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公式完整版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版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版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一、力学1、胡克定律:f = k 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2、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赤极g g >,高伟低纬g >g )3、求F 1、F 2的合力的公式: θcos 2212221F F F F F ++=合,两个分力垂直时:2221F F F +=合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

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 ? F? F 1 +F 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 F 合=0 或 F x 合=0 F y 合=0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 ?N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②?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万有引力:(1)公式:F=G221r m m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G 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 N ·m 2 / kg 2(2)在天文上的应用:(M :天体质量;R :天体半径;g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r 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 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a 、万有引力=向心力 F 万=F 向 即 '422222mg ma r Tm r m r v m r Mm G =====πω由此可得:①天体的质量: ,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完整版)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完整版)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力学一、力1,重力:G=mg ,方向竖直向下,g=9.8m/s 2≈10m/s 2,作用点在物体重心。

2,静摩擦力:0≤f 静≤≤f 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

3,滑动摩擦力:f=μN ,与物体运动或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是动摩擦因数,N 是正压力。

4,弹力:F = kx (胡克定律),x 为弹簧伸长量(m ),k 为弹簧的劲度系数(N/m )。

5,力的合成与分解:①两个力方向相同,F 合=F 1+F 2,方向与F 1、F 2同向②两个力方向相反,F 合=F 1-F 2,方向与F 1(F 1较大)同向 互成角度(0<θ<180º):θ增大→F 减少 θ减小→F 增大 θ=90º,F=2221F F +,F 的方向:tg φ=12F F 。

F 1=F 2,θ=60º,F=2F 1cos30º, F 与F 1,F 2的夹角均为30º,即φ=30º θ=120º,F=F 1=F 2,F 与F 1,F 2的夹角均为60º,即φ=60º由以上讨论,合力既可能比任一个分力都大,也可能比任一个分力都小,它的大小依赖于两个分力之间的夹角。

合力范围:(F 1-F 2)≤F ≤(F 1+F 2) 求 F 1、F 2两个共点力 的合力大小的公式(F1与F2夹角为θ):二、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位移vt s =。

平均速度ts v =匀变速直线运动:1、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公式:221at t v s o += 2、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公式:at v v o t +=3、位移与速度的关系:as v v o t 222=-,适合不涉及时间时的计算公式。

4、平均速度tsv v v v t o t =+==22,即为中间时刻的速度。

5、中间位移处的速度大小2222t o s v v v +=,并且22t s v v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理: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里的位移之差是个恒量,即△s=s n+1 —s n =aT 2=恒量2、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设T 为等分时间间隔): ①1T 末、2T 末、3T 末……瞬时速度的比值为v 1:v 2:v 3......:v n =1:2:3......:n②1T 内、2T 内、3T 内……的位移之比为s 1:s 2:s 3:……:s n =12:22:32……:n 2③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位移之比为 S I :S II :S III :……:S n =1:3:5……:(2n-1)θcos 2212221F F F F F ++=t 1:t 2:t 3:......:t n =)1(:......:)23(:)12(:1----n n自由落体运动 (1)位移公式:221gt h =(2)速度公式:gt v =t(3)位移—速度关系式:gh v 22=竖直上抛运动1.基本规律:gt v v t -=0 2021gt t v h -= gh v v t 2202-= 2.特点(初速不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1)只在重力作用下的直线运动。

高中物理公式表

高中物理公式表

高中物理公式表高中物理涵盖了众多的知识点,而公式则是这些知识的高度凝练和精确表达。

熟练掌握这些公式,对于解决物理问题、理解物理概念至关重要。

以下为大家整理了一份较为全面的高中物理公式表。

一、力学部分1、运动学公式(1)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v = v₀+ at位移公式:x = v₀t + 1/2at²速度位移公式:v² v₀²= 2ax其中,v 表示末速度,v₀表示初速度,a 表示加速度,t 表示时间,x 表示位移。

(2)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v = x/t(3)自由落体运动速度公式:v = gt位移公式:h = 1/2gt²其中,g 为重力加速度,约为 98m/s²。

2、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2)牛顿第二定律:F = ma其中,F 表示合力,m 表示物体质量,a 表示加速度。

(3)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3、功和能(1)功的计算:W =Fxcosθ其中,F 表示力,x 表示位移,θ 表示力与位移的夹角。

(2)功率:P = W/t = Fv(3)动能:Ek = 1/2mv²(4)重力势能:Ep = mgh(5)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4、动量(1)动量:p = mv(2)冲量:I = Ft(3)动量定理:Ft = mv₂ mv₁(4)动量守恒定律:如果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二、热学部分1、热力学第一定律:△U = Q + W其中,△U 表示内能的变化,Q 表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W 表示做功。

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 nRT其中,p 表示压强,V 表示体积,n 表示物质的量,R 是普适气体常量,T 表示热力学温度。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整理版)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整理版)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一、力学1、胡克定律:f = k 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2、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赤极g g >,高伟低纬g >g )3、求F 1、F 2的合力的公式: θcos 2212221F F F F F ++=合,两个分力垂直时: 2221F F F +=合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

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 ≤ F ≤ F 1 +F 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 F 合=0 或 F x 合=0 F y 合=0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 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 μN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②μ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万有引力: (1)公式:F=G221rm m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G 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N ·m 2 / kg 2(2)在天文上的应用:(M :天体质量;R :天体半径;g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r 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 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a 、万有引力=向心力 F 万=F 向 即 '422222mg ma r Tm r m r v m r Mm G =====πω 由此可得:①天体的质量: ,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整理版)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整理版)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一、力学1、胡克定律:f = k 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2、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赤极g g >,高伟低纬g >g )3、求F 1、F 2的合力的公式: θcos 2212221F F F F F ++=合,两个分力垂直时: 2221F F F +=合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

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 ≤ F ≤ F 1 +F 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 F 合=0 或 F x 合=0 F y 合=0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 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 μN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②μ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万有引力: (1)公式:F=G221rm m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G 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 N ·m 2 / kg 2(2)在天文上的应用:(M :天体质量;R :天体半径;g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r 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 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a 、万有引力=向心力 F 万=F 向 即 '422222mg ma r Tm r m r v m r Mm G =====πω 由此可得:①天体的质量: ,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全)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全)

一、质点的运动1.1直线运动1.1.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 (定义式)2.有用推论V t2 –V 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 t/2=V平=(V t+V o)/24.末速度V t=V o+at5.中间位置速度V s/2=[(V o2 +V t2)/2]1/26.位移S= V平t=V o t + at2/27.加速度a=(V t-V o)/t以V o为正方向,a与V o同向(加速)a>0;反向(减速)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 o)m/s 加速度(a)m/s2末速度(V 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m)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 t-V 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1.1.2自由落体1.初速度V o =02.末速度V 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 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 t2=2gh t=(2h/g)1/2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 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1.1.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 o t- gt2/22.末速度V t= V o - gt (g=9.8≈10m/s2)3.有用推论V t2–V o2= -2gS4.上升最大高度H m= V o 2/2g (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 V o /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完整版)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新版)

(完整版)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新版)

15 直线运动公式:匀速直线运动和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
水平分运动:
水平位移: x= v o t
水平分速度: vx = v o
竖直分运动:
竖直位移: y = 1 g t2 2
竖直分速度: vy= g t
Vy
tg =
Vo
V y = V otg
V o =V yctg
V=
2
Vo
V
2 y
V o = Vcos
从抛出到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t = 2Vo g
( 6)
适用全过程的公式:
S = Vo t 一 1 g t2 2
V t2 一 V o2 = 一 2 gS
14、匀速圆周运动公式
线速度 :
2R
V= R=2 f R=
T
Vt = Vo 一 g t ( S、V t 的正、负号的理解)
2
角速度: =
2f
tT
v2
向心加速度: a =
( 3 )独立性 ( 6)同单位制
12、匀变速直线运动:
基本规律:
Vt= V0+ a t
S = vo t + 1 a t2 几个重要推论: 2
(1) V t2 - V 02= 2as (匀加速直线运动: a 为正值 匀减速直线运动:
a 为正值)
(2) A B 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 :
V0 Vt s
V t/ 2 =
适用条件:
(1)系统不受外力作用。 ( 2)系统受外力作用,但合外力为零。
(3)系统受外力作用,合外力也不为零,但合外力远小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
(4)系统在某一个方向的合外力为零,在这个方向的动量守恒。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之完整版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之完整版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之完整版高中物理公式1.运动学公式:v = v0 + ats = v0t + 1/2at^2v^2 - v0^2 = 2as2.牛顿定律:F = ma3.能量守恒:E = Ek + Ep4.动量守恒:p = mv5.引力定律:F = Gm1m2/r^26.圆周运动:v = ωra = ω^2rT = 2πr/v7.功和功率:W = FscosθP = W/t8.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f = μFn9.能量和功:E = W + Q10.机械能守恒:Ek1 + Ep1 = Ek2 + Ep2以上是高中物理公式的概述,其中包括运动学公式、牛顿定律、能量守恒、动量守恒、引力定律、圆周运动、功和功率、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能量和功、机械能守恒等。

这些公式在物理学中非常重要,学生们需要掌握它们的含义和应用。

合外力为零或接近于零,或某个方向上的合外力为零时,下面的公式适用于一动一静的弹性碰撞模型:Mv1=Mv1'+mv2'①Mv2=Mv2'+M-mv1'②其中,M和m分别为两个物体的质量,v1和v2是碰撞前的速度,v1'和v2'是碰撞后的速度。

在电学中,元电荷的大小为e=1.6×10^-19C。

电荷可以通过三种方式产生:摩擦起电、感应起电和接触起电。

库仑定律表明,两个电荷之间的电场力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电场强度的定义式为E= F/Q,其中F是电场力,Q是电荷。

在真空中,电场强度的决定式为E=kQ/r^2.电场线的方向与正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相同。

电势差可以表示为UAB=WAB/q,其中WAB表示从A到B的电场做功。

电势表示为从某点到无穷远的电势能。

场强可以表示为E=U/(4πkQ/r^2)。

电阻可以表示为R=ρ=l/A,其中l为电线的长度,A为其横截面积。

电流可以表示为I=Q/t,其中Q是电荷,t是时间。

电容可以表示为C=Q/U,其中U是电势差。

(完整版)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整理版)

(完整版)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整理版)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一、力学1、胡克定律:f = k 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2、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赤极g g >,高伟低纬g >g )3、求F 1、F 2的合力的公式: θcos 2212221F F F F F ++=合,两个分力垂直时: 2221F F F +=合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

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 ≤ F ≤ F 1 +F 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 F 合=0 或 F x 合=0 F y 合=0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 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 μN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②μ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万有引力: (1)公式:F=G221rm m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G 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 N ·m 2 / kg 2(2)在天文上的应用:(M :天体质量;R :天体半径;g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r 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 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a 、万有引力=向心力 F 万=F 向 即 '422222mg ma r Tm r m r v m r Mm G =====πω 由此可得:①天体的质量: ,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完整版)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新版)

(完整版)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新版)

高中物理公式汇编一、力学公式1、 胡克定律: 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2、 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3 、求F 1、F 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公式:F=θCOS F F F F 2122212++合力的方向与F 1成α角:tg α=F F F 212sin cos θθ+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 F 1 +F 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F=0 或∑F x =0 ∑F y =0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 (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2 )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力矩代数和为零.力矩:M=FL (L 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μN说明 : a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b 、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 定 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高中物理公式详细大全解析

高中物理公式详细大全解析
3
M
r
2
F
2
k
( 不带正负号
) )
GT
r 为点电荷球心间的距离 × 1 0 N? m /C , E F q . )
3π (T 为近地卫星周期 2 GT
)
3 、电场强度定义式:
场强的方向:正检验电荷受力的方向 4 、点电荷的场强: 5 、电场力做功: GM R
2
22 .卫星的轨道越高,转动得越慢. 23 .卫星的运行速度: v GM r g
2
EA W AB
k qU
Q r
2 A
(Q 为场源电量 ( 带正负号 )
W电
AB
24 .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黄金代换” : GM = R g 25 .第一宇宙速度 第二宇宙速度 第三宇宙速度
6 、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 W AB q
EP
7 、电势差的定义式: Rg 7 . 9km/s 8 、电势的定义式:
F1
当 F 1=F 2 且夹角为
F 2 ≤ F 合 ≤ F1 F 2 120 ° 时: F 1 = F 2 = F
2F 1 cos

程的 平均速度 ) ③v v1 2 v2 ( t 1 =t 2 时, v 1 、 v 2 为前半段时间、
当 F 1=F 2 且夹角为 θ 时: F 合 ⑤斜面上物体重力的分解: 平均速度 ) 下滑分力: G 1=mgsin θ
N-1 2
a
s6
s5
s4 9T
s3
2
s2
s1
①当加速度竖直向上或竖直分加速度向上时, 物体超重:
N m( g a)或 N
m( g
ay )
②当加速度竖直向下或竖直分加速度向下时, 物体失重: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总结整理版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总结整理版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总结整理版高中物理涵盖了众多的知识点和公式,这些公式是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工具。

以下是对高中物理中常见公式的全面总结整理。

一、力学部分1、运动学公式(1)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v = v₀+ at位移公式:x = v₀t + 1/2 at²速度位移公式:v² v₀²= 2ax(2)自由落体运动速度公式:v = gt位移公式:h = 1/2 gt²速度位移公式:v²= 2gh(3)平抛运动水平方向:x = v₀t竖直方向:y = 1/2 gt²合速度:v =√(v₀²+(gt)²)合位移:s =√(x²+ y²)2、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2)牛顿第二定律:F = ma(3)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3、功和能(1)功的计算:W =Fxcosθ(2)动能定理:W 合=ΔEk(3)重力势能:Ep = mgh(4)机械能守恒定律:E₁= E₂(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4、圆周运动(1)线速度:v =ωr(2)角速度:ω =2π/T(3)向心加速度:an = v²/r =ω²r(4)向心力:F = mv²/r =mω²r二、热学部分1、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 Q + W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 nRT三、电学部分1、电场(1)库仑定律:F = kQ₁Q₂/r²(2)电场强度:E = F/q (定义式),E = kQ/r²(点电荷的场强)(3)电势差:UAB =φA φB(4)电场力做功:WAB = qUAB2、电路(1)欧姆定律:I = U/R(2)电阻定律:R =ρL/S(3)电功:W = UIt(4)电功率:P = UI(5)焦耳定律:Q = I²Rt3、电磁学(1)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 =nΔΦ/Δt(2)安培力:F = BIL (B⊥I)(3)洛伦兹力:f = qvB (v⊥B)四、光学部分1、光的折射定律:n =sinθ₁/sinθ₂2、折射率:n = c/v五、近代物理部分1、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 = mc²这些公式是高中物理学习的核心内容,掌握它们对于解决各种物理问题至关重要。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整理版)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整理版)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一、力学1、胡克定律:f =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2、重力: G =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赤极g g >,高伟低纬g >g )3、求F 1、F 2的合力的公式: θcos 2212221F F F F F ++=合,两个分力垂直时: 2221F F F +=合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

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 ≤ F ≤ F 1 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 F 合=0 或 合=0 合=0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 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 μN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②μ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 静≤ (为最大静摩擦力)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万有引力: (1)公式:221rm m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G 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 N ·m 2 / 2(2)在天文上的应用:(M :天体质量;R :天体半径;g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r 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 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a 、万有引力=向心力 F 万向 即 '422222mg ma r Tm r m r v m r Mm G =====πω 由此可得:①天体的质量: ,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整理版)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整理版)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一、力学1、胡克定律:f = k 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2、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赤极g g >,高伟低纬g >g )3、求F 1、F 2的合力的公式: θcos 2212221F F F F F ++=合,两个分力垂直时: 2221F F F +=合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

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 ≤ F ≤ F 1 +F 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 F 合=0 或 F x 合=0 F y 合=0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 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 μN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②μ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万有引力: 〔1〕公式:F=G221rm m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G 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 N ·m 2 / kg 2〔2〕在天文上的应用:〔M :天体质量;R :天体半径;g :天体外表重力加速度;r 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 表示离地面或天体外表的高度〕〕a 、万有引力=向心力 F 万=F 向 即 '422222mg ma r Tm r m r v m r Mm G =====πω 由此可得:①天体的质量: ,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新版)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新版)

高中物理公式汇编一、力学公式1、 胡克定律: 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2、 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 3 、求F 1、F 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公式:F=θCOS F F F F 2122212++合力的方向与F 1成α角: tg α=F F F 212sin cos θθ+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 F 1 +F 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 为零。

∑F=0 或∑F x =0 ∑F y =0 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 (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2 )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力矩代数和为零.力矩:M=FL (L 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μN说明 : a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b 、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 定 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高中物理公式

高中物理公式

高中物理公式
以下是高中物理常用的公式:
力学:
1. 速度v = Δs / Δt
2. 加速度a = Δv / Δt
3. 牛顿第二定律 F = ma
4. 动能E_k = 1/2 * mv^2
5. 动量p = mv
6. 力F = kx (胡克定律)
7. 弹性势能E_p = 1/2 * kx^2
物态变化:
1. 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 Q + W
2. 内能U = 3/2 * nRT (理想气体内能)
3.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 = nRT
4. 热量Q = mcΔT (比热容公式)
5. 摩尔热容C = Q / nΔT
6. 热功定理 Q = W (等温过程)
7. 热力学第二定律η = W/Q_h (热机效率)
8. 热传导率λ = Q/tAΔT
波动:
1. 波速v = λf
2. 周期T = 1/f
3. 光速c = fλ
4. 干涉条件dsinθ = mλ (双缝干涉)
5. 斯涅尔定律n_1sinθ_1 = n_2sinθ_2 (折射定律)
6. 总反射角θ_c = arcsin(n_2/n_1) (全反射)
电学:
1. 电势能Ep = qV
2. 电场强度E = F/q
3. 恒定电流I = Q/t
4. 电阻R = ρl/A
5. 电压U = IR
6. 欧姆定律 U = RI (理想电路)
7. 功率P = UI
8. 电容C = Q/U
9. 安培环路定理∮Bdl = μ_0I (带电体磁场)
10. 磁感应强度B = μ_0nI (索尔定律)
以上公式仅为常用公式,不排除根据不同学校和地区以及不同课程设置可能会有差异。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新版)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新版)

高中物理公式汇编一、力学公式1、 胡克定律: 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2、 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 3 、求F 、的合力的公式:F=θCOS F F F F 2122212++合力的方向与F 1成α角:tg α=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 F 1 +F 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 为零。

∑F=0 或∑F x =0 ∑F y =0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 (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2 )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力矩代数和为零.力矩:M=FL (L 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μN说明 : a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b 、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 定 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浮力: F= ρVg (注意单位) 7、 万有引力: F=G(1). 适用条件 (2) .G 为万有引力恒量 (3) .在天体上的应用:(M 一天体质量 R 一天体半径 g 一天体表面重力 加速度)a 、万有引力=向心力 Gb 、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万有引力 mg = Gg = Gc 、 第一宇宙速度1mg = mV=8、库仑力:F=K(适用条件)9、 电场力:F=qE (F 与电场强度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10、磁场力:(1) 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果你理科不好,不要只归结于公式没记住,方程式没记住。

高中一年一学科错题要是没有一两本,怎么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废话。

一、力学1、胡克定律:f = k 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2、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g 极>g 赤,g 低纬>g 高纬)3、求F 1、F 2的合力的公式: θcos 2212221F F F F F ++=合两个分力垂直时: 2221F F F +=合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

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 ≤ F ≤ F 1 +F 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 F 合=0 或 F x 合=0 F y 合=0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 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 μN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②μ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万有引力:(1)公式:F=G221r m m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G 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 N ·m 2 / kg 2(2)在天文上的应用:(M :天体质量;R :天体半径;g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r 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 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a 、万有引力=向心力 F 万=F 向即 '422222mg ma r Tm r m r v m r Mm G =====πω 由此可得:①天体的质量: ,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②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 ,轨道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小。

③ 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 ,轨道半径越大,角速度越小。

④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 ,轨道半径越大,周期越大。

⑤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 ,周期越大,轨道半径越大。

⑥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2rGMa =,轨道半径越大,向心加速度越小。

⑦地球或天体重力加速度随高度的变化:22)('h R GMr GM g +==特别地,在天体或地球表面:20R GMg = 022)('g h R R g +=⑧天体的平均密度:32332323344R GT r R GT r V M πππρ=== 特别地:当r=R 时:G T πρ32= b 、在地球表面或地面附近的物体所受的重力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即2RMmGmg = ∴GM gR =2。

在不知地球质量的情况下可用其半径和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来表示,此式在天体运动问题中经常应用,称为黄金代换式。

c 、第一宇宙速度:第一宇宙速度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所必须具有的速度。

也是人造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

s km gR rGMv /9.7===第二宇宙速度:v 2=11.2km/s ,使物体挣脱地球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

第三宇宙速度:v 3=16.7km/s ,使物体挣脱太阳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

7、 牛顿第二定律: tp ma F ∆∆==合(后面一个是据动量定理推导)2324GTr M π=rGMv =3r GM =ωGMr T 324π=3224πGMT r =理解:(1)矢量性 (2)瞬时性 (3)独立性 (4)同体性 (5)同系性 (6)同单位制牛顿第三定律:F= -F ’(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8、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规律: V t = V 0 + a t S = v o t +12a t 2 几个重要推论:(1)as v v t 2202=-(结合上两式 知三求二)(2)A B 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tsv v v t t =+=202 (3)AB 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22202t s v v v +=匀速:v t/2 =v s/2 ,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v t /2 <v s/2 (4) 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① 在1s 、2s 、3s ……ns 内的位移之比为12:22:32……n 2② 在第1s 内、第 2s 内、第3s 内……第ns 内的位移之比为1:3:5……(2n-1) ③ 在第1m 内、第2m 内、第3m 内……第n m 内的时间之比为1:()21-:(32-)……(n n --1)(5) 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s = a T 2 (a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T :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 9自由落体运动V O V t /2 V S /2 V tA S a t BV 0=0, a=g10.竖直上抛运动: 上升过程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过程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全过程 是初速度为V O 、加速度为-g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1) 上升最大高度: H = Vgo 22(2) 上升的时间: t=V go(3) 上升、下落经过同一位置时的加速度相同,而速度等值反向(4) 上升、下落经过同一段位移的时间相等。

(5) 从抛出到落回原位置的时间:t =2V go(6) 适用全过程的公式: S = V o t 一12g t 2V t = V o 一g t V t 2 一V o 2 = 一2 gS ( S 、V t 的正、负号的理解) 11、匀速圆周运动公式线速度:V=t s =2πR T =ωR=2πf R 角速度:ω=φππt Tf ==22 向心加速度:a =v R R TR 222244===ωππ2 f 2 R 向心力:F= m a = m v R m 2=ω2 R= m 422πTR =42πm f 2 R 注意:(1)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向心力就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总是指向圆心。

(2)卫星绕地球、行星绕太阳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

(3)氢原子核外电子绕核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是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库仑力。

12、平抛运动公式: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即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水平分运动: 水平位移: x= v o t 水平分速度:v x = v o竖直分运动: 竖直位移: y =21g t 2 竖直分速度:v y = g ttg θ =V V y ov y = v o tg θ v o =v y ctg θv =V V o y 22+ v o = vcos θ v y = vsin θtg α=xytg θ=2 tg α13、 功 : W = Fs cos α (适用于恒力的功的计算, α是F 与s 的夹角)(1)力F 的功只与F 、s 、α三者有关,与物体做什么运动无关 (2)理解正功、零功、负功(3)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重力的功------量度------重力势能的变化 电场力的功-----量度------电势能的变化*分子力的功-----量度------分子势能的变化 合外力的功------量度-------动能的变化 安培力做功------量度------其它能转化为电能 14、 动能和势能: 动能: 221mv E k = 重力势能:E p = mgh (与零势能面的选择有关)15、动能定理: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增量)。

公式: W 合= ∆E k = E k2 - E k1 =21222121mv mv - 16、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 = 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条件:系统只有内部的重力或弹力(指弹簧的弹力)做功。

有时重力和弹力都做功。

公式: mgh 1 +222212121mv mgh mv += 具体应用:自由落体运动,抛体运动,单摆运动,物体在光滑的斜面或曲面,弹簧振子等 17、功率: P =Wt=Fv cos α (在t 时间内力对物体做功的平均功率) P = F v (F 为牵引力,不是合外力;v 为即时速度时,P 为即时功率;v为平均速度时,P 为平均功率; P 一定时,F 与v 成反比)18、功能原理:外力和“其它”内力做功的代数和等于系统机械能的变化 19、功能关系: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

摩擦力乘以相对滑动的路程等于系统失去的机械能,等于摩擦产生的热12E E fS Q -==相对20、物体的动量 P=mv,*21、力的冲量 I=Ft*22、动量定理: F 合t=mv 2—mv 1 (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它的动量的变化) 23、动量守恒定律 11v m +m 2v 2 = m 1v 1’+m 2v 2’ 或∆p 1 = - ∆p 2 或∆p 1 +∆p 2=0 (注意设正方向)适用条件:(1)系统不受外力作用。

(2)系统受外力作用,但合外力为零。

(3)系统受外力作用,合外力也不为零,但合外力远小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

(4)系统在某一个方向的合外力为零,在这个方向的动量守恒。

完全非弹性碰撞 mV 1+MV 2=(M+m )V (能量损失最大) 24、简谐振动的回复力 F=-kx 加速度x mk a -= 25、单摆振动周期 gLT π2= (与摆球质量、振幅无关) *26、弹簧振子周期 km T π2= 27、共振:驱动力的频率等于物体的固有频率时,物体的振幅最大28、机械波: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形成机械波。

它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

产生条件:要有波源和介质。

波的分类:①横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有波峰和波谷。

②纵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

有密部和疏部。

波长λ:两个相邻的在振动过程中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

fv vT ==λ 注意:①横波中两个相邻波峰或波谷问距离等于一个波长。

②波在一个周期时间里传播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