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教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感恩教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加强学生感恩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开题报告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大家好!很高兴由我代表课题组进行“加强学生感恩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经过前期调查研究发现,现在的家庭独生子女居多,他们都是家庭的中心,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
家中四、五个大人围着他们转,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
久而久之,孩子的心中就只有自己,没有别人了。
在目前改革开放转型期的大背景下,青少年特别是小学生,头脑中缺少一些最基本的道德规范,那就是对父母的孝,对师长的敬,对同学的爱。
学生的感恩观念淡薄,不知道感谢大自然的滋养之恩,不知道感谢社会的培育之恩,不知道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不知道感谢教师的教导之恩……。
这些状况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影响很大。
加强学生的感恩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感恩”,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自己,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理论基础当代德国教育家鲍勒诺夫提出了“朴素道德”理论,他认为人类社会蕴含着一种更一般、更纯情、更基本、更长久的道德,如:诚实、信赖、同情心、爱、关心等,它们是一切道德的基础,感恩教育就属于其中爱的范畴。
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在他长达几十年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一种以“仁”为核心的道德教育思想。
其内涵是不仅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某种技能的人才,而且要使之“成人”。
孔子特别强调“仁”的价值和作用。
他认为,“仁”既是每个人必备的修养,又是治国平天下必须遵循的原则。
感恩教育就是教育我们怎样“做人”的教育,是成功教育的起点。
“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
《孝经》对实行“孝”的要求和方法也作了系统而详细的规定。
它主张把“孝” 贯串于人的一切行为之中。
从汉朝一直流传至今的《孝经》集中反映了中国的孝文化,在中国历代家庭道德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时至今日对规范我们的行为、道德准则等仍有着深远影响。
三、概念界定感恩是人们对于他人所给予自己的恩惠和好处,从内心深处感到感激,并且准备付之于行动进行报答的思想行为。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报告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报告第一篇: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报告“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芙蓉镇第一小学高晓曲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六少”提出的工作任务,以着力打造少先队思想引领工程,少先队成长服务工程,少先队权益维护工程,少先队组织建设工程“四大工程”为目标,并以加强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
在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影响下,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素质的提高,几乎每个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当然都是家庭的中心,在长辈的呵护下成长,他们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觉得别人对他们的好都是应该的。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就要从小加强德育教育,要让孩子学会感恩,尊重他人。
把感恩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始终,使学生从小常怀感恩之心,感激和记住那些有恩于他们的人,学会感恩,施恩与他人,用自己的爱心回报他人,回报社会,为以后能做一个服务于社会,关爱他人,成为一个高尚的人的思想打基础。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有的基本道德准则。
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才会变得和谐、亲切,学生才会知道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才会对生活充满希望,才会懂得珍惜时间和机会,才会努力完成自己的学业来报答周围的人和社会。
学生自身也会因为这种感恩心理的形成而感到更加愉快,更加健康,这也是学生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主体人格的构建。
正是鉴于当前现实,根据这种指导思想,我们提出本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1、我们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研究,就是要在青少年的心中播种高尚的道德的种子,引导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以平和之心、敬畏之心、感恩之心来对待学习,对待工作,对待生活,对待社会,对待自然,进而提高他们的精神境界和生命质量。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的研究将从最基本的活动研究开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
2、通过组织各种感恩活动,培养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激祖国之恩,培养热爱祖国的高尚道德情操;感激父母养育之恩,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道德品质;感激老师的培育之恩,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良好品质;感激他人的帮助之恩,在生活、学习中互相帮助,乐于助人;感激自然的赐予之恩,使“爱护环境,保护自然”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中学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学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目前,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和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物质丰富、精神文明日益提升的时代。
但与此同时,社会风气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等不良的价值观念逐渐蔓延开来,因此,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看待自我、家庭、祖国以及人类社会的态度,保持一颗感恩之心,是当前中小学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研究目的本论文旨在分析目前中学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探讨如何有效开展中学感恩教育工作,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感恩之心,为今后的成长奠定基础。
三、研究内容(一)中学感恩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分析1. 目前中学感恩教育的形式2. 目前中学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二)中学感恩教育的对策探讨1. 加强联合育人,全面推进教育2. 温故知新,规范感恩教育的内涵3. 从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发力,形成协同育人4. 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打造感恩教育的新形式(三)中学感恩教育的实施路径1. 体现潜能,发挥学校的积极性2. 建立合理的感恩教育评价体系3. 坚持开放育人,充分借鉴国内外经验四、研究方法(一)文献分析法: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资料收集和整理来进行问题分析和对策探讨。
(二)案例分析法:通过对一定数量的学校或群体实施感恩教育进行调查和分析,从而找出问题和可行的解决方案。
(三)专家访谈法:通过对中小学领导、教育专家等领域内具有代表性的人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中学感恩教育的看法和建议,为感恩教育的实施提供支持和指导。
五、预期成果本论文提出了一系列可行的中学感恩教育对策,为中小学校实施感恩教育提供参考。
通过对感恩教育的深入研究,以期能为学校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和政策依据。
感恩课题开题报告
农村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策略研究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我校是一个农村学校,其中有许多的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十分困难。
为了这些学生学习无忧,家长能供得起其子女读书,学校多方面开辟渠道,为他们争取得到社会各界的帮助。
近年来,国家实行两免一补,解决了很多学生读书难的问题,同时,资助我校学生的单位、个人越来越多,还有许多单位、个人与我校的贫困学生结成了对子。
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学生,不断地接受着社会、个人的帮助,我们应该怎样回报帮助我们的人呢?那么,我们首先要有一颗感恩的心,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的厚爱。
作为一所农村小学,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广大同学更深刻地理解感恩的意义所在,让更多的学生、家长投入到感恩的实践活动中来,使更多同学感恩的心升起,让学生明白感恩的重要性,明白一个人一定要知恩言谢,对给予自己帮助和关爱的人时时怀有感激之心。
同时要让我们的教师也深深地体会感恩的必要性,努力地将社会的爱心转化为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
我们把“感恩”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台阶,要让我们学校的所有学生都明白“感恩”,学会怎样去“感恩”。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情感淡薄是当前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的潜在危机。
感恩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人的基本品德,是最能拨动学生心灵的话题,最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感恩教育现在已基本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关注,但都缺乏具体可行的研究方案和方法,研究的文章仅仅是散见于报刊杂志。
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我们试图找到感恩教育的途径和方法,通过恰当的途径把研究成果进行推广,达到每个人尤其是留守学生都学会感恩的目的,让他们从感恩自己的父母开始,学会去关心身边的人,关心周围的事物,关心整个人类。
进而增强他们对自己负责,对父母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责任意识,并使这种责任意识转化为孜孜以求,自强不息的精神。
同时,也使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看到传统美德教育的新契机,以填补以往德育教育内容的一大空白。
小学生正值儿童时期,属于未成年人,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正在建立时期,需要对他们进行保护和正确的引导。
幼儿感恩教育开题报告范文
幼儿感恩教育开题报告范文一、选题背景与意义感恩是一种积极向上、真诚深沉的情感体验,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发育至关重要。
幼儿时期正是孩子们性格形成和价值观培养的关键时期,因此,开展幼儿感恩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然而,目前国内对幼儿感恩教育的研究还较少,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幼儿感恩教育的有效性和适宜方式,以期为幼儿园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研究目标本研究旨在通过实证研究来探讨幼儿感恩教育的有效性,具体目标包括:1. 了解幼儿感恩教育的现状和特点。
2. 探索幼儿感恩教育对幼儿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影响。
3. 分析幼儿感恩教育的适宜方式和策略。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和实验等手段进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1. 受试者选择:从某市幼儿园抽取100名3-6岁幼儿作为受试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两组幼儿之间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无明显差异。
实验组接受感恩教育干预,对照组维持正常教育状态。
2. 数据收集:a. 问卷调查:设计幼儿感恩认知问卷,通过观察填写结果得知幼儿感恩水平。
b. 实地观察:利用观察记录表对受试幼儿的感恩行为进行定量观察和统计。
c. 实验干预:实验组采用幼儿感恩教育方案进行3个月干预,包括感恩故事、感恩手工制作等活动。
3. 数据分析:采用SPSS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统计方法。
四、预期结果本研究预期结果如下:1. 幼儿感恩教育方案能够提高幼儿的感恩水平,对幼儿的感恩认知有显著影响。
2. 幼儿感恩教育方案能够促进幼儿正向情感的培养,提高幼儿积极向上的情绪体验。
3. 幼儿感恩教育方案能够引导幼儿养成感恩的习惯,表现出感恩的行为表现。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1. 为幼儿园教育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幼儿感恩教育方式,有助于培养幼儿积极向上的品格和价值观。
2. 为教师提供了一种可行的幼儿感恩教育策略和教学方法,促进教育实践的创新和发展。
3. 为幼儿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撑,有助于培养健全发展的现代社会公民。
感恩教育开题报告(3篇)
感恩教育开题报告(3篇)感恩教育开题报告(精选3篇)感恩教育开题报告篇1一、课题的提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也是一个崇尚仁义、知恩图报的民族。
从《诗经》中的“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到今人常说的“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等等,都从不同的方面告诉了我们该怎样去感恩,怎样去报恩。
小学阶段是人生受教育的起始阶段,一些行为习惯就是从此养成的,并影响着孩子的一生。
当前在我们的身上,表现出来的不少情形令人痛心和警醒:某学校对小学生思想道德心理状况进行了一次“摸底抽查”,抽查数据显示,40%的学生敬仰科学家,35%的学生敬仰体育、影视明星,只有1.5%的学生表示敬仰自己的父母,而敬仰黑势力老大的学生竟然达到2.9%,几乎是崇拜父母的两倍!“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付出的是最多的,可崇拜父母的孩子是最少的。
孩子尚且对父母不怀感恩之心,更何况对同学、对老师、对社会呢?现在的孩子缺乏感恩思想,变得冷漠与自私,原因是多方面的:现状之一:家长溺爱严重如今的少年儿童,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每个家庭的掌上明珠。
在众多长辈的呵护下,他们已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
家长对孩子的物质要求是“有求必应”,对孩子的学业要求期望甚高。
这两者之间的冲突,导致孩子人格发展不平衡。
很多孩子面对父母的养育之恩表现冷漠;孝敬之情在心目中淡化,只知受宠,不知感恩。
现状之二:社会影响深远在这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里,一些成年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乃至道德观发生了扭曲。
他们自私、骄横、冷漠、不善于合作。
使得未成年人,也受到了他们的负面影响,缺乏“感恩”的意识。
现状之三:学校教育缺乏现行的高考制度,使得学校教育始终未能摆脱考试的圈子。
教育看分数、教师压力大,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教学上,忽视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特别是感恩的教育。
20__年“六、一”学校组织庆祝会,学生带上凳子到操场观看。
班主任为了调查学生的感恩现状,有意不拿凳子到操场。
农村中学感恩教育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农村中学感恩教育实践研究开题报告各位老师:我校《农村中学感恩教育实践研究》课题是县教育局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老师们汇报如下:一、本课题选题的依据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也非常注重孝道,古谚语称:“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条件越来越好,大部份家庭只有一至二个子女,在家里,父母、亲人对他们的呵护与关爱到了无微不至的地步,对子女的娇惯和溺爱滋长了孩子们的自我意识,心中是“小皇帝”、“小太阳”,眼中只有自已,不懂得尊敬师长,关爱他人,在集体环境中目空一切,缺乏感恩意识,孩子们失去了起码的道德准则和历史责任感,尤其是在目前学校教育体制还有待完善的前提下,部份学生只知道埋头读书,做人的标准与感恩意识、中华民族的传统意识在思想和生活中逐渐淡化,出现盲目攀比、超前消费,有的沉溺于网吧、电子游戏室,根本不懂得父母的养育之恩、教师的培育之恩、同学间的帮扶之恩,更不会真心去体察父母、老师的苦心与期待,甚至于出现许多青少年违法犯罪事件。
这些诸如此类的现象,给学校教育敲响警钟,也给学校教育带来严重的挑战。
为此我校确立了农村学校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把感恩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切入点,精心培育感恩文化、营造感恩氛围、教育学生学会感恩,学会知恩图报,从小懂得理解、宽容、体贴、关爱,领悟成才先成人的人生真谛,培养他们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研究的目标目前学生缺乏感恩意识严重,存在一些对家长、亲人、老师不尊重不感激,对发生的事件(如: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等)亳无爱心同情心,对同学之间不关心的现彖。
1、通过研究探索农村学校新形式下学生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学生相互信任,相互尊重,从生活学习的环境中懂得关爱他人,感激生活,从内心学会感恩,启谛感恩心灵。
2、通过感恩教育,使学生拥有健康积极的心态,学会用爱心回报大自然、回报他人、回报社会给予的恩情。
课题感恩教育开题报告
课题感恩教育开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1、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良好的情感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如果童年蹉跎,失去的将无法弥补。
” "感恩"意识具有重要的心理学意义和社会学意义。
然而从当前独生子女所处的家庭环境看,幼儿所接受的道德熏陶和教育不容乐观,众星捧月的地位,家长重智轻德的教育,使我们的孩子从小便养成了“以我为中心,出现了娇惯任性、情绪波动大、攻击性行为较多等亲社会行为极差的现象。
曾有调查表明认为现在的孩子普遍不懂得体谅父母辛苦的占76%;认为现在的孩子不懂事,不懂得要主动去表示关心的占68%;受到别人的帮助或关心,却不懂得要主动向别人表示感激或感谢的占58%。
这一结果说明现在的幼儿只懂得受恩而不懂得感恩。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知恩图报”,“点滴之恩,涌泉相报”等历来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
2、当前,感恩意识的缺失非常普遍。
人们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阳光和雨露,却在肆意破坏着朝夕相处的环境;面对父母的哺育之恩,孝心和赡养观念在许多人的心中大打折扣,甚至很淡薄,只知受惠不知感恩:享受着别人带给的快乐,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惟“我”为中心,人情味淡薄,不能与人为善,只知被爱,不知回报;在祖国的滋养中成长,对国家、社会给予的关爱认为理所当然,只知接受,不知责任…… “感恩意识”已经淡化到匮乏的程度。
孩子们不知道感谢大自然的滋养之恩,不知道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不知道感谢老师的教导之恩;不知道感谢祖国、社会的培育之恩,加之当今社会一些不良的影响,金钱和利益的权衡代替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相助,感恩意识在现代发展中势必削弱。
二选题意义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的修养,是一种处世的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也是人之常情。
人应该常怀感恩之心。
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及幼儿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还是一种责任意识,自主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更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中学生感恩教育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学生感恩教育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感恩主题的教育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
中学生作为未来的建设者,具有特殊的教育需求。
在学习和成长中,培养感恩的品质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方式和效果,以及对学生的影响。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中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方式和效果,以及对学生的影响。
具体目标如下:1.分析中学生感恩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2.研究感恩教育对中学生的影响。
3.探讨中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方式和方法。
4.提出改进中学生感恩教育的建议。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首先,我们将通过在线问卷调查收集中学生的感恩教育情况和对感恩教育的态度。
接着,我们将采取访谈的方式,深入了解学校感恩教育的实践方式和学生的感受。
四、研究内容和步骤1.调查和分析中学生感恩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2.分析感恩教育对中学生的影响。
3.分析和总结中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方式和方法。
4.提出改进中学生感恩教育的建议。
五、意义及创新点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中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方式和效果,以及对学生的影响。
通过研究,可以为中学生的感恩教育提供实践的建议和方法,以提高教育的效果。
同时,本研究对于加强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学生道德素质也有积极的意义。
创新点:本研究将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深入研究中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效果,对此领域的研究有着很大的创新点。
小学生感恩教育研究的开题报告
小学生感恩教育研究的开题报告第一篇:小学生感恩教育研究的开题报告小学生感恩教育研究的开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等名言,告诉我们做人做事要懂得知恩图报。
中华民族历来就具有这种传统美德,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当中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友到来自方方面面的或大或小的“恩”的施与。
然而,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受外来多元文化的影响,人的感恩意识在逐渐的缺失,只懂得索取,不懂得回报。
现在孩子多为独生子女,“6+1”的家庭环境,让小学生更感到自己是父母、长辈呵护下的“小太阳”,孩子普遍缺乏感恩意识,做事缺乏爱心,心理承受能力差,体谅不到父母、教师的辛劳,待人处事冷漠、缺乏对社会的责任感。
长期以来学校德育教育的不足,对学生的感恩教育明显落后于教育的发展。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指出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要“从他们的具体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要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
正是鉴于当前现实,根据这种指导思想,我们提出本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预计突破(一)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
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是贯彻以德治国的重要内容,是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
我国把“学会感恩”写进《小学生守则》,感恩教育研究将成为全国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主导性德育研究潮流。
当前,在互联网上有关感恩教育研究的文章和成果比较丰富,主要从感恩教育的重要性、感恩教育的内容、途径等方面进行探讨,许多地区、学校也在进行感恩教育的对照研究,但尚未出现成熟的感恩教育途径和方法理论研究,该课题的研究对探索德育教育的新模式有重要意义。
因此,开展该课题研究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人才培养的需要。
以感恩教育提升高中生幸福感的实验研究开题报告
以感恩教育提升高中生幸福感的实验研究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了满足,但相应的精神需求也不断增长。
幸福感是一种主观感受,是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评价,它反映了人们对自己生活状况的感受和对未来的期望。
高中生作为人生重要的转折点,面临着学业压力、生活压力、人际关系问题等多重挑战,其幸福感容易受到影响。
因此,提升高中生的幸福感,有助于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学业表现。
感恩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可以促进个体对生活中的积极经历和情感进行思考和体验,从而激发内在的幸福感。
许多研究表明,感恩教育能够降低负面情绪,提高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
当前,感恩教育在教育领域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感恩教育对高中生幸福感的影响,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进一步验证感恩教育在提升高中生幸福感方面的有效性,为帮助高中生提升幸福感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三、研究内容1.理论分析:对感恩教育和幸福感的理论模型进行梳理和归纳,探讨感恩教育如何影响高中生幸福感,从理论上为实验提供依据。
2.实验设计:将高中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感恩教育的指导下进行相关训练,对照组则进行常规教育。
在训练结束后,采用问卷形式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幸福感进行比较,并分析两组结果的差异。
3.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和协方差分析等方法,探究感恩教育对高中生幸福感的影响程度。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有以下几个意义:1.为高中生提升幸福感提供依据:通过实验研究感恩教育对高中生幸福感的影响,为高中生提升幸福感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丰富感恩教育的应用场景:将感恩教育引入到高中生的教育环境中,从而丰富感恩教育的应用场景,使其在教育中的应用更加多样化。
3.促进教育改革: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通过科学实验验证感恩教育在提升高中生幸福感方面的有效性,有助于推动教育创新,探索更加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教育模式。
感恩教育课题开题报告范文大全
感恩教育课题开题报告范文大全一、研究背景和意义感恩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和态度,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
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价值观的多元化,人们普遍存在着缺乏感恩意识和行为的问题。
在教育领域,感恩教育被认为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谦虚谨慎、关心他人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对于感恩教育的研究还相对较少。
因此,本研究意在探讨感恩教育的核心内容、教学策略和效果评估,为推广感恩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本研究的目标是系统梳理感恩教育的相关文献,分析感恩教育的核心内容和教学策略,并通过实证研究探讨感恩教育的效果评估方法。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感恩教育的概念和内涵:综述感恩教育的定义、发展历程和理论基础,明确感恩教育的内涵及其与其他相关教育的区别。
2. 感恩教育的核心内容:归纳感恩教育的核心概念和核心素养,分析感恩教育的培养目标,并提出感恩教育的具体内容与主题。
3. 感恩教育的教学策略:探究感恩教育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包括情感教育、认知教育、实践教育等方面的教学策略,以及适用于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差异化教学。
4. 感恩教育的效果评估:设计合理的量表、问卷或实验方案,通过实证研究探讨感恩教育的效果评估方法,评价学生感恩意识、感恩情感和感恩行为的变化情况。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综述、实证研究和问卷调查等方法。
首先,通过文献综述的方法梳理和分析国内外关于感恩教育的研究成果。
其次,结合实证研究和问卷调查,探讨感恩教育的效果评估方法,收集学生的感恩意识、感恩情感和感恩行为等数据。
最后,通过数据分析和比较,总结感恩教育的效果,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四、预期成果和意义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一是系统梳理和总结感恩教育的相关文献,为感恩教育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二是明确感恩教育的核心内容和教学策略,为感恩教育的实践操作提供指导;三是探。
感恩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一、研究的背景和理论依据世界三大宗教中,基督教有专门的节日——感恩节,伊斯兰教有定期的感恩祈祷,以此固定而必须进行的形式,来培养教徒的感恩情结,其实也就是培养一种道德契约责任,受恩者以行为或心灵来酬谢给予自己好处的人和社会,或者,安拉或上帝。
佛教里也有善有善报一说,虽然是从因果和施恩者自己角度阐述佛教精神,其实也有包含有受惠者知恩必报之意。
在西方国家有一个专门的“感恩节” ,是为西方人感恩“上帝”而设定的节日。
为了学会感恩,在节日的这一天,全家人欢聚一堂感谢上苍在过去一年里的仁慈和恩惠。
那种感恩节不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是真正的感恩与奉献:人们要感谢上帝在过去一年里的恩惠,人们要按传统用的果实招待亲朋好友,送食物给那些素不相识的饥饿的人。
印度上世纪初的泛神论者的感恩,是对世界万物的,人人皆上帝,物物皆上帝,应该更与现代思想相契合。
重视环境、重视他人,即所谓“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这又颇合互惠互助精神。
西方的感恩是一种文化,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人们从小就懂得了感恩,就懂得了仁慈善良,就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了人本主义教育。
西方发达国家的慈善事业非常普遍,人们的慈善行为也比较常见,这就是感恩教育的结果。
在孝道方面,古人堪称我们的典范,在这方面有严苛的规定,也有许多孝感天地的典故与楷模。
以前我们总强调它负的一面,现在看来是过激的。
孝道它之所以能存在上千年,说明其还是存在积极作用的。
它是社会的伦理,是社会稳定的基石,是社会文明的标杆。
在古时,孝道是做人的一个起码原则。
古谚语说,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施恩不图报,知恩知报,这是人类的共识,它超越了民族,文化,国体,时代。
虽说“市恩市义,非君子也” ,但那是对施予者的约束,对于承受者,更应有“忘恩负义,实非人也”之说。
在上海,学会“感恩”已写入了新版本的上海市《中学生守则》;在黑龙江,将从明年开始在全省高校中推行包括感恩教育内容的“大学生素质教育量化工程”;在福州大学,更有学生在“感恩”教育等思想道德教育的感召下,积极投身到山区和基层岗位工作,将自己对父母、他人和社会的感激与责任,转化为回报社会、建设祖国的动力。
当代大学生的感恩教育研究的开题报告
当代大学生的感恩教育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感恩教育在当前社会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核心原则是教育学生学会感恩,懂得珍惜和回馈社会。
然而,我们注意到,在当代社会中,有相当一部分年轻人缺乏感恩之心,总是抱怨、不满、追求物质享受,对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毫不珍惜。
这不仅反映在他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中,也可在大学校园中明显体现出来。
因此,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感恩意识,对他们未来的成长和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本课题旨在探讨当代大学生的感恩教育问题,为激发大学生感恩之心,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做出一定探索。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研究目的:深入研究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现状,分析教育方式、环境、社会背景等因素对大学生感恩观念的影响,探讨有效的感恩教育策略,提高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和道德素质。
研究内容:1. 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概述介绍什么是感恩教育,为什么重要,以及感恩教育的核心目的等。
2. 大学生感恩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调查大学生的感恩意识以及他们受到的感恩教育,包括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
3. 影响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因素分析分析影响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各种因素,包括教育环境、教育方式、家庭教育、社会文化等方面。
4. 大学生感恩教育策略的研究根据调查结果和影响因素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感恩教育策略,并对这些策略进行验证和实验。
5. 大学生感恩教育与综合素质教育的关系分析大学生感恩教育与综合素质教育之间的联系,探讨感恩教育如何帮助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
三、研究意义1. 为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2. 增强大学生道德素质,推动教育改革,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3. 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提高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
4. 推动文化进步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访谈、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等方法。
其中,问卷调查将主要调查大学生的感恩教育现状、影响因素和感恩教育策略等方面的问题;实地访谈将主要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感恩情况和教育方式;文献研究将主要查阅相关教育理论和研究成果;案例分析将主要通过分析感恩教育成功案例,总结有效的教育策略和方法。
中班感恩教育开题报告
中班感恩教育开题报告感恩教育在中班的意义一、前言感恩是一种美德,教育孩子感恩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特别是在中班阶段,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能够为他们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旨在探讨中班感恩教育的意义,并提供一些可行的教学策略和活动。
二、感恩教育的意义1. 培养孩子的情感表达能力:通过感恩教育,孩子们能够学会用言语和行为表达对亲人、朋友和环境的感激之情,提升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2. 塑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感恩教育能够帮助孩子们建立和他人的紧密联系,增强互助意识,培养积极的人际关系。
3. 发展孩子的自信心:感恩教育使孩子们认识到自己拥有的一切都是来自他人的给予和帮助,从而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促进自信心的发展。
4. 培养孩子的道德观念:感恩教育能帮助孩子们明了付出和回报之间的关系,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塑造良好的价值观。
三、感恩教育的教学策略1. 观摩模仿:通过观摩他人对他人的感激之情的表达和行动,鼓励孩子们模仿并学会感恩。
2. 故事启发:讲述与感恩相关的故事,引发孩子们对感恩的思考和理解。
3. 角色扮演:安排孩子们扮演感恩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帮助他们理解感恩的真正含义。
4. 心理疏导:当孩子们遭遇挫折或困难时,引导他们发现身边各种值得感恩的事物,帮助他们摆脱负面情绪,积极面对困难。
四、中班感恩教育的活动示例1. 制作感恩贺卡:组织孩子们制作贺卡,然后向父母或老师表达感谢之情。
2. 举办感恩活动:组织孩子们参观附近的公益机构或敬老院等,让他们亲身体验他人对他们的无私奉献,从而引发感恩之情。
3. 以身作则:教师要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做孩子们的良好榜样,让他们从小就学会感恩。
五、总结中班感恩教育的意义不仅限于培养感恩的态度,更在于为孩子们终生成长奠定基础。
通过感恩教育,我们可以提升孩子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塑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发展他们的自信心,并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观摩模仿、故事启发、角色扮演和心理疏导等策略来帮助孩子们理解和树立感恩的意识。
中学生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学生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学生的成长环境和学习压力越来越大。
在
面对课业压力、社交压力等各种挑战时,越来越多的中学生缺乏对生活
的感恩之心。
为此,加强中学生的感恩教育,引导他们培养感恩精神,
对于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建立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
通过对中学生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原因,探
究有效的解决对策,以期提高中学生的感恩意识和行为水平。
三、研究内容
1. 中学生感恩教育现状与问题分析
2. 中学生感恩教育缺失的原因分析
3. 加强中学生感恩教育的有效对策研究
四、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中学生感恩教育的现状、问题和原因进行深入研究。
2. 实地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深入了解中学生感恩
教育的实际情况,获取有关数据。
3. 经验总结法:结合前期研究成果和个人经验,对中学生感恩教育
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应对措施。
五、研究预期成果
本研究将剖析中学生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探究解决对策,提供一
定的参考和借鉴,以期提高中学生的感恩意识和行为水平。
同时,本研
究可以为中小学校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对于推动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感恩课题的开题报告
感恩课题的开题报告感恩课题的开题报告一、引言感恩是一种美德,它是人类社会中一直被重视的价值观念。
感恩课题的研究旨在探讨感恩对个人和社会的积极影响,并提出有效的感恩培养方法。
本文将从感恩的定义、心理学视角、社会影响以及培养方法等方面展开探讨。
二、感恩的定义感恩是指对他人的帮助、关怀和付出表示真诚的感激之情。
它是一种积极的情感态度,能够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感恩不仅仅是口头的道谢,更是一种内心的感激和珍惜。
三、心理学视角心理学研究发现,感恩与个体的幸福感、满意度和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感恩心态能够减少负面情绪,提高积极情绪,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
此外,感恩还能够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增强社会支持系统,降低孤独感。
四、社会影响感恩不仅对个体有益,对社会也有积极影响。
感恩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和信任。
在家庭、学校和工作场所等社会环境中,感恩心态能够改善人际关系,提高团队合作效率,促进共同进步。
五、感恩的培养方法1. 培养自我反思能力:通过反思自己的成长经历和他人对自己的帮助,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
2. 培养感恩习惯:每天写下一份感恩清单,记录自己所感激的人和事情,培养感恩的习惯。
3. 培养感恩表达:学会用真诚的语言和行动表达感激之情,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感恩之心。
4. 培养感恩心态: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看待事物,关注他人的需求和付出,培养一颗感恩的心。
六、感恩的局限性尽管感恩有着诸多积极影响,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有些人可能过于依赖他人的帮助,缺乏自主能力。
此外,一味追求感恩也可能导致过度自责和压力。
七、结论感恩是一种重要的情感态度,对个人和社会都有积极影响。
通过培养感恩心态和习惯,我们能够提高自身的幸福感和心理健康,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感恩不仅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生活态度,我们应该时刻保持感恩之心,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物。
论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开题报告
论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开题报告题目: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现状及其影响一、选题背景感恩教育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教育思想,它关注学生的价值观培养,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现实,树立感恩的理念。
感恩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能够让人获得快乐和力量,对于当代大学生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精神力量。
然而,在当代社会中,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愈加繁忙,感恩教育受到很大挑战。
因此,探索现如今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现状及其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选题意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挑战日益严峻,各种不良的心理和行为表现愈发突出,例如缺乏自我价值感、功利化思维、自我中心等等。
感恩教育作为一种积极向上的道德教育方式,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更好地面对生活,做出正确的决策,对其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文将围绕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现状和影响展开调查研究。
其中研究内容包括:1. 当代大学生的感恩意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2. 当代大学生参与感恩活动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3. 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4. 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对社会责任感的影响。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和实证研究法,旨在全面、准确的了解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现状和影响。
四、预期结果和价值预期结果:通过对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现状和影响进行调查研究,可以总结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发现感恩教育的实际效益,并且探索如何提高效益。
价值:本文研究结果可以为加强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提供指导意见,并为学校领导和教师提供参考依据,促进更加有意义的心理健康和人类发展。
当代中国青少年感恩教育初探的开题报告
当代中国青少年感恩教育初探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承者和建设者,当代中国的青少年肩负着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使命。
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当代的青少年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如过度焦虑、缺乏价值观等。
与此同时,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和个人主义的兴起,也使得青少年感恩意识的培养面临着一些困难。
然而,作为一种优秀的传统美德和精神力量,感恩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青少年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内容。
因此,在当代中国青少年的教育中,如何深入开展感恩教育,引导青少年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同时,该课题的研究,也可以为青少年品德教育、心理健康、人际关系等方面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选题意义1.有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培养当代青少年面临着诸多的压力和挑战,如果不能正确理解和处理内心的问题,就会对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感恩教育可以让青少年认识到自己所拥有的东西以及社会给予自己的资源,理解到爱与被爱是一种互动和回报,从而调节青少年的心理情绪和建立积极的人生观。
2.有助于青少年品德素养的提升感恩是一种人际交往和社会道德的表现,培养青少年的感恩意识可以增强他们的道德观念和品德素养,塑造他们良好的品德风范,从而让他们成为合格的公民。
3.有助于青少年的个人成长和发展感恩教育可以引导青少年进行积极的思考和反思,帮助他们学会感恩父母、家庭、社会和祖国,从而让他们对自己的人生和社会充满信心、勇气和希望。
这对于青少年的个人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选题的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综合性研究方法,通过文献资料分析、问卷调查、实地观察等方式,对当代中国青少年的感恩教育进行初步探讨和分析。
四、选题的预期成果1. 通过对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可以了解当代青少年的感恩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 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可以探讨感恩教育的内涵和特点,为感恩教育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
3. 通过总结和归纳基于感恩教育的优秀实践案例,可以为青少年感恩教育的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让感恩成为习惯》课题开题报告[教材]
《让感恩成为习惯》课题开题报告[教材] 让感恩成为一种习惯——《小学生感恩教育实验与研究》子课题《让感恩成为一种习惯》开题报告黑龙江省农垦宝泉岭管理局局直小学吴晓洁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社会文明的需要知感恩,懂回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中国有古语云:“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据历史记载,汉初韩信功成名就后,费尽千辛万苦,寻到对自己有一瓢食之恩的漂母,优厚赡养以报其恩;诸葛亮感刘备三顾茅庐知遇之恩,尽管后主“乐不思蜀”,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记得一位哲人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悲剧或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有人给我任何东西。
台湾著名作家刘墉也在他的一篇励志文章中,劝勉一些年轻人要心存一颗感恩戴德之心,永存感恩之情。
感恩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永怀感恩之心,才能从各个方面获得更大的情感回报。
一个不懂得感恩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只要人人怀有感恩之心,处处心生感激之情,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才会拉近,世界也因此多一分阳光,少一点冷漠。
这样也会使得我们所处的社会更文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融洽。
(二)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倡导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
”对小学生而言,“感恩”他人的能力还非常有限,但从小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让他们懂得感谢和帮助,应该是我们现代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
(三)学生成长的需要小学阶段是人生受教育的起始阶段,是诸多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
而当今家庭,独生子女居多,孩子各个成了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权利无限,义务是零,以自我为中心,养成了任性、自私、依赖等不良品质,在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不知感恩的情形令人痛心和警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学生感恩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开题报告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
大家好!很高兴由我代表课题组进行“加强学生感恩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经过前期调查研究发现,现在的家庭独生子女居多,他们都是家庭的中心,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
家中四、五个大人围着他们转,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
久而久之,孩子的心中就只有自己,没有别人了。
在目前改革开放转型期的大背景下,青少年特别是小学生,头脑中缺少一些最基本的道德规范,那就是对父母的孝,对师长的敬,对同学的爱。
学生的感恩观念淡薄,不知道感谢大自然的滋养之恩,不知道感谢社会的培育之恩,不知道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不知道感谢教师的教导之恩……。
这些状况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影响很大。
加强学生的感恩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感恩”,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自己,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理论基础
当代德国教育家鲍勒诺夫提出了“朴素道德”理论,他认为人类社会蕴含着一种更一般、更纯情、更基本、更长久的道德,如:诚实、信赖、同情心、爱、关心等,它们是一切道德的基础,感恩教育就属于其中爱的范畴。
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在他长达几十年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一种以“仁”为核心的道德教育思想。
其内涵是不仅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某种技能的人才,而且要使之“成人”。
孔子特别强调“仁”的价值和作用。
他认为,“仁”既是每个人必备的修养,又是治国平天下必须遵循的原则。
感恩教育就是教育我们怎样“做人”的教育,是成功教育的起点。
“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
《孝经》对实行“孝”的要求和方法也作了系统而详细的规定。
它主张把“孝” 贯串于人的一切行为之中。
从汉朝一直流传至今的《孝经》集中反映了中国的孝文化,在中国
历代家庭道德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时至今日对规范我们的行为、道德准则等仍有着深远影响。
三、概念界定
感恩是人们对于他人所给予自己的恩惠和好处,从内心深处感到
感激,并且准备付之于行动进行报答的思想行为。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感”:动人心也,从心,咸声;“恩”:惠也,从心,因声,对此做了生动的注释。
四、研究的目标
1、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感恩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行为习惯、思想道德素质有明显提高,净化校园风气。
2、提高学生的感恩思想,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发奋图强,用自己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并回馈社会、报效祖国。
3、通过感恩教育系列活动让学生学会感谢、珍惜和感恩。
把感恩思想转化为自己学习、成长的动力,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五、研究内容
感恩教育对促进学生健康人格形成的作用;感恩教育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中的作用;感恩教育对于提升校园品位,净化社会风气的作用。
六、主要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
针对本课题的现状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发现需要解决的
问题,为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明确方向。
2、榜样引导法
在进行感恩教育的过程中,以先进人物以及典型事迹为榜样,促进学生感恩行为的培养。
3、行为强化法
利用感恩实践活动、主题班队会等活动,加深学生对感恩教育的认识,强化感恩教育的效果。
4、经验总结法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及时对各阶段的课题研究经验进行总结,并且形成书面、视频资料,为日后的经验推广积累经验。
七、课题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0.12——2011.03)
多次召开校委会和专门会议,明确感恩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实施步骤。
设置感恩文化标语,感恩文化长廊(教学楼一楼主题为感恩父母,二楼主题为感恩祖国,三楼主题为感恩教师,四楼主题为感恩大自然,餐厅主题为感恩生活,宿舍楼主题为感恩朋友),创设感恩文化的浓厚氛围,为感恩教育的顺利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11.03——2013.10)
1、感恩父母专题教育
通过主题班队会、调查问卷、感恩父母作文竞赛、爱心实践、家长学校等活动,指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父母,学习父母的优良品质。
明确父母的爱护和关心是无私的,努力将学生对家庭道德的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学习动力,实现知行的统一。
2、感恩教师专题教育
通过演讲比赛、主题班队会、手抄报等活动使学生明白没有老师的培育,就没有自己的知识、教养和智慧,就不可能摆脱愚昧,健康成长。
感恩老师首先要理解老师。
理解是感激的前提,不能理解也就不会感恩。
教学是一种艰苦细致的脑力劳动,老师为此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老师要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方案,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仔细批改每一份作业,老师的工作是辛苦而繁重的。
教育学生了解体谅老师工作的特点和辛苦,尊重老师的劳动。
3、感恩祖国专题教育
通过作文比赛、诗朗诵、演讲比赛等活动,教育学生明白祖国的命运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命运,祖国的发展与富强要靠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贡献与奋斗。
要比我为祖国做些什么,而不是从祖国母亲那里索取些什么。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背叛祖国为耻,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最低道德底线。
4、感恩大自然专题教育
大自然是美丽的,大自然是无私的,大自然给予我们一切。
通过感恩大自然实践活动、“亲近自然,感恩自然”主题班会等教育学生身体力行,感悟到自然对我们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过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和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决心。
5、感恩生活专题教育
通过勤俭节约主题活动、社区服务活动、节约用水活动等,培养学生良好生活习惯与社会责任感。
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自己爱生活、会生活的情感和能力,感受生活的快乐。
立足于生活,从学生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在感悟中生活。
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升他们对生活的认识、态度和价值观。
鼓励孩子去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从而体会到家长工作的艰辛。
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6、感恩朋友专题教育
通过演讲比赛、主题班会等活动教育学生在人生道路中是少不了朋友的,有了朋友与我们一起走过,我们将会更加幸福更加快乐。
好朋友是一生的财富,要多交益友。
我们应该感恩于父母的养育之情,但是我们同样也要对朋友怀着一颗感恩之心。
因为是朋友,使我们感受到人世间的友情。
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朋友,尤其是我们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和指点的朋友,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我们应该感恩朋友的信任,感恩朋友的支持与理解,感恩朋友的宽容大度,感恩朋友的雪中送炭,学会珍惜他们。
(三)总结推广阶段(2013.10——2013.12)
1、召开专题研讨会对感恩教育进行梳理、总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整理实验材料,使其理论化、系统化,争取课题实验成果在全县乃至全市推广。
2、课题结题工作,形成结题报告,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结题。
八、课题研究成果形式
实验报告和论文的形式。
九、课题组成员分工情况
课题组负责人:制定课题研究计划,统筹安排课题研究工作。
课题组成员:课题研究日常工作安排,课题研究相关材料的整理、研
究工作。
主持召开感恩教育系列活动,总结经验
开展实证研究,积累资料并及时进行整理和总结
开展实证研究,积累资料并及时进行整理和总结
十、主要参考文献
1、德国著名教育哲学家、人类学教育学创始人博尔诺夫《朴素道德》
2、光明日报出版社《感恩阅读丛书》
3、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教育学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