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课程建设是高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基础。
为进一步推进学校课程建设,规范课程管理,提高课程建设水平和质量,结合自身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课程建设坚持“全面规划、分级建设、突出重点、特色发展、追求质量”的原则,通过建立健全完善的课程建设与管理体系,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内涵,促进学校发展。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学校各级各类课程。
第二章指导思想与目标第四条课程建设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和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围绕办学定位,围绕应用型办学定位,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以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为宗旨,加强课程建设,深化课程综合改革,积极构建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相适应的现代课程体系,实现教学内容整体优化,推进教学方法更新和教学手段现代化。
第五条课程建设目标通过分步建设,实现学校所有课程合格,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有重点的建设,遴选一批优秀课程进入校级优质课程和校级及以上精品课程行列,充分发挥优质课程的示范辐射作用,形成符合应用型办学定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优质课程(群),同时,实现课程资源开放共享。
第三章建设内容第六条课程建设分为三个层次、五个类别,即校级、省级、国家级三层;校级合格课程、校级优质课程、校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课程五个类别。
课程建设采取递进遴选制,如省级精品课程从校级精品课程中遴选推荐、校级精品课程从校级优质课程中择优遴选。
第七条合格课程。
是指连续开满三年,并在课程规划、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和教学管理、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课程特色等几个方面均达到合格等级标准的课程,具体指标见《XX学院课程建设评估指标与等级标准》(试行)(附件1,以下简称“等级标准”)。
确认“合格课程”的基本程序是:课程申报、课程自评、学院(部)审议、学校验收。
校级合格课程实行资格认证制度,学校对所有自评为合格的课程组织验收。
第八条优质课程。
医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医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学心得体会、工作心得体会、学生心得体会、综合心得体会、党员心得体会、培训心得体会、军警心得体会、观后感、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teaching experience, work experience, student experience, comprehensive experience, party member experience, training experience, military and police experience, observation and feedback, essay collection,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医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医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都成医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第一条为贯彻落实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XX]4号)的精神,深化我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规范课程管理,进一步推动我校课程建设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精品课程建设治理方法第一条为切实做好学校精品课程的建设、应用与治理工作,加强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共享,推动信息化环境下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治理、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进一步提高专业人才培育质量,依据上级有关文件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法。
其次条精品课程是指表达现代职业教育思想和课程设计理念,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亮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教特色,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辐射推广作用,对学生就业与可持续进展有重要价值的优质课程。
精品课程具有教学内容优、教学团队优、教学方法优、教学资源优、教材质量优、教学治理优“六优”特点。
第三条精品课程建设要以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为先导,以科学设计和模式创为关键,以校企合作建设为途径,以表达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内容建设为重点,以系统丰富的课程资源建设为核心,以教学团队建设为保证,以课程实施与治理为落脚点,着力实现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坦体提升。
第四条精品课程建设要坚持思想性原则、职业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创性原则。
思想性原则: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全过程;职业性原则:依据学生职业进展所需的学问、技能、素养要求设计课程构造和内容,为学生可持续进展奠定良好的根底;系统性原则:科学系统设计,包括课程标准、课程整体设计、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手段、评价方案、教材等完整的课程资源;创性原则:结实树立创理念,准时融入本行业领城的最科技成果,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课程建设,创课程教学方法、模式和手段。
其次章建设第五条课程教学文件建设。
课程教学文件包括课程标准、授课打算等。
课程标准开发要从职业标准、行业标准、专业标准、专业人才培育方案动身,明确课程在专业或专业群的人才培育定位,确定课程的培育目标,整体规划课程的重点教学内容、培育方式、评价要求;课程标准包括课程名称、课程性质、学时等课程根本信息,课程培育目标,课程教学内容、要求与学时安排,课程的考核要求,及建议选用的教材、使用的教学资源等;课程标准标准、科学,满足国家专业教学标准中对课程课时与课程教学内容的要求。
学校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课程建设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课程是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基本单元,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一项基本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为进一步规范课程管理,加强课程建设,深化教学改革,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课程按性质分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
必修课是指学生按培养方案规定必须修读的课程,主要包括公共必修课、实践必修课、专业必修课。
选修课是指学生按培养方案规定进行选读的课程,选修课包括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
课程按培养要求分为通识教育平台课程、学科基础平台课程、专业教育平台课程、集中性实践教学模块课程和素质能力拓展活动模块课程。
第二章课程设置第三条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1.科学性原则。
课程设置应符合学生认识发展规律,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反映学科发展前沿。
2.应用性原则。
课程设置应以满足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的要求进行设置,体现人才培养的国家标准、行业通用标准和学院标准的有机统一。
3.思想性原则。
课程教学内容应注意思想性,把先进文化引入课程,杜绝不良教学内容进入课堂。
4.刚性原则。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求增设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在教学大纲、学时学分及课程进程上有刚性要求的,严格按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求进行设置。
第四条课程设置的规范要求1.课程名称使用应规范合理。
课程名称应规范用词,不用简称,不同学时课程、分不同学期开设的课程原则上要在课程名称上有所区分。
2.课程设置应明确课程基本属性,必修、选修(限选、任选)、学时学分、面向专业、学期安排等。
3.课程设置应有与其匹配的任课教师,教师新开课、开新课都要达到学院相关要求。
一门课程一般应有2个以上可以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
4.课程设置必须有教学大纲作为教学指导文件,实践教学环节的也应制定实践教学大纲。
5.课程设置应具备开展课程教学所需器材、实验设备等,如达不到硬件条件要求,应暂缓设置。
第五条课程设置程序1.新设置课程或变更课程设置,应由相关教学单位或个人提出申请,并提交课程教学大纲(批量课程设置可暂缺),交所在教学单位审核后,报教务处审核批准。
学校专业群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学校专业群课程建设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课程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课程教学质量是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课程改革与建设水平是衡量学校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
为加强课程建设,不断提高各类课程的水平,根据《江苏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课程改革与建设的若干意见》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结合学校具体情况,特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学校课程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建立、完善以精品课程、特色课程为核心的课程建设体系,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条本办法所指的课程包含全校范围内所开出的课程。
第二章课程建设工作机制第四条教务处负责课程建设宏观管理,接受咨询并指导课程建设,负责课程检查与质量评定,实施课程建设奖励、表彰工作及校级重点建设课程经费管理。
第五条系部全面负责归口本部门的课程建设工作。
1.系部主任是本系部课程建设的第一责任人,主要职责是对本系承担的课程做好统一规划并组织实施,指导教研室主任或专业负责人开展课程建设工作,加强对本系部课程建设进展情况的检查和课程质量的评估等。
2.教研室主任在系部主任领导下,负责本教研室所任课程的建设规划、组织实施、检查评估等方面的工作,指导教研室教师开展课程建设。
第六条课程建设是最重要的教学基本建设之一,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学校各级领导、各部门要把课程建设作为学校教学建设的一项基本任务长抓不懈,确保课程建设所必需的经费开支、必要的教师配备以及其他教学条件,确保课程建设持续稳定地协调发展。
第三章课程建设工作的要求与措施第七条新课程的开设1.学校鼓励教师开设新课程,每年四月、十月各集中申报一次新课程。
2.凡新开课程,教师应填报《新开课程申报表》,同时提供讲义或课程内容提纲,经教研室主任、系部主任审核后,以系部为单位向教务处登记备案。
3.新开课程的学分计算按学校相关规定确定。
经系部审核同意并经教务处批准的新开课程,即作为试开课公布,供学生选修。
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课程建设管理办法1.教学文件为了规范课程建设,学院将制定教学文件,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教学评价等,确保教学内容科学、合理、规范。
2.教学条件学院将不断改善教学条件,为课程建设提供保障。
包括改善教学设施、提高教学设备的使用率、加强教师培训等方面。
二)课程体系建设学院将根据职业岗位的需要,以通用能力为基础,以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培养为重点,科学、合理设计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应符合企业生产实际,突出高级技工与高职教育的融合,体现本专业、本课程教学的科学性、思想性和先进性特点。
三)教学内容改革学院将逐步解决教学工作中存在的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不相适的问题。
通过课程建设,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四)素质教育推进学院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合格人才。
四、建设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学院将成立课程建设领导小组,负责课程建设的组织和协调工作,确保课程建设顺利进行。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院将加强教师培训和引进优秀人才,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为课程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三)加强教学条件建设学院将改善教学设施、提高教学设备的使用率、加强课堂管理等方面,为课程建设提供保障。
四)加强质量监控学院将建立质量监控机制,对课程建设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五、课程建设的保障学院将加强对课程建设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为课程建设提供充分保障。
同时,学院将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课程建设提供实践基础和就业保障。
1.教学文件的保存应该完整,包括课程标准、教材、教案、试题、学生成绩、课程教学质量评估、教学质量分析总结和学生考核分析等。
课程标准应该明确本课程的性质和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阐明教学目的、要求、基本内容、重点与难点,合理安排各教学环节、课时分配、教学方法及教学组织形式,反映最新成果和教改思路。
实验课程标准应符合培养目标,要有完整、系统的实验讲义或指导书。
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第一条指导思想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对培养高质量人才、提高师资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为进一步提升课程质量,突出学院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办学理念,体现学校专业特色,有计划地扶植已有一定基础、量大面广的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重点专业主干课及新专业的某些新开课程,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总体要求课程建设应体现先进的教学理念,追踪学科前沿,着力于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明确建设目标、任务和原则,注重理论研究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课程体系建设;以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特色课程为重点,积极推进学校整体课程体系改革;重视网络化、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第三条申报与审定(一)申报条件1.有较强的学科基础,以学生受益面大、对学校的学科和专业发展起重要支撑、示范作用的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特色课程或新专业的新开课程为主。
2.有较强的师资队伍(至少有3人,其中2名副教授或具有博士学位的主讲教师)和长远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教学梯队结构合理,富有敬业精神和创新能力;主讲教师业务水平较高,教学效果良好。
3.有科学的建设方案,包括该课程重点解决的教学问题、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改革、课程内容设计与组织、教学方法和手段改进、考核方式改革等教改方面的设想,课程建设实施规划、进度及阶段目标、项目最终成果形式和预期效益等,方案应思路清晰,措施有力。
4.教学文件齐备,教学环节完整。
有完整的符合学校要求的教学大纲;有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教材和教学辅助材料,如教案、教学指导书、实验指导书、习题集等。
5.有适应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和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
6.考核手段科学,符合课程要求和特点,能客观反映教学效果和学习质量。
7.项目负责人原则上应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获得过学校“教学示范岗”称号、示范教研室、优秀教学团队中的年轻教师,以及长期在教学一线承担教学工作,且所授课程教学效果优秀(须提供教务处认可的证明材料)的讲师,经所在部门推荐也可申报;同等条件下,获得教学示范岗或教学成果奖的教师优先考虑。
大学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XXXX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化我校本科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规范课程管理,进一步推动我校课程建设工作,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课程建设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南,以我校的办学思想为指导,以专业定位为基础,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
按照“保证质量、重点建设、注重实效、系统发展”的建设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优质课程、双语教学课程和在线课程的建设与管理。
第二章优质课程建设第四条申报优质课程的基本条件:(一)连续开设2年以上。
(二)具有学术造诣较深、治学严谨,教学经验较丰富,团结、协作能力强的副教授以上职称的课程负责人,有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
(三)教材、教案、图书资料、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充足,能为持续、稳定地进行课程建设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四)课程建设规划科学可行,注重课程评价体系建设,注重教学研究,因课制宜改革教学方法,突出综合应用能力的训练。
第五条优质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一)优质课程建设要与教学团队建设相结合,由学术造诣高、授课经验丰富的副教授以上职称的课程负责人主持,逐步形成人员稳定、教学理念新、学术水平高的教学团队或课程组。
(二)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准确定位优质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处理单门课程建设与系列课程改革的关系。
教学内容要适应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及时反映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广泛吸收先进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
(三)鼓励自编特色教材和以专业应用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材,鼓励开发多媒体和网络教学课件,组建配套的电子教案、电子图书、试题库、资料库、案例库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自主学习平台。
(四)根据学科专业特色,结合不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形成案例式、讲座式、研讨式、实验(实践)教学等多种途径、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学。
学校课程建设管理方案(通用3篇)
学校课程建设管理方案(通用3篇)学校课程建设管理方案篇1一、开发校本课程的基本依据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
校本课程的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不仅可以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满足“个性化”的学校发展,还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真正满足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我校为农村小学,由于历史、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学校硬件建设、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与城区学校有一定的差距。
我们在分析了周边地区的社会环境、学校的校园环境、师生的基本情况等因素后发现,我校拥有较强活动能力的教师和学生。
这是我们的优势。
不足的是教师少,年龄偏大,没有音乐体育美术等专职教师,我们计划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这个支点,全面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
二、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以课程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共同成长。
三、校本课程的内容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我们筛选、改编已有的课程,或者创造性的新编校本课程。
我校因地制宜,开设了趣味数学、趣味英语、故事、剪纸、写字、田径、跳绳、经典诵读等选修课程。
四、课时设置1、大部分课程安排在每周周四第六节课,个别选修课程也可以放在课余时间进行。
2、学科课程根据新课程实施的教学实际安排,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五、课程开发操作、保障措施1、制订方案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计划书。
校本课程开发小组依据学校实际制定了本校的方案。
2、学校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全体教师参与课程开发。
3、加强培训,统一认识,明确开发校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
对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有所创新、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予以表彰。
4、协调社会、家庭,为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保障。
争取社会各界和家长的积极配合,探索建立学校、家庭有效参与的新机制。
技工学校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深圳市宝山技工学校课程建设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课程建设是学校一项基本的教学建设,它对提高教育质量,保证人才的培养规格具有长期性、基础性的重要作用。
为规范课程建设工作,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课程是组成教学计划的基本单元。
课程建设就是要从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学科发展出发,依据教育教学规律对课程的实施条件(师资队伍、教学大纲、教材、设备与手段)及方法(教学方法、考试方法),按照一定的质量标准而进行建设的一项系统工程。
只有坚持开展课程建设工作,才能不断优化课程教学条件,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第三条课程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要体现专业特点和职教特色。
课程建设的过程就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系部领导应统一认识,采取有效措施,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创造性地开展教程建设工作。
第四条课程建设质量评估是以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为依据,制定科学的课程建设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评价方法,对课程建设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比较、,并给以价值判断的过程,其目的是促进课程建设。
第二章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第五条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一、课程教学大纲1、课程教学大纲应规定学生必须掌握的教学内容,并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
2、课程教学大纲应体现学科与行业发展的最新成果。
3、课程教学大纲要按照工学结合的原则,明确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要求。
4、有实践教学环节的课程,要明确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数量和时间安排,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教材与教学资料1、教材应符合教学大纲要求,要尽可能选用近三年获省级、部级、国家级奖的教材或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类的教材。
2、要有能体现学科与行业发展新成果的供学生阅读的教学参考资料,或有一套符合教学大纲要求供学生阅读的参考书目。
3、应编写相应的实验、实习、实训、社会调查等教学活动的指导书与任务书。
三、教学方法1、教师应根据教育规律和课程的特点,选择最适宜的教学方法。
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课程建设是学院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规范和加强学院课程建设与管理工作,促进学院课程体系建设、强化职业能力培养、创新教学模式、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提高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及《学院“十三五”专业改革和发展规划(2016-2020)》,结合我院发展实际,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课程建设要以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遵循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
在课程教学中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
加大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训考核评价。
通过课程建设提高学院整体教学水平,努力培养适合经济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第二章课程建设的目标第三条课程等级分为“达标课程”、系(部)级“优质课程”、院级“精品(在线开放、资源共享)课程”、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资源共享)课程”和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资源共享)课程”五个级别(具体建设标准参见教育部、省教育厅及学院相关文件)。
“达标课程”和“优质课程”由系(部)负责建设与管理;院级及以上课程由学院教务科研处汇同相关系(部)共同建设与管理。
第四条全院所有课程均原则上应设置一名课程负责人(优质及以上课程推荐实施校企合作双负责人制),每位专职教师均应积极承担课程建设任务。
第五条经过2年建设期,将全院现开设课程基本建成“达标课程”,将20%以上的课程建成“优质课程”,将5%以上的课程建成院级“精品(在线开放、资源共享)课程”,并在此期间力争建成1-2门省级、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第六条学院对新开设课程,要求其在课程开设之日起,三年内建成“达标课程”。
第三章课程建设的内容第七条课程建设的内容(一)课程设计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强化职业能力培养;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课程标准符合培养目标要求,职业标准明确,体现能力培养和创新精神;课程结构体系完整,重点难点突出,学时分配合理,教学措施得当;覆盖课程基本知识点和技能点;课程内容体现专业技术发展成果和教改教研成果;课程资源丰富多样,符合国家技术要求。
学校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课程建设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课程是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基本单元,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一项基本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为进一步规范课程管理,加强课程建设,深化教学改革,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课程按性质分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
必修课是指学生按培养方案规定必须修读的课程,主要包括公共必修课、实践必修课、专业必修课。
选修课是指学生按培养方案规定进行选读的课程,选修课包括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
课程按培养要求分为通识教育平台课程、学科基础平台课程、专业教育平台课程、集中性实践教学模块课程和素质能力拓展活动模块课程。
第二章课程设置第三条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1. 科学性原则。
课程设置应符合学生认识发展规律,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反映学科发展前沿。
2. 应用性原则。
课程设置应以满足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的要求进行设置,体现人才培养的国家标准、行业通用标准和学院标准的有机统一。
3. 思想性原则。
课程教学内容应注意思想性,把先进文化引入课程,杜绝不良教学内容进入课堂。
4. 刚性原则。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求增设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在教学大纲、学时学分及课程进程上有刚性要求的,严格按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求进行设置。
第四条课程设置的规范要求1. 课程名称使用应规范合理。
课程名称应规范用词,不用简称,不同学时课程、分不同学期开设的课程原则上要在课程名称上有所区分。
2. 课程设置应明确课程基本属性,必修、选修(限选、任选)、学时学分、面向专业、学期安排等。
3. 课程设置应有与其匹配的任课教师,教师新开课、开新课都要达到学院相关要求。
一门课程一般应有 2 个以上可以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
4. 课程设置必须有教学大纲作为教学指导文件,实践教学环节的也应制定实践教学大纲。
5. 课程设置应具备开展课程教学所需器材、实验设备等,如达不到硬件条件要求,应暂缓设置。
第五条课程设置程序1. 新设置课程或变更课程设置,应由相关教学单位或个人提出申请,并提交课程教学大纲(批量课程设置可暂缺),交所在教学单位审核后,报教务处审核批准。
精品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精品课程建设管理办法为进一步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积极开展校级精品课程建设与评选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择优推荐省级精品课程,特制定本办法。
一、评选原则与申报条件(一)评选原则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遵循“科学布局,突出重点,择优建设,以点带面”的原则,重点建设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示范共享覆盖面广的精品课程,进一步激发广大教师开发建设优质课程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加快各专业课程内容改革与建设的步伐,形成优质课程共享的网络平台,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教育资源。
(二)申报条件1.课程建设充分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体现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特色,紧扣专业改革方向和高职教育特点,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方面深化改革,勇于创新。
2.课程标准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紧密结合的特色。
3.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开展研究性教学,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保证精品教材进课堂(包括自编教材、配套教材、教学指导书、教学参考书和多媒体教材)。
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符合课改要求,注重提高教学信息化水平,成效显著。
4.实践教学富有特色。
保证高水平教师指导实验、实训和实习。
具有较好的实验实训实习条件。
综合性、创新性实验课程开出率高、教学质量好。
能够开展质量高、针对性强的实习实训活动。
积极创造条件,促进本专业学生参加科研、科技活动。
5.每门课程一般有3—5专兼教师组成。
教师队伍结构合理,整体素质较高,课程改革与教学研究成效突出。
注重教师培训与青年教师培养。
课程负责人为本校专职教师,具有副教授(或中学高级)及以上职称。
6.具有科学健全的教学管理制度。
教学文件和教学档案完整规范。
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成效显著,深受好评。
7.高度重视教学资源建设,课程支撑网站内容丰富,提供课程标准、授课教案与习题、实践教学(实验、实训、实习)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课程建设资源,并提供课程负责人等三位以上主讲教师现场教学录像。
XX大学精品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XX大学精品课程建设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加强我校精品课程建设和管理工作,根据教育部和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以下简称“精品课程”)的评选工作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在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下进行。
第二章立项要求第三条申报课程可以是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一般应在我校开设3年以上。
第四条精品课程应具备的条件:(一) 公共基础课要为德智体全面发展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服务,适合我校学生特点,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专业课应在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的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基于工作过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或明显促进作用。
(二) 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适用性。
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三) 选用或编写能满足教学需要、先进适用的工学结合特色教材。
教学大纲、实训大纲、课件、案例、习题、学习指南等教学相关资料齐全。
(四)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教学模式;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案例、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积极探索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提高教学水平;有条件的课程应积极利用网络进行教学。
(五) 精品课程主持人应具有较高学术水平或专业技术水平,教学经验丰富,执教能力强,必须为学校正式在编人员,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学团队应具备双师结构,“双师”素质教师、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应占有一定比例,能够满足课程性质和教学要求。
大学本科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XXXX大学本科课程建设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入贯彻X和国家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主渠道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进一步强化本科课程建设工作,推动课程体系改革与教学内容更新,通过一流课程建设助力一流专业建设,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深化教学改革和研究的关键,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改革,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条学校课程建设的目标是:坚持以为指导,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以创建一流课程(“金课”)为目标,以建设优质课程为重点,以深化教学改革为动力,以优化课程体系为核心,开发建设体现学校学科优势和特色的新课程,建立与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全面推进学校课程建设工作。
第二章课程设置第四条学校课程设置遵循如下基本原则:(一)育人为先原则。
课程设置应以课程育人为导向,在各门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科学合理原则。
课程设置应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反映学科发展前沿知识和最新研究成果,符合人才培养定位,体现人才培养特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有效支撑学生能力养成和职业发展。
(三)需求导向原则。
课程设置应主动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满足多元化人才培养需求。
(四)严格标准原则。
课程设置应遵循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符合国家和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要求。
双语教学的课程必须是专业主干课程。
(五)凸显特色原则。
依托学科优势,凸显专业特色,将专业特色有机融入课程体系,打造具有系统性、前瞻性、特色鲜明的专业教育课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天一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制度
为加快课程建设步伐,扩大课程建设的成果,使课程建设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特制定本制度。
一、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学院将课程建设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一项基础工程来抓,为实现学院“十三五”发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二)坚持课程改革的方向。
把课程改革的重点放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变上。
通过课程建设,逐步解决教学工作中存在的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不相适的问题,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课程建设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根据职业岗位的需要,以通用能力为基础,以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培养为重点,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科学、合理设计课程。
课程要符合企业生产实际,突出高级技工与高职教育的融合;要体现本专业、本课程教学的科学性、思想性和先进性特点;要符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心理和教学规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合格人才。
(四)正确处理课程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关系,正确处理课程建设中的重点与一般、质量与数量的关系,做到课程定位准确,目标明确,内容合适。
二、课程建设的原则和目标
课程建设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高质量的创新人才为目的。
在建设中采取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大批量合格课程建设与部分较高水平的优秀课程
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分级、分期、分批进行建设。
从所有课程抓起,以对教学质量影响最大的课程为先导,建成一批院级乃至省、国家级精品课程,促进学院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经过3—5年的建设,建立150门核心课程标准,开发30门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一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三、建设内容
(一) 教学文件与教学条件
1.教学文件。
课程标准、教材、教案、试题、学生成绩、课程教学质量评估、教学质量分析总结、学生考核分析等保存完整。
课程标准应明确本课程的性质及其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阐明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基本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合理安排各教学环节、课时分配、教学方法及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反映本课程的最新成果及教改思路,实验课程标准要符合培养目标,要有完整、系统的实验讲义或指导书。
教材选用应符合教学与专业评估要求,内容精而新,与专业层次要求相适应,深、广度符合标准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如所选教材不完全适合,应根据教学大纲进行增删,调整或编写补充教材。
要有与教材配套的教学参考资料,含教学参考书、习题集、实验指导书、自学指导书、一定数量的必读书目及有关参考图书。
教学进程要统一,教学进度计划表填写规范且认真执行。
2.教学条件建设
(1)实验、设备状况:实验设备套数能保证本课程实验的开出,具有开出基本实验的全部设备,且设备完好率≥95%;设备使用率≥95%。
(2)实验数量及水平:能开出全部基本实验;能开展综合性、创新性或研究性实验。
(3)实践教学设备能基本满足与本课程有关的实践教学环节需要。
(4)要有多媒体教学辅助等设备以及教学必需的教具、挂图、演示实验仪器、幻灯、投影仪、声像资料等,能较好地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师能自制教具和一般教辅设备。
(二)教师队伍
1.教师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品质和师德。
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执行教学规范、遵守教学纪律、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2.课程负责人要求:课程负责人应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高级职称以上的教师。
3.课程教师队伍要有合理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
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应形成合理梯队。
4.注重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有科学、合理的师资培养计划。
并能按计划认真实施,有考核登记制度。
实行严格的新任课教师试讲制度;有规范青年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严格制度,有促进青年教师理论水平、实验能力、教学能力提高的各种措施,效果明显;有激励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的政策、措施,把教学业绩作为晋升职称的重要条件;能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加强学科学术梯队建设。
5.教师获得过相应的教学奖励。
如教学成果奖、各种等级的优秀教师奖等。
6.教师培训提高有规划并认真执行。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水平
1.要有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
课程教学符合标准要求,教学组织形式合理,除课堂讲授外,能按标准要求完成规定的实训、实习、见习、课程讨论、第二课堂活动、社会调查考察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任务。
2.要有恰当的教学方法及手段。
积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富有启发性,采用如讨论式、研究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式,实训教学有相当数量的研究性、设计性实验,有相当课时采用电子教案进行教学,注重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创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
3.要树立课程整体优化的观念,在明确课程教育目标的前提下,在各门
课程的配合和衔接上下功夫,不仅解决一门课程的优秀问题,更要解决“模块课程”或“系列课程”的整体优化问题,将课程建设放在专业建设、培养模式中进行优化设计。
4.要突出实践教学、学生动手能力的培训。
实践教学要有计划、有标准、有指导、有操作考核标准。
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操作技能的培养。
5.课外教学。
认真辅导答疑和批改作业;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效果显著。
6.考试方法科学、合理。
考试内容符合标准要求,每次考试应备有难度相同或相近的两套试题;建立试题质量分析制度,反馈教学效果;加强题库建设,题库量达到课程标准要求;建立统一命题、统一标准、统一阅卷制度,无试题差错、泄露试题等责任事故发生;
7.教学效果好。
学生学习质量好,扎实掌握该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考试及格率达到教学评估要求。
实践技能操作考核合格率达到95%以上。
(四)教学管理
1.教学管理要有一套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和严格的授课质量监控及教学检查评估的经验交流等。
对备课、讲课、辅导、作业、课程设计、实验等各教学环节,都有明确的规定和标准,且执行较好并有记录。
2.要有较高的课堂教学质量。
课程教师能很好的掌握课程标准的要求,并按要求进行教学;严格遵守教学规范和教学纪律,注重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学生和同行教师对课堂教学有较好的评价。
4.对师资培训、学术交流等方面有计划、有措施、注重对本门课程的质量检查和监控。
定期开展教学评估工作(有档案材料),注重教学反馈。
(五)教研教改
1.在课程建设中要加强学术建设,每一名教师都要有自己的学术研究方向,要有一定的科研水平与成果;在课程建设中还要注重自己的特色建设,
要根据课程的特点,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并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寻找自己的优势,特别是要发挥其他课程教学所无法取代的作用。
2.有改革、创新精神和一定的教研、教改成果。
不断开展本课程教学领域的改革,主持相应的课题研究,积极进行改革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试验,并取得一定效果;有一定数量的已发表的教改总结或教学研究论文。
四、课程建设的工作、保障措施
(一)机构建设。
教务处对全院课程建设工作进行总体规划,制定相关政策,制定课程建设评估指标及标准;负责经费划拨;对各系的课程建设工作进行宏观管理,接受咨询;负责课程检查、验收、表彰和奖励。
(二)各系负责对本系课程建设的规划与实施。
课程负责人是课程建设的直接承担者,要根据课程建设评估指标和标准,负责本课程的全面建设。
(三)课程建设两年一个周期,通过两年建设,申请评估验收。
院级合格课程、重点课程和精品课程每两年检查一次,经检查不合格者,取消其称号,但保留两年复查的资格。
(四)课程建设列入各教学单位和学院的教学工作计划
(五)课程建设经费专款专用,并接受学院的检查。
(六)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对于承担合格课程、重点课程、精品课程建设任务并作出突出贡献的课程负责人及骨干教师在评奖、评优、晋职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
对于不合格课程和没有达到预期规划目标的课程,限期一年整改,直至评估合格。
不能胜任课程教学的有关教师,必须调整其工作岗位,直至缓聘、待聘、解聘。
五、立项申报和评估验收
(一)以一门课程为单元立项申报,学院根据申报材料了解课程现状,确定课程建设重点及教学经费预算。
课程建设立项获得批准后,有关系部应积极组织课程组有关人员按申报的实施步骤具体组织实施,如期完成各项
工作。
(二)课程评估是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
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将按照评估指标及标准每年12月份进行一次评估工作。
各系应根据课程的标准,经过自评后向教务处提出课程评估申请。
课程评估专家组审查有关课程的自评报告和自评原始资料;通过听取教学情况介绍、听课、师生座谈等活动了解和收集有关材料和信息,并按照课程评估的指标体系和相应评估方法,做出评定。
课程评估结论分为合格、良好、优秀三个等级,凡通过验收的课程由学院发给证书,优秀的为院级精品课程,可申报省级或国家级精品课程。
2015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