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九章课程纲要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九章课程纲要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九章课程纲要课程目标:1.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相关概念,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不等式”的过程,能够“列出不等式或不等式组表示问题中的不等关系”,体会不等式(组)是刻画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2.通过观察、对比和归纳,探索不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3.了解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目标,熟悉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4.了解不等式组及其相关概念,会解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并会用数轴确定解集.课程内容:实施内容课时安排9.1不等式 2课时9.2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2课时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课时课程实施:一、1、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注重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把“满堂灌”转化为“满堂问”,把“满堂问”演绎成“满堂彩”,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二、学习方式变“接受性学习”为“自主学习”,变“注入式学习”为“探究学习”,变“个体学习”为“合作学习”。

三、实施对策: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在得出,要通过学生的动手、动脑去体验、发现、归纳、概括结论。

由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概括能力。

2.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的引入方法与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十分相似,对比一元一次方程,阐明不论是:“一元”还是“一次”,两者都是一致的。

指导学生学会联想、类比的学习方法,培养类比推理的能力。

3.为了加深对不等式(组)解集的理解,可把不等式(组)解集在数轴上直观地表示出来,使学生形象地认识不等式解集的几何意义和它的无限性。

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指导。

课程评价一、学习过程的评价注重日常口头评价,即对每个教学环节中的学生表现都给予随即评价,如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参与情况、探究能力等。

以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信心和表现的能力。

七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2)

七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2)

《七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学校名称:大王庄中学课程名称:七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类型:初中数学必修教学材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一、学情分析:这批学生整体基础较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任务艰巨。

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但位数极少。

对待转化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掌握,成绩较差。

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要得到加强,还要提升整体成绩,适时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抽出一定的时间给强化几何训练,提升学生素质;在学习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少数学生学习上有困难,对学习处于一种放弃的心态,课堂作业,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完成,少数学生需要教师督促,这一少数学生也成为老师的重点牵挂对象,家庭作业,学生完成的质量要打折扣,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不理想,预习的习惯,进行总结的习惯,自习课专心致至学习的习惯,主动纠正错误的习惯,还需要加强,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做好。

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面向全体学生,整体提高水平,全面培养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是本期教学中重点予以关注的。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课程目标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本章教材弱化了概念,强调二元建模思想。

为了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本章首先通过丰富的实例建立二元一次方程,展现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同时介绍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相关概念;接着,顺理成章地给出有关现实问题的解答,进而介绍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俩种基本方法——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然后,通过几个现实问题情境,经行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

七年级数学课程纲要

七年级数学课程纲要

七年级数学课程纲要一、课程目标第一章有理数。

对正、负数的认识;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相反数与绝对值的概念及求法;数轴的概念、画法及其与相反数与绝对值的关系;比较两个有理数大小的方法;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法则及相关运算律;科学计数法、近似数、有效数字的概念及求法。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列代数式,单项式及其有关概念,多项式及其有关概念,去括号法则,整式的加减,合并同类项,求代数式的值。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列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解法,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

认识多姿多彩的图形(立体图形、平面图形),以及最基本的图形——点、线、角等,并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结合丰富的实例,探索“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间线段最短”的性质,认识角以及角的表示方法,角的度量,角的画法,角的比较及余角,补角等,探索了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及线段中点。

二、内容标准与教学安排:第一章有理数内容标准: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

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4.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

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教学安排:第二章整式的加减内容标准:1. 理解并掌握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等概念,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 理解同类项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掌握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能正确地进行同类项的合并和去括号。

在准确判断、正确合并同类项的基础上,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3. 理解整式中的字母表示数,整式的加减运算建立在数的运算基础上;理解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的依据是分配律;理解数的运算律和运算性质在整式的加减运算中仍然成立。

七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纲要

七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纲要

七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纲要一、知识与技能(一)数与式1. 理解正、负数的意义,掌握它们的基本运算法则;2. 掌握包括分数、百分数在内的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会化简一个分数、将一个分数化为小数;3. 掌握用字母表示数,在应用中理解字母的意义,会执行与字母有关的简单运算;4. 掌握算式的概念,会根据实际问题列出算式,并能求解这些问题;5. 熟练掌握用代数式表示规律和普遍性问题的方法。

(二)图形与运动1. 熟悉平面直角坐标系,会用坐标表示平面图形的位置,并会根据平面图形的位置确定其坐标;2. 熟悉图形的对称性,能在图形的对称性中解决与之有关的问题;3. 掌握与圆有关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会绘制和分析圆的基本图形;4. 了解正方体、长方体、棱柱、棱锥、棱台和球的基本概念和特征,能够根据图形的性质进行分类。

二、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第一章数与式1. 正、负数及其运算2. 分数在数学中的表示及其运算3. 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4. 百分数在数学中的表示及其运算5. 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6. 代数式与算式第二章图形认识1. 平面直角坐标系2. 平面图形的性质及其坐标表示3. 图形的对称性4. 圆及其相关性质第三章空间与图形1. 立体图形及其视图的认识2. 空间中的位置关系3. 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4. 梯形、菱形、矩形、正方形和长方形5. 正方体、长方体、棱柱、棱锥、棱台和球三、教材与参考书(一)教材《新目标七年级下册数学》(二)参考书1.《小学数学教育国内外教材分析及运用》2.《启示·数学八年级(上)》四、教学方法1. 引导学生由具体到抽象进行研究;2. 科学合理地利用各种教学手段;3. 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4. 培养同学间合作研究能力和交流能力;5. 面向学生,关注学生,激发学生研究热情。

五、教学安排1. 每周授课4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方式采用“导引-讨论-引导”的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研究的能力。

七年级数学课程纲要和课时教案

七年级数学课程纲要和课时教案

表1 课程纲要表2 教学设计方案1主题探寻神奇的幻方总课时2课时第1课时背景分析幻方是学生比较熟悉、比较感兴趣且有一定感性认识的内容,它与“有理数及其运算”及“字母表示数”有密切联系。

部分学生对用1~9九个数构造三阶幻方的方法有初步的感性认识,但可能不太清楚其中的数学道理。

本节课通过综合运用有理数的运算和字母表示数的相关知识来探寻三阶幻方的本质特征,让学生感受图形的对称美;提高用字母表示数探索规律的能力;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等解决简单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在参与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目标1.综合运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字母表示数及其运算,通过观察、猜想、归纳、类比等活动,能说出洛书三阶幻方的本质特征;2.能构造简单的三阶幻方3.通过对蕴含在具体事物中的规律性结论进行分析解释,初步获得“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4.进一步体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与教活动设计活动一:学生展示搜集的幻方相关资料,认识幻方洛书三阶幻方本节课先从最简单的三阶幻方----洛书三阶幻方研究。

活动二、探索洛书三阶幻方的本质特征在下面的洛书三阶幻方中,自主探究:(1)请将洛书三阶幻方中的数字按从小到大排列:你能说说得到的一列数有什么特点?里面有几个奇数?几个偶数?所4 9 23 5 78 1 64 9 23 5 78 1 6(备注或反思)通过简介有关幻方古今内外的奇闻趣事,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对幻方的研究兴趣;借助对神农幻方的深入观察分析,体会其中蕴含的图形上的变换帮助学生初步认识最古老的洛书三表2 教学设计方案2结论:读一读:据说夏禹治水时,在黄河支流洛水中浮现出一只大乌龟,背上有一个很奇怪的图形,古人认为是一种祥瑞,预示着洪水将被夏禹王彻底制服。

后人称之为"洛书",即现在的三阶幻方。

七年级数学课程纲要完整版

七年级数学课程纲要完整版

七年级,数学,课程,纲要,完,整版,七年级,数学,七年级数学课程纲要卢店初中15、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能用计算器处理较为复杂的统计数据。

16、会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1.认识常见的几何体的基本特征,并能用语言描述出来,能对它们进行正确的分类。

2.经历展开与折叠,切截及从不同方向看等数学活动,在平面图形与几何体的相互转换等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3.能识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会画立方体及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4.进一步丰富数学学习的成功经验,激发对空间与图形学习的好奇心,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习惯和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在学习与活动中逐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像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

内容标准:1.在具体情景中,理解有理数及其运算的意义。

2.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3.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4.经历探索有理数运算法则和运算律的过程;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5.能运用有理数及其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内容标准:1、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能分析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并用代数式表示。

2、理解代数式的含义,能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体会数学与现实的联系。

3、掌握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并会进行运算。

4、会求代数式的值,能解释值的实际意义,能根据代数式的值推断代数式反映的规律。

第四章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内容标准:1、经历观察、测量、折叠、模型制作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2、在现实情境中认识线段、射线、直线、角等简单平面图形,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关系.3、能用数学符号表示角、线段、互相平行或垂直的直线.4、会进行线段或角的比较,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进行角的单位的简单换算.5、经历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图形性质的过程,了解线段、平行线、垂线的有关性质.6、进一步丰富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积累操作活动经验,发展有条理地思考与表达问题的能力.7、借助三角尺、量角器、方格纸等工具,会画角、线段、平行线、垂线.第四章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角的比较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内容标准:1.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经历形成方程模型、解方程和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2.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会解一元一次方程3.能以一元一次方程为工具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包括列方程、求解方程和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及合理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在经历建立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你今年几岁了我变胖了第六章生活中的数据内容标准:1、从事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作出决策或预测的活动.2、能对较大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发展数感.3、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4、能从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能制作扇形统计图.5、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征,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清晰、有效地展示数据.6、能用计算器处理较为复杂的数据.第六章生活中的数据认识一百万你有信心吗第七章可能性内容标准:1、经历猜测、试验、收集与分析试验结果等活动过程,让学生体会:通过自己动手获取知识的快乐.2、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则是不确定的,并能区分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3、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能列举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并和同伴交流想法.第七章可能性一定摸到红球吗回顾与思考。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提纲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提纲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提纲一、有理数1.有理数的概念及表示•有理数的定义•有理数的表示方式(分数、小数)•有理数的语言表达2.有理数的比较大小•有理数比较的方法•有理数比较的注意事项3.有理数的加减法•有理数加减的基本法则•有理数加减的运算法则4.有理数的乘除法•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法则•有理数除法的运算法则5.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法则•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注意事项二、代数表达式1.代数式的概念及表示•代数式的定义•代数式中的常见符号2.代数式的加减法•代数式加减的基本法则•代数式加减的运算法则3.展开式与因式分解式•展开式的定义及基本思想•展开式的运算方法•因式分解式的定义及基本思想•因式分解式的运算方法三、图形的认识1.平面图形的认识•点、线、面的概念•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等边、等腰、直角、等角三角形的认识•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2.空间图形的认识•立方体、正方体、长方体的认识•棱锥、棱柱、圆锥、圆柱的认识•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四、方程与不等式1.方程的认识•方程的定义及基本概念•化归、移项、解方程的方法•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的认识2.不等式的认识•不等式的定义及基本概念•不等式的加减乘除变形法•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认识五、统计1.指标的认识•均值、众数、中位数的概念•指标的计算方法2.图形的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饼图的认识•图形的绘制方法3.概率的认识•事件及其概率的概念•概率的求解方法•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计算。

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标要求及教材内容分析

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标要求及教材内容分析

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标要求及教材内容分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材分析及各单元分析一、全册教材分析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15课时)主要内容:1、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的位置及大小关系(邻补角、对顶角);2、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及性质;3、平移及其基本性质。

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8课时)主要内容:1、有序数对与平面直角坐标系;2、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第七章三角形(9课时)主要内容:1、三角形的边、高、中线和角分线,三角形的稳定性;2、说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成立的道理,三角形的外角及有关结论;3、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及其内角和。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0课时)主要内容:1、二元一次方程组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数学模型;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有关概念,通过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3课时)主要内容:1、不等式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数学模型;2、不等式的有关概念及性质;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第十章实数(6课时)主要内容:1、算数平方根与平方根;2、立方根;3、实数。

一、教科书内容和课程学习目标关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本册书在七年级上册“图形认识初步”基础上,安排了研究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面直角坐标系及三角形的内容。

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空间与图形”所要研究的基本问题。

这些内容学生在前两个学段有所接触,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继续探究两直线相交所成的邻补角与对顶角的关系;垂直作为两条直线相交的特殊情况,与它有关的概念和结论(如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线段最短等)是学习下一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直接基础;平行公理(教科书称“基本事实”)是研究两直线平行的出发点,教科书通过设计一些探究性问题,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发现”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与性质,并让学生初步感受推理的作用和意义;本章增加一节新内容“平移”,平移是图形的一种基本变换,平移变换是研究几何问题、发现几何结论的有效手段。

七下数学学期课程教学大纲

七下数学学期课程教学大纲

七下数学学期课程教学大纲七下数学学期课程教学大纲数学作为一门学科,承载着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任务。

七下数学学期课程教学大纲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概念,培养数学思维,提高数学能力。

本文将从数学课程的整体框架、重点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数学课程的整体框架七下数学学期课程教学大纲按照数学的不同领域进行划分,包括代数、几何、函数与方程、统计与概率等。

通过这样的划分,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多样性,培养他们在不同领域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内容的学习与掌握1. 代数代数是数学的基础,也是七下数学课程的重点内容之一。

学生将学习如何进行代数运算,包括加减乘除、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等。

此外,还将学习如何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并通过实际问题的应用来巩固所学知识。

2. 几何几何是数学的另一个重要领域,也是七下数学课程的重点内容之一。

学生将学习如何计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掌握直角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还将学习如何进行简单的几何证明,培养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3. 函数与方程函数与方程是七下数学课程的另一个重点内容。

学生将学习函数的概念和性质,了解常见函数的图像和特点,并能够根据函数的表达式绘制函数图像。

此外,还将学习如何解一元一次方程组和一元二次方程,并通过实际问题的应用来加深对函数与方程的理解。

4. 统计与概率统计与概率是七下数学课程的最后一个重点内容。

学生将学习如何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掌握统计图表的制作和分析方法。

此外,还将学习如何计算事件的概率,并应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在七下数学学期课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讨论、实践等。

其中,讲解是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通过系统地介绍和解释数学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和方法。

人教版七下课程纲要

人教版七下课程纲要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开发者】【授课人】七年级数学教师【课程类型】必修【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课时安排】80课时【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课程基本理念】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七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七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七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羊里中学吕祥善2017.2七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羊里中学吕祥善一、学情分析初二的数学,可以说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转折点。

人们常说孩子学习的好坏,关键在初二。

而初二的数学,更是重中之重。

很多学生因为初二数学掉队,导致整体分数被拖下来。

因此作为初二的数学老师,一定要在开学前做好初二数学教学计划。

一个好的初二数学教学计划,能明确初二数学下册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从而让教学工作变得更加明朗。

首先,一个好的初二数学教学纲要要求教师一定要明确自己所带的班级中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例如,有部分学生思维较差,偏科严重,对数学失去兴趣。

教师在做教学计划时就要记上此类学生,并想办法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其次,一个好的初二数学教学纲要要求教师一定要明确初二数学的教学目的及数学本身所具备的重要意义。

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总之,当学生站在人生第一个分水岭边上的时候,教师一定要适时的引导监督,不能让一个学生掉队。

当然,教师在学期前要多完善自己,不断的给自己注入新鲜的动力,并做好初二数学教学计划,才能和学生一起向更高的层次迈进。

二、课程目标:本学期数学内容包括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八章<<平行线的有关证明>>,第九章<<概率初步>>,第十章<<三角形的有关证明>>,第十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七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提纲1

七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提纲1

七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提纲同学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会认为只要会做题既可以了,认为题是最重要的,其实做好提纲最重要,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七班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提纲,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七班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提纲1、有序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做(a,b) 。

2、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3、横轴、纵轴、原点: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4、坐标:对于平面内任一点P,过P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分别在x轴,y轴上,对应的数a,b分别叫点P的横坐标和纵坐标,记作P(a,b)。

5、象限:两条坐标轴把平面分成四个部分,右上部分叫第一象限,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叫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坐标轴上的点不在任何一个象限内。

6、各象限点的坐标特点①第一象限的点:横坐标0,纵坐标0;②第二象限的点:横坐标0,纵坐标0;③第三象限的点:横坐标0,纵坐标0;④第四象限的点:横坐标0,纵坐标0。

7、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点①x轴正半轴上的点:横坐标0,纵坐标0;②x轴负半轴上的点:横坐标0,纵坐标0;③y轴正半轴上的点:横坐标0,纵坐标0;④y轴负半轴上的点:横坐标0,纵坐标0;⑤坐标原点:横坐标0,纵坐标0。

(填“”、“”或“=”)8、点P(a,b)到x轴的距离是|b| ,到y轴的距离是|a| 。

9、对称点的坐标特点①关于x轴对称的两个点,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②关于y轴对称的两个点,纵坐标相等,横坐标互为相反数;③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点,横坐标、纵坐标分别互为相反数。

10、点P(2,3) 到x轴的距离是; 到y轴的距离是; 点P(2,3) 关于x轴对称的点坐标为( ,);点P(2,3) 关于y轴对称的点坐标为( ,)。

11、如果两个点的横坐标相同,则过这两点的直线与y轴平行、与x轴垂直;如果两点的纵坐标相同,则过这两点的直线与x轴平行、与y轴垂直。

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纲要

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纲要

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纲要相交线与平行线一、相交线⒈邻补角、对顶角的定义;⒉读图及性质应用二、垂线⒈垂线的定义;⒉读图;⒊性质;⒋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三、平行线⒈平行线的定义;⒉平行线公理及推论P13;⒊平行线判断的方法⑴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⑵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⑶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⒋平行线的性质⑴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⑵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⑶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四、命题[真、假(非)]⒈定义;⒉形式“如果那么” 五、平移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一、有序数对的定义及表示方法二、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结构(画图)点的坐标表示为:(x,y) 三、各象限的坐标特点第一象限(+,+) 第二象限(-,+) 第三象限(D,D) 第四象限(+,-) 四、在x轴、y轴上点坐标的特点在x轴上:(x,0);在y轴上:(0,y)五、在第一、三象限或第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上点坐标的特点在第一、三象限:(a,a)[横坐标、纵坐标相同] 在第二、四象限:(b,Db)[横坐标、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六、在平行x轴、y轴的直线上点坐标的特点平行于x轴:(x,a)[纵坐标相同] 平行于y轴:(b,y)[横坐标相同] 七、关于对称点(a,b)关于x轴对称:(a,Db)关于y轴对称:(Da,b)关于原点对称:(Da,Db)八、能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表示地理位置,写出各点坐标如:点B到x轴的距离为a,到y轴的距离为b,则点B的坐标为:第一象限(b,a) 第二象限(-b,a)第三象限(Db,Da) 第四象限(b,-a)九、用坐标表示平移第七章三角形一、三角形的边⒈三角形的概念⒉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任意两边差小于第三边二、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⒈画法⒉观图读取信息三、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没有稳定性四、三角形的内角和:180° 五、三角形的外角⒈能识别外角⒉性质六、多边形⒈多边形,n边形定义⒉多边形的外角;对角线[n边形一个顶点可引n 3 条;共有n(n 3)2条] ⒊正多边形的特点⒋多边形的内角和:180°n 2⒌多边形的外角和:360° ⒍认识那些图形可用于镶嵌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一、二元一次方程概念及解的定义二、二元一次方程组概念及解的定义三、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三元一次方程组)----消元思想⒈代入消元法⒉加减消元法四、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找两个等量关系)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⒈不等式及其解集的意义,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法⒉掌握不等式的性质,并能在解不等式中运用⒊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解法⒋一元一次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和应用:找不等关系⒌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解法、求得解集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⒈掌握全面调查、抽样调查的概念⒉掌握抽样调查中的总体、个体、样本和样本容量的概念⒊懂得调查的各个过程步骤收集数据(设计调查问卷)整理数据(统计表格)描述数据(画统计图)。

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标要求及教材内容分析

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标要求及教材内容分析

《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标要求及教材内容分析》《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标要求》是为了指导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确保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七年级下册数学的学习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数学基本概念:了解实数和有理数的概念,掌握自然数、整数、有理数的相互关系,熟练使用它们的运算规则,培养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2.掌握分式的概念和运算:了解分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掌握分式的四则运算,培养学生的抽象、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学习图形的基本性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的基本性质,如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性质,学习如何计算平行线和垂直线的角度。

4.学习利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学习比例及其应用,掌握比例的性质和大小比较,运用比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学习一些常用的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学习研究正方形和矩形的性质,了解圆的定义和性质,学习如何计算平面几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

1.数与式:包括数的读法与写法、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便于计算的数、数字和字母的应用、带有字母的问题等。

2.分式与方程:包括分式的定义、分式的运算、加减分式和混合运算、分式的应用等。

3.圆和圆的计算:包括圆的定义、圆的性质、圆周长和面积的计算等。

4.三角形和四边形:包括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四边形的定义以及正方形和矩形的定义、性质以及面积的计算等。

5.比例:包括比例及其性质、比例的应用等。

6.统计与概率:包括统计图的构造、数据的分析和解读、概率的初步认识等。

以上是七年级下册数学的主要内容,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建立数学基本概念,掌握分式的概念和运算,进一步学习图形的基本性质,学习利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学习一些常用的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同时培养学生的抽象、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标要求及教材内容分析》指出了七年级下册数学的学习目标和教材内容。

七年级数学课程纲要表格

七年级数学课程纲要表格
3、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
4、通过实践探索,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和多种途径探求问题的解决方式。
5、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6、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7、进行分层教育的探索,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逐步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进一步发展。
5.1相交线(4课时)
5.2平行线及其判定(3课时)
5.3平行线的性质(3课时)
5.4平移(2课时)
小结复习与单元测试(4课时)
6.1平面直角坐标系(4课时)
6.2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4课时)
小结复习与单元测试(2课时)
7.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2课时)
7.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2课时)
7.3多边形及其内角和(2课时)
7.4镶嵌(2课时)
小结复习与单元测试(2课时)
期中考试
8.1二元一次方程组(4课时)
8.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消元法(3课时)
8.3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2课时)
小结复习与单元测试(4课时)
9.1不等式(4课时)
9.2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3课时)
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2课时)
小结复习与单元测试、总复习
米河一中课程纲要
人教版数学下册
设计教师
七年级四班
课程总数
70课时
2012.02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能正确找出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会利用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来判定两直线平行。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提纲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提纲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提纲数学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我们从小学到高中都会系统的去学习数学中的各个内容。

这门伴随我们学习生涯最久的学科在带给我们知识的同时也带给我们烦恼。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提纲,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提纲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

2、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①a+b>c(ab为最短的两条线段)②a-b3、第三边取值范围:a-b4、对应周长取值范围若两边分别为a,b则周长的取值范围是2a如两边分别为5和7则周长的取值范围是145、三角形中三角的关系(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0。

n边行内角和公式(n-2)(2)、三角形按内角的大小可分为三类:(1)锐角三角形,即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2)直角三角形,即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我们通常用“RtΔ”表示“直角三角形”,其中直角∠C所对的边AB称为直角三角表的斜边,夹直角的两边称为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

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3)钝角三角形,即有一个内角是钝角的三角形。

(3)、判定一个三角形的形状主要看三角形中角的度数。

(4)、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两直角边乘积的一半。

6、三角形的三条重要线段(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1、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2、任意三角形都有三条角平分线,并且它们相交于三角形内一点。

(内心)(2)、三角形的中线:1、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与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中线。

2、三角形有三条中线,它们相交于三角形内一点。

(重心)3、三角形的中线把这个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3)、三角形的高线:1、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做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为三角形的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课程类型:义务教育必修课程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数学(下)授课时间:62课时课程设计: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课程标准相关陈述:《数学课程标准》中该课程相关的要求有:(1)理解对顶角、余角、补角等概念,探索并掌握对顶角相等、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等角)的补角相等的性质。

(2)理解垂线、垂线段等概念,能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3)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意义,能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4)掌握基本事实: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5)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6)理解平行线概念;掌握基本事实: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

(7)掌握基本事实: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了解平行线性质定理的证明(9)能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10)探索并证明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那么两直线平行;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

(11)了解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12)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

(13)了解乘方与开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的平方根,会用立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对应的负整数)的立方根,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

(14)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能求实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

(15)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16)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17)掌握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能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18)* 能解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

(19)结合具体问题,了解不等式的意义,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0)能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会用数轴确定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

(21)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22)结合实例进一步体会用有序数对可以表示物体的位置。

(23)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能画出直角坐标系;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能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

(24)在实际问题中,能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25)会写出矩形的顶点坐标,体会可以用坐标刻画一个简单图形。

(26)在平面上,能用方位角和距离刻画两个物体的相对位置(27)在直角坐标系中,能写出一个已知顶点坐标的多边形沿坐标轴方向平移后图形的顶点坐标,并知道对应顶点坐标之间的关系。

(28)在直角坐标系中,探索并了解将一个多边形依次沿两个坐标轴方向平移后所得到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具有平移关系,体会图形顶点坐标的变化。

(29)体会抽样的必要性,通过实例了解简单随机抽样(30)会制作扇形统计图,能用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

(31)通过实例,了解频数和频数分布的意义,能画频数直方图,能利用频数直方图解释数据中蕴涵的信息(32)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

一、课程目标:1、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运动、位置确定等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建立数感、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初步形成几何直观和运算能力,发展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3、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4、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5、通过收集数据、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了解数据处理的过程,能够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

6、初步形成数学的基本思想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根据《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相关说明,结合我校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和教学进度安排,确定本学期的课程内容如下【课程实施】为了顺利完成本学期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相关内容,依据课程标准的有关规定,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和我校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措施如下1、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学观念,统一教学思想。

全年级教师重点学习《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和“有效教学”的新理念。

使老师通过新课标及教育理论来指导平时的课堂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加强备课组建设,抓好业务学习。

首先把备课组工作具体化,目标化,制度化。

加强备课组自身建设,准时参加每周二的备课组活动,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请假。

备课组开展互相学习、开展取长补短的同课异构活动、六维磨课活动。

备课组内轮流进行六维磨课活动,从课前备课、说课,课堂讲课、观课,课后评课、思课,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

课前个人备课完成后,发挥教研组集体智慧进行二次备课,优化问题设计和教学环节设计。

课堂通过上课或观课,思考和分析课堂的问题,课后根据反馈的问题,以检查、诊断、总结自己或备课组老师的教学行为,优化和完善教学方法和策略,淘汰不良的行为习惯,理性地审视自己的整个教学过程,以研究者的角色反观教学。

切实更新教师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能力,促进教学技能的提高,确保每一节课都上出实效。

3、争取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抓住关键点,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在培养能力上下工夫。

注重课后反思,及时的将一节课的得失记录下来,不断积累教学经验。

4、坚持听课制度:按学校规定:任课教师每学期每人不少于16节,力争超额完成听课任务,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5、日日清、周周清、章章清的措施。

日日清主要以每课的课后练习为根据,确保每一位同学必须掌握必做题部分的试题,周周清每两周一次,为每位同学及时复习数学做好铺垫。

章章清以每章单元测验为依据,年级统一评分标准,力争全级数学水平稳中有升。

6、测验后及时总结分析,主要包括:(1)各班和全级的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

(2)哪些知识学生掌握比较好,哪些知识掌握比较差,主要存在什么问题。

(3)提出需要补救的问题和今后教学上要注意的事项。

7、认真开展课内、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评价】以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为依据,体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评价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

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恰当呈现并合理利用评价结果,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通过评价得到的信息,可以了解学生数学学习达到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帮助教师进行总结与反思,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1、评价内容:①学生自评:学生自我对照学习本册课本以来的变化,自己对自己进行评价。

内容包括:回答问题的声音、做作业的质量、上课的表现等等。

②学生互评:以小组为单位,采取推磨式的方法,让组与组之间进行互相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能否帮助组内或组间同学解决问题和提出自己的问题,是否积极参与讨论,能否对每节课的学习情况、课堂纪律和达标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不断的反思自己,查找原因,提升自己。

结合学生的组内评价评价,所有得分在学期末评选优秀个人和优秀小组用。

③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运用知识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考试成绩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平台评价。

④学校评价:可以是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学生特长的发挥,对学生进行评价。

⑤他评:指家长、社会等对学生口头的评价。

如参加社会实践后、调查等活动后对学生的口头评价。

恰当呈现并合理利用评价结果,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评价指标:①过程评价:课堂表现、作业、研究型学习②结果性评价:纸质测试3、评价方式及处理结果:①过程评价,三个方面统一指标,按等级评定②结果性评价按100制评分。

每节课争取百分之八十的达标率,未达标的同学课下重点辅导。

【课程实施所需要的条件或者资源】数学学科具有的应用的广泛性,使其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我们可以利用学科特点和便捷的科技信息辅助数学教学。

1、生活资源利用生活中、身边的基本图形使用在课堂上,增强数学的趣味性,让学生体会数学应用的广泛性。

比如本校地板砖上的“弦图”、足球图案。

也可以组织学生模拟超市的买卖,体会进价、售价、利润率等。

3、社会资源关注社会中的具体实例如:出租车收费、节约能源、三孔古建筑等社会资源,科技发展动态,收集最新科技信息,和对应的教材内容联系起来,可以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还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网络资源充分利用百度文库、中学学科网、中学数理化网、21世纪教育网和人教网等网站资源。

精选视频资源,可以使抽象的问题具体简单化,还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制作或下载配套的课件辅助课堂教学,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

5、学校资源利用图书馆资源,查阅资料,也可以给学生布置科技论文,让学生进入图书馆完成。

除了教材之外,《教师用书》等教辅资料是教学的好帮手。

在利用好教辅材料的同时,对使用的教材学会整合,做好课程的二次开发,发挥集体教研的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