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的思想名言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不属于六艺,孔子之术者,绝不会学其道,故不要使其齐头并进。
——《天人三策》【解读】这句话的意思是:那些不属于六艺的科目和孔子学术的学说都一律禁止其仕进之途,不许他们齐头并进的发展。
这句话中的“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被概括为“罢黜百家”,尊崇“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被概括为“独尊儒术”,于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便成为贴在董仲舒身上最醒目的标签。
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八个字确实不是董仲舒说的,四库全书中也没有这八字。
这个使真没有!第一次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董仲舒联系起来说的,是易白沙,他是在1916年《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叫《孔子评议》,在这篇文章当中提到的。
那么到现在呢,不过是一百多年的时间。
主讲人曹迎春,衡水学院教授,历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先秦史、思想史。
河北省董仲舒研究会常务理事、河北省中山国文化研究会理事。
出版专著《鲜虞中山国史》、《中山国经济研究》、《何以载道:传统文化五讲》,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主持和参与国家、省、市级课题10余项。
被评选为衡水市第六批市管优秀专家、河北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
中国孔子网融媒体衡水学院董子学院衡水学院孔子学堂联合出品董子名言:天之任阳不任阴,好德不好刑董子名言:仁之法在爱人,不在爱我;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董子名言:养士之大者,莫大虖太学董子名言:兴利之要,在于致之,不在于多少董子名言:推恩者远之为大,为仁者自然为美董子名言:自内出者,无匹不行;自外至者,无主不止董子名言:变用于变,常用于常董子名言:圣人之性,不可以名性董子名言:治身者,务执虚静以致精;治国者,务尽卑谦以致贤董子名言:君子慎小物而无大败也董子名言:性比于禾,善比于米董子名言:以类合之,天人一也董子名言:以所任贤,谓之主尊国安董子名言:事各顺于名,名各顺于天,天人之际,合而为一董子名言:善无小而不举,恶无小而不去。
董仲舒的名言名句

董仲舒的名言名句
1. 学者耳听为君,言行为天下。
2. 人之言行本自兹始,而成于渐。
3. 受业以恒心,创业以忍耐,发业以果断。
4. 莫学于道术,而不学于德行也。
5. 行道者,以天下民为心。
6. 观天下之行,观吾心之行,心与道合而一。
7. 行善乃人之本心,犯恶乃人之邪心。
8. 心之所好,则为人之所好;心之所恶,则为人之所恶。
9. 以义劝人,以德化人,以仁爱天下。
10. 无德而学,犹如无根之木;无道而行,犹如无水之鱼。
11. 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12. 我之所行,不探外人以抵己身。
13. 吾不忘国家存亡,不忘百姓疾苦。
14. 自强不息,立志为良知。
15. 慎思明辨,知行合一。
16. 吾将上下而求索,汲汲于道术和教诲。
17. 乱臣贼子使国家动荡,众人共谋则国家稳定。
18. 以德治国,以仁化民,以智施政。
19. 君子行道,必先修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0. 万物之所以有,皆因天地之德。
西汉哲学家董仲舒名言名句个性签名摘抄

6、得志有喜,不可不戒。——董仲舒《春秋繁露》
7、欲审曲直,莫如引绳,欲审是非,莫如引名——董仲舒
8、性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禾,善比于米 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 善出性中,而性末石全为善也。——董仲舒
9、正其义不计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董仲舒
西汉哲学家董仲舒名言名句个性签名摘抄
1、君子不隐其短,不知则问,不能则学。翻译:君子不隐暪自己的短处,不知道就发问,不会的就去学习。——董仲舒《春秋繁露》
2、匿病者不得良医。——董仲舒《春秋繁露·执贽》
3、治身者以积精为宝,治国者以积贤为道。——董仲舒《春秋繁露》
4、性者,天质之朴也 善者,王教之化也。——董仲舒《春秋繁露》
10、《诗》无达诂。——董仲舒《春秋繁露·精华》
董仲舒名言名句诗词大全

董仲舒名言名句诗词大全董仲舒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和政治家,他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和理论,对中国的文化和思想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董仲舒的一些名言名句和诗词大全:1.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董仲舒传》这句话表达了董仲舒对天道信仰的观点,他认为宇宙的本质是不变的,而人类社会也应该遵循天道来进行治理。
2.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下》这句话是董仲舒对孟子思想的回应,他强调了人民的重要性,认为君主应该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而不是仅仅关注自己的地位和权力。
3. “夫天者,万物之祖,万物者,天之子也。
”——《春秋繁露天地阴阳》这句话表达了董仲舒对自然界的看法,他认为自然界是万物的根源和基础,而人类只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4. “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
”——《春秋繁露天地阴阳》这句话表达了董仲舒对生命和权力的看法,他认为天地的大德就是生命的存在,而人类的最高权力就是对生命的尊重和保护。
5. “夫水者,天地之合也,万物之源也。
”——《春秋繁露天地阴阳》这句话表达了董仲舒对水的看法,他认为水是自然界中最宝贵的物质,是天地的结合体和万物的源起。
6.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春秋繁露臣道》这句话是董仲舒对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看法,他认为君主应该是臣子的纲纪,父亲应该是儿子的纲纪,丈夫应该是妻子的纲纪。
7.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道德经》这句话是董仲舒对道德经的解读,他认为圣人应该以百姓的利益为出发点,时刻关注百姓的疾苦和需求,以此来治理国家。
8.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资治通鉴汉纪二十三》这句话是董仲舒对人民力量的看法,他认为水是一种柔弱的物质,但是它却能够承载船只,给人们带来希望和力量,同样,人民的力量也是不可忽视的,他们可以组成力量强大的群体,推翻不良的统治者。
9. “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汉代思想家董仲舒的名言

汉代思想家董仲舒的名言1、师帅不贤,则主德不宣,恩泽不流。
2、名生于真,非其真弗以为名。
3、事各顺于名,名各顺于天,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4、仁者所爱人类也,智者所以除其害也。
5、大富则骄,大贫则忧。
6、气之清者为精,人之清者为贤,治身者以积精为宝,治国者以积贤为道。
7、善无小而不举,恶无小而不去。
8、能使万民往之,而得天下之群者,无敌于天下。
9、父不父则子不子,君不君则臣不臣。
10、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11、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12、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13、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14、性者,天质之朴也;善者,王教之化也。
15、百乱之源,皆出嫌疑。
16、得志有喜,不可不戒。
17、圣人为天下兴利也。
18、匿病者不得良医。
19、至廉而威。
20、欲审曲直,莫如引绳,欲审是非,莫如引名。
21、身之有性情也,若天之有阴阳也。
22、治乱兴废在于己。
23、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
24、质朴之谓性,性非教化不成。
25、教化立而奸那皆止者,其堤防完也;教化废而好邪并出,刑罚不能胜者,其堤防坏也。
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
26、常玉不琢,不成文章;君子不学,不成其德。
27、事在勉强而矣,勉强求学则见闻广而智力明,勉强修养,则德日起而大有功。
28、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
29、天人合一,君权神授。
30、承天意以从事,任德教而不任刑。
31、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32、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
33、言出于己,不可塞也;行发于身,不可掩也。
34、众少成多,积小致拒,故圣人莫不以掩致明,以微致显。
35、命者天之令也,性者生之质也,情者人之欲也。
董仲舒 法治名言

董仲舒法治名言
董仲舒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他的法治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
一些董仲舒的法治名言:
1.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王者,天下之公仆也。
2. 以德化民,以刑治世。
3.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4.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5. 治国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要,在于察其疾苦。
6. 举公义,辟私怨。
7. 德主刑辅,礼刑并用。
8. 民安土重居,尽力共养,而无争患。
9. 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在地者莫明于水火,在物者莫明于珠玉,在人者莫明于礼义。
10. 法令者,人之模范也,人者,国之本也。
这些名言涵盖了董仲舒的法治思想的核心内容,包括法律的本质、法治的重要性、德治与刑治的关系、民本思想等方面。
这些思想对后世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
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于中国的名言名句

关于中国的名言名句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深思熟虑的名言名句。
这些名言名句既道出了智慧和哲理,也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关于中国的名言名句,以展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孔子这是孔子的名言,意味着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是人生的乐趣。
它强调了对知识和经验的重视,并鼓励人们不断追求进步。
2. "不怕慢,就怕站" - 鲁迅这是鲁迅先生在《伤逝》一文中的名句。
它意味着我们不应该怕慢慢前进,但千万不要停滞不前。
我们应该努力奋斗,不断进步,才能实现我们的目标。
3.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荀子荀子在这句话中强调了君子与小人的区别。
君子尊重不同的观点和意见,能够和谐相处;而小人只关注自己的利益,固执己见,导致不和睦。
4.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 王之涣王之涣在这句诗中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他警示人们不要荒废时光,不要白白浪费青春年华,否则会留下无尽遗憾。
5.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杜甫这句名言强调了读书对于提高思考能力和写作水平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广泛的阅读,我们才能够用有力的笔触书写出优秀的作品。
6.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王勃王勃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友谊的珍贵和无限延伸的力量。
即使身处天涯海角,只要有真正的友谊,彼此之间就能感受到亲密无间的情谊。
7. "不为五斗米折腰" - 范仲淹这句名言表达了范仲淹对个人品格的追求。
他强调了不要为了物质而放弃自己的尊严,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守自己的原则。
8. "君子之交淡如水" - 董仲舒董仲舒通过这句名言阐述了交朋友时的态度。
真正的友谊应该是淡然的,不应该受到私利、权势等因素的干扰,而是建立在共同的价值观和永恒的信任之上。
董仲舒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

董仲舒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董仲舒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1、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学哲学人万能,用哲学功万能。
3、人才造就知识,知识造就人才。
4、读书不放一字过,闭户忽惊双鬓秋。
——陆游《寄题吴斗南玩芳亭》5、读书眼欲黠,如贾胡,到处辄止;心欲检,如惜福人,饭间粒坠,必拾入口。
——陈士奇6、宇宙像一本书,一个人只见过自己的国家,等于只读了这本书的第一页。
7、书读得越多,眼界越宽,而所得也越多。
我读书很杂,经史子集、诸子百家、诗词歌赋都喜欢翻翻读读。
读书,以我为主,学习古文,但不迷信古人。
读,是吸取营养往肚子里添东西,含英咀华,其乐无穷。
——臧克家8、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天下书。
——苏东坡9、读书做笔记,尤其是精读书做笔记,虽然是笨工夫,但以我的体会,对致用是极为有益的。
不仅对加强记忆十分有效,而且对锻炼思维、组织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有很大帮助。
精读书做笔记,特别是缩编式的笔记,即通过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一遍书籍的内容,还要发现原书作者的治学方法。
——啊满子10、我喜欢读书,喜欢认识人,了解人。
多读书,多认识人,多了解人,会扩大你的眼界,会使你变得善良些、纯洁些,或者对别人有用些。
——巴金11、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孙洙12、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
13、书籍是屹立在的茫茫大海中的灯塔。
——惠普尔14、少小而学,及壮有为;壮年而学,及老不衰;老年而学,及死不朽。
——书摘15、如果不想在世界上虚度一生,那就要学习一辈子。
16、我读的书愈多,就愈亲近世界,愈明了生活的意义,愈觉得生活的重要。
17、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
18、有了知识不运用,如同一个农人耕而不播种。
19、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
20、如果活学而不好好用,读书也变成了坏处了。
这也是个人的害处吧。
务实方面的名言

务实方面的名言
以下是一些关于务实方面的名言:
1.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汉书·董仲舒传》
2.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3. “务实就应不怕艰苦,扎扎实实从小事做起。
”——徐特立
4. “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作,不驰于空想,不骜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
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作事,则功业可就。
”——李大钊
5. “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
”——鲁迅
6. “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么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
”——利希顿堡
7. “一个人最怕不老实,青年人最可贵的是老实作风。
‘老实’就是不自欺欺人,做到不欺骗人家容易,不欺骗自己最难。
‘老实作风’就是脚踏实地、不占便宜。
世界上没有便宜的事,谁想占便宜谁就会吃亏。
”——徐特立
8. “要迎着晨光实干,不要面对晚霞幻想。
”——卡莱尔
9. “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会落后,纵会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的目标。
”——鲁迅
10.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刘向。
古代名人哲理名言(孔子、朱熹、吴起、孙膑、荀子、商鞅、董仲舒)

一、吴起篇若其众谨哗,旌旗烦乱,其卒自行自止,其兵或纵或横,其追北恐不及,见利恐不得,此为愚将,虽众可获令贱而勇者,将轻锐以尝之。
务于北,无务于得,观敌之来,一坐一起,其政以理,其追北佯为不及,其见利佯为不知,如此将者,名为智将,勿与战矣。
居军下湿,水无所通,霖雨数至,可灌而沈。
进退多疑,其众无依,可震而走。
将之所指,莫不前死故曰,将之所摩,莫不从移。
夫鼙鼓金铎所以威耳得之国强,去之国亡。
是谓良将。
施令而下不敢犯,所在而寇不敢敌。
知此四者,乃可为将。
然其威、德、仁、勇,必足以率下安众,怖敌决疑。
车坚管辖,舟利橹楫,土习战陈,马闲驰逐,是谓力机。
路狭道险,名山大塞,十夫所守,千夫不过,是谓地机。
受命而不辞,敌破而后言返,将之礼也。
故师出之日凡人论将,常观于勇,勇之于将,乃数分之一尔其有请降,许而安之兼刚柔者,兵之事也。
军之所至,无刊其木、发其屋、取其粟、杀其六畜、燔其积聚,示民无残心此谓水战,无用车骑,且留其旁。
登高四望,必得水情,知其广狭,尽其浅深,乃可为奇以胜之。
敌若绝水,半渡而薄之。
于是出旌列旆行出山外营,之敌人必惧,车骑挑之,勿令得休。
此谷战之法也。
遇诸丘陵、林谷、深山、大泽,疾行亟去,勿得从容;若高山深谷,卒然相遇,必先鼓噪而乘之,进弓与弩,且射且虏,审察其政,乱则击之勿疑。
为此之术,若我众彼寡,各分而乘之,彼众我寡,以方从之。
从之无息,虽众可服如是佯北,安行疾斗,一结其前,一绝其后,两军衔枚,或左或右,而袭其处。
五军交至,必有其力,此击强之道也三军服威,士卒用命,则战无强敌,攻无坚陈矣敌人若坚守以固其兵,急行间谋以观其虑。
彼听吾说,解之而去,不听吾说,斩使焚书,分为五战大哉问乎!此非车骑之力,圣人之谋也,能备千乘万骑,兼之徒步,分为五军,各军一衢。
夫五军五衢,敌人必惑,莫之所加避之于易,邀之于阝厄。
故曰,以一击十,莫善于阝厄;以十击百,莫善于险;以干击万,莫善于阻。
今有少卒卒起,击金鸣鼓于阝厄路,虽有大众,莫不惊动。
读书的古代名言句子

读书的古代名言句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陆游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汉书·董仲舒传》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欧阳修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宋真宗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并明月霜天高。
——苏轼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韩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刘彝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读书人之常情也。
——王安石读书如行路,不进则退。
——《荀子·劝学》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苏轼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后汉书·张衡传》不读书者,不知天下之大也。
——《汉书·董仲舒传》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王贞白读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荀子·劝学》读书之于精神,犹食之于身体。
——《汉书·董仲舒传》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
——培根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
——雨果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莎士比亚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不可,以求真知。
——富兰克林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
——培根读书使人心明眼亮。
——《荀子·劝学》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歌德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
——鲁巴金读书如行路,不进则退。
——《荀子·劝学》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王贞白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汉书·董仲舒传》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陆游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董仲舒思想政治教育学说及其当代价值

董仲舒思想政治教育学说及其当代价值摘要:董仲舒是儒家杰出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基本上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并且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对后代的思想家、政治家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董仲舒思想政治教育的学说,对于今天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主要从董仲舒的义利双养的价值观、必仁且智的人才观及其董仲舒的价值激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这三个方面进行探究董仲舒的学说及其当代价值。
关键词:义利;必仁且智;价值激励法;当代价值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1-0090-02董仲舒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
董仲舒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地位。
他上承孔子,下启朱熹,对儒学的发展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一、董仲舒的义利价值观及其当代价值(一)义利双养的价值观董仲舒有一句名言,“正其谊(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董仲舒传》),“天之生人也,使之生义与利。
”(《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他把义、利二者并列,认为义、利都是一种客观存在,在董仲舒的思想中,“利”有公利和私利之分,并且公利大于私利,因此公利被他提升到“义”的高度来认识。
维护天下之公利,为公利作贡献,为公利牺牲,这是符合儒家“义”的原则和要求的。
对大学生而言,只有践行“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荣辱观,树立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责任意识,才能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在生活上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移风易俗的优良传统,克服挥霍浪费、追求豪华攀比等不良风气。
从社会生活实践的践行上,要教育大学生树立权责义统一的社会责任意识,使学生意识到自己行为上的道德与“义”,是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是与生俱有的一种生命的责任。
(二)义重于利董仲舒认为义利两者不可缺少,各有其用。
但二者相比,则“义”重于“利”,这是因为“体莫贵于心”,所以“养莫重于义”。
董仲舒的教育思想总结

董仲舒的教育思想总结董仲舒是西汉最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他所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的正统地位,他所提出的“三纲五常”也成为封建礼教所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标准,而他的思想在现在的招教考试中也是经常会考查到,今天就对他的思想进行总结,以便各位考生备考。
1.三大文教政策的建议(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认为,为了保证政治法纪的大一统,必须首先统一思想。
而当时的弊政恰恰是思想不统一,即所谓“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于是,他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实现思想的统一。
而这一政策也是三大文教政策的核心。
(二)兴学校以养士,行教化美习俗他认为“不养士而欲求贤,譬犹不(琢)玉而求文采也。
”而兴学校的重点是办好中央的太学。
(三)重选举以选用贤才他建议选举贤良,“量材而授官”。
董仲舒的建议直接推动了汉代察举制的创立。
以上三大文教政策考试中多以客观题形式考察对该知识点的识记,故在理解基础上简单识记即可。
【牛刀小试】(1)太学设立于( )时期。
A.汉武帝B.唐太宗C.汉高祖D.秦始皇【答案】A。
解析: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了三大文教政策,其中一条就是兴太学以养士。
2.有关教育作用的主张(一)教育对社会的作用董仲舒提出“教,政之本也;狱,政之末也。
”把教育视为治国的根本。
(二)教育对人性的作用董仲舒提出“性三品说”。
他把人性分为“圣人之性”、“中民之性”与“斗筲之性”。
所谓“圣人之性”,是天生的“过善”之性,是一般人先天不可能、后天不可及的。
“斗筲之性”,是无“善质”的,生来就“恶”的,教化无用,只能采用刑罚的手段来处置他们。
董仲舒对于人性论的发展还在于他认为“性”与“善”是两回事,“善如米,性如禾。
禾虽出米,而禾未可谓米也;性虽出善,而性未可谓善也。
”性与善是有着严格的区别的。
但同时他又认为性与善是有联系的,“性有善质而未能为善也”,“性待渐于教训而后能为善。
《二十四史》中的经典名句名言大全

《二十四史》中的经典名句名言大全1、义感君子,利动小人。
——《晋书·符登传》道义可以感动君子,利益可以打动小人。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品格,不同的诉求。
对君子晓以大义,对小人用利益诱惑。
对待不同的人,要使用不同的方法。
2、太刚则折,至察无徒。
——《晋书·周岂页》过于刚直就会折断,极其明察就没有朋友。
任何事情一旦失去分寸,就会走向反面。
3、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汉书·董仲舒传》站在深潭边,希望得到里面的鱼,还不如回家去结网。
光说不练假把式,想法再好,也不如切实行动。
4、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列传》再聪明的人,也有失误的时候;再愚笨的人,也有成功的时候。
世界上所有事情都有两面,要辩证而不要绝对。
5、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史记·货殖列传》天下熙熙,都是为利而来;天下攘攘,都是为利而往。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对大多数人而言,赤裸裸的谈利益,更接近理性。
6、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见祸于未萌。
——《三国志·魏书二十八·钟会传》明智的人在危险还没形成时就能预见到,智慧的人在灾祸还未发生时就会有所觉察。
防微杜渐,真正的智者,总可以洞察未来。
7、智者弃短取长,以致其功。
——《后汉书·王符传》聪明人舍弃短处,发挥长处,以此来取得成功。
决定一个木桶盛水多少的是短板,决定人成就的却是一个人的长板。
所以,与其取长补短,不如扬长避短。
8、君子立身,虽云百行,唯诚与孝,最为其首。
——《隋书·文帝纪》君子在社会上立足成名,尽管需要修养的品行有很多方面,但只有诚和孝才是最重要的。
9、居高而必危,每处满而防溢。
——《北史·后妃列传》居高位一定要有危险意识,东西满了就要防止它溢出来。
亢龙有悔,事情极盛,必然要衰。
10、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后汉书·宋弘传》锦上添花人人会,雪中送炭有几人?贫贱时候的朋友和妻子,一起经历风雨,万万不可抛弃。
董仲舒的名言名句以及历代名人对董仲舒的评价

董仲舒的名言名句以及历代名人对董仲舒的评价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04年),字永固,汉朝初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其代表性思想被称为“新儒家”。
他崇尚孔子的儒家思想,提出”天人合一“、“天道”、“天质”等重要概念,影响了后世儒家学派的发展。
以下是他的名言名句以及历代名人对他的评价。
一、董仲舒的名言名句:1. “天与人合,其言也同。
” ——强调天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人的言论应符合天意。
2.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而不知来处。
” ——比喻人生短暂,如白驹经过缝隙一样,不知道自己来自何处。
3.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意即人的性格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4. “温、良、恭、俭、让” ——提出德行五项基本要求,即温和善良、恭敬有礼、勤俭节约、宽容谦让。
5. “雪霜之节,玉石皆刳雕琢。
” ——比喻通过艰苦的修炼才能成就卓越的品质。
二、历代名人对董仲舒的评价:1. 武则天:董仲舒为官清廉,治学严谨,雅量广大,可谓当世贤士。
2. 杨玉环:董仲舒以其博学多才,成为我心中的楷模。
3. 包拯:董仲舒是治学严谨,为人宽厚的大儒。
4. 周恩来: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人树立了儒学的光辉典范。
5. 朱德:董仲舒是个有远见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的理念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6. 毛泽东:董仲舒对于儒家思想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的理念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董仲舒的影响:董仲舒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倡导的“天人合一”思想在中国的儒家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
他强调天道,认为人应该与天道相合,尊重天命。
董仲舒的思想对后世儒家学派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传统儒学注入了新的思想,并使其与时俱进。
他的一系列名言名句深入人心,成为后人学习和传承的重要资料。
在中国历史上,董仲舒被人们广为传颂,被尊称为“新儒家之祖”,对于儒家文化的研究和推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董仲舒的思想与时俱进,他的名言名句至今仍然被人们借用和引用。
了解学生的名言名句

了解学生的名言名句学生时代是人生中最为关键的成长阶段,而学生的名言名句往往具有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观点,能够洞察问题的本质,甚至影响着整个社会。
今天,我们将通过一些经典的名言和名句,从中窥探学生们内心深处的智慧和情感。
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这是孔子在《论语》中的名句,强调了学习和思考的相辅相成。
学生们时常被告知要勤奋用功,但单纯的学习不能培养出真正的智慧。
只有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分析和质疑,才能真正理解和应用。
2. "知识就是力量" ——培根这句话出自英国哲学家培根的名言,强调了知识的重要性。
对于学生来说,知识就是他们的武器和资本,它能帮助他们在人生的旅程中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3. "不要轻易给自己设限" ——迈克尔·乔丹作为篮球界的传奇人物,乔丹告诉我们不要害怕失败,勇敢地面对挑战。
许多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常常感到自己能力有限,而这句励志名言提醒他们要拥有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的潜力。
4.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董仲舒这是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的名句,表达了学习需要勤奋和毅力的观点。
对于学生来说,面对每天沉重的课业压力,这句名言提醒他们要保持毅力和耐心,不断追求知识的边界。
5. "教育的本质是点燃火焰,而不是灌输水" ——娜欧米·温特这句名言强调了教育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内在激情和创造力,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
学生们需要拥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并且在教育的引导下,发掘自己的兴趣和潜力。
6.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王阳明这是王阳明在《传习录》中的名言,提醒我们时间的宝贵。
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合理管理时间非常重要。
只有通过高效的时间利用,才能更好地学习和发展个人兴趣。
7. "剑道尚武,何况文道" ——李时中这是中国剑道大师李时中的经典名言,强调了文化修养的重要性。
各有长短的名言

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屈原《楚辞·卜居》。
比喻每个人各有长短,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2、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郭小亭《济公全传》
比喻能人之外还有能人,激励人不能满足于现状。
3、三人行,必有我师。
-《论语·述而》
意思是说三个人同行,里面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
后来指应该虚心向别人学习。
4、君子不隐其短,不知则问,不能则学。
-董仲舒《春秋繁露》
意思是君子(品行好的人)不要隐藏自己的短处,不知道的就问问别人,不能做到的事情就要向别人学习。
大概意思就是不要不懂装懂,要多一些不耻下问的精神。
5、人各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看到自己的短处。
-谚语
意思是每个人都有其擅长和缺陷的地方,告诫我们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反省自己的短处。
6、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韩愈《师说》
指所听到的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术各有研究方向。
7、智者之所短,不如愚者之所长。
-陆贾《新语·辅政》
意思是聪明人的短处,不如愚笨人的长处。
指用人要扬其所长,避其所短。
8、人之才器,各有分限;大小异宜,不可逾量。
-魏征《隋书》
意思是每个人的才华,都是不同的,有区别的;大小也是不同的,不可以过多的衡量。
就是说每个人各有长短,不可以一概而论。
董仲舒名言

董仲舒名言董仲舒(179-104 BC)是汉代伟大的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被称为中国“天人合一”思想的奠基人之一。
他主张鼓励人们修养和充实自己,以实现天人合一的理想。
他的名言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思想和儒家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
以下是一些董仲舒的名言:1.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句话表达了董仲舒的为政之道。
他主张政治家应该先考虑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忧患意识先于享乐意识。
只有政治家以身作则,以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待政治,才能带领人民走向幸福和繁荣。
2. 圣人谓不肖,肖为不谙。
这句话强调了董仲舒对教育的重视。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让人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通过修养和学习获得智慧和品德的提升。
只有成为真正的“肖”人,才能达到圣人的境界。
3. 吾自有心,可得于天地。
这句话是董仲舒的自我反省和人生观。
他认为,人的心灵是可以独立于外界环境存在的,通过自身的努力和修养,可以达到与天地融为一体的境界。
他主张人要保持积极的心态,自强不息地追求个人和社会的进步。
4. 指天为圆,指地为方,其心安之。
这句话表达了董仲舒对天地和人类社会的理解。
他认为,天地的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和本质,只有按照这些规律和本质去行动,才能获得心灵的安宁和和谐。
他主张人们要以天地为范,追求道德和智慧的提升。
5. 三年思子,再思之,可使生者死,死者生。
这句话强调了董仲舒对思考和思维的重视。
他认为人的思想是可以改变现实的,通过深入思考,人们可以改变对自己和世界的认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他主张人们要不断地反思和审视自己的思想,以实现自我修养和成长。
6. 天有常道,以降为下,以祗为上。
这句话表达了董仲舒对天道的理解。
他认为,天地有自己的规律和道理,人们要按照这个规律去生活和行动,才能达到道德和精神的升华。
他主张人们要尊重天地规律,以谦虚和谨慎的态度对待自己和他人。
以上是一些董仲舒的名言,他的思想和哲学观点对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思想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董仲舒_??????

董仲舒_在考试中,人物的备考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对于孔子、孟子、荀子等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想必大家也都比较了解,那么在考试中还有一个人物也十分重要,会有考题出现,那就是:董仲舒,那么本期内容主要带着大家对董仲舒进行相应的梳理,希望对大家的备考有一定的帮助。
人物:董仲舒朝代:西汉著作:《对贤良策》、《春秋繁露》主要观点:1.三大文教政策:①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他把儒家的伦理思想概括为“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等,这是董仲舒的道德哲学。
他的目的就是要把一切秩序化、合理化。
汉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从此儒学开始成为官方哲学,为后世封建统治者提供了统治的理论基础。
②设立太学以养士。
国家若要长治久安,必须实行儒家的“礼乐教化”。
他建议对人民实行“德教”,方法是在京都设立太学,在地方也设立学校。
③重视选举,任贤使能。
“量才而授官,录德而定位”。
2.道德教育: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要求为臣、为子、为妻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
“仁”即爱人、孝悌、忠恕等。
“义”指封建道德规范和标准。
“礼”是各种封建礼仪、制度和规范。
“智”为判别是非之心。
“信”系忠诚守信。
这些都是用以调整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3.人性论:性三品说:圣人之性、中民之性、斗筲之性。
4.教育内容:六艺5.教学方法:强勉努力,专心致志,精思要旨6.《春秋繁露》是董仲舒一生勤奋治学的思想结晶,它并不是董仲舒亲自撰写而成,而是由后人辑录,但值得庆幸的是,最终展示给世人的依然是一个完成并严密的思想体系。
董仲舒一生对原始儒家的学说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造与发展。
《春秋繁露》继承并发挥了《春秋》言简意深,用并不繁复的语言系统阐释了以“大一统”为核心,以儒家仁义德治为主的政治思想,主张“大一统”是古今通行的大道,是天经地义、不可更改的。
董仲舒为了论证儒家仁义道德、纲常名教的合理性,从阴阳五行、天人感应等神学思想入手,进行系统论证,为儒家的政治理想提供了一个系统的神学理论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董仲舒的思想名言
1、治乱兴废在于己。
2、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3、匿病者不得良医。
4、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
5、圣人为天下兴利也。
6、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7、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8、仁者所爱人类也,智者所以除其害也。
9、父不父则子不子,君不君则臣不臣。
10、百乱之源,皆出嫌疑。
11、常玉不琢,不成文章;君子不学,不成其德。
12、质朴之谓性,性非教化不成。
13、师帅不贤,则主德不宣,恩泽不流。
14、气之清者为精,人之清者为贤,治身者以积精为宝,治国者以积贤为道。
15、承天意以从事,任德教而不任刑。
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16、名生于真,非其真弗以为名。
17、欲审曲直,莫如引绳,欲审是非,莫如引名。
18、大富则骄,大贫则忧。
19、能使万民往之,而得天下之群者,无敌于天下。
20、事在勉强而矣,勉强求学则见闻广而智力明,勉强修养,则德日起而大有功。
21、善无小而不举,恶无小而不去。
22、得志有喜,不可不戒。
23、天人合一,君权神授。
24、事各顺于名,名各顺于天,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25、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26、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
27、性者,天质之朴也;善者,王教之化也。
28、身之有性情也,若天之有阴阳也。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