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胰脾

合集下载

肝胆胰脾解剖及生理课件

肝胆胰脾解剖及生理课件
造血功能
脾脏在胚胎中起造血作用,但这一 功能在出生后逐渐减弱。
胆胰管的结构和功能
结构 胆管 胰管
功能
将胆汁从肝脏排出,帮助消化脂肪。
将胰液从胰腺释放至小肠,帮助消化蛋白 质和碳水化合物。
生理变化对肝胆胰脾的影响
饮食
饮食结构和习惯会直接影响消化系统的健 康。
生活方式
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减少慢性疾病的风 险。
4 存储能量
肝脏储存糖原,以便在需要时提供能量。
胆囊与胃食管反流病
概述
通过胆囊储存胆汁,人体能够更好地控制胃液的酸度,从而减少胃食管反流病症作至关重要。
酸反流如何发生
了解食管和胃的解剖结构有 助于理解酸反流的原因。
饮食建议
通过合理的饮食可以减少胃 食管反流病的症状。
肝胆胰脾解剖及生理课件
在本课件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肝胆胰脾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并了解它们 在人体内的重要作用。
肝脏的功能
1 过滤和分解毒素
肝脏通过血液过滤和化学反应将毒素分解成安全的物质。
2 产生胆汁
肝脏制造和储存胆汁,以帮助消化和吸收脂肪。
3 合成蛋白质
肝脏合成大量的蛋白质,包括凝血因子和白蛋白。
运动
适度的运动有助于保持肝胆胰脾的正常功 能。
年龄
随着年龄的增长,肝胆胰脾的功能会逐渐 变化。
肝胆胰脾疾病预防与治疗
预防
• 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 均衡摄入各类营养物质 • 定期体检和检查
治疗
• 药物治疗 • 手术干预 • 疾病管理和康复
胰脏的主要功能
1
外分泌功能
2
胰腺分泌酶和碳水化合物消化酶,
协助消化和吸收食物。
3
内分泌功能

肝胆胰脾常见病

肝胆胰脾常见病

肝细胞性肝癌 胆管细胞性肝癌
• (primary liver cancer) 继发性(转移性)肝癌
(secondary or metastatic liver malignancy)
肝细胞性肝癌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CT表现
• 增强扫描AP期呈不均匀明显强化,可
••
性、向心性推进(push-on enhancement) 延迟扫描病灶呈等密度填充 但较大病灶,其中心低密度区(纤维瘢
痕组织)无明显强化
肝血管瘤
•MR表现 T1W表现为均匀低信号区 病灶较大,则其中心结构不均匀信号更低
• T2W呈高信号,明亮似灯泡,“灯泡征” • 注射Gd后,其信号强度比HCC增高更快、
胆囊癌
CT表现: • 胆囊壁不规则增厚 • 腔内结节型 • 肿块型 • 阻塞型 • 其它(65~95%合并结石,85%侵犯肝脏,
淋巴结转移,梗阻性胆管扩张)
胆囊癌 3、
(gallbladder carcinoma)
胰腺疾病
1、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 (acute pancreatitis)
慢性胰腺炎 (chronic pancreatitis)
•T2W为不均匀性稍高信号 •较清晰地显示病灶对邻近肝静脉、门静脉的
压迫、侵犯等继发性改变
HCC - T2W MR
HCC – T1W MR
HCC,肝硬化背景
胆管细胞性肝癌
(cholangiocarcinoma)
CT表现
•平扫: 轮廓欠清的低密度实质性病灶
• 少部分病灶内可见不规则钙化影 增扫:
2、胰腺癌
1、急性胰腺炎
CT表现
胰腺外形增大,密度稍减低,大多为弥漫 性,也可局限于胰腺的某一部分

肝胆胰脾ppt课件

肝胆胰脾ppt课件
肝上界与膈穹隆一致, 右上点为右锁骨中线 与第5肋的交点;左 上点为左锁骨中线与 第5肋间隙的交点。
肝下界与肝前缘一致, 右侧与右肋弓一致; 中部位于剑突下3cm。
4
(二)肝内管道及肝段的划分
❖ 1.肝内管道 肝内有肝门静脉、
肝固有动脉、肝管和 肝静脉四套独立管道, 形成G1isson系统和 肝静脉系统两个系统。
48
49
34
一、经第二肝门层面
关键结构:肝左、中、右静脉, 下腔静脉, 胃底,食管。
35
二、经肝门静脉左支矢状部层面
关键结构:肝,胃,脾。
肝门静脉左支矢状部,
36
三、经肝门层面
关键结构:肝,肝门静脉右支, 肝总管,胆囊,胃,脾。
37
四、经十二指肠上曲层面
关键结构:肝,脾,胃,十二指肠,
胰,肾及肾上腺。
5
Glisson系统:包括肝门静脉、肝固 有动脉和肝管
6
7
肝门静脉:入肝门后,即分出较粗短的右支和细长
的左支。 左支依其走行可分为横部、角部、矢状部和囊部。
8
肝静脉系统:包括肝左、中、右静脉, 肝右后静脉和尾状叶静脉
9
肝静脉:经腔静脉沟出肝注入下腔静脉。 肝左、中、右静脉出肝处位于腔静脉沟上
肝右
膈脚


42
2021年5月6日星期四4时13
魏罡
分23秒


肝右 叶
下腔 静脉 腹主
动脉
胰腺
43
2021年5月6日星期四4时13
魏罡
分23秒
1.第一肝门?位于肝下缘,右上腹。第一肝门处有门静脉、肝固有动脉、肝左管、
肝右管、胆囊管、胆总管及淋巴管等。第一肝门就是肝脏代谢所需物质进入(in) 和出来(out)的第一个通道。在肝脏的脏面,H形的沟,是门静脉、肝总管、肝动

门诊医生常见肝胆胰脾疾病诊断与治疗

门诊医生常见肝胆胰脾疾病诊断与治疗

门诊医生常见肝胆胰脾疾病诊断与治疗门诊医生常见肝胆胰脾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肝胆胰脾是人体重要的消化系统器官,其正常功能对身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环境的污染以及遗传等多种因素,导致肝胆胰脾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本文将重点介绍门诊医生在常见肝胆胰脾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面的注意事项。

一、肝脏疾病的诊断与治疗1. 肝炎的诊断与治疗肝炎是指肝脏发生炎症的疾病,常见的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

在门诊诊治乙型肝炎时,医生必须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疫苗接种情况、乙肝病毒感染史以及可能的高危行为等。

除此之外,还需进行肝功能检查、病毒学检测等,以确定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病因。

治疗方面,可根据病情给予抗病毒治疗、护肝保肝等综合措施。

2. 脂肪肝的诊断与治疗脂肪肝是常见的肝脏疾病之一,主要由于脂肪在肝脏中的沉积引起。

门诊医生在诊断脂肪肝时,通常通过听诊、触诊等体格检查,结合肝功能检查、超声检查等辅助检查手段来明确诊断。

治疗方面,主要包括生活方式改变、控制体重、药物治疗等。

二、胆囊疾病的诊断与治疗1. 胆囊炎的诊断与治疗胆囊炎是胆囊发生炎症的疾病,常见的类型有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

门诊医生在诊断急性胆囊炎时,常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体格检查结果初步判断,辅以常规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手段进行确诊。

治疗方面,早期可采用非手术治疗,如休息、液体饮食、抗生素治疗等。

慢性胆囊炎则需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能需要胆囊切除手术等治疗手段。

2. 胆结石的诊断与治疗胆结石是指胆囊中形成结石或胆管中有结石堵塞等情况。

门诊医生在诊断胆结石时,常需进行胆囊B超、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等检查。

针对无症状的胆结石,可以选择观察治疗;而对于症状明显或复发性胆管结石患者,常需要手术治疗。

三、胰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1. 胰腺炎的诊断与治疗胰腺炎是指胰腺发生炎症的疾病,常见的有急性胰腺炎和慢性胰腺炎。

门诊医生在诊断急性胰腺炎时,常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以及血清淀粉酶、脂肪酶等检查来辅助诊断。

肝胆胰脾疾病的早期识别与治疗

肝胆胰脾疾病的早期识别与治疗

肝胆胰脾疾病的早期识别与治疗一、肝胆胰脾疾病的早期识别肝胆胰脾是人体内重要的消化系统器官,它们的功能受损会导致各种严重的健康问题。

因此,早期识别和治疗肝胆胰脾疾病对于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1. 肝脏疾病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内脏器官,对于物质代谢、解毒和能量储存等功能至关重要。

然而,在不良生活习惯(如饮酒过量和高脂饮食)以及长期药物使用的情况下,肝脏容易出现各种问题。

常见的肝脏疾病包括脂肪肝、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等。

早期识别这些肝脏问题可以通过一些体征和常规检查来完成。

例如,黄疸、恶心、食欲减退和上腹部不适可能是某些肝脏问题的先兆。

此外,血液检测中异常指标(如ALT和AST)也可能是潜在问题的警示信号。

2. 胆囊疾病胆囊是消化系统中一个小而重要的器官,它用于储存胆汁,并在食物消化过程中释放出来。

然而,由于饮食不当和胆道结石等原因,胆囊容易受到感染和发生结石等问题。

早期识别胆囊疾病需要注意一些典型的症状,例如上腹部剧烈疼痛、恶心和呕吐等。

此外,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波)可以帮助确定是否存在结石或其他异常情况。

二、肝胆胰脾疾病的治疗一旦肝胆胰脾问题被正确诊断,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至关重要。

1. 肝脏治疗对于轻度的肝脏问题(如脂肪肝),改变生活方式通常是首选。

这包括减少饮酒量、改善饮食习惯以及增加运动等。

对于更严重的肝脏问题(如肝硬化),药物治疗和手术可能是必要的选择。

药物治疗通常包括抗氧化剂和抗病毒药物等,旨在减轻炎症和保护肝细胞。

对于无法通过药物治疗解决的问题,肝移植可能是最后的选择。

2. 胆囊治疗对于胆囊结石引起的问题,如果没有明显症状,观察和改变饮食习惯可能足以缓解。

然而,在出现剧烈胃腹部疼痛或其他较严重问题时,胆囊切除手术可能是必要的。

胆囊切除手术可以采用传统的开放手术或微创腔镜技术。

后者具有更小的创伤和更快的康复时间。

3. 胰腺与脾脏治疗由于胰腺和脾脏问题多种多样,治疗方法也各不相同。

对于一些胰腺和脾脏肿块、损伤或感染等情况,外科手术可能是必要的选择。

中医诊断学中的肝胆胰脾疾病肝胆胰脾疾病的中医诊断与治疗

中医诊断学中的肝胆胰脾疾病肝胆胰脾疾病的中医诊断与治疗

利胆排石
对于胆结石等胆道疾 病,采用利胆排石药 物,如金钱草、海金 沙等,以促进胆汁分 泌和排泄。
方药选用依据及作用机制
方药选用依据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征和舌脉象等,结合中医辨证论治理论,选用相应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作用机制
中药方剂通过多成分、多靶点的作用方式,综合调节人体内的代谢和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肝胆胰 脾疾病的目的。例如,疏肝理气方剂可以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功能,改善肝郁症状;清肝泻火 方剂可以清除体内的热毒和炎症因子,缓解肝火旺盛症状。
肝胆胰脾疾病的中医治疗原
03
则与策略
治则治法
疏肝理气
针对肝气郁结的病证 ,采用疏肝理气药物 ,如柴胡、香附等, 以缓解肝郁症状。
清肝泻火
对于肝火旺盛的病证 ,应用清肝泻火药物 ,如龙胆草、夏枯草 等,以清除肝火。
养肝柔肝
对于肝阴不足或肝血 亏虚的病证,采用养 肝柔肝药物,如枸杞 、当归等,以滋养肝 阴或肝血。
中医诊断学中的肝胆 胰脾疾病肝胆胰脾疾 病的中医诊断与治疗
目录
• 肝胆胰脾疾病概述 • 肝胆胰脾疾病的中医诊断方法 • 肝胆胰脾疾病的中医治疗原则与策
略 • 常见肝胆胰脾疾病中医诊疗案例分

目录
• 现代医学技术在肝胆胰脾疾病中的 应用及评价
• 预防保健和康复指导在肝胆胰脾疾 病中的意义和实践
01
案例三
何某,患自身免疫性肝炎导致肝硬化 就诊时已进入失代偿期并伴有脾功能 亢进中医辨证为肝郁血瘀型肝硬化治 以疏肝解郁活血化瘀之法结合中药灌 肠及西药治疗病情得到稳定控制脾功 能亢进得到缓解。同时配合饮食调养 和生活习惯改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现代医学技术在肝胆胰脾疾

肝胆胰脾

肝胆胰脾
X线(X-ray) 线(X ray)
食管钡(Esophagography): 食管钡(Esophagography): 食管中下段和胃底静脉曲 张 间接门静脉造影(Indirect 间接门静脉造影(Indirect Portal Venography):门静脉 Venography):门静脉 显影及排空延迟,主干和 肝内主要分支增粗,外周 分支变细,数目减少
增强早期血管瘤边缘出现结节状强 化,强化程度与肝内血管相近 随之增强范围由周边向中心逐渐扩 展,密度则逐渐减低,最后整个血 管瘤被对比剂填充,密度与正常肝 组织相同 对比剂在瘤内呈“快进慢出” 对比剂在瘤内呈“快进慢出”特点
(二)肝海绵状血管瘤
MRI( 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maging)
肝实质期瘤体出现“血湖” 肝实质期瘤体出现“血湖”,呈爆玉米花染色, 具有出现早消退晚的特点 无肿瘤异常血管和动静脉短路出现
(二)肝海绵状血管瘤
USG(Ultrasonography) USG(Ultrasonography)
病灶呈圆形、椭圆形、分叶状、结节状致密强回声或筛 网状结构。边界清晰锐利 巨大血管瘤内部呈混合型回声,可见由扩张血窦构成的 无回声区,病灶边缘不清 后方常可出现轻度回声增强效应 彩色多普勒示病灶内及周边彩色血流不丰富,且血流速 率低
生理积聚造影法:2/3患者胆囊管闭塞不显 生理积聚造影法:2/3患者胆囊管闭塞不显 影,少数显影者显示胆囊内出现充盈缺损 直接造影法:胆囊管及胆总管出现狭窄或闭 塞
(三)胆囊癌
USG(Ultrasonography) USG(Ultrasonography)
隆起型
胆囊内局限隆起,呈结节状, 基底宽,边缘不规则,内呈 不均匀低回声

肝胆胰脾外科学知识点

肝胆胰脾外科学知识点

肝胆胰脾外科学知识点一、引言肝胆胰脾外科学是外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专注于研究和治疗与肝胆胰脾有关的疾病。

掌握肝胆胰脾外科学的基本知识对于外科医生而言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肝胆胰脾外科学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二、肝脏1. 解剖结构与功能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器官,位于腹腔右上部,主要分为左右两叶。

肝脏有多种生理功能,包括解毒、代谢、合成、贮备等。

2. 常见疾病肝脏常见疾病包括肝炎、肝硬化、肝癌等。

其中,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是引起肝炎的常见病因。

3. 手术技术与治疗肝脏手术常见技术包括肝切除术、肝移植术等。

手术前应进行详细的术前评估和准备工作,手术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

三、胆囊与胆道1. 解剖结构与功能胆囊位于肝脏下表面,具有贮存和浓缩胆汁的功能。

胆道包括肝内胆管、肝总管、胆囊管和胰胆管等。

2. 常见疾病胆囊常见疾病包括胆囊结石、胆囊炎等。

胆道常见疾病包括胆总管结石、胆管炎等。

3. 手术技术与治疗常见的胆囊手术包括胆囊切除术,可采用腹腔镜手术或经皮肝胆管介入治疗等。

胆道手术可采用胆总管探查术、胆管重建等技术。

四、胰腺1. 解剖结构与功能胰腺位于腹腔中部,具有分泌消化酶和调节血糖的功能。

分为头、体和尾三个部分。

2. 常见疾病胰腺常见疾病包括胰腺炎、胰腺癌等。

慢性胰腺炎是胰腺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

3. 手术技术与治疗常见的胰腺手术包括胰腺切除术、胰腺造口术等。

手术前需充分评估患者的手术适应症和手术可行性。

五、脾脏1. 解剖结构与功能脾脏位于腹腔左上部,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参与体内免疫反应和造血功能。

2. 常见疾病脾脏常见疾病包括脾囊肿、脾梗死等。

脾功能亢进是一种罕见但比较严重的脾脏疾病。

3. 手术技术与治疗脾脏手术主要包括脾切除术。

手术适应症包括脾脏破裂、脾功能亢进等情况。

六、结论本文简要介绍了肝胆胰脾外科学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包括肝脏、胆囊与胆道、胰腺以及脾脏的解剖结构与功能、常见疾病以及手术技术与治疗。

医生在肝胆胰脾疾病中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医生在肝胆胰脾疾病中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医生在肝胆胰脾疾病中的诊断与治疗方法肝胆胰脾疾病是一类常见的疾病,由于其病情严重,对于医生来说,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医生在肝胆胰脾疾病中常用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些疾病。

一、肝胆胰脾疾病的诊断1. 临床症状分析在肝胆胰脾疾病的诊断中,临床症状起着关键的作用。

医生需要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例如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黄疸等,并结合其他体征进行分析。

例如,黄疸可能是肝胆胰疾病中的一个重要表现,而脾疾病常常伴随贫血等。

2.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波、CT扫描和MRI等,是诊断肝胆胰脾疾病的重要手段。

这些检查可以提供相关脏器的形态结构和病变情况,帮助医生确定疾病性质和范围。

3.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是肝胆胰脾疾病诊断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例如,通过血液检查可以发现肝功能异常、胆固醇升高等。

并且,通过检查病原体的特异性标志物,例如检测乙肝病毒、胰腺酶水平等,还可以帮助医生进一步确认具体的疾病。

二、肝胆胰脾疾病的治疗1. 药物治疗对于一些早期、轻度的肝胆胰脾疾病,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的进展。

例如,在治疗肝炎时,医生常常会选择适当的抗病毒药物,以抑制病原体的复制。

而对于一些胆囊结石等胆道疾病,可以通过使用溶石药物进行治疗。

此外,还有一些调节肝功能、促进胰脏分泌等药物,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2. 外科手术一些严重的肝胆胰脾疾病需要通过外科手术进行治疗。

例如,胆囊疾病中胆囊结石较大或梗阻造成的疼痛等问题,可能需要通过胆囊切除手术来解决。

而肝癌、胰腺癌等恶性肿瘤,可能需要进行切除手术,或者辅助放疗、化疗等治疗手段,以提高治愈率。

3.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治疗肝胆胰脾疾病的方法。

通过应用放射线对肿瘤进行杀伤,可以抑制其增长和转移。

放射治疗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与化疗等其他治疗手段相结合,提高治疗效果。

4. 中医治疗中医在肝胆胰脾疾病的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肝胆胰脾解剖

肝胆胰脾解剖
包括胰岛,分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激素,参与血糖调节。
胰的功能
消化功能
分泌胰液,含有多种消化酶,如胰蛋白酶、胰脂肪酶、胰淀粉酶等, 有助于食物的消化。
血糖调节
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参与血糖的调节,维持血糖的稳定。
合成功能
胰还能合成和分泌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如生长激素抑制素、胰多肽 等,参与机体多种生理功能的调节。
脾的功能
造血功能
免疫功能
脾是胚胎早期的造血器官,出生后可产生 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脾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能够过滤血液 中的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并产生抗体和 淋巴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储血功能
调节体温
脾可以储存血液,并在需要时释放出血液 ,维持血液循环的稳定。
脾可以调节体温,通过释放热量来维持体 温的恒定。
02 胆
胆 梨形,分为底、体、颈、管四部分。
形态
胆囊底呈盲端,胆囊体为胆囊的主体 部分,胆囊颈为胆囊管移行于胆囊体 的部分,胆囊管是胆囊向胆总管开口 处。
胆的组织结构
胆囊壁
01
胆囊组织
02
03
胆汁成分
胆囊壁由三层组织构成,由内向 外分别为粘膜层、肌层和浆膜层。
胆囊组织由结缔组织、平滑肌和 浆膜组成,其中平滑肌构成胆囊 的收缩和舒张功能。
胆汁由水、电解质和有机物组成, 其中有机物包括胆盐、胆色素、 卵磷脂等。
胆的功能
储存胆汁
在非消化期,肝脏分泌的胆汁储存在胆囊内, 待消化时释放入肠腔。
浓缩胆汁
胆囊通过吸收胆汁中的水分和盐类,使胆汁 浓缩。
分泌黏液
胆囊能分泌黏液,保护胆道黏膜免受浓缩胆 汁的侵蚀和溶解。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肝、胆、胰、脾PPT课件

肝、胆、胰、脾PPT课件

胆囊炎并胆囊颈部结石
胆囊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
胆囊癌
胆总管癌
肝门区胆管癌
胰腺
胰体、胰尾
胰头
急性炎,平扫,胰腺密度均匀,边缘模糊, 周围少量渗出,胆囊内高密度结石影。
平扫体积增大,边缘模糊,密度尚均匀, 周围有较多渗出,脂肪间隙混浊。增强均
匀强化
坏死性胰腺炎假囊肿形成,胰周见线状低 密度影,胰颈部一囊性低密度影,胰头增 大,边缘模糊,其内低密度坏死区,增强
感谢你的到来与聆听
学习并没有结束,希望继续 努力
Thanks for listening, this course is expected to bring you value and help
肝脓肿
肝右叶肝门旁低密度,边缘模糊,密度欠 均匀。病灶间隔有强化,呈多房状,内容
物无强化。呈结节样隆起,肝叶比例失调。
伴腹水
结节样密度不均匀,表面不光 整。明显强化,密度均匀。
胆结石
胆总管结石,以上胆管扩张, 肝内胆管扩张。
胆总管结石
肝血管瘤平扫低,一分钟后增 强,延迟扫描为等密度
平扫低密度
动脉期示:
病灶由边缘向中心结节状强化,逐渐填满, 其密度与同层腹主动脉相似。
静脉期示:病灶进一步强化填充,呈密度 较均的高密度灶,显示更清楚。
2分钟后,平衡期CT扫描示病灶仍呈较高 密度,显示清楚,表现为“早出晚归”征
肝血管瘤
体尾均匀强化
慢性,胰腺体积缩小,胰管扩张,轮廓较 清楚,实质均匀强化。
胰管扩张
胰腺呈羽毛状,内可见条状钙化。胆囊高 密度结石。
胰腺炎伴假性囊肿形成,颈体交界处囊性 低密度影,胆囊内两枚高密度影(结石)。
胰腺癌

肝胆胰脾外科学与肝胆疾病

肝胆胰脾外科学与肝胆疾病

抗真菌药物:用 于治疗真菌感染 引起的肝胆疾病
抗寄生虫药物: 用于治疗寄生虫 感染引起的肝胆
疾病
免疫调节药物: 用于调节免疫系 统,治疗自身免
疫性肝胆疾病
保肝药物:用于 保护肝脏,减轻 肝脏损伤,促进
肝脏修复
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开放手术、腹腔 镜手术、机器人辅助手术等
手术目的:切除病变组织, 恢复器官功能
疫苗接种:推广乙肝、甲肝等 疫苗的接种,降低感染率
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肝胆胰 脾疾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选择合适 的药物进行治疗,控制病情发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良好的 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 量运动、戒烟限酒等,降低
疾病风险
心理支持:为患者提供心理支 持和辅导,帮助其应对疾病带
来的压力和困扰
XX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肝胆胰脾外科疾病类型
肝胆胰脾外科疾病预防与控 制
肝胆胰脾外科学概述
肝胆胰脾外科疾病治疗方法
肝胆胰脾外科疾病研究进展 与展望
添加章节标题
章节副标题
肝胆胰脾外科学 概述
章节副标题
学科定义与重要性
肝胆胰脾外科学是研究肝胆胰脾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学科。
添加 标题
胰腺癌:恶性程度较高,早期诊断 困难
添加 标题
肝胆胰脾器官转移性恶性疾病:其 他器官的恶性肿瘤转移到肝胆胰脾 器官
添加 标题
胆囊癌:较少见,但恶性程度较高
添加 标题
脾脏恶性肿瘤:较少见,但恶性程 度较高
肝胆胰脾器官先天性畸形
胆道闭锁:胆道发育 不全,导致胆汁无法
正常排出
胆囊缺失:胆囊在胚 胎发育过程中未能形

肝胆胰脾影像解剖

肝胆胰脾影像解剖

平扫肝静脉、门静脉呈树枝状低密度影,与下腔静 脉相同,造影增强后,肝内外血管显示清楚。肝内胆管 正常时不显影,扩张时才显示,无强化,呈低密度影, 胆管CT值10~30Hu。
肝门和肝裂含较多纤维组织及脂肪,呈低密度影。
左叶大小形态变异大,多数超过中线,有时可达左外侧
腹壁与脾脏接近或重叠。
29.12.2019
裂隙内有中肝静脉通过;
2、纵裂(左叶间裂)即圆韧带裂隙,矢状位,
与左纵沟一致,分肝左叶为内侧段和外侧段 ,
裂的上部有左肝静脉干通过;
3、左叶外侧段间裂,冠状位,分左叶外侧段为上、下两段;
4、右叶间裂,冠状位,分右叶为前、后两段,
裂内有右肝静脉通过;
5、背裂,冠状位,偏于肝脏的后份,背裂的后方为尾状叶,
第一节 肝胆胰脾X解剖
一 、肝脏
肝脏是最大的消化腺,体内物质代谢和解毒的重要器官; 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肝脏呈楔形,右圆厚,左扁薄; 上下两面(膈面,脏面),前后左右四缘; 脏面上看,有两条纵沟和一条横沟,呈“H”状,
将肝脏分为右叶、方叶、尾状叶和左叶; 左纵沟:前为肝圆韧带,后为静脉韧带,分左叶与方叶 右纵沟:前部为胆囊,后部为下腔静脉,分左叶与右叶 横沟即肝门,内有肝动脉、门静脉和总肝管出入肝脏,
14
29.12.2019
腹部平片 显示胆囊结石影
江大附院 CT室
15
29.12.2019
江大附院 CT室
16
慢性胆囊炎
平片示胆囊 膨大,胆囊 壁钙化,形 成“瓷胆囊”。
29.12.2019
江大附院 CT室
17
三、胰腺
位于上腹部,横跨于L1、2之前, 腹膜后器官,除胰尾外,位于肾前间隙, 胰长约12~15cm,宽3.4~4.0cm,厚1.5~2.5cm 分为头、颈、体、尾4个部分,从胰头到胰尾逐渐变薄 后方有肠系膜上动脉、静脉 主胰管长约16.2+-2.5cm,直径向远侧逐渐变细

中医与肝胆胰脾疾病

中医与肝胆胰脾疾病

中医与肝胆胰脾疾病近年来,肝胆胰脾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中医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传统医学体系,对于预防和治疗肝胆胰脾疾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医在肝胆胰脾疾病中的应用和疗效。

一、中医对肝胆胰脾疾病的认识在中医理论中,肝胆胰脾被视为人体五脏之一,与人体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

中医认为,肝具有疏泄功能,胆主解毒,胰掌握消化和吸收,脾主运化水湿。

当这些脏器功能紊乱或遭受损害时,便会引发肝胆胰脾疾病的发生。

二、中医与肝胆胰脾疾病的防治1. 肝病肝病是最常见的肝胆胰脾疾病之一,包括肝炎、肝硬化等。

中医认为肝属木,在肝病的治疗中,常用一些具有疏肝理气、清肝火、滋肝阴的中药进行治疗。

例如,黄连、夏枯草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肝炎。

当然,除了中药治疗,中医还注重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如避免熬夜、忌辛辣食物等。

2. 胆病胆病主要包括胆结石、胆囊炎等。

中医认为胆主解毒,胆病的发生与胆汁分泌和排泄有关。

中医常采用一些具有通胆利湿、消胆石的中药进行治疗,如金钱草、茵陈蒿等。

此外,中医还强调改善情绪,减轻压力对胆病的影响。

3. 胰腺疾病胰腺疾病主要包括胰腺炎、胰腺癌等。

中医治疗胰腺疾病注重调理脾胃功能,常使用一些健脾和胃的药物,如党参、茯苓等。

此外,中医还倡导合理饮食,减少高脂高糖食物的摄入,有助于缓解炎症症状。

4. 脾病脾病主要表现为脾虚、脾胃湿滞等,常见的有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等。

中医治疗脾病侧重于补益脾气,常采用一些健脾补气、利湿化痰的中药。

常用的药物包括黄芪、白术等。

三、中医治疗肝胆胰脾疾病的疗效经过长期临床实践,中医在肝胆胰脾疾病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中医注重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取相应的中药配方和治疗方法。

研究显示,中医在肝胆胰脾疾病中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且有效降低疾病复发率。

四、中医的优势和不足中医作为一门独特的医学体系,有其独特的优势。

肝胆脾胰的解剖及生理功能

肝胆脾胰的解剖及生理功能

02
内分泌功能
胰内分泌腺分泌胰岛素和胰高 血糖素等激素,调节血糖代谢 。胰岛素能够促进细胞摄取和 利用葡萄糖,降低血糖;胰高 血糖素则升高血糖。
03
调节消化液分泌
04
胰液中的消化酶能够刺激胃液、 胆汁和肠液的分泌,协调其他消 化器官的功能。
维持血糖稳定
通过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 激素,胰在维持血糖稳定方面发 挥重要作用。当血糖升高时,胰 岛素分泌增加,促进细胞摄取和 利用葡萄糖;当血糖降低时,胰 高血糖素分泌增加,升高血糖。
浓缩胆汁
胆囊能够浓缩胆汁,提高胆汁 中胆盐、卵磷脂等成分的比例 ,有助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分泌粘液
胆囊还能分泌粘液,保护胆道 黏膜免受消化液的侵蚀和细菌
感染。
调节胆道压力
胆管可以调节胆道压力,防止 胆汁淤积和结石形成。
03
脾的解剖及生理功能
脾的解剖
01
脾位于左上腹,是人体 最大的淋巴器官,呈扁 豆状,红褐色。
02
脾分为两面、四缘和两 端,表面有一层由胶原 纤维和弹力纤维交织而 成的白膜。
03
脾内有红髓和白髓,红 髓中含有大量的红细胞 和巨噬细胞,白髓则富 含淋巴组织。
04
脾动脉从腹腔动脉发出, 向脾门分为数支入脾。
脾的生理功能
免疫功能
脾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能够产生淋巴细 胞,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肝胆脾胰的解剖及生理功 能
• 肝的解剖及生理功能 • 胆的解剖及生理功能 • 脾的解剖及生理功能 • 胰的解剖及生理功能
01
肝的解剖及生理功能
肝的解剖
01
02
03
位置
肝脏位于人体右上腹,是 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

肝胆胰脾外科主要学习内容

肝胆胰脾外科主要学习内容

肝胆胰脾外科主要学习内容肝胆胰脾外科:是以肝脏、胆道、胰腺、脾脏和十二指肠疾病手术和综合治疗为主的专业科室,着重确立了以微创外科、复杂肝胆结石手术、肝胆胰脾肿瘤治疗为科室特色的发展方向。

一、微创特色1.肝胆胰脾疾病的腹腔镜微创外科手术目前开展的腹腔镜手术项目:肝叶切除术、半肝切除、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胆道取石术、胆总管囊肿切除、胆肠吻合、肝囊肿去顶术、肝脓肿清创引流术、脾切除术、食管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胰腺体尾部肿瘤切除、胰肠吻合、胰腺炎清创引流术、小儿腹腔镜微创外科手术等。

2.肝胆胰肿瘤的微波消融治疗是指在B超、CT或MRI等影像设备导引下将微波电极精准地插入肿瘤内部,肿瘤组织在微波电场的作用下,局部温度迅速升高,当达到有效治疗温度(70℃以上,常用温度为90℃~100℃),肿瘤就会发生完全凝固性坏死。

微波消融作为局部热消融治疗技术,近年来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实体肿瘤,尤其是肝癌的治疗。

微波消融手术创伤小、安全性高、恢复快、并发症少、可重复操作,能最大限度的保护患者器官功能,不能接受常规外科手术的老年病人、中晚期肿瘤、术后肿瘤复发以及其他部位肿瘤术后肝脏转移等患者同样可以接受治疗。

目前我科已率先在湘南地区开展肝脏和实体肿瘤的微波消融治疗,不仅延长肝癌患者生存期,而且可显著提高生活质量。

二、快速康复、肿瘤精准治疗、个体化治疗1.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recoveryaftersurgery,ERAS)指为使患者快速康复,在围手术期采用一系列经循证医学证据证实有效的优化处理措施,以减轻患者心理和生理的创伤应激反应,从而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再入院风险及死亡风险,同时降低医疗费用。

我科在湘南地区率先开展加速康复外科这一新的理念和治疗康复模式在肝胆脾胰外科领域的实践探索,通过对术前准备、呼吸系统管理及并发症防治、麻醉管理、疼痛治疗、减少手术应激、术后相关问题处理、营养支持策略、出院标准等围手术期各个环节诊疗活动的优化,坚持个体化原则,不断改善手术患者的治疗感受、促进早期恢复,以使患者最大获益。

肝胆胰脾科普书籍

肝胆胰脾科普书籍

肝胆胰脾科普书籍肝胆胰脾是人体内重要的消化系统器官,它们在维持人体健康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篇文章将以肝胆胰脾为主题,为大家介绍一些基本的科普知识。

一、肝脏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内脏器官,位于腹腔右上部。

它具有多种重要的功能,包括分解代谢物质、合成蛋白质和胆汁、储存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肝脏还参与解毒和排泄废物物质的过程。

肝脏的健康对于整个消化系统的正常运作至关重要。

二、胆囊和胆汁胆囊是一个小的囊状器官,位于肝脏下方。

胆囊的主要功能是储存胆汁。

胆汁是由肝脏分泌的,它帮助消化脂肪和吸收脂溶性维生素。

当食物进入小肠时,胆囊会收缩并释放胆汁,以帮助消化和吸收脂肪。

三、胰腺胰腺是一个位于腹腔深处的腺体器官,它具有内分泌和外分泌两个重要的功能。

胰腺的内分泌功能主要是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激素,调节血糖水平。

胰腺的外分泌功能主要是分泌胰液,帮助消化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四、脾脏脾脏是一个位于左上腹腔的器官,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之一。

脾脏起到过滤血液、免疫调节和储存血液等功能。

它参与了身体的免疫反应,对细菌和病毒等有害物质起到清除作用。

脾脏还能储存大量的血液,当身体需要时可以释放出来,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

肝胆胰脾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器官,它们共同参与消化、代谢和免疫等生理过程。

肝脏和胆囊的合作使得脂肪能够被有效地消化和吸收,胰腺的分泌胰液则对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消化起到重要作用。

脾脏的免疫调节功能则对身体的免疫系统起到支持和协调的作用。

然而,肝胆胰脾也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影响。

肝炎、胆结石、胰腺炎和脾功能亢进等疾病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保持肝胆胰脾的健康非常重要。

饮食健康、适度运动、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等都是保护肝胆胰脾的基本方法。

定期体检也是保持肝胆胰脾健康的重要手段。

通过检查肝功能、胆囊结石的情况、胰腺的功能和脾脏的大小等指标,可以及早发现和治疗潜在的问题。

肝胆胰脾是人体消化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器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型表现 鉴别有赖临床(WBC及比例—细菌性)
• 肝癌:早期肝脓肿(炎性反应,AFP,治疗复 查)
不典型肝脓肿,易误为肝癌
(二) 肝海绵状血管瘤
• 临床与病理 • 影像学表现*
肝动脉造影 USG CT*----增强CT重要性 MRI*
临床病理
• 良性肿瘤,常见 • 女性好发,4-5倍,30-60岁 • 临床可无症状,体检发现,巨大者/破裂 • 90%单发,2--200mm,直径大于10cm为巨大 • 扩张的血窦,内衬单层的血管内皮细胞;血
波序列 • 增强扫描:
对比剂:Gd—DTPA(钆-二乙三胺五乙酸) 多期扫描: 血管增强追踪扫描(CE+MRA) SPIO(超顺磁铁氧化物)----用于T2WI序 列
二. 影像观察与分析
(一)、正常影像学表现
• X线检查:平片,膈 肌,结肠---肝*外形 轮廓
• 血管造影:肝A造影
门V造影
*
肝V(-)
CASE,脂肪肝
* *
CT密度弥漫性减低*,而血 管呈高密度影---脂肪肝
MR,T1WI含脂肪区呈 高信号(*)
弥漫性病变(CT平扫与增强) 肝炎病例(鉴别于弥漫型肝癌
低密度小灶为病变,强化不显
4、***肝的局限性或占位性病变
• 病变种类常见:肝囊肿,脓肿,寄生虫,肿瘤(四肿); • 血管造影:肝血管增粗或受压,病变血管染色或充盈
• 2.边缘与轮廓异常: 浅表结节或肿块外凸,锯齿状波浪状
大小与形态异常
** ***
下腔静脉淤血肝脏增大(左 叶及尾叶显著**,***)
* 肝脏缩小*并肝癌
边缘与轮廓异常
边缘僵硬
轮廓不整
3.肝弥漫性病变
• 3.肝弥漫性病变: 大小改变 CT:密度变化---部位,形态,程度(范
围---叶、段)高低混杂密度 MRI:信号变化---脂肪性, 色素沉积
影像学表现----囊状棘球蚴病 (肝包囊虫病)
(四) 转移性肝癌(转移瘤)
• 临床:转移途径有①直接②肝门淋巴结 ③门V④肝A;
• 原发瘤症状+肝病症状……AFP(-) • 病理:肝内结节,数mm---10cm+,
肿瘤“变性”:坏死囊变出血钙 化
肝转移瘤影像表现
• X线:血管造影示多发结节瘤灶,病理血管, 肿瘤染色,A-VF,周围血管受压
• CT:低密度肿块(大小,数目,均匀度--不定) 肿瘤“变性”致密度差 CE+:动脉期—不规则边缘强化 门脉期---整个瘤灶均匀/不均匀 平衡期---对比增强消退 少数为“牛眼征”(3层)和囊性病灶
• 2、血管造影:创伤,介入时应用 • 3、US:临床筛选—囊性病变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 4、CT:最常用。高的密度分辨率;SCT病变
鉴别与血管显示 • 5、MRI:多方位成像,更多的诊断信息
增强/SPIO
三、疾病诊断
(一)、肝脓肿
临床病理 影像学表现:X线、USG、CT、MRI 诊断与鉴别诊断:
实质无强化,相对高密度 门脉期:肝实质强化↑,肿瘤强化↓; 平衡期:肝实质强化↑ ↑,肿瘤强化↓ ↓,
相对低密度,全过程呈“快显快出”
小肝癌1
*
肝癌(巨块型)2
*
CASE3
* *
CASE4
*
*
*圆形肿块边缘明显强化
CASE(肿块不均匀强化)
*
弥漫型肝癌(全肝分布低密度小 结节)
合并出血(右叶低密度肿块所含 高密度区*)
黑色范围增大
CT检查(血管瘤)
• 低密度肿块,CT值约30HU,良性特征 • CE+:动态CT/SCT多期扫描(快+快+长) • 动脉期:20-30S(注药后),边缘斑块或结节
状强化,高于肝脏接近血管 • 门脉长:5S-10S,均等密度.即“早出晚归” • CT诊断标准:平扫+增强+延迟
假瘤,转移瘤,肝腺瘤,FNH • 方式:增强扫描(多期) • 依据:“快进快出”、假包膜、血管受
侵、瘤内脂肪变性等
CASE
* 肝右叶圆形强化结节*,平衡期减低
CASE(肝癌)
6月后原灶增大,出现新灶
富血供强化方式
小肝癌—MRI*
肝再生结节*--MRI
IN-PHASE
OUT-PHASE
T2WI
CASE
*
CASE,贲门癌(右图箭头)肝转移
*
T1WI,低信号肿块
T2WI,高信号肿块*
诊断与鉴别诊断
• (肝外原发灶+肝内病灶)=D • 原发灶不明+肝内病灶=? • ?:多发结节(囊性转移)---鉴别:
肝脓肿 肝棘球蚴病 肝结核
(五) 肝棘球蚴病
临床病理 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虫病)蚴病 分类: 细粒棘球绦虫---囊状棘球蚴病 (肝包囊虫病) 泡状棘球绦虫---泡状棘球蚴病
影像学表现
• X线检查(肝A造影)-----血管显示 供血的肝A扩张; 瘤内病理血管; 肿瘤染色; (肿块周围)肝血管受压牵拉移位被包绕; A-V漏; 肿瘤湖
CASE
CT检查(HCC)
• 平扫:常见肝硬化,轮廓改变 低密度肿块:形态,数量,边界,假包膜,
中心坏死 • CE+:动脉期:肿瘤内斑片状结节状强化,肝
正常CT解剖1
增强CT(动脉期)
增强CT动脉期
CT增强(门脉期/平衡期)
* #
门脉*期
平衡期(肝实质#强化)
正常影像学表现3
• MRI: 1.肝脏形态轮廓大小同CT(横断面) 2.冠矢状位,形态大小,肝叶段. 3.肝实质均匀信号:T1WI等,T2WI低 4.增强: T1WI增高 5.肝血管:l流空效应---黑色流空信号---
缺损。 • CT平扫:单发或多发低密度肿块,圆形或类圆形,肝
>D*>水;高密度少(出血钙化),境界清楚或模糊 增强CT:不同的强化方式***
• MRI:大小形态数目边缘类似CT。信号不同:低等高 混。一般为长T1长T2。 增强:与CT类似。
5、肝血管异常(血管造影、
CE+CT/MRI)
• 包括:肝A肝V门V。(流入部分-血管网-流出部 分)肝血管增粗、变细;血管浸润、狭窄或阻 塞;A-V漏(动脉早显影);门V充盈缺损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CT/US表现典型者,诊断容易 • 90%病例CT可确诊 • 加上MRI的灯泡征,US的肿瘤边缘裂开征,
血管进入或贯穿征 • 血管造影一般无用 • 鉴别诊断:多血供的HCC或转移瘤
CE+:后者强化持续时间短
(三) 原发性肝癌(PLC)
• 临床与病理 ① 90%为HCC,M,30-60yrs,乙肝肝硬化, 症状体征,AFP(+) ②病理三型: 巨块型/结节/弥漫型 (>=5cm/<5cm/<1cm) 小肝癌:单发小于3cm; 2个结节之和不过3cm ③肝动脉供血,90%供血丰富 ④生长方式:浸润----门V,肝V,胆道;淋巴结转移; 远处转移(肺骨肾肾上腺)
case
多发低密度灶, 大小不等
Case(单发与多发)
* 平扫图:单发结肠癌肝转移伴钙化灶* 增强多发环状强化
影像表现(MRI)
• 瘤灶:边缘清楚,单发或多发 • T1WI:均匀稍低信号 • T2WI: 稍高信号 • 少数肿瘤*:“环靶征”(中心长T1长T2)
“亮环征”/“晕征”(halo sign)
肝脓肿临床病理
• 肝组织局限性化脓性炎症 • 细菌/阿米巴---血循环入肝,溶组织酶,
激发炎症---形成空腔 • 单房多房,单发多发 • 局部及全身反应
肝脓肿影像学表现
• X线平片:右膈膨隆,含气脓腔影 • 肝A造影:血管受压移位;新生血管及血管染
色(脓壁及其周围);脓腔无染色 • US: • CT:平扫:低密度肿块,圆形/类圆形
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
DSA
正常肝固有动脉及其分支
肝内病变
正常影像学表现2
• CT:
形态/轮廓 大小/径线/比例 密度:55-75HU 血管: 增强表现:血管及肝实质
CT值5575HU
* *
经线测量—1,矢状线经IVC右缘(右/尾横径)2-3:1 2,冠状线经肝左叶后缘(右/左矢)1.2-1.9︰1
延迟扫描,病变强化*
* *
MRI检查(血管瘤)
• 病理本质:血窦为慢流血,MRI有特征 • T1WI:均匀低信号 • T2WI:均匀高信号,随回波时间延长信号
增高----“灯泡征” • 增强: T1WI,类似CT
CASE
T2WI,病 灶高信号
CASE 2
T1WI
T2WI
血管瘤,增强(CE+),病灶信号增高*
脓腔:密度均匀/否,CT值肝水之间 气体(气泡或液平)
脓壁:环形,密度界于肝/脓腔 急性期:周围水肿带
CASE(早期,炎症局限化,脓肿形成中)
CASE(典型)
CASE(典型,含气脓肿,更低密度区)
CASE(巨大低密度腔)
病变
脓肿表现(CT)
• 增强CT:脓肿壁明显强 化, 脓腔及周围水肿 带无强化---构成“环征”(三 者构成) 脓肿特征:环征+ 气泡
CT检查
• 平扫:部位,范围,胃肠对比剂, 扫描参数:层厚/距,螺距
• 增强扫描: (三期/多期扫描) 扫描必要指征:平扫异常/正常者 对比剂:剂量,流率*(2-3ml/S), 扫描时机:20-25S/50-60S/110S
增强的意义(肝脏病变)
*
MRI检查
• 平扫: 轴位+冠状位 膈顶---肝下缘 SE序列*(T1WI/T2WI)+FSE抑脂/梯度回
窦+纤维不全分隔构成海绵样结构.血液\ 血栓\钙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