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_29古诗两首《乞巧》《嫦娥》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乞巧”“嫦娥”》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乞巧”“嫦娥”》

“乞巧”“嫦娥”flash
“乞巧”“嫦娥”课堂作业
• 一、填空。 • 1、林杰根据____(节日)流传的神话故事《 》创作了古诗 ______。 • 2、古诗《 》是李商隐根据______(节日)流传的神话故 事《 》创作的。 • 二、写出下列诗句的意思。 • 1、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比一比,再组词。 度( ) 愉( ) 烧( ) 屏( ) 渡( ) 偷( ) 晓( ) 拼( )
浇水 围绕 求饶
“咏柳”(1-4)大家来认字

tōu
组词:偷拿,小偷 造句:小偷小摸的行为非常可耻。
愈合 输赢 愉快 榆树
理解诗意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沈。
• 烛光的灯影深深的照映在云母屏风上,银河慢慢 斜落,星星也慢慢沉落。
理解诗意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 嫦娥应该后悔当初偷服了灵药,只有碧海青天天 天陪着她那颗孤独的心。
理解诗意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 每家每户都在对着天上的织女星求取智慧好运, 用来求取好运的红丝线有几万条。
嫦娥
“咏柳”(1-4)大家来认字

zhú
组词:烛光,蜡烛,烛火 造句:我最喜欢听”烛光里的妈妈“
这首歌。
竹子 独自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咏柳”(1-4)大家来认字

xiǎo
组词:知晓,破晓 造句:”破晓“就是天刚刚亮的时候。

xiāo
组词:云霄,碧霄 造句:”碧霄“指的就是天空,天上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两首(乞巧,嫦娥)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两首(乞巧,嫦娥)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古诗两首(乞巧,嫦娥)教学设计《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

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

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

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

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

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嫦娥》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关于此诗的解释,过去的注家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歌咏女子学道求仙,有人认为是歌咏意中人的私奔,有人认为是直接歌咏主人公处境孤寂,有人认为是借咏嫦娥另外有所寄托。

一般认为是歌咏幽居寂处,终夜不眠的女子,借嫦娥飞月的故事抒写了身处孤寂中的感受。

这是两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

前者浅显易懂,后者内涵丰富,都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教学时要区别对待,把握尺度。

诗歌本来就是一种较之其他文体更凝缩、更含蓄的文学样式,李商隐的作品在这方面更为典型。

对《嫦娥》的多义不必给学生讲解,只要弄懂诗的大意并能背诵就可以了。

二、学习目标1?会认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背诵两首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3?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三、教学建议1?课前,教师可适当准备一些作者介绍或诗作的赏析资料,如《唐诗鉴赏辞典》的相关文章,在学生理解诗的大意时,相机介绍。

也可以引导学生先读读资料袋中的内容,对乞巧节有大致的了解。

2?课文中要求会认4个生字,可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

学生互相交流后,教师可重点提示,乞与熟字气的区别,烛是翘舌音,不要读错。

要求会写的字有8个,可引导学生注意难写易错的字,如乞不要多写一横,晓右上部不要多写一点,霄上下部分在田字格中的比例要适当。

3?理解诗歌的大意是体会诗中丰富想象的前提。

课文后面提供的注释,可以起一定的辅助作用,可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借助注释,自己试着理解诗歌的意思,教师不要串讲诗句。

下面的提示供教师参考。

29古诗两首乞巧嫦娥

29古诗两首乞巧嫦娥

29古诗乞巧嫦娥29古诗两首乞巧嫦娥古诗两首《乞巧》和《嫦娥》是人教版的精读课文。

也是小学教学的重担课文。

古诗两首《乞巧》《嫦娥》《乞巧》原文朝代:唐代作者:林杰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乞巧》译文七夕晚上,望着碧蓝的天空,就好像看见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

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嫦娥》原文朝代:唐代作者: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嫦娥》译文透过装饰着云母的屏风,烛影渐渐暗淡下去。

银河也在静静地消失,晨星沉没在黎明的曙光里。

月宫的嫦娥恐怕后悔偷了后羿的长生不老药,现在只有那青天碧海夜夜陪伴着她一颗孤独的心。

古诗两首《乞巧》《嫦娥》的教案学习目标1.认识“乞、霄、烛、晓”4个生字,会写“乞、巧、霄”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古典音乐。

2.收集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第一课时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已经学了很多古诗,谁愿意把你喜欢的古诗背给大家听?2.同学们背诵的这些古诗,有的描写大自然的美景,有的反映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等,而今天我们学的这两首古诗却取材于民间神话传说。

3.板书课题,理解“乞巧”。

a.认读“乞”,组词:乞求、乞丐等。

b.联系课后资料袋理解“乞巧”。

自主学习,初步感知1.自由朗读,读正确、读流利这首诗。

2.同桌互读互查。

3.出示生字卡“霄”,认读、组词,与“宵”区别。

(留给学生自己发现,为《语文园地八》中的“我的发现”留下伏笔)4.尝试读出诗的`节奏韵味。

再读感悟,品味诗意1.学生自读自悟。

2.小组合作,根据课后资料袋和“牛郎织女”的故事来理解诗意。

3.全班交流,吟诵诗句。

练说促背,趣味识记1.教师激趣。

2.小组练习。

3.进行比赛。

古诗两首《乞巧》《嫦娥》教案(通用

古诗两首《乞巧》《嫦娥》教案(通用

古诗两首《乞巧》《嫦娥》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乞巧》与《嫦娥》这两首经典古诗。

这两首诗分别出自唐代大诗人林杰和宋代诗人苏轼之手,被收录在中学语文教材的古诗文单元。

具体内容包括:1. 《乞巧》:诗中描绘了七夕佳节,女子们纷纷向织女星祈求巧手和美满婚姻的情景。

2. 《嫦娥》:通过描绘嫦娥奔月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二、教学目标1. 熟读并背诵两首古诗,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2. 学会分析古诗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并体会古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重点:熟读、背诵两首古诗,把握诗意,培养文学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七夕节和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两首古诗。

2. 新课内容学习:a. 朗读《乞巧》和《嫦娥》,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b. 讲解两首诗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c. 逐句解析古诗,分析意象和修辞手法。

d.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古诗内容,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3.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古诗,分析其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另一首古诗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乞巧》:a. 作者:林杰b. 意象:织女星、银河、鹊桥、巧手c. 修辞手法:比喻、对仗2. 《嫦娥》:a. 作者:苏轼b. 意象:明月、嫦娥、广寒宫、桂花c. 修辞手法:拟人、夸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背诵《乞巧》和《嫦娥》。

b. 分析两首古诗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些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

2. 答案:a. 学生需自行完成背诵。

b. 示例:在《乞巧》中,作者通过描绘织女星、银河等意象,表达了女子们对美满婚姻的向往。

在《嫦娥》中,作者通过描绘嫦娥、广寒宫等意象,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年级语文教案)第29课古诗两首(乞巧,嫦娥)

(三年级语文教案)第29课古诗两首(乞巧,嫦娥)

第29课古诗两首(乞巧,嫦娥)三年级语文教案教学理念:《乞巧》是人教版第六册第八组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组教材围绕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这一主题来编排的。

再一次把学生带回儿时倾听大人们讲故事的快乐中去,感受古人的想象是多么丰富。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古诗。

也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

而且浅显易懂,并且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

《嫦娥》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关于此诗的解释,过去的注家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歌咏女子学道求仙,有人认为是歌咏意中人的私奔,有人认为是直接歌咏主人公处境孤寂,有人认为是借咏嫦娥另外有所寄托。

一般认为是歌咏幽居寂处,终夜不眠的女子,借嫦娥飞月的故事抒写了身处孤寂中的感受。

语文教学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想。

而古诗教学中把学生带入情境,有滋有味地朗读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在教学中主要通过读、思、议、想、说、写等形式使学生主动探求知识,进入古诗境界。

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全程参与,在探究活动中达到自悟自得。

教学目标:1.认识“乞、霄、烛、晓”4个生字,会写“乞、巧、霄”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重点难点:1、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2、结合神话故事和课后资料袋理解第一首古诗《乞巧》。

教具准备:1、生字卡片,花好月圆,二泉映月平沙落雁的音乐带。

2、收集关于《牛郎织女》,《嫦娥奔月》,了解资料袋关于“乞巧节”的介绍。

3、收集关于李商隐的资料。

教学过程:个案部分一、素养训练:《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

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

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

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

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

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三年级下语文教材解读29古诗两首乞巧人教版新课标

三年级下语文教材解读29古诗两首乞巧人教版新课标

三年级下语文教材解读29古诗两首乞巧人教版新课标乞巧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注释】:①乞巧:现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

【意思】:一年一度的七夕节又离开了,牵牛织女再度横渡喜鹊桥来相会。

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繁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挨家挨户的巧手女子都穿起红丝,至少有几万条。

〔比喻〕林杰(831—847)字智周,福建人,唐代诗人。

小时分十分聪明,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

又精书法棋艺。

卒,年仅十七。

«全唐诗»存其诗两首。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官方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

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

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

过去,七夕的官方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

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假设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

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

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

过去,七夕的官方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

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假设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

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碧霄〞指浩瀚无边的青天。

扫尾两句表达的就是牛郎织女的官方故事。

一年一度的七夕又离开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繁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这是由于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颗颗残酷美妙的心灵,唤起人们美妙的愿望和丰厚的想象。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后两句将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长篇大论,笼统生动。

可引导先生阅读课文后资料袋的内容,感受人们过节时的喜悦。

人在诗中并没有详细写出各种不同的希望,而是留下想象的空间,要引导先生结合全诗的了解,进一步体味诗中展现的人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希望。

〝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部编语文精读引领课29课《古诗两首》:乞巧和嫦娥

部编语文精读引领课29课《古诗两首》:乞巧和嫦娥

读《山海经》(其十)
晋 陶渊明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学习提示]
1.讲故事,了解古诗背景。 2.多读、熟读古诗,感悟诗的意境。 3.结合注释、图片、故事背景理解诗意。 4.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29 古诗两首
乞巧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乞巧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字词理解] 1.今宵:这天晚上。 2.碧霄: 浩瀚无际的青天。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乞巧”“嫦娥”》共20页文档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乞巧”“嫦娥”》共20页文档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 两首“乞巧”“嫦娥”》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29课古诗两首(乞巧、嫦娥)

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29课古诗两首(乞巧、嫦娥)

会了。
家家乞巧望秋月
家家户户 都仰望着秋夜 的月亮,那么 虔诚地向织女 求取智慧和巧 手。
穿尽红丝几万条
不惜在针 眼里穿了一条
又一条的红丝 线,还是不厌
其烦。
穿尽红丝千万条
这句里是不是真的写一千条、一万条呢?
这里是虚指,是说很多很多的意思。
《乞巧》这首诗表达了人们对 牛郎织女的美好祝愿,也表达了人 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一天晚上,嫦 娥趁后羿不在家, 从葫芦里倒出灵药, 全吞下肚子去,立 时飘飞升月成仙。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生字学习]
烛 (zhú) (蜡烛) 晓 (xiǎo) (破晓)
[字词注释]
1 . 云母屏风: 用云母做的屏风。
2 . 长河: 银河、天河。
乞巧歌
乞手巧,乞容貌;
乞心通,乞颜容。 乞我爹娘千百岁,

乞我姊妹千万年。
乞 巧
乞巧节
乞巧节
乞巧供桌
乞巧手工
乞求 乞讨
云霄 九霄
乞巧
霄渡
灵巧 巧手 渡船 摆渡
李商隐
[了解作者]
李商隐(813—858) 唐代文学家。字义山, 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 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 人。与杜牧齐名,称 “小李杜”。其诗风与 杜甫更为接近。
霄 (xiāo) (碧霄) 霄:天空
[字词理解]
1.乞巧: 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
初七,又名七夕。
2.今宵:这天晚上。 3.碧霄:浩瀚无际的青天。
七夕今宵看碧霄
今夜是 一年一度的七 夕节,人们都 情不自禁地来 到户外观看碧 蓝的天空。

2024年古诗两首《乞巧》《嫦娥》精彩教案(通用

2024年古诗两首《乞巧》《嫦娥》精彩教案(通用

2024年古诗两首《乞巧》《嫦娥》精彩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通用版语文教材第七单元《古诗两首》,具体包括《乞巧》与《嫦娥》两首经典古诗。

详细内容如下:1.《乞巧》:描绘了七夕佳节,女子们向织女星乞求巧手艺的情景,以及牛郎织女相会的浪漫传说。

2.《嫦娥》:讲述了嫦娥奔月的故事,反映了古人对月亮的崇拜和美好愿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乞巧》与《嫦娥》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感悟古诗的韵律美。

2. 领会古诗所表达的丰富情感,培养审美情趣。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寓意以及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提高古诗文阅读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七夕节和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朗读:让学生齐读两首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 讲解:分析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意象、寓意和情感。

4. 例题讲解:以《乞巧》为例,讲解古诗中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嫦娥》分析其中的意象和寓意。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两首古诗表达的情感,分享讨论成果。

8.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两首古诗。

六、板书设计1. 《乞巧》《嫦娥》2. 内容:《乞巧》:七夕、乞巧、牛郎织女、浪漫传说《嫦娥》:嫦娥奔月、月亮崇拜、美好愿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乞巧》与《嫦娥》。

(2)分析两首古诗中的意象和寓意。

(3)谈谈你对这两首古诗表达的情感的理解。

2. 答案:(1)见教材原文。

(3)答案开放,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乞巧》与《嫦娥》的基本内容,提高了古诗文阅读能力。

但在课堂互动方面,可以进一步加强。

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乞巧、嫦娥)

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乞巧、嫦娥)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嫦娥应该后悔偷吃了灵药, 她眼望着碧海青天,夜夜心情孤寂。
整体理解 :
前两句描绘了主人公在孤独的 环境中一夜不寐的情景。 后两句引出凡人对仙人的感叹 (嫦娥应该后悔偷吃了灵药,眼望 着碧海青天,夜夜心情孤寂)
重点字词:
“渐”字暗示了时间的推移流逝 “沉”字逼真地描绘出晨星低垂、 欲落未落的动态。 “碧海青天”,指嫦娥在月宫中 孤独枯燥的生活,只能见到深 蓝色的天。 “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会感 到孤单。
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 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 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 上相会的日子。过去,七夕的民间活 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 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 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 过,就叫得巧。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穿尽红丝几万条
* 这句是不是说有一千条、
2015-4-15
正音正字:
宵 (xiāo) 霄 (xiāo)
(今宵) 宵:晚上 (碧霄) 霄:天空
形近字辨析:
乞 ( qǐ ) (乞巧 )
气 ( qì) (天气 )
生 字 学 习 ]
2015-4-15
乞 (qǐ) (乞巧) 霄 (xiāo) (云霄) 巧 (qiǎo) (巧手)
[
渡 (dù) (渡桥)
[ 相 关 知 识
她织的花,红似火,白似雪,娇 艳欲滴,引来蝴蝶翩翩起舞。她织 的鸟,栩栩如生,真像活了一样, 孩子们看见了,都想去捉呢!人们 都对织女织的云锦啧啧称奇!少女 们个个都羡慕织女的巧手,所以古 时候的少女们便在牛郎织女相聚的 这一天,向织女乞巧。渐渐地便有 了这样一个节日——乞巧节。


部编本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29 古诗两首(乞巧、嫦娥)课件

部编本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29 古诗两首(乞巧、嫦娥)课件

七夕今宵看碧霄
今夜是一年 一度的七夕节, 人们都情不自禁 地来到户外观看 碧蓝的天空。
牵牛织女渡河桥
那长长的银 河间两颗特别耀
眼的星星,分明
是牛郎织女在鹊
桥上相会了。
家家乞巧望秋月
家家户户都 仰望着秋夜的月 亮,那么虔诚地 向织女求取智慧 和巧手。
穿尽红丝几万条
不惜在针
眼里穿了一条
又一条的红丝 线,还是不厌
了解了诗的大意,你能感受 到嫦娥的心情吗?她此时的心 情怎样呢? 孤单、寂寞、无尽的思念……
中心思想
《嫦娥》通过描写嫦娥夜夜孤寂 悲凉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凄凉孤 寂的心境。
课外拓展
李商隐的名句: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锦瑟》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无题》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登乐游原》
诗句赏析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读前两句,美丽的画面中都有哪些景物?
云母屏风、烛影、长河、晓星。
字词学习
屏风
屏 烛 晓 偷
蜡烛
破晓
小偷
1 . 云母屏风: 用云母做的屏风。
2 . 长河: 银河、天河。
诗句赏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第29课
古诗两首
R 三年级下册
新课导入
你知道这是什么节日吗?
乞 巧 节
乞巧手工
新课导入
哪些古诗和中国传统节日有关呢?
• • • • 元日 清明 寒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哪些古诗和 中国传统节 日有关呢?
《元日》 《清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搜集以节日为题的古诗读一读。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宋代人的春节一 定要喝屠苏酒,因为这种酒可以延年益寿;二要及 时在门两旁贴上新桃符,以驱鬼辟邪。可见过年的 意义在于对新的一年寄于美好的希望。
李商隐,唐代文学家。字义山,号玉溪生。与 杜牧齐名,称 “小李杜”。其诗风与杜甫更为接近。
传说中,月亮上有座广寒宫,里
面住着美丽的嫦娥仙子。广寒宫里只
有玉兔为嫦娥做伴,还有整天砍桂花
树的吴刚……
你知道嫦 娥奔月的 故事吗?
云母屏风烛影深,
云母屏风: 用云母做的屏风。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乞巧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乞巧节是古人非常喜欢的一个节日。传说那天 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因为织女心灵手巧, 人间的女子希望能 在这一天向织女乞 取智巧。乞巧的方 式很多。有的在那
天晚上,登上事先搭好的彩楼,对着月亮,用五彩 线穿九孔针,先穿好的叫得巧,后穿好的叫输巧。 有的在那天中午的阳光下,放一碗水,把绣花针放 在水上面,根据碗底针影的样子,确定是得巧还是 输巧。
长河: 银河,天河。 长河渐落晓星沉。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云母屏风上映着幽暗的烛影, 银河渐渐疏落,启明星要消失了。
嫦娥应悔偷灵药,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诗句理解]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碧海青天”,指嫦娥在月宫中孤独 枯燥的生活,只能见到深蓝色的天。“夜 夜心”,指嫦娥每晚都会感到孤单。后两 句引出凡人对仙嫦人娥的应感该叹后:悔嫦偷娥吃应了该灵后药悔, 眼偷望吃着了碧灵海药青,天眼,望夜着夜碧心海情青孤天寂,。夜夜心情 孤寂。“应悔”是猜测的意思,表现出一 种同病相怜、同心相应的感情。
29 古诗两首
[生字学习]
乞 (qǐ)
(乞巧)
霄 (xiāo) (云霄) 烛 (zhú) (蜡烛) 晓 (xiǎo) (破晓)
[了解作者]
林杰(831—847)字智周, 福建人,唐代诗人。小时候非 常聪明,六岁就能赋诗,下笔 即成章。又精书法棋艺。卒, 年仅十七。《全唐诗》存其诗 两首。
[感情朗读]
• “烛影深”、“长河落”、“晓星沉”, 表明时间已到将晓未晓之际,着一“渐” 字,暗示了时间的推移流逝。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月”的诗句?
1.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3.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4.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5.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6.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7.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8.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 塞》)
穿完了
乞(《乞健巧康歌》 ); 乞乞手(巧,快乞乐貌巧;); 乞乞乞心我(通爹,娘父乞千母颜百长容岁寿;;);
乞我姊(zǐ)妹千万年。
诗句理解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人们对着月亮穿针 引线,向织女乞取 智巧。
乞巧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拓展】
[相关知识]
织女是天上的七仙女,她聪明、善良、美丽 无比,更重要的是她心灵手巧,她织得锦缎又 光又亮,光的像粼粼闪光的河水,亮得比天上 的云霞还亮。人们给她织的锦缎取了个很好听 的名字,叫云锦。织女在云锦上织的图案更是 美不胜收啊!她织的花,红似火,白似雪,娇 艳欲滴,引来蝴蝶翩翩起舞。她织的鸟,栩栩 如生,真像活了一样,孩子们看见了,都想去 捉呢!人们都对织女织的云锦称奇啊!少女们 个个都羡慕织女的巧手,所以古时候的少女们 便在牛郎织女相聚的这一天,向织女乞巧。渐 渐地便有了这样一个节日——乞巧节。
七夕今宵看碧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牛织女渡河桥。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七月初七的夜晚,遥望浩瀚无际 的青天,牛郎和织女在鹊桥相会。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对月穿针 得巧 输巧
丢针乞巧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乞巧的人多
庭家 院门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多,数不尽
[思考讨论]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前两句描绘了主人公在孤独的环境中 一夜不寐的情景。室内,云母屏风上映 着幽暗的烛影;室外,银河渐渐西移垂 地,晨星就要消失了。“渐”字暗示了 时间的推移流逝;“沉”字逼真地描绘 出晨星低垂、欲落未落的动态。
“烛影深”、“长河落”、“晓 星沉”
• “沉”字正逼真地描绘出晨星低垂、欲落 未落的动态,主人公的心也似乎正在逐渐 沉下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