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图要素控制点的制图综合研究

合集下载

测绘技术中建立地面控制点和坐标系统的基本方法

测绘技术中建立地面控制点和坐标系统的基本方法

测绘技术中建立地面控制点和坐标系统的基本方法测绘技术是地理信息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对地球表面各种属性的测量和记录,以支持地质勘探、城市规划、农业开发、环境保护等众多领域的工作。

而在测绘技术中,建立地面控制点和坐标系统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测绘技术的角度,探讨建立地面控制点和坐标系统的基本方法。

首先,了解地面控制点的概念与重要性是非常关键的。

地面控制点是用于确定地面各个位置的坐标,以及建立坐标系统的基础点。

它能够提供一个稳定、准确的参照基准,以确保整个测绘工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因此,在建立地面控制点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准确性、稳定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其次,建立地面控制点的基本方法是通过使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进行测量。

GNSS是由一组卫星和地面控制站组成的系统,能够提供全球范围内的位置和导航信息。

测绘师可以利用GNSS接收机,在地面上设置控制点,并通过接收卫星信号来测量其位置坐标。

这些坐标可以通过遥测和差分校正等技术手段进行精确的测量和修正,从而得到较为准确的地面控制点坐标。

有了地面控制点的坐标,接下来就需要建立坐标系统。

在测绘技术中,有两种常见的坐标系统:地理坐标系统和工程坐标系统。

地理坐标系统以地球为基准,采用经纬度作为坐标单位,通常用于大范围的地理研究和定位。

而工程坐标系统则以局部坐标系为基准,采用坐标单位作为坐标系统,通常用于具体的工程测量和规划。

为了建立坐标系统,需要进行投影变换和大地坐标转换。

投影变换是将地球表面的曲面投影到二维地图上的过程,常见的投影方式有等角投影、等积投影和等距投影等。

而大地坐标转换则是将地球上的地理坐标(经纬度)转化为平面坐标(XY坐标),以适应具体的测绘和规划需求。

除了建立地面控制点和坐标系统外,测绘技术中还需要进行数据处理和精度评定。

数据处理包括数据的采集、编辑、拼接和校正等过程,以确保测绘结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精度评定则是通过对地面控制点和测量数据进行比对和分析,确定测绘工作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地图综合

地图综合

第七章地图综合(generalization)(地图概括):是根据地图的用途、比例尺和制图区域等地理特点、采取一些方法和手段、以概括的、抽象的形式,把制图对象(空间信息)中最主要的、最本质的信息提取出来,把次要的、非本质的信息舍去形成新的空间概念或知识的过程。

影响地图综合的主要因素(重点)一、地图用途的影响,地图的用途和主题是地图综合的主导因素(目的综合)二、地图比例尺的影响三、制图区域地理特征的影响四、数据形式和质量的影响五、地图符号(图解限制)的影响:符号的形状、大小和颜色三要素直接影响地图的负载量,并制约着综合的程度。

§7-3 地图综合的主要方法(重点)一、地图内容的取舍:分为类别取舍和级别取舍两种情况,即有两个取舍的概念。

类别选取:指在资料地图中选取有关的、重要的、本质的事物或现象表示到新编地图上来,而舍去其无关的、次要的、非本质的东西,不将其表示到新编地图上。

级别选取:指在同一类对象中选取主要的、等级高的要素,舍弃次要的、等级低的要素。

地图内容选取主要解决的三个问题:选取程度,选取标准,选取顺序二、制图对象的概括(化简)1.地物形状的概括(外部轮廓的简化和内部结构的简化)2.数量特征的概括(可通过数量分级的减少进行对象数量特征的概括。

其结果:表现为数量标志由详细变得概略。

)3.质量特征的概括:指决定物体性质的特征。

三、地物的位移:随着地图比例尺的缩小,以符号表示的各个物体之间相互压盖,模糊了相互间的关系(甚至无法正确表达),需采用图解的方法加以正确处理,即采用“位移”的方法。

基本原则:尽量保持自然地理要素和重要的地物位置正确;移动人文地理要素和其它次要地物的位置。

实质:经过概括后的地图:以概括、抽象的形式,表示出制图区域最主要的事物和最本质的特征。

制图对象的概括(化简):指对客观事物的形状、数量和质量特征进行化简。

形状化简:是去掉轮廓形状碎部,保留或夸大重要特征;数量和质量特征的化简:就是减少分类、分级的概念。

2021年注册测绘师考试真题:案例分析(文字版)(1)

2021年注册测绘师考试真题:案例分析(文字版)(1)

2021年注册测绘师考试真题:案例分析(文字版)2021年度全国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试卷测绘案例分析第一题(18分)某市的基础控制网,因受城市建设,自然环境、认为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测量标志持续破坏,减少。

为了博阿正基础控制网的功能,该市决定对基础控制网实行维护,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控制点的普查、补测、观测、计算及成果的坐标转换等。

1 已有资料情况该市基础控制网的观测数据及成果:联测国家高等级三角点5个,基本均匀覆盖整个城市区域,各三角点均有1980西安坐标系成果;城市及周边地区的GPS连续运行参考站观测数据及精确坐标;城市及周边地区近期布设的国家GPS点及成果。

2 控制网测量精度指标要求控制网采用三等GPS网,主要技术指标见下表:等级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三等≤10≤51/80 0003 外业资料的检验使用随接收机配备的商用软件对观测数据实行解算,对同步环闭合数、独立闭合环闭合差、重复基线较差实行检核,各项指标应满足精度要求:A. 同步环各坐标分量闭合差B. 独立闭合坐标闭合差和各坐标分量闭合差C. 重复基线的长度较差应满足规范要求项目实施中,测得某一基线长度约10 公里,重复基线的长度较差95.5毫米,某一由6条边(平均边长约5公里)组成的独立闭合环,其X、Y、Z坐标分量的闭合差分别为60.4毫米、160.3毫米、90.5毫米。

4 GPS控制网平差解算A. 三维无约束平差B. 三维约束平差5 坐标转换该市基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建立了城市独立坐标系,该独立坐标系使用中央子午线为东经×××°××′××",任意带高斯平面直角坐标。

通过平差与严密换算获得城市基础控制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与独立坐标系成果后,利用联测的5个高等级三角点成果,采用平面二维四参数转换模型,获得了该基础控制网1954年北京坐标系与1980西安坐标系成果。

地图制图综合的数量分析方法

地图制图综合的数量分析方法

地图制图综合的数量分析方法导读隐藏文本加配音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地图概括的数量分析应用了现代数学的方法,从而进一步揭示了地图概括的规律,提供了分类的数量指标,指导了制图作业。

这里要介绍的是在一般制图中行之有效的几种数量分析方法:图解计算法、等比数列法、区域指标法、回归分析法以及开方根规律。

一、图解计算法1、定义这是通过前苏联霍夫(B.H.CyxoB )的著作介绍过来的,是一种以地图符号的面积载负量确定符号选到数量指标的方法,这种方法一般用于确定居民点选取数额。

2、一般公式居民点的面积载负量S 由两部分组成,即居民点符号的面积q 和居民点注记的面积p ,一般公式为:)(p q n S +=式中,n ——每平方厘米的居民点个数;每个字的面积为宽×高=d 2,汉字地名注记平均由3个字组成,连同字间隔占0.5个字宽,则上式可表示为:)5.3(2d r n S +=居民点的组成动画演示衡量一个地区内居点面积载负量,即为每100m 2内居民点所占面积(mm 2)的总和,即:∑∑∑+=222100/)5.3(100/mm d r mm Si i i3、 举例1、定义这是苏联学者鲍罗金(A.B.Bopo )提出的用等比数列确定地图要素选取的方法。

2、等比数列的模式以河流为例应用等比数列法选取支流时,将河流的长短用等比数列分级,表示为A i ,而河流间的平均距离也用等比数列分级,表示为B i ,能够入选的河流最小间隔用二维的等比数列C ij 表示。

等比数列的模式表中:①选取间隔的对角线(nn C C ,,11 )为全取线,若在此线外侧的河流全部选取;距离小于左列(21~B B )及长度短于下行(21~A A )的地物全部舍弃。

②从1A ,2A ,…到n A 或从1B ,2B 到n B 数值间应符合等比关系,即:11-⋅=i i r A A11-⋅=i i p B B式中r,p 为辩认系数,是一种经验数据,可令3.1=r 及5.1=p 。

测绘工程中的地图制图与制图要素设计

测绘工程中的地图制图与制图要素设计

测绘工程中的地图制图与制图要素设计地图是人们认识和探索世界的重要工具,也是测绘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地图作为一种图形化的表达方式,能够直观地将地理信息传达给使用者。

而地图的制图与制图要素设计则是地图制作的核心内容,下面将从测绘工程的角度探讨地图制图的重要性,以及制图要素设计的方法和意义。

首先,地图制图在测绘工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地图是在测量和分析基础上绘制而成的图件,它是人类认识和利用地球的重要工具。

在测绘工程中,地图不仅是记录地理信息的手段,还是进行测量、规划和管理的基础。

通过制图,可以对地貌、地形、地貌、水系、土壤等地理要素进行准确的表示和描述,为地球表面的可视化呈现提供支持。

其次,制图要素设计是制图的核心环节。

制图要素是构成地图的基本单位,是通过地图传达地理信息的基本要素。

制图要素的设计需要考虑到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表达方式和符号表示等问题。

一组合理的制图要素设计,可以使地图更直观、易读、易懂。

例如,在地图制作中,山脉可以用等高线图表示,河流可以用蓝色线条表示,道路可以用黑色线条表示等。

通过设计合理的制图要素,可以使地图在视觉上更具美感和直观性,增加信息的传达效果。

在实际的地图制作中,有一些常见的制图要素设计方法。

首先是符号的设计。

符号是地图制图中的基本单位,通过符号的抽象表达和图形组合可以表示不同的物体和地理特征。

符号的设计需要根据地理实体的形态特点和表达要求进行合理的选择和设计。

例如,通过选择合适的颜色和线型来表示地形的高度,使用不同大小和形状的点符号来表示不同类别的地物。

其次是比例尺的设计。

比例尺是地图中用来表示实地距离与地图距离的关系的一种测量尺度。

比例尺的设计既要满足地图的使用需求,又要兼顾图幅的紧凑性和比例尺的准确性。

最后是图例的设计。

图例是地图中用来解释和说明符号和颜色含义的一种图形化表达方式。

图例的设计要考虑到内容的清晰、简洁和美观。

合理的图例设计可以使使用者更加便捷地理解地图所传达的信息。

浅谈数字地图制图

浅谈数字地图制图

浅谈数字地图制图【摘要】数字地图制图是地图制作和应用的一个系统,是由计算机控制所生成的地图,是基于数字制图技术的屏幕地图,是可视化的实地图。

数字地图制图以数字形式在系统内部传递地理信息,通过数据的处理对图形进行转换,它和许多学科都有密切联系,其中与测量学的联系尤为密切,测量学为地图制图提供了实测地形原图及地面控制成果。

此外,地图制图学还与GIS技术、遥感技术、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等息息相关。

【关键词】数字地图制图,地图投影,分幅,比例尺,质量控制近年来,数字测图仪器、电脑和软件等技术飞速发展,测绘方法也取得了极大地改进。

以全站仪和GPS为代表的智能化、数字化测绘仪器,使三维数据自动采集、传输、处理的测量数据处理系统得以实现,从而减轻了测绘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效率,缩短了时间,同时测绘精度也得到了保证和提高。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工作,浅谈一下地图制图的基本概述和工作流程。

一、地图概述地图是对真实地理世界的抽象和概括,主要以图形等视觉或数字的方式存储和传递地理信息,是人们认识地理世界的工具,其特性有可量测性、直观性、一览性。

地图可以内容、比例尺、制图区域范围、用途、介质表达形式和使用方法等作为依据进行分类。

地图语言使得地图的可视化易于解读,通常用地图符号、地图色彩及地图注记进行表达。

根据地理要素的抽象特征,地图符号可分为点、线、面符号。

地图色彩主要运用色相、亮度和饱和度的不同变化与组合,结合人们对色彩感受的心理特征,建立起色彩与制图对象间的联系。

地图视觉效果有整体感、立体感、等级感、数量感、质量感、动态感等。

色彩是最活跃的一种视觉变量,在地图设计中起重要作用。

地图注记通常分为名称注记、说明注记、数字注记和图外装饰注记等。

地图注记要素包括字体、字号、字色、字隔、字位,它们使注记具有符号性意义。

二、地图设计编辑准备阶段是根据对地图的要求收集资料,确定地图投影和比例尺,选择地图内容和表示方法,确定图面装饰和色彩设计,确定使用的软件和数字化方法,最后成果为地图设计书。

如何进行地图制图与制作精确地图的要点

如何进行地图制图与制作精确地图的要点

如何进行地图制图与制作精确地图的要点地图是一种重要的地理信息工具,它展示了地球上的各种地理特征和地理现象。

制作一份精确的地图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数据收集、处理和呈现等过程。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地图制图以及制作精确地图的要点。

一、地图制图的前期准备地图制图的前期准备包括确定制图目的、收集地理数据和选择适当的制图工具。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地图的目的和受众。

地图可以用于各种目的,如旅行导航、资源管理和城市规划等。

不同的目的需要不同的地图内容和样式。

然后,我们需要收集相关的地理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来自于地理调查、测量、遥感技术等多种渠道。

最后,我们需要选择适当的制图工具。

传统的地图制图通常使用纸质地图制图工具,而现代技术使得数字地图制图成为可能。

二、地图内容的选择与处理在地图制作过程中,选择和处理地图内容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地图的范围和比例。

地图的范围决定了地图显示的区域大小,而比例是地图上地理现象与实际距离的比例关系。

其次,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图要素。

地图要素包括地表形态、水系、交通网络和人文要素等。

根据地图目的和受众需求,选择合适的地图要素进行展示。

然后,我们需要对地理数据进行处理和加工。

这包括地理数据的筛选、清洗、转换和统计等。

通过处理地理数据,可以提高地图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三、地图样式与设计地图的样式与设计对地图的可读性和美观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我们需要选择适当的地图投影方式。

地图投影是将地球表面投影到平面上的过程。

不同的投影方式适用于不同的地理区域和目的。

其次,我们需要选择适当的符号和色彩。

符号和色彩的选择应该清晰、易于辨认,并能够传达地理信息。

同时,我们需要注意符号和色彩的使用规范,避免造成误导。

最后,我们需要设计地图的布局和排版。

地图的布局应该清晰、简洁,并能够突出地理要素和主题。

地图的排版应该合理分配空间和比例,使得地图易于阅读和理解。

四、地图制作的技术工具与方法现代地图制图通常使用数字地图制图技术。

地图设计与编绘——制图综合

地图设计与编绘——制图综合
2、保持各线段上的曲折系数和单位长度上的弯 曲个数的对比。
3、保持弯曲图形的类型特征。 4、保持制图对象的结构对比。 5、保持面状物体的面积平衡。
Here comes your footer
25
五、制图综合对地图精度的影响
• 1、地图上的图形是有误差的,误差的来源:
① 资料图的误差; ② 展绘地图数学基础的误差(使用的仪器和
• 3、编图时点状符号也会与线状符号发生矛盾,
要用符号矩阵来判断。
Here comes your footer
16
四、地图符号矩阵

地图符号的编码,不仅是建立数据库时所
必需的,也可以用来确定该符号所代表的物体
的重要性。
01010302
亚类
同一符号中的细目
要素的大类
图式中有编号的符号
• 符号的重要性基本可以通过编码反映出来,
Here comes your footer
5
2、 概括
a、含义:指的是对制图物体的形状、数量和 质量特征进行化简。分为如下三类:
b、形状概括:去掉复杂轮廓形状中的某些碎 部,保留或夸大重要特征。
c、数量特征概括:是引起信息数量标志发生 变化的概括。
d、质量特征概括:表现为制图表象分类分级 的减少。
需要夸大一些本来按比例应当删除的碎部。
Here comes your footer
13
• 2、 数量特征的概括
制图物体的数量特征指的是物体的长度、面积、 高度、深度、坡度、密度等可以用数量表达的标 志的特征。
数量特征的概括是隐含在选取和形状概括之中 的结果,并不需要制图者采取任何的综合动作。
• 3、质量特征的概括
质量概括的结果,表现为制图物体间质量 差别的减少,以概括的分类分级代替详细的分类 分级。

计算机地图制图原理

计算机地图制图原理

计算机地图(dìtú)制图原理第1章计算机地图制图是指以计算机硬件设备为基础,在相应软件软件系统的支持下,以数字格式对地图制图要素与现象数据进行采集、处理与管理,按照地图制作的规范进行符号化、图版制作与输出(shūchū),并提供地图自动分析的过程。

地图是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星体)表面的空间信息,经概括综合后以可视化、数字化或可触摸的符号形式,缩小表达(biǎodá)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模型,用以传输、模拟和认知客观世界的时空信息。

计算机地图制图(zhì tú)系统的数据转换:多源数据---计算机地图制图系统---数字地图。

计算机地图(dìtú)制图一般过程:地面数据获取---地面数据处理---地图输出。

计算机图形学是研究怎样用计算机生成、处理和现实图形的一门学科。

计算机图形系统由图形硬件系统和图形软件系统组成,图形硬件系统是支持图形的设备,图形软件系统是实现图形设备管理和图形功能的程序和数据,计算机图形系统特点是数据量大、数据结构复杂、数据操作计算机量大和处理方法复杂。

计算机图形系统基本功能:1.图形输入输出功能2.图形定义和维护功能3.图形数据存储和管理功能4.图形变换、图形处理和数据计算功能。

地图数据主要包括:1.地理要素空间数据2.地理要素属性数据3.地理要素空间关系数据4.地图符号库5.地图注记数据6.地图元数据。

计算机地图制图的当前发展特点:1.多元数据采集手段一体化2.数据标准化3.数据库集成化4.地图产品多元化5.地图分析的深入6.地图表达方式多样化7.地图及相关应用商业化。

计算机地图制图的主要研究内容:1.计算机地图制图硬件设备研制与开发2.制图数据采集与预处理3.地图要素表达与数据结构4.地图符号设计5.地形表达6.地图数据存储与组织7.地图操作8.地图空间分析与地图关系9.输入输出10.三维可视化、虚拟现实地图与虚拟地理环境11.地图制图新技术应用12.计算机地图制图软件系统与应用系统开发。

测量与地图学第五章制图综合

测量与地图学第五章制图综合

本科生课程:测量与地图学_第五章制图综合
(三)选取的方法
1、资格法:
以一定的数量或质量指标作为选取的资 格,凡达到资格标准的就选取表示,达不到的 则予以舍去的一种方法。 选取标志:
数量标志:长度、面积、产值等 资格(标准)
质量标志:等级、品种、性质等 优缺点 优点:标准明确,简单易行; 缺点:① 一个标志不能全面衡量出物体的重 要程度;
本科生课程:测量与地图学_第五章制图综合
一、地图比例尺的影响
是制图综合的最根本、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表现在: (一)影响图上表示地物多少的变化 (二)影响图上对地物碎部特征的表达 (三)影响地物重要性的变化
本科生课程:测量与地图学_第五章制图综合
本科生课程:测量与地图学_第五章制图综合
二、地图用途与主题的影响
当符号定位发生矛盾时,特别是 当同类符号碰到一起时,一般舍弃其中 较低一个。 2、移位
①双方移位:两者同等重要时,采用 相对移位方法。
②单方移位:两者重要程度不同时, 符号之间保持正确的拓扑关系的情况下, 移动级别低的一方。 3、压盖:点状符号或线状符号与面状 符号定位发生矛盾时,有时需采用压盖 方法处理。
规定选取标准和选取程度都不能千篇一律。其决定因素: (1)首先要考虑地图的具体用途。 (2)要考虑区域特点。 (3)要考虑该地图上所表示内容和指标的重要性。
本科生课程:测量与地图学_第五章制图综合
二、制图对象的概括
制图对象的概括:是指根据地图比例尺、用途和要求,确
定地图内容各要素的分类分级原则,以及对地物的形状、
② 合并:随着地图比例尺的缩小,制图物体的图形极其间隔小到不 能详细区分时,可以采用合并同类细部的方法,来反映制图物体的主 要特征。

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练习题

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练习题

《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毛赞猷等编练习题一一、名词解释1.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的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2地图学:是以地图信息传输为中心,研究地图的理论、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科学。

3水准面:当海洋静止时,自由水面与该面上各点的重力方向(铅垂线)成正交,这个面叫水准面。

4.大地水准面:在众多的水准面中,有一个与静止的平均海水面相重合,并假想其穿过大陆、岛屿形成一个闭合曲面。

5天文经度:观测点天顶子午面与格林尼治天顶子午面间的两面角。

在地球上定义为本初子午面与观测点之间的两面角。

6.天文纬度:在地球上定义为铅垂线与赤道平面间的夹角。

7.大地经度:指参考椭球面上某点的大地子午面与本初子午面间的两面角。

东经为正,西经为负。

8.大地纬度:指参考椭球面上某点的垂直线(法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

北纬为正,南纬为负。

9.地图投影:在地球椭球面和平面之间建立点与点之间函数关系的数学方法。

10.地图比例尺:地图上一直线段长度与地面相应直线水平投影长度之比。

11.主比例尺:在投影面上没有变形的点或线上的比例尺。

12.局部比例尺:在投影面上有变形处的比例尺。

13地图概括(generalization):也称制图综合,就是采取简单扼要的手法,把空间信息中主要的、本质的数据提取后联系在一起,形成新的概念14普通地图:是用相对平衡的详细程度来表示地球表面的地貌、水系、土质植被、居民点、交通网、境界线等自然地理要素和社会人文要素一般特征的地图。

15.专题地图:是把专题现象或普通地图的某些要素在地理底图上显示的特别完备和详细,而将其余要素列于次要地位,或不予表示,从而使内容专题化的地图。

16等高线:高程相等各点连接而成的闭合曲线。

17分层设色法:它是在等高线的基础上,根据地图的用途、比例尺和区域特征,将等高线划分一些层级,并在每一层级的面积内普染不同的颜色,以色相、色调的差异表示地势高低的方法二、填空题1.地图的构成要素有:图形要素、(数学要素)、辅助要素及(补充说明)。

快速掌握测绘技术中的控制点设置要点

快速掌握测绘技术中的控制点设置要点

快速掌握测绘技术中的控制点设置要点测绘技术是一项重要的工程技术,涉及到地理信息的测量、绘制和分析等方面。

在测绘过程中,控制点的设置是非常关键的步骤,它直接影响到最终绘制结果的精度和准确性。

本文将介绍快速掌握测绘技术中的控制点设置要点,帮助读者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

首先,掌握测绘的基本原理是非常重要的。

测绘是通过测量和分析地形地貌等地理信息,来绘制出地图和图表等图形表达形式。

在进行测绘作业时,我们需要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特征点,作为控制点来进行测量。

这些控制点需要满足一定的几何和地理分布要求,以保证测绘结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其次,测绘中的控制点设置需要考虑地理环境因素。

不同地区的地形地貌特点各异,因此在选择控制点时,需要考虑周围的地理环境因素,如山脉、河流、湖泊等。

这些地理环境因素不仅会对测绘过程产生影响,还会对之后的数据分析和处理带来不确定性。

因此,在进行控制点设置时,需要充分了解和考虑当地的地理环境特点,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另外,测绘中的控制点设置还需要考虑测量设备的精度和灵敏度。

测绘的过程需要使用各种测量设备,如全站仪、GPS等。

这些设备的精度和灵敏度不同,会对最终的测绘结果产生差异。

因此,在进行控制点的设置时,需要根据具体的测量设备和要求来选择合适的控制点。

一般来说,测绘设备的精度越高,测量的控制点也要求越精细。

此外,测绘中的控制点设置还需要考虑测量范围和密度。

测绘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测量的范围和密度,以保证测绘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对于大范围的测绘任务,需要设置更多的控制点,以保证整个测区的覆盖性。

而对于小范围的测绘任务,可以适当减少控制点的数量,以节约时间和精力。

因此,在进行控制点设置时,需要根据具体的测绘任务来确定合理的测量范围和密度。

最后,测绘中的控制点设置还需要考虑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在测绘过程中,我们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得到最终的测绘结果。

因此,在进行控制点设置时,需要考虑后续数据的处理和分析需求,选择合适的控制点进行测量。

如何利用测绘技术进行大地控制点的建立

如何利用测绘技术进行大地控制点的建立

如何利用测绘技术进行大地控制点的建立测绘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准确的地理信息,还帮助我们进行资源管理、城市规划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工作。

而大地控制点的建立则是测绘技术中的一项关键任务,下面将从测绘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大地控制点的建立方法两个方面来探讨。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测绘技术的基本原理。

测绘技术是一门应用数学、物理学和地球科学等知识来测量、描述和分析地理现象和信息的学科。

测绘技术主要包括地形测量、地理信息系统和卫星导航等几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地形测量通过测量地球表面的形态和特征,得到地理信息;地理信息系统则是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地理信息的收集、存储、分析和展示;而卫星导航则是利用卫星定位系统来获取地理坐标和位置信息。

这些技术共同构成了现代测绘技术的基础,为大地控制点的建立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大地控制点的建立方法。

大地控制点是建立测绘坐标系统和进行全球坐标定位的基础,它的建立需要参考一些已知的地理坐标和精确的测量。

首先,我们需要在全球范围内选取一些地理特征明显、易于测量的地点作为控制点的基础。

这些地点可以是山峰、海岸线的拐点、交界处等。

然后,利用卫星导航系统等测量工具对这些控制点进行定位和测量,得到它们的经度、纬度和海拔等信息。

根据这些测量结果,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全球的大地控制点网络。

这个网络可以作为测绘工作的参考基准,将地球表面划分成一个个小区域进行测量和定位。

在建立大地控制点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首先,精确性是大地控制点建立的关键。

只有精确的测量才能够提供准确的地理坐标和位置信息。

因此,在选择和测量控制点时,需要使用高精度的仪器和设备,并进行多次测量以提高结果的可靠性。

其次,全球的大地控制点网络需要有国际合作和标准。

因为地球是一个整体,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测量结果需要进行统一和对比,以保证地理信息的一致性和互通性。

最后,大地控制点的建立还需要注意时效性和更新性。

如何利用测绘技术绘制精确地图

如何利用测绘技术绘制精确地图

如何利用测绘技术绘制精确地图引言地图是人类社会认识和利用地球表面最基本的工具之一。

精确的地图对于各行各业都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城市规划、灾害防治还是旅游导航,都需要精确地图的支持。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利用测绘技术绘制精确地图。

一.测量技术的应用测绘技术在地图制作中扮演着核心角色。

传统的测量工具如经纬仪、水准仪以及全站仪等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新一代的测绘仪器也不断涌现。

例如,激光扫描仪能够快速获取地物的三维坐标信息,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可以高效地获取大面积地物影像,这些创新的测量技术为绘制精确地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二.数据处理与空间分析绘制精确地图需要对采集到的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在数字化时代,传统的手工绘图方式已经不再适用。

现代测绘技术能够将采集到的数据直接输入计算机,在专业的地图信息系统中进行处理和分析。

通过空间数据库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可以对地图数据进行准确精确的处理,提高地图制作的效率和质量。

三.卫星技术与地图制作卫星技术在地图制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卫星定位系统如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能够提供高精度的位置信息,基于GNSS技术的实时动态定位能够实现对地物位置的精确测量。

此外,遥感卫星能够获取大量的地表影像数据,通过遥感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获得大范围的地理信息,为地图制作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来源。

四.精确地图的应用领域精确地图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城市规划中,精确地图可以提供准确的道路和建筑信息,帮助规划师进行城市的发展规划和交通网络的设计。

在灾害防治中,精确地图可以提供准确的灾害易发区域和疏散路径,帮助减少灾害的损害。

在旅游导航中,精确地图能够为游客提供准确的导航信息,使其更好地探索陌生的地方。

结论在测绘技术的支持下,精确地图已经成为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工具。

测量技术的创新、数据处理与空间分析的进步以及卫星技术的应用将地图制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不断拓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能够绘制出更加精确、全面的地图,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基于GIS的地图制图技术研究

基于GIS的地图制图技术研究

基于GIS的地图制图技术研究摘要:在科学技术水平显著提升的背景下,我国的多个领域都取得了较大进步。

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工具,地图制图技术也在不断地完善与发展,地图不仅再只是简单的地类要素表述,也是融合着艺术与科学技术的实用工具。

计算机制图技术的发展,使GIS技术被引入地图绘制之中,提高了地图数字化的进度和编辑能力,使地图的信息更加丰富、准确。

关键词:GIS;地图制图;数字化引言图作为一种描述、研究人类生存环境的信息载体,融合科学与艺术为一体,成为人类生产与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

GIS是指地理信息系统,主要是综合处理和分析空间数据的一种技术手段,它以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对空间相关数据进行了采集、管理、操作、分析、模拟等处理,来实现地理信息的空间和动态效果,本身是为地理研究和社会服务而建立的计算机系统。

在地理信息工程的不断推进下,如何能有效利用现有的GIS数据,采用高效快速的数据加工流程,在保障实用性和科学性的基础上快速生产出高质量的地图已经成为制图行业研究的热点课题。

1GIS的含义GIS是一种有效的地理信息系统,它不仅是为进行地理研究和社会服务而建立的一个计算机系统,它也是对空间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和分析的一种技术手段。

GIS 的应用基础是空间数据库,GIS在运行时会根据高效的计算机技术,对空间中的有效数据进行采集、管理、操作、分析、模拟等相应的操作,以此实现地理信息的空间和动态效果,确保地理信息的有效性。

经过近几年来社会经济和科学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GIS数据配合全新的数据加工,生产出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都较高的地图,是目前我国地图制图行业的重要课题和发展道路。

在地图制图技术未来的发展中,GIS空间数据将会得到越来越多的结合和应用,而在地图制图技术的空间数据应用中,空间数据具有相应的空间、属性、时间三种特征,而GIS空间数据也因为这三点特征,明确的表现了空间的实质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 7 不同地图要素组合的概化过程示意图 2 结束语 地图是空间信息在二维平面的投影, 因此制图综合除了应当满 足二维欧式空间的相关原则之外, 还应当符合空间尺度转换的相关 原则。 基于地图要素控制点的算法首先必须以最大比例尺的地图作 为制图综合的底图, 制图综合的本质就是隐藏当前比例尺下的次要 信息, 以突出主要信息, 因此必须要以包含最大信息量的最大比例 尺的地图作为制图综合的底图,在该底图上制定制图综合的规则, 这是目前制图综合算法或模型都必须遵循的原则。 对于地图要素控制点的选取是该算法最重要的一环, 必须根据 具体的地图专题, 制图目的 、 地图精度等进行分析, 一般来讲, 控制 点应当包括决定地图要素形态、 位置与控制地图要素之间的拓扑特 征的点等。 阈值和步长是算法的一个难点, 如果设定的过小, 会造成数据 冗余, 系统效率过低等问题; 如果设定的过大, 则会造成地图要素在 随比例尺的缩放时发生不光滑变化的问题。因此, 阈值和步长的设 定应当根据地图的精度 、 制图的目的等进行反复的比较, 择取最优 的指作为制图综合的阈值和步长值。
制点决定的。如图 1 所示,曲线 ABCDEF 在空间上的形态完全是由 控制点 A、 B、 C、 D、 E、 F 决定的。 当地图的比例尺缩小时, 曲线只需要 控制这些点的位置, 就可以保证在该比例尺下的地图要素近似的贴 近真实的地物。对于面状要素, 可以借助处理线要素的方法,如图 2 所示,多边形 ABCDA 可以认为是有首尾两点重合而成, 多边形的空 间形态是由控制点 A、 B、 C、 D 决定的。因此基于控制点的假设是合 理的。由于地图要素形态的千差万别, 更多的情况是地图要素由控 制着地图要素宏观形态的关键点和控制其微观形态的关键点共同 控制, 前者可称为宏控制点, 后者为微控制点, 宏控制点决定着地图 要素的空间格局,微控制点使得地图要素的信息更加丰富。如图 3 所示,点 A、 B、 C、 D 称为宏控制点, 被红色椭圆包围的曲线拐点称为 微控制点。随着比例尺的缩小, 图 3 中的曲线最终会被概化成如图 6, 地图表现的信息更多的倾向与宏观方面的。
图 3 地图要素中微控制点图 图 4 地图要素中宏、 微控制点概化图 1.2 控制点选取的原则 所谓控制点, 就是在一定比例尺下控制着某一地图要素的空间 形态、 分布、 位置的关键点, 例如曲线的转折点, 交点等。 考虑到地图 要素的形态 、 位置 、 尺寸随比例尺在视觉上表现出的连续变化的特 征, 对于地图要素的控制点的选取应综合考虑地图的精度、 用途、 类 型等影响因素。由于人的视觉分辨力的极限为 0.2mm, 如果没有做 特殊的调查, 为了保障地图要素随比例尺的缩小而呈现出来的视觉 的连续变化性, 建议采用这个极限值作为选取的标准, 将控制点的 选取约束在人的视觉分辨能力的范围之内是有意义的, 对于一些要 求不是非常严格的地图来说, 这个限制可以适当的放宽, 以减少数 据的存储量和加快制图综合的速度。 1.3 基于地图要素控制点的规则分析 比例尺连续变化时, 地图要素的数量 、 形态 、 位置 、 尺寸等必然 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这种变化几乎总是从微观到宏观的, 也就是说 在比例尺缩小的情况下,地图要素局部微小的形态首先被融合、 概 化甚至是删减掉; 随着比例尺的继续缩小, 控制点的重要性也逐渐 发生变化, 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控制点间的图上距离变小了, 相应的 原本一些在大比例尺上的相对比较关键的控制点逐渐随着和其他 点距离的拉近而变得不重要了, 最终也会逐步被删除。为了描述这 个过程, 在综合分析了制图综合的特点与过程之后, 建立如图 5 综 合的规则。
科技创新
2014 年第 27 期
科技创新与应用
基于地图要素控制点的制图综合研究
朱吉祥 张礼中 周小元 陆 琰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河北 石家庄 050061 )
摘 要: 地图属于欧式空间的二维平面坐标体系, 必须符合欧式空间关于制图综合的相关原则, 同时地图又是空间信息就在二维 平面上的投影, 必然也要符合空间尺度转换的相关原则, 然而这两个空间的转化方法不同, 这就是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 (GIS ) 中 制图综合之所以如此困难的原因。通过分析欧式空间尺度和空间尺度的异同之处, 提出了制图综合中与之相对应的地图缩放和 地图概化, 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以地图要素控制点作为制图综合依据的规则, 对于点、 线、 面状要素及其组合的制图综合进行 了深入的分析, 并提出了相对应的修正规则。 关键词 : 地图要素; 控制点; 制图综合; 地图概化 GIS;
引言 制图综合 (cartographic generalization) , 是指对地图要素按照一 定的规律和法则进行选取和概括, 用以反映在当前尺度下的制图对 象的基本特征和典型特点及其内在联系的过程。 制图综合一直是地 理信息系统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1~2], 国内外为此进行大量的工作, Topfer 的开平方模型是最早应用于制 图综合模型之一 [3]; 尹连旺等 [4]在此基础之上, 考虑不同地图要素重 要性的差别, 提出了复合指数开方根模型; 马荣华等[5]在总结前人的 研究成果之上, 提出了 GIS 在分层支持下的面向地理特征的自动综 合的方法; 李云岭等 [6]通过定义 “单元图形 ” , 提出了制图综合的 “四 倍原则” ; 赵彬彬等[7]在通过构建层次空间数据模型途径探讨了 GIS 空间数据在不同尺度下的表达; 王家耀 [8]等利用制图综合知识建立 了地图自动综合算法。归纳起来, 当前关于制图综合的研究主要集 : 1 ) 中在以下三个方向 [9~10] ( 多尺度分别构建, 建立多个地图数据 库; (2 ) 基于大比例尺的地图信息, 采用计算机自动综合的算法动态 构建; (3 ) 多尺度混合构建, 通过建立若干个关键比例尺的地图数据 库, 对其间的比例尺数据采用综合算法动态生成。 然而上述方法均存在各自的不足之处: 对于方法 (1 ) , 数据冗余 是其最大的缺点, 大量相关的信息被存储至地图数据库中, 不仅大 大增加了数据库的负荷量, 同时也降低了信息的索引速度; 对于方 法 (2 ) , 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方式, 目前还没有一种算法可以实现计算 机制图的自动化, 一方面是由于地图要素的非均质引起的, 同时也 受到计算机硬件发展的限制; 对于方法 (3 ) , 不仅存在数据冗余, 更 大的问题是对数据的采集、 管理和维护。 地图作为地学信息在平面上的二维投影, 不仅受到了地理一些原则[11]。 1 基于地图要素控制点的制图综合算法 1.1 地图要素控制点 任何地图要素在空间上都是呈现出一定的形态的, 这种形态包 括它的位置 、 大小、 形状 、 变化等, 地图所要素展现的是这些地图要 素的特征及其组合。但是, 任何精度的地图都是建立在对真实的自 然现象概化的基础之上, 地图只是表现在该比例尺之下最重要和最 关键的信息。地图作为对真实世界的二维描述, 其核心的内容不外 乎就是对于各种地物在平面上的表达。 这种表达要求在现有的比例 尺之下最接近真实, 但是人类肉眼的分辨力是有限的, 能分辨的极 限是>0.2mm, 即使是再精细的地图, 一旦超过了人类肉眼的辨别范 围, 是获取不到这些信息的, 从这一方面来看, 一味的追求地图的高 分辨率是没有实际应用价值的。
图 1 曲线空间分布图 图 2 面空间分布图 地图是真实世界平面投影, 平面上图形是由点 、 线、 面构成的, 进一步分析可知, 线其实是用无数的点组合而成的, 而面则是用封 闭的线所圈定的。因此, 地图是由无数的点按照一定的组合方式构 成的, 各地图要素的空间形态主要就是由控制其空间形态变化的控
基金项目 : 全国主要城市环境地质综合评价 (1212010535501 )
图 5 地图要素随比例尺缩小而变化的一般性过程图
- 3 -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 年第 27 期
科技创新
地图是由不同的地图要要素构成的, 他们相互之间的拓扑关系 是地图表达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对于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拓扑特 征, 在制图综合的过程当中应当保持不变。图 7 是表示某一地图按 照上述算法随比例尺缩小进行制图综合的过程, 有 A、 B、 C 可知, 在 椭圆 1 处, 利用上述自动综合的规则成功地避免了多边形与曲线不 相交的问题, 因为在上述算法中, 多边形和曲线无差别的都是采用 上述基于线状要素的交点修正算法。 但是这种不考虑两者之间差别 的算法同样会带来问题; 当地图 A 随比例尺缩小逐渐变至 C 时, 在 椭圆 2 处, 原本不相交的拓扑结构被破坏了, 变成了相交的关系, 而 按照传统的制图综合的方法, 这种情况通常的解决方法就是通过平 移的方式解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必须对上述算法进行调整, 让算 法在进行地图自动综合之前, 首先检查进行制图综合的两要素是否 属于同一地图要素, 如果是, 默认上述进行制图综合, 如果不是, 则 向相反的方向平移。规则如下: Object: Map Elements Constraint: Thresholds Setting: Step Length; Loop Operator; translated value RULE 5: IF different type of map elements THEN translation to the opposite direction 平移的距离由人为设定, 根据具体的要求, 这个距离可以是常 数, 也可以是随比例尺线性变化的函数。
规则分析: 为了具体分析制图综合的过程,考虑以下的一个缩放过程: 就 是在连续的两次随比例尺的缩小而发生的控制点的删减过程。 为了 分析的方便性, 假设这两个删减的点是两个相邻的控制点, 制图综 合包括地图缩放和地图概化。地图缩放是指地图要素的大小、 长短 随比例尺呈线性变化, 至于地图要素的形态 、 位置等特征是不发生 改变的; 地图概化是指在当前比例尺下, 利用删减、 融合、 移动、 夸张 的方法表现地图的主要信息, 同时忽略次要信息的过程。 在一基础大比例尺的地图上, 地图要素随比例尺缩小, 首先作 出的反应就是进行无概化的地图缩放, 当地图要素有相邻控制点之 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所给定的阈值时, 发生删减, 其他没有达到阈 值的依旧进行无概化的地图缩放, 虽然过程都是一样的, 但是对象 却在缩放与概化的过程中逐渐发生变化。因此, 地图缩放为地图概 化创造了条件, 即地图要素各控制点之间的距离在缩放之中逐渐缩 小彼此之间的视觉距离;同时地图概化为缩放提供了新的对象, 这 样就形成了一个循环, 最终地图要素会随着地图比例尺的连续缩小 而连续 “简化” 。通过以上分析, 可以归纳出如下制图综合的规则: Object: Based Large-scale Map Constraint: Thresholds Setting: Step Length; Loop Operator RULE 1: IF control points_distance > threshold THEN gen - eralization 1.3.1 考虑不同重要性的地图要素的制图综合 (1 ) 如图 6 所示, 曲线组合 A 在椭圆处原本是相交 的, 但是上述的分析进行自动综合之后, 由于各控制点 的删减是随机的,所以就有可能删去曲线共同的交点, 最终形成了曲线组合 B,这样就破坏了曲线组合原本的 拓扑关系。因此如果考虑不同地图要素的不同重要性, 算法会带来失真的效果, 概化后的地图也就失去的本身 所具有的指导意义。考虑不同地图要素的重要性的差别 是任何行之有效的算法所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有如下 规则: RULE 2: IF one intersection THEN omit the other control point RULE 3: IF two intersections THEN map zoomin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