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第四章习题

合集下载

教育学原理(课后题版)

教育学原理(课后题版)

绪论:走向专业化的教师职业1.教师从广义上讲,教师对教育机构中所有工作人员的总称。

从狭义讲,教师则专指教育机构尤指学校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

2.教师专业化教师专业化包含两重意思:既指教师个体通过职前培养,从一名新手逐渐成长为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的成熟教师及其可持续的专业发展过程;也指教师职业整体从半专业性职业、准专业性职业向专业性职业进步的过程。

3.教师职业的特点其一,职业形象的准公共性。

其二,职业环境的相对封闭性。

其三,工作绩效的模糊性。

其四,职业待遇的福利性。

其五,师生关系的隐蔽不平等性。

4.教师的职业道德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其中,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

5.教师的专业素养(1)首先要努力形成现代教育理念。

(2)要具备新型的专业知识结构。

三个层面:具有比较宽广的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当代重要的工具性学科的知识与技能;1~2门的学科专业知识与技能;认识教育对象、开展教育活动和研究所需的教育学科知识和技能。

(3)要拥有相应的专业能力理解他人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教育研究的能力。

(4)要练就必要的专业智慧它集中表现为:在教育教学的具体情境中,感受、判断、处理随时出现的新状态、新问题的能力;准确把握学习时机,转化教育矛盾、解决冲突的机智;根据实际对象、情境和问题,迅速做出教育决策,改变、调节教育行为的能力,等等。

6.我国教师的法定权利第一,教学教育权。

这是教师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能而必须具备的基本权利。

第二,科学研究权。

这是教师作为专业技术人员所享有的基本权利。

第三,管理学生权。

这是教师享有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基本权利。

第四,获取报酬待遇权。

第五,民主管理权。

是指教师参与教育和学校管理的民主权利。

第六,进修培训权。

这是教师享有的接受继续教育的基本权利。

第一章教育1.教育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的社会实践活动。

完整word版教育学原理课后练习及其答案

完整word版教育学原理课后练习及其答案

第一章一、名词解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现象:是指人类各种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要素之间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或关系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体教育理论:是人类从事的各种各样的教育实践的理性陈述教育改革:是人们有计划、有目的地变革现存的教育活动,它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实践观察法指研究者在自然情境下直接用自己的眼睛耳朵等各种感觉器官或借助仪器和其他技术等手段去感和研究对象的方法实验法:指研究者按照预先确定的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调查法:指研究者为深入了解教育实际情况,弄清事实,发现存在的问题或原因,探索教育规律而采取的系统究步骤和方法文献法: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对需要的文献进行查阅、分析、整理,从而筛选出有助于研究进行的文献的一种法行动研究法指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去的一种方法二、单.渗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口授身传生产、生活经验的现象,称之为).自然形态的教.自我教.家庭教.社会教答案A.人类社会最早诞生的教育学是以)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初等教.普通中小学教.中等教1.一般教育现象 B答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思想出自.《学记.《大学.《论语.《师说C答案).“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学记.《论语.《尚书.《孟子A答案).反映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代表作品是.《教育论.《雄辩术原理.《理想国.《巨人传答案).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形态的学科,形成于.资本主义社会初.封建社会末.奴隶社会初.原始社会末A答案.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并详细论证班级上课制的教育著作是).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 2.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C答案).教育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的教育家是.裴斯泰洛.赫尔巴.夸美纽.柏拉B答案).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凯洛夫和赫尔巴.杜威和赫尔巴.赫尔巴特和杜.夸美纽斯和杜C答案)的重要主张1.“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是.实践教育学.实证教育学.传统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D答案).周恩来称赞的“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的民主教育家是1.蔡元.徐特.杨贤.陶行D答案)1.首次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探讨社会主义教育原理且在世界上有较大影响的教育学家是.苏霍姆林斯.杨贤.凯洛夫3 .赞可夫DC答案.强调学生的“一般发展”,要求“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的苏联教育家是1).巴班斯.赞可.加里.凯洛B答案)思想192年,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其出版的著作中提出了1.最优化教.发展教.终身教D答案年出版《教育目标分类学》,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三个主要部分的1951)国教育家是.布鲁.布鲁.根舍.斯金A答案)刊载于《教育世界》上,是一部在我国流行面广、190年,由立花铣三朗讲述、王国维翻译的1响力较大的日本教育著作.《教育论.《教育学.《大教育学.《教育原理B答案)来华讲学,此后西方教育学说在我国广泛传播开来1911年,著名教育家4第二章一、名词解(教育的)生物起源论: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教育起源于一般的生物活动。

小学教育学第四章练习与答案

小学教育学第四章练习与答案

小学教育学第四章练习与答案第四章学生与教师一、单项选择题1.学生所享有的受教育权主要包括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权、学习权和( )。

A.名誉权和荣誉权 B.公正评价权C.隐私权 D.人格尊严权B2.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

A.无差别原则 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C.无歧视原则 D.儿童利益最佳原则A3.学生所享有的受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及尊严的权利指的是学生的( )。

A.名誉权 B.荣誉权C.隐私权 D.人格尊严权D4.我国保护少年儿童权益的专项法律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D5.《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维护少年儿童的( )。

A.社会权利的客体独立地位B.社会权利主体非独立地位C.社会权利主体独立地位D.社会权利的客体非独立地位C6.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称为( )。

A.管理能力 B.组织能力C.教育能力 D.教学效能感D7.教师的个人效能感随教师教龄的增长呈现出( )。

A.上升趋势 B.下降趋势C.先升后降趋势 D.先降后升趋势A8.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 )。

A.合理化 B.示范化C.多样化 D.个别化C9.教师劳动手段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 )特点。

A.示范性 B.长期性C.复杂性 D.创造性A10.热爱学生是现代教师必备的( )。

A.思想政治素质 B.教育理论素质C.职业道德素质 D.职业技能素质C1.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中对中小学生的身份定位是: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______ 。

未成年公民2.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是: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___ 和______ 。

尊重儿童观点和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3.作为权利主体,学生所享有的合法权利主要有人身权和______ 。

教育学第四章教育与人的发展(附答案)

教育学第四章教育与人的发展(附答案)

教育学第四章教育与人的发展(附答案)第四章教育与人的发展练习题一、填空题1.因材施教,长善救失是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

2.“人是思维的芦草”说明人的特殊的。

3.“你可以堕落为野兽也可以再生为神明”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4.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梯实验”说明人的早期发展对的依存程度,大大高于外部影响。

5.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教育工作的,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必须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内容和方法。

6.“学不躐等”,不凌节而施“说明教学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

7.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环境是人身心发展的外部条件,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8.皮亚杰的构造理论认为,儿童各个发展时期都有不同的活动图示,活动图示经过不断的同化、和平衡,形成不同的认知结构。

9.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自然性、社会性和。

10.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因素的理论可以分为内发论和。

二、单项选择题1.狭义的人的发展指的是()A.心理的种系发展B心理的种族发展C社会团体的心理发展D个体从出生到成年期间身心所发生的积极变化2.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是指()A. 阶段性不平衡性差异性矛盾性B不平衡性差异性顺序性连续性C 阶段性差异性不平衡性顺序性D顺序性矛盾性连续性方向性3.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必须()A.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B遵循针对性的原则C遵循针对性的原则D遵循长善救失的原则4.人的身心发展虽有共同的阶段性,但由于人的遗传、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以及主观能动性的不同,使人的身心发展的速度、水平和优势特点在不同个体身上各有不同,这是指人的身心发展的()A. 不平衡性B差异性C顺序性D矛盾性5.下列哪些观点属于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A. 在人的发展中,遗传与环境是各自发挥作用的B. 在人的发展中,遗传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C.遗传与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关系是乘法关系D.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6.“最近发展区”是指:()A. 儿童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B. 在有指导的环境下,儿童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C.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D.儿童先天具有的水平和后天发展的水平之间的差异7.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成熟是训练的前提条件,训练对成熟只能起到加速或延缓的作用B.机体成熟与是否得到训练没有关系C.训练能够促进个体的成熟D.训练对个体的成熟没有影响8.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教育学第四章习题含答案

教育学第四章习题含答案

教育学第四章习题含答案第四章教师与学生练习题一、选择题1、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文件是(D )A、《教师资格条例》B、《教师资格认定的过渡办法》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2、“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A )特点。

A、示范性B、复杂性C、创造性D、劳动方式个体性3、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C )A、热爱教育事业B、热爱学生C、教书育人D、创新开拓4、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 B )素养。

A、教育理论知识B、崇高的职业道德C、文化学科知识D、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5、教师的地位一般是指教师的( A )A、社会地位B、经济地位C、文化地位D、政治地位6、“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体现了教师职业的( C )A、示范者角色B、授业解惑者角色C、传道者角色D、研究者角色7、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属于教师的( C )A、职业首先素养B、能力素养C、教育专业素养D、心理素养8、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 B )A、知识的传授者B、平等中的首席C、教学的组织者D、行为的示范者9、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是( C )A、以诚相待B、互助互惠C、民主平等D、和谐亲密10、下面哪种表现说明罗森塔尔效应( B )A、老师让背书,学生们认真地背书B、老师对学生说:“你很聪明,只要认真学习,成绩一定会提高。

”结果这个学生成绩提高了C、学生犯了错误,老师批评了他D、老师穿的很漂亮,结果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地配合老师11、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 D )A、潜在性B、现实性C、特殊性D、可塑性1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 B )A、《学记》B、《师说》C、《论语》D、《春秋》13、人们常说:“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应具备的素养是( C )A、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B、较强的组织能力C、创造能力D、观察能力二、判断题1、从狭义来看,教师指学校的专职工作人员,是一种专门的职业。

教育学原理,章节测试 第四章

教育学原理,章节测试 第四章

第四章教育制度一、单项选择题1.学校内部的机构、组织及其相应的规范措施属于()A.宏观教育制度B.微观教育制度C.显性教育制度D.隐性教育制度【解析】B 教育制度的类型。

微观教育制度主要是指学校内部的机构、组织及其相应的规范措施。

2.西方古代最早的学校教育制度中最为典型的是雅典教育制度和()A.斯巴达教育制度B.古罗马教育制度C.古希腊教育制度D.古巴比伦教育制度【解析】A 西方古代的学校教育制度。

西方古代最早的学校教育制度以斯巴达和雅典最为典型。

3.我国以美国学制为蓝本制定的学制是()A.壬寅学制B.壬子一癸丑学制C.癸卯学制D.壬戌学制【解析】D 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1922学制是1922年11月由当时的留美归国人员主持的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学制为蓝本制定的,又称“壬戌学制”和“六三三”学制。

4.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学制是()A.癸卯学制B.壬子一癸丑学制C.壬戌学制D.1951学制【解析】B 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1912~1913学制又称“壬子一癸丑学制”,该学制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学制。

5.教育制度是独立于个体之外的,是面向整个教育系统而言的。

这说明教育制度具有()A.阶段性B.历史性C.强制性D.客观性【解析】C 教育制度的特征。

教育制度作为教育系统活动的规范是面向整个教育系统而言的,在某种意义上说,是独立于个体之外的,对个体的行为具有一定的强制作用。

6.教育制度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从多种角度进行划分。

下列属于从教育阶段角度划分的一种教育制度是()A.高等教育制度B.特殊教育制度C.奖惩作息制度D.封建社会的教育制度【解析】A 教育制度的类型。

从教育阶段来说,教育制度有学前教育制度、基础教育制度、高等教育制度、继续教育制度等。

7.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包括()A.幼儿园和小学阶段B.小学和初中阶段C.初中和高中阶段D.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解析】B 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全日制普通中学分两段,初中3年,高中3年。

教育学原理第四章习题

教育学原理第四章习题

教育学原理第四章习题第四章教育与人的发展一、名词解释1.人的发展:人的发展即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

包括个体的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二、单项选择1.遗传决定论的创始人是(A )。

A.霍尔 B.高尔登 C.华生 D.洛克2.马克思主义认为,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基础与可能的是( A )。

A 机器大工业生产 B社会主义制度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全面发展教育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B )。

A 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4.人的发展是指人的( C )的发展。

A.社会性 B.智力 C.身体和心理 D.个性 5.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起( D )。

A.主导作用B.决定作用C.不起作用D.生理前提作用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类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A )。

A.环境B.遗传C.教育D.社会活动 7.根据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教育要做到( B)。

A.循序渐进B.因材施教C.教学相长D.防微杜渐8.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

”这是( B )。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9.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 B )。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稳定性D.个别差异性 10.在人的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 B )。

A.顺序性且不平衡性B.不平衡性C.稳定性D.个别差异性11.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的“狼孩”事例,说明了( B )。

A.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B.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C.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作用D.自然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12.“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

研究生考研教育学原理 第四章 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 试题

研究生考研教育学原理  第四章  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 试题

教育学原理第四章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一、选择题1、学生的年龄特征应包括哪两方面的典型特征()A.认识和情感 B.生理和心理C.理性和感性 D.气质和性格2、在小学阶段,教学多采用直观形象的方式,而进入中学以后则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 )的特点。

A.顺序性B.个别差异性C.不均衡性D.阶段性3、主张根据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去设计教育活动的教育家是( )。

A.柏拉图B.洛克C.华生D.杜威4、教育教学工作之所以要循序渐进,其原因在于( )。

A.学生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C.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和阶段性D.教育活动受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5、我国古代“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具黑”的说法,突出了( )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A.遗传B.环境C.教育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6、依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儿童尊重权威,维护普遍的社会秩序是道德发展到()的表现。

A.第三阶段B.第四阶段C.第五阶段D.第六阶段7、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这体现了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 )。

A.阶段性B.整体性C.不均衡性D.互补性8、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 )。

A.现实性B.必然性C.方向性D.可能性9、对残疾儿童进行教育的重要依据之一是( )。

A.儿童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B.儿童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C.儿童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D.儿童身心发展具有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10、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是()A.决定作用B.提供物质和社会条件C.提供心理前提D.主导发展方向11、对人的身心发展来说,学校教育是一种()环境。

A.宏观B.间接C.一般D.特殊12、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决定着教育工作应该因材施教A.顺序性B.阶段性C.差异性D.不均衡性13、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是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的发展是人的潜能的完善这种理论是( )A.内发论B.外铄论C.成熟论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14、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是()A.决定作用B.主导作用C.提供了多种可能D.促进作用15、在影响人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章答案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章答案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四章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任务
1简述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

(1)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2)教育对象精神世界发展的需求及思想实际
2为什么将培养四有新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1)培育四有新人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客观要求。

(2)培育四有新人是建设高度的社会注意精神文明的内在要求。

(3)培育四有新人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谐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根本条件。

3简述四有新人内在精神素质的培养。

(1)帮助人们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2)引导人们形成积极健康的精神状态。

(3)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品质。

(4)增强人民的法制纪律观念。

(5)促使人们养成重视教育的态度,提高人民的文化知识素养。

4完成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1)坚持抓好邓小平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教育。

(2)突出主旋律教育。

(3)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4)努力消除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教育学教材第四章课后题

教育学教材第四章课后题

第四章教育目的1、试论教育目的的本质答:为教育活动指明方向、成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的便是教育目的。

一般认为教育目的有两层含义。

即广义的教育目的与狭义的教育目的。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主体对受教育者的期望或理想设计,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

国家和社会教育机构、学生家长和亲友、教师等都对新一代寄予这样那样的期望,这些期望都可以理解为广义的教育目的。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教育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

各级各类学校无论具体培养社会什么领域或什么层次的人才,都必须努力使学生首先符合国家提出的总要求。

2、什么时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答: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智育是向受教育者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受教育者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体育是向受教育者教授健康的知识、技能,增强体质,培养自学锻炼身体的能力与习惯的教育。

美育是指审美教育,又称美感教育,美学教育,是运用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和艺术美去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使受教育者形成一种正确的审美观与审美精神的教育活动。

劳动技术教育是传授基本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技能,培养劳动观点和劳动习惯的教育。

3、结合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分析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答:一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二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三是培养现代人的品质。

4、结合具体的教育现象,理解素质教育的基本观点。

答: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教育学第四章习题含答案

教育学第四章习题含答案

教育学第四章习题含答案1. 解释学习的概念,并说明其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

学习是指通过获取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经验,从而导致行为或认知的内在或外在变化的过程。

学习是人类进入社会时期后的一种基本活动,是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主要途径。

在教育过程中,学习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提升他们的学术能力。

其次,学习促使学生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

此外,学习还可以帮助学生发展积极的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其全面发展和个人成长。

因此,教育者应该关注学习过程,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提供有效的学习经验,以帮助学生实现个人潜力的最大发展。

2. 什么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列出该理论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并简要描述其贡献。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指认为行为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联系,并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塑造行为的理论。

两位重要代表人物是巴甫洛夫和斯金纳。

巴甫洛夫是俄国的生理学家和行为学家,他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经典条件作用的理论。

他通过实验发现,当一种中性刺激多次与一种无条件刺激同时出现时,这种中性刺激就可以引起条件反射。

这一发现对于理解行为的形成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斯金纳是美国的心理学家,他提出了操作条件作用的理论。

他认为,行为是在环境刺激下产生的,而后果(奖励或惩罚)会对行为产生影响。

斯金纳的贡献在于他建立了行为塑造的原则,通过设定目标、提供奖励和制定适当的惩罚来增强或减弱特定行为。

3. 请解释认知学习理论,并说明其对教育实践的启示。

认知学习理论是一种重视个体主动构建知识和理解的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基于思考和意义建构的过程。

在这个学习理论中,个体通过主动参与和建构知识来理解和解决问题,而不仅仅是被动接受信息。

认知学习理论对教育实践有着重要的启示。

首先,教育者应该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学习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构建知识。

其次,教育者应该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挑战和任务,以激发其学习动机和促进其思维发展。

教育学原理分章节练习题

教育学原理分章节练习题

第一章教育学及其功能一、选择题1、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教育现象:指人类各种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

3、从横向上看,教育的基本形式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自然形态的教育。

(1)社会教育:旨在有意识地培养人,有益于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活动。

4、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要素之间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或关系。

5、教育原理的研究对象是教育中的一般问题。

6、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

教育科学是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二者关系)。

7、反映古代教育思想的代表性著作是《论语》;它是孔子弟子记述孔子言行的著作。

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学而时习之”—学习结合;“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学行结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以身作则。

9、中国战国晚期乐正克《学记》,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

10、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是古罗马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11、1623年,英国培根首次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

12、捷克夸美纽斯根据年龄分期确立了班级上课制,首次对班级授课制给予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教育理论的独立阶段,《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成一门独立学科。

13、西方著名的教育家和论著有:洛克《教育漫话》;卢梭《爱弥尔》;爱尔维修《论人及其智力和教育》;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福禄倍尔《人的教育》;斯宾塞《教育论》等。

14、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德国康德。

15、赫尔巴特是继康德后,最早系统讲授教育学这门学科的,于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视为“科学教育学”形成的标志,将其视为传统教育派的代表。

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的教育家。

教育学原理,练习题第四章

教育学原理,练习题第四章

第四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如果以生产工具的质的变革作为划分社会历史的标准,那么有史以来的人类社会可分为A.古代社会和近代社会B.封建社会和现代社会C.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D.古代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解析】C 如果以生产工具的质的变革作为划分社会历史的标准,那么人类社会可以分为两大阶段,即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传统社会以使用手工工具为标志,而现代社会以使用机器为标志。

2.影响各级各类学校在教育结构中所占比例的因素是A.人口的阶级构成B.人口的年龄结构C.人口的地域分布D.人口的性别结构【解析】B 人口结构可划分为自然结构和社会结构,人口的自然结构是指人口中性别和年龄的构成情况,人口的年龄结构会影响各级各类学校在教育结构中的比例。

3.同是资本主义的英国和法国,由于哪些因素的不同,而形成各自不同的教育特色A.生产力水平B.文化价值观C.人口质量D.生产关系【解析】B 文化差异致使两国教育的价值取向互不相同。

英国着重涵濡文化、陶融品格,以养成绅士风范。

法国注重普遍教养及理智训练,其目的在于造就才智出众的俊杰。

4.我国唐朝“六学二馆”等级森严的入学条件,充分说明了社会政治经济影响和制约着A.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B.教育的领导权C.受教育权的分配D.教育目的【解析】C 教育机会的分配就是受教育权的分配,受教育权的差别实质上体现着社会政治地位的差别。

5.文化发展和教学内容的变化是A.同步进行的B.文化发展在前,教学内容变化在后C.教学内容变化在前,文化发展在后D.二者没有直接的关系【解析】B 社会文化的变化是先行的,教育内容的变迁是随文化的发展而动的。

6.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A.生产力发展水平B.产业革命C.政治需要D.科技进步【解析】D7.教育的职能是指A.教育的社会功能B.教育的经济功能C.教育的本体功能D.教育的政治功能【解析】C 教育的本体功能即教育自身直接具有的功能,或可看成教育的职能。

教育学第四章练习题

教育学第四章练习题

教育学第四章练习题一、选择题1. 教育学中的“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A. 古希腊B. 古罗马C. 古埃及D. 古代中国2. 教育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教育目的B. 教育方法C. 教育政策D. 教育技术3. 教育学中“教育”的定义,通常包含以下哪几个方面:A. 社会性、目的性、系统性B. 社会性、目的性、实践性C. 社会性、实践性、系统性D. 目的性、实践性、系统性4. 教育学中,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是:A.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B.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环境C.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手段D.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目标5. 教育学研究的学科性质是:A. 应用科学B. 理论科学C. 社会科学D. 自然科学二、填空题6. 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其研究对象是________。

7.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8. 教育学中,教育的功能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教育学中,教育的基本原则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教育学认为,教育过程是一个________的过程。

三、判断题11. 教育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具有自己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

()12.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仅仅是学校教育。

()13.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只包括定性研究。

()14. 教育学认为,教育是一种单向的传授过程。

()15. 教育学的研究可以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

()四、简答题16. 简述教育学的研究范围和研究内容。

17. 阐述教育学研究方法的主要特点。

18. 描述教育学中教育目的的分类及其意义。

19. 解释教育学中教育原则的内涵及其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

20. 教育学如何理解教育过程的复杂性?五、论述题21. 论述教育学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及其面临的挑战。

22. 分析教育学研究对提高教育质量的作用和影响。

教育学第四章答案

教育学第四章答案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2.B3.C4.A5.D6.B7.B8.B9.B 10.D 11.A 12.D 13.C 14.B 15.B 16.C 17.C 18.A 19.C 20.A 21.B 22.D 23.A 24.B 25.D 26.C 27.B 28.A 19.B 30.D 31.C 32.A 33.B 34.D 35.C 36.C37.D 38.A 39.A 40.C 41.C 42.A 43.B 44.B 45.B 46.C 47.C 48.D一、多项选择题1.BCD2.ABCD3.ABCDE4.ABCD5.ABCDE6.ABCD7.ACDE8.ABCD9.ABC 10.ACD 12.ABDE 13.ABCE 14.ABCD 15.ABCE16.ABCE 17.ACDE 18.ABD三、填空题1.教育教学教书育人2.私学3.教师资格考核制度4.专业素养5.学生身心发展知识教与学的知识6.平等7.复杂性8.热爱学生9.间接性10.教育机智11.良好的人际关系12.凯洛夫13.良好师生关系14.未成年人保护15.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16.师生关系17. 教师儿童(或学生)18.信服威信19.对教学的监控能力20.创造性四、判断题1.√2.×3.√4.√5.√6.×7.√8.√9.×10.√11.×12.×13.×14.√五、名词解释1.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

从广义上讲,凡是把知识、技能和技巧传授给别人的人,都可称之为教师。

从狭义上讲,教师指经过专门训练、在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门人员。

2.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以“教”和“学”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态度等。

3.学生观是教师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它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及其态度与行为,进行影响学生的发展。

教育学第四章试题及答案

教育学第四章试题及答案

教育学第四章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教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A. 教育与政治的关系B.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C. 教育与文化的关系D. 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答案:D2. 下列哪一项不是教育学研究的对象?()。

A. 教育现象B. 教育规律C. 教育政策D. 教育技术答案:D3. 教育学的基本任务是()。

A. 培养人才B. 传授知识C. 研究教育规律D. 提高教育质量答案:C4. 教育学研究方法中,最常用的是()。

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文献法答案:C5. 教育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包括()。

A. 客观性原则B. 系统性原则C. 创新性原则D. 全部选项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教育学研究的学科基础包括()。

A. 哲学B. 社会学C. 心理学D. 教育学答案:ABC2. 教育学研究的范畴包括()。

A. 教育理论B. 教育实践C. 教育管理D. 教育政策答案:ABCD3. 教育学研究的方法论包括()。

A. 定性研究B. 定量研究C. 比较研究D. 案例研究答案:ABCD4. 教育学研究的成果可以用于()。

A. 指导教育实践B. 制定教育政策C. 提升教育质量D. 促进教育创新答案:ABCD5. 教育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包括()。

A. 跨学科研究B. 信息化研究C. 国际化研究D. 多元化研究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教育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答案:教育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比较法等。

2. 教育学与心理学的关系是什么?答案:教育学与心理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心理学提供了关于个体心理发展和学习过程的理论和研究成果,这些可以为教育学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3. 教育学研究的意义是什么?答案:教育学研究的意义在于揭示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创新,推动教育发展。

4. 教育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有哪些?答案:教育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包括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和创新性原则。

教育学第四章习题含答案

教育学第四章习题含答案

教育学第四章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教育目的的核心是()A 培养什么样的人B 为谁培养人C 怎样培养人D 教育体制答案:A解析:教育目的回答的首要问题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其核心所在。

B 选项“为谁培养人”也是教育目的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但不是核心;C 选项“怎样培养人”更多涉及教育方法和途径;D 选项“教育体制”与教育目的的核心概念不同。

2、以下属于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的是()A 柏拉图B 卢梭C 涂尔干D 凯兴斯泰纳答案:B解析:卢梭是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强调教育要尊重儿童的天性,遵循自然。

A 选项柏拉图是社会本位论的代表;C 选项涂尔干和 D 选项凯兴斯泰纳也都属于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

3、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A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B 实用主义教育理论C 存在主义教育理论D 要素主义教育理论答案:A解析: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它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即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统一的发展。

同时,也包括人的才能、志趣和道德品质的多方面发展。

4、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A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B 学习能力C 沟通能力D 团队合作能力答案:A解析: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5、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A 教学B 课外活动C 社会实践D 劳动答案:A解析: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也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通过教学,能够系统地传授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和品质。

二、填空题1、教育目的具有导向、激励和()作用。

答案:评价2、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答案:德3、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名词解释
1.人的发展:人的发展即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

包括个体的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
二、单项选择
1.遗传决定论的创始人是(A )。

A.霍尔 B.高尔登 C.华生 D.洛克
2.马克思主义认为,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基础与可能的是( A )。

A 机器大工业生产 B社会主义制度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全面发展教育
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 B )。

A 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4.人的发展是指人的( C )的发展。

A.社会性 B.智力 C.身体和心理 D.个性
5.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起(D )。

A.主导作用
B.决定作用
C.不起作用
D.生理前提作用
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类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A )。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社会活动
7.根据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教育要做到( B)。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8.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

”这是( B )。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9.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 B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稳定性
D.个别差异性
10.在人的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B )。

A.顺序性且不平衡性
B.不平衡性
C.稳定性
D.个别差异性
11.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的“狼孩”事例,说明了(B )。

A.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B.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
C.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作用
D.自然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12.“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

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B)。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
三、多项选择
1.文化发展对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ABCDE )。

A.教育的价值取向
B.教育的内容
C.学校课程的结构
D.教育的方法
E.教材的编排
2. 教育的本体功能是( CDE )。

A.促进社会政治变革
B.经验和人才的选择
C.人类精神文明的传递与继承
D.人的培养
E.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3.印度狼孩的事例充分说明了(ACE )
A.遗传素质只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
B.自然环境不利于人的发展
C.人的发展同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
D.社会环境决定人的发展
E.错过了关键期的教育收效不高
4.学生是人,是教育的对象,因而他们(BD )。

A.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B.对外界的教育影响有选择性
C.毫无顾及地接受教育D.能动地接受教育
四、判断:
( F )1.人的发展主要是指人的心理方面的发展。

*人的发展既包括生理发展也包括心理发展。

( F )2.“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遗传决定论是对人的发展影响因素的片面理解。

( F )3.学校有专职教师,有各种设备,所以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是必定无疑的。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 F )4.环境对儿童发展的作用总是积极的。

*环境对儿童发展的作用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 F )5.人的全面发展实际上是指身心方面共同、平均的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也包括潜能、个性的发展。

(T )6.人的身心发展,是由于儿童已有的身心发展水平与社会、教育向儿童提出的要求所构成的新旧需
要之间的矛盾而引起的。

(F)7.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但并不是唯一条件。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是多方面的,除了教育外还有如遗传、环境以及个人主观能动性等。

五、简答
1.人的身心发展有哪些主要特点?
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身体和心理);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不同年龄阶段);人的身心发展的差异性(性别、身心构成);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同阶段,不同方面);人的身心发展的稳定性;人的身心发展的可变性(潜在性)
2.为什么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对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哪些规律?
(l )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入的发展;
(2)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
(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稳定性与可变性,既考虑稳定性,不任意改动教育内容和方法,又注意可变性,充分挖掘儿童发展潜力;
(4)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4.试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

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智力和体力的全面协调发展,即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结合,当然,也包括道德的发展;旧式分工造成人的片面发展;机器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可能;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六、案例分析:
1.用遗传、环境、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理论分析:
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江西金溪有一个叫方仲永的少年,5岁时就能作诗,但后来由于他父亲没有及时教育,使他到十二、三岁时写的诗就不如以前了,到20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

分析提示:从方仲永的事例说明,遗传素质好的人,如果离开后天的环境、教育和主观努力,是不能得到充分发展的,人的知识、才能、思想、观点、性格、爱好、道德品质都是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

如果离开了后天的社会生活和教育,遗传素质所给予人的发展的可能性便不能变为现实。

答案要点:(1)这是宋代王安石的一篇关于青少年教育问题的文章。

讲述了“神童”方仲永因家长“不使学”而最终并没有成材的故事。

(2)方仲永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基础,只能为人的发展提供一种可能性。

离开环境的影响和良好的教育,这种可能性就无法转变为现实的发展。

方仲永五岁时,已能“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可谓天资聪慧,但因其父只知“日扳仲永环遏于人”却“不使学”,致使方仲永十二三岁已“不能称前人之闻”,二十来岁已“泯然众人矣”。

(3)方仲永由神童到“泯然众人”的经历说明,良好的先天素质是智力超常的前提,优良的环境与精心的教育者是儿童超常发展的主要原因。

2.用遗传、环境、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理论分析:世界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从小被认为智力低下,但剑桥的博物学者汉斯罗在与达尔文的交往中发现他有很强的观察力,于是亲自推荐他作为自然科学工作者参加贝格尔舰的考察航行,后来取得了卓著的成绩。

分析提示:达尔文大器晚成的事例,说明儿童时代智力表现迟钝的人,只要在后天良好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下以及个人的主观努力下,也是可以有成就的。

先天的遗传素质仅是给发展提供一种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必须在一定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才能转化为现实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