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_正方体的认识教案与教学反思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与反思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与反思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2、能比较区别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并掌握二者的关系。
3、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1、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2、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各部分的名称及二者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体和正方体框架、小棒教学过程:一、导入课件出示师:点向同一个方向运动,运动的轨迹形成什么?生:一条线(预设)师:那线动起来会形成一个什么生:一个面师:如果把这个面一直加厚,会形成一个什么生:一个长方体师:点动形成线,线动形成面,面动形成体,这是由平面图形向立体图形的转化。
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二、长方体的认识课件出示1、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师:用手摸一摸长方体,什么感觉?生:平平的,滑滑的师:对,这就是面。
(板书:面)师:从课件中展示,面和面相交的线段叫棱(板书:棱)棱和棱的交点就是长方体的顶点。
(板书:顶点)2、研究长方体的特征(1)小组动手操作、观察、交流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长方体的各部分的名称,那长方体具体又有哪些特征呢?现在拿出老师准备的不同长度、不同根数的小棒,搭建一个长方体框架。
提示:1、长方体框架有几个面,面的位置和大小有什么关系2、长方体框架有多少条棱,棱的位置和大小有什么关系3、将观察的结果记录表中。
(2)汇报、展示:找两组学生上前汇报结果面:课件展示师: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有特殊情况吗?(2个正方形,4个长方形)师: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棱:课件展示师:长方体有几条棱?哪些棱的长度相等?根据长度可以把棱分成几组?顶点:课件展示长方体有几个顶点?3、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师:根据长方体棱的长度,把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第【1】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一节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教学,教者在教学设计时有所创意。
一、通过活动与感受认识长方体。
客观世界中存在着各种各样实物,其中不少形体是长方体的。
本课的第一个活动就是让学生说出生活中是长方体的实物(学生已学过长方体的初步认识),作为研究的对象。
接着,学生边观察边双手抚摸、玩弄长方体的物体,,感受长方体的形式,为进一步对长方体作科学的认识打好基础。
二、以模型为依托,对长方体做几何学分析,发展逻辑思维。
所谓对长方体作几何分析,是指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研究面与面、面与棱的关系,棱与棱、棱与顶点的关系,以及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关系等。
每个学生手中都模型,教学时,学生随着老师的指点,仔细观察模型,用手指点数面、棱、顶点的数目,观察什么是相对的面,棱又怎样分成长度相等的3组,长方体的三条棱怎么相交于一个顶点,等等。
在观察和计数长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时,必须根据一定的顺序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在观察和讨论前、后的面、左、右的面,上、下的面,面积分别相等,从而概括出“三组相对的面面积分别相等”,以及比较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异同,从而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等教学过程中,有了形象思维**,有利于逻辑思维的发展。
通过想象,构想特定的长方体的空间存在形式,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在对长方体(正方体)的整体结构进行了分析之后,还必须把分析的结果综合为整体。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第【2】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初步认识》,是学生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一次过渡,也是学生学习其它立体图形的基础,是学生对图形认识的一个转折点,它从平面图形过渡到立体图形,从计算面积到计算体积,而且对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更是一个质的飞跃。
学生在空间方面的认识从二维发展到了三维。
《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通用5篇)
《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通用5篇)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反思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那么应当如何写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1正方体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长方体认识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教学的。
学生已具有正方体认识的生活经验和对长方体特征概括的能力,因此,本节课着重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归纳整理为主,教师要发挥引导的角色,为学生建构知识储备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归纳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教学注重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注重交流,形成合作意识,学生学习的兴趣较高。
一、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通过迁移获取知识。
在本节课开始,教师带领学生从面、棱、顶点三个方面回忆了长方体的特征。
接着通过变一变的魔术,把长方体变成正方体,引导学生像研究长方体的特征这样去研究正方体的特征,为学生的探究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埋下伏笔。
研究了正方体的特征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沟通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巩固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设计练习时,也充分考虑到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联系,由正方体拼成长方体,进一步巩固了长方体棱长总和的计算方法,又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紧密联系。
二、注重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正方体的认识在几何形体知识中属于直观几何阶段,教学时我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认一认、做一做等实际操作中,使自己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掌握几何形体的特征,不断积累空间观念。
三、教学目标明确,落实有效。
通过课件生动的演示,直观而又具体,再加上教师的讲解与分析,让孩子们很地把握正方体的特征。
整节课,学生在想象、操作、推理等数学活动中,感悟正方体的概念。
再通过练习的有效设计,让新知的内容得到巩固。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与反思第【1】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三思而行:本课是在第一学段初步认识一些简单立体图形,能识别出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基础上开展教学的,它既是本单元的开启课,也是小学立体图形教学的起始课,所涉及的“顶点、棱、面”等数学要素和研究方法,既是对之前平面图形学习的扩充,也为后面学习圆柱、圆锥及其他多面体做好铺垫。
《课标》中有关长方体认识的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和教学设计要点中指出几何图形的教学不是简单得出特征要点,记住结论,而是要在自主探究中深化学习体验,在单元整体视角下开展整合教学,在知识联系中走向深度学习。
新课标下更加关注在单元视角下整体认知长方体和正方体,在自主探究中深化几何图形的学习体验,在体验中寻找研究视角,提炼研究方法、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数学教学应以知识为载体,承载数学核心素养。
为此围绕以下三个问题思考教学设计:1.如何基于单元视角,凸显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认知?2.如何借助活动载体,深化学生空间几何的学习体验?3.如何巧用学习支架,引发学生深度地探寻数学本质?教学目标:1.通过搭、拆、拼等活动,经历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发现过程,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沟通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联。
2.在观察、操作、比较、想象、推理等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想象能力。
3.进一步体会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抽象长方体的基本要素,理解长方体的基本特征,感知长方体与正方体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在活动探究中理解长方体的顶点、棱、面等基本要素及其特征,培养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流程:一、搭棒成“体”,为发展空间观念搭筑结构课件出示:生活中各种长、正方体的物体。
师:生活中我们周围许多物体的形状都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如图中的冰箱、魔方都可以抽象成几何直观图。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第【1】篇〗《长方体的认识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与总结《长方体的认识》和《正方体的认识》是人教版第十册(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中的起始内容,这一单元是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一次过渡,也是学生学习其它立体图形的基础。
长方体的认识,是学生从二维向三维发展的转折点。
我认为如何引导学生由原来的对“面”的认识过渡到对“体”的认识,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是这节课的关键。
一开始上课的时候,我们需要借助实物,但是在学习一段时间以后,我们就要把实物去掉,在头脑中形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进而在大脑中完成相关内容的想象。
这一点和本册书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是非常类似的。
从这个角度上思考,图形与几何部分内容的主要功能指向的核心素养就是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直观想象)的培养。
小学的几何多为直观几何,教学时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经历看一看、摸一摸、拼一拼等实际操作过程,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其中,丰富对形体的感性认识,了解几何形体的特征,不断积累空间观念,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将各种各样的长方体实物抽象成长方体模型的本质特征。
我们在研读教材时要充分,准确把握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明确各个面之间的关系,各条棱之间有什么关系,面、棱、顶点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教材是知识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学的重要资源。
教师在备课时,需要认真解读教材、正确理解和把握教材的价值取向,结合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环节,继而突出一节课的重点知识、难点知识,并将其有效突破。
长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教学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关知识,以及对长方体也有了初步认知,这部分内容在教学之后又将是学习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基础,还是学生系统地学习立体图形的开始,所以本节课是学生从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的跳跃,对今后进一步学习立体图形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2正方体的认识》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2正方体的认识》人教新课标一. 教材分析《2正方体的认识》是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一课,主要让学生认识正方体,了解正方体的特征,掌握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为后续学习其他几何体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几何图形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力。
但是,对于正方体的特征和计算方法,部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引导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正方体,了解正方体的特征。
2.让学生掌握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方体的特征,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的推导,以及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正方体模型、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黑板、粉笔、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3.练习题、作业纸等教学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正方体的图片和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观察正方体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正方体的定义、特征和性质,让学生了解正方体的基本概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利用正方体模型进行实际操作,观察和记录正方体的特征。
4.巩固(10分钟)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正方体的特征和计算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5.拓展(10分钟)讲解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一些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正方体的特征和计算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有关正方体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小学数学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正方体的认识”课标分析课标中明确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因此,在这节课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力求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根据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主见,如果老师再满堂灌,可能适得其反,再加上本节课让学生亲自实践操作,效果会比较好,所以,我采用学生小组结合的探究式方法来学习,让学生多实践、多操作,在此基础上去感悟知识,主动获取知识。
这是本堂课的一大特点。
在教学中曾多次让学生运用数一数、看一看、量一量等方法发现正方体面、棱、顶点等的特征。
让学生在“触摸”中掌握知识,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内驱力。
倡导自主讨论、交流。
对高年级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过程不只是计算的过程,还要能够在推理、思考的过程中学会交流,进行体验。
在本堂课中,安排了多次小组交流活动,让学生及时反馈获得的数学信息,表述自己独到的发现。
交流是信息共享的过程,也是尝试的过程,它超越了“掌握知识”而升华为“学会生存”。
“正方体的认识”教材分析《正方体的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体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正方体,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
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为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打下基础。
依据以上的认识,所以我把本课的重点定位在,让学生正确地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难点定位在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异同点上。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它是在学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特征基础上展开教学的。
为今后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作好铺垫。
因此,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理解它们内在规律及联系是非常重要的。
本课多次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在看一看、量一量、摸一摸、数一数、算一算、比一比等实际操作中不断积累空间观念的。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2课时《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2课时《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正方体的认识》是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正方体的特征,包括正方体的六个面、十二条棱、八个顶点等。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识别正方体,并能够运用正方体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初步知识,对三维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和运用正方体特征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一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正方体的特征,能够识别正方体并运用正方体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正方体的特征及其运用。
2.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模型展示正方体的特征。
2.采用操作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正方体特征的理解。
3.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正方体模型和图片。
2.学生分组合作的材料和工具。
3.正方体特征的相关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正方体的实物和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正方体的外观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正方体的六个面、十二条棱、八个顶点的特征,并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这些特征。
操练(15分钟)教师分发正方体模型或者纸板,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和验证正方体的特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正方体的图片或者模型,让学生判断和描述其特征,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正方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魔方、骰子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对正方体特征的理解和记忆。
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一些有关正方体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2课时《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2课时《正方体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正方体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课时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正方体,了解正方体的特征,包括正方体的形状、面、棱、顶点等。
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辨别正方体,并能运用正方体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初步知识,对立体图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认识正方体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对正方体的特征理解不深刻,辨别正方体能力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让学生充分参与实践,提高对正方体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正方体的特征,学会辨别正方体,并能运用正方体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正方体的特征,学会辨别正方体。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正方体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正方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操作法:让学生观察正方体模型,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正方体特征的理解。
3.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正方体模型、正方体图片、正方体纸模型等。
2.学具:学生正方体模型、彩纸、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正方体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请大家看看这个立体图形,它有什么特点?你们能给它起个名字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个立体图形叫做正方体。
”2.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正方体的图片和纸模型,引导学生观察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等特征。
同时,教师用语言描述正方体的特征,如“正方体有6个面,都是正方形,面积相等;12条棱,长度相等;8个顶点。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范文
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范文范文一: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虽然说长方体在学生的身边随处可见,但是要发现它的特征,还是不怎么容易的。
俗话说“手是脑的老师”,“眼看百遍不如手做一遍”,在教学中我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为了使学生较好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逐步形成空间观念,我主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多思考、抽象概括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在教学过程中,我除了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画一画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外,还让学生自己动手用硬纸板做一长方体,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加深了对新课的理解,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了学生的看图能力和想象力,同时又教给了学生认识事物的方法,从而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整个教学来看,基本完成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我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一课时注重做到以下几点:1、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先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已经了解了哪些知识。
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组织教学。
2、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在解决“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我让学生把一个长方体放在课桌上,然后坐着观察,站着观察,再换个角读观察,学生在观察后得到结论:最多能同时看到3个面。
在探究长方体特征时,我先和学生认识面、棱、顶点,然后把学生分成四人一小组,运用长方体事物,在小组内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发现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
学生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很快发现了长方体的很多特征,我想这样发现的特征学生肯定印象深刻。
3、注重知识的条理性,培养学生有条理地研究问题,有条理地总结结论。
在研究长方体特征时,我让学生分别从面、棱、顶点三方面去研究,学生对于研究有了方向。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
2、使学生认识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长、宽、高。
3、能比较区别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征。
3、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1、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宽、高。
2、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正方体模型;长方体、正方体形状的纸盒;长方体框架。
一、游戏导入师:;同学们喜欢游戏吗(喜欢)今天我们就来做一个猜图形的游戏,课件出示:第一个是什么图形(看一看第一个幸运之神会是谁?)(长方形)还可能是什么图形,为什么?(学生逐一说出长方形、正方形、梯形、三角形)师小结:这些都是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屏幕出示平面图形)看下一组他们分别是什么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小结:这些都是立体图形(屏幕出示立体图形)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中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板书课题)二、讲授环节(一)从实物中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师:老师这里有几幅图片请同学们迅速判断:这些物体都是什么形状的?出示课件(生:(第一个、第二个物体的形状都是长方体第三个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呢?(列举例子)(通过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例子体会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的影子。
)下面我们先来认识长方体长方体的认识1、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师:请同学们首先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物体和老师一起来仔细观察。
⑴、教师: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学生:面。
师:观察我手中的长方体,(指其中的一个面)这是围成长方体的一个面,请同学们拿起桌上的长方体,摸一摸它的每一个面。
生:……(同时师板书:面)师:长方体一共有几个面?你能在各个面上分别标上、下、左、右、前、后各个方位吗?师:谁能指出与这个面相邻的面。
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教案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教案模板(通用6篇)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教案1教学目的:1.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2.能够辨认和区别长方体和正方体;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
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辨认和区别。
教具准备:1.长方体、正方体模型。
2.例1、做一做、长方体、正方体各种位置平面图幻灯片,幻灯机,录音机。
3.长方形、正方形拼组成的机器人及长方体、正方体拼组成的机器人。
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过程:一、复习出示长方形、正方形组成的机器人于黑板。
师:小朋友们,这是什么?(机器人)这个机器人,可有学问了,不信呀,跟着教师来看看。
大家看机器人的手、脚和脖子,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谁能说说长方形有哪些特点?师:再看看机器人装满学问的肚子和脑袋又是什么形状的?(正方形)谁也来说说正方形有什么特点?[评析:通过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作铺垫。
]二、新课教学1.初步认识长方体。
①师:这个机器人不仅很有学问,还很神奇。
你们看,老师把它的手和脚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按上下、前后、左右的顺序依次将机器人的手和脚拼成一个长方体。
)师:大家想想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东西的形状也是这样的?指名列举。
师:对了,像书、盒子、砖头以及老师手中的模型这样的形状,我们就把它叫做长方体。
出示例1上半部分幻灯,并板书:长方体。
②师:(触摸桌面)大家看这是课桌的一面,我们的长方体也有这样的面。
请大家拿起桌面上的长方体,跟老师摸一摸。
带领学生摸长方体的上面。
师:我们刚刚摸过的地方是这个长方体的上面,大家再摸摸看,除了上面,长方体还有哪些面?谁能按一定的顺序说说,让大家更容易记住。
指名回答,板书:上下、前后、左右师:一共是几个面?板书:6个面。
师:原来长方体有上下、前后、左右一共6个面。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正方体的认识》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正方体的认识》人教新课标一. 教材分析《2正方体的认识》是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数学的一章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正方体,了解正方体的特征,包括正方体的形状、面、棱和顶点的数量,以及正方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正方体的基本知识,并为后续的立体几何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方式,理解正方体的特征。
但同时,学生对于立体图形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识别正方体,了解正方体的特征,能够运用正方体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过程,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识别正方体,了解正方体的特征。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正方体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正方体的兴趣,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正方体。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正方体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正方体模型、正方体图片、正方体实物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正方体模型。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正方体模型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你们见过这种图形吗?它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初步认识正方体。
2. 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正方体的特征,包括正方体的形状、面、棱和顶点的数量。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举例说明正方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魔方、骰子等。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互相交流对正方体的认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2、能力目标:指导启发学生运用观察、测量等方法,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特征,开发学生智能。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观察、摆弄实物帮助学生建立起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教师准备:墨水盒、牙膏盒、魔方、乒乓球等。
学生准备: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每组至少8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请同学们来回忆:我们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生答)这些图形都是由什么围成的?(线段)。
课前老师曾让同学们把数学书最后两页的组合图形纸板沿虚线内折,然后围起来,你围成了什么形体?举起来让大家看看。
(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和正方体与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它们是由面围成的,有一定的厚度。
)师:像这样由面围成的图形,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我们把他们叫做立体图形。
比如:(出示实物)墨水盒、魔方、牙膏盒、皮球、灯罩等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
你能不能举出几个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例子?(学生举例)那么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哪些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认识长方体各部分名称师:长方体有什么特征呢?要探讨这个问题,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长方体学具或实物,用手摸一摸,你摸到了长方体的哪一部分?然后打开书20页,看看你摸到的部分在长方体中叫什么?看谁最先找到答案。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面、棱、顶点)师:请同学们放下书,看老师的演示,边看边用手摸摸长方体学具,感觉一下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电脑演示长方体的面、棱、顶点)2、认识长方体的特征(分组合作学习)师: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下面我们就来研究长方体的这几部分各有什么特征?(出示学习提纲):1、长方体有几个面?这些面是什么图形?相对的面面积有什么关系?2、长方体有几条棱?每组相对的棱长度有什么关系?3、长方体有几个顶点?请同学们根据学习提纲自由选择方法合作学习21页内容。
小学数学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正方体的认识:教材第20页例3。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正方体、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察比较弄清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空间概念。
教学重点1.认识正方体的特征。
2.理清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长方体有()个顶点,()条棱,包含()组相对的棱,相对的棱的长度()。
2、长方体有()个面,都是()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形】,3、长方体相对的面有()组,相对的面的面积(),4、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过渡:以上是长方体的特征及有关知识,你知道正方体有什么特征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研究正方体的特征,并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长方体的特征,使学生在概括正方体的特征时,自然而然地从面、棱、顶点三个方面来观察,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二、新课教学1.教学正方体的特征。
教师拿出正方形的实物(图):魔方、礼盒等。
(1)观察并回答:①它们的形状都是什么体?(正方体)②正方体还有一个名称你知道吗?(立方体)(2)分组讨论。
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准备的正方体,观察和讨论一下正方体有什么特征。
然后选一名代表说出你们观察讨论的结果,最后将学生的发言填入下空中。
正方体是由_____个______的正方形围成的______图形。
正方体也有______条棱,它们的长度______。
正方体也有______个顶点。
2.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异同点。
(1)请你观察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看它们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根据学生的回答填完下表。
面棱顶点面的形状面积棱长特点长方体6个12条8个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每一组互相平行的四条棱长相等正方体6个12条8个6个面都是正方形6个面的面积都相等12条棱的长度都相等(2)想一想: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关系?结论:正方体可以说成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它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正方体》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正方体》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正方体》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正方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正方体》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正方体,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2.理解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3.发展空间观念。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等活动,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教学准备正方体纸盒、长方体和正方体对比教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回忆长方体的特征,请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
2.操作:同桌交流,分别说出长方体的棱有几条?可以分别分成几组?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叫做什么?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种特殊的立体图形。
二、新课讲授1.探索正方体的特征。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观察并思考。
师:这些都叫什么立体图形?生:都是正方体。
师:要探究正方体具有什么特征,我们应该从哪方面去思考?生:从面、棱、顶点这三个方面2.合作学习。
学生根据手中的正方体学具,小组合作探究。
3.集体交流。
(1)组:正方体有6个面,6个面大小都相等,6个面都是正方形。
(2)组:正方体有12条棱,正方体的12条棱的长度相等。
(3)组:正方体有8个顶点。
请学生到讲台前,手指正方体模型,按“面、棱、顶点”的特征有序地数一数,摸一摸,其他同学观察思考。
师: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正方体?4.教学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与区别:老师出示一个正方体教具。
请学生讨论:它是不是一个长方体?学生充分讨论,集体交换意见。
学生甲组:这个物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它不是长方体。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正方体的认识》说课及教学反思(附板书)课件
6个面的面积都相等
都相等
正方体
正方体可以看成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还可以用集合图来表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长方体
相对面的面积 12条棱的长度
环节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2.练习五4--6 环节四.质量检测 注意问题
求长方体(正方体)棱长和的问题,有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少算几个长、几个宽或几个高的长度。例如工人叔叔要在工人俱乐部的四周装 上彩灯(地面的四边不装)。已知工人俱乐部的长80cm,宽40cm,高20cm,工人叔叔至少需要多长的彩灯线? 分析:这道题容易出现直接算成长、宽、高和的4倍的错误,正确解答是: (80+40+20)×4-(80+40)×2=320(cm) 正方体是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正方体是长方体的一种特殊形式。
七、说板书设计
正方体
6个面都是正方形 6个面的面积都相等 12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八、教学反思
正方体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长方体认识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教学的。学生已具有正方体认识的生活经验和对长方体特征概括的能力,因此,本节课着重 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归纳整理为主,教师要发挥引导的角色,为学生建构知识储备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 ,归纳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教学注重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注重交流,形成合作意识,学生学习的>趣较高。
二、说学情
正方体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长方体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具有 正方体认识的生活经验和对长方体特征概括的能力。因此,本节课我着重让 学生自主探究和归纳整理,发挥引导的角色,为学生建构知识储备打下坚实 的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
1. 通过对比长方体找到正方体的特征,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并能用集合图表示它们的关系。 2. 发展合理推理能力,能有条理、清晰阐述自己的观点。 3. 培养主动探索的个性,养成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3-1-2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3-1-2正方体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关于几何图形的学习,其中第1课时是正方体的认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认识正方体的特征,学会用正方体的特征来描述和分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图,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初步知识,对立体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还存在着对正方体特征理解不深刻、空间想象能力不足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思考,深入理解正方体的特征。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理解正方体的特征,掌握正方体的12条棱、6个面、8个顶点等基本元素。
2.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方体的特征,正方体各元素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正方体空间观念的建立,正方体特征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增强学生对正方体特征的感知。
3.问题教学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正方体模型、正方体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正方体模型,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正方体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图形吗?”、“它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要深入学习正方体的特征。
呈现(10分钟)1.教师出示正方体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正方体的形状。
2.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正方体的制作过程,让学生了解正方体的构成。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
2、使学生认识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长、宽、高。
3、能比较区别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征。
4、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1、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宽、高。
2、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正方体模型;长方体框架。
课前谈话:师:老师听说我们班的孩子是最聪明的,这样,老师课前先和大家玩个游戏——猜相对词。
仔细听,东——,南——,天——,上面——,右面——,前面——。
难不倒大家呀,看来大家真是名不虚传。
老师期待着课堂上大家的精彩表现。
一、新课导入。
1、看,老师带来了一些物品,都认识吧。
如果我不小心触碰到桌子,哪件就不能平稳地摆在那里呢?我就取走它。
如果我还想将剩下的物体分成两类,你会怎样分?(分成长方体和正方体)3、师:这一组叫——长方体,这一组叫——正方体。
(粘贴)他们呀,都是我们的老朋友了,今天我们将再次拜访他们,进一步认识它们。
二、新课教学。
1、长方体的认识。
(1)为什么这些物体在桌子被触碰时依旧能平稳摆放呢?原来秘密藏在它们的面上,你来摸摸?有什么感觉?(光滑平整)你也来摸摸,有何感觉?这些叫做长方体的面。
(出示)长方体有几个面围成的?谁来为我们数数?他指,我们一起说出是哪个面?长方体一共有几个面?(评价:我发现他在数的时候做到了一对一对地数,很有顺序,这样就不容易重复或遗漏;如果我们在数的时候能做到按一定的顺序,就不容易重复或遗漏了,谁能能重新试一试吗?)我们把这些一对一对的面叫做相对面。
(2)下面,高举你的长方体,徐老师说出哪个面,你就边说边摸它的相对面,好吗?长方体一共几个面?(板书:6个面)(3)孩子们,当你把手从一个面滑向另一个面时,你摸到了什么?你来摸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第2课时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20页的内容及教材第21~22页练习五的第4、5、8、9题。
【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
欧阳修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正方体、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察比较弄清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空间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正方体的特征。
难点:理清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忆长方体的特征,请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
2.操作:同桌交流,分别说出长方体的棱在哪儿?几条棱可以分别分成几组?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叫做什么?
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种特殊的立体图形。
(板书课题:正方体)
二、新课讲授
探索正方体的特征。
1.想一想。
正方体具有什么特征呢?我们在研究时应该从哪方面去思考?(也应该从面、棱、顶点这三个方面去考虑)
2.合作学习。
学生根据手中的正方体学具,小组合作探究。
3.集体交流。
1组:正方体有6个面,6个面大小都相等,6个面都是正方形。
2组:正方体有12条棱,正方体的12条棱的长度相等。
3组:正方体有8个顶点。
请学生到讲台前,手指正方体模型,按“面、棱、
顶点”的特征有序地数一数,摸一摸,其他同学观察思考。
教师问: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正方体?
4.教学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老师出示一个正方体教具。
请学生讨论:它是不是一个长方体?
学生充分讨论,集体交换意见。
学生甲组:这个物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它不是长方体。
学生乙组:长方体6个面是相对的面完全相同,而这个物体是6个面都完全相同,所以我们也认为它不是长方体。
学生丙组:我们组有不同意见,因为我们认为它的6个面虽然都是正方形,不是长方形,但是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它的12条棱也包括每组4条棱长度相等;6个面面积相等,也包括了相对的面,面积相等这些条件,所以我们认为它是长方体。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长方体中包含着正方体,用集合圈表示为:
教师:我们把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做正方体或者叫立方体。
三、课堂作业
1.教材第20页的“做一做”。
2.教材第21~22练习五的第4、58、9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学生畅所欲言谈收获,教师将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
【板书设计】
正方体
有6个面,都是正方形,每个面都完全相同。
有12条棱,每条棱长度相等。
有8个顶点。
【教学反思】
1.在复习长方体的特征后,让学生学会把学习长方体的特征的方法迁移到学
习正方体的特征上来,使学生又快又好地掌握了正方体的特征。
2.把猜想和探索实践紧密结合,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又让他们享受猜想的成功体验,更好地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同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只是学生需对体验中获得的有关知识进行搜索、归纳、整理而已。
【素材积累】
1、冬天,一层薄薄的白雪,像巨大的轻软的羊毛毯子,覆盖摘摘这广漠的荒原上,闪着寒冷的银光。
2、抬眼望去,雨后,青山如黛,花木如洗,万物清新,青翠欲滴,绿意径直流淌摘心里,空气中夹杂着潮湿之气和泥土草木的混合气味,扑面而来,清新而湿热的气流迅疾钻入人的身体里。
脚下,雨水冲刷过的痕迹跃然眼前泥土地上,湿湿的,软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