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量预测及规划
浅谈总体规划阶段给水水量预测——以株洲市总体规划为例

市 总 体规 划 阶段 .预 测 城 市 给 水 水量 的 方 法有 单位 人 口综 合
用 水 量指 标 法 、 城 市 单 位 建 设 用 地 综 合 用水 量 指 标 法 、 分类用
水 定 额 指 标 法
4 . 1 人 口综 合用 水量 指标 的确 定
目前 人 口综 合 用水 量 指 标 主要 参 照 《 城 市给 水 工 程规 划 规范》 ( G B 5 0 2 8 2 8 ) ,在 该 规 范 中 一 区特 大 城 市 最低 用 水 指
然 后 根 据 需 水 量 分 类 预 测 结 果 及 再 生 水 的 配 置 原 则 . 对 不 同 用 途 的 再 生 水 使 用 量 进 行 量 化 配 置 . 获 得 规 划 使 用 的 再 生 水
总量 后 。 再 除 以 污水 总量 计 算 出城 市 再 生 水 利 用 率 。
4 案例分析— — 以株洲市总体规划 为例
测. 预 测规模偏 大 . 建 成 工 程 不 能 充 分发 挥 效 益 ; 预 测规 模 偏
协调 计 算 。 即初 步 预 测 出 的城 市 用 水 量 应减 去相 应 的 再 生 水 水量。 需要 指 出的是 .城 市 再 生 水利 用 率 是规 划使 用 的 再 生 水 量 与 污 水 总 量 的 比值 . 其 数 值 不一 定很 规 整 . 而 是 根 据 规 划 确
水资源供需预测与调度

水资源供需预测与调度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和人类日常生活来说,水资源的供需平衡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
因此,进行水资源供需预测与调度成为了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首先,进行水资源供需预测是为了及时了解未来一段时间内水资源的供给与需求情况。
通过对历史数据以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和建模,可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各个地区的用水量以及用水结构变化情况。
这样可以为领导和相关部门提前制定合理合理用水提供依据。
其次,在进行准确预测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调度方案是确保水资源平衡分配和合理利用的关键。
在制定调度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因素,如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社会发展需要、环境保护等等,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权衡取舍。
同时,要加强水资源管理和监测,及时掌握水资源的变化情况,以便及时调整调度方案以适应变化的情况。
另外,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应用也是水资源供需预测与调度的重要手段。
通过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可以更加准确地预测水资源供需情况,并提供更为精细化的调度方案。
同时,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提高用水效率和节约用水量,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对水资源的需求压力。
此外,在进行水资源供需预测与调度时还需要注重社会参与和公众意识的提高。
通过加强对公众宣传教育和意识培养,提高公众对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重要性的认识,并鼓励公众参与到节约用水活动中来。
只有广大公众都能够主动采取措施保护好每一滴珍贵的水资源,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最后,在进行供需预测与调度时还需要注重区域间合作和国际合作。
由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不同,各个地区的水资源供需情况也有所差异。
因此,各个地区之间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制定水资源调度方案。
同时,在国际层面上也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水资源供需问题。
只有通过区域间和国际间的合作,才能够更好地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问题。
年度水量分配方案和调度计划

年度水量分配方案和调度计划一、年度水量分配方案。
1. 水源情况摸底。
首先呢,咱得知道这一年咱有多少水可以用。
就像数家里的粮食一样,得把所有的水源都查清楚。
是河流啊,湖泊啊,还是地下的水。
比如说,咱这儿有条大河,每年的流量大概是多少立方米,这得心里有数。
还有那些小湖泊,别看它小,积少成多嘛,也得算出它能贡献多少水量。
地下水位咋样,能抽出多少水来,这些都是最基本的情况。
2. 用水需求分析。
然后呢,得看看都谁需要用水。
这就像分蛋糕,得知道有多少人等着吃。
有农民伯伯种地需要水灌溉吧,他们种的庄稼不一样,用水的量和时间也不一样。
种水稻的肯定比种小麦的用水多,而且水稻在生长的某些阶段特别需要水,像插秧的时候,那水就得跟上。
还有城市里的居民,每天要喝水、洗澡、冲厕所啥的。
城市越大,人口越多,用水的量就越大。
这还不算工业用水呢,那些工厂生产东西也离不开水,像造纸厂、化工厂,用水量都不小。
所以得把各个方面的用水需求都详细地列出来。
3. 分配原则确定。
接下来就是确定咋分配这些水了。
公平肯定是很重要的一条原则。
不能说让一部分人用水用到撑,另一部分人渴着吧。
就像给小朋友分糖果,尽量让大家都能分到合适的量。
还要考虑优先顺序。
一般来说,保障居民生活用水是最优先的,这就像吃饭一样,人得先有水喝才能干别的。
然后是农业用水,毕竟民以食为天,没有水灌溉庄稼可不行。
工业用水呢,得在保证前面两者的基础上合理分配。
另外,还得考虑可持续性。
不能今年把水都分光了,明年就没水了。
得给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留一些,让它们能自己慢慢恢复,这样才能年年有水用。
4. 具体分配方案。
按照前面确定的原则,就可以制定具体的分配方案了。
比如说,根据农民伯伯的种植面积和作物种类,给每个村子分配一定量的灌溉用水。
对于城市呢,根据人口数量和工业规模,确定居民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的额度。
像我们这个城市有100万人口,每人每天按一定的标准分配生活用水,工业用水按照各个工厂的产量或者生产规模来分配一定的水量。
城市给水工程系统规划的用水量预测

城市给水工程系统规划的用水量预测摘要:城市建设首先是各类工程的建设,而规划在城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个城市的基础设施的位置、分类、功能、本套程度、能力大小等直接关系到城市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城市规划对城市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城市工程系统指的就是城市基础设施的综合体系,它由交通、通信、供热〔气〕、给排水、环卫、全等工程体系构成,它们的规划就是城市工程系统规划,而给水工程系统规划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给水工程;一、概述城市给水工程系统由取水工程、净水工程、输配水工程、水资源保护工程等组成,其规划的主要任务和内容是:进行城市水源规划和水资源利用平衡工作;确定城市给水设施的规模和容量;科学布局给水设施和各级给水管网系统,满足用户要求;制定水资源保护措施和设施分布及规模。
给水工作系统与排水工程系统被称为城市生命保障体系,因此,做好它的规划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二、预测方法预测方法主要分定额指标法和函数法二大类。
它们的侧重点是不相同的,定额法侧重于定性,函数法侧重于数学分析,要做好预测要用二者互相验算、互相修正和互相补充,才能使预测所得结果最大限度地符合要求,满足规划的需要。
1.定额指标法所谓定额指的是单位用水量,是国家相关部门根据不同条件下用水量调查统计结果,考虑各种因素发布的规范指标,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规范性、权威性,这是规划工作者必须严格执行和认真实施的,对规划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和约束作用。
用水量预测主要定额指标有: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万m3/万人·d)、单位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指标(万m3/km2·d)、居住用地用水量指标(m3/ha·d)、综合生活用水量定额(L/人·d)、其他用地用水量指标(m3/ha·d)、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一般在预测时根据城市规模大小、工业规模取不同值乘上相应的规划人口预测数或工业产值即可得到预测用水量。
给水排水市政专项规划中水量预测与平衡研究

普 通仓 阵 用地 铁 路 用地 公路 用地 道路 硐地
广场 用地
29 6 3 9 I4 6 1 7 9 84 2 l5 ( 75} 2
219 1
02 02 O . 2 O1 5
02
08 4 02 .3 02 0 26 .3
D :1 .9 9 ji n 10 - 9 2 2 1 .6 1 3 OI 0 3 6 / . s .0 1 8 7 .0 2 1 .1 s
给水排水市政专项规划 中水量预测 与平衡研究
王 凤 仙 同 济 大 学建 筑 设 计 研 究院 ( 团) 有 限 公 司 , 上 海 2 0 9 集 002 摘 要 本 文 以北方 某城 市y为例 ,通 过对 给 水排 水 J 市 政 专 项 规 划 中的 给 水 量 和排 水 量 进行 预
4 污水 雨水 量预 测
城 市污水 量宜 根据 城 市综 合用水 量 乘以 城 市污 水 排放 系 数确 定 。 根 据 《 市排 水 城 工程 规划 规 范》 ,城 市分 类污 水排放 系数在 0 7 .2 间 ,不 同性 质 用地 的污 水量 可按 . ~0 9 . 照不 同性 质用地 用水 量乘 以相 应 的分类 污水 排 放 系数 确 定 。 则YJ 区的 污 水 量 的预 测 地 值 如 下表4 所示 :
矛盾【 5 】 n
YJ 区的 具 体 的给 水 量 和 再 生 水 量 如 地 下表 3 示 。 所 表 3 00 J 2 2 年Y 地区给水量再生水量预测
赫 培 Ⅲ 地 性 m , n( I j 水 供 再 水 比 倒 蚺 腱 ,n 1 牛水 黼 , 1d J¨
2 l 7
3O .5
生产 防 护绿 地 其他 绿 地 保 安用 地
城市用水量的预测

城市最高日用水的预测从多年的规划实践看,现行《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D 的多数指标大大高于实际需求,规划中只可参考,不能盲目照搬。
随着节水工作的深入,节能减排意识的提高,我国城市用水量指标正在逐年下降,最终也必将达到饱和。
这也符合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人均综合用水量普遍表现为从上升为下降,最后趋于稳定。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及单位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指标建议值,如下表结合项目实例:上顿渡和西城区控规,人口5万,建设用地369.19公顷。
用地统计表如下表格:1.人均综合指标法。
人均综合用水指标取0.65万m³/(万人·d),最高日用水量0.65x5=3.25万m³/d。
2.单位用地指标法(包括综合和分类两种)。
(1)单位用地指标法(综合)单位建设用地综合用水指标取0.60万m³/(km³·d),最高日用水量0.60x3.69=2.21万m³/d。
综合上述预测结果,规划区内最高日用水量取3.25万m³/d。
3.分类加和法此法可用于总体规划,又可用于详细规划。
常见的分类是综合生活用水(居民生活用水和公共建筑用水)、工业企业用水、市政用水、消防用水、未预见及管网漏失用水。
不同地方分类不同。
工业企业用水计算中,须具有如下数据: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1995年大约是200m³/万元,一般逐年减小)和工业总产值和工业用水量重复利用率(不同工业,利用率在30-98%不等)。
由于未收集到相关的数据,所以本次并未采取分类加和法预测用水量。
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水量规模的确定

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水量规模的确定城市给水排水工程从各规划阶段到具体项目实施,确定其水量规模是首要内容,规模预测是否符合发展趋势和实际需要,将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工程总体布局、实施步骤和工程费用产生重大影响。
目前有些城市由于预测规模偏大,建成工程不能充分发挥效益;又有些项目由于预测规模滞后,影响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因而合理确定水量规模十分重要。
城市给水排水工程从总体规划、专业规划、详细规划阶段,到工程实施,其水量规模的确定是逐步深化和完善的过程,各阶段有不同的规范、标准、指标作指导。
如果混淆不同阶段和相应的规范,不作调研,将影响预测的准确性。
1 总体规划阶段给水水量预测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给水工程规划是根据城市发展目标、用地、人口规模,空间布局安排和水资源状况,提出各取水水源、供水系统的规划期内工程水量、水质目标和设施布局。
国家标准《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以下简称给水规范)是测算城市总用水量规模的主要依据。
(1)给水规范所提指标适用于城市总体规划期内(一般为20年)的水量预测,并按此控制水资源和提出总水量规模,由于城市用水有逐步增长的过程,因而近期指标要大幅下降。
(2)给水范围所提指标是全国通用指标,选用时不能简单按照城市规模类别和分区进行套用,必须先对城市现状指标进行测算研究,按照发展趋势确定规划期所采用的指标。
由于编制给水规范所提指标是依据1991~1994年统计资料,该年段正处于用水高速增长期,并按照逐年增长的概念来测算。
近年来由于水资源紧短,节水措施的加强,高耗水工业的更新换代和工厂外迁等因素,城市供水量增长缓慢,有些城市还有所下降,使给水规范所提指标偏大。
如南方某市1995年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为0.723万m3/(万人·d),至2 000年下降至0.577 m3/(万人·d),2001年为0.603 m3/(万人·d)。
在编制总体规划时,确定近期(2005年)0.65 m3/(万人·d),远期(2020年)0.75 m3/(万人·d),而给水规范建议指标为0.8~1.2 m3/(万人·d)。
城市给水工程需水量预测方法研究

城市给水工程需水量预测方法研究摘要:需水量预测是城市给水工程中最重要的参数,城市管网配置、泵站建设、水厂规模的确定等,均以需水量为基础,准确的需水量预测是城市给水工程建设的前提。
总结目前用到的主要的需水量预测方法,结合某区域供水专项规划中采用的需水量预测方法,重点对统计分析、指标预测等方法进行研究,总结出适用性更强的需水量预测方案。
关键词:供水规划、需水量、预测1.需水量预测方法分类需水量是规划区域内用水量总和,包括生产运营用水、公共服务用水、居民生活用水、消防及其他特殊用水(管道冲洗、末梢放水等)以及不可预见的水量(管网漏失水量)等。
即指需要向供水系统输送的所有水量之和,包括区域用水量、漏失量和未预见用水量等。
需水量预测的方法有多种,其中规范指标法、时间序列法、结构分析法、系统分析法是常用的方法。
规范指标法:根据相关规范建议的指标值进行预测的方法,是最常用的预测方法,尤其适用于缺乏多年历史数据的地区。
时间序列法:一种历史资料延伸预测,根据时间数列反映的过程和规律性,进行引申外推,预测其发展趋势的方法。
该方法要求至少有十年以上的数据资料。
结构分析法: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计算各组成部分所占比重,进而分析某一总体现象的内部结构特征、总体的性质、总体内部结构依时间推移而表现出的变化规律性。
该方法是基于完整统计数据的预测防范。
系统分析法:把需水作为一个系统,对需水各要素进行综合分析。
系统分析法包括明确目标、系统综合分析、建议数据模型、对系统评价等内容。
[1]2.工程实例2.1.规划指标法综合生活需水量变化性较为单一,与城市发展水平息息相关,目前综合生活需水量预测多采用规范指法。
综合生活需水量包括居民日常生活需水量和公共建筑需水量,根据各地区的人民生活水平、用水习惯以及第三产业发展程度确定人均综合生活用水指标,工业用水等其他用水量可以采用综合生活用水比例法确定。
1.综合生活需水量预测综合生活用水指标的确定一般结合《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0013-2018)及当地水务部分公布的多年综合用水指标确定,北方某区域多年综合用水指标平均值为175升/(人·日),位于《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0013-2018)指标范围内,2025年规划人口数为114万人,确定该区域综合生活高日需水量为19.62万m³/d。
流域水资源管理中的水量预测与调度研究

流域水资源管理中的水量预测与调度研究流域水资源管理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领域,旨在实现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其中,水量预测和调度研究是流域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本文将探讨水量预测与调度在流域水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及研究方法。
水量预测是流域水资源管理的基础,对于决策制定和水资源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准确预测水量,流域管理者能够有针对性地制定水资源调度方案,合理安排水资源的分配和利用。
水量预测主要包括对未来一段时间内水文过程的预估,即预测降雨量、径流量以及水库、河流等水体的水位。
准确的水量预测有助于降低水灾风险,优化农田灌溉和水电发电等应用。
为了实现准确的水量预测,当前流域水资源管理中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
常见的方法包括统计模型、物理模型和数据驱动模型。
统计模型基于历史数据,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建立对未来水量的预测模型。
物理模型基于流域水文过程的物理规律,运用数学模型进行预测。
数据驱动模型则依赖于大量观测数据,利用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算法建立预测模型。
这些方法各有优劣,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和结合使用。
在水量预测的基础上,流域水资源管理需要进行合理的水资源调度。
水资源调度旨在调整水资源的分配和利用,以满足不同用水需求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
合理的水资源调度应考虑多种因素,如水量需求、供水能力、水质管理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社会经济因素和环境因素,以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调度通常采用优化模型和方案评估方法。
优化模型通过建立数学模型,以最大化或最小化某一目标函数为目标,优化水资源的分配和利用方案。
方案评估方法则通过评估不同调度方案的效果,确定最佳的水资源调度策略。
这些方法在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帮助流域管理者做出科学的决策。
需要注意的是,流域水资源管理中的水量预测与调度研究需要综合考虑不确定性。
水文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变化等,这些因素的变化会影响水资源管理的决策效果。
因此,在预测和调度中需考虑不确定性,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水资源管理中的水资源预测与规划技术研究

水资源管理中的水资源预测与规划技术研究1.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而水资源管理中的水资源预测与规划技术研究对于有效保障和合理利用水资源至关重要。
2.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对于保障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水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均衡性日益突出,水资源管理成为当前面临的一大挑战。
3. 面对水资源管理中的诸多难题,水资源预测与规划技术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科学的方法预测和规划水资源的利用,可以有效地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4. 在水资源管理中,水资源预测技术是首要的一环。
通过对历史数据和气候变化趋势的分析,可以预测未来水资源的供需情况,为制定水资源管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5. 另外,水资源规划技术也是水资源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对水资源利用现状的分析和未来需求的预测,可以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水资源规划方案,保障水资源的稳定供应。
6. 水资源管理中的水资源预测与规划技术研究需要多方面的支持。
一方面,需要加强对水资源的监测和数据收集工作,提高水资源数据的质量和时效性;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对水资源预测和规划技术的研究,不断提升水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7.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水资源预测与规划技术也在不断更新迭代。
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水资源进行更精确的监测和预测;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可以更好地规划和管理水资源利用。
8. 总的来说,水资源管理中的水资源预测与规划技术研究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
只有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加强合作交流,才能更好地应对水资源管理的各种挑战,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科研人员和机构投入到这一领域,共同为水资源管理事业贡献力量。
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水量规模的确定

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水量规模的确定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速和人口的增加,城市给水排水工程的建设越来越重要。
城市给水排水工程包括给水管道的建设、水厂和污水处理厂的建设等,在这些工程的建设过程中,需要确定合理的水量规模,才能确保城市居民的日常用水和排水。
二、水量规模的确定原则在确定水量规模时,需要遵循以下的原则:1.结合城市的人口、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计划,制定长期规划,以满足未来10年的供水和排水需求。
2.根据城市给水和排水系统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科学的预测未来的水量需求,制定适当的供水和排水计划。
3.结合城市的地理环境,确定不同区域的水量需求,可采取分区建设的方式满足具体的需求。
4.结合城市的气候因素,制订防洪、抗旱等灾害处理预案以保障城市的正常供水和排水需求。
三、水量规模的确定方法1. 统计法统计法是根据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预测未来的水量需求。
其作用是分析分析目前的供水和排水情况、生产情况以及城市居民用水和排水的程度,预测未来的用水和排水量,从而制定供水和排水计划。
2. 系数法系数法是运用统计学原理推算未来的供水和排水量。
这种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广泛使用,主要是依靠计算机模拟,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得出一系列属性系数,然后运用现代模拟计算方法来预测未来的水量需求。
3. 应用GIS技术分析水源地数据应用GIS技术分析水源地数据,可以有效的确定管道布局及其规模。
同时,GIS技术还可以优化市政给水排水系统,利用数字高程模型计算城市雨水径流,从而更准确的设计城市排水系统的规模。
四、水量规模的计算方法1. 基准年水量的确定城市水量规模设计的首要目标是要确定基准年水量。
基准年水量是指在规划期内基于城市历史使用和预测的供水和排水流量,反映城市各个水量层次的水量变化情况的既定数量。
基准年水量的确定需要结合城市历史各项数据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来进行,在此基础上,采用统计方法和GIS技术等技术手段进行计算。
2. 水量的预测随着城市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城市规划的变化,未来的城市供水和排水需求也将发生变化。
城市给水工程设计需水量预测及供需水量平衡

城市给水工程设计需水量预测及供需水量平衡需水量预测是城市给水工程设计的基础,它需要参考多种因素。
首先是城市人口增长情况,人口增长带来对水资源的需求增加。
其次是城市发展情况,包括城市规模的扩大、工业发展的增加等因素都会对需水量产生影响。
此外,还需要考虑城市的气候情况,干旱、潮湿等气候条件都会影响城市的需水量。
在需水量预测中,还需要考虑人均用水量、工业用水量、农业用水量等因素,从而得出城市日常供水的需水量。
通过需水量预测后,需要进行供需水量的平衡分析。
在供需水量平衡中,首先需要确定城市的水资源供应能力。
城市的水资源供应能力主要来自于地表水、地下水和引水工程等渠道。
在供水工程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这些渠道的供水能力,并进行合理的水量配置。
同时,还需要考虑水资源的保护、水源地的开发利用等因素,从而保障城市的供水需求。
在供需水量平衡中,还需要考虑水资源的节约利用。
城市给水工程设计的目标之一是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设计中需要考虑供水系统的合理布局、供水管网的优化设计等因素,从而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此外,还可以通过鼓励居民节水、开展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等措施,实现水资源的节约利用。
最后,在城市给水工程设计中,还需要考虑供水设施的建设和运维成本。
设计中需要合理规划供水设施的布局、确定建设规模和技术要求,并进行成本评估。
同时,还需要考虑供水设施的运维成本,包括设备的维护费用、人员的工资等因素。
通过对供水设施的建设和运维成本的评估,可以为城市给水工程的设计提供经济可行性的依据。
综上所述,城市给水工程设计需要进行需水量预测及供需水量的平衡。
需水量预测需要考虑城市人口增长情况、发展情况、气候情况等因素,从而得出城市的需水量。
在供需水量平衡中,需要考虑水资源供应能力、水资源的节约利用等因素,从而实现城市的供需水量平衡。
通过合理的设计,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考虑供水设施的建设和运维成本,从而为城市居民提供稳定的供水服务。
城市自来水规划水量预测

城市自来水规划水量预测一、前言较为准确的预测规划水量,对城市供水事业的发展和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预测的内容主要是规划年度的最高日用水量,以确定给水系统的规划规模。
影响城市用水的因素很多,因此长期预测很难做到准确。
有人认为经济预测比气象预测还难,是有道理的,因为在经济活动范围内,既有自然因素如气候冷热、旱涝地震等灾害的影响,又有社会因素的影响,如国家在某一时期或某一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的变化,都能影响到城市用水量的增减变化。
给水设施本身的发展速度也制约着用水量的增长速度。
从水方面看,我国北方许多城市都面临着水不足的威胁,沿海各城市缺水更为严重,这也影响用水量的增长。
上述各种因素,给城市需水量的预测带来了困难。
国内外以往的经验是近期预测值较为接近,远期预测值往往偏高。
因此对中长期预测值,在经过一段实践过程以后,例如经过五年的时间,应根据已变化了的各种条件,进行一次修正。
应当指出,规划水量预测决不单纯是数学计算问题,而是要对自然的、经济的、社会的各种因素综合考虑之后,再用数学手段预以推算,方能得到理想的结果。
当前我国的城市供水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因此加强需水量预测方面的研究,是有实用意义的。
二、城市用水分类在我国将城市用水分为三类:1.生活用水:包括住宅区生活用水、机关、团体、部队用水,大、中、小学、托幼园所文体设施用水以及服务业(如理发店、浴池、洗衣房、旋店、饮食店等)和商业用水。
街道小工厂的用水如不易分开计量时,也可包括在生活用水内。
2.工业用水:指各工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水量,也称生产用水,现在还没有更严密的定义。
科研单位及大专院校的实验室和附属工厂的用水、自来水公司新铺管道的冲洗用水、自来水出厂后又送回水厂的生产自用水均应列入生产用水范围。
工厂中的职工生活用水,如不能单独计量,也可包括在生产用水中。
3.其它用水:在天津市列入其它用水的有:消防用水和管网漏水以及不包括在生活和工业用水内的用水。
应当说明,上述分类是天津市自来水公司在计算规划高日水量时所采用的分类。
城市给水工程设计(一)需水量预测及供需水量平衡

城市需水量预测及供需水量平衡水的作用已无需赘述,给水系统是人类社会生活和生产环境环境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设施。
给水系统由取水、输水、水质处理和配水等相关等各关联设施所组成的总体,而给水工程规模的大小与需水量的多少密切关联。
需水量的确定设计:需水量预测、供需水量平衡。
一、需水量预测方法(1)分类估算法分类估算法先按照用水的性质对用水进行分类,然后分析各类用水的特点,确定它们的用水量标准,并按用水量标准计算各类用水量,最后累计出总用水量。
该方法比较细致,因而可以求得比较准确的用水量,但也因此增加了分析计算的工作量,所以在规划阶段不宜采用,而主要用于设计计算。
(2)单位面积法单位面积法根据城市用水区域面积估算用水量。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1998)给出了城市单位面积综合用水量标准。
根据居住用地最高日用水量指标可以计算出最高日用水量。
(3)人均综合指标法根据已有的历史数据,城市总用水量与城市人口具有密切的关系,城市人口平均总用水量称为人均综合用水量。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1998)推荐了我国城市每万人最高日综合用水量。
(4)年递增速率法城市发展进程中,供水量一般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在过去的若干年内,每年用水量可能保持相近的递增比率,可以用如下公式表达:上式实际上是一种指数曲线型的外推模型,可以用来预测计算未来年份的规划预测总用水量。
在具有规律性的发展过程中,用该式预测计算城市总用水量是可行的。
(5)线性回归法城市日平均用水量亦可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预测计算,公式可写为:ΔQ——预测年限内用水量平均增长量,m3/d;t——年数,a。
(6)生长曲线法城市发展规律可能呈现在初始阶段发展的很快,总用水量呈现递减的趋势,而后城市发展趋势缓慢增长到稳定甚至适度减少的趋势,生长曲线可用下式表达:式中a,b——待定参数;Q——预测用水量,m3/d;L——预测用水量的上限值,m3/d。
浅谈给水规划中如何确定需水量

浅谈给水规划中如何确定需水量城市需水量预测主要包括综合生活用水量、工业用水量、园林绿化用水量、管网漏失和未预计水量四大部分的预测。
其中有很多复杂的因素需要考虑,所以在给水规划中应科学判断城市的用水发展趋势,运用科学的预测方法来力求精准的确定需水量。
对于不同的预测方法应该认真分析,合理取舍。
标签:给水规划;需水量;预测需水量预测是供水管理前提和基础,在水资源日益短缺,同时城市用水量日益增长的今天,需水量预测越来越显现出必要性。
越接近于实际的需水预测越能够给城市未来给水系统的方向提供可靠地依据。
目前对于需水量的预测有很多方法,根据对数据处理方式的不同,可以简单分类为:时间序列法、结构分析法、系统方法,具体各种方法下还有很多分类。
一个确定的模型无法面对用水系统的复杂性。
针对不同的情况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
本文简要概述几种比较常见的需水量预测方法,以及这些预测方法通常适用于何种情况。
1 回归分析法预测该预测方法是通过回归分析,寻找预测对象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建立回归模型进行预测。
特点是在系统发生较大变化时,也可以根据相应变化因素修正预测值,同时对预测值的误差也有一个大体的掌控,因此适用于长期预测。
但是不适用于短期的预测,因为用水量的数据波动一般很大、影响因素众多,并且这些影响因素的未来值的准确预测难度很大,所以避免把回归分析法应用于短期预测中。
回归分析中最重要的是自变量,因为该方法是通过自变量(影响因素)来预测响应变量(预测对象),认为自变量的改变是预测结果改变的诱因。
所以自变量的选取及自变量预测值的准确性的,是至关重要的。
另外还要求大样本量,要求样本有较好的分布规律,可能出现量化结果与定性分析结果不符的现象。
针对我国普遍的基础数据短缺、预测及决策体系不完善的现状,笔者认为回归分析并不适用于大多数预测体。
在抓住系统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引入的自变量应适当,过多的自变量不仅使计算量增加、模型稳定性退化,还会把使误差累加到响应变量上,造成很大的误差。
给水量预测及规划

1.给水工程历史沿革1.1 给水事业发展史现状规划区周边仅石桥镇有一座中心水厂(供应大公圩区域),水厂供水能力为3.0万吨/日。
现状规划区内沿村庄有部分约DN110~DN200供水管道,不成体系。
根据现有规划,本次规划区周边地区主要有2个水厂。
《马鞍山南部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总体规划》的新桥水厂,规模为近期30万吨/日,远期60万吨/日,沿龙山大道敷设有DN1000的给水主干管;《石桥中心镇总体规划(2010~2030)》的中心水厂,规划规模由现状的3.0万吨/日扩建至6.0万吨/日。
但上述两水厂都未考虑为青山河工业园区供水。
1.2马鞍山市供水规划及现状1.2.1马鞍山市供水规划规划年限:2020年;规划供水范围:南至当涂县城凌云路,东至向山,西至长江,北至慈湖工业区圣戈班,及新城东区9km2。
规划用水量:2010年城市最高日供水量为35万m3/d;2020年城市最高日供水量为60万m3/d。
其中五水厂靠近当涂县城,供水量为30万m3/d。
1.2.2马鞍山市供水概况马鞍山市现有城市水厂三座,隶属马鞍山首创水务有限责任公司,总供水能力39.5万m3/d(截止2006年底)。
另外,当涂县城目前有2.5万m3/d水厂一座。
一水厂(又称花山水厂)位于城中东部葛羊路与湖东路交口处,以一电厂尾水为水源,水质指标除水温超标外,其余指标均符合Ⅱ类。
设计供水能力为5万m3/d,后又扩建了2.5万m3/d,但由于滤池过滤能力差,为保证出水水质,目前实际供水能力仅为6.5万m3/d。
二水厂(又称采石水厂)位于宁芜路西侧、雨山区人民政府东侧,目前为马鞍山主力水厂,设计供水能力为5.0万m3/d,以长江下游干流水为水源,水质指标为Ⅱ类;经过二次扩建后,设计总供水能力达到23.0万m3/d,目前供水量16万m3/d。
三水厂始建于1987,系船上一体化水厂,以长江下游干流水为水源,水质指标除大肠菌群超标外,其余指标均符合Ⅱ类,设计供水能力为5万m3/d。
03-给水(1-预测、水源规划)

– 水质标准
• 取水: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5类 P77) • 供水: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EC、WHO、我国)
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 • 排水:污水综合排放标准(3级) • 水源:生活饮用水水源(分2级)
– 水源的防护要求
• 地表水(2级和准保护区 P77) • 地下水(2级和准保护区 P78)
雨水贮留利用系统
浦东机场周边全长32公里的 围场河,是一个独立的大水 系,若按水位3.6米计算,容 积约为426万立方米,在非雨 季是一个收集雨水回用水源 的天然容器。
08/09/2019
城市市政工程系统规划 给水工程系统规划
18
海水淡化系统
08/09/2019
城市市政工程系统规划 给水工程系统规划
• 城市水资源
• 城市水资源可利用量
– 地表水、地下水
– 经济上合理
– 海水
– 技术上可能
– 再生水等(低质水) – 生态环境不受破坏
08/09/2019
城市市政工程系统规划 给水工程系统规划
10
3.2 城市给水水源规划
• 水资源平衡
– 水资源可利用总量现状与预测 – 城乡用水量现状与预测 – 缺口或余量 – 水资源平衡措施
• 预计规划期末市域农村用水量2.5亿立方米/年 • 规划预测的城市人口规模为50万人,当前城市人均综合用
水量为600升/日(最高日)。
• 试进行市域水资源平衡,并提出相关城市用水标准和用水 政策。
08/09/2019
城市市政工程系统规划 给水工程系统规划
21
08/09/2019
城市市政工程系统规划 给水工程系统规划
• 三句话 选址定量 选点定源 选制定网
给水管网规划水量预测方法浅谈

【作者简介】白银成(1983-),男,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水处理技术及管网优化。
1前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使人们感到科学预测未来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没有科学的预测就不可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近年来预测学已应用于城市用水量的预测,准确的确定城市的用水量,是进行给水管网系统计算与分析的基础。
给水管网用水量预测是进行给水系统优化调度的前期工作,根据城市发展规划要求,对给水管网系统的用水量进行分析、研究,选择合适的用水量预测方法,建立切实的用水量预测模型,是进行给水系统优化调度的基础和前提,它不仅为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讲,它的准确度将直接影响给水系统优化调度的合理性和有限投资的效益。
当前我国的城市供水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因此加强需水量预测方面的研究,是有实用意义的。
2城市用水分类在我国将城市用水分为三类:(1)生活用水:包括住宅区生活用水、机关、团体、部队用水,大、中、小学、托幼园所文体设施用水以及服务业(如理发店、浴池、洗衣房、旅店、饮食店等)和商业用水。
街道小工厂的用水如不易分开计量时,也可包括在生活用水内。
(2)工业用水:指各工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水量,也称生产用水,现在还没有更严密的定义。
科研单位及大专院校的实验室和附属工厂的用水、自来水公司新铺管道的冲洗用水、自来水出厂后又送回水厂的生产自用水均应列入生产用水范围。
工厂中的职工生活用水,如不能单独计量,也可包括在生产用水中。
(3)其它用水:消防用水和管网漏水以及不包括在生活和工业用水内的用水。
还应加上水在出厂前就被用掉的厂内自用水量以及水源管道和水厂内的漏水量。
如有必要在计算水源量时还可加一定比例的未预见水量。
3城市用水量的影响因素对城市短期用水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1)天气因素。
晴天较阴雨天用水量大,高温天气较低温天气用水量大;(2)节假日因素。
节假日居民用水量有所增加,但工业及其他用水量有所减少,总用水量表现为减小;(3)管网因素。
供水预测

(四)其他水源开发利用
污水处理回用
• 城市污水经集中处理后,在满足一定水质 要求的情况下,可用于农田灌溉及生态环 境。对缺水较严重城市,污水处理再利用 对象可扩及水质要求不高的工业冷却用水, 以及改善生态环境和市政用水,如城市绿 化、冲洗马路、河湖补水等。
(四)其他水源开发利用
• 污水处理回用的关键问题是要找到稳定 的用户,污水处理回用于农田灌溉,要 通过调查分析对回用水量的需求、时间 要求和使用的范围,落实回用水的数量 和用途。现状部分地区存在直接引用污 水灌溉的现象,在可供水量预测中,不 能将未经处理、未达到一定水质要求的 水量列入可供水量中。
(二)地表水供水
地表水可供水量计算
• 地表水可供水量计算,要以各河系各类供水 工程以及各供水区所组成的供水系统为调算 主体,进行自上游到下游,先支流后干流逐 级调算。 • 大型水库和控制面积大、可供水量大的中型 水库应采用长系列进行调节计算,得出不同 水平年、不同保证率的可供水量,并将其分 解到相应的计算分区,初步确定其供水范围、 供水目标、供水用户及其优先度、控制条件 等,供水资源合理配置时进行方案比选。
(二)地表水供水
• 可供水量计算应预测不同规划水平年工程状 况的变化,既要考虑现有工程更新改造和续 建配套后新增的供水量,又要估计工程老化、 水库淤积和因上游用水增加造成的来水量减 少等对工程供水能力的影响。
• 在水资源紧缺地区,要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 提下,研究改进防洪调度方式、提高洪水利 用程度的可行性及应用方案。
(四)其他水源开发利用
雨水集蓄利用
• 雨水集蓄利用主要指收集储存屋顶、场院、
道路等场所的降雨或径流的微型蓄水工程,
包括水窖、水池、水柜、水塘等。通过调查、
城市用水量预测与计算

3.城市综合生活用水量预测 1)加和法 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公共设施用水量 2)定额法 已知城市综合生活用水量定额,Q=Nqk,q为规划期的 城市生活用水综合定额,见《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3)数学模型法——生长曲线法 Q=L exp(-be-kt) L——预测用水量的上限值; t——预测时段; ln ln(L/Q)=lnb-kt 采用最小二乘法确定参数b、k;
(3)给水规范所指人均是指户籍人口,未包括暂住人 口和流动人口,目前一般采用城市人口数(指户籍 人口及暂住一年的人口),因而选用指标时要考虑 人口数的内涵。流动人口的用水量一般已计入指标 中,不单独计算。 (4)有些城镇集中发展一种或几种工业,形成产业规 模,其工业用水量所占的比重较大,不符合一般城 市的组成结构,但与人口数形成一定的比例关系。 可采用生活、工业用水比例法,即用人口增长数, 人均居民用水量及生活用水与工业用水的比例来推 算今后的总用水量,有一定的准确性。 (5)在城市中用水量较大且水质要求低于《生活饮用 水水质标准》的工业企业,如当地有取水水源应自 建供水设施,其水量不计入城市给水水量规模。在 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应限制工业自备水源供给生 活饮用水。
第一节城市用水量标准
城市给水排水工程从各规划阶段到具体项目实 施,确定其水量规模是首要内容,规模预测是否符 合发展趋势和实际需要,将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工程总体布局、实施步骤和工程费用产生重大影响。 目前有些城市由于预测规模偏大,建成工程不能充 分发挥效益;又有些项目由于预测规模滞后,影响 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因而合理确定水量规模十分 重要。 城市给水排水工程从总体规划、专业规划、详 细规划阶段,到工程实施,其水量规模的确定是逐 步深化和完善的过程,各阶段有不同的规范、标准、 指标作指导。如果混淆不同阶段和相应的规范,不 作调研,将影响预测的准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给水工程历史沿革1.1 给水事业发展史现状规划区周边仅石桥镇有一座中心水厂(供应大公圩区域),水厂供水能力为3.0万吨/日。
现状规划区内沿村庄有部分约DN110~DN200供水管道,不成体系。
根据现有规划,本次规划区周边地区主要有2个水厂。
《马鞍山南部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总体规划》的新桥水厂,规模为近期30万吨/日,远期60万吨/日,沿龙山大道敷设有DN1000的给水主干管;《石桥中心镇总体规划(2010~2030)》的中心水厂,规划规模由现状的3.0万吨/日扩建至6.0万吨/日。
但上述两水厂都未考虑为青山河工业园区供水。
1.2马鞍山市供水规划及现状1.2.1马鞍山市供水规划规划年限:2020年;规划供水范围:南至当涂县城凌云路,东至向山,西至长江,北至慈湖工业区圣戈班,及新城东区9km2。
规划用水量:2010年城市最高日供水量为35万m3/d;2020年城市最高日供水量为60万m3/d。
其中五水厂靠近当涂县城,供水量为30万m3/d。
1.2.2马鞍山市供水概况马鞍山市现有城市水厂三座,隶属马鞍山首创水务有限责任公司,总供水能力39.5万m3/d(截止2006年底)。
另外,当涂县城目前有2.5万m3/d水厂一座。
一水厂(又称花山水厂)位于城中东部葛羊路与湖东路交口处,以一电厂尾水为水源,水质指标除水温超标外,其余指标均符合Ⅱ类。
设计供水能力为5万m3/d,后又扩建了2.5万m3/d,但由于滤池过滤能力差,为保证出水水质,目前实际供水能力仅为6.5万m3/d。
二水厂(又称采石水厂)位于宁芜路西侧、雨山区人民政府东侧,目前为马鞍山主力水厂,设计供水能力为5.0万m3/d,以长江下游干流水为水源,水质指标为Ⅱ类;经过二次扩建后,设计总供水能力达到23.0万m3/d,目前供水量16万m3/d。
三水厂始建于1987,系船上一体化水厂,以长江下游干流水为水源,水质指标除大肠菌群超标外,其余指标均符合Ⅱ类,设计供水能力为5万m3/d。
由于设计运行参数取值过高,工艺流程存在一些问题,实际达不到设计负荷能力为4万m3/d,随着四水厂一期工程的建成投资,三水厂于2006年6月停用。
四水厂(又称慈湖水厂)位于城北慈湖地区,二电厂以北,联合路西南方向,设计供水能力为20万m3/d,分两期建设,一期10万m3/d,于2005年底完成并投入运行,取代原三水厂。
当涂县二水厂位于城东,原水取自长江支流姑溪河上游,水质指标为Ⅲ类;二水厂于1994年开工,设计供水能力为5.0万m3/d,1996年7月1日一期工程正式投产供水,供水能力为2.5万m3/d。
1.3青山河工业园供水现状1.3.1供水现状规划区周边仅石桥镇有一座中心水厂(供应大公圩区域),水厂供水能力为3.0万吨/日。
现状规划区内沿村庄有部分约DN110-DN200供水管道,不成体系。
根据现有规划,本次规划区周边地区主要有2个水厂。
《马鞍山南部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总体规划》的新桥水厂,规模为近期30万吨/日,远期60万吨/日,沿龙山大道敷设有DN1000的给水主干管;《石桥中心镇总体规划(2010—2030)》的中心水厂,规划规模由现状的3.0万吨/日扩建至6.0万吨/日。
但上述两水厂都未考虑为青山河工业园区供水。
1.3.2现状评价规划区现状为农村地区,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较差,现有水厂的供水能力明显不足,周边的石桥镇水厂以及现有规划的供水均未考虑该工业区的用水,所以近期的用水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根据调查,目前可利用的自来水水源只有地下水和周边城市已建成的供水管网。
地下水因为其局限性在许多地表水丰富的地区已逐渐被禁用。
环视周边,供水工程是一项全局性很强的系统性工程,必须走先规划,然后分期实施的建设路线,才能保证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最优的效果。
1.4节约用水1.4.1目前普遍存在的节水问题(1)、供水不尽合理,没有实现优水优用。
(2)、由于水价偏低及人们节水意思淡薄等原因,公共设施用水及居民生活用水有浪费现象。
(3)、工业万元产值耗水量相当于国内平均水平,但与国内一些先进城市和发达国家相比,有一定差距;工业用水单耗为世界发达国家90年代中期的4倍;《中国21世纪水问题方略》研究报告中建议,将2010年城市工业(不含电力)重复利用率达到75%作为我国工业节水的远期控制目标之一。
目前马鞍山市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与该数值还有很大差距。
(4)、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限于天然淡水资源,还应包括水环境保护和污水回收及再利用。
污水与雨水水资源化几乎为空白。
1.4.2节水潜力与对策(1)、完善、强化水资源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8月29日)确定取水许可制度,取水许可制度是水资源管理核心,贯穿水资源规划、开发、利用、保护、监督全过程;同时,建立相对稳定的“节水领导小组”,全面协调解决节水工作中存在的条块分割、资金投入等问题;健全节水法规体系建立完善的用水管理制度;对超出部分进行加价收费,加强监督机制及规范化管理。
(2)、运用价格手段,促进节约用水用水的水价是用水管理中的经济手段。
充分发挥水价在水资源管理中的经济杠杆作用。
根据《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办法》,合理制定供水价格。
实行价格听证会,接受民主监督。
(3)、重视水资源保护和城市污水回用建立城市污水处理厂,到2020年,使城市污水处理率基本达到90%;虽然马鞍山市水资源较为丰富,仍应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深度处理水作为中水,用于农业灌溉、生活杂用、绿化、道路保洁、洗车、水景补充等;同时建立小区中水系统及屋面雨水集蓄系统。
(4)、大力推广节水新技术、新工艺依靠科技进步,实现用水管理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通过采用先进设备和工艺技术,减低万元产值耗水量,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同时提高节水器具的普及率。
(5)、优化产业结构,建立节水型产业体系压缩耗水量大、产出低的行业,重点发展高新节水产业和第三产业,减少城市经济发展度水资源的需求总量,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
(6)、建设节水型区域,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广泛宣传节水的重要意义,提高公民节水意识及计划用水的科学管理水平,坚持“开源节流并重、节流优先、治污为本、科学开源、综合利用”的计划,使节水成为支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1.5 城市排水简要情况园区内无污水处理厂,完全依靠水体的自净能力,但水体自净能力和环境容量是有限的,水体污染日趋严重。
生活污水,大部分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最终排入青山河等水系。
规划区属于青山河汇水区,根据地形地貌,以东西向的3条河流为界,将规划区分为4个排水区域。
各片区雨水分别就近排入规划区内河流。
根据地形地貌,扩建现状沿青山河的5座排涝泵站,规划区内雨水通过泵站最终排入青山河。
园区为最南部的一个排水区域。
1.6 主要存在问题规划区大部分地区现状为农业用地,主要为耕地和水域,基础设施薄弱,给水系统基本空白。
作为城市基础设施之一的城市供水事业应与城市经济建设的发展速度相协调一致,为工业区工业用水及居民用水提供方便,并且应逐步扩大供水范围,提高供水普及率,以适应工业园建设和经济发展需要。
2.给水规划2.1基本原则给水工程规划总的指导思想是:从全局出发,考虑水资源的节约、水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正确处理各种用水的关系,满足工业园区的起步与持续发展的需要。
(1)以马鞍山市城市总体规划和青山河工业园总体规划为指导,兼顾园区未来发展与工业园布局进行给水系统规划。
与用地同步规划,与道路网同步实施,在充分研究现状资料基础上,对工业园区未来的人口变化、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用水要求和水源保障、现状给水设施等进行综合分析,合理确定供水规模和相应的供配方式。
(2)水源的选择及用水量的确定,既要符合城镇一体化发展的需要,又要与水环境和水资源的承载力相适应;加强水源的保护和管理,以维持水资源平衡及可持续利用。
(3)遵循开发建设的时序性,坚持统一规划,统筹兼顾,分期实施,并在容量上保留一定余地的原则,充分考虑现状条件和自然地势,尽量发挥现状给水管网和设施的作用。
(4)合理划分建设分期,为下一阶段的继续开发建设提供现实的指导意义,处理好近、远期关系,满足工业园区的起步与持续发展的需要。
(5)充分考虑未来发展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对供水系统的影响,降低漏耗和能耗,节省资金,提高效率。
规划内容(1)预测2015年及2030年用水量。
(2)分析比较区域水资源,确定供水方案。
(3)按照工业区总体规划布局,对工业区供水系统进行合理设置。
(4)对配水形式和配水管网布置进行优化。
(5)配水管网通过水量平衡、水力计算与校核,确定管径及管材。
(6)进行供水工程的投资估算,尽可能降低工程的总造价。
2.2城市用水量城市供水量包括城市生活用水量、公建用水量、工业用水量、市政用水及消防用水等,与所处地区、城市性质、发展规模、经济生活水平等有关。
供水量预测要考虑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和节水对需水量的影响等因素。
各种预测方法是对各种影响用水的条件作出合理的假定,通过一定的方法,求出预测水量。
城市用水量预测涉及到未来发展的诸多因素,一般采用多种方法相互校核。
用水量预测的时限一般与规划年限相一致。
本次规划将遵循如下原则:(1)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水资源开发应保证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统一。
(2)坚持开源节流并重的方针,实行计划用水。
(3)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切实搞好供水规划。
(4)逐步减少自备水源在城市供水中的比重。
(5)供水工程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合理超前建设。
结合《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本规划采用两种方法对用水量进行预测,以达到尽可能合理地选择的用水量标准和预测用水量总规模。
2.2.1用水量指标预测法规划期内由城市给水工程统一供给的用水量分为三部分,即居民生活用水量、工业用水量和其它用水量(包括公共设施用水)。
青山河工业园内规划产业有汽车零部件、农业机械、机械电子、轻纺服装、食品加工等,除了部分行业用水量较大,其他均属于耗水量小的轻工业企业。
结合《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并参照我院了解的周边类似地区城市用水情况,我们认为随着工业企业零排放政策技术的推行,规范指标取值偏高,宜减量套用。
(1)远期用水量预测对本次区域供水量进行预测,根据《马鞍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和《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确定用水指标。
本区域单位居住用地用水指标取0.87万m3/(km2.d),单位公共设施用地用水量指标取0.41万m3/(km2.d),单工业用地用水量指标取0.5万m3/(km2.d),单位道路广场用地用水量指标取0.23万m3/(km2.d),单位绿地用水量指标取0.10万m3/(km2.d)。
供水日变化系数取1.3。
测算规划区最高日用水量4.66万m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