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第1套真题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版高二历史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附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二历史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附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二历史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附答案)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民国时期有人说:“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

因此时时被那无数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

”上文中“洒水清道”的“他”是A.林则徐 B.李鸿章 C.陈独秀 D.康有为2.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这种久受崇敬的衣服,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

”下列人物及其历史活动符合马克思这句话内容特点的是A. 李鸿章洋务运动B. 康有为维新变法C. 孙中山辛亥革命D. 陈独秀新文化运动3、中秋时节是钱塘潮的最佳观赏期,潮起潮落,美丽壮观。

苏东坡有千古名句“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下列哪位科学家的理论可用来解释钱塘潮的壮观景象A .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 B. 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C. 普朗克的量子论D.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4、毛泽东在1972年曾对当时的文化局面感叹道:“连百花齐放都没有了!”这一文化局面的出现主要是因为A.经济建设重于文化建设 B.科教落后影响文化发展C.政治斗争影响文化建设 D.人才缺失导致文化断层5、毛泽东在七大预备会议上说:“决议案上把好事都挂在我的账上,所以我对此要发表点意见。

写成代表,那还可以,如果只有我一个人,那就不称其为党了。

”此外,他在很多场合说过:“如果同志们要把这种思想找一个人的名字做代表,我可以接受。

”毛泽东的这些言论最能说明毛泽东思想是A.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B.中国革命实践的产物C.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D.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6、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以“孙中山与中国民主革命”为主题的翠亨论坛于2011年9月7日在孙中山先生故乡举行。

有学者提出要用现代化史观评价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这是因为辛亥革命A.开启了中国近代化大门 B.暴力推翻了清朝统治C.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 D.实现了中国社会转型7.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最新人教版高二历史下册第1次月考试题(附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二历史下册第1次月考试题(附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二历史下册第1次月考试题(附答案)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5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乱箭射死;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杀,尸体被车裂示众。

这一史实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吴起、商鞅为了推行新法,严刑少恩,不得民心B. 改革要适应历史发展规律C. 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斗争异常激烈D. 吴起、商鞅变法的时机还不成熟2.《孙膑兵法》中说:“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

”《商君书》也说:“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

”可见兵家和法家都主张重视战争,赢得战争。

出现这种思想的社会根源是( )A. 社会矛盾尖锐,人民生活困苦B. 社会动荡不安,诸侯争霸频繁C. 思想学术自由,出现“百家争鸣”D. 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和重视3.雅典人四处寻找富于人情味的改革者,终于,他们找到了梭伦。

他一面颁布解负令改善平民的经济状况,组建四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提高平民政治地位;一面确立财产等级制度,一定程度上保护贵族政治特权。

由此可见梭伦改革的主要特点是( )A. 提高平民地位B. 调和社会矛盾C. 保护贵族利益D. 未改善奴隶的生存状况4.有学者对梭伦改革的某项措施作了如下评价:“(它)使正在萎缩中的公民集体日益壮大,为雅典民主政体的发展提供了最主要的政治保证。

”该项措施是( )A. 颁布“解负令”B. 发展工商业C. 津贴制D. 抽签选举5.司马光评价王安石变法时说:“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鞭笞缧绁唯恐不迨。

”司马光的说法( )A. 完全是保守势力的政治攻击B. 实事求是地反映了现实问题C. 既是政治攻击,也反映了客观问题D.只是代表了其个人的偏见6.商鞍变法强调“轻罪重刑”,韩非子对此评价“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也。

”这说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商鞍这一规定( )A.反映了当时法律制度不完善 B.地主阶级不重视人权C.目的是强化人民的法律意识 D.商鞍对贵族决不妥协7.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以法律强制手段加速大家庭的分解:“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

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四川省达州市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题,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请填在答题卡对应的题号上。

)1.公元前594年,雅典执政官梭伦开始进行除旧布新的改革,其要解决当时的主要社会矛盾是( ) A.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B.奴隶主与奴隶的矛盾C.奴隶主与平民的矛盾D.统治者内部之间的矛盾2、梭伦改革中,直接有利于雅典民主政治所需公民群体形成的措施有( )①颁布《解负令》②确立财产等级制度③鼓励发展农工商业④设立四百人会议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3、雅典的改革家梭伦曾留下诗作:“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

”“我制定法律,不分贵贱,一视同仁。

”这反映了改革家的一种怎样的改革指导思想( )A.中庸和不偏不倚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全面维护贵族利益D.极力维护平民利益4、庇西特拉图在雅典建立了僭主政治后,他不仅没有废除梭伦改革的成果,反而把改革推向深入。

这充分说明( )A.梭伦改革适应了雅典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B.雅典的民主政治极为完美C.庇西特拉图统治从本质上看不是个人独裁D.改革总是有利于社会发展5、梭伦改革前,雅典社会最尖锐的矛盾是( )A.贵族与工商业者B.贵族与平民C.工商业者与平民D.“僭主”与雅典公民6、下列因果关系的叙述,判断正确的是( )前提:梭伦是在雅典城邦的平民与贵族矛盾十分尖锐的情况下进行政治改革的结论:梭伦改革能从根本上消除平民与贵族的矛盾A.前提正确,结论错误B.前提错误,结论正确C.前提、结论皆正确D.前提、结论皆错误7、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 )A.促使井田制瓦解B.导致地主阶级兴起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8、商鞅变法规定,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其目的除了改革旧的社会习俗,还有( )A.增加赋税收入B.提高军队战斗力C.严格控制人民D.打击贵族势力9、“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

高二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检测题附答案

高二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检测题附答案

高二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一、二)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共20题)1.秦统一后设置的中央三个最高官职中,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的是A.丞相 B.太尉 C.郡守 D.县令2.秦始皇说“天下共苦不息,以有王侯。

宗庙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消除这一担心,而采取的措施是A.焚书坑儒B.推行郡县制 C.强化中央集权 D.统一文字3.秦朝三公九卿和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A.世代相袭 B.考试选拔 C.地方推荐 D.皇帝任命4.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我们之所以肯定他,最主要是在于他A.确立了封建制度B.建立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C.所实行的统治政策对后世影响大D.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导致“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最主要的政治条件是A.社会生产力空前提高 B.人口大量增加C.阶级矛盾更加缓和D.国家政权更加巩固6.唐太宗多次说“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天下者有道人推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这表明唐太宗A.认识到君民是互为因果关系的 B.认真总结了前代灭亡的教训C.代表了广大人民的利益D.看到了人民的伟大力量7.历史记载,唐太宗时曾经有人请修复长城,唐太宗一笑置之,曰:“安民劳事”对这一史实理解正确的是A.唐初国力强盛,有能力用武力击败少数民族的进攻B.唐初北方无边患,长城已失去防御作用C.唐太宗重视经济发展,不愿浪费人力物力D.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使边境少数民族归附中央8.唐太宗登上皇帝宝座的方式是A.嫡长子继承 B.兄终弟及 C.发动兵变 D.民主选择9.1689年,中俄为解决两国东段的边界问题而签订的条约是A.《尼布楚条约》 B.《南京条约》 C.《爱珲条约》 D.《北京条约》10.下列清政府维护统一和领土完整的重大事件的先后顺序是①平定三藩②抗击沙俄③三征噶尔丹④统一台湾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①③②④D.①④②③11.下列哪一事件的性质与其它事件根本不同A.平定三藩 B.统一台湾C.雅克萨之战 D.平定准噶尔叛乱12.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初设立台湾府的相同历史作用是A.驱逐殖民势力 B.加强对边疆的管辖C.巩固东南海防 D.维护国家主权完整13.孔子由“仁”进而提出统治者要“德政”,这种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14.孔子曾周游列国10多年,但倍受冷落.狼狈不堪,你认为造成上述情况的最重要的原因是A.孔子地位低下,B.孔子主张不能满足统治者需要C.受其它学派打击D.其思想有较大的消极性15.“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下列对孔子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A.孔子认为应该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否则人民无所适从B.孔子认为周“礼”非常重要,是实现仁的前提。

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

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古代儒者在阐述政治思想时往往将“君”与“国”混为一体,君主在统治理念上常常将“国”视为放大的“家”。

这说明A.儒家思想促使“家国一体”观念的产生B.“家天下”取代“公天下”是历史进步C.君主借助家庭伦理强化统治D.“家国同构”体现专制集权2.我国古代历来都重视对县官政绩的考核。

秦汉时期通过上计制度考察县官一年来的任职情况,并以此作为对县官奖惩的依据;唐代对县官的考绩制度日趋完善,包含德、勤、能、绩四个方面;明代制定更加严密的考绩制度,分为考满和考察,两者相辅进行。

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我国古代A.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C.监察制度不断完善D.君主专制日益强化3.中国古代的“乡里”发端于先秦,秦汉时期乡里体制趋成型,举凡地方赋役征派,狱讼治安、婚丧祭祀、选举教化等无不由其承担,被称为“治民之基”,由此可知,秦汉“乡里”A.属于地方自治机关B.职官由中央直拨任免C.属于社会经济组织D.履行宗法与行政职能4.据史料记载,秦代的官吏须经过封建国家考核后正式委任才能任职,若未任命而敢先行行使职权,或相“听以遣之”,即受私人派遣,都要依法治罪。

这表明秦代A.中央官僚体系发生变革B.选官的方法和标准较严苛C.任命官吏遵循一定程序D.任命和考核官吏密切结合5.宋太祖想任命赵普为相,但在颁发任命诏书时碰到了程序上的麻烦,诏书必须有宰相的副署才能生效。

而当时宰相已辞职,宋太祖想代替宰相在诏书上副署,赵普却说“此有司职耳,非帝王事也”。

此事反映了A.宰相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B.宋代皇权受到极大的削弱C.官僚政治传统影响君主行为D.宋初皇权被相权基本架空6.清代有科举功名者服饰不同于常人:秀才在冠帽上别一枚纯银簪;举人或进士则戴纯金簪;进士出身的官员擢升到高级官位时,他的金簪会添上花纹,镶嵌珍珠、宝石。

高二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高二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高二(下)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亲情是缘,相聚是缘”,这是自古以来就深存于每一个中国人心底的情结。

追根溯源,下列制度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A.井田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2.《墨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

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春秋时期诸侯争霸B.战国时期兼并战争C.西周初分封制D.西周末王室衰微3.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重要的原则是()A.“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B.“节用裕民……以德服人”C.“以法为教,以吏为师”D.“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4.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A.分封制和郡县制B.宗法制和郡县制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5.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6.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

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7.下列措施中,使专制皇权得到不断加强的是()①三省六部制的建立②丞相制度的废除③汉武帝时“中朝”的设置④清朝的军机处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8.下列体现人民在民主政体下的权力或思想,其中是雅典民主政治创造的有()①2004年克里在家乡波士顿投票选举总统②美国总统有权否决国会立法,国会又可以推翻总统的否决;美国国会有权弹劾总统;美国法官终身制,但国会有权弹劾法官③2002年3月上旬,英国国会即将就有关伊拉克问题进行辩论④举手表决成为我国人大代表行使职权的主要方式之一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9.之所以说《十二铜表法》是平民的胜利,主要是因为()A.这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B.规定了极为严厉的债务奴隶制C.法律内容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D.按律量刑,限制了贵族随意解释法律的特权10.西方法律大多继承了古罗马法。

【人教版】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人教新目标版

【人教版】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人教新目标版

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卷面分值: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对百家争鸣局面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百家”泛指众多的思想流派,如墨、道、法、儒等学说B 百家争鸣是政治、经济领域的变革在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域的反映C 百家争鸣引起思想界的混乱,阻碍了社会发展D 在争鸣的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思想家2.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B.万物虚无,祸福相依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3、战国秦汉时期,思想界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所反映的根本问题是()A 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B 儒学之外的其他学说被禁绝C 商品经济有了很大发展D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加强4、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 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 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B 孟子、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C 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D 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5.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主要原因是()A.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 B.董仲舒的改造、推荐C.“君权神授”的观点,神化了皇权 D.“三纲五常”是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6.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

”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

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A.二人所处时代不同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C.学术思想不同D.谈论的问题不同7.“百家争鸣”局面形成与下列诸因素有关系的是()①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②私学的兴盛③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④社会的剧烈变革A.①②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8.韩非子说:“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其核心主张是()A.取消文字;B.实行吏治;C.以法治国;D.厚今薄古9.下列有一项是不属于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它是()A.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B.民为贵,君为轻,实行仁政C.人定胜天D.尚贤尚同10.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是利用儒家的()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B.民贵君轻主张C.性善论D.大一统的思想11.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①中央集权的强化②思想控制的加强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A.②④B.①②③C.①③D.①②12.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理论13.主张通过内心的反省以“致良知”的是()A.孟子B.程颢、程颐C.王阳明D.朱熹14.下列所提到的历史现象或事件中,李贽应该会持反对意见的是()A.花木兰替父从军B.梁祝化蝶相随C.商鞅变法D.神化孔子和儒家思想15.导致明清时期产生带有民主色彩思想的原因,除封建制度的日趋没落之外,还在于()A.抗清斗争高涨B.社会相对安定C.商品经济的发展D.阶级矛盾相对缓和16.“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高二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高二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高二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并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主要原因是A、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B、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C、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D、强化了基层管理的户籍什伍制2、“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的根本原因是A.符合新兴地主阶级利益B.顺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C.秦孝公的支持D.人民大力拥护3、战国时期战争连绵不断,但社会经济却得到相当大的发展,其根本原因是A、封建制度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B、各诸侯国为争霸注重生产C、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农民对土地的依附关系减轻4、管仲改革和商鞅变法的相同点是A、都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B、都废除了奴隶制度,确立了封建制度C、都增强了本国争霸斗争的实力D、都改变了国家的社会性质5、“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

行之二岁,秦旧俗败。

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

”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A.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以调动劳动积极性B.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C.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人D.有利于刺激兵士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6、在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措施有①恢复汉族礼仪制度②与汉族通婚③迁都洛阳④采用汉族的政治制度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7、导致北魏实行均田制的最主要原因是A、汉族地主的建议B、南北对峙的形势C、民族矛盾的激化D、中原地区先进的经济形态8、下列内容,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的是①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②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③增强国家军事力量④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9、在中国古代史上,民族融合的主要历史作用是促进了A.少数民族的封建化B.游牧民族农业化C.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10、北魏孝文帝改革政策之所以能够实施,是因为①它适应了当时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力②得到鲜卑贵族的广泛支持③孝文帝个人改革的态度坚决④广大北方人民支持政府改革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11、商鞅变法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同之处有①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②改革了原有生产关系③促进了社会性质改变④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2、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①政府把地主多占的土地分配给农民②均田制确定了受田农民对土地的完全所有权③均田制使农民获得了一定的土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④均田制限制了官僚地主对土地的占有⑤均田制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④⑤D、①②13.王安石变法中以理财为核心,且在这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A.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B.农民摆脱了受剥削的处境C.避免了土地兼并现象D.彻底解决了“积贫” 问题14.阿里改革在埃及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开启了近代之门,其作用不包括()A.改变了社会性质,是埃及走向近代化B.消灭割据实现了全国统一C.培养和造就了第一代新型的知识分子D.建立了强大的军队,以捍卫独立15.雅典的改革家梭伦曾留下诗作:“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

高二(下)历史第一次月考测试卷及参考答案(选修1改革史)

高二(下)历史第一次月考测试卷及参考答案(选修1改革史)

高二(下)历史第一次月考测试卷考试范围:历史选修1 (专题1--5)考生须知:1试卷分为两卷:第一卷选择题(客观题),第二卷非选择题(主观题)2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第一卷:选择题(客观题)班级:姓名:考号:一、单项选择题:(2×25=50分)1.下列关于梭伦改革的措施,说法正确的是:①宣布废除债务奴隶制②鼓励发展工商业③按财产决定公民的政治权利④创立五百人议事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2.梭伦改革中,民众法庭的设立是A.封建地租剥削B.承认土地私有C.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D.确立封建制度3.梭伦改革的哪一项措施打破了贵族政治专权的局面,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力A颁布“解负令” 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C.废除“六一汉”制度D.恢复长老会议制度4.梭伦的演说词“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雅典),竟至陷入绝境”,我们可以通过这件事看到①梭伦忧国忧民的思想②雅典的阶级矛盾相当尖锐③对雅典民主政治的绝望④雅典的社会危机相当严重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5、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的改革是A梭伦改革 B.克利斯提尼改革 C.伯利克里改革 D.庇西特拉图改革6、.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最主要目的是A.吸引商人把钱财投人农业B.鼓励人民从耕织中求功名C.防止商人和高利贷者兼并土地D.满足发动兼并战争的需要7、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建二十等爵制,使得①有军功的农民可以得到官爵成为中小地主②按军功定尊卑,废除世卿世禄制度③中央集权建立起来④贵族失去了通过军功加官晋爵的机会A.①②B.③④C.③D.④8、商鞅变法中,最能体现中央集权制萌芽的措施是A、废井田,开阡陌B、奖励军功C、废除“世卿世禄制”D、建立县制9、商鞅变法中提到“燔诗书而明法令”,这一措施的实质是A.宣传法家思想B.依法治国C.富国强兵D.思想文化上的专制10、商鞅变法强制推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政策,其主要目的是为了A.革新中国婚姻制度B.增加政府财政收入C.打击旧贵族势力D.发展农业生产11、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和租调制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人B.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减少人口流动C.有利于遏制土地兼并之风 D.推动了北魏社会政权封建化的进程12、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不包括A.平城地处偏僻,自然环境差 B.少数民族柔然威胁北魏政权c.创造征伐南齐的有利条件 D.洛阳地区农业文明发达13、移风易俗是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措施,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其目的在于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B、其内容涉及服装、语言、婚姻等众多方面C、其结果有利于鲜卑族巩固对中原的统治D、其影响是鲜卑族因丧失自身特色而走向衰落14、出现下面两图不同和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佛教的传播和进一步盛行B.北魏统一黄河流域C.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政策D.雕刻工匠的审美观念差异15、在中国古代史上,民族融合的主要历史作用是促进了A.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B.游牧民族农业化C.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16、王安石设想其变法应是在不增加人民负担的前提下,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民不加赋而国有饶”)。

高二月考历史学科第一次考试卷

高二月考历史学科第一次考试卷

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学科第一次练考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对中国人来说,有家就有家风。

从世家大族的家训、家谱,到普通百姓的家教、家规,传递的都是一种道德准则和价值取向。

下列各项与此现象相关的是A.世袭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2.唐朝元和年间,中书省丞相皇甫鎛奏请减少内外官俸钱,门下省官员崔祐认为此法不妥,封还诏书,皇帝采纳了崔祐的意见,皇甫鎛的建议作罢。

由此可见A.唐朝时期的丞相权力大于皇权B.唐朝三省制有互相制衡和分散相权作用C.唐朝门下省权限高于中书省D.唐朝的中枢机构具备君主立宪制特征3.罗马法是维护罗马统治的有力支柱,其蕴涵的法制观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是A.《权利法案》颁布B.公民法出现C.《十二铜表法》产生D.万民法形成4.近代以来,欧美一些国家都通过各种方式确立了各自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下列法律文献确立君主立宪政体的是①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②美国1787 年宪法③法国1875年宪法④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A.①④B.①③C.①③④D.①②③5.粱启超说:“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粱启超所述“割台湾、偿二百兆”出自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6.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是7.2021 年教育部下发文件,将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要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强调“九一八事变”后的十四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

下列关于抗日战争表述正确的是A.抗战胜利的原因是实行片面抗战路线B.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C.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D.中国是对抗德国的主要力量8.邓小平说:“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和《共产主义》。

”《共产党宣言》成为邓小平的“入门老师”是因为它A.指明了资本主义发展方向B.推动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爆发C.提出了空想社会主义理论D.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9.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推动民主与法制建设最重要的保障。

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普通班).doc

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普通班).doc

育才学校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普通班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春秋后期鲁国“履亩而税”产生的最深刻社会影响是()A.巩固了鲁国的霸主地位 B.有利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C.增加了周天子的财政收入 D.促进了新的生产方式的产生2.管仲改革和商鞅变法()A.内容相同,性质相反B.都改变了所在国家的社会性质C.都壮大了本国进行争霸或兼并战争的实力D.结果都废除了奴隶制,确立了封建制3.战国时期的变法与春秋时期的改革相比,主要的不同点是()A.是否加速井田制瓦解 B.是否涉及赋税制度C.是否涉及军事制度 D.是否触及上层建筑4.商鞅变法的法令规定:“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这反映了变法的根本目的是( )A.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 B.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C.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 D.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5.《史记》载:秦“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

这是商鞅哪两项变法措施执行的结果()①废井田,开阡陌②奖励军功,按功授爵③实行连坐之法④重农抑商,奖励耕织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6.《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

”这主要是因为()A.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7.秦国在正式变法前,秦孝公主持就是否变法问题进行争论,商鞅针对当时守旧势力的观点进行针锋相对的辩驳,下列观点属于他的是( )A.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 B.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C.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 D.民贵君轻8.郭沫若认为:东周列国社会制度的变革到春秋末年以后才达到质变的阶段。

能说明的史实是( )A.春秋诸侯争霸B.铁器和牛耕的使用C.战国初,各国纷纷变法,废除奴隶制D.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9.有个叫赵良的人对商鞅说:“您一出行,后面随从的车乘几十辆,车上载满全副武装的卫士,力大而肌肉发达的作陪乘,手持矛戟的武士紧紧护卫着您的车乘而疾走。

高二历史科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含答案

高二历史科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含答案

高二历史科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第I卷(选择题共7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欧洲君主专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中世纪欧洲实行封国采邑制B、中世纪欧洲国王是最高的世俗统治者,教会的权力受到国王的制约C、新君主国兴起后,开始建立常备军,是近代国家兴起的一个重要标志D、在近代民族国家兴起和强大的过程中,欧洲的君主专制统治曾起过促进作用2、下列关于为君权辩护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托马斯••阿奎那把理性引入神学,用“自然法则”来论证“君权神圣”说B、马基雅维利从世俗权力的角度,为新君主国进行论证C、霍布斯用近代自然科学的方法,论证了君主统治的合理性D、詹姆士一世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提出“君权神授”学说,为君权辩护3、下列学说,哪些是与洛克有关①天赋人权②人民主权③三权分立④法制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④4、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主张的共同点不包括A、反对特权等级B、反对君主专制C、主张实行法制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5、关于孟德思鸠的理论,理解错误的是A、他吸收和发展了洛克、斯宾诺莎等人的思想,在政治理论上有所创新B、他的三权分立学说,为西方民主政治的实践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C、他认为只有分权才能使权力相互制约,防止专制,保障自由D、他认为立法、行政、司法分别属于议会、总统和法院6、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历经反复的根本原因是A、人民群众没有把革命推向前进B、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很不充分C、斯图亚特王朝不甘心失败,对革命分子进行拉拢腐蚀D、革命领导权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共同掌握7、资产阶级革命前英国议会和国王的关系表明了A、英国不是一个君主专制的国家B、议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王权C、议会拥有完整的立法权力D、议会实际上是英国最高权力机关8、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的实质意义在于A、结束封建专制统治B、推翻斯图亚特王朝C、确立君主立宪制D、标志着世界近代史的开端9、西方学者评价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是具有革命意义的变革——“Britain is probably closer to the revolution than any other countries in Europe."这是因为。

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纸和答题卡,试题自己保留。

第I卷(6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纸和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清楚。

请认真核准考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以下关于各派与其代表人物的对应不正确的是A.道家学派——老子、庄子B.墨家学派——墨子、荀子C.法家学派——韩非子D.儒家学派——孔子、孟子2.“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老子》。

以上言论反映的思想是A.唯物论思想B.辩证法思想C.无为而治思想 D.民本思想3.下列对中国古代儒学发展演变表述不准确的是A.春秋时孔子创立以仁为核心思想体系的儒学B.战国时荀子提出“民贵君轻”思想,发展了孔子学说C.西汉时董仲舒对儒学加以发挥,使其处于统治地位D.宋代时朱熹集理学发展之大成,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新儒学4.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

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流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A. 儒道墨法B. 墨儒法道 C.法儒道墨 D. 道法墨儒5.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是指A.吸收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B.正统的儒家学说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的儒学D.儒家学说与权术6.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与“大一统”局面出现之间的关系是A.用政治上的统一保证思想上的统一B.用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C.为政治上的统一赋予神权色彩D.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7.董仲舒认为,“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

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48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分,共48分)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其根本原因是A.众多著名思想家的努力结果 B •地主阶级成为统治阶级C.周王室无法控制诸侯争霸导致 D •牛耕和铁农具的推广使用冲击井田制2、龙飞同学写关于民族精神方面的作文,可能引用下列哪句名言:A、己所不予,勿施于人 B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3、电影《墨攻》讲述了由香港影星刘德华饰演的墨家智者革离孤身拯救遭十万赵国大军围攻的梁城的故事,据说拍戏前刘德华苦读相关剧本资料,下列介绍故事背景的资料违背史实的是A.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B.原先地位低的“士”阶层开始崛起C.有些墨家学派成员会使用铁犁牛耕D•“学在官府”导致墨家不能办私学”4、某欧洲文化旅游团在一所中学图书馆参观时问学生,"The river can carry a boat,yet,itcan turn the boat over as well,, ,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作舟和水,这句话最早见于中国哪位古代思想家的著作?这位学生正确的回答是Er Zhou Ke kua ng5、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民族的文化走向。

在当时的中国,最具有典型意义的现象是: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6、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中,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的是:A、儒家思想B、法家思想C、墨家思想D、道家思想7、朱熹是继孔孟之后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

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世界万物的本原B、社会发展的规律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人的情感、感受&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来穿衣,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A、甲一儒,乙一墨,丙一法,丁一道B、甲一道,乙一儒,丙一墨,丁一法C 甲一儒,乙一法,丙一墨,丁一道D、甲一道,乙一墨,丙一法,丁一儒9、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

高二历史下册第一次月考测试题(附答案)

高二历史下册第一次月考测试题(附答案)

高二历史下册第一次月考测试题(附答案)高二历史试题 (考试用时:100分钟满分分值:100分 )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1.有人认为:“(中国)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实是一部‘帝王专制史’;而今后的中华通史,将是一部‘民主政治史’。

”从帝王专制到民主政治的历史转型中,成功的开端是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甲午战争 D.辛亥革命 2.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有 A.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B.欧洲共同体成立 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D.北约成立 3.《法学总论》第二篇第一条指出:“罗马人所适用的,一部分是自已特有的法律,另一部分是全人类共同的法律。

”对材料中前后两个法律解释正确的是 A. 前者指习惯法,后者指成文法 B. 前者指成文法,后者指习惯法 C. 前者指公民法,后者指万民法 D. 前者指万民法,后者指公民法 4、至唐为止,法律规定嫡子才拥有财产继承权。

至宋代,庶子也可参与财产分配。

到了明清时期,非婚生子也拥有程度不一的财产继承权。

从家庭内部权力关系来说,上述变化反映出的趋势是 A、家父掌权日益趋于巩固 B、家庭成员关系趋于平等 C、嫡妻的地位日渐上升 D、传统家庭观念逐渐解体 5、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之战,是李鸿章一生遇到的最大的挫折―――“海军费绌,设备多不完,惟鸿章知之深。

朝野皆不习外事,谓日本国小不足平,故全国主战,独鸿章深知其强盛,逆料中国海陆军皆不可恃,故宁忍诟言和。

朝臣争劾鸿章误国,枢臣日责鸿章,乃不得已而备战。

” 材料反映李鸿章是 A、出卖国家主权的卖国贼 B、“避战求和”以保权位的职业官僚 C、知己知彼、了解国际局势的政治家 D、不战屈人之兵的军事家、外交家 6、1953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一条规定,“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各民族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计48分)1. 商王通过垄断神权来强化王权,与神沟通则依赖于乐,所谓“乐以致神”;到了西周,周公在“制礼”的同时也不忘记“作乐”。

这些现象说明“乐”()A . 具有强大的辅政功能B . 使王权充满神秘色彩C .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 . 成为商周联系的纽带2. 《论语》中,孔子门徒在社会问题和哲学问题上多有分歧;孔子死后,“儒分为八”。

这反映出当时儒学的特征是()A . 思想内涵的丰富性B . 核心理念的多样性C . 治国措施的深刻性D . 传播阶层的广泛性3. 董仲舒放弃了先秦儒家的那种罕言天道的重人事而轻自然的思维方式,开始像道家、阴阳家那样大讲天道,并由天道来推演与论证其形而下的人道。

董仲舒此举意在()A . 弥补先秦儒学存在的弊端B . 以神化君权提升儒学地位C . 糅合道家、阴阳家的理论D . 迎合汉武帝大一统的需要4. 明代一些皇帝认为,“以一人之智,处万机之繁,岂能一一记忆不忘,一一处置不误。

”设立内阁可以“拾遗补过”,“广知民事,为理道之助”。

由此可见,明朝内阁()A . 强化了君主个人独裁B . 负责行政事务的执行C . 拥有对皇帝的监察权D . 补充了中枢决策机制5.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写道:“本富为上,末富次之,奸富最下”;“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以末致财,用本守之”。

这些观念反映了()A . 西汉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 . 休养生息导致经济结构变化C .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极大提高D . 司马迁主张农工商并重发展6. 王阳明主张“致良知”,“良知”即“天理”,是先天就具备的,是“圣人”和“愚夫愚妇”共同具备的。

这一认识()A . 吸收借鉴了西方的民主思想B . 颠覆了传统社会的等级观念C . 暗含否定权威利于思想解放D . 继承发展了儒家的民本思想7. 宋代茶馆大多招雇“茶博士”主持日常营业管理。

“茶博士”精通烹茶技艺,是城市中职业化、专业化技术雇工,为市民阶层中有特色的人群之一这表明宋代()A . 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B . 茶在市民生活中占主导C . 雇工制发展和商业繁荣D . 市民生活观念发生改变8. 汉代流行的“深衣”将人的身体掩盖得严严实实(图1)。

东晋南朝,江南上层社会流行男装宽袍大袖,女装长裙曳地、大袖翩翩、饰带层叠(图2)。

促成这种服饰式样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图1 汉代深衣图2 魏晋服饰A . 农耕经济的发展B . 审美水平的提升C . 政局的相对安定D . 社会思想的变动9. 据统计,1865—1905年,超过70%的教育精英是官员子弟,来自全国各地的“绅士”阶层;1906—1952年,超过60%的教育精英来自地方专业人士和商人子弟,尤其是江南地区。

这一变化()A . 受益于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B . 是近代教育体制变革的结果C . 表明政治形势左右教育格局D . 折射出社会结构的剧烈变迁10. 1876年李圭作为中国工商界的代表,到美国费城参加世界博览会,环行地球一周后写了《环游地球新录》,李鸿章还为之作了篇序,士大夫争相购买,坊间也相率翻版。

这一现象说明()A . 国人认识世界有了新的途径B . 向西方学习思潮蔚然成风C . 洋务运动推动了出版业发展D . 李鸿章的社会影响力强大11. 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卷十二》中,对近代列强在华不同时期投资第一位的相关数据统计(见下表)。

这些数据反映出()A . 近代英国在华投资额不断下降B . 近代美国在华投资额不断增长C . 甲午战争后日本开始占据第一D . 甲午战争后英国丧失绝对优势12. 在民国初年的教科书中,“第二次鸦片战争”的重要性要高于鸦片战争。

但随着“帝国主义侵略”成为教科书的叙事主线,对这两场战争影响重要性的表述发生了逆转,即作为“帝国主义侵略”开端的鸦片战争成为近代史起点,并被赋予了更重要的历史意义,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则渐渐被忽视。

这说明()A . 材料多寡影响历史事件的解释B . 主观情感影响史家史事的评判C . 时代发展影响历史叙事和评判D . 学术研究影响教科书叙述风格13. 国民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分析道,小农经济在中国广泛存在和发展,而且长期以来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在中国的矛盾斗争和连绵不断的封建军阀割据混战,使得红色政权的存在获得了缝隙,革命的发展大有回旋余地。

毛泽东意在强调()A . 坚持武装斗争的重要性B . 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C . 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D . 工农武装割据的可行性14.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相继颁布了《奖励工艺品暂行条例》《华侨回国兴办实业奖励法》《工业奖励法》等文件,同时邀请蔡元培、马寅初分别担任监察院长、立法院财政委员会委员长。

由此可以推知()A . 国民政府积极扶持民族工业B . 兴办实业成为当时中国主流C . 民族工业发展障碍逐步被扫除D . 国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治15. 下图是20世纪40年代,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发行的扫盲普及读物“抗日三字经”的摘录。

它体现出中共()这阶段,多困难……行宪政,首当先,新民主,真民权……非一党,把权专……和欧美,不一般,资本家,专政权……也不是,像苏联,劳动者,执政权……村长副,也要选……非完(顽)固,非汉奸,谁都有,参政权……A . 重视政权建设和民众启蒙B . 社会动员取得了显著成效C . 开始探索正确的革命道路D . 否定了欧美和苏联发展模式16. 历史上,西南地区疟疾疫情十分严重,长期被视为“瘴疠之地”。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通过组织建设、宣传教育、普及服药、卫生扫除等多方面措施,基本控制了疫情。

这反映了建国初期()A . 地域发展差异缩小B . 国家治理效能显著C . 公共卫生体系的完善D . 西部大开发初见成效17. 在论述新中国的民主制度时,毛泽东认为,二者应该是按照核子和电子的动力学相互联系起来。

核子虽小,却非常重。

环绕核子的电子很轻,却是自由的。

没有电子,就没有进步。

据此可知,毛泽东旨在强调()A . 要求实现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B . 要实现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C . 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性D .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18. 1955年《人民日报》报道:湖北部分县袜子、肥皂、食盐、热水瓶脱销;有的地区为完成销售任务而限制购买,如买一斤糖搭一瓶白兰地酒,买一斤肉搭半斤干鱼;部分民众见商品供需紧张,干脆一次性买足了七年的火柴、两年的盐。

出现这些现象的背景是()A . 自然灾害严重影响人民生活B . 计划经济形成过程存在矛盾C . 西方经济封锁造成物资紧缺D . 国营经济尚未掌握经济命脉19. 如图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和七十周年的纪念邮票,这两张邮票()A . 反映了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B . 否定了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C . 表现了不同时期的建设成就D . 歌颂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20. 1987年6月12日,《经济日报》头版刊登的读者来信中说:“我无论如何不能理解:过去微利、亏损,甚至连工资都发不出的企业反而是社会主义,现在有了利润的企业反而是资本主义,真是怪事!”由此引发了全社会关于租赁企业姓“资”姓“社”大讨论。

这表明()A . 政府对经济的控制日益强化B . 市场经济模式受到国人推崇C . 国有企业改革即将全面开启D . 国人思想观念亟待继续解放21. 如表20世纪60年代的国际组织(部分)上表可以用来说明,20世纪60年代()A . 能源合作是国际合作的主流B . 两极格局受到一定程度冲击C . 全球有序贸易新时期的开启D . 第三世界国家面临巨大挑战22.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一份中共中央工作文件指出:由于美国低估会议的可能成果,以及美、英、法之间存在着多种矛盾,中国应该采取积极方针,打破美国封锁、禁运、扩军备战的政策,促进国际紧张局势的缓和。

与这份文件相关的外交活动()A . 推动了印度支那问题的顺利解决B . 使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外交关系C . 打破了美国遏制中国的外交僵局D . 确立的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准则23. 西方有说法认为,世界上传印阅读最广的书,第一是《圣经》,第二就是《民法大全》,堪称“法律圣经”。

对“法律圣经”理解正确的是()A . 罗马法的具体规范后代法学家不可更改B . 罗马法的法律技术适用于任何历史时期C . 罗马法已经完成了当今社会的立法工作D . 罗马法蕴涵的精神是近现代法律的先驱24. 1955年,英国史学家巴勒克拉夫提出“全球史观”,并呼吁要“重新估价历史”。

许多具有全球视野的著作相继问世,如麦克尼尔的《世界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威尔斯的《世界史纲》等。

这一现象反映出()A . 传统的西方中心论走向终结B . 文化发展受到时代潮流影响C .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D . 学术界为美国全球扩张服务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计52分)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自古以来注重救灾制度的建设,蠲免税赋就是重要的措施之一。

唐以前并没有固定的蠲免标准,唐以后规定趋于详细唐时救济区域多在京师,而对于偏远的岭南一带所占比例甚少。

隋唐时还出现了义仓制度,宋代又出现了社仓制度。

道光年间,西方社会的救荒济贫思想与中国传统救荒理论相融合,产生了一些新的救灾制度。

比如官方单纯的救济演变为更注重对灾民进行生产技能的培训。

在政府救助的同时,往往鼓励民间富户捐献,很大程度上补充甚至部分取代了政府在灾荒救济中的角色与地位。

——摘编白李军《我国古代救灾制度的演变特征》材料二在英国减灾救灾机制中,首相是减灾救灾管理体制的最高行政官,而协调和决策的最高机构为内阁紧急应变小组。

在政府减灾救灾中实行分权化和多元化管理,鼓励多部门参与和协作。

英国的新闻媒体非常发达,并具有很强的独立性与专业性,在灾害信息传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英国政府高度重视与民问公益组织在减灾救灾事务上的合作,非政府组织是政府之外公共应急资源的筹集者,它们可以广泛动员政府财政体系之外的社会公益资源来向危机受害者提供援助,有效弥补政府的资源短缺。

——摘编自孔新峰《英国减灾救灾社会参与机制分析》(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救灾制度的措施,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在救灾制度建设上与中国古代的共同特点,概述二者在国家治理中所体现的历史价值。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以下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展的部分关键词:真理标准、小岗村、中美建交、伤痕文学、一国两制、三转一响、喇叭裤、第一生产力、经济特区、计划生育、万元户、义务教育、希望工程、农民工、手机、市场经济、呼啦圈、南方谈话、股市、依法治国、互联网、入世、神舟号、莫言、高铁、中国梦、一带一路、共享经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