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凭箜篌引

合集下载

《李凭箜篌》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李凭箜篌》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李凭箜篌》原文翻译以及赏析《李凭箜篌》原文翻译以及赏析《李凭箜篌引》为唐诗中描写音乐的杰作,是诗人李贺所作。

全诗如下:李凭箜篌引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注释】⑴李凭:当时的梨园艺人,善弹奏箜篌。

杨巨源《听李凭弹箜篌》诗曰:“听奏繁弦玉殿清,风传曲度禁林明。

君王听乐梨园暖,翻到《云门》第几声?”“花咽娇莺玉嗽泉,名高半在玉筵前。

汉王欲助人间乐,从遣新声坠九天。

”箜篌引: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

箜篌:古代弦乐器。

又名空侯、坎侯。

形状有多种。

据诗中“二十三丝”,可知李凭弹的是竖箜篌。

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⑵吴丝蜀桐:吴地之丝,蜀地之桐。

此指制作箜篌的材料。

张:调好弦,准备调奏。

高秋:指弹奏时间。

这句说在深秋天气弹奏起箜篌。

⑶空白:一作“空山”。

《列子·汤问》:“秦青抚节悲歌,响遏行云”。

此句言山中的行云因听到李凭弹奏的箜篌声而凝定不动了。

【译文】在深秋的夜晚,弹奏起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

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起来不再飘游。

湘娥把泪珠洒满斑竹,九天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

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乐工李凭在京城弹奏箜篌。

乐声清脆动听得就像昆仑山美玉击碎,凤凰鸣叫;时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饮泣,时而使香兰开怀欢笑。

清脆的乐声,融和了长安城十二门前的清冷光气。

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打动了高高在上的天帝。

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冲上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

好似补天的五彩石被击破,逗落了漫天绵绵秋雨。

幻觉中仿佛乐工进入了神山,把技艺向女仙传授;老鱼兴奋得在波中跳跃,瘦蛟也翩翩起舞乐悠悠。

月宫中吴刚被乐声吸引,彻夜不眠在桂树下逗留。

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斜飞寒飕飕!【赏析】此诗大约作于元和六年(811)至元和八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

《李凭箜篌引》原文、译文及注释

《李凭箜篌引》原文、译文及注释

《李凭箜篌引》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此诗大约作于公元811年(唐宪宗元和六年)至公元813年(元和八年),当时李贺任职于长安,官奉礼郎(执掌祭祀的九品小官)。

原文:李凭箜篌引唐代-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对照翻译: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在深秋的夜晚,弹奏起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起来不再飘游。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湘娥把泪珠洒满斑竹,九天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乐工李凭在京城弹奏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乐声清脆动听得就像昆仑山美玉击碎,凤凰鸣叫,时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饮泣,时而使香兰开怀欢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清脆的乐声,融和了长安城十二门前的清冷光气,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打动了高高在上的天帝。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冲上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好似补天的五彩石被击破,逗落了漫天绵绵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幻觉中仿佛乐工进入了神山,把技艺向女仙传授,老鱼兴奋得在波中跳跃,瘦蛟也翩翩起舞乐悠悠。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月宫中吴刚被乐声吸引,彻夜不眠在桂树下逗留,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斜飞寒飕飕!注释:李凭:当时的梨园艺人,善弹奏箜篌。

杨巨源《听李凭弹箜篌》诗曰:“听奏繁弦玉殿清,风传曲度禁林明。

君王听乐梨园暖,翻到《云门》第几声?”“花咽娇莺玉嗽泉,名高半在玉筵前。

汉王欲助人间乐,从遣新声坠九天。

”箜篌引: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

箜篌:古代弦乐器。

又名空侯、坎侯。

形状有多种。

据诗中“二十三丝”,可知李凭弹的是竖箜篌。

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李凭箜篌引》的原文与翻译

《李凭箜篌引》的原文与翻译

《李凭箜篌引》的原文与翻译《李凭箜篌引》的原文与翻译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

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李凭箜篌引》的原文与翻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李凭箜篌引》唐·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叫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译文在深秋的夜晚,弹奏起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

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起来不再飘游。

湘娥把泪珠洒满斑竹,九天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

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乐工李凭在京城弹奏箜篌。

乐声清脆动听得就像昆仑山美玉击碎,凤凰鸣叫;时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饮泣,时而使香兰开怀欢笑。

清脆的乐声,融和了长安城十二门前的清冷光气。

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打动了高高在上的天帝。

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冲上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

好似补天的五彩石被击破,逗落了漫天绵绵秋雨。

幻觉中仿佛乐工进入了神山,把技艺向女仙传授;老鱼兴奋得在波中跳跃,瘦蛟也翩翩起舞乐悠悠。

月宫中吴刚被乐声吸引,彻夜不眠在桂树下逗留。

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斜飞寒飕飕!赏析诗鬼之名绝非虚得。

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

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李贺此篇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

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诗的首句。

“高秋”一语,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与“深秋”、“暮秋”之类相比,更富含蕴。

二、三两句写乐声。

诗人故意避开无形无色、难以捉摸的主体(箜篌声),从客体(“空山凝云”之类)落笔,以实写虚,亦真亦幻,极富表现力。

李贺《李凭箜篌引》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李贺《李凭箜篌引》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李贺《李凭箜篌引》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梦入神仙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出自唐·李贺《李凭箜篌引》,诗人 借助奇特的想象将抽象的音乐转化为具体的物象,赞扬了李凭高超的演奏技艺。

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译文 在深秋的夜晚,弹奏起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

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 白云凝聚起来不再飘游。

湘娥把泪珠洒满斑竹,九天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

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乐 工李凭在京城弹奏箜篌。

乐声清脆动听得就像昆仑山美玉击碎, 凤凰鸣叫; 时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饮泣, 时而使香兰开怀欢笑。

清脆的乐声,融和了长安城十二门前的清冷光气。

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 打动了高高在上的天帝。

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 冲上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

好似补天的五彩石被击破, 逗落了漫天绵绵秋雨。

幻觉中仿佛乐工进入了神山,把技艺向女仙传授;老鱼兴奋得在波中跳跃, 瘦蛟也翩翩起舞乐悠悠。

月宫中吴刚被乐声吸引, 彻夜不眠在桂树下逗留。

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 不顾露珠斜飞寒飕飕! 赏析 此诗大约作于公元 811 年(唐宪宗元和六年)至公元 813 年(元和八年), 当时李贺任职于长安,官奉礼郎(执掌祭祀的九品小官)。

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 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

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李贺此篇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

清人 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 的《琵琶行 》、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9] 诗的起句开门见山, “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 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 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

《李凭箜篌引》原文及翻译

《李凭箜篌引》原文及翻译

《李凭箜篌引》唐.李贺一、本篇原文: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二、文章翻译:在深秋时节,采用吴地的丝线与蜀地的桐木精心制作的箜篌被高高张设起来。

空寂的山谷里,云层仿佛被箜篌的乐音吸引,凝结不动,失去了流动的态势。

传说中的江娥(湘妃)因悲伤而在竹林中啼哭,素女也为之哀愁不已,这一切皆因乐师李凭在中国弹奏起了那神奇的箜篌。

乐声犹如昆山宝玉破碎时发出的清脆鸣响,又如凤凰振翅高鸣;它又如清晨芙蓉花瓣上的露珠悄然滑落,带出哀婉之感,又似香兰盛开时那欢快的微笑。

这悠扬的旋律传至京城十二座城门,甚至融化了人们心中的冷漠之情,连天宫中二十三根箜篌丝的震动也惊动了天帝。

乐声似乎引领人们回到了女娲炼五色石以补天裂的神话时代,那石破天惊的瞬间似乎与秋雨交织在一起,让人感受到一种穿越时空的力量。

在梦境中,这音乐还引领人们进入神圣的山峦,教化了山中的女神,使得老鱼跃出波浪起舞,瘦弱的蛟龙也随乐声翩翩起舞。

月夜中,吴刚(吴质)无法入眠,倚靠在桂花树旁,任由露珠从枝头斜斜飞落,打湿了寒冷中静伏的兔子。

整个世界仿佛都被李凭的箜篌演奏所打动,沉浸在那神奇而动人心魄的音乐氛围之中。

三、文章解析:这首诗为唐代诗人李贺的《李凭箜篌引》,通过对乐师李凭弹奏箜篌情景的生动描绘,展现了音乐艺术的神奇魅力及其引发的强烈情感共鸣与超凡想象,体现出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以下是对此诗的深入解析:1. 乐器与演奏者:“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诗篇开头即点明了乐器的独特性——用吴地丝线与蜀地桐木制成的箜篌,既表明其材质珍贵,又暗示其音色优美。

选择在高秋之际弹奏,更增添了乐曲的庄重与神秘感。

空山云凝的景象,暗示乐音具有摄人心魄的力量,足以令自然为之驻足。

李贺《李凭箜篌引》原文

李贺《李凭箜篌引》原文

李贺《李凭箜篌引》原文李贺《李凭箜篌引》原文《李凭箜篌引》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

此诗运用一连串出人意表的比喻,传神地再现了乐工李凭创造的诗意浓郁的音乐境界,生动地记录下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也表现了作者对乐曲有深刻理解,具备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李贺《李凭箜篌引》原文,欢迎阅读!李贺《李凭箜篌引》原文1李凭箜篌引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白凝云颓不流。

湘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鉴赏:音乐是一种诉诸于听觉的时间艺术,它的音响只存在一瞬,转瞬即逝。

音乐形象比较抽象,难以捉摸,要用文字将其妙处表达出来就更困难了。

李贺这首诗在众多的描写音乐的唐诗中脱颖而出,获得读者的挚爱,人们将李贺这首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并列为“摹写声音之至文”,这是有道理的。

但是李贺这首诗与白居易、韩愈的诗不同。

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主要通过比喻、象声等手法,力图描绘出音乐的形象。

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等就是。

李贺在诗中虽然也用了“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来描写李凭弹箜篌的音乐形象(这两句固然写得很妙),但李贺主要不是使用描写的手法去精雕细刻音乐的形象,而是着重写“感”,写音乐给人的感受,写音乐强烈的、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

在描绘李凭箜篌弹奏的乐声给人们的感受、描绘乐声艺术效果时,诗人李贺没有按一般的思维轨迹去叙述;而驰骋自己大胆的幻想和丰富的联想,形成神奇变幻、令人应接不暇的艺术境界来表现乐声。

这里试以新诗的形式,把它翻译出来。

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奏出的乐声飘荡在睛朗的深秋。

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不再飘游;那湘娥把点点泪珠洒满斑竹,九天上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

李贺《李凭箜篌引》全文及翻译

李贺《李凭箜篌引》全文及翻译

李贺《李凭箜篌引》全文及翻译《李凭箜篌引》全文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李凭箜篌引》翻译在深秋的夜晚,弹奏起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

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起来不再飘游。

湘娥把泪珠洒满斑竹,九天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

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乐工李凭在京城弹奏箜篌。

乐声清脆动听得就像昆仑山美玉击碎,凤凰鸣叫;时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饮泣,时而使香兰开怀欢笑。

清脆的乐声,融和了长安城十二门前的清冷光气。

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打动了高高在上的天帝。

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冲上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

好似补天的五彩石被击破,逗落了漫天绵绵秋雨。

幻觉中仿佛乐工进入了神山,把技艺向女仙传授;老鱼兴奋得在波中跳跃,瘦蛟也翩翩起舞乐悠悠。

月宫中吴刚被乐声吸引,彻夜不眠在桂树下逗留。

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斜飞寒飕飕!注释⑴李凭:当时的梨园艺人,善弹奏箜篌。

杨巨源《听李凭弹箜篌》曰:“听奏繁弦玉殿清,风传曲度禁林明。

君王听乐梨园暖,翻到《云门》第几声?”“花咽娇莺玉嗽泉,名高半在玉筵前。

汉王欲助人间乐,从遣新声坠九天。

”箜篌引: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

箜篌:古代弦乐器。

又名空侯、坎侯。

形状有多种。

据诗中“二十三丝”,可知李凭弹的是竖箜篌。

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⑵吴丝蜀桐:吴地之丝,蜀地之桐。

此指制作箜篌的材料。

张:调好弦,准备调奏。

高秋:指弹奏时间。

这句说在深秋天气弹奏起箜篌。

⑶空白:一作“空山”。

《列子·汤问》:“秦青抚节悲歌,响遏行云”。

此句言山中的行云因听到李凭弹奏的箜篌声而凝定不动了。

⑷江娥:一作“湘娥”。

李衎《竹谱详录》卷六:“泪竹生全湘九疑山中……《述异记》云:‘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文悉为之斑。

李凭箜篌引注释

李凭箜篌引注释

李凭箜篌引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一首名篇,全诗如下: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1. 吴丝蜀桐:吴地的丝绸和蜀地的桐木,都是制作乐器的好材料。

张高秋:在深秋时节弹奏。

2. 空山凝云颓不流:空旷的山谷中,凝聚着浓厚的云雾,仿佛停滞不前。

这里用来形容箜篌的声音悠扬、缠绵悱恻。

3. 江娥啼竹素女愁:江娥指的是传说中的江妃,素女指的是古代的女乐师。

她们因为思念而哭泣,与箜篌的音乐相互呼应。

4. 李凭中国弹箜篌:李凭是中国著名的箜篌演奏家,他的箜篌技艺高超,被誉为“天下第一”。

5. 昆山玉碎凤凰叫:昆山出产的美玉被摔碎,发出清脆的声音,仿佛凤凰在鸣叫。

这里用来形容箜篌的声音清脆悦耳。

6. 芙蓉泣露香兰笑:芙蓉花含泪滴落,散发出清香;兰花则开怀大笑。

这里用来形容箜篌的音乐既有悲伤的情感,又有欢快的节奏。

7. 十二门前融冷光:箜篌的音乐传遍了十二座城门,融合了冷冽的光芒。

这里用来形容箜篌的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8. 二十三丝动紫皇:箜篌有二十三根弦,每根弦都能发出美妙的声音,仿佛触动了天上的紫皇(指皇帝)。

这里用来形容箜篌的音乐优美动听。

9. 女娲炼石补天处:女娲是中国神话中的创世女神,她用五彩石补天。

这里用来形容箜篌的音乐具有神奇的力量。

10. 石破天惊逗秋雨:箜篌的音乐如此美妙,以至于石头都被感动得破裂开来,天空也为之震动,引发了秋雨。

这里用来形容箜篌的音乐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11. 梦入神山教神妪:箜篌的音乐如此美妙,仿佛让人进入了一个神奇的仙境,那里的神妪都为之倾倒。

12. 老鱼跳波瘦蛟舞:老鱼在水中跳跃,瘦蛟在空中起舞,都在欣赏箜篌的音乐。

这里用来形容箜篌的音乐具有广泛的吸引力。

13. 吴质不眠倚桂树:吴质是一个英俊少年,他因为沉浸在箜篌的音乐中而无法入睡,只能倚靠在桂树上欣赏。

李凭箜篌引原文及翻译及注释

李凭箜篌引原文及翻译及注释

李凭箜篌引原文及翻译及注释李贺《李凭箜篌引》原文翻译与赏析昊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译文】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奏出的乐声飘荡在睛朗的深秋。

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不再飘游;那湘娥把点点泪珠洒满斑竹,九天上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

这高妙的乐声从哪儿传出?那是李凭在国都把箜篌弹奏。

像昆仑美玉碰击声声清脆,像凤凰那激昂嘹亮的歌喉;像芙蓉在露水中唏嘘饮泣,象兰花迎风开放笑语轻柔。

整个长安城的大街小巷,如同沉浸在一片寒光中那样清幽。

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天神的心弦也被乐声吸引。

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把女娲炼石补天的天幕震颤。

好似天被惊震石震破,引出漫天秋雨声湫湫。

夜深沉,乐声把人们带进梦境,梦见李凭把技艺向神女传授;湖里老鱼也奋起在波中跳跃,潭中的瘦蛟龙翩翩起舞乐悠悠。

月宫中吴刚被乐声深深吸引,彻夜不眠在桂花树下徘徊逗留。

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儿斜飞寒飕飕!【赏析—】《李凭箜篌引》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

此诗运用一连串出人意表的比喻,传神地再现了乐工李凭创造的诗意浓郁的音乐境界,生动地记录下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也表现了作者对乐曲有深刻理解,具备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全诗语言峭丽,构思新奇,独辟蹊径,对乐曲本身,仅用两句略加描摹,而将大量笔墨用来渲染乐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动人效果,大量的联想、想象和神话传说,使作品充满浪漫主义气息。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三百九十。

下面是安徽省诗词学会常务理事、安徽大学中文系原写作教研室主任朱世英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赏析二】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想象奇特,形象鲜明,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诗人致力于把自己对于箜篌声的抽象感觉、感情与思想借助联想转化成具体的物象,使之可见可感。

诗歌没有对李凭的技艺作直接的评判,也没有直接描述诗人的自我感受,有的只是对于乐声及其效果的摹绘。

古诗李凭箜篌引翻译赏析

古诗李凭箜篌引翻译赏析

古诗李凭箜篌引翻译赏析《李凭箜篌引》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贺。

其古诗词全文如下: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前言】《李凭箜篌引》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

此诗运用一连串出人意表的比喻,传神地再现了乐工李凭创造的诗意浓郁的音乐境界,生动地记录下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也表现了作者对乐曲有深刻理解,具备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全诗语言峭丽,构思新奇,独辟蹊径,对乐曲本身,仅用两句略加描摹,而将大量笔墨用来渲染乐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动人效果,大量的联想、想象和神话传说,使作品充满浪漫主义气息。

【注释】⑴李凭:当时的梨园艺人,善弹奏箜篌。

杨巨源《听李凭弹箜篌》诗曰:“听奏繁弦玉殿清,风传曲度禁林明。

君王听乐梨园暖,翻到《云门》第几声?”“花咽娇莺玉嗽泉,名高半在玉筵前。

汉王欲助人间乐,从遣新声坠九天。

”箜篌引: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

箜篌:古代弦乐器。

又名空侯、坎侯。

形状有多种。

据诗中“二十三丝”,可知李凭弹的是竖箜篌。

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⑵吴丝蜀桐:吴地之丝,蜀地之桐。

此指制作箜篌的材料。

张:调好弦,准备调奏。

高秋:指弹奏时间。

这句说在深秋天气弹奏起箜篌。

⑶空白:一作“空山”。

《列子·汤问》:“秦青抚节悲歌,响遏行云”。

此句言山中的行云因听到李凭弹奏的箜篌声而凝定不动了。

⑷江娥:一作“湘娥”。

李衎《竹谱详录》卷六:“泪竹生全湘九疑山中……《述异记》云:‘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文悉为之斑。

’一名湘妃竹。

”素女:传说中的神女。

《汉书·郊祀志上》:“秦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

”这句说乐声使江娥、素女都感动了。

李贺《李凭箜篌引》全诗注释翻译与赏析

李贺《李凭箜篌引》全诗注释翻译与赏析
第五联,诗人又从天庭描写到神山。那美妙绝伦的乐声传入神山,教令神妪 也为之感动不已;乐声感物至深,致使“老鱼跳波瘦蛟舞”。诗人用“老”和“瘦” 这两个似平干枯的字眼修饰鱼龙,却有着完全相反的艺术效果,使音乐形象更加 丰满。老鱼和瘦蛟本来羸弱乏力,行动艰难,现在竟然伴随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 舞,这种出奇不意的形象描写,使那无形美妙的箜篌声浮雕般地呈现在读者的眼 前了。
。 ⑾石破天惊逗秋雨:补天的五色石(被乐音)震破,引来了一场秋雨。逗, 引。 ⑿坤山:一作“神山”。神妪(yù):《搜神记》卷四:“永嘉中,有神现 兖州,自称樊道基。有妪号成夫人。夫人好音乐,能弹箜篌,闻人弦歌,辄便起 舞。”所谓“神妪”,疑用此典。从这句以下写李凭在梦中将他的绝艺教给神仙, 惊动了仙界。 ⒀老鱼跳波:鱼随着乐声跳跃。源自《列子·汤问》:“瓠巴鼓琴而鸟舞鱼 跃。” ⒁吴质:即吴刚。《酉阳杂俎》卷一:“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 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 谪令伐树。” ⒂露脚:露珠下滴的形象说法。寒兔:指秋月,传说月中有玉兔,故称。 翻译: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想象奇特,形象鲜明,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诗人致力于 把自己对于箜篌声的抽象感觉、感情与思想借助联想转化成具体的物象,使之可 见可感。诗歌没有对李凭的技艺作直接的评判,也没有直接描述诗人的自我感受, 有的只是对于乐声及其效果的摹绘。然而纵观全篇,又无处不寄托着诗人的情思, 曲折而又明朗地表达了他对乐曲的感受和评价。这就使外在的物象和内在的情思 融为一体,构成可以悦目赏心的艺术境界。
此诗大约作于公元 811 年(唐宪宗元和六年)至公元 813 年(元和八年), 当时李贺任职于长安,官奉礼郎(执掌祭祀的九品小官)。
赏析:
《李凭箜篌引》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此诗运用一连串出人意表的比喻, 传神地再现了乐工李凭创造的诗意浓郁的音乐境界,生动地记录下李凭弹奏箜篌 的高超技艺,也表现了作者对乐曲有深刻理解,具备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全诗语 言峭丽,构思新奇,独辟蹊径,对乐曲本身,仅用两句略加描摹,而将大量笔墨 用来渲染乐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动人效果,大量的联想、想象和神话传说,使作 品充满浪漫主义气息。

李贺《李凭箜篌引》全文赏析

李贺《李凭箜篌引》全文赏析

李贺《李凭箜篌引》全文赏析李贺《李凭箜篌引》全文是怎样的呢?李贺是唐代名噪一时的诗人,深受人们的喜爱,也在唐诗上作出了一番贡献。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李贺《李凭箜篌引》全文赏析,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李凭箜篌引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①十二门:长安城有十二道城门,这里指全城。

②二十三丝:竖箜篌的琴弦。

③神妪:传说中善于弹箜篌的仙女。

④吴质:即月亮上砍桂树的吴刚。

像昆仑山上的美玉碰击的清脆之声,像凤凰激昂嘹亮的歌喉;像出水芙蓉在低声地抽泣,像兰花迎风笑语盈盈。

整个长安城都在琴声中变得温馨,二十三根弦丝打动了天神的心弦。

乐声似乎震破了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引出漫天秋雨。

李凭在梦中把技艺教给了神女,琴声让湖里的鱼龙都兴奋得舞蹈欢腾。

被关在月宫中砍树的吴刚沉醉于音乐,在桂花树下徘徊逗留,无法入睡。

桂树下的兔子也静静地聆听,顾不上露珠打湿了地面。

译文在深秋的夜晚,弹奏起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

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起来不再飘游。

湘娥把泪珠洒满斑竹,九天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

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乐工李凭在京城弹奏箜篌。

乐声清脆动听得就像昆仑山美玉击碎,凤凰鸣叫;时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饮泣,时而使香兰开怀欢笑。

清脆的乐声,融和了长安城十二门前的清冷光气。

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打动了高高在上的天帝。

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冲上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

好似补天的五彩石被击破,逗落了漫天绵绵秋雨。

幻觉中仿佛乐工进入了神山,把技艺向女仙传授;老鱼兴奋得在波中跳跃,瘦蛟也翩翩起舞乐悠悠。

月宫中吴刚被乐声吸引,彻夜不眠在桂树下逗留。

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斜飞寒飕飕!【动心之美】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紧扣“打动人心”这四个字,先是形容琴声之美,如花似玉;然后具体说到琴声化解了京城的寒气,打动了天神的心灵,“惊天地,泣鬼神”,就连广寒宫中的吴刚和玉兔听见了李凭的箜篌,都呆坐着听得入神。

《李凭箜篌引》原文、译文及赏析—高考必修

《李凭箜篌引》原文、译文及赏析—高考必修

《李凭箜篌引》原文、译文及赏析—高考必修原文:李凭箜篌引李贺〔唐代〕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译文:秋夜弹奏起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起来不再飘游。

湘娥把泪珠洒满斑竹,九天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乐工李凭在京城弹奏箜篌。

乐声清脆动听得就像昆仑山美玉击碎,凤凰鸣叫;时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饮泣,时而使香兰开怀欢笑。

清脆的乐声,融和了长安城十二门前的清冷光气;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打动了高高在上的天帝。

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冲上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好似补天的五彩石被击破,逗落了漫天绵绵秋雨。

幻觉中仿佛乐工进入了神山,把技艺向女仙传授;老鱼兴奋得在波中跳跃,瘦蛟也翩翩起舞乐悠悠。

月宫中吴刚被乐声吸引,彻夜不眠在桂树下逗留;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斜飞寒飕飕!注释:李凭:当时的梨园艺人,善弹奏箜篌。

杨巨源《听李凭弹箜篌》诗曰:“听奏繁弦玉殿清,风传曲度禁林明。

君王听乐梨园暖,翻到《云门》第几声?”“花咽娇莺玉嗽泉,名高半在玉筵前。

汉王欲助人间乐,从遣新声坠九天。

”箜篌引: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

箜篌:古代弦乐器。

又名空侯、坎侯。

形状有多种。

据诗中“二十三丝”,可知李凭弹的是竖箜篌。

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吴丝蜀桐:吴地之丝,蜀地之桐。

此指制作箜篌的材料。

张:调好弦,准备调奏。

高秋:指弹奏时间。

这句说在深秋天气弹奏起箜篌。

空白:一作“空山”。

《列子·汤问》:“秦青抚节悲歌,响遏行云”。

此句言山中的行云因听到李凭弹奏的箜篌声而凝定不动了。

江娥:一作“湘娥”。

李衎《竹谱详录》卷六:“泪竹生全湘九疑山中……《述异记》云:‘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文悉为之斑。

李贺《李凭箜篌引》全文赏析

李贺《李凭箜篌引》全文赏析

李贺《李凭箜篌引》全文赏析李贺《李凭箜篌引》全文赏析李贺《李凭箜篌引》全文是怎样的呢?李贺是唐代名噪一时的诗人,深受人们的喜爱,也在唐诗上作出了一番贡献。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李贺《李凭箜篌引》全文赏析,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李凭箜篌引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①十二门:长安城有十二道城门,这里指全城。

②二十三丝:竖箜篌的琴弦。

③神妪:传说中善于弹箜篌的仙女。

④吴质:即月亮上砍桂树的吴刚。

像昆仑山上的美玉碰击的清脆之声,像凤凰激昂嘹亮的歌喉;像出水芙蓉在低声地抽泣,像兰花迎风笑语盈盈。

整个长安城都在琴声中变得温馨,二十三根弦丝打动了天神的心弦。

乐声似乎震破了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引出漫天秋雨。

李凭在梦中把技艺教给了神女,琴声让湖里的鱼龙都兴奋得舞蹈欢腾。

被关在月宫中砍树的吴刚沉醉于音乐,在桂花树下徘徊逗留,无法入睡。

桂树下的兔子也静静地聆听,顾不上露珠打湿了地面。

译文在深秋的夜晚,弹奏起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

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起来不再飘游。

湘娥把泪珠洒满斑竹,九天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

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乐工李凭在京城弹奏箜篌。

乐声清脆动听得就像昆仑山美玉击碎,凤凰鸣叫;时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饮泣,时而使香兰开怀欢笑。

清脆的乐声,融和了长安城十二门前的清冷光气。

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打动了高高在上的天帝。

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冲上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

好似补天的五彩石被击破,逗落了漫天绵绵秋雨。

幻觉中仿佛乐工进入了神山,把技艺向女仙传授;老鱼兴奋得在波中跳跃,瘦蛟也翩翩起舞乐悠悠。

月宫中吴刚被乐声吸引,彻夜不眠在桂树下逗留。

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斜飞寒飕飕!【动心之美】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紧扣“打动人心”这四个字,先是形容琴声之美,如花似玉;然后具体说到琴声化解了京城的寒气,打动了天神的心灵,“惊天地,泣鬼神”,就连广寒宫中的吴刚和玉兔听见了李凭的箜篌,都呆坐着听得入神。

《李凭箜篌引》原文及翻译

《李凭箜篌引》原文及翻译

《李凭箜篌引》原⽂及翻译亲,还记得那时读过的《李凭箜篌引》吗?如果你没有印象的话就随⼩编⼀起来看⼀看吧!下⾯是由⼩编精⼼为⼤家整理的“《李凭箜篌引》原⽂及翻译”,更多优秀的⽂章尽在店铺,欢迎⼤家阅读,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李凭箜篌引》原⽂及翻译 作者介绍: (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吉,汉族,家居福昌昌⾕,后世称李昌⾕,是唐宗室郑⺩李亮后裔。

有“诗⻤”之称。

原⽂: wú sī shǔ tóng zhāng gāo qiū ,kōng shān níng yún tuí bú liú 。

吴丝蜀桐张⾼秋,空⼭凝云颓不流。

jiāng é tí zhú sù nǚ chóu ,lǐ píng zhōng guó dàn kōng hóu 。

江娥啼⽵素⼥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kūn shān yù suì fèng huáng jiào ,fú róng qì lù xiāng lán xiào 。

昆⼭⽟碎凤凰叫,芙蓉泣露⾹兰笑。

昆⼭⽟碎凤凰叫,芙蓉泣露⾹兰笑。

shí èr mén qián róng lěng guāng ,èr shí sān sī dòng zǐ huáng 。

⼗⼆⻔前融冷光,⼆⼗三丝动紫皇。

⼗⼆⻔前融冷光,⼆⼗三丝动紫皇。

nǚ wā liàn shí bǔ tiān chù ,shí pò tiān jīng dòu qiū yǔ。

《李凭箜篌引》李贺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李凭箜篌引》李贺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李凭箜篌引》李贺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李凭箜篌引》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

此诗运用一连串出人意表的比喻,传神地再现了乐工李凭创造的诗意浓郁的音乐境界,生动地记录下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也表现了作者对乐曲有深刻理解,具备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全诗语言峭丽,构思新奇,独辟蹊径,对乐曲本身,仅用两句略加描摹,而将大量笔墨用来渲染乐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动人效果,大量的联想、想象和神话传说,使作品充满浪漫主义气息。

作品原文:李凭箜篌引[唐] 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一作"空白")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一作"湘娥")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一作"坤山")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作品注释:⑴李凭:当时的梨园艺人,善弹奏箜篌。

杨巨源《听李凭弹箜篌》诗曰:“听奏繁弦玉殿清,风传曲度禁林明。

君王听乐梨园暖,翻到《云门》第几声?”“花咽娇莺玉嗽泉,名高半在玉筵前。

汉王欲助人间乐,从遣新声坠九天。

”箜篌引: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

箜篌:古代弦乐器。

又名空侯、坎侯。

形状有多种。

据诗中“二十三丝”,可知李凭弹的是竖箜篌。

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⑵吴丝蜀桐:吴地之丝,蜀地之桐。

此指制作箜篌的材料。

张:调好弦,准备调奏。

高秋:指弹奏时间。

这句说在深秋天气弹奏起箜篌。

⑶空山:一作“空白”。

《列子·汤问》:“秦青抚节悲歌,响遏行云”。

此句言山中的行云因听到李凭弹奏的箜篌声而凝定不动了。

⑷江娥:一作“湘娥”。

李衎《竹谱详录》卷六:“泪竹生全湘九疑山中……《述异记》云:‘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文悉为之斑。

’一名湘妃竹。

”素女:传说中的神女。

唐李贺《李凭箜篌引》翻译及赏析

唐李贺《李凭箜篌引》翻译及赏析

唐李贺《李凭箜篌引》翻译及赏析原文:李凭箜篌引唐·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翻译:在深秋的夜晚,弹奏起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

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起来不再飘游。

湘娥把泪珠洒满斑竹,九天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

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乐工李凭在京城弹奏箜篌。

乐声清脆动听得就像昆仑山美玉击碎,凤凰鸣叫;时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饮泣,时而使香兰开怀欢笑。

清脆的乐声,融和了长安城十二门前的清冷光气。

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打动了高高在上的天帝。

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冲上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

好似补天的五彩石被击破,逗落了漫天绵绵秋雨。

幻觉中仿佛乐工进入了神山,把技艺向女仙传授;老鱼兴奋得在波中跳跃,瘦蛟也翩翩起舞乐悠悠。

月宫中吴刚被乐声吸引,彻夜不眠在桂树下逗留。

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斜飞寒飕飕!赏析: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

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李贺此篇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

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诗的起句开门见山,“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

“高秋”一语,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与“深秋”、“暮秋”之类相比,更富含蕴。

二、三两句写乐声。

诗人故意避开无形无色、难以捉摸的主体(箜篌声),从客体(“空山凝云”之类)落笔,以实写虚,亦真亦幻,极富表现力。

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在俯首谛听;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凤凰:在传说中是一种高贵的神鸟,
《韩诗外传》云:“其声若箫。”箫的音 色柔和典雅,低音区深沉哀郁,演奏时 余音袅袅,给人“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之感。
芙蓉泣露香兰笑
以形写声 芙蓉泣露:唤起露滴残荷的形象感,
形容乐声的凄凉。
香兰笑:唤起兰花盛开宛如笑靥的形
象感, 形容乐声的愉悦。
十二门前融冷光
提示默写
诗中含有“响遏行云”之意的一句是 :
诗中点明弹琴地点的句子是: 写箜篌声清脆激越的一句是: 写箜篌声由哀怨走向欢快的一句是: 诗中含有“女娲补天”之意的句子是: 诗中含有“吴刚伐桂”之意的句子是:
课后作业
参照注释,发挥想象,将本诗翻
译成现代汉语。
以下六句,诗人凭借想象的翅膀,飞向天庭, 飞上神山,把读者带进更为辽阔深广、神奇瑰丽的 境界。



所用艺术手法和白居易的
《琵琶行》中“曲终收拔当
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
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 月白”一样,都是侧面描写, 表现音乐终结后,听众却沉 浸在音乐所带来的情绪中久 久不能脱出,烘托李凭箜篌 演奏技艺的高超。

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问题探究
我们说话作文一般的叙事顺序是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请从 诗的前四句:“吴丝蜀桐张高秋, 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 愁,李凭中国弹箜篌。”中找出 表示这四要素的词语。
听,任凭深夜的露水洒身,把毛浸
湿,也再所不惜。

听众听得入了迷,曲已终而意
犹未尽。
问题探究
现在可以看出,这首诗大部分诗
句都使用了移情于物,或移情于 神,侧面烘托了李凭演奏技艺的 高超。那么,有没有正面描写乐 曲意境的句子?
昆山玉碎凤凰叫
以声写声
昆山:即昆仑山,以产玉闻名。玉碎,
写出了乐曲突起时的清脆激越。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那激越的声响,那撼人心肺的
力量,震破了女娲所补的苍天;结 果石破天惊,秋雨倾泻。

这种想象是何等大胆新奇,出
人意料,而又感人肺腑。

秋雨密密匝匝的坠落声,可以
摹状乐声的急促,也可以唤起连绵
不绝的忧郁形象。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箜篌乐声神奇,使人在梦中来到神山教神女弹琴, 连那河中的老鱼和海里的瘦蛟也翩翩起舞。 老、瘦:奇诡、怪异,极平常的字用得极生动。

鱼之愈老,活动意识愈淡,而今这沉稳的老鱼居然跳
起波来,可见音乐感染力之大。蛟乃龙之健者,而今 瘦了,想见是大病之中或者之后,如此瘦蛟而能翩然
起舞,可见音乐己使之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箜篌乐声振奋,连成天伐桂、
劳累不堪的吴刚也倚着桂树,久久 陶醉其中;玉兔蹲伏一旁,竖耳倾
多么美妙。
江娥啼竹素女愁

音乐一开始就悲伤哀怨,我们仿佛听到娥皇和 女英在湘江边为舜痛哭不己,泪尽,继之以血,将 湘江之竹尽染绯红;又仿佛在重温素女弹奏起五十 弦瑟,令人悲不自禁……

这是侧面烘托,移情于神,写出了音乐声的感 人肺腑。

面对这样出神入化的音
乐,人们不仅要问,这是谁 呀?能够弹奏也这么感人的 音乐?有人告诉我们,这原 来是李凭在国都之中弹奏箜
篌。
李凭中国弹箜篌

点出演奏者的名姓,并且交
代了演奏的地点。

诗人故意避开了叙事的一般 顺序,另作精心安排,先写琴, 再写声,然后写人。这样,突出 了李凭演奏技艺高超,有着先声 夺人的艺术力量。
小组探究
刚才我们谈到:“湘那么,本诗中还有哪些句子运用 了这种效果手法?

“白香山‘江上琵琶’,
韩退之《颖师琴》,李长吉
《李凭箜篌引》,皆摹写声
音之至文。韩足以惊天,李
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
——清 方扶南 《李
长吉诗集批注》卷一
李凭箜篌引

李凭:是唐代宫廷的 乐师
箜篌,名噪一时。
,因善弹

引:和《琵琶行》的“行”一样,是古代一
种 文体 。
李贺:盛唐诗人,诗风
诡谲

十二门:借指长安,当时的京城
长安四面,每面有三个门,所以说是 十二门。 清冷的乐声使人觉得长安城沉浸 在寒光之中——音乐具有不可抗拒的 感化力和渗透力——整个长安城仿佛 只有箜篌的美妙旋律在回荡。

二十三丝动紫皇

紫皇:不用“君王”而用“紫皇”,不单是遣 词造句上追求新奇。双关语,兼指天帝和当时的皇 帝。 箜篌上的那二十三根丝弦弹奏出的妙音,连天 上的玉皇大帝和人间的皇帝都为之感动。巧妙的过 渡手法,承上启下,比较自然地把诗歌的意境由人 间扩大到仙府。
李凭箜篌引

李凭: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 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 迎”。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 赞赏。

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
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 七言、杂言。
走近作者:

李贺(790—816):字长吉, 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唐代诗 人。早有诗名,但因父讳而无 法应试进举,—生抑郁,27岁 病逝,他的作品继承前代积极 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 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 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 己独特的风格。
吴丝蜀桐张高秋

吴丝蜀桐:吴地的蚕丝
做琴弦,蜀地的梧桐做琴身。
欲言音乐之美,先说乐器之
精。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
突出音乐的高雅。
空山凝云颓不流

“响遏行云”——《列子
汤问》 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 出,飘散在寂寞山间的闲云都 为之动容,驻足静听。


侧面烘托,移情于物,连
云都被迷住了,可想箜篌乐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