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网络的信息传播模型研究
社交网络分析中的影响力传播模型研究
社交网络分析中的影响力传播模型研究影响力传播模型是社交网络分析中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通过研究影响力传播模型,我们可以深入理解信息在社交网络中的传播过程,并探索如何优化影响力的传播效果。
本文将围绕社交网络分析中的影响力传播模型展开讨论,重点介绍了两种常见的影响力传播模型:线性阈值模型和独立级联模型。
线性阈值模型是一种常见的影响力传播模型,它基于以下假设:每个个体都有一个固定的阈值,只有当其接收到的激励值超过阈值时,才会传播信息给其邻居节点。
在这种模型中,节点之间的关系通过加权有向图描述,激励值可以是节点自身的特征值或其他外部因素。
线性阈值模型在传播过程中考虑了节点自身的特点和外部环境的因素,因此在某些情境下能够较好地描述信息传播的现象。
例如,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用户的兴趣、互动和关系等因素都会影响信息的传播效果。
对于这种模型,研究者通常关注的问题是如何选择初始节点,以获得更大的影响力传播效果。
另一种常用的影响力传播模型是独立级联模型,也称为独立漫游、独立传播模型。
该模型假设每个节点在传播过程中是独立的,即节点的传播行为与其邻居节点的传播行为无关。
在独立级联模型中,每个节点以一定的概率将信息传播给其邻居节点,而节点收到信息后,有一定的概率被激活,然后以相同的方式将信息传播给其邻居节点,直到无法再传播为止。
这种模型在描述某些社交网络中信息传播的过程时具有一定的拟合性能,例如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上,用户之间的信息传播往往是相对独立的,一个人是否选择转发某一条信息更多地取决于个人的兴趣和偏好。
除了线性阈值模型和独立级联模型,还有一些其他的影响力传播模型被提出和研究。
例如,基于信息扩散模型的SIR模型,它将网络节点分为易感者(Susceptible)、感染者(Infected)和康复者(Recovered)三个状态,通过定义各个状态之间的转换概率,来模拟信息在社交网络中的传播过程。
此外,还有很多基于社交网络结构和用户特征的影响力传播模型,例如,考虑用户影响力和社交关系的权重。
微信公众平台的信息传播机制
微信公众平台的信息传播机制在当今的数字化时代,微信公众平台已经成为了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之一。
它不仅改变了人们获取和分享信息的方式,也对社会舆论、商业营销、文化传播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那么,微信公众平台的信息传播机制究竟是怎样的呢?首先,微信公众平台的信息传播具有高度的自主性。
任何个人、组织或企业都可以注册并创建自己的公众号,通过发布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内容来传播信息。
这种自主性使得信息来源极为丰富,涵盖了各个领域和主题,满足了不同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其次,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模式是基于订阅关系的。
用户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主动选择关注感兴趣的公众号,从而形成了一个相对精准的信息传播网络。
公众号运营者发布的信息会直接推送给关注者,这种“一对一”的传播方式,提高了信息传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信息推送方面,微信公众平台提供了多种方式。
一种是即时推送,运营者可以在特定的时间将准备好的内容发送给用户,确保信息能够及时到达。
另一种是定时推送,运营者可以提前设置好推送时间,方便规划和管理信息发布的节奏。
微信公众平台的信息传播还具有互动性强的特点。
用户在阅读完文章后,可以通过点赞、评论、转发等方式与公众号运营者以及其他用户进行互动。
这种互动不仅能够增加用户的参与感和粘性,还能够促进信息的二次传播。
例如,一篇优质的文章如果得到了大量用户的转发,其传播范围将会迅速扩大。
另外,微信公众平台的信息传播效果可以通过数据分析进行评估。
公众号运营者可以通过后台数据了解文章的阅读量、点赞数、评论数、转发数等指标,从而了解用户的喜好和需求,优化后续的内容创作和传播策略。
然而,微信公众平台的信息传播机制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信息过载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由于公众号数量众多,每天推送的信息量巨大,用户容易感到疲惫和困惑,难以筛选出真正有价值的信息。
此外,虚假信息和谣言也有传播的可能,这对社会秩序和公众利益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微信传播伦理失范现象研究
微信传播伦理失范现象研究引言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社交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对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日常交流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微信作为最具影响力的社交媒体之一,既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也引发了一系列伦理失范现象。
本文针对微信传播伦理失范现象展开研究,旨在深入了解其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促进微信信息传播的健康有序发展。
1.谣言传播微信作为社交媒体,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远超传统媒体,给谣言传播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
许多人在微信中发布和分享未经证实的消息,导致谣言迅速蔓延,扰乱了公众对事件的判断,对社会稳定和公共秩序产生了负面影响。
2.恶意攻击和网络暴力一些人利用微信的匿名性,对他人进行恶意攻击,诽谤他人声誉。
网络暴力现象也时有发生,一些人在微信群中进行辱骂、人肉搜索、威胁等行为,给受害者带来巨大精神和心理压力。
3.不当内容传播微信上有大量的不当内容,如低俗、色情、暴力、恶心等,不仅违反了社会道德规范,也对青少年和未成年人产生了不良影响。
1.缺乏伦理意识和责任感一部分微信用户缺乏伦理意识和责任感,对于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没有严格的要求,而只是追求点击率和关注度。
他们在发布和分享信息时忽略了信息的社会影响和伦理底线。
2.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微信信息传播的速度快、范围广,一条消息在短时间内就能传播到大量用户。
这也导致了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信息审核不严格,以及信息传播的失控现象。
3.匿名性和相对隐私微信信息传播的匿名性给一些人提供了施展恶意攻击和网络暴力的机会。
相对隐私的传播环境也使得不当内容的传播更加容易,不法分子有更多的可能性逃避法律的制裁。
1.加强伦理教育加强伦理教育对于解决微信传播伦理失范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校和社会组织中普及伦理知识,提高公众的伦理意识和责任感,引导人们在微信使用过程中遵守社会道德规范。
2.强化信息审核机制微信平台应设立专门部门负责信息审核,加强对信息真实性和准确性的把关。
移动社交网络中的信息传播特性分析
移动社交网络中的信息传播特性分析移动社交网络(Mobile social network)是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社交媒体平台,为用户提供了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的即时通讯、社交娱乐、在线购物和其他应用的方便途径。
这种数字平台越来越流行,极大地改变了人们沟通、交往和获取信息的方式。
在移动社交网络上,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规模更大、范围更广。
本文将从移动社交网络中的信息传播特性入手,深入分析这种数字时代迅速发展的媒介爆炸所带来的影响。
一、社交网络中的信息传播速度更快在传统媒体时代,信息需要通过新闻媒体等渠道传播,过程漫长而不可控。
而在移动社交网络中,信息传播的速度更快。
当用户发布一条信息或分享一篇文章,它会迅速传播到他们的个人网络中,之后再在分支网络中传递,最终最广泛的覆盖面和最快的传播速度。
此外,随着社交媒体之间的连接变得更加简单方便,类似于微信、微博这样的影响力渠道也能在极短时间内把新闻和资讯传递给公众。
二、信息传播规模更大在传统媒体时代去传播一条信息或一个议题,往往需要资源的投入才可以实现。
但是,对于移动社交网络的用户来说,不需要经过非常繁琐的过程,只需要在自己的个人社交网络中发布,就可以在迅速传播下去。
与传统媒体不同,现在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信息的发送者和接收者。
三、信息传播范围更广在移动社交网络中,信息传播到达的范围变得更广。
因为移动设备可以带到不同的地方,人们可以在公车上、地铁上、飞机上或外出旅行时,依旧可以通过移动社交网络来连接和获取信息,使得传播覆盖面变得更广泛。
四、易于信息多元化在传统媒体时代,信息来源非常有限,一般只有新闻媒体、书籍杂志等信息渠道。
而在移动社交网络中,人们有更多的选择来切换不同的消息来源,从而增进了人们的老少年、教育程度、职业和全球地区之间,多元化的信息建立和扩充了交流社区。
总之,移动社交网络对信息传播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它迅速带来了许多变革,不仅改变了信息传达的方式、传播规模和覆盖范围,更为重要的是,它使个人在信息传达上获得了更大的自由度和参与度。
微信传播模式的利弊分析
从传播学角度分析微信传播模式的利与弊【摘要】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人们在即时通讯方面的需求大大提升,虽然微博、QQ出现较早,但随着微信的兴起以及微信版本的不断升级,微信平台作为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新模式,从微信的传播特征、传播模式、个人账号和公众账号平台等方面都进一步促进了信息的有效传播,同时微信营销也越来越成为企业、个人关注的新型营销方式,可以说微信超越了以往任何传统媒介的高度,带领大众进入了全新高效的信息传播新时代。
本文试图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微信信息传播模式的利与弊,给正在使用微信传播的个人及企业一些建议与思考。
【关键词】传播学;微信;传播模式;利弊微信,微信是介于QQ和微博之间的一种社交软件,是隶属于QQ平台的应用软件,具有文字信息传播、视频、图片、短信朗读、即时通话等功能。
与其他软件相比,微信最大的优势是可以接受和传播与QQ软件相关的各类信息,无需再登陆其他客户端;微信软件还可以支持支付、群聊、语音、二维码识别等功能;与此同时,微信还可以运用个人账户、公众平台等功能共享媒体信息并完成信息的有效传播。
微信平台将大众传媒传播与人际交流传播融为一体,开创了全媒体时代新的传播模式。
1.微信平台信息传播效果分析分析微信平台的传播效果需要从传播特征、传播模式、个人账户传播和公众平台等四个方面出发。
1.1微信传播特征微信平台的信息传播具有传播主体明确化、传送关系亲密化、传播平台集中化等特征。
传播主体明确化主要是这微信是依于手机等移动终端的社交软件,其传播的主体主要是对手机等移动平台运用较多的人群;传送关系亲密化主要指微信好友以熟人为主逐渐向陌生人过渡,这样的方式有利于熟人之间关系更加亲密,陌生人也更加容易相处;传播平台集中化是指微信对手机功能进行了最大程度的利用,并且在传播的同时拓宽了传播渠道。
诸如开设公众平台、二维码扫描系统、定位系统等等,另外,微信也有插件功能,将人们生活中的众多通讯工具都包含在内。
社交网络中的网络拓扑分析与模型研究
社交网络中的网络拓扑分析与模型研究社交网络,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已经深深地融入了我们的生活。
无论是通过微信、微博、Facebook还是Instagram等平台,人们都能够通过社交网络和他人保持联系,分享生活、知识、情感等。
在这个虚拟的世界中,人们之间的联系构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而这个网络的结构正是我们所关心和探究的。
社交网络的网络拓扑分析与模型研究,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到网络科学、社会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领域。
研究社交网络的网络拓扑结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交网络的演化规律、信息传播机制以及用户行为。
下面,我们将从网络拓扑结构的理论分析、实际应用和未来发展等方面展开探讨。
首先,我们来看看社交网络中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有哪些。
在社交网络中,最常见的拓扑结构包括无标度网络、小世界网络和星型网络等。
无标度网络是指网络中的结点度数呈现出幂律分布的特点,即部分结点拥有较高的度数,而大部分结点只有较低的度数。
这种结构使得网络具有高度的鲁棒性和无标度性,即少数结点的消失并不会对整个网络的连通性产生很大的影响。
小世界网络则是一种介于规则网络和随机网络之间的网络结构,具有较短的平均最短路径和较高的聚类系数。
这种网络结构有利于信息的快速传播和社区的形成。
星型网络则是一种典型的中心化结构,其中一个或少数几个中心结点连接着大量的边缘结点。
这种结构使得中心结点在网络中起着重要的枢纽作用。
在实际应用方面,网络拓扑结构的分析和模型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预测社交网络中信息传播的规律。
通过构建基于网络拓扑结构的传播模型,我们可以模拟和预测信息在网络中的传播路径、速度和规模,为疾病传播、舆论影响等问题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此外,网络拓扑结构的研究也有助于优化社交网络中的信息传播策略和资源分配,提高信息传播效率和影响力。
比如,在微博上进行热点话题的传播,通过识别和利用网络中的核心结点和关键路径,可以最大程度地扩散信息,提高话题的曝光率。
基于微信的社交网络分析
基于微信的社交网络分析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社交网络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微信作为国内最大的移动社交网络,其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了10亿。
在这样一个庞大且复杂的社交网络中,人们的关系以及信息传播方式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因此,基于微信的社交网络分析成为了一种热门的研究领域。
一、微信社交网络的结构微信社交网络中,每个用户都是一个节点,而用户之间的关系则通过微信中的好友关系进行连接。
这样的网络结构非常适合进行社交网络分析。
通过分析微信好友关系图,可以得到如下的结论:1.微信社交网络是一个互相关联的网络,每个用户通过微信好友与其他用户连接。
2.微信社交网络中,好友数量基本符合幂律分布规律,即少数用户有大量好友,而大部分用户只有少量好友。
3.微信社交网络中的关系强度非常重要,朋友圈和微信聊天记录中的频繁度可以反映好友关系的强度。
二、微信社交网络的信息传播除了好友关系,微信社交网络中的信息传播也是社交网络分析的热门研究领域。
微信的信息传播方式有以下几种:1.点对点传播:即通过微信聊天或语音、视频等方式进行一对一的信息传递。
这种传播方式主要利用了好友关系和关系强度。
2.朋友圈传播:即通过发表朋友圈动态的方式,让好友可以看到自己更新的信息。
这种传播方式主要利用了好友关系和信息传播的可见性。
3.群聊传播:即通过微信群聊的方式,让多个好友可以一起交流信息。
这种传播方式主要利用了群组关系和关系强度。
通过对微信社交网络中信息传播的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结论:1.微信社交网络中的信息传播具有极强的可见性,但是信息传播的范围和传播速度受到好友关系的限制。
2.微信社交网络中的信息传播可以通过关系强度来进行影响力分析,影响力较大的用户可以成为信息传播的主力军。
三、微信社交网络的数据分析除了结构分析和信息传播分析,微信社交网络数据的开采和处理也是社交网络分析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对微信社交网络数据的深度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通过微信搜索功能,可以快速找到对方的好友、朋友圈等信息。
微信朋友圈中信息传播的模式与特征研究
微信朋友圈中信息传播的模式与特征研究微信朋友圈作为一个社交网络平台,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个平台上,人们可以发布新闻、讨论话题、分享照片等等,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
本文将针对微信朋友圈中信息传播的模式与特征进行研究。
一、微信朋友圈信息传播的模式1、兴趣驱动型传播模式在微信朋友圈中,很多人都会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人或账号,平台也会根据用户的兴趣推荐相关内容给他们。
这种传播模式主要是通过推送热门话题和内容来提高用户的关注度和互动性。
2、个人联系型传播模式微信朋友圈中的消息是基于人的关系网络传播的。
当人们在朋友圈分享消息时,通常会先选择和自己有联系的人进行分享,这样能够增加被分享内容的可信度和受众范围。
这种传播模式的特点是消息以人际关系为核心,更具有情感性和亲密感。
3、引导式传播模式微信朋友圈中的一些公共账号和名人会采用引导式传播模式,他们会对用户发起一些引导性问题,然后引导用户回复和分享。
这种传播模式主要是通过引导用户参与互动来达到传播目的。
二、微信朋友圈信息传播的特征1、传播速度快微信朋友圈以其类似“小社区”的特性,使得信息传播的速度难以想象的快。
比如,一条有趣的内容一旦被分享了一次,就会很快传播到朋友圈内的很多人,在短时间内形成一定的共识。
2、UGC内容丰富微信朋友圈是一个可以让用户自由发布内容的平台,在朋友圈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自拍照、晒美食、发心情等。
这些UGC(用户生成内容)可以更真实地反映用户的生活和需求,也更容易被其他人所理解和接受。
3、传播可控易被串联微信朋友圈中,用户可以通过自己的个人影响力控制消息的传播范围和速度。
同时,用户也可以通过在分享时添加语音或文字引导,以及分享相关话题或讨论来引导更多人参与。
因此,微信朋友圈中的信息易于被串联和双向传播。
4、影响因素多样微信朋友圈中的信息传播受到多方面的影响。
除了内容本身外,还包括发布者在社交网络中的个人影响力、消息发布时机、受众群体、社会事件、平台推送等等因素。
社交网络中信息传播与影响力扩散机理研究
社交网络中信息传播与影响力扩散机理研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社交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社交网络中,信息传播与影响力扩散机理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探讨社交网络中信息传播与影响力扩散的机理,并分析其对个人、组织和社会的影响。
社交网络中的信息传播是指信息在社交关系网络中传递和传播的过程。
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和Facebook等提供了用户之间快速、广泛传播信息的平台。
首先,信息的源头将信息发布到社交媒体上,然后通过用户的转发、点赞和评论等行为,将信息传播给更广大的受众。
这种信息传播的方式被称为“瀑布模型”,即信息源头通过网络节点之间的传播逐渐扩散,最终影响到更多的人。
信息传播在社交网络中的机理可以通过网络结构和用户特征来解释。
网络结构是指社交网络中节点(即用户)之间的连接关系。
研究表明,社交网络中存在着一种名为“小世界现象”的网络结构,即任意两个节点之间的距离很短。
这种网络结构使得信息传播更加高效。
当一个节点将信息传播给它的邻居节点时,这些邻居节点很快就会将信息传播给他们的邻居节点,从而迅速将信息扩散到整个网络。
用户特征包括用户的影响力、兴趣偏好和社交行为等因素。
具有较高影响力的用户更容易成为信息的源头,并且他们发布的信息更容易引起用户的关注和传播。
而用户的兴趣偏好和社交行为也会影响用户对信息的接受和传播,从而影响信息的传播效果。
社交网络中信息传播的机理对个人、组织和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对于个人而言,社交网络中的信息传播可以帮助个人获取更多的信息资源,从而满足个人的学习、交流和娱乐需求。
同时,信息传播也会影响个人的观点和价值观。
当信息在社交网络中被广泛传播时,会引起用户的关注和思考,从而改变他们对某一议题的看法。
对于组织而言,社交网络中的信息传播可以帮助企业扩大影响力,增加用户对产品或服务的认知和购买意愿。
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企业可以与用户直接互动,了解用户的需求和意见,并及时反馈。
微信社交网络中信息传播规律的探究
微信社交网络中信息传播规律的探究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微信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微信作为一个涵盖社交、娱乐、生活等多种功能的平台,其信息传播规律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从微信社交网络的特点入手,探究其信息传播规律,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一、微信社交网络的特点微信社交网络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聚合性:微信将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及其相关需求进行了聚合,通过各类公众号、小程序等方式进行传播,可以形成比较完善的生活服务闭环。
2. 更新性:微信消息实时性强,用户通过时间线可随时得到关注对象的最新动态。
同时,微信公众号及小程序的更新也相对频繁,为用户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信息。
3. 贴近性:微信社交网络是由用户形成的,用户与用户之间都有着一定的联系及关联,这使得微信信息在传播过程中更具有贴近感。
以上特点,使微信成为一个更加个性化、亲密型、时效性强的社交网络平台。
二、信息传播规律微信社交网络中的信息传播有其自身的规律。
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消息的传播具有如下几个特点:1. 互动性强:微信社交网络开启了人与人之间的交互,社交里的信息更多地来源于人,人与人之间信息的交互、解读和转发对信息传播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影响因素多: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件事情可能产生完全不同的看法,因此,信息传播的过程中被影响的因素也要复杂得多。
影响微信信息传播的因素包括个人关系、兴趣爱好,性别、年龄、学历、收入、地域等。
3. 敏感度高:微信社交网络中的一些信息因其敏感性而容易引起公众的关注,这些信息对于某个群体而言是热点或话题,很快被大众所关注,甚至在朋友圈、群聊等渠道里被更深入地传播。
4. 高度社交化:微信社交网络中的信息集结在朋友圈、群聊等传播渠道,用户往往会特别关注自己的亲密关系形成的消息的传播状态,参与消息的推广与传播。
以上特点看似杂乱无章,但实际上会在一个新闻事件或者热点话题的发酵过程中快速汇聚形成一个庞大而有规律的传播网络。
微信公众号传播模型研究
微信公众号传播模型研究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微信作为一款普及率极高的社交软件,已经成为媒体、企业等各行各业的必争之地。
微信公众号作为公司、机构及个人在微信上个人号之外的独立身份,被各大企业和知名公众人物用作宣传和管理品牌形象、传播信息、营销和粉丝互动的平台。
然而,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在微信公众号中实现粉丝沉淀、传播扩散已成为当前需要思考的问题之一。
一、微信公众号建设过程1. 制定聚焦点在微信公众号建设中,首先需要确定聚焦点,即公众号内容策划的方向和主题,以及用户群体的定位。
聚焦点不仅可以帮助公众号更快地引起用户关注,还可以让用户很快地确定公众号的主题和内容价值,从而实现粉丝长期的沉淀。
2. 清晰的品牌形象要想在众多公众号中脱颖而出,需要打造清晰的品牌形象。
公众号名称、公众号头像、图文排版、内容质量等方面都需要保证一致性,这有助于用户建立公众号品牌的认知和记忆。
3. 精细的内容除了聚焦点和品牌形象,微信公众号还需要不断提供高质量、有吸引力的内容。
精细的内容涵盖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各种形式,要结合不同媒体类型,满足用户的多样性需求,让用户觉得每一次阅读都是值得的。
二、微信公众号传播模型1. 圈子模型圈子模型是指通过分组的方式,把公众号的粉丝分为不同的圈子,进行精准的定向传播。
通过圈子模型,可以让用户更好地参与到公众号的建设中来,提高用户对公众号的认知,增加粉丝黏性和互动性。
2. 引爆模型引爆模型是指通过快速、广泛的传播方式,将公众号推向更大的用户群体。
在引爆模型中,适当的掌握微信公众号内涵,针对各类人群的阅读习惯和需求,设计出高品质的内容,争取用户对这些内容的快速传播,提高传播效果。
3. 推荐模型推荐模型是指基于已经建立的社交网络和粉丝关系,进行精准推送,让更多的用户了解到公众号,实现其宣传和营销效果。
推荐模型可以考虑通过给用户推荐优秀的阅读A文,吸引用户动心感悟,进而在社交网络中分享和传播公众号内容。
社会网络中的信息传播模型分析
社会网络中的信息传播模型分析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社交媒体的普及,社会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交流的主要渠道。
在这个数字化时代中,人们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发布、分享和传播信息,如何有效地传播信息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社会网络中的信息传播模型,深入分析信息传播的机制和影响因素。
一、信息传播模型的基本理论信息传播模型是研究信息在社会网络中传播和扩散的一种模型。
目前,研究者提出了多种信息传播模型,其中最著名的是病毒传播、广播传播、扩散传播和传染传播等。
病毒传播模型是最常见的一种信息传播模型,它类似于病毒的传播方式。
在这个模型中,一个人首先接收到信息,然后将信息传播给他的朋友,随后这些朋友再将信息传播给他们的朋友,逐渐形成信息传播的网络。
这种模型适用于像新闻、热门话题等具有广泛传播范围的信息。
广播传播模型是指信息在社交网络中像广播一样传播。
在这个模型中,一个人发布的信息会被所有关注他的人收到,并且这些人又将信息传播给他们的关注者,以此类推。
这种模型适用于像明星、政治领袖等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个体。
扩散传播模型是一种基于个体之间联系的信息传播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一个人发布的信息会通过个体之间的关系链传播出去。
如果一个人的关系链足够广泛,那么信息的传播范围也会很大。
这种模型适用于像微信朋友圈等个人关系网作为传播媒介的信息。
传染传播模型是一种基于个体之间影响力的信息传播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一个人的决策行为可能会影响他的朋友,进而影响朋友的朋友,以此类推。
这种模型适用于像购买决策、政治态度等具有影响力的个体行为。
二、信息传播模型的影响因素除了以上提到的基本信息传播模型外,信息传播的机制还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下面将以网络结构、个体特点和信息内容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 网络结构网络结构是指社交网络中个体之间的联系关系,包括密度、集聚性、中心度等指标。
研究发现,一个网络的结构对信息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有很大影响。
基于“4I模型”的档案微信传播探究
学术园地THE ACADEMIC FIELD天地2017年第12期39■方燕平基于“4I 模型”的档案微信传播探究一、引言目前学界针对档案微信公众号的研究亦是研究热点之一,且研究成果已有相当积累。
比如,李颖、孙晓苗对省市级档案部门110家微信公众号应用现状调查分析后,得出发布政务资讯是当前多数公众号的主要内容;公众号中以对档案资源的开发与挖掘的内容相对较少,且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从内容呈现方式看,虽有半数以上的公众号采用了以影音、图片的形式呈现档案资源,但多数表达方式仍难脱“官气”,图文搭配单调,视听设计美感体验有待提升;而在服务方面,提供深度服务的公众号尚不足五分之一,公众平台的互动交流、在线服务等功能更是有待充分实现。
黄丽华等通过调研发现部分微信平台仅有信息发布功能,与档案数据库对接查询功能较少,使用者能参与、及时反馈并进行互动交流的功能更少。
何思源等通过调研也发现档案微信平台运营过程中出现的推广途径单一、定位不清、受众不明、推文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等问题。
事实上,由于理念、资金和人才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当前档案微信公众号运营状况总体不容乐观,导致档案微信传播力、影响力受限。
因此,笔者尝试引入营销学在web2.0时代提出的“4I 模型”,以营销学理论为切入视角探讨档案微信号运营的新模式,进而为档案微信传播提供了一种耳目一新的思路。
二、档案微信传播的“4I 模型”1.“4I 模型”简介“4I模型”( IndividualG a t h e r i n g ,I n t e r a c t i v eCommunication,In and Inside,I) 是一个营销学概念,由中国无线营销理论的开创者、手机媒体专家朱海松先生提出。
他认为传统的营销4P、4C、4R 理论将被4I 理论所取代,网络营销模式对建立新型的顾客关系给出了全新的方式,不理解网络世界的本质,将无法展开有效的广告营销活动。
诞生于Web2.0 时代,以“互动”为核心的“4I 模型”第一个“I”: Individual Gathering,个体的聚集;第二个“I”: 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互动的沟通;第三个“I”: Inside 或 In,在里面;第四个“I”: 就是i,即“我”的个性化。
基于“网络口碑”价值的腾讯微信网络传播策略研究
图1腾讯微信网络 口碑 聚集模型
全部信 息;S N M P 类 ,主要用来 完成建立 网络 连 接 、发送消息 、接 收T r a p 等操 作 ;另外还有 用 于支 持上述类 功能的支持类 以及S N M P v 3 消息加
龚玲 、金 立印等 ( 2 0 0 7 )研 究了网络 口碑 的公 共产 品属 性 ,并分 析了网络 口碑对 受者 品牌 态 度及购 买决策的综合影 响;2 0 1 0 年 以来 ,随着 网络传 播方式 的创 新,网络 口碑 研究进一 步深
下 几个 方 面 :
( 1 )腾讯微信主要功能介绍 截止 ̄ J l 2 户 ,微 信 已经 成 为 是 一 种 更 快 速 的 即 时 通 讯 工 具 , 同 时 具 有 零 资 费 、跨 平 台 沟 通 、 显
一
、
文献 综述
网 络 口碑 ( I n t e r n e t W o r d o f M o u t h)
是指 企 业或 网 民运 用 网络 工具 ,例 如 :论 坛 ( B B S )、博客 和视频 分享 网站等 ,并通 过讨 论 、分 享 、传播 关 于 公司 、产 品 、服 务 的文 化 ,宋晓兵 、崔冰 、袁建等 ( 2 0 1 1 )研 究网络 字 或其 他 多媒体 信 息 ,形 成 一种 品牌 文 化影 口碑 对消费者产 品态度 的影 响机理 ,同时分析 响力 的网络群体行 为现象 …。网络 口碑 具有广 W e b 2 . O 背景 下 ,通过 论 坛、 博客 、播 客 、即 域 性 、匿名 性 、 多样 性 、互 动性 等特 点 ,在 时 通讯等各种 互联网传播渠 道 ,传递 、分享、 W e b 2 . O a t 代发展 尤为迅速 ,真 正实现 了 “ 一传 交 流 有 关 品牌 的各 种观 点 、讨 论 的方 法 与技 。随着 网络草根文化 的崛起 ,网络事件影 十 ,十传 百 ,展 转 无 穷 ”这种 古 老 的传 播效 巧 ] 响 日益深入 ,引起社会 公众广泛关注 。例如 : 果 。我国网络 口碑传 播研究始于 本世纪初期 ,
国内微信研究现状综述
究的理论性较 强,且观 点不一 。大部 分研 究属于定性研 究,重点探 讨微 信的传播 特征和社会影响 。
关 键 词 :微 信 传播 微 信研 究 综 述
信息 技术 的发展带 来 了传播方 式的极 大变革 ,微博 刚
刚流行 起来 ,微 信 就横 空 出世 。2 0 1 1 年1 月 ,腾讯 发布 微
偏 向社交工具还是媒体属性 ,学界看法不一。
微信 的传播功能和社会影响 的研究 已较为深入 ,对于其正面
的传播功能和负面 的社会影 响都有 了一定 的研究成果。 ( 一 )微信传播的正面功能 国内研 究 者认为 ,微信 满足 了人们社 会交往 的需 要 ,
国 内有 学 者 直接 将 微 信 划 归 了新 媒 体 。如 陈晓华 就 认为, “ 在 互联 时代 ,微 信 已成 为与微 博 同等重要 的新媒 体 ,她是本 质上属于大众媒体。
文 ,2 0 1 1 年有2 3 篇 ,2 0 1 2 年有 1 7 5 篇 ,2 0 1 3 年有2 0 9 1 篇 ,2 0 1 4 年有4 5 4 6 篇, 2 0 1 5 年 ,有4 l 0 篇 ( 截 止到3 月1 日)。总体 而言 , 国内对 于微信 的研究 主要集 中微信 自身 的研究 、微信 的传播 功能及社会影响研究 、基于微信平台的应用研究三方面 。
微信作为现在最热门的信 息传播平 台之一 ,其流行开启
了移 动互联 网传播 的新时代 ,微信也成为近年学界重点关注
一
谢 新洲 、安 静等 指 出 了微 信传 播 的 四个 基本 特征 : 第
,
微 信偏 向于人 际传 播 ,注重 社交 内容 。其本质 功能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的话题 。在 中国知 网上 ,输入 “ 微信”为主题搜索相关的论
互联网社交媒体中的信息传播及其影响研究
互联网社交媒体中的信息传播及其影响研究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交流方式。
互联网上的各种社交媒体,如微博、微信、QQ等,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信息传播平台。
这些平台既提供了信息的传递与分享的渠道,又影响了信息的传播方式和效果。
因此,研究互联网社交媒体中的信息传播及其影响,对于了解信息传播机制和信息流动规律,指导新媒体运用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互联网社交媒体的传播特点互联网社交媒体具有传播更快、更广、更自由、更互动的特点。
相比传统媒体,互联网社交媒体的信息传递速度更快,信息在微博、微信等平台上可以实时发布,且一旦被分享,可以迅速传递到大量的受众。
同时,互联网社交媒体具有更广泛的受众群体,信息传递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且具有更明显的社交属性。
在社交媒体上,人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见解。
互联网社交媒体传播的互动性也十分明显。
与传统媒体单向传播信息相比,互联网社交媒体更具有双向性和互动性。
在社交媒体上,用户可以通过评论、点赞等方式迅速地对信息进行回应,与信息发布者产生直接的互动和沟通。
互联网社交媒体的互动性,使得信息传播双向化、多元化,同时也给信息的传播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互联网社交媒体中的信息传播影响研究(一)信息生产与传播机制互联网社交媒体中的信息传播,是由信息生产、信息传递以及信息接收三部分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信息生产方面,社交媒体的用户可以自由地发表言论、发布图片、视频等各种形式的信息。
这些信息将通过社交媒体的分享、转发等方式,快速传递到更广泛的受众中去。
在信息传递方面,社交媒体的平台提供了便捷的传递途径,允许用户通过不同的社交网络、社群等方式进行分享和传播。
在信息接收方面,社交媒体的用户可以根据自身兴趣、需求等选择关注某些内容,同时通过评论、点赞等方式与信息发布者进行互动、交流。
(二)信息传播效果研究互联网社交媒体中的信息传播效果,一般由信息流量、粉丝人数、互动程度、话题引爆力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
微信平台上的社交互动与传播机制研究
微信平台上的社交互动与传播机制研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和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社交媒体的使用越来越普及。
其中,微信平台是目前国内最流行的社交媒体之一。
除了其最初的功能——聊天之外,微信上还有朋友圈、订阅号、公众号等多个功能,为用户的社交互动和信息获取带来了更多样化的方式。
那么,微信平台上的社交互动和传播机制是如何运作的呢?首先,从社交互动的角度来看,微信平台上的社交联系紧密且直观,利用微信聊天功能进行一对一、一对多或群体聊天;朋友圈允许用户随时分享自己的生活状态、感想或图片、视频等,并可以与好友交换评论;公众号和订阅号则更多地承担着信息获取和传播的功能。
这些相互联系的功能构成了微信生态系统,不断促进着人们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其次,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来看,微信平台上有诸多机制促进信息传播。
如“朋友圈”上的信息可通过转发等方式扩散,而且由于亲密度的存在,信息传播的可信度得到了提高。
公众号和订阅号则更多地承担着信息传播的角色,这需要构建一个有效的传播机制。
在微信平台上,公众号可以推送文章、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同时也能够与用户进行互动,如回复评论、开展问答或投票等。
此外,微信还提供了基于用户位置等信息推送的智能推荐功能。
除此之外,微信还通过一些算法机制进行信息的筛选和推荐。
例如,微信朋友圈中的内容排序机制就是由一个算法来决定的。
这个算法根据用户的亲密度、兴趣度和参与度等多个因素,给出排序结果,使得用户能够更方便地看到他们更感兴趣或更有关联的内容。
同样的,微信的公众号和订阅号也有类似的推荐机制,使得用户可以更容易地获得他们关注的信息和文章。
总而言之,微信平台上的社交互动和传播机制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
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用户能够得到丰富多样的内容和服务,并能够与朋友和各类用户进行多维度的交互和沟通。
同时,微信的算法机制也能保障信息传播的高效性和可信度,使得用户更能够依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进行选择和获取。
微信朋友圈社交网络分析与建模
微信朋友圈社交网络分析与建模一、前言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社交网络的普及与深入,人们在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社交媒体平台,其中微信朋友圈也成为了广大人群交流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
然而,在这个庞大的社交网络中,每个人的行为和关系又是如何交织在一起的呢?这时候,网络分析与建模就显得非常重要了,通过对微信朋友圈中各种行为和关系进行分析和建模,能够为我们解决一些问题和提出有价值的见解。
二、微信朋友圈社交网络分析1. 数据获取要进行社交网络分析与建模,首先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获取。
对于微信朋友圈来说,我们可以通过爬虫或者API来获取我们想要的数据,包括好友列表、朋友圈动态、评论和点赞等信息。
2. 数据清洗获取到数据后,需要进行数据清洗,主要是去除重复的记录、无用的信息,同时对数据进行结构化处理,方便后续的分析和建模。
3. 构建网络在清洗完数据后,需要将数据进行处理,最终构建出社交网络。
社交网络的构建一般采用图论的方法,将一个社交网络看作是一个图,其中每个人是图中的一个节点,他们之间的关系就是图中的边。
网络中的节点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公司、产品等其他实体,边则表示这些实体之间的关系。
4. 基础分析在网络构建完成之后,需要对网络进行基础分析,例如节点的度分布、聚集系数、连通性等常见的网络参数。
这些参数能够为我们提供基本的网络信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微信朋友圈社交网络的特点和规律。
5. 社区检测社交网络中有很多社区,一个社区内的节点彼此之间紧密相关,而社区之间则关系松散。
要想更好地理解社交网络特征,就需要对社区进行检测。
社区检测算法有很多种,例如Louvain算法、GN算法和Spectral算法等,这些算法能够非常快速地将整个网络分成若干个社区,从而更好地展现网络的结构和特征。
三、微信朋友圈建模1. 网络模型通过对微信朋友圈的社交网络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很多有用的信息和特征。
然而,这些信息和特征如何应用到实际的模型中呢?网络模型是微信朋友圈建模的核心,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微信朋友圈中的各种现象,例如传播、演化、社交关系等。
模因论与微信传播研究
模因论与微信传播研究作者:赵改梅来源:《校园英语·中旬》2015年第12期【摘要】模因是构成思想文化的基本单位,象基因那样得到继承,像病毒那样得到传播。
本文以微信为研究对象,对其成为迄今为止增速最快的手机应用功能现象进行了细致的探索,旨在提供对社会现象研究的新视角。
【关键词】模因微信传播模因论(memetics)是建立在达尔文进化论观点基础上,由Richard Dawkins (1976)在其著作《自私的基因》中提出。
这一理论试图以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诠释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以及文化具有传承性特征的进化规律。
Meme(模因)一词在西方已经得到广泛的传播,并被收录到《牛津英语词典》中。
模因理论在本世纪初被引入了中国,从2003年开始在学术界引起人们的关注。
模因是构成思想文化的基本单位,其核心就是模仿而被传递的东西。
亚里士多德指出:人类的文化艺术都是模仿,不管是何种样式的文化和种类的艺术。
这一切实际上都是模仿,只是有三点差别:即模仿所用的媒介不同,所取的对象不同,所用的方式不同。
微信成为迄今为止增速最快的手机应用功能,也是增速最快的互联网服务。
两年多的时间,微信已成为最热门的信息传播平台和许多手机用户的另类生活方式,开启了移动互联网传播的新时代。
微信具有各种资源优势,并被奉为“社交神器”,因为其本身兼具“QQ、邮箱、手机通讯录、微博、语音、彩信”等产品为一体的功能。
微信整合和管理各个社交网关系,通过视频、交友、摇一摇、漂流瓶、手机通讯录等沟通方式为人们提供了多元沟通体验。
2001年,Susan Blackmore 在其著作《进化与模因》一书中,她指出,模因并非仅存在于人的大脑之中,其传播方式也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多样的。
微信之所以能够迅速为人们所接受,就是由于其出色的信息(也就是模因)传播功能,人们利用微信能够更为便捷地传播模因,而这些通过微信传播的模因则无形中又传播了这样一个信息:使用微信传播模因。
基于在线社交网络的微信信息传播机制研究
基于在线社交网络的微信信息传播机制研究文/桑杨毛艳摘要:本文从社交网络视角出发,构建了一个基于在线社交网络的微信信息传播模型,通过MATLAB仿真对信息传播的情况进行分析,并对模型中参数进行调整来分析微信信息传播速度的变化,得出了信息对用户的吸引力对信息传播的速度以及效果有最大的影响,用户容易受他人影响的程度对于信息传播的速度影响稍小。
关键词:在线社交网络;微信;信息传播;MATLAB仿真G 206 文献标志码:A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正处于第三个高速发展热潮——即时网络阶段。
从上世纪90年代商业化开始,互联网至今己有二十多年历史,其间历经Web l. 0(以“物”为中心)和Web2. 0(以“人”为中心)两次热潮后进入了即时网络阶段Web3.0(以“应用服务”为中心)。
在这样的趋势和背景下,各种社交媒体应运而生。
微信不仅得到个体网民的喜爱,也受到企业等组织的偏爱,其已被应用于到各种领域,如企业进行微信营销,政府部门利用微信来传播信息(如开通微信公众平台),机构通过微信来宣传自我。
鉴于社交网络信息传播,很多学者对社交网络信息传播进行了研究。
蒙在桥,傅秀芬(2014)针对理论模型模拟与现实消息传播的不符,提出一个基于在线社交网络的动态消息传播模型D-SIR[1]。
王超,杨旭颖,徐坷等(2014)结合传染病动力学的SEIR模型,建立了适用于社交网络的信息传播模型[2]。
张晓伟(2014)通过借鉴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信任度的消息传播模型[3]。
周东浩,韩文报(2015)等对节点间传播概率和传播延迟进行建模,提出一个细粒度的在线社会网络信息传播模型[4]。
李倩倩,顾基发(2015)提出一个在线社交网络生成模型.采用优先连接刻画网络无标度特性[5]。
以上成果为微信信息传播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基于此本文在在线社交网络中和SIR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在线社交网络的微信信息传播模型,利用MATLAB软件对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及结果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 一
l 5
.一、
6一.I、一.2;
9
一~
研究了网络度分布、网络平均度及初始激活节点对社交网 络信息传播的影响,提出了改进的SIR模型;黄宏程【5 J结 合网络拓扑特性,引入感染用户的衰减函数提出对应的信 息传播模型;还有学者对节点影响力、用户相对权重社会 加强作用、个体的遗忘和回忆机制等影响因素融人到模型 进行的研究【6-7 1。CentolaIs J实验研究结果得出聚类系数与 信息传播速度成正相关关系。大量的研究工作集中网络拓 扑特性对传播能力的影响,很少从用户行为动机角度量化 分析影响信息传播的因素,对微信相关影响因素融入到传 染病动力学模型研究更少,当前主要有朱海涛等人【9 J对微 信朋友圈中的用户相似度、信息价值和信息时效性等影响 构建了改进的SEIR模型。为了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微信网络
the洲of
acceptance
threshold and relative motivation had obvious effects
on
th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酗woras3
WeChat network;user;relative motivation;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model;MATLAB simulation
中信息传播内在机制.本文结合微信传播特点,以微信朋 友圈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入用户行为动机影响因素对SIR
模型进行改进,提出符合微信网络的信息传播模型。 2模型构建及仿真模拟
已有实证研究表明,微信具有小世界、无标度网络特 性[10],借助复杂网络中图论理论,本文把社交网络上的用 户定义为节点,用户之间的好友关系表示为节点之间的边, 通过调查笔者部分好友以及好友的好友之间的关系,作出 好友关系网络拓扑如图2所示:
2.1模型的构建
2.1.1影响因素分析 假设在初始情况下(t=0),微信网络中只有一个感染 者,即第一个分享信息或者发布信息的用户,其他个体均
信息的用户状态,厶作为因用户熟人关系而分享信息的用
户状态,尺表示为不会再分享信息的用户状态。于是,SIR 模型用来模拟微信朋友圈中信息的传播过程,用动力学微 分方程表示如方程组(1)~(4)所示:
to
provide realistic guidance for enterprises,
a
goverranent and other agencies.
Based
complex network theory and dylk71IIliCS of infectious diseases,this paper provided
因素影响后传播信息的I临界值。传播概率0t。随着其心理特
征的变动而变化,用户心理阈值越大,口;值越i5;用户心 理阈值越小,口,值越大。其次,由于“熟人关系”对信息 传播具有比较大的影响,于是本文将用户分享信息的关系 动机定义如公式【15 J(6)一(8)所示: 口2=P(埘i(a,t)) (6)
(7)
,一
12 14 l 3
本文将用户的信息行为聚焦于信息的获取和信息的分享行
为,作为共同的客体,借鉴以上主要影响因素,并将其分 类为:用户属性和关系动机以此为构建传染病动力学模型, 刻画不同变量对传播过程的影响。 传染病动力学模型最早由Kermack与McKendrick对黑 死病传播规律的研究中提出的,因其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及 可塑性,随后学者将其应用到不同的具体研究情景下,提 出了其演化改进模型,并得出了丰硕的研究成果。Linyuan L工i等人【31结合小世界模型,加入记忆效应、社会加强、非 冗余联系人3个影响因素,定量传播概率。徐翔斌等人-4j
府的公关平台,强大的用户群自刨内容及分享信息的行为
极大了支撑着该平台的活跃度。于是,本文根据微信的传 播特点和网络拓扑结构,以朋友圈信息传播平台为研究对
收稿日期:2016—06—29
作者简介:彭慧洁(1989一),女,硕士,研究方向:社交网络、数据挖掘,发表论文】篇。
万方数据
2016年11月 第36卷第11期
微博,对于微信应用的有着其独特的传播机制和传播过程。 作为自媒体的典型代表,微信不仅仅是商家发布广告和政
信息传播行为是极其复杂的。web2.o环境下,用户的角色
的工作方式都发生了改变,用户的生理、认知、情感都发 生了变化,用户也已经从被动地接收信息到积极主动参与 环境,使得环境与用户的互动更加频繁,同时有着复杂的
1,1set
modified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odel.
This paper put forward the innovative definition of dissemination process
acceptance
threshold and relative motivation.It depicted the information
through MATLAB simulation,and got the law of information propagation and put forward the related
user
suggestions.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width and
[中图分类号]G250.73;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6)ll一0037—06
Research
on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Model
in腑Chat
Network
Peng
Huijie
Zhu Junxuan
(School
of
Management,Shanghai
也是对人类交往方式的重构。在新媒体技术支撑下,微信 以移动端口为基础,以手机用户为依托,以增强用户个性
化体验为目标,融合了信息丰富化形态,重新整合了人们
的生活圈、社交圈、工作圈,极大地满足了用户的沟通交
1相关研究
网络环境的复杂性,用户个体的差异性,使得用户的
流、信息获取、消遣娱乐等需求。相比于已有成熟研究的
信息转为接受状态的临界值称为用户的接受阈值。由此可
见,每个用户有着不同的用户接受阈值。 (2)关系动机。微信是基于强关系网络建立的平台, 目前,随着微信技术应用和用户需求发展,用户之间的弱 关系越来越多,用户关系对用户接受信息的影响程度越来
是否传播信息,用户在接触到信息后,因同一因素进行传 播行为的概率是统一的,且保持不变[z3 3。在用户心理接受 作用下传播信息的概率口。定义公式如公式(5)所示:
一38一 万方数据
2016年11月 第36卷第11期
现代情报
Journal of Modem Information
Nov..2016 V01.36 No.11
将影响用户信息传播行为的影响因素归类为用户心理阀值
到传播者后,对信息本身并没有强烈的兴趣,但是由于与
和好友关系。刘行军(11]细化并实证分析用户心理对信息传 播的广度及深度的传播价值。胡吉月等人【12 J研究了社会网 络环境下用户关系对信息传播价值的影响作用,得出大多
数用户倾向于“熟人的影响力大”。基于此,结合传染病动 力学理论,重构基于朋友圈传播平台下的信息传播模型。
传播者者的“熟人关系”,传播者的影响力仍然会以a:(k)
概率促使未知者转为传播者厶;信息在经用户一次分享后
将不再对同一信息进行分享,传播者会以概率1转为退出
者,同时信息停止传播。于是,将Js作为未分享信息并不 知道信息的用户状态,L作为因用户心理认可信息而分享
为无知者。那么初始感染者个体会将信息传播给其网络上
的微信好友个体,则其好友将会以一定的概率由无知者转 为易感者。易感者个体同时受到个体属性和社会属性共同 作用下,会以一定概率成为感染者。信息在传播过程中, 会以一定速度达到稳定状态,所有用户将不会再分享该信 息。
兰掣=一(a。(%)+口:(矗)+J9(^))s(&,£)(1)
md(州):音虹
图3节点状态转移图
8
南(!H!
L人
图2好友关系结构图
笔者认为同一条信息在特定的情景下,不同的用户会 基于不同的原因将信息传递到其朋友圈。如图2所示,用 户l将信息分享到朋友圈后,只有部分好友(用户2、4、 5)将信息传播下去,本文将其命名为感染者;而其他好友 (用户3、6、15)并为分享该条信息,本文将其命名为免疫 者。通过调查得出各好友之间的关系,用户1与用户2、5 具有共同的兴趣爱好,用户l与用户4是家人关系。笔者
微信网络的信息传播模型研究 的影响因素逻辑框架图…,如图I所示:
Nov..2016 V01.36 No.11
因素影响着用户行为。英国情报学家威尔逊(T.D.Wilson) 在信息行为模式研究中给出了百联网环境下用户信息行为
图1
用户信息行为的影响因素逻辑框架图
由图l可见,用户不仅处于特定的环境中,而且用户 信息行为受到个人因素、人际关系、环境因素等的影响。 邓胜利L2 o在《新一代互联网环境下网络用户信息交互行为》 提出信息交互行为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本身也是一个 集各种理论于一身的复杂过程,它将用户、环境、内容、 系统各方面整合在一起,而不仅仅考虑技术的理性因素, 更要考虑到人性的感性因素。微信作为一种复杂社交系统,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Shanghai 201620,China)
[Abaraet]With
opinions
on
g伍de.This
ptl畔of
curve
the explosive growth of WeChat,it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platform of information diffusion and public this paper 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