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2.送元二使安西 人教(部编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译文和中心思想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译文和中心思想一、学习《采薇(节选)》这诗出自《诗经·小雅》里面的内容,多数采用二二拍的节奏,因为《诗经》里面基本都是四言诗。
诗词中写了景色,在最后抒发了诗人的内心感受。
诗词翻译:回想当初出征的时候,杨柳依依随风吹拂,如今回来的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舞,道路泥泞非常不好行走,真是又渴又饥身体劳累,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能体会?中心:表现了远征战士思家忍苦之情,并将这种感情放在对景物的描写和对军旅生活的述说之中。
二、学习《送元二使安西》老师的手写笔记中有作者的介绍,那么这是一首送别诗。
是王维送别他的朋友,姓元,在家中排行第二,大家称他元二,“使”就是去往,安西是唐代安西都护府。
全诗翻译:渭城的早晨下着小雨,沾湿地上的尘土,盖有青瓦的旅店映衬着柳树,显得格外新鲜,请你再干一杯离别的酒吧,向西出了阳关后,就再也没有老朋友了。
中心思想:这首送别诗突出表现了作者王维和友人元二之间的深厚情谊,诗的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和气氛,后两句描绘了作者与友人依依惜别的场景,使人读罢为之感动。
三、学习《春夜喜雨》这是杜甫描绘春夜雨景,体现喜悦心情的名作。
全诗翻译: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伴随着和风悄悄进入夜幕,细细密密地滋润着大地万物。
浓浓的乌云笼罩在田野的小路上,江上渔船的点点灯火闪烁,明早再看带露珠的鲜花吧,成都满城必将繁花盛开。
中心: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以喜悦之情赞美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
四、学习《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早春是时间,“呈”是恭敬的送上,张十八员外,十八是指他在同族兄弟中排行十八,张十八是诗人张籍,他在水部任园外郎一职。
全诗翻译:京城街道上空雨丝纷纷,它像酥油般细密而滋润,远处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
这正是一年中景色最美的时候,远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暮春时节。
中心思想:本诗通过对早春景色的描写,突出了作者对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早春时节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古诗词诵读2《送元二使安西》(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送元二使安西》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篇课文《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古诗。
本单元的文章以人与人之间的爱和真情为主题,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引导学生去关心帮助他人。
这首诗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
王维的好友元二将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赶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可知。
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具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
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感悟诗歌所描绘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3.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1.理解整首诗歌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文。
3.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准备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了解作者相关资料并收集有关送别诗。
五、教学过程一.师生对诗导入,营造诗意氛围。
同学们,古诗词中经常有“人生自古伤离别”“相见时难别亦难。
”这样的诗句,送别是古诗词中的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学过的送别佳句也有很多,你们还记得吗?来让老师来考考你们我读“海内存知己,”——生:天涯若比邻“又送王孙去,”——生:萋萋满别情。
“桃花潭水深千尺,”——生:不及汪伦送我情。
“孤帆远影碧空尽,”——生:唯见长江天际流。
孩子们的记忆力可真好呀?从这千古流传的送别佳句中,我们读出了古人那份浓浓的友情。
今天就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脍炙人口饱含萋萋满别情的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来,跟老师一起写课题。
二、理解题意,介绍时代背景和作者。
师:谁想来读一读?(指3 名读三种不同的读法)诗题是古诗的眼睛,说说你是从哪儿看出他是一首送别诗的。
【小学语文 】古诗词诵读2《送元二使安西》(课件)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 安西北,渭水北岸。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湿润,沾湿。
译文:清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 浮尘,青青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 都显得格外清新明朗。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古关名,故址在今 甘肃敦煌西南。
译文:请你再饮一杯离别的酒吧,(因为) 你向西出了阳关之后,就见不到老朋友了。
古诗赏析
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朝雨浥尘,客舍青青 ,柳色如洗,环境越美,越让人不忍离别,也就更衬出依依惜别的 情绪。三、四两句剪取了饯行宴席上一刹那间的情景,这“一杯酒 ”代表了自己珍贵的感情,是友谊的象征,同时多饮一杯,就是多 挽留对方一刻。诗人把一种具有普遍性的感情——友谊,表现得极 其饱满深挚,自然朴素,使这首诗获得了永久的艺术生命力,成为 送别曲、友谊曲,更成为离筵别宴的绝唱。
主题感悟
《送元二使安西》通过写细雨中设宴为 朋友饯行时劝酒的情景,含蓄地表达了诗人 对朋友的恋恋不舍之情。
课堂拓展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 送元二使安西
助读资料
王维(约701—761): 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祖籍太原祁县(今属山西) 。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诗与孟浩然齐名, 世称“王孟”。在中国诗歌史上,王维以擅长描写山水田 园而著称。他的山水田园诗幽静恬适,且体物精细,状 写传神,极具诗情画意。苏轼评价他: “味摩诘之诗, 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主要作品: 《相 思》《山居秋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之《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4、补充:其实,作者如此为朋友劝酒,还在于他去的地方,(出示课 件),了解“安西”,体会路途的艰辛。 5、补白:面对此情此景,王维再也忍不住了,他说“元二兄,”进行补 充说话练习。
6、品味:“不舍” 多少离别,多少牵挂,都化作了一句话,引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 阳关无故人。” 你们已经感受到了什么? 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板书:依依不舍)
作为教师,既要对孩子的思考过程给予肯定,又要提出一些创造性、 发散性思维的问题,把孩子带入到古诗的情境中,促使孩子向更深层次的 理解去思考。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一首古诗一—《送元二使安西》。 你从诗歌题目中了解到了什么? 理解"使"。(渗透借助注释学习古诗的方法) 解读"安西"∶唐朝的安西都护府。 (教师补充"出使"的通俗说法∶受朝廷之命去某个地方做官;元二∶原名 元常,在兄弟中排行第二)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 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 的深情厚谊
五、说教法
学习古诗得让学生有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做到“授之与鱼,不如授之 与渔,更不如授之与渔场”。为学生营造一种学习古诗的氛围,学生在愉 悦的环境下轻松地学习古诗,这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我觉得应该努力使自 己的教学向它靠近。本课将“读书、思考、感悟”的学习方法贯穿始终, 并穿插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
板块二、读通古诗 1.把《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读熟。 2.想一想∶这首古诗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场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板块三、理解诗题 1、从诗题中了解了哪些信息? 信息1:送谁?这里的元二是王维的朋友,他姓元排行第二。 信息2:送到哪儿去?为什么要去那里?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送元二使安西》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送元二使安西体裁:诗题文: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作者:名字:王维年代:唐代描述: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
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
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
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翻译:原文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译文: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馆驿青堂瓦舍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
原文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此诗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诗题又名“赠别”,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
它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
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
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
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
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赏析二:思想内容通过写细雨中设宴为朋友饯行时劝酒的情景,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恋恋不舍之情。
赏析三:艺术特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
这一切,都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
“朝雨”指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
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而送别的时候,朝雨乍停,天气清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
“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把雨澄尘而不湿路写的恰到好处。
客舍,原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
统编版六语下古诗词诵读2.《送元二使安西》知识点易考点名师梳理
新部编版六语下知识点易考点一线名师梳理古诗词诵读2.《送元二使安西》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咀嚼和体悟重点词语,体会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3.感受诗人与好友的深情厚谊;感悟诗人离别的情怀。
易错音:浥轻尘(yì hù)渭城朝雨 (zhāo cháo)客舍青青(shě shè)更尽一杯酒(gēng gèng)★★《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元二:作者的友人元常,在兄弟中排行老二,故名“元二”。
使安西:“使”,到某地;出使。
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附近。
渭城:秦时咸阳城,汉代改称渭城,唐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区,在今西安市西北,渭水北岸。
浥轻尘:“浥(yì)”:湿润。
客舍:旅店。
柳色:即指初春嫩柳的颜色。
劝君更尽一杯酒:“君”,指元二。
“更”,再。
“尽”,完。
更尽:先饮完。
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
《元和郡县志》云,因在玉门之南,故称阳关。
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
西出阳关无故人:“故人”,老朋友。
译文:渭城早上的雨润湿了路面的尘土,客舍旁的柳树显得格外青翠、清新。
劝你再干了这一杯酒吧,等一路向西出了阳关,那里就再也没有老朋友了。
★★《送元二使安西》又名《渭城曲》,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诗。
此诗前两句写渭城驿馆风景,交待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后二句转入伤别,却不着伤字,只用举杯劝酒来表达内心强烈深沉的惜别之情。
全诗写得情景交融,韵味深永,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落成之后便被人披以管弦,殷勤传唱,并成为流传千古的名曲。
★★你从题目中读懂了什么?怎样理解“使”?(从诗题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诗,王维送名叫元二的人出使安西;“使”是出使的意思。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诵读
早春呈水 部张十八 员外
看早春 赞早春
春雨:雨润如酥 惊喜
草色:遥看近无 好:最是春好处
对比 绝胜:烟柳满皇都
喜爱 赞美
5 江上渔者 宋 •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诗意:江上来来往往的人们,只喜爱 鲈鱼的味道鲜美。看看那些可怜的渔人吧, 正驾着像树叶一样的小船在大风大浪里上 下颠簸,飘摇不定。
惜春
最脍炙人口的诗, 最唯美动人的词, 最感人至深的情! 这都是上下五千年 智慧的沉淀和岁月酿制的精华! 相信你课后可以积累的更多!
部编版
赏析: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观花的所 见所感,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头两句 写得很幽默风趣将主人不在家,故意说成主人 有意拒客,为下文做铺垫。后两句诗形象鲜明, 构思奇特,景中寓理,揭示了一切新生的美好 的事物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 任何束缚,蓬勃发展的道理。
结构图解
游园不值
叙事 抒情
诗意:回想当初出征 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 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 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 又渴又饥真劳累。满心伤 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 会!
赏析:主要写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 抚今追昔,表达了从军将士思归的情怀。“杨柳依 依、雨雪霏霏”对比出征时和归返时的不同情景, 表明军旅生活的漫长。“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写出了眼前的困境,加深了他的忧伤。最后两句悲 叹,表现了人们对战争的厌恶和反感。
诗意:京城的街道上空丝雨纷纷, 它像酥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 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 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胜过绿柳 满城的暮春。
赏析:这首小诗,诗人只运用简朴 的文字,就常见的“小雨”和“草色”, 描绘出了早春的独特景色。刻画细腻, 造句优美,构思新颖,给人一种早春时 节湿润、舒适和清新之美感。表达作者 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小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诗词诵读教案(部编版)
【教学要求】1.让学生阅读古诗词,大体把握古诗词的意思。
2.让学生想象古诗词描述的情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再造想象、创新思维的能力,引导学生巩固学习古诗词的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想象古诗词描述的情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再造想象、创新思维的能力,引导学生巩固学习古诗词的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步骤】一、学习《采薇》(节选)。
1.激情导入。
同学们,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根据内容不同,可以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采薇》(节选)就是选自《诗经》。
(板书:风雅颂)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欣赏《采薇》(节选)。
[板书:采薇(节选)]同学们,你们知道“薇”是什么吗?(提示学生从偏旁猜。
)你们见过“薇”吗?(出示课件1)课件1:“薇”的图片2.初读古诗,了解诗意。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
(2)指名学生朗读。
教师相应指导“雨”的读音。
雨:多音字,根据解释“下(雨、雪)”,这个字在这里应该读“yù”。
(3)学生一齐朗读,教师提示朗读节奏。
3.创设情境,加深感悟。
(1)怎样的“杨柳”会让人感到“依依”?(出示课件2)“杨柳依依”这四个字会让你们想到什么样的画面?(学生想象、表达。
)课件2:柳树的图片(2)理解“昔我往矣”的意思。
(教师提示: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位战士归乡时的情景。
)回想“我”离开家乡时,家乡的一草一木都值得留恋,但即将出征的“我”只看到了“依依”的杨柳,这是为什么呢?补充介绍:“柳”与“留”谐音,既有挽留之意,又表思乡之情。
这哪里是“依依”的杨柳,这分明是双依依挽留的手啊!但是兵役仿佛没有尽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终于盼到了战争结束。
(引读“今我来思”。
)(3)理解“雨雪霏霏”的意思。
XXX市新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 古诗词诵读 《送元二使安西》公开课教案
师:除距离遥远外,两地环境和生活也有很大的差异。
师:我们再来看看两地的环境差异。
2、从环境和两地生活感受离别之情。
(出示图片)渭城此时是---,安西是---。你有什么感觉?
阳关外的路,满眼的荒漠,满目的凄凉,除了沙漠还是沙漠,除了戈壁还是戈壁,与生机勃勃的渭城有着天壤之别,想到这里,这种难舍难分的情绪全都在酒里。让我们再读诗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更深刻的体会诗人与元二的依依惜别之情。
对,我们脑海里出现了这样的画面:渭城清晨如酥的小雨,湿润了小路上的尘埃,旅社边棵棵绿柳,被雨水冲洗得翠色欲滴。这画面给我们带来了清新,明丽,生机勃勃的感觉。
这两句诗中出现了那两种景物?(雨、柳)
雨,给你们带来什么感受?
师:伤愁,那么,柳又带来了什么感受呢?
大家知道吗?古人有“折柳赠别” 的风俗,柳”和“留”同音,在古代 “柳”是离别的象征。这一雨,一柳搅扰着诗人王维的情思,蒙上了淡淡的情愁。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一、古诗唱读。
师:同学们,多情自古伤别离,在浩如烟海的离别诗中,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成为送别诗的极品。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那么诗人王维究竟是怎样表达他对元二这份依依惜别之情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徐诶西这首诗,下面请看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念。
师:我们一起走近唐朝大诗人王维(作者简介)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学生以前学过王维的诗,对诗人有一定了解,能较流利读通古诗,借助老师的视觉能知道本课诗的写作方法:先描写景物再抒发感情(借景抒情),但对诗中蕴含的感情理解不够到位,是的韵味不能有感情地朗读出来,需要老师及时点拨。
难点教学方法
通过采用层进式引读法,以读代讲,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之情(通过范读、领读、讲读、指名读、离开文本读,等多种形式读,使学生读得通顺,读出节奏,读出感情从而让学生自然而然的进入到古诗的意境中:意,在读中明;情,在读中悟;画,在读中呈现;教学目标在读中完成。)
古诗词诵读2《送元二使安西》(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
六年级下册语文《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课型分析】《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诗人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
王维的好友元二将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可知。
这首诗既不刻画酒席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具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
本诗洗尽雕饰、明朗自然的语言,抒发诚挚、深厚的惜别之情,以情意殷切、韵味深永独树一帜。
【教学理念】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本节课我通过对诗中一“雨”一“柳”一杯“酒”意象的还原和再创设,在吟诵唱背的多元引读方式中开放性地学古诗,其间渗透“折柳送别”“中华酒文化”的知识,以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通过一首带一类“送别诗”的拓展学习来体现“组块式教学”,穿插音乐、图片、情感渗透,让学生在直观感受中穿越时空,对话诗人,披文入情。
【教学目标】1.会写“舍”字,明确“朝”“舍”“更”三个多音字的读音及含义,理解“使”“朝雨”“更”“故人”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当堂熟读成诵。
3.感受王维和元二真挚的友情,感受古诗词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对祖国诗歌、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人所描绘的画面,入情入境地吟诵古诗。
【教学难点】深入体会王维和元二这一对故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层进式引读法。
【学习方法】吟诵唱背、移情体验。
【教学准备】地图、音乐、图片等课程资源。
【教学过程】一、离歌导入情境渲染1.师播放音乐(李叔同《送别》):上课前,请大家先听一首歌,用心听,听听这首歌适合在什么场合唱?揭“送别诗”含义:没错,这首歌其实是由一首送别诗谱写的,在送别之际写的诗,就叫做送别诗。
今天,我们也来吟诵一首送别诗。
2.(书写课题生书空)强调“使”字不要丢掉上面的横。
【设计意图:诗缘情而发。
开课之初通过音乐的渲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离别忧伤的氛围中,自然地进入送别题材的古诗意境中。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第2课《送元二使安西》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第2课《送元二使安西》知识点梳理朝代:唐代作者:王维一、原文: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一作:客舍依依杨柳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二、译文: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馆驿青堂瓦舍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
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三、注释:(1)渭城曲:另题作《送元二使安西》,或名《阳关曲》或《阳关三叠》。
(2)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浥(yì):润湿。
(3)客舍:旅馆。
柳色:柳树象征离别。
(4)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四、创作背景:此诗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诗题又名“赠别”,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
它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
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
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
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
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五、赏析:此诗以“渭城曲”为题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八。
下面是唐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李商隐研究会会长刘学锴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
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
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
“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
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上飞扬,朝雨乍停,天气晴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
“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澄尘而不湿路,恰到好处,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
客舍,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
选取这两件事物,自然有意关合送别。
它们通常总是和羁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
古诗词诵读(单元测试)六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1
六年级语文单元分层练习(七)(练习范围:古诗词诵读)一、按要求完成练习。
(14%)1.用“√”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6%)野径.(jìng jìn)酥.糖(shūsū)屐.齿(jījí)蕲.水(qín qí)鸣啭.(zhuǎn zhuàn)雨雪霏霏..(fēi féi) 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8%)(1)雨雪霏霏..:渭城朝雨浥.轻尘:(2)但.爱鲈鱼美:天街..小雨润如酥:(3)才始..送春归:游园不值.:二、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0%)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因.释其耒而守株因.风飞过蔷薇B.野径云俱.黑虽与之俱.学C.萧萧..梧叶送寒声 D.载.渴载饥厚德载.物..暮雨子规啼萧萧2.下列诗句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客舍/青青/柳色新B.草色/遥看/近却无C.小/扣柴扉/久不开D.若有人/知/春去处3.下列不属于词牌名的一项是( )。
A.生查子B.浣溪沙C.暮江吟D. 卜算子4.对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谁道人生无再少?(反问)B.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设问)C.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比喻)D.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夸张)5.赏析古诗词,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春夜喜雨》一诗中,首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B.《浣溪沙》中“休将白发唱黄鸡”劝诫人们不要因年老而徒生悲叹。
C.《泊船瓜洲》描写诗人眺望江南的所见所想,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D.《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是宋代诗人韩愈所作,表达了作者对早春的喜爱。
三、按要求写句子。
(8%)1.写出下列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2. 根据意思写出诗句。
和煦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的家乡呢?3. 根据提示写出对应的语句。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知识点归纳梳理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知识点归纳梳理诗歌内容:《采薇(节选)》《送元二使安西》《春夜喜雨》《江上渔者》《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语文要素: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背诵诗词。
领会诗的意境,把握诗的思想内容,理解诗精练优美的语言。
一、汉字考点易读错的字:采薇.(wēi) 昔我往矣.(yǐ)雨.雪霏霏(yù)莫.知我哀(mòshuāi) 浥.轻尘(yì)载.渴载饥(zài) 渭城朝.雨 (zhāo) 客舍.青青(shě)更.尽(gèng) 潜.入(qián)润.物(rùn)花重.锦官城(zhòng)晓.看(xiǎo) 乃.发生(nǎi)润如酥.(sū) 野径.云俱.黑(jìng jù )满皇都.( dū ) 但爱鲈.(lú)鱼美出没.(mò)风波里二、句子考点特殊句型:拟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把雨拟人化,表现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
比喻: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把小雨比作酥油,表现诗人对小雨的喜爱。
对比: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将初春草色与暮春的烟柳作对比,更突出了作者对早春的喜爱。
)理解诗句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1)这是春天(季节),从杨柳看出来。
在从前这如诗如画的景色中,“我”要去出征。
诗中除了主人公,还可能有谁?送别的亲友。
此刻主人公会是什么心情?不舍。
(2)家乡的一草一木,每一位亲友都值得留恋,但“我”能留下吗?(不能。
因为他既是父母的儿子,也是国家的臣民。
)2.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现在是冬天(季节),从雨雪看出来。
(2)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战争结束,终于可以回家了。
此时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雨雪霏霏(用诗中的词填空)请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一下:大雪纷纷满天飞。
(3)此刻“我”的心情怎样?(归家的喜悦、激动、急切;劫后余生的感慨)有道是“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送元二使安西》全文带拼音
《送元二使安西》全文带拼音sòng yuán èr shǐ ān xī王之涣wáng zhī huàn登鹳雀楼dēng guàn què lóu白日依山尽bái rì yī shān jìn黄河入海流huáng hé rù hǎi liú欲穷千里目yù qióng qiān lǐ mù更上一层楼gēng shàng yī céng lóu《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王之涣创作的一首七绝诗,描写了唐代使者元二从东都洛阳出发,经黄河北上,穿越崇山峻岭,在雄伟壮阔的自然景观中感叹时光飞逝,展望未来的壮丽景色,表达了积极向上、不断追求进取的精神。
诗中作者以雄伟的鹳雀楼为背景,以白日西斜的景象作为开头,展现了登高望远的豪情。
接着,诗人以黄河入海的景象,喻示元二使节的壮志豪情,描绘了穿越千山万水的行程。
最后,作者用“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来形容元二使者对前途的期待和追求。
此诗用意颇深,饱含了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憧憬。
作者借助壮丽的自然景观,表达了崇高的人生追求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诗词朴实而含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元二使者的崇敬和祝福之情。
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作者对社会变迁和时光流转的思考,呼唤人们不断超越自我,追求卓越。
《送元二使安西》以其雄伟的句构和深远的意境,展示了唐代士人对追求进取精神的推崇和追捧。
这首诗代表了唐代盛世文化的一部分,也同样具有对当代人们寻求进步和开拓创新精神的启迪作用。
诗中的励志情怀,仍然可以给现代人以启示和鼓舞,引导我们面对挑战,勇往直前。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古诗词诵读 2.《送元二使安西》PPT课件
赏析
诗的前两句点明了送客的时间和地点。诗中用“浥” 字形容雨湿尘埃,用“新”字形容柳色翠嫩,准确生动 地抓住了事物的特点。诗的后两句,诗人把深沉的情感 融入平淡的话语中,更增添了感人的力量,成为千古传 诵的名句。
层次梳理
主旨归纳
这首诗通过写细雨中为 远行的朋友饯行时劝酒的情 景,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依 依惜别之情。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这两句诗写出了与朋友告别的时间、地 点和环境。时间是清晨,地点是渭城的
旅店,环境清爽宜人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两句诗写出了告别时的情景。诗人 不写饮酒的场面,也不写依依惜别的心情, 只写一句酒桌上劝慰的话,来表达对朋友 的留恋,以及对朋友孤身去荒僻之处的同 情、关切,也是劝慰朋友旅途珍重。
2
课前预习
1
王维
出使。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wèi
yì
渭浥
jūn
shè
君舍
旅店。
湿润,沾湿。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再。
本文指饮完,喝干 。
古关名,故 址在今甘肃 敦煌西南。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诗写 了些什么。
从渭城到安西有3000多公里,古时候没有汽车、火车,飞机, 就是用上最快的交通工具骑马去也要用上半年时间。从渭城到安 西要经过阳关。它和玉门关都是古时通往西域的必经之路。
译文:渭城的清晨,一场小雨湿润了路上的尘 土,旅店旁的棵棵杨柳被雨水冲洗得更加青翠欲 滴。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等你西 行出了阳关之后就再也没有老朋友了。
拓展延伸
山中送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诵读
2.送元二使安西
1. 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 了解古诗的类别及其特点。
3. 反复诵读,了解古诗中的意象及表达方式。
4. 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逐字逐句地理解诗的意思,边读边想象古诗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了解古诗中的意象;理解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写的诗,谁来读一读课题。
(生读《送元二使安西》)你了解到了什么?(这是首送别诗。
当时,朝廷在新疆设立安西都护府统管西域各国,王维的好朋友元二奉命去安西都护府传达朝廷的最新旨意,故而王维为其送别。
)
二、自主学习
1. 谁能字正腔圆地读一读这首诗?要求: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2. 解义。
师:读得真不错,让我们借助注释自己理解诗句意思,待会儿来说说诗中的大概意思。
(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
3. 同桌互相说说。
三、品读诗句
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别人的帮助我们已把古诗基本读懂。
你们的自学能力真有一手。
大家看看这首诗,前两句都是写什么?(写景。
)后两句呢?(抒发情感。
)(一)品景。
1. 谁来读读写景的句子。
(生读)读着读着,你的脑海里看到了什么?
2. 自由说。
(根据学生回答进行点拨指导)
那么多画面,作者只用两句话就精炼地写出来了。
这绵绵细雨把尘土都轻轻地润湿了,杨柳也变得苍翠欲滴。
多美的画面啊!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句诗。
听了大家的朗读,我觉得渭城雨后的天空变得更加明朗,空气变得更加清新。
3. 重点品“雨”“柳”之意象。
春日的渭城有很多美的景物,但作者为何重点选中“雨”和“柳”呢?(这雨是绵绵细雨,绵绵不断,正如此时作者的情丝。
情也似乎连绵不断,有着淡淡的忧愁;“柳”和“留”谐音,折柳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
)(二)品酒。
1. 读着后两句诗,你又看到什么?(王维与元二举杯共饮美酒的场面,王维与元二话别的情景。
)(出示: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2. 他们酒喝了多少?(“更”一字,体会到他们喝了很多。
)
3. 地点。
此次分别,不知何时相见。
西出阳关到安西,安西到底有多远呢?我们看(出示简略路线图)从渭城到安西,足足有三千多公里。
在当时,即便乘坐最好的交通工具也要走上半年多。
想到朋友即将远去塞外荒漠,路途遥远,充满艰辛,不知何日是归期。
这种难分难舍的情都尽在这两句诗中。
4. 小练笔。
你想此时王维举杯劝酒,他会对元二说些什么呢?(生交流,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
一杯酒,一生情,一个“更”字,一个“尽”字,无不浸透了诗人对朋友全部的真挚感情。
我们也把这份情深深埋在心里,让我们配着音乐再来读读整首诗。
送元二使安西
景:雨、客舍、柳
情:依依惜别
在这节课上,我力求让学生感受到了送别的难舍难离。
教学时按照“古诗四读法”让学生自读自悟,鼓励学生谈自己对诗歌所描写的意境的理解和感受,从诗句中感悟其中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