正文部分分别探讨了我国城镇社区养老服务的现状、政策、机构建设、服务模式和需求。

结合现状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

通过对我国城镇社区养老服务的全面综述,旨在为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参考,推动我国城镇社区养老服务的持续改善和发展。

【关键词】我国、城镇、社区、养老服务、文献综述、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现状、政策、机构建设、服务模式、需求、存在问题、发展趋势、未来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城镇社区养老服务文献综述引言:对于城镇社区养老服务的研究,不仅能够更好地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还能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谐社会。

深入探讨我国城镇社区养老服务的现状、政策、机构建设、服务模式和需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对我国城镇社区养老服务进行综合性的文献综述,旨在全面了解相关政策和实践情况,为今后养老服务的改进和发展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当前我国城镇社区养老服务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服务覆盖面不广、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机构建设不完善等。

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城镇社区养老服务的现状、政策、机构建设、服务模式和需求进行综述分析,旨在深入了解当前我国城镇社区养老服务的实际情况,进而总结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通过对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的研究,旨在为我国城镇社区养老服务的改善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推动我国城镇社区养老服务的健康发展,满足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的养老需求,实现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1.3 研究意义城镇社区养老服务是我国社会转型中的重要议题,其在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逐渐加快,老年人口占比不断增加,城镇社区养老服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研究城镇社区养老服务的意义在于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保障他们的身心健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关于养老服务业的文献综述

关于养老服务业的文献综述

关于养老服务业的文献综述养老服务业的文献综述1. 引言养老服务业是指为老年人提供居家、社区、机构等多样化的服务,以满足他们在经济、医疗、社交等方面的需求。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愈发重要。

本文对养老服务业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对该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挑战做出探讨。

2. 养老服务业的背景与概念2.1 人口老龄化的背景2.2 养老服务业的定义和范围3. 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状况3.1 养老服务业的历史沿革3.2 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现状3.2.1 养老机构数量与分布3.2.2 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3.2.3 养老服务的质量与安全问题4. 养老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4.1 居家养老服务4.1.1 居家护理4.1.2 日间照料中心4.2 社区养老服务4.2.1 社区养老中心4.2.2 社区护理站4.2.3 养老管家服务4.3 养老机构服务4.3.1 养老院4.3.2 护理院4.3.3 疗养院5. 养老服务业的发展趋势5.1 技术与养老服务的融合5.1.1 智能养老设备5.1.2 虚拟现实技术在养老服务中的应用 5.2 社会化养老服务的推动5.2.1 养老服务市场的开放5.2.2 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服务5.3 养老服务质量的提升5.3.1 养老服务标准与评估5.3.2 养老服务人员的培训与专业化6. 养老服务业面临的挑战6.1 人力资源短缺6.2 资金来源不足6.3 养老服务创新与实践的不足7. 结论养老服务业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领域,前景广阔,但面临着诸多挑战。

未来的发展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共同努力,加大投入,推动养老服务的创新与提升。

附件:本文附带养老服务业相关的统计数据和图表,供读者参考。

法律名词及注释:1. 养老服务业法:养老服务的法律法规。

2. 居家护理条例:针对居家养老服务的相关规定。

3. 养老机构管理办法:关于养老机构的管理与监督的法规。

我国养老机构发展历程与现状

我国养老机构发展历程与现状

03
我国养老机构的现状分析
养老机构的数量与分布
数量
近年来,我国养老机构的数量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有各类养老机构超过10 万个,比十年前增长了约50%。
分布
养老机构主要分布在城市地区,特别是大中城市。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农村地区 的养老机构数量也在逐步增加。
发展阶段
2010年至2015年左右,我国养老机构进入发展阶段,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 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
这一阶段养老机构数量大幅增加,设施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市场化程度逐渐提 高,但同时也存在同质化竞争、服务品质不稳定等问题。
创新阶段
2015年至今,我国养老机构进入创新 阶段,以“互联网+养老”为代表的 创新模式开始涌现。
服务品质不断提升
养老机构将更加注重服务品质,提高 护理水平,为老年人提供更专业、更 贴心的服务。
多元化养老模式并存
除了传统的养老院,家庭式、社区式 等多元化的养老模式将逐渐兴起,满 足不同老年人群体的需求。
科技应用更加广泛
随着科技的进步,养老机构将引入更 多的智能化设备和服务,提高养老服 务的便捷性和效率。
一些养老机构在管理上存在漏洞,如食品 卫生、安全监管等方面的问题,给老年人 的生活带来安全隐患。
面临的挑战
人口老龄化加剧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 断加深,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 加,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也日益
增长。
家庭结构变化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家 庭结构发生了变化,独生子女 家庭增多,传统的家庭养老模 式受到挑战。
养老机构的需求与供给
需求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机构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特别是高龄、失能、空巢等 老年人群体的需求更加迫切。

我国养老机构的发展现状

我国养老机构的发展现状

我国养老机构的发展现状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难题。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国的养老机构得到了快速发展。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我国养老机构的发展现状,包括政策支持、机构类型、服务质量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

政府的政策支持是养老机构发展的重要保障。

我国自2013年开始实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通过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养老产业。

政府还加大了对养老机构的资金和税收支持,提供贷款贴息、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为养老机构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机构类型方面,我国的养老机构呈现多元化发展的特点。

传统的养老院逐渐向现代化、专业化、综合化的养老社区转型。

养老社区不仅提供住宿服务,还提供医疗、康复、文化娱乐等多种服务,满足老年人身心健康需求。

此外,还出现了以居家养老为主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通过上门服务、日间照料、互助照料等形式,为老年人提供便利和关怀。

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是老年人选择的重要考量因素。

目前,我国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普遍存在着差异化的问题。

一方面,一些养老机构由于资金、人力等方面的限制,服务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另一方面,一些养老机构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前提下,忽视了老人的实际需求,服务质量堪忧。

因此,加强对养老机构的监管和评估,提高服务质量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未来,我国养老机构的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养老机构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失衡。

目前,我国养老机构的供给仍然滞后于老年人的需求,尤其是在一线城市和发达地区。

其次,养老机构的专业化程度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养老机构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相对较低,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管理经验的积累。

此外,养老机构的可持续发展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如何解决资金来源、运营模式等问题,将成为未来养老机构发展的关键。

针对以上问题,我国应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养老机构的发展。

首先,加大政府的投入力度,增加养老机构的建设和改造资金。

其次,优化养老服务供给结构,提高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养老项目综述报告模板

养老项目综述报告模板

养老项目综述报告模板养老项目综述报告一、项目概况养老项目是针对老年人的特殊需求而设立的,旨在提供给老年人优质的生活服务和照顾。

本报告旨在对养老项目进行综述,总结项目的发展历程、成效和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二、项目发展历程养老项目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得到了快速发展。

首先是养老院的建立,为没有家人照顾或独居的老年人提供居住、饮食和医疗等基本生活照料。

随后,随着养老服务需求的增加,出现了更多样化的养老项目,如日间照料中心、社区养老中心和居家养老服务等。

这些项目的出现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使其能够根据自身健康状况和需求来选择适合的养老方式。

三、项目成效养老项目的发展给老年人带来了许多益处。

首先,在养老院等机构中居住的老年人可以得到有根据的照顾和社交活动,避免了孤独和无所事事的状态。

其次,养老项目为老年人提供了便利的医疗服务,可以及时应对老年人的健康问题。

同时,日间照料中心和社区养老中心等项目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活动和娱乐,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四、问题与挑战然而,养老项目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养老资源不足导致了养老院的床位不够,等待时间过长。

其次,养老服务的质量参差不齐,一些机构存在管理不善、服务不周等问题,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此外,养老项目的费用也是老年人和家庭关注的一个问题,有些老年人无法负担高昂的养老费用。

五、改进措施针对养老项目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可以考虑以下改进措施。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养老项目的扶持力度,增加养老资源的供给,缩短老年人等待时间。

其次,加强养老服务的监管和评估,建立质量标准和考核机制,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和可信度。

此外,还可以探索多种养老金融和保险产品,为老年人提供经济支持,降低养老费用的负担。

六、结论养老项目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重要影响。

通过综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养老项目的发展历程、成效和问题,同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希望政府、社会和家庭能共同加强对养老项目的关注和支持,努力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状况。

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研究综述

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研究综述

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研究综述一、概述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养老服务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

社区养老服务,作为养老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对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深入了解其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经历了从最初的摸索阶段到现在的逐步成熟。

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学术界、社区以及各类养老服务机构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推动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学术界则从理论层面对其进行深入探讨,为实践提供指导社区和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则是实践的主体,通过不断的尝试和创新,推动着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

尽管我国社区养老服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

如服务供给不足、服务质量不高、服务内容单服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社区养老服务的效果,也制约了其进一步的发展。

对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 研究背景:介绍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的背景和发展历程,以及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养老服务的需求日益凸显。

社区养老服务作为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需求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与发展。

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由于子女工作压力增大、家庭结构变化等原因,面临着诸多挑战。

而社区养老服务以其便利性、经济性和人性化的特点,逐渐成为老年人及其家庭的首选。

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末,早期主要依托社区居委会或物业公司提供基础的生活照料服务。

随着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和社会资本的注入,社区养老服务逐渐丰富,涵盖了医疗护理、康复保健、文化娱乐等多个方面。

随着服务需求的增长和服务要求的提高,社区养老服务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服务供给不足、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专业人才短缺等。

当前,我国社区养老服务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包括:一是服务供给与需求之间的不平衡,尤其是在一些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养老服务资源紧张二是服务质量和标准化程度有待提高,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多样化的需求三是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数量不足,制约了服务水平的提升四是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不足,影响了服务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我国养老模式研究综述

我国养老模式研究综述

我国养老模式研究综述[摘要]大力促进社会化养老,从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过渡,是我国养老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

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的区别在于承担养老责任不同。

社会养老具有社会再分配功能,从而实现社会范围的公平化。

虽然学者们各持其说,但养老模式仍不外乎以下几类:完整的家庭养老、社会养老、自我养老,不完整的家庭养老、社会养老、自我养老和居家养老等。

而在我国,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模式还会持续很长时间,且最终会被社会养老模式所取代。

[关键词]中国;养老模式研究;家庭养老;社会养老中图分类号:f840.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7-0193-021 当前研究养老模式的原因1.1 当前的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严峻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

据联合国《2008世界人口展望》报告,1950年全球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8%,2010年将达到11%,2050年将进一步达到22%。

按照国际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总人口的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达到总人口的7%,就被称为老龄化社会。

按此衡量,全球早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我国在1999年就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

根据人口年龄分布图推算,我国现有人口将在15年后进入老龄化峰值阶段,而且该峰值阶段将持续大约三四十年。

国家老龄委预测,2050年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将超过30%,即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老人。

1.2 传统养老模式难以适应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人口老龄化加剧,给传统养老模式带来很大的压力。

千百年来,我国一直采用家庭养老的传统模式。

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加剧,特别是“四二一”,甚至“四二二”式家庭(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夫妇允许生两个孩子)日益增多,子女赡养老人的负担越来越重。

工作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也使一些子女对老人无暇顾及。

同时,生活观念的转变,一些老年人也不再和子女住在一起,许多老年人家庭变成了空巢家庭或独居家庭。

据全国老龄委调查,2008年全国城市老年人空巢或独居比例高达49.7%。

中国养老模式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养老模式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养老模式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问题已经成为当代社会亟需解决的重要议题。

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面临着养老问题的严峻挑战。

本文将对中国养老模式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现状分析1. 养老制度不健全目前,中国的养老制度仍然相对不健全。

虽然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养老政策和法规,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

例如,养老保险覆盖率较低,农村地区的养老保障水平相对较低,城乡之间的养老保险制度差距较大等。

2. 养老服务体系不完善目前,中国的养老服务体系仍然相对不完善。

养老院床位不足、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养老服务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仍然存在。

另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服务质量难以保障、寻求医疗保健等难度较大等。

3. 养老观念转变缓慢中国传统的养老观念注重家庭支持和孝道观念。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养老观念也需要相应的转变。

但目前来看,养老观念的转变速度较慢,很多人仍然选择依靠家庭来解决养老问题,而没有足够的意识和准备去参与养老制度。

二、未来发展趋势1. 完善养老制度未来,中国将进一步完善养老制度,提高养老保障水平。

政府将加大对农村地区养老保障的支持力度,推动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融合,增加养老金的发放标准,并不断提高养老保险的覆盖率。

2. 提升养老服务质量为了解决养老服务体系不完善的问题,未来将加强养老服务质量监管,推动养老院床位供给不足的问题得到缓解,并提高养老院的服务质量。

同时,发展社区养老服务,提供更多的居家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

3. 推动养老观念转变未来,需要推动养老观念的转变,加大对养老知识和养老意识的宣传力度。

引导老年人更好地适应养老制度,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养老社区活动,提高老年人的养老幸福感和融入社会的能力。

总结:中国养老模式的现状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养老保障水平和服务质量将会逐步提升。

未来,中国将进一步完善养老制度,提高养老服务质量,推动养老观念的转变。

我国城镇社区养老服务文献综述

我国城镇社区养老服务文献综述

我国城镇社区养老服务文献综述1. 引言1.1 我国城镇社区养老服务情况概述我国城镇社区养老服务是指政府和社会资源为城镇老年人提供的各种养老保健服务和服务设施。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城镇社区养老服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1亿,占总人口比例的近10%,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镇老年人口也在不断增加。

城镇社区养老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同时也呈现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我国城镇社区养老服务主要包括养老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医养结合机构等多种形式。

在政府的政策支持下,这些服务设施和服务模式不断完善和发展,为城镇老年人提供了更多选择和便利。

各地也在推动社区养老服务一体化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

我国城镇社区养老服务仍面临着许多挑战,如服务供给不足、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服务费用高昂等问题。

未来,我国城镇社区养老服务需要不断创新机制,提高服务水平,解决存在问题,以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1.2 相关研究现状当前国内关于城镇社区养老服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养老服务政策研究:研究者对我国政府颁布的相关养老政策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政策对城镇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近年来《关于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

2. 养老服务模式研究:学者们对不同的城镇社区养老服务模式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各种模式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家庭养老模式、社区养老模式、机构养老模式等不同的养老方式都成为研究的热点。

3. 养老服务质量评估研究:研究者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对我国城镇社区养老服务的质量进行评估,探讨服务水平的提升和改进方向。

关于养老服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也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4. 养老服务问题探讨:研究者们深入挖掘我国城镇社区养老服务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如服务设施不足、服务经费不足、服务人员素质不高等,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述
中国养老院模式发展概括综述
1.研究意义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老龄化加重,一系列老龄化社会问题凸现。

由于我国特殊的生育政策,普通家庭越来越小型化、核心化,已经无力承担养老的重担,因此社会养老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社会养老方式之一的养老院更是受到人们的追捧。

但是目前我国的养老院体系已经不能满足广大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1]。

我们通过对当前我国养老现状的分析,提出针对老年人不同的需求建立新的社会养老体系,以专业化的方式来缓解当前的养老困境[2]。

在中国,“居家养老”是被人们普遍认可的养老方式,但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快速发展,无论老人还是子女,传统的养老观念都在悄然发生变化。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家庭模式的转变,解决养老问题成了不少家庭的头等大事,而要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仅仅停留于传统的居家养老可能并不实际[3]。

中商情报网研究数据表明,截至2012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其中,65岁以上人口为1.27亿[1]。

据全国老龄委办公室预计,中商情报网发布的《2013-2018年中国养老院市场分析及投资前景咨询报告》分析,到2025年,中国老年人口总数将达到3亿,到2050年,我国将有4.3亿老年人,也即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是老年人。

中国老年人口规模之大,老龄化速度之快,高龄人口之多,都是世界人口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4] [5]。

巨大的养老需求将日益凸显,政府公办的养老机构仍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中国养老机构的发展前景十分可观[6] [7]。

2.养老院的概述
2.1 养老院的定义
敬老院,为老年人养老服务的社会福利事业组织,又称养老院。

西方国家的养老院通常由地方政府或慈善机构主办,接收靠福利救济或低收入的老人。

中国的敬老院是在农村实行“五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8]。

中国的敬老院是在农村“五保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期,农业生产合作社对缺乏劳动能力、生活没有依靠的鳏、寡、孤、独者,实行保吃、保穿、保烧、保医、保葬(儿童则为保教),简称“五保”。

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对五保户实行集中供养,在全国各地兴办了一批敬老院。

1978年以来,随着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和集体经济的发展,敬老院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

1988年,全国农村已有敬老院36665所,有756个县(县级市)在乡镇普遍办了敬老院。

城市街道也办起了敬老院。

2.2 养老院提供的基本服务
全自理护理[9],为老人建立档案每天两次测量血压体温并记录,按时提醒老人吃药,提供可以自理的老人健身打牌等活动。

为老人洗衣服,每月带领老人洗澡理发。

半自理护理[9],为老人建立档案每天两次测量血压体温并记录,按时提醒并帮助老人吃药,提供可以半自理的老人健身、打牌等活动。

为老人洗衣服,每月带领老人洗澡理发。

帮助他们健身以恢复他们的肢体功能。

完全不自理护理[9],为老人建立档案每天两次测量血压体温并记录,按时喂老人吃饭吃药,每天最少3次帮助肢体活动,按摩、翻身、擦洗污渍等。

为老人洗衣服,提供老人用防褥疮床垫,每月擦洗一次身体。

对于一些特殊的老人经家属同意会增加一些服务项目。

3.养老院的经营模式
3.1 政府投资、个人运营型老年公寓,社会、政府合作探索
这种类型老年公寓的主要特点就是由政府来划拨土地,由政府来投资兴建老年公寓的基础设施,但在经营管理上则采用聘用制,招聘社会人员来进行经营管理[10] [11]。

一些地区的经验表明,由政府部门建设基础设施,招聘人员进行经营的,这样硬件起点高,护理人员稳定,服务质量有保障,并且分高、中、低档以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需要,供不应求[12],因为解决了前期的投入,运营的负担比较小,加之经营灵活,因而呈现出勃勃生机。

这种模式的老年公寓特点是设施齐全,漂亮美观舒适,因为有编制而使服务人员有保证,服务质量也较好,相应的收费也较高[13]。

3.2 社会力量办老年公寓
由于“社会福利社会化”政策的鼓励,近几年,由社会力量兴办的老年公寓发展较。

有些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为我国老年福利设施的社会化与市场化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这些由社会力量兴办的老年公寓,有些是通过改造以往的废旧设施,盘活不良资金改建而成,有些是由企业投资兴建,还有一些个人或集体兴建的老年公寓,是由个人筹集资金建立的。

3.3 高端养生新模式:候鸟式养老
近年来,一种时尚的养老生活方式逐渐兴起——候鸟式养老,即根据不同季节,老年人选择度假式异地养老,住在异地的养老院,像“候鸟”一样四处度假旅游,冬天选择去温暖舒适的南方,夏天到清凉宜人的北方避暑,吃住在养老院,消费又比单纯旅游便宜许多。

养老院按统一的标准,提成舒宜老年人居住、生活、娱乐、保健的养老场所和服务设施,老人外出旅游玩时,还会派医务人员“保驾护航”。

异地养老的时间,根据老人需求,短则半个月,长则两三个月。

4.中国养老院的发展趋势
中国养老院在未来必然会朝向三个方向发展:规范化、透明化以及公寓化。

以往大家都排斥养老院,因为养老院里有太多的黑暗,不少地方爆出虐待老人,饭菜不好,住处差,老人无人照料等情况,而这些事件的曝光也让众人对养老院产生一种误解[14],认为养老院就是这样黑暗的地方,实际上现在政府已经对养老院进行了整改,再加上经济条件的好转,养老院的条件也在逐渐提高。

以前养老院黑暗是因为老人进去之后出不了,外人也进不去,这样里面的情况谁也不了解,而现在养老院已经成为透明式的发展,无论是老人还是家属都可以随时离开,随时来,这样的透明化不仅利于养老院发展,同时也利于老人养老,一旦有不合理的地方,也会被人看出来,从而从根本上杜绝了黑暗养老院的出现。

公寓式养老院属于养老院中级别比较高的,因此价格也比较贵,但是老人受到的待遇却是非常不错的。

首先老人有专门的护理人员照顾,如果经济条件好,还可以自己请保姆照料,而每日的饭菜伙食也比普通养老院要高很多,如果自己想要吃好一点,也可以自己做,公寓式养老院中有很多房间都是带小厨房和卫生间的,这样能方便老人得到更好的照料。

不仅如此,公寓式的养老院设施更加齐全。

院内会有老人锻炼的器材,供老人在闲暇之时锻炼自己,而院内的环境更是比一般的养老院要好很多,除了树木花草之外,可能还有更多的景观,这些都是养老院中的一部分,也是让老人生活质量提高的一种保证。

公寓式养老院还会定期组织一些活动,丰富老人的晚年生活,这些活动虽然并不如年轻人那样激烈[15],但是对于老年人来说却一样丰富多彩,而老人也有一个精神依托,避免出现空虚寂寞的现象。

参考文献
[1] 李莉.老龄蓝皮书:今年中国老年人口将突破两亿大关[N].北京晚
报.2013-02-27.
[2] 曾毅,周健工.中国老龄化的新形势[EB/OL].和讯新闻网,
/2012-10-18/146948106.html,2012-10-18.
[3] 吕诺,卫敏丽,杨荣荣.专家谈十八大报告中的民生论述[EB/OL].新华网,
/politics/2012-11/10/c_123938488.htm,
2012-11-10.
[4] 左冬梅,李树茁,宋璐. 中国农村老年人养老院居住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J].
人口学刊,2011,(01):24-31.
[5] 胡务.社会福利概论[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120-140.
[6] 陈赛权. 中国养老模式研究综述[J]. 人口学刊,2000,(03):30-36+51.
[7] 杜鹏.人口老龄化与老龄问题[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6:101-102.
[8] 刘慧,叶露迪.对养老院老人满意度调查分析[J].统计与咨
询,2013,(03):50-51.
[9] 廖晓春. 养老院高龄老人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J]. 中国老年学杂
志,2007,(23):2340-2342.
[10] 鲍柏焕. 社会福利社会化背景下养老机构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07.
[11]王桂新. 变化中的中国养老模式[J]. 人民论坛,2008,(07):26-27.
[12]王艳芳,冯志涛. 城市社区居家养老需求供给影响因素分析[J]. 合作经济
与科技,2009,(11):114-115.
[13] 贾妍. 浅谈转型条件下中国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保障研究[J]. 东方
企业文化,2013,(05):259.
[14]廖小平. 中国传统家庭代际伦理的现代转型和重构[J]. 东南学
术,2005,(06):79-84.
[15] 张健, 陈一筠.家庭与社会保障[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134-1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