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热处理技术原理..

合集下载

金属学与热处理第二章

金属学与热处理第二章

第二章关于均匀形核和非均匀形核的知识点没总结,到时候抄在最后面金属由液态转变成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由于凝固后的固态金属通常是晶体,所以称为结晶金属的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的差称为过冷度过冷度越大,实际结晶温度越低过冷度随金属的本性和纯度的不同,以及冷却速度的差异可以在很大范围内变化,金属不同则过冷度大小也不同。

金属的纯度越高,则过冷度越大。

过冷度大小主要取决于冷却速度,冷却速度越大,则过冷度越大,则实际结晶温度越低。

反之冷却速度越慢,则过冷度越小,实际结晶温度越接近理论结晶温度相变潜热:1mol物质从一个相转变为另一个相,伴随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称为相变潜热熔化潜热:金属熔化时从固相转变为液相吸收的热量结晶潜热:结晶时从液相转变成固相放出的热量当液态金属的温度达到结晶温度时,由于结晶潜热的释放,补偿了散失到周围环境的热量,所以再冷却曲线上出现了平台,平台延续的时间就是结晶过程所需要的是时间结晶过程是形核与张大的过程结晶的驱动力:液相金属与固相金属的自由能之差阻力是新旧两相之间的界面能相变:在均匀一相或几个混合相内,出现具有不同成分或不同结构(包括原子、离子或电子的位置或位向)或不同组织形态或不同性质的相,称为相变。

结晶能否发生取决于固相的只有能是否低于液相的自由能熵:表示系统中原子排列混乱程度的参数要获得结晶过程所需的驱动力,一定要使实际结晶温度低于理论结晶温度,这样才能满足结晶的热力学条件。

过冷度越大,固液两相的自由能差越大,则相变驱动力越大,结晶速度便越快短程有序:在液态中的微小范围内,存在着紧密接触规则排列的原子集团,但在大范围内原子是无序分布的长程有序:晶体中大范围的原子是呈有序排列的结构起伏:这种不断变化着的短程有序原子集团只有在过冷液体中出现的尺寸较大的相起伏才有可能在结晶时转变成晶核。

这些相起伏就是晶核的胚芽,称为晶胚总之液态金属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存在着相起伏,只有在过冷液体中的相起伏才能成为晶胚。

金属学与热处理第二章

金属学与热处理第二章

根据构成能障的界面情况的不同,可能出现两种不同的形核
方式:
均匀形核
非均匀形核
15
3.1 均匀形核
在没有任何外来界面的均匀熔体中的生核过程。均质生核在熔 体各处几率相同,晶核的全部固-液界面皆由生核过程提供。因 此,所需的驱动力也较大。理想液态金属的生核过程就是均匀形 核,又称均质形核或自发形核。
16
31
(2) 形核速率
' GA Gk GA Gk f ( ) N k1 exp[( )] k1 exp[( )] kBT kBT
根据上式可知,异质形核率与下列因素有关: (1) 过冷度(ΔT):过冷度越大,形核率越高。
32
(2) 界面:界面由夹杂物的特性、形态和数量来决定。如夹 杂物基底与晶核润湿,则形核率大。 失配度
20
(3) 形核率 形核速率为单位时间、单位体积生成固相核心的数目。临界
尺寸r的晶核处于介稳定状态,既可溶解,也可长大。当r >rk时 才能成为稳定核心,即在rk的原子集团上附加一个或一个以上的 原子即成为稳定核心。其成核率 N 为:
N N1 N 2
Gk N1 N L exp( ) kBT
(1) 形核热力学
液相与固相体积自由能之差--相变的驱动力
由于出现了固/液界面而使系统增加了界面能--相 变的阻力
G G均 V GV 4 3 r GV 4 r 2 3
17
临界形核半径
2 Tm 2 rk Gv H f T
18
(2) 形核功
在实际金属中,由于金属原子的活动能力强,不易出现极大 点,即随着过冷度的增大,形核率急剧增加。 23
(4) 均匀生核理论的局限性 均匀形核的过冷度很大,约为0.2T m,如纯铝结晶时的过冷度

食品热处理原理

食品热处理原理

(t2-t1)就是使残存菌数减少90%所需要的加热杀 菌时间,也就是D值,
K 1

D 1
D
K
25
2-2 食品热处理原理
D值的计算: 变换公式(1) lgb = -kt + lga 得:
D
t
---------------(2)
lg a lg b
式中:t—加热杀菌时间 a—初始芽孢浓度 b—经t时间杀菌后残存的活芽孢浓度
41
2-2 食品热处理原理
Z值在TDT 曲线上表示
42
2-2 食品热处理原理
(3) 加热减数时间和拟致死温时曲线 加热减数时间
(Thermal Reduction Time,TRT) TRT—在任意规定的温度下,将对象菌数
减少到某一程度(1/10n)所需要的加热 杀菌时间,分钟。
43
2-2 食品热处理原理
对象菌
T℃ 热处理
微生物死灭的数量与杀菌时间之间的关系:
一级反应的关系式
16
2-2 食品热处理原理
一级反应关系式为:
K 1 ln c t c0
在某一温度下, 微生物死灭的数量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式:
K 1 lg a tb
17
2-2 食品热处理原理
K 1 lg a tb
式中:K—死灭速度常数 t—加热杀菌时间 a—热杀菌前的菌数(原始菌数) b—经t时间杀菌后残存的活菌数
???
再看残存活菌曲线
22
2-2 食品热处理原理
残存活菌曲线分析:
➢ 纵轴每通过一个对数周 期,菌数变化90%;
➢菌数减少90%所需要的热 杀菌时间相等;
➢纵坐标每通过一个对 数周所对应的时间变化 (t2-t1)也就是菌数减 少90%所需要的加热杀

热处理工艺3-加热

热处理工艺3-加热

2. 3.

选择依据:一般依据热处理所需要的加热温度及金属和 液体介质的化学性质,即金属与液体介质不能发生化学 反应。例如,铝合金采用硝酸钠和硝酸钾混合盐,在 550℃以下使用。工具钢淬火加热采用氯化钾和氯化钠等 的混合盐或单盐,在650~1350℃使用。等温淬火一般用 硝盐或苛性碱。低温回火则用油类。
感应加热
金属加热
直接加热 热源
电阻 电磁波 低能粒子 真空
电 阻 加 热 电 接 触 加 热 电 解 液 加 热 红 外 线 加 热 感 应 加 热 激 光 加 热 电 子 束 加 热 等 离 子 体 加 热 低 压 充 气 的 高 纯 度 的 金 属 传 导
间接加热 热源 介质
固体
固 态 颗 粒 流 动 粒 子
– 加热设备的影响 为了正确的选定与执行加热规范,必须要考虑设备条件。因为 加热设备的介质状况;设备的输出功率大小;炉膛内有效加热 区范围及温度均匀性等均影响加热工艺的制订和实施。加热介 质直接影响工件的加热速度和表面质量,设备的输出功率决定 了工件的装炉量以及生产率,对加热速度及可达到的加热温度 也有重要影响。 有效加热区:在炉膛内能够保证由给定热处理加热工艺所要求的 加热温度的装料区域。加热炉内温度一般是不均匀的,只有在 炉膛内有效加热区中装料作业才能达到预定的控温经度及均匀 度要求。
0~1300
0~1600 -40~900
0~1600
0~1800
0~1600 ±1.5
0~1600 ±4
高温抗氧化性好, 不适于还原气氛
高温抗氧化性好, 不适于还原气氛
-40~1100 在氧化、中性、 40~1200 真空中使用 ±2.5 -40~400 40~350 ±1.5 在氧化、中性、 真空中使用

食品热传递

食品热传递
冷点测定结果:
16
2-3 食品的热传递1%Fra bibliotek3.25%
5%
从曲线类型分析: 1% 和5%:直线型 3.25%: 折线型
从时间分析: 1% 对流 5% 传导 3.25% 对流-传导
17
2-3 食品的热传递
1%
3.25%
5%5%
在距罐壁1寸、2寸和3寸 的中心平面上取点测得的 结果
在罐中心轴距罐顶1.5寸 处、罐中心处及距罐底 1.5寸处取点测 得的结果
如:果酱、再制奶酪等;
4
2-3 食品的热传递
2.食品传热的测定
(1)食品温度测定的目的
①温度测定的目的
了解食品热杀菌时的传热特性;
评价热杀菌效果;
制定合理的杀菌工艺。
②温度测定位置
“冷点”
冷点—食品中传热最慢的一点。
5
2-3 食品的热传递
冷 点 位 置
对流与传导传热时的冷点
(1)传导,(2)对流

线
除热杀菌初始
型 传
阶段外,传热 速率不变。


线
14
2-3 食品的热传递
折 线
直线的最初部分与 简单型半对数加热

曲线相似,

而另一条直接是以

转折点为原点,具

有不同的斜率。
线
15
2-3 食品的热传递
• Jackson在1940年作过这样一个实验: 他把澎润土(Bentonite)分别制成1%、3.25% 和5%三种澎润土混浊液进行实验。把制成的不 同浓度的悬浮液装入罐内(美国罐型603×700) 在250℉下加热,定时测定罐内不同位置的温 度,将结果绘制成曲线。

热加工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热加工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干热
140~180℃ 。
2 热处理时介质或食品成份对耐热性的影响
(3)糖
高浓度糖液对受处理的细菌的芽孢有保护作用, 低浓度糖液对细菌耐热力影响不大。
原因:糖液会导致细胞原生质脱水、降低Pro 凝固时间及提高凝固温度。
10%糖只能抑制小部份M
50%浓度,抑制酵母
一般以 60%浓度,抑制腐败菌
80%浓度,抑制细菌及酵母
食品的热加工,其目的是为了延长食品的货架期。
主要内容
高温对微生物的影响; 产品货架期和安全性的确定; 热加工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介绍定量测定热加工对食品影响的计算
方法。
2.1 高温对微生物的影响
在一定的环境条件和一定温度下,微生 物随时间而死亡时的活菌残存数是按指 数递减或按对数周期下降的。
定义:在任何特定的热力致死条件下将细菌或 芽孢数减少到某一程度如10-n时所需要的热处 理时间(min)。
TRT=nD。 n值就是活菌递减的对数周期数,故可称之为
递减指数。选取的n值愈大,活菌的残存概率 愈小。
高温对微生物的影响
D值(Decimal reduction time) 热力致死时间(Thermal death time,
Z值
引起热力致死时间产生一个对数循环减少所需要增 加的温度,即TDT变化90%(一个对数循环)所对 应的温度变化值,℃。即热力致死时间曲线上的斜 率。
D值和Z值
微生物的热力致死情况
食品中的酶
营养成分 食品感官指标
热破坏情况
热力递减致死时间 (Thermal reduc蛋白质凝固,降低微生物 耐热性。
热处理温度越高,杀死一定数量的细菌 芽孢所需要的时间愈短。
4、原始活菌数(污染程度)

第二章_可控气氛热处理设备

第二章_可控气氛热处理设备
※碳势控制,50年代,采用露点仪; 60年代,采用红外线CO2仪;
70年代,出现了氧探头; 80年代,完成了微机多参数碳势控制。
这些都是直接控制炉气碳势。近几年开展的电探头 控制碳势,是目前唯不时接控制碳势的方法。
二、碳势的测量 ※1、热丝电阻法:
是目前独一可以直接测量和控制炉气碳势的方法。 ※用到电阻探头,其中有纯铁丝,直径0.1~0.2mm, 焊上引线,接到电阻测定仪上。
原料气与空气混合——
3、吸热式气氛的特性与运用
※吸热式气氛的成分: CO:20~24%,H2:30~41%,N2:38~45%, 以及大批的CO2、H2O和CH4等。 ※其碳势在0.4%~0.6%C,改动混合比容易调理碳 势。
※主要用于气体渗碳、碳氮共渗、气体软氮化,也可 用于一些钢种的维护加热。 ※但由于其含H2高,为防止氢脆现象,普通不易作 高碳钢淬火加热的维护气氛。在回火温度范围内,由 于CO会析出炭黑,因此,吸热式气氛普通不作为回 火气氛。
第二章_可控气氛热处理 设备
2021年7月24日星期六
◆采用可控气氛热处置,可改善工件外表的组织 结构,提高机器零件的运用功用;
◆增加工件的加工余量或加工工序,以浪费金属 资料消耗;
◆可控气氛热处置炉的机械化自动水平较高,可 清楚提高休息消费率和改善休息条件。
※可控气氛热处置的工业运用,最后是由空气经 过灼热的木炭而制取的主要含N2和CO气的木炭 发作气。
四、滴注式可控气氛
1、定义 滴注式可控气氛就是将具有渗碳性的无机液
体或其混合物直接滴入密封的炉膛〔或炉罐〕 中,在高平和隔绝空气条件下停止裂解所发生 的气氛。
特点: 滴控热处置具有设备复杂、操作方便、节能
等特点,但所用的无机液体原料价钱较高。

热处理炉内的传热讲解

热处理炉内的传热讲解

第二章:传热基本原理研究热处理炉内传热的基本任务是解决如何把电或燃料产生的热屋有效的传递给工件和如何减少炉子的热损失问题。

本章用绕此问题,简单的介绍了:1)几种传热的基本方式:2)各种传热方式传热量的il•算方法;3)设计和使用热处理炉常遇到的传热问题的汁算方法和数据;4)热处理炉内热交换的过程、特点和热处理炉的节能途径。

§ 2. 1基本概念:一、三种基本的传热方式:热处理炉内的传热过程虽然比较复杂,但传热方式不外乎传导传热、对流传热、辐射传热三种,热处理炉内的传热是由这儿种传热方式组成的综合传热过程。

1、传导传热定义:温度不同的接触物体间或一物体中各部分之间的热能传递过程。

本质:通过物体中的微粒在热运动中的相互振动或碰撞实现动能的传递,如气体和液体通过分子的热运动和彼此碰撞实现热能的传递,金属则是通过电子的自由运动和原子的振动实现热能的传递。

2、对流传热建义:流体在流动时,通过流体质点发生位移和相互混合而发生的热疑传递。

在工程上,对流传热主要发生在流动的流体和固体表而之间,当两者温度不同时,相互间所发生的热量传递,一般称对流换热和对流给热。

在对流换热过程中,既有流体质点之间的导热作用,又有流体质点位移产生的对流作用,因此,对流换热同时受导热规律和流体流动规律的支配。

3、辐射传热辐射:高于热力学零度的任何物体不停向外发射粒子(光子)的现象。

辐射不需任何介质。

辐射传热:物体间通过辐射能进行的热能传递过程。

如系统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温度不同的物体,它们会同时向对方辐射能量并同时吸收投射于苴上的辐射能,某物体的辐射换热量为该物体吸收的辎射能量与该物体向外放射的辐射能量之差。

可见,辐射传热过程存在辐射能转化为热能和热能转化辐射能的能量转化过程。

二、温度场与温度梯度1、温度场温度场是描述物体中温度分布情况的,它是空间坐标和时间坐标的函数。

如果物体的温度沿空间三个坐标方向都有变化,则该温度场称为三向温度场:如物体的温度仅沿空间坐标的一个方向有变化,则称该温度场为单向温度场。

第二章 食品热处理和杀菌

第二章  食品热处理和杀菌

2. 微生物的生长温度和微生物的耐贮性
不同微生物的最适生长温度不同,当温度高 于微生物的最适生长温度时,微生物的生长就会 受到抑制,而当温度高到足以使微生物体内的蛋 白质发生变性时,微生物即会出现死亡现象。
3. 湿热条件下腐败菌的耐热性
一般认为,微生物细胞内蛋白质受 热凝固而失去新陈代谢的能力是加热导 致微生物死亡的原因。因此,细胞内蛋 白质受热凝固的难易程度直接关系到微 生物的耐热性。蛋白质的热凝固条件受 其它一些条件,如:酸、碱、盐和水分 等的影响。
2. 酶的最适温度和热稳定性 影响酶的热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有 两大类:一是酶的种类和来源,另一 是热处理的条件。
四、加热对食品营养成分和感观品质的影响
加热对食品成分的影响可以产生有益的结 果,也会造成营养成分的损失。由于不同食 品成分的耐热性不同,热处理可以破坏食品 中不需要的成分,如禽类蛋白中的抗生物素 蛋白、豆科植物中的胰蛋白酶抑制素。热处 理可改善营养素的可利用率,如淀粉的糊化 和蛋白质的变性可提高其在体内的可消化性 。加热也可改善食品的感官品质,如美化口 味、改善组织状态、产生可口的颜色等。
整合重排得: 2.303R(T-T1) Z
Ea=
式中 T1——参比温度,K; T——杀菌温度,K。
(3)温度系数Q值
Q值表示反应在温度T2下进行的速率比 在较低温度下T1下快多少,若Q值表示温度 增加10℃时反应速率的增加情况,则一般 称之为Q10。Z值和Q10的关系为:
10 Z=
lgQ10
二、加热对微生物的影响
一些食品成分的耐热性参数
第三节 食品热处理条件的选择与确定
一、食品热处理方法的选择 (一)热处理应达到相应的热处理目的 1.以加工为主:热处理后食品应满足 热加工的要求 2.以保藏为主要目的:热处理后的食 品应达到相应的杀菌、钝化酶等目的

材料热处理原理第二章 奥氏体的形成

材料热处理原理第二章 奥氏体的形成

• 奥氏体的形成速度:形核率I 和长大速度G
转变温度/℃
740 760 780 800
共析碳钢
形核率I /(1/mm3s)
长大速度 G/(mm/s)
2280
0.0005
11000
0.010
51500
0.026
616000
0.041
转变一半所需 时间/s 100 9 3 1
• T,形成速度增大
1. 奥氏体等温形成动力学
结构: 体心立方 复杂斜方 面心立方
C含量: 0.02% 6.69% 0.77%
奥氏体A(γ)
Acm A3
A1
奥氏体的形成: (1) 的点阵重构 (2)渗碳体的溶解 (3)C在中的扩散重新分布
1. 奥氏体形核
G -Vgv S V < 0
V•gv :新奥氏体与母相之间的体积 自由能之差,加热相变的动力
T,有利于改善淬火钢尤其是淬火高碳工具钢的韧性。
1. 奥氏体等温形成动力学
• ②碳含量的影响
– 钢中碳含量愈高,奥氏体形成速度就愈快。
原因:
**碳含量增高时,碳化物数量增多,铁素体与渗碳体的相
界面面积增大,因而增加了奥氏体的形核部位,使形核率增 大。
**同时,碳化物数量增多后,使碳的扩散距离减小, ** 随奥氏体中碳含量增加,碳和铁原子的扩散系数增大
1. 奥氏体等温形成动力学
• T
C / - C /
形核所需C浓度的起伏
,有利于提高形核率
• 因此,T,相变过热 度增加,形核急剧增 加 (I>G),有利于形 成细小的奥氏体晶粒。
1.奥氏体等温形成动力学
(2) 长大速度G • 等温转变
G

第二章 可控气氛热处理技术分解

第二章 可控气氛热处理技术分解

应用于4118、5120、8620、8720、8822和9310等钢。52100(GCrl
5或100Cr6)钢也可进行这种处理。
17
第2章 可控气氛热处理技术
日本学者S.Nakamura等,I.Machida等和T.Moritov等分
别在2002、2008和2010年在美国申请高浓度渗碳专利(US2002/
15
第2章 可控气氛热处理技术
深层渗碳对大模数重载齿轮的生产十分适用,许多工业发达
国家,如瑞士、德国和日本都采用渗碳淬火和磨齿工艺技术。其
中,瑞士马格公司的技术享有世界盛名,处于领先地位。
16
第2章 可控气氛热处理技术
3.高浓度渗碳
常规渗碳件表面的含碳量一般为0.8%~1.0%范围。为此, 要求将渗碳工件表面含碳量超过此范围的化学热处理操作称为高 浓度渗碳,或称作为“过剩渗碳”或“高饱和渗碳”。 高浓度渗碳适用于含一定量Cr或Mo或Ni、Cr、Mo的合金钢。
11
第2章 可控气氛热处理技术
五、国外渗碳工艺的新进展
近二十多年来,国外的渗碳工艺已形成具有明显特色的一
些先进工艺技术,主要体现在高温渗碳、深层渗碳、高浓度渗
碳、真空渗碳淬火、不锈钢的低温渗碳等
12
第2章 可控气氛热处理技术
1. 高温渗碳
高于常规气体渗碳温度930℃的渗碳称为高温渗碳。 由计算知,将温度由930℃提高至1050℃达到相同的渗层深 度大约可缩短渗碳时间2/3以上。显然,采用高温渗碳,节能 和缩短工艺周期的效果是显著的。美国的热处理技术路线图将 之作为重点推广项目之一。
四 气体渗碳法 定义: 工件在气体介质中进行的渗碳工艺 渗剂: 碳氢化合物有机液体(e.g. 煤油 丙酮) 渗碳气氛(预生成和直生式) 渗碳反应: CO → [C] + CO2 H2 + CO → [C] + H2O CH4 → [C] + H2 C 2 H6 → [C] + CH4 + H2 C 3 H8 → [C] + C2H6 + H2 特点:适于大量生产,易实现自动化 可调节表面碳浓度(Contr#43; O2 → NaCNO or NaCN + CO2 → NaCNO + CO

简述热处理的方法

简述热处理的方法

简述热处理的方法
热处理是一种常用的金属材料加工方法,通过加热和冷却的方式改变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以达到提高材料的硬度、强度、韧性等目的。

热处理方法主要分为三类:退火、淬火和回火。

第一章:退火
退火是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一段时间后缓慢冷却的过程。

退火可以改善金属材料的塑性、韧性和冲击韧性,同时消除内部应力和晶间缺陷,提高材料的加工性能。

第二章:淬火
淬火是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然后迅速冷却的过程。

淬火可以使材料的组织结构转变为马氏体,从而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淬火还可以使材料出现应力集中,增加材料的脆性,因此通常需要进行回火处理。

第三章:回火
回火是将淬火后的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冷却的过程。

回火可以消除淬火过程中产生的内部应力,并使材料的硬度和韧性达到一定的平衡。

回火还可以改变材料的组织结构,调整材料的性能。

通过以上三种热处理方法的合理运用,可以使金属材料达到最佳的组织结构和性能,提高其使用价值和应用范围。

第二章 常用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第二章 常用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第二章常用金属材料及热处理金属材料是机械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材料。

它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工艺性能,主要用于机械设备、港口建设、交通运输、建筑和军事工业等方面。

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又称力学性能,是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表现出的能力,是我们机械产品设计与零部件选材的重要依据。

常用的机械性能指标有:强度、塑性、硬度、冲击韧性和疲劳强度等。

金属材料的热处理是指金属材料在固态下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以设定的冷却速度冷却下来,以改变其内部组织,从而获得所需性能的一种工艺方法。

根据热处理所获得的内部组织和机械性能的不同,可以分为退火,正火,淬火,调质(淬火+高温回火)、回火和表面热处理。

2.1常用金属材料及用途金属材料是应用最广泛的材料,目前仍占据材料工业的主导地位。

包括黑色金属的型钢、钢板及钢带、钢管、钢丝、钢丝绳,有色金属的棒材、线材、板材、带材及箔材、管材等12大类。

黑色金属:如生铁、铁合金、铸铁、钢、合金钢等。

钢和生铁都是以铁为基础,以碳为主要添加元素的合金,统称为铁碳合金。

习惯上把碳含量>2.11%的归类于铁,碳含量<2.11%的归类于钢。

当铁中含C在0.03%~1.2%范围时则为钢,含C在1.2%~2.5%的铁缺乏实用性,一般不进行工业生产。

2.1.1 碳素钢1 碳素钢的分类方法如下:2 普通碳素结构钢牌号及其用途常见碳素结构钢的牌号用“Q+数字”表示,其中“Q”为屈服点“屈”字的汉语拼音字首,数字表示屈服强度的数值。

例如,Q235表示屈服强度为235MPa。

若牌号后面标注字母A,B,C,D,则表示钢材质量等级不同,即硫,磷的质量分数不同。

其中A级钢含硫,磷的质量分数最高,D级钢含硫,磷的质量分数最低,即A,B,C,D表示钢材质量依次提高。

这类钢最典型的钢号是Q235A。

3 优质碳素结构钢的牌号和主要用途优质碳素结构钢的牌号用两位数字表示钢的平均含碳的质量分数的万分数,例如,20钢,45钢等,其平均的碳质量分数分别为0.2%和0.45%。

食品工艺学-第二章-热处理

食品工艺学-第二章-热处理
目的
热处理的主要目的是杀死或抑制食品 中可能存在的有害微生物,如细菌、 霉菌等,从而延长食品的保存期限, 保证食品的安全性和品质。
热处理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热处理技术可以追溯到古代,人们通过加热处理食品来延长 保存期限。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热处理技术进行了深入 研究,不断改进和提高热处理的效率和安全性。
食品工艺学-第二章-热处理
contents
目录
• 热处理概述 • 热处理的原理 • 热处理技术 • 热处理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 热处理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 热处理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01
热处理概述
定义与目的
定义
热处理是指通过加热或高温处理食品 ,以消除或减少有害微生物,延长食 品保质期,提高食品安全性。
详细描述
煮沸法是一种传统的热处理技术,适用于各种食材,特别是蔬菜、豆类和肉类。 在煮沸过程中,水作为传热介质将热量传递给食品,使食品达到一定的熟度。煮 沸法能够使食品均匀受热,杀灭细菌,保持食品的色泽和口感。
蒸煮法
总结词
通过蒸汽进行加热,使食品在封闭的环境中受热的方法。
详细描述
蒸煮法适用于各种食材,特别是谷物、蔬菜和水果。蒸汽作为传热介质,使食 品均匀受热,保持食品的原有形状和口感。蒸煮法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食品的 营养成分和风味,同时杀灭细菌。
维生素损失
高温处理会使食品中的维 生素氧化分解,导致维生 素损失,影响食品的营养 价值。
矿物质稳定性
热处理对食品中的矿物质 有一定影响,如加热会降 低食品中的钙、铁等矿物 质的含量。
对食品色泽的影响
美拉德反应
加热会使食品中的氨基酸 和糖发生美拉德反应,生 成褐色物质,使食品色泽 变深。
叶绿素降解

金属学与热处理—第二章1-4节

金属学与热处理—第二章1-4节

结晶的结构条件
相起伏
能量起伏
晶胚
晶核
§4 晶核的形成
形核方式:
不是所有的晶坯均能 形成晶核,为什么?
均匀形核
非均匀形核
是指完全依靠液态金属中稳定的原
子集团(相起伏)形核的过程,液
相中各区域出现新相晶核的几率都 是相同的。——理想情况
均匀形核
非均匀形核
是指晶胚依附于液态金属中现 成的微小固相杂质质点或器壁 的表面形核的过程。——实际 液态金属结晶情况均属此类。
38 25
形核总自由能:
形核总表面能:
'
G ' VGV GS
GS L S1 S 2 L S 2
4 3 2 3 cos cos3 2 G ( r GV 4r L )( ) 3 4
2 L 2 LTm rk ' GV H f T
均匀形核t02tm非均匀形核t002tm小结驱动力驱动力ggss能量起伏能量起伏与结构起伏类似是一种自然存在瞬时出与结构起伏类似是一种自然存在瞬时出现大小不等现大小不等具有临界晶核尺寸的晶胚具有临界晶核尺寸的晶胚液相液相转变为晶核转变为晶核固相时须外界提供的动力时须外界提供的动力在金属学中通常把金属从液态向固态的转变称为通常把金属从一种结构的固态向另一种结构的固态的转变称为3
液体 晶体
凝固: 液体 --> 固体(晶体 或 非晶体)
1 金属结晶的宏观现象
纯金属结晶时的热分析曲线——冷却曲线(T-t)
金属结晶的条件就是应当有 一定的过冷度(克服界面能)
冷却曲线 T
过冷度
T= Tm - Tn
Tm
Tn
}T
理论结晶温度 开始结晶温度

食品加工与保藏原理基本概念:第二章 食品热处理和杀菌

食品加工与保藏原理基本概念:第二章 食品热处理和杀菌

食品加工与保藏原理基本概念第二章食品热处理和杀菌1、食品热处理是食品加工与保藏中用于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贮藏期的最重要的处理方法之一。

主要作用是杀灭致病菌和其它有害的微生物,钝化酶类,破坏食品中不需要或有害的成分或因子,改善食品的品质与特性,以及提高食品中营养成分的可利用率、可消化性等。

当然,热处理也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如对热敏性成分影响较大,也会使食品的品质和特性产生不良的变化,加工过程消耗的能量较大。

2、工业烹饪一般作为食品加工的一种前处理过程,通常是为了提高食品的感官质量而采取的一种处理手段。

烹饪通常有煮、焖(炖)、烘(焙)、炸(煎)、烤等几种形式3、焙烤焙(Baking)和烤(Roasting)基本上是相同的单元操作,它们都是以高温热来改变食品的食用特性。

两者的区别在于烘焙主要用于面制品和水果,而烧烤主要针对肉类、坚果和蔬菜。

焙烤也可达到一定的杀菌和降低食品表面水分活性的作用,使制品有一定的保藏性,但焙烤食品的贮藏期一般较短,结合冷藏和包装可适当地延长贮藏期。

4、油炸主要是为了提高食品的食用品质而采用的一种热处理手段。

通过油炸可以产生油炸食品特有的色香味和质感。

油炸处理也有一定的杀菌、灭酶和降低食品水分活性的作用。

油炸食品的的贮藏性主要由油炸后食品的水分活性所决定。

5、热烫又称烫漂、杀青、预煮。

主要应用于蔬菜和某些水果,通常是蔬菜和水果冷冻、干燥或罐藏前的一种前处理工序。

6、热挤压挤压是将食品物料放入挤压机中,物料在螺杆的挤压下被压缩并形成熔融状态,然后在卸料端通过模具出口被挤出的过程。

热挤压则是指食品物料在挤压的过程中还被加热。

7、热杀菌是以杀灭微生物为主要目的的热处理形式。

根据要杀灭微生物的种类的不同可分为巴氏杀菌(Pasteurisation)和商业杀菌(Sterilization)。

杀菌的方法通常以压力、温度、时间、加热介质和设备、以及杀菌和装罐密封的关系等来划分,以压力划分可分为常压杀菌和加压杀菌;杀菌的加热介质可以是热水、水蒸气、水蒸气和空气的混合物以及火焰等。

(完整版)食品技术原理课后思考题原版

(完整版)食品技术原理课后思考题原版

食品技术原理课后思考题第一章食品的低温处理与保藏1、食品低温保藏食品的低温保藏:即降低食品温度,并维持低温水平或冻结状态,以延缓或阻止食品的腐败变质,达到食品的远途运输和短期或长期储藏的目的的保藏方法。

2、食品低温保藏的分类食品的冷却储藏:即将食品温度下降到食品冻结点温度以上的某一合适温度,食品中水分不结冰,达到使大多数食品短期储藏和某些食品长期储藏的目的。

冻结储藏:即将食品温度下降到食品冻结点以下的某一预定温度,使食品绝大部分的水形成冰结晶,达到食品长期储藏的目的。

3、温度对酶活性有哪些影响?(1)温度对酶的活性影响较大。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0—40),酶的活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2)过高的温度可导致酶的活性丧失,低温处理虽然能使酶的活性下降,但不完全丧失。

(3)一般来说—18才能有效地抑制酶的活性,但温度回升后酶的活性会重新恢复,甚至较降温前活性更高,从而加速果蔬的变质。

故对低温处理果蔬往往需要在低温处理前进行灭酶,采用烫漂,80-90的温度,3-5分钟。

温度应控制在恰好能破坏食品中各种酶的活性而不大量破坏食品品质。

采用检查过氧化物酶残余活性的方法,确定热烫工艺。

4、低温导致微生物活力降低和死亡的原因。

(1)低温降低了各种生化反应速率,破坏了各种生化反应的协调一致性,从而破坏了微生物细胞内的新陈代谢。

(2)低温导致微生物细胞内的原生质浓度增加,胶体吸水性下降,粘度增加,影响新陈代谢。

(3)低温导致微生物细胞内外的水分冻结形成冰结晶,冰晶会对微生物的细胞产生机械损伤。

而且由于部分水的结晶也会导致细胞内原生质浓度增加,使其中部分蛋白质变性,从而引起细胞丧失活性,这种现象对于含水量大的营养细胞在缓慢冻结条件下容易发生。

5、影响微生物死亡的因素有哪些?(1)温度:温度愈低对微生物的抑制愈显著,在冻结点以下,温度愈低水分活性愈低,其对微生物抑制作用愈明显,但低温对芽孢活力影响较小。

(2)降温速率:在冻结点之上,降温速度愈快,微生物适应性愈差;水分开始冻结后,降温的速度会影响水分形成冰结晶的大小,降温速度慢,形成的冰结晶大,对微生物细胞的损伤大。

热处理基础知识

热处理基础知识

等温冷却
时间
弹簧热处理过程
(1)钢筋绕成弹簧状; (2)加热钢筋至红热,急剧冷却; (3)将(2)钢筋再次加热(温度相对低)冷却。 为什么弹簧状钢筋加热到红热急冷后变得又硬 又脆? 为什么再次加热和冷却后变得刚柔相济,成为 真正的弹簧?
热处理是一种重要的加工工艺,在制造业被广泛应用.
在机床制造中,约60-70%的零 件要经过热处理。 在汽车、拖拉机制造业中,需 热处理的零件达70-80%。 模具、滚动轴承100%需经过热
环球传动泰州有限公司
热处理基础知识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热处理概述 钢在加热过程中的组织转变 钢在冷却过程中的组织转变 钢的常规热处理 钢的表面淬火 钢的化学热处理 热处理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及缺陷的预防
第一章 热处理概述
一、钢的热处理 二、常见的热处理方法 三、钢的临界转变温度
20CrMnTi钢不同热处理工艺的显微组织
预备热处理:为随后的加工(冷拔、冲压、切削)或
进一步热处理作准备的热处理。
最终热处理:赋予工件所要求的使用性能的热处理.
W18Cr4V钢热处理工艺曲线
预备热处理
最终热处理
时间
根据加热、冷却方式及钢组织性能变化特点不同, 将热处理工艺分类如下:
普通热处理: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表面淬火 热 处 理 火焰加热表面淬火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接触加热表面淬火 激光热处理等
奥氏体成分均匀化:
Fe3C溶解后,其所在部位 碳含量仍很高,通过长时间保温
℃ 温 度 ,
共析钢奥氏体化曲线(875℃退火)
使奥氏体成分趋于均匀。
保温目的:(1)工件热透,
相变完全;(2)成分均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处理的作用效果
1、杀死致病菌、产毒菌和绝大多数腐败菌; 2、钝化酶,主要是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 3、破坏食品中有害成分,如大豆中胰蛋白酶抑制剂; 4、改善食品的品质与特性,如产生特别的色泽、风味 和组织状态 ; 5、提高食品中营养成分的可利用率和可消化性等。 1、食品中的营养成分,特别是热敏性成分有一定损失 2、食品的品质和特性产生不良的变化,如色泽、口感 等
1000
ý ß Ê ¿ æ ý Ñ Á É ¿ º Ã
100
D
10 0 1D 2 D 3D 4 D Ó È Ê ¼ ±¼ ä £ ¨· Ö £ © 5D
(4)热处理温度
热处理温度越高,杀死一定量腐败菌芽孢所需要的 时间越短。
1000
ý æ Ê Ð ´ ú ² î ¾ »
100 10 1 0 20 40 È ¦ ´ À í ± Ê ä ¼ (· Ö Ö Ó ) 90¡ æ 84¡ æ 80¡ æ 60
不同温度时炭疽菌芽孢的活菌残存数曲线
热处理温度对玉米汁中平酸菌死亡时间的影响
(3)食品的化学成分 食品中的糖、淀粉、油脂、蛋白质和低浓度的盐 水(食盐浓度在4%以下)及食品的水分活度都能 对微生物的耐热性有一定的影响;而含有植物杀 菌素的食品,如洋葱、大蒜、芹菜、生姜和芥末 等,常具有防腐的性能,它们能明显地降低细菌 芽孢的耐热性。 A 食品水分活度或加热环境的相对湿度: 对微生 物的耐热性有显著影响。一般情况下,食品水分 活度越低,微生物细胞的耐热性越强。
正面 效应
负面 效应
第一节 热加工保藏技术原理
一、热处理与微生物控制 (一)微生物的耐热性 1、温度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不同的微生物具有不同的生长温度范围,根据微生物 适应生长的温度范围,可将微生物分为嗜冷性、嗜温性和 嗜热性三个类群。大多数致病菌和腐败菌是嗜温性的 ,在 25~30℃,各种微生物都有可能使食品腐败变质。 微生物 种类 嗜冷微生物(psychrophiles) 嗜温微生物(mesophiles) 嗜热微生物(thermophiles) 温度范围 -10~30℃ 10~45℃ 25~80℃ 最适生长温度 10~20℃ 25~40℃ 50~ 55℃
酵母菌
营养细胞 55~65
孢子 60
2~3 10~15
10~35
27~28
☞就食品杀菌而言,真正具有威胁的微生物是细菌, 因此,一般都将细菌作为杀菌对象。 ☛食品中,尤其是罐装或处于缺氧状态下的食品中, 耐热性最强的病原体是肉毒梭状芽孢杆菌 (Clostridium botulinum)。不过,有些形成孢子的 非致病腐败菌,像厌氧腐败菌 (PA3679)和嗜热脂 肪芽孢杆菌(FSl518),它们的耐热性能甚至更高。 如果选择的热处理方式能使这些腐败菌致死,则 食品中的肉毒梭状芽孢杆菌以及所有其它的病原 体也会被杀死。
121
116 110 100
蒸汽在15~20min内杀死芽孢在内的所有微生物
蒸汽在30~40min内杀死芽孢在内的所有微生物 蒸汽在60~80min内杀死芽孢在内的所有微生物 很快杀死营养细胞,但不包括芽孢
82~93
66~82 60~77
通常杀死细菌、酵母和霉菌的生长细胞
耐热细菌通常在此温度范围内生长 牛奶30min巴氏杀菌,杀死所有主要致病菌(芽孢 菌除外)
(2)食品的酸度
食品的酸度以pH值表示,是影响细菌抗热性的一个 重要因素。 ☞ 对于耐酸性,霉菌>酵母菌>细菌。 ☞ 微生物的耐热性在最适宜的发育pH值范围内较强, 离开最适宜的pH值范围则其耐热性变弱。 绝大多数能形成芽孢的细菌,在中性基质中具有 最强的耐热性,随着基质pH值的下降,其中的细菌 的耐热性也逐渐下降,甚至受到抑制。如肉毒杆菌, 在pH值4.5以下的食品中生长受到抑制,也不会产生 毒素。所以,细菌或芽孢在pH值低的条件下,是不 耐热处理的。 ☞ 因而生产上常在低酸性食品中加酸,如柠檬酸、乳 酸、醋酸等(以不改变原有风味为原则),适当提高 内容物的酸度,以提高杀菌的效果。
在低酸性食品中尚存在有比肉毒杆菌更耐热的厌氧腐 败菌如P.A.3679生芽梭状芽孢杆菌的菌株,它并不 产生毒素,常被选为低酸性食品罐头杀菌时供试验 的对象菌。——如此确定的杀菌工艺条件显然将有 进一步提高罐头杀菌的可靠性。 不过在低酸性食品中尚有存在抗热性更强的平酸菌如 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它需要更高的杀菌工艺条件才 会完全遭到破坏。
100
Ó ) Ö Ö ¼ (· ±ä ¾ Ê ±ú É
10 1 0.1
98.9 110 121.1
±ú É ¾ Î Â ¶ È ¡ æ pH4.5 pH5-7
pH3.5
加热介质pH对芽孢耐热性的影响
在罐头工业中,根据腐败菌对不同pH值的适应情 况及其耐热性,按照pH值的高低情况,罐头食品 常分为三类: - 低酸性( pH ≥4.5) - 酸性( pH 4.5-3.7)和 - 高酸性(pH≤3.7 )。 在罐头工业中,酸性食品和低酸性食品的分界线 以pH4.5为界线。 任何工业生产的罐头食品中其最后平衡pH值高于 4.5及水分活度大于0.85即为低酸性食品。
食品严重污染时某些腐败菌如酪酸菌和凝结芽孢 杆菌在pH低于3.7时仍能生长,因此pH3.7就成 为这两类食品的分界线。 酸性食品中常见的腐败菌有巴氏固氮梭状芽孢杆 菌等厌氧芽孢菌,其耐热性比低酸性食品中的腐 败菌要差得多。 高酸性食品中出现的主要腐败菌为耐热性较低的 耐酸性细菌、酵母和霉菌,但是热力杀菌时该类 食品中的酶比腐败菌显示出更强的耐热性,所以 酶的钝化为其加热的主要问题。例如酸黄瓜罐头 杀菌就是这样。
各种常见罐头食品的pH值
罐头食品 苹果 杏 红酸樱桃 葡萄汁 橙汁 酸渍黄瓜 菠萝汁 pH值 平均 3.4 3.6 3.5 3.2 3.7 3.9 3.5 最低 3.2 3.2 3.3 2.9 3.5 3.5 3.4 最高 3.7 4.2 3.8 3.7 4.0 4.3 3.5 番茄汁 芦笋(绿) 青刀豆 黄豆猪肉 蘑 菇 青豆 马铃薯 罐头食品 pH值 平均 4.3 5.5 5.4 5.6 5.8 6.2 5.5 最低 4.1 5.4 5.2 5.0 5.8 5.9 5.4 最高 4.4 5.6 5.7 6.0 5.9 6.5 5.6
酸性
3.7-4.6 荔枝、龙眼、桃、樱桃、李、 非芽孢耐酸 苹果、枇杷、梨、草莓、番 菌、耐酸芽 茄、什锦水果、番茄酱、各 孢菌 类果汁
沸水或100℃ 以下介质中 杀菌
高酸 性
3.7以下 菠萝、杏、葡萄、柠檬、果 酵母、霉菌、 酱、果冻、酸泡菜、柠檬汁、 酶 100℃以下介 酸渍食品等 质中杀菌
罐头食品的这种分类主要取决于肉毒杆菌的生长习性。 肉毒杆菌有A、B、C、D、E、F六种类型,食品中常 见的有A、B、E三种。其中A、B类型芽孢的耐酸性较 E型强。 它们在适宜条件下生长时能产生致命的外毒素,对人 的致死率可达65%。 肉毒杆菌为抗热厌氧土壤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 主要来自土壤,故存在于原料中的可能性很大。 罐头内的缺氧条件又对它的生长和产毒颇为适宜,因 此罐头杀菌时破坏它的芽孢为最低的要求。 pH值低于4.6时肉毒杆菌的生长就受到抑制,它只有 在pH大于4.6的食品中才能生长并有害于人体健康。 故肉毒杆菌能生长的最低pH值成为两类食品分界的标 准线。
★污染数量: ☞ 在食品中的初始活菌数,对杀菌效果有很大的影响,特 别是芽孢存在的数量,数量愈多,在同样的杀菌温度下使 它们死亡所需的时间就愈长。 ☞ 初始活菌数多之所以能增强细菌的耐热性,原因可能是 细菌的细胞分泌出较多类似蛋白质的保护物质,以及细菌 存在耐热性差异。 ☞ 食品中活菌数的多少,取决于原料的新鲜程度和杀菌前 的污染程度。 所以,-采用的原料要求新鲜清洁; - 从采收到加工要及时,加工的各工序之间要紧 密衔接,不要拖延。 - 工厂要注意卫生管理,原料处理间、成品生产和 包装间之间要分开,防止交叉污染,用水的质量以及与食 品接触的一切机械设备和器具,都要符合卫生标准,使食 品中的微生物减少到最低限度,否则都会影响到食品的杀 菌效果。
☛ 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微生物中的蛋白质在潮
湿状态下比在干燥状态下加热变性速度快,使微 生物更易死亡。
B 糖对微生物的耐热性的影响取决于食品中糖的种类及浓 度。 ☞ 以蔗糖为例,当其浓度较低时对微生物的耐热性影响很 小,随着糖浓度增加,微生物的耐热性增强。 ☛其原因主要是高浓度的糖液会导致微生物细胞中的原生 质脱水,降低了蛋白质的凝固速度。 ☞ 不同糖类即使在相同浓度下对微生物的耐热性的影响也 是不同的。 ☛可能的原因是它们产生的渗透压不同所致。
番茄
4.3
4.6
4.6
菠菜
5.4
5.1
5.9
罐头食品按照酸度的分类
酸度 级别 pH值 食品种类 常见腐败菌 嗜热菌、嗜 温厌氧菌、 嗜温兼性厌 氧菌 热力杀菌要 求 高温杀菌 105-121℃
低酸 性
虾、蟹、贝类、禽、牛肉、 4.6以上 猪肉、火腿、羊肉、蘑菇、 青豆、青刀豆、笋、蔬菜肉 类混合制品、汤类、面条、 沙司制品、无花果
100
不同糖类对细菌的 保护作用由强到弱的 顺序为 蔗糖>葡萄糖 >山梨糖醇>果糖> 甘油。

杀菌时间(分钟)
10
1
0.1
无糖
10%蔗糖 杀菌温度℃
图2-2 糖浓度与微生物的耐热性
C、盐的影响 通常食盐的浓度在4%以下时,对芽孢的耐热性有一定的 保护作用,食盐浓度超过4%时,随浓度增加,细菌的耐 热性减弱。而8%以上浓度时,则可削弱其耐热性.这种 削弱和保护的程度常随腐败菌的种类而异.其它盐类, 如氯化钙、硝酸钠、亚硝酸钠等对细菌的耐热性也有 一定的影响,但比食盐弱。 D、食品中其它成分的影响 淀粉对芽孢没有直接影响;但由于包括碳-8不饱和脂 肪酸在内的某些抑制剂很容易吸附在淀粉上,因此间 接地增强了芽孢的耐热性。 蛋白质如明胶、血清等能增强芽孢的耐热性; 脂肪和油能增强细菌芽孢耐热性的作用;是通过减少 细胞的含水量来达到的。 如果食品中加入少量的杀菌剂和抑制剂也能大大减弱 芽孢的耐热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