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萃取
【学生卷】初中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经典习题(课后培优)(2)

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硬脂酸与软脂酸互为同系物B.红磷与白磷互为同素异形体C.16O与18O互为同位素D.CH3COOCH2CH3与CH3CH2OOCCH3互为同分异构体2.利用反应5NaCl+2CO2+2H2O通电5NaClO+C2H4O(环氧乙烷)可实现低压高效电催化还原CO2。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NaClO的电子式:B.Cl-的结构示意图:C.CO2的比例模型:D.环氧乙烷的结构简式:3.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除去乙烷中的乙烯将混合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B除去乙醇中的水加入生石灰,蒸馏C鉴别苯和环己烷加入溴水振荡,静置后观察分层及颜色差异D分离苯和溴苯加水后分液4.等物质的量的下列有机物完全燃烧,消耗O2最多的是A.C6H6B.CH3CH2OH C.C2H4D.CH3COOH5.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煤焦油是煤的干馏产物之一B.硬化油不易被空气氧化变质,方便储存C.淀粉、纤维素均可在人体内水解生成葡萄糖D.羊毛、蚕丝、牛胰岛素等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6.2019年在武汉举办的“世界军运会”开幕式上,主火炬(燃料是天然气)在水中点燃呈现“水交融”的景象,惊艳世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B.天然气易溶于水C.天然气燃烧是放热反应D.天然气燃烧的主要产物是CO2和H2O7.室温下,下列各组微粒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pH=1的无色溶液中:CH3CH2OH、Cr2O2-7、K+、SO2-4B.c(Ca2+)=0.1mol·L-1的溶液中:NH+4、SO2-3、Cl-、Br-C.含大量HCO-3的溶液中:C6H5O-、CO2-3、Br-、K+D.能使甲基橙变为橙色的溶液:Na+、NH+4、CO2-3、Cl-8.下列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A.乙烯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B.乙烯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C.在光照条件下甲烷和氯气反应D.在镍作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苯和氢气的反应9.贵金属钯可催化乙醇羰基化,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C-H键所处环境不同,稳定性也不同B.贵金属钯也可将R2CHOH羰基化C.反应物CH3CH2OH→产物CH3CHO,发生了氧化反应D.反应过程中,Pd的成键数目保持不变10.下列实验中观察不到..颜色变化的是A.葡萄糖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共热B.向氯化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C.氯气通入紫色石蕊试液D.二氧化碳通入稀氢氧化钠溶液二、填空题11.近年来,乳酸成为研究热点之一。
7 第七章 超临界萃取(2h)

二、 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基本原理
1.什么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什么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以超临界流体作萃取剂, 以超临界流体作萃取剂,利用它对溶质具有 特异增加的溶解能力的特性,将其从液体或 特异增加的溶解能力的特性,将其从液体或固体 液体 中萃取到超临界流体中,然后通过降压或升温析 中萃取到超临界流体中, 出产物的分离过程。 出产物的分离过程。
超临界流体萃取SCFE 超临界流体萃取
又称“气体萃取、流体萃取、 又称“气体萃取、流体萃取、稠密气体萃 取或蒸馏萃取,压力流体萃取”。 取或蒸馏萃取,压力流体萃取”
以超临界流体为萃取剂,从固体或液体 超临界流体为萃取剂, 固体或 中萃取出某种高沸点 热敏性成分 高沸点或 成分, 中萃取出某种高沸点或热敏性成分,以达 分离和提纯的目的。 到分离和提纯的目的。
2 超临界流体与气体和液体的物性比较
密度 g/mL 气体
(101.3KPa,15~30℃) (101.3KPa,15 30℃)
黏度 g/(cm•s) (1~3)×10-4 × (1~3)× 10-4 ×
扩散系数 cm2/s 0.1~0.4 0.7×10-3 ×
(0.6~2)×10-3 × 0.2~0.5 0.6~1.6
3.液相物料的超临界CO 3.液相物料的超临界CO2流体萃取 液相物料的超临界 液相物料SC SC- 萃取的特点: 液相物料SC-CO2萃取的特点: (1)萃取过程可以连续操作 萃取和精馏一体化, (2)萃取和精馏一体化,连续获得高纯 度和高附加值的产品。 度和高附加值的产品。
该装置有效 利用于超临界 CO2萃取和精 馏分离过程, 馏分离过程, 达到进一步分 离、纯化的目 的。
超临界流体条件下的溶解度 溶在一种溶剂中的溶解度取决于两种分子间 溶质在一种溶剂中的溶解度取决于两种分子间 的作用力。 的作用力。 流体密度—压力 流体密度 压力 物质化学性质相似性 3 提高选择性的基本原则: 提高选择性的基本原则: 应和T T应和TC相接近 流体的化学性质应和溶质化学性质相接近。 流体的化学性质应和溶质化学性质相接近。
第七章 色谱分离技术

④ 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且不含强烈的操作条件, 因而不容易使物质变性,特别适于不稳定的大分子 有机化合物。
缺点: 处理量小、操作周期长、不能连续操作,因此 主要用于实验室,工业生产上应用较少。
3.色谱法的分类 吸附色谱法
分配色谱法
分离机理
离子交换色谱法 凝胶色谱法
亲和色谱法
(一)基本原理
溶液中某组分的分子在运动中碰到一个固体表 面时,分子会贴在固体表面上,发生吸附作用。
1.发生吸附作用的原理:
固体表面分子(或原子)与固体内部分子(或原子) 所处的状态不同:
固体内部分子(或原子)受临近四周分子的作用力是 对称的,作用力总和为零,即彼此互相抵消,故分子处 于平衡状态。
界面上的分子所受的力不对称,作用力总和不等于零, 合力指向固体内部。
小分子
(二)凝胶过滤介质
基本要求:
不能与原料组分发生除排阻之外的任何其他相 互作用,如电荷作用、化学作用、生物学作用
高物理强度、高化学稳定性 耐高温高压、耐强酸强碱 高化学惰性 内孔径分布范围窄 颗粒大小均一度高
常用的凝胶过滤介质 葡聚糖凝胶 琼脂糖凝胶 聚丙烯酰胺凝胶
1. 葡聚糖凝胶
pH、缓冲液浓度、离子强度
③ 柱操作 柱的大小、长短 ④ 流速的控制 高速度、高效率 ⑤ 清洗 除去不结合的所有物质 ⑥ 洗脱 特异性洗脱(竞争性置换目的物) ⑦ 柱的再非生特异性洗脱(调节pH、离子强度和种类、温度)
(五)亲和色谱法的应用
1.亲和色谱法的特点: 专一、高效、简便、快速
2.应用 ① 分离和纯化各种生物分子 纯化生物大分子,适于从组织或发酵液中分离
色谱法应运而生。
色谱分离是一组相关技术的总称,又叫做色 谱法、层析法,是一种高效而有用的生物分离 技术。
卷烟调香学第七章天然香料提取技术

3 小结 现代天然香料的提取技术趋向于提取更充分、别
离产品纯度更高。考虑到萃取剂对精油的提取有选 择性,人们采用了惰性的液体C02作为萃取介质; 为减少高温对香气成分的损害,人们改变了蒸馏技 术,用更温和的连续蒸馏萃取法;在分馏方面不断 扩大降膜式分馏塔及分子蒸馏器的使用范围,为使 香味有效成分的高效浓缩成为可能,不断研究开发 出新的膜材料与结构,开发膜别离、冷冻浓缩技术 在水果香味香精别离浓缩方面的应用。
溶剂浸提主要有如下四种方式:固定浸提、 搅拌浸提、转动浸提和逆流浸提。其中逆流浸 提方式不仅适于产量大的多种原料,而且生产 效率高,浸提较充分,效果好。
萃取溶剂选择:不仅要考虑芳香原料成分和产 品质量要求,并按“相似相溶”原那么选择最适 宜的溶剂,而且要考虑所选溶剂必须高沸点残留 物。
从萃取液中有效地除去溶剂且尽量降低致香成 分的损失是溶剂萃取法面临的又一重要问题。同 时蒸馏-萃取装置( E法)使萃取溶剂的用量大幅度 减少,较好地解决了在除去溶剂的过程中损失致 香成分的问题 。
生产方法可以分为传统生产方法和近代生产 方法两种。
传统生产方法最早起源于意大利和法国,主要 包括整果坐IJ榨法和果皮海绵吸收法。
近代生产方法主要包括整果冷磨法和果皮压榨 法。工业上广泛应用的冷压榨法有FMC萃取器法、 机械“刺扎”果皮与Brown和Pelatrice法。
现在工业上用的滚筒法,优势在于可使果实的 洗净、油细胞的别离、压榨等生产过程全部实现 机械化。但冷压榨法存在操作复杂、得油率低、 生产效率低的问题,因而不适于工业推广。
由于液体的黏度大,扩散系数小, 因而别离速度慢 。
Selerity Tech.公司最新创造了
一套高温液相色谱的预加热装置,对流 动相进行预加热,温度与黏度之间的关 系将对流动相的流动剖面及扩散行为产 生很大的影响,从而显著改善了别离效 果。
第七章 萃取

一个实际萃取级的分离能力达不到一个理论级,两者的差 异用级效率校正。 一、单级萃取的计算
二、多级错流接触萃取的计算
三、多级逆流接触萃取的计算
一、单级萃取的计算
萃取操作物系的平衡关系一般难以表示为简单的函数关系, 用三角形相图表示比较简便易行。基于杠杆定律的图解方法
kA
B
yA 分配系数 k A xA
yB
式中β --选择性系数 y --组分在萃取相E中的质量分率; x --组分在萃余相R中的质量分率; k --组分的分配系数。 (下标A组分A,B示组分B)
(2)溶剂与原溶剂的互溶度
互溶度越小,两相区越大,萃取操作的范围越大。对于B、S
完全不溶物系,选择性系数达到无穷大,选择性最好,对萃
四、分配系数和分配曲线
1. 分配系数(以kA表示)
溶剂B的分配系数:
分配系数与温度和浓度有关
kA越大,愈有利于萃取分离
对于溶剂S和原溶剂B完全不互溶物系,浓度常用质量分 率X、Y表示,其分配系数表示如下: 溶质A的分配系数:
原溶剂B 的分配系数:
2. 分配曲线
将共轭相组成转换到直角坐标中得到的曲线,将三角形相
y’max的萃取液。y’max 与组 分B、S 之间的互溶度密切相
八. 溶剂(萃取剂)的选择
萃取剂的选取是萃取操作分离效果和经济性的关键。 萃取剂的性能由以下几方面衡量: 选择性是指萃取剂对混合液中各组分的溶解能力的差异。 要求萃取剂对溶质的溶解度要大,对其他组份的溶解度要 小。这种选择性的大小或选择性的优劣通常用选择性系数 β 衡量。
(1) 萃取剂的选择性
选择性系数β 类似于蒸馏过程的α ,反映了A、B组分溶解
第七章脂类的测定p93第一节概述

称取混匀试样3-5g注入锥形瓶内,加入混合溶剂50ml,摇动使试样溶解, 再加3滴酚肽指示剂,用0.1mol/L碱液滴定至出现微红色,在30s内不消失,记 下消耗的碱液体积(V)。 结果计算:油脂酸价=(V×c×56.1)/m 式中:V-滴定消耗的氢氧化钾溶液体积,mL;
乳、脱脂乳等)、各种炼乳、奶粉、奶油及冰其淋等能在 碱性溶液中溶解的乳制品,也适用于豆乳或加水呈乳状的 食品。需采用抽脂瓶。
(3)操作方法: 取一定量样品于抽脂瓶中,加入1.25ml氨水,充分混匀,置于60℃水浴中加热
5min,再振摇2min,加入10ml乙醇,充分摇匀,于冷水中冷却后,加入25ml乙醚, 振摇半分钟,加入25ml石油醚,在振摇0.5min,静置30min,待上层液澄清时,读取 醚层体积,放出一定体积的醚层于一个已恒重的烧瓶中,蒸馏回收乙醚和石油醚,挥 发干残余醚后,放入100-105℃烘箱中干燥1.5h,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取至室温后称重, 重复操作至恒重。
别适宜于水产品、家禽、蛋制品等食品脂肪的提取。 采用乙醚提取脂类时,必须采用无水乙醚作提取剂,且要求样品必须烘干; 对于结合态脂类,必须预先用酸或碱破坏脂类和非脂成分的结合后才能提
取; 用溶剂提取食品中的脂类时,对样品要求一定的预处理,如粉碎、碾磨,
烘干等,目的是为了增加样品的表面积,减少样品含水量,使有机溶剂更有效 的提取出脂类。
(4)结果计算: 脂肪含量%= (m2-m1)/( m×V1/V) ×100
式中:m2——烧瓶和脂肪总质量,g; m1—空烧瓶质量,g; m—样品质量,g V-读取醚层总体积,mL; V1-放出醚层体积,mL
(5)说明与讨论:
3、巴布科克氏和盖勃氏法 (1)原理:
化工原理第七章萃取

4.2 三元体系的液—液相平衡
4.2.1组成在三角形相图中的表示方法 组分浓度常用质量分率表示,有时也用体 积分率或摩尔分率。
化工原理第七பைடு நூலகம்萃取
①各顶点表示纯组分(A、 B、S);
②任一边上的点表示相 关二元混合物;
习惯上, AB边以A的质量分率作 为标度, BS边以B的质量分率作 为标度, SA边以S的质量分率作 为标度。
化工原理第七章萃取
2. 辅助曲线与临界 混溶点 ① 有限个共轭组成
得到的联结线可按 一定方法作出辅助 曲线; ② 临界混溶点P:过该 点的联结线无限短, 处于分相的临界点。 不一定是顶点(因为
联结线有一定斜率); ③ 临界混溶点需实测, 一般不能外推。
化工原理第七章萃取
3、分配系数和分配曲线 1)分配系数:一定温度下,在平衡的两相 中,某组分在E相与R相中的组成之比称为该 组分的分配系数,以k表示:
化工原理第七章萃取
③三角形内的点代表三 元混合物。 M点的组成: 过M点做BS的平行线, 得ED,则BE(SD)为 含有的溶质A; 过M点做AS的平行线, 得HG,则AH(SG)为 含有的稀释剂B; 过M点做AB的平行线, 得KF,则AK(BF)为 化工原含理第七有章萃的取 萃取剂S。
4.2.2液——液相平衡关系
化工原理第七章萃取
1. 溶解度曲线和联结线 设溶质A可完全溶于B 及S,但B与S部分互溶。
相平衡数据测定:加入 的B 、S适量搅拌均匀, 静止分层,得到互呈平 衡的液-液两相),得到一 组平衡数据。
化工原理第七章萃取
在总组成为F的二元混 合液中加入一定量 A(B、S的质量比不 变),三元混合液的组成 点将沿AF线变化;
第七章 双水相萃取技术

双水相萃取
双水相萃取:利用 物质在互不相溶的 两水相之间分配系 数的差异,进行萃 取的方法。
第一节 双水相分离理论
一、双水相的形成
当两种聚合物混合时,究竟是否分层或混合成一相, 取决于两种因素:
体系熵的增加:与分子数量有关,与分子大小无关。
分子间作用力:主要表现为分子中各个基团间的相互 作用力。分子量越大,分子间的作用力也越大。 对于大分子间的混合,分子间作用力决定是否分层。
双水相萃取技术的应用
要成功地运用双水相萃取方法,应满足一些要求:
(1)欲提取的酶和细胞碎片应分配在不同的相中;
(2)酶的分配系数应足够大,使在一定的相体积比 时,经过一次萃取,就能得到较高的收率; (3)两相用离心机很容易分离。
胞内酶连续双水相萃取工艺流程
第三节 双水相萃取技术的发展
lnK = -ΔE/(kT) 式中:ΔE — 溶质从相2转移到相1所需的功
k — 波尔兹曼常数(J/K)
T — 温度(K)
表面自由能的影响
lnK = -ΔE/(kT)
假设溶质分子或粒子为球形,它在两相中的表面 能分别为:4πR2γS1、4πR2γS2 ΔE = 4πR2γS1- 4πR2γS2 = 4πR2(γS1-γS2) 式中:R — 溶质分子或粒子半径 γS1 、γS2 — 溶质与相1间、相2间的表面张力 lnK = -4πR2(γS1-γS2)/(kT)
分配系数与pH的关系
影响分配平衡的参数
— 温度
影响分配平衡的参数
— 微生物
对于同一种双水相 体系,微生物影响 体系上下相的比例 以及胞内蛋白在体 系的分配系数。
化工原理课件(天大版)第七章 萃取

Ys XF 1 K) n ln( YS ln( 1 Am ) Xn K
2013-5-19
33
3、多级逆流萃取的流程与计算
1、多级逆流萃取的流程
2013-5-19
34
2、多级逆流萃取的计算
1)萃取剂与稀释剂部分互溶的体系
E1 F R1 R2 M
E2 E3
△
RN
2013-5-19
35
F S M E1 R N
Yn Yo B S N ( X N X N 1 )
——错流萃取每一级的操作线方程
2013-5-19
31
E
Y1 Y2 Y0 O
E1 E2
-B/S2
-B/S3 X2 U X1
-B/S1
V XF
2013-5-19
32
b)解析法 分配曲线: 设: A m
Y KX
KS B
——萃取因子
R
MR ME
S MF F MS
萃余液
2013-5-19
R
萃余相
最小溶剂比
S M'F = F min M ' S
18
7.1.6 、萃取剂的选择
1、萃取剂的选择性和选择性系数
1)萃取剂的选择性
A在萃取相中的质量分率 B在萃取相中的质量分率
A在萃余相中的质量分率 B在萃余相中的质量分率
(X R X F )
——单级萃取的操作线方程
Y
Y1 E1
B S
X1
2013-5-19
XF X
27
(1) 设计型问题。 已知原料液处理量 和组成,给定溶剂 用量和组成 , 在图中 可确定C(XF,Y0), 按斜率(-B/S) 作操作 线, 与分配曲 线的交点D即为该 过程获得的萃取相 和萃余相的组成点 。 (2) 操作型问题。规定单级萃取的分离要求,如萃余相 组成X,求所需溶剂用量,可在图中根据X确定D(X,Y), 连接C、D得到操作线CD,根据操作线斜率即可求出所需 的溶剂用量。
第七章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用于萃取的超临界流体
用于萃取过程的流体通常有二氧化碳、二氧化氮、乙
烷、乙烯、三氟甲烷、丙烷、丁烷、戊烷、环 己烷、六氟化硫、氮气、氩气、氨、水、异丙 醇、苯、二甲苯、对二甲苯等。 其中二氧化氮气、乙烯、三氟甲烷、环己烷、 六氟化硫、氨气等费用较高;六氟化硫、氨、 异丙醇、苯、二甲苯、对二甲苯等对环境会造 成污染,因而不常使用;二氧化碳是一种无毒、 廉价的有机溶剂,临界温度和压力低、操作条 件温和,因而对热敏性物质的破坏少,使用过 程中稳定,具有不易燃烧、安全、对环境友好、 易于从提取物中分离等优点,因此是目前最常 用的萃取剂。
在新疆杨Populus alba var bolleana、富士苹果mallus pumilla和国槐 Sophora japonica 各部位粉碎样中对氧乐 果进行添加回收实验,当甲醇的加入量从50 μ l /g (甲醇体积/样品质量)提高到750 μ l /g时,回收率从 9.40%增加到80.55%。 Breglof等采用14C标记的除草剂甲磺隆(metsulfuron— methyl)、甲嘧磺隆隆(sulfometuron—methyl)和烟嘧磺 隆(nicosulfuron)对SFE提取进行跟踪研究。以土壤为基 质,甲醇为改性剂.当加入甲醇的质量分数为2%时。 添加回收试验结果表明,除了烟嘧磺隆的回收率仅为1 %一4%外.对其它两种除草剂的回收率可以达到75% 一89%,证实最佳的苹取条件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结 构相似的化合物。
但二氧化碳的极性较低,对极性较大的 物质萃取能力差。研究表明混合使用两 种或多种超临界流体可以使农药萃取达 到较高的回收率。Spack等将水和二氧化 碳混合使用后,对除草剂二甲戊灵 (pendimethalin)的回收率有明显提高;有 学者认为将一定比例的氮气和二氧化碳 混合使用后,明显地提高了对有机磷杀 虫剂的萃取。
生化工程下游技术课件第七章双水相萃取技术

①蛋白质溶解度大
蛋白质在PPT浓度为15%以前不会沉淀,但在PEG浓度大于 5%时,溶解度明显降低,在盐溶液中的溶解度更小。
②粘度小
PPT的动力粘度只是葡聚糖的1/2,因此可大大改善传质效 果。
③价格便宜
PPT每公斤价格为几十美元,而粗葡聚糖每公斤则要几百美 元。
基于上述优点,PPT/PEG双水相系统应该具有更加广阔的应 用前景。
1、萃取和平衡 :
虽然在高粘度的体系中,分子扩散的速度降低, 但是由于体系的表面张力很低,所以分配能在几分 钟内达到平衡。
2、上下相的分离 : 分离基本上依靠两种力,重力和离心力,前
者为重力沉降,后者为离心分离。
2020/10/29
2020/10/29
一般来说,脱除聚合物的方法主要有:萃取、超滤、 电泳和色谱分离等,但是这些方法既费时,且费用又大。 而温度诱导双水相相分配技术,能不借助于其它手段,就 可达到将目标产物和成相聚合物分离,是一种价廉、实用
enzyme
人生长激素提取应用举例二
2020/10/29
第五节 低成本双水相应用
廉价高聚物-高聚物双水相体系可降低生产成本。
比较成功的例子是用变性淀粉PPT (hydroxypropyl derivative of sta从发酵液中提取过氧化氢酶、半乳糖苷酶等。 PPT-PEG体系除比PEG-盐体系稳定,和PEG/Dextran体系 的相图非常相似外,还具有一些特殊的优点:
(2)高盐浓度引起盐析效应
2020/10/29
2020/10/29
3、体系pH的影响
pH 会 影 响 蛋 白 质 中 可离解基团的离解度, 因而改变蛋白质所带电 荷和分配系数;另外, pH 还 影 响 系 统 缓 冲 物质 磷酸盐的离解程度,影 响相间电位差,从而影 响分配系数。
萃取化学原理与应用第七章、协同萃取体系

logD 1
-1 •
XTBP
-3
i) 当XTBP=0,XHTTA=1.0,协同萃取分配 比logD协=-1,即:DTBP=0.1; ii)当XTBP=1.0,XHTTA=0,协同萃分配比 logD协=-3,即:DHTTA=0.001; iii) 随着XTBP的增加,D协永远位于上述两
• 点连线的上方,即:D协> DTBP+DHTTA
4. 协萃机理的分类 (1) 加合机理: UO22+ /0.01 M HNO3 / HTTA-TBP-环己烷 (2) 取代机理
UO22+ /HNO3 / HA(P204)-TBP-环己烷
2HA(O) UO22+(a) + 2H2A2(O)
UO2A2(HA)2(O) + 2TBP(O)
(HA)2(O) UO2A2(HA)2(O) + 2H+(a)
UO2A2(TBP)2(O) + H2A2
RO RO P RO
RO OR P
OO OUO
OO
P RO OR
OR P OROR Nhomakorabea第三节、协同萃取的若干规律
1.配位数饱和原理 金属离子多数是以络合物的形式被有机溶剂所萃取,在形成稳定的萃取
络合物时,金属离子的配位数最好达到饱和。 (1) 一般情况下,金属离子的配位数是其氧化态的2倍。 i) 稀土RE:除6外,还可为7、8、9、10等; ii) An元素:MO22+(M=U、Pu、Np)配位数为8 (2) 金属离子的配位数取决于:金属离子的电子层结构和价轨道的数目、
3. 丧失亲水性原理 无机盐溶于水中,大多电离成水合离子Mn+(H2O)x,水化很强不易萃取。
第七章-双水相萃取和反胶团萃取

2.两水相反应器
在两水相系统中进行转化翻译功能, 如酶促反应, 可 以把产物移入另一相中, 消除产物抑制, 因而提高了产率。 这实际上是一种反应和分离耦合的过程, 有时也称为萃 取生物转化;如果发生的是一种发酵过程, 则也称为萃 取发酵, 因而此时也可以把两水相系统称为两水相反应 器。
在另一相中;要有合适的相比。如产物分配 在上相中,则相比要大,反之则相比要小。
这些条件不可能同时满足, 分配理论也不完 善, 常需要根据试验选择最优系统和操作条件。
三、双水相萃取技术的发展
1. PEG衍生物: 在PEG上引入亲和基团或离 子基团;
2. 采用多级萃取。
反胶团萃取
发展历史
1977 年瑞典伦德大学Albertsson 首先提出 反胶团萃取分离蛋白质 20世纪80年代生物学家们开始认识到反胶团 萃取的重要性 国内自20世纪80年代起也开展了反胶团萃取白质时,用以形成反胶团的 表面活性剂起着关键作用。
现在多数研究者采用AOT(阴离子型)为表面活性 剂。AOT是琥珀酸二(2-乙基己基)酯磺酸钠 或丁二酸二异辛酯磺酸钠(Aerosol OT)。
溶剂则常用异辛烷 (2,2,4-二甲基戊烷)。
2.反胶团的形状和大小
形状: 通常为球形,也有的为椭圆形或棒形。 大小: 半径一般为10nm,取决于反胶团的含水量W0。
➢ 设备投资费用少,操作简单,不存在有机溶剂残留问 题。
一、双水相分离理论
1.双水相的形成
❖ 熵增——混合——自发 ❖ 分子间作用力------随着Mr的增加而增大
第七章 纺织品水萃取液PH值的检测

第六章纺织品水萃取液pH值的检测第一节有关pH值的基本知识一、水溶液的pH值pH值是化学上用来衡量溶液酸性或者碱性的指标,代表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以氢离子活度的负对数表示:pH=-lg[H+]。
pH值有时也称氢离子指数,由于氢离子活度的数值往往很小,在应用上很不方便,所以就应用pH值这一指标。
并由此得到:(1)中性水溶液:pH = - lg a H+ = - lg 10-7 = 7(2)酸性水溶液:pH < 7,pH值越小,表示酸性越强;(3)碱性水溶液:pH > 7,pH值越大,表示碱性越强。
pH值对应的是pOH值,pOH值是以氢氧根离子活度的负对数表示碱度的方式:pOH=-lg[OH-] 。
水的离子积常数在25℃时为14,即K W=14,所以就有:pH+pOH=14。
pH值小于7,那就代表酸性;pH值大于7就代表碱性,也就是说,7就是一种中性。
二、人体皮肤与p H值的关系一般情况下,人体皮肤的pH值在5.5到7.0之间不等。
略呈酸性。
酸性环境可以抑制某些致病菌的生长繁殖,具有保护皮肤免遭感染的作用。
过敏最常见的原因是皮肤接触了因没有清洗干净而留在了服装上的残余碱造成的。
正常皮肤由于汗腺分泌乳酸,也呈酸性,其pH值为5.2~5.8。
皮肤的酸性环境是皮肤作为体表屏障的一支重要防御力量。
皮肤本身也有一些调节酸碱的能力,在它接触少量酸碱的物质以后,可以很快起到一种中和的作用。
纺织品的pH值在微酸性和中性之间有保护人体的作用。
第二节生态纺织品中pH值的检测一、检测程序与方法1.试剂(1)三级水或去离子水:20℃±2℃时,pH值在5~6.5范围内,最大电导率2×10-6S/cm。
使用前需煮沸5min以去除二氧化碳,然后密闭冷却。
(2)缓冲溶液:其pH值应接近待测溶液,测定前,用它标定pH计,可用购买的仪器厂家的标准pH缓冲溶液,也可用GB/T7573-2006推荐的下列缓冲溶液:0.05mol/L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HOOC·C6H4 COOK)15℃时pH=4.000 20℃时pH=4.001 25℃时pH=4.005 30℃时pH=4.0110.05mol/L四硼酸钠溶液(Na2B4O7·10H2O)15℃时pH=9.3320℃时pH=9.2325℃时pH=9.1830℃时pH=9.1440℃时pH=9.072.仪器(1)具塞三角瓶:容量250mL(2)机械震荡器:往复或旋转式均可,应保证试样内部和水之间维持快速的液体置换,震荡速率为60次/min,旋转式30周/min。
分离工程_朱家文_第七章超临界萃取

分离工程
超临界萃取
7.3物质在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计算
假设物质溶解经历如下过程: (1)溶质分子A由其主流扩散到二相界面; (2)分子A穿过界面进入溶剂相;
(3)分子A在界面上或和溶剂相内与溶剂分子B发生缔合作用
A(s) nB (s) AB n(s)........1.)(. A(E) A(s)...............2.)..(
现在是14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五
分离工程
超临界萃取
Soave-Redlich-Kwong方程
P RT a (T ) V b V (V b)
b 0.08664
RT c Pc
; a(T
)
a
(Tc
)
(T
);
a (Tc ) 0.42748
R
2
T
2 c
;
Pc
(T ) [1 (0.480 10574 0.176 2 )(1 (T /T c) 0.5 )] 2
现在是13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五
分离工程
超临界萃取
为此,后人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其中的 Soave, Redlich and Kwong 和 Peng and Robinson 的改进较为成功。
S-R-K 方程建立于 1974 年,能对高压流体进 行 P-V-T 的关系有效计算,精度大大改进,但在 汽—液平衡计算尚存在不足。
计算式:
RT a
P
V b V2
a
8a
Vc 3b, Pc 27b2 , Tc 27Rb
现在是12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五
分离工程
超临界萃取
Van der Waals 假设物质为球形分子,且在一定的分子 距离内有吸力和斥力。方程中参数 b 为斥力,参数 a 为吸 引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萃取过程的计算
萃取操作的自由度
在萃取过程的计算中,无论采用单级或多级萃取操作, 离开萃取器的两相互呈平衡。
萃取器的实际级数:
N P NT /
η——总的级效率,实验确定。
一、单级萃取的计算
1、工艺流程与相图
S
S
2、图解法求解
yS , y A k A xA , xR (或x ) 求解: S , E , R, y E
tg ( MR)
E R
x A ,M x A , R x S ,M x S , R
表示混合物组成的M点的位置必在R点E点的连线上。
E R
RM EM
物料衡算的简捷图示方法,称为杠杆定律
从上图中M可表示溶液R和溶液E混合之后的数量 和组成,则称M为R和E的和点;
反之当从M点中移去一定量与组成的液体E液体, 表示余下的溶液组成的点R必在EM联线的延长线上, 其具体位置同样可由杠杆定律确定:
E R
RM
R
RM ME
ME
▲
M
E
R· RM E· ME
即:
E R
RM ME
2、由物料衡算得到: A
混合物E的组成为:
xA, E、xB, E、xS , E
混合物R的组成为:
xA, R、xB, R、xS , R
混合物M的组成为:
xA,M xA,R
xA,E
xA,M、xB,M、xS ,M
B
xSR xSM xSE
溶剂S必须满足两个要求: (1)溶剂不能与被分离混合物完全互溶,只能部分互溶;
(2)溶剂对A、B两组分有不同的溶解能力,或者说溶剂具有选择性:
yA yB
>
xA xB
即萃取相内A、B两组分浓度之比 组分浓度之比 x A / 、B两
2、液液萃取简介:
溶质A:
稀释剂B: 溶剂S: 萃取相E: 萃取余相R:
※ 最常用的坐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坐标: 采用直角三角形便于标绘、读取
数据,或进行计算。
如M点:
xS 0.2, x A 0.3 xB 1 ( x A xB ) 0.5
二、杠杆规则
1、当两个三元物系R和E形成一个新的三元混合物M
由物理学杠杆规则得到: 两混合物R和E的质量之比与线段 ME 和 RM 之比相等:
3、分配曲线和分配关系
k A 近似常数,相应的分配曲线接近直线。 当组分A的浓度较低时,
分配曲线:平衡联结线的两个端点表示液液平衡两相之间 的组成关系。
xA
表示被萃物A在原溶剂B(萃取余相R)中的浓度;
y A 表示A在萃取剂(萃取相)中的浓度;
x A、y A 均为质量分数,P点为临界共溶点,故 xA xB
由式(6-2)和式(6-5)得: (6-5)
(6-4)
E( xS ,E xS ,M ) R( xS ,M xS ,R )
(6-6)
由(6-4)和(6-6)得:
tg ( EM )
故:
x A , E x A ,M x S , E xS ,M
x A ,M x A , R xS ,M xS , R
M,根据杠杆规则可求出萃取剂S的用量,即
S F
则:
FM MS
FM S F· MS
萃取相E和萃余相R的量均可根据物料衡算和杠杆规则求得:
E R
MR EM
(6-11)
系统的总物料衡算:
F S RE M
求出R和E,读出
(6-12)
yE
溶质A的物料衡算:
FxF SyS RxR EyE MxM
2、辅助曲线
作法1:
过 Ri 点作 RiCi 线平行于 AS, 过 Ei 点作 EiCi 线平行于 AB; 两线交于 Ci,连接 PCi 的线即 辅助线。
意义:由确立的E点找到对应 的R点,或由确立的R点找到 对应的E点,从而读出相应的 平衡组成。
作法2:
过 Ri 点作 RiCi 线平行于 BS, 过 Ei 点作 EiCi 线平行于 AB; 两线交于 Ci,连接 PCi 的线即 辅助线。
A——50%,B——50%
3、三角形中的任意一点表示三元混合物的组成 例如:等边三角形中的M点:A——30%,B——50%,C——20%
x A : xB : xS MI : MJ : MK SD : AF : BG 0.3 : 0.5 : 0.2
※ 在双组分溶液的萃取分中,萃取相和萃余相一般为三组分溶液,
醋酸-水异丙醇液液平衡数据
萃取相组成(质量分数) 萃余相组成(质量分数)
醋酸A
水B 0.981 0.971 0.955 0.917 0.844 0.711 .589 0.451 0.371
异丙醇S 0.012 0.015 0.016 0.019 0.023 0.034 0.044 0.106 0.165
2.平衡联结线
3.临界混溶点 4.相平衡关系的数学描述
说明:
1.R为分层点;
2.滴加少量的溶质A后B与S的互溶 性增加,此时混合液组分在AR连 线上的H点; 3.若再滴加数滴S,溶液再次呈混 浊,此时新的混合点 R 一定在 1 SH的联线上; 4.若在溶液中交替滴加A和S,重复 上述实验,可得到若干分层点
1 级
E2
2 级
E3
3 级
相 R3
萃取剂S
回收的溶剂S
图6-3 多级逆流萃取流程示意图
第二节 三元体系的液-液平衡关系
一、三角形坐标
1、每1个顶点表示一种纯组分:A——纯溶质
B——纯原溶剂
S——纯萃取剂 2、每一条边表示一个二元混合物系的组成(质量分数)关系,边 上每一点确立了二个的组成,如:等腰直角三角形中BA边上的F点
联立(6-12)和(6-13),得萃取相E的量为
(6-13)
E M R
同理可得萃取液的量
,
M ( xM x R ) y E xR
E
,
,即
, F ( xF x , R ) y , E x, R
,
E F R
,
求出了E和 E 的值,即可求得萃余相R和萃余液 R 的值。
单级萃取的分离范围
组分A的分配系数
kA
萃取相 E中A的质量分数 萃取余相 R中A的质量分数
yA xA
y A k A xA
组分B的分配系数
kB
yB xB
y B k B xB
y A / yB x A / xB
0
kA kB
β——选择性系数
※因为萃取相中的A、B之量数之比( y A / y B )与萃取液中A、 B之量数之比( )相等所以有: y A / yB
y
y
二、多级错流萃取的计算
1、 工艺流程图
三级错流萃取流程示意图
2、计算前规定
已知:
S , yS ( yS 0或yS 0),F,xF, xR,N,相平衡数据。
3、解题步骤
① 绘三角形相图,溶解度曲线 和辅助曲线;
② 作FS线(或 FS0 );
③ 在FS线上找到 M 1 点;
④ 过 M 1 点借助辅助线,用试 差法作联结线 E1R1 ; ⑤ 联接 SR1 ,在
P
i
M2
i
M1
R1
E1
溶解度曲线与联结线
说明:
(1)若在上述两相混合液中滴加溶质A,重复上述实验, 可得若干条平衡联结线,每一条平衡联结线的两端为互为 平衡的共轭相。 (2)溶解度曲线将三角形相图分成两个区,即溶解度曲线
与所围的区域为分相区或两相区,曲线以外是均相区。
(3)溶解度曲线以内的区域为萃取过程的可操作区。
溶质A+稀释剂B
萃取相E+A(B)
萃取余相R+B(A) 溶剂S
溶剂的选择性:即萃取相内A、B两组分的浓度之比大于萃 取余相内A、B两组分浓度之比。 3、萃取过程的适用性和经济性主要由以下两个方面决定: (1)过程的萃取相和萃余相的分离难易程度;
(2)萃取剂性质和优劣程度。
稀醋酸
萃取 塔
萃取相
恒沸 精馏 塔
0
※又因 所以:
y A0 / y B0 x A / xB0
0
yB 1 y A , xB 1 xA
yA
x A 1 ( 1) x A
说明: (1)β相当于精馏操作的相对挥发度α,其值与平衡联结线的斜率 有关。 (2)某一平衡联结线延长通过S点时,此时β=1,这对共轭相 不能进行萃取分离。
若各组分均以质量分数表示,为确定某一组分的质量分数,而第三
组分的质量分数可由归一条件决定:即
xB 1 xA xS
※ 可见三组分溶液的组成包括两个自由度,若用平面坐 标上的点(R)表示,点的纵坐标为溶质A的质量分 数 xB ,横坐标为溶剂S的质量分数 x A ,根据三组分的 质量分数之和为1,故图所示的三角形范围内可表示任 何三元溶液的组成。三个顶点分别表示纯组分,而三条 边上的任何一点则表示相应的双组分溶液。
R2 , R3 …….等;
5.将所有分层点联成一条光滑的曲 线,该曲线成为溶解度曲线。
S
1、溶解度曲线,平衡联结线和临界混溶点
萃取相溶解度曲线 Ei (右边一支) 溶解度曲线 萃取余相溶解度曲线 R i (左边一支) 平衡联结线—— Ei 与 Ri 之间的 联线,表示两溶剂相平衡时的液相 量与组成的关系,服从杠杆规则。 临界混溶点——两支溶解度曲线的连接点P,一般并不在溶解度曲 线的最高点。(当加入的溶质A至某一浓度,共轭相的组成无限趋 近而变为一相,表示这一组的点称为临界混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