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变革过程1解冻
学习《组织管理与变革》心得体会(三)
学习《组织管理与变革》心得体会(三)第九章___变革与___文化1、教学目的本章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___变革的含义及原因(2)___变革的类型、目标及内容(3)___变革的过程、程序、原则(4)___变革的阻力及管理(5)___变革的压力及管理(6)___的冲突及管理(7)___文化的概念及特点(8)___文化的结构与内容(9)___文化的功能与塑造2、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课堂教学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
3、学时分配4学时4、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___变革的压力、阻力与管理方法,难点___文化的塑造。
5、作业布置阻力变革的阻力产生于哪几个层次。
各层次阻力相互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你认为产生阻力的最根本原因在哪。
6、辅导安排随堂辅导7、教学内容第一节___变革的一般规律___变革就是___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对___中的要素进行结构性变革,以适应未来___发展的要求。
当今,由于___面对的是一个动态(范本)的、变化不定的大环境,在这种环境下,一种___结构、___制度在当前是合适的,可过一段时间,在新的环境因素下,它们可能就不适用了。
为这___适应环境的变化,为了更有效的利用资源,最大限度的实现___目标,___必须不断进行变革。
可以说,___变革是___保持活力的一种手段。
所以,要使___顺利地成长和发展,就必须自觉地研究___变革的内容、阻力与其一般规律,研究有效管理变革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一、___变革的动因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日益发展的今天,由于___面对的是一个动态(范本)的、不稳定的环境,一个___要生存、发展、壮大,并不断地趋于成熟,不断取得成功,就必须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而适时的调整其目标与结构。
所以,不仅老化的___需要变革,实际上,处于每一个成长阶段的___都需要变革。
促使___变革的动因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1、外部环境因素从系统的观点乍,任何___都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属于社会大环境中的一个子系统,因此,它无力控制外部环境,而只能主动适应外部环境。
变革管理的四个基本步骤课后测试答案
变革管理的四个基本步骤课后测试答案一、单选题1、变革管理的四个基本步骤中,第一个是解冻,以下哪项不是解冻的目的?(10 分)A把组织要解决的问题暴露出来B解冻凝固的观念C解冻固话的思维D使每位员工在企业中找到合适的位置正确答案:D2、以下哪一项是信任释放法运用的关键?(10 分)A个人和组织之间建立信任很难,所以组织要处处为员工考虑B组织要先建立对个人的信任,而不是期望个人先信任组织C时刻强调个人对组织的信任是达成彼此信任的基石正确答案:B3、以下哪项不属于实现“改变”的路径?(10 分)A文化途径B流程途径C技能途径D制度途径正确答案:C二、多选题1、领导力的的体现形式有哪些?(10 分)A团队领导力B权利领导力C责任领导力D变革领导力正确答案:B C D2、新经济时代下,领导者面临的挑战有哪些?(10 分)A企业变革难度导致变革意愿低B组织与变革者的创新力弱致使变革力降低C新经济时代对变革管理者的变革能力提出新要求正确答案:A B C3、在变革管理的第二步是释放,下列哪些项属于释放的作用?(10 分)A释放对组织的不满B释放员工的不甘,能够更好地执行组织领导者的决定C释放员工的负面情绪D接受现实正确答案:A B C D4、释放的方法有以下哪些项?(10 分)A心理释放B态度释放C信任释放D情感释放E机会释放正确答案:A C D E5、行动的目的就是赋能,可以运用的方式有()(10 分)A引导B指导C辅导D督导E疏导正确答案:A B C D E三、判断题1、变革管理第一步是解冻,运用的方法主要是:危机塑造法、理性分析法、对比法和杠杆管理法(10 分)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正确2、专业能力强,但心理状态不稳定的员工,在行动阶段适合用引导,而不是疏导(10分)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错误。
组织变革的模式有几种
解冻现状——移动到新状态——重新冻结新变革使之持久
解冻 移动 重新冻结
图4-7 勒温的三阶段变革模式
该模式主要是针对员工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
2、卡斯特模式: 卡斯特(E.Kast)将组织变革步骤分为六项:
6.根据组织变革的效果,实行反馈,评定变革效果与计划有无差异,如有,反复循环加以修正。
3、 吉普森模式:吉普森(J.L Gibsun)提出的计划性模式,将组织变革分成九个方面的步骤:
1.要求变革的压力:来自组织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
2.对问题的察觉与识别:关键在于掌握组织内部的多种信息;
3.对问题的分析:包括需要纠正的问题、问题的根源、析变革中的限制因素,包括领导作风、组织结构和成员特点等;
7.贯穿方案:通常考虑三方面的问题:实施的时机、发动的地点、变革的深度;
8.评价变革的效果;
1.对组织的反省和批评:对组织内外部条件环境进行深入分析;
2.觉察问题:认识到组织变革的必要性;
3.辨明问题:找出现存状态与所希望状态之间的差距;
4.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可供选择的多种方法,对它们进行评定,并研究如何实施以及成果的测定方式,最后做出选择。
5.实施变革:根据所选择的方法及行动方案,实施变革;
9.反馈:即反馈评价结果,使管理人员了解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
一般讲课中从以下几方面讲组织变革的模式:
1、组织变革的系统模式
2、组织变革的过程模式
3、组织变革的成长模式
4、组织变革的综合模式
南开大学20秋《组织理论》在线作业(参考答案)
1.从探讨组织变革中组织成员的态度出发,提出组织变革要经历解冻、改变、冻结三个过程。
这是组织变革程序中的()。
A.勒温程序B.克利程序C.卡斯特程序D.艾诺芬程序答案:A2.与“复杂人”假设相对应的管理方法是()。
A.系统方法B.权变方法C.人本方法D.科学管理方法答案:B3.组织学习与组织发展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A.前者是计划好的最终状态,后者不一定有明确的目的B.前者关注的是学习和运行的整体,后者关注应用知识技能和过程如何C.前者不一定有明确的目的,后者是计划好的最终状态D.前者关注应用知识技能和过程如何,后者关注的是学习和运行的整体答案:C4.组织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A.共同的价值观B.组织目标或宗旨C.作风及传统习惯D.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答案:A5.衡量和纠正组织活动的偏差,使实践活动与组织目标相一致的过程是指()。
A.管理B.控制C.协调D.领导答案:B6.“经济人”的假设来源于()。
A.亚当·斯密B.法约尔C.梅奥D.泰罗答案:A7.美国学者西蒙行政理论的中心是()。
A.组织B.决策C.生态D.人际关系答案:B8.目标管理是行政组织自身管理的方法之一,其提出者是()。
A.泰罗B.法约尔C.德鲁克D.弗雷德里克森答案:C9.被誉为“经营管理之父”、行政管理学派的代表的学者是()。
A.泰罗B.法约尔C.马克斯·韦伯D.西蒙答案:C10.领导者的权力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除了职位权力外还有()。
A.个人权力B.法定权力C.专长权力D.奖赏权力答案:A11.以下哪项因素不是组织变革的阻力?()A.求稳性B.习惯性C.激励性D.安全性答案:C12.组织通常面临互相冲突的环境制约因素,下列各项不属于的是()。
A.既定政策B.不确定性C.人员性因素D.协商性答案:C13.命令统一性的基本含义是()。
A.一个下级只服从一个上级的直接指挥B.命令由上级作出C.命令由专门部门拟订D.命令必须执行答案:A14.“人们不会主动的承担责任,只有外部诱因的引导下,才能使人们做出有利于组织的事情”,这种假设出自()。
11 组织变革组织行为与自我提升 (1)
组织行为与自我提升11 组织变革——提高组织适应力的必要手段1.组织变革的含义:组织变革(origination change,OC)是指组织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内部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并完善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以提高组织适应环境变化能力的过程。
2.组织变革的类型:✓战略性变革:组织对其长期发展战略或使命所做的变革。
✓结构性变革:组织需要根据环境的变化对组织的结构进行变革并重置,在组织中进行权力和责任的分配,使组织变得更为柔性灵活、易于合作。
✓流程主导性变革:组织紧密围绕其关键目标和核心能力,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业务流程进行重新构造,这种变革会对组织结构、组织文化、用户服务、质量、成本等各个方面产生重大的影响。
✓以人为中心的变革:组织必须通过对员工的培训、教育等,使员工的观念、态度和行为等方面与组织保持一致。
3.组织变革的目标使组织更具环境适应性 使管理者更具环境适应性 使员工更具环境适应性4.影响组织变革的因素:(1)组织目标的选择与修正(2)组织结构的变动(3)组织职能的转变(4)组织成员内在动机和需求的变化(5)组织环境的变化5.组织变革的理论(1)系统理论(2)行为理论(3)权变理论(4)情境理论(5)组织再构造理论1.组织变革的模型莱维特模式:在有计划的组织变革过程中,相互间起显著作用的四个变量为结构、任务、技术、人员,它们是相互依赖的。
其中任何一个变量发生变化,其他变量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
在莱维特构想的基础上,一般将组织变革归纳为3种方式:①以组织结构为重点的方式②以工作任务和技术为重点的变革方式。
③以人为重点的变革方式。
1.组织变革的模型勒温三阶段模型:①解冻(unfreezing):解冻是管理上的责任,是进行变革所必要的准备。
这一步骤的焦点在于创造变革的动力,鼓励员工改变原有的行为模式和工作状态,采取新的适应组织战略发展的行为与态度。
②变革(changing):通过改变组织的任务、结构或技术来采取行动,以改变现状。
组织变革的三阶段模式
组织变革的过程包括解冻一变革一再冻结三个阶段。
①解冻阶段。
这是改革前的心理准备阶段。
组织在解冻期间的中心任务是改变员工原有的观念和态度,组织必须通过积极的引导,激励员工更新观念、接受改革并参与其中。
②变革阶段。
这是变革过程中的行为转换阶段。
组织要把激发起来的改革热情转化为改革的行为。
③再冻结阶段。
这是变革后的行为强化阶段,其目的是要通过对变革驱动力和约束力的平衡,使新的组织状态保持相对的稳定。
简述组织变革的程序
组织变革的程序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1. 确定变革的问题:通过分析找到组织存在的各种问题,并确定其重要程度。
可以采用的调查方法包括市场调查、民意测验或消费行为调整等。
2. 进行组织诊断:为了准确地掌握组织需要进行变革的事实及程度,必须对组织进行诊断。
最好邀请专家参加,协助诊断工作的有效展开。
3. 实行变革:为了顺利实施变革,减少来自各方面的阻力,首先要进行宣传和动员,提高全员参与的积极性。
同时,研究切实可行的变革计划并采取行动,可以先在部分部门试行,在取得经验后再全面推行。
4. 变革效果评估:在实施变革过程中,应注意变革效果的反馈,并对反馈情况进行分析,通过整理变革中出现的问题,使变革能够顺利进行。
此外,组织变革的程序还包括制定变革方案、选择正确方案、清除变革阻力等步骤。
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相关学者。
管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名词解释:1.管理:是指一个组织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通过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工作,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以实现组织预定目标的过程。
2.决策:是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进行选择或调整的过程。
3.计划:是指将实施决策所需完成的活动任务进行时间和空间上的分解,以便将决策任务具体落实到组织中的不同部门和个人。
4.综合性计划:是指对组织业务经营过程的各个方面所做的全面规划和安排,关系到组织多个目标和多方面内容的计划。
5.组织:是由一定的群体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按照一定的原则,通过组织设计,以特定的结构运行的一种集合体。
6.管理幅度:是指组织中一个上级主管直接指挥的下级的人数。
7.有效管理幅度:一个上级主管能有效地指挥下级的人数。
8.选聘:通过一定的方式,把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管理技巧、管理经验及其他特性的申请人吸引安置到组织中空缺的管理岗位上的过程。
9.培训:是指为管理人员灌输组织文化、道德观念,提供思路、理念、信息和技能,帮助他们提高素质和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发挥内在潜力的过程。
10.领导:所谓领导,就是一种影响力,是对一个组织为确立目标和实现目标所进行的活动施加影响的过程。
11.激励:是利用某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
12.沟通:是指一方将信息传递给另一方,并期待其作出反应的过程。
13.冲突: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交往和互动的过程中,因为相互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异而产生意见分歧、争论和对抗等,使得彼此之间关系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状态,这种现象称为冲突。
14.控制:是为了确保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实施的检查、监督及纠正偏差的管理活动过程。
15.间接控制:是指控制者与被控制对象并不直接接触,而是通过中间媒介进行控制的形式。
16.创新:首先是一种思想以及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实践,是一种原则以及在这种原则指导下的具体活动,是管理的一项基本职能。
组织变革的模型
改变是通过认同和内在化等方式,使组织 成员形成新的态度和接受新的行为方式。 重新冻结是利用必要的强化方法,使被接 受的和被期望的新态度和行为方式能长久 地保持下去。
一家大型石油公司的管理层决定重组 它在美国西部的营销部门。该石油公司在 西部的西雅图、旧金山、洛杉机设有三个 区办事处。公司决定把3个区办事处并为一 个,设在旧金山。这次重组意味着要转移 150多名员工,取消一些重复的管理职位, 建立新的指挥系统。可以想象,这样重要 的举措是难以保密的。在决定正式宣布前 的几个月里,早已谣言四起。
勒温的三步模型
勒温认为,在组织变革中,人的变革是最 重要的,组织要实施变革,首先改变成员 的态度。组织成员态度发展的一般过程, 反映着组织变革的基本过程,进而他提出 组织变革的三步:解冻、改变、重新冻结。
解冻是指刺激个人或群体改变他们原来 的态度和习惯而接受新观念的过程。 在解冻期内,管理者向成员介绍组织的 现状及问题,描述变革后组织将有怎样 的未来,使人们产生理解、支持改革的 愿望。
由于这一决策本身是公司总部单方面 制定的,受其影响的人毫无机会陈述自己 的理由。在西雅图或洛杉机的员工可能不 喜欢这项决定及因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要搬迁到另一座城市,孩子们要离开学校, 要结交新朋友、新同学—他们惟一能左右 的就是辞职。事实上有不到10% 的人这么 做了。
2
理想 状态
约束力
现状 推动力 给现状பைடு நூலகம்冻的方式 时间
组织行为学复习重点_百度文库
组织行为学复习重点_百度文库组织行为学复习重点考试题型:一、选择题10×2′二、名词解析5×5′三、简答题5×5′四、论述题2×15′复习重点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1、组织行为学的概念 P8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组织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
2、组织行为学的作用 P10(1 有助于强化人性化管理意识,充分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2 有助于合理选拔和使用人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3 有助于改善管理沟通,增强团队的凝聚力(4 有助于提高领导能力和水平(5 有助于促进组织变革和发展(6 有助于积极心理品质和能力的开发和有效管理第二章知觉、归因理论与个人决策1、社会知觉 P28—32社会知觉是指个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个人、他人以及团体特性的知觉,包括对他人的知觉、人际知觉、角色知觉和自我知觉。
社会知觉不仅取决于被感知的人、群体本身,也取决于感知者的目的、态度、价值观和过去的经验。
P28社会知觉的存在的各种偏见:P29-32(1)首因效应(2)晕轮效应(3)近因效应(4)定型效应(5)投射2、归因理论P32-35归因就是指人们对别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其原因或者动机的过程。
P32归因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 P32(1)因果关系归属,即对人的心理活动以及行为的原因进行归属;(2)社会推论问题,即对行为者的心理特征和个性差异作出推论;(3)未来行为预测,即根据人们过去的行为,预测在今后有关情境中比较有可能表现出来的行为。
归因的类别:P33海德:内因和外因凯利:(1归因于从事该行为的人;(2)归因于行为者的对手;(3)归因于行为产生的情境。
归因的参照点:(1)一致性;(2)一贯性;(3)特殊性 P33对成功与失败的归因:P34 努力、能力、任务难度和机遇第三章个性与心理测验一、个性是指个体的比较稳定的、经常影响个体的行为并使个体和其他个体有所区别的心理特点的总和。
周三多管理学(高教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第十章
第十章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1.试分析组织变革的内涵与必要性组织变革:是指组织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对组织中的要素及其关系进行调整,以适应组织未来发展的要求。
任何一个组织,无论过去如何成功,都必须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调整自我并与之相适应。
组织变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组织的效能。
在动荡不定的环境条件下,要想使组织顺利地成长和发展,就必须自觉地研究组织变革的内容、阻力及其一般规律,研究有效管理变革的具体措施和方法,以积极引导和实施组织的变革。
2.组织变革过程中包括哪些主要工作?(1)通过组织诊断,发现变革征兆(2)分析变革因素,制定改革方案(3)选择正确方案,实施变革计划(4)评价变革效果,及时进行反馈3.组织变革过程包括哪些阶段?变革过程中可能遇到哪些阻力?如何克服这些阻力?答(1)组织变革的过程为使组织变革顺利进行,并能达到预期效果,必须先对组织变革的过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然后按照科学的程序组织实施。
组织变革的过程包括解冻一变革一冻结三个阶段。
组织变革的阻力有个人阻力与团体阻力。
①个人阻力包括利益上的影响和心理上的影响。
②团体阻力包括组织结构变动的影响和人际关系调整的影响。
(2)消除组织变革阻力的管理对策①客观分析变革的推力和阻力的强弱。
管理层应当分析阻力的强弱,采取有效措施,增强支持因素,削弱反对因素,进而推动变革的深入进行。
②创新组织文化。
只有创新组织文化并渗透到每个成员的行为之中,才能使露出水面的改革行为变得更为坚定,也才能够使变革具有更稳固的发展基础。
③创新策略方法和手段。
为了避免组织变革中可能会造成的重大失误,使人们坚定变革成功的信心,变革者必须采取比较周密的变革方案,并从小范围逐渐延伸扩大。
4.何谓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有何特征?答组织文化是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
组织文化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1)超个体的独特性每个组织都有其独特的组织文化,这是由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时代背景以及不同的行业特点所形成的。
组织变革的过程
组织变革的过程随着全球化和科技的发展,组织变革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组织变革不仅是对组织结构、流程、文化等方面的调整,更是对企业战略和业务模式的重新设计。
组织变革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跨越多个阶段,才能实现变革的目标。
一、变革前期准备变革前期准备是组织变革的重要阶段,它包括对企业现状的分析、变革目标的确定、变革所需资源的准备等。
在此阶段,企业需要对内部和外部环境进行全面分析,了解企业的优势和劣势、机遇和挑战,确定变革的方向和目标。
同时,企业需要准备好变革所需的资源,包括财务、人力、技术等方面的资源。
变革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是否有足够的资源来支持变革的实施。
二、变革方案设计变革方案设计是组织变革的核心阶段,它包括制定变革方案、确定变革的步骤和时间安排、制定变革的实施计划等。
在此阶段,企业需要充分考虑变革的风险和挑战,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确保变革的顺利实施。
另外,企业还需要在变革方案设计阶段,确定变革的推进方式和沟通机制。
在变革过程中,沟通是至关重要的,只有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才能使组织成员理解变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积极参与变革。
三、变革实施阶段变革实施是组织变革的关键阶段,它包括变革方案的执行、组织结构的调整、流程的优化、文化的转变等方面。
在此阶段,企业需要密切关注变革的进展情况,及时调整变革方案,确保变革的顺利实施。
另外,在变革实施阶段,企业需要注意组织成员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及时解决员工的疑虑和不满,保持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通过有效的激励措施和培训计划,使组织成员适应变革带来的新环境和新挑战,实现组织和员工的共赢。
四、变革评估和调整变革评估和调整是组织变革的最后阶段,它包括对变革实施效果的评估、对变革方案的调整和优化等。
在此阶段,企业需要对变革实施效果进行全面评估,了解变革的成效和不足之处,及时调整和优化变革方案,为后续的发展奠定基础。
另外,在变革评估和调整阶段,企业需要总结变革的经验和教训,为未来的变革提供参考。
浙江农林大学管理学题库5第六章组织职能
第六章组织职能判断题:1.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一般呈反比例关系。
(\/)2.授权就是要完全放权。
(\/)3.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对正式组织是不利的。
(X)4.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有利于减少管理人员和管理成本,提高管理的效率。
(\/)5.规模较大的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时,应该适度分权管理。
(V)& 非管理性的事务越多,管理幅度越宽。
(X)7.目标管理就是上级制定一系列目标,然后强制下级按上级的要求去达成目标。
(X )8.计划和决策有着密切的联系,一般认为,决策是计划的前提和依据,计划是决策的延伸和具体化。
(“)二、单项选择:1.管理学意义的组织是指:(D)A.人们进行合作活动的必要条件B.泛指各种各样的营利或非营利的社会组织C.是指相互协作的关系,是人们相互作用的系统O.按照一定目的和程序,人们进行分工协作的过程及由此组成的一种权结构系统2.组织设计原则中,统一指挥原则是指:(C )A•组织中的每个下属应当听从最上级主管领导C.组织中的每个下属应当而且只能向一个上级主管直接汇报工作D.组织中的每个下属应当听从上级主管的领导3.有效的管理幅度的影响因素不包括:(A )扎工作经历E.工作能力C.工作内容和性质D.工作条件4.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目前在我国,尤其是哪种类型企业中得到了广泛采用?( C )A•跨地区从事大规模生产经营而又需要保持较强的灵活反应能力的大型企业E.在多个领域或地域从事多种经营的大型企业C.面临较稳定环境的中小型企业D.大型企业在联结集团松散的单位时采用的组织结构形式一种基于契约关系的新型组织结构形式是:(D)A.事业部制 B .集团控.股组织结构C.团队式组织结构 D .部门相对独立6.组织变革的过程不包括:(B )A.解冻B .协调C.变革 D.冻结7.关于组织文化,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B)A.文化是通过组织成员在解决内外部问题过程中不断学习而来的,但是,一旦文化形成,便不会再产生传导作用B .文化由三个层次组成,有些是有形的,另外一些则是无形的。
企业组织变革的过程包括哪三个阶段
企业组织变革的过程包括哪三个阶段?什么是组织变革?组织变革(OrganizationalChange)是指组织根据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改进和创新组织中的元素(如组织的管理理念、工作方式、组织结构、人员配置、组织文化和技术等)的过程。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组织变革、内外环境变化、企业资源整合和变化,给企业带来机遇和挑战,要求企业关注组织变革。
组织变革管理,最重要的是在组织干部水平上有完善的计划和实施程序,清楚认识可能发生的障碍和阻力。
组织变革的中坚力量是企业的中层团队,这个团队对变革的认知度、参加热情、参加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变革的成功。
企业组织变革的过程包括哪三个阶段?组织变革的过程包括解冻、变革和冻结三个阶段。
1.解冻阶段:改革前的心理准备阶段。
2.变革阶段:变革过程中的行为转变阶段。
3.再冻结阶段:变革后的强化阶段。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组织变革、内外环境变化、企业资源整合和变化,给企业带来机遇和挑战,要求企业关注组织变革。
组织变革管理,最重要的是在组织干部水平上有完善的计划和实施程序,清楚认识可能发生的障碍和阻力。
企业实施组织变革的方式有哪些?企业组织变革的原因是什么?1.环境变化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例如,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竞争观念的变化,科技的发展,产品和工艺的变化等等。
企业组织结构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手段,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必然要求企业组织结构的适应性调整。
2.内部变化企业内部条件的变化主要包括:(1)技术条件的变化,如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引进新设备,需要技术服务部门的加强和技术、生产、营销等部门的调整。
(2)人员条件的变化,如人员结构和素质的提高。
(3)管理条件的变化,如计算机辅助管理、优化组合等。
3.成长要求在生命周期不同的情况下,企业对组织结构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例如,小企业成长为中型或大型企业,单品种企业成长为多品种企业,单厂企业成为企业集团等等。
高级经济师考试要点梳理:组织变革
组织变革组织变革(Organizational Change)是指为了提高组织成效而对现有组织进行改造的过程,这种改造涉及组织的方方面面,它将主要影响不同组织成员的职权、职责以及组织内部的信息沟通。
组织变革是任何组织都不可回避的问题,而能否抓住时机顺利推进组织变革则成为衡量管理工作有效性的重要标志。
1、组织变革的原因任何组织都是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中的,当环境的变化对组织生存发展的威胁增强,甚至超过组织原有的优势特长时,组织必须考虑进行适当的管理变革,使之适应新的环境。
因此,管理者的组织设计并非一劳永逸的事情。
早在20世纪60年代,管理学家丹尼尔在调查中发现,美国100家最大的工业企业中至少有三分之二在三年内进行了重大的组织调整,并估计一些大的公司每两年至少进行一次重大组织变革。
在当今世界上,针对变化的环境进行相应的组织变革已成为管理者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变革理论中,管理学界存在两大基本观点--渐进观与激进观。
渐进观认为变革应当以组织保持一定程度的稳定性为前提,而激进观则认为变革是不断的、持续的行为。
在上个世纪的绝大部分时间里,渐进观一直统治着管理人员的思维。
然而,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将使越来越多的组织面临着一种复杂、动态的多变性环境。
如果说以前的管理特点是长期的稳定伴随着偶尔的短期的变革,今天的情形正好相反,往往是长期的变革伴随着短期的稳定,企业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将大大增强。
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环境的相对平衡状态所持续的时间越来越短且不可预测,“渐进观”对环境因素相对稳定的假设已不复存在。
管理者面临的是不断变化的环境,他必须对环境的变化迅速即时地作出有效反应,而不是按原定计划照章执行。
当然,也不是所有行业都面临这种无序变化的环境,例如,汽车制造、石油勘探行业等还是有着相对稳定的环境。
但是处于这种环境状态下的行业数量正在急剧地减少,特别是像时装行业、计算机行业、信息行业等,它们将长久地处于无法预料的环境变化之中,企业的生命周期将变得很短。
(完整)管理学复习要点(高等教育出版社)
(完整)管理学复习要点(高等教育出版社)一.总论1、管理的定义: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2、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而不是其他3、管理的对象是相关资源,即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4、管理的智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5、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该目标仅凭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这也是建立组织的原因)2、管理的职能: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1、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2、组织、领导和控制旨在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3、创新贯穿于各种管理智能各个组织层次之中)3、管理者的角色:1人际角色(人际角色归因于管理者的正式权力。
管理者所扮演的三种人际角色是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和联络者角色)2信息角色(在信息角色中,管理者负责确保和其一起工作的人能够得到足够的信息。
管理职责的性质决定了管理者即使其所在单位的信息传递中心,也是别的单位的信息传递渠道)3决策角色(在决策角色中,管理者处理信息并得出杰伦。
管理者负责做出决策,并分配资源以保证决策方案的实施)4、管理者的技能:1技术技能(技术技能是指管理者掌握和熟悉特定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2人际技能(人及技能是指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3概念能力(概念能力是指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得思维能力)5、泰罗:贡献:1工作额定2标准化3能力与工作相适应4差别计件工资制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对泰罗的评价:把人当经济人:主要用经济手段进行刺激,局限于基层管理6、法约尔:贡献:1企业基本活动和管理的五种职能(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2管理的十四条原则(分工.权利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报酬合理.集权与分权.等级链与跳板.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
《组织行为学》精编课程配套教学教案-第十章 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
(二)莱维特模式美国学者莱维特(Harold Leavitt)认为,组织是一个多变量的系统,其中任何一个变量发生变化,其他变量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
在有计划的组织变革过程中,相互间起显著作用的四个变量为结构、任务、技术、人员,它们是相互依赖的。
组织变革可以通过改变其中一个或者几个变量来进行。
在莱维特构想的基础上,一般将组织变革归纳为以下三种方式:1.以组织结构为重点的变革2.以工作任务和技术为重点的变革3.以人为重点的变革二、组织发展的干预技术组织发展的干预技术可分为人类过程干预技术、技术结构干预技术、人力资源管理干预技术和战略干预技术四种类型。
(一)人类过程干预技术人类过程干预技术主要包括T小组训练、过程咨询、第三方干预、团队建设、群际关系干预、大群体干预、方格训练等。
1.T小组训练T小组训练又称为敏感性训练(Sensitivity Training,ST),是开发最早的组织发展技术。
T小组训练通常由10~15个受训者组成,受训者在专业培训师的主持下共同探索群体动力、领导和人际关系等。
2.过程咨询过程咨询是一种帮助组织成员提高沟通、人际关系、决策、领导、群体动力等过程的通用方法。
3.第三方干预第三方干预着重解决组织中发生的人际冲突。
4.团队建设团队建设是指一系列旨在提高团队完成任务的效率,提高团队成员人际和谐程度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有计划的活动。
5.群际关系干预群际关系干预技术包括微缩群体和群际冲突解决两类。
微缩群体是指由若干与问题有关的有代表性的个体组成的群体,它常被用来解决沟通和种族关系问题。
群际冲突解决的一个基本策略是消除彼此的误解,以改进群际关系。
6.大群体干预大群体干预的关键特征是有100名以上的组织成员参加为期2~4天的大会。
会上,组织成员共同识别与解决整个组织面临的问题(如金融危机、削减预算、新产品上市等)、设计组织管理的新方法或提出组织未来发展的新方向等。
7.方格训练方格训练是从行为科学家布莱克和莫顿倡导的管理方格理论发展而来的。
组织变革过程解冻
构和共同规范力量的协调系统。
这个概念包括了以下几方面的含义:
(1)组织有一个共同的目标。目标是组织存在的前提和基础。组织之所以存在,只能是因为它执行 一定的功能,否则就失去其存在的理由。而组织能够存在并发展下去,就是因为它有一定的目标。
6)组织空间分布的相近性 7)工作环境
是否稳定
管理层次
一个组织所设的行政指挥机构分几个层面,即最高决策层下达一道命令传达到最基层需 要几级传送
例如:中国古代名相管仲治理齐国时提出:30户为一邑,设户长;10邑为一卒,设司观 官;10卒设一乡,设卒师;3乡归一县,设县师;10县为一属,设大夫,5属归一国,设 宰相。齐国的管理层次为( ) A 6层 B 7层 C 8层 D 9层
3、非正式组织的影响 积极作用:
(1)能满足职工在正式组织中很难得到的心理等方面的需要。 (2)使人际关系和谐、融洽,易于产生和加强合作精神,促进正式组织的稳定。 (3)非正式组织成员在工作上相互帮助,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4)非正式组织为了组织群体的利益,往往会帮助正式组织维护正常的活动秩序。
消极作用:
6)顾客部门化 ——按照自己所服务的顾客来划分部门。
7)生产过程部门化 ——按工作程序来划分部门
职权划分问题
职权划分
几个基本概念
职权:由于处于管理系统的某一职位而拥有(被授予)的权力;或与职位或岗位相联系的 权力,职务范围内的权限。
职能:某机构或岗位应发挥的作用。 职务:在管理系统或机构中规定担任的工作任务。
授权
授权与分权 有何不同?
授权与分权有何不同?
授权属于任务性、临时性将权力下放,权力可以随时收回。授权是每个层次的管理 者都应掌握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极作用:
(1)当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的目标发生冲突时, 可能对正式组织的工作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你如何对待单 (2)非正式组织要求成员一致性的压力,往往会束 缚组织成员的个人发展。 位上出现的非 (3)非正式组织会造成一种抵触变革的惰性。 正式组织? (4)非正式组织极易滋生谣言,传播流言蜚语,干
2、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比较
类型 产生 目的 特征 奉行原则 成本 效率 理性
正式 组织 非正式 组织
组织设 计结果 自发 形成
以任务 目的性 目标为 正规性 中心 稳定性
感情 满足 自发性 感情 内聚性 接受与孤立 需要 不稳定性 欢迎与排斥
3、非正式组织的影响
积极作用:
(1)能满足职工在正式组织中很难得到的心理 等方面的需要。 (2)使人际关系和谐、融洽,易于产生和加强 合作精神,促进正式组织的稳定。 (3)非正式组织成员在工作上相互帮助,可以 提高工作效率。 (4)非正式组织为了组织群体的利益,往往会 帮助正式组织维护正常的活动秩序。
(2)组织是实现目标的工具。组织目标是否能够实
现,就要看组织内各要素之间的协调、配合程度,分工协作 是由组织目标限定的,一个组织为了达到目标,其中很重要 的一个方面就是要看组织结构是否合理有效。
(3)组织包括不同层次的分工协作。组织内部必
须有分工,而在分工之后,就要赋予各个部门及每个人相应 的权力,以便实现目标。组织为达到目标和效率,就必须进 行分工协作,把组织上下左右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 体。
扰正式组织的工作。 (5)多个非正式组织之间产生冲突,会对组织产生 不良后果。
4、有效利用非正式组织
承认
引导
改变
规范
(1)利用非正式组织,首先要认识到非正式组织存 在的客观必然性和必要性,允许乃至鼓励非正式组 织的存在,为非正式组织的形成提供条件,并使之 与正式组织相吻合。
(2)通过建立和宣传正确的组织文化来影响非正 式组织的行为规范,引导非正式组织提供积极的贡 献。
组织设计的原则
2、有效管理幅度原则
为了使领导者直接而有效地领导和指 挥下属,对领导的下属人数就有所限 制。因为人数太多,需要协调的工作 量就越大,就不能充分监督和指挥, 可能导致失控而失败。
组织设计的原则
3、命令统一原则(或统一指挥原则)
组织的各级机构以及个人必须服 从一个上级的指挥和命令,才能 保证命令和指挥的统一。 (1)不能多头指挥。 (2)不能越级指挥。 (3)不能越级请示或反映情况。
组织设计的原则
4、因事设职与因人设职相结合 因事设职要保证事事有人做。 因人设职不是保证人人有事干,而 是要保证“有能力的人有机会去做 他们真正能胜任的工作”。
组织设计的原则
5、权责对等的原则
职权与职责必须对称或相等,二者必 须协调。
权 力
利 益
职责
四、非正式组织 1、非正式组织的形成
(2)组织工作是动态的。 组织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都要求对组织结 构进行调整以适应变化。组织工作不可能是 一劳永逸的。 (3)组织工作要充分考虑非正式组织的影响 由于非正式组织对组织的目标有影响,组 织工作必须考虑非正式组织的影响。这有助 于在组织工作中设计与维持组织目标与非正 式组织目标的平衡,避免对立,并在领导与 指导时对非正式组织加以利用。
二、组织工作的含义及其特点
1.组织工作的含义 组织工作是指为了实现组织的共同目标而 确定组织内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活动过程, 也就是设计一种组织结构,并使之运转的过 程。 只有使组织中的每个人了解自己在组织工 作中应有的地位和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才 能有效地发挥他们在组织中的作用,保证组 织目标的顺利进行。
第六章 组 织
若拿走我的财产—— 但留给我这个组织, 五年之内,我就会卷 土重来。
—小阿尔弗莱德 斯隆
趣味故事 :
差 别
管理启示:
组织内的分工是因人而异的, 员工的重要性由能力和贡献来决 定。能力有区别,贡献有大小, 好的组织能让恰当的人在恰当的 位置发挥恰当的作用。
第一节
组织与组织工作
组织设计的基本问题
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
2.组织工作的特点: (1)组织工作是一个过程。
组织工作是根据组织的目标,考虑组织内外部环境来建 立和协调组织结构的过程。这个过程一般的步骤为: ①确定组织目标; ②对目标进行分解,拟定派生目标; ③确认为实现目标所必需的各项业务工作并加以分类; ④根据可利用的人力、物力及利用它们的最好方法来划分各 种工作,由此形成部门; ⑤将进行业务活动所必需的职权授予各部门的负责人,由此 形成职务说明书,规定该职务的职责和权限; ⑥通过职权关系和信息系统,把各部门的业务活动上下左右 紧密地联系起来。
一、组织的含义 组织是由两个人以上的群体组成 的有机体,是一个为了共同目标, 内部成员形成一定的关系结构和共 同规范力量的协调系统。
这个概念包括了以下几方面的含义:
(1)组织有一个共同的目标。目标是组织存在的前
提和基础。组织之所以存在,只能是因为它执行一定的功能, 否则就失去其存在的理由。而组织能够存在并发展下去,就 是因为它有一定的目标。
三、组织设计原则
任务目标原则
分工协作原则
精干高效原则
指挥统一原则
组织设计原则
责权利结合原则
组织设计的原则
1、任务目标原则
任何组织都有其特定的任务和目标,组 织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组织的任务和 目标实现。因此,在设计时首先要明确 组织的任务和目标是什么,然后分析完 成任务和目标,必须做的事是什么?设 立什么机构?什么职位?选什么人来做 这些事。
(1)非正式组织是伴随着正式组织的运转而形成的。 (2)群体成员在非正式组织中能得到心理需求的满 足。(人有亲和的需求,渴望友谊;有归属的需求; 有安全的需求等) (3)非正式组织的具体成因很多。比如亲缘背景、志 趣相投、利害关系、观点一致、职业、经历、能力、 地位、年龄相近等。语言、行为、服饰相一致也会促 使非正式组织的形成。 (4)成员来源于同(跨)层次、同(跨)部门、同 (跨)机构。 (5)接受并遵循共同的行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