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窒息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完整版)新生儿窒息挽救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完整版)新生儿窒息挽救的应急预案及程序.txt(完整版)新生儿窒息挽救的应急预案及程序目标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新生儿窒息挽救的应急预案及程序,以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及时有效地采取救治措施。
应急预案1. 迅速确定窒息的症状:面色变紫或发白、呼吸困难、无声哭声等。
2. 立即呼叫专业医疗人员:拨打急救电话(如拨打911)并告知具体情况。
3. 使新生儿保持头部低于身体的倾斜角度,促进呼吸道通畅。
4. 进行人工呼吸:将嘴对准新生儿口鼻部,用适当力度进行人工呼吸,每次按压持续1秒钟。
5. 进行心肺复苏术:如果新生儿没有心跳,进行心肺复苏术(按CPR程序进行)。
6. 在等待专业医疗人员的同时,继续进行急救措施直至新生儿得到有效的治疗。
应急程序1. 新生儿窒息事故发生后,立即通知相关人员:包括父母、医护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
2. 确保现场安全:将新生儿放置在平坦的、无障碍物的表面上,并确保周围环境没有危险因素。
3. 呼叫急救部门:拨打急救电话(如拨打911)并报告窒息情况,提供准确的位置和其他必要的信息。
4. 立即进行窒息挽救操作:按照应急预案中的步骤进行窒息挽救,确保采取恰当的急救措施。
5. 等待专业医疗人员的到达:在进行急救措施的同时,通知急救部门并等待专业医疗人员的到来。
注意事项1. 在进行窒息挽救操作时,应确保自己的安全并避免可能的交叉感染。
2. 在进行人工呼吸时,应注意力度适度,防止对新生儿造成伤害。
3. 在等待专业医疗人员到来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安抚新生儿及其家属,减轻紧张和焦虑情绪。
以上即为新生儿窒息挽救的应急预案及程序的完整版。
在窒息突发情况下,请按照上述预案和程序迅速采取行动,以确保新生儿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和挽救生命。
新生儿窒息的紧急救治步骤
新生儿窒息的紧急救治步骤在新生儿窒息紧急情况下,正确的救治步骤可以挽救生命。
本文将详细介绍新生儿窒息的紧急救治步骤,以帮助读者了解并采取合适的措施。
一、紧急情况判断及叫救援首先,在发现新生儿出现窒息迹象时,父母或照看者应立即进行判断。
如果新生儿无法呼吸、哭声微弱或消失,并出现青紫色、面色苍白,即为窒息紧急情况。
此时,应立即叫救援。
二、清除气道阻塞1. 仰卧位头后仰:将新生儿放置于平坦、安全的表面上,并将其头部向后仰。
2. 手指探查:小心地用食指和拇指打开新生儿的口腔,检查是否有任何明显阻塞物质如分泌物或异物。
3. 拍击背部:用力轻拍新生儿的背部约5次,这有助于帮助清除气道中潴留的分泌物。
三、进行人工通气如果以上步骤无效,即新生儿仍然没有呼吸,则需要进行人工通气。
以下是相关步骤:1. 恢复自主呼吸:将婴儿放置在胸肌平坦位置上并保持颈部后伸,用一只手控制其下颚,另一只手在腹部施加较轻压力以支持呼吸。
2. 进行口对口或口对鼻通气:在玩自主呼吸的同时,在新生儿口唇或口腔和您的嘴之间形成密封,通过快速而口算舒缓地吹气(约每分钟40~60次),以帮助恢复正常呼吸。
3. 使用面罩通气:若新生儿无法维持自主呼吸,可以使用适当尺寸的面罩与呼吸设备连接,并按照医护人员指示做出相应操作。
确保应用正确强度和频率的人工通气。
四、进行心肺复苏如果新生儿窒息情况仍未解决,并且无法恢复自主呼吸或心跳停止,请立即启动心肺复苏。
下面是相关步骤:1. 开始心肺复苏:在叫救援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后,开始进行心肺复苏。
2. 进行按压:采用适合的手法,在新生儿的胸骨下方进行按压,并设定正确的频率和深度。
通常情况下,每分钟进行100至120次按压,并确保每次按压能够使胸廓下陷约1/3。
3. 进行人工通气:每做30次按压后,进行两次人工通气。
确保进行正确的口对口或口对鼻通气,并观察胸廓上升以确认通气有效。
4. 持续心肺复苏:一旦急救团队到达现场,交接给专业人员,并持续进行心肺复苏措施直到情况有所改善或获得进一步医疗帮助。
小儿窒息的护理应急预案
一、目的为保障小儿患者生命安全,提高护理质量,确保在发生窒息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救治,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院儿科病房、新生儿科、急诊科等科室,适用于所有可能出现窒息的患儿。
三、组织架构1. 护理领导小组:负责应急预案的制定、实施、修订和监督。
2. 抢救小组:负责窒息患儿的现场急救和转运。
3. 护理记录小组:负责记录窒息事件的发生、处理过程及效果。
四、应急预案流程1. 识别窒息症状(1)护士应密切观察患儿呼吸、面色、意识等生命体征,一旦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
(2)护士应具备识别窒息症状的能力,如:呼吸浅快、面色发紫、意识不清等。
2. 立即进行现场急救(1)将患儿置于仰卧位,解开衣领,清除口腔、鼻腔内的异物。
(2)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保持患儿呼吸道畅通。
(3)若患儿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
3. 通知医生(1)护士应立即通知医生,报告窒息事件。
(2)医生到达现场后,与护士共同进行救治。
4. 转运患儿(1)在确保患儿安全的前提下,尽快将患儿转运至监护室或抢救室。
(2)转运过程中,护士应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畅通。
5. 护理记录(1)护士应详细记录窒息事件的发生、处理过程及效果。
(2)根据需要,填写相关表格,如:窒息事件报告表、护理记录单等。
6. 总结与改进(1)对窒息事件进行总结,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2)加强护士培训,提高护士识别窒息症状和急救技能。
(3)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应对窒息事件的能力。
五、应急预案注意事项1. 护士应熟悉窒息急救知识,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 加强与其他科室的沟通协作,确保救治工作顺利进行。
3. 在救治过程中,确保患儿安全,避免二次伤害。
4. 加强对患儿的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窒息事件。
5. 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确保其适用性和有效性。
六、附则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护理部负责解释。
如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完整版)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完整版)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应急预案及程序新生儿窒息紧急事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1、临产后如发现胎儿宫内缺氧、宫内窘迫立即向家属交代病情,同时通知二线值班医生采取适当措施纠正缺氧状态,根据具体情况尽快结束分娩。
二线值班医生接通知后10分钟到场。
2、阴道分娩准备接生时,立即通知新生儿科医生,新生儿科医生接通知后5分钟内到场并做好窒息复苏准备工作。
3、剖宫产术中估计新生儿会发生窒息者,立即通知新生儿科医生,新生儿科医生接到通知后5分钟内到达手术室,做好窒息准备工作。
4、新生儿科医生到产房或手术室后立即组织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小组,以备用。
抢救小组成员由包括新生儿科医生在内的至少3人组成,并做好分工,由新生儿科医生领导。
5、病房发生窒息护士立即抱入产房行初步复苏,同时通知产科值班医生及新生儿科医生。
6、发生新生儿窒息后,严格按窒息复苏抢救流程实施抢救。
新生儿出生5分钟仍未建立自主呼吸者,立即通知新生儿科主任到场指挥抢救。
并再次向家属交代病情。
7、窒息复苏10分钟仍未建立自主呼吸是立即通知医务科或总值班组织我院抢救小组到场。
并再次向家属交待病情。
必要时联系转院。
8、窒息复苏后新生儿转儿科进一步诊治。
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应急预案及程序【应急预案】(一)立即通知医师,组成抢救小组进行抢救。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心率<100次/分,给正压人工通气,心率<60次/分,胸外按压30秒,心率<60次/分,遵医嘱给予药物复苏,评价心率<60次/分,应配合麻醉师气管插管药物复苏,心率>60次/分,停止胸外按压,继续正压通气,如心率>100次/分,停止正压人工通气,评价皮肤颜色,四肢青紫或红润,继续观察紫绀、给氧、病情变化。
(三)准备各种抢救药物器械。
(四)复苏后,严密观察生命征及病情变化,加强保暖,做好记录。
【程序】发现患儿呼吸暂停、心率小于100次/分↓检查,呼叫医生,摆好体位,垫高头肩部1.5—2cm,置于鼻吸气位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先口后鼻↓触觉刺激,轻弹足底,轻擦后背↓。
新生儿窒息的急救处理
新生儿窒息的急救处理概述:新生儿窒息是指在出生后不久,由于呼吸道受阻或肺功能不全导致呼吸停止的严重情况。
窒息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及时有效的急救处理才能挽救新生儿的生命。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新生儿窒息的急救处理。
1. 急救前准备当发现新生儿出现窒息症状时,要迅速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急救。
在急救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 确保自身安全:确保急救环境安全,避免因紧急情况而发生危险。
- 拨打紧急电话:通知医护人员并请求专业帮助。
- 寻找适当工具:寻找合适的器具用于清除呼吸道阻塞。
2. 疏通呼吸道疏通呼吸道是新生儿窒息急救处理的首要步骤。
以下是具体操作方式:- 仰头抬颈法:轻轻托起背部和头部,使颈部稍向后仰,有助于张开呼吸道。
- 利用抽吸器进行吸引:使用专用的软管和负压设备将口腔和鼻腔内的异物抽除。
- 倒置领地法:将新生儿稳定在一只手掌上,头低脚高,让引力帮助清除呼吸道中的异物。
3. 人工呼吸如果经过疏通呼吸道后,新生儿仍无法自主呼吸,则需要进行人工呼吸。
有以下两种常用方法:- 口对口或口对鼻人工呼吸:将救援者的嘴巴紧密地覆盖住新生儿的鼻子和嘴巴,通过轻而持续的喷气来模拟自然呼吸。
每次喷气约为1秒钟。
- 无搏动心肺复苏(CPR):如果新生儿没有心跳,则需要进行胸外按压以复苏心脏功能。
按比例给予30次胸外按压和2次人工呼吸,并保持频率稳定。
4. 寻求医疗支持不论采取何种急救措施,最重要的是尽快寻求专业医疗支持。
在急救过程中,如果有第三方可以帮助,请切勿回避他们的帮助。
通过与专业医护人员的配合,能够更好地挽救新生儿的生命。
5. 预防措施窒息是一种严重的情况,因此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 孕期检查和保健:孕期定期进行产前检查,确保胎儿发育正常,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 产程管理:在分娩过程中,医生应密切监测以确保新生儿获得足够氧气和适当胎盘剥离。
- 知识普及:为准父母提供窒息急救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
结论:新生儿窒息是一种危急情况,需要迅速采取正确应对方法进行急救处理。
(完整版)新生儿窒息救治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完整版)新生儿窒息救治的应急预案及程序新生儿窒息救治的应急预案及程序目标本应急预案的目标是提供一套针对新生儿窒息的救治程序,以确保及时有效地救治患有窒息的新生儿。
应急预案步骤一:发现窒息症状如果发现新生儿出现窒息症状,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1. 将婴儿放置在坚硬而平整的表面上。
2. 调整婴儿头部,使头部稍微向后仰。
3. 快速检查婴儿口腔内是否有异物。
步骤二:实施急救措施如果确定婴儿窒息,请立即实施急救措施:1. 刺激法:用一只手轻拍婴儿的背部,以刺激其呼吸。
注意不要过度用力。
2. 口对口法:将婴儿的头稍微向后仰,将自己的嘴对准婴儿口鼻部,进行人工呼吸。
每次吹气应持续约1秒钟。
步骤三:呼叫急救服务同时,应立即呼叫急救服务,并提供以下信息:- 地址:提供准确的地址,确保急救人员能够迅速到达。
- 症状描述:清楚描述婴儿的状况,包括窒息症状的持续时间和之前所采取的急救措施。
步骤四:继续急救措施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期间,继续实施急救措施直至婴儿恢复呼吸或急救人员接手。
注意事项- 实施急救措施时要注意力量的适度,避免对婴儿身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 在实施人工呼吸时,要确保婴儿的头部稍微向后仰,以便畅通气道。
- 急救结束后,及时向医务人员提供所采取的急救措施及病情描述,以便后续处理。
以上为新生儿窒息救治的应急预案及程序,旨在提供简单且有效的救治策略。
请在实际操作中密切配合相关医务人员并严格遵守相关规定。
参考资料- 张某某. (年). 《新生儿窒息救治手册》. 电子文档版.- 新生儿窒息急救专家组. (年). 《新生儿窒息急救指南》. 电子文档版.。
新生儿窒息的急救处理
新生儿窒息的急救处理标题:新生儿窒息的急救处理引言概述:新生儿窒息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出现呼吸困难或呼吸停止的情况,是一种常见的急救情况。
正确的急救处理可以挽救新生儿的生命,因此家长和医护人员需要了解如何应对这种紧急情况。
一、判断新生儿是否窒息1.1 观察呼吸情况:正常新生儿每分钟呼吸次数在40-60次,若呼吸次数明显减少或呼吸急促,可能是窒息的表现。
1.2 观察面色:窒息的新生儿可能出现面色苍白或发紫的情况,需及时处理。
1.3 观察嘴唇和指甲床:若出现发绀现象,可能是窒息的征兆。
二、急救处理步骤2.1 立即通风:将新生儿置于平坦硬表面上,清除口腔内的异物,采用人工呼吸进行通风。
2.2 胸外按压:若新生儿无呼吸或心跳,可进行胸外按压,按压位置在胸骨下1/3处。
2.3 寻求医疗帮助:在进行急救处理的同时,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将新生儿送往医院急救。
三、注意事项3.1 避免过度通风:通风时要注意力度和频率,避免过度通风导致肺损伤。
3.2 避免过度按压:胸外按压时要注意力度和频率,避免过度按压导致肋骨骨折。
3.3 保持冷静:急救处理时要保持冷静,避免慌乱造成处理不当。
四、复苏成功后的护理4.1 观察呼吸和心跳:复苏成功后要继续观察新生儿的呼吸和心跳情况,确保稳定。
4.2 保持体温:保持新生儿的体温稳定,避免出现低体温情况。
4.3 定期复查:定期复查新生儿的生命体征,确保康复情况良好。
五、预防措施5.1 定期产检:孕期定期进行产检,确保胎儿健康,减少窒息的发生。
5.2 学习急救知识:家长和医护人员应学习新生儿窒息的急救处理知识,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处理。
5.3 定期培训:定期参加急救培训课程,提升急救处理能力,保障新生儿的安全。
结论:新生儿窒息是一种常见的急救情况,正确的急救处理可以挽救生命。
家长和医护人员应了解窒息的症状和急救处理方法,提高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确保新生儿的健康与安全。
新生儿窒息的应急预案及处置流程
一、引言新生儿窒息是指出生后1分钟内无自主呼吸或呼吸抑制,导致全身缺氧、酸中毒,严重时可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
为保障新生儿生命安全,提高医护人员救治水平,特制定本预案。
二、组织架构1. 成立新生儿窒息应急救治小组,由儿科、新生儿科、产科、麻醉科、护理部等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
2. 小组职责:(1)制定新生儿窒息应急预案及处置流程;(2)定期组织培训和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应急救治能力;(3)负责新生儿窒息病例的救治、会诊和协调工作;(4)总结经验,不断优化救治流程。
三、应急预案1. 初步评估(1)立即评估新生儿窒息程度,判断是否为轻度、中度或重度窒息;(2)观察新生儿面色、心率、呼吸、肌张力等生命体征;(3)判断窒息原因,如羊水吸入、脐带绕颈、产程异常等。
2. 初步复苏(1)将新生儿置于预热辐射保温台上,保持温暖;(2)清理呼吸道,先口后鼻(必要时气管插管);(3)摆正体位,肩部垫高3厘米,呈鼻吸气位;(4)必要时给予吸氧;(5)评价呼吸、心率、肤色,根据评价结果采取相应措施。
3. 进一步复苏(1)如有自主呼吸,心率>100次/分,肤色红润,继续给予支持护理,加强病情监测;(2)呼吸暂停或心率<100次/分,肤色青紫,立即给予气囊面罩正压人工呼吸;(3)无自主呼吸或呼吸微弱,心率<60次/分或介于60-80次/分无上升,肤色青紫,需实行胸外心脏按压。
4. 专科救治(1)如新生儿窒息原因明确,如羊水吸入、脐带绕颈等,需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共同救治;(2)如新生儿窒息原因不明,需请新生儿科、儿科专家会诊,明确诊断及治疗方案。
5. 生命体征监测(1)持续监测新生儿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2)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6. 转诊(1)如新生儿窒息病情严重,需转诊至上级医院;(2)转诊过程中,确保新生儿生命体征稳定,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四、处置流程1. 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治小组;2. 对新生儿进行初步评估,判断窒息程度;3. 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初步复苏;4. 如新生儿窒息程度加重,进行进一步复苏;5. 如需专科救治,请相关科室会诊;6. 持续监测新生儿生命体征,调整治疗方案;7. 如需转诊,确保新生儿生命体征稳定,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新生儿窒息的应急预案及护理流程
新生儿窒息的应急预案及护理流程
㈠应急预案
1、通畅气道、建立呼吸:立即清除口、鼻、咽及气道分泌物。
拍打足底和摩擦患儿背部,使呼吸出现。
2、正压通气:如无自主呼吸或心率每分钟小于100次,立即用复苏器加压给氧,通气频率每分钟40~60次,呼吸比1:2,氧流量每分钟大于5L。
如仍无规律呼吸或心率每分钟小于100次,须进行气管插管正压通气。
3、恢复循环:胸外心脏按压,维持正常循环,按压频率每分钟120次,按压深度1.5~2cm。
4、药物治疗:建立静脉通路,保证药物应用。
5、复苏后加强监护,将患儿放在保暖台上,温热毛巾擦干全身,减少散热,摆好体位,肩部垫高2~2.5cm,使颈部轻微伸仰。
认真观察并做好相关记录。
6、整个治疗护理过程中注意患儿保暖,维持肛温在36.5~37℃。
㈡护理流程
新生儿窒息值班护士立即报告医师,积极配合治疗
通畅气道、立即清除口、鼻、咽及气道分泌物
感觉刺激、正压通气、胸外心脏按压
建立静脉通道,保证药物治疗
复苏后加强监护,认真观察并做好相关记录。
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应急预案
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应急预案引言概述:新生儿窒息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无法正常呼吸或呼吸不足的情况,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为了应对这一紧急情况,医疗机构和护理人员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新生儿窒息复苏应急预案,以确保及时有效的救治。
本文将从六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应急预案。
正文内容:1. 紧急呼叫和通知1.1 立即呼叫专业医疗人员,如儿科医生或护士,通知窒息情况的紧急性。
1.2 同时通知其他相关人员,如呼吸治疗师、麻醉师等,以确保相关人员能够及时到达现场。
2. 判断窒息原因2.1 观察新生儿的呼吸状况,判断窒息的原因是阻塞还是呼吸系统故障。
2.2 如果是阻塞引起的窒息,采取适当的措施,如清除口鼻分泌物或异物。
2.3 如果是呼吸系统故障引起的窒息,需进一步评估病情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
3. 快速开放气道3.1 将新生儿的头稍后仰,使气道畅通。
3.2 使用吸痰器或吸引管清除口鼻分泌物。
3.3 如有需要,采用喉罩或气管插管等方法确保气道通畅。
4. 人工呼吸4.1 对于无法自主呼吸的新生儿,进行人工呼吸,采用面罩或气管插管等方法。
4.2 注意呼吸频率和深度,确保新生儿获得足够的氧气。
4.3 在呼吸过程中,观察胸廓的起伏情况,以判断人工呼吸的效果。
5. 心肺复苏5.1 如新生儿出现心跳骤停,需要进行心肺复苏。
5.2 进行胸外按压,以恢复心脏的正常功能。
5.3 同时进行人工呼吸,以保证氧气供应。
6. 监测和转运6.1 在复苏过程中,持续监测新生儿的心率、呼吸和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6.2 如情况稳定,及时转运到儿科重症监护室等专业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治疗。
6.3 在转运过程中,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维持体温和监测生命体征。
总结: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应急预案是确保及时有效救治的重要措施。
通过紧急呼叫和通知、判断窒息原因、快速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心肺复苏和监测转运等六个大点的详细阐述,可以帮助医疗机构和护理人员在窒息紧急情况下迅速采取正确的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新生儿的生命安全。
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应急预案
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应急预案标题: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应急预案引言概述: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及时有效的复苏措施对挽救新生儿生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应急预案,帮助家长和医护人员在紧急情况下正确处理。
一、识别窒息症状1.1 呼吸困难:新生儿窒息时呼吸急促、浅表、无规律。
1.2 皮肤颜色变化:窒息时新生儿皮肤可能变得苍白或发紫。
1.3 氧饱和度下降:使用氧饱和度监测仪可以帮助确认窒息症状。
二、紧急处理措施2.1 保持呼吸道通畅:将新生儿平躺,清除口腔内异物,头部稍后仰。
2.2 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在呼吸暂停情况下,可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每分钟100-120次。
2.3 人工呼吸:使用面罩或气管插管进行人工呼吸,每分钟20-30次。
三、使用AED除颤仪3.1 AED除颤仪操作:在窒息引起心脏骤停时,使用AED除颤仪进行除颤。
3.2 除颤仪电极安放:将电极粘贴在新生儿胸部,按照AED仪器指示进行操作。
3.3 遵循AED提示:根据AED仪器提示进行心脏除颤操作,保持周围环境安静。
四、就医转诊4.1 及时就医:在进行紧急处理后,及时将新生儿转至医院急救科进行进一步治疗。
4.2 医护人员协助:在转诊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新生儿病情变化,随时调整处理方案。
4.3 专业医疗团队:在医院急救科,新生儿将得到专业医疗团队的全方位救治。
五、预防措施与复查5.1 家庭安全教育:家长应接受新生儿窒息的预防和应急处理培训。
5.2 定期复查:定期带新生儿进行体检,及时发现潜在健康问题。
5.3 预防措施:避免新生儿窒息的常见原因,如窒息性疾病、窒息性意外等。
结语:新生儿窒息是一种紧急情况,正确的应急预案和处理措施至关重要。
家长和医护人员应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以确保新生儿在窒息情况下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希望本文能为读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和指导。
新生儿窒息的应急预案
六、预案的修订与更新
1.根据临床实践、医学研究及政策法规变化,定期对本预案进行修订与更新。
2.修订后的预案经相关部门审核批准后,及时向全体医护人员进行培训与宣传。
七、附则
1.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本预案解释权归医疗机构新生儿科、产科及儿科等相关科室。
新生儿窒息的应急预案
一、预案目的
为及时、有效地应对新生儿窒息,降低新生儿窒息导致的死亡率及致残率,保障新生儿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预案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各级医疗机构新生儿科、产科及儿科等相关科室。
三、窒息风险评估
1.高危因素:孕期母亲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疾病;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羊水污染;过期产、早产;分娩过程中使用产钳、胎吸等助产措施;胎盘功能减退等。
2.评估方法:结合高危因素、孕期检查结果、分娩过程及新生儿出生情况,对新生儿窒息风险进行综合评估。
四、应急处理流程
1.新生儿出生后,立即进行初步评估,判断有无窒息迹象。
2.如有窒息迹象,立即进行以下处理:
a.保持呼吸道通畅:采用新生儿复苏气囊、吸痰器等设备,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b.氧气吸入:给予纯氧吸入,流量为5-6升/分钟。
3.如有与本预案相抵触的规定,以本预案为准。
(以下空白)
特殊应用场合及增加的条款:
1.高海拔地区新生儿窒息应急预案
-增加条款:针对高海拔地区的特殊性,应增加氧气供应保障措施,确保在新生儿窒息复苏过程中有足够的氧气供应。
-详细说明:在高海拔地区,氧气稀薄,新生儿窒息时对氧气的需求更为迫切。预案中应明确氧气瓶储备量、氧气供应设备检查频率以及应急情况下的氧气供应流程。
(完整版)婴儿窒息抢救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完整版)婴儿窒息抢救的应急预案及程序婴儿窒息抢救的应急预案及程序目标本文档的目标是提供婴儿窒息抢救的应急预案及程序,以保障婴儿在窒息情况下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窒息的定义婴儿窒息是指由于呼吸道阻塞导致婴儿无法正常呼吸的紧急情况。
常见的窒息原因包括窒息物堵塞气道、窒息物压迫气道等。
应急预案及程序以下是针对婴儿窒息抢救的应急预案及程序:1. 紧急呼叫急救车辆:在发现婴儿窒息的情况下,立即拨打当地紧急救护电话,通知急救人员并提供详细的地址和病情描述。
2. 进行背部拍击:如果婴儿仍有部分呼吸能力,可采取背部拍击的方式,帮助婴儿排除窒息物。
方法是将婴儿平躺在手臂上,头低于身体,用掌心给背部轻拍5次。
如果拍击后仍无效,继续下一步措施。
3. 进行人工呼吸:如果婴儿已经完全窒息,需要进行人工呼吸来维持呼吸。
首先将婴儿平躺在坚硬的表面上,仰头使气道畅通,然后用嘴对嘴的方式进行人工呼吸。
每次呼吸持续时间应为1秒,频率为每分钟10-12次。
注意观察婴儿胸部是否明显起伏,确认呼吸恢复正常。
4. 不要试图用手指或其它工具去拨除婴儿的窒息物,以免进一步堵塞气道。
5. 继续急救步骤直到急救人员到达:在进行背部拍击和人工呼吸期间,继续观察婴儿的呼吸情况,保持急救动作直到急救人员到达现场。
注意事项- 婴儿窒息抢救需要专业急救人员进行,不擅自随意尝试。
- 为了提高救护效果,应定期参加婴儿窒息抢救培训。
- 在窒息抢救过程中要保持冷静,专注于急救步骤的执行,并尽快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以上是婴儿窒息抢救的应急预案及程序,请按照实际情况进行操作,并尽快寻求专业医疗机构的帮助。
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应急预案
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应急预案一、背景介绍新生儿窒息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无法正常呼吸,导致氧气供应不足,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为了及时应对新生儿窒息情况,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至关重要。
二、目的本应急预案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在新生儿窒息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采取正确的措施,保证新生儿的生命安全。
三、应急预案内容1. 预案启动条件- 新生儿出生后无法正常呼吸;- 新生儿面色发绀,呼吸困难,无法哭声;- 新生儿呼吸急促或呼吸停止。
2. 应急响应流程步骤一:发现新生儿窒息情况- 由产房护士或医生负责观察新生儿的呼吸情况;- 如发现新生儿窒息,立即向值班医生报告。
步骤二:呼叫急救人员- 值班医生立即呼叫急救人员,并告知窒息新生儿的情况;- 提供详细的地址和联系方式。
步骤三:紧急处理- 将窒息新生儿放置在平坦而坚固的表面上;- 拍打新生儿的背部,以刺激呼吸;- 如无效,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步骤四:急救措施- 进行人工呼吸:用两根手指轻轻按压新生儿的鼻孔,用嘴对新生儿的嘴进行呼吸;- 如新生儿仍无呼吸,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每30次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 继续急救直到急救人员到达现场。
3. 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 所有产房医生和护士需要接受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培训,包括窒息的识别和急救措施的正确操作;- 定期组织演练,以保证医务人员的应急反应能力和操作技能。
四、应急预案的评估和改进- 定期评估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进;- 收集新生儿窒息复苏的相关数据,分析应急预案的执行情况,提出改进建议。
五、应急预案的宣传- 向产妇和家属宣传新生儿窒息的危害性和应急预案的重要性;- 提供相关宣传资料,如海报、宣传册等。
六、应急预案的责任分工- 产房护士和医生负责观察新生儿窒息情况,并及时报告;- 值班医生负责呼叫急救人员和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急救人员负责到达现场进行进一步的救治。
七、应急预案的执行和监督- 应急预案的执行由产房医务人员和急救人员负责;- 监督应急预案的执行情况,并进行记录和总结。
新生儿窒息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新生儿窒息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应急预案:(一)初步复苏1、将新生儿放在预热的辐射保温台上。
2、摆正体位,肩押部垫高3厘米,呈鼻吸气位。
3、清理呼吸道,先口后鼻(必要时气管插管)。
4、擦干全身,给予刺激,重新摆正体位,肩押部垫高3厘米,呈鼻吸气位。
5、必要时给氧。
6、评价呼吸、心率、肤色,根据评价结果采取措施。
(1)如有自主呼吸,心率》100次/分,肤色红润,继续给予支持护理,加强病情监测。
(2)呼吸暂停或心率《100次/分,肤色青紫,立即给予气囊面罩正压人工呼吸。
(二)气囊面罩正压人工呼吸1、选择气囊,接上氧源,选择合适型号的面罩。
2、检查气囊(压力、减压阀、性能等)。
3、站在新生儿的一侧或头部,将新生儿的头部摆正到鼻吸气位。
4、将气囊和面罩放置在新生儿面部,查气道密闭性(用正确压力通气2-3次,观察胸廓扩张情况)。
5. 100%氧开始气囊面罩正压人工呼吸30秒后,评价:(1)有自主呼吸,心率>100次/分,肤色红润,可停止加压给氧,并给予触觉刺激,使其大声啼哭后,继续给予支持护理,加强病情监测。
(2)无自主呼吸或呼吸微弱,心率<60次/分或介于60-80次/分无上升,肤色青紫,需要实行胸外心脏按压。
(三)胸外心脏按压1、手的正确位置在胸骨下1/3处(两乳头连线中点下方)2、双指法(用中指和食指或无名指指尖,垂直压迫)3、拇指法(两拇指可并排放置或重叠,拇指第1节应弯曲,垂直压迫,双手环抱胸廓支撑.4、压迫深度为前后胸直径1 /3,放松时指尖或拇指不离开胸骨,下压时间应稍短于放松时间,节奏每秒按压3次呼吸1次,频率为120次/分.s. 30秒胸外按压后,评价:(1)心率>80次/分,停止胸外心脏按压继续人工呼吸,如有自主呼吸,肤色红润,可停止加压给氧改为常压给氧,送入新生儿病房继续护理,与当班护士交接、记录.(2)心率<60次/分或介于60-80次/分无上升,无自主呼吸或呼吸微弱,肤色青紫,重新开始胸外心脏按压,并进行气管插管和使用药物。
(完整版)新生儿窒息抢救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完整版)新生儿窒息抢救的应急预案及程序新生儿窒息抢救的应急预案及程序1. 简介本文档介绍了新生儿窒息抢救的应急预案及相关程序。
窒息是新生儿常见的突发状况之一,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对患儿的生命至关重要。
2. 抢救原则针对新生儿窒息抢救,应遵循以下原则:- 快速反应:抢救者应迅速反应,立即启动抢救程序。
- 全面评估:对患儿进行全面的身体评估,确定窒息的程度和原因。
- 确保通气:确保患儿的气道通畅,保证正常的呼吸。
- 保证血液氧合:采用湿化氧、呼气末正压等手段改善患儿的血液氧合状况。
- 及时转诊:如果情况无法控制或需要进一步处理,应及时转诊至专科医院。
3. 抢救步骤步骤一:建立通畅气道确保患儿的气道通畅,包括以下操作:1. 将患儿平放在硬板床上,头部后仰15度。
2. 轻抚患儿的背部,促使呼吸道内积聚的液体排出。
3. 使用抢救仪器或手指清除气道内的异物。
步骤二:人工呼吸如患儿无自主呼吸,需进行人工呼吸,具体操作如下:1. 用干净的手或纱布撑开患儿的下颌。
2. 给予2次每次1-2秒的人工呼吸,每次间隔不超过3秒。
3. 观察患儿的胸部是否有起伏,确认呼吸道通畅。
步骤三:心脏挤压如患儿仍未恢复自主呼吸或心跳,需进行心脏挤压,具体操作如下:1. 将患儿平放在硬板床上,保持气道通畅。
2. 确保抢救者双手干燥,用两个手指找到患儿胸骨下缘。
3. 给予每分钟100~120次的心脏按压,每次按压深度约3-4厘米。
4. 抢救器械和药物根据实际情况,可能需要以下抢救器械和药物进行辅助抢救:- 抢救器械:呼吸面罩、呼吸囊、气管插管工具等。
- 抢救药物:肾上腺素、氨茶碱、红细胞悬液等。
5. 抢救结束和后续处理当患儿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后,应及时将其转至专科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和观察。
抢救结束后,需要做好相关记录和报告,并及时向家属说明抢救情况和建议。
6. 培训和演练为了提高医护人员的应急抢救能力,应定期组织新生儿窒息抢救培训和演练活动。
新生儿窒息的急救处理
新生儿窒息的急救处理一、概述新生儿窒息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无法正常呼吸,导致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
窒息是新生儿最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死亡。
因此,对于新生儿窒息的急救处理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新生儿窒息的急救处理步骤及注意事项。
二、急救处理步骤1. 确认窒息当新生儿出生后未能立即哭声响亮,面色发绀,呼吸困难或无法呼吸时,应首先判断是否存在窒息。
观察新生儿呼吸动作、面色、肢体活动等,以确定窒息的存在。
2. 呼叫急救在确认新生儿窒息后,应立即呼叫急救。
告诉急救人员情况的严重性,以便他们能够尽快赶到现场提供进一步的医疗救助。
3. 保持通气道通畅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之前,需要保持新生儿的通气道通畅。
将新生儿放置在平坦的硬表面上,头部稍微后仰,以保持气道通畅。
可以轻轻清除口腔和鼻腔中的分泌物,但要避免使用任何尖锐物品,以免伤及婴儿。
4. 进行人工呼吸如果新生儿没有自主呼吸或呼吸非常弱,需要进行人工呼吸。
首先,将婴儿的口鼻部分清洁干净,然后用自己的嘴覆盖住婴儿的口鼻,轻轻吹气,使胸部抬起。
每次吹气后,观察胸部是否下降,以确保呼吸顺畅。
5. 进行心肺复苏如果新生儿没有心跳或心跳非常弱,需要进行心肺复苏。
首先,将婴儿放置在坚硬且平坦的表面上,将两只手的指尖放在胸骨下缘,用力按压胸部约1.5-2厘米的深度,并保持每分钟100-120次的频率。
按压与吹气交替进行,直到急救人员到达。
6. 等待急救人员到达在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的同时,需要等待急救人员到达。
他们会提供更专业的医疗救助,包括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等设备。
三、注意事项1. 确保自身安全在进行急救处理时,要确保自身的安全。
避免受到任何伤害,例如避免与尖锐物品接触,避免过度用力导致婴儿骨折等。
2. 保持冷静在窒息急救处理过程中,要保持冷静。
紧张和恐慌可能会干扰急救过程,因此要尽量保持镇定,以便能够有效地进行急救处理。
3. 尽快呼叫急救当发现新生儿窒息时,应尽快呼叫急救。
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应急预案
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应急预案引言概述:新生儿窒息是指婴儿在出生后无法正常呼吸或者呼吸不足的情况。
这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及时采取应急预案来保证婴儿的生命安全。
本文将介绍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应急预案,以匡助家长和医护人员在紧急情况下正确应对。
一、快速评估婴儿的呼吸状况1.1 观察呼吸频率:正常新生儿的呼吸频率为每分钟40-60次。
如果婴儿呼吸频率低于40次或者高于60次,可能存在窒息的风险。
1.2 检查呼吸深度:观察婴儿的胸部起伏情况,正常情况下应该有规律的起伏。
如果婴儿的呼吸深度不足或者没有胸部起伏,可能存在窒息的情况。
1.3 注意呼吸声音:正常情况下,婴儿的呼吸声应该是轻微的,没有异常声音。
如果听到婴儿呼吸难点、哮鸣声或者喘息声,可能需要进行窒息复苏。
二、采取紧急措施2.1 及时通知医护人员:在发现婴儿窒息的情况下,首先要即将通知医护人员,以便他们提供专业的救助。
2.2 采取刺激措施:可以轻轻拍打婴儿的背部,或者用湿毛巾轻拭婴儿的脸部,以刺激婴儿的呼吸反应。
2.3 采取人工呼吸:如果婴儿没有呼吸,可以采取人工呼吸的方法。
将婴儿平放在坚硬的表面上,控制好头部的位置,然后用嘴对婴儿的口鼻进行呼吸。
三、进行心肺复苏3.1 检查心跳:在进行心肺复苏之前,需要检查婴儿是否有心跳。
可以通过触摸颈动脉或者听心音的方式来判断。
3.2 进行胸外按压:如果婴儿没有心跳,需要进行胸外按压。
将婴儿平放在坚硬的表面上,用手指放在胸骨下方,用力按压胸骨,保持每分钟100-120次的频率。
3.3 采取人工呼吸:在进行胸外按压的同时,需要进行人工呼吸。
用嘴对婴儿的口鼻进行呼吸,每次呼吸持续1-2秒,保持每分钟30次的频率。
四、等待专业救援4.1 继续进行心肺复苏:在等待专业救援的过程中,需要继续进行心肺复苏,直到医护人员到达现场。
4.2 保持婴儿体温:在进行复苏的同时,要注意保持婴儿的体温,可以用毯子或者温水瓶等方式来保暖。
4.3 提供心理支持:在紧急情况下,家长可能会感到焦虑和恐慌,需要提供心理支持,保持镇静和镇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窒息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生效日期:2012 年06月01 日
修订日期:年月日
应急预案:
(一)初步复苏
1、将新生儿放在预热的辐射保温台上。
2、摆正体位,肩押部垫高3 厘米,呈鼻吸气位。
3、清理呼吸道,先口后鼻(必要时气管插管) 。
4、擦干全身,给予刺激,重新摆正体位,肩押部垫高 3 厘米,呈鼻吸气位。
5、必要时给氧。
6、评价呼吸、心率、肤色,根据评价结果采取措施。
(1) 如有自主呼吸,心率》100 次/分,肤色红润,继续给予支持护理,加强病情监测。
(2) 呼吸暂停或心率《100 次/分,肤色青紫,立即给予气囊面罩正压人工呼吸。
(二)气囊面罩正压人工呼吸
1、选择气囊,接上氧源,选择合适型号的面罩。
2、检查气囊(压力、减压阀、性能等) 。
3、站在新生儿的一侧或头部,将新生儿的头部摆正到鼻吸气位。
4、将气囊和面罩放置在新生儿面部,查气道密闭性(用正确压力通气2-3 次,观察
胸廓扩张情况) 。
5. 100%氧开始气囊面罩正压人工呼吸30 秒后,评价:
(1) 有自主呼吸,心率〉100次/分,肤色红润,可停止加压给氧,并给予触觉刺激,使其大声啼哭后,继续给予支持护理,加强病情监测。
(2) 无自主呼吸或呼吸微弱,心率V 60次/分或介于60-80次/分无上升,肤色青紫,需要实行胸外心脏按压。
(三)胸外心脏按压
1 、手的正确位置在胸骨下1/3 处(两乳头连线中点下方)
2、双指法(用中指和食指或无名指指尖,垂直压迫)
3、拇指法(两拇指可并排放置或重叠,拇指第 1 节应弯曲,垂直压迫,双手环抱胸廓支撑.
4、压迫深度为前后胸直径1 /3,放松时指尖或拇指不离开胸骨,下压时间应稍短于放松时间,节奏每秒按压 3 次呼吸 1 次,频率为120 次/分.
s. 30 秒胸外按压后,评价:
(1) 心率〉80次/分,停止胸外心脏按压继续人工呼吸,如有自主呼吸,肤色红润,可停止加压给氧改为常压给氧,送入新生儿病房继续护理,与当班护士交接、记录.
(2) 心率V 60次/分或介于60-80次/分无上升,无自主呼吸或呼吸微弱,肤色青紫,重新开始胸外心脏按压,并进行气管插管和使用药物。
(四)气管插管
1 、气管插管指征:
(1 )需要气管内吸引清除胎粪时;
(2) 气囊面罩人工呼吸无效或要延长时;
(3) 经气管注入药物时;
(4) 特殊复苏情况,如先天性AA 病或超低出生体重儿。
2、选择合适型号的镜片( 1 号足月儿用,0 号早产儿用
3、选择正确的气管导管.
内径 2.5mm- v 1000g, v 28w
内径 3.0mm-1000-2000g, 28-34w
内径 3.5mm-2000-3000g, 34-38w
内径 4.0mm- > 3000g > 38w
4、整个操作要求在20S 内完成并常规作1 次气管吸引。
(五)药物治疗肾上腺素、碳酸氢钠、纳洛酮遵医嘱执行。
(六)评价复苏过程中随时评价新生儿的皮肤、呼吸、心率、喉反射、肌张力,为确定进一步的抢救措施提供依据。
处理流程:
保温一摆好体位(鼻吸气位),先口后鼻,清理呼吸道一擦干全身一触觉刺激一重新摆正体位,肩部垫高 3 厘米一必要时给氧—评价呼吸、心率和肤色一有呼吸,心率
> 1 00次/分,肤色红润,送入新生儿病房支持护理(呼吸、心跳暂停立即予心肺复苏)
新生儿烫伤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生效日期:2012 年06 月01 日
修订日期:年月日
应急预案:
1 、护士巡视中一旦发现新生儿烫伤,立即报告当班医生和护士长。
2、烫伤的处理原则是立即降低烫伤部位的中心温度和止痛,具体措施:遵医嘱在烫伤部位涂烧伤湿润膏,纱布覆盖,使用绷带加压包扎,以防渗出起泡,纱布覆盖使用绷带加压包扎烫伤部位,使用冰袋冷敷24h 降低温度。
3、根据医嘱治疗:烫伤局部如有水泡产生,可使用安尔碘消毒局部皮肤,再用无菌针筒抽尽泡内渗液,然后涂上烧伤湿润膏,无菌纱布覆盖,每天换药至痊愈。
4、烫伤局部如有皮肤破损发生,可用 1 %碘胺啥咤银霜或其他有效局部抗菌药物换药
直至痊愈。
5、及时上报质控办。
处理流程:婴儿烫伤一立即报告当班医生和护士长一遵医嘱处理一解除烫伤的原因,提高并改进护理措施和设施设备,避免类似事情再次发生一上报质控办
新生儿坠床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生效日期:2012 年06月01 日修订日期:年月日
应急预案:
1、意识不清并躁动的患儿应加床档。
2、床上活动频繁并躁动的患儿应加约束带,经常检查皮肤,避免对患儿造成损伤。
3、一旦发生坠床时,护士应立即到患儿身边并做好安抚,通知医生查看患者全身状况和局部受伤情况,及时处理.
4、配合医生对患儿进行检查,根据伤情遵医嘱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
5、及时上报质控办,了解坠床的原因,提高并改进护理措施和设施设备,避免类似事情再次发生.
处理流程:
意识不清并躁动的患儿应加床档一床上活动频繁并躁动的患儿应加约束带,经常检查皮肤-+一旦出现立即告知医生给予必要的处理措施一上报质控办一准确记录病情变化,认真做好交接班
新生儿丢失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生效日期:2012 年06月01 日修订日期:年月日
应急预案:
1、保持好病房的秩序,对可疑人员进行询问。
2、加强巡视,做好安全工作,随手关门,经常检查门窗。
、一旦发现患儿丢失,做好现场保护工作.、通知保卫科,协助做好侦破工作.
处理流程:患儿丢失一做好现场保护一通知保卫科,协助做好侦破工作
小儿惊厥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生效日期:2010 年10月01 日
修订日期:2012 年03月01 日
应急预案:
1、值班护士按要求巡视病房,注意观察患儿病情变化(特别是有既往惊厥史患儿)及时采取抢救措施。
2、发现有惊厥迹象或者已发生惊厥的患儿时,应立即松解患儿衣扣,去枕仰卧,头偏向一侧,将舌轻轻向外牵拉,同时请其他人员呼叫值班医生。
3、将缠有纱布的压舌板或开口器放入上下臼齿间,以防舌咬伤,同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4、给予吸氧,备好吸痰器及急救药品等,配合医生实施抢救。
5、保持静脉通路通畅,以便遵医嘱迅速给药。
6、注意安全,设床档,必要时给予约束带约束。
7、保持安静,减少一切不必要的操作及刺激。
8、高热时采取物理降温。
9、参加抢救人员密切配合,严格查对,及时做好各项记录,并做好与家属的沟通、安慰等心理护理工作。
10、抢救结束后6 小时内据实记录抢救过程。
处理流程:-发现患儿惊厥先兆或惊厥时‘患儿平卧,头偏向一侧解开衣领、衣扣‘通知医生一将压舌板放置于上下臼齿之间,给予吸氧,备好抢救物品配合抢救、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生命体征,采取相应措施,注意安全,防止坠床及碰伤一安慰患儿,告知家属,记录抢救过程
患儿发生呛奶等窒息时的应急预案
1. 各班检查负压吸引装置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并且护理人员要随身备小儿一次性吸痰器一付,以便急用。
2. 当患儿发生窒息时,立即将患儿取侧身头低位,给予拍背,使吸入呼吸道的奶汁或痰液排出,同时配合使用一次性吸痰器予清理呼吸道,并请旁人通知其他医务人员。
3. 其他医护人员应迅速备好负压吸引用品(吸痰盘)和吸氧用品,必要时给窒息患儿行负压
吸引和给氧。
4. 当患儿发生神志不清,呼吸、心跳停止时,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心外按压、加压给氧等复苏抢救,必要时行气管插管,遵医嘱给予抢救用药,直至患儿恢复自主呼吸与心跳。
5. 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神志和瞳孔变化,必要时行心电监护。
6. 抢救结束后6 小时内据实准确的记录抢救过程。
7. 待患儿病情平稳后分析了解引起窒息的原因,对于呛奶引起的窒息应指导家属掌握正确喂奶方法。
8. 呼吸道分泌物多的患儿要多翻身拍背,痰液粘稠者遵医嘱雾化后予拍背吸痰,平时要指导家长如何观察患儿正常的面色与呼吸。
应急程序立即清理呼吸道、给氧T通知医生T继续抢救T观察生命体征T记录抢救过程T 加强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