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子罕篇原文及翻译
论语子罕篇的主要内容
论语子罕篇的主要内容
《论语·子罕》是春秋战国的语录体散文,共包括31章,涉及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孔子弟子对其师的议论,还记述了孔子的某些活动。
其中著名的文句有:"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本篇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思考和学习的相辅相成;明确目标的重要性,要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并坚持目标;知行合一的理念,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和技能;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倾听他人意见并从中吸取有益信息;言行一致的原则,做到言出必行,赢得别人信任和尊重等。
新教材高二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论语》十二章原文+重点字词、文言现象+翻译+把关题
新教材高二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论语》十二章原文+重点字词、文言现象+翻译+把关题新教材高二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论语》十二章原文+重点字词、文言现象+翻译+把关题子曰:“譬如为山(用土堆山),未成一篑(装土用的竹筐),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填平洼地),虽覆(倒)一篑,进,吾往也。
”《子罕》子曰:“知(通“智”,智慧)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一、原文颜渊问仁。
子曰:“君子食(名作动,吃饭)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靠近)有子曰:“克(约束)己复礼为仁。
一日(一旦)克己复礼,天下归(称赞)仁焉。
为仁道而正(使动,使……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由己,而由人乎哉?”子曰:“人而(如果)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颜渊曰:“请问其目(细则)?”子曰:“朝闻(听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子曰:“非礼(名动,符合礼制)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子曰:“君子喻(明白)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颜渊曰:“回虽不敏(聪明),请事(付诸行动)斯语矣。
”子曰:“见贤(形作名,贤人)思齐(形作动,看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反省)也。
”《颜渊》子贡问曰:“有一言(字)而可以终身行(奉行)之者乎?”《里仁》子曰:“其(大概)‘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虚饰、浮夸)。
文质彬彬(配合适当的样子),然子曰:“小子何莫(不)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近)后君子。
”《雍也》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胸怀宽广),任重而道远。
仁(名状,把“仁”)以为己二、字词+句型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停止),不亦远乎?”《泰伯章》(一)通假字(5)虽多忌克(妒忌刻薄)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通“智”,智慧)(四)古今异义(二)词类活用1.文质彬彬古义:配合适当的样子今义:文雅貌1.君子食无求饱(名作动,吃饭)2.就有道而正焉(使动,使……正)3.见贤思齐焉(形作名,贤人;形作动,看齐)4.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名状,把“仁”)5.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名动,符合礼制)(三)一词多义1.克(1)克己复礼(约束)(2)克终者盖寡(能够)(3)既克,公问其故(战胜)(4)克期完成(限定)2.1.2.3.4.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古义:一个字今义:一句话(五)特殊句型判断句(1)止,吾止也。
《论语》原文及翻译
《论语》原文及翻译《论语》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经典著作,它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包含丰富的思想和道德准则,对中国的文化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现代,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读过《论语》,无论是在学校还是自学的过程中。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探讨《论语》的原文及翻译,并解析其中的精髓。
《论语》的原文《论语》共有20篇,包含了多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涵盖了一个不同的主题。
下面是《论语》中的一些著名语录和对应的原文:1.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里仁篇》)2.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学而篇》)3.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卫灵公篇》)4.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子罕篇》)5.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颜渊篇》)6.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篇》)7.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颜渊篇》)8. 吾日三省吾身。
(《卫灵公篇》)《论语》的翻译《论语》的翻译遵循了汉英对照的方式,以传达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和教育观念。
下面是对上述原文的翻译:1.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翻译:Isn't it delightful to have friends coming from distant quarters?2.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翻译:When you see a good person, think of becoming like her/him. When you see someone not so good, reflect on your own weak points.3.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翻译:If your plan is for one year, plant rice. If your plan is for ten years, plant trees. If your plan is for 100 years, educate humanity.4.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子罕篇原文及翻译
论语子罕篇原文及翻译1、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译文:孔子很少(主动)谈论功利,却相信天命、赞许仁德。
2、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
”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译文:达巷里有人说:“孔子真是伟大啊!学问广博,可惜没有使他树立名声的专长。
”孔子听了这话,对弟子们说:“我干什么好呢?是去驾马车呢,还是去当射箭手呢?我还是驾马车吧!”3、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
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
”译文:孔子说:“用麻线来做礼帽,这是合乎礼的;如今用丝来制作礼帽,这样省俭些,我赞成大家的做法。
臣见君,先在堂下磕头,然后升堂磕头,这是合乎礼节的;现在大家都只是升堂磕头,这是倨傲的表现。
虽然违反了大家的做法,我还是主张要先在堂下磕头。
”4、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译文:孔子杜绝了四种毛病:不凭空臆测,不武断绝对,不固执拘泥,不自以为是。
5、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译文:孔子在匡地被拘围,他说:“周文王死后,文明礼乐不是保存在我这里吗?上天如果要消灭这种文明礼乐,那我这个后死之人也就不会掌握这种文明礼乐了;上天如果不想灭除这种文明礼乐,匡地的人能把我怎么样呢?”6、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
”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译文:太宰向子贡问道:“夫子是圣人吗?为什么他这样多才多艺呢?”子贡说:“这本是上天想让他成为圣人,又让他多才多艺。
”孔子听了这些话,说:“太宰知道我呀!我小时候贫贱,所以学会了不少鄙贱的技艺。
君子会有很多技艺吗?不会有很多的。
”7、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
’”译文:子牢说:“孔子说过:‘我不曾被国家任用,所以学得了一些技艺。
’”8、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论语十二篇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二篇原文及翻译1. 《学而篇》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说:“研究并按时复,不是很令人快乐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愉快吗?别人不了解我却不生气,不是很有君子风度吗?2. 《为政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孔子说:“以德治理国家,就像北辰那样,坚守自己的位置,而众多星星都围绕着它。
”3. 《八佾篇》黄帝问于王昭君曰:“有冯唐氏者,闻之陈蔡,左右言其状貌。
黄帝愿见,使人因奏,辞曰:“动容貌,失次第。
人容貌美,然后可相见也。
若须黄帝,群臣不定。
”黄帝向王昭君问道:“有位叫冯唐氏的人,听说他的外貌很出色。
黄帝想见一见,派人邀请。
冯唐氏却回答说:‘外貌动容,失去整齐顺序。
只有貌美的人,才可以见面。
如果还想见黄帝,群臣们没有定论。
’”4. 《里仁篇》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孔子说:“克制自己,恢复礼仪就是仁。
一旦克制自己,恢复礼仪,天下就会回归仁道。
要成为仁者,要靠自己,还是要靠他人呢?”5. 《公冶长篇》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
”以其子妻之。
孔子对公冶长说:“可以让你的女儿嫁给他,即使他被关在监狱中,也并不是因为他犯了什么罪。
”于是将自己的儿子嫁给了公冶长。
6. 《雍也篇》子谓雍也:“冯其床,弗谨人。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修其行。
”孔子对雍也说:“褪去你的被褥,表示你对自己不够谨慎。
”孔子说:“古人说话不出口,是因为惭愧还没有修行。
”7. 《述而篇》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求,诗焉,曰:‘三纲三世,古之人皆死矣,然后今之无道也已。
’”孔子说:“传述而不创作,守信用好求,就有了诗。
说的是:‘古代的三纲五常已经死去,然后才有了今天的无道。
’”8. 《泰伯篇》泰伯始兴,为于成周。
子季康子问:“末师何如?”子曰:“進德相师。
”曰:“退之。
”“退”,字有出,其义“远也。
论语第9篇原文及翻译
论语第原文及翻译论语第9篇原文及翻译各位同学听过半部论语治天下吗?我们看看下面论语第9篇原文及翻译,一起阅读吧!一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注释】罕:稀少,很少。
与:赞同、肯定。
【译文】孔子很少谈到利益,却赞成天命和仁德。
【评析】“子罕言利”,说明孔子对“利”的轻视。
在《论语》书中,我们也多处见到他谈“利”的问题,但基本上主张“先义后利”、“重义轻利”,可以说孔子很少谈“利”。
此外,本章说孔子赞同“命”和“仁”,表明孔子对此是十分重视的。
孔子讲“命”,常将“命”与“天”相连,即“天命”,这是孔子思想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孔子还讲“仁”,这里其思想的核心。
对此,我们在前面的章节中也已评论,请参阅。
二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
”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注释】达巷党人:古代五百家为一党,达巷是党名。
这是说达巷党这地方的人。
博学而无所成名:学问渊博,因而不能以某一方面来称道他。
【译文】达巷党这个地方有人说:“孔子真伟大啊!他学问渊博,因而不能以某一方面的专长来称赞他。
”孔子听说了,对他的学生说:“我要专长于哪个方面呢?驾车呢?还是射箭呢?我还是驾车吧。
”【评析】对于本章里“博学而无所成名一句”的解释还有一种,即“学问广博,可惜没有一艺之长以成名。
”持此说的人认为,孔子表面上伟大,但实际上算不上博学多识,他什么都懂,什么都不精。
对此说,我们觉得似乎有些求全责备之嫌了。
三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
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
虽违众,吾从下。
”【注释】麻冕:麻布制成的礼帽。
纯:丝绸,黑色的丝。
俭:俭省,麻冕费工,用丝则俭省。
拜下:大臣面见君主前,先在堂下跪拜,再到堂上跪拜。
泰:这里指骄纵、傲慢。
【译文】孔子说:“用麻布制成的礼帽,符合于礼的规定。
现在大家都用黑丝绸制作,这样比过去节省了,我赞成大家的作法。
(臣见国君)首先要在堂下跪拜,这也是符合于礼的。
现在大家都到堂上跪拜,这是骄纵的表现。
孔子的论语原文和翻译
孔子的论语原文和翻译孔子的论语原文和翻译《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二十篇,以下是小编搜索整理一篇孔子的论语原文和翻译,欢迎大家阅读!原文第一到第九则为语录体,第十则为对话体。
这里所编的十则分别选自《学而》、《为政》、《里仁》、《述而》、《泰伯》、《子罕》和《卫灵公》。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4。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为政》)5。
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为政》)6。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
”(《里仁》)7。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8。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9。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hǎn)》)10。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第一则:学习方法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重点字词解释:(1)子:先生,指孔子。
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阜)人。
《论语》 第 9 章 子罕 个人翻译及解读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点点意译:孔子很少讲利益和天命,(孔子)赞赏的是仁德。
点点意解:不可把握的存而不论,可以努力的践行之!人痴多读书204 《论语》0902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
”孔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点点意译——达巷这个地方的一个人说:“孔子真伟大!广泛地学习却无极为突出而出名的方面。
”孔子听说了这个人的评论,就对自己的门徒弟子说:“我执着于什么呢?执着于驾车吗?执着于射箭吗?我执着于驾车吧。
”点点意解:专一而通博是现在的人才标准。
孔子的时代,大概是要在某方面突出就是难能可贵了,不然达巷的人不会因为孔子博学而称赞孔子。
人痴多读书205《论语》0903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
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
虽违众,吾从下。
”点点意译——孔子说:“戴麻料帽子,这是传统的礼制;现在大家都戴丝织帽子,这样节俭些,我和大家一样。
(臣子觐见国君)先在堂下叩头,进去朝堂后又叩头,这是传统的礼制;现在,只是进入朝堂后叩头,这样很傲慢。
虽然违反大家,我仍然先在堂下叩头。
”点点意解:对于旧传统,孔子不是照单全收,而是有原则地继承。
人痴多读书206 《论语》0904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点点意译——孔子断绝了四种毛病——不臆想臆断,不绝对一定,不顽固固执,不自以为是以自我为中心。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点点意解:孔子在执着于理想信念的同时,也是懂得变通的。
“强自取柱,柔自取束”,刚柔并济,才可屹立于世。
随波逐流就会迷失自己,只有自己就会失去大众,所以为人处事,即可独处,又可随众。
很多痛苦源于“臆想、必须、固执、自我”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点点意译——孔子在匡这个地方被围困,孔子慨叹说:“文王已经死了,文化礼制不在我这里吗?如果上天要消灭这文化礼制,(我就会被困死在这里),后人就不能够了解文化礼制了;如果上天不消灭这文化礼制,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点点意解:深陷困境的孔子,说自己的生死在天不在人,是达观,还是自信?人痴多读书208《论语》0906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
《论语·子罕篇》ppt课件
3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注释: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三军:古代一万两千五百人为一军,诸
侯大国有三军。 ⑵夺:撤损 ⑶可:可以 ⑷志:志向
4
原文翻译: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夺去 它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是不能 强迫改变的。”
赏析:本节是孔子对崇高人格的赞赏,同时 也是对大家要守志不移的勉励。一个人的精 神思想对于一个人的修养与成就是至关重要 的,是一个人做人的根本,即使将来肉体已 遭摧毁,但他的气节、精神是无法受到摧毁 的,他的精神将永存人间。
《论语·子罕篇》
1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注释: ⑴川:河边 ⑵逝者:消失的事物 ⑶ 斯:指示代词,这里指川水 ⑷舍:止,动词 ⑸ 夫:感叹语气词
2
• 原文翻译: 孔子在河边说:“流逝的时光,就像这河 水一样!日夜不停的奔流向前。”
赏析:本节是孔子对时光易逝的感叹。时 光,古往今来,常令人们有所感叹。无 论是英雄豪杰,还是仁人志士,面对时 光的流逝,岁月的变化,生命随之而消 失,无不发出感叹。作为圣人,孔子也 是如此,面对时光如流水般失去,也只 能无可奈何地发出一阵感叹,无可奈何 的任其逝去。
5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后也。”
• 注释: ⑴岁寒:寒冷的冬天 ⑵然后:今意一词,连词 ⑶ ⑷ ⑸
6
原文翻译: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 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赏析:本节是孔子对松柏的称赞,同时也是 对那些意志坚强、品得崇高之人的称赞。 经过风霜,才知道松柏之顽强,经过忧难 祸患,才知道人品德的高尚纯洁,一切事 物,都在考验中得以验证。
《论语》十章原文翻译
《论语》十章原文翻译《论语》十章原文翻译导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译文: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
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论语》十章原文翻译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原文第一到第九则为语录体,第十则为对话体。
这里所编的十则分别选自《学而》、《为政》、《里仁》、《述而》、《泰伯》、《子罕》和《卫灵公》。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为政》)5.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为政》)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
”(《里仁》)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hǎn)》)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第一则:学习方法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重点字词解释: (1)子:先生,指孔子。
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阜)人。
选自论语中的经典原句及翻译
【导语】《论语》的主要特点是语⾔简练,⽤意深远,有⼀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
还有就是在简单的对话和⾏动中展⽰⼈物形象。
同时语⾔浅近易懂,接近⼝语,也是⼀个特点。
下⾯是分享的选⾃论语中的经典原句及翻译。
欢迎阅读参考! 篇⼀ 1、⼦⽈:“夫仁者,已欲⽴⽽⽴⼈,已欲达⽽达⼈。
”(《论语·雍也》) 【译⽂】孔⼦(在回答弟⼦⼦贡关于仁的问题时)说:“所谓仁,是说⾃⼰站得住,也让别⼈站得住。
⾃⼰事事⾏得通,也让别⼈事事⾏得通。
” 2、⼦⽈:“默⽽识之,学⽽不厌,诲⼈不倦……”(《论语·述⽽》) 【译⽂】孔⼦说:“(把所见所闻的)默默地记在⼼⾥,努⼒学习⽽不满⾜,教导别⼈⽽不厌倦……” 3、⼦⽈:“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论语·述⽽》) 【译⽂】孔⼦说:“⼀个⼈的培养⽬标在于道,根据在于德,处理⼈际关系依靠仁,还要游憩于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中。
”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 【译⽂】孔⼦说:“(教导弟⼦时)不到他想求明⽩⽽不得的时候,不要急于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的时候,不要急于去启发他。
如果教给他东⽅,他却不能由此推知西、南、北三⽅,便不必再教下去了。
” 5、⼦⽈:“饭疏⾷饮⽔,曲肱⽽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译⽂】孔⼦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弯着胳膊做枕头,也⾃得其乐。
⽤不正当的⼿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不去要,不理采)。
” 6、⼦⽈:“三⼈⾏,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从之,其不善者⽽改之。
”(《论语·述⽽》) 【译⽂】孔⼦说:“⼏个⼈⼀起⾛路,其中⼀定有可以为我所取法的⼈。
我选取他们的优点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改正⾃⼰。
” 7、曾⼦⽈:“⼠不可以不弘毅,任重⽽道远。
”(《论语·泰伯》) 【译⽂】(孔⼦的弟⼦)曾⼦说:“⼀个读书⼈不可以不刚强⽽有毅⼒,因为他肩负重任,路程遥远。
论语十二章原文翻译注释高中
论语十二章原文翻译注释高中原文:论语十二章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先秦〕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罕》)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译文:孔子说:“君子吃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做事勤奋敏捷,说话谨慎;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习,纠正自己的缺点,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
”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如何谈礼仪制度呢?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又从何谈礼乐呢?”孔子说:“早晨能够得知真理,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
”孔子说:“君子通晓的是道义,小人只通晓利益。
”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论语·子罕第九》原文、注释、翻译与解读
《论语·子罕第九》原文、注释、翻译与解读导读:我个人以为,从教育的角度看,若要达于“道”的层面,成为圣人,很重要的就是要有实践的基础,孔子之所以成为圣人,也与小时候就参与实践有关。
【译文】子牢说:“老师说过,‘我不能被当世所用,所以精通了各种技艺。
’”【解读】子牢也是孔子的学生,姓琴,名牢,字子开,卫国人。
孔子小的时候家庭困难,又要生存,因为不能做官,所以就不得不学习各种各样维系生存的本事。
因此成就了多才多艺的孔子。
【原文】9.8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
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译文】孔子说:“我有知识吗?我没有知识啊。
有为农夫来问我,我对他问的问题一无所知。
我只能从这个问题的两端分析琢磨来解开问题的全部。
”【解读】这一章讲的是孔子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不懂的问题从事物的正反、已知未知两个方面入手来分析,最后得出结论,球的问题的解决。
这也是儒家中庸思想的具体体现。
【译文】孔子说:“凤鸟不来了,黄河也不再出现河图了,我这一辈子也快完了吧!”【解读】凤鸟是传说中的神鸟。
传说有圣王出现的时候,黄河中就有龙马背负八卦图出现。
孔子说这句话的时候一定是行将离世的时候,一方面慨叹世道的衰微,一方面是对自己生命即将终了的无奈。
【原文】9.10子见齐衰(zīcuī)者、冕衣裳者与瞽(gǔ)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译文】孔子遇见穿丧服的人、着官员服装的人以及盲人,碰面的时候,他们即使很年轻,也一定站起来;走过去时,一定要快步离开。
【解读】这一章说的是孔子日常中面对的礼仪和心态。
遇到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孔子都是深怀着敬畏的心态。
既表现对生命的敬畏,也从另一方面诠释着“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这句话。
《季氏第十六》篇孔子说过“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这里提到的这三者都于天命相关,所以孔子表现出了敬畏之心。
【原文】9.11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论语》十二章其中多为孔子的言行,一部分是孔子弟子的言行,是孔子及其弟子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的经典论述,都是蕴含着精深哲理的名言警句。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语》十二章原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论语》十二章翻译:1、孔子说:“学了知识之后时常去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2、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3、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便小有所成,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国学宝典《论语》:子罕第九原文翻译
国学宝典《论语》:子罕第九原文翻译子罕第九【原文】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
”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
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
”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
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
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子欲居九夷。
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论语十则》原文翻译及注释
《论语十则》原文翻译及注释《论语十则》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论语十则》原文翻译论语十则第一则:学习方法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本段理解: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
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
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
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第3句话讲的是为人态度。
“人不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可译为“我”或“自己”论语十则第二则:为人处事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 (《学而》)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论语十则第三则:学习方法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罕篇》第十三章原文、译文及评析
《子罕篇》第十三章原文、译文及评析
原文: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匵①而藏诸?求善贾②而沽诸?”子曰:“沽③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
注释:
①韫匵:音yùndù,收藏物件的柜子。
②善贾:识货的商人。
③沽:卖出去。
译文:
子贡说:“这里有一块美玉,是把它收藏在柜子里呢?还是找一个识货的商人卖掉呢?”孔子说:“卖掉吧,卖掉吧!我正在等着识货的人呢。
”
评析:
“待贾而沽”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孔子自称是“待贾者”,他一方面四处游说,以宣传礼治天下为己任,期待着各国统治者能够行他之道于天下;另一方面,他也随时准备把自己推上治国之位,依靠政权的力量去推行礼。
因此,本章反映了孔子求仕的心理。
《论语·子罕篇》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注释: ⑴三军:古代一万两千五百人为一军,诸
侯大国有三军。 ⑵夺:撤损 ⑶可:可以 ⑷志:志向
原文翻译: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夺去 它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是不能 强迫改变的。”
赏析:本节是孔子对崇高人格的赞赏,同时 也是对大家要守志不移的勉励。一个人的精 神思想对于一个人的修养与成就是至关重要 的,是一个人做人的根本,即使将来肉体已 遭摧毁,但他的气节、精神是无法受到摧毁 的,他的精神将永存人间。
《论语·子罕篇》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注释: ⑴川:河边 ⑵逝者:消失的事物 ⑶ 斯:指示代词,这里指川水 ⑷舍:止,动词 ⑸ 夫:感叹语气词
• 原文翻译: 孔子在河边说:“流逝的时光,就像这河 水一样!日夜不停的奔流向前。”
赏析:本节是孔子对时光易逝的感叹。时 光,古往今来,常令人们有所感叹。无 论是英雄豪杰,还是仁人志士,面对时 光的流逝,岁月的变化,生命随之而消 失,无不发出感叹。作为圣人,孔子也 是如此,面对时光如流水般逝去。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后也。”
• 注释: ⑴岁寒:寒冷的冬天 ⑵然后:今意一词,连词 ⑶ ⑷ ⑸
原文翻译: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 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赏析:本节是孔子对松柏的称赞,同时也是 对那些意志坚强、品得崇高之人的称赞。 经过风霜,才知道松柏之顽强,经过忧难 祸患,才知道人品德的高尚纯洁,一切事 物,都在考验中得以验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子罕篇原文及翻译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
”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
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
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
”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
”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
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
’”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
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
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
子欲居九夷。
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
之有!”
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
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
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
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
斯亦不足畏也已。
”
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
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
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
子曰:“主忠信。
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
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
“唐棣之华,偏其反而。
岂不尔思?室是远尔。
”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
孔子很少谈到利益,却赞成天命和仁德。
达巷党这个地方有人说:“孔子真伟大啊!他学问渊博,因而不能以某一方面的专长来称赞他。
”孔子听说了,对他的学生说:“我要专长于哪个方面呢?驾车呢?还是射箭呢?我还是驾车吧。
”
孔子说:“用麻布制成的礼帽,符合于礼的规定。
现在大家都用黑丝绸制作,这样比过去节省了,我赞成大家的作法。
(臣见国君)首先要在堂下跪拜,这也是符合于礼的。
现在大家都到堂上跪拜,这是骄纵的表现。
虽然与大家的作法不一样,我还是主张先在堂下拜。
”
孔子杜绝了四种弊病:没有主观猜疑,没有定要实现的期望,没有固执己见之举,没有自私之心。
孔子被匡地的人们所围困时,他说:“周文王死了以后,周代的礼乐文化不都体现在我的身上吗?上天如果想要消灭这种文化,那我就不可能掌握这种文化了;上天如果不消灭这种文化,那么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
太宰问子贡说:“孔夫子是位圣人吧?为什么这样多才多艺呢?”子贡说:“这本是上天让他成为圣人,而且使他多才多艺。
”孔子听到后说:“太宰怎么会了解我呢?我因为少年时地位低贱,所以会许多卑贱的技艺。
君子会有这么多的技艺吗?不会多的。
”
子牢说:“孔子说过,‘我(年轻时)没有去做官,所以会许多技艺’。
”
孔子说:“我有知识吗?其实没有知识。
有一个乡下人问我,我对他谈的问题本来一点也不知道。
我只是从问题的两端去问,这样对此问题就可以全部搞清楚了。
”
孔子说:“凤鸟不来了,黄河中也不出现八卦图了。
我这一生也就完了吧!”
孔子遇见穿丧服的人,当官的人和盲人时,虽然他们年轻,也一定要站起来,从他们面前经过时,一定要快步走过。
颜渊感叹地说:“(对于老师的学问与道德),我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我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不可穷尽。
看着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
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各种典籍来丰富
我的知识,又用各种礼节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直到我用尽了我的全力。
好像有一个十分高大的东西立在我前面,虽然我想要追随上去,却没有前进的路径了。
”
孔子患了重病,子路派了(孔子的)门徒去作孔子的家臣,(负责
料理后事,)后来,孔子的病好了一些,他说:“仲由很久以来就干
这种弄虚作假的事情。
我明明没有家臣,却偏偏要装作有家臣,我
骗谁呢?我骗上天吧?与其在家臣的侍候下死去,我宁可在你们这些
学生的侍候下死去,这样不是更好吗?而且即使我不能以大夫之礼来
安葬,难道就会被丢在路边没人埋吗?”
子贡说:“这里有一块美玉,是把它收藏在柜子里呢?还是找一
个识货的商人卖掉呢?”孔子说:“卖掉吧,卖掉吧!我正在等着识
货的人呢。
”
孔子想要搬到九夷地方去居住。
有人说:“那里非常落后闭塞,不开化,怎么能住呢?”孔子说:“有君子去位,就不闭塞落后了。
”
孔子说:“我从卫国返回到鲁国以后,乐才得到整理,雅乐和颂乐各有适当的安排。
”
孔子说:“在外事奉公卿,在家孝敬父兄,有丧事不敢不尽力去办,不被酒所困,这些事对我来说有什么困难呢?”
孔子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不分昼夜地向前流去。
”
孔子说:“我没有见过像好色那样好德的人。
”
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譬如在平地上堆山,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
继续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
孔子说:“听我说话而能毫不懈怠的,只有颜回一个人吧!”
孔子对颜渊说:“可惜呀!我只见他不断前进,从来没有看见他
停止过。
”
孔子说:“庄稼出了苗而不能吐穗扬花的情况是有的;吐穗扬花
而不结果实的情况也有。
”
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如果到了四五十岁时还默默无闻,那他就没有什么可以敬畏的了。
”
孔子说:“符合礼法的正言规劝,谁能不听从呢?但(只有按它来)改正自己的错误才是可贵的。
恭顺赞许的话,谁能听了不高兴呢?但
只有认真推究它(的真伪是非),才是可贵的。
只是高兴而不去分析,只是表示听从而不改正错误,(对这样的人)我拿他实在是没有办法了。
”
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他的
志向是不能强迫改变的。
”
孔子说:“穿着破旧的丝棉袍子,与穿着狐貉皮袍的人站在一起而不认为是可耻的,大概只有仲由吧。
(《诗经》上说:)‘不嫉妒,不贪求,为什么说不好呢?’”子路听后,反复背诵这句诗。
孔子又说:“只做到这样,怎么能说够好了呢?”
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
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
孔子说:“可以一起学习的人,未必都能学到道;能够学到道的人,未必能够坚守道;能够坚守道的人,未必能够随机应变。
”
古代有一首诗这样写道:“唐棣的花朵啊,翩翩地摇摆。
我岂能不想念你吗?只是由于家住的地方太远了。
”孔子说:“他还是没有
真的想念,如果真的想念,有什么遥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