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论述题部分
第一、二、三章论述题1、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答:(1)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唯物主义之所以是直观的、机械的、形而上学的、不彻底的唯物主义,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不懂得什么是社会实践及其对哲学的决定性作用。
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突出贡献就在于,提出了科学的实践观,指出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能动的物质活动,并把实践,特别是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实践,作为自己哲学的基础。
(2)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革命的,又是科学的。
它的革命性表现为:其一,它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
它在对一切现存事物肯定的理解中包含着否定的理解,必然灭亡的理解。
其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系,而无产阶级是最革命的阶级,是变革旧世界创立新世界的最伟大的物质力量。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首先是指它是完备的、彻底的、毫无片面性的唯物主义,它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结合和辩证唯物的自然观与辩证唯物的历史观的统一。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自然科学的发展和成就为基础的,它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自然科学的存在和发展。
(4)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科学性和革命性是不可分的。
一方面,它通过无产阶级改造世界的世纪,充分地显示了自己的革命性;另一方面,无产阶级的实践是在马克思主义哲这这一科学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是一种自觉的活动,它可以避免和减少失误。
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实践中,实现了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2、试述在历史发展中客观规律和人的自觉性的关系。
(1)历史是人的自觉活动的结果,又是一个有其客观发展规律的自然历史过程,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人们活动的关系是辩证的。
社会历史是人类活动的历史。
社会历史的发展和自然界不同,离开了人的自觉活动,就谈不到社会历史及其发展。
同时,人们的自觉活动总是这样或那样地影响历史的发展,促进或延缓历史的进程。
正因为这样,历史发展地呈现出不相同的面貌,会涂上各种偶然性的色彩。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 论述题
简答题1 简述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重要意义。
(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批判了不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2 怎样理解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1)从概念看,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静止是物质运动在特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
(2)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3)只有把握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才能正确理解物质的多样性,才能理解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可能性。
3 怎样理解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的关系(1)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空间特点是三维性;时间特点是一维性。
(2)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是不可分割的:第一,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第二,时间和空间也离不开物质运动,离开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只是存在于思维的抽象概念。
4 简述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1)在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上,即世界可不可以被认识的问题上,存在着可知与不可知的对立。
可知论就是承认思维存在的同一性,主张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不可知论就是否认思维存在的同一性,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或不可完全认识。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可知论,并对不可知论进行了彻底的批判,指出实践是驳斥不可知论的最有力的论据,因为实践的成功能够证明我们对于客体的认识是正确的。
世界上只存在尚未被认识的事物,不存在永远不能认识的事物。
5 简述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共同点和根本区别(1)都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可知论。
但在认识如何产生和发展的问题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有着原则的区别:第一,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缺乏实践的观点,看不到主体对客体的能动作用,把认识看成是直观被动的反应;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并作为全部认识的基础,揭示了认识是主体通过实践积极能动地反映客体的过程。
马克思概论常考的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是完备而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
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
第一,它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
第二,它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并贯穿和体现于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学说和实践活动之中。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个有着内在联系的完备而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
(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第一,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是在广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的阶级立场和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
鲜明的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
第二,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
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
第三,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既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
(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必须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5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的关系。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原理论述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论述题(附答案)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是人类思想史上伟大的革命?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包含哪些内容?3.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科学内涵及其理论意义。
4.意识的起源、本质和能动作用。
5.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内容及其意义。
6.怎样理解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为什么说实践决定认识?7.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8.如何理解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之间的关系?9.如何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10.如何理解认识和实践、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1.真理及其客观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12.如何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什么说实践标准既是确定性的又是不确定性的。
1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及其意义。
1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15.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16.怎样理解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7.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如何在实践中坚持群众观点,做到以人为本。
18.如何理解商品的二因素、劳动的二重性、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
19.价值规律(内容、表现形式、作用)。
20..资本不同成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时人类思想史上伟大的革命?答:1、产生:19世纪40年代。
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社会历史根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欧洲的一些主要国家已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矛盾开始激化,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经济关系决定一切社会关系的事实也暴露在人们面前,社会发展的唯物辩证性质就比以前更加明显地揭示出来了。
阶级基础: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已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1831-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的武装起义,1836年英国的宪章运动,1844年的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的起义,但都失败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10道论述题
哲学部分:1、试述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两个基本观点及其现实意义。
答:唯物辩证法总特征:即普遍联系的观点和永恒发展的观点。
首先,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与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例如(适当举例)……其次,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是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的,在社会领域是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的,是不可战胜的。
发展观的原理要求对现实生活的基本态度是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勇于创新、勇于变革。
例如(适当举例)……2、试述为什么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唯物辩证法是由一系列基本规律和基本范畴所构成的科学体系,它们从不同层面揭示了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一般性质。
但是,在唯物辩证法中居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是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其主要理由在于: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客观世界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的根本内容在于互相对立的矛盾双方之间的关系,发展的源泉、动力在于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又统一又斗争。
只有抓住这一规律才能深刻说明联系和发展的实质。
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理解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钥匙,它是贯穿于辩证法全部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和唯物辩证法的范畴,都有自己特定的内容,并且从不同的侧面说明客观世界的联系和发展,但其中都贯穿着一个基本的内容就是对立统—关系。
如质和量、量变和质变,肯定和否定,原因和结果,本质和现象,必然和偶然,……等无一不是对立统一关系。
因此,掌握对立统一规律就成为掌握唯物辩证法全部规律和范畴的关键和钥匙。
第三,对立统一规律是区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试金石,是这两种发展观斗争的焦点。
《马克思主义原理与概论》精选论述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原理与概论》精选论述题及答案论述题一: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论述题二:思考题:请结合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谈谈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重要性的认识。
论述题三:思考题:请结合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谈谈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重要性的认识。
论述题四:经济思考题:请运用历史和现实的事实说明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集中体现。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答:(一)如何理解物质观:1、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它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通过人的感觉为人所感知、复写、摄影和反映。
2、物质是世界唯一的本源,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3、物质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4、时间与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5、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至今都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
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我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就要充分认识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更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
就要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指导下,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客观物质世界,以取得社会主义实践和各项事业的。
为什么说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把握这一观点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什么重要意义?答:真理同任何认识、意识一样,都是内容的客观性和形式的主观性的统一,但真理的根本属性是客观性。
真理的客观性即客观真理有两层含义,首先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中含有不依赖于人的、正确地揭示了客体的客观内容,不含有同客观实际相违背的主观成分,具有真实的客观内容;其次是指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社会实践也是客观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述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述题及答案1、简述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在对待社会历史发展及其规律问题上,历来存在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一种是唯物史观,另一种是唯心史观。
唯心史观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把社会历史看成是精神发展史,不懂得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不懂得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能动的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历史是客观的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解释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二者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3、简释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及说明我国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首先,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方,社会意识发展水平未必高;反之,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地方,社会意识也可能领先于经济发达的地方。
其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最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社会意识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物质力量并作用于社会存在。
先进的社会意识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2)文化是社会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兴则国兴,文化强则民族强。
文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其一,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
先进文化为社会变革指明变革方向并能够保证社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国人民胜利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论述题1.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本质和特征的认识。
P228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阶级,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到共同富裕。
(谈理解)这是从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现实任务和奋斗目标的统一中,对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的科学概括,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发展。
这对我们正确把握社会主义的特征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联实际)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形成的新认识。
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一、(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二、(公)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
三、(配)对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制度。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决定分配关系。
实行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所决定的,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具体体现。
四、(政治文明)在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下,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五、(精神文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六、(人)以人为本,构建建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诸方面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是社会主义制度优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表现。
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是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及其优越性的根本体现。
2、如何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局限性及其必然趋势?p205页与封建社会比,资本主义显示了巨大的历史进步性:首先,(科技)资本主义将科学技术转变为强大的生产力。
其次,(剩余价值)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最后,(上层建筑)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在战胜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的生产方式,保护、促进和完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面起着重要作用,从而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
大学马哲论述试题及答案
大学马哲论述试题及答案一、论述题(共40分)1. 试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并分析其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意义。
(20分)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以实践为基础,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
其次,它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强调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和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最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它将唯物主义原则贯穿到社会历史领域,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
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帮助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同时,它强调实践的重要性,鼓励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此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思想,有助于我们全面、发展地看待问题,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稳定。
2. 论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并探讨这一理论在当前中国社会的应用。
(20分)答案: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它包括人的智力、体力、道德、审美等各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限制了人的全面发展,因为资本的积累和利润的追求使得劳动者被异化为机器的附属品,无法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在当前中国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首先,中国政府大力推动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人的智力和道德发展。
其次,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为人们提供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
再次,通过文化建设,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最后,通过法律制度的完善,保障人民的权利和自由,为人们提供全面发展的社会环境。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不仅在理论上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述题一(附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述题一、如何正确处理好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l)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俞充分地发挥⋅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它的惩罚。
⑵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因为客观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
要正确地认识必须通过实践,依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
二、真理的价值具体如何表现?真理首先是认识论的概念,更多地矣联着客观事实,价值首先是生活实践的概念,联系着人的需要、目的和价值观。
l.真理与价值是相对立的统一。
2.真理与价值的对立是指二者的区别。
真理是讲认识与认识对象的关系,要求认识要与对象相一致,相符合。
价值是指外物对人的需要的满足,表示某物具有对人有用或使人愉快的属性。
3.真理与价值又是统一的,不可分的。
(Ⅰ)真理能够指导社会实践,成功的改造世界,以实践成果满足人的需要,这就是真理的价值。
(2)真理与正确的价值观相一致,正确的价值观必定是在真理的指导下实现需要的满足。
4.真理的价值具体表现在他的功能上。
(1)真理具有指导实践的功能。
(2)真理具有再认识的功能。
(3)真理具有教育和激励的作用。
三、货币的本质是什么?货币有哪些职能?(l)货币从本质上看,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2)货币的本质是通过货币的职能表现出来的·货币的职能也是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而发展的·(3)在发达的商品经济条件下,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
而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三个职能是在前两个基本职能的基础上,随着商品经济及其内在矛盾的发展而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述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母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也包括继承这对他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2.为啥说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学说?(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3.啥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4.如何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人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就是人作为主体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
没有存在和思维关系的发生,任何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都不可能实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论述题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一、简答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基本面内容。
答:(1)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主要内容有两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哪个第一性,哪个第二性,或哪个是世界的本原,哪个是派生的。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心主义和和唯物主义两大哲学基本派别的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世界。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简述意识的本质。
答:意识的本质是:(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3)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个人只有在一定社会环境与社会关系中生活,研究一定社会群体的语言,接受这一社会群体的意识的影响,才能形成自己的意识。
3.简述联系的含义及联普遍性。
答:(1)马克思主义认为,联系的含义: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各环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2)联系普遍性表现在: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都是相互联系的;第二,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第三,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4.简述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
答:量变是事物的数量及其空间结构形式的变化,是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超越度的范围的变化。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第一,量变和质变相互联系。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第二,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量变中有部分质变,质变中有量的扩张。
第三,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
量变引起质变,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不断转化、循环往复、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化过程。
二、论述题1.试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并用以说明应怎样看待我国传统文化和本国文化。
答: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是:(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即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而进行的对自身的否定。
马克思哲学原理简答论述题
二,简答题1、为什么说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基本矛盾指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并贯穿于每一社会形态的始终。
其它社会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受社会基本矛盾的规定或影响。
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3分)●首先,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内容,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
(3分)●其次,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也会影响和制约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这两对矛盾的相互作用,推动着矛盾的不断解决和社会的不断进步。
(3分)●最后,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1分)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2、恩格斯第一次明确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分)●哲学基本问题有两方面的内容:其一、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4分)●对第一方面的问题历来有两种根本不同的回答,由此在哲学上形成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个基本派别。
根据对第二个方面的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4分)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条件是什么?●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时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
时代孕育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又开辟了新的时代。
●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尤其是资本主义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社会文明的巨大进步,同时又产生了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这促使人们全面思考经济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等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述题
资产阶级学者提出了许多富有进取精神的先进理论和观念,继承发扬了人类优秀思。想文化成果,是人类思想的一次大解放,具有历史进步意义。(2)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上.为资本主义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制度服务,本质是维护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思想体系.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展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总体上失去其历史进步性,成了为剥削制度辩护、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体系。
(1)辩证否定观的内容:第一,辩证的否定是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而进行的自我否定。第二,辩证得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第三,辩证的否定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克服,又保留。(2)多我国的传统文化要采取批判地继承的态度,批判和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既要反对全盘肯定传统文化的复古主义,又要反对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3)对外国文化要采取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的态度,大胆的吸收外国文明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又要批判和抵制其中腐朽的东西,对外国文化。既不应全盘照搬,也不应一概排斥。
7..试述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社会的共同点与差别
(1)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同属于共产主义社会形态,并不是各自独立的两个社会形态,它们具有如下一些共同的基本特征:①二者都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作为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在公有制范围内的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都属劳动者共同所有,并为社会公共的利益服务和使用。②二者的生产目的都是为了满足劳动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实现劳动人民的共同富裕。③二者在公有制范围内的产品分配,都按照有利于社会发展和实现劳动人民利益的原则进行。④二者都要消灭剥削制度,劳动人民成为社会的主人,他们之间的本质关系是平等和谐、互助合作的关系。⑤二者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集体主义为意识形态的核心。(2)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作为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的两个成熟程度不同的发展阶段.二者之间又存在着重大差别:①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虽有了较大发展,但生产力水平仍比较低,远未达到共产主义社会那样的生产力高度发展和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程度。②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但公有制本身还存在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等多种形式,而且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存在公有制为主体地位条件下的非公有制经济形式。而共产主义社会则建立起单一的社会公有制。③社会主义社会存公有制范围内的个收入分配实行按劳分配原则,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存在按劳分配为主体的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多种分配方式。共产主义社会的个人消费品分配则是按需分配原则。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存在商品经济,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价值规律仍起调节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而在共产主义社会,商品经济归于消亡,劳动具有完全直接的社会性,社会经济的发展将由计划所涮节。⑤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旧式分工和三大差别,劳动还仅仅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而在共产主义社会,旧式分工和三大差别已消失,劳动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人们将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⑥社会主义社会要消灭剥削制度,但阶级和阶级差别在一定范同内还长期存在,无产阶级专政的同家仍须存在。共产主义社会则消灭了一切阶级和阶级差别,国家将自行消亡。⑦社会主义社会虽已建立了新型的社会主义意识彤态和道德观念,但仍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论述题.doc4
1、试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理论体系;它同旧哲学有着根本的区别;它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
第一、哲学研究对象上的变革。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以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作为研究对象,从根本上改变了旧哲学凌驾于所有科学之上,把哲学视为“科学之科学”的错误观点。
其次,哲学对象上的根本变革,科学地解决了旧哲学所不能解决的哲学与具体科学的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关系。
哲学以整个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科学则以世界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为研究对象;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又以哲学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哲学与具体科学的普遍和特殊的关系表明,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代替具体科学的“代替论”和排斥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具体科学指导作用的“取消论”都是错误的。
第二、哲学内容上的变革。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克服了旧哲学中唯物论和辩证法相分裂的状态。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有机统一,结束了旧哲学中唯心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中长期独占统治地位的局面,使人们对社会历史理论的研究成为科学。
再次,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并同辩证唯物主义有机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完备而严整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哲学体系,使唯物主义哲学发展到了崭新阶段。
第三、哲学的阶级属性和社会作用上的变革。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理论体系,它反映了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它的产生使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第一次有了自己的精神武器,结束了旧哲学只是剥削阶级专利品的历史。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实践基础上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体现了不同于旧哲学脱离实践的根本特征。
再次,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实现了科学地认识世界和革命地改造世界的统一,完整地体现了哲学应当承担的根本任务和社会作用,它不同于旧哲学只是停留在用不同方式说明世界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论述题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以唯物史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核心内容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这些原理包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的基础;历史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社会形态之间会发生革命性的转变等。
2. 什么是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基本原理之一。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的发展是基于物质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包括物质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关系。
物质生产力是人类通过劳动创造出来的生产力,包括生产工具、技术和劳动力等;社会生产关系是人们在进行社会生产和分配时建立的相互关系。
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发展的不断进步和演变,推动了社会制度的变革,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社会形态。
3. 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它认为世界的本质是运动和变化。
辩证唯物主义包括三个基本规律:事物的发展是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矛盾普遍存在并且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循环上升的过程。
辩证唯物主义通过对事物的矛盾的认识,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指导提供了科学基础。
4. 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它认为历史是一个辩证的发展过程,社会形态之间的演变是根据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化而产生的。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阶级斗争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认为社会形态的崩溃和新社会形态的产生都是通过阶级斗争来推动的。
历史唯物主义对于理解社会历史的规律和推动社会变革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述题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内容,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
这些基本原理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革命性和实践性的本质特征,对于指导马克思主义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原理之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和论述题.
绪论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答:与时俱进: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2、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 ?答:(1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 19世纪法国与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2马克思、恩格斯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中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思想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 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在哲学领域实现了革命变革。
(3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的劳动价值论等合理思想,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使经济学发生了革命变革。
(4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积极成果,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社会主义理论的变革。
3、简述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答: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在 19世纪四十年代是必然的,不是偶然的。
(1社会历史条件(经济社会根源①资本主义经济在欧洲迅速发展②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③无产阶级做为独立的政治力量与资产阶级做斗争。
(2思想理论条件(思想渊源人类社会发展的优秀理论成果,其中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英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理论渊源。
(3 社会实践条件(实践基础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与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实践基础。
第一章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的基本内容?答: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
它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和意识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 即世界的本源是什么的问题; 二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 也就是思维能否认识存在 , 现实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2、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物质的概念?答:3、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意义?答:(1 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 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马哲所有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思考题1 、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意义是什么?2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怎样的?3 、哲学就是世界观,世界观就是哲学。
此观点对吗?为什么?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点是什么?5、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发展史上的革命变革?6、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7、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8、如何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与时俱进的哲学?9、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10哲学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的区别是什么?11、世界统一于存在,这一观点对否,为什么?12、为什么说世界统一于物质?如何理解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哲学依据?13、如何理解意识的起源和本质?14、说明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现实意义。
15、人工智能的出现有什么意义?16、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是怎样的?掌握这一原理有什么现实意义?17、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18、如何正确认识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19、如何理解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20、掌握联系的普遍性原理有什么重要意义?21、怎样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22、试述矛盾发展不平衡性原理及其意义。
23、如何理解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24、试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25、什么是度?把握事物的度有什么重要意义?26、解析量变和质变的辩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27、量变和质变的复杂性表现在哪些方面?28、如何理解辩证的否定观?把握辩证的否定观有什么意义?29、掌握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原理对于我们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有什么重要意义?30、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因此理论比实践更为重要。
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31、如何理解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32、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原理,说明加强社会实践与学习科学知识的关系。
马克思论述题
马克思论述题(八选三)第一章(两道)一、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概念+意识概念+二者辩证关系+意义)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上。
从意识起源来看,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从意识本质来看,意识是像人脑这样一种特殊物质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4.意义:(1)坚持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的前提;另一方面,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2)在社会历史领域,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具体表现为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体现了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辩证统一。
第二章(两道)一、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联系实际论述:(P83)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1.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应,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想符合。
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
2.从实践的特点看,时间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时间能够把一定的认识、理论变成直接的,实实在在的现实,把主观的东西变为客观的东西。
二、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及其意义(真理和价值的概念+91页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意义)1.真理是标志主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本质和特征的认识。
P228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阶级,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到共同富裕。
(谈理解)这是从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现实任务和奋斗目标的统一中,对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的科学概括,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发展。
这对我们正确把握社会主义的特征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联实际)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形成的新认识。
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一、(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二、(公)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
三、(配)对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制度。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决定分配关系。
实行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所决定的,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具体体现。
四、(政治文明)在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下,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五、(精神文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六、(人)以人为本,构建建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诸方面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是社会主义制度优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表现。
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是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及其优越性的根本体现。
2、如何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局限性及其必然趋势?p205页与封建社会比,资本主义显示了巨大的历史进步性:首先,(科技)资本主义将科学技术转变为强大的生产力。
其次,(剩余价值)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最后,(上层建筑)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在战胜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的生产方式,保护、促进和完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面起着重要作用,从而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
局限性:同一切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方式一样,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对生产社会化的进步发展造成了严重障碍,这一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的,正是这一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各个领域及全球范围内的冲突、动荡和危机。
资本主义这种局限性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范围内不能根本消除,它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
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即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尽管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相当长的历史过程,尽管这个过程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曲折,但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取代的总趋势,则是必然的历史走向。
马克思曾指出:“发展社会劳动的生产力,是资本的历史任务和存在理由。
资本正是这样以此不自觉地创造着一种更高级的生产形式的物质条件。
”3、如何理解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立场,认为世界是具有客观实在的物质统一体。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不仅是自然界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的统一、物质和意识的统一,而且是社会与自然的统一。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世界上除了物质的不同存在形式之外,没有任何别的东西。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多样性、变动性中的统一。
(马克思以前的唯物论虽然承认世界统一于物质,但是由于它们的直观猜测性和形而上学性质,把世界的统一理解为机械的呆板的统一,把丰富多样、生机盎然的世界理解为单调的、僵死的,有的至多只是外表的差异、量的增减和机械的变动。
马克思主义哲学则与之相反,)强调世界是物质存在多样性、变动性和发展性的统一。
现代科学的新发现和新理论,从综合性与跨学科的高度证实着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原理。
(现代科学证明,世界的物质形态既具有多样性,又具有同源性,我们的世界,从基本粒子的“夸克”到“总星系”,从微观世界到宇观世界,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生物界到人类世界,这些多样性的形态都有是物质自身分化和演进的结果,它们如同“大爆炸”宇宙学所证明的,都同源于物质本身)。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一,这一原理告诉人们,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都不存在。
一切现象,自然的、社会的、精神的,归根到底都是由物质运动所引起的,都可以从中获得最终的解释和说明。
坚持这一观点,可以有力地批判和抵制一切唯心主义、宗教迷信和歪理邪说,树立真正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第二,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说明客观世界以及客观存在着的事物是第一性的。
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从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出发,这就是在实践中坚持唯物论。
只有坚持世界的物质本原性,才能彻底坚持唯物主义,也才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去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改造世界)(参考)——括号里的可以自己阐发,不写也行。
4、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联系实际,谈谈社会和谐和社会矛盾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但它是非对抗性的;这种矛盾的非对抗性使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可能。
这是因为社会主义社会是建立在非对抗性矛盾基础上的,广大人民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我们党则是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
因此,从总体上看,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是协调的,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可以通过非对抗性的手段来解决的。
当然,承认总体上的协调,并不是说没有矛盾,并不是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没有差异和矛盾的社会。
和谐社会是事物存在的一种状态,它反映了矛盾统一体在发展过程中对立面表现出来的协调性、整体性、有序性和合乎规律性,是与不协调性、不完整性、无序性和不合乎规律性相对应的一种状态。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发展中的和谐,多样性的和谐,是一种动态的平衡,所以我们的任务不是否定矛盾和不和谐的存在,而是要在矛盾的不断产生和解决中建立新的和谐。
(1.社会和谐,指的是社会矛盾体系中的诸方面、诸要素之间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彼此共生的稳定状态,它是矛盾同一性在人类社会中的最高表现形态。
2.社会基本矛盾各方面之间的相互匹配、相互适应乃是社会和谐的根本原因,走向并达到和谐社会状态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社会冲突和矛盾斗争只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手段和环节。
社会和谐作为社会发展运动中的一种状态和过程,决不是对社会差别、矛盾和社会冲突的人为否定和消除,单一的、完全同质化的社会无所谓和谐,也不可能存在。
3.社会和谐是以承认社会内部的差别、矛盾和冲突为前提的,和谐社会状态的确立具有条件性和相对性,即使社会发展在整体上处于和谐状态时也不能排除某些部分和环节的不和谐。
社会和谐并不否认社会矛盾的存在,是存在着社会矛盾的整体的稳定状态。
)5、联系实际,运用唯物辩证原理,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
第一、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现实发展实践的科学理论,所追求的是一种正常的、合理的、健康的、协调的、全面的、持续的发展。
它批判了传统发展理论,反思了发展实践中的经验教训,体现了鲜明的批判反思特征,可以说,科学发展观就是在批判反思创新中创立的,这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理论特性相吻合。
第二,科学发展观在事物普遍联系中把握“发展”,这体现出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根本要求。
它强调社会的发展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共同发展进步,而不是片面追求经济的发展,坚持用系统、全面的眼光看问题,体现了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特征。
第三,科学发展观联系事物的运动、变化来思考当代“发展”问题,坚持和运用了唯物辩证法永恒发展的根本原则。
科学发展观坚持用发展的而不是静止的观点看问题,看到了发展的动态可持续性,强调可持续发展,把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在谋求当前利益的同时,必须着眼于长远利益,防止为了当代人的利益而牺牲子孙后代的利益,防止只顾眼前发展而牺牲长远的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尊重发展的运动变化规律,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充分体现了唯物辩证法永恒发展的基本特征。
科学发展观是在批判传统发展理论、反思现实发展实践的基础上创立的,彰显了辩证法批判反思的理论本性;在事物普遍联系中把握“发展”,在运动变化中思考“发展”问题,强调发展的全面性、系统性、可持续性,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原则。
科学发展观之所以“科学”,很大程度上便是在发展问题上所持的这种辩证认识和理解,唯物辩证法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理论基础。
6、如何理解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p75页真理是具体的,是发展的,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辨证统一的。
一、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
一方面,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寓于相对之中;另一方面,绝对值中有相对,真理的绝对性通过相对性表现出来,无数具有相对性的真理之总和构成具有绝对性的真理。
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辨证转化的。
真理永远处在由相对向绝对的转化和发展中,这是真理的发展规律。
人类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是从相对性真理走向绝对性真理、接近绝对性真理的过程。
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由相对性真理向绝对性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第一,承认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就必须以辩证的态度对待一切科学真理,既反对绝对主义,又反对相对主义。
第二,有助于我们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