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地质学总论(3)--地质环境问题与地质灾害
浅谈环境地质和地质灾害
浅谈环境地质和地质灾害摘要:地质自然环境是地理环境的关键构成部分,具备自己的独特性。
我国是地质灾害高发的国家,因而最大限度地防止和降低各种各样地质灾害风险性尤为重要。
文章内容首先阐述了地质自然环境和地质灾害,随后论述了自然环境地质对地质灾害的影响,最终提到了具体的地质灾害预防对策。
关键词:环境地质地质灾害自然环境近些年,地球环境日益恶变,各种各样洪涝灾害经常产生,人们深刻认识到几乎所有的环境问题都和地质自然环境紧密联系。
现阶段,在中国的自然环境地质问题中,受地质灾害危害而发生的环境问题愈来愈突显,这不但严重影响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安全性,更主要的是直接危害到大家的生命健康与正常生活。
因而,需要十分重视地质灾害问题,高度重视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能力。
仅有那样,才能够得到更快的发展趋势,才可以为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带来稳固的确保【1】。
1.环境地质灾害概述地质自然环境对我国的危害非常大,我国现阶段面对着很多自然环境地质问题,这些问题具体有淡水资源困境、土地荒漠化、土壤侵蚀、地质灾害导致的比较严重的环境问题、地球上循环系统的环境问题、城市的发展的环境问题等。
需要清晰地认知到,我国面对的地质灾害问题越来越严重,它最先会严重危害人们的性命和资金安全,并且会给国家导致严重损失,再度阻拦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地质灾害就是指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产生的,对自然环境或人们人身安全熬成影响和损害的地质状况,是自然环境地质问题中较明显的一种。
现阶段地质灾害的灾难范畴大概可分成二种:一种就是指以岩石圈产生的自然地质作用为核心的洪涝灾害,主要包含大地震活火山、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土地崩塌、土地开裂、土地下移、海面侵入等十多种灾害。
第二种主要就是指地质标准恶变或地质功效造成的洪涝灾害,包含大地震、崩塌活火山、山体滑坡、泥石流、地裂、地沉、海面侵蚀和土地荒漠化等。
一些洪涝灾害还会使得地表水水位线升高,海湾腐蚀土水环境异常,或者是部分岩层发生爆炸。
浅谈地质环境问题与地质灾害
/RESOURCESWESTERN RESOURCES 2020年第五期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1.地质环境问题与地质灾害含义1.1地质环境问题的含义地质环境问题主要指的是由地质作用导致的环境问题,这一类问题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会产生较大的危害,不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地质问题是由地壳和地层相互作用而引发的,包括自然地质作用、人为地质作用和两者之间的耦合作用,其中地质作用的驱动力则来自内动力地质作用、外动力地质作用和两者综合的作用。
正是由于地质作用的存在,从而引发地质现象及其持续的时间过程,这些地质现象的产生又将影响自然环境中一定范围内的人群或者个体,对其生产生活有较大的影响,出现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的现象,即为地质灾害。
地质环境问题分类较为多样性,按照地质作用类型可以分为原生地质问题和次生地质问题。
顾名思义,原生地质问题主要是由自然环境引起的,受到强烈的地质作用,如地质现象和地质过程,包括火山喷发、地震、洪水等。
次生地质环境问题是指由人类活动导致或诱发的地质现象及其他地质作用产生不利于人的地质现象和过程,如矿山开采引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按照地质作用的动力学形式可以分为突发性地质环境问题和渐进性地质环境问题;突发性地质环境问题即是地质灾害,如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渐进性地质环境问题是指地质环境系统以渐进方式失稳而伴生的地质现象和地质过程,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盐渍化、海平面升高等。
1.2地质灾害的含义在地球生物和生态的逐渐演化和变化中,由于受到各种环境因素或是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逐渐引发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具有诸多特点:比如具有偶然性、经常性和多发性的特点,地质灾害比渐进环境问题造成的影响更大,往往会造成较为惨痛的人员伤亡事件,给社会带来财产损害。
所以在地质环境影响中,地质灾害的影响较大。
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地质动力灾害和地质灾害结果,地质灾害的形成与力的作用分不开,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的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
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的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地质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地质灾害则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损失。
为了保护地质环境,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在地质学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介绍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的关系,探讨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在地质学中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措施和方法。
一、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的关系地质环境是指地球表层物质和能源的总和,包括大气、水文、地表、岩土、矿产资源等各个方面。
地质环境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然而,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给地质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因素引起的一切对人类生活、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造成威胁或破坏的现象。
例如地震、泥石流、滑坡等都属于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不仅对人类造成直接威胁,还会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和环境的改变产生重大影响。
二、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在地质学中的重要性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在地质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可以有效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保护地质环境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1. 预防地质灾害地质环境的保护需要从源头上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
通过对潜在灾害点进行调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和排除隐患,可以有效减少地质灾害的损害。
此外,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如地质工程、地震监测等,提高地质环境的安全性,减少地质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 保护地质环境的稳定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还包括对地质环境的保护和管理。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加强对水源、气候和土壤等地质要素的保护,可以维持地质环境的稳定性,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3. 实施生态修复地质灾害造成的破坏需要进行生态修复。
通过植被恢复、水土保持和生态系统的建设等手段,可以修复地质灾害后留下的环境问题,恢复地质环境的生态功能。
三、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的措施和方法1. 加强监测和预测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测是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立灾害监测系统,及时获取地质灾害的信息,可以预警和预测灾害的发生,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减少损失。
地质环境问题与地质灾害关系分析
二 、 质 灾 害与 渐 进 性地 质 环 境 问题 的联 系 地 1 同一 地 区地 质 灾 害和 渐进 性 地 质 环境 问题 可 以并存 . 在
地质环境问题产生的原 因是错综复杂的, 雅
种地质环境 问题可 以有 多种成 因 ,一种地 质 丌 作用或人为活动可 以引发 多种不 同的地 质环境 问题 ,而一种地质环境 问题 的出现 又有可能 为 另一种 问题 的发生创造条件 。地质灾害 与渐进
号异常带恰与北东向断层 重合 , 位于推断的闪长岩体西侧 。此处 良好的效果 , 在实际生产 中含碳 质岩石对其干扰较 大 , 区激 但 本 地表有土门岭组地层 出露。Ⅱ号异常带在推断 的花 岗闪长岩与五 化异常较高还 比较好分辨 , 有些地 区则与矿化异常混淆 , 以分 难 道岭组地层接触带西侧 , 并与两高阻带相 夹的低阻带相吻合 。Ⅲ 辨。可见 高极化率低 电阻率不一定是与矿有关 的异常 , 不应过分 号异 常带处在土门岭组地层 中, 推断土门岭组地层 中有含碳岩石 相 信单 一方法的效果 , 在实际生产 中加 以重视 , 应 与地 质相结合
根据高精度磁测磁场的划分进行了地质 岩层 和侵入岩 的划分 , 在 言南深北 浅。
磁场发生突变的部位 , 且这 些部位又存在线性 分布规律时 , 划分
为断层线 。本区共划 了北西向三条 , 北东 向一条 , E 一条 。 I 南 向
激发极化法 和高精 度磁测在本地 区得 到很好的应用且取得
外动力地质作 用。随着人类活动规模的不 断扩展 , 人类活动对地 较 快 。
球表面形态和物质组成正在产生愈来 愈大的影 响。因此 , 在形成
三、 结论
一
赵
地质灾害的动力 中还包括人为活动对 地球表层 系统 的作用 , 即人 为地质作用。 只有对人类生命 财产和生存环境产生影响或破坏 的
环境地质学--总复习
地面塌陷的危害
地面塌陷的危害种类
我国地面塌陷的分布特点
岩溶塌陷区的分布特点(南方岩溶、北方岩溶);矿山采空区地面塌 陷的分布特点
15
5
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的形成条件及发生机理
地面塌陷的形成条件(岩土体内部条件:空洞、洞穴围岩状况;岩土体的 外部条件:降水、河湖倒灌、地震、人为活动);地面塌陷的发生机理(矿山 采空区地面塌陷机理;岩溶地面塌陷机理:潜蚀作用、真空吸蚀效应……)
土壤盐渍化的定义
我国土壤盐渍化的特点
我国土壤盐渍化的分布区域及特点;土壤盐渍化的危害
土壤盐渍化的机理
形成条件(外部条件:地形、气候、地表水、土壤冻融、人为活动;内部 条件:潜水的埋藏深度、潜水的矿化度、包气带岩性结构、潜水含水层的透水 性);包气带与外部环境间的盐分交换(双向模式);盐渍土形成的基本模式 (盐分单向输入的土壤盐渍化模式 、盐分双向输入的土壤盐渍化模式 )
12
3
滑坡
滑坡的稳定性分析
自然历史分析法、工程地质类比法、数学力学计算法、长期监测法、非线 性数学法
滑坡的预测预报
时间预报;空间预测
滑坡的防治
滑坡防治的原则;6大类防治方案及其具体工程措施、防治原理
13
4
泥石流的定义
泥石流
泥石流的定义;泥石流的运动特征;泥石流的分类;泥石流沟谷的发育阶段
海水入侵的调查评价
海水入侵调查的内容及方法手段
海水入侵的防治
海水入侵防治所基于的两个基本原理;地下水系统软结构的调整;地下水 系统硬结构的调整
20
9
环境地质学复习总结
绪论环境地质学的研究主题研究人与地质环境的关系,简称人-地关系,包括:①地质背景、地质作用及其过程对人类的意义和影响;②人类活动引起的地质环境变化的地质学基础及社会学问题;③如何协调人与地质环境的关系。
环境地质学主要研究的四个科学问题(1)地质环境问题出现的原因;(2)各种地质环境问题的发生机理;(3)地质环境问题的发育规律;(4)各种地质环境问题的防治办法。
◆总论——环境地质学的基本理论1.环境与地质环境★地质环境与环境地质:地质环境是一种空间概念,在实际应用时常加前后缀,如××地区地质环境调查,以说明研究对象的地理范围、观察对象的地质学色彩,调查意指对这个特定空间实体和现象的描述、刻画;环境地质用于学科的定名,如环境地质学,它将地质环境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环境问题发生的地质学本质,或指某些环境问题的地质学机理分析,既包括自然地质作用,也包括人为地质作用的物理、化学本质。
简言之,地质环境可以理解为研究的对象,环境地质则是对这个对象的分析研究过程。
地质环境系统:根据地质环境系统的尺度层次,将人类地质环境分为全球地质环境和局域地质环境。
全球地质环境系统: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壳、地幔和地核六大圈层构成。
其中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称外三圈,地壳、地幔、地核称内三圈。
地质环境的基本特性①以系统的方式存在②开放性③层次性④演化特性⑤自然-社会双重属性 地质环境系统的组成要素及结构组成要素:地质环境系统位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相互叠置的地球浅表层,其内部有空气、水、生物、岩石和土壤,它们代表了地质环境组成的基本要素。
时空结构:P18(了解)2.地质环境系统演化的一般原理地质环境系统演化的外部条件(1)影响因素种类、个数的改变;(2)影响因素作用强度的改变;(3)作用强度速率的改变;(4)影响因素排列次序的变化。
地质环境系统演化的几个阶段(1)稳定阶段(2)失稳阶段(3)稳定态重建阶段3.地质环境问题与地质灾害地质环境问题及其地质属性的分类地质环境问题的分类:(1)按地质作用的类型分类:原生地质环境问题,次生地质环境问题;(2)按地质作用的驱动力来源分类:内动力地质作用引起的地质环境问题,外动力地质作用引起的地质环境问题;(3)按地质过程的动力学形式分类:突发的,渐进发生的。
地质环境问题与地质灾害
地质环境问题与地质灾害地质环境问题与地质灾害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严峻挑战。
地质环境问题涉及土地利用、水资源、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变化等方面,而地质灾害则包括地震、火山喷发、山体滑坡和洪水等。
这两者都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地质环境问题与地质灾害的关系,并介绍一些应对策略。
一、地质环境问题1.土地利用土地利用是地质环境问题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
人类通过农业、城市建设和工业活动等方式对土地进行利用,但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会导致一系列问题。
例如,过度的农业耕作可能导致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使土壤质量下降。
过度的城市扩张则会消耗大量土地资源,同时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2.水资源水资源是地质环境问题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全球范围内,水资源日益短缺,这主要是由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和水污染等因素的影响。
不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可能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水源污染和水灾等问题。
这些问题对农业、工业和人类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和威胁。
3.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大量的森林砍伐、物种灭绝和生境破坏等人类活动,生物多样性正面临严重威胁。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不仅会导致生态系统的不稳定,还会影响农业产量、草原和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当前地质环境问题中最紧迫的挑战之一。
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增加,全球气温不断上升,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和极端天气事件频发。
这些变化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威胁,需要采取紧急措施来应对。
二、地质灾害1.地震地震是地质灾害中最常见的一种,也是最具破坏力的一种。
地震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可以导致建筑物倒塌、土地震裂和引发海啸等后果。
世界各地都有地震活动,尤其是位于地震带上的地区,经常面临地震威胁。
2.火山喷发火山喷发是地质灾害中最具有破坏性和威胁性的一种。
火山喷发释放大量的热能、火山灰和有害气体,可以导致山体崩塌、火山泥流和酸性雨等现象。
浅谈环境地质和地质灾害
摘要:地质环境是指表面坚硬外壳的物质,即岩石圈。地质环境是地球的演变而来的产物。太阳能在岩石的风化过程中被释放出来,参与相关地质循环的物质活动。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盐渍化和沼泽,地震、火山、地热害虫。因此,我们需要认真保护环境,优化恶劣的地质环境,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创造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
2.2滑坡的形成条件
滑坡边缘的局部稳定性,在重力的影响下,碎屑岩体滑动,沿着一个或多个破裂为整个滑动面滑动的过程形成的现象。活动断裂带的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震区,公共区域,为滑坡的物质来源。同时,由于软弱层或含很多断裂带硬岩,都成为滑坡的因素。人类的乱砍盗伐,使树木减少,水土流失严重,也是造成滑坡的重要影响因素。滑坡的治理,可采用堵墙,增加植被面积和其他措施来减少灾害的发生。环境地质对地质灾害的影响重大,我们需要格外重视环境的保护、地质的保护,减少灾害的发生,减少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
1.地质灾害的危害
地质灾害是指自然因素或者认为危害的任命和地质灾害造成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的活动,影响正常生活和人身安全,有12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如:地震灾害的地壳活动,火山喷发,地震是最熟悉的是比较大的,在我们的生活和生命受到威胁的。1976年,发生了唐山大地震,震惊了世界,是在400年历史上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悲惨的地震。死亡242700人,受伤69人,这无疑是一个悲哀的事情。离我们较近的是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带走了几万人的生命,同时带来了无数人的泪水和情感,失去的一个人,其实是摧毁了一个家庭。地质灾害简直就是一个恐怖分子,我们应该做好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控制,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避免人员伤亡。
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治理
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治理地质环境是指地球表面及其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地质灾害治理则是针对地质灾害的发生与演化规律,采取相应的预防、提前预警和有效控制的一系列综合防治措施。
本文将从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治理的关系、地质环境对地质灾害形成的影响以及地质灾害治理的主要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治理的关系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治理密不可分,地质环境直接影响着地质灾害的发生和规模。
在不同的地质环境下,各种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和展现形式也不尽相同。
因此,了解地质环境对地质灾害的影响,可以为地质灾害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地质环境对地质灾害形成的影响1. 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是地质灾害形成的重要因素。
例如,断层的活动会引发地震和滑坡;构造变形会导致地基沉降和地面塌陷等。
2. 岩性和土壤条件:不同岩性和土壤条件的地质环境对地质灾害的发生有着直接的影响。
例如,易溶性岩层容易形成溶洞,导致地面塌陷;沉积层土壤的稳定性差,容易引发滑坡和泥石流等。
3. 水文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是地质灾害形成的重要条件之一。
例如,地下水位的升降会引发地面沉降或坍塌,洪水和地震会造成泥石流和滑坡。
三、地质灾害治理的主要措施1. 预防和监测:通过科学规划地质环境、建立监测网络以及提前预警系统,能够及时了解地质灾害的发生趋势,减少灾害的损失。
2. 工程控制: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工程控制措施包括加固处理、排水排涝、引水导流等。
例如,对于滑坡地区可以采取加固岩层、设置护坡等措施来稳定地体;对于地下水位较高的区域,可以进行排水降低地下水位。
3. 治理措施:地质灾害治理中的治理措施包括土地整治、规划调整、应急救援等。
例如,在滑坡易发区可以限制土地利用,避免人员居住和建设;制定相关的灾害应急救援预案,提高灾害发生时的应对能力。
四、结语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治理密切相关,地质环境因素是地质灾害发生的重要条件和因素。
科学认识和合理利用地质环境,加强地质灾害的治理工作,能够减少灾害的发生和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专业课程】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主要课程
【专业课程】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主要课程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主要课程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钻探与编录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为:钻探概论(机械设备、钻探方法、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钻探类型等)、水文地质钻探、水文水井成井工艺、工程地质钻探、钻孔编录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基本掌握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钻探的特点、方法原理、成井工艺、机械设备和应用、取样及标贯、钻孔编录等。
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主要课程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物探本课程以电法勘探为主。
主要内容为:绪论(物探及其方法分类、应用范围、作用、特点、发展历史与现状等),电阻率法,电测剖面法、电测深法、地震勘探、其他物探方法、地球物理测井、物探方法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调查中的应用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初步掌握地面电阻率法的基本原理及成果应用,了解电测井的基本原理及解释方法,对地震勘探及其它物探方法概略了解。
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主要课程三、水文地质学基础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为: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岩石中的孔隙与水分、地下水的赋存、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毛细现象与包气带水的运动、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形成作用、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地下水系统、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地下水资源、地下水与环境,水文地质学的研究方法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水文地质学的基础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主要课程四、地下水排序基础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为:渗流理论基础,地下水在含水层中的运动,地下水向完整井的稳定运动,地下水向完整井的非稳定运动,地下水向边界附近井的运动。
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地下运动的基础知识,重点是达西公式、裘布依公式和泰斯公式,并能实际运用。
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主要课程五、专门水文地质学本课程的内容包括水文地质调查方法、供水水文地质、矿床水文地质三部分。
主要内容为:水文地质测绘、钻探、水工物探、试验、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水文地质调查成果的编制、供水水文地质勘查概论、供水水质评价、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与评价、地下水资源的开发、保护与管理、矿床水文地质概论(矿床开采的有关知识、矿床充水条件、矿床水文地质类型等)、矿坑涌水量预测、矿床水文地质调查、矿坑水防治等。
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科普
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科普地质环境是指地球上各类地质因素和过程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自然环境。
地质环境的特点和变化对人类生活和经济活动都有着深远影响。
然而,由于地质灾害的存在,我们在利用地质资源和开展各类活动时会面临风险和挑战。
了解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对我们的生活意义重大,接下来将科普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的相关知识。
一、地质环境地质环境包括地壳构造、岩石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方面。
1. 地壳构造:地壳构造是指地球上地壳的构成和排列方式,主要包括板块构造、断裂构造、褶皱构造等。
地壳构造的变化会导致地震、火山等现象的发生,对地质灾害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2. 岩石地质:岩石地质是研究地球上岩石的起源、组成以及它们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不同类型的岩石对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和保护有直接影响。
3.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是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包括山地、平原、河流、湖泊等。
地形地貌的不同会影响水文地质和地理环境的分布。
4. 水文地质:水文地质是研究地下水的分布、流动和利用的科学。
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对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二、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由地质环境变化引起的对人类生活和财产造成威胁的灾害事件。
常见的地质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等。
地质灾害的发生往往给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
1. 地震:地震是地壳内的应力积累释放所引起的地球表面振动。
地震可以造成房屋倒塌、道路断裂等破坏,严重时还会引发次生灾害如火灾、洪水等。
2. 火山喷发:火山喷发是地球上火山岩浆爆发到地表的现象。
火山喷发会释放大量的火山灰、热气和火山弹,对人类和生态环境都造成威胁。
3. 滑坡:滑坡是地表土壤、岩石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失去稳定性而发生的大规模滑动现象。
滑坡会导致房屋、道路等被埋毁,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 泥石流:泥石流是在陡坡地区,由降水引发,带有大量泥沙的水流冲击引起的地质灾害。
泥石流的流速快、破坏力大,经常造成重大灾害。
三、如何预防和应对地质灾害1. 加强科学监测:通过地震台网、火山监测站等科学设施实时监测地质灾害隐患的演化和发展趋势,提前采取预警措施。
浅谈环境地质和地质灾害
浅谈环境地质和地质灾害[摘要]环境地质是研究人类经济、技术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影响的学科,是一门以地质环境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目前,我国面临比较严重的环境地质问题,如土地荒漠化、水资源危机等造成的环境问题,地球化学造成的环境问题,以及城市发展中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地质问题等,其中地质灾害问题最为突出。
笔者在本文对环境地质和地质灾害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环境地质地质灾特点0前言随着地球环境的日益恶化和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人们已经意识到所有的环境问题都与地质环境密切相关。
在我国,环境地质问题中的地质灾害造成的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不仅给国家和人民的财产造成严重损失,还直接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生活,因此,做好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成为一门重要课题。
1环境地质与环境地质学“环境地质”一词最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一些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的文献中出现。
一般而言,环境地质作用主要指人类与地质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具体包括:各种自然地质因素、自然地质现象对人类的作用,即自然地质作用;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作用与反作用,即人为地质作用及上述地质环境的反馈作用。
为了做好环境地质问题的防治工作,提出了与其相应的一门学科:环境地质学。
与环境地质相应的环境地质学具有广泛的研究领域,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1区域环境地质问题的研究区域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和预测,是环境地质学研究最基本的内容之一,也是环境地质工作服务于国土整治和环境保护的基本手段,主要包括区域地质环境背景值调查、地质环境质量现状综合评价、不同比例尺的环境地质填图、各种环境地质问题的调查与研究。
在此基础上,对区域地质环境的演化趋势进行预测,为国民经济规划服务。
1.2地质灾害研究与防治研究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所产生的各种地质灾害,研究其发生机制、时空分布规律与生成关系,开展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建立区域或重点地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制定科学、经济、合理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与措施,制定减灾、防灾、灾后恢复与重建方案等。
地质学与环境地质工程地质灾害的预防与治理
地质学与环境地质工程地质灾害的预防与治理地质学与环境地质工程:地质灾害的预防与治理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因素引起的、对人类生产和生活造成威胁或破坏的自然灾害。
在现代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资源开发的不断扩大,地质灾害的频发性和破坏力也在不断增加。
地质学与环境地质工程在地质灾害的预防与治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地质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地质灾害的预防与治理方法。
一、地质灾害的分类与特点地质灾害按照发生的地质因素可以分为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多种类型。
不同地质灾害具有其特点和规律,因此在预防与治理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例如,地震具有突发性和广泛性的特点,因此预警系统和建筑物抗震设计是预防地震灾害的重要手段;而滑坡和泥石流则需要通过植被恢复和导流隧道等工程控制措施进行治理。
二、地质灾害的预测与预警地质灾害的预测与预警是减轻地质灾害危害的重要手段。
地质学研究通过对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的分析,掌握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规律,从而提出相应的预测方法。
地震预测主要包括地震带划分、地震活动性评价和地震预警等内容;滑坡和泥石流预测则侧重于对地质体的稳定性和监测指标的建立。
预警系统的建立和完善可以在地质灾害发生前及时发出预警信号,提高人们的自救能力和安全意识。
三、环境地质工程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环境地质工程在地质灾害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地质灾害的研究和分析,环境地质工程可以提供治理方案和工程措施。
例如,在滑坡治理方面,环境地质工程可以通过地下引排水、加固和护坡等措施,提高地质体的稳定性和抗滑能力。
在泥石流治理方面,环境地质工程可以通过导流隧道、拦挡坝和植被恢复等手段,减少泥石流流量和破坏范围。
此外,环境地质工程还需要考虑工程的可持续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确保治理效果的持久性和综合效益。
四、地质灾害的公众教育与宣传地质灾害预防与治理不仅是专业人员的责任,也需要广大公众的参与和支持。
公众教育与宣传是预防地质灾害的重要一环。
试析环境地质和地质灾害
试析环境地质和地质灾害【摘要】我国各种经济活动不断的频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造成了比较严重的环境地质问题,如果环境地质问题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就可能会引发比较严重的地质灾害状况,从而也会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生命安全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环境地质和地质灾害,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环境地质;地质灾害最近几年,环境问题已经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所面对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多,环境地质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就很有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地质灾害,这样也会给人们造成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所以在实际的工作中也应该做好环境地质和地质灾害分析工作。
1.环境地质的相关概念环境地质通常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人为环境地质,一个是自然环境地质作用。
从人文环境地质作用的角度上来说,因为大自然当中的很多自然资源都属于是非可再生资源,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资源的消耗也逐渐的增加,这样也就使得很多的非可再生资源都处在将要枯竭的状态,当今的绿化建设工作中通常都是依靠人工移植的方式,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就会出现沙化的问题。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的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环境方面的问题,城市化对城市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污水和废弃物等问题,这些都会对地质环境构成非常不利的影响。
从自然环境的地质作用角度上来说,自然环境造成成的地质问题主要有风化、地下水作用、变质作用和剥蚀作用等等,这些都是自然界自身变化的结果。
这些问题如果发生就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地表环境和环境地质之间其实是有着密切联系的,不同的自然环境地质就对地表有着不同的影响,地表环境和环境地质之间还是存在着非常密切联系的,这些问题会增加地质灾害发生的几率。
2.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随着我国的各种经济活动日益加强,环境地质问题逐渐突出。
当前,我国面l临的主要地质问题有淡水资源危机、土地荒漠化、地质灾害、地球化学循环、各种工程以及经济活动诱发的环境地质问题等。
环境、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
环境、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胡经国人口、资源和环境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三大问题。
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分别是自然环境和自然灾害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环境、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的确切含义是什么呢?环境是指人类赖以生存的周围世界或空间,是作用于或影响到人类这一主体的所有外界因素和条件的总和。
它是人类共同生存的条件和共同享有的资源,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系统。
由于目前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主要是地球,而且地球只有一个,因而通常所说的环境是指地球环境。
按照不同的环境尺度,它可以分为全球性大环境和区域性或地区性小环境。
然而,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和人类已涉足宇宙空间的今天,人类环境已超越地球环境的范围而扩展到了宇宙空间。
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不断作用下,自然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之中。
自然环境的不利变化会产生各种环境问题,如地质环境破坏、大气污染、水污染、生态环境破坏与物种灭绝、气候异常等。
从而,恶化人类的生存条件,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所谓环境问题就是指自然环境的不利变化或异常变化的问题,自然环境与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不相协调或产生矛盾的问题。
当环境问题进一步发展,一旦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产生危害或损失,就会成为自然灾害,包括地质灾害、大气灾害、生物灾害、天文灾害及复合灾害等。
所以,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以及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环境不仅要合理开发利用,而且要学科管理、加强保护和妥善治理。
目前,关于地质环境尚无公认的定义。
有人认为,地质环境是指地球表面各种环境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
这里所说的环境因素是指地球的岩石圈(由岩石组成的圈层)、大气圈(由大气组成的圈层)、水圈(由水组成的圈层)和生物圈(有生物组成的圈层)。
通常所说的地质环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可以开发利用的地形和地貌景观、相对稳定的地质构造区、地震低烈度区、地质遗迹、适于人类生存的地质生态等地质环境资源;一是对人类生存和经济建设造成危害和损失的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与环境地质学
地质灾害与环境地质学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因素引起的、对人类社会造成威胁和危害的突发性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是地球表层的自然现象,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生态环境都具有严重的影响。
为了理解和应对地质灾害,环境地质学作为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专门研究地质灾害的发生机制、预测预警和防治措施。
环境地质学正是在科学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地质灾害发生的背景和成因,从而为人类提供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的手段和措施。
首先,环境地质学研究地质灾害的成因。
地质灾害的发生往往与地质背景和地质遗迹密切相关。
环境地质学家通过对地质构造、地貌特征、层序地层等进行研究,揭示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和发生规律。
例如,地震是地质灾害中最具破坏性的一种,环境地质学家通过对地震带、断层等地质现象的研究,可以准确地预测地震的发生概率和可能的影响范围,从而为地震预警和灾后重建提供依据。
其次,环境地质学研究地质灾害的预测与预警。
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预警是减轻灾害损失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
环境地质学家通过对地下水位、地应力、地表位移等因素的研究,运用各种地质监测手段,进行地质灾害的预测和监测。
例如,地滑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环境地质学家通过对地表形态、植被状态等进行观测,并结合地质构造和地质遗迹的研究,可以提前预测地滑的可能性和规模,及时采取措施降低灾害风险。
再次,环境地质学研究灾后重建和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在发生后,往往造成巨大的破坏和损失。
环境地质学家通过对灾区地质环境的全面调查和分析,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灾后重建方案。
例如,地震后的灾后重建需要考虑到地质灾害再次发生的可能性,环境地质学家在规划和设计城市基础设施时,要考虑到地震的影响,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提高抗震能力。
此外,环境地质学还研究地质灾害对环境的影响。
地质灾害不仅对人类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也对生态环境产生巨大的冲击。
环境地质学家通过对地质灾害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研究,可以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和修复方案,以保护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环境地质学复习总结
绪论环境地质学的研究主题研究人与地质环境的关系,简称人-地关系,包括:①地质背景、地质作用及其过程对人类的意义和影响;②人类活动引起的地质环境变化的地质学基础及社会学问题;③如何协调人与地质环境的关系。
环境地质学主要研究的四个科学问题(1)地质环境问题出现的原因;(2)各种地质环境问题的发生机理;(3)地质环境问题的发育规律;(4)各种地质环境问题的防治办法。
◆总论——环境地质学的基本理论1.环境与地质环境★地质环境与环境地质:地质环境是一种空间概念,在实际应用时常加前后缀,如××地区地质环境调查,以说明研究对象的地理范围、观察对象的地质学色彩,调查意指对这个特定空间实体和现象的描述、刻画;环境地质用于学科的定名,如环境地质学,它将地质环境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环境问题发生的地质学本质,或指某些环境问题的地质学机理分析,既包括自然地质作用,也包括人为地质作用的物理、化学本质。
简言之,地质环境可以理解为研究的对象,环境地质则是对这个对象的分析研究过程。
地质环境系统:根据地质环境系统的尺度层次,将人类地质环境分为全球地质环境和局域地质环境。
全球地质环境系统: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壳、地幔和地核六大圈层构成。
其中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称外三圈,地壳、地幔、地核称内三圈。
地质环境的基本特性①以系统的方式存在②开放性③层次性④演化特性⑤自然-社会双重属性 地质环境系统的组成要素及结构组成要素:地质环境系统位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相互叠置的地球浅表层,其内部有空气、水、生物、岩石和土壤,它们代表了地质环境组成的基本要素。
时空结构:P18(了解)2.地质环境系统演化的一般原理地质环境系统演化的外部条件(1)影响因素种类、个数的改变;(2)影响因素作用强度的改变;(3)作用强度速率的改变;(4)影响因素排列次序的变化。
地质环境系统演化的几个阶段(1)稳定阶段(2)失稳阶段(3)稳定态重建阶段3.地质环境问题与地质灾害地质环境问题及其地质属性的分类地质环境问题的分类:(1)按地质作用的类型分类:原生地质环境问题,次生地质环境问题;(2)按地质作用的驱动力来源分类:内动力地质作用引起的地质环境问题,外动力地质作用引起的地质环境问题;(3)按地质过程的动力学形式分类:突发的,渐进发生的。
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减灾
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减灾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减灾是与地球表面构造、岩石组成和地质过程相关的重要话题。
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爆发、滑坡、泥石流等,都与地质环境紧密相关。
本文将探讨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之间的关系,并介绍一些减灾措施。
一、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的关系地质环境是指地球表面所展现出的构造、岩石组成和地质过程等因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而地质灾害则是在特定的地质环境下,由地质因素引发的对人类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造成威胁的自然事件。
地质环境的差异性是地质灾害多发地区与非多发地区的重要区别。
比如,地震频繁的地区通常位于地壳板块运动的交汇区,而火山活动频繁的地区则与地球内部的岩石熔融有关。
此外,地质环境还与地质灾害的类型密切相关。
例如,在岩溶地区,溶洞坍塌和地下水突然消失等地质灾害相对常见。
二、地质灾害的减灾措施为了减少地质灾害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减灾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减灾方法:1. 预测与预警通过地震监测、火山监测和泥石流监测等手段,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时间和可能造成的损失,为相关地区的居民提供预警,以便及时采取安全措施。
2. 构筑防护设施在高地震风险地区,建筑物、桥梁和其他基础设施应该按照抗震设计标准进行建造,以提高抗震能力。
在滑坡和泥石流频发地区,可以采取堤坝、挡土墙等工程措施来减少地质灾害的影响。
3. 指导人员培训对于常见的地质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和滑坡等,应该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提高其识别和应对地质灾害的能力,以减少人员伤亡。
4. 建立监测系统在地质灾害频发地区,应建立完善的灾害监测系统,通过实时监测数据来预警并及时应对灾害事件。
5. 加强科学研究通过对地质环境和地质过程的深入研究,可以提高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并为减灾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总结: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
地质环境的不同导致了地质灾害多发地区与非多发地区的差异。
为了降低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减灾措施,包括预测与预警、构筑防护设施、指导人员培训、建立监测系统以及加强科学研究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一、地质环境问题及其地质属性的分类
地质环境问题的分类
(1)按地质作用类型分类
原生地质环境问题:由自然地质作用直接引起的,不利于人的地质 现象和地质过程
次生地质环境问题:一是人类活动导致或诱发的;二是由其它地质 或非地质作用派生的不利于人的地质现象和过程
1、灾害就其本意是指后果,而不是现象本身。 2、灾害是指其后果对人是不可接受或不可忍受(危害性最高
的等级)的,即造成人员伤亡的事物。 3、灾害具有突发性和能量集中的特点。
5
二、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
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 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一般性地质环境问题盐海海渍岸水化侵入、蚀侵水、、土海沼流面泽失倒化、灌、冷河浸湖田萎、缩地、面地沉方降病、、
渐进性的地质环境问题专属的地质环境问题岩矿土山工地程质地环质境环问境题问煤矿题层井沙膨黄港自热胀土土口燃害土湿液淤涨陷化塞缩、、、冻水软土库土冻淤触融积变、、、
9
四、地质灾害与渐进性地质环境问题的联系
13
五、我国的地质环境问题
14
五、我国的地质环境问题
6
二、地质灾害的概念
地质灾害的概念
可对人的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危害后果的突发性的地质现象及 地质过程。
与灾害的定义具有相同的内涵: 强调结果; 强调发生的过程; 强调自身的属性。
7
二、地质灾害的概念
地质环境问题
渐进性的地质环境问题:地质环境系统以渐 进方式失稳而伴生的地质现象和地质过程,其后 果往往是累进性的,较轻微的财产或经济损失。
地质灾害发生前总会有一些以渐进性变化为特征的异常现象,即所谓“前兆”。
1、地质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在因果 关系上存在着“多因单果”、“单因多果”的现象。
2.地质环境系统是自然——人工复合系统,许多地质 环境问题的出现都与人为活动有着紧密联系,
3.地质环境系统演化规律的科学探索任重而道远。
2
一、地质环境问题及其地质属性的分类
地质环境问题的定义
由地质作用引发的,不利于人的生存、发展的现象和过 程,通称地质环境问题。
首先,定义中所讲的地质作用既指自然地质作用、人为地质作用,也包括自 然与人工耦合的地质作用,既涉及内动力地质作用,也涉及外动力地质作用和 两者综合的作用;
其次,定义中指出了地质现象与地质作用的因果关系,即地质现象及其持续 的时间过程都是由地质作用引起的;
10
四、地质灾害与渐进性地质环境问题的联系
地质灾害与渐进性地质环境问题可相互影响 地质灾害的发生可以加剧渐进性地质环境问题。 地质灾害与渐进性地质环境问题的相互影响还表现在
后者对前者的作用,即渐进性地质环境问题的持续发展可 为地质灾害的发育创造条件。
11
四、地质灾害与渐进性地质环境问题的联系
地质灾害发生前都有一个短暂的渐进性变化过程
《地球科学大辞典》——“以地质动力活动或地质环境异常变化为
主要成因的自然灾害。在地球内动力、外动力或人为地质动力作用下,地 球发生异常能量释放、物质运动、岩土体变形位移以及环境异常变化等, 危害人类生命财产、生活与经济活动或破坏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资源、 环境的现象或过程。地质灾害种类繁多、对其范围还没形成统一的认识。”
8
三、地质环境问题的环境地质学分类
一般地质灾害滑火坡山、、泥地石震流(、含地海面啸塌)陷、崩塌、
突发性的地质环境问题(地质灾害)
矿坑突水、突泥
矿山地质灾害瓦斯突出与爆炸
专属的地质灾害
岩爆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堤水坝库管塌涌岸
地质环境问题
地下水污染、荒漠化(沙漠化、石漠化)、
12
五、我国的地质环境问题
中国的地质环境问题类型 中国是地质环境问题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尤其是突发
性地质环境问题(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危害大,严 重制约着灾害多发地区的国民经济发展,威胁着人民生命财 产安全。
按致灾地质作用的性质和发生处所进行划分,我国较为 常见地质环境问题共有12类、48种(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 等,1998)。
环境地质学
Environmental Geology
总论——地质环境问题与地质灾害
主讲教师:曾斌 zengbin_19@
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 - CUG
提纲
• 一、地质环境问题及其地质属性的分类 • 二、地质灾害的概念 • 三、地质环境问题的环境地质学分类 • 四、地质灾害与渐进性地质环境问题的联系 • 五、我国地质环境问题 • 六、地质环境问题的调查、评价与防治 • 七、地质环境问题的防治途径
在同一地区地质灾害和渐进性地质环境问题可以同时发生
除地震之外,一般来说,地质灾害包括崩塌、滑坡、 泥石流及专属的地质灾害,它们大多呈个体的形态发育, 往往不具面状的特点,所以,常用“灾害点”来表述。
如果研究对象超出“点”的规模,是一个面积较大的 地质环境系统,当它失稳时,就有可能因结构的异质性和 局部输入的差异,导致某些地段发生地质灾害,其它地段 可能只发育渐进性地质环境问题。
地质灾害:是地质环境系统突变所造 成的,又称突发性的地质环境问题。
地质环境问题与地质灾害的区分的必要性
① 地质环境问题内涵小、地质灾害内涵多,前者包含后者。(地质环 境问题包含了地质灾害和非地质灾害即渐进性的地质环境问题)
② 渐变性地质环境问题和突发性地质灾害研究的理论体系不同; ③ 渐变性地质环境问题和突发性地质灾害社会管理及风险防范措施不同。
(2)按地质作用的驱动力来源分类
内动力地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
(2)按地质过程的动力学形式分类
突发的和渐进的地质环境问题。
4
二、地质灾害的概念
灾害的内涵
1984年联合国减灾组织(UNDRO)——“一次在时间和空间 上较为集中的事故,事故发生期间当地的人类群体及其财产 遭到严重的威胁并造成巨大损失,以致家庭结构和社会结构 也受到不可忽视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