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血方剂

合集下载

补气血中药中医方剂

补气血中药中医方剂

补气血中药中医方剂气属于阳,血属于阴,气与血之间具有阴阳相随、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

下面小编准备了补气血中药中医方剂,希望对您有帮助!补气血中药中医方剂方1大枣10~15个,粳米100克。

加水,二者一起煮粥。

本方补气血,健脾胃,对于胃虚食少,脾虚便溏,气血不足,以及血小板减少、贫血、慢性肝炎、营养不良有较好效果。

方2粳米100克,新鲜牛奶半磅。

先以粳米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牛奶再煮为粥。

本方补虚损,润五脏,益老人;适用于中老年人体虚衰弱,气血亏损,病后虚羸、口干作渴,以及反胃噎膈,大便燥结等症。

方3取约3斤重母鸡1只,粳米100克。

将母鸡剖洗干净,浓煎取汁,以原汁鸡汤分次同粳米煮粥,先用旺火煮沸,再改用微火煮到粥稠即可。

本方滋养五脏、补益气血。

适用于年老体弱、病后羸瘦,气血亏损所引起的一切衰弱病症。

方4牛肉1千克,食盐适量,黄酒250毫升。

将牛肉洗净,切成小块,放入锅中,加水适量,大火煮开,去除血污和浮沫,继续小火煎煮半小时,调入黄酒和食盐,煮至肉烂汁稠时即可停火,待冷佐餐食用。

本方补脾胃,益气血,适于虚弱、消瘦、少食、乏力、精神倦怠者食用。

方5童子鸡1只,黄酒、生姜、食盐、葱白各适量。

将鸡宰杀,去除内脏和鸡毛,洗净切块,在汽锅内放入鸡块,并放葱、姜、黄酒、食盐等佐料,不加水,利用汽锅生成的蒸馏水,制得“鸡露”。

佐餐,饮露食肉。

本方益气、补精、肥健,凡体弱、产后、病后、老年消瘦者均可酌情选用。

方6松子仁50克,蜂蜜25克,胡桃肉50克。

松子仁、胡桃肉捣成碎末,与蜂蜜拌匀,上火煮沸遂停火,待冷装瓶备用。

本方润肺益肾、补中肥健,适用于身体瘦弱者长期服用。

方7太子参15克,山药、白术各10克、生黄芪15克,麦冬、黄芪各10克,黄精、鸡血藤各15克。

水煎服,每周服1剂。

本方益气补血,主治形体消瘦,肤色无泽,精神不振。

方8黑大豆100克,猪油适量。

黑大豆如作酱法,取黄捣末,调入猪油熬炼成膏。

每次1匙,开水冲服,每日2次。

四物汤是补血养血经典方

四物汤是补血养血经典方

四物汤是补血养血经典方四物汤最早见于晚唐蔺道人着的《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东汉名医张仲景又进行了改进,变成了《金匮要略》中的名胶艾四物汤——后来被尊为补血调经之主方,专门用来治疗妇科血症,被后世医家称为“妇科第一方”。

四物汤是由当归、川芎、白芍和熟地四味中药组成,其中又以当归、熟地为主药。

熟地含有甘露醇、维生素A等成分,与当归配伍后,可使当归的主要成分阿魏酸含量增加,使当归补血活血疗效增强,能对付女性脸色苍白、头晕目眩、月经不调、量少或闭经。

四物汤何以能成为妇科补血调经的经典方呢?中医认为,四物汤主要调理肝血,而女性血虚,应该注重调肝,因为肝和血密切相关:肝脏具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就像一个人体“血库”一样,当人体因为疾病或者生理活动需血量增加时,肝脏就把贮藏的血液排出来,以供机体活动的需要。

如果肝脏有病,藏血的功能失常,就等于“血库”枯竭了一样,根本不能满足人体的各项功能,比如,不能滋养眼睛,则两目昏花、干涩、夜盲;不能充盈血海,则妇女月经量少,甚至闭经;若是肝失疏泄,就像“血库”漏水一样,则藏血不固,易引起出血病变,如衄血、妇女月经过多或崩漏等。

“四物汤”是中医补血、养血的经典药方,被称为妇人病的圣药,具有补血、行血、活血的功效,由当归、熟地黄、川芎及芍药组成。

女性在月经周期后,总会面色发黄,因此补血、调经、养颜变成了女性的三件大事。

每次月经后补“四物汤”,能使面色红润,滋润皮肤。

1、四物汤不但能帮助人体活血化瘀、排除血块,还可以减轻月经期间的疼痛感,改善贫血状况,让手脚不易冰冷。

2、四物汤还是美容圣品,因为它有助于气血顺畅,所以常喝四物汤能让你脸色红润、肌肤更光滑,看起来年轻好几岁!3、四物汤既能补血养血,又能活血调经的常用方剂,血虚者可用来补血,血瘀者可用来活血。

4、四物汤可帮助活血化瘀、排除血块,并减轻腹胀腹痛,使经血排出顺畅。

5、四物汤可减少月经来潮时的贫血、头晕目眩及经血不出的状况。

常用补气中药方剂都有些什么

常用补气中药方剂都有些什么

常用补气中药方剂都有些什么俗话说,十个女人九个虚,女性气虚是件正常的事情,但是我们也不能不在意,气虚也是会带来危害的。

那么气虚怎么办?中医是如何看待气虚的,中医有什么好的补气方法呢?下面由店铺给大家介绍补气的中药方吧,仅供大家参考。

补气的中药方四君子汤“四君子汤”由人参(后人将其换成了党参,更适合日常饮用)、茯苓、白术、甘草四味药组成。

虽只有简单的四味药,君臣佐使的搭配却令人叫绝。

不亏是补气第一方(补血第一方是四物汤)。

人参,大补元气,健脾养胃,为君;白术,健脾、燥湿,以助运化,和人参,以增强人参的益气健脾之功,为臣;佐茯苓渗湿健脾,苓术合用,促进健脾除湿和运化之力的增强;使甘草,甘温,能调诸药,让它们共同发挥补气健脾的效果。

因四味药材均属于平、温药材,不燥热,补性平和,品性中正,不偏不倚,从了“君子致中和”的古意。

所以用“四君子”来命名。

【功用】益气健脾、补益脾胃之气。

也是补气基础方。

【主治】脾胃气虚之症。

面色白,不爱动也不爱说话,说话声小,气短,疲劳乏力,没精神,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舌边有齿痕,脉虚弱。

以及体质虚弱、低血压、贫血、慢性胃炎等。

四君子汤标准配方:人参、白术、茯苓各9g,甘草6g,此方人参还可以换成党参,甘草可以换成炙甘草。

八珍汤八珍汤全方八药,实为四君子汤和四物汤的复方。

使用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党参(或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制成,有补气之功效。

【功用】补益气血。

【主治】气血两虚证。

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耳眩,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饮食减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

(本方常用于病后虚弱、各种慢性病,以及妇女月经不调等属气血两虚者。

)八珍汤标准配方党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9克、炙甘草6克、熟地10克、当归10克、白芍8克、川芎5克【用法】上为末,每服三钱(9克)水一盏半,加生姜五片,大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时候,通口服(现代用法:或作汤剂,加生姜3片,大枣5枚,水煎服,用量根据病情酌定)。

补血第一方:四物汤

补血第一方:四物汤

补血第一方:四物汤
有“妇科养血第一方”美名的四物汤,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最早见于晚唐医书,后被载于中国第一部国家药典——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四物汤是补血汤,且见效快。

【组方】熟地18g、当归18g、白芍15g、川芎9g
【功效】补血活血,润肤养发,改善面色苍白、肌肤粗糙等状况。

【方解】当归可以减轻妇女经前疼痛、腹胀,对缓解抑郁情绪也有帮助;熟地含有甘露醇、维生素A等成分,能使当归补血活血疗效得到增强;川芎可活血祛风,还富含维生素E;白芍能增强细胞免疫,充盈气血。

【制法】不仅可以单纯地煎水服用,还可以用来炖鱼、炖肉煲汤。

四物排骨汤:
1、排骨洗净斩块,汆水捞起;
2、将当归、熟地、川芎、白芍各物洗净,放入过滤纱袋中;
3、煮沸瓦煲里的清水,放入所有材料,武火煮沸,转文火煲一个小时,下盐调味即可食用。

当归补血汤方剂配方

当归补血汤方剂配方

当归补血汤方剂配方当归补血汤【方剂名】当归补血汤,元·《内外伤辨惑论》。

【组成】黄芪一两(30克)、当归二钱(6克)。

【用法】上药研粗末,水煎服。

现临床常用饮片作汤剂煎服。

【功效】补气生血。

【主治】劳倦内伤,元气虚弱,肌热面赤,烦偈欲饮,妇人经期、产后血虚发热、头痛,疮疡久溃不愈,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

【临床运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白细胞减少症、功能性子宫出血、糖尿病肾病、肾病综合征,又用于治疗肝纤维化、痹证、产后便秘、视网膜炎、血尿、咳喘等病症。

1.肾性贫血:在皮下给予rHu EPO 2 000U基础上配合当归补血汤口服(A组)治疗肾性贫血32例,与皮下给予rHu EPO3000 U(B组)治疗18例对照,疗程8周。

结果:两组治疗后Hb.HCT.RBC.PLT水平均明显升高,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A组SBP、DBP上升程度明显小于B组;A组CRE.BUN 有所下降,而B组则有所上升。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年第2期)2.劝能性子宫出血:在性激素和人工周期法基础上配合加味当归补血汤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48例(试验组),与性激素和人工周期法治疗48例对照。

疗程7日。

结果:试验组痊愈18例,显效16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痊愈10例,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62.5%。

(《中国处方药》2014年第11期)3.糖尿病肾病:Meta系统评价当归补血汤对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

纳入文献5篇,包括356例。

结论: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而言,在进行同等常规治疗的条件下,辨证使用当归补血汤可以减少患者的空腹血糖(FBS)、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并提高治愈率等的变化情况。

(《时珍国医国药》2014年第10期)4.肝纤维化:在西药常规护肝治疗同时配合当归补血汤治疗肝纤维化患者58例(研究组),与单纯西药常规护肝治疗58例对照。

疗程3个月。

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A、LN、IVC和PCⅢ均有不同程度降低;治疗后两组患者ALT、AST、TBIL降低,A/G升高。

中医《方剂学》补益剂(补血)——四物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中医《方剂学》补益剂(补血)——四物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中医《方剂学》补益剂(补血)——四物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一、组成当归去芦,酒浸炒(10克)、川芎(8克)、白芍(12克)、熟干地黄酒洒蒸(熟地黄已有成品;干地黄,即生地黄晒,用12克)各等分二、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渣热服,空心食前。

若妊娠胎动不安,下血不止者,加艾十叶,阿胶一片,同煎如前法。

或血脏虚冷,崩漏,去血过多,亦加胶、艾煎(现代用法:作汤剂,水煎服。

一剂煎三次,早、午、晚空腹时服)。

三、歌括1.四物汤四物归地芍与芎,营血虚滞此方宗;妇女经病凭加减,临证之时可变通。

2.圣愈汤东垣方中有圣愈,四物汤内加参芪;气虚血弱均能补,经期量多总能医。

3.桃红四物汤四物汤内桃红入,活血行血又逐瘀。

四、功用补血调血。

五、主治冲任虚损。

月水不调,脐腹疼痛,崩中漏下。

血瘕块硬,时发疼痛。

妊娠胎动不安,血下不止,及产后恶露不下,结生瘕聚,少腹坚痛,时作寒热。

六、方解本方是补血调经的主方,它是从《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篇》中的芎归胶艾汤去阿胶、艾叶、甘草而成。

对诸种血虚证,均以本方为基础随证化裁。

冲为血海,任主胞胎。

若冲脉虚损,则妇女月经量少,色淡,经期推迟。

再加下焦寒滞,则小腹作痛。

若脾虚而不摄血,肾虚而冲任不固,则崩中漏下等证亦可相继发生。

又或肝寒血滞,血行不畅而瘀停,可兼现块硬结,少腹、脐周作痛。

本方以当归补血、活血;熟地补血为主;川芎入血分理血中之气;芍药敛阴养血。

故全方尽属血分药。

但组合得体,补血而不滞血,行血而不破血,补中有散,散中有收,构成治血要剂。

若血寒,经期腰腹疼痛,可酌加炮姜、桂枝、吴萸、枳壳、香附、桑寄生、续断温寒,理气,行血,止痛。

若妊娠胎漏,可加阿胶、酒炒艾叶、炙甘草变为“芎归胶艾汤。

若血瘀不行,可加丹参、桃仁、红花而逐瘀行血。

若血虚而有郁热,可加黄芩、丹皮;若气虚而不摄血,可加潞党参、黄芪、白术。

总之,本方随证加减,可统治诸种血证。

七、附方及方论1.圣愈汤(《医宗金鉴》):熟地七钱五分(20克)、白芍酒拌,七钱五分(15克)、川芎七钱五分(8克)、人参七钱五分(一般用潞党参20克)、当归酒洗,五钱(15克)、黄芪五钱,炙(18克)、水煎服。

补气补血的中医方剂

补气补血的中医方剂

补气补血的中医方剂有哪些?一、归参山药猪腰《百一选方》【原料】当归10克,党参10克,山药10克,猪腰500克,酱油、醋、姜丝、蒜末、香油适量。

【制法】将猪腰切开,剔去筋膜、肾盂,洗净,当归、党参、山药装入纱布袋内,扎紧口,同放入锅内,加水适量,清炖至猪腰熟透,捞出猪腰,冷却后,切成薄片,放在盘子里。

拌入酱油、醋、姜丝、蒜末、香油即可。

【服法】可佐餐食用。

【功效】养血,益气,补肾。

【应用】气血亏损兼肾虚的心悸、气短、腰膝酸痛、失眠等症。

二、当归羊肉汤《济生方》【原料】当归15克,黄芪25克,党参25克,羊肉500克,葱、姜、料酒、味精各适量。

【制法】羊肉洗净,当归、黄芪、党参装入纱布袋内,扎好口,与葱、姜、盐、料酒一起放入锅内,加水适量。

置武火烧沸,再用文火煨炖,直至羊肉熟烂即成。

食用时可酌加味精。

【服法】吃肉和汤。

可早晚各食一次。

【功效】养血补虚。

【应用】血虚及病后、产后体弱,脘腹冷痛,血虚宫冷崩漏及各种贫血。

【注意事项】外感发热、咽喉肿痛、牙痛者不宜食用。

忌用铜器,忌食南瓜。

三、糯米阿胶粥《食医心鉴》【原料】阿胶30克,糯米60克,红糖少许。

【制法】先用糯米煮粥,待粥将熟时,放入捣碎的阿胶,边煮边搅匀,稍煮两三沸即可。

【服法】晨起空腹食用。

【功效】养血补虚,止血安胎。

【应用】用于血虚引起的妇女月经过少,胎动不安及虚劳咳嗽,久咳咯血,或吐血、衄血、大便出血。

【注意事项】本粥应间断服用,连续服食易致胸满气闷。

脾胃虚弱、阳气不足者不宜食用。

四、龙眼酸枣仁粥《食物与治病》【原料】龙眼肉10克,炒枣仁10克,芡实12克。

【制法】炒枣仁捣碎,用纱布袋装。

芡实加水500毫升,煮半小时后加入龙眼肉和炒枣仁,再煮半小时。

取出枣仁,加适量白糖,滤出汁液。

【服法】不拘时间,随时饮用,并吃龙眼肉及芡实。

【功效】养血安神,益肾固精。

【应用】凡因心阴血虚、虚火内扰不能下济肾阴,出现心悸、怔忡、神倦、遗精等症者,皆可服用。

补血补铁中药方剂都有什么

补血补铁中药方剂都有什么

补血补铁中药方剂都有什么贫血,中医称为血虚,是临床十分常见的一种疾病。

引起血虚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先天不足,二是后天失养。

后天失养主要为饮食不节,损伤脾胃。

下面由店铺给大家介绍补血补铁的中药方吧,仅供大家参考。

补血补铁的中药方1.熟地30g,水煎服,每天一次,连服5~7天。

有补气血、滋肾水、益神明的作用。

《本草纲目》讲:“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利耳目、黑须发、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崩漏、经候不调、胎产百病。

”2.当归20g,水煎服,每天一次,连服5~7天。

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的作用。

因其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活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

3.首乌18g,水煎服,每天一次,连服5~7天。

有补肝肾、益精血、涩精止遗的作用,为滋补良药。

4.阿胶32g,烊化服,每天一次,连服5~7天。

有补血滋阴、止血安胎的作用,为“养血润燥,养肺除热要剂。

”久服可轻身益气。

5.鸡血藤30g,水煎服,每天一次,连服5~7天。

有补血活血、祛淤生新、舒筋脉、去风湿的作用。

对体虚血少,血不养筋而经络不舒之症最为相宜,尤以老人妇女更为合适。

补血补铁喝什么汤好牛肉西红柿汤材料:新鲜西红柿和一斤牛腩、少许八角、花椒、葱和姜、蒜。

做法:1.先把牛腩和西红柿切成核桃大的块备用;干净的牛腩不用焯水,用少许油煸炒八角、花椒出香味之后捞出,放入姜、蒜片和牛腩翻炒到牛腩表面稍干时加料酒;再翻炒数下添入开水,放入锅中炖一个半小时。

2.取出炖好的牛腩倒在炒锅里,放入西红柿块,小火慢炖15分钟收汁,用水淀粉勾芡后撒葱花即可。

功效:牛肉中含铁最多,补气血,是调脾胃上好的食物,且热量也不高。

西红柿的作用在于补充维生素C,因为维生素C可以促进铁的吸收,还含有可以抗衰老防癌的番茄红素。

还有就是香菜,香菜属热性,可用来助汗排湿。

羊肉鹌鹑汤材料:鹌鹑1只,羊肉200克,小麦仁50克,生姜、料酒、食盐各适量。

做法:鹌鹑去毛及肠杂洗净,羊肉切小块。

补气补血中药方剂

补气补血中药方剂

补气补血中药方剂气血虚让人看起来没精神,下面由店铺给大家整理了补气补血中药方剂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补气补血中药方剂参胶补血汤【处方】人参、阿胶、云苓、白术、甘草、川芎、当归、白芍、熟地、远志、麦冬、枣仁。

【功能主治】产后下血过多,心血耗极,惊悸,其脉动而微。

【各家论述】四物补血,四君补气,阳生则阴长,气盛则血充;阿胶之甘平,麦冬之甘苦,性皆微凉,可以滋少阴浮燥之火;远志之苦温,枣仁之酸温,直入心经,益肝胆,使心肾相交,成水火既济之功。

当归补血汤【处方】黄耆30克当归(酒洗)6克【制法】上二味,哎咀。

【药理作用】1.促进蛋白质合成《中成药研究》1986(7):44,体外培养肝细胞内加当归补血汤后,(5-H3)尿嘧啶核苷掺入增强,细胞内核仁RNA在G1期的合成率提高,细胞增生活跃,RNA合成率高。

证明能促进RNA和蛋白质合成,对恢复肝功能有临床意义。

2.保护肝脏《中医药信息》1986(1):32,通过当归补血汤对氢化可的松所致的大鼠肝损伤的实验观察,证明本方对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3.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新医药学杂志》1979(3):56,本方对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有明显增强作用。

【功能主治】补气生血。

主劳伤血虚,产后血脱,疮疡溃后脓血过多,外伤大出血等,阴血亏虚,发热烦躁,口渴引饮,目赤面红,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者。

现用于各种贫血、过敏性紫癜等血液病属血虚气弱者。

【用法用量】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备注】方中重用黄耆大补脾肺之气,以资生血之源;配以当归养血和营,则阳生阴长,气旺血生,虚热自退。

补气解晕汤【处方】人参30克生黄耆30克当归30克(不酒洗)黑芥穗9克姜炭3克【功能主治】补气养血。

主正产气虚血晕。

【用法用量】水煎服。

连服四剂。

【备注】方中黄耆补气,使气壮而生血;当归补血,使血旺而载气;荆芥炭引血归经;姜炭温经行瘀。

合用则血气两旺,瘀去新生,不解晕而晕自解。

治疗贫血的中药方剂

治疗贫血的中药方剂

中药方剂在治疗贫血方面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以下是几种常用的中药方剂:
1.四物汤:由当归、熟地黄、白芍和川芎组成。

四物汤有滋补血液、调经止痛的功效,适
用于血虚引起的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

2.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药、山萸肉、茯苓、泽泻和牡丹皮组成。

六味地黄丸具有滋
阴养血、益气固精的作用,适用于虚寒型贫血、阳痿、早泄等症状。

3.归脾汤:由当归、白术、茯苓、甘草和生姜组成。

归脾汤能够补脾胃、益气生血,适用
于脾胃虚弱所致的贫血、食欲不振等症状。

4.补血饮:由当归、黄耆、熟地黄、白芍、桑椹和红枣组成。

补血饮具有补益气血的作用,
适用于体虚贫血、失眠健忘等症状。

请注意,中药方剂在治疗贫血时一般需要根据个人情况和具体病因来调整剂量和配伍。

因此,在使用中药方剂治疗贫血前,最好咨询专业中医师的建议,并按照医师的指导进行治疗。

同时,如果出现严重的贫血症状,还应及时就诊并接受西医的治疗。

十大中医药经典名方

十大中医药经典名方

十大中医药经典名方1. 四物汤(补血安胎方)四物汤是一种补血的中药方剂,主要用于补血安胎。

其功效是补血调经,益气安胎,对于久咳不止,面色苍白,心悸怔忡,手足发凉,月经不调等症状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配方:当归12克、川芎9克、熟地9克、白芍12克。

2. 四神丸(镇痛止血方)四神丸是一种镇痛止血的中药方剂,主要用于经闭、痛经等症状。

其功效是活血化瘀,镇痛止血,对于老年人或身体虚弱的人痛经以及月经过多、经期不调等症状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配方:川芎、桂枝、红花各等分、茯苓6克。

3. 逍遥丸(活血化瘀方)逍遥丸是一种中药活血化瘀方剂,主要用于女性月经过多、改善子宫寒凉、子宫肌瘤、乳腺增生等症状。

其功效是活血化瘀,调和气血,对于提高人体免疫力、抗癌等也有一定的作用。

配方:桃仁15克、红花10克、香附10克、益母草20克、川芎10克、玄参10克、当归10克、生地10克、甘草10克。

5. 眉毛膏(消肿散结方)眉毛膏是一种消肿散结的中药方剂,主要用于甲状腺结节、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其功效是消肿散结,抗炎利咽,对于甲状腺肿瘤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配方:黄芩10克、金银花10克、香薷10克、地黄9克、甘草5克、白茅根5克。

6. 安神补脑丸(安神益智方)安神补脑丸是一种安神益智的中药方剂,主要用于改善失眠、多梦、健忘、头晕乏力等症状。

其功效是安神益智,补充精神,改善记忆力等症状。

配方:当归10克、白芍10克、五味子10克、枸杞子10克、龙眼肉10克、熟地10克、茯苓10克、党参10克、甘草5克。

8. 清热解毒口服液(清热解毒方)清热解毒口服液是一种清热解毒的中药方剂,主要用于解热、解毒、清热等症状。

其功效是清热解毒,对于感冒、发热、口腔溃疡等症状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配方:金银花15克、连翘10克、荆芥10克、薄荷10克、黄芩10克、芦根10克。

10. 五子衍宗丸(健脾消食方)五子衍宗丸是一种健脾消食的中药方剂,主要用于改善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

中医如何补血 推荐八款补血惊人的食疗

中医如何补血 推荐八款补血惊人的食疗

中医如何补血推荐八款补血惊人的食疗--> 很多女性都有贫血的现象,那么你知道中医如何来调理吗?女性贫血可以多吃燕麦粥还有枸杞粥等食疗。

一起去了解一下还有哪些中医食疗方可以补血。

女性每个月总有大姨妈来看她,大姨妈一来就会大出血。

这很容易造成女性贫血,那么女性如何来补血呢?试试这八款中医食疗方吧。

1、四物汤四物汤是既能补血养血,又能活血调经的常用方剂,血虚者可用来补血,血瘀者可用来活血。

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少女性因月经不正常而影响生活,四物汤可帮助活血化瘀、排除血块,并减轻腹胀腹痛,使经血排出顺畅。

此外,四物汤更可补充铁剂,减少月经来潮时的贫血、头晕目眩及经血不出的状况。

2、黑糯米补血粥黑糯米、桂圆和红枣是大家都知道的补血好东东,再加上营养价值很高的山药,益气养血的功效更显着。

用黑糯米、红枣、桂圆、山药、红糖熬汤,每个月记得喝哦。

老中医提醒,桂圆虽然可以补血气、促进血液循环,但是不易消化,每次放七八个就可以(寒胃的朋友可以下2片红参)。

换季时节,皮肤容易干燥粗糙、瘙痒可用排骨一根、枸杞适量、红枣12枚,当归4片,将排骨洗净血水放入砂锅,加入枸杞、红枣、当归,也可放点葱、姜片,大火烧开,再小火炖至排骨酥烂,盐、鸡精调味即可。

以上几种食材配在一起炖煮,能收到滋阴润燥,养颜护肤的辅助作用。

4、养颜补血燕麦粥先泡好核桃、红枣、龙眼干,把燕麦清洗干净,倒进电饭锅里,加适量水,开煮了!记得要看看时间,粥滚开了就换到熬粥档,出锅前放些红糖。

5、双红补血汤红薯500克、红枣10克、红糖适量,清水2000毫升,备齐后一起下锅煮开,红薯熟时再下红糖,喜欢吃南瓜的也可以把红薯换成南瓜。

6、黄豆雪梨猪脚汤常喝梨汤对女人很有好处,梨子自古就有百果之宗的美誉,用雪梨来做汤,更可以祛咳润肺,清心美肤。

喝这道雪梨大豆猪手汤,对于光滑皮肤、缓解声沙、口干有明显的效果,还能降血压。

雪梨1个、大豆50克、猪脚半只、一块姜、盐,猪脚用水除去异味,分成块;加入去核切块的雪梨、大豆、猪脚和姜片3片,加足清水煮到滚开,维持旺火继续沸煮15分钟转慢火再煲1个小时,汤就煲好了,喝之前根据个人口味加盐调味。

养血补血养肝的中药处方

养血补血养肝的中药处方

养血补血养肝的中药处方:中药方剂为:当归15克、熟地20克、首乌15克、阿胶12克(烊化冲服)、白芍15克、元肉10克,枸杞12克、党参20克、鸡血藤20克、黄芪15克、灵芝15克、桂枝10克、甘草10克心肌缺血中药方心肌缺血是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病,可引起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梗塞等病证。

现代医学认为,心肌缺血是由冠脉血流不能满足心肌的需要而引起,是某支狭窄冠状动脉的供血区灌注减少所致。

中医一般采用辨证分型治疗心肌缺血,可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心血瘀阻型:症见心胸憋闷疼痛、痛引肩背、肢麻、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薄、脉涩或结代。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通脉。

方用血府逐瘀汤合丹参饮加减。

当归、川芎、赤芍、桃红、红花各12克,丹参30克,檀香、砂仁、枳壳、柴胡、郁金、元胡各10克。

心痛剧甚者加乳香、没药各12克;偏热盛苔黄者加黄芩、苦参各10克。

痰浊壅盛型:症见胸闷气短、肢体沉重、痰多、恶心、纳差、舌质淡胖、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通阳宣痹、化痰降浊。

方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全瓜蒌20克、薤白、清半夏各12克,薏苡仁15克,陈皮、枳壳、茯苓各10克,砂仁.生姜各6克。

痰瘀互结症候者加丹参20克,川芎、红花各10克;热痰偏盛者加石菖蒲、黄连各10克。

心阴两虚型:症见胸闷、心悸气短、头晕乏力、失眠多梦、舌质淡红、苔薄或少津、脉细无力。

治法:益气养阴通脉。

方用生脉散合炙甘草汤加减:党参、麦冬、生地、五味子、炙甘草各30克,黄芪30克,阿胶(烊化)、炒枣仁各10克,丹参、当归各20克。

气虚乏力明显者加人参10克;肝肾阴虚者加女贞子、何首乌各15克,山萸肉10克。

心肾阳虚型:症见心悸气短、胸闷、乏力汗出、畏寒肢冷、舌质淡或胖、苔薄、脉沉细或结代。

治法:益气温阳、强心复脉。

方用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减:人参、熟附子、桂枝、干姜各10克,熟地黄、麦冬、五味子各15克。

伴阳虚浮肿者加黄芪30克,防己15克。

用法:以上证型:每日一剂,水煎分两次口服,连续服药15天为一疗程。

中医《方剂学》补益剂(气血双补)——泰山馨石散(《景岳全书》)

中医《方剂学》补益剂(气血双补)——泰山馨石散(《景岳全书》)

中医《方剂学》补益剂(气血双补)——泰山馨石散(《景岳全书》)一、组成人参一钱(3~克)、黄芪一线(15克)、当归一钱(8克)、川续断一钱(5克)、黄芩一钱(克)、白术二钱(10克)、川芎八分(4克)、芍药八分(6克)、熟地黄八分(10克)、砂仁五分(4克)、炙甘草五分(4克)、糯米一摄(5克)。

二、用法水一盅半,煎七分,食远服。

但觉有孕,三、五日常用一服;四月之后,方无虑也(现代用法:一剂煎三次,早、午、晚空腹时服)。

三、歌括十全大补减桂苓,更加续断砂糯芩;气血双补安胎好,泰山磐石是方名。

四、功用益气健脾,养血安胎。

五、主治妇女妊娠,气血两虚。

胎动不安或屡有堕胎宿患,面色淡白,倦息乏力,不思饮食,舌质淡,苔薄白,脉滑无力,或沉弱。

六、方解本方证是由气血虚弱,胞宫不固,胎元失养,以致胎动不安,甚或流产。

故用人参、黄芪、白术、炙草以补脾益气;当归、熟地、芍药、续断补益肝肾,养血和血。

其中白术与黄芩相配,具有健脾清热以安胎之功。

少用砂仁,取其辛温而涩,既可理气和中,亦可安胎。

川芎配在补血、养血药中,是调和血中之气。

糯米甘平养脾胃而固胎元。

诸药配伍,共收益气健脾,补养肝肾而安胎元之功。

本方系十全大补汤减肉桂、茯苓,加续断、黄芩、砂仁、糯米而成。

减去肉桂,是防其辛热动阳能助阳动火而致因热动胎。

减去茯苓,因其淡渗易使津液下行外泄,对养胎不利。

本方在原书加减有:“觉有热者,倍黄芩,少用砂仁;觉胃弱者,多用砂仁,少加黄芩。

”现代常用本方治疗孕妇习惯性流产,从妊娠两月起,每周服用一剂,连服2~3个月,有一定效验。

七、文献摘录(方论)徐东皋:“妇人凡怀胎二、三个月,惯要堕胎,名曰小产。

此由体弱,气血两虚,藏府火多,血分受热,以致然也。

医家又谓安胎多用艾、附、砂仁,热补尤增祸患,而速其堕矣。

殊不知,血气清和,无火煎烁则胎自安而固,气虚则提不住,血热则溢妄行。

欲其不得乎?香附虽云快气开郁,多用则损正气;砂仁快脾气,多用亦耗真气。

四物汤配方介绍范文

四物汤配方介绍范文

四物汤配方介绍范文四物汤是中医常用的一味补血养颜的药方,由当归、熟地、白芍、川芎四味药材组成。

该方具有补血养颜、调经止痛、舒缓经血量过多等功效。

下面将详细介绍四物汤的配方、功效、用法和注意事项。

一、配方:四物汤由当归、熟地、白芍、川芎四味药材组成。

具体配方如下:1.当归:补血调经,养颜美容。

2.熟地:滋补肝肾,益精血。

3.白芍:清热凉血,舒缓经痛。

4.川芎:活血散瘀,调理经脉。

以上四味药材按照适量比例混合煮沸即可。

二、功效:四物汤主要功效有以下几点:1.补血养颜:四物汤主要由滋补血气的当归、熟地组成,可调理气血不足的体质,改善肤色暗黄,缺乏光泽的问题。

2.调经止痛:四物汤含有滋养肝肾的熟地、活血化瘀的川芎,可调理月经不调、经期痛经等妇女常见的问题。

3.舒缓经血量过多:四物汤中的白芍具有清热凉血的作用,可有效舒缓经血量过多引起的腹痛、头晕等症状。

三、用法:四物汤的用法简单易行,具体操作如下:1.准备材料:将当归、熟地、白芍、川芎按照适量比例准备好。

2.混合煮沸:将以上四味药材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煮沸约30分钟。

3.喝药汤:待药汤煮沸后,将药渣过滤掉,留下药汤饮用。

四、注意事项:1.四物汤虽然是常用的补血养颜方剂,但并不适用于所有人群,特别是经期过多、带下量大、孕妇等人群谨慎使用。

2.服用四物汤时应根据个人体质和症状进行适量调整,避免超量服用或过度滋补引起的问题。

3.在服用四物汤期间,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食物,以免影响药效。

总之,四物汤作为一味传统中药方剂,具有补血养颜、调经止痛、舒缓经血量过多等多种功效。

需要注意的是,四物汤并非适用于所有人群,患有特殊疾病或特殊体质的人群应慎重使用,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务必遵循适量用药的原则,注意饮食调理,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桃红四物汤配方详解及功效

桃红四物汤配方详解及功效

桃红四物汤配方详解及功效引言桃红四物汤,又称四物汤加桃仁、红花,是中医经典的补血养血方剂,具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的功效。

它主要用于治疗月经不规律、痛经、血虚头晕、面色无华等症状。

本文将对桃红四物汤的配方进行详细解析,并探讨其功效与作用原理。

一、桃红四物汤的配方桃红四物汤的主要成分包括:当归、白芍、熟地黄、川芎、桃仁、红花。

以下是各成分的详细解析:1. 当归:当归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

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的功效。

主要用于治疗血虚引起的月经不调、痛经、血瘀等症状。

2. 白芍: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

具有养阴柔肝、活血止痛的功效。

主要用于治疗肝郁气滞引起的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

3. 熟地黄:熟地黄味甘,性微温,归肝、肾经。

具有滋阴补肾、补血养血的功效。

主要用于治疗肾阴不足引起的月经不规律、血虚头晕等症状。

4. 川芎:川芎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

具有活血行气、止痛的功效。

主要用于治疗血瘀引起的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

5. 桃仁:桃仁味苦、甘,性平,归心、肺、大肠经。

具有活血化瘀、润燥通便的功效。

主要用于治疗血瘀引起的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

6. 红花:红花味苦,性微寒,归心、肝经。

具有活血化瘀、凉血解毒的功效。

主要用于治疗血瘀引起的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

二、桃红四物汤的功效与作用原理桃红四物汤具有以下几种主要功效:1. 活血化瘀:桃红四物汤中的当归、川芎、桃仁、红花等成分都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够改善血液循环,消除血瘀,从而缓解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

2. 调经止痛:桃红四物汤中的当归、白芍等成分具有调经止痛的作用,能够调节女性的内分泌,改善月经不规律、痛经等症状。

3. 补血养血:桃红四物汤中的当归、熟地黄等成分具有补血养血的作用,能够改善血虚症状,如头晕、面色无华等。

4. 滋阴补肾:桃红四物汤中的熟地黄具有滋阴补肾的作用,能够改善肾阴不足引起的月经不规律等症状。

5. 润燥通便:桃红四物汤中的桃仁具有润燥通便的作用,能够改善便秘症状。

补血养颜四物汤

补血养颜四物汤

补血养颜四物汤在没有名牌化妆品的古代,美女们如何能维持白里透红、水嫩细滑的容颜呢?一波接一波的美容风暴给了我们答案:汉方内调就是最适合东方人体质的保养良方!女生们,别只顾武装自己的梳妆台,也走进中药铺寻找美丽,让自己变成一个“面若桃花”的美人儿吧。

真正美丽的脸庞不靠彩妆,而是由内而外焕发出健康、红润的肤色。

对于中国女生来说,中药店里有几味药是专门为她们准备的,比如白芍、川芎、当归、熟地,将这四种中药一起熬煮,就是有着一千多年历史、中医界称之为“妇科养血第一方”的“四物汤”。

四物汤简介【组成】当归(10克)川芎(8克)白芍(12克)熟地(12克)【功用】补血调血。

【主治】冲任虚损。

月水不调,脐腹疼痛,崩中漏下。

血瘕块硬,时发疼痛。

妊娠胎动不安,血下不止,及产后恶露不下,结生瘕聚,少腹坚痛,时作寒热。

【用法】现代服法:作汤剂,水煎服。

可一日服用三次.早、午、晚空腹时服。

【禁忌】忌荤腥,寒凉,辛辣。

【类别】补益类【来源】《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异名】地髓汤(《圣济总录》卷一六四)、大川芎汤(《鸡峰普济方》卷十六)。

四物汤四大主角介绍当归:【性味与归经】甘辛,温。

入心、肝、脾经。

【功用主治】补血调经,此外还有泽颜润肤的功效,在保护女性健康方面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熟地:【性味与归经】甘,微温。

入肝、肾经。

【功能与主治】能对付女性脸色苍白、头晕目眩、月经不调,与当归配伍还能增强当归的补血、活血疗效。

川芎:【性味与归经】辛,温。

归肝、胆、心包经。

【功能与主治】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癥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既为妇科主药,又是治疗头痛良方,还能影响内分泌系统,减轻乳房不适、心情焦虑及沮丧等经前症状。

白芍:【性味与归经】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主入血分,敛降而微升散【功用主治】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

治胸腹胁肋疼痛,泻痢腹痛,自汗盗汗,阴虚发热,月经不调,崩漏,带下。

老中医:养血调经的经典方的四物汤

老中医:养血调经的经典方的四物汤

四物汤【名方出处】唐代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使用历史】约1100年。

【主要成分】熟干地黄,当归,白芍,川芎。

【整体药性】温热。

【功能主治】补血和血,主治营血虚证。

【典型征象】心悸失眠、头晕目眩、面色无华等。

【禁忌人群】湿盛中满,脾虚便溏及血崩气脱之证,不宜使用。

四物汤最早见于晚唐蔺道人著的《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原方只有简简单单四味药:当归、地黄、芍药、川芎,其功效为活血、补血、调经,是中医用得最多的方剂。

四物汤是补血、养血的经典方剂,也是妇科最常用的药方,它的知名度很高,在医学界可用耳熟能详、如雷贯耳来形容。

别看四物汤只有四味药,它在经过加加减减后,会衍生出一系列的“子方”“孙方”。

据不完全统计,四物汤的系列方达800多个,真可谓是方剂中的“祖师爷”。

女人以补血为重略懂中医的人应该都听说过“妇女以血为本,以血为用”这句话。

血液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对脏腑、经脉等有滋养、调节作用。

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是“血肉之躯”,在气血的活动上基本相同。

不过,女性因为生理上的“磨难”,有着耗血和失血的特点。

所以,在临床治病和用药上,更要注重血的问题。

《本草纲目》记载:“女子,阴类也,以血为主。

”《圣济总录》也指出:“妇人纯阴,以血为本,以气为用。

”《金匮要略》妇科三篇中介绍了很多治疗方法,始终本着妇女以血为主,以血为用,“有余于气,不足于血”的特殊情况,在遣方用药上,时时刻刻不忘以血为宗。

从来月经那一天起,女人就面临着失血的问题,在生育时更是如此。

俗话说“一个胎儿三桶血”,孩子在母亲的腹中是完全依靠母亲的营养气血喂养大的,整个孕期就是一个耗血失阴的过程。

女人如果不注意补血,就会像枯萎的花儿一样,黯然失色,失去向上的生机。

如何补血呢?我国传统医学经过几千年的探索和实践,开发出不少针对女性健康的经典方剂,其中四物汤被专家称为“女性补血第一方”。

四物汤是由当归、川芎、白芍和熟地四味中药组成,其中又以当归、熟地为主药,熟地和当归的搭配可以称作是“黄金组合”,两者相互作用增强疗效,能对女性脸色苍白、头晕目眩、月经不调、量少或闭经等症有很好的疗效。

补血方剂的配伍规律

补血方剂的配伍规律

补血方剂的配伍规律
补血方剂是中医学中常见的一种中药配方,用于治疗贫血、气血
不足等症状。

在中药配伍中,补血方剂的配伍规律尤为重要,因为不
同中药之间的搭配关系会影响其功效和副作用。

首先,补血方剂中常用的中药有当归、熟地黄、黄芪等,这些中
药具有活血、滋阴、益气等功效,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同时,这些中药的搭配会增强它们的功效,产生协同作用,有利于治
疗贫血等疾病。

其次,补血方剂的配伍注意原则也很重要。

首先,要注重中药的
基本功效,避免不当搭配产生副作用。

比如不要将性质凉的中药和性
质热的中药搭配使用,以免影响患者身体的平衡。

其次,应注重中药
的相克和相宜关系。

一些中药之间有相克关系,不宜搭配使用,例如
当归和乌梅,茯苓和川芎等。

相宜的中药搭配可以提高其功效,比如
熟地黄和当归的搭配就有协同作用。

最后,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进行个体化的配伍。

同样的补血
方剂对于不同的患者可能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要结合患者的年龄、
病情、体质等因素进行个性化调配,以达到最佳疗效。

总之,补血方剂的配伍规律尤为重要,不仅可以提高其功效,还
能减少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因此,在选药和搭配中要遵循中药预防治
疗的基本理念,才能更好地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滋阴补血的方剂

滋阴补血的方剂

滋阴补血的方剂咱中国人都讲究个气血充足,这滋阴补血可是门大学问呢!你想想,要是身体里的阴和血不够了,那得多难受呀,就像花儿没了水,能开得鲜艳吗?所以啊,咱得重视起来。

要说这滋阴补血的方剂,那可真是不少。

就好比四物汤,那可是经典中的经典呀!熟地、当归、白芍、川芎,这几味药搭配在一起,就像是一个默契十足的团队,齐心协力为身体补充阴血。

熟地就像个老大哥,稳稳地提供滋养;当归呢,像是个活力四射的小伙子,积极地带来生机;白芍像个温柔的姑娘,默默地呵护着;川芎就像是个机灵的小鬼头,让一切都活跃起来。

你说神奇不神奇?还有六味地黄丸,这也是大名鼎鼎的呀!它里面的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就像是一组各司其职的小能手。

熟地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山茱萸酸酸甜甜的,给身体带来别样的滋味,山药呢,健健康康的。

它们一起努力,让身体的阴血保持平衡。

咱再说说归脾汤。

这名字听着就亲切,就好像是专门为咱的身体归脾似的。

里面有党参、白术、黄芪、当归、茯神等等好多药呢。

它们就像一群好朋友,一起为身体的健康加油助力。

党参像是个可靠的伙伴,白术像个踏实的助手,黄芪像是个充满活力的运动员,当归还是那个带来生机的它。

这么多好东西凑在一起,能不好吗?你可别小瞧了这些方剂,它们就像是身体的小卫士,时刻守护着我们。

想象一下,要是没有它们,我们的身体会变成啥样?那肯定是无精打采,干啥都没劲儿呀!所以呀,我们得好好了解它们,知道啥时候该用哪个。

当然啦,用这些方剂也得注意,不能随便乱用哦。

就像你穿衣服得合身一样,用药也得适合自己的身体状况。

要是用错了,那可就麻烦啦。

最好呢,还是找个专业的中医大夫给看看,人家那才是专家呢!总之,滋阴补血的方剂可是咱身体健康的好帮手。

咱得珍惜它们,好好利用它们。

让我们的身体像春天的花朵一样,绽放出健康美丽的光彩!咱可不能亏待了自己的身体,对吧?所以,赶紧行动起来,让这些神奇的方剂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一份保障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中医角度上来讲脾的生理特性是什么?(1) 先天之本在肾,后天之本在脾。

肾主藏精:肾藏有先天之精,为构成人体胚胎的原始物,是脏腑阴阳之根,故称为"先天之本”;脾主运化:负责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源,运化水谷是指脾都饮食物得消化吸收和转输精微物质的作用;脾主升:为升清和升举两方面,升清指将消化吸收的水谷精微物质从中焦上输于心肺及头面五官,通过心肺的作用化为气血,营养全身。

故称脾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

在肾者,因其所藏之精气,禀受于父母,形成于出生之前。

在脾者,因其运化水谷精微,灌溉营养一身,而此功能只有在既生之后才能发挥,故称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说: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这是脾胃为后天之本的主要理论根据。

说是“气血”,应包含“精”、“津液”等在内,“气血”也是一种简略称法。

但“精”与“津液”又可隐含于“血”之中,通常认为血的组成即是营气和津液,而血与精是相互化生的,故中医历来讲“精血同源”。

气血对于人体生命,是极端重要的。

一身上下、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无一处不需要气血滋养。

脾胃从饮食中摄取的精微物质,化生血液,皆知血之源在脾胃。

气是从哪里生成的呢?人体后天之气的根本是宗气,产生于胸中,但也必需有脾胃运化的水谷之精气的参与。

宗气的产生,乃是脾运化转输于肺的水谷之精气,与肺所吸入的自然之清气,在胸中相结合而成。

由此生成的宗气中,又分出阴阳二等,出胸中后分行于脉之内外,营行脉中,卫行脉外。

卫固为气,而营亦为气。

营气在脉中,与津液合而成血液。

关于元气与脾胃之气概念上的关系,有两种说法。

其一,元气来源于先天,藏于肾中,运行于后天,得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的滋养而能充足。

其二,认为脾胃之气即是元气。

表面看来,两种说法是有矛盾的。

实际上,这里正好把脾胃之气(略称胃气) 化生为元气的过程统一起来。

《素问》云:“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

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

”又说:“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

”脉象中的胃气,更显然是指元气了。

元气之根在于肾,肾被称为元气的先天之来源,而此处又称脾胃为元气后天之来源,那么先天之来源与后天之来源是什么关系呢?显然,元气是一种特殊的生命物质,它只属于生命个体,而不是从外界获得的。

当我们说,脾胃运化水谷精微,化生元气(或滋养元气)时,不是说水谷精微已经是元气了。

水谷精微其实只提供产生元气的原材料,而元气的产生是在机体内被“加工”出来的。

如何“加工”呢?两个基本条件缺一不可:一是以肾为根本的先天之元气为基原,二是靠机体的气化功能为条件。

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以水谷精微为原材料通过气化功能产生元气,实际就是对肾中所藏先天之元气的“复制”。

新产生出的元气,其本质特征甚至形态结构(如果元气有形态结构的话)都应和先天之元气完全一样。

从水谷精微化生元气,其实就是将摄入的营养物质“同化”为自身的生命物质,这是生命在时空中运动的必然方式。

因此,所谓先天之元气、后天之元气,只是从其来源上加以分别,而其“元气”自身应是没有差别的。

所以我们可以在元气不足的时候可以通过药物和食物的调节来补元气。

脾胃不足百病丛生说:脾胃之病,固有虚实不同。

然实证多暂病,限于脾胃自病,而影响全身较少;虚证则多为久病,并必然影响全身,导致各种各样的疾病。

究其理,是因脾胃一虚,则元气衰少,各脏腑组织皆失其养而百病丛生。

李东垣一部《脾胃论》,均从此。

立论脾胃不足元气亏乏而致百病丛生者,其病机大致有三。

其一,元气虚衰则卫外无力,外邪易于侵入;其二,元气不足,脏腑失养,功能减退;其三,元气虚衰则脾气不升,春夏之令不行,生机渐息。

①脾胃元气不足与外邪入侵:脾胃内伤,元气不足,外邪乘虚而入。

但此虽有外邪,必是“虚邪”;由于邪轻,其外证亦轻,与纯感外邪所致之外感病自是不同。

②元气不足与脏腑失养:脾胃为元气化生之本源,元气之衰旺,全赖脾胃之强弱。

若脾胃一病,元气即衰,五脏六腑皆失所养,而百病从生。

因此,同样是脾胃虚弱,元气不足,其疾病表现却是千变万化的。

有表现于五脏者,有表现于六腑者,有表现于经络者,有表现于四肢百骸者,异常纷繁。

即如表现于五脏者,又有心、肝、脾、肺、肾之不同。

其在脾者,固不待言,而在心、肝、肺、肾者,可称之为“心之脾胃虚”、“肝之脾胃虚”、“肺之脾胃虚”、“肾之脾胃虚”。

其中“肺之脾胃虚”一词,《脾胃论》中已明确提出。

在《脾胃论·肺之脾胃虚论》中李东垣直接言明:“脾胃虚,则肺最受病”。

是因肺为脾之子,母虚及子则肺亦虚,而成脾肺气虚之证。

故凡治肺虚者,若不补脾胃是未得其本。

李东垣于此证创制“升阳益胃汤”,冀脾胃健旺,阳气上升而得温养于肺,以除洒淅恶寒等肺症。

其余心、肝、肾三脏,李东垣虽未明言“心之脾胃虚”等词,而在《脾胃论·脾胃胜衰论》中,已通过引用《内经》“至而不至,是为不及,所胜妄行,所生受病,所不胜乘薄之”的原文,进行了详细阐述。

“至而不至”,此处理解为脾胃之气不足,元气虚衰。

脾胃元气一虚,心火即不生脾土,而变生阴火来乘土位;心火旺时肺金受邪,脾土复不能生养肺金;心火旺则肝木亦旺,肝木乘势而妄行来伐中土;肝木升发妄行,肾水借其势而反来侮土等等,种种变症,言难尽之。

故李东垣最后指出:“脾胃之病,不可一例而推之,不可一途而取之,欲人知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

”③元气虚衰与脾气不升:在气机升降中,脾主升而胃主降。

升者,水谷之精气;降者,饮食之糟粕。

就元气化生而言,重在脾气之升。

历来倡论“脾宜升则健”,是说脾气上升,将水谷精气上输于肺,参与宗气的生成,而后方能营养周身。

李东垣脾胃学说中,也特别重视脾气的升,他认为“升”象征春夏生长之气,于生命是有利的,而“降”则如秋冬收藏之气,于生命是不利的。

他在《脾胃论》中多次引用《素问·五常政大论》“阴精所奉其人寿,阳精所降其人夭”原文,并解释说:“阴精所奉,谓脾胃既和,谷气上升,春夏令行,故其人寿;阳精所降,谓脾胃不和,谷气下流,收藏令行,故其人夭。

”为什么概言脾胃,而只赞升而不赞降?显然,他只是从水谷之精气方面来说的。

水谷之精气,在脾胃的共同作用下,从脾上升,而水谷之糟粕,自然经胃下行。

相反,如果没有胃之降浊,脾的升清也不能正常地进行。

脾胃之气的正常升降,其前提是元气不虚。

脾胃元气充足,则清升浊降。

而经脾气上升者,亦为元气。

因此,元气主激发、推动各脏腑的生理功能,故至为宝贵。

故元气一衰,脾胃即不能升发清气上行,继而元气更衰,各脏腑皆不得滋养,出现所谓“秋冬令行”的现象。

脾胃之气的上升,不但需要元气的充沛,还需要少阳胆气的鼓舞。

充沛的元气和正常胆气的升发,是脾胃之气上升的两个基本条件。

调理脾胃后天有为说:前已述及,脾胃为后天之本,是在肾为先天之本的基础上发挥作用的。

从因果关系上分析,先天之本是首要的条件。

如果没有先天的基础,后天的气化功能便不会发生,脾胃化生气血的功能也无法体现。

然而,先天既然禀受于父母,已生之后,即无更改。

比如人生为男,不可变女;人生为女,不可变男。

又如子女多肖父母形容,亦不可随意造作。

调理脾胃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对药物的转运方面。

从某种意义上说,脾胃在人体是一个极重要的枢纽机关。

这表现在以下三个主要方面:一是脾胃健旺,饮食能进,气血自生,百病自愈。

《内经》中反复指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即指此而言。

又《素问》对“五虚”的预后说:“浆粥入胃,泄注止,则虚者活。

”《灵枢》中曾说平人绝谷七日即死,何况病人,必以饮食为愈病之本。

药物虽能调气血,而药物中并无气血;气血不生于药物,必生于水谷。

人体之所以能祛邪者,非药物之能,实水谷气血之功。

《素问》讨论“阴阳交”预后时说:“人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精胜则当能食而不复热。

……今汗出而辄复热者,是邪胜也,不能食者,精无俾也。

”故临床上不管遇到多么复杂的病情,只要病人尚能饮食,总是易治;若久病体虚而饮食不入,当视为危重之患。

调理脾胃,乃是治病之首务。

二是脾胃升降自如,清浊自分,而气机乃调。

气机升降,无器不有。

肺之宣发肃降,肝之疏泄升发,升降互济,能调节周身气机。

心火自升,得肾水而降;肾水自降,得心火而升,水火既济,能平衡一身阴阳。

但这些升降,都是以中焦脾胃之升降为枢纽的。

脾气升清,上达于心肺,然后升已而降;胃气降浊,下行大肠与膀胱,然后降已而升。

故脾胃之升清降浊,乃一身气机升降出入之枢纽,脾胃升降正常,则周身升降皆顺;脾胃升降一阻,则上下左右皆不通矣。

所以凡欲调理气机者,当先察脾胃升降如何。

若脾胃升降无差,但视病之所在调之即可;若兼脾胃升降不顺者,先调其脾胃气机,则众所不调,可因一拨中州,而皆应手而调。

三是脾胃调和,气血顺行,诸邪易去。

凡治实证,皆应祛邪。

邪之所出,一赖元气充足,祛邪有力;二赖气机调畅,邪有出路。

元气生于脾胃,前已述及。

邪之出路,或从下而泄,或从上而吐,或从表而发。

从下者,必赖胃气下降,六腑顺行;从上者,赖于阳气升发,脾气随少阳而上行;从表者,则是胃中津液经脾阳鼓升而外透肌肤。

脾胃属土,土为万物所归,糟粕浊气,皆从此而得清理。

凡有水饮、痰湿者,不得脾之运化则不能去。

所以调理脾胃气机,令气血调和,经脉通畅,六腑顺行,为祛邪愈病之总钥。

(2)“脾性主静”和“脾性能兼”是对“脾主运”的生理功能的本质阐述静是脾之性,但不是生理目的。

在静的基础上,产生了动,才是脾的生机所在。

脾居中央而守气血,守气血的目的是为了运行于四旁。

这就是脾不但能静,而且能“兼”的意义所在。

静主内守,兼主外营,内守外营,相辅相成。

脾静而内守,则留气以自养,脾兼而外营,则行气而灌溉四脏。

五脏皆得气血充养,整体的生命活动才能健旺。

生命体的存在不是单纯的静,也不是单纯的动,而是动静的结合。

所谓动静的结合,是指形、气、神三者之中,生命的能量是呈波动式地在形、气、神三者之间环转流动的。

能量集中流至之处,即是运动发生之所,反之则静。

此处“生命的能量”相当于阳气,阳气所至则动,阳气离去必阴气到来,阴来则静。

动者不能恒动,因为阳气至者必衰;静者不能恒静,因为阴气至者亦必返。

同时之中,人体动静俱在,只是形、气、神三者动静互见而已。

八十年代曾有过“生命在于运动”与“生命在于静止”的大辩论,结果是未有结论而终,关键在于没有从时空流转上全方位地认识生命的本质。

(3) 脾喜燥恶湿历来论脾喜燥恶湿甚多,对于“燥”与“湿”二字,尚有探讨之必要。

一般来说,燥湿二字指气候特征。

四时六气之中,春主风,夏主暑热,长夏主湿,秋主燥,冬主寒。

按五行分类,湿属土,与脾相应,故湿气通脾。

既然湿气通脾,脾何以反恶之?其实,脾所恶者,是六淫之湿,而非六气之湿。

六淫之湿,是为“邪湿”,而非“正湿”。

邪湿伤脾,令脾气困重,运化不及,故恶之。

气至长夏,霖霪雾露,连绵不解,脾运不及,疾病辄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