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及生储盖组合松辽盆地
松辽盆地北部储层预测技术发展历程及岩性油藏地震识别技术
收稿日期:2004205220作者简介:陈树民(1962-),男,内蒙古赤峰人,高级工程师,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总工程师,从事地震资料解释与方法研究。
① 韦学锐:头台地区储层预测,石油地质研究报告集1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19921 文章编号:100023754(2004)0520103204松辽盆地北部储层预测技术发展历程及岩性油藏地震识别技术陈树民,于 晶(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 163712)摘要:从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岩性油藏地质条件、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历程出发,系统分析总结了近十年来薄互层储层预测理论、方法和应用效果,提出了基于高分辨率三维地震技术的“高精度三维地震、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高精度沉积相研究、高精度的储层预测、高精度的油藏描述”等“五位一体”的岩性油藏精细勘探方法,指出高精度的三维地震采集技术、高保真的三维地震处理技术、高分辨率的频谱分解技术与高效、灵活的三维可视化技术、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沉积微相技术结合将迎来松辽盆地岩性油藏地震勘探的新时代。
关键词:岩性油藏;储层预测;沉积微相;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地震反演;频谱分解中图分类号:TE13211 文献标识码:B1 引 言松辽盆地北部的勘探历程大体可分为构造油藏勘探阶段、三肇凹陷扶杨油层岩性油藏勘探阶段、齐家2古龙凹陷萨、葡、高多层位岩性油藏勘探阶段以及葡萄花、扶杨油层岩性油藏效益勘探阶段。
以大庆长垣为代表的构造油藏埋藏浅、储层厚度大、物性好,但大庆长垣外围的各类岩性油藏主要分布于河流相及三角洲前缘砂体中,单层厚度小,一般为2~4m ,孔隙度为8%~15%,渗透率为011×10-3~20×10-3μm 2,属于低渗透薄互层岩性油藏,岩性油藏勘探的关键是地震储层预测技术。
1959—1980年,大庆油田勘探的主要对象为构造油藏,但在勘探过程中发现了一批(如葡1井、杜1井、朝1井等)扶扬油层工业油气流井点,岩性油藏处于初步勘探阶段[1]。
岩性及生储盖组合松辽盆地全解
一.地层分布及岩性描述松辽盆地基底为前古生界、古生界的变质岩、火成岩等岩系,上部沉积盖层从侏罗系开始,至新生界均有不同程度的发育,总厚度可达11000m以上,但以白垩系为主,白垩系厚达7000m以上,是盆地内的主要含油层系。
地表均为第四系未固结的松散粘土所覆盖。
松辽盆地自下而上为前古生界、下古生界、上古生界、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第四系。
白垩系地层自下而上发育有沙河子组、营城组、登娄库组、泉头组、青山口组、姚家组、嫩江组、四方台组、明水组地层。
松辽盆地深部含油组合为农安油层,下部含油组合为扶余、杨大城子油层,中部含油组合为萨尔图油层、葡萄花油层和高台子油层,上部含油组合为黑帝庙油层。
研究区目的层段位于松辽盆地中生界白垩系地层之内,松辽盆地1 沙河子组(K1sh)沙河子组由灰白、灰黑色砂岩、粉砂岩、泥岩及酸性凝灰岩组成。
发育河流相、滨浅湖、半深湖—深湖相。
该组产狼鳍鱼(Lycoptera),东方叶肢介(Eosestheria),费尔干纳蚌(Ferganoconcha)等热河生物群典型分子。
也可见一定含量的早白垩世分子,无突肋纹孢(Cicatricosisporites),希指蕨孢(Schizaoisporites)等[20]。
2 营城组(K1yc)营城组下部以沉积岩为主,主要由灰黑、灰绿色安山玄武岩、凝灰质砂岩、火山角砾岩、砂砾岩以及灰色砂岩、砂砾岩及灰、灰绿色、灰黑色泥岩组成,局部夹红色泥岩和可采煤层;上部由酸性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组成。
发育湖相,火山喷发相。
营城组见到大量植物化石及孢粉化石,其它化石较少,植物化石如高腾刺蕨(Acanthopteris gothani),葛伯特茹福德蕨(Rufforidiagoepperti),稀脉北极蕨(Arctopteris rarinervis)等早白垩世分子。
该组海金砂科孢子含量较高,为典型的白垩纪分子。
介形类化石有三角星介属(Triangulicypris)也属于早白垩世分子。
松辽盆地火山岩相与火山岩储层的关系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大庆目标区火山喷发岩储层建模机制分析及数学表达”(NSFC )49894190-12 收稿日期:2002-04-16文章编号:0253-9985(2003)01-0018-06松辽盆地火山岩相与火山岩储层的关系3王 1,陈树民2,刘万洙1,单玄龙1,程日辉1,张 艳1,吴海波2,齐景顺2(1.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61;2.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712)摘要:根据钻井岩芯/岩屑和剖面地质研究结果,火山岩相可分为4类12型。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火山岩储层具有孔隙和缝隙相互组合的所谓“双孔介质”。
火山岩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受岩相控制,不同岩相带发育的火山岩储层其孔-缝及其组合关系差异很大。
喷溢相主要发育气孔、流纹理层间缝隙和节理缝;爆发相的主要空隙类型为粒间孔隙;侵出相以角砾间孔和原生裂缝为主;火山通道相主要发育节理缝和各种原生裂隙。
爆发相中每个冷却单元的底部经常发育有“松散层”,它们是未熔结的碎屑砂流层或原基岩的风化壳被快速披盖保存而形成的。
侵出相内带亚相经常会出现大规模的“岩穹内松散体”,它们是大的珍珠岩球体的堆积体。
在中酸性火山岩储层发育区应特别注意寻找这两类储集体。
松辽盆地主要的构造裂隙是一组共轭的、高角度的(断层面倾角50°~90°)、走向NNE 和NNW 向的、剪性或压剪性的断层缝。
这组高角度构造裂缝是松辽盆地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
关键词:火山岩相;火山岩储层;分类;松散层;松辽盆地第一作者简介:王 ,男,43岁,教授,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勘查中图分类号:TE112.222 文献标识码:A1 火山岩相分类目前盆地火山岩相的研究主要是应用已有的剖面火山岩相的分类方案。
这样的分类体系主要是依据火山作用方式或喷发/搬运方式,对于研究现代火山作用和火山岩是适合的。
在各家的分类方案中对成岩方式论述较少[1~11],未涉及到岩相与储层物性的相关性,这样的分类对于以储层建模、评价和预测为主要目的的盆地火山岩相研究而言,已经不能够满足实际需求。
松辽盆地南部泉四段地层特征与储层发育规律
定沉积。测井相上为明显的高伽马、低电阻、高时差特
标志层的地层作为等时面,处在两个等时面的砂体划
征。泉四段电阻率明显高于青一段,由青一段的高 AC
分在同一时间单元。
转变为泉四段的低 AC,
是良好的区分界面(图 1)。
(2)泉四段底部与泉三段地层接触。与下伏地层
* 收稿日期:2020-11-13
修回日期:
在完成砂组级别统层对比后,依靠多曲线组合的
关系,结合完钻骨架井剖面的岩性特征,采用按照层序
方法,开展小层级别旋回对比划分,有效提高了层序界
地层学方法,
“ 旋回对比、分级控制、井震结合、骨架闭
面识别和对比精度。针对研究区的储层地质特征,在
合”的小层对比方法,从大到小逐级对比,逐级控制对
小层级别地层对比过程中,采用了 SP、GR、普通电阻
1μm,主要孔隙分布在 1~4μm;较粗歪度,分选较好;属
类型,该类孔隙是在成岩酸性水的参与下不稳定岩石
于中孔低渗储层,多为油浸、油斑粉砂岩,主要分布在
碎屑颗粒被不同程度地溶蚀而形成的孔隙,在本区该
边滩沉积的中上部。第三种类型是小孔细喉型,约占
类孔隙多发育在长石颗粒和岩屑颗粒内。
总 样 品 的 24% ,R50<0.25μm,主 要 孔 隙 分 布 在 0.25~
表1
砂组
Ⅰ
Ⅱ
Ⅲ
Ⅳ
泉四段小层参数情况表
小层
变异系数 Vk
突进系数 Tk
层内最大(mD)
层内最小(mD)
平均渗透率(mD)
1
0.44
1.8
0.162
0.032
0.09
2
1.52
8.06
0.992
松辽盆地安达地区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方向分析
松 辽 盆 地 安 达 地 区
石 油 地 质 特 征 及 勘 探 方 向分 析
赵 波
( 国石 油 与 天 然 气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大 庆 油 田有 限责 任 公 司 勘探 开 发 研 究 院 , 中 黑龙 江 大 庆 1 3 1 ) 6 7 2
摘 要 : 合 应 用 地 质 、 井 、 震 和 地 球 化 学 资 料 , 统 分 析 了安 达 地 区 构 造 演 化 、 源 岩 、 积 、 盖 组 合 、 水 关 系 及 油 藏 类 型 综 钻 地 系 烃 沉 储 油 和 油 气 成 藏 特 征 , 究 了本 区 的 石 油 地 质 特 征 , 为 烃 源 岩 有 机 质 丰 度 高 , 有 较 好 的 生 、 烃 能 力 ; 流 河 道 砂 体 储 层 物 性 好 , 研 认 具 排 分
前 景 。由于本 区勘探 程度低 、 井成 功率 不高 , 有 探 很
必 要对其石 油地 质 特征 进行 综 合分 析 , 结油 气 聚 总
收 稿 日期 : 0 0 4 9 修 订 日期 : O 1 2 9 2 1 —0 —0 ; 2 l 一O 一O 。
作 者 简 介 : 波 ( 9 9 ) 男 , 士 , 程 师 , 要 从 事 沉 积 学 与 石 油 地 质 学 研 究 。E malb ho p tohn .o c 。 赵 17一 , 硕 工 主 — i z a@ ercia cm.n : 基金项 目: 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7 国 9 3计 划 ” 目( 0 9 B 1 3 0 资 助 。 项 2 0 C 2 0 ) 9
勘探 证 实 , 地 内发育 上 、 、 和深部 4套 白垩 系 盆 中 下
含 油气 组合 , 即上 部含 油组 合 : 帝庙 油层 ( 江组 黑 嫩 三 段 四段 ) 中部 含 油组 合 : 尔 图油 层 ( 家 组 ; 萨 姚 二、 三段 ) 葡 萄花 油层 ( 家组一 段 ) 、 姚 和高 台子油 层 ( 山 口组二 、 段 ) 下部 含油组 合 : 余 和杨大 城 青 三 ; 扶
松辽盆地营城组火山岩成岩作用类型_特征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_高有峰
火山熔岩类由熔浆喷溢至地表经“冷凝固结”而 用的表现是岩浆由地下深部上升到地下较浅处或地
成 , 具有火山熔岩结构 或玻璃质结构 , 常见块 状构 表冷凝固结过程中产生的作用 ;而火山碎屑岩以压
造 、流纹构造 、气孔(杏仁)构造及珍珠构造 。 松辽盆 实固结为主 , 成岩方式等同或类似于沉积岩 , 其早期
松辽盆地营城组火山岩不同岩石类型在不同成岩作用的影响下孔隙发育特征也有所不同图松辽盆地营城组火山岩储层孔隙类型及成因tableporetypesvolcanicreservoirsyingchengformationsongliaobasin孔隙类型成因分布原生孔隙气孔岩浆中的挥发气体游离聚集呈气泡状向压力较小的顶面大气方向溢出火山熔岩石泡空腔孔酸性熔岩的表面由于凝固时气体逸出体积缩小而产生的多层同心圆球体中空腔酸性火山熔岩杏仁体内孔矿物充填气孔未充填满形成的杏仁体内矿物之间的孔隙火山熔岩岩浆喷出地表压力降低温度升高使斑晶遭受熔蚀形成的孔隙火山熔岩粒间孔隙火山碎屑颗粒间经成岩压实和重结晶作用后残余的孔隙火山碎屑岩和沉火山碎屑岩基质收缩缝岩浆喷发时由于基质近于等体积条件下的快速冷却形成见于各种火山熔岩次生孔隙晶内溶蚀孔斑状火山熔岩中斑晶或火山碎屑岩中晶屑被溶蚀产生的孔隙火山熔岩火山碎屑熔岩和火山碎屑岩基质内溶蚀孔基质中的微晶长石微晶石英火山凝灰物质被溶蚀火山熔岩火山碎屑熔岩和火山碎屑岩杏仁体溶蚀孔气孔或石泡内充填物质遭受溶蚀形成的孔隙具气孔杏仁构造的火山熔岩矿物碎裂缝聚斑结构矿物斑晶在压实作用下破碎形成的裂缝各种含斑晶或晶屑的火山岩重结晶晶间孔火山岩中玻璃质脱玻化作用产生的雏晶微晶之间的晶间孔隙含火山玻璃的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熔岩松辽盆地营城组火山岩岩性成岩作用孔隙类型关系fig1relationshipvolcaniclithologydiagenesisporetypesyingchengformationsongliaobasin早期压实作用对粒间孔隙的破坏不强烈火山碎屑岩中仍可保留部分粒间孔隙
松辽盆地北部深层火山岩储层特征_刘万洙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NSFC )49894190-12号“大庆目标区火山喷发岩储层建模机制分析及数学表达” 收稿日期:2002-04-16文章编号:0253-9985(2003)01-0028-04松辽盆地北部深层火山岩储层特征*刘万洙1,王1,门广田2,边伟华,尹秀珍1,许利群2(1.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61;2.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712)摘要:松辽盆地北部深层的火山岩储层主要分布于徐家围子断陷的火石岭组和营城组,其爆发相和溢流相火山岩储集性能较好,孔隙度一般为6.3%~10.8%,渗透率为0.55×10-3~122.0×10-3μm 2。
火山岩的储集性能主要受构造作用、溶蚀作用及流体活动的影响。
松辽盆地火山-断陷期的构造活动致使火山岩产生大量次生裂缝,储集性能提高;淋滤作用主要改造爆发相凝灰质熔岩,使其变得极为疏松,孔隙度提高到15%以上。
流体活动对火山岩储集性的改造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新矿物的胶结和充填使得储集性能下降;另一方面,蚀变和溶解作用又可使孔隙度增加。
因此,应分期次进行研究。
关键词:火山岩;储层;岩相;影响因素;松辽盆地第一作者简介:刘万洙,男,52岁,副教授,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勘查、岩石学中图分类号:TE112.222 文献标识码:A 松辽盆地分为3个成盆期[1],其火山-断陷成盆期构造活动强烈[2~3],形成了大量的火山岩-沉积岩组合,其孔隙度和渗透率受埋深影响甚微,所以成为本区深层油气的主要储集岩。
1 分布及组合1.1 分布松辽盆地北部深层火山岩储层主要分布于徐家围子断陷上侏罗统火石岭组(145.6~157.19Ma )和下白垩统营城组(113.19~130Ma )。
火石岭组以中基性火山岩为主,也有少量酸性岩,包括安山岩、粗面岩、粗面安山岩、玄武质安山岩、玄武质粗面安山岩、流纹岩。
营城组以酸性和中酸性岩为主,也有基性岩发育,主要包括流纹岩、英安岩、安山岩、粗面岩、粗面安山岩、玄武粗面安山岩、玄武安山岩以及碧玄岩[4]。
松辽盆地英台断陷火成岩储藏的评价与识别
石 油系 统及 勘探
2 5
阶段之 后 ,火成 岩从 油气勘 探禁 区变 成 了重要 区域 。虽然 火成岩 储层 在整 个世界 油气储 层 中只 占很 小 的 比例 ,但 是火成 岩储 层 已经显 示 出 良好 的前景 ,并成 为新 的增长 点 ,在 油气勘 探领 域吸 引 了越来越 多 的注意 。研 究火 成岩储 层最 重要 的 问题 是岩 性和岩 相 。本
溶 孔和 粒 间孔 隙是主 要 的储 集 空 间,交代 作用 、充 填作 用 、压 实作用 及溶 蚀作用 是主 要 的成岩 作用 。根 据对 每种火 成岩 储藏 流体 类型 的研 究 ,有五种类 型 是优质 储层 ,分别 是
高孔 高渗 、高孔 中渗 、 中孔 高渗 、中孔 中渗 以及' f t  ̄ : f L 中渗 。火 成岩 三类储 层 的划 分标准 被 应用 于英 台断陷新 钻井 的储层 分析 ,其 水和 气 的测 定 结果与 测井解 释孔 渗数据 所划 分
的优质 储层 相吻 合 。
[ 翻 [ 校 译] 万晓 明 对] 简晓玲 邱 燕
中国准格 尔盆地 车排子地 区砂岩储层 油水二次倒置现象分析
赵 晓东,杨少春 ,陈国宁
油水倒 置现 象与 常规 经典 的油气 聚集 现象 是不 同 的。 因此 只有 在非常 规油气 藏 ,如 深盆 油藏 、致 密砂岩 油藏 等 ,才会 出现 油水倒 置现 象 。但是在 中国准格 尔盆地 车排 子地 区 的浅层 砂岩 储藏 中竟然 出现 了油水倒 置现 译] 万晓 明
[ 校
对] 简晓玲
邱
燕
松辽盆地英 台断陷火成岩储藏 的评价与识别
一
一
张 岩 ,唐华锋 ,高友峰
五大盆地综合柱状图
自 生 自 储 下 生 上 储
26
六盘山盆地地层综合柱状图
精选版课件ppt
27
北方新区 地层综合柱状图
精选版课件ppt
28
东戈壁盆地宗巴音凹陷地层综合柱状图
精选版课件ppt
29
海拉尔盆地地层综合柱状图
精选版课件ppt
30
塔木察格盆地地层综合柱状图
精选版课件ppt
31
二连盆地地层综合柱状图
三宝坳组 T2s
T2s: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灰岩、泥灰岩
下 嘉陵江组
统
大冶组
大隆组
上 统
龙 潭
上段
二 选
组 下段
系
茅口组
下
当冲
统
组
栖霞组
中、
上
壶天群
统
梓门
大 桥段
石 炭 系下
统
塘 测水段
阶 石磴
子段
刘家
岩 塘段
关 阶
孟公 坳段
邵东段
上 统 泥 盆 系
中 统
前泥盆系
锡 上段 矿 山 下段 组
佘田桥组
棋梓桥组
灰岩 灰~深灰色中~厚层状灰岩、泥灰岩、灰质泥岩
及页岩
深灰色灰岩、泥灰岩夹白云质灰岩
灰~黄灰色灰岩、泥灰岩、砂岩、粉砂岩、钙 质页岩
黄灰~黄褐色砂岩、粉砂岩夹砂质泥岩
黄灰~深灰色灰岩、泥灰岩
灰~深灰色厚层状灰岩、白云质灰岩、可相变 为泥灰岩
灰~深灰色厚层状灰岩、白云质灰岩、可相变
精砂选岩版、课砂为 砾件泥 岩p灰夹p岩砂t 质泥页岩
灰—深灰色泥岩,
夹少量砂岩及粉砂岩
滨浅湖
二 400
│
松辽盆地中生代火山岩优质储层控制因素及分布预测
1 地质背 景
松 辽盆 地是 我 国东部 大 型的 中生 代含 油气 裂谷 盆
“ 东部深层天 然气富集规律与 目标评价” (0 X 5 0— 0 ) 2 1Z 0 0 7 0 5 。 1
第一作者 简介 :杜 金虎,男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现任 中国石 油勘探 与生产公司副总经理 ,主要从事石油地质勘探工作 。 收稿 日期 :2 1-0 - 7 0 1 9 0 l修 改 日期 :2 1-0 -0 02 6 4
亚 类
储 集 空 间
原 生 孔 隙 次 生
原生 气孔、杏仁体内孔 、晶间孔 、粒 间孔 、砾 间孔 、基质微 孔 晶内溶孔 、基质溶孔 、杏仁体 内溶孔 、铸模孔
复合型
原 生
裂 缝 次 生
粒间溶孔 、超大孔 隙、伸展状孔 隙
收缩缝 、层间缝 、粒沿缝 、节理缝 、炸裂缝
构造缝
性 。一 个 完整 的火 山机 构 从 中心 向 边 部依 次 发育 火 山通 道 相 、溢 流 相 、侵 出相 、爆 发相 、火 山沉 积 相 ,通 过 已钻 井 资 料
对 比分 析发现,岩相控 制火 山机构 内优质储层的分布 , 近火 山口的爆发相、溢流相上部亚相为有利 的相带。裂缝是深部 流体运 移的重要通道 ,可以改善渗透条件 , 促使次生孔 隙发育 , 高产气藏形成的关键 , 是 高角度裂缝和溶 蚀孔隙组合带 是火山岩储层发育的有利区带。总之 , 根据 以上认识 ,应用地震等资料 综合识别预测火山岩总个数为 2 2 ,并评价 出 7个
生代火 山岩 [ 】 1 和准噶 尔盆地古生代火 山岩[,油 气勘 缝是 影 响火 山岩 优 质储层 的关键 因素 。基于 目前火 山 11 78 探获 得重 大突破 , 山岩成 为油 气勘探 重要领 域之 一 。 岩优 质储层主控因素方面研 究的现 状和存在的一些关键 火 火 山岩储 层物性 由于 受埋深 的影 响较小 , 因此 , 在 问题 , 本文 以松辽盆地 中生 代火 山岩 为研 究对象 , 用 利 深部油气勘探中火 山岩储层较碎屑岩储层具有更大的 岩心 和野外观 察 、 地震测井 响应特征 , 结合勘探生产 实 优 势和前 景 ,这在 松辽 盆地 深 层天然 气勘 探 中表现 得 践 , 系统 阐述 火 山岩优 质储 层发育 的主控 因素 , 开展 了
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储层测井响应及地质解译
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储层测井响应及地质解译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储层测井响应及地质解译是一项重要的地质调查与勘探技术。
它可以揭示出深层火山岩储层的特征,从而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其地质构造及油气分布情况,进而可以有效开发利用深层火山岩储层的油气资源。
松辽盆地位于辽宁省中部,是中国东北地区最大的油气田之一,也是我国最早开发的重要油气田之一。
松辽盆地的深层火山岩储层主要包括中、新生代火山岩,岩性以火成岩为主,其中以火山碎屑岩和火山碳酸盐岩为主。
为了进一步揭示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储层的特征,改善对其发育机制的认识,科学地开发利用其潜在的油气资源,必须对其进行测井响应及地质解译。
测井响应的主要工作包括测井录取、数据处理、曲线解释、测井响应特征及储层识别等。
录取测井时,需要精细地记录每一条测井的深度、孔隙度、电阻率等基本曲线及其分析结果。
数据处理时,要求对所有测井的原始数据进行精细地平衡处理,使其保持一定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曲线解释时,要求对各类测井曲线进行精细地比较和分析,以便更好地识别不同岩性层位及其特征。
测井响应特征是根据测井曲线及其分析结果的比较和分析,结合地质调查资料及其他地质资料,形成的具有一定地质意义的测井响应特征。
它可以根据不同的岩性特征,识别出不同的层位及其特征,从而揭示出深层火山岩储层的特征。
最后,需要对深层火山岩储层进行储层识别,以便更好地识别储层的岩性、孔隙及油气分布情况。
根据测井曲线及其分析结果,以及结合地质调查和勘探资料,进行深入的地质解释,并结合现场试验资料,最终得出储层的岩性、孔隙及油气分布情况。
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储层测井响应及地质解译为其资源勘探提供了可靠的地质基础,对于深入认识深层火山岩储层的地质构造及油气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将测井响应及地质解译技术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开发利用深层火山岩储层的油气资源,实现更高效的勘探。
松辽盆地南部火山岩优质储层主控因素
松辽 盆地 南 部是 古 生 代 褶 皱基 底 上 发 展 起来 的大 型陆 相盆 地 ,经 历 了 中生代 以来 断 陷期 、坳 陷 期和 反转 期 的构 造 演 化 过 程 J。松 辽 盆 地 南 部 深层 包括 西部 、中部 和东部 3个 断 陷带 ,共 发育 19 个 断 陷。
2.2 物 性 特征
统计松 辽 盆地 南部 深层 69口井 575个 样 品数
收稿 日期 :20151016;改回日期 :20160320 基金项 目:国家重大科 技攻关项 目“大型特大型岩性地层油气 田/区形成与分布规律”(2011ZX05001—002) 作者简介 :赵静(1975-),女 ,高级工程师 ,1997年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石油工 程专业 ,2008年 毕业于该 校油气 田开发工程专业 ,获博 士学位 ,现从和重 结 晶作用 。火 山岩成 岩作 充填 作用 使储 集 空 间 变小 ,而 溶 蚀 作 用 、挥 发 分 逸 用方式 与储 层 物性 密切 相 关 。成 岩 表 生 作 用 主要 出 、风化 淋滤 作 用使储 层物 性 变好 。
表现 为挥 发 分 逸 散 、冷凝 收 缩 、溶 蚀 溶 解 、碎 裂 作 用 、风化淋 滤 作用 等后 期改 造作 用 。
O 引 言
近 年来 ,松 辽盆地 南 部深 层天 然气 勘探 取得 了 阶段性 进展 ,于 中部 的长 岭 断陷 、西 部 的英 台 断陷 、 东 部 的王 府 断 陷 ,火 山 岩 气 藏 勘 探 均 获 得 重 大 发 现 J。长深 1井 获得 高 产工 业 气 流 后 ,火 山 岩 已 成为重要勘探领域之一 。然而 ,在松辽盆地南部深 层火 山岩 的勘 探 过 程 中 ,仍 有 部 分井 钻 井 未 成 功 , 主 要 原 因 为 火 山 岩 储 层 规 律 性 认 识 还 不 够 清 楚 j。针对 松 辽 盆 地 南 部 火 山岩 气 藏 储 集 空 间 结构 复 杂 、物 性变 化 大 、非 均质 性强 的特 点 ,利 用 岩 心 、地震 、测井 、地质 等多 种 技术 手段 ,总结 勘 探 生 产 实践 ,开展 松 辽盆 地南部 火 山岩储 层 主控 因素研 究 ,以期 指 导该 区火 山岩气 藏 勘探 部署 。
松辽盆地地层岩性简表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XX
特征:松辽盆地的变质 岩具有多种类型,包括 千枚岩、片岩、大理岩 等,这些岩石在高温和 高压的作用下,经过变 质作用形成了新的岩石 类型,具有新的结构和 构造特征。
松辽盆地的地层与岩性关系
第三章
地层与岩性的相互影响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松辽盆地的地层与岩性关系密切,不同地层和岩性对盆地的形成和演化产生 了重要影响。
化。
地层的形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演化受到构造 运动、气候变 化和河流冲刷 等多种因素的
影响。
地层的分布和 排列顺序对于 石油、天然气 等矿产资源的 勘探和开发具 有重要意义。
主要地层单元的特征
古近系:以河流相、湖泊相沉积为主,岩性以砂岩、泥岩为主,厚度较大。
新近系:以河流相、湖泊相沉积为主,岩性以砂岩、泥岩为主,厚度较小。
地层岩性简表的内容与结构
内容:松辽盆地的地层岩性简表包括地层、岩性、厚度、时代、分布范围 等基本信息。
结构:地层岩性简表采用表格形式,按照地层时代顺序排列,便于查阅和 对比。
特点:地层岩性简表简洁明了,重点突出,能够快速了解松辽盆地的地层 岩性特征。
应用:地层岩性简表在地质勘探、油气资源评价、环境治理等领域具有广 泛的应用价值。
第四系:以河流相、湖泊相沉积为主,岩性以砂岩、粘土为主,厚度较小。
松辽盆地地层具有明显的沉积旋回性,自下而上可划分为多个沉积旋回,每个旋回都由粗到 细的沉积序列组成。
松辽盆地的岩性
第二章
沉积岩的分布与特征
分布:松辽盆地内的沉积岩主要分布在盆地的东部和南部地区。 特征:沉积岩的岩性主要由泥岩、页岩、砂岩和砾岩等组成,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和沉积纹理。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论述松辽盆地南部油气成藏条件
论述松辽盆地南部油气成藏条件松辽盆地是一个典型的中、新生代大陆拉张型断坳复合型盆地,具体体现在盆地的基底性质、盆地的构造样式、盆地地层沉积特征与地热特征以及盆地的演化史上。
盆地构造基本特征研究是盆地形成演化过程、盆地油气富集规律研究的基础。
一、区域地质概况松辽盆地南部由断陷层和坳陷层组成。
盆地基底是经过多期碰撞拼合形成,由古生代地层组成。
断陷层和坳陷层主要为晚中生代地层,下部断陷层主要由晚侏罗世(火石岭组—营城组)地层组成,中部坳陷层主要由早白垩世(登娄组—嫩江组)地层组成,上部反转期地层主要由晚白垩世四方台组—古近纪地层组成。
二、烃源岩发育情况松辽盆地烃源岩主要发育在盆地断陷和坳陷两个阶段.深层烃源岩发育于断陷层系中的侏罗系及白里系。
在断陷沉积演化过程中,发育多期烃源岩,如沙河子期、营城期、登娄库期等烃源岩。
不同类型的断陷,烃源岩具有不同的沉积环境,也具有不同的发育展布特征。
1.烃源岩沉积环境松辽盆地南部不同时期的断陷,由于受断陷面积、沉降幅度、最大裂陷期裂陷强度、充填序列的完整性的等因素的制约,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及其组合的特征差别较大。
断陷烃源岩主要发育在沙河子组、营城组,烃源岩的发育程度与断陷盆地样式、断陷强度、最大断陷期断陷强度、断陷持续时间关系密切。
由于上述地质因素的影响,松辽盆地南部地区断陷层系的烃源岩发育程度有所不同。
松辽盆地烃源岩主要是陆相烃源岩,可分为湖相烃源岩和煤系烃源岩。
岩性主要为泥岩、碳质泥岩和煤三种类型。
沉积环境一般为低能的半深湖一深湖相环境和前三角洲相环境。
2.烃源岩分布特征断陷层系烃源岩发育,在火石岭组、沙河子组、营城组、登娄库组烃源岩中以沙河子组、营城组的暗色泥岩为主.断陷层系烃源岩分布的普遍特征是其有机质丰度及其类型变化较大,不同断陷烃源岩特征差异明显。
烃源岩的分布主要受断陷的盆地样式和沉积环境的控制,烃源岩的富集程度主要受断陷规模、断陷持续时间、最大裂陷期裂陷强度的控制。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火山岩相与天然气成藏关系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火山岩相与天然气成藏关系秦伟军;刘超英;谈风其;高中哲;毛根塔【摘要】松辽盆地盖层由上部坳陷层和下部断陷层组成.长岭断陷是断陷层的一部分,是受盆地早期发育的孙吴-双辽、松花江-四平2条岩石圈深断裂带控制的深大断陷.断陷内部及周边断裂深切岩石圈,造成多期火山活动,形成火山岩与巨厚湖相沉积岩共生.火山岩以酸性火山岩类为主,分爆发相和溢流相2种类型,两者在剖面上交替出现构成多个火山活动旋回.研究认为,喷溢相的上部亚相原生气孔发育,爆发相的空落亚相和热基浪亚相孔洞发育.火山岩相与天然气成藏关系主要表现为,喷溢相上部亚相、爆发相空落亚相和热基浪亚相控制了好储层发育,好储层又控制了气藏形成.【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年(卷),期】2008(030)004【总页数】6页(P328-332,339)【关键词】火山岩相;天然气成藏;长岭断陷;松辽盆地【作者】秦伟军;刘超英;谈风其;高中哲;毛根塔【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长春,130026;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河北,涿州,072750;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河北,涿州,0727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1 构造、沉积特征与火成岩成因1.1 区域构造背景松辽盆地沉积地层格架由上部坳陷层和下部断陷层组成,断陷层发育30余个大小不等的断陷。
断陷沉积时期发育北东—北北东、北西—北北西向2组断裂带。
北东—北北东向深大断裂带形成早,北西—北北西向形成晚,在平面上呈“×”网状交错。
受北北东—北东向岩石圈及壳深断裂系控制,断陷层发育3个断陷带,由西向东分别为西部断陷带、中央断陷带和东部断陷带,整体呈北北东向展布。
五大盆地综合柱状图
气 层
表 井 反射层 界面
性质
T 赛 2 不整合
40
T 井 3 不整合
T6 不整合
赛 1 井
阿
尔0 善│ 组 800
褐灰色砂岩、砾状砂岩与 深灰色泥岩不等厚互层 灰色—杂色凝灰质砾岩、 砂砾岩夹同色泥岩
T8 不整合
赛 4 井
①
上统
侏
罗 系
中下统
古生界 (Pz)
0-200
0 │
~
720 ~ △ 未
~~
黄灰~黄褐色砂岩、粉砂岩夹砂质泥岩
黄灰~深灰色灰岩、泥灰岩
灰~深灰色厚层状灰岩、白云质灰岩、可相变 为泥灰岩
灰~深灰色厚层状灰岩、白云质灰岩、可相变 为泥灰岩
砂岩、砂砾岩夹砂质泥页岩 石英砂岩、砂砾岩、砾岩
And
中 涟源、 组 邵阳两 合 个凹陷
下 涟源、 组 邵阳两 合 个凹陷
思茅坳陷地层综合柱状图
T3Z 灰白~灰黑色砂岩、粉砂红泥岩、泥岩夹煤层
T3S
灰~灰白色砂岩、粉砂红泥岩、泥岩夹煤层或 煤线
选 中 麒麟山组
T2q T2q:钙质粉刷岩、钙质页岩加薄层砂质泥灰岩。
系统
三宝坳组 T2s
T2s: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灰岩、泥灰岩
上 残留分 组 布于零 合 陵凹陷
下 嘉陵江组
统
大冶组
大隆组
上 统
龙 潭
9
100
3
7.0
200
4
7.0
300
3 7.0
3
400 7.30
4
500
3 4
3
600
4 5
4
700
3
4
松辽盆地北部升深2-1区块营城组火山岩气藏成藏条件分析
松辽盆地北部升深2-1区块营城组火山岩气藏成藏条件分析王志国【摘要】通过对松辽盆地北部深层烃源岩、储盖层、圈闭等各项成藏关键因素分析,认为松辽盆地北部断陷期湖相泥岩和煤岩是重要的生烃层系,以登二段、泉一、二段和青一段三套区域盖层分开了四套天然气生储盖组合.升深2-1区块营城组三段火山岩天然气藏,其主要烃源岩为沙河子组煤层,储层为营城组三段火山岩,盖层为泉一、二段滨浅湖相泥岩的含边底水的岩性—构造气藏.【期刊名称】《内蒙古石油化工》【年(卷),期】2013(000)003【总页数】6页(P135-140)【关键词】松辽盆地深层;升平;营城组三段;火山岩相;火山岩气藏【作者】王志国【作者单位】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7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松辽盆地是发育在石炭-二叠系基底之上的中新生代大型陆相盆地。
松辽盆地北部深层划分 7个一级构造单元和18个二级构造单元,总体呈现周边为斜坡区或断隆区,中央为断陷区的特征。
断陷区由多个断陷组成,其间为古隆起分割,深部总体呈现断隆相间的构造格局。
徐家围子断陷是受徐西、徐中和徐东三条断裂控制的箕状断陷,断陷规模较大,近南北向展布,南北长 95km,中部最宽 60km,面积4300km2。
断陷周边 T5反射层海拔高程-2500~-3500m,断陷内最深处低于-5000m。
该箕状断陷为西断东超型,西部为断阶带,中部为深凹带,东部为斜坡带。
徐家围子断陷在中部深凹带内可划分出西部断阶带、徐中火山岩隆起带、东部斜坡带、丰乐低隆起、宋站低隆起等多个正向构造单元(图1)。
升深2-1区块是位于宋站低隆起向南伸展的升平鼻状构造。
1 区域地层特征松辽盆地北部深层是指白垩系泉头组二段及其以下地层[1],主要为基底、侏罗统火石岭组、下白垩统沙河子组、营城组、登娄库组、泉头组一段、二段地层,主要目的层是营城组。
基底主要为泥板岩、千枚岩等变质岩和花岗岩等侵入岩。
岩性及生储盖组合松辽盆地全解
一.地层分布及岩性描述松辽盆地基底为前古生界、古生界的变质岩、火成岩等岩系,上部沉积盖层从侏罗系开始,至新生界均有不同程度的发育,总厚度可达11000m以上,但以白垩系为主,白垩系厚达7000m以上,是盆地内的主要含油层系。
地表均为第四系未固结的松散粘土所覆盖。
松辽盆地自下而上为前古生界、下古生界、上古生界、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第四系。
白垩系地层自下而上发育有沙河子组、营城组、登娄库组、泉头组、青山口组、姚家组、嫩江组、四方台组、明水组地层。
松辽盆地深部含油组合为农安油层,下部含油组合为扶余、杨大城子油层,中部含油组合为萨尔图油层、葡萄花油层和高台子油层,上部含油组合为黑帝庙油层。
研究区目的层段位于松辽盆地中生界白垩系地层之内,松辽盆地1 沙河子组(K1sh)沙河子组由灰白、灰黑色砂岩、粉砂岩、泥岩及酸性凝灰岩组成。
发育河流相、滨浅湖、半深湖—深湖相。
该组产狼鳍鱼(Lycoptera),东方叶肢介(Eosestheria),费尔干纳蚌(Ferganoconcha)等热河生物群典型分子。
也可见一定含量的早白垩世分子,无突肋纹孢(Cicatricosisporites),希指蕨孢(Schizaoisporites)等[20]。
2 营城组(K1yc)营城组下部以沉积岩为主,主要由灰黑、灰绿色安山玄武岩、凝灰质砂岩、火山角砾岩、砂砾岩以及灰色砂岩、砂砾岩及灰、灰绿色、灰黑色泥岩组成,局部夹红色泥岩和可采煤层;上部由酸性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组成。
发育湖相,火山喷发相。
营城组见到大量植物化石及孢粉化石,其它化石较少,植物化石如高腾刺蕨(Acanthopteris gothani),葛伯特茹福德蕨(Rufforidiagoepperti),稀脉北极蕨(Arctopteris rarinervis)等早白垩世分子。
该组海金砂科孢子含量较高,为典型的白垩纪分子。
介形类化石有三角星介属(Triangulicypris)也属于早白垩世分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地层分布及岩性描述松辽盆地基底为前古生界、古生界的变质岩、火成岩等岩系,上部沉积盖层从侏罗系开始,至新生界均有不同程度的发育,总厚度可达11000m以上,但以白垩系为主,白垩系厚达7000m以上,是盆地内的主要含油层系。
地表均为第四系未固结的松散粘土所覆盖。
松辽盆地自下而上为前古生界、下古生界、上古生界、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第四系。
白垩系地层自下而上发育有沙河子组、营城组、登娄库组、泉头组、青山口组、姚家组、嫩江组、四方台组、明水组地层。
松辽盆地深部含油组合为农安油层,下部含油组合为扶余、杨大城子油层,中部含油组合为萨尔图油层、葡萄花油层和高台子油层,上部含油组合为黑帝庙油层。
研究区目的层段位于松辽盆地中生界白垩系地层之内,松辽盆地1 沙河子组(K1sh)沙河子组由灰白、灰黑色砂岩、粉砂岩、泥岩及酸性凝灰岩组成。
发育河流相、滨浅湖、半深湖—深湖相。
该组产狼鳍鱼(Lycoptera),东方叶肢介(Eosestheria),费尔干纳蚌(Ferganoconcha)等热河生物群典型分子。
也可见一定含量的早白垩世分子,无突肋纹孢(Cicatricosisporites),希指蕨孢(Schizaoisporites)等[20]。
2 营城组(K1yc)营城组下部以沉积岩为主,主要由灰黑、灰绿色安山玄武岩、凝灰质砂岩、火山角砾岩、砂砾岩以及灰色砂岩、砂砾岩及灰、灰绿色、灰黑色泥岩组成,局部夹红色泥岩和可采煤层;上部由酸性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组成。
发育湖相,火山喷发相。
营城组见到大量植物化石及孢粉化石,其它化石较少,植物化石如高腾刺蕨(Acanthopteris gothani),葛伯特茹福德蕨(Rufforidiagoepperti),稀脉北极蕨(Arctopteris rarinervis)等早白垩世分子。
该组海金砂科孢子含量较高,为典型的白垩纪分子。
介形类化石有三角星介属(Triangulicypris)也属于早白垩世分子。
3 登娄库组(K1d)登娄库组主要岩性为灰白色块状砂岩,暗色砂质泥岩,杂色砂、泥岩和砂、砾岩成频繁互层。
发育的相主要为冲积扇、河流相、泛滥平原、水下重力流相、浅湖相。
该组化石较少单调,化石主要有孢粉、植物、轮藻以及少量的沟鞭藻、叶肢介,主要为陆地植物及其孢子花粉,水生生物很贫乏。
孢粉中蕨类含量较高约占80%,海金砂科孢子丰富,被子植物花粉含量较低,植物化石有披针苏铁杉(Podozamites lanceolatus),约氏楔羊齿(Sphenopteris johnstrupii),蛹形锥叶蕨(Coniopteris nympharum)等。
4 泉头组(K1q)泉头组是松辽盆地坳陷期早期阶段的沉积,盆地内以河流相为主,向盆地边缘粒度变粗,按岩性可将该组分为四段:泉一段以紫灰、灰白色砂砾岩与暗紫红色泥岩互层为主,局部夹少量凝灰岩;泉二段以紫红、褐红色泥岩为主,夹紫灰色、灰白色砂岩;泉三段以灰绿、紫灰色粉、细砂岩与紫红色泥岩互层为主;泉四段为灰绿、灰白色粉、细砂岩与紫红、棕红色泥岩互层,顶部常为灰绿色泥岩。
泉头组与下伏登娄库组呈整合—平行不整合接触。
盆地边部常超覆于不同层位老地层之上。
这一时期主要发育了洪积相、河流相、湖泛平原相、三角洲相、滨浅湖相。
化石以植物、轮藻、孢粉、双壳类、介形类、沟鞭藻为主,多分布于中上部。
该组植物化石中见到较多的被子植物化石,如角形菱(Trapa angulata),细齿荚蒾(Viburiphyllum),北方悬铃木(Platanus septentrionalis),孢粉化石中被子植物花粉已具一定数量,以三沟粉(Tricolpollenites)、网状三沟粉(Retitricolpites)、棒纹粉(Clavatipollenites)等为主。
泉三段以角藻类囊孢占优势,双壳类含富饰蚌(Nippononaia),褶珠蚌(Plicatounio)等化石,叶肢介为松辽似直线叶肢介(Orthestheriopis songliaoensis),介形类以女星介属(Cypridea),蒙古星介属(Mongolocypris)为主,并与蒙古介属(Mongolianella),狼星介属(Lycopterocypris),玻璃介属(Candona)等化石共生。
5 青山口组(K2qn)青山口组主要为一套黑色、绿色泥岩,油页岩、下部以泥岩为主,下部夹砂质岩。
在全盆地岩性、岩相变化很大,在王府凹陷、三肇凹陷和古龙凹陷为深湖、半深湖相的黑色泥岩和页岩,向凹陷的边缘为浅湖相的砂岩呈不等厚互层,从盆地的边缘至沉积中心相带展布规律为:河流相,三角洲相,半深湖相,深湖相。
该组生物第一次繁盛,种属明显增加,化石丰富。
女星介属(Cypridea)、狼星介属(Lycopterocypris)、蒙古星介属(Mongolocypris)、枣星介属(Ziziphocypris)极其繁盛,另外,湖女星介属(Limnocypridea)、三角星介属(Triangulicypris)为松辽盆地白垩系最繁盛的层位。
叶肢介以线叶肢介(Nemestheria)、粗强壳叶肢介(Cratostracus)为主,轮藻化石以开口轮藻属(Aclistochara)、梅球轮藻属(Maedlerisphaera)、中生轮藻属(Mesochara)、钝头轮藻属(Obtusochara)为主,植物化石中被子植物化石占重要地位,且多为进化类型,脉序规律性强,如杜尔伯特五味子(Schisandra durbudensis)、南蛇藤未定种(Celastrophllum sp.)、圆叶柿(Diospyros rotundifolis)等,孢粉的组合特征是具有气囊的松科花粉含量很高,约占50—60%,花粉类型开始复杂化,主要为三沟粉和三孔沟粉。
6 姚家组(K2y)姚家组以紫红色、棕红色、灰绿色泥岩与灰白色砂岩互层为主。
盆地中部可见有黑色泥岩,与下伏青山口组呈整合—不整合接触。
姚家组地层在区内分布较广,但在梨树断陷一带被剥蚀。
其沉积的时期为滨浅湖相。
姚家组为洪积相、河流相、三角洲相或滨湖相、半深湖、深湖相。
含丰富的介形类、叶肢介、双壳类、孢粉及少量鱼化石。
介形类化石中女星介属(Cypridea)、蒙古星介属(Mongolocypris)、狼星介属(Lycopterocypris)、枣星介属(Ziziphocypris)最繁盛,也是松辽盆地白垩系最繁盛的层位。
叶肢介以网状纹饰为主,鱼化石以大庆似狼鳍鱼(Plesiolycoptera daqinggensis)代替了青山口组的满州鱼属(Manchurichthys),孢粉化石中被子植物含量更高,类型复杂,还可见鹰粉、山龙眼粉。
7 嫩江组(K2n)嫩江组是盆地内分布范围最广的地层,约26×104km2,在北部和东北部已超出现今盆地边界。
岩性下部主要为黑色、灰黑色泥岩、页岩,夹油页岩;上部为灰绿、深灰、棕色泥岩与粉砂岩、细砂岩互层。
嫩江组与下伏姚家组呈整合接触。
在嫩江组沉积末受燕山运动Ⅳ的影响,在西部斜坡部分地区嫩江组上部被部分剥蚀,德惠断陷和梨树断陷地区被完全剥蚀。
发育深湖相、浊流相、河流相、浅滩相、淤积相、湖相。
该组是松辽盆地白垩系生物群的第二次繁盛,也是各门类化石最繁盛的层位,以介形类、瓣鳃类、叶肢介最为常见,介形类仍以Cypridea为主,并出现较多新属,瓣鳃类假嬉蚌属(Pseudohyria),肋蛤属(Musulus)具明显特征,该组是松辽盆地腹足类最丰富的层位,以中屠螺(Mesolanistes)、盘螺(Valvata)、小旋螺(Gyraulus)发育为特征,出现以松花鱼(Sungarichthys)为代表的真骨鱼群,孢粉化石中被子植物化石占重要地位,以鹰粉型花粉占突出地位。
8 四方台组(K3s)该层下部岩性为砖红色含细砾的砂泥岩夹棕灰色、灰绿色砂岩和泥质粉砂岩;中部为灰白色、灰色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与砖红色、紫红色泥岩互层;上部以红色、紫红色泥岩为主,夹少量灰白色、灰绿色粉砂岩及泥质粉砂岩,与下伏嫩江组为不整合接触。
本时期沉积相为浅湖、浅滩及河流相沉积,主要发育河流相。
生物群比较单调,化石数量较少,以轮藻、介形类、瓣鳃类、腹足类和孢子花粉为主。
9 明水组地层(K3m)由灰绿、灰黑、棕红色泥岩与少量灰、灰绿杂色砂岩组成,在盆地东部缺失。
二、盆地生储盖地层分布松辽盆地坳陷期发育多套沉积体系,不同时期的各沉积体在空间上叠置,为油气提供了生成、储集和封盖的条件1、优质的烃源岩松辽盆地内部的白垩系青山口组至嫩江组一段的深湖相泥岩有机质丰富转化条件好,是盆地内的主要生油层。
青一段和嫩一、嫩二段沉积了两套分布广泛、富含有机质、巨厚的黑色页岩,间夹油页岩,是松辽盆地最重要的生油层和区域性盖层,其中黑色页岩分布范围达十几万平方千米,有机质丰富,可以与海相盆地相媲美。
松辽古湖盆属富营养型,有机质供应丰富,有机质在深水凹陷内大量聚集和保存,这是松辽盆地青山口组到嫩江组富含有机质的黑色页岩的主要成因。
但青一段、嫩一段、嫩二段黑色页岩远比其他时期密集段有机质含量高,而且高值区并不局限于深坳陷内部,这说明青一段、嫩一段、嫩二段黑色页岩中有机碳含量偏高还有另外的原因,除有机碳供应充足、湖泊较深等因素外,有机碳的大量保存可能与海侵有关。
松辽盆地白垩系生油岩的平均有机碳含量 2.3%,总烃含量1540ppm。
青一段泥岩和嫩一段泥岩有机质丰度一般达到最好烃源岩级别。
其次是青二、青三段,有机质丰度一般达到好—中等烃源岩级别。
嫩二、嫩三段地层有机质丰度一般为中等或差烃源岩。
松辽盆地是一个地温梯度较高的盆地,平均每深100米增温 3.7度。
有机质成熟门限深度较浅。
在松辽盆地烃源岩Ro与深度关系图中(图6),处于成熟阶段的烃源岩埋深范围大1500—2100m。
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的青山口组和嫩一段大多处于这一深度范围内,这是其成为优质生油岩的重要因素之一。
2、有利的油气储集条件松辽盆地主要发育陆相湖盆沉积,由于其沉积相态的多样性和碎屑来源的复杂性,以及后生成岩作用的影响,发育了各种类型的储层,为油气成藏提供了良好的储集空问。
油气勘探结果显示,松辽盆地从浅至深共发育10个含油气层(表3),其中坳陷沉积6个含油气层,以产原油为主;断陷沉积4个含油气层,产天然气为主。
坳陷沉积中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粉砂岩和细砂岩,局部地区还发育湖相碳酸盐岩和泥岩裂缝储层;断陷沉积中储层岩石类型复杂,碎屑岩类有砂岩、砾岩以及二者的过渡岩类,此外还有火山岩和基岩风化壳储层。
储层在空间分布上,由于受构造发育特征的影响,坳陷沉积和断陷沉积的储层分布明显不同,其中受湖盆大小和物源方向等多种因素的控制,坳陷沉积中储层空间展布也明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