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的民风民俗
东北的民俗文化领略东北人的热情
![东北的民俗文化领略东北人的热情](https://img.taocdn.com/s3/m/a1f6c647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53.png)
东北的民俗文化领略东北人的热情东北地区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地域,其独特的民俗文化深深吸引着许多人的目光。
这片土地充满了热情和豪迈,让人们在感受浓厚的人情味的同时也能体验到强烈的地域文化特色。
本文将介绍一些东北的民俗文化,并深入探究其中包含的东北人的热情。
一、大连的海洋文化大连作为东北的一座沿海城市,因其独特的海洋文化而闻名遐迩。
大连民间常有捕鱼和捕虾的活动,这成为了当地一道重要的民俗。
每当捕鱼季节来临,海滨的渔船会纷纷出海,而沿岸的居民则聚集在一起,用自制的渔网和渔具助力于捕捞。
这样的民俗活动不仅体现了东北人的辛勤劳作精神,还让人深深领略到了他们热情好客的本质。
二、吉林的冰雪文化吉林是东北地区的一座省会城市,也以其丰富的冰雪资源而著名。
每年的冬季,吉林都会举办盛大的冰雪节。
这是一项集合了冰雕、冰灯、滑雪等多种活动的盛会。
当地的居民和游客会齐聚一堂,在冰雪的世界中尽情嬉戏。
他们热情活泼的表现不仅让人们领略到了东北人的热情,也让这座城市的冰雪文化更加熠熠生辉。
三、哈尔滨的冰雪艺术作为中国最著名的冰雪城市,哈尔滨以其壮观的冰雪雕塑艺术而闻名遐迩。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是这座城市的标志性景点,每年都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身临其境的冰雪景观,同时也可以欣赏到精湛的冰雪雕塑艺术。
每个雕塑作品都充满了东北人的独特创造力和热情,让人们为之惊叹。
这种独特的艺术体现了东北人的勇于创新和热爱生活的态度。
四、沈阳的清代文化沈阳是东北的一个重要城市,同时也是清代的故都,其深厚的历史文化为这座城市增添了独特的韵味。
在沈阳,你可以参观到著名的沈阳故宫,这里保留了大量的清代建筑和文物。
游客可以在这里领略到传统的宫廷文化,并感受到清代皇室的奢华和热情。
沈阳的民间艺术也非常丰富多样,例如戏曲、民歌等,这些艺术形式都体现了东北人的豪放和热情。
五、锡林郭勒的草原文化东北的辽宁省西部地区有着广袤的锡林郭勒大草原,这里是蒙古族的聚居地,也是蒙古族文化的中心。
东北地方风俗作文素材
![东北地方风俗作文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a5afa561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c1.png)
东北地方风俗作文素材东北地区位于中国的东北部,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个省份,是中国最大的区域之一。
东北地方风俗既有浓厚的民俗文化传统,也有别具一格的饮食文化和建筑文化。
今天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东北地方的风俗。
一、节日风俗在东北地方,各种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都非常热闹。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而东北人过春节更是有着一套自己的独特方式。
一般来说,春节期间,东北人喜欢吃饺子。
每个家庭都会举办饺子宴,全家人一起包饺子,团圆其乐融融。
此外,春节期间还有烧香拜神、走亲访友等传统习俗。
除了春节,端午节也是东北人民喜欢过的节日。
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需要吃粽子,这是用粽叶包裹糯米和肉馅的传统食品。
此外,东北地区还有许多其他的传统节日,如中秋节、清明节等,每一个节日都有自己独特的庆祝方式和风俗习惯。
二、婚庆风俗东北地区的婚嫁风俗也是非常有特色的。
东北人讲究结婚要大办,婚礼上会有很多场面,如迎亲队伍的热闹、新娘出门前的哭泣等等,这些一切都是希望新婚夫妇能有个好的开始。
此外,东北人结婚还少不了办酒席,而且酒席是非常讲究的,一般都会有七八道菜,有鱼有肉有酒,场面非常热闹。
三、饮食风俗东北人的饮食文化也是非常有特色的。
东北菜以其味道浓郁,营养丰富而著称。
比如粗粮主食、烤全羊、红烧肉等都是常见的东北菜。
此外,东北人还喜欢喝酒,白酒是东北地区最常见的酒类,不管是聚会还是喜庆事,总少不了白酒。
四、服饰风俗东北地区的服饰风俗也有着独特的民俗特色。
比如东北人的传统服饰,就是民族特色浓郁的长袍马褂。
尤其是在一些重要节日或喜庆活动上,东北人总喜欢穿上鲜艳的红马褂,以示喜庆和祥和。
此外,东北地区的冬天气候寒冷,因此东北人的冬季服饰以皮毛为主,毛帽、皮大衣等是最常见的服饰。
五、娱乐风俗在东北地区,人们有着十分丰富的娱乐活动。
冬天,东北人喜爱在冰雪天地上滑雪、滑冰、滚雪球等活动,而在夏天,人们则喜欢打家常、唱歌跳舞、野外烧烤等。
此外,东北地区还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目,如二人转、单弦、锣鼓、社火等,这些节目都富有东北地方的特色,深受人们的喜爱。
民俗风情体验东北的传统民俗
![民俗风情体验东北的传统民俗](https://img.taocdn.com/s3/m/abe89129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75.png)
民俗风情体验东北的传统民俗东北地区是中国独特的地域,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民俗文化。
无论是丰收庆典还是婚嫁习俗,都彰显出东北人民的独特风情和朴实生活方式。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同来体验东北的传统民俗。
一、丰收庆典东北地区以农业为主,丰收庆典是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
每年秋季,当丰收的季节到来,农民们会举行盛大的庆典来感谢大自然的赐予。
在庆典仪式中,人们会穿上传统的农民服装,戴上花环和冠冕,手持农具,载歌载舞,高喊口号,表达对丰收的欢庆之情。
鞭炮声此起彼伏,火树银花点缀着夜空,整个村庄都沉浸在庆典的欢乐氛围中。
二、劳动节庆祝劳动是东北人民的传统美德,而劳动节是表彰劳动者的重要节日。
在东北,劳动节庆祝活动常常包含一系列富有地方特色的比赛与表演。
例如,锄禾比赛,农耕装备破土锄。
农民们高吼着,在田地中比拼速度与力量,象征着他们对农事的热爱和认真投入。
此外,东北民谣与舞蹈也是庆祝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载歌载舞,展现东北地区特有的激情和豪放。
三、东北婚嫁习俗东北地区的婚嫁习俗充满浓厚的地方特色,展示了东北人民对家庭的重视和喜庆的态度。
婚礼上,新郎会携手新娘来到新房,接受家人和亲友的祝福。
传统的迎亲队伍通常伴随着锣鼓声和爆竹声,热闹非凡。
在宴会上,寿面和红烧肉是必不可少的菜肴,寓意着幸福与长寿。
新婚夫妻还会举行敬茶仪式,以表达对双方父母的敬意和感激。
四、农历新年庆祝农历新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东北地区,农历新年庆祝活动通常持续15天之久,期间有着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舞狮子和舞龙的表演。
人们身着色彩鲜艳的狮子和龙装,伴随着锣鼓声,在街头巷尾翩翩起舞,以祈求新年的好运与吉祥。
此外,走亲访友、贴对联、包饺子、放鞭炮等活动也是东北人民在新年期间常常参与的传统习俗。
五、冰雪节庆祝东北地区的冬天寒冷而漫长,然而,东北人民却在寒冷中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冰雪节庆祝活动。
在哈尔滨的冰雪大世界,人们可以欣赏到精美的冰雕和雪雕艺术品,仿佛置身于一个童话世界之中。
(完整word版)东北民间民俗
![(完整word版)东北民间民俗](https://img.taocdn.com/s3/m/1c6351ce482fb4daa48d4b22.png)
东北民间民俗——-有趣的东北四大怪东北:包括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古称辽东、关东、关外、满洲,是中国东北方向国土的统称。
节日:和全国都一样,过年吃饺子,放鞭炮,贴春联,串门什么的。
晚上守岁之后还要吃一次饺子.饮食:特色——酸菜。
这个是别的地方没有的。
就是在入冬的时候买许多白菜(也有大头菜,但不如白菜好吃),洗干净,放进缸里,撒上盐,密封.一直到一个月左右。
东北人爱吃炖菜。
这是特色因为天气冷。
东北菜量大,味道重。
东北人喜欢吃面条,生蔬菜蘸大酱.最喜欢吃饺子。
各种馅的。
还有杀猪菜。
比如血肠。
杀猪菜都要用刚刚杀死的猪做。
生活:用芴噜草做铺盖。
既暖和,又可以用来防潮。
在晚饭后,老年人喜欢聚集在一起,扭秧歌.还看二人转。
“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
东北人性格豪爽,重感情.最有趣的事东北四大怪,是什么呢?人们都知道东北有三大怪:“窗户纸糊在外,大姑娘叼着个大烟袋,养活孩子吊起来”.最后一怪:加一个“反穿皮袄毛朝外” 。
第一怪“窗户纸糊在外":是东北气候环境使然。
东北风大雪多,冬天室内外温差大,如果将纸糊在窗棂里侧,呼啸的大风就会将纸“推”离窗棂,窗户纸被吹破.且窗棂在外,下雪时容易积雪,外面气温低了容易结霜,室内火盆一烤,融化的水就会流到窗户纸和窗棂的结合处,将窗户纸浸透脱离窗棂,造成窗户纸的破损。
而将窗户纸糊在外侧,遇风时有窗棂做撑架,不至于将窗户纸吹离窗棂。
遇雪时雪花打在窗户纸上也会滑落,融化的雪水也不至于浸透窗户纸,可以延长窗户纸的寿命。
这是劳动人民生活经验的结晶。
人们还用麻油、苏籽油等涂在窗户纸上,以增加室内亮度,增强窗户纸的防水防潮性能,延长窗户纸的寿命.现在已经没有人再糊窗户纸了。
第二怪“姑娘叼个大烟袋”:应该是来自满人的风俗。
满族人是非常讲究礼节的,新媳妇过门,得给婆家长辈及客人一个个敬烟。
大姑娘为了过结婚这一关,早点学会也正常.只是学会了吸烟就很容易上瘾,叨个烟袋也就不奇怪了。
东北风俗习惯礼仪
![东北风俗习惯礼仪](https://img.taocdn.com/s3/m/a9a82e9e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eb.png)
东北风俗习惯礼仪由于地域文化差异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各个地区形成了不同的民族风俗习惯。
那么你对东北的风俗习惯了解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东北风俗习惯,盼望对您有所关心,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过年风俗1、东北过年的习俗:二十三,送灶王;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2、小年祭灶: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祭灶。
东北有首民谣:“糖瓜祭灶,新年来到”。
老东北过年要祭灶———盼望“灶王爷”保佑全家平安。
祭灶时用的是糖瓜、关东糖等小食品,由胶状麦芽糖制成,甜中略带些酸味儿。
3、扫尘:腊月二十四,为扫尘之时,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在年前将房间里外打扫洁净,为一年最大的一次大扫除,也叫除旧迎新,彻底清理粉刷洁净迎接新年。
4、春节的预备:杀猪:在农村,旧时没有冰箱,最好的杀猪季节为春节前,一是喜庆,二是此时天气最冷,可以保存较长时间,杀猪的时候要宴请左右邻居好几桌人热喧闹闹的,现在也有二十六买猪肉之说。
5、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
“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
农村的风俗习惯1.烟筒贴在墙上面在北方农村里都有盘火炕的习惯,烟道一般都在墙里,然后顺着房檐砌上一个高高的烟筒,这样的烧起火炕来更简单把烟吸走。
而东北一些农村里烟筒特殊的惊奇,很多都是重新挨着墙砌一个烟筒,或者是在山墙上凸出来一块用来盖烟筒,这样的烟筒似乎贴在墙上面一样。
其实这样的设计也是有依据的,夏天的时候能防止雨水顺着窗户流到屋子里面湿了墙根,更重要的是烟筒到了冬天里能削减火炕散发到室外的热量,使得屋子里更温和。
2.出行靠爬犁在东北一些山林之间农村来说,爬犁比车更重要。
当大雪封山的时候车很简单被陷进去,这时候就需要用到爬犁了。
虽说自己生活在北方农村,可对于爬犁还是很新奇的。
东北民俗
![东北民俗](https://img.taocdn.com/s3/m/622eafd22cc58bd63186bd5a.png)
东北是一个充满传奇的地方,这里不但土地广阔而且风景优美,很多人选择到这里旅游,来东北旅游当然不要错过长春了。
长春有哪些民俗文化?长春有哪些风俗习惯?现在让我们一起看看长春传统民俗文化,一起走进这个美丽的地方。
火炕生出豆芽菜,火炕孵出小鸡崽火炕,是东北农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室内的大部分平面空间都被炕占据,所以人们的室内生活主要是在炕上。
家里来客人要请到炕上坐;平日吃饭、读书写字都是在炕桌上;孩子们抓“嘎拉哈”、弹杏核、翻绳等游戏也是在炕上玩。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改善,现在东北地区的楼房内大多已经采用水暖式集中供热了,只有在农村还可以见到火炕。
在东北农村,家家会把火炕利用起来,用一个盆,装上黄豆或者绿豆,放上少量水,放在炕上。
由于火炕的温度,盆水升温,豆儿生芽,两晚的时间,一盆鲜豆芽儿就诞生了。
火炕上,诞生的还不只是豆芽儿菜。
黄黄的草筐,一窝鸡蛋,几个星期之后,鸡蛋壳里走出了小鸡崽。
原来,农民把鸡蛋放在草囤里,放在火炕上,使蛋受热,几个星期之内,一个个新的小生命在温暖的火炕上慢慢孕育成熟。
苞米挂在墙上晒,苞米住进木楼里长春地处中国黄金玉米带上,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在东北农村晒苞米也就自然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风景。
一入秋,家家户户就把苞米串在一起,挂在房山墙上……在东北的农家院里,您还常常可以看到一种“空中楼阁”,下以木桩支撑,上似一间木房,俗称“苞米楼子”。
里面装满金黄色的苞米棒,再衬以皑皑白雪覆盖的屋顶和庭院,颇具东北农家的自然风貌。
在靠近东北和北部山区的地方“苞米楼子”几乎家家都有。
其建造式样非常实用,仓底距离地面较高,既可以防止老鼠偷吃粮食,又可以防止粮食受潮发霉。
“苞米楼子”满满当当,说明农民的日子过的吃穿不愁。
房前屋后柴草垛,园子种满蘸酱菜在北方平原上,村落星罗棋布的散落在原野上,一村一屯,一家一户突出的特点就是柴草垛。
柴草垛是北方人家重要的生活标志,谁家的柴垛高、大、整齐,谁家的日子过的就富裕殷实。
东北风俗习惯
![东北风俗习惯](https://img.taocdn.com/s3/m/2560e32e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c9.png)
东北风俗习惯东北地区是中国五个地理区域之一,东北的文化底蕴深厚,人们的生活习惯和风俗也独具特色。
本文将介绍一些东北风俗习惯,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个地区的文化。
1. 饮食习惯东北地区的冬季寒冷漫长,因此东北人的饮食习惯与其他地区有所不同。
红烧肉、涮羊肉、各种炖菜成为东北人冬季必不可少的美食。
此外,东北人还喜欢吃大鱼大肉,烧烤、烤肉、饺子、面食等也是他们的传统美食。
2. 白酒文化东北地区是中国的白酒重镇,东北人对白酒情有独钟。
东北人喜欢聚在一起喝酒,以庆祝节日、庆贺喜事或者感召团结的场合。
喝酒时,东北人往往会互相敬酒,表达友谊和感情。
3. 冰雪娱乐东北地区的冬季气候条件非常适合冰雪娱乐活动。
冰雪旅游成为东北地区的一大特色,人们可以在冰雪世界中滑雪、冰刀溜冰、驾驶雪车等。
此外,东北还举办各种冰雪节庆活动,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4. 东北大烧锅东北人喜欢以大烧锅的方式聚餐。
大烧锅是将各种食材放入一个大锅中煮熟后享用,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这种聚餐方式不仅能够满足大家的饮食需求,还能够增加团队合作精神。
5. 东北的民俗节日东北地区有丰富多彩的民俗节日,其中最著名的应该是中国春节。
东北人过春节非常重视,家家户户都会张灯结彩,贴春联,放鞭炮,共庆佳节。
此外,还有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每年都能看到浓厚的节日氛围。
6. 东北方言东北地区的方言也是其独特的风俗之一。
东北话有着独特的语音、语调和词汇,给人一种亲切、豪爽的感觉。
东北人使用东北话进行交流,不仅能够表达自己的思想,还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7. 家庭观念东北人非常重视家庭观念,家庭是他们生活的核心。
东北人崇尚家族观念和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重视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助和团结。
在东北,家人之间的关系非常亲密,经常会有亲朋好友在一起聚会、吃饭,共同度过美好的时光。
8. 东北锦绣沈阳沈阳是东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城市之一,也是东北文化的重要载体。
沈阳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这里有着许多优美的园林和建筑,如沈阳故宫和沈阳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等。
东北的民风民俗
![东北的民风民俗](https://img.taocdn.com/s3/m/729d1d880029bd64783e2c7c.png)
东北的民风民俗本文是关于作文大全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东北的民风民俗有民谣道出东北过年的习俗:二十三,送灶王;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小年祭灶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祭灶。
东北有首民谣:“糖瓜祭灶,新年来到”。
老东北过年要祭灶——希望“灶王爷”保佑全家平安。
祭灶时用的是糖瓜、关东糖等小食品,由胶状麦芽糖制成,甜中略带些酸味儿。
扫尘腊月二十四,为扫尘之时,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在年前将房间里外打扫干净,为一年最大的一次大扫除,也叫除旧迎新,彻底清理粉刷干净迎接新年。
蒸馒头旧时为了春节期间来客人做饭锅不够之备,所以要提前蒸几锅馒头备用,也为春节祭祖用,也做粘豆包之类,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即指此,也有称二十九把油走,意指做油扎食品。
请财神每家为了来年财源广进,春节都要请财神,有的是送上门的,说是请都要花钱买,但是绝对不能说买。
贴窗花、挂年画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
祭神祭祖春节时,老东北祭神祭祖一般用糕点,有蜜供、萨其马等,这些不仅是东北地区满蒙等少数民族的食品,也是东北人家中必备的食物。
东北人还有除夕夜吃鱼的习俗。
鱼必须是鲤鱼,最初是以祭神为名目,后来就和“吉庆有余”、“连年有余”相联系。
鱼既是美食,也是供品。
祭祖也是很重要的,有传下家谱的就要给祖宗供奉丰盛的祭品、上香,全家男丁都要祭拜,也有在除夕之夜烧纸送“钱”祭祖,祭祖一般要到初三结束,在结束前女婿是不允许看丈母娘家家谱的。
守岁与“年夜饭”东北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
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
菜必须要有鱼(年年有余),有鸡(大吉大利),其他的随自己喜欢的定。
东北风俗_精品文档
![东北风俗_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1eb22592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2c.png)
东北风俗东北地区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地区,位于中国的东北边境,与俄罗斯、朝鲜接壤。
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东北地区形成了独特的风俗文化,其中包括婚俗、饮食习惯、节日庆典等方面的传统。
一、婚俗在东北地区,婚礼被视为家庭中最重要且庄严的仪式之一。
东北婚礼通常会持续两天,分为迎亲和婚宴两个环节。
迎亲是婚礼的第一天,新郎一家会亲自去新娘家迎亲。
迎亲队伍通常会由一辆豪华轿车引领,其后是一队整齐划一的婚车和伴郎伴娘。
迎亲队伍到达新娘家后,新郎会向新娘家长敬献礼物,并经过一系列的仪式交换鞠躬和问候。
之后,新娘会披上红色的嫁衣,坐进豪华轿车和新郎一起返回新郎家。
第二天是婚宴,东北人非常重视婚宴的盛大和规模。
婚宴通常在宴会厅举行,由双方家庭共同准备。
宴会厅会装饰得豪华而华丽,新人会在婚宴上与亲友们互相敬酒、喜庆。
婚宴上还会有一些特殊的节目表演,如舞狮和蹴鞠等。
二、饮食习惯东北地区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农业特色而闻名,当地菜肴以辽河鲜鱼、珲春大米等为特色,饮食习惯也充满了独特的风情。
东北人嗜食辣味,他们喜欢在饭菜中加入辣椒和胡椒等调料,以增添食欲和增添味道。
同时,东北人也非常喜欢吃肉类食物,他们以猪肉、牛肉和羊肉为主要食材,这种饮食习惯与东北地区的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有关。
东北的饮食文化也有着丰富的面食和粥类。
东北人喜欢吃馒头、饺子、面条等传统面食,同时也会将大米煮成各种粥品。
这些面食和粥类不仅美味可口,而且富含营养,是东北人日常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节日庆典东北地区有着丰富多彩的节日庆典活动,其中最重要的节日是春节和中秋节。
春节是东北地区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会在这一天举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
从除夕夜开始,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放鞭炮,举办年夜饭,拜年等。
此外,东北还有独特的庙会活动,如冰灯节、滑雪比赛等活动。
这些庆祝活动丰富多彩,吸引了许多游客和民众参与其中。
中秋节也是东北地区的重要节日之一,人们会在这一天举行一系列与月亮和赏月相关的活动。
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民俗
![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民俗](https://img.taocdn.com/s3/m/8407184c33687e21af45a951.png)
人口
有人口581,3万(2000年)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分布于新疆、辽宁、青海、甘肃、吉林等地区。1206年(13世纪)以“成吉思汗”(铁木真)为首的蒙古部落统一蒙古诸部后,建立蒙古汗国,并逐渐融合为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蒙古族。
“蒙古”一词最早见于唐代
语言
蒙古语(属于阿尔泰语系)
宗教
“白衣民族”
饮食
主食:米饭(打糕、冷面)
副食
肉食——牛肉、鸡肉、海鱼(明太鱼),最爱吃狗肉。
喜欢吃素,不喜欢羊、鸭、鹅及油腻食物。传统副食品泡菜、大酱汤
礼仪与禁忌
尊老习俗
与长者同行,忌走在前面,非超不可,应说明原委;路遇认识的长者,须恭敬地问安并让路
尊老风俗
晚辈不能在长辈面前喝酒、吸烟,家宴无法回避,应举杯背席而饮
“长者为尊西为大,敬烟敬茶献哈达”
“口利”或“口到”习俗
节日
小年(二十三)、大年(春节)、那达慕大会(最具特色的传统盛会,每年的七八月间,源于摔交、射箭、骑马)、敖包祭祀
那达慕“游戏”“娱乐”
萨满教、祖先崇拜、佛教并存
民族服饰
男——长袍马褂、白袜、青鞋(单、夹、皮、棉)
女——旗袍
满族的常服还有坎肩、兜肚
满族的帽子——便帽(耳朵帽、四喜帽、帽头)与礼帽
满族的鞋:旗鞋(分寸鞋、高底鞋)
束装紧袖
男女老少均喜佩荷包
饮食特点
主食:主要是蒸煮食品,用面粉制成各种饽饽——“驴打滚”、“萨其马”最有名
以面食为主
副食
肉食类:猪肉、羊肉。“白肉血肠”最著名,其次“坛肉”
蔬菜类:大白菜、酸菜(酸菜、猪肉粉条为主料的火锅)
饮品:白酒(白干)黄酒(黄米)米儿酒。关东烟(红烟)
东北的风俗习惯
![东北的风俗习惯](https://img.taocdn.com/s3/m/faae1f95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21.png)
东北的风俗习惯介绍东北地区是中国的一个地理区域,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个省份。
这个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孕育了丰富多样的风俗习惯。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东北的风俗习惯,包括婚嫁习俗、节日庆祝、饮食习惯等方面。
婚嫁习俗1.婚礼仪式:东北地区的婚礼仪式通常持续一整天,充满热闹和喜庆的气氛。
新郎和新娘在传统婚礼中会穿着汉代的婚服,新郎戴着形似凤冠的头饰,而新娘则戴着华丽的发饰。
在仪式上,夫妻双方还会进行拜堂、交杯酒等环节,象征着婚姻的开始。
2.婚肴:在东北地区,婚宴上的食物种类繁多,例如熏肉、糖醋鸡、红烧猪肉等。
这些美味的菜肴往往是由新娘的家人亲自准备的,以表达对新郎家庭的尊重和祝福。
3.新房布置:在东北地区,新婚夫妇的新房通常由新娘亲自布置。
房间里会摆放鲜花、剪纸、寿字等装饰品,以营造浪漫而温馨的氛围。
节日庆祝1.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东北地区尤为盛大。
人们会贴门神、设灯笼、放鞭炮,并举行大型的舞狮和舞龙表演。
此外,东北人还有“穿新衣、吃饺子”的传统习俗,以迎接新的一年。
2.中秋节:中秋节是一个传统的农耕节日,东北人民会举行丰收祭祀活动,感谢丰收的神灵。
人们会赏月、吃月饼,并进行各种传统的民俗活动,如玩斗鸡、跳秧歌等。
3.清明节:清明节是祭祖扫墓的传统节日,东北地区的习俗是在清明前后,人们会扫墓祭奠先人,并在墓前烧纸钱和祭品。
此外,还有一种独特的传统活动,叫做“纳吉日”,人们会在家中张贴符咒以祈求平安吉祥。
饮食习惯1.酸菜:东北地区因为气候寒冷,人们喜欢吃一些酸菜来增加胃口和消食。
东北人民用大白菜或黄心菜制作酸菜,味道酸爽可口,成为东北餐桌上的一道经典美食。
2.锅包肉:锅包肉是东北菜系中的代表性菜肴,通过先将猪肉切成薄片,裹上蛋清和面粉,再入油炸至金黄酥脆,最后淋上特制的甜酸汁。
脆嫩的肉片外层口感酥脆,内里鲜嫩多汁,酸甜的味道让人回味无穷。
3.红肠:红肠是东北地区非常受欢迎的一种腌制肉制品。
东北地区人文特征
![东北地区人文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2958e975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b1.png)
东北地区人文特征东北地区作为中国的一个重要地区,拥有独特而丰富的人文特征。
本文将从历史、传统文化、民俗风情以及习俗礼仪等几个方面,对东北地区的人文特征做一介绍。
一、历史渊源东北地区作为中国境内最早开发的地区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渊源。
在古代,东北地区是辽、金、燕等民族的中心地带,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辽代的国家制度、金朝的皇室文化、清朝的满洲文化等都在东北地区形成和发展。
二、传统文化东北地区的传统文化凝聚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其中,东北曲艺是东北人民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代表着东北人民独特的幽默风格。
而民间音乐与舞蹈则是东北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些艺术形式传承了东北地区悠久的历史,向世人展示了东北人民豪迈和热情的性格。
三、民俗风情东北地区的民俗风情非常丰富多样。
比如,农历正月的大庙会是东北地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各种表演、摊位、活动等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游客。
此外,东北的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也有着独特的庆祝方式和民俗活动,例如划龙舟、吃粽子等。
四、习俗礼仪东北地区民众对待客人讲究热情好客,以酒席款待客人是东北人民的传统习俗。
酒席上,大家常常举杯互助,以表达友情和亲近。
此外,东北人对长辈的尊敬是东北地区的重要传统习俗,尊重长辈、重视亲情在东北人的家庭观念中占有重要地位。
总之,东北地区作为中国的一个重要地区,拥有独特而丰富的人文特征。
其历史渊源、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和习俗礼仪都形成了东北人民独特的身份认同和生活方式。
东北的人文特征无疑是中国丰富多样的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为东北地区赋予了独特的魅力和魄力。
注:以上内容为机器生成,仅供参考。
东北人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东北人的风俗习惯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9dc339c8ed630b1c58eeb508.png)
东北人的风俗习惯有哪些随着关内大批汉族人不断移居东北,致使东北地方民俗呈现出多元多色的文化态势.东北民俗是在中原汉族习俗向北流播,东北人的风俗习惯有哪些呢?下面是的东北人的风俗习惯资料,欢迎阅读。
东北人的风俗习惯东北人很大气爱喝酒酸菜,是东北人冬天必备的菜东北人过年的习俗春节是中国最为隆重的节日,有很多古老相传的风俗,以东北来说,讲究就不少。
旧时,一切辞旧迎新、祈福迎祥的庆典几乎都集中在除夕夜举行。
全家都要换上新装。
这顿饭是对年菜的首次品尝,可以荤素一齐上.通常必要有红烧肉、炖羊肉、米粉肉、红焖肘条、元宝肉、南煎丸子、四喜丸子、鸡冻儿、鱼冻儿、猪肉冻儿、豆儿酱、豆豉豆腐、芥末墩儿、辣芥菜、炒酱瓜儿等年禧套路菜。
我国东北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
为珍惜已逝的岁月,男女老少都要彻夜不眠,进行不同的娱乐活动,谓之“守岁”.孩子们历来是随心玩耍,抖空竹、抽陀螺、捻升官图、掷骰子、玩牛牌、吹琉璃喇叭、口琴、耍影戏人、点走马灯,放“滴滴金儿”,“耗子”、“黄烟带炮”……老太太们则坐在一起斗纸牌、打麻将、打十胡。
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
在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团圆,欢聚一堂。
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茶点瓜果放满一桌。
过年摆供,苹果一大盘是少不了的,这叫作“平平安安”。
最后,全家吃一顿素馅饺子,谓之“五更饺子”、“团圆饺子”。
在百十个饺子里,只有一个放有硬币,谓之吃到这个饺子的人,主一年诸事顺遂。
在东北,有的人家还要供一盆饭,年前烧好,要供过年,叫作“隔年饭”,是年年有剩饭,今年还吃昔年粮的意思。
“隔年饭”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来煮,东北俗话叫“ 二米子饭”,是为了有黄有白,是“有金有银,金银满盆”的“金银饭”。
在江南,年前要预先做好新年米饭,盛放在竹箩中,上面放红橘、乌菱、荸荠等果品及元宝糕,插上松柏枝,叫做“年饭”。
不少地方在守岁时所备的糕点瓜果,都是想讨个吉利的口彩:吃枣(春来早),吃柿饼(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吃长生果(长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
东北的民风民俗
![东北的民风民俗](https://img.taocdn.com/s3/m/6fc28f1b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5b.png)
东北的民风民俗在中国的东北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造就了丰富多彩且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
这里的人们热情豪爽,生活充满了浓郁的地方色彩。
东北的饮食文化是其民风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北菜以量大实惠、口味浓郁著称。
比如著名的铁锅炖,一口大铁锅,炖上排骨、豆角、土豆等食材,热气腾腾,香气四溢。
还有酸菜白肉,自家腌制的酸菜,配上肥瘦相间的五花肉,酸香可口,十分下饭。
地三鲜也是东北餐桌上常见的菜肴,茄子、土豆和青椒过油后炒制,味道浓郁。
此外,东北的烧烤更是一绝,夏天的夜晚,大街小巷的烧烤摊烟雾缭绕,人们三五成群围坐在一起,吃着烤串,喝着啤酒,谈天说地,好不热闹。
东北的民居也有着独特的风格。
传统的东北民居多为平房,房屋坐北朝南,以利于采光取暖。
墙体厚实,窗户通常较小,以抵御冬季的严寒。
屋顶多为坡屋顶,用茅草或瓦片覆盖。
屋内一般会有火炕,冬天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火炕上,温暖又舒适。
院子里还会有一个仓房,用来存放粮食和杂物。
东北的服饰民俗也别具一格。
在过去,东北的冬季漫长而寒冷,人们会穿上厚厚的棉衣、棉裤和棉鞋,头戴狗皮帽子,手戴棉手套。
这些服饰不仅保暖性能好,而且实用耐穿。
如今,虽然生活条件改善了,但在一些农村地区,仍然能看到传统服饰的影子。
东北的节日习俗更是丰富多彩。
春节是东北最重要的节日之一,进入腊月,人们就开始忙碌起来,准备年货。
打扫房屋、蒸馒头、做豆腐、杀猪宰羊,到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
除夕夜,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守岁。
大年初一,人们穿上新衣,走亲访友,互道新年祝福。
正月十五元宵节,除了吃元宵,还会有扭秧歌、猜灯谜等活动。
东北的秧歌是一种极具特色的民间舞蹈。
舞者们身着鲜艳的服装,手持彩扇或手绢,随着欢快的锣鼓声扭动着身体,步伐轻盈,动作夸张,表情丰富,充满了欢乐和活力。
除了秧歌,二人转也是东北民间艺术的代表。
它通常由一男一女两个演员表演,通过说、唱、扮、舞等形式,讲述生活中的故事,幽默风趣,深受人们喜爱。
东北民俗——精选推荐
![东北民俗——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140e3668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78.png)
东北民俗
东北民俗有二人转、高跷秧歌、剪纸、睡土炕、吃酸菜。
其中,唱二人转,几乎是东北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是东北人民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文化。
东北酸菜更是东北地区独有的一种家常特色食物。
东北民俗有哪些
1、特色饮食
粘豆包、冻梨、酸菜、杀猪菜,都是东北地区特色美食。
2、东北十八怪
窗户纸糊在外、草苫土房篱笆寨、烟囱贴在山墙外、除病驱邪萨满舞、火盆上炕烤爷太、百褶皮鞋脚上踹、双腿没有单腿快、冰上钓鱼单线拽、大姑娘上树比猴快、大碗白酒轮着喝、嘎啦哈姑娘爱、女人叼个大烟袋、养活孩子吊起来、年节喜庆吃豆包、家家户户有酱缸、不吃鲜菜吃酸菜、上贴饼子下炖菜、南北大炕对脑袋。
关于东北农民有什么习俗
![关于东北农民有什么习俗](https://img.taocdn.com/s3/m/f417d347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7b.png)
关于东北农民有什么习俗【篇1】东北农民有什么习俗东北的农业习俗有很多,以下为您推荐:1.苞米楼子:苞米楼子是东北地区常见的农作物存储方式,也是东北地区重要的习俗文化。
2.晒场:晒场是东北地区农村重要的农作物晾晒场所,也是东北地区重要的习俗文化。
3.丰收节:丰收节是东北地区重要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作物丰收的季节举行,也是东北地区重要的习俗文化。
4.农民伯伯节:农民伯伯节是东北地区重要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七月十五举行,也是东北地区重要的习俗文化。
5.苞米楼子节:苞米楼子节是东北地区重要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八月十五举行,也是东北地区重要的习俗文化。
【篇2】东北农民有什么习俗东北正月十五农村习俗有:1.偷灯油:东北民间有“正月十五雪打灯,照的闺女姑娘屋里人笑盈盈”的俗语,说明元宵节除了是个团圆的日子,也是未婚先孕妇女偷菜的节日。
2.送灯:自制棉花灯盏,内放蜡烛与油,在空旷处点燃,远远望去,宛如满天星雨。
3.芯子:芯子是高跷与舞龙舞狮之外的另一种表演形式。
4.扭秧歌舞狮:秧歌是中国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流行于中国北方地区。
5.拉碌碡:在北方地区,村民习惯在元宵节的时候用人力拉碌碡反复碾压碌碡,寓意着驱邪避祟,求得全家平安。
6.打树花:打树花是民间闹元宵的习俗之一,是在当年铸币厂遗址上方搭建的平台上进行的打铁水成花的艺术表演。
希望以上信息能帮助您解决问题。
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告诉我。
【篇3】东北农民有什么习俗东北农民的习俗有很多,其中包括清明节上坟挂纸、端午节吃鸡蛋、中秋节打月饼、重阳节“抢亲”等等。
-清明节上坟挂纸是东北农民的一种习俗。
在东北,清明节前后,人们会携带各种纸扎祭品,如冥币、元宝、汽车、房子等,前往墓地祭奠祖先。
在挂纸时,人们会选择在墓前将纸点燃,并将墓上的杂草拔除,让坟墓更加整洁。
-端午节吃鸡蛋也是东北农民的一种习俗。
在东北,端午节除了吃粽子外,还会煮鸡蛋吃。
据说吃鸡蛋可以驱邪避祟,保佑家人平安健康。
东北的风俗习惯礼仪
![东北的风俗习惯礼仪](https://img.taocdn.com/s3/m/6f1e2f23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25.png)
东北的风俗习惯礼仪东北地区是我国的一个重要地理和文化区域,在这里有着独特的风俗习惯和礼仪。
东北人民勤劳朴实,热情好客,注重家庭和友情的重要性。
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东北的风俗习惯礼仪。
一、宴席习俗东北人民热爱宴飨,宴席是社交和亲情交流的重要场合。
在东北,宴席通常要举办三次,即为了请祖坟和亲戚朋友,还有送行之时。
宴席上,主人通常会端坐在主位,席间要以主人为中心进行交谈,而不是各自闲聊,以显示主人的尊贵。
东北宴席上的食物丰盛且种类繁多,有特色的红肠、家常菜、烤全羊等等。
东北人有自己独特的敬酒方式,通常是干杯。
而敬酒时的酒杯通常是小而圆润的,用来表示友谊和亲情的深厚。
二、生活习俗东北人民勤劳朴实,在生活中有许多特殊的习俗。
例如,新房要躺"大盘子",自己动手制作大盘子铺在新房地上,寓意幸福的生活。
结婚时,新郎必须自己蒙上新娘的眼睛,一起传统的先踩玉米和鸡蛋之后再踩红地毯,还有舞狮子等庆祝活动。
春节时,东北人有贴春联、贴福字、放鞭炮、吃饺子等特殊的习俗。
此外,东北人还重视长辈和亲友间的礼节,年轻人要给长辈拜年,更要和长辈敬酒,表示对他们的尊重和敬意。
三、婚嫁习俗在东北,婚嫁习俗非常丰富多样。
结婚前,要进行一系列的仪式和准备工作。
东北人婚礼通常会办一个婚宴,除了邀请父母的亲戚之外,还会邀请所有的邻居和朋友参加。
新娘在婚礼上会穿上漂亮的嫁衣,戴上金银首饰,同时也会进行一些传统的婚礼仪式,例如敬茶、传统的拜堂、亲戚砸门等等。
婚宴上的主菜通常是烤全羊和多种菜肴,寓意幸福和美满。
结婚之后,新娘还要按照先辈的传统习俗,在新家门前栽种枣树,寓意生活幸福美满。
四、节日习俗东北地区的人们热爱节日,在传统节日时有着独特的习俗。
例如端午节时,东北人民会划龙舟、踩高跷、晒艾草,同时还有吃粽子的习俗。
中秋节时,东北人喜欢赏月、吃月饼,并常常进行一些舞狮和舞龙等表演活动。
除此之外,东北人还有独特的元宵节习俗,例如地圈、猜灯谜等。
东北民俗期末总结
![东北民俗期末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0c00070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79.png)
东北民俗期末总结东北地区是中国的重要地域之一,也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地方。
在这片土地上,有着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深厚的历史底蕴,独特的风土人情。
在这个东北民俗期末总结中,我们将对东北民俗进行详细的探讨,从节日、婚俗、饮食等多个方面,了解东北人民的生活习惯与传统文化。
一、节日民俗1. 春节东北地区的春节,是东北民俗中最为盛大、重要的节日之一。
在这个节日里,家家户户都要进行大扫除、贴春联、贴窗花、制作糖画、制作年糕等活动。
除夕夜,家人们会团聚在一起,共进团圆饭。
然后,在新年的第一天,人们会去亲戚朋友家拜年,互相祝福。
而在东北地区,拜年一定要带上红包,作为祝福的象征。
2. 清明节清明节是东北地区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一个重要的祭祀节日。
在这一天,人们会去祭拜先人、扫墓,同时也是祭祀春神的日子。
除了这些祭祀活动,清明节也是踏青的日子,人们会选择在这个时候出去郊游、赏花、野炊等。
3. 端午节端午节是东北地区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一个与龙舟比赛有关的节日。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包粽子、赛龙舟、挂艾草、赛高跷、吃雄黄酒等活动。
其中,最为盛大的是龙舟比赛,吸引了众多的观众和参赛者。
二、婚俗民俗1. 过堂过堂是东北地区的传统婚俗之一,在新婚夫妇回新郎家探望岳父母时进行。
在过堂仪式中,新娘需要鞠躬行礼,向岳父岳母请安。
同时,新娘要向岳父母敬茶,以示尊敬和感恩之意。
这个仪式也是婆媳关系的一个重要节点,新娘需要获得岳母的认可和接纳。
2. 敬酒东北人民非常讲究敬酒的礼节。
在婚礼上,新娘需要向所有的亲友敬酒,并向长辈敬酒以示恭敬。
而作为新娘的闺蜜们也要向新郎敬酒,表示对新婚夫妇的祝福。
同时,在敬酒的时候,还可以表演一些节目,给婚宴增添欢乐气氛。
3. 开门红新婚夫妇回到新房后,需要进行开门红仪式。
在这个仪式中,新娘需要踩踏玻璃碎片,以示迎接新生活的艰难和困难,同时也代表着夫妻之间要团结一心、共同面对生活的挑战。
三、饮食民俗1. 红肠红肠是东北地区非常有特色的一道美食。
东北风俗文化介绍
![东北风俗文化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fb283896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24.png)
东北风俗文化介绍东北地区是中国的传统文化重要发源地之一,其风俗文化丰富多样,独具特色。
以下是对东北风俗文化的介绍。
一、祭祀活动祭祀活动在东北地区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对祖先和自然神灵的崇拜与祭祀。
每逢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东北地区人民会举行盛大的元宵节庙会活动,在庙宇中烧香祈福,舞龙舞狮,观赏灯谜,品尝元宵等。
此外,每逢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也是东北地区的传统节日。
人们会点燃火把,集结在火山口或山顶上,舞狮子,燃放烟火,庆祝夏至的到来。
二、婚礼风俗东北地区的婚礼风俗独具特色。
传统的东北婚礼通常有许多仪式,如迎亲、拜堂、新娘出门、拜天地等。
在迎亲仪式中,新郎一般会乘坐装饰豪华的花轿,随着锣鼓声和鞭炮声来接新娘。
而在新娘出门时,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游戏考验和过门闯关,以体现娘家人对嫁出去的女儿的爱和关心。
此外,东北地区的婚礼中还有特色的菜肴,如大盘鸡、熏鱼、腌制的鱼和肉等,色香味俱佳,极具东北特色。
三、民间艺术东北地区的民间艺术表达着人们的情感和生活方式。
锦州满剧、哈尔滨相声、沈阳大秧歌等都是东北地区独有的传统艺术形式。
锦州满剧是辽宁锦州地区的地方戏曲,其典型代表就是《焦喜园》。
哈尔滨相声是哈尔滨地区的传统形式,以幽默诙谐的对话来表达人情世故。
沈阳大秧歌是沈阳地区的舞蹈形式,通常在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期间表演,边跳边唱,锣鼓喧天。
四、民俗习惯东北地区的人们有许多独特的习俗与民俗。
比如在辽宁地区,农历腊月二十九日的小年夜,家家户户都会贴上门神,以保佑家庭平安。
在黑龙江地区,人们在农历九月三十日的中秋节晚上,会举行赏月活动,并常常会聚在一起品尝年糕和水果。
此外,东北地区的人们酷爱跳广场舞,每天都能看到广场上一群热情洋溢的中老年人跳着欢快的舞蹈。
五、民歌舞蹈东北地区是中国传统民歌舞蹈的重要发源地之一、黄河大合唱、五子登科、远方的思念等都是东北地区的民歌名曲。
东北地区的舞蹈形式也多种多样,如辽宁地区的锦绣刺绣舞、黑龙江地区的土尔扈舞等,融合了东北地区丰富多样的文化元素。
东北的民风民俗
![东北的民风民俗](https://img.taocdn.com/s3/m/544c8b65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cf.png)
东北的民风民俗东北的民风民俗春节是中国最为隆重的节日,有很多古老相传的风俗,以东北来说,讲究就不少。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东北的民风民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有民谣道出东北过年的习俗:二十三,送灶王;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小年祭灶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祭灶。
东北有首民谣:“糖瓜祭灶,新年来到”。
老东北过年要祭灶——希望“灶王爷”保佑全家平安。
祭灶时用的是糖瓜、关东糖等小食品,由胶状麦芽糖制成,甜中略带些酸味儿。
扫尘腊月二十四,为扫尘之时,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在年前将房间里外打扫干净,为一年最大的一次大扫除,也叫除旧迎新,彻底清理粉刷干净迎接新年。
蒸馒头旧时为了春节期间来客人做饭锅不够之备,所以要提前蒸几锅馒头备用,也为春节祭祖用,也做粘豆包之类,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即指此,也有称二十九把油走,意指做油扎食品。
请财神每家为了来年财源广进,春节都要请财神,有的是送上门的,说是请都要花钱买,但是绝对不能说买。
贴窗花、挂年画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
祭神祭祖春节时,老东北祭神祭祖一般用糕点,有蜜供、萨其马等,这些不仅是东北地区满蒙等少数民族的食品,也是东北人家中必备的食物。
东北人还有除夕夜吃鱼的习俗。
鱼必须是鲤鱼,最初是以祭神为名目,后来就和“吉庆有余”、“连年有余”相联系。
鱼既是美食,也是供品。
祭祖也是很重要的,有传下家谱的就要给祖宗供奉丰盛的祭品、上香,全家男丁都要祭拜,也有在除夕之夜烧纸送“钱”祭祖,祭祖一般要到初三结束,在结束前女婿是不允许看丈母娘家家谱的。
守岁与“年夜饭”东北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
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的民风民俗
东北的民风民俗
有民谣道出东北过年的习俗:二十三,送灶王;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小年祭灶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祭灶。
东北有首民谣:“糖瓜祭灶,新年来到”。
老东北过年要祭灶——希望“灶王爷”保佑全家平安。
祭灶时用的是糖瓜、关东糖等小食品,由胶状麦芽糖制成,甜中略带些酸味儿。
扫尘
腊月二十四,为扫尘之时,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在年前将房间里外打扫干净,为一年最大的一次大扫除,也叫除旧迎新,彻底清理粉刷干净迎接新年。
蒸馒头
旧时为了春节期间来客人做饭锅不够之备,所以要提前蒸几锅馒头备用,也为春节祭祖用,也做粘豆包之类,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即指此,也有称二十九把油走,意指做油扎食品。
请财神
每家为了来年财源广进,春节都要请财神,有的是送上门的,说是请都要花钱买,但是绝对不能说买。
贴窗花、挂年画
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
祭神祭祖
春节时,老东北祭神祭祖一般用糕点,有蜜供、萨其马等,这些不仅是东北地区满蒙等少数民族的食品,也是东北人家中必备的食物。
东北人还有除夕夜吃鱼的习俗。
鱼必须是鲤鱼,最初是以祭神为名目,后来就和“吉庆有余”、
“连年有余”相联系。
鱼既是美食,也是供品。
祭祖也是很重要的,有传下家谱的就要给祖宗供奉丰盛的祭品、上香,全家男丁都要祭拜,也有在除夕之夜烧纸送“钱”祭祖,祭祖一般要到初三结束,在结束前女婿是不允许看丈母娘家家谱的。
守岁与“年夜饭”
东北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
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
菜必须要有鱼(年年有余),有鸡(大吉大利),其他的随自己喜欢的定。
在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团圆,欢聚一堂。
主食是饺子,饺子的说道很多,最好是猪肉芹菜的,要选两个饺子一个放硬币,一个放糖,看谁能吃到,谁吃到了就祝福来年一年财源广进,幸福甜蜜。
其实这个祝福很好,谁吃到了都是一家人的服气。
饺子煮好了要从锅心涝第一下几个丢外面去,据说是为了敬给过路鬼魂。
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茶点瓜果放满一桌。
过年摆供,苹果一大盘是少不了的,这叫作“平平安安”。
过年还会备很多糖果、干果、瓜子和“杂拌儿”。
所谓“杂拌儿”,就是现在的什锦果脯。
这些小食品是人们围炉闲坐、守岁辞岁时的美食。
“破五”吃饺子
“破五”吃饺子,承载了人们期盼吉利、幸福的寓意。
清晨起,家家户户放鞭炮,尤其放“二踢脚”被称作“崩穷”,把“晦气”、“穷气”从家中崩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