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材料及材料成型实验报告
工程材料实验报告
工程材料实验报告
姓名
班级
学号
实验报告(一)
实验名称:
实验记录:
本组金属试样尺寸记录:材料:
直径(mm) 标距(mm)
拉抻前d0= L0= 拉伸后d1= L1=
本组非金属试样尺寸记录:材料:
厚度宽度截面积
= b =
拉抻试样 d
= b =
冲击试样 d
载荷:
F S= K N F b = K N
A k = J
实验结果汇总
20 45 塑料夹布胶木
σs MPa
强度
σb, MPa
δ %
塑性
Ψ %
硬度 HRB
冲击韧性a k J/cm2
结果分析
1、HRB、HRC在测量时所用的压头、载荷和读数方法有什么区别,各适用于测量什么材料。
标度压头类型载荷读数方式(内圈/外圈)适用材料HRB
HRC
2、分析含碳量对碳钢机械性能的影响。
3、分析合金元素对机械性能的影响。
4、分析为什么铝含金在航空领域应用广泛。
5、比较钢铁、有色金属、非金属三大类材料性能特点。
实验报告(二)
实验名称:
实验记录:
将观察到的各种钢的显微组织选择有代表性的部分画出,并指明各组成部分名称。
工业纯铁20#钢45#钢
T8钢T12钢
预习报告实验名称: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及说明:
实验报告(三)实验表格设计及数据记录:
实验结果分析:。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综合实验报告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综合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综合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的基本原理;2.学习并了解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的实际应用;3.提高实验操作技巧和实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仪器和材料:1.数控铣床:用于完成加工实验;2.数控线切割机:用于完成线切割实验;3.材料样品:使用铝合金和塑料材料。
三、实验内容:1.数控铣床实验:a.将铝合金材料夹在数控铣床上,设定加工参数;b.进行铣削操作,实现铝合金材料的加工成型;c.调整加工参数,观察对加工结果的影响。
2.数控线切割机实验:a.将塑料材料放置在数控线切割机上,设定切割参数;b.进行线切割操作,实现塑料材料的切割成型;c.调整切割参数,观察对切割结果的影响。
四、实验过程:1.数控铣床实验:a.将铝合金材料夹在数控铣床上,设定加工参数,包括切削速度、进给速度、转速等;b.打开数控铣床电源,进行加工操作,观察铝合金材料的加工成型情况;c.根据加工结果,调整加工参数,观察对加工结果的影响。
2.数控线切割机实验:a.将塑料材料放置在数控线切割机上,设定切割参数,包括切割速度、电弧电压、电弧电流等;b.打开数控线切割机电源,进行切割操作,观察塑料材料的切割成型情况;c.根据切割结果,调整切割参数,观察对切割结果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1.数控铣床实验结果:a.观察到不同的加工参数对铝合金的加工效果有明显影响,例如切削速度过快会导致切削不够充分,切削速度过慢则会导致切削效果不理想;b.通过不断调整加工参数,得以实现较为满意的加工成型结果。
2.数控线切割机实验结果:a.观察到不同的切割参数对塑料材料的切割效果有明显影响,例如切割速度过快可能导致切割不完全,切割速度过慢则可能引起材料熔化;b.通过不断调整切割参数,得以实现较为满意的切割成型结果。
六、实验总结: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工程学科,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到了材料成型和控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情况。
混凝土成型实验报告
混凝土成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旨在研究混凝土的成型过程,了解混凝土在成型过程中的物理性质和工艺要求。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混凝土成型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
混凝土是一种由水泥、骨料、粗骨料、掺合料等按照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人工石料,其制作过程主要包括拌合、浇筑、振实、养护等步骤。
在混凝土实验中,成型是混凝土工艺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密实性。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
•水泥
•砂
•碎石
•水
•搅拌机
•试模具
•振动台
四、实验步骤与方法
1.将水泥、砂、碎石按照设计配合比称量好。
2.将混合物放入搅拌机中进行拌合,保证混合均匀。
3.准备好试模具,将混凝土倒入模具中并用振动台进行振实处理。
4.等混凝土凝固后,取出样品进行养护。
五、实验注意事项
1.配合比的准确性对混凝土强度至关重要,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配比。
2.搅拌时间不宜过长,避免混凝土早期硬化。
3.振实时应控制振动时间和力度,以避免产生气孔。
4.混凝土养护过程中,应及时进行保湿,保证混凝土的正常养护。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经过实验操作,成功制作出符合要求的混凝土样品。
经检测,样品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密实性良好。
通过本次实验,加深了对混凝土成型工艺的理解,为今后的相关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了实用经验。
七、结论
本实验通过混凝土的成型过程,深入探讨了混凝土的物理性质和工艺要求,为后续混凝土工程提供了有益参考。
掌握了混凝土成型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为日后的工作积累了经验。
工程材料及材料成型实验指导书
工程材料及材料成型实验指导书工程材料及材料成型实验指导书一、实验背景在工程领域中,材料是最为重要的基础之一。
材料的性质和成型方式决定了制造出来的产品的性能和质量。
为了深入理解工程材料的性质和成型方式,我们需要了解它们的实验,从而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二、实验目的1、了解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和特点;2、通过材料成型实验学习材料加工技术,深入了解材料成型的原理;3、掌握常见的材料分析和测试方法;4、提高操作实验技能,加强实验数据处理及实验报告的撰写能力。
三、实验设备1、恒温水浴,用于热胀冷缩实验;2、磨床和车床,用于机械加工实验;3、万能试验机,用于力学性能测试实验;4、光学显微镜,用于金相组织分析实验;5、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等仪器,用于材料性质分析实验。
四、实验内容1、材料性质实验:包括密度、硬度、熔点、导电性、导热性等基本性质的测试。
2、热胀冷缩实验:观察不同材料在温度变化下的变化情况,了解其线膨胀系数的关系。
3、拉伸实验:在万能试验机上对材料进行拉伸试验,得到其力学性能参数,如强度、伸长率、断面收缩率等。
4、压缩实验:在万能试验机上对材料进行压缩试验,得到其力学性能参数,如压缩强度、比压缩强度等。
5、机械加工实验:使用车床和磨床对金属材料进行机械加工加工并观察加工后材料的组织结构变化。
6、金相组织分析实验:使用光学显微镜对不同材料进行金相分析,了解不同材料的组织构成。
7、材料成型实验:通过模具加工和热处理等方式对材料进行成型实验,了解不同材料成型过程的影响因素。
8、材料性质分析实验:使用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等仪器对材料进行成分分析和性质分析。
五、实验安全注意事项1、操作前应认真阅读相关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流程、仪器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2、实验室内应做好防护措施,穿戴好规定的实验服装;3、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仪器设备的安全使用,避免造成损伤;4、化学试剂和有毒物质应按要求妥善储存和处理,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
材料成型实验报告
材料成型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材料成型是工程领域中常见的一种加工方式,它通过对材料施加力的作用,使材料发生形变并最终得到所需的形状。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不同材料进行成型实验,探究不同条件对材料形变的影响,了解材料成型的基本原理和工艺。
2. 实验材料和设备实验材料:•铝板•钢管•聚合物材料•碳纤维布实验设备:•压力机•橡胶垫•模具•热风枪•电子天平3. 实验方法3.1 铝板压力实验1.将铝板切割为适当大小。
2.放置模具于压力机工作台上。
3.在模具中放入铝板。
4.调整压力机的参数,如施加压力、冲击次数等。
5.执行压力实验并记录结果。
3.2 聚合物材料塑性成型1.准备聚合物材料和模具。
2.将聚合物材料加热至适当温度。
3.将加热后的聚合物材料放置于模具中。
4.施加适当压力,使聚合物材料充分填充模具。
5.冷却聚合物材料至固化温度。
6.取出固化的聚合物制品。
3.3 碳纤维材料层脆性实验1.准备碳纤维布和热风枪。
2.将碳纤维布放置于平坦的表面。
3.使用热风枪将碳纤维布加热。
4.观察碳纤维布在加热过程中的形变情况。
5.将碳纤维布继续加热,观察其是否发生层脆性断裂。
4.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以上三种实验,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和讨论:铝板压力实验根据压力实验的数据记录,我们发现施加更大的压力会导致铝板的形变程度增加。
在其他实验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压力意味着对材料施加更大的力量,使得材料更容易形变。
但是当压力过大时,可能会导致铝板断裂。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材料的特性和需要达到的成型效果来选择适当的压力。
聚合物材料塑性成型在聚合物材料塑性成型实验中,我们发现加热温度和施加压力对聚合物材料的成型效果有重要影响。
提高加热温度可以使聚合物材料更易流动和填充模具,但同时也会面临材料烧结或炭化的风险。
施加适当的压力可以使聚合物材料紧密地填充模具,并减少气泡和缺陷的产生。
因此,在聚合物材料的塑性成型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加热温度和施加压力,以达到所需的成型效果。
胶砂成型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了解水泥胶砂的成型过程,掌握水泥胶砂强度试验的基本操作,并分析实验结果,以评估水泥胶砂的力学性能。
二、实验原理水泥胶砂是由水泥、标准砂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混合物,其强度试验主要用于评估水泥的强度等级。
本实验采用抗压强度试验和抗折强度试验两种方法来测定水泥胶砂的力学性能。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仪器:水泥胶砂搅拌机、振动台、试模、养护箱、天平、量筒、刮刀等。
2. 材料:水泥、标准砂、水。
四、实验步骤1. 称量:按照实验要求,用天平称取水泥、标准砂和水的质量。
水泥与标准砂的质量比为1:3,水的用量为水泥质量的25%。
2. 搅拌:将称量好的水泥和标准砂倒入搅拌锅中,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
3. 振动:将搅拌好的胶砂倒入试模中,将试模放置在振动台上,振动60次,使胶砂密实。
4. 刮平:振动完毕后,用刮刀将胶砂表面刮平。
5. 养护:将成型的胶砂试件放入养护箱中,养护24小时。
6. 抗压强度试验:将养护好的试件放入抗压强度试验机中,按照试验要求进行抗压强度试验。
7. 抗折强度试验:将养护好的试件放入抗折强度试验机中,按照试验要求进行抗折强度试验。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1. 记录实验数据:记录水泥胶砂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
2. 数据处理:计算水泥胶砂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平均值。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水泥胶砂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平均值。
2. 分析:通过对比实验结果与标准值,分析水泥胶砂的力学性能。
(以下为实验结果与分析部分,具体数据需根据实验实际情况填写)实验结果如下:抗压强度:Mpa抗折强度:Mpa根据实验结果,水泥胶砂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均达到标准要求。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水泥胶砂的成型过程和强度试验的基本操作。
实验结果表明,水泥胶砂的力学性能符合标准要求,可以应用于建筑工程中。
八、实验注意事项1. 称量时注意精度,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材料成型专业综合实验报告
摘要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后的力学性能取决其内部组织的改变状况,内部组织可以通过金相显微镜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力学性能可通过静拉伸试验、硬度试验、冲击试验、疲劳试验、磨损试验中仪器的使用获得。
热处理工艺的制订则有赖于正确掌握成分,淬火温度,冷却速度与组织、性能之间的关系。
一般热处理的基本操作有退火、正火、淬火及回火等。
本实验通过对40Cr淬火温度、冷却速度、回火的综合实验设计,使其每一种热处理影响因素都在单一变量和对照的条件下实现了分析,从而得出了40Cr的金相组织、硬度等相关性能随热处理工艺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主要介绍40Cr正火、淬火(水冷)后的组织性能特点。
关键字:仪器使用、原理、40Cr、热处理、金相分析目录第一章仪器的使用及原理1.1 金属力学性能试验1.1.1 静拉伸试验‥‥‥‥‥‥‥‥‥‥‥‥‥‥‥‥ 21.1.2 硬度试验‥‥‥‥‥‥‥‥‥‥‥‥‥‥‥‥ 21.1.3 冲击试验‥‥‥‥‥‥‥‥‥‥‥‥‥‥‥‥‥ 41.1.4 疲劳试验‥‥‥‥‥‥‥‥‥‥‥‥‥‥‥‥‥ 41.1.5 磨损实验‥‥‥‥‥‥‥‥‥‥‥‥‥‥‥ 4 1.2 金相综合分析1.2.1 金相显微镜的构成原理及使用‥‥‥‥‥‥‥‥‥‥41.2.2 钢件的火花鉴别法‥‥‥‥‥‥‥‥‥‥‥‥‥‥‥5 1.3 钢的热处理1.3.1 碳钢的热处理‥‥‥‥‥‥‥‥‥‥‥‥‥‥‥61.3.2 结构钢的淬透性测定‥‥‥‥‥‥‥‥‥‥‥‥‥61.3.3 离子氮化‥‥‥‥‥‥‥‥‥‥‥‥‥‥‥‥‥‥6 1.4 铸造综合实验1.4.1中频感应电炉‥‥‥‥‥‥‥‥‥‥‥‥‥‥‥‥‥‥61.4.2真空热压炉‥‥‥‥‥‥‥‥‥‥‥‥‥‥‥‥‥‥61.4.3铸造合金流动性测定‥‥‥‥‥‥‥‥‥‥‥‥‥‥7第二章40Cr热处理及金相分析2.1实验目的‥‥‥‥‥‥‥‥‥‥‥‥‥‥‥‥‥72.2实验材料及设备‥‥‥‥‥‥‥‥‥‥‥‥‥‥‥72.3 实验工艺制定‥‥‥‥‥‥‥‥‥‥‥‥‥‥‥‥72.4 实验结果及分析‥‥‥‥‥‥‥‥‥‥‥‥‥‥‥92.5 2号试样(正火+淬火水冷))具体过程及分析‥‥‥102.6实验总结‥‥‥‥‥‥‥‥‥‥‥‥‥‥‥‥‥12致谢‥‥‥‥‥‥‥‥‥‥‥‥‥‥‥‥‥‥‥‥‥12参考文献‥‥‥‥‥‥‥‥‥‥‥‥‥‥‥‥‥‥‥‥‥12第一章仪器的使用及原理1.1金属力学性能实验1.1.1静拉伸试验一、使用及原理静拉伸试验在油压式万能试验机上进行。
工程材料与成型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工程材料与成型技术基础》实验报告评语:姓名:学号:班级:指导教师:成绩:日期:实验一碳钢金相样品制备与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组织观察实验时间: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能识别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
2.掌握碳含量对铁碳合金平衡组织形貌及相组成比例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利用金相显微镜观察金属的内部组织和缺陷的方法称为显微分析(或金相分析)。
合金在极其缓慢的冷却条件(如退火状态)下所得到的组织称为平衡组织。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的观察与分析,要依据Fe-Fe3C相图来进行。
(1)工业纯铁工业纯铁的碳质量分数小于0.0218%,组织为单相铁素体。
铁素体呈白亮多边形晶粒,晶界呈暗色的网络,并在晶界的局部区域分布有微量亮白窄条状三次渗碳体(Fe3CⅢ)。
(2)亚共析钢亚共析钢的碳质量分数为0.0218%~0.77%,组织为铁素体(白亮多边形块状)加珠光体(暗色层状)。
(3)共析钢共析钢的碳质量分数为0.77%,其室温组织为单一的珠光体。
其中白亮铁素体和暗色渗碳体以层状相间。
(4)过共析钢过共析钢的碳质量分数为0.77%~2.11%,在室温下的平衡组织为珠光体加二次渗碳体。
其中,二次渗碳体呈白亮网状分布在暗色珠光体的晶界上。
(5)亚共晶白口铸铁亚共晶白口铸铁的碳质量分数为2.11%~4.3%,室温下的平衡组织为珠光体、二次渗碳体加变态莱氏体。
其中变态莱氏体为基体,在变态莱氏体基体上分布着暗色块状或椭圆状的珠光体,在珠光体晶体边缘有一薄层白亮二次渗碳体。
(6)共晶白口铸铁共晶白口铸铁的碳质量分数为4.3%,其室温下的显微组织为变态莱氏体,其中渗碳体为白亮基体,珠光体以暗色细条状和点状嵌镶分布在白亮渗碳体基体上。
(7)过共晶白口铸铁过共晶白口铸铁的碳质量分数为4.3%~6.69%,其室温下的显微组织为变态莱氏体加一次渗碳体。
一次渗碳体呈白亮板条状嵌镶分布在变态莱氏体的基体上。
三、实验仪器、材料1.金相显微镜2.金相试样四、实验内容及步骤内容:1.通过观察分析,画出表中所列每种铁碳合金显微组织示意图,并用引线和符号标出各种组织的名称,在组织示意图下方填写合金名称、合金碳含量、显微组织名称、观察倍数、浸蚀剂等各个项目内容。
工程材料水泥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水泥的基本性质和分类。
2. 掌握水泥的化学成分及其对性能的影响。
3. 学习水泥的物理性能检测方法,包括凝结时间、安定性和强度等。
4. 通过实验,加深对水泥工程应用的理解。
二、实验器材1. 水泥: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等。
2. 水泥净浆搅拌机、水泥净浆搅拌棒、凝结时间测定仪、安定性测定仪、水泥胶砂强度试验机、天平、量筒、试模等。
三、实验步骤1. 水泥化学成分分析(1)取适量水泥样品,用四分法缩分至所需质量。
(2)将样品放入高温炉中,在1100℃左右煅烧2小时,取出冷却至室温。
(3)将煅烧后的样品磨细,过0.9mm筛,备用。
(4)按照国标GB/T 1345-2011进行化学成分分析。
2. 水泥物理性能检测(1)凝结时间测定①按照国标GB/T 1346-2011进行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
②将标准稠度水泥浆倒入凝结时间测定仪的试模中,静置30秒。
③启动凝结时间测定仪,观察水泥浆从加水开始至初凝、终凝的时间。
(2)安定性检验①按照国标GB/T 1347-2011进行水泥安定性检验。
②将水泥浆倒入安定性测定仪的试模中,静置24小时。
③观察水泥浆是否发生体积膨胀,如发生膨胀,则判定为不安定。
(3)水泥胶砂强度试验①按照国标GB/T 17671-1999进行水泥胶砂强度试验。
②将水泥、标准砂和规定量的水混合均匀,倒入试模中。
③将试模放在水泥胶砂强度试验机上,按照规定速度加压,使试件成型。
④在标准温度(20±2℃)下养护24小时,取出试件。
⑤将试件放入水泥胶砂强度试验机,按照规定速度进行抗压试验。
⑥记录试件的抗压强度。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水泥化学成分分析(1)硅酸盐水泥:SiO2 20.5%,Al2O3 5.2%,Fe2O3 2.5%,CaO 66.5%,MgO 1.5%。
(2)矿渣硅酸盐水泥:SiO2 28%,Al2O3 7%,Fe2O3 6%,CaO 36%,MgO 3%。
建筑工程材料实训报告
建筑工程材料实训报告为了提高学生对建筑工程材料的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我校建筑系开设了建筑工程材料实训课程。
本次报告旨在总结和分享我在实训过程中的学习和收获。
一、实训目的与背景建筑工程材料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对主要建筑材料的认识及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验分析能力。
实训过程主要包括水泥、混凝土、砖瓦、钢材等常见建筑材料的性质测试、工艺操作以及质量检测。
二、实训内容及方法1. 水泥实验水泥是建筑施工中常用的材料之一。
我们通过实验测试了水泥的凝结时间、强度等性能指标,并学习了水泥的配合比例和施工工艺要点。
实验中,我们按照先在试验室中制作好一定配比的水泥浆,然后通过塑料模具进行试样制备,最后对试样进行强度测试。
2. 混凝土实验混凝土是建筑中常用的结构材料之一。
我们通过实验学习了混凝土的配合比例、施工要点以及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
实验中,我们制备了一定配比的混凝土试块,并通过振动台进行振动,最后对试块进行强度测试和观察。
3. 砖瓦实验砖瓦是建筑中重要的墙体材料。
我们通过实验了解了砖瓦的类型、性能以及施工要点。
实验中,我们尝试了不同类型砖瓦的砌筑方法,并通过测试砌筑后的墙体强度和平整度。
4. 钢材实验钢材是建筑中常用的结构材料之一。
我们通过实验学习了钢材的分类、性能以及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方法。
实验中,我们使用万能试验机进行了拉伸试验和弯曲试验,测试了不同类型钢材的力学性能。
三、实训收获与感悟通过本次实训,我深刻认识到了建筑工程材料在建设中的重要性。
我不仅掌握了各种材料的性质和使用方法,还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
同时,实训过程中的团队合作也让我体会到了建筑行业中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此外,实训过程中还遇到了一些问题,例如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有差距、试验操作的误差等。
通过与同学和老师的讨论,我不断改进实验方法和操作技巧,最终取得了满意的实验结果。
这些问题和解决过程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建筑工程材料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一些挑战。
材料成型专业综合实验报告
材料成型专业综合实验报告一、引言材料成型是材料科学与工程的重要分支之一,涉及到材料的加工与制造过程。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材料成型方法的实际操作,探讨材料成型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二、实验目的1.熟悉常见的材料成型方法,如挤压、注塑、拉伸等;2.学习掌握各种材料成型方法的工艺参数设置方法;3.分析与比较不同材料成型方法的优缺点。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1.实验材料准备: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包括金属坯料、塑料颗粒等;2.挤压实验:将金属坯料放入挤压机中,调整挤压机的工艺参数,如温度、压力等,进行挤压成型;3.注塑实验:将塑料颗粒放入注塑机中,设定注塑机的工艺参数,如温度、压力等,进行注塑成型;4.拉伸实验:将金属试样放入拉伸机中,设定拉伸机的工艺参数,如应力、变形速度等,进行拉伸测试。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挤压实验:经过调整挤压机的工艺参数,成功将金属坯料挤压成所需形状。
挤压成型具有高生产效率、成型连续性好、产品尺寸稳定等优点。
2.注塑实验:经过设定合适的注塑机工艺参数,成功将塑料颗粒注塑成所需形状。
注塑成型可以加工一些复杂形状的产品,具有生产周期短、产品密度均匀等优点。
3.拉伸实验:通过拉伸机的测试,获得金属试样的力学性能参数,如抗拉强度、延伸率等。
拉伸测试可以评估材料的机械性能。
五、实验总结与心得体会材料成型是工程实践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本次实验,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材料成型方法的具体操作和工艺参数的重要性。
不同的材料成型方法具有各自的优缺点,根据不同的产品需求和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成型方法很关键。
同时,了解和掌握材料的力学性能参数对于材料成型过程中的工艺优化和产品设计也非常重要。
[1]XX.材料成型实验教程[M].XX出版社,20XX.[2]XX.材料成型工艺原理[M].XX出版社,20XX.。
砌墙砖成型实验报告
砌墙砖成型实验报告本实验旨在研究不同组合比例的水泥、砂和骨料在砌墙砖成型过程中的影响,以确定最佳的组合比例,提高砌墙砖的质量,并对其进行物理性能测试。
实验原理砌墙砖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其主要成分包括水泥、砂和骨料。
在砌墙砖的成型过程中,水泥与砂、骨料反应生成硬化砌墙砖。
因此,砌墙砖的组合比例将直接影响其物理性能。
实验材料1. 水泥2. 砂3. 骨料实验方法1. 准备不同组合比例的水泥、砂和骨料。
2. 将水泥、砂和骨料按一定比例混合。
3. 将混合后的材料放入模具中,轻轻敲打以排除气泡。
4. 将模具中的材料放置在阴凉通风处静置,待其硬化。
5. 取出成型的砌墙砖,进行物理性能测试。
实验结果在实验中,我们准备了5种不同的组合比例,分别标记为组合A、B、C、D、E。
经过一段时间的硬化,我们对成型的砌墙砖进行了物理性能测试,包括强度测试和吸水率测试。
强度测试:我们使用万能试验机对砌墙砖进行了拉伸强度和抗压强度测试。
结果显示,组合C的砌墙砖具有最好的强度表现,强度明显高于其他组合比例的砌墙砖。
吸水率测试:我们将砌墙砖浸入水中一段时间后,测量其吸水率。
结果显示,组合A的砌墙砖吸水率最低,吸水性能最好。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砌墙砖砌墙成型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组合C的砌墙砖具有最好的强度表现,适合用于需要较高强度的墙体结构。
2. 组合A的砌墙砖吸水率最低,适合用于需要防水性能较好的场所。
3. 不同组合比例的水泥、砂和骨料能够对砌墙砖的物理性能产生显著影响,应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组合比例。
经过本次实验,我们对砌墙砖的成型过程和物理性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设计和制造高质量的砌墙砖提供了参考依据。
材料成型综合实验报告
材料成型综合实验报告引言:材料成型是现代工业中非常重要的工艺流程之一、在材料成型过程中,通过加热或施加力量,使固体材料变形成所需形状,以获得具有特定性能的零件或产品。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研究材料成型过程中的参数对成型件质量的影响,进一步理解材料成型的基本原理。
实验目的:1.研究成型温度对材料成型性能的影响;2.了解成型压力对材料成型性能的影响;3.掌握材料成型过程中的参数控制方法。
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将热塑性聚合物料片切割成相同大小的试样,并将试样放入模具中。
2.参数设定:控制成型温度和成型压力,分为三组实验。
2.1温度对比实验:分别设置高温组(200°C)、中温组(180°C)、低温组(160°C)。
2.2压力对比实验:分别设置高压组(10MPa)、中压组(8MPa)、低压组(6MPa)。
2.3常规实验组:成型温度和成型压力为180°C和8MPa。
3.进行成型:将设定好参数的试样放入成型机,按照设定的温度和压力进行成型。
4.观察记录:观察不同组实验的成型品质量情况,并记录下来。
5.数据分析:比较不同组实验的成型质量,分析温度和压力对成型件质量的影响。
结果与讨论: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成型温度对于材料的成型性能有重要影响。
在较低温度下,材料的流动性降低,导致成型件表面光滑度较差,有明显的气孔和瑕疵;而在过高温度下,材料易变形,成型件容易变形失真。
合适的成型温度可以获得较好的成型质量。
2.成型压力对成型件的密实度和尺寸精度有影响。
较低的成型压力可能导致成型件内部存在空隙和缺陷,密实度较低;而较高的成型压力则会使成型件的尺寸精度变差。
适当的成型压力可以得到理想的成型质量。
3.温度和压力是相互关联的参数,需要在实际操作中综合考虑。
热塑性聚合物的成型温度区间较窄,过高或过低温度均会影响成型品质量。
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材料的特性、成型工艺与设备的匹配情况,综合考虑温度和压力的控制。
材料成型实验报告
材料成型实验报告材料成型实验报告引言:材料成型是一项重要的工程技术,通过对材料进行加工和塑造,使其具备所需的形状和性能。
本实验旨在研究不同成型方法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实验一:压力成型压力成型是一种常见的成型方法,通过施加压力使材料变形,从而获得所需的形状。
本实验采用了热压法和冷压法两种不同的压力成型方式。
实验结果显示,热压法能够使材料更容易塑性变形,且成型后的材料具有更高的密度和更好的机械性能。
而冷压法则在成型过程中需要更大的压力,并且材料的塑性变形能力较差,但成型后的材料具有更好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
实验二:注塑成型注塑成型是一种常用的塑料成型方法,通过将熔融状态的塑料注入模具中,然后冷却固化,得到所需的形状。
本实验选择了不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的注塑成型实验。
实验结果显示,温度和压力对注塑成型的影响较大。
当温度过高时,塑料容易烧结和变形,而温度过低则会导致成型不完整或者产生内部缺陷。
适当的压力能够保证塑料充分填充模具,并确保成型件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
实验三:挤压成型挤压成型是一种常见的金属成型方法,通过将金属材料推入模具中,使其通过模具的孔口而得到所需的形状。
本实验选择了不同挤压速度和温度条件下的挤压成型实验。
实验结果显示,挤压速度和温度对挤压成型的影响较大。
较高的挤压速度能够使金属材料更好地填充模具,并减少成型过程中的缺陷。
而适当的温度能够提高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能力,使其更容易形成所需的形状。
应用:材料成型技术在工程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压力成型常用于金属加工、塑料制品和陶瓷制品的生产中。
注塑成型常用于塑料制品的生产,如塑料零件、塑料容器等。
挤压成型则常用于金属管材、铝型材等的生产。
结论:通过本实验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不同的成型方法对材料性能有着不同的影响;温度和压力是影响成型质量的重要因素;材料成型技术在工程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总结:材料成型是一项重要的工程技术,通过不同的成型方法可以获得所需的形状和性能。
工程材料实验报告总结
工程材料实验报告总结引言工程材料实验是工程材料学课程中的一项重要实践环节。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各种工程材料的性能和特点。
本次实验主要涉及了金属材料的试验与测试,包括拉伸试验、冲击试验和硬度试验。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采取了科学的方法和严谨的态度,获取了大量有用的数据,并进行了数据处理和分析。
通过实验,我们进一步巩固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提升了我们的实践能力。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金属材料的试验与测试,了解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包括拉伸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等指标,掌握金属材料的硬度测试方法,以及通过冲击试验评估金属材料的韧性。
实验方法本次实验共进行了三个实验项目:拉伸试验、硬度试验和冲击试验。
拉伸试验使用了标准拉力试验机,通过施加拉力,测量金属试样在拉伸过程中的变形情况,获得拉伸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等力学性能参数。
硬度试验使用了巴氏硬度计,通过在金属表面施加一定的压力,测量金属试样的硬度值。
冲击试验使用了冲击试验机,通过落锤自由下落对金属试样进行冲击,评估金属材料的韧性。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拉伸试验中,我们使用了不同材料的金属试样,记录了拉伸力和变形量的关系,通过绘制应力-应变曲线,确定了每种材料的拉伸强度、屈服强度和延伸率等指标。
通过对比不同材料的试样,我们发现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力学性能,如一些高强度钢材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和屈服强度,但延伸率相对较低。
这为我们在实际工程中选择合适的材料提供了参考。
在硬度试验中,我们测量了不同金属试样的硬度值,通过对比不同试样的硬度值,我们可以评估材料的硬度大小。
硬度试验是一种常用的材料表征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材料的机械性能和抗磨损能力。
通过硬度试验,我们可以选择适合不同应用的材料,提高工程材料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冲击试验是评估材料韧性的重要方法。
我们通过采用不同试样的金属材料,进行冲击试验,记录吸收的冲击能量和试样的断裂情况。
通过冲击试验,我们可以了解金属材料的抗冲击能力,评估材料在应变速率较快情况下的可靠性。
工程材料液态成型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工程材料液态成型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了解铸造工艺的基本过程。
2.通过具体的熔炼浇注工艺,了解基本概念,工艺特点,以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应用3.了解一种金属材料(A356铝合金)的熔炼基本工序。
二、实验原理铸造过程是指将金属置于熔炼炉内的坩埚中, 加热熔炼成符合一定要求的液体并浇铸到锭模或铸模中,经冷却凝固,液态金属转变成固态金属, 清整处理后获得一定形状、尺寸的铸件或铸件的工艺过程。
铸造工艺可分为三个基本部分,即铸造金属准备、铸型准备和铸件处理。
铸造种类很多,按造型方法习惯上分为:①普通砂型铸造, ②特种铸造.根据熔制合金的实际重量W,计算各元素的需要量AA=×Q三、仪器设备实验所用设备包括:加热熔炼炉, 熔炼用金属, 坩埚, 熔炼工具,模具四、实验内容及实验数据记录1.了解铸造的基本设备并熟悉其基本操作答:(1)压块机:将铸造用的物料压块。
(2)混砂机:混制型砂或芯砂。
(3)落砂机:利用振动和冲击使铸型中的型砂和铸件分离。
(4)造型机:制造砂型。
填砂,将松散的型砂填入砂箱。
(5)抛丸机:利用抛丸器抛出的高速弹丸清理或强化铸件表面(6)造芯机:铸造型芯。
(7)浇注机:为将液态金属引入铸型型腔而在铸型内开设的信道。
2、配料熔炼A356铝合金20Kg,A356化学成分: Si 6.5~7.5%,Mg0.20~0.40%;铝为余量,计算各元素Al,Mg,Si的需要量。
答:硅需要量:20x7.5%=1.5kg镁需要量:20x0.40%=0.08kg铝需要量:20-1.5-0.08=18.42kg3. 了解A356合金的熔炼过程答:首先预热铝锭,然后升温至800℃,保温使铝锭完全熔化。
当铝锭完全熔化后开始加入合金元素,最先加入的是Si,由于Si比较难熔化,故需保温约30min左右。
至Si完全熔化后,降温至740℃时,加入Cu粉并保温约15min至完全熔化。
再降温至730℃时加入Mn,700℃时加入Mg,均保温约15min。
材料成型实验报告
材料成型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材料成型实验,了解材料成型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掌握常见的材料成型方法。
实验材料和设备•材料:塑料颗粒•设备:注塑机、模具、温度计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检查注塑机和模具的工作状态,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清洁和准备模具,确保模具表面干净,并喷洒模具释模剂。
2. 调整注塑机参数1.打开注塑机电源,启动机器。
2.根据所使用的材料类型和厚度,调整注塑机的注射压力、注射速度、保压时间和保压压力。
这些参数会影响注塑成型的质量和效率。
3. 加热注塑机和模具1.打开注塑机的加热系统,将注塑机和模具加热到适当的温度。
温度的设定值应根据材料的熔点和热性能来确定。
4. 加入塑料颗粒1.将塑料颗粒倒入注塑机的料斗中。
2.启动注塑机的螺杆旋转,将塑料颗粒从料斗中输送到注射缸中。
5. 开始注射成型1.将注塑机的模具装配到机器上,并确保模具的正确定位。
2.调整注塑机的注射速度和注射压力,开始注射塑料到模具中。
3.等待一段时间,直到塑料充分填充模具腔体。
4.注射完成后,保持一定的压力,以确保塑料在模具中冷却和固化。
6. 模具开合和释模1.关闭注塑机的注射系统,开始模具开合。
2.根据模具的设计和注塑机的操作方式,通过手动或自动控制,打开模具并取出注塑制品。
7. 冷却和处理注塑制品1.将注塑制品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让其自然冷却,以减少变形的可能性。
2.根据注塑制品的要求,进行后续处理,如修整、研磨、组装等。
实验结果和讨论本次实验成功实现了塑料的注射成型,获得了良好的注塑制品。
通过调整注塑机参数和控制模具操作,得到了理想的注射速度、注射压力和保压时间,保证了注塑制品的质量和外观。
在模具开合和释模过程中,没有出现卡模和破损等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率。
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
首先,由于材料的选择和模具设计的限制,注塑制品存在一定的收缩和变形。
因此,在后续处理中需要对注塑制品进行修整和研磨,以达到设计要求。
建筑材料实验报告
建筑材料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建筑材料进行实验,了解建筑材料的性能特点,为建筑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和仪器。
1. 实验材料,水泥、砂、骨料、水;2. 实验仪器,试验台、水泥稠度仪、混凝土试块模具、电子天平、水泥细度仪等。
三、实验内容。
1. 水泥稠度实验,按照标准要求,将水泥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用水泥稠度仪测定水泥的流动性和稠度。
2. 混凝土抗压强度实验,按照标准要求,将水泥、砂、骨料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制作混凝土试块,并在规定养护期后,进行抗压强度测试。
3. 水泥细度实验,通过水泥细度仪对水泥的细度进行测试,了解水泥颗粒的粒径分布情况。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1. 水泥稠度实验结果表明,水泥的流动性和稠度符合标准要求,适合用于混凝土施工。
2. 混凝土抗压强度实验结果显示,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
3. 水泥细度测试结果表明,水泥颗粒的粒径分布均匀,符合标准要求,能够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五、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水泥的流动性和稠度、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以及水泥的细度等性能特点,这些都为建筑工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六、实验总结。
建筑材料的性能特点对建筑工程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建筑材料性能的研究和实验,不断提高建筑材料的质量和性能,为建筑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提供可靠保障。
七、参考文献。
1. 《水泥和混凝土质量检验标准》。
2. 《建筑材料性能测试手册》。
以上就是本次建筑材料实验的报告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材料成型的实验报告
材料成型的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材料的成型性能,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材料在加热和压力作用下的变化,寻找最适合材料成型的工艺参数。
实验原理材料成型是将原材料通过加热和外加压力使其变形,使得材料能够达到所需的形状和性能的工艺过程。
加热可以使材料软化和流动性增强,而外加压力则可以使其塑性变形,并进一步改变材料的形状。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利用不同材料的热塑性特点,通过热压成型的方式将材料变形成所需的形状。
实验步骤1. 材料准备我们选取了三种不同材料:塑料、金属和橡胶。
这三种材料在热塑性特性上有较大差异,可以体现出不同的成型性能。
2. 加热处理首先,我们将三种材料分别放置在加热炉中进行预热处理。
需要预热的目的是为了降低材料的硬度,增加其塑性,提供更好的成型条件。
每种材料的预热温度和时间不同,需根据材料的具体特性进行调整。
3. 成型实验在材料完成预热后,我们将它们放置在成型模具中,然后施加适当的压力进行加压成型。
通过调整模具的形状和尺寸,我们可以获得不同形状的成型件。
同时,我们还可以调整压力和成型温度,以观察不同参数对成型结果的影响。
4. 观察和分析成型完成后,我们将取出成型件进行观察和分析。
我们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成型件的形状和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成型件的表面质量和光洁度;- 成型件的强度和可靠性。
实验结果与讨论经过实验,我们获得了各种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成型件。
通过观察和比较,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塑料具有较好的热塑性特性,易于加热和塑性变形,成型件的表面质量较好;2. 金属虽然在加热后具有较好的塑性,但由于其高熔点和导热性能,加热和冷却过程需要较长时间,且成型件表面易出现氧化现象;3. 橡胶具有较好的弹性和变形性,易于成型,但成型件的尺寸稳定性较差。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塑料是最适合进行热压成型的材料,其具有较好的变形性和表面质量;- 金属虽然可以进行热压成型,但需要较长的加热和冷却时间,需要做好氧化防护措施;- 橡胶适合进行柔性成型,但对于尺寸稳定性要求较高的成型件不适用。
材料成型设计及实验报告
材料成型设计及实验报告1.引言文章1.1 概述:在工程设计和制造过程中,材料成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本报告旨在探讨材料成型设计及实验,通过对原理、方法和结果的研究分析,以期为工程领域的材料成型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材料成型设计是指在工程制造过程中,通过对材料的加工成型,实现产品的设计要求和功能性能。
通过实验方法对材料成型进行研究,可以得出一些结论和分析,为未来的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本报告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分别介绍材料成型设计的原理、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最后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应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组织结构进行说明,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整个文章的内容和脉络。
在这里,我们可以简要介绍整篇文章的各个部分,指明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同时,也可以提及文章的逻辑和内在联系,以及每个部分之间的衔接和关联。
例如,我们可以介绍引言部分的作用是引出文章的主题和背景,概述了材料成型设计及实验的重要性和意义;而正文部分则详细介绍了材料成型设计原理、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最后的结论部分则总结了整篇文章的观点和重点,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这样的介绍,读者可以对整篇文章的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更便于阅读和理解。
1.3 目的本报告的目的是通过对材料成型设计及实验的研究,探讨材料成型的原理和方法,并分析实验结果。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旨在深入了解材料成型的原理和实验方法,验证相关理论,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展望。
同时,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将总结出对材料成型设计的一些指导性结论,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希望本次研究能够为材料成型设计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启示和贡献。
2.正文2.1 材料成型设计原理材料成型设计是指根据需要对原材料进行加工,以获得符合特定要求的成型产品的工艺过程。
材料成型设计的原理主要包括材料选择、工艺选型、成型模具设计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过共析钢
过共析钢质量分数0.77% <3cv2.11%,室温组织由珠光体和二次渗碳体 组成。经硝酸酒精溶液浸蚀后珠光体呈暗黑色, 二次渗碳体呈白色网状分布在珠 光体周围。用碱性苦味酸纳溶液浸蚀后珠光体呈灰白色, 二次渗碳体呈黑色网状。
基体为渗碳体,珠光体呈黑色粒状或棒状
7、过共晶白口铁
过共晶白口铁是质量分数4.3%<3CV6.69%的碳钢,室温组织由莱氏体和一 次渗碳体组成。经硝酸酒精溶液浸蚀后一次渗碳体呈白亮的、 粗大的板条分布在 莱氏体基体上。
三、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四、画出45、T8、T12钢显微组织,并标出各物相
材料名称 处理状态 显微组织 浸蚀剂 放大倍数
4、熟悉金相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二、实验原理
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是指铁碳合金在极其缓慢的冷却条件下所得到的组织, 即Fe- Fe 3C相图所对应的组织。
实际生产中,要想得到一种完全的平衡组织是不可能的,退火条件下得到的 组织比较接近于平衡组织。 因此我们可以借助退火组织来观察和分析铁碳合金的 平衡组织。
4、2人一组,分别进行水冷(4块)、油冷(1块)、空冷(1块)操作。
5、将水冷试样取出3块分别放入200C、400C、600E的炉中回火,保温时间 为30分钟。
&处理后的试样依次用砂轮机、预磨机磨去两端氧化皮,然后测量硬度:炉冷、
空冷试样测布氏硬度(各测2点);其它试样测洛氏硬度(各测3〜4点)。
四、填写表中全部实验数据
2、观察了解碳钢、合金钢几种典型的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特点。
3、分析上述材料金相组织与性能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 合金钢的性能之所以比碳钢优越, 主要是由于合金元素在钢中所起的作用, 合金元素的加入改变了钢的组织与结构,其相变温度也有很大变化。
(一)、常碳用钢和合金钢的组织特点
1、常用碳钢本实验主要观察20钢、45钢和T12的淬火组织。
材料名称 处理状态 显微组织 浸蚀剂
放大倍数
材料名称 处理状态 显微组织 浸蚀剂
放大倍数
五、根据所观察的组织,说明含碳量对铁碳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五、根据杠杆定律估算未知样品的含碳量和硬度。
实验二 碳钢的热处理及硬度实验
、实验目的
1、了解碳钢热处理的基本方法。
2、了解不同热处理方法对碳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3、了解硬度测量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范围。
4、了解布氏、洛氏硬度试验机的主要结构并掌握其操作方法。
、实验仪器及设备
三、实验操作过程
1、介绍电炉、硬度计、读数显微镜、砂轮机和预磨机的使用方法及安全注意事 项。
2、取一组45或T10钢试样(共6块,一块退火试样已提前备好)。
3、将试样放入箱式或坩锅电炉中加热至一定温度(45钢为860C;T10为780C), 保温时间为10分钟。
5、亚共析白口铁
亚共晶白口铁 碳的质量分数为2.11%<3c<4.3%,室温组织由珠光体、二次 渗碳体和莱氏体组成。经硝酸酒精溶液浸蚀后珠光体呈暗黑色椭圆型,莱氏体为 白色渗碳体基体上分布着暗黑色粒状珠光体, 二次渗碳体析出与共晶渗碳体连在 一起。
6共晶白口铁
共晶白口铁是3c=4.3%的铁碳合金,室温组织为单一的莱氏体组织。莱氏 体是珠光体与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经硝酸酒精溶液浸蚀后,显微镜下白色
水冷
400
水冷
600
860
水冷
五、分析冷却速度、回火温度对碳钢硬度及性能的影响的影响
六、分析45钢淬火加热温度为750C与860C的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七、分析T12钢860E水淬、200E回火与780C、200E回火的组织与性能的差 别。
实验三 金属材料的金相组织观察
一、实验目的
1、观察了解碳钢几种典型的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特点。
2)高速钢的退火组织 铸态组织中由于存在大块状的碳化物,因而使高速钢的性能变得硬而脆, 不能直接使用, 必须经过锻打、 退火处理, 使其成为碳化物呈细小颗粒并且均匀 分布。退火组织 为:索氏体+碳化物。
3)高速钢的淬火组织
为了获得高的热硬性,高速钢淬火时必须淬火加热到很高温度(1280C),以 保证合金元素充分溶解到奥氏体中。
2、合金工具钢
合金结构钢的组织特征与碳钢相似。由于合金元素的加入,使其组织细化、 脆透性增加。合金工具钢中主要观察高速钢W18Cr4V的金相组织。
1)高速钢的铸态组织
由于大量合金元素的存在(约为20%),虽然碳的质量分数只有0.7%~0.8%, 但其组织为:共晶莱氏体(白色骨骼状碳化物)+马氏体(白色)+残余奥氏体(白色)+托氏体(黑色)。
表
钢号
热处理工艺
硬度值HRC或HRB
换算为
HRC
加热温 度「C)
冷却 方法
回火温 度(C)
1
2
3
平均
45
860
炉冷
空冷
油冷
水冷
水冷
200
水冷
400
水冷
600
750
水冷
表二
钢号
热处理工艺
硬度值HRC或HRB
换算为
HB
加热温 度「C)
冷却 方法
回火温 度(C)
1
2
3
平均
水冷
200
亚共析碳钢的质量分数为0.0218%<3cvO.77%,室温下的组织由铁素体和 珠光体组成。 经经硝酸酒精溶液浸蚀后在显微镜下观察, 铁素体呈白色多边形块 状,珠光体在放大倍数较低时呈暗黑色。 随着碳的质量分数的增加, 铁素体量逐 渐减少,珠光体量逐渐增加,铁素体的形态逐渐由块状变为碎块状或网状。
3、共析钢
根据Fe- Fe^相图,我们把铁碳合金相图分为工业纯铁、 亚共析钢、共析钢、 过共析钢、亚共晶白口铁、共晶白口铁、过共晶白口铁
1、工业纯铁
工业纯铁是3cvO.0218%的铁碳合金,在室温下的组织为铁素体组织,铁素 体呈多角形块状, 晶界为黑色条状, 有时可以看出在晶界处少量分布的三次渗碳 体。
2、亚共析钢
工程材料及材料成型实验指导书
青岛大学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实验一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
、实验目的
1、进一步掌握不同成分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
2、进一步掌握Fe- Fe3C相图在铁碳合金组织分析中的作用
3、掌握铁碳合金成分与组织变化的关系和规律,能够根据显微组织的特征估算 亚共析钢中碳的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