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控制测量技术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建铁路沪昆客专贵州段CKGZTJ-5标段
隧道控制测量技术方案
一、工程概况
新建铁路沪昆客运专线贵州段CKGZTJ-5标段起讫里程为DK593+466.41~DK623+941,全长30.474km,沿线自东向西经过贵州省麻江县、福泉市两个县市。

主要工程量:路基4068m,(含涵洞8座),桥梁20座,5762m,其中特大桥4座,大桥11座,中桥5座;主跨64米连续梁2联,隧道12.5座,20618m,其中长度大于4km隧道一座(7708m),长度2~3km隧道2.5座(含高瓦斯隧道1座),长度1~2km 隧道2座,长度小于1km隧道7座;预制箱梁212孔(梁场1座);预制轨枕201km共31.155万块轨枕(预制场1处)。

二、编制依据
(1)《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2006]158号);
(2)《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技术暂行规定》;
(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4)《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
(4)《工程测量规范》
(5)《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
三、主要人员及仪器设备
1、人员配置、质量管理
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沪昆客运专线CKGZTJ-5标段测量队实施。

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框图
2、项目部仪器设备
Leica全站仪4台套,标称精度:5mm+1ppm;天宝DINI03数字水准仪3台套,所有仪器均已检定,检定证书见附件。

四、控制测量方案
1、洞外控制测量
洞外控制测量采用CPII GPS测量方法,测量由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
公司沪昆客运专线CKGZTJ-5标段精测队进行加密测量,在隧道进出口、横洞口分别布设三个GPS控制加密点和两个二等水准点。

1.1、洞外控制点布设
1)、控制点布设在视野开阔、通视良好、土质坚实、不易破坏的地方。

2)、视线高离开旁遮障碍物1m以上,通过水田、沙滩时,增加视线高度。

3)、每个隧道进出口、横洞洞口布设平面控制点3个,二等水准点2个。

4)、用于向洞内传递方向的洞外联系边不短于300m。

1.2、洞外控制网精度设计
1.2.1、平面控制网精度设计
洞外控制网采用CPII GPS测量进行加密,按三等GPS精度施测, 固定误差为5mm,比例误差为1ppm。

要求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不大于1/100000,基线边方向中误差不大于1.7″,基线长度小于500m时,边长中误差小于5mm。

CPⅠ、CPⅡ控制网GPS测量的精度指标
各等级GPS控制网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CPII加密点观测执行如下主要技术要求:
各等级GPS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
1.2.2、高程控制网精度设计
高程控制网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施测,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不大于1.0mm,往返观测不符值或环闭合差不大于4L mm(L为水准测量的环线或路线长度,单位为km)。

二等水准测量主要技术标准
二等水准观测主要技术要求
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
1.3、贯通误差的估算
洞外控制测量完成后,按规范要求估算洞外控制测量引起的贯通误差。

1.3.1、横向贯通中误差的估算方法
1)、控制测量前,按下式估算横向贯通中误差。

222
22)cos (
)cos (
ρ
ϕρ
θααC
C J
J C J m L m L m m M ⨯+⨯++=
式中J m 、C m ---进、出口GPS 控制点的Y 坐标误差;
J L 、C L ----进、出口GPS 控制点至贯通点的长度;
J m α、C m α--进、出口GPS 控制点联系边的方位中误差;
θ、ϕ-----进、出口控制点至贯通点连线与贯通点线路切线的夹
角。

2)、控制测量后,按下式估算横向贯通中误差。

F y x F y F x M ασασασ2sin sin cos 222222∆∆∆∆++=
式中y ∆σ、x ∆σ、y x ∆∆σ---由进、出口推算至贯通点的x 、y 坐标差的
方差和协方差;
F α---贯通面方位角。

1.3.2、高程贯通中误差的估算方法
洞外高程控制测量误差产生的高程贯通中误差按下式估算: L M M h ∆∆=
式中∆M ---每千米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mm );
L ----洞外高程路线长度(km )。

2、洞内控制测量
2.1、洞内导线点的布设
1)导线点布设在施工干扰小、稳定可靠、便于设站的地方,点间视线旁离隧道内设施0.2m以上。

2)隧道内导线布设成多边形闭合环,每个环由4~6条边构成。

长隧道布设成交叉双导线形式,以增加网的内部检核条件、提高网的可靠性。

3)隧道内导线随施工进度分期布设,建立新一期导线前,对原有控制点进行检测。

4)洞内导线点以混凝土包埋钢桩,钢桩长度为30-40cm间,并打入地面10cm,外露1cm。

埋设时四周用30cm*30cm的木板支撑,以做到平整,上面加护盖,护盖背面写上导线点相对应的线路里程及点号。

埋设点位距旁构筑物至少在0.3m以上。

5)曲线段洞内导线点间以最大通视距离布设,不短于按下式计算的距离。

C8
Rf
式中R---曲线设计半径(m)
f---保证最大通视距离的安全断面宽度(一般取0.7m)2.2、洞内导线观测设计
2.2.1、洞内导线水平角观测设计
洞内导线等级根据隧道长度确定,按相应等级的技术要求和观测法
进行观测。

1)导线水平角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
表五-2.1.2-1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2)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
表五-2.1.2-2水平角方向观测法德技术要求
3)目标应有足够亮度,采光均匀柔和、目标清晰,避免光线从旁侧照射目标。

4)完成规定测回数一半后,仪器和反射镜均应转动180度重新对中整平,观测剩余测回数。

2.1.2 、隧道内导线边长测量设计
1)测量前应充分通风、避免尘雾。

2)反射镜应有适度照明。

3)仪器和反射镜面应无水雾。

4)曲线段导线边长符合Rf
的要求。

公式含义参照上面说明。

C8
2.3、洞内导线测量精度设计
隧道内控制导线从隧道外联系边引入,隧道内外平面控制以边连接。

按隧道长度确定隧道内导线长度。

隧道内导线测量精度应符合下表规定:
表五-2.1隧道内导线测量精度要求
2.4、洞内高程控制网设计
隧道内高程测量应采用水准测量往返观测,具体原则如下:
1)高程控制点应每隔200-500m设置一对。

2)高程控制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及观测限差应符合表四-3.3.1,表四3.3.2,表四3.3.3的规定。

六、施工测量方案
1、隧道内施工中线测设的原则
1)采用导线测设中线点,一次测设不应少于3个,并相互检核。

2)采用独立中线测设中线点,直线上应采用正倒镜法延伸直线;曲线上采用坐标法测设。

3)衬砌用的临时中线点宜每10m加密一点。

直线上应正倒镜压点或延伸;曲线上采用极坐标法测设。

4)采用上下半断面施工时,上半断面每延伸90-120m时应与下半断面的中线点联测,检查校正上半断面中线。

5)隧道内中线点应埋设混凝土桩,严禁包埋木板、铁板和在混凝土上钻眼。

2、隧道内衬砌测量的原则
1)立模前,应利用隧道内控制点检查永久中线点或临时中线点位置及高程。

检测与原测成果较差不应大于5mm。

2)检查合格后,在立模范围内放设不少于三个中线点及其横断面十字线方向,同时在断面上标定出拱架顶、起拱线和边墙底的高程位置。

3、隧道贯通测量误差测量及调整
3.1、测定实际贯通误差的方法
1)在贯通面中线附近设一临时点,由两端导线分别测量该点坐标,坐标较差分别投影至线路中线及其垂直方向上,即为纵向和横向贯通误差。

同时测量该点的水平角,求得方向贯通误差。

2)由两端高程点分别测量贯通面处临时点的高程,其高程差即为高程贯通误差。

3.2、平面贯通误差调整的方法
1)贯通误差≤50mm时,在保证隧道建筑界限要求的条件下,可不调整线路中线,按设计线位铺轨。

2)贯通误差>50mm时,应采用隧道内CPIII控制网实测隧道中线,采用线位拟合方法进行调整,调整后的线路应满足轨道平顺性标准和隧道建筑限界的要求。

3.3、高程贯通误差调整的方法
1)由两端测得的贯通点高程,应取两贯通高程的平均值作为调整后的贯通点高程。

2)高程贯通误差调整可按贯通误差的一半,分别在两端未衬砌地段,以未衬砌段的线路长度按比例调整其范围内各水准点高程。

3)未衬砌段高程放样应依据调整后的水准点高程进行。

4)调整后的线路应满足线路设计和验收规范要求。

七、质量控制与检验
1)、使用的观测仪器、元器件的精度和规格应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并经检定合格,观测仪器按检定计划实施检定。

2)、洞外控制网、洞内导线点应定期复测,平差后方可使用。

3)、严格遵守测量换手制度。

4)、施测方法严格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等相关规范执行。

5)、进行明确的技术交底,包括:测量放样的内容;测量放样的点位示意图;测量放样点位的高程或者是在施工现场设置的水准点高程;必要的文字说明。

技术交底要求字迹清楚、工整、签字齐全,写明交底日期。

技术交底签字人包括:交底人、接受人(工区现场技术员、施工队伍现场技术人员)。

八、附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