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敦煌舞蹈之历史探源

合集下载

敦煌壁画里的千年舞蹈文化

敦煌壁画里的千年舞蹈文化

敦煌壁画里的千年舞蹈文化敦煌壁画里的千年舞蹈文化舞蹈是转瞬即逝的时空艺术,在没有古代舞蹈动态资料的情况下,那些凝固在石窟壁面的各代舞蹈形象,就成为十分罕见、珍贵的舞蹈史料。

被誉为世界艺术宝库的敦煌莫高窟,从公元世纪的十六国时期到元至清代,历时千余年,古代的艺术家在这里开窟、造像、绘壁,保存了极其丰富、珍贵的舞蹈形象。

敦煌的舞蹈壁画在传达什么讯息?它们又源于何处呢?一、为何绘制舞蹈壁画?石窟艺术中,常常保存着丰富的舞蹈形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伎乐供养”是印度大乘佛教主要经典之一——《妙法莲华经》( 后秦鸠摩罗什译 ) 规定的。

所列对佛的十种供养有:“一华 ( 花 )、二香、三璎珞、四抹香、五涂香、六烧香、七缯盖幡幢、八衣服、九伎乐、十合掌。

”按照佛经的这一规定,只要有佛像的地方,为佛奏乐起舞的各种壁画雕塑,自然应运而生。

2. 据古天竺传说:在佛的护法神——“天龙八部”中,有为佛专司音乐舞蹈之神,乾达婆与紧那罗,与中国佛教艺术中供养佛、娱佛的飞天等伎乐之神相同。

鸠摩罗什译《大智度论》卷十称:乾达婆与紧那罗都是为“诸天作乐的天伎”。

慧琳《一切经义》载:“紧那罗还常与乾达婆为妻室。

”故在印度佛教艺术中,他们常常一起出现。

如在印度佛教圣地阿旃陀石窟高高的石壁、石柱上,他们相依相偎,并坐在天际云端,与敦煌、云冈、麦积山等石窟体呈V 形的飞天较相近似,但远不如隋唐时代的飞天那样轻盈飘逸,体态优美。

乾达婆艺术形象紧那罗飞天壁画中国的“飞天”一词,最早见于《洛阳伽蓝记》元代宫廷乐队《乐音王队》中,有扮成飞天像的舞者是中国的紧那罗与乾达婆,也是敦煌壁画中最富舞蹈美感的形象之一。

3.以舞祭祀:据擅长印度舞并多次到印度学习考察的舞蹈家张均讲,20 世纪30年代以前印度的古典舞主要保存、流传在寺院,由“神的侍女”们以舞祭祀神佛。

宗教节日则可供群众观赏。

这种祀神的“舞祭”方式,随着佛教在我国的传播而流传。

《洛阳伽蓝记》卷一载:北魏佛寺的“伎乐”甚是美妙动人,如景乐寺“歌声绕梁,舞袖徐转……得往观者,以为至天堂”。

敦煌舞蹈的特色分析

敦煌舞蹈的特色分析

敦煌舞蹈的特色分析敦煌舞蹈,又称为“敦煌风”,是指中国甘肃省敦煌市及其周边地区的民间舞蹈形式。

敦煌舞蹈源远流长,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瑰宝之一、它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独具一格的舞蹈形式,使其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舞蹈艺术形式。

以下是敦煌舞蹈的特色分析。

首先,敦煌舞蹈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敦煌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自古以来就是不同文化交流的纽带之地。

因此,敦煌舞蹈融合了中原文化、西域文化、印度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同时,敦煌舞蹈还深受佛教文化的影响,大量佛教教义被融入到舞蹈中,使其具有深沉的宗教意蕴。

其次,敦煌舞蹈注重形象的表达和塑造。

敦煌舞蹈以优美的动作形态为基础,注重舞者的身姿、手势、步伐等的表现和塑造。

特别是手势的运用,敦煌舞蹈中广泛应用了繁复精致的手势动作,通过这些手势的运用来表达情感、塑造形象,使舞蹈更具戏剧性和艺术性。

第三,敦煌舞蹈的音乐也是其独特之处。

敦煌舞蹈的音乐多为传统的木琴、铜铃等乐器伴奏,充满了神秘的东方风情。

音乐通过其独特的旋律、节奏和音色,与舞蹈相呼应,共同传达故事情节和情感表达。

敦煌舞蹈的音乐不仅是舞蹈的伴奏,更是舞蹈情感的重要表达方式。

此外,敦煌舞蹈的服装也是其一大特色。

敦煌舞蹈的服装多为古代丝绸制品,使用鲜艳的颜色和华丽的图案,给人一种豪华、神秘的感觉。

舞者穿着华丽的服装在舞台上翩翩起舞,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使观众陶醉其中。

最后,敦煌舞蹈的动作形态独具特色。

敦煌舞蹈注重舞者的身体协调和舞蹈动作的美感。

舞者的动作优美流畅,舞步轻盈灵动,给人以舒畅愉悦的感觉。

特别是女舞蹈者的舞姿飘逸、婉约,给人一种柔美、静谧的感觉,成为敦煌舞蹈的代表形象。

总之,敦煌舞蹈作为中国传统舞蹈的瑰宝,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注重形象的表达和塑造,独特的音乐、服装以及动作形态使其成为独立于其他舞蹈形式的艺术存在。

敦煌舞蹈通过其独特的艺术形式,传递出中华民族的千年文化遗产和情感表达,为世界舞蹈界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浅析敦煌舞蹈的产生过程及其艺术特色

浅析敦煌舞蹈的产生过程及其艺术特色

浅析敦煌舞蹈的产生过程及其艺术特色作者:张馨月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6年第05期摘要:本文以敦煌舞蹈的产生过程及其艺术特色为重点研究内容,论述了敦煌舞蹈的动作原型是以敦煌壁画为基础,以及在敦煌壁画的基础上使用特定的编创方法创作而成。

敦煌舞蹈的独特艺术性,为后世的中国舞蹈开辟了新的道路。

关键词:敦煌舞蹈;产生过程;艺术特色中图分类号:J7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15-0097-01一、敦煌舞蹈的动作原型在舞剧《丝路花雨》问世之前,中国还没有敦煌舞这个说法,敦煌莫高窟内的历经数十个朝代上千年的壁画中,那些灵动飘逸,千姿百态的舞姿造型,点燃了舞蹈创作者的创作激情。

敦煌舞蹈的原形主要是以敦煌壁画为基础,在众多的佛教题材壁画中用作舞蹈原型的主要有天宫伎乐、飞天伎乐、化生伎乐、护法神伎乐以及供养人等伎乐。

天宫伎乐指一切从事乐舞活动的菩萨、神众;飞天伎乐是对佛的礼赞、供献、歌舞和散花;凡是在莲花上的乐伎都可以称为化生乐伎;护法神乐伎有天王、金刚、药叉、迦陵鸟等。

有这么多壁画的舞蹈形象但怎么样才能让这些墙壁上的舞蹈“复活”?于是编导们开始用铅笔描摹下壁画的线描,可是这些单体的线描就像是一个单独的字或者词语,而舞蹈要求的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这个时候怎么办,使用怎样的舞蹈语汇让它组成能够叙事,能够表情达意的舞蹈语言,舞者们开始了艰辛的探索。

在不断的摸索中舞者们试着把线描上的舞姿模仿出来,从如何形成舞蹈,舞蹈的开始,变化到结束,中间的过程如何体现,通过舞者们的聪明智慧,在反复的尝试和摸索中,编者们终于找到了隐藏在这些舞姿背后的玄机,这些精致的敦煌壁画中的舞姿竟都是一个个“S”形构成。

①这个发现是一个质的突破,舞者们根据这个发现进行着模仿和尝试,在敦煌舞蹈中,我们所要表现的不仅是“复制”壁画造型的身体动作,更主要的是上升为意识形态的精神境界。

二、敦煌舞蹈的创作方法在前面模仿的基础上就是用编导基础技法对壁画做“造型连接”。

敦煌舞飞天形象的形成分析

敦煌舞飞天形象的形成分析

敦煌舞飞天形象的形成分析敦煌舞飞天形象是敦煌壁画中最为著名的一种形象,它以其轻盈飘逸的姿态和神秘的形象而著称于世。

敦煌舞飞天形象的形成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将对敦煌舞飞天形象的形成进行深入分析。

敦煌舞飞天形象的形成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

敦煌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交通枢纽,同时也是佛教的重要圣地之一,因此吸引了大量的文化、宗教和艺术交流。

舞飞天形象正是在这种文化交流的基础上形成的,它融合了印度、波斯、中亚等地的文化元素,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敦煌舞飞天形象的形成也与佛教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佛教传入中国后,佛教艺术成为了敦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舞飞天形象作为佛教壁画的一种表现形式,代表了信仰者对佛教天国的向往和追求,因此在敦煌壁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舞飞天形象形神兼备,既具有宗教的神秘性,又具有艺术的美感,成为了敦煌壁画中独特的风景线。

敦煌舞飞天形象的形成还与中国古代文化和艺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舞蹈一直是人们喜爱的艺术表现形式,而飞天则是人们向往的精神境界。

舞飞天形象的形成既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又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

敦煌舞飞天形象的形成还与当时社会的宗教信仰和审美取向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唐代,社会上流行着信仰超度的风气,人们渴望通过宗教信仰来获得精神上的慰藉,而舞飞天形象正是满足了这种精神需求。

舞飞天形象的优美姿态和华丽服饰也符合当时社会对于美的追求,成为了当时审美取向的一种体现。

敦煌舞飞天形象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

它既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又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同时也与佛教艺术、社会宗教信仰和审美取向有着密切的联系。

舞飞天形象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敦煌壁画中最具代表性的形象之一,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

敦煌舞的形成与发展及其艺术魅力和舞蹈技巧-舞蹈论文-艺术论文

敦煌舞的形成与发展及其艺术魅力和舞蹈技巧-舞蹈论文-艺术论文

敦煌舞的形成与发展及其艺术魅力和舞蹈技巧-舞蹈论文-艺术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敦煌舞是我国古典舞蹈流派之一,其舞蹈素材来源于敦煌莫高窟的壁画,是中国古代舞蹈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及价值,在促进中国传统舞蹈艺术的拓展上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敦煌舞的形成与发展众所周知,敦煌石窟是位于我国西北位的古代艺术宝库,蕴涵着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尤其是壁画中千姿百态、造型优美的舞姿形象,充分展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文化素养,真实反映了我国古代的生活面貌.敦煌舞作为中国古典舞的一个分支,它是以敦煌石窟壁的舞姿形象为元素,经过一定的艺术加工和提炼创造出的一个新的舞蹈种类.敦煌壁画中的舞伎形象和古代传统的艺术形式为敦煌舞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壁画中的舞蹈形象以天宫乐舞图为主,描绘的是画师想像中的乐舞神,舞蹈形象肢体曲线鲜明,弯曲幅度大,这种佛国天宫的神话形象造就了敦煌舞独特的舞姿特征.此外,敦煌石窟壁画中的舞蹈图像都配有乐器图像,这种乐舞共存的艺术形式,使敦煌舞形成了持乐器舞蹈的独特艺术表现手法.比较典型的是反弹琵琶舞姿,画中舞伎上身向右前倾、屈立左腿、右腿屈膝、大腿高提、脚步上钩、拇指用力翘起,反背琵琶于脑后,左手按弦,右手屈于音响后拨弦的优雅姿态和妩媚的神情,都为敦煌舞的形成提供了创造发挥的空间和创作灵感.通过对壁画中的舞蹈素材进行提炼和再创造,诞生了《千手观音》《胡旋》《金刚》《莫高伎乐情》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敦煌舞蹈.二、敦煌舞的艺术特点敦煌舞的创作注重人体整体的协调和表现,追求手、眼、身、法、步相互配合的整体艺术效果,具有曲中求圆、自由灵活、形神兼备、虚实相生、曲折迂回、轻盈飘逸的审美表现力,在表现手段、手法舞步、指法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征.(一)敦煌舞的曲线美敦煌舞是在复活敦煌壁画舞姿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舞蹈形式,其舞姿S的曲线造型是从壁画中提炼出的最具代表性的姿态,它是印度和希腊舞蹈与唐代宫廷乐舞相结合,并吸收、借鉴各民族舞蹈舞姿而产生的.具体而言,舞者通过头、肩、胸、胯、膝、踝的异向扭动,从头到脚的各个关节不断调整、变换使自体呈现出S型的弯曲造型,这种曲线使敦煌舞蹈显示出独特的美感.在展现肢体曲线时,敦煌舞姿不仅有S型的三道弯和多道弯的曲线,还包括有柔和、直角、拧身型等不同的曲线形态,每一种曲线都有准确的分寸感.这主要是因为创作者在舞蹈创作时将曲线与传统古典舞的圆的特性相结合,以曲为主,辅以弧线,将身体线条、结构、走向等变为柔软的弧型,使舞姿呈现出绵软松弛的状态,尤其在勾腿、端腿、飞旋、踏步、合掌、抱拳等曲线运动中表现出众多圆形图案,以多变的形式使舞姿展现出温婉飘逸、绚丽多姿、风情万种的美感,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舞蹈风格.无论是20世纪80年代创作的洒脱娇媚、富有变化《丝路花语》《大梦敦煌》中高超非凡、富有诗意的反弹琵琶,还是新近创作的《飞天》中轻盈自如、自由翱翔的舞姿,都完整地展现了敦煌舞的曲线之美.(二)敦煌舞的变化美1.动与静的变化敦煌舞的变化之美首先体现在动与静的变化上.舞蹈本身是一种动态艺术,但却不仅仅是纯动态的,更是在动静结合中体现出舞蹈艺术的表现力和美感的.敦煌舞蹈在艺术表现上柔多于刚、静多于动,主要原因是敦煌舞蹈源于石窟壁画,壁画中的人物形象包括婀娜、端庄、恬静、温雅的菩萨,以及刚劲有力、威武洒脱的金刚力士等,其中以肢体柔美、圆润的女性形象居多.所以敦煌舞蹈在肢体的展现、呼吸、眼神以及节奏的分配上大多采用快与慢、动与静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缓慢的呼吸和快速的呼吸调节,带动肢体呈现出不同力度与幅度和不同角度的形态变化.另外,在眼神的运用上也是柔美深邃与跳跃敏捷相结合,表现不同的人物情绪,通过这些动与静的变化,使敦煌舞的洒脱娇媚、绚丽多姿的变化之美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二)虚与实的变幻敦煌壁画在内容的表现上讲究虚实结合、以实化虚、以虚表实的手法,追求形象与表意的统一.因此,在舞蹈的动作表现上也讲究虚与实的意境变换.实境指通过对生活进行提炼后呈现出的动作造型,而虚境则指通过动作姿态传递出来的思想感情,即能够引发丰富联想和想象的意象.实境是虚境的前提,虚境是实境的升华,通过虚实的巧妙变换与结合,体现出敦煌舞虚实相生、妙合无垠的意境之美.此外,在敦煌舞中对各种乐器的表现同样是使舞蹈实现虚实变换的有效方式.在舞蹈中可以大胆乐器在现实演奏中的约束,充分发挥想象空间,通过调动身体的各个部位,以各种姿态的舞动来表现对乐器的演奏,使观者通过舞者出神入化的表演产生丰富的联想.比较典型的是敦煌舞经典造型反弹琵琶,这一独特的演奏方式源于敦煌壁画中画师经想象与现实的加工而造就的特殊的弹奏方式,也是舞蹈虚与实变换的体现.通过将反弹琵琶的舞蹈动作与呼吸、手势、手臂、步伐等各种基本动作相结合,形成了斜抱原地胸前拨弹、行进绕花左右弹、碎步前拨盘腿斜上弹、拧转分手斜下反弹、吸腿分手斜后反弹、前拨接侧反弹、跪式摆胯前斜弹、跪式左右正反侧弹、跪式斜后斜下反弹等十多种舞姿.总之,舞蹈创作者通过将琵琶这种乐器作为舞蹈的辅助手段,在突出动态美、强调表意的同时,拓展了舞者的表现空间,也为观众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间.(三)敦煌舞的点线配合之美舞蹈是一种通过人的肢体动作表现的立体的、动感的视觉艺术,它是一种运行在点线之间的运动.敦煌舞的舞姿造型就是点,舞姿与舞姿之间的动态运动过程为线,通过曲、伸的肢体表现作为运动轨迹,把各种造型连接贯穿在一起,从而实现点与线的转合,并通过肢体的表现,展示出完美独特的韵律.可以说,敦煌舞姿,通过点与线的完美配合,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三、敦煌舞的舞蹈技巧敦煌舞反弹琵琶、吹奏伎乐和飞天等风格鲜明、形象优美生动的特色造型,是敦煌舞中最具风格特点与代表性的舞姿,它是对传统古典舞蹈的继承、发展、演变与创新的结果.因此,在敦煌舞蹈的展现中,我们必须充分把握舞蹈的内韵及情感的起伏,以呼吸来协调控制高度扭曲、倾斜的肢体动作,进而获得舞蹈体姿的稳定性支撑.(一)把握S型或8麻花型韵律敦煌舞特有的舞姿形态是S型的三道弯,在表演时应把握好拧、曲、倾等连贯动作呈现出S型曲线的韵律,并配合呼吸的起伏,形成独特的舞蹈风格,使舞蹈动作富有神韵.在表演中还要通过对头颈、身腰、胯部和腿脚进行扭曲和弯弧,使手臂与腰胯和腿脚动作进行横抻、移游,产生类似麻花的美感.例如,通过对肋、胯、膝进行反推移,膝部做相应的配合,形成不同的S形多道弯曲线;通过平托式托按掌等手臂形态,使手腕、肘、肩形成三道弯体态;通过小靠腿大靠腿吸端腿勾弯腿朝天蹬等动作,使脚腕、膝、胯形成不同的弯曲.此外,在旋转过程中通过对脚踝、膝、胯、腰、肋、肘、手腕、头等各个身体部位进行调整,也可形成形态各异的曲线型旋转姿态,如仰身转螺旋拧转点步转等.(二)掌握三十六姿动作要领敦煌舞蹈造型动作是在伎乐天三十六姿的舞姿形象中提取创造的,这些舞姿在敦煌舞中极具风格特色和代表性,包括反弹琵琶、吹奏伎乐、飞天舞姿、菩萨舞姿等.在舞蹈中,舞者要掌握动作要领,以头部的偏歪及眼神的灵活运用,三道弯的整体身形、手臂、手腕的翘折和胯腰的牵扯以及胸背的靠合等不同形态的肢体动作,呈现出风格鲜明、形象优美的特色造型,体现敦煌舞姿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独特的风格韵味.例如,通过对坐姿、身姿、头位、手姿等进行调整,使静思势表现得更富神韵;通过高位重心半脚尖的用法,使舞者的线条更加舒展流畅;通过先直后曲Z字型的运动路线,使舞姿的流动感和身体特殊的直角型曲线完整地展现出来四、结语.敦煌舞是一种将壁画重新复活于舞台之上的一个新舞种,它汇集了中国千年文化艺术的精髓,具有独特的文化品性.通过对敦煌舞蹈的艺术特点及舞蹈风格和技巧进行分析研究,可以有效拓展中国传统舞蹈的艺术形式,促进我国舞蹈艺术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参考文献:[1]张敏.《记敦煌舞创立三十年:谁解敦煌千年梦》. (海外版),2009.1.[2]李婷婷.《敦煌舞教学中的美感训练》.甘肃教育,2011(3).[3]高金荣着.《敦煌舞蹈》,敦煌文艺出版出版社.1993.2[4]金秋.《古丝绸之路乐舞文化交流史》.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5]吴曼英,李秀才,刘恩伯.《敦煌舞姿》.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4.。

古代敦煌舞蹈的渊源和历史

古代敦煌舞蹈的渊源和历史

还有敦煌舞派 , 这_ 二个学派都有各 自的特点和风格 , 彼此之间也存在 腰” 、 “ 长袖” 、 “ 折腰” 、 “ 翘袖” 为主要的特点。这些舞蹈样式和技巧在
着一定 的联系。 敦煌舞蹈与中国古典舞中的武术、 戏曲舞蹈有一定的 当时也属于比较有代表性的。汉代是文化艺术大发展 、大繁荣的时
区别 , 它来源于敦煌莫高窟中的佛教壁画 , 壁画中的飞天凭借飘曳的 代。 在舞蹈活动 中, 出现了一些著名的舞蹈和舞人。而边疆 少数民族
衣裙 、 飞舞的彩带凌空翱翔, 具有艺术美感和气息。 敦煌舞蹈的出现, 舞蹈和西域乐舞杂技幻术 的传人 ,以及乐府在其问发挥了重要的作 证明了中国古典舞是多元多样的。 处于丝绸之路之上的敦煌 , 其舞蹈 用。汉代舞蹈多为折腰 的动作 , 如著名的戚夫人的“ 翘袖折腰之舞” ,
案 溯 源
a 院 荆玉环

关键 词
要 敦煌舞已列入 中国的古典舞体 系中。 本文就对魅力无穷的 是殷商所流传下来的舞蹈。 “ 四夷乐” 包括中亚 、 西亚地 区的乐舞 , 也 敦煌舞蹈渊源和历史进行深入的辨析 , 再现这一古老而现 将其融入到周王室的“ 制礼作乐” 中来。而在周代 , 中国陕西宁夏 的 代、 优 美华丽的舞蹈艺术形 象。 犬戎 以及 吐火罗人 , 开始进行了中两文化交流 , 中国传统舞蹈 中的
敦 煌 舞蹈 “ s ” 形舞 姿 历 史
敦煌舞蹈 , 在商周青铜器时代就已经开始有了它的沉淀 。
二、 汉 唐 舞蹈 引导 了敦 煌的 舞 姿
中国古典舞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是由中国古代宫廷舞蹈和民间
舞蹈衍生出来的。中国古典舞总共有 个学派: 汉唐舞派 , 身韵学派
1 . 汉代舞蹈风格。 汉代舞蹈继承了春秋战同的“ 楚舞” 风格 , 以“ 细

敦煌舞蹈的传承与发展探究

敦煌舞蹈的传承与发展探究

敦煌舞蹈的传承与发展探究作者:付泓来源:《北方音乐》2019年第18期【摘要】敦煌舞蹈是近现代优秀的舞蹈艺术家们从敦煌莫高窟生动的壁画形象中提取优质素材、利用舞蹈技巧进行加工而形成的一种富有特色的舞蹈种类,因其充满艺术美感和神秘气息的特质受到了国内外观众的喜爱。

本文以敦煌舞蹈这一艺术舞种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如何才能做好该舞蹈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并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关键词】敦煌舞蹈;传承;发展【中图分类号】J712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著名的敦煌舞蹈是我国万千舞蹈中古典舞蹈的主要流派之一,因为其是以敦煌莫高窟的古代壁画为蓝本和参考基础而演化来的,因此,这种舞蹈被認为是能够代表我国的古典文化、佛教文化以及艺术文化的舞种。

其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艺术价值,意味着现代相关艺术工作者需要对该类舞蹈艺术和文化进行传承,并为其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而努力,这对于推动中国的传统舞蹈艺术的发展以及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方面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敦煌舞蹈的形成和发展位于甘肃地区的敦煌石窟作为闻名全球的艺术宝库,蕴藏着很珍贵的艺术和文化价值,而敦煌石窟最为著名的就是姿态百千、造型优美的舞蹈形象,其充分向现代人以及全世界展示着中国古代人民的艺术思想和文化素养。

在敦煌莫高窟千余年的发展历史当中,现存的492个佛窟当中都描绘着多种舞蹈形象[1]。

例如,知名的“天宫乐舞图”形象是反映古人想象中乐舞神的形象,其中的舞者们大多都拿着乐器,特别是敦煌舞当中非常经典的“反弹琵琶”舞姿,代表着敦煌舞蹈中乐舞结合的突出特点。

这种将琵琶反手持拿于背后,然后抬腿翘脚的舞姿形象,在具备独特的新奇感的同时也具备非常好的艺术感受,特别是其优雅姿态和妩媚神情所传递的视觉感受令人印象深刻,给舞蹈创作提供了无限的遐想,并创造了广阔的艺术创意空间[2]。

在历史长河当中,诞生了大量以敦煌壁画作为基础而创造出来的敦煌舞蹈舞种,《胡璇》《千手观音》《莫高伎乐情》等都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不同时期被创作出来的作品都很好地展现了敦煌舞蹈独具特色的魅力[3]。

历史悠久的敦煌古代乐舞

历史悠久的敦煌古代乐舞

舞谱,正陆续被破译,令国际音乐界震惊。 飞天起 舞,佛乐飘飘 在佛教中,飞天是“天龙八部”中八 位护法神之一。敦煌壁画中的5000多个飞天形象,绚丽 多姿,千变万
化,美不胜收,堪称中国佛教艺术之最。佛国天堂里的 伎乐分为飞天伎乐和天宫伎乐。飞天伎乐最初由西域传 入,她遨游天际,自由飞翔,散花奏乐,其乐无穷,亦 谓之香音神。美丽
手姿舞”等等,千姿百态,精彩纷呈。 随着丝路的 畅通和印度佛教的传入,中原与西域音乐的交流日趋广 泛。据记载,张骞出使西域时,就带回了西域乐曲《摩 柯兜勒》和琵琶、
箜篌等乐器。公元前65年汉宣帝时,西域龟兹王绛宾与 夫人来到长安,宣帝以“鼓吹数十人相赠”,带走了内 地乐舞和乐器。北周武帝时,龟兹、疏勒等地组织了一 批乐工、舞人来
中。虽然这种乐舞出现在佛的形式,而是我国唐代宫廷宴乐 形式的生态再现。据史料记载,唐代的寺院为了吸引更 多的信徒达到传教
的目的,在许多佛教场所都设有专门管理演出活动的教 坊。当时,莫高窟是唐代最大的佛教活动场所,所以这 里也有乐舞演出机构,藏经洞发现的一部分古代乐谱和 舞谱,就是他们曾
壁画中还有一种悬浮飘荡在极乐世界天空里的形式,不 用人演奏而自发其声的乐器,这就是“不鼓自鸣乐”, 在乐器上系上多彩的飘带,自由飘荡,自鸣自乐,其中 许多乐器为现代人
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从唐代开始,敦煌石窟中出 现了场面宏大、气势雄伟的大型经变画。如《东方药师 变》、《西方净土变》、《观无量寿经变》等经变画中 描绘了大量的乐舞
议潮曾经大举起义,推翻了占领河西地区长达七十余年 的吐蕃统治,收复了整个河西地区并重归唐朝管辖,功 绩卓著,因而受到了人们的爱戴和朝廷的重用。正是这 个原因,为了充分
展示当时的盛况,壁画才有可能将这一历史上的重大事 件记录下来。此外,莫高窟壁画中还有不少反映现实生 活中的宴饮乐舞、婚宴乐舞、百戏等,这些生活气息浓 厚的民间歌舞活动

敦煌舞蹈的传承与发展探究

敦煌舞蹈的传承与发展探究

敦煌舞蹈的传承与发展探究敦煌舞蹈源自敦煌壁画中的古代宫廷舞蹈,它以其独特的舞姿和优美的舞台形式,被誉为中国古典舞蹈的珍品之一。

敦煌舞蹈的传承与发展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如何在传承中保持原汁原味的同时融入现代元素,成为了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敦煌舞蹈的历史渊源、传承与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敦煌舞蹈的历史渊源敦煌舞蹈是中国古代宫廷舞蹈的代表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盛行的时期。

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画和石窟造像中,描绘了大量各种造型的舞蹈,这些形态多样、寓意丰富的舞姿被称为敦煌舞蹈。

敦煌舞蹈的造型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其中不乏对唐代社会生活、文化习俗以及宗教信仰的真实反映。

敦煌舞蹈的形态、动作和造型都受到当时社会、宗教、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因而呈现出独具特色的艺术风貌。

二、敦煌舞蹈的传承与发展现状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敦煌舞蹈在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一方面,受到现代舞蹈的冲击和影响,传统的敦煌舞蹈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在敦煌舞蹈传承的过程中,古老的舞蹈形态和动作的学习也面临诸多困难。

传统的敦煌舞蹈传承存在着技法繁杂、传承渠道狭窄等问题。

这些问题导致敦煌舞蹈现状并不容乐观,传承面临严重挑战。

传统的舞蹈并非一成不变,传承与发展可以相辅相成。

在当代,众多舞蹈家与研究者致力于敦煌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他们通过深入挖掘敦煌舞蹈的内涵,发掘敦煌舞蹈在当代的价值,并在传承中不断探索创新,尝试将敦煌舞蹈与现代舞蹈相结合,推动敦煌舞蹈的发展。

三、敦煌舞蹈的未来发展方向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敦煌舞蹈,我们迫切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一方面,需要在学校、社区等地方加大对敦煌舞蹈的普及与推广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敦煌舞蹈;需要建立更完善的教学体系和传承机制,培养更多的敦煌舞蹈人才,将传统舞蹈技法和表现形式传承下去。

在推动敦煌舞蹈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不断探索创新,使敦煌舞蹈与时俱进。

可以在音乐、灯光、服饰等方面进行现代化的改进,提高整体舞台效果的品质;也可以在编舞和表演形式上进行变革,使传统的敦煌舞蹈更具表现力和创造力。

“反弹琵琶”:敦煌壁画舞姿艺术形象来源考

“反弹琵琶”:敦煌壁画舞姿艺术形象来源考

“反弹琵琶”:敦煌壁画舞姿艺术形象来源考【摘要】敦煌壁画作为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的珍贵遗产,在舞姿艺术方面展现出独特魅力。

本文将重点探讨敦煌壁画中“反弹琵琶”这一舞姿形象的来源及其艺术价值。

首先介绍了敦煌壁画的历史背景和舞姿艺术的重要性。

然后解释了“反弹琵琶”的含义及其在敦煌壁画中的表现形式。

接着推测了“反弹琵琶”可能的文化来源,并分析了其在敦煌壁画中所体现的艺术价值。

最后总结了敦煌壁画舞姿艺术形象的独特之处,以及“反弹琵琶”对敦煌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和呈现这些信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珍视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

【关键词】敦煌壁画、反弹琵琶、舞姿艺术形象、背景介绍、意义、独特性、传承、艺术价值、表现形式、来源、敦煌文化1. 引言1.1 敦煌壁画的价值敦煌壁画作为中国古代艺术的珍贵遗产,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湛的技艺,使其成为中国传统绘画史上的重要篇章。

敦煌壁画以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和形式,展现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政治、宗教、军事、文化、经济等多个领域,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研究价值。

敦煌壁画中的描绘人物形象和场景多姿多彩,栩栩如生,展现了古代中国社会的繁荣与多元化。

这些绘画作品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风貌,为后人了解古代中国社会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和见证。

敦煌壁画的艺术风格独特,线条流畅、色彩丰富,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被誉为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敦煌壁画的保存状况较好,为研究者提供了大量珍贵材料和数据。

通过对敦煌壁画的研究,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中国的社会、文化、艺术等方面,探讨中国传统艺术发展的历史脉络和特点。

敦煌壁画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不仅体现在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色上,更体现在对中国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扬上。

1.2 敦煌壁画中的舞姿艺术形象敦煌壁画作为中国古代艺术的珍贵遗产,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绘画技艺而闻名于世。

敦煌舞蹈的传承与发展探究

敦煌舞蹈的传承与发展探究

敦煌舞蹈的传承与发展探究1. 引言1.1 敦煌舞蹈的传承与发展探究的重要性敦煌舞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探究敦煌舞蹈的传承与发展,不仅有助于挖掘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可以为当代舞蹈的创新发展提供丰富的艺术资源和灵感。

敦煌舞蹈源自敦煌石窟中的壁画和塑像,是一种融合了舞蹈、音乐和戏剧元素的综合艺术形式。

通过对敦煌舞蹈的传承与发展的探究,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舞蹈艺术的发展历程,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审美观念和人文精神,以及舞蹈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1.2 敦煌舞蹈的历史背景敦煌舞蹈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66年秦国的嬴政(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

当时,为了加强中央政权的集权统治,嬴政下令焚书坑儒,对文化艺术进行了严格控制。

在农民起义领袖项羽和刘邦争霸天下时期,嬴政的法度和政策受到了挑战,出现了百家争鸣、文化复兴的趋势。

音乐舞蹈等文艺活动重新兴盛,敦煌舞蹈便是在这个背景下逐渐形成并得以传承与发展的。

敦煌舞蹈的出现与敦煌莫高窟的开凿有着密切联系。

敦煌莫高窟建立于公元366年至1368年间,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艺术宝库之一。

在莫高窟的壁画中,不仅有大量的佛教题材,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其中包括了众多的舞蹈图像。

这些舞蹈图像为我们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揭示了敦煌舞蹈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魅力。

敦煌舞蹈的历史背景不仅仅是关于舞蹈本身的发展,更是关于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文化、宗教等多重要素的综合体现。

通过深入研究敦煌舞蹈的历史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这一独特艺术形式的传承与发展轨迹,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敦煌舞蹈的文化遗产。

1.3 敦煌舞蹈的艺术特点敦煌舞蹈注重舞姿和动作的优美和大气。

在敦煌壁画中所描绘的舞蹈形式,舞者身姿挺拔,舞步稳健,舞姿优雅,整体呈现出一种高贵华丽的气质。

舞者的身姿和动作流畅自然,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

敦煌舞蹈注重舞蹈与音乐的结合。

从《丝路花雨》的敦煌壁画中感悟敦煌舞蹈的历史及发展

从《丝路花雨》的敦煌壁画中感悟敦煌舞蹈的历史及发展

从《丝路花雨》的敦煌壁画中感悟敦煌舞蹈的历史及发展敦煌舞蹈作为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敦煌壁画《丝路花雨》展现了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发展。

从这幅壁画中,我们可以感悟到敦煌舞蹈的历史传承、文化融合以及艺术创新。

首先,从敦煌壁画中可以看出敦煌舞蹈的历史传承。

敦煌舞蹈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而敦煌壁画则是唐代敦煌石窟中留存下来的重要艺术形式。

这些壁画记录了当时敦煌舞蹈的形态、动作和表情,使我们能够窥见当时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丝路花雨》中的壁画描绘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舞蹈形象,使我们可以感受到敦煌舞蹈在历史长河中的传承与演变。

其次,敦煌舞蹈还展示了不同文化的融合。

敦煌位于丝绸之路上,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节点。

在这个文化交汇的地方,敦煌舞蹈吸收了来自中亚、波斯等地的多元文化元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例如,在《丝路花雨》中,我们可以看到壁画中舞蹈姿势的流畅与舞者服饰的多样性,展示了不同文化背景的融合所带来的舞蹈美学。

最后,敦煌舞蹈通过艺术创新,注入了新的元素。

敦煌舞蹈以其独特的艺术创新和表现手法而闻名,壁画中的舞蹈形象不仅具有灵动的动作,还蕴含着丰富的意境和情感。

在《丝路花雨》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舞者们精湛的技艺和出色的表演,以及对自然景观、人事故事等的高度概括和阐发。

正是这些创新使得敦煌舞蹈能够跨越时空与观众产生共鸣,成为中国优秀舞蹈文化的代表之一综上所述,从敦煌壁画《丝路花雨》中感悟敦煌舞蹈的历史及发展,我们不仅能够领略到敦煌舞蹈的悠久历史与不断发展,还可以看到不同文化的融合和艺术创新所带来的丰富内涵。

敦煌舞蹈作为中国独特的舞蹈形式,不仅彰显了中华民族的独特魅力,也丰富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敦煌舞蹈继续在世界文化的舞台上绽放光彩。

中国敦煌古典舞赏析

中国敦煌古典舞赏析

中国敦煌古典舞赏析中国敦煌古典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被誉为“东方芭蕾”。

它以其优美的动作、精湛的技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吸引了全球观众的目光。

敦煌古典舞描绘了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方方面面,同时也展示了中国艺术的独特魅力。

敦煌古典舞起源于敦煌莫高窟中的艺术壁画。

敦煌莫高窟集中了中国古代壁画艺术的精华,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壁画生动地描绘了唐朝时期的社会生活、宗教信仰和历史事件。

敦煌古典舞正是由这些壁画中的形象和动作得到灵感而创作而成。

敦煌古典舞的特点是舞姿端庄、优雅,动作柔美流畅。

舞者通过独特的身体语言传达情感和意境,使观众沉浸在舞蹈所表达的美好世界中。

它的动作要求高度协调和技巧,需要舞者具备良好的柔韧性、控制力和表达力。

舞者通常穿着华丽的古装,舞蹈结合了古代服饰和身段的特点,展现出古典美的魅力。

敦煌古典舞的舞曲以传统古乐为主,如《月夜琴箫合奏曲》、《琴箫韵律》等。

古典音乐给人一种恬静、静谧的感觉,与舞蹈相得益彰,使整个演出更加优雅和高尚。

舞蹈中常常加入道具,如扇子、绢帛等,这些道具的运用使舞蹈更富有变化和魅力。

敦煌古典舞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有个别舞蹈、对唱舞蹈、合唱舞蹈等。

每一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表现方式。

比如,个别舞蹈通常由一个人独自表演,舞者通过精湛的技巧和表演力,让观众感受到一个人的情感世界。

而对唱舞蹈是由两个人或多个人进行对唱,在对唱的过程中,舞者以舞蹈的形式表达对唱歌词的情感和意境,更加生动和美妙。

敦煌古典舞不仅具有美的艺术性,还蕴含着丰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它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如宫廷生活、宗教信仰、战争和禅境等。

舞蹈中的服装和造型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和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观看敦煌古典舞不仅能够感受到美的享受,还能够增加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近年来,随着中国文化的推广和国际交流的增加,敦煌古典舞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赞誉。

它不仅在中国国内受到普通观众的喜爱,还频繁在国际舞台上亮相。

敦煌舞蹈的传承与发展探究

敦煌舞蹈的传承与发展探究

敦煌舞蹈的传承与发展探究1. 引言1.1 敦煌舞蹈概述敦煌舞蹈是中国传统舞蹈中的一种,起源于敦煌莫高窟。

敦煌舞蹈以其独特的舞姿和动作形式而闻名,融合了古代中国的宫廷舞蹈和民间舞蹈元素,展现出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与美感。

敦煌舞蹈在舞姿优美、形态多变、节奏明快等方面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被视为中国舞蹈艺术的珍品之一。

敦煌舞蹈以其独特的韵律和优美的舞姿吸引着无数观众,被誉为中国舞蹈的瑰宝。

敦煌舞蹈的表演形式多样,有独舞、合舞、群舞等,每一种形式都展现出中国古代舞蹈的独特风采。

敦煌舞蹈的当代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不断推陈出新,为中国舞蹈艺术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敦煌舞蹈作为中国古代舞蹈的珍贵遗产,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展现了中国舞蹈艺术的魅力与魄力。

在当代社会,敦煌舞蹈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中国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敦煌舞蹈概述】结束。

1.2 敦煌舞蹈的意义敦煌舞蹈作为中国古代舞蹈艺术的瑰宝,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也是全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敦煌舞蹈通过独特的舞姿动作和音乐节奏传达着古代人们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展现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敦煌舞蹈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和精神象征。

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文化价值,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国际文化交流,推动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正文2.1 敦煌舞蹈的历史传承敦煌舞蹈的历史传承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唐代时期的敦煌壁画中。

在敦煌莫高窟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描绘舞蹈场景的壁画,这些壁画生动地展现了古代舞蹈的形态和风采。

敦煌舞蹈在历史上被广泛传承和发展,不仅在艺术领域留下了深远的影响,还成为了中国舞蹈史上的重要篇章。

在唐代,敦煌舞蹈被视为宫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皇室贵族们喜欢举办舞蹈演出来展示自己的威严与风采。

随着时间的推移,敦煌舞蹈逐渐走向民间,成为了普通人生活中的一部分。

敦煌舞:渊源、特色与当代发展

敦煌舞:渊源、特色与当代发展

敦煌舞:渊源、特色与当代发展作者:段珍珍来源:《艺术科技》2020年第06期摘要:敦煌舞源于敦煌莫高窟佛教艺术壁画,是一种具有独特艺术魅力和价值的新舞种。

它蕴含了中国古代乐舞的精髓和当代舞蹈艺术家的创作智慧,融合了多民族文化元素,聚集了各类舞蹈的技巧和精华,是敦煌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文化自信背景下,敦煌舞已走进了学校,走上了世界舞台,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艺术成就,迎来了中国古典舞多元并存和快速发展的新时代。

关键词:敦煌莫高窟;敦煌舞;渊源;发展中图分类号:J7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06-00-04敦煌1000多年繁荣昌盛的历史长流,给人们留下了绚丽多彩的古代民族文化,它闪耀着瑰丽的艺术光华。

其中,敦煌壁画中千姿百态的舞姿,为研究中国古代舞蹈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开辟了新的领域。

今天以“敦煌”冠名的舞蹈,它既不是敦煌地区的舞蹈,也不是属于历史上某一朝代的舞蹈,而是对整个敦煌壁画舞姿的提炼与概括,是对壁画舞姿广采博取而形成的一个新舞种。

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莫高窟考察时指出:“研究和弘扬敦煌文化,既要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等,更要揭示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不断坚定文化自信。

”[1]在新时代,敦煌舞蹈文化艺术发展迎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机遇和空间。

1 敦煌舞的渊源1.1 敦煌舞源于壁画舞姿敦煌莫高窟始建于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它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为宏大、内容最为丰富、保存最为完整的佛教和石窟艺术宝库。

自公元4世纪的十六国起,历代艺术家就在敦煌开窟、造像、绘壁,创造了世上绝无仅有的敦煌文化艺术。

敦煌莫高窟有洞窟735个,泥质彩塑2415尊,壁画4.5万平方米,莲花柱石和舍利塔20余座。

其中保存了大量的古代音乐舞蹈图像和文献资料,特别是在公元4世纪~14世纪的492个洞窟中,约有240个洞窟中都绘有乐舞图像。

烨冉:敦煌舞名称的由来

烨冉:敦煌舞名称的由来

烨冉:敦煌舞名称的由来
敦煌舞这个舞种在中国已形成30余年,⽽有很多⼈对敦煌舞的认识与了解还不是很深,甚⾄有的⼈还不知道敦煌舞,从今天开始烨冉⽼师将会在这⾥设⽴⼀个课堂,带领⼤家⼀起来认识敦煌舞,了解敦煌舞,感知敦煌舞,并⾛进敦煌舞。

在上个世纪七⼗年代以前,⽆论古史⽂献还是当代舞蹈的记录中,都没有“敦煌舞”这个名词表述。

在1981年全国民间舞蹈调查整理中,⽢肃有91种舞蹈⼊列,但是并没有发现“敦煌舞”。

今天以“敦煌”冠名的敦煌舞是来源于敦煌莫⾼窟壁画上的⼤量古代舞蹈姿态为原型,经当代舞蹈艺术⼯作者受敦煌壁画的灵感启发,依据古壁画舞姿复活和创造出来的⼀个新舞种。

它产于70年代末,在80年代逐渐发展形成。

具体说,20世纪70年代,由⽢肃省歌舞团创排出的⼤型民族舞剧《丝路花⾬》的问世,得到了国内外观众的⼀致好评,⽽且引起舞蹈界的⾼度认可。

在《丝路花⾬》创排,演出获得成功后,敦煌舞的概念与名称逐渐形成,起初在内部叫“敦煌式”的舞蹈,以后国内⼀批舞蹈界专家在评析这部舞剧中,逐渐使⽤了“敦煌舞”的名称。

(敦煌舞知识堂内容均为烨冉⽼师整理,欢迎转载,转载注明出处!若您想了解更多关于敦煌舞的信息,您可以给我们留⾔,或直接联系我们!感谢⼤家对敦煌舞的关注与喜爱,也真诚的希望有更多的⼈加⼊我们)。

论我国敦煌舞的来源及发展脉络

论我国敦煌舞的来源及发展脉络

论我国敦煌舞的来源及发展脉络
易婷
【期刊名称】《黄河之声》
【年(卷),期】2016(0)10
【摘要】敦煌舞是我国特有的舞蹈体系,别具风格.敦煌壁画中飘逸唯美的“飞天”造型、端庄慈悲的菩萨、刚健有力的金刚以及各种菩萨乐伎、舞伎等等构成了一幅幅灵动的场景.与此同时,也将中原独具雅致的舞蹈和西域特有的舞姿有机的糅合在了一起,进行了历史的再生与再现.本文着重探讨了我国敦煌舞的来源,以及对其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以期能够对敦煌舞的艺术特色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总页数】2页(P114-115)
【作者】易婷
【作者单位】韶关学院韶州师范分院,广东韶关512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论敦煌舞对敦煌壁画乐舞艺术的继承和发展 [J], 马丽娜
2.论敦煌舞对敦煌壁画乐舞艺术的继承和发展 [J], 韩晶
3.论我国敦煌舞的本质内涵及价值影响 [J], 李俊平
4.“一带一路”视阈下敦煌石窟考古对敦煌舞的借鉴与发展 [J], 刘慧
5.敦煌文化艺术对中国现当代艺术形式之影响——以敦煌舞发展为例 [J], 李艺雯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敦煌壁画风格——唐代飞天舞姿

浅谈敦煌壁画风格——唐代飞天舞姿
;
手臂 柔 软 而 姿 态 多变

,
手腕
我 们 首先 想 到 的就 是 被 誉 为
,


和 肘 部 呈 棱角
脚 的形状 一 般都 是 勾
;
基 本下
的 敦煌莫高 窟 容 丰 富 多彩
要 的位置

敦煌莫 高窟 艺 术规 模 庞 大 且 历 史 悠久
,
其内


出胯

冲 身而 形成三 道 弯
,
可 以说
敦煌 飞 天形 象 的演变 与 创 造
,
,
可 以称 为 是 世界

识 到 了敦煌舞蹈 一一 飞 天 的三 个 时 期 的舞姿特 点
此外 还 了
不 仅丰 富
艺 术 史 上的 一个 创作 奇迹 三

这 个 历 程 持续 了千 余年
解 到敦煌 舞蹈 的发 展领 域
了 我 的 舞蹈 理论 知 识
,

等 动人 舞姿
,
,
舞蹈编 创 者 对 以上这 些 舞姿 进 行
从 而 创 作 出 了一 个 新 的舞蹈
,
可 列 世界 佛教 石 窟
寺 庙 之最
而 从绘 画 艺 术 看
,

了 新 一 轮的 编 排 和整 合 是

这就

以称之 为 光 辉 耀 眼 的传 世瑰 宝
( 一 ) 早期
敦煌舞蹈
再有
,
’ , ,
敦煌 的飞 天开始 变 得飘逸
煌壁 画 中各 种 神 韵各 异
千姿 百 态


造 型 独 特 的舞姿 吸取

,
为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台世界2012·9月上旬
20世纪70年代之前,敦煌舞蹈在任何历史文献中都未有相关记录,也没有敦煌舞蹈这个名称。

直到敦煌壁画被考古学家发现,壁画上众多舞蹈形态为现代舞蹈艺术家们研究中国舞蹈的历史起源与发展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素材,更给他们带来了无限的灵感与启发,在现代舞台上创作复活敦煌舞蹈。

敦煌舞蹈由内而外、以舞说情,以古代乐舞为原型和基础,结合现代舞元素,既反映了敦煌壁画上的原始舞姿,又具有现代舞的艺术效果,可谓穿越古今、绝妙无比。

本文拟对古代敦煌舞蹈进行历史探源,从中探析敦煌舞蹈的形态特征与艺术特色,再现这一古老而现代、优美、华丽的舞蹈艺术形象[1]1。

一、古代敦煌舞蹈的文化、艺术渊源敦煌舞蹈顾名思义与敦煌莫高窟有莫大的关系。

敦煌莫高窟始建于秦朝,是当今世界洞窟艺术中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历史
最悠久的宝库。

其中已被发现和修复的敦煌壁画记录了从汉唐至明清的人间百态,令人
眼花缭乱、流连忘返。

敦煌壁画的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包括经济、社会、宗教、民俗、生活、文化等方方面面,是中国历史与文化的聚宝盆。

敦煌莫高窟中几乎每一个洞窟内均有壁画,而其中大部分壁画都有舞蹈形象。

它们惟妙惟肖、千姿百态,中国舞蹈史自汉唐以来的发展演变历程在敦煌壁画中如画卷般娓娓道来。

因此,对中国舞蹈史来说,敦煌壁画无疑有着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和艺术价值,是中国古代敦煌舞蹈的文化渊源。

古代敦煌舞蹈是中国古典舞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中国古典舞是历代舞蹈表演者和创作者经过长年累月对中国传统民间舞蹈和民族舞蹈的创作、提炼、加工、整理和实践检验,形成和流传于世的舞蹈典范。


常而言,世界各地的古典舞都具有程式严谨、动作规范、技巧高超等特点。

除此之外,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古典舞还具有反映各个国家和民族特色的风格特点。

中国的古典舞,以汉民族为例,其舞蹈姿态绝大多数寄生于戏曲舞
蹈之中。

在出土或被发现的大量古代雕塑、壁画、石砖、陶器、绘画等文物中,汉族古典舞的造型与姿态随处可见。

新中国成立之后,新生代的舞蹈艺术家们在考古研究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对中国古典舞进行挖掘整理工作。

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完成了中国古典舞教材的编
撰工作,更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中国古典舞蹈
表演者和创作者。

他们的舞蹈作品技艺高超、刚柔并济、圆润细腻、情景融汇,颇具精气神完美合一的艺术感染力和手、眼、身、法、步高度协调的艺术表现力。

如前所述,中国古典舞是在传统民间舞蹈和民族舞蹈基础上经过更加细腻的艺术加工发展而来。

它寄生又跳出了传统中国戏
曲的规范范围,按照舞蹈本来的艺术特性,根据舞蹈特有的审美要求与标准,将舞蹈在戏曲中的技术性内涵变换为舞蹈艺术内涵。

除了戏曲艺术,武术也是中国古典舞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艺术渊源。

例如敦煌壁画中画师们刻画了许多神韵各异、体态优美、造型独特的女性飞天姿态,飞天即源自武术中的想象和动作。

许多艺术史专家将敦煌壁画中飞天的舞蹈形象视为最高的敦煌艺术成就。

飞天作为敦煌舞蹈的主要
艺术形象,使敦煌舞蹈成为中国古典舞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鉴于此,古代敦煌舞蹈的艺
术渊源在一定程度上即是中国古典舞的艺
术渊源。

二、古代敦煌舞蹈与汉唐舞蹈的渊源
从春秋楚舞继承发展而来的汉代舞蹈,以细腰、长袖、折腰、翘袖等当时顶尖技术动作著称。

直到今天,细腰、长袖、折腰、翘袖等舞蹈动作依然常见,它们使舞姿更为曼妙,也构成了汉代舞蹈的两个最为主要的特征:一是舞袖。

今天所谓的长袖善舞即是源自汉代舞蹈。

汉代上至宫廷、下至民间对舞袖都有着特别的钟爱和喜好。

二是扭腰。

作为人身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枢纽部位,腰部随节奏变化的舞动,既带动了上半身,又舞动了下肢。

汉代舞蹈中的扭腰可以左右倾折,也可以前俯后仰,其善变丰盈的特点加上舞蹈演员们不同
圆曲线条的体态使她们婀娜多姿、引人入胜。

汉代舞蹈中的舞袖与扭腰不仅显现出舞者在舞台上的秀美,而且纤腰长袖、翘袖撅臀的她们将S形身形姿态刻画得惟妙惟肖。

唐代是中国数千年封建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唐代舞蹈艺术在文化大发展的背景下也受益匪浅,成为后世历朝历代所膜拜的时代艺术。

唐代舞蹈在继承汉代舞蹈精华的基础上,创作出了新的、反映唐代文化艺术深厚实力的表演形式。

众所周知,唐代是以女性的体胖为美,美女的标准是丰腴、丰满和富态。

唐代舞蹈表演者们惯用歪头、出胯、冲身等技术动作,
构成了三道弯体态,形成了舞者们曼妙的S形曲线。

在舞蹈表演过程当中,表演者们一般不会将手部暴露出来,从而保持了华丽、自成一体的舞衣的整体感和圆润感。

舞衣随着舞者的摆动而形成飘逸的弧度,更为舞蹈表演增加了些许美感。

唐代舞蹈空前繁荣,是各阶层喜闻乐见、普及广泛的艺术
表演形式和娱乐活动。

敦煌舞蹈继承和发扬了汉唐舞蹈的特色,成为敦煌艺术中不可分割的宝贵部分。

敦煌舞蹈较为经典的舞姿即是汉唐舞蹈中都十分注重的S形姿态。

在《大梦敦煌》、《丝路花雨》等大型舞蹈剧中,创作人员基本都是依据敦煌壁画中S形姿态的细节来加工、提炼,最后再现的。

此外,创作人员还依据敦煌壁画创作出静态含蓄的不动乐舞造型,于情感嫁接和延续中寻觅流畅淑美、自然平和、流动自如的具有十足艺术表现力的舞姿动作和连接流线。

《大梦敦煌》、《丝路花雨》等舞蹈剧在创作人员的编排下,融入了现代人的真情实感,将敦煌壁画上静止的姿态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其中凸显敦煌舞蹈倾、拧、斜、曲的流动韵律和表演风格[2]131。

三、古代敦煌舞蹈形态特征与艺术特色古代敦煌舞蹈是现代敦煌舞蹈的前生,是源自敦煌壁画和彩塑中历朝历代的舞蹈造
型,
它们后来被舞蹈创作者和表演者提炼、加工、编排,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舞蹈艺术形式。

敦煌舞蹈极具异域风情,它的诸多舞蹈元素来自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繁荣时期的中外融合。

绝大多数敦煌舞蹈研究者和敦煌舞蹈艺术家认为,敦煌舞蹈所反映的敦煌壁画上的舞姿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第一是飞天;第二是唐代经变画;第三是金刚力士与天王,即阳刚硬朗的男性舞蹈;第四是北凉至北周的伎乐天;第五是世俗舞蹈,即市井街头流行的、反映现实生活的舞蹈;第六是莲花童子,即儿童舞蹈;第七是彩塑菩萨,即是以佛教中的菩
萨造型为舞者的舞蹈。

敦煌壁画和敦煌彩塑
作为敦煌莫高窟艺术宝库中的重要部分,它古代敦煌舞蹈之历史探源
□易

案博览
档Dang'anBolan
66
提及担经挑,淮阳民间家喻户晓,老少皆知,很多中老年妇女常年在家边唱边演,陶醉其中。

担经挑表演是淮阳最为奇特的原始祭祖形式,是以身体活动为主的、具有上千年历史的传统舞蹈。

学界大多认为担经挑是原始巫舞遗风。

高有鹏认为其经历“原始巫术——
—宗教影响——
—娱乐、感情发泄”的发展过程。

罗群先生认为其与八卦阵、“太极场在淮阳,且经久不衰。

可以说在淮阳人祖庙
会上同时储存着母系社会和伏羲氏族两种
信息因素,应该是人类从母亲氏族向父系氏
族过渡的见证。

随着母系氏族的衰落,男子
在氏族地位的提高,女娲的众多功德也会附
会在伏羲的身上[1]69。

担经挑可能还与性爱有关系,如今的经
挑舞唱词中仍可窥见性爱的内容。

有学位论
档案博

Dang'anBolan
67
兰台世界2012·9月上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