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模型与案例分析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实践性 ❖ 区域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经济学,建立在经济地理学基础上,是经济学与
经济地理学相结合的产物。运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空间问题, 即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环境条件对人们的经济活动和相应的资源配置过 程的制约和影响,是关于人的空间经济活动规律和经济的区域秩序与区 域组织的科学,其理论的应用非常广泛。
区域经济学模型与案例分析
主 编 刘耀彬 副主编 张 灵 封亦代
第一部分
整体概述
THE FIRST PART OF THE OVERALL OVERVIEW, PLEASE SUMMARIZE THE CONTENT
2
第一章 区域经济的学科属性
❖ 第一节 区域与区域经济的本质 ❖ 第二节 区域经济学的特征 ❖ 第三节 区域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 区域与区域经济的本质
❖ 一、区域的概念及本质 ❖ (一)区域的概念 ❖ 不同学科对区域有不同解释: ❖ 地理学:区域是地球表面的地域单元。 ❖ 社会学:区域看做具有共同语言、共同信仰和民族特征的人
社会聚落。 ❖ 行政学:区域是国家管理的行政单元。
❖ 较能为大家所接受的概念 : ❖ 所谓区域应该是国家的一个特殊的经济上尽可能完整的地区,
❖ 区域经济具有整体性、关联性、相对独立性和空间差异性。
❖ 区域经济赖以存在的客观基础: ❖ 1.人类经济活动的空间依赖性。 ❖ 人类的经济活动,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各个环节,
都要依托于并落实到一定的地域空间,而且,不同的经济 活动对于特定的地域条件具有明显的空间选择性和空间适 应性。 ❖ 2.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 ❖ 经济活动的地域分异首先决定于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 等生产要素分布的不均衡性,这种要素分布的不均衡性使各 地区之间客观上存在着资源禀赋的差异。假定生产要素在 空间上能够完全自由流动,各个要素的供给自然会从资源 富集地区流向稀缺地区,以致要索价格、成本和收入就会 趋于均等化,经济活动整合划一,也就不存在所谓区域经 济。然而,事实上生产要素在一国范围内具有不完全流动 性,也就是具有全部或局部固定性的特点。
“区位三角形”研究了运输成本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在此条件下再引入 工资成本,使工业区位发生了第一次变形。 ❖ 3.市场区位论 ❖ 勒施在其受纳粹迫害的短促的一生中,对区位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 献。他在1939年出版的《经济空间秩序:经济财货与地理间的关系》, 被认为是区位论集大成的著作。
❖ (二)区域经济理论的新发展
❖ 1. 均质区
❖ 以某一或某些重要因素为标准,按照其特征的相似性而界 定的一群地区。
❖ 2.结节区
❖ 结节区又叫极化区,一般由运动、网络、节点、等级体系 和表面五个基本要素组成,是指一群虽然异质,但在功能 上的关系却极为密切的地区,它是由一些不同规模的异质 节点所构成的有机整体。
❖ 3. 规划区 ❖ 规划区一般是建立在均质区或结节区之基础上的,也称计划
❖ 3、区域的内聚力、结构、功能、规模和边界是构成一个区 域的五个基本要素,客观性和动态性是区域最根本的两个特 征。
❖ (二)区域的类型
❖ 界定和划分区域的基本方法为向质性和集聚性,经济区域 是按照经济条件的一致性或联系的紧密程度而划分的,按 照区域各组成部分在特性上存在的相关性,我们ຫໍສະໝຸດ Baidu以把区 域划分为均质区、结节区和规划区三类。
第三节 区域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
❖ 一、国外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 (一)古典区位论 ❖ 1.农业区位论 ❖ 1826年,杜能在潜心经营特洛庄园10载,获得极为详尽和精确资料的
基础上,发表了他的传世之作《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 ❖ 2.工业区位论 ❖ 韦伯是近代工业区位论的奠基人,把区位研究从农业拓展到工业,运用
区,是指政府在经济决策时,按照政策的目标而界定的区域。
❖ 二、区域经济的概念及本质 ❖ 区域经济就是一个国家经济的空间系统,具有不同特性和水
平的区域经济,在空间上相互依存和联系,构成一国的国民 经济整体。 区域经济,泛指一定区域内的人类经济活动。在 与国民经济的关系上,区域经济是一个国家经济的空间系统, 是具有区域特色的国民经济;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区域经济 是由各种地域构成要素和经济发展要素有机结合、多种经济 活动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经济系统。
这种地区由于自然特点、以往的文化积累和居民及其生产活 动能力的结合明为国民经济总锁链中的一个环节。
❖ 1、区域具有典型的二重性,它既是一个实体概念,又是一 个抽象的空间概念。
❖ 2、区域是一个在全国专业化分工中分担一部分职能,且经 济结构较为完整的社会经济综合体,一个城市工业区、一个 大的经济地带、甚至一个国家都可以看作是一个区域。
第二节 区域经济学的特征
❖ 1.区域性 ❖ 区域经济学具有区域性的特点,主要是由于资源禀赋差异、集聚经济和
转移成本的存在决定的。
❖ 2.综合性 ❖ 从广义的角度看,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而
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容无所不包,所以区域经济学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 边缘学科,需要熟悉其他相关的经济学知识。
❖ 3.经济活动的集聚性
❖ 空间集聚经济大多可溯源于特定产业的规模经济。正是由于 这种集聚经济的存在,使得各种生产要素和经济活动在空间 上相互集中在一起,从而形成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经济。
❖ 4.转移成本
❖ 空间是有距离的,从一端到另一端,不仅要耗费时间,而且 要付出费用,克服空间分离的耗费即转移成本,也称为距离 成本。由于转移成本的存在,使要素的空间流动或转移具有 不完全流动的性质,必须克服空间距离的阻力。这些距离成 本限制了自然天赋优势的发挥和空间集聚经济得以实现的程 度,使经济活动局限于一定的空间范围。所以它构成区域经 济存在的又一重要基础。
❖ 1.新经济地理学
❖ 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是把区域经济问题纳入主流经济学研究的著名学 者之一。他先后发表了《递增利益与经济地理》、《全球化和国家的不 平衡发展》和《空间:新的边界》等著作,用新的理论和方法把微观区 位分析与宏观区域空间研究结合起来,通过“区域经济模型”的演绎证 明区域经济体系的各个构成部分呈环形分布,在新的条件下运输费用仅 受环境周长的影响。
经济地理学相结合的产物。运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空间问题, 即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环境条件对人们的经济活动和相应的资源配置过 程的制约和影响,是关于人的空间经济活动规律和经济的区域秩序与区 域组织的科学,其理论的应用非常广泛。
区域经济学模型与案例分析
主 编 刘耀彬 副主编 张 灵 封亦代
第一部分
整体概述
THE FIRST PART OF THE OVERALL OVERVIEW, PLEASE SUMMARIZE THE CONTENT
2
第一章 区域经济的学科属性
❖ 第一节 区域与区域经济的本质 ❖ 第二节 区域经济学的特征 ❖ 第三节 区域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 区域与区域经济的本质
❖ 一、区域的概念及本质 ❖ (一)区域的概念 ❖ 不同学科对区域有不同解释: ❖ 地理学:区域是地球表面的地域单元。 ❖ 社会学:区域看做具有共同语言、共同信仰和民族特征的人
社会聚落。 ❖ 行政学:区域是国家管理的行政单元。
❖ 较能为大家所接受的概念 : ❖ 所谓区域应该是国家的一个特殊的经济上尽可能完整的地区,
❖ 区域经济具有整体性、关联性、相对独立性和空间差异性。
❖ 区域经济赖以存在的客观基础: ❖ 1.人类经济活动的空间依赖性。 ❖ 人类的经济活动,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各个环节,
都要依托于并落实到一定的地域空间,而且,不同的经济 活动对于特定的地域条件具有明显的空间选择性和空间适 应性。 ❖ 2.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 ❖ 经济活动的地域分异首先决定于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 等生产要素分布的不均衡性,这种要素分布的不均衡性使各 地区之间客观上存在着资源禀赋的差异。假定生产要素在 空间上能够完全自由流动,各个要素的供给自然会从资源 富集地区流向稀缺地区,以致要索价格、成本和收入就会 趋于均等化,经济活动整合划一,也就不存在所谓区域经 济。然而,事实上生产要素在一国范围内具有不完全流动 性,也就是具有全部或局部固定性的特点。
“区位三角形”研究了运输成本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在此条件下再引入 工资成本,使工业区位发生了第一次变形。 ❖ 3.市场区位论 ❖ 勒施在其受纳粹迫害的短促的一生中,对区位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 献。他在1939年出版的《经济空间秩序:经济财货与地理间的关系》, 被认为是区位论集大成的著作。
❖ (二)区域经济理论的新发展
❖ 1. 均质区
❖ 以某一或某些重要因素为标准,按照其特征的相似性而界 定的一群地区。
❖ 2.结节区
❖ 结节区又叫极化区,一般由运动、网络、节点、等级体系 和表面五个基本要素组成,是指一群虽然异质,但在功能 上的关系却极为密切的地区,它是由一些不同规模的异质 节点所构成的有机整体。
❖ 3. 规划区 ❖ 规划区一般是建立在均质区或结节区之基础上的,也称计划
❖ 3、区域的内聚力、结构、功能、规模和边界是构成一个区 域的五个基本要素,客观性和动态性是区域最根本的两个特 征。
❖ (二)区域的类型
❖ 界定和划分区域的基本方法为向质性和集聚性,经济区域 是按照经济条件的一致性或联系的紧密程度而划分的,按 照区域各组成部分在特性上存在的相关性,我们ຫໍສະໝຸດ Baidu以把区 域划分为均质区、结节区和规划区三类。
第三节 区域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
❖ 一、国外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 (一)古典区位论 ❖ 1.农业区位论 ❖ 1826年,杜能在潜心经营特洛庄园10载,获得极为详尽和精确资料的
基础上,发表了他的传世之作《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 ❖ 2.工业区位论 ❖ 韦伯是近代工业区位论的奠基人,把区位研究从农业拓展到工业,运用
区,是指政府在经济决策时,按照政策的目标而界定的区域。
❖ 二、区域经济的概念及本质 ❖ 区域经济就是一个国家经济的空间系统,具有不同特性和水
平的区域经济,在空间上相互依存和联系,构成一国的国民 经济整体。 区域经济,泛指一定区域内的人类经济活动。在 与国民经济的关系上,区域经济是一个国家经济的空间系统, 是具有区域特色的国民经济;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区域经济 是由各种地域构成要素和经济发展要素有机结合、多种经济 活动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经济系统。
这种地区由于自然特点、以往的文化积累和居民及其生产活 动能力的结合明为国民经济总锁链中的一个环节。
❖ 1、区域具有典型的二重性,它既是一个实体概念,又是一 个抽象的空间概念。
❖ 2、区域是一个在全国专业化分工中分担一部分职能,且经 济结构较为完整的社会经济综合体,一个城市工业区、一个 大的经济地带、甚至一个国家都可以看作是一个区域。
第二节 区域经济学的特征
❖ 1.区域性 ❖ 区域经济学具有区域性的特点,主要是由于资源禀赋差异、集聚经济和
转移成本的存在决定的。
❖ 2.综合性 ❖ 从广义的角度看,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而
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容无所不包,所以区域经济学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 边缘学科,需要熟悉其他相关的经济学知识。
❖ 3.经济活动的集聚性
❖ 空间集聚经济大多可溯源于特定产业的规模经济。正是由于 这种集聚经济的存在,使得各种生产要素和经济活动在空间 上相互集中在一起,从而形成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经济。
❖ 4.转移成本
❖ 空间是有距离的,从一端到另一端,不仅要耗费时间,而且 要付出费用,克服空间分离的耗费即转移成本,也称为距离 成本。由于转移成本的存在,使要素的空间流动或转移具有 不完全流动的性质,必须克服空间距离的阻力。这些距离成 本限制了自然天赋优势的发挥和空间集聚经济得以实现的程 度,使经济活动局限于一定的空间范围。所以它构成区域经 济存在的又一重要基础。
❖ 1.新经济地理学
❖ 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是把区域经济问题纳入主流经济学研究的著名学 者之一。他先后发表了《递增利益与经济地理》、《全球化和国家的不 平衡发展》和《空间:新的边界》等著作,用新的理论和方法把微观区 位分析与宏观区域空间研究结合起来,通过“区域经济模型”的演绎证 明区域经济体系的各个构成部分呈环形分布,在新的条件下运输费用仅 受环境周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