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产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 概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论郴州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基本思路

产业转型升级是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根据国际和国内环境,通过特定的产业、财政、金融政策,对其现有产业结构的各方面进行调整。直面全球金融危机与我国经济周期性调整的双重冲击,郴州产业展现特有的韧性和引人注目的新趋势,透析郴州产业结构演进过程,辨证看待机遇与挑战,郴州产业转型升级乃形势所迫、竞争所逼、发展所需。

一、郴州市产业结构演进过程和基本特征

经济增长伴随着结构变迁,结构变迁推动着经济增长,两者互为因果,相互促进。产业结构是产业间形成的经济技术关系和数量比例关系,产业结构演进则是产业发展过程中其结构和内容在数量上和质量上两方面的提高。“转型”核心是转变经济增长的“类型”,“升级”包括产业之间、产业内的升级。

(一)演进过程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郴州市委、市政府实施一系列助推产业发展的有力举措,郴州产业得到快速发展。2010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达126.8亿元、594.4亿元和360.6亿元,其中全部工业增加值、规模工业增加值分别为2005年的2.7倍、3.6倍,第三产业增加值是2005年的2.2倍。特别是近两年规模工业增加值保持20%以上的增速,2010年规模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

工业利润分别突破1000亿、100亿元大关,全市工业化水平达到46.2%,比“十五”末提高3.5个百分点。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00年以来,郴州立足于资源型经济实际,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①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00年26.21:32.15:41.64转变为2010年的11.7:54.9:33.4,其中第一、三产业占比呈降低之势,第二产业占比呈逐年高位盘整之势。②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2000—2010年一产业贡献率由11.6%下降到3.6%,在三次产业中贡献率为最低;二产业贡献率由38.4%上升到67.2%,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三产业贡献率由50.0%降低到29.2%。综合看,三次产业整体结构逐步由当初的“三、二、一”演变为现在的“二、三、一”结构,符合现阶段经济发展特征。

产业集聚度不断提升。从三次产业内部结构分析,各产业基本形成相应的支柱产业。其中一产业内部,以粮食、烤烟为主的种植业增加值比重达59.4%;二产业内部,有色、能源、建材、医药食品、电子信息、机械化工六大行业主导地位不断凸显,2010年增加值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71.0%,占GDP的31.5%;第三产业内部,以金融商贸、现代物流、文化旅游、信息传输等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到38.7%。同时,产业不断向园区、非公有制经济、优势行业集聚。2010年,全市园区工业实现增加值150.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

31.4%,比2005年提高7.4个百分点;非公经济所占GDP比重由2000年的47%提高到63.9%,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加快。资源整顿整合有序推进,2010年全市有色金属矿山企业由177个减少到110个,煤矿由576个减少到171个,优势资源向中国五矿、云南锡业、西部矿业等战略投资者和本地有实力的民营资本集中。资源精深加工有效进展,启动了宇腾有色、金贵银业、华信有色、银星有色等4个年产10万吨一步炼铅项目,2010年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总产值占有色金属总产值的76.3%,比2005年提高15.1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突破,确立了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材料、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设备制造增加值分别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的25.4、7.1、2.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单位115家,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1.89%增长到2010年的7.24%。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十一五”以来,全市确定和拥有30家知识产权试点单位,21家技术研发中心、25个湖南或国家“名牌产品”、40个湖南或国家“驰名商标”。

产业环境不断优化。通过开展城市、交通、产业“三大会战”和“千亿投资”计划,交通、物流、通关、园区、标准厂房等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平台不断改善。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

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城市综合承载力切实改善。武广高铁建成通车,衡茶吉铁路和厦蓉、衡武、宜凤、岳汝等4条高速公路加快建设,永安、临桂、资炎等16条干线公路建成通车或即将通车,通乡联网、通村公路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的硬环境明显提升。通过开展“两集中、两到位”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务环境进一步优化,政府执行力大幅提升,产业发展政策体系更趋完善。

(二)基本特征

“资源型”经济结构突出。全市工业行业占比5%以上的7大行业中,除烟草制造业外,其余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煤炭采选业、有色金属采选业、电力生产和供应业、水泥等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六大行业,均属以矿产为原料的行业。2010年,六大行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72.8%,来自“两矿”、“两电”及建筑行业的财税收入占全市财税收入的45%以上,矿产品及冶炼初加工品出口创汇额占全市的50.84%。全市规模工业中,采矿和矿产品加工业增加值所占比重为61.5%,比全省平均水平高33.87个百分点;装备制造行业所占比重仅7.1%,比全省低16.4个百分点。

“粗放型”增长方式明显。总体看,郴州仍处于重化工业阶段和粗放式增长时期。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不到GDP的10%,比全省平均水平低4.69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115家,

只占全省的6.37%,且资源型高新技术企业比例偏大,从事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企业28家,占24.3%。资源精深加工不足,有色金属加工率仅为20%,铅、锌、铋、锡、钼等加工率虽然超过40%,但仍属粗冶炼。自主创新能力弱,从全市能源消耗及能耗产业比情况来看,2010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七大高能耗行业创造的增加值所占比重,比能耗所占比重低11.96个百分点。2010年,郴州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高居全省第4位。

“散、小、弱”产业占据主导。农业基础薄弱,2010年种植业增加值所占比重为59.4%,水产养殖不到4.6%。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业增加值仅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增加值的2.6%。工业集中度低,2010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只有1044户,其中大中型企业仅41家,只占全省的5%,大中型集中度仅为10.2%。规模工业平均增加值规模只有4214万元/户,大大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园区经济带动力有待提升,2010年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仅占全部规模工业的31.4%,9个省级以上产业园区已开发面积中平均每平方公里实现技工贸总收入约5.5亿元,上交税收约0.14亿元,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2010年全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