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对顶角学案

合集下载

对顶角导学案_(1)

对顶角导学案_(1)

9.4对顶角导学案教学目标:1、理解对顶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

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

3、会用对顶角的性质进行有关的推理和计算。

4、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努力学习数学语言,能用一些简单的数学语言描述图形的某些位置关系。

教学重点:对顶角的定义及对顶角的性质。

教学难点:1、在图形中识别对顶角。

2、能用对顶角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问题:1、观察纵横交错的公路、立交桥、风车的图片,回答哪些地方是交错的,哪些地方是平行的。

2、请举出现实生活中相交线、平行线的实例。

(二)、探究新知1、对顶角的概念?(小组探究,你们行)归纳、总结:辨认对顶角的要领“三看”:①、看②、看③、看反馈练习:如图∠1与∠2是对顶角吗?2、问题:既然我们在图形中能准确地辨认对顶角,那么对顶角有什么性质呢?(小组探究,尝试用步骤,你们能行)如图:(三)、精典例题:1、如图,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射线OE是∠BOD的平分线,已知∠AOD=110°,求∠COB,∠AOC,∠BOE,∠EOD的度数。

2、当光线从空气射入水中,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

如图所示,图中∠1与∠2是对顶角吗?练习:1、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1的对顶角是,∠4的对顶角是。

2、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且∠AOC+∠BOD=118°,则∠AOD= 。

(四)、谈一谈,你的收获;你的困惑?(只有反思才有收获)(五)、当堂达标1、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形中,∠1与∠2是对顶角的图形的个数有()个。

A、0B、1C、2D、32、如图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如果∠COB=90°,∠FOB=27°,则∠EOC= 。

3、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AOE=90°,OF平分∠AOE,∠1=25°30′,求∠3与∠2的度数。

初中初一数学上册《余角补角对顶角》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初一数学上册《余角补角对顶角》教案、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使学生掌握余角、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及其性质。
2.培养学生运用余角、补角、对顶角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教学难点
1.学生对余角、补角、对顶角概念的混淆,难以区分。
2.在角度计算方面,部分学生对运算规则不够熟练。
3.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二)讲授新知
1.概念讲解:
-余角:两个角的和为180度的两个角称为余角。
-补角:两个角的和为90度的两个角称为补角。
-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中,位于直线对面的两个角称为对顶角。
2.性质说明:
-余角的性质:同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
-补角的性质:同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五)总结归纳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余角、补角、对顶角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2.强调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鼓励学生勇于提问、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基础巩固题:
-基础练习:设计角度计算的基础题,让学生熟练掌握运算规则。
-提高练习:设置一些综合性的几何问题,让学生运用余角、补角、对顶角知识解决。
3.采用小组合作和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探讨解决几何问题的方法,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根据课堂所学,计算以下给定角的补角和余角:

对顶角初中教案

对顶角初中教案

对顶角初中教案课程目标:1. 理解对顶角的定义和性质;2. 能够识别和判断对顶角;3. 能够运用对顶角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对顶角的定义和性质;2. 对顶角的识别和判断。

教学难点:1. 对顶角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2. 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思维转换。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2. 几何图形工具;3.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新课:介绍对顶角的定义和性质;2. 举例说明:展示一些几何图形,让学生观察并指出对顶角;3. 学生尝试:让学生自己画出两个交叉的直线,并标出对顶角。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对顶角的定义:对顶角是指两条交叉直线上的两对相对角,它们的度数相等;2. 讲解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即它们的度数相等;3. 示例讲解:通过几何图形,解释对顶角的性质,并让学生进行观察和理解;4. 应用讲解:讲解如何运用对顶角解决实际问题,如在几何题中找到对顶角等。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练习题:给出一些几何图形,让学生找出对顶角,并计算它们的度数;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老师进行解答和讲解;3. 练习题: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对顶角进行解决;4.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老师进行解答和讲解。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对顶角的定义和性质;2. 学生总结:让学生自己总结对顶角的性质和应用;3. 提问回答: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对顶角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做一些关于对顶角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 作业要求:认真完成,正确解答,如有疑惑可以请教家长或同学。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对顶角的定义和性质,并能够识别和判断对顶角。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充分理解对顶角的性质,并能够运用对顶角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课堂参与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几何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9.4对顶角导学案

9.4对顶角导学案

9.4《对顶角》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对顶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
2.掌握对顶角的性质.经历在数学活动中探索对顶角相等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
3.会用对顶角的性质进行有关的推理和计算.
二、重点、难点
1、对顶角的概念和性质.
2、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

三、教具准备
三角尺
四、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课本P13-14页内容,思考并讨论:
1.如下图,直线AB、CD 相交于点O,图中共形成了几个角?分别表示出来?
2.下图中有哪些对顶角?
3.什么是对顶角?
4.你能举出生活中对顶角的例子吗?
5.对顶角有什么性质?如何论证?
(二)巩固练习:
1.下列各图中,∠l和∠2是对顶角吗?为什么?(射线OA是活动的)
(三)拓展提升:
把例题中∠1=40°这个条件换成如下条件,求∠l、∠2、∠3、∠4的度数.
(1):把∠l=40°变为∠2-∠1=40°(2):把∠1=40°变为∠2是∠l的3倍(3):把∠1=40°变为∠1 :∠2=2:9 (4):把∠1=40°变为∠1=平角
(四)达标检测: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15页习题9.4A组第1、2、3题.。

初中数学对顶角图解教案

初中数学对顶角图解教案

初中数学对顶角图解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对顶角的定义和性质;2. 能够识别和应用对顶角;3. 掌握对顶角的证明方法。

教学重点:对顶角的定义和性质,对顶角的证明方法。

教学难点:对顶角的证明方法。

教学准备:几何画板,直尺,圆规。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几何画板,展示一个三角形ABC,其中AC和BD是交叉线,交点为E。

2. 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ABC中的角A和角C,角B和角D。

3. 提问:角A和角C有什么特殊的关系?角B和角D呢?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引入对顶角的定义:在两条交叉直线上,位于同一侧的两个相对角互称为对顶角。

2. 利用几何画板,展示不同形状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对顶角。

3. 讲解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4. 通过几何画板,演示对顶角的证明过程。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主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对顶角的概念和性质。

2. 引导学生运用对顶角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对顶角的定义、性质和证明方法。

2. 强调对顶角在几何学中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完成课本上的课后习题;2. 结合生活实际,寻找对顶角的应用实例,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几何画板的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了对顶角的定义和性质,通过课堂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应用对顶角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

同时,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帮助其克服对顶角证明方法的难点。

《对顶角》参考教案

《对顶角》参考教案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回忆、画图,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问题导读:
自学课本16页前两个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对顶角?对顶角满足哪些条件?图2
(2)两条直线相交形成几对对顶角?请在图2中找出来。
(3)在课本16页图8-18的风车照片中你能发现对顶角的形象吗?你还能举出
生活中对顶角的例子吗?如:剪刀、推拉式防盗门、伸缩式衣架、加号、乘
号等。(让学生畅所欲言,多举一些实例,加深对对顶角的理解)
(4)如下图,∠l和∠2是对顶角吗?为什么?
个性化设计:
设计意图:
本组题目是巩固对顶角概念的,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在图形中辨
认对顶角的要领,同时又用反例印证概念,使学生加深印象。
四、教与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知道同一平面上两条直线之间存在着哪些不同的位置关系吗?你能把它们之间存在的位置关系画出来吗?让两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
本上画出两条直线平行和相交的图形。
图1
在两直线相交的图形中共形成了几个角?这些角叫什么角?它们之间有
没有特殊的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这一问题——出示课题。
所以∠BOD=∠AOC=70°
因为OE平分∠BOD
所以∠BOE=∠EOD=∠BOD= ×70°=35°
变式:若给出的是∠BOE=30°,其他条件不变,你能求出图中哪些角的度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逐步熟悉并学会书写格式,并能进行相应的变式训练,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个性化设计:
(三)学以致用:
先让学生自学,独立完成以上题目后,小组再相互讨论答案,最后教师选
派小组代表统一答案,讲解疑难。

初中对顶角相等教案

初中对顶角相等教案

初中对顶角相等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对顶角的定义,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几何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1. 对顶角的定义。

2. 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教学难点:1. 对顶角的识别。

2. 对顶角相等性质的证明。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几何图形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几何知识,如角的定义、性质等。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顶角吗?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对顶角的定义:在两条相交直线的同一侧,位于交点两侧的两个角互称为对顶角。

2. 展示几何图形,让学生观察并指出对顶角。

3. 讲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对顶角相等,即两个对顶角的度数相等。

4. 通过几何图形,展示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给出几个实例,让学生判断对顶角是否相等。

2. 引导学生运用对顶角相等的性质,解决问题。

四、课堂练习(15分钟)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法。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对顶角的定义和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本节课的知识点有哪些难点?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对顶角相等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对顶角的定义和对顶角相等的性质,使学生掌握了这一重要几何知识点。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展示几何图形、实例分析和课堂练习,让学生充分理解和运用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同时,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和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几何知识。

初中数学对顶角的看法教案

初中数学对顶角的看法教案

初中数学对顶角的看法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对顶角的定义,能够识别和判断对顶角;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重点:对顶角的定义和判断。

教学难点:对顶角的识别和应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几何图形、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几何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对顶角;2. 学生分享找到的对顶角,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讲解对顶角的定义:在两条相交直线的同一侧,位于交点两侧的角互为对顶角;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几何图形,观察并验证对顶角的性质;3. 教师通过示例,讲解如何判断对顶角的大小关系。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对顶角的概念和判断方法;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给予评价和反馈。

四、小组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对顶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对顶角的概念和判断方法;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受,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对顶角在几何中的重要作用;2. 推荐学生参加数学竞赛或研究小组,深入研究对顶角的相关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掌握了对顶角的定义和判断方法,能够识别和判断对顶角。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对顶角的教案华东师范大学

初中对顶角的教案华东师范大学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顶角的概念,掌握顶角的性质,能够识别和计算顶角。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1. 顶角的概念和性质。

2. 顶角的识别和计算。

教学难点:1. 顶角的性质的理解。

2. 顶角的计算。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教学模型或实物。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什么是角?请同学们举例说明。

2. 引入新课题:今天我们学习顶角。

二、新课讲解1. 定义顶角:在平面几何中,一个角的两边如果互相垂直,那么这个角叫做顶角。

2. 展示顶角的性质:a. 顶角的两边互相垂直。

b. 顶角的大小等于90度。

3. 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顶角的性质。

三、课堂练习1. 判断题:下列图形中,哪些是顶角?2. 计算题:求下列图形的顶角大小。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顶角的概念、性质和计算。

2. 强调顶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布置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课后思考:顶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讲解、课堂练习、课堂小结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顶角的概念、性质和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顶角的性质理解不够深入,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对顶角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同时,结合实际生活,引导学生思考顶角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七年级数学下册《对顶角》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数学下册《对顶角》教案、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对顶角的定义及其性质的理解与应用。
2.能够正确识别并运用对顶角解决实际问题。
3.掌握对顶角相等的证明过程,并能运用到几何证明中。
(二)教学难点
1.对顶角概念的理解,特别是对于空间想象力较弱的学生,如何让他们直观地理解对顶角。
2.对顶角性质的推导和证明,如何引导学生通过逻辑推理掌握证明方法。
针对教学难点,我还设想以下具体措施:
1.对于空间想象力较弱的学生,可以通过画图、制作模型等方法,帮助他们直观地理解对顶角。
2.在对顶角性质的推导和证明过程中,教师可以逐步引导学生运用已知角度知识,进行逻辑推理,掌握证明方法。
3.结合实际问题,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引导学生运用对顶角知识进行分析、解答,提高解题能力。
七年级数学下册《对顶角》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对顶角的定义,知道对顶角是在两条交叉直线上,位于交叉点两侧且不邻补的两组角。
2.能够识别并正确标记对顶角,运用对顶角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理解其证明过程,并能够运用到几何证明题中。
4.学会运用对顶角性质进行角度计算,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实际问题中,如何运用对顶角的知识进行问题分析,提高解题能力。
(三)教学设想
为了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我设想以下教学策略:
1.引入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对顶角例子,如交叉路口的红绿灯、桥梁结构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2.采用直观演示法,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利用几何画板、实物模型等教学工具,直观展示对顶角的特点,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理解对顶角的概念。

七年级数学下册《对顶角及其性质》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数学下册《对顶角及其性质》教案、教学设计
(五)总结归纳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学习收获和感悟。
2.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强调对顶角的性质和运用。
3.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4.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对顶角的应用,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数学素养。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对顶角及其性质的理解,培养他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实践,使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对顶角的定义和性质。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逐步掌握对顶角的知识。
3.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发现对顶角的应用,提高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必做题:
-课本习题:完成课本第chapter页的习题1、2、3。
-生活观察:观察生活中至少三个应用了对顶角的场景,并简要说明其对顶角的特点和作用。
2.选做题:
-提高题:根据课堂学习,尝试完成以下几何证明题:
a.已知:如图,AB ∥ CD,BE ⊥ AB,CF ⊥ CD,垂足分别为E、F。求证:∠AEB = ∠CFD。
4.举例说明对顶角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建筑物的对称美、几何图形的绘制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以下问题:
a.你能找出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对顶角的性质?
b.如何利用对顶角的性质解决几何问题?
c.对顶角与其它类型的角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通过课后访谈、学习日志等方式,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节奏。

青岛版七年级数学下册:8.4对顶角优秀教学案例

青岛版七年级数学下册:8.4对顶角优秀教学案例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引导学生在对顶角的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积极探讨。
3.通过对问题的引导和解答,使学生理解对顶角的性质,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研究主题,对顶角的性质进行深入探讨。
2.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研究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通过对顶角的学习,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品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实际生活中的对顶角实例,如建筑物、道路交叉口等,引导学生关注对顶角的存在。
2.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对顶角的概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创设问题情境,如在实际场景中给出一个图形,让学生找出其中的对顶角,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对顶角的概念和性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学习对顶角,学生可以培养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进一步提高数学素养。
在教学设计上,我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从而自主发现对顶角的性质。同时,注重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关注,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青岛版七年级数学下册:8.4对顶角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内容为青岛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八章第四节“对顶角”,是对顶角的定义及其性质的学习。对顶角是基本几何概念之一,对于学生掌握几何知识,形成几何直观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学习对顶角之前,学生已学习了角的概念,了解了角的分类,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但对顶角的概念较为抽象,性质的证明需要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这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初一数学教案之对顶角.doc

初一数学教案之对顶角.doc

初一数学教案之对顶角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
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
3.会用对顶角的性质进行有关的推理和计算.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2.通过对顶角件质的推理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从复杂图形分解为若干个基本图形的过程中,渗透化难为易的化归思想方法和方程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5.1.1《对顶角》优秀教学案例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5.1.1《对顶角》优秀教学案例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对对顶角的性质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他们巩固和加深理解。
2.通过总结归纳,使学生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3.强调对顶角在几何学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后续几何学习的兴趣。
(五)作业小结
1.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实物模型、几何画板等教学工具,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和操作对顶角。
2.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到对顶角的存在和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二)问题导向
(二)讲授新知
1.通过对顶角的定义和性质进行讲解,明确对顶角的含义和特点。
2.结合几何画板的动态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对顶角的性质。
3.通过例题讲解,展示对顶角的性质在解决几何问题中的应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解答。
2.引导学生运用对顶角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对顶角的定义和性质,能够识别和判断对顶角。
2.培养学生运用对顶角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对顶角解释和证明一些简单的几何问题。
3.通过对顶角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几何图形中的对顶角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教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对顶角的发现和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对顶角学案

对顶角学案

5.1.1对顶角导学案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一、成功目标1.了解掌握对顶角的概念,并会判断哪些是对顶角。

(重点)2.掌握对顶角的性质,并会运用此性质进行简单计算。

(难点)3.会用简单的几何语言解决简单题目。

二、成功自学1.两条直线相交,只有__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两条直线相交,形成了∠1,∠2,∠3,∠4角∠1和∠2 ∠2和∠3 ∠3和∠4 ∠1和∠4 位置关系数量关系除此之外,我们还发现,∠1和∠3,在位置上是________(相邻/相对)的,数量关系是______(相等/不相等)的,∠2和∠4,在位置上是________,数量关系是______。

3.∠1和∠3,具有_____________,且∠1的两边OA、OC分别为与∠3的两边OB、OD________________,我们把这样的两个角叫对顶角。

4.对顶角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顶角性质的几何语言:∵∠1和∠3是对顶角∴∠1=∠3三、成功合作1.(4分)判断下列各图中的角是否是对顶角。

(1)(2)(3)(4)2.(4分)写出下列图中的对顶角。

第3题第4题3.(3分)如图,∠1和∠3是对顶角,∠1=180°-α,∠3=35°,则α=_________°4.(3分)如图,已知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1=95°,∠2=32°,则∠BOE=______°5. (7分)如右图,直线 AB,CD 相交于点 O,OE 平分∠AOD,∠FOD=90°(1)图中∠AOF 的余角是________(把符合条件的角都填出来);(2)如果∠AOC=160°,可得∠BOD=______度;(3)如果∠1=32°,求∠2 和∠3 的度数.四、成功示学星空夜空亮,人多智慧广,合作怎么样,展示知弱强。

【学案】5.1.1对顶角

【学案】5.1.1对顶角

第5章第1节对顶角【教学目标】:1、了解对顶角的概念机对顶角的性质,会在图形中识别对顶角。

2、理解对顶角的概念,经历在数学活动中探索对顶角的性质的过程,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对顶角的概念,识别对顶角,对顶角的性质。

难点: 会运用对顶角的性质【教学过程】:一、预习交流:通过观察思考、结合动手操作、探究学习教材P13---14练习之前的内容,并尝试完成下面问题:1、在练习本上画两条直线AB、CD,让这两条直线相交于点O。

它们共形成几个角?2、一般的,的两个角叫对顶角。

3、对顶角的特点:。

4、在纸上让学生任意画两条相交直线,分别量出所成的四个角的度数。

总结:对顶角的性质:5、自主完成例1并对照二、精讲点拨:如图2-4,已知∠α+∠β=80°,求∠α,∠γ的度数.图2-4三、对应训练:1、如图2-5,已知直线AB,CD交于点O,OE平分∠BOD,若∠3︰∠2=8︰1,求∠AOC的度数.图2-52、课本P162 练习1、2四、反思拓展:如图,五、系统总结:1、总结知识;2、总结方法 六、限时作业:达标率:_________1.对顶角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图2-1,共有________对对顶角.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有公共顶点,并且相等的角是对顶角B .如果两个角不相等,那么它们一定不是对顶角C .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是对顶角D .互补的两个角不可能是对顶角4.如图2-2,图中对顶角共有( )对. A .6 B .11 C .12 D .13图2-1 图2-25.如图2-3,已知直线a 、b 相交,∠1=2∠2,求∠1、∠2、∠3、∠4的度数.图2-3 A DBEC O 已知直线AD 与BE 相交于点O ,∠DOE 与∠COE 互余,∠COE=62o ,求∠七、作业布置:教材P162习题9.3 B组1、2。

对顶角学案

对顶角学案

5.1.1《对顶角》一、学习目标(1)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对顶角,并会判断哪些是对顶角。

(2)掌握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并会运用此性质进行简单计算。

(3)会用简单的几何证明语言进行叙述。

二、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1)如果∠1+ ∠2=1800,则∠1与∠2是——————2)已知∠1=300, ∠2是∠1的邻补角,则∠2=————3)如果BP 是∠ABC 的角平分线,∠ABC =400,则∠ABP=—————— 4) ∠1与∠2互为补角, ∠3与∠2也互为补角,则∠1 ——— ∠35)观察上图中∠AOC 和∠BOD提示:顶点的关系,边的关系。

结论:像这样两个有 的角,其中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是的射线,这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于是我们在上图中可得到:∠AOC 与∠BOD 是对顶角∠AOD 与∠BOC 是对顶角反馈练习:练习1.下列各图中的角是否是对顶角?(1 (2)(3) (4)练习2.找出图2中∠AOE ,∠BOD 的对顶角。

∠AOE 的对顶角是 ∠BOD 的对顶角是练习3.说出图3中的对顶角.图3中对顶角有:(图2) (图3)操作:每个同学画一对对顶角,分别量出它们的度数。

猜想: 证明:结论:如果两个角是 ,那么这两个角 。

简单的说:对顶角相等。

(二)应用新知例题:已知:直线AB 与直线CD 相交于O ,∠AOC=120°,求∠BOD ,∠BOC ,∠DOA 各为多少度?ABC DO 1234 ACDEFGACO练习4:如图: ∠AOE=40°, ∠BOD=90° 那么,∠DOF =----- ∠EOC=----- ∠BOC=----- ∠EOD=----- 练习4已知: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OG 平分∠BOC , ∠ BOG=68°,求∠AOD 。

(三)课堂小结:今天你学到了那些数学知识? 让你体会最深的是什么? 1)什么叫对顶角?2)对顶角有什么性质?(四)当堂检测:1、下列语句错误的有( )个.(1)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2)有公共顶点并且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3)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互补(4)如果两个角不相等,那么这两个角不是对顶角 2、如图,已知直线AB 与CD 相交于O ,则∠AOD 与∠________是对顶角,∠BOD 与∠________是对顶角。

七年级数学上册《对顶角》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对顶角》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性质:对顶角相等
图(2)中有对对顶角,分别是。
若三条直线交于一点,所成的角中有对对顶角。
若四条直线交于一点,所成的角中有对对顶角。
若n条直线交于一点,所成的角中有对对顶角。
二.想一想:相等的角是对顶角吗?为什么?
三.学习例题:如图,AB,CD相交于点O,∠DOE=90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AOC=72º.求∠BOE的度数。
江苏省泗阳实验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对顶角》学案人教新课标版
学什么
怎么学
一.议一议:
(1)用剪刀剪东西时,哪对角同时变大或变小?
(2)如果将图1简单地表示为图2,那么∠BOD与∠AOC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能试着说明你的理由吗?
图1图2
说明: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BOD与∠AOC有公共顶点,它们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4.已知: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O,OE平分∠AOC,且∠AOE=35°,你能说出图中哪些角的度数?与同学交流.
变式练习:如上图,AB、CD相交于O,OE是∠AOC的平分线,且∠BOE=14OO求∠AOD的度数
整洁得分
通过剪刀实物直观、形象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结合图2自然引入对顶角的概念.
理由是:同角的补角相等。
对顶角与角的位置有关
学怎样
1.判断下列各图,∠1与∠2是否是对顶角,并说明理由.
2.直线AB、CD相交于O,且∠AOC+∠BOD=120º,求∠AOC的度数。
C B
O
A D
3.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O,∠AOC=700,∠1=250,求∠2的度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八章角学案
8.4对顶角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对顶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
2、理解对顶角的性质,经历在数学活动中探索对顶角性质的过程,培养有条理地思考与表达能力;
3、会用对顶角的性质进行有关的推理和计算.
二、学习重点
对顶角的定义与性质,
学习重点:辨认对顶角、用对顶角性质解题。

学习难点:对顶角性质的实际应用。

三、学习过程
(一)旧知回顾
1、什么是平角?平角等于多少度?
“平角就是直线”对吗?
2、什么样的两个角互为补角?
3、补角有什么性质?
4、生活情景问题
要测量两堵墙所成的角的度数,但人不能进入围墙,如何测量?
(二)新知探究
1、两条直线AB,CD相交于点O,如果不记图中的平角和周角,它们共形成了几个角?
(1)、观察这些角,它们的顶点具有什么特征?
(2)、观察∠1与∠2,你发现它们的两边具有什么特征?
(3)、观察∠1与∠3,你发现它们的两边具有什么特征?
2、邻补角
观察∠1和∠2的顶点和两边,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顶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边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顶角
类比∠1和∠2,看∠1和∠3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顶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边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顶角满足的条件:
一、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
二、有公共顶点;
三、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符合这三个条件时,才能确定这两个角是
对顶角,缺一个条件都不行.
5、你能画出∠AOB的对顶角吗?
6、下图中的∠1和∠2是对顶角吗?为什么?
7、实验与探究
实验一:
在纸上任意画出两条相交直线,用剪子剪下它们所成的四个角,比较成对顶角的两个角的大小,你有什么发现?
实验二:
再用量角器量一下成对顶角的两个角的大小,你有什么发现?
8、你能得到数学知识进一步说明对顶角∠1和∠3的大小关系吗?
9、如图是一个对顶角量角器,你能说明它度量角度的原理吗?
10、例1:如图,直线AB和CD相交于点O, 射线OE是∠BOD的角平分线,已知∠AOD=110°, 求∠COB,∠AOC,∠BOE,∠EOD的度数.
11、试一试判断正误
(1) 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
(2) 如果两个角不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不相等. ()
(3) 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是对顶角.()
(4) 如果两个角不相等,那么这两个角不是对顶角.()
(三)、随堂练习
1、下列各图中∠1、∠2是邻补角吗?为什么?
2、下列各图中∠1、∠2是对顶角吗?为什么?
3、要测量两堵墙所成的角的度数,但人不能进入围墙,如何测量?
(四)、达标练习
1、如图,图中对顶角共有()对.
A.6
B.11
C.12
D.13
2、如图,直线AB、EF相交于点D,∠ADC=900。

(1)∠1的对顶角是_______;∠2的余角有___________。

(2)若∠1与∠2的度数之比为1︰4,求∠BDF的度数。

3.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且∠AOD +∠BOC=2200,则∠AOC为
多少度?
(五)、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谈谈本节课的收获与体会
交流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你达到了吗?
哪里是你的疑点与难点?课下与同学们交流。

(六)作业布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