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角色转变论文
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 课 程要 求 教 师 要 改变 对 学 生 传 给师生双方增加 了很大 的心理 压力 。
的教 育观 念也 在随 之更新 。作 为教 统 的看 法 ,不 要 把 学 生 看 成 是 幼 稚 、
师 ,在 积极 地 参 与这 场 课 程 改革 的 同 无知、听任教师摆布的 、被动接纳知 学 习策 略 的运 用 ,不 以掌 握 知识 的多 时 ,应 及 时地 对 教 育 观念 、教学 过 程 识 的容 器 。学 生是 独 立 自主 的人 ,对 少为 目的 ;在 学 生 学 习过 程 中 ,教 师 进 行 反 思 ,重 新 审 视 自身 的 教 师 角 自己 的活 动 有 支配 、控 制 的能 力 ;学 只是 指 导和 帮 助 学 生 主动 参 与 、亲 身 色 ,作好 心 理 调 适 ,以适应 新 课 程 改 生是 学 习 活动 的主 体 ,学 习 是 学 生 自 实 践 、独立 思 考 、合 作 探 究 。 同时 教
程 。 同时 ,新 课 程 又是 师 生 共 同发 展 位上,不要搞 “ 师道尊严” ,不要用教 现 了新课 程 改 革 下 教学 过 程 是 师生 交
的载体 ,新课程是从原来的教材 、知 师的身份压制学生 ,要为学生创设一 往 、共 同发 展 的互动过 程 。通 过交往 ,
识 发 展 到 统整 的 、建 构 的课 程 ,它 既 个宽松的成长环境 ,成为学生健康发 构建和谐的、民主的 、平等的师生关
者 和创 造 者
创造潜能 ,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 题 或调 整 学 习 计划 ,从 而 实现 学 习 方
学 校 的 课 程 是 动 态 的 、发 展 的 , 能成 功 成才 ,要 相信 只要 找 到 因材 施 式 的转 变 ,培养 学 生 搜 索 和处 理 信 息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一、新课程标准理念下教师角色的变化教师角色的特征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
在历史上,教师这一社会角色的特征经历了从长者为师到有文化知识者为师,再到教师即文化科学知识传递者的演变历程。
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
多年来,教师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地将学生虽不大规范、但却正确、甚至是有创造的见地,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师这一角色的特征正在发生着新的变化。
当今在教师角色的重塑过程中,需要我们站在时代的前列,将历史的和现代的价值意义重新审视,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方案)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新课程呼唤综合型教师,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变化。
多年来,学校教学一直是分科进行的,教师的角色一旦确定,不少教师便画地为牢,把自己禁锢在学科壁垒之中,不再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教数学的不研究数学在物理、化学、生物中的应用,这种单一的知识结构,远远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要。
此次课程改革,在改革现行分科课程的基础上,设置了以分科为主、包含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
具体来说,教师的角色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教师的职业观:要从做“教书匠”式的教师,向做专家型、学术型的专业化教师转变。
教师的教育主体观:要从以教师为本,或以教材为本,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论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人是社会发展中最关键的因素,没有人的存在,万事皆休。所以人的成长与发展对社会而言至关重要。影响人发展的因素除了先天的遗传,后天的环境也至关重要,其中教育的影响最为明显。教育是有专职人员(教师)来实施教育活动的,他们掌握着专业文化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以及学生的心理变化。所以,个体的成长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培养。随着社会发展频率的加快,人们普遍感到各种压力的侵袭,从而产生焦虑、孤独、抑郁,尤其是学生面对学业的压力、社会的各种诱惑,肯定会迷失方向,难以应对。这就必然要求教师转变角色,成为他们人生道路中的引路人,为他们照亮前行的道路,促进其人格的健康全面发展,真正体现新课程改革中所倡导的“以人为本,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全新的学生观、学习观、教学观、课程观等一系列的新观念。教师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实施者,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所以新课改中教师角色的转变是势在必行的,它将牵一发而动全身,教师角色的转变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能否带动学生真正的发展以及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的实施。
一、教师角色转变的必要性及意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和实施,教师再也不能仅仅是个教书匠了。新课程改革目标中明确地指出要“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观中也指出“教师要善于引导,教学的本质在于引导”。这也是针对传统教育中被动的,接受式学习方式的弊端所提出来的。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定然会要求教师教学方式随之转变,所以,教师应该由一个“教书匠”转变为一个“引导者”。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处于课堂的主体地位,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当然并不是说教师就可以置之不管,全盘放手,学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课堂没有了课堂的样子。而是说教师应该居于主导地位,掌控大局,适当地“放权”,不再一个人唱独角戏,要学会引导学生。把过程留给学。这样学生可以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角色转变
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角色的转变目前,我国正在开展新的课程改革,教师是实行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直接应用者,是新型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塑造者,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直接的参与者。
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探索者。
新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师。
要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必须摒弃传统的角色观念,必须实行以下几个方面的转换,以全新的角色投入到新的课程改革中去。
一、变“传授者”为“促进者”在新课程的教改中,教师应该由知识传授者,变成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是教师一个质的转变。
教师的职责由原来的传递知识到现在的激励思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要积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为此,教师力求做到: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潜能,诱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运用评价手段激励学生学习。
二、变“权威者”为“合作者”过去的教学,教师有绝对的权威,整个教学活动按教师事先设计好的程序进行,学生不能破坏这个机械程序。
这样的教学活动严重窒息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与知识构建的活动。
教师应与学生形成学习共同体,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成长的导师、学生学习的首席发言者。
在这个过程中,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机械的参与学习,而是互教互学、互学互动,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三、变“批评家”为“赏识家”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注重发现学生的错误、缺点,然后批评、指责、写检查等,这样很大程度上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产生自我的“负驱动”,自暴自弃,身心得不到健康发展。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换
2012-01课改探微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角色转换已成为其应有之义。
因此,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教学方式、改进师生关系,才能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教师;角色;转换一、角色理论与教师角色1.角色理论角色概念源于戏剧,是指戏剧舞台上的特殊人物。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德(G.H.Mead)在1934年首次把角色概念引入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领域。
他认为:“角色就是在社会或某一群体中处于一定社会地位并按照相应的行为模式行动的一类人”。
1936年,美国人类学家林顿(Arlington)在其著作《人的研究》中正式使用了“社会角色”这一概念,他把个体在社会体系中必须履行的权利和义务的总体称为个人的“角色”。
如果说林顿定义的角色涉及的是惯例性角色的话,那么社会心理学家扎宾(T.R. Sarbin)则把角色理解为“人与人之间的角色”,这两种界定之间是互补的。
中国恢复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后,国内学者也对这一概念的界定做出了探讨。
比较全面的是周运清在《新编社会学大纲》一书中提出:社会学意义上的角色既指人们对具有特定地位和身份的人的行为的一种期望,也包括人们的相应行为。
2.教师角色自英国学者威尔逊20世纪60年代初发表《教师的角色:一种社会学分析》后,教师的角色冲突便逐渐成为研究者的关注对象。
教育社会学家比德尔(Biddle)将教师角色分成三种概念:教师角色是对教师的期望,教师角色是教师行为,教师角色是教师的社会地位,这三种认识相辅相成,代表了教师角色复杂性的一面。
参照以上观点,本文采用马和民等在《教育社会学研究》一书的观点:教师角色就是指处于教育系统中的教师,所表现出来的由其特殊社会地位决定的符合社会对教师期望的行为模式。
二、教师角色的传统定位教师角色的传统定位就是指教师“教”、学生“学”的二位一体的模式。
1.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在传统的课程观下,教师是知识的“代言人”,注重对现成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精神世界的建构。
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转变角色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论文
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转变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
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努力转变师生在教学中的角色,创建真正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宽敞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真正地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与度价值观,“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教育思想观念是教育教学行为的先导。
教育的不适应,首先是教育观念的不适应;收效不大,首先是教育观念转变不够。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新一轮课程改革决不仅仅是换一套教科书,而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
在这种大变革的背景下,要求教师必须抛弃落后的、陈旧的传统观念,树立先进的、现代的教育观念。
1.新课程英语教师观念转变之一———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在不少教师观念中,认为教材、计划、大纲就是课程,是既定的和封闭的,其实不然。
课程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新课程启动的同时,英语又换了教材,许多英语教师都反映教材内容增加,难度加大,教法出新,对新教材的把握有很大的困难,甚至极可能完不成教学内容。
这是因为过去在我国实施单一的课程和单一的教材的时期,教师把教材当成“控制”和“规范”教学的“法定文化”。
不少外语教师把“统编教材”当成“圣经”,不敢增删,盲目遵循其规定的教法,不敢越雷池一步。
由此可见,课程改革中,教师教材观的转变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项任务。
因为我们知道:哪怕由最新理念指导编写的教材,如果由理念陈旧的教师来上,就不能或很少会体现这种新的理念。
2.新课程英语教师观念转变之二———树立正确的教师观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教师看作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认为教师首要和基本的职能就是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就是知识的宝库,是活的教科书,因而,在学校教学中就造成了“以教师为中心”的现象,教师俨然成为“知识”的天使而存在着。
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程改革角色转变教学观念一、教师角色转变的重要性新课程作为我国根底教育领域的一次重大改革,在给教师的进展带来了重要机遇的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全新挑战,反思与重塑教师的自我角色,已成为我们教师无法回避的问题。
二、教师角色转变的三个方面(一)由单纯的学问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飞跃与突破就是要变传统的师生关系为伙伴、朋友关系。
教师要把自己当作学生学习的伙伴,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公平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教学气氛。
使用鼓励、赏识的语言,让每一个孩子感到“我能行。
”课堂上,努力转变居高临下的指令性口语习惯,常常使用“你有什么发觉”、“信任你能说的更好”、“你的想法真奇异”、“谁有不同意见”、“到现在为止你读得最好”、“你能超过教师吗?”鼓舞、关爱、求异、鼓励的话语,让学生在极具亲和力的公平气氛中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念。
教学时,积极融入到学生中,特殊是智力进展缓慢的学生,要舍身处地的感受学生的学习行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热忱,通过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育自主学习的力量。
概括来说,教师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帮忙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到达目标的最正确途径;(二)教导学习策略,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进展多元智能;(三)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需要”;(四)营造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特殊是给学生供应“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五)注意培育学生的自律力量,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六)和学生一道查找真理,并且能够成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二)由单纯的完成教学任务转变为教育教学的讨论者作为一名教师,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的最根本构成,假如一个教师一辈子从事学校教学工作,就意味着他生命的大量时间和精力是在课堂活动中或者是为了课堂教学而付出的。
课堂教学对教师而言,不仅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它同时也是自己人生价值在每一个教学环节的点滴表达。
新课改下教师角色转变论文
论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的转变摘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社会对学生各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人们认识到,教师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也应该发生转变。
本文主要分析新课改下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方向。
关键词:新课改;英语课堂;教师角色【中图分类号】g451不同人处于不同的社会职位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很多人在同一时间也会扮演着多种角色。
角色是就是一种特定的身份及伴随该身份的行为,教师职业角色则是指教师本身和社会对教师群体行为模式的一系列期望。
①我国最早对教师角色行为的概括是: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行为主要表现为向学生传授知识,使学生理解、记忆教学内容。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变化的,随着人类文明不断发展人们对教师这个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待。
一、传统教学课堂中教师角色。
传统教学模式中,课堂只是教师教、学生听得模式,教师和学生之间是简单地传授知识和接受知识关系。
在学生心里,教师是知识权威,负责把书本上知识传授给学生。
通常教师只要熟悉教材,精通语法,语言表达通顺就可以了。
通常传统教学中教师充当以下角色:1. 搬运工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权威,是教学的主导。
教学以教材为基础,教师根据教材安排教学内容,把教材中知识点、语法点,死板地输送给学生,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单向输出和被动接受的关系,教师把课堂教学看作是知识迁移和教案的展开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仅仅充当了搬运工的角色,让学生习惯于被动学习,被动接受知识②。
2. 管理者在日常管理中,教师成为学生集体的领导者和纪律执行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传授知识还要传递社会规范。
作为管理者,教师具有一定的强制性的权力,由于教师长期的管理和权威地位,造成了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的僵化。
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掌控着学生的一切活动。
忽视了学生独立思考获取知识的能力,忽视了对其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压抑了学生学习的创造性思维。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程改革的实行,让教育理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新课程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评价的变革,也对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个明智型的优秀教育工作者该如何给自己重新定位呢?本文拟就此问题与大家商榷:一、教育理念的转变理念是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根本和基石,教育思想观念是教育教学行为的先导。
教育的不适应,应当首先是教育观念的不适应;收效不大,首先是教育观念转变不够。
在新课改形式下,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好观念转变:1.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现代全新教育理论倡导“以人为本”,把学生的成长发展放在首位,以学生自由、充分、全面、和谐的发展作为学校教育基本的价值取向。
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以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为出发点,采取有效的方式或手段,把沉睡于每个学生身上的潜能唤醒起来、激活起来。
2.树立学生为主体的观念。
以学生为主体,就是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主动学习的权利,认识到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发展者,而不是教育活动中消极的、被动的适应者。
我们要把独立思考和提出问题的权利还给学生,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
3.树立师生平等、民主的观念。
今天的教育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具有鲜明的学生意识,要有正确的学生观,打破过去以知识为中心的授受关系、主从关系和不平等的权威、依赖关系。
要尊重学生,诚心诚意地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实行教育民主、教学民主,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要通过交往设身处地地体验学生的思想感情,创设宽容理解的心理氛围,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二、教育教学方法的转变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的社会,教师在总体教育体系下,还将面临教学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等诸多实际教学情境的影响和挑战。
因此,要成功地做好现代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必须扮演好如下的角色:1.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合作者。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角色转变论文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地传递者,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牢固树立创新教育观念,坚决摈弃一切落后的教学方法,对自己所教的内容予以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创造性地运用先进的教学思想,让学生走上创新之路。
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呈多元化。
现就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体会,浅谈教师角色的五种转变,求方家同仁指正。
关键词:新课改教师角色;转变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4-163-01新课改是教育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共同要求,而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作为知识的传递者的角色应当加以转变。
新课改下的教学进一步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适应教育形势的变化,还要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在教学中既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环境的营造者;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学生知识的提供者;学生结果的评价者;学生人格的塑造者等多元化角色。
一、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环境的营造者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营造学习环境的重点应该放在给学生提供一个与本节知识、本节实验有关的学习情景,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
情景可以促进知识的构建以及知识技能和体验的链接。
例如:我们要学习溶液的酸碱度-- ph,上课前先给学生放段一段录像:某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学生,到野外测定某一农田中土壤溶液的酸碱性强度。
放完这个录像后,自然引入新课—ph。
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二、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促进者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来源,学生学些什么,不再是由教师、学校整个教育体系决定;学生学些什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自己,其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转变为创造性学习。
教师的角色由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辅导者;发展能力和良好个性的助成者。
因此,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各种能力。
新课改教师角色
新课改教师角色作为一名新课改教师,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教育的变革所带来的巨大影响。
新课改为我们教师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权和创新空间,让我们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
在新课改的指导下,我将以学生为中心,积极探索教育的新路径,为学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为一名新课改教师,我将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课堂上,我将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例如小组合作、问题导向学习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我会尽量避免单一的传授知识,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让他们在学习中能够主动探索、深入思考。
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新课改提倡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获取知识和技能,因此我将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社会实践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培养他们的沟通、协作和领导能力,让他们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作为一名新课改教师,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观念。
新课改要求我们教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术能力,还要注重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因此,我将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体育素养和艺术修养,让他们在美的熏陶中感受生活的乐趣。
同时,我也会注重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作为一名新课改教师,我将注重自身的专业发展和不断学习。
新课改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还要具备教育教学的理论和方法。
因此,我将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同时,我也会关注教育前沿的理论和实践,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作为一名新课改教师,我将以学生为中心,积极探索教育的新路径,为学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相信,通过我们教师的共同努力,新课改将为学生的成长和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浅谈教师角色的转变论文
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已经启动,新课程体系在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都较原来有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这场改革给我们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
想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一些学习心得。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是时代要求在传统教育观念中,教师扮演的角色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
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制定者和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
多年来,我们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按照统一的模式进行教学,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不是他们的全面发展,随着社会的转型,我们已经别无选择地进入了信息社会,文本文字已不再是人类经验存在的唯一形式,知识的获得可以通过学校以外的互联网、各种媒体等多种途径,教师已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教师角色的转变势在必行,我认为:教师不只是知识的权威者,更多的是学生求知途中富有经验的组织者,是学生的求知伙伴。
二、走进新角色,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角色转变在新课程中,大家将看到教育观念的变化有:不再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新课程理论认为,课程不仅是由教科书,还包括其他教学材料、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等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课程已不只是“文本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而更是”体验课程“(被教师与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思考到的课程),它意味着在特定的教育环境中,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对给定的内容都有其自身的理解,对给定内容的意义都有其自身的解读,,从而对给定的内容不断进行变革与创新,使之不断转化为“自己的课程”,因此,教师和学生不是外在于课程的,而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并作为相互作用的主体,教学过程是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与创新的过程,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那么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学习的伙伴”关系,让学生释放个性,发展潜能,才能真正做到“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学会生存》一书中:现在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了解、影响、激励、鼓舞。
新课程新理念下在职教师角色应如何转变论文
新课程新理念下在职教师的角色应如何转变教师这个角色的特殊性和教师对于推动整个社会发展的作用决定了其独特的人文魅力。
近年来有许多优秀学子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决心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并为此奋斗终生。
而目前,部分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的教师却偏于麻木的状态,固于陈旧思想沾沾自喜于已有的教学经验造成了教学气氛僵硬,教学成绩平平的状况,这些人急需激励其学习的意志,激活其上进的决心,从而更新思想。
要做到这一切必须从反思开始:首先,我们要从传统的教师角色特性说起。
传统的教师角色,说的通俗一些,就是“孩子王”是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师长,说的高雅一些,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因此,教师的言行必须是受人尊敬和爱戴的。
它对学生的心灵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而在新时代,新课程新理念下,学校和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赋予教师更高的期望,改革开放的现实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为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储备充足的知识和技能,并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武装头脑。
更多地了解社会。
理想的教师应具备前瞻的眼光,灵敏的触觉,能号准社会发展脉搏。
这就要求教师要虚心地学习,朝着新课程新理念下教师的标准角色要求去努力,并向着理想教师的角色发展。
首先说说新课程新理念下教师的标准角色。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学生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对教师的角色作了这样的描述:现在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新性的活动;互相了解、影响、激励、鼓舞。
现在,在我国的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角色也正发生着新的变化。
第一,教师应是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促进者。
教师即促进者,指教师从过去仅仅知识的传授者(教员角色)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为目标。
教师即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当代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
时代要求我们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工作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教师应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程赋予教师的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有时代精神的角色特征,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传统教育理念下,教师总认为自己是教育的主宰者。
在新课程教育理念指导下的今天,教育的本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角色随着课改理念的变化也随之改变。
教师从昨天的“教书匠”要变为今天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必须扮演多个生龙活虎的角色。
因此,今天的教师与以前的不同之处是要唱好一出戏,赢得更多观众的鲜花和掌声。
一、教师由“饲养员”向“技术员”转变面对新教材,我们的教师再也不是昔日知识的主宰者,因为新教材决不是让教师唱独角戏的剧本。
对教学来讲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而求得新的发现,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即“喂饱”不是“喂好”。
传统的教育理念下,教师被定位于课堂的主宰,即“主演+导演”,此时的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被动地发展。
新课程理念下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从主导者变为引导者,走下讲台不仅成为知识的讲授者,更重要的是成为学习的参与者、组织者和引导者。
例如,在讲授“离心泵的构造和原理”时,首先提出同学们司空见惯的洗衣机,同学们一定兴趣很高,这时让同学们围绕洗衣机的烘干原理展开激烈的讨论,结束后让学生做一小实验,细绳系一小球,在空中做圆周运动,然后松手让小球飞出,结合讨论结果,联系教材,得出结论。
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小球沿切线方向飞出,洗衣机的烘干正是这一原理的应用。
这一知识点学生会很轻松地接受,教师也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作为教师应该明白:学生需要的不是“填鸭式”教育,而是一种个性张扬式的教育。
因此,学生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究和发现知识。
二、从“统治者”向“合作者”转变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绝对的权威师生关系,“教师这样教,学生就不能那样学”的一种固定模式,教师完全控制着主动权和自主权,学生成了教师控制下“固定生产流程”标准划一的“产品”。
浅谈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浅谈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变“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这句话,道出了教师在教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古往今来,人们称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文明的培育者;人类灵魂的设计者;把教师比作春蚕,蜡烛,园丁,铺路石……这种种比喻概括出教师职业的伟大,也形象地揭示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可今天,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展开,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种比喻似乎已经不能恰如其分地说明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了,教师很有必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定位,才能更好地发挥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本文谨从本人在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粗浅体会来初步探讨新课程体系中教师角色的转变以及教师素养的新要求。
一、化學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变化学新课程更加注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特别突出思维的开放性训练;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尤其注意与现代生活和实用技术的结合。
因此新课程改革对化学教师角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任何教学活动都应该遵循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并且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
因此,教师与教材,教师与学生,教师与课堂等一列关系将发生调整和转变。
1、教材知识的传递者向新教材的设计者转变。
长期以来,化学教学中,教师按照统一的教材“教书”,即教师是教材知识的传递者,从而在学科教学中统得过死,教师根本没有自己选择的余地,同时也扼杀了学生的天性。
新教材最显著的变化是不再追求化学本身的完备性和知识的覆盖面,而是把学生的发展和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作为基本理念,同时赋予教材中的化学知识以更多的价值观。
因此教师首先应该充分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的宗旨,领悟编写意图,再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和现有的各种条件,手段,精心设计,充分开发,形成一篇篇结构严谨,内容翔实,丰富多彩,特点鲜明的个性化教案,实现新的教学目标。
2、学生学习的教导者向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转变。
化学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向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创造天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亲身体验探索,思考和研究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教师始终是学生的亲密合作者。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角色定位论文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角色定位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开展,作为一名新课改的忠实推进者,在实施过程中,可以说是“让我欢喜让我忧”。
喜的是通过认真学习和领会新课程的先进理念,发现新课程改革不是换一套教科书,而是教育领域一次深层次的彻底革命。
这场以转变教学理念为先导,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突破口,以转变教学方式为手段,以“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目标的全面改革,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
新课程改革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将改变教师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教师的角色已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新课程的教学变成一种充满智慧的挑战,学生的头脑不再是可以被装满的容器,而是一具等待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责任是要尊重学生、赏识学生、鼓励学生成功;教育的灵魂在于教人创新而不是复制,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好的教学不是在教知识,而是在激励学生学知识。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将教师定位于“塑魂的工程师”“辛勤的园丁”“无私的蜡烛”“甘为人梯的导师”“桶水滴注的巨匠”。
这种定位,无疑是对教师崇高的品质和无私奉献精神的赞扬和肯定。
教师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在人们的阵阵称赞声中,很好地扮演着这种角色,有效地推动着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
但是,伴随着全球教育的改革,我国也颁布了新课程标准,如果再用传统的方式给教师定位,那将是穿新鞋走老路的局面。
所以,笔者认为应当给教师的角色重新定位。
一、变“塑魂的工程师”为学生潜能的开发者“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种定位,是对教师实施德育教育的充分肯定,但却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也不能像工程师那样,将学生用一种固有的模式进行塑造,打磨成形,而应当成为学生潜能的开发者。
学生的品格、智力、非智力因素等都是教师开发的资源,必须进行合理地开发利用,促进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和培养良好的思维、智力品质,为将来的成长、学习、工作、做人打下良好的智力、品格、精神基础。
新课改教学论文范文
新课改教学论文范文摘要: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次重要变革,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出发,探讨了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如何调整教学策略,以适应新的教育发展趋势。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教学策略;教育发展趋势一、引言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次重要变革,它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教师角色的转变,提倡学生自主学习,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如何调整教学策略,以适应新的教育发展趋势,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理念1. 以学生发展为本: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由课堂的主导者转变为学生的合作者,由教学的评判者转变为学生的激励者。
3.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程改革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教师应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 情境教学:教师应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体验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合作学习: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4. 探究学习: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多元评价:教师应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1. 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教师应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
2.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熟练掌握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3. 增强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教师应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摘要:在我国推行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教学活动的重心由教师转变为学生,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活动中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教师的角色应转变为教学的促进者、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开发者、学习者,教师即文化。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教师角色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9—0077—01
在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课程的目标、功能、内容、结构以及评价管理均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为了适应这些变化,教师必须进行角色的转变。
一、教师是教学的促进者
传统的课堂教学突出的是教师作为教育者的主导地位,教师的角色是传授知识的主导者。
传统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的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的传授,学生只是作为知识的接受者,在教学活动中处于被动的地位,这样就很容易导致“填鸭式教学”。
长此以往,学生一味的接受知识而不是主动地去进行思考,便逐渐变得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缺乏思想。
新课程改革提出的重要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的重心由教师转变为学生。
因此,传统的教师角色就不能适应这一新的情况,只有将教师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改变为教学活动的促进者,
才能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出自主性。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课堂上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让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促进者参与到教学中来,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交流。
教师不再是将知识一股脑的倒给学生,而是作为一个引导者,围绕着教学内容,引发学生进行主动思考、自主学习。
正所谓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教。
教师最重要的任务,不是教授书本上的知识而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思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知识是无穷尽的,只有培养起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才能培养出真正的人。
二、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研究者
在中小学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就是一个教书匠,教师几乎不会参与到教育研究中来。
教育研究似乎只是教育专家学者的工作,与教师不相干。
事实上,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是教学活动的研究者,每一位教师都有能力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加以反思、研究与改进,提出最贴切的改进意见。
与其他专业研究者相比,教师长期身处课堂之中,在一个极其有利的研究位置上,每天面对着鲜活的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有最佳的研究机会。
教师不仅对学生、教学过程进行研究,也应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研究和反思。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而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如此一来,把问题变成课题,把教室变成研究室,把教师变为研究
者,让教师在真实的教育环境中进行研究,让研究回归教育。
三、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
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按照安排好的课程来进行教学,新课程确立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政策,所以,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也就成为了课程开发的主体。
教师不再是被动的完成课程安排,教师逐渐参与到课程的开发中。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资源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而课程资源的实施范围和水平不仅取决于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还取决于教师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水平。
新课程改革赋予了课程资源许多新的内涵,日常生活中处处蕴含着丰富的课程资源,教师作为课程的开发者,要具有强烈的课程开发意识,要善于发现、开发课程资源。
教师要主动走出校门,将整个生活纳入课程资源中,在生活中发现、选择有效信息并将之补充到课程中来,将学生的学习从教科书引向生活,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实际。
四、教师是学习者
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自我提升、进行学习。
在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始终处于上位概念,但如今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的角色转变为教学活动的促进者、研究者、课程的开发者,这样的教师角色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一名教学活动的研究者,教师要将授课、学习与研究三者结合起来。
教师要通过学习,得到更加先进的教育理念、丰富自己的专业素养,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就要求教师应更加注重专业知识的学
习,教师就成为了学习者,而且由于如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终身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就更应成为一名终身学习的学习者。
教师要不断获取新知新能以提升工作能力和实现自我价值。
教师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主动的选择。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说:“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读书不是为了明天上课,而是出自本能的需要,出自对知识的渴求”。
所以,教师不能把教书、读书当做是一种职业生存方式,而是应该从内心深处产生阅读的需求,教师要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把学习作为生活中的一种常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学习”成为了教师职业定位中的一个上位概念。
五、教师即文化
教师作为学习者,通过潜心学习,能丰富自身的文化底蕴,提升涵养。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用自己独特的个人魅力来感染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文化氛围。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代表着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一所好的学校,应该是富有人文气息、文化底蕴的学校,因为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培养出学生的人文气质。
而教师在学校教育中扮演者极其重要的角色,一定程度上,教师代表着一所学校的文化气质。
新课程改革中所要培养的学生是有思想的完整的“人”。
教师的文化与教师的素养密不可分,包括教师自身的文化底蕴、教育的理念和教育的智慧。
传统教育只注重知识的传授,缺
少一种人文关怀,忽视了对完整的人的培养。
传统的学校教育缺乏人文精神和气质。
新课程改革则体现出了对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一个有着文化底蕴、人文气质的老师,在课堂中传递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份文化的熏陶。
参考文献:
[1] 余文森,洪明.校本研究九大要点[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2]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编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8.
[3] 谈永康.解读课程资源[j].小学语文教师,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