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实验共25页
药剂学实验报告
![药剂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23165a8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04.png)
药剂学实验报告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进步,药物在人类生活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药剂学作为药物研究和开发的基础学科,对于药物的制备、稳定性、疗效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在此,我们将分享一份关于药剂学实验的报告,旨在探究药物的理化性质和制剂特点。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一系列药剂学实验,深入了解药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其在制剂中的应用。
实验一:药物溶解度的测定在这一实验中,我们选择了广泛应用的氨咖黄敏片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采用逐步稀释法,测定氨咖黄敏片的溶解度。
结果表明,该药物在水中的溶解度为X g/mL。
这一实验结果对于后续的制剂研发提供了参考。
实验二:药物稳定性的研究药物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湿度、光照等。
为了研究药物的稳定性,我们选取了利巴韦林注射液作为对象,进行了灭菌、加速老化和稳定性测试。
结果表明,利巴韦林注射液经过灭菌处理和加速老化测试后,在常温下存储半年,其稳定性基本保持不变。
实验三:药物制剂的制备药物的制剂是指将药物与适宜的辅料混合、进行制备和改良的过程。
本次实验我们选择了利巴韦林阴道泡腾片作为制备对象。
通过制备过程,我们成功将利巴韦林注射液转化为阴道泡腾片,并且通过质量控制的方法确保了该制剂的稳定性和疗效。
实验四:药物制剂的评价在制剂研发过程中,对药物制剂的质量进行评价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选取了盐酸右美托咪定滴眼液进行了评价实验。
通过测定其pH值、滴定滴数、含量一致性以及外观和稳定性等指标,我们对该制剂进行了全面的评价,并确保了其符合药典标准。
总结:药剂学实验报告通过一系列药剂学实验,对药物的理化性质和制剂特点进行了深入探究。
通过测定药物的溶解度、研究药物的稳定性、制备药物制剂以及评价药物制剂的质量等步骤,我们进一步了解了药物的性质和制剂的特点。
这些实验结果对于药物研发和制剂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和降低不良反应提供了有效的科学依据。
药剂学实验报告
![药剂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d26623e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cc.png)
药剂学实验报告1. 引言药剂学是药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药物的制备、贮藏、稳定性和适应性等方面。
药剂学实验则是药剂学课程中的重要实践环节,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药物制剂的基本原理与技术。
本实验报告旨在详细介绍并分析我所进行的药剂学实验。
2.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制备具有一定功能的药物制剂,加深对药剂学理论的理解,培养实践操作的能力,并了解药物质量标准及其测试方法。
3. 实验方法本实验采用以下步骤进行:1.选择药物和辅料:根据实验要求选择适合的药物及辅料。
2.准备药剂溶液: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方法将药物和辅料溶解于溶剂中。
3.药剂制备:将药剂溶液按照一定的工艺要求进行混合、搅拌、过滤等处理。
4.质量检测:对制备好的药剂进行质量检测,包括外观、溶解度、PH值、浓度等指标。
5.数据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并给出实验结论。
4. 实验结果和讨论经过实验操作和数据统计与分析,得到了以下实验结果:•外观:制备好的药剂悬液呈乳白色,无明显颗粒。
•溶解度:药剂在溶剂中溶解良好,无明显析出物。
•PH值:药剂的PH值在6-8之间,符合药物质量标准要求。
•浓度:药剂的浓度符合预期值,并且符合药物质量标准。
通过以上结果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实验操作符合要求:本次实验操作标准,在制备药剂过程中控制了相关变量,得到了较为理想的实验结果。
2.药剂质量良好:制备的药剂外观良好,溶解度和PH值符合质量标准,浓度与预期一致,说明药物制剂工艺可靠,质量可靠。
5. 实验心得通过本次药剂学实验,我深刻体会到了药剂学的重要性。
合理选择药物和辅料、准确制备药剂溶液、控制制剂工艺等无不对药剂的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同时,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我们需要严格遵守实验室操作规程和安全规范,确保自己的安全和实验的顺利进行。
药剂学实验不仅增加了我的实践经验,也加深了我对药物制剂的了解。
同时,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培养了我合理思考和数据分析的能力,并促使我对实验结果进行全面检查和判断。
药剂学实验报告
![药剂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f6ffa28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05.png)
药剂学实验报告药剂学实验报告一. 实验目的1. 掌握固体药剂质量水平测定的方法和步骤;2. 掌握固体药剂含量测定的步骤;3. 锻炼实验操作技能。
二. 实验原理本实验主要涉及固体药剂的质量水平测定和含量测定。
以某药物为例进行说明:1. 质量水平测定质量水平是指固体药剂中主要成分的含量,直接影响药物的疗效。
质量水平测定是通过称量一定质量的药剂,提取主要成分,然后化学定量分析得出。
2. 含量测定含量是指固体药剂中某一成分的含量,也是药物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含量测定是从药剂样品中提取该成分,并通过化学分析或计算结果来得出。
三. 实验操作方法1. 质量水平测定(1) 取适量的药剂样品,称量记录质量;(2) 将药剂样品溶解至适量的容器中;(3) 使用适当的试剂与主要成分反应,沉淀或形成复合物;(4) 过滤沉淀或复合物,收集沉淀;(5) 干燥沉淀,称量记录质量;(6) 根据质量差和计算公式,得出质量水平。
2. 含量测定(1) 取适量的药剂样品,称量记录质量;(2) 溶解药剂样品,使用适当的试剂产生反应;(3) 根据反应产物的形成与否,通过仪器测定或比色法得出含量。
四. 实验结果及分析1. 质量水平测定样品质量:10.00g沉淀质量:2.00g则质量水平 = (沉淀质量 / 样品质量) × 100% = (2.00g / 10.00g) × 100% = 20%2. 含量测定样品质量:5.00g测得反应产物质量:3.00g反应产物中药物质量:2.50g则含量 = (反应产物中药物质量 / 样品质量) × 100% = (2.50g / 5.00g) × 100% = 50%五.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测定,药剂样品的质量水平为20%,含量为50%。
六. 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我掌握了固体药剂质量水平测定和含量测定的方法和步骤。
在实验中,我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药剂的称量、溶解、反应等步骤,保证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药剂学实验
![药剂学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6fbdb83b580216fc700afd3b.png)
O/W乳剂型基质的水杨酸软膏制备 1、
水杨酸 单硬脂酸甘油脂 白凡士林 十八醇 十二烷基磺酸钠 甘油 对羟基苯甲酸乙脂 蒸馏水 加至 1.0g 0.4g 1.0g 1.6g 0.2g 1.4g 0.04g 20g
2、操作
取白凡士林、十八醇和单硬脂酸甘油酯置于烧 杯中,水浴加热至70~80℃使其熔化。将十二 烷基磺酸钠、甘油、对羟基苯甲酸乙脂和计算 量的蒸馏水置另一烧杯中加热至70~80℃使其 溶解,在同温下将水液以细流加到油液中,边 加边搅拌至冷凝,即得O/W乳剂型基质。 取水杨酸置于钵体中,分次加入制得的基质研 匀,即得。
实验5 微囊的制备
实验目的: 1、熟悉制备微囊的复凝聚法工艺; 2、熟悉光学显微镜目测法测定微囊体积径的 方法 实验内容: 鱼肝油(或液状石蜡)复凝聚微囊的制备
1、处方
鱼肝油(或液状石蜡) 明胶 阿拉伯胶 5%醋酸溶液 36%~37%甲醛溶液 蒸馏水 3g 3g 3g 适量 适量 适量
2、操作
药剂学实验
实验1 片剂的制备
实验目的:
1、掌握湿法制粒压片的一般工艺; 2、掌握单冲压片机的使用方法。
实验内容与操作:
1、处方
维生素c 淀粉 糊精 酒石酸 硬脂酸镁 50%乙醇 5.0g 2.0g 3.0g 0.1g 0.1g 适量
2、操作 称取维生素c粉、淀粉、糊精混合均匀。 将酒石酸溶于50%乙醇中,按适量一次加入混 合粉末中,制成软材。 通过18~20目筛制成湿粒,60℃以下干燥 干颗粒与硬脂酸镁混匀,压片。
3、操作注意 维生素c在湿润状态下较易分解变色,应尽量 缩短制粒时间,并宜60℃以下干燥。 酒石酸量小,为混合均匀,宜先溶入适量乙醇 中。
4、出现问题及处理办法
松片:细粉过多;含水量不当;制粒时乙醇浓度过高; 润滑剂或黏合剂不适; 粘冲:颗粒潮;润滑剂不足或分布不匀;冲模表面粗 糙;室内湿度或温度太高; 崩解时间超限:压力或硬度过大;崩解剂少; 裂片:压力过大;黏合剂或湿润剂不当;细粉过多; 颗粒过分干燥; 片重差异超限:颗粒粗细相差悬殊; 叠片:粘冲;下冲上升位置太低
最新药剂学实验报告
![最新药剂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4f28859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14.png)
最新药剂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合成、纯化和表征一种新型药物分子,探讨其药理活性及潜在的临床应用。
通过实验过程,加深对药剂学原理的理解,并掌握药物合成的关键技术。
实验材料:1. 起始原料:化合物A和化合物B2. 溶剂:无水乙醇、冰醋酸3. 试剂:氢氧化钠、盐酸4. 纯化材料:柱色谱硅胶、乙醇5. 仪器设备:旋转蒸发仪、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质谱仪(MS)、核磁共振仪(NMR)实验方法:1. 合成:将化合物A和化合物B按照摩尔比1:1混合于无水乙醇中,加入氢氧化钠作为催化剂,室温下搅拌反应24小时。
2. 纯化:反应完成后,用冰醋酸中和至pH 4,析出沉淀。
通过过滤分离固体产物,随后使用乙醇进行洗涤,得到目标化合物。
3. 表征:采用HPLC评估化合物的纯度,MS确定分子量,NMR进行结构解析。
实验结果:1. 合成:反应后的目标化合物产率为70%,初步观察到目标化合物的形成。
2. 纯化:HPLC分析显示目标化合物纯度达到95%,满足后续研究的需要。
3. 表征:MS结果显示目标化合物的分子量与理论计算值相符。
NMR谱图表明化合物具有预期的结构特征。
讨论:本次实验成功合成了目标药物分子,并通过纯化和表征确认了其结构和纯度。
后续研究将集中在该化合物的药理活性测试和毒理学评估上,以确定其作为潜在药物的可行性。
实验过程中,对反应条件的控制、纯化方法的选择以及表征技术的运用均对实验结果产生了重要影响。
结论:通过本次药剂学实验,我们成功合成并表征了一种新型药物分子。
实验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具有高纯度和预期的结构,为进一步的生物活性研究和药物开发奠定了基础。
未来的工作将集中在评估其药理活性和安全性上,以推动其向临床应用的转化。
药剂学实验报告(精华版)
![药剂学实验报告(精华版)](https://img.taocdn.com/s3/m/ee259f68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09.png)
五、实验报告书写要求
同“软膏剂”中“实验报告书写要求”。
实验三 阿司匹林片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湿法制粒压片法的制备工艺。 2、掌握片剂的质量检测方法(片重差异、崩
解度、溶出度等)。 3、熟悉片剂的常用辅料与用量。 4、熟悉单冲压片机的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二、实验指导
1、片剂的含义:片剂是指药物与辅料均匀混 合后压制而成的片状制剂。
2、片剂的制备方法 片剂的制备方法按制备工 艺分类为两大类或四小类: 制粒压片法:湿法制粒压片法;干法制粒压 片法。 直接压片法:直接粉末(结晶)压片法;半 干式颗粒压片法。
3、湿法制粒压片法的工艺流程图 主药+辅料(填充剂或吸收剂、崩解剂) →粉碎→过 筛 →混合均匀的粉料 →加润湿剂或粘合剂→软材→ 过筛→湿颗粒→干燥→干颗粒(测定含量,水分) → 整粒后加润滑剂(外加崩解剂) →混合→压片。
(3)颗粒的制造是制片的关键。制软材时要 控制粘合剂或润湿剂的用量,使之“握之成 团,轻压即散”,握后掌上不粘粉为度。制 得的湿颗粒应较完整,可有一部分小颗粒。
( 4 ) 制 粒 时 一 般 大 片 ( 0.3—0.5g ) 选 用 14— 16目筛,小片(0.3g以下)选用18—20目筛。
( 5 ) 湿 颗 粒 应 尽 快 干 燥 , 温 度 控 制 在 40— 60℃。整粒筛目孔径与制粒时相同或略小。
f=W/[G-(M-W)]
式中,W—每粒栓剂中主药的含量;G—每粒 纯基质栓剂的重量;M—每粒含药栓剂的重量; (M-W)—含药栓中基质的重量;〔G -( MW)〕—与药物同容积的基质重量。
药剂学实验
![药剂学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082dadb9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44.png)
药剂学实验
药剂学实验是指在药剂学领域进行的研究药物的化学性质、制备技术、稳定性、药效等方面的实验。
药剂学实验是药
物研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药
物的性质和特点,优化制剂工艺,提高药物的质量和疗效。
在药剂学实验中,常见的实验内容包括:
1. 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研究:包括溶解度、稳定性、药物
与溶剂、药物与其他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2. 药物制剂的制备与优化:包括药物的选择、制剂配方的
设计、制剂工艺的优化等。
3. 药物的质量标准研究:包括药物的纯度、含量测定、溶
出度测试等。
4. 药物的稳定性研究:包括药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测试,例如光、温度、湿度等。
5. 药物的活性评价:包括体外和体内药效学实验,用于评
价药物的生物活性和临床疗效。
药剂学实验的目的是为了了解药物的特性,指导药物的合理使用和制备工艺的优化,提高药物的质量和疗效,从而为药物的研发和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药剂学实验报告
![药剂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b394e5e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cc.png)
药剂学实验报告药剂学实验报告引言:药剂学是研究药物的制备、性质、贮存和应用的学科,是药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药剂学实验是药学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完成的重要实践环节,通过实验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药物的制备过程、性质以及药物在人体中的作用机制。
本实验报告将围绕药剂学实验展开,介绍实验的目的、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以及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实验目的:本次药剂学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制备一种常用的口服液药物,掌握药物的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技术。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了解药物的制备过程,掌握药物的配方计算和药物的稳定性测试方法。
实验原理:本实验所制备的口服液药物主要由活性成分、辅料和溶剂组成。
活性成分是药物的主要成分,具有治疗作用;辅料则是为了增加药物的稳定性、改善口感和提高药物的溶解性能;溶剂则是药物的载体,使药物能够均匀分布在溶液中。
实验步骤:1. 配方计算:根据所制备药物的活性成分和辅料的含量要求,进行配方计算,确定每种成分的用量。
2. 材料准备:准备所需的原料和仪器设备,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3. 溶液制备:按照配方计算的结果,将所需的活性成分和辅料依次加入溶剂中,搅拌均匀,制备出所需的口服液药物。
4. 质量控制:对制备好的口服液药物进行质量控制,包括外观检查、溶解度测试、pH值测定和稳定性测试等。
5. 结果记录:将实验过程中的关键数据和结果进行记录,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实验总结提供依据。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制备的口服液药物外观清澈透明,无悬浮物和沉淀物。
溶解度测试结果显示,药物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良好,达到了预期的要求。
pH值测定结果显示,药物的pH值在理想范围内,符合药物的使用要求。
稳定性测试结果显示,药物在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的稳定性良好,能够长时间保持药物的活性。
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药物的溶解度不达标、药物的pH值超出范围、药物的稳定性不佳等。
对于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法:调整溶剂的配比,增加溶剂的使用量,以提高药物的溶解度;使用酸碱调节剂,调整药物的pH值,使其处于理想范围;优化药物的配方,添加稳定剂,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药剂学实验
![药剂学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fc6e3053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92.png)
药剂学实验引言药剂学是药学中的重要学科,主要研究药物的剂型制备、药物的稳定性评价和药物的给药途径等内容。
本文将介绍药剂学实验的一些基本流程和实验方法。
实验目的本次药剂学实验的目的是了解和掌握药物剂型的制备方法,并评价其稳定性。
实验材料•药物原料(例如,乙醇、苯酚等)•辅料(例如,乳化剂、助溶剂等)•药剂学实验设备(例如,电子天平、磁力搅拌器等)实验步骤1. 药物剂型的制备1.1. 准备所需药物原料和辅料。
1.2. 根据药物剂型的要求,如固体制剂、液体制剂等,选择合适的制备方法。
1.3. 按照药物剂型制备方法,逐步加入药物原料和辅料,并进行搅拌混合。
1.4. 根据需要,进行药物剂型的调整,如调整pH值、粒径等。
2. 药物剂型的稳定性评价2.1. 准备制备的药物剂型样品,制备多个样品以进行不同时间点的评价。
2.2. 对药物剂型样品进行稳定性评价,如pH值测定、溶解度测定、可见光吸收测定等。
2.3. 进行长期稳定性评价,将样品贮存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如恒温恒湿箱中。
2.4. 定期对贮存的样品进行检测,评价其稳定性。
3.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3.1. 将实验得到的数据整理记录,包括制剂制备过程中的药物和辅料用量、稳定性评价结果等。
3.2.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药物剂型制备的条件对药物稳定性的影响。
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到制备药物剂型的方法,并评价其稳定性。
通过长期稳定性评价可以了解药物剂型在贮存条件下的变化情况,并可根据需要进行剂型的优化。
结论本次药剂学实验通过制备药物剂型和评价稳定性的方法,加深了我们对药物剂型制备和稳定性评价的理解。
同时也为日后药物制剂开发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待补充。
以上是药剂学实验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不足之处,请您批评指正。
谢谢!。
药剂学实验报告
![药剂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bfb255079563c1ec5da719e.png)
药剂学实验报告北京大学药学院药剂学系2002年11月实验一溶液型和胶体型液体制剂的制备日期姓名合作者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内容与操作(写清处方与处方分析、关键操作步骤、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四、实验结果(一)薄荷油增溶相图的制作:根据所得实验数据计算出各组分的百分组成,填入表1-1绘制薄荷油-吐温20-水的增溶相图。
表1-1称重记录及各组分百分组成计算图1-1薄荷油增溶相图(二)薄荷水:比较三种处方不同方法制备的异同记录于表1-2中,并说明各自特点与其适用性。
表1-2不同方法制得薄荷水的性状处方pH 澄清度嗅味I滑石粉轻质碳酸镁活性炭II吐温80III吐温80与90%乙醇(三)复方碘溶液:描述成品外观性状,观察碘化钾溶解的水量与加入碘的溶解速度。
(四)胃蛋白酶合剂:描述成品的外观性状(五)甲酚皂溶液:描述成品的外观性状,所制得的成品能否加水任意稀释而得澄明溶液?五、讨论六、思考题实验二混悬剂的制备日期姓名合作者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内容与操作(写清处方与处方分析,关键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四、实验结果(一)记录亲水药物与疏水药物的实验结果1、亲水性药物:2、疏水性药物:(二)炉甘石洗剂1、制备炉甘石洗剂,比较不同稳定剂的作用,将实验结果填于表2-3。
表2-3 沉降体积比与时间的关系沉降体积比F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绘制炉甘2、据表2-3数据,以H/ H石洗剂各处方的沉降曲线,得出结论。
(三)复方硫磺洗剂记录硫磺洗剂各处方样品质量情况,讨论不同润湿剂的作用,制定复方硫磺洗剂的制备工艺,并选择稳定剂,制成稳定的复方硫磺洗剂。
五、讨论六、思考题实验三乳剂的制备日期姓名合作者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内容与操作(写清处方与处方分析,关键的操作与注意事项)四、实验结果1、记录不同乳剂的性状2、乳剂类型的鉴别(1)稀释法(2)染色镜检法3、用司盘-80(HLB值为4.3)和吐温-80(HLB值为15.0)配成6种混合乳化剂各5g,它们的HLB值分别为4.3、5.5、7.5、9.5、12.0及14.0。
药剂学实验PPT课件
![药剂学实验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4f53d0c4afe04a1b171de9f.png)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22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C3H5 (OH )HBO3 NaHCO3
甘油硼酸钠
C3H5 (OH )NaBO3 CO2 H2O
14
3、复方硼砂溶液的制备(化学反应法)
硼砂
2g
碳酸氢钠 1.5g
液化苯酚
研细
搅匀溶解 纯化水70ml
甘油
搅匀
澄清透明溶液
过滤
不产生起泡
静置
混合溶液
15
四、实验内容
Hale Waihona Puke 4、甲酚皂溶液(化学反应法)
溶解。 碘溶液具氧化性,应贮存于密闭玻璃塞瓶内,
不得直接与木塞、橡胶塞及金属塞接触。
10
四、实验内容
2、硫酸亚铁糖浆
【处方】硫酸亚铁 1.5g
枸橼酸 0.1g
薄荷醑 0.1mL
蔗糖
41.25g
蒸馏水 加至50mL
主药 pH调节剂 芳香剂 矫味剂(防腐剂) 溶剂
加热温度不宜过高,时间不宜过长。 精制棉过滤。
【处方】甲酚
10.0g
氢氧化钠 0.6g
植物油 3.5g 蒸馏水 加至20mL
脂肪酸钠:增溶
保持系统的较高温度。 以物理方式不断搅拌溶液以增加分子碰撞的数量。 可以加入少量乙醇,使混合得更充分。
16
4、甲酚皂溶液的制备(化学反应法)
处方Ⅰ:取氢氧化钠水2ml溶解后,加植物油,至水浴 上时时搅拌,加热30min后取溶液1滴,加水9滴混匀, 无油滴析出,即为皂化完全。加甲酚,搅匀,放冷,再 添加适量纯化水,使成20ml,即得。
药剂学实验
![药剂学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dd8aedf5910ef12d2af9e711.png)
1、碘酊溶液处方:碘:2g 碘化钾:1.5g 乙醇:50毫升蒸馏水加至100毫升取碘化钾置于容器内,加适量蒸馏水,搅拌至溶解,加入I以及乙醇,搅拌至溶解后加蒸馏水至全量。
2、炉甘石洗剂处方:炉甘石7.5g zno2.5g 甘油:2.5g cmcna:0.125g 蒸馏水:加至50毫升取已过120目筛的炉甘石和zno于研钵,加cmcna,研磨成糊状,再加甘油研匀,加蒸馏水50毫升即得。
3、复方硫磺洗剂处方:沉降硫:1.5g znso41.5g 樟脑胥12.5毫升甘油:2毫升蒸馏水加至50ml制法:取硫磺于研钵中加甘油缓缓加入硫酸锌水溶液10ml。
研匀,然后按照处方量,加入樟脑胥成份,边加边研,所得制剂为黄色混悬液。
4、液状石膏腊处方:液状石蜡:12毫升阿拉伯胶:4g 尼泊金乙酯醇溶液2d 蒸馏水加至:30毫升制法:干胶法加阿拉伯胶至于研钵中,加入液体石蜡,稍加研磨,使胶粉分散,后加水8毫升,不断研磨至发生噼啪声音,形成浓厚的乳状液,即成初乳状。
加水5ml,研磨后,加入尼泊尔金2d,研匀,加至蒸馏水30毫升。
淡黄米色溶液5、石灰乳擦剂处方:(Ca0H)2溶液10毫升花生油10ml新生皂法:取氢氧化钙溶液与花生油置于塞三角瓶子加盖振摇至乳状生成。
6、硫酸阿托品倍散处方:硫酸阿托品0.25g 胭脂红乳糖:0.25g 乳糖24.5g研磨乳糖使研钵饱和倾出,将硫酸阿托品溶液与胭脂红糖至于研钵中,再以等量逐加法,加入乳糖,研匀,待色泽一致后,取出。
7、痱子粉处方:薄荷脑0.6g 樟脑0.6g 麝香草酚:0.6g 氧化锌6g 水杨酸1.4g 升华硫4g淀粉10g 硼酸:8.5g 薄荷油:0.6ml 滑石粉加至100g制法:去薄荷脑,樟脑,麝香草酚研磨形成低共融物,与薄荷油研匀,另外将水杨酸,硼酸,氧化锌,升华硫,淀粉分别研细混合,用混合物细粉吸收低共融物,最后按照等量递增法加入滑石粉,研匀使成为100g需要滑石粉68g,过七号筛,即得。
药剂学综合实验设计报告
![药剂学综合实验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5f72316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59.png)
药剂学综合实验设计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综合实验来探究药剂学中的相关理论和技术,并加强学生对药剂学的综合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实验原理1. 药物的溶解性测试:通过测定药物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来确定其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以此推测其适宜储存温度。
2. 药物质量分析:通过药物的物理性质测定和化学分析方法,对药物的质量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3. 药剂的制备与质量评价:通过制备常见的药剂,如溶液、胶囊、散剂等,并通过质量评价指标来评估药剂的质量。
三、实验内容1. 药物的溶解度测定:选择不同药物进行实验,测定其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并记录实验数据。
2. 药物质量定性分析:采用物理性质测定和化学分析方法对不同药物进行质量定性分析,并将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
3. 药物质量定量分析:选择一种药物,采用滴定法或仪器分析法对其进行定量分析,测定其含量或纯度。
4. 药剂的制备与质量评价:根据具体要求,选择一种药剂,如溶液、胶囊、散剂等进行制备,并对制备的药剂进行质量评价,包括外观、颗粒度、溶解度等指标的测定。
四、实验步骤1. 药物的溶解度测定1. 准备一系列不同温度的溶解试剂。
2. 将待测药物适量加入试剂中,摇匀并静置一段时间。
3. 使用离心机离心,分离出溶液。
4. 使用荧光分析仪等仪器测定溶液中药物的浓度。
5.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药物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2. 药物质量定性分析1. 利用物理性质测定方法,如颜色、溶解性、熔点等,对不同药物进行分类和定性分析。
2. 利用化学分析方法,如酸碱反应、沉淀反应等,对不同药物进行化学性质的定性分析。
3. 将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形成定性分析报告。
3. 药物质量定量分析1. 选择滴定法或仪器分析法,根据待测药物的性质和特点,确定合适的分析方法。
2. 根据实验步骤,制备药物样品,进行定量分析实验。
3. 记录实验数据,并根据计算公式计算出药物的浓度或纯度。
4. 与理论值进行比较,分析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药剂学实验
![药剂学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f97fcc0d6c85ec3a87c2c54a.png)
药剂学实验目录一、基本知识与技能一)药剂学实验任务二)药物剂型的分类三)药剂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简介二、验证性实验实验一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实验二乳浊型液体药剂的制备及油类所需HLB值的测定实验三混悬型液体制剂的制备及稳定性观察实验四氯霉素眼药水的制备实验五双氯酚酸钠缓释片的制备及一般质量评估实验六双氯酚酸钠缓释片主药含量及释放度的测定实验七软膏剂的制备及不同类型软膏基质体外释药实验实验八凝胶剂的制备实验九阿司匹林水溶液的稳定性预测实验十栓剂的制备实验十一鱼肝油微型胶囊的制备实验十二脂质体的制备三、设计性实验实验一包合物的制备实验二不同软膏基质的制备及对药物释放的影响实验三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四、综合性实验实验一对乙酰氨基酚片剂的制备实验二对乙酰水杨酸肠溶片的制备实验三盐酸普鲁卡因注射剂的制备基本知识与技能一、药剂学实验任务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处方组成、配制理论、生产技术以及质量控制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随着医学、药学及相邻学科的发展,药剂学的内容有很大的发展。
药剂学实验是一门应用及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药剂学实验是学习药剂学重要的一环。
本着强调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宗旨,通过典型制剂的处方设计、工艺操作/质量评定等实验内容,使进入专业课程学习的药学各专业本科生,能够进一步掌握主要剂型的理论知识、处方设计原理、制备方法;掌握主要剂型的质量控制、影响因素及考核方法;熟悉不同剂型在体外释药及动物经皮吸收实验方法及其速度常数测定;了解常用制剂机械。
培养学生独立进行试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将来参加制剂新品种、新剂型、新工艺、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等打下坚实基础,为将来从事制剂研究与生产提供一个实践基础二、药物剂型的分类(一)按物质形态分类1.液体剂型通常是将药物溶解或分散在一定的溶媒中而制成。
如:芳香水剂、溶液剂、注射剂、合剂、洗剂、搽剂等。
2.固体剂型通常将药物和一定的辅料经过粉碎、过筛、混合、成型而制成,一般需要特殊的设备。
最新【药学课件】药剂学实验-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最新【药学课件】药剂学实验-药学医学精品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f5759f643323968001c926c.png)
实验三 乳剂的制备及鉴别
三、实验内容
(一)液状石蜡乳
1.处方
液体石蜡 西黄蓍胶
12ml 0.5g
1%糖精钠 溶液
蒸馏水
0.003g 加至30ml
阿拉伯胶
5%尼泊金乙酯 醇溶液
香精
4g 0.1ml
适量
实验三 乳剂的制备及鉴别
2.制法(干胶法) 将阿拉伯胶粉与西蓍黄胶粉 置干燥乳钵中,加入液体石蜡12ml,稍加研磨, 使胶粉分散后,加水8ml,不断研磨至发生噼啪 声,形成浓厚的乳状液,即成初乳。再加水 10ml研磨后,加入尼泊金乙酯醇溶液、糖精钠 和香精,研匀,即得。
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基本制备方法。 2.掌握制备液体药剂常用称量器具的正确
使用方法。
实验一 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
2.制法 取碘化钾置容器内,加适量蒸馏 水,搅拌使溶解,加入碘,搅拌溶解后过 滤,滤液加蒸馏水至全量,即得。
3.用途 调节甲状腺机能,用于缺碘引起 的疾病,如甲状腺肿、甲亢等的辅助治疗。 每次0.1-0.5ml,饭前用水稀释5-10倍后 服用,一日3次。
4.质量评定 测定沉降容积比F(Hu/Ho) 将配制好
的各洗剂置100ml具塞量筒中,密塞,振 摇1分钟,记录初高度Ho,再分别将放置5、 10、20、60分钟的沉降物高度Hu记录。
实验二 混悬剂的制备
四.思考题 1.以沉降容积比F(Hu/Ho)为纵坐标,时间t为
横坐标,绘制沉降曲线图,得出什么结果? 2. 观察各处方的外观质量、以倾倒性、重新分散
实验二 混悬剂的制备
7个处方均采用加液研磨制备。先将炉甘石、 氧化锌置乳钵中,加甘油研磨至糊状,再 按处方量加入枸橼酸等其它成分研磨均匀 倒出,研钵用10ml水冲洗,将药液合并后 加水至50ml混匀即得炉甘石洗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实验内容与操作
2.操作
表1 注射液的装量
标示装量(ml)
增加装量(ml)
易流动液
粘稠液
10
三、实验内容与操作
2.操作 (2) 注射液的配制 1) 容器处理:配制用的一切容器使用前要用洗涤剂
或硫酸清洁液处理洗净,临用前用新鲜注射用水荡 洗,以避免引入杂质及热原。 2) 滤器等的处理 垂熔玻璃滤器:常用的垂熔玻璃滤器有漏斗和滤球, G3号可用于常压过滤,G4号可用于减压或加压过 滤,G6号可用于除菌过滤。处理时可先用水反冲, 除去上次滤过留下的杂质,沥干后用洗液(1~2% 硝酸钠硫酸洗液)浸泡处理,用水冲洗干净,最后 用注射用水过滤,至滤出水检查pH值不显酸性, 并检查澄明度至合格为止。
30min)使其饱和,以除去溶解其中的氧气,备用。按处方,称取乙二胺 四乙酸二钠加入于处方量80%的注射用水中,溶解,加维生素C使溶解, 分次缓慢地加入碳酸氢钠固体,不断搅拌至完全溶解,继续搅拌至无气泡 产生后,加焦亚硫酸钠溶解,加碳酸氢钠固体调节药液pH值至5.8~6.2, 最后加用二氧化碳饱和的注射用水至全量。用G3垂熔玻璃漏斗预滤,再 用0.45µm孔径的微孔滤膜精滤,检查滤液澄明度,合格后即可灌装。
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度及密度都大于氮气,药物与二氧化碳不发生作用时 通入二氧化碳比通入氮气好,但二氧化碳会使药液的pH值下降,要考虑 pH值对药物稳定性的影响,故对酸敏感的药物不宜通二氧化碳。
14
三、实验内容与操作
2.操作 4) 配液:取注射用水120ml,煮沸,放置至室温,或通入二氧化碳(约20~
8
三、实验内容与操作
1.处方
维生素C
5.0g
碳酸氢钠
约2.4g(调pH5.0~7.0)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0.005g
焦亚硫酸钠
0.2g
注射用水
加至100ml
9
三、实验内容与操作
2.操作 (1) 空安瓿的处理 空安瓿在用前先用常水冲刷外壁,然
后将安瓿中灌入常水甩洗 2次(如果安瓿清 洁度差,须用0.5%醋酸或盐酸溶液灌满, 100℃加热30min),再用过滤的蒸馏水或 去离子水甩洗两次,最后用澄明度合格的 注射用水洗一次,120~140℃烘干,备用。
主 药
附加剂
成品
包装
溶解
过滤
补加溶剂
灌装
质检
80%溶剂
安瓿
检查
洗涤
干燥
5
二、实验原理
注射剂的质量要求一:、概 述
合格的注射剂必须是澄明度合格、无菌、无热 原、安全性合格 (无毒性、溶血性和刺激性)、 在贮存期内稳定有效,pH值、渗透压 和药物含量 应符合要求。
注射液的pH值应接近体液,一般控制在4~9, 特殊情况下可以适当放宽,如磺胺嘧啶钠注射液的 pH值为9.5~11,葡萄糖注射液的pH值为3.2~5.5, 具体注射剂品种的pH值的确定依据三个方面,满 足临床需要; 满足制剂制备、贮藏和使用时的稳定 性;满足人体生理可承受性。
6
二、实验原理
凡大量静脉注射或滴注的输液,应调 节其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或接近。
凡在水溶液中不稳定的药物常制成注 射用灭菌粉末即无菌冻干粉针或无菌粉末 分装粉针,以保证注射剂在贮存期内稳定、 安全、有效。
7
为了达到上述质量要求,在注射剂制 备过程中,除了生产操作区符合GMP要 求、操作者严格遵守GMP规程外,药物、 附加剂及溶剂等均需符合注射用质量标准, 其处方必须采用法定处方,其制备方法必 须严格遵守拟定的产品生产工艺规程,不 得随意更改。
11
三、实验内容与操作
2.操作 微孔滤膜:由醋酸纤维素、硝酸纤维素混合酯组成的微
孔滤膜。经检查合格的微孔滤膜(0.22µm用于除菌滤过、 0.45µm用于一般滤过)浸泡于注射用水中1h,煮沸 5min,如此反复三次;或用80℃注射用水温浸4h以上, 室温则需浸泡 12h,使滤膜中纤维充分膨胀,增加滤膜 韧性。使用时用镊子取出滤膜且使毛面向上,平放在膜 滤器的支撑网上,平放时注意滤膜不皱摺或无刺破,使 滤膜与支撑网边缘对齐以保证无缝隙,无泄漏现象,装 好盖后,用注射用水过滤,滤出水澄明度合格,即可备 用。
12
三、实验内容与操作
2.操作 乳胶管:先用水揉洗,再用0.5%~1%氢氧化钠液适量,
煮沸30min,洗去碱液;再用0.5%~1%盐酸水适量, 煮沸30min,用蒸馏水洗至中性,再用注射用水煮沸即 可。
去氧胆酸的管状包合物
13
三、实验内容与操作
2.操作
3) 惰性气体处理:维生素C极易氧化,配制时需通惰性气体,常用的是二氧 化碳或氮。使用纯度较低的二氧化碳时依次通过分别装有浓硫酸除去水分、 1%硫酸铜除去有机硫化物、1%高锰酸钾溶液除去微生物,最后通过注射 用水,除去可溶性杂质和二氧化硫。生产常用的高纯氮,可不经处理。
药剂学实验
朱铉 王秀敏 高学敏 赵丽
1
0.5%维生素C注射剂的制备及质量评价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注射剂的生产工艺过程和操作
要点。 2.掌握注射剂成品质量检查的标准和
方法。 3.掌握注射剂稳定化方法。 4.了解注射剂灌装量的调节要求。
2
二、实验原理
注射剂又称针剂,系将药物制成供注 入体内的无菌制剂。注射剂按分散系统可 分为四类,即溶液型注射剂、混悬型注射 剂、乳剂型注射剂、注射用无菌粉末 (无 菌分装及冷冻干燥)。
15
三、实验内容与操作
2.操作 (3) 灌封 1) 灌装器的处理:首先要检查灌注器玻璃活塞是否严密
不漏水,用洗液浸泡再分别用常水、蒸馏水抽洗灌装器 直至不显酸性,最后用注射用水抽洗至流出水澄明度合 格,即可用于灌装药液。 2) 装量调节:在灌装前先调节灌注器装量,按药典规定, 适当增加装量,以保证注射液使用时不少于标示装量。 不同标示装量应增加的装量见表1。
3
二、实验原理
根据医疗上的需要,注射剂的给 药途径可分为静脉注射、脊椎腔注射、 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和皮内注射五种。 由于注射剂直接注入人体内部,故吸 收快,作用迅速,为保证用药的安全 性和有效性,必须对成品生产和成品 质量进行严格控制。
4
二、实验原理
注射剂的工艺流程:以溶液型注射剂制备过程为 例,其工艺流程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