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浅析文化差异下英汉习语的翻译
s w a l l o w s i t u p . 水 能 载舟 , 亦能覆舟 ; 而 中 国位 于 亚 洲 大 陆 , 离 不 开土 , 同时 自古 以 来 中 国是 以农 业 为 主 的 国 家 , 因此 习语 有 很 大 一部 分 习语 都 来 自农 谚 , 如拔 苗 助 长 、 瓜熟蒂落等。
一
二、 英 汉 习 语翻 译 的原 则 和 方 法 关 于 翻 译 的 原 则 和 标 准 ,古 今 中外 的 翻译 学 家 都 有 着 自 己 的标 准 。 严 复提 出 “ 信、 达、 雅” 的翻 译 原 则 和 标 准 、 傅雷提 出 “ 重 神 似不 重形 似 ” 、 张培基先生提出以“ 忠实 、 通顺 ” 作 为 翻 译 标 准 ,这 些 翻 译 理 论 都 相 互 补 充 , 只是 各 自强 调 的 内 容 不 一 样, 但是 , 都肯定了译文要忠实 、 精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 下 面 几 种 翻 译 方 法 是 比较 常 见 的 。 1 . 直 译 法 东 西 方 人 们 对 感 情 、社 会 和 自然 界 的事 物 的 认 知 大 都 是 样 的, 因此 , 有 一 些 习语 , 他 们 的 直 观 意 义 不 仅 相 同或 相 似 , 而 且 所 蕴 含 的意 义 相 同 。 这时如果用直译 , 则 不 仅 保 留 了原 文 的字 面意思 、 象形意义和 内在意义 。 而 且 保 留 了原 文 的 形 式 。 易被人们所理解和接受。 例如 , 汉语 中 的 “ 瑞雪兆丰年” 就 直 接 译 为 At i m e l y s n o wp r o m i s e s a g o o d h a r v e s t ; “ 严 于 律 己 ,宽 以 待 人” 直 译为b e s t i r c t w i t h o n e s e l f a n dl e n i e n t t o w a r d s o t h e s: r 英 语 中 的o l i v e b r a n c h 直译为“ 橄榄枝” ; a t o o t h or f a t o o t h译 为 “ 以 牙 还牙 ” 。 2 . 意 译 法 意 译 法 指 的 是 按 照 原 文 的意 思 翻译 但 是 可 以 不 拘 泥 于 原 文 的格 式 。 当 因 为文 化 等 方 面 的 差 异 而无 法 直 译 的 时 候 . 此 时 , 我们 就用意译法 。例如a s k e l e t o ni nt h e c u p b o a r d( 家丑 ) , p a s s t h e b u c k ( 推卸责任 ) , 打开天 窗说亮话 ( f r a n k l y s p e a k i n g ) , 毛 遂 自荐 ( t o v o l u n t e e r o n e ’ S s e r v i c e ) . T wo h e a d s a r e b e t t e r t h a n o n e . ( 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 。) 例如 , t o v o l u n t e e r o n e ’ S s e r v i c e ( 毛 遂 自荐 ) ; A i f s h o u t o f w a t e r . ( 很 不 自在 ) ; Y o u c a n ’ t a c h i e v e t h e g o a l w i t h o u t a i r s k . ( 不 入 虎 穴 ,焉 得 虎 子 ) ; i n a f r a n t i c r u s h ( 手忙脚乱 ) ; un r t h e s o u r c e o f s u p p l y ( 涸泽而渔 ) ; t r u s t t o c h a n c e a n d s  ̄ o k e o f l u c k ( 守株待兔 ) ; k e e p o n e ’ S n o s e d o w n t o t h e g r i n d . s t o n e ( 埋头苦干 ) ; w h a t i s d o n e c a n n o t b e u n d o n e ( 覆水难收 ) 。
浅议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 关键词 】习语 文化 差 异 习语 翻 译
[ 中图分类号]H 5 【 19 文献标 识码]A [ 文章编号 】10 -5 4 (0 0 7 16 1 9 59 2 {)0 ~0 —0 0 1
在 中英悠 久 的历史 、文化 宝库 中 ,拥 有 大量 的习语 。 习语是一种语 言在发展进程 中,经过 长期的社会实践所形成 的独 特、固定的短语或短句 。就广义而言 ,它包括 成语、谚 语、俚语、俗语 、格言和歇后语等 。习语 短小精悍 ,寓意深 刻,具有浓厚的 民族和地方色彩 ,蕴涵着 诸多文化信息 ,是 语言 中最富有 民族文化特色 的部 分。但由于中英不同的文化 背景 ,习语的表达含义和形式有相像之 处,也有貌合神离的
浅议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张岩 ( 北华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 院 吉林 吉林 12 1 ) 3 0 3
[ 摘要】习语是 民族语 言的精华 ,它承 载着一个 民族 浓郁 的文化特 色和丰 富的文化 信息,反映 出各个 民族不 同的语言 色彩 ,不同的历 史典故、地理环境 、宗教 信仰、风俗 习惯,有着极其丰 富的文化内涵。
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文化差异
( )历史典故 。中英历史文化博大精深 ,历史典故成 一 为文化 中的瑰 宝,具有鲜明的文化个性及丰 富的历 史文 化信 息,最 能体现 历史文化的特点 。英汉两种语言 中,习语 多源 于 历 史故 事 、神 话 、 寓 言 与 民间 传 说 。这 些 习语 结 构 简 单 、 意义深远 ,往往 不能单从字面意义去理解和翻译 。例如 “ 卧 薪尝胆 ”源 自 《 记 ・ 王勾践世家》 ,用来形容刻苦 自励 史 越
从英汉语言文化差异分析英汉习语翻译
忻 州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 0URN OF AL XI HOU T ACHE UN VERST NZ E RS I IY
Vo . No. 126 1
F b 00 e .2 1
从 英 汉 语 言 文 化 差 异 分 析 英 汉 习语 翻 译
为王 , 北面为朝” 南尊北 卑的传统 , 们常把南 的方位置前 , , 人
如“ 从南到北 , 南来北往” 等等 , 而英美人理解 汉语 中的“ 南 从 到北 ” 则用 “r o ht suh 来表达 。在汉语 中 ,东风 ” f m nr ot” o t o “ 即 是“ 春天的风” 故有“ , 东风报春” 之说 , 而英 国地处 西半球 , 海
“ 金 如 土 ” 挥 。 1源自 精 神 文化 差异 .体 , 中包括知识 、 仰 、 其 信 艺术 、 法律 、 道德 、 风俗 以及作 为社
会成员 而获得 的任何其 他 的能力和 习惯。 一个 民族 的语 言 ” 与该 民族 的文化存在 着千 丝万缕 的联 系, 互为 渗透 , 相互 依
存 。习语是某一语言在 使用过 程 中形 成 的独 特 的固定 的表
达方式 , 是语言文化的结晶 , 它概括 了人类文 化经验的精髓 。 英汉两种语言 中都有 许多脍 炙人 口的 习语 。它们不 仅 言简 意赅 , 而且妙趣 横生。然而 , 由于两 国的文化形形 色色 , 言 语 多种多样 , 在进行习语翻译 时 , 我们有 必要 了解 双方 的语 言 文化知识 , 而更好 的掌握习语翻译的原则方法 。 从
( 与亚 当一样老 ) 因为亚 当是最 早 的人 类 , 以这一 习语译 , 所 为“ 很久 以前的 ” 。源 自希腊 神话 的 A h l’ el 人联想 cie S e使 l h
英汉文化差异和翻译
英汉文化差异与翻译摘要: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任何语言的生存发展都离不开其赖以生存的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方式和表达能力。
本文围绕英汉文化差异在各自语言中的体现, 来说明文化差异、背景知识对翻译的影响。
由此说明文化差异因素对翻译的影响不容低估。
本文对中英的文化、社会风俗与礼仪差异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提出了一些在翻译中弥补这一差异的例子,以及在翻译英语里面的习惯词汇时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关键字] 文化差异一般风俗翻译、影响文化是一种上层建筑.它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而且与一个国家、民族的传统文化密不可分。
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不同, 因而各自的语言环境产生了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等语境因素。
不同文化背景造成人们说话方式或习惯不尽相同。
因此, 在交流中, 人们总喜欢用自己的说话方式来解释对方的话语,这就可能对对方的话语做出不准确的推论, 从而产生冲突和故障。
了解这些文化差异,对我们平时能更好的使用英语有很大的帮助。
丰富的文化背景和相关专业知识会有助于翻译的准确性,所以,我们要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断积累相关的专业知识,加强训练,才能在翻译中做到游刃有余。
翻译作为语际交际, 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过程, 而且也是文化移植的过程。
在很大程度, 它与文化因素、背景知识有很大的关系。
王佐良曾说:“翻译的最大困难是两种文化的不同。
”吕淑湘也说, 翻译家必须是一个杂家。
“杂”就是指知识要广博。
可见,解决好翻译中的文化差异问题,了解背景知识是保证译作成功的关键。
英汉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观察与思维上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英汉两个民族在观察与思维上是存在着差异的: 面对同一物体, 用以概括的概念也有出入, 因而语言表达方式也不同。
如对颜色的观察和使用,就有不同的概念。
英语“black tea”在汉语中不叫“黑茶”, 而叫“红茶”;“brownbread”是“黑面包”, 而不是“棕色面包”。
从文化差异看英汉习语的翻译
一
-
I 五
川目
的 翻 译
4 06 ) 3 0 4
深受 各 自文 化传 统 的影 响 。 以英 语 为例 : 源 于 《 经 》 习 先 来 圣 的
语 有 :y o y tohfrtoh( 眼还 眼 , e efree, t o o t 以 o 以牙 还 牙 ) 语 出 希 ; 腊传 说 的 习 语 :r nh re 特 洛 伊 木 马喻 “  ̄a os ( r 内部 颠 覆 者 ” 。相 ) 比之 下 , 汉语 来 自历 史 故 事 的 习语 要 多 得 多 , 些 历 史 故 事 大 这 都记 载 于 我 国历 史文 献 中 。 如 : 司空 见 惯 ” 比喻 不 足 为奇 , 例 “ : 语 出 唐 . 《 事 诗 ・ 感 》 “ 故 知 新 ” 温 习 旧 课 , 以更 好 孟 本 情 ;温 : 可 地加 深 理 解 , 出 《 语 》 语 论 。 3社 会 和 自然 环 境 差 异 与 英 汉 习语 . 英 国是 岛 国 , 的 航海 业 一 直 颇 为 发 达 , 它 因此 英 语 中 就 有 大量 与 水 和 航海 有 关 的 习语 。例 如 :e po e S e do e w t k e n ’ h a vr a r e ( 力 图存 ) pa in ( 路顺 风 ) 奋 : l ns l g 一 i ai 。中 国是 以陆地 为 主 的 大 国, 自古 以来 , 国 人 以 农 业 为 主 , 以 习 语 中有 相 当一 部 分 中 所
一
“ 文生 义 ” 望
翻译
文 化 差 异 望 文 生 义
、
前言
“ 语是 语 言 词 汇 的 重要 组 成部 分 . 习 是语 言 的 民族 形 式 和 各种 修 辞 手 法 的 集 中表 现 ,是 语 言 中的 某些 部分 经 过 长 期 反 复使 用 后 自然沉 积 形 成 的形 式 固定 , 洁 明快 、 意深 刻 的 短 简 寓 语或 短 句 ” 胡 文 仲 , 0 0 。 文 所讨 论 的 习语 是 广 义 的 , 括 ( 20 ) 本 包 成浯 、 俗语 、 谚语 、 后 浯 、 歇 典故 等 。 对 于 英 汉 翻译 者来 说 英 汉 习 语 的对 译 是 一 项 挑 战 , 时 同 也是 增 进 自我 翻 译 修 养 和 英 汉 两 门语 言 素 养 的极 好 机 会 。 由 于 在 自然 与社 会 环 境 、 俗 习惯 、 史 文化 背 景 、 神 生 活 等 风 历 精 方 面 不’ , 同 中西 方 文 化 差 异 很 大 。 如 何 准 确 传 达 英 语 习 语 所 包 含 的 独 特 文 化 内涵 . 再 现 原 作 的 表 现 力 . 往 是 翻译 的 并 往 难点 。 二、 中西 文 化 差异 与 习语 表 达 形式 1风俗 和情 感 差 异 与 英 汉 习语 . 英 汉 民 族 习惯 的不 同 .造 成 两 者对 伺 一 事 物 所 赋 予 的 感 情 色 彩 或 意 义有 所 不 同 。 如 , 国 人 和西 方 人都 有养 狗 的 习 例 中 惯. 西方 人 对 狗有 好感 , 为 它 是 忠 实 可靠 的朋 友 。所 以在 英 认 语 中含 有 “ ” 习语 , 都 没 有坏 的含 义 .例 如 : c y o ( 狗 的 大 . l k g 幸 u d 运儿 ) “ ” 。 狗 在汉 民族 人 民 的心 目 中多 含 有 厌 恶 、 视 的感 情 鄙 色彩 , 关 狗 的 习语 大 都 含 贬 义 。如 :狐朋 狗友 ” 。 有 “ 等 2历 史和 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化 背 景 差异 与英 汉 习语 . 汉 民族 有 着 悠 久 的 历 史 和 灿烂 的 文化 ,文 化 遗 产 极 为 丰 富, 西方 早 期 资 本 主 义也 有 过 辉 煌 的 文 明 史 。 因此 , 汉 习语 英 特 点 。 于 本 族 语言 的 优 点及 最 能 代 表 民族 的特 色 , 在 熟 悉 对 应 的基 础 上进 行 与 他 民族 语 言的 比较 ,合 理 运 用 本 民 族 语 言 的 特 色 , 能 与 他语 言和 谐 的 地 方 加 以 发 扬 , 对 于 其 主 要 冲 突 将 而 的因 素 , 可 选择 合 理 的 曲折 运 用 , 免 受 其 直 接 影 响 。 曲折 则 避 运 用 不 可理 解 为 错 误理 解 或 者 放 弃 3 对 他 文 化 的 学 习 和 了 解 。 由 于 本 语 言 的 学 习 环 境 和 . 社 会 影 响 . 们 在 实 际学 习 过 程 中 难 免 会 产 生 理 解 的 偏 差 , 人 而 这 种 偏 差 确 实 造 成 相 异 文 化 冲 突 的 重 要 因 素 。 此 , 否 因 能 完 全 理 解 相 异 文 化 的 特 点 和 价 值 . 是 能 否 可 以 解 决 冲 突 的 个 主导 环 节 。 于 他 语 言 的 学 习 , 教 价 值 观 念 的 接 受 及 对 宗 社 会 习俗 的 了 解 , 疑 是 非 常 重 要 的 对 于 可 以融 合 的 他 文 无 化 方 面 , 该 采 取 完 全 接 受 的方 式 , 对 于 相 异 方 面 , 取 应 而 采 辩证 接受方 式 , 为本 民族接受 的 , 取接 纳和灵 活运 用 , 能 采 对 于 不 能 接 受 , 者 无 法 调 和 的 , 可 采 用 曲 折 运 用 。 这 种 或 亦 曲 折 . 样 不 是 歪 曲 理 解 , 是 在 完 全 了 解 的 基 础 上 进 行 冲 同 而 突 转 移 或 者 文 化 代 替 ,即 以 本 民 族 的某 种 相 似 文 化 取 代 他 文 化 的 冲 突 成 分 , 对 于 这 种 相 似 文 化 的运 用 , 该是 双 方 而 应 均可接受 。 4冲 突转 移 或 文 化 代替 。 . 冲突 转 移 ( utrl ieso ) 将 c l a vrin 指 u d 由 于差 异 而 导致 的交 流 制 约 因 素 转 移 于 另一 种 双方 文 化 同 样 蕴 含 , 又不 冲突 的 有 利 因 素上 , 此 避 免 由 于相 异 文 化 产 生 却 以 的 直接 冲突 一 文 化所 蕴 含 的 相似 性 是 冲 突 转移 实 现 可 能 。 文 化代 替 (u u a rpa e e t是 指 将 冲 突 的 因素 因为 不 能 得 到 e h r lc m n ) le
英汉习语文化差异与翻译
南宁职 业技 术学 院学报
J u a f n igP ltc nc o r l n n oyeh i n o Na
2 0 年第 1 卷 第 3 06 1 期
2 0 Vo . 1 0 6 1 1 NO 3 .
o o o e o
英 习文 差 与译 汉语化异翻
霍晓静
( 江苏宿迁学院 外语系 , 江苏 宿迁 )
【 摘
要 】英汉习语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习语翻译要处理好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不仅要译 出原语习
语 的形象 、 喻义, 要译 出其 民族特色和地 域色彩。从语用 的角度 出发, 还 着重论述 了英汉 习语的翻译
语, 即习惯用语 , 是某种语言在使用过程
中形 成 的独特 的固定 的表 达方式 。 文所 本
不可分割。习语 中的文化因素则往往是翻译 中的
难点 。
讨论的习语是广义的, 包括成语 , 谚语 , 歇 后语 , 典故等。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包含着大量 习语 。习语在语 言上具有精辟、 生动 、 优美 、 形象 、 通 俗、 寓意深刻等特点。由于地理 、 历史 、 宗教信仰 、 生
活 习俗 等方 面的差异 ,英汉 习语 承载 着不 同的 民族
一
、
英汉 习语互译与文化语境有关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 ,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 可 以容纳文化的各个方面, 也可以反映文化 的任何内 容, 同时它也受到文化的制约。正如 JrLt a u o n所 i m
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他们与文化传统密切相关 ,
H i jg UO X a o— i n
( u inC l g,S qa 10 0 i gu hn ) S qa o ee u in2 0 0 ,J n s,C ia l a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doc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张宁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
本文所要讨论的习语是广义的、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典故等。
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包含着大量的习语,它们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不仅言简意赅,而且形象生动,妙趣横和,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习语承载着不民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习语中的文化因素往往是翻译中的难点。
本文试图借助语用学的理论,对英汉习语的翻译作一些探索。
美车哲学教授H.P.Grice在他的Meaning一书中把话语的意义分为自然意义(natural meaning)和非自然意义(non-natural meaning)两种。
话语的非自然意义指人们意欲表达的意义,即在特定的场合下表达出交际者意图的语用隐含意义。
这就是Grice的会话含意(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理论的基础。
那么,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的差异,同样字面意义、形象意义的话语文章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隐含意义。
隐含意义才是说话人或作者所要表达的意义。
根据我们的观察,英汉习语之间的多方面差异可归为两类:一是形象意义的差异,一是隐含意义(包括褒贬义)的差异,而它们都是字面以外的意义,是文化差异的具体反映。
由此出发,本文提出了英汉习语文化意义翻译的具体原则和方法。
一、英汉习语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朱光潜先生在《谈翻译》一文中说:“外国文学最难了解和翻译的第一是联想的意义……”,“它带有特殊的情感氛围,甚深广而微妙,在字典中无从找出,对文学却极要紧。
如果我们不熟悉一国的人情风俗和文化历史背景,对于文字的这种意义就茫然,尤其是在翻译时这种字义最不易应付。
”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来,并表述为:“文化是一种复杂,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作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
汉英互译中的文化差异
汉英互译中的文化差异摘要:语言是人类思想感情的表达交流工具,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
随着国际交往和文化交流的扩大,不同语言之间互译的增多,不同文化的差异、交流及相互影响也必然会在语言上体现出来。
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过程,也是文化移植的过程,文化差异的存在,对两种文化信息间的转换即翻译的过程必将产生很大的影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这里特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理解文化差异对翻译所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地理差异与翻译在此先举一例以作说明,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古代牛耕是主要的耕作方式,因此汉语中有很多词和牛有关,而英国古时主要以马为耕作工具。
牛和马在两国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很清楚地在各自的语言表达上体现出来。
例如汉语中说“吹牛”,翻译成英语就成了“talk horse”;汉语中的“牛饮”到了英语中就变成了“drink like a horse”。
从某种程度上说,不同的地理环境影响了生产方式的不同选择。
地理环境的差异导致翻译的差异在此可见一斑。
二、英汉思维差异与翻译东方人和西方人思想方式有基本不同,我国人民注重综合,注重归纳,注重暗示。
而西方人注重分析、细微、曲折。
在哲学上,汉民族主张“天人合一”、“物我交融”、“和谐”、“悟性”,对事物不讲究分析,重视个人分析,重视个人感受和心领神会;而西方哲学则主张“人物分立”,重形式论证和逻辑推理。
例如:January 8, 1976 saw the death of Zhou Enlai, premier of the State Council of P. R. C, member of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Political Bureau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C. P. C, member of the Political Bureau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C. P. C, member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C. P. C.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同志于1976年1月8日不幸逝世。
英汉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英汉的文化差异及翻译外国文学最难了解和翻译的第一是联想的意义,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英汉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欢迎大家参考与借鉴。
英汉的文化差异及翻译一、英汉习语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朱光潜先生在《谈翻译》一文中说:"外国文学最难了解和翻译的第一是联想的意义……","它带有特殊的情感氛围,甚深广而微妙,在字典中无从找出,对文学却极要紧。
如果我们不熟悉一国的人情风俗和文化历史背景,对于文字的这种意义就茫然,尤其是在翻译时这种字义最不易应付。
"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来,并表述为:"文化是一种复杂,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作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
"可见文化的覆盖面很广,它是一个复要的系统。
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方化现象。
1、生存环境的差异习语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
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
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
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的习语,在汉语中没有完全相同的对应习语,如to rest on one's oars(暂时歇一歇),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奋力图存),all at sea(不知所措)等等。
在汉语的文化氛围中,"东风"即是"春天的风",夏天常与酷署炎热联系在一起,"赤日炎炎似火烧"、"骄阳似火"是常被用来描述夏天的词语。
而英国地处西半球,北温带,海洋性气候,报告春天消息的却是西风,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西风颂》正是对春的讴歌。
从中英文化差异中浅议英汉习语翻译的区别与比较[1]..
从中英文化差异中浅议英汉习语翻译的区别与比较06外语系(3)班06050307 单彩敏1.引言习语又称熟语,它通常包括成语、俗语、谚语、典故等,是一种在意义上和结构上都比较稳定的语言结构。
其表现形式音节优美,音律协调,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妙趣横生,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习语是语言的精华,它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内涵。
因此对英语读者和汉语读者来说,做到彻底精确地理解蕴含深刻文化内涵的习语的翻译是相对比较困难的。
英汉文化是两种根本不同的文化,它们的渊源和发展道路各不相同。
习语之所以最能鲜明地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特点是和这种历史文化的沉积分不开的。
汉语习语和中国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体现了汉民族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态度,记述其民族和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呈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化个性。
同样,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历史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组合结构和修辞方法与英美文化密切相关。
因此,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把英汉习语进行对比,使语言学习者能加深了解这两种语言习语的文化异同,消除交流障碍和困难,提高语言交际能力.摘要习语又称熟语,堪称语言之精华,它通常包括成语、谚语、典故等,是一种在意义上和结构上都比较稳定的语言结构。
它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沉积的产物,它最能鲜明地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特点。
英汉文化是两种根本不同的文化,它们的渊源和发展道路各不相同。
在此考察了英汉语言中心理与文化的同异现象。
关键词:英汉习语心理文化对比翻译2. 英汉习语的不同所反应的文化背景差异2.1生活环境的差异习语的产生无不与人们生存的环境密切相关。
英国是一个岛国,地处西欧边缘,与西欧很多国家相邻,国内有很多富有特色、享有盛誉的城市和河流,这一特殊的地理环境都反映在习语上,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的习语,在汉语中没有完全相同的对应习语,比如“between the devil and the deep blue sea (进退维谷)”,“Carry coals to Newcastle”(把煤送到纽卡斯尔———英国的产煤中心),“Set the Thames on fire”(火烧泰晤士河,伟大的壮举)。
大学英语教学中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口 杨 洁
河 南省平顶山学院
o h t r c i ih r lt r t r r f r e o i n e t e ie a u e o
j u n ls o r a im;s me o h m r o ft e ae
o tt n i g a d c m mo l s d i u sa d n n o n y u e n o rd i ie u al f . yl
al ays f nd t ow n t ac i t w i is r es n he
【 文献 标 识 码 l 【 章 编 号 】 0 966 (0 2O .0 10 A 文 1 0. 172 1)20 5 -2
语 言 是文 化 的 载 体 ,而 习 语 又 是 语 言 的 精 华 。 习语 一 般 指 那 些 常 用 在 一 起 , 具 有 特 定 形 式 的 词 组 ,其 蕴 含 的意 义 往 往 不 能从 词 组 中 单 个 词 的意 思推 测 而 得 。英 汉 习 语 的 特 点 是 :结 果 性 比较 稳 定 ,可 以 生 动 形 象 地将 深 刻 的道
r y r ft ee t ep s a e ht mao n i a s g . h r
5. T he 2 C at egor es i of
Rh t i e orc
Ther a e O e r S m a br nches ny a
大学英语教 学 中英 汉 习语
e ovn ioyo n u g Nia v lighs r ftl g ae( d, t i a s
E g n 19 ) u e e 3. A, 9
The a o Eng i h POe f m uS l s t M a t e Ar ol n e p t i h t th w n d o c u t t a J u n l m s a lt r t r n h r y o r a i i i a u e i u r , s e a w s he dl n s c a h nd ne a i e a t s t e g i e t e h ul e m o d d i t ud ;h y s o d b l e n o i f m a i n— i h,s c nc nd n or to rc uc i 一 种 深 厚 的 文 化 沉 淀 的 表 现 形 式 。每 一 个 习 语 中都 蕴 含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
繁 衍 , 们 的 生活 离不 开 土地 。 比喻 花钱 浪费 , 人 大
手 大脚 , 语 是 s e dmo e k tr 而 汉 语 英 p n n yl ewae , i
收 稿 日期 : 0 6 0 — 5 2 0 —50 .
4 历 史 典故 英 汉 两 种 语 言 中还 有 大量 由 、
法 外 , 要 根 据 具 体 情 况 增 加 注 释 、 用 汉 语 成 语 替代 法 等 。 还 使 关 键 词 : 汉 习 语 ; 化差 异 ; 英 文 翻译 ’
英 汉 两种 语 言历 史悠 久 , 含着 大量 的习 语 , 包
是“ 金如 土” 英 语 中有许 多关 于船 和水 的习语 , 挥 。
人 情 风俗 和 文 化 历 史 背 景 , 于 文 字 的这 种 意义 对
d g 你 是一 个 幸运 J ) 等 。形 容人 “ 得 厉 害 ” o( L等 病
用 s k a o ; W eh v o h o g h o i sad g “ a eg tt ru h ted g c
一
肺”“ 、 狗腿 子 ” , 管 近 些 年来 养 宠 物狗 的人 数 等 尽
大 大增 加 , 的“ 位 ” 狗 地 似乎有 所 改变 , 但狗 的贬义 形 象却 深深地 留在 汉语 言文 化 中。而在西 方英语
、
英 汉 习语 中所 反 映的 文化差 异
国家 , 狗被认 为是人 类 最忠 诚 的朋友. 。 英语 中有关 狗 的习语 除 了一 部分 因受 其他 语言 的影 响而含 有 贬 义外 , 部分都 没 有贬义 。在英语 习语 中, 大 常以
世 间 的 一 切 , 此 有 关 的 习 语 很 多 , “ 花献 与 如 借 佛” “ 、 闲时不烧 香 , 临时 抱佛脚 ” 。 等 在西 方许 多 国
浅析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技巧
们 的 生 活 以航 海 打 渔 为 主 , 在英 语 中则 有 许 多有 关 于 船 和 海
的习语。如“ i n d e e p w a t e r (  ̄ i A严重 困境1 ” 、 “ a l l a t s e a ( 不知所
风俗习惯是一种社会现象 , 它不是个人因素的产物 , 而是
社会 群 体 共 同 创造 的 。 它 受 到 一 个 民族 的 政 治 、 经济、 宗教 、 文 化、 艺 术 等方 面 的影 响 。 一 个 民族 的语 言作 为这 个 民族 的文 化
的 特殊 组 成 部 分 , 必 然 反 映 出该 民 族 的 风 俗 习惯 , 习语 更 是 与
关键 词 : 英语 习语 ; 文化差异 ; 英 语 习语 的 翻译 技 巧
一
、
引 言
2 .生 活 环 境 差 异
.
英 语 包 含 着 大量 的 习 语 , 它们形象生动 、 言简意赅 , 给人
一
生 活 环 境 的不 同 ,使 得 不 同 民族 在 对 同一 事 物 的 认识 上
种 美 的享受 , 也 蕴 涵 着 丰 富 的 文 化 内涵 , 具 有 鲜 明 的 民族 特
族 的 文化 特 色和 文 化信 息 。 不 同 民族 有 着 不 同 的 文化 。本 文 主要 从 环 境 、 风俗 、 宗教 、 历 史等 方 面 的文 化 差 异探 讨 其 对 英 语 习语 形 成 的 巨大 影 响 和 怎样 应 用 直译 、 意译 、 套用、 注释 等 方法 翻 译 英 语 习语 , 以达 到 更好 交 流 的 目的 。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技巧
习语是语 言 中的某 些部分经过 长期 反复使用后 自然沉积而成的形式固定、 简 洁 明快、 寓意深刻的短语或短句 。英汉两
种语言历史悠 久 , 内容丰 富多彩 , 都拥有 大量习语。但 由于历史 、 地理 、 宗教、 价值 观念等文化 差异 , 在汉语和 英语 中, 形义
完全相 同的习语为数极少 。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 1历史文化差异 .
关键词 : 英汉 习语 文化差异 翻译技巧 国人信仰的三大宗教 。 他们敬畏的神明是 孔圣人、 佛祖菩萨 、 天爷 、 老 阎王等 。 例如 , “ 时抱佛脚 ”“ 高一尺, 高一丈 ” 临 、道 魔 等 习语都蕴含着三 大宗教哲学 的深刻喻义 。 基督教是英美国家的主要 宗教信仰 , 督 基 教文化在英语中留下了浓 重的痕迹 。 据统 计, 英语 中来 自《 圣经》 的习语多达 7 0多 0 条 。例如 , ridnf i ( f bde ut 禁果) te a o r , l h st o te at 社会精英) 。 fh r e h( 等
语对 习语 中某 个成分进 行补充说 明 。例 如 , 三个臭皮 匠, 过一个诸 葛亮 ” 为 “ 胜 译
T r e c b l ̄ wi h i wi o i e h e o be t t er h t c mb n d s s r a s h g i n ema trmi d . u p s u eL a g t se n . Z h
s o l n i e f h u d e di h ms l t .
、
历 史文化是 指 由特定 的历史进程 和 社会遗产 的积淀所形成的文化。 由此所产 生的历史典 故包含着 极其 丰富 的历史文 化背景 内容 。中国人的典故多源 于《 红楼
4 增 词 法 . 由于 中西方表达方式的差异性, 时 有 为 了符 合 译 入 语 的 表 达 习 惯 , 以增 加 词 可
英汉谚语文化差异及翻译方法
一、引言 谚语翻译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英语语言及文学的著名学者王 佐良这样回答:文化差异,如这种文化中显而易见的东西在另一种文化 就要详细解释。因此译者需非常认真谨慎地处理文化差异。英国文化人 类学家Edward Taylor在《原始文化》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 提出来,并表述为:文化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及其作 为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可见文化内涵丰富。谚语来源于生活,是 一个民族语言和文化的高度浓缩和集中体现。它反映了一个民族丰富 多彩的文化现象。它是语言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某些部分,经过 长期反复使用后自然沉积而形成的形式固定,简洁明快,寓意深刻的语 言精品: 给谚语下一个固定的定义比较困难,因为不同的人对谚语理解不 同。如:谚语是在群众中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 的道理:“Proverbs are the daughter of daily experience.”(谚语是日常生活 的产物);英国人类学家Tomas Fuller则认为:众多的事理经过煎熬,凝 练成寥寥数词,这便是谚语。总之,谚语作为民间文学形式的一种,具有 诗的活泼,文的凝重,熟练而简洁。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差异,同样字面意义,形象意义的话 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隐含意义。隐含意义才是说话人或作者所要表达 的真正意义。英汉谚语直接的多方面差异可归为两类:一是形象意义的 差异;一是隐含意义的差异,而它们都是字面以外的意义,即文化差异 的具体反映。 二、英汉谚语中的文化差异
浓,西域的直译就有了它的特殊重要性。”直译法更好地保留了英文中 原汁原味的成分,因此,如果读者能对译后的谚语寓言一目了然,我们
首先用直译法。例如: A home without love is no more than ababy without asoul.没有爱的家
论英汉文化习俗差异下的习语翻译差异
论英汉文化习俗差异下的习语翻译差异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
本文所指习语是就其广义而言,包括成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
习语形成于使用过程中,经过实践的考验,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它们有着固定的结构和浓厚的历史色彩。
习语同文学作品一样是语言的精华:它们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
世界上凡历史比较悠久的语言都包含大量的成语,汉、英两种语言即是如此。
由于汉、英两族在历史文化背景、传统习惯及思想方法等方面有显著差异,反映在成语的形象、含义及用法上也大不相同。
习语中的文化因素给翻译带来了困难。
只有通过适当的翻译技巧和方法,才能使译文既能保持原文的特色,又能清楚地表达意思。
一文化习俗的对比1.环境差异习语的形成与人们的劳动生活密切相关。
英国是一个岛国,人们的生活以航海打渔为主;而汉民族生活在亚洲大陆东部,地处北温带,气候比较温和,人们的生活与土地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由于自然环境和地理上的差异,中国人和西方人对同一词汇的理解、联想也有所不同。
例如,在形容一个人非常奢侈浪费时,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
中国是一个内陆国家,幅员辽阔,有许多名山大川,因此有许多与山有关的成语,如“安如泰山”、“开门见山”、“江山易改,禀性难移”及“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等。
而在英语中则有许多有关于船和海的习语,在汉语中找不到与之完全对应的习语。
而且,地域不同,各地自然景观亦各有特点,具体反映在语言上也有所不同。
2.传统习俗差异在英语和汉语习语中所反映的风俗习惯差异是多方面的。
“狗”在汉英两个民族文化传统中的价值观念是截然不同的。
汉语中与狗有关的成语几乎都带有贬义,如“狐朋狗党”、“狼心狗肺”、“狗仗人势”、“狗急跳墙”、“狗尾续貂”等。
而英美民族却把狗看成忠诚的伙伴,常用狗来比喻人。
如,“a lucky dog(幸运儿)”,“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not have a dog's chance(毫无机会)”、“Old dog will not learn new tricks.(老人学不了新东西)”等。
论文化差异视角下的英汉习语翻译
论文化差异视角下的英汉习语翻译随着全球化和跨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流手段,变得越来越重要。
无论是商业、文学还是科技领域,翻译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英汉习语是两种语言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
然而,在进行英汉习语翻译时,由于文化差异,译者需要考虑许多因素。
本文将探讨论文化差异视角下的英汉习语翻译。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习语的定义和特点。
习语是一种固定化的语言形式,其意义和字面意思不一样,通常包含隐喻和比喻。
换句话说,习语不是直接的文字组合,而是人们在日常交流中形成的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
英汉习语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大海捞针”和“looking for needle in a haystack”,两者都表示非常困难的事情。
但是,两种语言中的习语也存在许多文化差异。
例如,“猫哭耗子”在汉语中表示水深火热的情况下仍然无动于衷,而在英语中,“when the cat is away, the mice will play”表示没有监管时人们会做坏事。
由于这种文化差异,进行英汉习语翻译需要考虑多个方面。
首先是语言差异。
英语习语通常是句子,而汉语习语则通常是四个字或者八个字的成语。
这些不同的长度和形式都需要考虑到翻译中。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语境和文化差异。
某些英语习语可能在中国文化中没有体现,或者需要用中国文化中的特定习语来翻译。
除了这些语言和文化差异,翻译者还需要考虑翻译目的。
是要保留源语习语的味道,还是为了跨文化交流而进行本地化?这些问题也需要看情况进行选择。
在进行英汉习语翻译时,我们不能只关注文字本身,还需要了解文化背景和使用场景。
只有这样才能准确、自然地进行翻译。
作为翻译者,我们需要学习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并且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总结来说,英汉习语翻译是一项需要细心、耐心、甚至文化素养的工作。
只有在充分了解语言和文化差异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准确、自然和有效的翻译。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2532020年46期总第538期ENGLISH ON CAMPUS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文/王 蕾典故,其中包含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等。
譬如在英语习语中,“cross the Rubicon”就来源于传统的罗马历史故事,与汉语习语中的“孤注一掷”比较类似,“hang by a thread”则来源于希腊故事,与“千钧一发”的含义接近。
从以上两个习语不难看出,这些英语习语结构是非常凝练的,简单的几个单词就能够表达出深刻的含义,因此在对这一类型英语习语进行翻译的过程中,不能简单地从字面含义进行理解和翻译。
例如,“cat's paw”的字面意义就是猫的爪子,但是在英语习语中具有比喻“被愚弄的人或者事物”的含义。
同样,汉语习语中很大一部分都来自中国的典籍、寓言故事、神话故事,例如比较常见的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等习语都是从古典神话中产生的,而在英语习语中很难找到相同类型的习语,这也是汉语习语的主要特点之一。
3.宗教信仰。
文化现象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其中宗教是一种外在的文化表达现象。
在很多英汉习语中,宗教文化都对其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在英语习语中很大一部分都与基督教具有比较强的联系。
(1)“in the right church,but in the wrong pew ”这句习语的释义为“进了正确的教堂,但是坐错了椅子”,用来比喻做人做事大方向是正确的,但是在细节方面具有缺失;(2)“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的释义为“天神会帮助那些帮助自我的人”,与汉语习语中的“自助者、天助之”非常类似,其中的天神正是基督教中的信仰形象。
而汉语习语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国内佛教等宗教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由此也诞生了很多与佛教相关的习语,其中包括“借花献佛”(比喻借用他人的物品待客或送人)、“闲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比喻平时不准备,事到临头才设法应付)等,足以看出佛教对汉语习语的影响。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技巧
生活习俗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关。例如英国是一个岛国, 历史上航海业一度领先
世界, 因此 英语 中出现 了大 量 与航 海 有 关 的 习语 。
如 :ln sin 一 帆 风 顺 ) bten t ei a d p i al g( a i ,e e e dv w h l n
de e 进退 两难 ) A yp ri o ( epsa( , n otnas r 船在 暴 风 tm
本 民族 的语 言 中得到 了相应 的体现 , 特别 是在 习语
语 言 与文化 密不可 分 。语 言是 文化 的载体 , 可 以容纳 文化 的各 个方面 , 也可 以反 映文化 的任何 内 容, 同时它也 受到 文化 的制约 。习语 是语 言在长期 的使用过 程 中形 成 的 独特 的 固定 表 达 方 式 。狭 义
了英 汉 习语 所 反 映 的 民族 文 化 差 异 和 英 汉 习语 具 体 的 翻 译 原 则 和技 巧 。
关键 词 : 汉 习语 ; 英 文化 差异 ; 译 翻 中 图分 类 号 : 09 H 5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3 47 (060 — 1 1 3 07— 04 .0 ]4 0 6 —0 2
作者简介 : 赵宝山(99 ,男, 肃天祝人 , 17 一) 甘 西北第二 民族学院外语 系教师 。
一
、
引言
习语一 般 都具 有 非 常 浓厚 的 民族 色彩 。很 多 习语 表达 的 内涵 都 是 本 民族 生 活 和本 土人 非常 熟 悉 的事情 。语 言与 文 化 的发 展 与 一个 民族 的地 理 环境 息息相 关 。一 个 国家 的一 些地 理 特 征有 时在
维普资讯
第2 7卷第 4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副标题: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29 更新时间:2005-5-15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
本文所要讨论的习语是广义的、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典故等。
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包含着大量的习语,它们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不仅言简意赅,而且形象生动,妙趣横和,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习语承载着不民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习语中的文化因素往往是翻译中的难点。
本文试图借助语用学的理论,对英汉习语的翻译作一些探索。
美车哲学教授H.P.Grice在他的Meaning一书中把话语的意义分为自然意义(natural meaning)和非自然意义(non-natural meaning)两种。
话语的非自然意义指人们意欲表达的意义,即在特定的场合下表达出交际者意图的语用隐含意义。
这就是Grice的会话含意(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理论的基础。
那么,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的差异,同样字面意义、形象意义的话语文章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隐含意义。
隐含意义才是说话人或作者所要表达的意义。
根据我们的观察,英汉习语之间的多方面差异可归为两类:一是形象意义的差异,一是隐含意义(包括褒贬义)的差异,而它们都是字面以外的意义,是文化差异的具体反映。
由此出发,本文提出了英汉习语文化意义翻译的具体原则和方法。
一、英汉习语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朱光潜先生在《谈翻译》一文中说:“外国文学最难了解和翻译的第一是联想的意义……”,“它带有特殊的情感氛围,甚深广而微妙,在字典中无从找出,对文学却极要紧。
如果我们不熟悉一国的人情风俗和文化历史背景,对于文字的这种意义就茫然,尤其是在翻译时这种字义最不易应付。
”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来,并表述为:“文化是一种复杂,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作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
”可见文化的覆盖面很广,它是一个复要的系统。
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方化现象。
我们经过归纳总结认为,英汉习语所反是非曲直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生存环境的差异习语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
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
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
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的习语,在汉语中没有完全相同的对应习语,如to rest on one’s oars(暂时歇一歇),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奋力图存),all at sea(不知所措)等等。
在汉语的文化氛围中,“东风”即是“春天的风”,夏天常与酷署炎热联系在一起,“赤日炎炎似火烧”、“骄阳似火”是常被用来描述夏天的词语。
而英国地处西半球,北温带,海洋性气候,报告春天消息的却是西风,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西风颂》正是对春的讴歌。
英国的夏季正是温馨宜人的季节,常与“可爱”、“温和”、“美好”相连。
莎士比亚在他的一首十四行诗中把爱人比作夏天,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
2、习俗差异英汉习俗差异是多方面的,最典型的莫过于在对狗这种动物的态度上。
狗在汉语中是一种卑微的动物。
汉语中与狗有关的习语大都含有贬意:“狐朋狗党”、“狗急跳墙”、“狼心狗肺”、“狗腿子”等,尽管近些年来养庞物狗的人数大大增加,狗的“地位”似乎有所改变,但狗的贬义形象却深深地留在汉语言文化中。
而在西方英语国家,狗被认为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
英语中有关狗的习语除了一部分因受其他语言的影响而含有贬义外,大部分都没有贬义。
在英语习语中,常以狗的形象来比喻人的行为。
如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一个幸运儿),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Old dog will mot learn mew tricks(老人学不了新东西)等等。
形容人“病得厉害”用sick as a dog,“累极了”是dog-tired。
与此相反,中国人十分喜爱猫,用“馋猫”比喻人贪嘴,常有亲呢的成份,而在西方文化中,“猫”被用来比喻“包藏祸心的女人”。
3、宗教信仰方面与宗教信仰有关的习语也大量地出在在英汉语言中。
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人们相信有“佛主”在左右着人世间的一切,与此有关的习语很多,如“借花献佛”、“闲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等。
在西方许多国家,特别是在英美,人们信奉基督教,相关的习语如Go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上帝帮助自助的人),也有Go to hell(下地狱去)这样的诅咒。
4、历史典故英汉两种语言中还有大量由历史典故形成的习语,这些习语结构简单,意义深远,往往是不能单从字面意义去理解和翻译的。
如“东施效颦”、“名落孙山”、“叶公好龙”等等。
英语典故习语多来自《圣经》和希腊罗马神话,如Achilles’heel(唯一致命弱点)、meet one’s waterloo(一败涂地)、Penelope’s web(永远完不成的工作)、a Pandora’s box(潘多拉之盒棗灾难、麻烦、祸害的根源)等。
Shallow to discuss culture and education , English of teachingThe language is a carrier of the culture, and a main form of expression of the culture. The language develops with national development, the language is a component of the social nationalculture. Different nationalities have different culture , history , folkways and customs and local conditions and customs ,etc., the culture and social custom of various nationalities show in this national language. The language is due to the culture, culture depends on the language, English teaching is the language teaching, it is certainly due to culture and education.First, why carries on culture and education1. The cultural difference is an obstacle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The modernized process accelerates the circulation of spirit and physical product, bring each nationality into a common " global village ",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becomes the indispensable part in life of each nationality. But cultural difference cross-cultural obstacle of communication, overcome communication obstacle that cultural difference cause become whole problem that world faces jointly already. If an enterprise wants to let one's own products sell well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not merely need superb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means, is it understand culture , target of country in depth to need , make product this accord with all psychological need , people of target , in package design and practicability. For instance, in China, " dragon (dragon ) " is our spiritual totem, it is a lucky symbol with power , but in order to regard as the successor of the dragon too Chinese are very proud, but in the western human eye, does not have this special emotion to " dragon ", even interpret " dragon " as a kind of terrible monster baring fangs and brandish claws. If one entrepreneur is not qcquainted with this, push the products printed with pattern of " dragon " to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just think the desire to buy whether this kind of product could irritate westerners ? Will you please create the high benefit for enterprises?2. Culture and education is the key to realizing using languages to carry on communicationIt is a final purpose of English teaching to develop communication ability. Language ability is a foundation of the communication ability , but capable of meaning possessing communication in language ability. More and more persons have already reached common understanding, namely communication ability should include five respects : Four skill (listening , speaking , reading and writing ) add social ability(whether namely and from different cultures people carry on suitable ability of communication). But in English teaching, the teacher often relatively pays attention to the external form of the language and grammar structure, namely train students to produce the sentence which conform with the rule of grammer , and has ignored the social environment of the language, especially cultural difference of language, so it is difficult for student not to know what occasion should what does it say, thus ignored students' communication ability . Here, the role in English teaching of the cultural difference of the language has been mentioned as an important problem.Second, content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Whether among English teaching practice, cultural difference show in the following eight aspects to the interference that students bring mainly.1. The addressPeople teach society JEFC teaching material Book 3 Lesson among the 14 The man upstairs , appear " I' m sorry to trouble you , comrade ". "Apology language. " comrade " is owned by socialist state only call , does not know its one's stranger daily Sir and Madam in English country's call. If the people of we and English country match with comrade, their are wonderful that they will feel Mo Ming. is in JEFC Book 3 Lesson 34 Uncle Wang' s Factory, students call a worker " Uncle Wang ", this is that Chinese thinking applies the phenomenon of Englishmechanically too. Whether relative appellation of Chinese is it suffused with inclination used to take to have, daily on between the relative. Young people call " uncle " , " auntie " to the elder ; To of the same generation to claim " eldest brother " , " elder sister ". But in English, relative's appellation is not widely used in the social activity . If the elder that we are English to the mother tongue calls " Uncle Smith " , " Auntie Brow n ", the other side has listened to and will not think it very pleasing to the ear. Have only not lasting this kind of relative of appellations English culture in very close relations situation and behind area surnamed, only take the name, such as " Uncle Tom ".And for example students know the meaning of teacher is " teacher ", call " Mr. Wang " Teacher Wang accordingly too. In fact, teacher is only a kind of job in English; Chinese has tradition of respecting teachers, " teacher " has already not merely been a kind of job, but become a kind of honorific title to the person. 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 on this kind of culture , cause students' simple understanding: Mr. Wang =Teacher Wang. In addition Chinese " secretary Tang " of call traditionally, " nurse Zhang " call Secretary Tang, Nurse Zhang, the people of English country sound to feel inconceivable. English call people spend Mr generally. ,Miss, Mrs. ,etc.. 2. Express gratitude to and thank for Generally speaking, we Chinese seldom use and " thanks " among kinsfolks. If use, it will be very strange that it sounds, or there are distances on interreaction. In English country " Thank you ". "Nearly used in all occasions, between all people, even parents and children, no exception between siblings. Sending to a bottle of beverages, prepare a table of delicious meals , the other side will all say a sound of " Thank you " . "unless it is public occasion, whether it do anything for you others,you thoroughfare each "Thank you. " . This is courtesy at least.When others ask (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eat/ whether want to have some or what are drunk? drink? ),We usually get used to being courteous, answer: Have not " used ", " don't be troublesome ",etc.. According to the habit of English country, if you want , needn't decline , say " Yes , please ". " want No , thanks if not , so long as say ". "Do. This has fully reflected too Chinese are implicit with national people's broad and level and frank different styles of English.3. PraiseIn English country, praise comes dailily as the introduction of talking too. There are personal appearance , appearance , thing , personal property , individual's outstanding work from bought newly ,etc. mainly in contents of praise. Praise her result hard (dress up ) only when praising others' appearance for usually, but not her natural beauty. So there is a lot of one that praised others' hairdo, there are few ones that praised others' beautiful hair. To others' praise, the most ordinary answer is: " Thank you. "For instance,A: Your skirt looks nice. B: Thank you.4. Personal secretsChinese met and asked about the age , marriage , income care about for the first time, national people of English are relatively disgusted with this , think all these involve individual privacy. If there is such a dialogue in JEFC Book 1 Lesson 16: " How old are you, Mrs Read? " " Ah, it' s a secret! "Why is Mrs Read unwilling to tell one's own age? Because national people of English hope to seem energetic in the other side's eyes oneself, the youth stays forever, keep one's own actual age secret, women are even more like this. Chinese for another example care about " where will you go? " ( Where are you going? )With " what are you do? " ( What are you doing? )Is it spy inquest , others of personal secrets monitor others' words but unwelcome to become amongEnglish.5. GreetingChinese greet and get used to asking at ordinary times: "Have you had a meal? " ( Have you had your dinner? )If you say so with people , English of country , they think you are to invite them to dinner. National people of English greet and usually regard weather , health status , traffic , sports and interest hobby as the topic.6. IntroducePeople teach the society of the JEFC Book 1 " What' s your name? "The frequency appearing is quite high, in which situation to uses and explains freshly but it. In fact, the people of English country generally in troduce one's own name first while talking, such as " I am " …"The other side will tell one's own name at once naturally . Even when the occasion of filling in the form , speaking face to face etc. needs the name of asking about , generally only talk about " You name ", please? "or "May I know your name? " if use " What' s your name? ",feeling it have each interrogate they.7. Festival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of China and country of English also behave in festival remarkably. Besides common festival (such as New Year' s Day) of China and country of English, both sides also each have one's own unique festival, there is the Spring Festival , the Dragon Festival in China, Mid-Autumn Day ,etc.; English country have Valentine ' s Day (Valentine's Day ), Easter (Easter ), April Fool ' s Day (the April Fool's Day), Mother' s Day (Mother's Day ), Thanks Giving Day (Thanksgiving Day ) and Christmas Day (Christmas Day ),etc.. The China and Western folkways and customs in festival are not very the same either; This fully reflects in people teach the society JEFC teaching material, such as JEFC Book 2 Unit 3 Mid-Autumn Day and Book 3 Unit l3 Merry Christmas! During festival, to the present that others sent here, the people of Chinese and English country demonstrate different attitudes. Chinese will often decline , behave helplessly and accept , does not generally open face to face either after accepting. If open and radiant with joy face to face , may cause the " greedy for money suspicion " . In the culture of English, people will generally all open and praise face to face to the gift that others sent, and express one's gratitude joyfully .8. Cultural intension of the vocabularyEnglish vocabulary accumulate abundant cultural intension of not longing run ,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introduction of cultural meaning of English vocabulary of teaching, in case students make subjective appraisal from the vocabulary itself simply. Such as red one word, no matter or in China, the red often relates to the celebration or joyous day in English country, there is " red-letter days " in English (festivals or holidays). Especially in China, the red symbolizes such positive meanings as the revolution and socialism ,etc., but " red " in English still means the precarious position or makes people angry, if " red flag " ( guides people's angry thing ). There is " in the red " in seeing commercial English , don't think that make profits , opposite, express the loss , debt.Third, method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Method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 varied, teacher should adopt flexible changeable method raise student sensitiveness to culture, train cultural consciousness , enable them voluntarily , absorb and incorporate in the new cultural environment consciously.1. Strengthen the comparison of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al difference, call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greet language , thank you , be modest , praise , care about , talk subject matter and values difference of respect conscientious to permeate through English of the teaching naturally.2. Utilize many kinds of channels , many kinds of means, absorb and experience the culture of foreign country. Can collect the article and picture of some English countries , let students find out about foreign art , history and local conditions and customs; Use such materials as English movie & TV , slide show , video ,etc. to give students ocular feeling, make student's reality to English used and influenced by the surroundingsed . Recommend to student and read the simple and easy reader which reflects foreign culture,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knowledge of culture of English; " English is coherent " to make the specialist papers of Chinese and foreign cultural differences to invite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Organize the English corner, English party ,etc., found the various informative language environment, strengthen the actual application to cultural knowledge.In a word,among it is at English teaching can only attention language teaching not simple,and must strengthen there aren't culture of language,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ural difference of the language and impact on language. Only in this way , could use languages correctly in realit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