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恶性心律失常
恶性心律失常的处理
Ajmaline(阿义马林)、氟卡
尼或普鲁卡因胺后出现特征性 心电图改变
• 心脏结构正常
• 致命性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反复 发作倾向
ESC专家共识性建议的BrS 异常心电图的定义和 分型
室速和室颤发作时的干预对策(2)
•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作时的二线药物——普鲁卡 因胺、溴苄胺(国内应用经验很少) • 国内常用药物—利多卡因 (冲击量50~100mg,
继以1~4mg/min静滴)
• 抗心动过速起搏(操作不当易致室颤)
• 注意纠正电解质(特别是低血钾、低血鎂)和代
谢紊乱
恶性心律失常的一级预防
分型
Ⅰ型
Ⅱ型 ≥2mm
Ⅲ型 ≥2mm 正向 鞍形 抬高<1mm
J波抬高的振幅 ≥2mm T波 ST-T形态 ST段终末部 负向 下斜形 渐渐下斜
正向或双向
鞍形 抬高≥1mm
Brugada综合征的诊断
不能解释的晕厥、晕厥先兆、猝死生还病史和心脏猝死家族史是提
示诊断的重要线索。无论是否使用钠通道阻滞剂,如病人右胸导
心脏性猝死的危险分层
-- 目前无“金标准” -- 通常联合使用有创性分层方法:心内电生理检查(EPS)
无创性分层方法:主要包括影像学(测定左室射血分数)、 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运动试验等4类检测手段。检测指标为①左 室LVEF;②心电图QRS波群的时限;③QT间期及QT离散度;④信号 平均(SAECG);⑤短程心率变异性(HRV);⑥动态心电图记录 室性期前收缩和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⑦长程心率变异性;⑧ 窦性心率震荡;⑨运动试验-运动能力和NYHA分级;⑩运动试验心率恢复情况和恢复期室性心律失常;⑾T波电交替;⑿压力感受 器敏感性(BRS)。
恶性心律失常的名词解释
恶性心律失常的名词解释恶性心律失常(Malignant Arrhythmia),指的是一种严重且危险的心脏节律紊乱情况。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心脏会以规律的节奏跳动,这由心脏内的起搏细胞通过电信号控制。
然而,某些情况下,这种心脏节律会受到干扰,导致心脏跳动异常加速或减速,出现恶性心律失常。
恶性心律失常可以分为两大类:快速型和慢速型。
快速型恶性心律失常以心动过速为主要表现,心脏跳动过快,超过每分钟180次。
常见的快速型恶性心律失常有室上性心动过速(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SVT)和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
室上性心动过速是指心脏的电信号起源于心脏上腔,而室性心动过速则是心脏的电信号起源于心脏室壁。
慢速型恶性心律失常则以心动过缓为主要表现,心脏跳动过慢,少于每分钟50次。
常见的慢速型恶性心律失常有窦房传导阻滞(Sinus Node Dysfunction,SND)和窦房阻滞(Sinus Block)。
快速型恶性心律失常的症状常常突然出现,包括心悸、呼吸困难、胸痛、心慌等。
这些症状可能给患者带来严重的不适和危险,因为心脏跳动过快会导致心脏无法充分灌血,进而引发心绞痛、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
而慢速型恶性心律失常则常常导致患者心率过低,血液循环不畅,造成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晕厥。
治疗恶性心律失常的方式多样,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快速型恶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可以采用药物干预,如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或β受体阻滞剂调节心率。
在一些情况下,可能需要通过电复律手段将心脏的电信号重置。
此外,也可以考虑进行射频消融手术,通过破坏异常起搏细胞降低发作的风险。
慢速型恶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则主要包括安装心脏起搏器,通过电信号同步器实现心脏跳动的正常节奏。
预防恶性心律失常的关键在于合理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管理,包括良好的饮食习惯、适量的运动、定期体检等。
此外,重要的还包括保持心理健康、避免过度疲劳和压力、遵医嘱用药等。
ICU常见恶性心律失常心电图的识别与处理
2021/3/7
CHENLI
24
不易鉴别宽QRS波群心动过速
(预激伴室上速)
(阵发房颤伴差传)
(1)是指QRS波群时间>0.12S,频率超过正常范围的心动过速 (2)80%以上为室性心动过速,特别QRS波群时间>0.14S者 (3)20%为室性心动过速合并室内传导异常,少数情况下为预激伴 房颤
2021/3/7
CHENLI
14
阅读心律失常心电图的精髓
2021/3/7
CHENLI
内容提要
心脏传导系统的构成 心电图的概念 正常心电图的特点 恶性心律失常的识别与处理
2021/3/7
CHENLI
16
恶性心律失常的定义
一般指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包括两层含义
—— 心律失常伴有器质性心脏病 —— 心律失常导致血流动力学后果 至今没有公认的定义
ICU常见恶性心律失常 心电图的识别与处理
内容提要
心脏传导系统的构成 心电图的概念 正常心电图的特点 恶性心律失常的识别与处理
2021/3/7
CHENLI
2
内容提要
心脏传导系统的构成 心电图的概念 正常心电图的特点 恶性心律失常的识别与处理
2021/3/7
CHENLI
3
2021/3/7
CHENLI
窦性心动过缓 Ⅰ°房室传导阻滞 Ⅱ°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单源性房性期前收缩 单源性室性期前收缩 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 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2021/3/7
CHENLI
20
单形性室速
连续出现快而大致规则的宽大畸形QRS波群,频率 100~250bpm
心房激动波(窦性P波、房性P'波、F波或f波)与宽 大畸形的室性QRS波群无关(室房分离),偶尔心房
恶性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恶性心律失常护理常规恶性心律失常指的是一种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如室颤和室速。
这类心律失常往往突发且持续不断,严重影响心脏泵血功能,如果不迅速进行抢救和治疗,可直接导致心脏骤停和猝死。
因此,对恶性心律失常的护理应采取紧急、快速和有效的措施。
对于恶性心律失常的护理,首先要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这包括维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保持血氧饱和度在正常范围、维持循环功能等。
具体护理措施如下:1.快速反应:恶性心律失常是一种急性疾病,因此,护理人员应迅速反应。
在发现患者出现恶性心律失常时,应立即通知医生,启动心肺复苏和急救设备。
2.紧急除颤:对于室颤和室速,即使在没有检测到脉搏的情况下,也应立即进行除颤。
通过电击恢复正常的心脏电活动,恢复心脏泵血功能。
3.确保氧供:失去心脏的有效搏动后,患者的氧供将受到严重影响。
因此,护理人员应将氧气供应给患者,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
4.监测心电图:持续监测患者的心电图,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可能的心律失常。
心电图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恶性心律失常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5.给予药物治疗:除颤以后,为了稳定心律,医生可能会给患者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普罗帕酮、利多卡因等,抑制心肌细胞的异常兴奋。
6.密切观察:对于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护理人员应进行密切观察。
包括监测血压、心率、呼吸等,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恶化的情况。
7.记录和报告:护理人员需要详细记录患者的护理过程和生命体征监测结果,及时报告给医生,以便医生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
此外,护理人员还应对患者的家属进行心理支持和教育。
在紧急情况下,家属往往会感到恐慌和焦虑,护理人员需要通过沟通和解释,帮助他们理解和接受患者目前的状况,并提醒他们尽快寻求医疗帮助。
在紧急情况下,护理人员还需要与其他医疗团队成员进行紧密合作,如医生、急救人员等,确保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和护理。
此外,护理人员还需要积极参与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提升自己的护理水平和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恶性心律失常课件
心力衰竭:恶性 心律失常可能导 致心力衰竭,影 响生活质量
脑卒中:恶性心 律失常可能导致 脑卒中,影响认 知功能和运动功 能
心理压力:恶性 心律失常可能导 致心理压力,影 响生活质量和社 交活动
2
恶性心律失常的 病因
遗传因素
01
家族遗传:恶性心律失常具有家族遗传倾向
02
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可能导致恶性心律失常
谢谢
疾病因素
A
遗传因素:家族遗传病 史
B
心血管疾病:高血压、 冠心病、心肌病等
C
代谢性疾病:糖尿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D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可 能导致恶性心律失常
3
恶性心律失常的 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01
心电图检查:通 过心电图检查, 可以观察到恶性 心律失常的特征 性表现,如室性 心动过速、心室
颤动等。
03
遗传综合征:某些遗传综合征可能增加恶性心律失常的风险
04
遗传易感性:遗传因素可能增加个体对恶性心律失常的易感性
环境因素
空气污染:长期暴露 于污染环境中可能导 致恶性心律失常
温度变化:极端温度 变化可能导致恶性心 律失常
噪音污染:长期暴露 于噪音环境中可能导 致恶性心律失常
海拔高度:高海拔地 区可能导致恶性心律 失常
03
恶性心律失常可能由多种原 因引起,如心脏疾病、药物 作用、电解质紊乱等。
04
恶性心律失常需要及时治疗, 以避免严重后果。
恶性心律失常的分类
快速性心律失常: 包括室性心动过速、 心房颤动等
01
缓慢性心律失常: 包括窦性心动过缓、 房室传导阻滞等
02
心律失常综合征: 包括Brugada综 合征、长QT综合 征等
ICU常见恶性心律失常
三、起源与传导异常:并行心律
基本知识复习四 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
冲动形成异常:自律性增加;触发活动。
冲动传导异常:折返(闭合环、单向阻 滞、传导缓慢);生理性不应期(生理性 阻滞或干扰现象);病理性传导阻滞。
基本知识五 心律失常的诊断与监测
心电图检查及心电监护:诊断心律失常最 重要的无创检查;心电监护最好兼顾肢体 导联和胸导联如II+V4+V5。 其它:病史、体格检查、动态心电图、食 道心电图、心内电生理检查等。
宽QRS心动过速的Griffith标准
(改良的Brugada标准) (4)aVF 导联QRS波形特征: LBBB波形时呈QS、qR形; RBBB波形时呈QS或主波向下。
4、室性心动过速的处理
• 治疗原则:
1、首先应针对性治疗病因(器质性心脏 病)或诱因; 2、无器质性心脏病者发生非持续性室速, 多无症状,治疗原则同室性早搏。 3、持续性室速,无论有或无器质性心脏 病均应治疗。 4、有器质性心脏病的非持续性室速亦应 考虑治疗。
ICU常见恶性心律失常
恶性心律失常
定义:严重的快速型或缓慢型心律齐失常 多伴有血流动力学显著异常,有致命性危 害,称为恶性心律齐失常。主要包括:恶 性室律失常如伴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室性 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及颤动,严重缓慢性 心律失常如窦性停搏、窦房阻滞、房室传 导阻滞、心室停顿。
基本知识复习一 心脏传导系统
冠心病,特别是有心肌梗死史 心肌病、心衰等器质性心脏病 电解质紊乱、长QT综合征(LQTS) 偶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者。
(1)特发性室速( IVT ):起源于心脏无结 构异常的室速,分为腺苷敏感性VT、异搏 定敏感性 VT、心得安敏感性VT。 (2)通道疾病引起VT:通道分子结构异常引 起的室速:① LQTS② Brugada综合征③ 儿茶酚胺依赖多形性VT ④ 短QT综合征。 (3)心脏结构异常引起的VT:① 冠心病MI; ② 扩张型心肌病(DCM);③ 肥厚性心肌病; ④心室肥厚+心衰; ⑤ 心律失常源性右 室心肌病。
恶性心律失常 常见诊治特点及临床处理
恶性心律失常常见诊治特点及临床处理恶性心律失常是指心律失常造成血流动力学的不稳定而危及生命。
大部分恶性心律失常合并于器质性心脏病。
大多数急重症心律失常都有诱因,例如内环境紊乱,多脏器功能衰竭,医源性诱因等。
恶性心律失常主要是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
恶性心律失常的患者的情况往往很急,没有时间详细了解病史并做相应检查。
即便情况允许,能够得到的病史资料也常常十分有限。
作为急诊的接诊医生,没有更多的时间去请示或等待会诊,一切要根据血流动力学状态行事,判定与救治紧密结合。
室颤/无脉搏室速(1)抗心律失常药首选胺碘酮;(2)利多卡因也可以用(未确定类);(3)若为扭转型室速,考虑使用镁剂。
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单形宽QRS心动过速(1)若考虑为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差传,按室上速处理,可用维拉帕米、腺苷;(2)有症状的单形宽QRS心动过速,可以考虑同步电复律;(3)也可用抗心律失常药:建议用胺碘酮,不推荐常规用利多卡因。
长QT引起扭转型室速(1)停用一切可引起QT延长的药物;(2)静脉补镁:若已经造成心脏骤停,1-2g硫酸镁用5%GS10ml稀释后快速静注;以后2g/100-250ml液体静注,以后可持续静滴;(3)静脉补钾:最好补到血钾水平4.5-5.0mmol/l;(4)心动过缓者可用临时起搏器:起搏频率超过90次/分;(5)等待起搏时可用提高心率的药物,如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6)胺碘酮等药物属于禁忌。
不伴QT延长的多形性室速(1)病因治疗;(2)缺血者可使用受体阻滞剂,利多卡因;(3)其他情况可用胺碘酮、利多卡因等;(4)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及时考虑电复律。
总之,对于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急诊处理,血液动力学状态是决定处理策略的重要因素;原发疾病和诱因的处理是根本;要积极使用电复律;正确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ICU常见恶性心律失常心电图的识别与处理PPT
心房颤动可见于各种心脏病患者,也可见于正常人。心电图上P波消失,代之 以频率约350-600次/分的f波,R-R间期绝对不齐。
室颤的识别
总结词
室颤是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心电图上表现为QRS-T波完全消失,代之以形状不同、大小各异的颤动 波。
详细描述
室颤是心脏停搏前的早期表现,常见于冠心病、心肌病、电解质紊乱等患者。心电图上QRS-T波完全 消失,代之以形状不同、大小各异的颤动波。
参考文献2
王五, 马六. (2019). 心电图在恶性心律失常诊断 中的应用.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3
参考文献3
陈七, 刘八. (2018). 恶性心律失常的预防与控制 . 广州: 广东科技出版社.
THANK YOU
在ICU中,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高,因此对其识别与处理 至关重要。
ICU中恶性心律失常的危害性
恶性心律失常如不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进一步恶化患者的病情,甚至导致死亡 。
对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极大的心理和经济压力。
ICU中恶性心律失常的救治原则
及时识别
通过心电图等手段及时发现恶 性心律失常。
迅速处理
挑战
当前恶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仍面临诸多挑战,如部分患者 对药物治疗不敏感、部分患者可能存在心脏起搏器植入 禁忌等。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提高诊疗技术 和治疗效果。
0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2
参考文献1
张三, 李四. (2020). ICU常见恶性心律失常心电 图的识别与处理.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房室传导阻滞的识别
总结词
房室传导阻滞是一种心律失常,心电图上 表现为P波规律出现,PR间期逐渐延长, 直到P波下传受阻,脱漏一个QRS波群。
恶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和处理
• 药物包括:阿托品、山莨菪碱、异丙肾上腺素。
• II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不需要特殊处理,需随访。
谢谢各位的聆听
• 有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或心脏性猝死家族史者,应长期使用最大耐
受量的β受体阻滞剂治疗;
• 为预防显著心动过缓和(或)长间歇而促发扭转性室速,可植 入起搏器;
• 应用最大耐受量β受体阻滞剂治疗仍有晕厥发作者可施行左侧颈 胸交感神经切除术。如上述治疗后仍有晕厥发作应植入自动转
复除颤器(ICD),同时服用β受体阻滞剂。
室性心动过速的分类:
1.按持续时间和伴随血流动力学改变: a.阵发性室速:持续时间<30s(大多不需紧急处理) b.持续性室速:持续时间>30s或持续时间<30s但伴随血流动力学改变 c.无休止性室速:持续时间>24h(后2种需要紧急处理)
2.按QRs波群形态分:
a.单形性室速 b. 多形性室速 3.按是否合并器质性心脏病分: a.特发性室速 b.病理性室速 4.特殊类型的室速: 分支性室速(维拉帕米敏感性室速),束支折返性室速,尖端扭转性室速, 儿茶酚胺敏感性室速,反复单形性室速(腺苷敏感性室速)等
恶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和处理
恶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和处理
心内科
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 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
恶性心律失常的概念
伴
是指严重威胁生命的心律失常,包括:
严 重
血
1、室性心动过速
流 动
2、严重室上性心动过速
力 学
障
3、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
碍
恶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对策
• 积极治疗基础心脏病(心肌梗死最常见),纠正和预防诱发 或触发因素。
Vmax,延长动作电位时程。代表药物为奎尼丁和丙吡胺。
恶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急诊治疗
恶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急诊治疗鲁中凡定义:可以导致心脏骤停的严重心律失常称为恶性心律失常,也叫致命性心律失常。
包括快速性心律失常和缓慢性心律失常。
•临床上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有: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快室率房扑、房颤、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扑动、室性颤动等。
•缓慢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病窦综合症、房室传导阻滞。
一、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分类:分为窦性、房性、交界性。
病因:房室双径路及房室旁道(占90%)、器质性心脏病、内分泌疾病、电解质紊乱和药物中毒、不良嗜好(烟、酒、咖啡、浓茶)。
心电图表现•频率在150—250次/min,节律规则•QRS波群大多保持窦性心律时形态•逆行P波,P与QRS保持固定关系•突发突止,通常有房早触发,其下传的P-R间期延长。
治疗:直流电复律:有血流动力学障碍或器质性心脏病、发作时间过长或药物治疗无效。
禁忌:已应用洋地黄。
药物治疗:血流动力学稳定,无器质性心脏病。
1、兴奋迷走神经:深呼吸、刺激咽喉、按摩颈动脉窦、压迫眼球。
2. 维拉帕米:5mg iv,2-3min内;必要时15min后重复一次。
5ug/kg·min ivdrip 维持。
(病窦、心功能不全、宽QRS未确诊时,禁用或慎用)3. 普罗帕酮:35-70mg(1-1.5mg/kg)加40-60ml液体iv,5-7min iv完。
无效后20min后再加量35mgiv。
转复后0.5-1mg/min ivdrip维持。
总量不超过280mg (350mg)。
(负性肌力、抑制传导)4、腺苷:6-12mg快速iv,或ATP 10-20mg。
副作用:胸闷、面红、窦缓。
半衰期短(6s),可重复。
(严重窦缓、哮喘禁用)5、β-b:普萘洛尔2-5mg iv,20-30min后可再5mg iv。
艾司洛尔2.5-5mg iv。
禁忌:心力衰竭、低血压、哮喘。
6.西地兰:合并心力衰竭时首选,0.4mg iv,起效慢。
恶性心律失常的急诊识别及处理
恶性心律失常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断依据
1 症状、体征
缓慢型心律失常常表现 为低血压、头晕、先兆晕 厥、晕厥。 慢—快综合症患者常可在快慢交替过 程中出现长期停搏 ,其发生机制可能为 窦房结被超速抑制。
恶性心律失常的诊断依据
1 症状、体征
规则的室上速患者脉搏规则、血压 及第一心音恒定;而房扑、房颤患者常 伴有心脏节律、第一心音强度的变化, 以及血压的波动。 颈静脉搏动特征与心动过速发生机制有关,快而规则的颈静脉搏动 (“蛙征”)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房室折返性 (AVRT)心动过速的特有体征,其机制可能为患者心房、心室同时收 缩,心房内血液不能射入心室而导致快而规则的颈静脉怒张。 能通过迷走神经刺激终止的多为AVNRT或AVRT,出现晕厥者多为急 性室上速、房颤伴预激、器质性心脏病。 室速患者中,近60%可出现房室分离,近40%可出现室房逆传。如 出现室房分离,则提示室速可能性大,其体征为第一心音强度波动大, 颈静脉可间歇出现巨大n波,收缩期血压可随心搏变化。心脏骤停后出 现晕厥的多为室扑、室颤。
恶性心律失常的诊断依据
2 心电图
V₁-V₆
均无RS图形
V₄-V₆的QRS主波向下
否 否 是 VT
VT
是
RS期间>100ms VT
是
V₂-V₆任何一个出现QR形 否
否 QRS波群多于P波 否 否 旁路前传SVT 图二 宽QRS诊断流程图-Brugada2 是 VT 是 VT
房室分离
是
VT
V₁-V₂与V₆符合VT图形 VT 是 否
常见恶性心律失常
缓慢型心 律失常
心率小于50bpm的心 律失常,病因及发病 机制复杂多变
窄QRS心动过速,指心率
常见恶性心律失常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生活方式的调整
除了健康饮食和规律运动外,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 ,也有助于控制心律失常的症状。
04
恶性心律失常的并发症 与处理
心力衰竭
总结词
心力衰竭是恶性心律失常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会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引起呼 吸困难、乏力等症状。
详细描述
心力衰竭时,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器官和组织得不到足够的 氧气和营养物质,影响正常功能。常见的症状包括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治 疗心力衰竭的关键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控制心律失常,改善心脏功能。
常见恶性心律失常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contents
目录
• 常见恶性心律失常概述 • 常见恶性心律失常类型 • 恶性心律失常的预防与控制 • 恶性心律失常的并发症与处理 • 恶性心律失常的病例分享
01
常见恶性心律失常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恶性心律失常是指可能导致严重心血 管事件的心律失常,如心脏骤停、猝 死等。
房颤
01
房颤是心房的电信号紊乱,导致 心房肌不规则地快速颤动,使心 房泵血功能丧失。
02
房颤可引起心悸、气短、头晕等 症状,长期房颤可导致心脏扩大 、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室上速
室上速是一种快速型心律失常,表现为心房或房室结的快速 电信号传导。
室上速可引起心悸、气短、胸闷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晕厥 或阿-斯综合征发作。
分类
根据心律失常的性质,恶性心律失常 可分为室性心律失常和室上性心律失 常,其中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心动 过速、室颤和室扑等。
发病机制
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
常见恶性心律失常
• 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间距、完全不等的f 波,其频 率350~600次/min。在V1导联比较清晰。
• R-R间期极不规则。
房颤处理
• 药物治疗:抗心律失常药、抗凝剂(胺碘酮、奎尼
丁)。
• 电学治疗:电除颤、人工心脏起搏器、导管射频消融
术。
• 外科手术治疗:外科迷宫手术。 • 治疗原则:消除易患因素,转复和维持窦律,预防复
P-P间期短于两个窦性P-P:反映心房除极产生的电位变化。时限<0.11 秒,振幅<0.25mv。在aVR导联倒置,在V5、 V6导联直立。
• P-R间期:从P波开始到QRS波群开始的时间,正 常应为0.12-0.20秒。
• QRS波:反映心室除极产生的电位变化。第一个 向上的波为R波,其前若有负向波称为Q波,其后 出现的负向波为S波。QRS波时限肢导<0.10秒, 胸导<0.11秒。
发,控制心室率,预防栓塞等并发症。
室性期前收缩
• 心电图特征
• 宽大畸形QRS波提早出现,时限>0.12秒 • 其前无相关的P波 • 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 • 代偿间歇完全
室性期前收缩处理
• 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失衡 • 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利多卡因 • 介入治疗:心脏器质性病变
房性期前收缩
• 心电图特征: • 提早出现的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 • 其后有正常的QRS波群。 • 不完全的代偿间歇:包含房性期前收缩的
F波频率多在250~350次/min 心室率绝对不规则,多超过80次/min QRS波形态大多正常
房扑处理
• 直流电转复最有效,成功率达94~100% • 食管心房调搏 • 药物抗心律失常:胺碘酮、普罗帕酮等 • 维持治疗转律后服用胺碘酮、普罗帕酮等以维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房颤处理
• 药物治疗:抗心律失常药、抗凝剂(胺碘酮、奎尼
丁)。
• 电学治疗:电除颤、人工心脏起搏器、导管射频消融
术。
• 外科手术治疗:外科迷宫手术。 • 治疗原则:消除易患因素,转复和维持窦律,预防复
发,控制心室率,预防栓塞等并发症。
室性期前收缩
• 心电图特征
• • • • 宽大畸形QRS波提早出现,时限>0.12秒 其前无相关的P波 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 代偿间歇完全
房扑处理
• • • • 直流电转复最有效,成功率达94~100% 食管心房调搏 药物抗心律失常:胺碘酮、普罗帕酮等 维持治疗转律后服用胺碘酮、普罗帕酮等以维持 疗效 • 射频消融或外科手术达根治目的
房颤
• 心电图特征:
• 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间距、完全不等的f 波,其频 率350~600次/min。在V1导联比较清晰。 • R-R间期极不规则。
心律绝对匀齐 心率150~250次/min QRS波呈室上性,亦可正常,继发ST-T改变 无P波或逆P
室上速处理
• 首选射频消融术 • 普罗帕酮,维拉帕米,ATP • 胺碘酮不首选
房扑
• 心电图特征:P波消失,代之以连续规则快速的大锯齿状F波
F波频率多在250~350次/min 心室率绝对不规则,多超过80次/min QRS波形态大多正常
心电图的基本波形
• P波:反映心房除极产生的电位变化。时限<0.11 秒,振幅<0.25mv。在aVR导联倒置,在V5、 V6导联直立。 • P-R间期:从P波开始到QRS波群开始的时间,正 常应为0.12-0.20秒。 • QRS波:反映心室除极产生的电位变化。第一个 向上的波为R波,其前若有负向波称为Q波,其后 出现的负向波为S波。QRS波时限肢导<0.10秒, 胸导<0.11秒。 • S-T段:反映心室除极终了和复极开始之间的电位 变化。 • T波:反映心室复极时的电位变化。T波方向主要 取决于QRS波群的方向。
室颤
• 心电图特征:P、QRS、T波均消失,代之以形状不同、大小
各异极不均匀的颤动波,频率150-500/min
室颤处理
• 及时准确电复律,院内应该在3min内进行。 三次除颤不能转复或无法维持稳定灌注节 律,予机械通气,应用肾上腺素后再除。 • 药物首选
室速
• 心电图特征:连续3个室早以上
心律不绝对规则,心率160~220次/min QRS宽大畸形,时限>0.12S, ST-T改变 P与QRS无固定时间关系,房率<室率 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
室速处理
• 首选胺碘酮,利多卡因,普鲁卡因胺,普 罗帕酮 • 可以电复律
室上速
• 心电图特征:起始突然,通常一个房早诱发
常见恶性心律失常的 判断
• 定义:指在短时间内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 导致患者晕厥甚至猝死的心律失常,根据 心律失常的程度及性质分类的一类严重心 律失常,也是一类需要紧急处理的心律失 常。
心脏传导系统
• 心脏激动起源于窦房结 结间束 房室 结 希氏束 左右束支 浦肯野纤维 • 窦房结是心脏的最高起搏点,除窦房结外, 起搏点细胞还存在于心房、房室交界区和心 室内,称为次级起搏点。正常情况下处于潜 在状态,当窦房结不能及时发放冲动或激动 下传受阻时,次级起搏点才有机会发出激动, 作为逸搏起搏点取代窦房结,控制心脏活动。
室性期前收缩处理
• 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失衡 • 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利多卡因 • 介入治疗:心脏器质性病变
房性期前收缩
• • • • 心电图特征: 提早出现的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 其后有正常的QRS波群。 不完全的代偿间歇:包含房性期前收缩的 P-P间期短于两个窦性P-P间期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